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广东人必须知道的春节习俗(合集20篇)

导语: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春节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7195

作文

1000

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就要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是在街上卖的现成的,那是油印的,也很漂亮。总之春节对联是少不了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快乐的春节小学五年级满分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我家也不例外。我欢欢喜喜地跟着爸爸妈妈在好几家超市精心选购年货,还在心里盘算着春节能放鞭炮。

离春节越来越近,我和爸爸妈妈说了好多次,一定要和往年一样,买各式各样的花炮。我心里甭提多急了,但他们无动于衷。大年三十晚上,我听着楼下其他孩子放声大笑的声音和鞭炮的炸开声,看着深蓝的天空中一会儿出现“孔雀开屏”,一会儿出现“天女散花”,一会儿“星星闪闪”,我心里痒痒的,忍不住问妈妈:“妈妈,我的鞭炮呢?不是说给我买‘滋梨花’吗?”妈妈说:“今年我们不放鞭炮了。前些时候雾霾很严重,放鞭炮会污染环境,降低空气质量,又很危险。”这下我可是大冬天吃冰棍——凉透了心。我大声嚷嚷:“不好,不放鞭炮,那怎么叫过春节,一点喜庆气氛也没有,春节就少了一半乐趣。”爸爸严肃地说:“放鞭炮会产生很多残屑,环卫工人需要一整天才能打扫干净。烟花炮竹燃放不当,还会引起火灾,每天都有炸伤眼睛的人被送进医院……这一边爸爸将网络资料动员出来,另一边妈妈也添油加醋地说:“放鞭炮劈里啪啦,吵死了,连电视都听不清楚,这只是一个旧俗,我们要过一个绿色环保的新年……”

我渐渐困了,只得上床睡觉。凌晨,一阵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迷迷糊糊的我还想继续睡,可那如雷轰鸣的鞭炮声一次又一次地将我的睡意赶跑,只得昏昏沉沉地爬起来,透过窗户一看,满地都是鞭炮碎屑,仿佛成了垃圾场。

我凝视了很久,心想爸妈说不放鞭炮是有道理的:每人少放一些鞭炮,就会减少一些污染和噪音。今年过年没放鞭炮,但我并不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倒过来贴,“福”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是怎么来的?” 妈妈说:“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会吞食生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儿住了一晚。”年“来了,老人让村民点燃爆竹,”年“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红色、光、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这一天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我们全家准备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在桌边,桌上有鸭、虾……餐桌上必有的两样东西一样是鱼,一样是火锅。火锅热气腾腾的,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 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前门放鞭炮。 开始放鞭炮,“砰——砰——”,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鞭炮飞上了天空,“噼哩啪啦”好响的声音,多么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绽开的花朵,还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时,天空就成了百花园。“爆竹声中一岁除”,就这样,除夕过去了,新年又来到了。 中华民族的节日多姿多彩,而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北京的春节习俗1000字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日子。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老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老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老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老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节“东风西渐”温哥华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要过年了!在大温哥华地区,来自两岸三地的华裔几乎察觉不到是生活在海外。因为在这里,同样有着浓浓的春节气氛:办年货、逛花市、吃年夜饭、看大巡游、探亲访友……今年另一格外引人关注的春节热点是,加国的政治人物更积极主动地与华人共享新春。候任总理哈珀昨天在当选后首场记者会上率先向全加华人拜年;温哥华市长苏利文昨晚在华商会贺岁展销嘉年华上更全文以广东话致辞,向华人祝贺新年快乐,狗年好运。“东风”已西渐,在倡导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加拿大,春节这一中华传统不仅扎了根更开出茂盛的奇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五年级我家的春节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除夕晚上我们家可热闹了,叔叔他们一家和姐姐她们一家都要来我家吃年夜饭。

傍晚时分他们都陆续的来了,等他们都到齐了之后,我们大家举杯互相祝福,辞旧迎新。在快乐喜气的气氛中们边吃边说,耳边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忽然,一声巨响,把我吓了一跳,接着“劈劈啪怕”响了起来,四周一片灿烂辉煌。

我赶紧跑到阳台上去看,哇!好美呀!天空中好像天女散花一样:这边一个流星窜上天空刚爆炸,那边一串烟火就不甘落后地飞散开来;左边的百字炮噼里啪啦刚停,右边的“吉祥三宝”礼花就哧哧喷射……

烟花把整个天空照射得像白天一样,周围的高楼大厦反射出烟花的影子,烟花又照亮了高楼的轮廓,不知道是烟花让高楼更明,还是高楼让烟花更亮。

我一会儿看看这边,一会又看看那边,整个天空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我和姐姐弟弟也不甘示弱的拿着“冲天炮”和“大地红”冲出门外来到我们家的楼顶,我还请爸爸帮我点着了火,瞬间“冲天炮”就一个接着一个的冲向了空中,随着响声就窜出了红、黄、蓝绿等颜色,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大地红”更是让我们开了眼界目睹了她的容颜。除了五光十色的颜色让我们惊叹叫好,更让我们赞叹不已的是它那一会像百花齐放的花朵还没消失,一会又像孔雀开屏,一会又像群星闪烁……真的是让在场的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时间悄悄的把我们带向了新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每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又一次举杯庆祝,异口同声地喊道:新年快乐!

虽然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过,但是我们谁也没有困意,有的只是开心快乐和兴奋,我们都争先恐后的祝愿着爸爸妈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爸爸妈妈也祝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学习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春节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最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放炮、吃年夜饭,还跟家人团聚、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我家的春节也是这样热闹。

春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百姓量贩,来采购过年要用的食材、厨具、水果,为第二天的春节做准备。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我早早地起了床,穿上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跑到楼下放炮去了。中午,我气喘吁吁地回到了家,映入眼帘的是一大桌的团圆饭,香气四溢,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家里的人都陆陆续续地回来了,终于开始吃饭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到了晚上,炮声又响了起来,而且更响了。我也下楼加入了放炮的队伍。我看见有人在放鞭炮,有人在放花炮,还有一群小孩子在放小摔炮……回到家里,我就开始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我包的饺子都是月牙形的,弯弯的。包饺子时,我总会突发奇想:我先把中间捏紧,把两边的折一下再捏紧,这样,一个四个角的饺子就做好了。我又用两个面

皮包了一个船形的饺子,又包了一个像包子的饺子,接着又包了几个像帽子的小饺子……每个饺子都是奇形怪状,什么样的都有。

这就是我家的春节,有趣而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的习俗作文_800字

全文共 186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 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年糕

在春节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又称黏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送礼

送礼是向亲戚朋友表示敬意与爱意的表现,根据华人尊老敬贤的传统,幼辈应送礼物给年长者。比如女婿在春节前一周送礼给岳父岳母,为了表示吉利,礼品都是双数的,在传统礼节上,受礼人都要回礼,以表示谢意。这种互赠礼物的习俗,正是华人“礼尚往来”的处事态度。

团年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祭祖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迎春

根据华人的计时方法,新的一年及生肖是晚上11点钟开始,因此传统的迎春时间多在晚上11时正。不过,在新加坡,大多数人是在午夜12时正迎春。

一般华人仍有迎接财神爷的习俗,人们也在这一天涌到寺庙去许愿或祈求平安。

拜年

传统上,拜年的习俗是晚辈向长辈跪拜、祝福。不过对于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来说,跪拜是令人感到别扭的,他们都不再遵循这种习俗,今天普遍的做法是,双手捧着一对柑向长辈祝福。

送柑是中国南方人的过年习俗,由于广东话“柑”与“金”谐音,送柑(送金)就表示吉利、好运。而华人有“好事成双”的观念,因此当人们提着一袋袋柑向亲友拜年时,袋里装着的柑不是两粒就是四粒。

为了对长辈表示尊敬,送柑须用双手奉上。按照习俗,当客人告别时,主人也得以柑回礼,以示互祝好运。

红包(压岁钱)

除了送柑,派“红包”也是华人新年的另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元宵

春节的传统庆祝仪式长达15天,人们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向亲戚朋友拜年。在庆祝元宵节之后,春节就告结束。

元宵这一天,佛教徒与道教徒一般上是到庙里许愿。元宵是月圆之夜,使人联想到爱情,这个节日对恋爱中的情侣特具意义。

元宵也称为“灯节”,中国古代自唐代以来就有观花灯的习俗,新加坡人可在这一天举办灯笼制作比赛及花灯展览。猜“灯谜”也是古代“元宵”节活动之一,谜语有猜字、短句、历史人物等等,种类繁多,包罗万象。这种古老的游戏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华文的理解能力,应加以提倡和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习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年夜”到除夕,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美食作文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最能体现的时候便是春节了,你看那琳琅满目的年夜饭,不正是美食文化的象征吗?

一到春节我就满怀期待,因为最开心的就是和家人去超市采购年货了,瓜子,花生,葡萄干,糖等,全部都被我收入购物车中,每年这几天就是我的欢乐时光,肆无忌惮的吃着各式糖果,胃口大开着,品尝各种美食,当然后续结果就是又胖了一圈。

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要吃年夜饭了,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被端上饭桌,可真丰盛啊,鱼儿香软,鲜虾滑口,还有油糕,一口咬下去,甜到了心里,真是色香味俱全,年夜饭也是有讲究的,比如鱼,鱼的谐音是“余”,代表年年有余,虾的谐音是“祥”,代表吉祥如意。

我期待已久的饺子,终于被端上了桌,妈妈说:“饺子里有硬币,谁能吃到就能在这一年里,顺顺利利的。”妈妈刚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使劲戳了一个饺子,可是一戳到底没有硬币,我心里略有沮丧。第二次我有了经验,专门去挑个大的饺子,但还是没戳着,我仍然没有放弃,吃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我闭上眼睛随便一戳。呀,戳到了,硬硬的。我兴奋地塞到嘴里,真的是硬币,我激动地告诉了妈妈,看来我今年可以考一个好成绩。

饺子代表着团圆,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着饺子,共同举杯,欢庆这美好的春节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春节的习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春节的高一英语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Today is the annual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Spring Festival". The morning sun was still in bed, I was like the sound of firecrackers to wake up. I get up and wash, this is my brother and sister have been wearing new clothes neat and I go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give us pay New Years call, each made a big red, I opened the door to stay, which contained a $100 bill, I like to eat honey, happy the flowers.

After eating dumplings, my mother said that I dont have to write my homework today. I can play a day with my brother and sister. I am very happy after I hear it.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On this day, every family has to eat dumplings, set off firecrackers, put up couplets and hang lanterns, which is the happiest and happiest day of the year.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的习俗作文900字

全文共 1842 字

+ 加入清单

【例文一】

作为一个福建人来讲,对于当地的习俗,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不管是节日习俗,还是其他的。我都是有问必答。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

我们泉州从初一到十五,都称为“过年”,要等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

从正月初一到初四,人们都欢度春节,初五,百业经营,俗称“初五隔开,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

”当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就会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水果、清茶、金猪等供品,点上三支清香,点蜡烛,恭拜“天公”,祭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除夕之夜要守岁至深夜12点钟,迎来了新年黎明,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

元日,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孩子早点叫起来,帖红春联,逢门必贴,无论前后,无论大小。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都会出门走访邻居,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

到了正月初九,也就是“天诞日”,民间普遍都要“”,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大厅的天井口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庙”,桌前摆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猪头,其次是五斤大猪脚,边牲是鸡、鱼、或鱿鱼干、目鱼干,这三项组成三牲,放在一个大盘子里。以及酒瓶、酒杯。这些都得在当天的清晨摆好。长辈领着全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谢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顺舒的浩大天恩。与此同时,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请,并许愿日后隆重酬谢。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丸”。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与其他地区与众不同。以炒熟的花生米磨成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捏成丸陷,沾湿后置于有干糯米的盘子里。除此之外,我最兴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闹花灯”了,这个活动,把元宵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每一个人都会去逛花灯,整条街道上都挂满了花灯,还有许多的灯谜。这些可不是一般的花灯,都是请泉州的灯匠精制。品种繁多,平时都很少见。这也大大丰富了泉州人民的文娱生活。

这就是泉州春节的风俗民情,每家每户都是红红火火地过年;都是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来!

【例文二】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的习俗作文550字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记忆中,过春节有很多习俗,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早、最浓重的节日。早在春节前好几天,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在买鞭炮、买烟花、包饺子、包汤圆、给小朋友们买新衣……

到了腊八节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要喝腊八粥。过了腊八节就是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是小年。过小年的时候小朋友们最喜欢了,因为家家户户都开始把吃的糖果摆出来了,有的还开始放鞭炮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着走来了,家家户户都在家里面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给守岁增添了一些快乐,门外已经贴上了对联,屋里还贴了几个大福字。除夕快到十二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要通宵开着,人们都在聊家常,看春晚准备守夜呢,除夕真的热闹极了!

除夕过了之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年初一了。这一天才是最热闹的呢!我们村子里都会举行很隆重的活动,大人们都会比赛跑步、拔河、喝啤酒、打篮球,小孩子们会玩抽奖游戏,大街小巷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爷爷奶奶会在家里包饺子,还会把硬币包到饺子里,谁吃到了,谁今年的福气就会很好。吃过饺子后就开始拜年了,我开始给家里所有的人拜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给我发了大红包,我乐得合不拢嘴。大年初一真是太热闹了,我永远也忘不了大年初一这一天。

春节这些习俗带给我很多欢乐,我希望这些习俗可以永远的保留下去,每一年都过一个开心快乐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春节的习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家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家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家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家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天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家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孩子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老家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爷爷们?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孩子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老家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吃年夜饭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年又过去了,终于到了除夕,我们这一大家子,又在老家相会了,于是我们便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饭

说起年夜饭,那当然就是饺子。

我们走进厨房,一把抓起面团,就开始做面皮,十几分钟过去了,所有的面团都变成了一片片薄薄的面片儿。

忙完了这些我和妈妈便在一起包饺子,爸爸则在一旁调汤爸爸的工作很快就做完,便来帮助我和妈妈,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有了爸爸的帮助。我们很快就包完了。

最后我们我们一起吃饺子,这是我一年中吃过最好吃的饺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英语作文初二80词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Waking up on New Year, everybody dresses up. First they extend greetings to

their parents. Then each child will get money as a New Year gift, wrapped up in

red paper. People in northern China will eat jiaozi, or dumplings, for

breakfast, as they think "jiaozi" in sound means "bidding farewell to the old

and ushering in the new". Also, the shape of the dumpling is like gold ingot

from ancient China. So people eat them and wish for money and treasure.

Southern Chinese eat niangao (New Year cake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on this occasion, because as a homophone, niangao means "higher and higher, one

year after another." The first five days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are a good

time for relatives, friends, and classmates as well as colleagues to exchange

greetings, gifts and chat leisurely.

China has 56 ethnic groups. Minorities celebrate their Spring Festival

almost the same day as the Han people,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custom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庆祝虎年春节初中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的春节与北方是一样热闹的,但是我们的风俗习惯却是截然不同的!北方的春节一般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而我们家乡则一般在腊月的下旬才开始。

除夕十分热闹。在这一天我们按照老规矩是要杀家禽的。家家户户都赶着做年菜,到处都是香喷喷的香味。每一户人家的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一天,小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除夕的夜晚,有人会放烟花。那个时候,天空中顿时变得火花满天,绚丽多彩。那一朵朵烟花在空中飞舞,有的好像闪烁着神秘光彩的宝石,有的像闪闪发光的星星,有的像小蜜蜂在空中飞舞,有的喷着红光升到空中,照亮了整个夜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划破了夜空的沉静,孩子们的欢呼声,大人们的议论声、鞭炮声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年。

正月初一到了!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小孩子们一般会到亲戚家拜年,女人们会到庙里拜佛,男人们有时会随着孩子一起出去;有时则会待在家里。这一天,街上会有很多小贩出来摆摊,有的卖玩具,有的卖小吃,有的卖日常用品…真是品种繁多啊!

正月初二,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在这一天我们一早就会去外婆家。我们会在外婆家玩耍、吃饭、拜年。大人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我们小孩子则在一边玩。一家人聚在一起,互相拜年,问候对方,那种感觉很温暖。

“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这就是我们的春节,你们的春节又是怎样过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吃年夜饭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那就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可以拿好多的压岁钱!

我、爸爸、外婆、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全家人围着一张大桌子一起吃年夜饭

妈妈烧的菜很丰富有龙头虾、年糕、银哈、目鱼抄芹菜还有小米海参粥等可好吃了,都是我喜欢吃的菜。大家都互相干杯,你敬我、我敬你,最后我也拿饮料当酒敬,我祝爷爷、奶奶、外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狗年旺旺!

过了今天,我又长大了一岁,除夕夜总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把过春节称作过年,人们早已不记得“年”是一种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了,而是把年当做喜庆团圆的节日来庆贺了。

一进腊月,一个又一个的节日接二连三地来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节吃八宝粥就为的是粘住小孩的下巴别冻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灶王爷” 回天述职,好话多说,赖话少说。还要吃灶糖粘灶王爷的嘴。其实灶糖都被小孩子们吃了,然后打扫尘土,蒸年干粮,杀年猪,煮肉,一直忙到贴对联,挂年画。腊月三十除夕,不管天南海北的人都要赶回家里吃团圆饭,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什么都摆到桌子上,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放鞭炮,迎财神,祈福祈寿祈平安。

除夕的夜晚,人们通宵不睡,叫做守岁,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包饺子……零点的钟声一响马上吃新年的第一顿饭,叫做吃元宝,还有一个糖饺子,一个钱饺子,谁能吃到就是有福,有甜美的生活。小孩子给老人磕头拜年,老人要给小孩子压岁钱。

大年初一天还不亮,人们就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还可以到城里的庙会去看各种表演,吃各种口味的美食。

元宵节明月当空,各种各样的灯笼悬挂起来,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里快乐吉祥。

到了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吃猪头,这个春节才到了尾声,人们有从喜庆的日子转到了忙碌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拓展阅读浙江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4067 字

+ 加入清单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粘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时,供桌上的礼品不准动;凡祭拜过的供品,除糕点果品外,均要重新煮过或经蒸气热过才能吃。否则,都认为是对神灵、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员,冠带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到各庙宇行香,威仪甚盛,每家老年人和当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竞先赶到社庙或附近寺院里开殿门和烧头香,点香灯,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庙宇守等。亥时一过,赶紧烧香,表示虔诚。俗信第一个人赶到点上香最为吉利,故有争先点第一双蜡烛习俗。俗语说:“谁人最早开殿门,今年一定赚大银。”老年人到各庙宇拜殿神,主要祈祷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于阶层、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来拜神者络绎不绝,有求做生意发财的,有求农业丰收的,有求子续嗣,等等。较大的庙宇如东瓯王庙,拜神者要给庙祝红包,如祈祷灵验,每年初一有钱者,要用重达百余斤的大蜡烛还愿。

开正:旧时在洞头岛,每户人家三十夜守岁到寅卯时左右,都要举行“开正”仪式。由家中尊长或家庭中生产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净身”(即除夕夜要戒色)并全身沐浴,“开正”前不得接触污秽之物。案桌摆大门口或天井里,桌脚上要垫两条长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鱼肉、水果、糕点、素面等,两旁有一对尺长的大红烛,俗称“通宵”。“开正”时,主持者点燃“通宵”,焚香三柱后,全家跪地,合掌问天,进行虔诚祷告,祈求上天赐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发财、万事如意。祈祷毕,全家肃立,默待一会儿,再烧“金纸”鸣放鞭炮。最后撤馔。80年代以来,已把“开正”时间提前到午夜零时,伴着中央电视台敲响的新年钟声进行。仪式也简便多了,有的只是鸣鞭炮,放焰火。但鸣放的鞭炮多了,尤其是“百子炮”,甚至几千响串在一起,声音响,时间长,热闹异常。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早点: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之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也有吃汤圆,或者煮一碗粉丝,上面放一个煮熟的蛋。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义。有的人家以过年饭杂煮,兼吃捣糕和松糕。在平阳,吃年糕和汤圆,有的先喝红糖汤,后加面和鸡蛋;在泰顺,主妇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头(盐渍萝卜)给合家“嘴头甜,彩彩头好”。惟乐清雁荡一带,则吃棕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锅米粽,等岁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据说,吃粽子有两义,一是因为粽和“宗”同音,取怀念祖宗之意;二是因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在乐清,一般人家用红枣、柿饼、汤圆。在乐清白石镇,初一晚餐吃汤包、糊邋羹、状元糕。入睡时,床前摆鞋,求天宫赐福。在市区春节期间,客来有献元宝茶的习俗,即在茶中放两枚鲜橄榄,不仅茶味清香,旦见在黄绿色茶汤中漂浮着橄榄,形如元宝,俗称“元宝茶”,含新年吉祥、发财的彩头。点心有用圆眼肉或莲子、红枣,也有肉丸、鸡蛋加粉丝的。

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按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如相遇于途,长揖道贺(今点头握手问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称“拜年”。到各家登门互贺新喜,亦叫“拜年”、“拜岁”。先是下辈出门到长辈家拜年,然后平辈回拜,则称“回年”。新婚夫妇初到岳家拜年,称“拜头年”,后辈到丧事人家拜年称“拜新年”。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农产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每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子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旧时,如带来满周岁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择三、六、九之日,谓之“三六九无忌”。出门时,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画上朱红或黑墨,意避“小鬼”冲犯。正月初四,民间大都不出行,不干活,因与“死”谐音,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有忌。因“九”与“狗”谐音。

在乐清,初一不出本地探亲访友。白溪等地连初二也列为禁忌的日子,如有入乡不问俗者贸然登门,必将受到当面指责。初三起,未望“年夜”的挑着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兼行拜年,俗称“望正月”。礼物以松糕或捣糕为主,其次为鱼、肉和荔枝、魁圆等的红封元宝纸包,习俗规定老亲四样,新亲六样。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的)长辈亲戚,一般都在灯期开始前回拜,倘婿、甥、干儿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则可遣儿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亲访友,不论辈分高低,都要携带红封纸包两个;被探望者必须泡茶、煮点心,或设宴款待,否则,习俗都认为是失礼。在平阳,外甥第一次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犊的。

在洞头,同样是女儿回娘家,则要提“红桶”给父母亲,以示孝敬。所谓“红桶”,是指雕花或红漆的小木桶,里面装着熟食,还有用大鱼大肉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饭,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语云:“生儿魂幡竿,生女红桶宝”。意思是说,生下儿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送丧时举魂幡;生下女儿,正月有“红桶”孝敬。70年代以后,提红桶的习俗基本消失,“纸蓬包”也绝迹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头等食品。

春节期间,对来拜年的亲友,主家大多要留饮摆酒款待,俗称“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专门设酒宴邀请亲友欢饮的。一般酒菜都比较丰盛。如果亲友带着16岁(虚龄)以下的儿女来,那么,就要给这些孩子压岁钱,称为“压肚兜”。亲友离去时,都要有回礼,一般是糖果、糕点、荸荠等。旧俗,若拜年不去,是断亲的表示,所以有些老亲(上代亲戚)下辈要轮流去拜年,四季八节没有往来的老亲,惟春节时一定要去拜拜年。

厅房布置:元旦日,有钱人家在中堂上,高挂赤金寿屏(家有长寿老人才可)或大幅书画,屏前有长条桌,左端万年青,缀以红花,右端置一个精细雕刻的插屏,中间或摆时钟,或摆大元宝。左右有一对大锡台(有的重百余斤,高与人齐),插上大蜡烛。长条桌前排列两张方桌,两边除同样陈列大锡台、大蜡烛外,还有一对明角灯(俗称“堂灯”),两桌中间又有个大元宝(用一斗糯米和红糖制成),插银花,缠彩红,上放几个横柑,象征财源进门。另外则陈列若干江西窑的花盆,上植各种花卉,如梅花、丁香、水仙、佛指甲之类,在花盆上贴着写有“吉利”两字的红纸条,在长条桌和方桌前面,挂着刺绣的大红缎桌围,左右两角配置雕刻精细的金漆栏干,中堂两旁挂满书画。两边排列大坐椅和茶几,披上大红缎绣的椅披,几上放置几碟茶点。如客来,分宾主就坐,除供茶点外,有以漆绘木盘托江西茶盏进茶或莲子、桂圆等点心,也有汤圆、红枣。这日,连房间里的床帷、床额、被褥之类,都洗涤换新,连梳妆台及镜子,都披上绸缎绣花的镜盖,所有的梁上、檐上了阶沿上面,都挂起美丽的宫灯,只有前梁上挂着两对红纱灯,以示隆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