0

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合集两篇 作文题目【精品20篇】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党内监督条例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1635

作文

1000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读后感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读过网站上的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作者们的那一句句独到见解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的篇名叫《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文章的题目一下子就使我感到了茫然,仔细品读下来,才有所触动,有所感觉。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虽然这是引用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接着作者的那一段极富表现力的排比句更是令我心潮澎湃。作者是这样写的:

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谁能不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个儿女不把对祖国母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入生命,并使之成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题歌呢?当杨利伟坐上“神舟五号”升空时,谁不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当奥运健儿们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谁不为祖国取得的荣耀而感到骄傲呢?

这是对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使我联想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勇夺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刹那,那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环绕,难以磨灭。当他跨过最后一个栏,飞快地冲过终点,以12.91秒的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在短跑项目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枚金牌时,我心潮澎湃,我想在这12.91秒的时间内,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犹如滔滔的江水。刘翔的那块金牌里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来的血汗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有激励他迈向巅峰的那一份强烈的民族精神。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升华了,自然地融合于节奏之间,变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努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为国家做出贡献。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于迈向了成功,有了正确的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高尚的爱国情操;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祖国,就等于有了光辉灿烂的未来。

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阶段,让我们谨记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未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请记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水浒传》读后感与人物赏析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在风雨飘摇的北宋末期,梁山泊好汉忠君报国,为民除害,着实令人钦佩。即使如此,他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也就是一群小混混了。其中,我最想吐槽的人物是吴用。

吴用虽名“无用”,但着实对梁山是个有用之材(也算是臭味相投了吧)。他在梁山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呵呵),人称"智多星"。

书中他出场时的描写是”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可见其的道貌岸然了。

吴用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杨志,夺了给蔡太师庆生的生辰纲。总之就是特别爱耍小聪明,手段特狠,断子绝孙的那种。

说实话,吴用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下手还真是狠。

为了骗金枪手徐宁上山,让时迁偷了他的祖传盔甲。为了骗卢俊义上山,在他家题反诗,害得卢俊义被当成反贼,还被自己的管家戴了绿帽子。之后卢俊义被关押在死牢,梁山又兴师动众攻打大名府,导致了大量无辜群众的伤亡。为了骗李应上山,把别人的家烧成了白地。

吴用用内奸破祝家庄就算了,但是他和扈家庄约定,祝家庄出事时扈家庄不去救援,成功之后放回扈三娘,结果李逵把扈家庄男女老幼杀了个干干净净,最后啥事没有。就这还替天行道?根本连江湖道义都不讲,太绝了,活该最后吊死在宋大傻坟前。鲁智深在华州被捉,吴用等人挟持了宿太尉,扮成奉旨降香的队伍,骗取了华州贺太守的信任,之后便是一场屠杀。让人只想给他比中指,还自比诸葛亮,和诸葛亮差的那是一点点吗?

梁山起义军受朝廷招安后,吴用又辅佐宋江、卢俊义征伐,被朝廷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后因为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其实是他自己混不下去了),为忠于宋江(为了不要死的太惨),与花荣一同自缢于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至少保了个全尸)。

从历史上看,吴用虽然帮助宋江出了很多计谋,也有不少是成功的,但他做事的手段实在是太狠,导致了许多无辜的伤亡,下场如此,也是他自己的报应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看完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明白了要为社会做贡献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自我能力。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身体力行,才能弯腰实践。不断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理论技巧,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练就新能力。

二是坚守基本原则。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严守规矩底线,不踩法律红线,按规矩办事,用制度管人。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不推诿不扯皮、不摊派不遥控,搞好单位团结,带好干部队伍。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尊老爱幼,争做人人学习的表率。

三是履行自身职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组织和领导安排的要及时抓落实,自己分管负责的要亲自指导跟踪问效。作为一位公民一名国家干部,要敢于同社会的不良风气说不,要善于带头做合格公民,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他们活着是一面又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又一座丰碑,折射出一个时代中最闪亮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感动中国》都会评选出十大人物,而去年率领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冠军的郎平,就成功入选。今年尽管郎平或者其他女排个人没有入围十大,但是中国女排取得的卓越成就,还是让她们得到年度特别致敬大奖。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只排名第四的情况下,成功逆袭最终夺冠,时隔12年后第三次拿到奥运金牌,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再度被广泛提及,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正能量的代表,被特别致敬也在情理之中。

郎平带着魏秋月和林莉这两位弟子前来领奖,与以往一样,郎平依旧显得很谦虚,称自己在中国排球的战线上走过了30多年,这支队伍一直都是非常幸运的,除了自身努力外,郎平提到球迷给予队伍的巨大支持,并再次向亿万球迷的支持表示敬意,感谢多年来的关心和陪伴。郎平称女排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希望可以继续创造辉煌。

魏秋月在2016年圣诞节这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女排的陪打教练袁灵犀,在这天向她求婚,魏秋月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谈到应该会在2017年底结婚。而对于魏秋月的婚事,郎平甚至调侃两人的动作太过迟缓。

而林莉则特别感谢了爸爸和妈妈,虽然父母是福建人,但现在却在贵州务工,为的就是让林莉有保障,林莉也借此机会,表现了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离不开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和栽培,也显得十分激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的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经过投票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出的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现场陆续与观众见面,分别用他们不一样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感动中国的真实故事,用感动的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的春天。

感动是人类最直接的一种情感。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时时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宋兆普、黄大年、王钰、邓迎香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精神的代表,他们在用一种心灵的力量,唤醒沉睡的春天。

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中国”的人物也都来自我们的身边。它传递出了中国人的好人观,行善观。“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们更多得人都是平凡的人,但请相信只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不会再平凡,这是“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的另一种力量。

其实,“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的力量还远不止这些。可是,这些力量都会化聚成一股洪流,冲破精神的桎梏,给我们带来另一种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至关重要,它是感人肺腑的,更是催人奋进的。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他给了我们期望,让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片沉睡的春天。

人性的温度会融化冰雪,道德的光辉会催动春芽。2017年的感动激发我们奋进,20_年的春天正在悄悄降临,让我们一齐期待更多“感动中国”的故事发生在这个“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92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颇具影响力的一个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五代人守灯塔三位亲人献出生命!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没想到,这一守就是一辈子。更让人意外的是,一百多年来,子子孙孙追随着他的脚步无怨无悔守护灯塔。五代人百年坚守三位亲人献出生命,灯塔依然亮着全国最佳灯塔工、全国劳动模范……故事的主人公叶中央是叶氏家族的第三代灯塔工,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他的名字。

75岁的叶中央头发花白,回忆起灯塔工的生活,叶老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1944年,叶中央4岁。他和父亲叶阿岳一起生活在鱼腥脑灯塔上,那时候父亲已经是一名灯塔工。有一次刮台风,一艘补给船要进港避雨,父亲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中去帮忙,结果一个海浪扑来,船被打翻,父亲被卷入大海。掩埋黑发人,祖父带着孙儿上了白节山,祖孙俩守着灯塔相依为命。叶中央在祖父熏陶下,爱上了灯塔。19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灯塔工。1971年春节前夕,几名灯塔工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叶中央却自告奋勇留下来,写信让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到灯塔来过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儿被人救起,年仅29岁的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双双遇难。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叶静虎是叶中央唯一的儿子。

他本可以当一个合格称职的拖车司机。1982年,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白节山灯塔的一名灯塔工。孙子叶超群是个“90后”。2013年4月,大专毕业的他在爷爷和父亲的支持下,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口的七里屿灯塔。惊心动魄的一夜冒着12级台风,爬上塔顶排除故障“做我们这一行,经常会碰上海难,生离死别见得多了。”

小时候,叶中央就跟着爷爷在白节山灯塔值班,最早听到的一次海难就是“太平轮”沉没。“刚好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听爷爷说海上有一艘大船沉没了,就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在灯塔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但越来越微弱,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一早看到,海面上泛着油光。”叶中央说,后来得知这就是让世人震惊的“太平轮”沉没事件。他曾在舟山群岛最北端的花鸟灯塔守了3年,那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

“以前根本没有网络,有没有台风,只能靠听收音机。对灯塔工来说,碰上险风恶浪是常有的事,我们早就习惯了。”叶中央和记者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有一年夏天,白节海峡遭逢12级台风,我们在灯塔值班。一阵电闪雷鸣过后,灯塔电器被击坏。灯塔失明,船舶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我冲入暗夜,匍匐着爬向塔顶。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让灯塔亮起来。最后,故障顺利排除。别看从值班室到灯塔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我足足爬了半小时。我们会在值班室和灯塔之间拴一根“安全绳”,抓着绳子爬行,稍有疏忽可能就被狂风吹落海里。“看得多了,就越觉得灯塔是不可或缺的。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中央说得很平静。无边无际的孤独一上灯塔就是11个月,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叶超群,这个家族最年轻的守塔一员,仍在镇海坚守着传自父辈的这份灯塔情怀,“我刚踏上灯塔的时候,就倍感亲切,可能骨子里头就和灯塔有一种不解之缘吧。加上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地方。爷爷提议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新一代的灯塔工,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艰苦,电视机、电脑已经普及。

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独如影随形。刚到七里屿灯塔的那段日子,叶超群却有些不适应,“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整个岛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钟。除了熟悉的几张面孔,只能听大海的声音。很难想象,爷爷一辈子呆在灯塔是怎么熬过来的。”记者注意到,叶超群用了一个字眼——熬。没错,那个年代的灯塔工要艰苦得多。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补给船,每月一趟。如果碰上台风天,补给船来不了,他们只有挨饿的份。“有一次刮台风,补给船到不了。当时岛上只剩一个冬瓜,五个大男人就着一个大冬瓜,吃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叶中央说,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与外界联系,只能点烟,“有一次我发高烧,连着烧了三天,到后来整个人昏迷了。他们就在岛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过一劫。”然而,最难熬的还是无边无际的孤独。

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唯一能解闷的就是抽烟,那时候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现在落下了病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水浒传》读后感及人物赏析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将,天罡星三十六人,地煞星七十二人。

《水浒传》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反抗精神的小说。在众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武松。武松打虎的故事。流传民间,家喻户晓。

武松来到阳谷县地面肚中饥渴,看到有个酒店,进去喝酒吃肉,共喝了腕酒,醉了。要过岗,店家主人说岗上有大虫,武松不怕还是上了景阳岗,遇见了大虫,酒醉心明,狠狠地把大老虎打死了。

我要学习武松的勇敢和大无畏的精神。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勇敢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校园人物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如同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温暖寒冷的心房;感动如同夏天里的一阵甘霖,润透干涸的心灵;感动如同秋天远方飘飞的枫叶,勾起无限的牵挂;感动如同冬天漫天飘洒的雪花,擦亮你的双眼。

她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但她有着和别的老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班并不是所谓的重点班,所以我们的成绩也是一般般,但她并没有因为这个而不重视我们班,反而她对我们班更关注。记得有好几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不太理想,虽然不是什么大型考试,但她还是很在意,当我看到她坐在办公室看着成绩单时,她的眼角湿润了,看到这里我的内心颤动了一下,她好像在为自己的能力而感到怀疑。第二天,她再次来上课的时候她并没有埋怨批评我们,而是激励我们,她还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她更努力了。

虽然她没有做一些重大的事件,但她把自己的职业做好,甚至更好。她这种行为不也是感动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郑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在祖国西北边陲,一位连上网是啥都不知道的76岁老人突然成了“网红”。他的故事在网上传播后,十几天的时间里阅读量就超过1500万人次,无数网友为他点赞。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共产党员魏德友。

魏德友,一个倔强而忠厚的的山东老人,1940年出生在革命老区临沂。他说:“陈毅指挥打仗时就曾在离他们村五华里的一个村里,自己家也曾经给部队腾出一间房做电台使用。”1960年8月,老魏参军来到驻地在唐山的北京军区24军4555部队,1964年4月11日转业来到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161团兵二连,从此他的命运和萨尔布拉克草原上的173号界碑紧密相连。

在这里,他放牧在边境线上,就巡逻在173号界碑管控区内;他种地在界河畔上,就站岗在额敏河边。如炬的双眼时刻警惕地望着萨尔布拉克草原。一把放羊鞭,一架望远镜,一台收音机,一个军用壶每天陪伴着他走在巡逻路上,萨尔布拉克草原100多平方公里山川上的每一株蒿草都记得老魏的脚步声,每一块石头上都印上了老魏的身影。

52年来,他用一双厚实的脚板在边境线上丈量了18万公里,堵截越境牲畜数万头只,劝返临界人员上千人,管控区内没有发生一起涉外事件。他把自己像一棵树一样深深地种在了萨尔布拉克草原上!

占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狭长,虽然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但却是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的必经通道。这里冬季狂风肆虐,暴雪盈墙,夏季蚊虫狂舞,狼歡出没。位于中哈边界173号界碑的萨尔不拉克草原,畅阔寂寥,只有没膝深的苦豆子和芨芨草在风中寂寞地摇曳!.1964年,来自北京的转业军人们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建起的屯垦戍边营地番号为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161团兵二连,人们称他们为老军垦。1975年兵团撤销,1983年兵团恢复,营地划归裕民县吉也克乡。建制变了,老军垦们陆陆续续撤回团里或内地,只剩下倔强的魏德友不愿离开。他说:“我不走,我一辈子也不离开萨尔布拉克,毛主席派我来守边疆,我一走,这儿又变成了无人区,我死也不离开边境线!”没有了人喧马啸,营地逐渐荒废,只有高扬的国旗告诉飞鸟,因为老魏的坚守,萨尔布拉克草原上才有着蓬勃的生机和安宁!

每天鸡声报晓,晨光熹微,魏德友就披挂出门,一股“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顶天立地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万重雷霆也难轰”的豪情总在胸中激荡。相濡以沫50多年的老伴刘京好总要追出门来叮嘱两句:“不光要警惕坏人在边境线上搞破坏,还要注意脚下的安全,听见没!”望着老伴关切的眼神,看着同样豁着牙,说起话来跟自己一样就跑风漏气的老伴,生性木讷的老魏心中涌动着一句台词:“此一去山高路远,莫去问前路是劫是缘,你且自珍重!”但嗫嚅着,终究冒出了一句平平淡淡的话:“知道了,你一个人在家也要多小心,有情况别忘了给边防站打电话!”凝望着老伴渐行渐远不再伟岸的单薄背影,刘京好喃喃自语道:“死老头,都76了,还这么要强。”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啊,转瞬间,她和老魏在173号界碑已经驻守了52年。52年,她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她们把爱情的种籽撒在了萨尔布不拉克草原,她们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无怨无悔,却把“攻不破的边防线难不倒的兵团人”这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是一个催人泪下的节目,它给我们讲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那些故事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最深处的感动。

在观看的过程中总让我泪流满面。获奖者,有的是为了国家的事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大家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了他人平凡的付出……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

20--年4月,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小脑胶质瘤,当她得知自己只有三个月的生命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但她的爸爸骂了她一顿,因为按老家的习俗,死后尸体被解剖是大逆不道。何玥哭了,说:“我希望能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

11月17日凌晨零时10分,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了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有一位是藏族小伙子;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看着何玥的故事,我热泪满眶,我为何玥惋惜,12岁正是花样年华,她却悄然离开;我更敬佩她的勇敢和无私,面对死亡她不但不惧怕,而且在生命垂危之际还想着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他人,这样的举动使我敬佩不已,何玥像天使一样飞翔,她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把人间照亮。

就像组委会授予她的颁奖词一样:“何处春江无月明。”我相信,何玥仍活在这个世上,他活在藏族小伙儿身上;她活在所有被他救活的患者身上;她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何玥来过这个世上,但,她不曾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人,会对始终如一的爱情充满向往。然而现实残酷,有太多的变故,导致一对又一对深爱的情侣,各奔天涯。苏炳添就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爱情。苏炳添在小学的时候,就暗恋同班的班花:林艳芳。那时候林艳芳长得极其漂亮,苏炳添却瘦瘦小小的,学习成绩也是倒数,林艳芳看不上他。上了初中,苏炳添始终不改对林艳芳的执着,每天都要缠着她。忽然有一天,苏炳添转学去了体校,没有人再给林艳芳上课扔小纸条,给她讲无聊的笑话。林艳芳觉得很寂寞,很想念苏炳添,所以答应了他的追求。

后来苏炳添起早贪黑训练短跑,林艳芳也要为了升学而努力,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两人从书信到手机,始终对彼此忠贞不渝。苏炳添也是个内敛的人,从市冠军到省冠军,到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苏炳添始终如一,对林艳芳爱慕不已。苏炳添除了训练,每天向林艳芳汇报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给了她很多安全感。林艳芳则成了苏炳添背后的女人,尽管很多时候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

2016年,苏炳添26岁,却和林艳芳已经相恋16年。他们终于也结束了十几年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2018年,林艳芳产子,苏炳添却因为比赛,错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林艳芳没有怪他,反而理解他的辛苦。

几十年的理解和坚持,也正是他们修成正果的关键。亦如苏炳添在赛场上的坚持,才使得他创造历史。

苏炳添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他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谦逊和持之以恒。

这是苏炳添展示给世界的,也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年度感动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一向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更像一部荡气回肠的激情诗篇,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灵,感受着质朴真诚的心声,让我们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赞叹致敬,更凝聚着民族的正能量,点燃着美好的中国梦。

是的,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是一个不缺少英雄的国度,更是一个不吝啬感动的民族,整个颁奖现场,真情与感动交织,生命与伟大交融。十位“感动中国人物”就像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弓腰扛背,沐雨栉风,用粗糙的双手擦亮了爱心捐赠的“金字”招牌;无私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用无尽的善良为千千万万的宝贝照亮了回家的幸福征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老人用一生的爱岗敬业创造健康生命的福音;刚刚过世的闫肃老人与人民始终心连心,唱出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世纪赞歌……当他们的故事一一呈现在眼前时,我们不由得感慨,感慨他们的执着坚守,感慨他们的毕生追求,感慨他们的艰辛付出,然而又不难发现,其实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百姓中的一员,遭遇着人生的坎坷,经历着命运的磨难,但他们在逆境之中划出了人生漂亮的弧线,其坚定的信念与崇高的道德就是留给我们最好的一笔精神财富,有了这些,再普通的人生也不会暗淡,再沧桑的命运也会闪光。

整台颁奖盛典,真情涌动,大爱奔涌。爱祖国,爱得矢志不移;爱他人,爱得义无反顾;爱百姓,爱得全心全意;爱家人,爱得炽热如火。正是有了这份浓浓的爱,才有了工作中的勇于担当;才有了名利中的淡泊如水;才有了行动中的奉献自我;才有了家庭中的患难深情。久久地感悟着“感动中国”人物的不凡事迹,我们不禁汗颜于自身的渺小,为曾经的牢骚满腹而羞愧,为昨日的贪图安逸而自责,为以往的追逐功利而检讨。那么只要行动,就为时不晚,只要追逐的方向不变,只要奋进的动力不减,恪守本职也能升华价值,坚守平凡也能荣光无限。

感动中国人物,叩响大爱强音。在为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骄傲与感动之际,我们也将面对新一年的明媚征程,不妨也用朴实的双手擎起爱的火把,不仅照亮脚下的路,也能温暖身边的人,我们由衷地坚信,爱的力量聚沙成搭,人人献出一缕爱的春晖,世界则会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护目镜在他们的脸上,印刻下一道道红印,她也丝毫不退缩。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每每看到这些心里总会泛起涟漪,有敬佩,有感动,也有自豪。

2020年的春节,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过得很不一般,因为在这个举国同庆的节日里爆发了一场瘟疫——“新型冠状病毒”。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打响了。是他们这些白衣天使,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奋战在一线,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人民服务、奉献。当我在新闻中看到,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挺身而出,亲自去医院了解情况,鼓励一线的医护人员,又积极搞研究攻克疫情;当看到钟爷爷出现在电视上,那双熬的通红的双眼;当看到那些医生、护士为了节约,不浪费一套防护服不敢喝水的时候……太多太多感人的事迹,让我潸然泪下。

在除夕夜时,医院的一道紧急命令,他们就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他们本想陪陪自己的孩子、家人。可是医院紧急命令又将他们从自己的孩子、家人身边拉走了。当别人在家看春节联欢晚会,嗑着瓜子有说有笑的时候,他们却在战场上战斗着。这是和死神的一场“拔河赛”,他们争分夺秒,竭尽全力,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他们是大家的守护神,是当之无愧的天使,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别人的生命,他们多么伟大啊!正因为有了他们,这场灾难才得以压制,正因为有了他们,那些生命垂危的病人才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通过一年多的护理学习,让我对这个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也许护理这条路,很苦很累;也许会面临着无数生与死的考验。但是我不畏惧前路的艰辛,既然我坚定的选择了,就一定会勇敢地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楼梦人物读后感心得感悟

全文共 1648 字

+ 加入清单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题记

提到《红楼梦》,人们想到的大多是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亦或是为林妹妹的香消玉殒而扼腕叹息。而对于薛宝钗,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都是虚伪、善于逢迎,认为她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内心却很势利,甚至连对宝玉的感情也带着利益的成分。其实我认为未必就真是这样的。

首先,宝钗接受过良好的封建正统教育,宽容大度,温婉娴静,是个典型的名门淑女,其次,她博览群书,文采斐然,这从她所作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而说她虚伪、善于逢迎,可就真是有点冤枉他了。宝钗早年丧父,只有一个年事已高的母亲和一个不成器的哥哥,家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需要她的操持,她从小就要周旋于各色人物中间,所以养成了“见人总带三分笑的性格”,后来,宝钗因为种.种原因而进了贾府,在贾府里,宝钗因为自身温和宽容、平易近人的个性而“大得下人之心”,又因为贤惠能干而为贾母所称道:“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评价可真是极高的。宝钗有了好东西也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且从不厚此薄彼。第六十回中,薛宝钗把薛蟠从江南回来送自己的东西,在分送众姐妹时,也送了一些给贾环,贾环的母亲赵姨娘非常感激:“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平常看起来果真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几东西来,他挨门送到,也不显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赵姨娘尖酸刻薄,对人总是有三分防范心理,宝钗能够得到她的赞扬,更是说明了宝钗是极为为人处世的,这也是天性敏感孤傲的林妹妹所比不上的。

贾府里几乎人人都对宝钗佩服不已,连丫头下人们也喜欢和她说话,可就是这样好人缘的宝钗,却偏偏对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静若秋波”的风流佳公子暗生了情愫。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之女,他对贾宝玉的感情也和贾府中的其他女子是不一样的。他深爱着贾宝玉,却不似袭人那般对宝玉百依百顺,也不似黛玉那般对宝玉使小性子,更不似晴雯那般处处与宝玉针锋相对。从始至终,他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宝玉。她劝宝玉打马进京,求取功名,丝毫不是为了自己着想,仅仅是希望自己深爱的男子能够成为一个有作为之人,而不是整天流连于脂粉丛中,虚耗大好时光。可是宝玉却对她的善意不予理睬,认为她势力世俗,反而变得和她有点疏远了。

连后世之人也认为宝钗劝宝玉做官是为了自己日后当宝夫人而做准备,而林黛玉才是真正和宝玉性情相投之人,他们可以在月下共读西厢,可以在花间吟诗作乐,不理会世俗的牵绊,伦理的束缚,是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可如果事情真照这样发展,如果薛宝钗不在宝黛之间横插一脚,结局就真是皆大欢喜吗?我看未必。贾宝玉若是不考取功名,吃穿用度倒是不用愁,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有些才华的败家子而已。而林黛玉任性敏感的性子,也是极不适合做贾府未来当家主母的。更何况贾宝玉天性“博爱”,四处留情,这样的两个人,如果以恋人的关系短期相处的话,还可以比较和谐,但如果是要以夫妻的身份长期和平相处,这是断断不可能的。而只有宝钗大度宽容的性格,才可以包容宝玉的风流和孩童习性。

或许真的是造化弄人,她会遇到那个清冷得不似人间女子的林姑娘,宝玉对林妹妹几乎是一见钟情,而后来宝钗进了贾府之后,宝玉有一段时间和宝钗走得极近,好似有些冷落了林妹妹,其实不然,宝玉虽然和宝钗走得近,但他心心念念的仍是林妹妹,而非宝姐姐。纵然后来林妹妹一缕香魂终归离恨天,她和宝玉也结成了世人眼中的金玉良缘,可她却终究没能与宝玉举案齐眉。只能在宝玉出家后发出“到底是意难平”的感慨。

一座红楼困住了那么多人,而宝钗是其中陷得最深的那一个,在宝玉与青灯古佛常伴之时,她仍是小心的掩了自己的情绪,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贾府的老老少少。宝玉就像是她的一场梦,纵然并不美好,纵然会使她眉头深锁,她却仍不愿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忠于职责日理方机似觉少,廉洁行医额外一分也嫌多。

----题记

什么是美?

兴许你会说是那初春的牡丹,盛夏的荷塘,那红秋的枫叶,冬至的雪花。但总有人觉得还不够。这时你又会说,是那深海蓝鲸跃出水面的那一刻,是天空雄鹰冲破云彩的那一刹,是那皓月当空之时坠落的星辰,是北海道上华丽的极光,那确实很美,但却依旧不是最美。

那到底什么才称得上是最美?

其实,这并没有准确的答案。每从心中都有着自己烛一无二的最美。而我心中的最美,那是寸步难行时勇往直前的倔强;那是挫折坎坷前迎难而上的不畏;那还是窘况之下挺身而出的勇敢;那更是幽深渊中仅存的一丝的曙光。

什么又是逆行者?

“身如逆流船,心如铁石坚,望悲成欣喜,至死不怕难”这就是逆行者。“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这也是逆行者。“既然天道不公,那我要逆天而行”这更是所谓的逆行者。他们勇敢,不畏惧,他们坚强,不放弃,生活中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逆行者,他们平凡却伟大,普通但坚韧,信念便是他们的行囊。

在当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逆天而行,从死神手中带回了一批又一批人,他们与死神赛跑,受万众爱戴,他们就是那最美逆行者。

今年的春节非比寻常,今年的街道更是人迹罕至,这让人哀悼的命运,这该死的锁人命的病毒,让我们在这么一个热闹的时节寸步难行,就当许多人因此而滞留于家中时,这样一群人,这么一群逆行者,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选择逆行,迎难而上,这是因为他们热爱着自己的职业,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钟南山教授,去武汉的照片上了热搜。他高龄八十四,重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临危受命,无不让人敬畏,让人赞叹!他是最美的逆行者!

但是逆行者还有很多很多,有这么一群人头顶蓝白“三级盔”,手拿针药如兵器,身着白衣战袍,这么一群人廉洁行医,为党为民,德艺双馨,利人利苍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万事开头难,只要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加油武汉!加油中国!盼疫情如烟散去,祈盼万家团圆美满在此!

在此,向我们最圣洁的天使-----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网上一组排雷英雄的无手“军礼”照片震撼了广大网民的心。军礼无言,誓言铿锵。一句“让我来”,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战友,自身失去了双手和眼。一个严肃庄重的“军礼”展示出了排雷战士对党的忠诚,对排雷事业的不悔决心。

他们是一群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为的是帮人民群众排除安全隐患,还人民群众一篇安详宁静的热土。排雷发明者设计之初,考虑到敌人靠火力轰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质上做了优化设计。导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强火力作用下,地雷毁灭率也是极低的,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通过绊发、剪线、去除伪装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进行排除。排雷完成后,战士们还要手拉手徒步验收雷场。

战士英雄大多数都处在20到30岁之间,正处朝气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这场特殊的战斗,许多排雷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顶高温挖掘,也从未一声怨言,轻言放弃。爆炸事故中,侥幸抵住死亡厄运喉咙的战士们,有的失去双腿胳膊,终身残疾。这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来说,同样是一场巨大的伤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失去健康肢体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让无数群众热泪盈眶,“上半辈子,你守护我。下半辈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战士杜富国的妻子紧靠在杜国富身旁说。

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英雄事迹让我们千万群众落泪。他们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兵,是祖国的骄傲。在他们身后,祖国大地一寸寸平安的土地不断伸延。他们的故事,全中国都要铭记。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弘扬不畏艰难、不惧危险、不怕伤残、吃苦耐劳的排雷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401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我曾对某些人的行为感到诧异不已:地震、洪水、火灾等种种灾难来临时,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到用自己的生命去架起学生青春的桥梁?

我曾对某些人敬佩不已:在自己的生母或养母生了病,能不顾一切的去养育、照料她们。这种孝子是靠着什么力量去支撑起母亲的脊梁?

我曾被某些人的行为感动不已:当生命之花即将凋零,我们能否选择出“捐献器官”这样伟大的抉择?

《感动中国》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疑惑。

全中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校车失控撞过来时义无返顾的推开了四个毫不知情的孩子,但她却被校车压在了车轮下……当她清醒过来,面对的孩子们健康平安,而她,却将终生与轮椅为伴。《感动中国》告诉那些深爱着“丽莉姐”的孩子们: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是的,老师的岗位或许永不调换,成就却在世界的四面八方!她/他陪伴着我们走过暖春,走过炎夏,走过金秋,也走过了寒冬。一日师情,永生难忘!正是那沾满粉笔灰的手,支起了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一位孝子,他的名字叫陈斌强。当他的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当他发现母亲因记忆流失,而走出家门无法归家时,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措:时刻将母亲带在身边!

他翻出了藏在床下多年的纽带,小时候,是母亲用这根带子将他们背大,现在,轮到他背她了!

他家在县城,可他是一名教师。每天,他用那纽带将母亲与自己系在一起,骑着摩托车赶往学校。

我看到了他的作息表,上面记得多么详细:凌晨数点为母亲如厕;数点为母亲穿戴;数点为母亲削水果;数点为母亲喂饭……

古有孟宗哭竹生笋,今有陈斌强细侍老母!

《感动中国》赞扬他,也告诉我们: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是的,学着去孝顺父母吧!一句暖暖的问候,一个端水、拿鞋的动作,都会让父母感动不已。莫要等至,父母老了,病了,再去孝顺。那时,就只有背对父母默默拭泪了。百善孝为先!

一个爱国努力的小姑娘,她生命的结尾唱出的是“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她的奖状贴满了整个墙壁!

一个纯真善良的小姑娘,她生命的遗愿是捐赠器官!

她,叫何玥。

她年仅十二岁,正值豆蔻年华的她,家中贴满奖状,年年赢得奖学金!当5。12地震组织捐款时,她不但捐出自己的全部零花钱,还鼓动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

可谁又能想到,死神竟把手伸向了这样一个小姑娘!

她即将毕业,却被查出得了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当她无意中听到自己的生命仅剩三个月时,她对爸爸说,爸爸,我想捐出自己的器官。

终于,在何玥百般恳求下,家人终于悲痛的同意了。

2012年11月17日凌晨零点时分,何玥脑死亡。

按她的意愿,她捐出了两肾一肝,分别唤醒了三个生命!

我们同《感动中国》向她致敬: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

张丽莉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师德,更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陈斌强先生,让我反省了自己,懂得了真正的孝;何玥妹妹,让我明白,爱,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年龄!

每个人奉献一点,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与众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人物作文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孤寡老人。为让自己老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助学。这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他让我感受到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看了《我们的母亲中国》这本书,祖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深深地撼动了我。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以及丝绸、陶瓷等;也创造过许多世界之最,长城、运河……它们都是祖先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永远的骄傲。虽然祖国也曾被外国列强侵略践踏,但是,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在逆境中奋起抗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和外国列强作不屈不挠地斗争,终于建成了独立民主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的领导下,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迎来了新时代的“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世界瞩目。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日益强大,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为她骄傲,为她自豪!

但是,祖国的发展还面临严峻挑战,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随意挑起经济贸易战,利用霸权欺凌我们;台湾仍然没有回归;香港的乱港分裂势力仍然十分猖厥……这一切不得不使炎黄子孙忧心忡忡。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命运也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贡献与奋斗。作为中华少年,我们要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我们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为祖国更加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啊祖国,伟大的母亲,我爱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感动中国让我明白生活就是幸福,人要坚持的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29歲的海軍航母艦載戰鬥機一級飛行員張超,今年4月27日在駕駛殲-15飛機進行陸基模擬艦訓練時,突遇飛機故障,不幸殉職。現場視頻和飛參數據顯示,從12時59分11.6秒發現故障到59分16秒跳傘,短短4.4秒時間裡,張超竭盡全力推操縱桿,制止機頭上揚。

海軍某艦載機訓練基地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4月27日中午駕駛殲-15戰鬥機準備執行陸基模擬艦訓練。這是當天最後一架次飛行,同一批次的四架戰機已經有三架順利陸。儀器顯示,張超的這次陸也十分完美。前一架次陸的飛行員艾群此時正在滑向機庫,他在耳機裡聽到,最後一架飛機已經平穩降落了。

事故來得沒有一點預兆,12時59分12秒,無線電裡突然傳來故障報警。飛機瞬間出現了電傳故障,電傳故障屬於操縱系統故障,通俗地說,就像在開車的過程中方向盤突然失靈了。接下來發生的這一幕,讓包括艾群在內的所有人猝不及防:機頭急速上仰,飛機瞬間離開地面,衝了出去。

錯失跳傘最佳時機

「跳傘!跳傘!跳傘!」12時59分17秒,也就是發出故障報警信號四秒多後,塔台指揮員連發三聲命令,幾乎在指揮員下達命令的同一瞬間,張超從座艙彈射出來。由於彈射高度太低,角度不好,主傘無法打開,座椅也沒有分離,張超從空中重重落下,掉在了跑道邊的草地上。

飛參記錄表明,從戰機報警到跳傘離機的4.4秒裡,張超的動作只有一個,那就是全力推桿到底,制止機頭上揚。殲-15戰機系統高度集成,發生電傳故障,第一時間跳傘才是最佳選擇。但在生死關頭,張超卻為避免戰機損毀作出了最後的努力。經過調查,事故的最後定論是飛機裝備的原因。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張超首先選擇了「推桿」,拚盡全力挽救飛機。正是這個選擇,讓他錯過了跳傘自救的最佳時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