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的题目怎么写(汇集20篇)

四月二十三日是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生日,即世界读书日,小编收集了读万卷书,方能行万里路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966

作文

1000

五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汉字拥有着6000年的历史,实属中国传统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演变,时代的变迁,互联网时代逐渐渗透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们也渐渐不了解这一美妙的文字,不关注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考古学家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可能这就是我们文化的开端。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如今人们都使用手机打字,不仅使人们的汉字量大大减少,还不理解汉字的真正韵味。网络用语的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简易文字代替了原有的文字如:“蓝瘦香菇”它的本意是指“难受的想哭”。其实这些网络用语大多数是因为在打字时不小心打错或音节相似发音相意的意思。

学生们的语文功底也越来越浅薄,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逐渐淡薄。仅凭在学校里学的,在名著中看到知识,怎么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文字也即将失传。相信在不久,就会有更多有历史意义的文字失传或流失。

无法想象在未来人们都不在使用古人留给我们充溢这智慧的结晶——汉字,而是都在使用网络用语。

而我们中学生,现在应该做的是放下电子设备,拿出一本书。在寂静的夜里,轻轻的翻阅它,领悟更多我们从未知道的知识或感兴趣的知识。

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字里蕴藏着古人的智慧;一本知识齐全的书中学会更多的道理;一座文化古城里充满了文字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一种从葬坑,就在秦始皇陵附近,它象征着秦始皇拥有着一支庞大的军队。

它是一位农民在打水井时发现的,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参观秦始皇兵马俑。

刚进一号坑就看见面前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展现在眼前,这应该就是守护秦始皇的军队吧!这些兵马俑站立整齐,各式各样,有的双手牵着马,有的手上拿着兵器,有的双手打开好像在射箭,有的双手放在胸前好像在驾车。我们继续往里走,发现还有更多兵马俑,有些早已出土,有的还在保护中。我最喜欢一个正在保护的24号俑,因为这个俑身披铠甲,头戴盔甲,站得特别挺,左手拿着兵器长矛,右手放在身子边,看上去非常勇猛。

我们来到二号坑,我一进门就看见了一个玻璃框,框里展出着一个完好无损的俑,这是一个跪射俑。他一只脚支撑身体,一只脚跪在地上,双手放在右侧,拿着弓箭,好像在往天上四处?望,观察哪里有目标。接着我看到了一个中级军官俑。他表情严肃,身披铠甲,笔挺地站立,手上拿着两把剑,好像在守卫秦始皇。

最威武的当然是高级军官俑了。他双眼望着前方,看上去非常威严,手下好像按着一把宝剑,随时准备大开杀戒。最可爱的当然是马俑啦!这是这么多马中唯一有尾巴的马。它长得非常高大、壮实,头上戴着铠甲,嘴巴和鼻子都被铠甲保护着,只有眼睛露在外面。我发现这匹马的前面有一个牵马的士兵,好像它的主人正准备驾马去巡逻呢。它的主人可能是一个巡逻兵。最酷的是一个立射俑。他眼望着前方,双手拿着弓箭,随时准备把弓箭拉足射向空中的目标。

这些兵马俑真是各种各样,栩栩如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文化遗产中考预测说明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现在的长城跨越了天津,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青海,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辽宁15个省区市总长约21196.18公里。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浩大的工程是怎样建成的呢?长城底下是由无数块两三斤重的条石构成的。因为古代没有先进的机器,所以只能靠无数劳动人民伸出勤劳的双手,借助宽厚的肩膀,一步一步地抬着条石,走上陡峭的山岭,再慢慢建成长城。

长城上面是用城砖叠成的,外侧还有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很多口子,口子既可以观察外面的信息,也可以把枪放上去,用来射击敌人。长城里还有一种东西叫城台,每隔300多米就会有一个。在城台里面不仅可以观察外面,而且可以射击,还可以放哨,累了可以住宿休息,是不是令你目瞪口呆呢?

关于长城,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话说,自从孟姜女的丈夫被残暴的秦始皇抓去修筑长城后,孟姜女一直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直到有一天,孟姜女实在忍不住了,就果断地带上粮食,去万里长城寻找丈夫。一路上,她历尽了千辛万苦,中途还病倒了。幸好,她被一位好心的老太太救了下来。但即使这样,还是不能阻止她去万里长城寻夫的脚步。她病还没痊愈,就又走了。终于有一天,孟姜女来到了万里长城,但她看到的不是丈夫,而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孟姜女顿时失声痛哭起来,上气不接下气。有一个神仙于心不忍,也为残暴的秦始皇感到愤怒。于是,神仙大手一挥,刚修筑好的长城便轰然倒下了。不过这只是个传说,但也能说明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民苦不堪言,对残暴的秦始皇感到愤怒,所以想惩罚秦始皇。

_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长城的最高点,就可以看到一条“巨龙”,它缠绕在山间,非常壮观,不愧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长城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作文600字五年级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西安临潼出土的,是我国首批5A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二万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在三个俑坑里,一号坑最大,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八千多个。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北端,有陶俑、陶马、木质战车、青铜兵器等,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三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可以分为四个小阵:弩兵方阵、车兵方阵、步兵方阵、骑兵方阵,它们既可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大阵,又可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攻能守,灵活机动,反应迅速,是最具战斗力的部队。

三号坑的规模比较小,别看它小,它可是一、二号坑的指挥部,是整个军队的核心。三个俑坑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营垒,面东背陵,是守卫秦始皇陵园的卫戍部队。

兵马俑博物馆里的主角不是坑,而是兵马俑。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燕尾长冠,身披铠甲,昂首挺胸;武土俑身穿战袍,脚蹬战靴,手执兵器,整装待发;骑兵俑上身穿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长靴;右手执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中国文化的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发光。

从历史的深远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地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

也许是在远古,或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但我真正地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

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因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到今日,她还在闪闪发光,像黄金一样。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东西。而你独具慧眼,早在千年前,就收容了《离骚》),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

屈原沉入汨罗江,但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个升腾的灵魂随你飘走。

这些可谓民族文化大仓库中的先期珍品。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如黄金一样。跳荡在“坎坎伐檀”声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汨罗江水流转千万年。

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可在数千年的沉淀中,你——传统诗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罗最为全面。不仅表达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实在不能不说是你是精灵,古怪、亲近却又让人摸不透。

但你这个精灵,不知怎的,却总爱与文人做搭档,他写了,你便检查,值得欣赏的,你便悄悄捎上,没有一丝的犹豫,尽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

还记得你在途径宋代的时候吗?你一路风尘仆仆,到达宋朝时,包裹早已是满满的。但你仍旧不满足,腾云驾雾,来俯视苍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朝代,但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赤壁。于是,不辞劳苦,你来到这里。

“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便产生了前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也许正是这道天光,使你惊喜万分,像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般。

你在宋代稍做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诗歌,而后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实在不得不说你是精灵,行得匆匆,却从未遗漏过哪一朝、哪一代。

恍若隔世,现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们。等到你又起程之后,我们及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但你依旧前行!

因为有了你,我国成了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成就,灿烂辉煌;诗人词者,星光灿烂;诗的风格,艳若群芳!

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水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地久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瑰宝。唐代有诗,宋代有词,元代有曲……我热爱于这些智慧结晶!但点缀着它们的还有可爱的标点符号们。

我爱逗号,长得像小蝌蚪的逗号在文章中十分受欢迎,惹人喜爱。当句子太长,让人捉不透时,逗号大师便登场了。对,这需要停顿一下,这就不需要了。瞧,一句优美的句子就诞生了。

我爱句号。长得最饱满的句号与逗号常常合手共助,创造出一篇篇文章。无论在哪里,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句号象征着美好的结局,常为文章起画龙点睛之用。

我爱感叹号。长得最奇特的感叹号也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哪篇感情丰富的作文不用它。当人们高兴、悲伤时都会出现,可谓是人类的贴心小棉袄。

我爱问号。上面是个耳朵形,下面是个小圆点,这就是我们的问号大王。当人们遇到问题时,问号便派上了很大的用场。一样的一句话问号与句号便有天壤之别。当然问号还有别的作用,反问句中问号有着别样的色彩。

我最爱省略号。六个可爱的小圆点把它展现人们眼前。要说省略号,那用处就多了。它可以起省略作用,还可以表示语言停顿、结巴。但最重要是它让人引起的遐想。许多唯美句子文章的结尾都有它的身影。它让我们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对未来的幻想……

我爱中华文化,我爱我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满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苏州古城中园林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苏州是一个具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随着现代文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座古城由于众多的历史原因与问题,在“发展与保护”上己成为一对极为严重的刻不容缓的矛盾,然而“发展是硬道理、保护是软道理。”为了更快、更大、更强地将苏州古城建设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经济城市,故在苏州古城园林保护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上所产生的“发展与保护”问题,特向阁下管理领导者们建议如下:

苏州园林是苏州古城的精华,而目前所有苏州园林基本现状为:

1、是古城区内地势最低洼的区域之一,特别是暴雨季节,将严重影响“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游客的安全以及景点的正常开放;

2、水道不通,水池己成为死水,经常靠换自来水来维持园林池塘,严重影响名胜古迹和5A级景点这块牌子;

3、园林池塘皆无国际规范的防护栏,极大地危害了广大游客的生命安全;

4、消防上,苏州园林因年久,基本为明、清建筑,多为木结构,加上又没有消防通道,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极大影响,安全隐患重重。

5、许多园林每天要接纳好几千,甚至上万游客,但园林中鹅石小道有的1米都不到,己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六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烟雨迷蒙,天阴阴的,大家的车,行驶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大家要去一位细纹刻纸大师家学习,这位大师胜名叫周是一,他家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山水库旁边。

一走进他家,“哇,这简直就不是人的家,分明是细纹刻纸的天堂。”墙上挂着一幅美如画的作品,有:鸳鸯溪、出类拔萃、还有雁荡山的美景。桌子上放着用细纹刻纸做的12生肖的书法,都是仿造卡通做的,真是栩栩如生。客厅里,沙发垫、杯垫、抱枕也都是用细纹刻纸的衍生品。就他家的马桶,都有细纹刻纸的图案呢!

上课了,周老师向大家介绍撕纸、烧纸、剪纸刻纸都算细纹刻纸。其中、细纹刻纸最难,它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可出50条线,其纹样细如发丝,可随性地刻出各种图案。

下面,周老师就让大家来动手,体验一下用手撕纸,只见周老师三五两下就撕出了一条活波讨人喜欢的小鱼。大家见了羡慕不已,下面就要发挥我的奇思妙想,结果,大家撕出的鱼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林正邦还撕了“双鱼”呢!

我喜欢如此有意义的课余生活。下次,我还要去探索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故宫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文明的象征。一百五十万件文物,每一件都是打开逝去记忆的一把钥匙。历经六百年岁月的积淀,她不仅是人们寻找逝去记忆的博物馆,更是深藏于每一位中国人心中的艺术品。

故宫于明永乐18年建成,至今已有600年历史,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于此。《后汉书》记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所以故宫最早的名字,就叫紫禁城。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房间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这后三宫,御花园等都位于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为前三殿之第一殿,是中国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宫殿。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屋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拱,室内外梁枋上装饰着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太和殿四角上列队站着琉璃仙人和神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罕见。

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角楼是中国皇宫的“墙头首饰”,各动用31000多件,单名称就有100多种的琉璃瓦件。钻石之所以璀灿,就是切面耀眼。同样角楼60个不同方向的坡面,一直在反射着任何角度的日光,月光和目光。角楼时而像大鹏金翅轻轻翻起闪烁的翼尖,让午门优雅地下降到凡间,又好像随时要振翅而起,带着整座皇宫直上云霄。

1925年,故宫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珍宝馆、钟表馆等,收藏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50多万件,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青铜器、玉器、陶器、金银器……一件件文物讲述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故宫是一座凝聚了中华文明之美的宫殿,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650字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Hi,大家好,我是欣然旅行社的导游,现在,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乐山大佛吧。

各位游客,眼前这座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大佛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时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为古弥勒佛的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凡游览的人都称奇叫绝。

这座大佛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民非凡的勇气。下面请游客自由欣赏,小心路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五年级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远望群山,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一座连着一座,一片苍绿,仿佛绿色的海洋。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俯视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好像穿上了一件黄金铠甲,一座座烽火台高大坚固,犹如一座座壮观的城堡。

长城是我国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长城总长1300多里,如果每天都走100多米路,那要走100多天才能走完。

雄伟壮丽的长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是这样评价的:“我到过这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丽的!”美国的总统克林顿,是这样评价的:“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奇迹。”古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为它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文化遗产年级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比南京的明城墙还要古老呢。XX年11月,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去年国庆长假,我和爸爸妈妈游览了宏村,体会到了她真正的美丽。 到了宏村,它古色古乡,青灰的瓦、白而泛黄的墙,到处弥漫着一股古老的气息。听导游说,宏村像一头正在熟睡中的牛,而刚进去最醒目的湖泊就是牛的“肚子”----南湖。再往前走,穿过"肚子"上的小桥,就到了村民居住的区域。房子中间的水渠就是牛的“肠子”。“牛肠子”在当地还有一句俗语:“顺水进村,逆水出村。”跟着导游走,就来到了学堂,那学堂是供以前的宏村小学生上学的,对姓“汪”的小学生免费教学。再往里走,我们游览了一些地主,族长,村长的屋子。

地主屋子最大,好似一个让人走不完的迷宫。地主家有一个巨大的露天平台,原来,在当地村民眼中,下雨等于下金子,下雪等于下银子,这个露天平台一定是“聚宝”用的。再往里走,可以看见一幅幅木雕雕刻在横槛上,雕刻着人物、马匹,个个雕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一些木雕上涂着“金粉”,似乎在炫耀自己的财富呢!族长家里的木窗上,雕刻着许多倒挂着的蝙蝠,就是“福到”的意思,而每扇窗上雕着五只倒挂的蝙蝠就是“五福临门”的意思。

族长家旁边就是牛的“胃”----宏村中心的湖,族长是唯一能住在宏村中心的一户人家,说明族长在宏村的地位是十分高的。 宏村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形似圆月的湖中桥、高大的银杏树、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我回头望了一眼宏村,湖中桥的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见,让人想起了夜晚的明月。宏村啊!你的美丽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世界文化遗产65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来到乐山大佛游玩。我是开心旅行社的导游蛋蛋,希望我的讲解能使你满意,在这里我祝大家玩得开心,快乐和尽兴。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少乐山市,安座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的岩壁上,已经有1200年了,又名凌云大佛,这里风景优美,是世界第一大石塑佛。佛像开凿于公元713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曾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现在请大家往我身后看,这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就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的眼睛和嘴巴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脚的宽度是8.5米。在乐山大佛的一个脚趾上就可以摆一桌宴席。所以说乐山大佛是世界第一大佛绝对不会有错的,因为它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还要高出三倍,比以前的第一大佛阿富汗的帕米杨大佛还要高18米。

这座大佛是怎么来的?修建这座大佛有什么目的吗?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听我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的三江汇流处,水势十分凶猛,过往的船只经常发生事故。有一个叫海通的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一座弥勒佛,来镇水患,于是他每天化缘。过了一些日子,化到了不少银子。但当地有一位官员,见钱眼开,看到海通有这么多银子,便想敲诈一笔,没想到海通说:“自目可刎,佛财难得。”意思是我可以把双眼挖下来,你一分钱也休想拿到。那官员竟然说让海通试一试,于是,海通便将眼珠用手挖了出来。那官员被吓得半死,从此以后再也不找海通的麻烦了。海通便安下心来组织修大佛。在海通去世时,大佛才修到肩膀那儿,因为海通去世,大佛便没修了。直到后来,有两个人捐了很多钱,才断断续续的把大佛修好了。

好了,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已经知道答案了吧。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乐山大佛上吧。但请各位游客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小学生作文300字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名胜古迹,这是一座雄伟的山,让我带大家去游览一下吧!

站在泰山脚下,抬头一望,似乎永远都爬不上山顶。在路上,有很多石刻。泰山也是因为石刻众多闻名天下的,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秦秦山石刻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镌刻着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子完整,“斯昧死”三字残坏。秦泰山石刻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泰山现存石刻1696处,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上自嬴秦,下迄当代,是登山途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再向上,就来到了岱庙,岱庙旧称“东岳庙”。俗称“泰庙”。岱庙南北长405米,东西宽237米,总面积为96000平方米。庙内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材料186间,石碑刻184块,以汉柏为代表的古树名木工212棵。一九八八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往上爬越陡,所以只好下来啦。

这就是泰山,一座雄伟壮观的山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世界文化遗产300字满分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来到了天坛。

天坛又叫祈年殿,是祈求丰收的大殿。

走上高高的台阶,每层台阶立有柱子,下面的柱子叫云柱,中间的柱子叫凤柱,上面的柱子叫龙柱。上面出水叫龙出水,中间出水叫凤出水,下面出水叫云出水。相对应的台阶正面都雕刻着龙,凤,云的图案。天坛像一顶蓝色的大帽子,从下往上数有三层“帽”檐。

在第三层帽檐下有一块金匾,上书“祈年殿”三个大字。再往上,闪闪发光的金顶耸立在帽子正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天坛真是威严壮观。

我走到大殿门口,探头往里瞧:只见大殿两旁供奉着牛,羊等牲畜。就是在这里,皇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来到回音壁,我在这一边喊:妈妈。妈妈在远远的另一边听到了。嘻嘻真好玩!

出了天坛大门,我想:天坛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文化的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许中国有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礼仪文化。 中国从古代以来就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风俗历史。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教育我们“不学礼,无以立。”的话语。

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化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会越和谐。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建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文明天空。我们应该以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为荣,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和继承下去,而不是让传统文化逐渐地埋没和暗淡下去。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一路风尘仆仆走过来,有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有很多现代的年轻人并不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实,除了端午节以外,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可相反,他们更喜欢过外国人的洋节日。例如白色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丰富多彩的外国人的节日,他们认为过这样的节日更有意思,更能够符合现在的潮流。但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却是意识十分淡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遗忘与不屑,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老百姓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和产物。是不能够被人们轻易的轻视和糟蹋掉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应是体现中国人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们还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将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会否定自身的传统文化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有害的。

而传承和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让它受外来文化所侵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的“权威”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权威”本身并没有问题,信任“权威”作为一种心理的现象也无可厚非,但是,真正的问题是:咱太把“权威”当回事了。

也就是说,过于认可“权威”的文化,就是病态的。

信任“权威”算是中国文化染色体上一个古老的片段。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是小农经济,换句话——农民是当时的“经济马车”。那么靠天吃饭的广大农民所信任的“权威”自然是天。于是,想当皇帝的武则天就根据这个道理,找人弄了块石头,刻上铭文,扔进江里,再命人假装无意发现它,于是乎,百姓高呼“天命”,认为她是“权威”的使者。对“权威”的信任乃至依赖、乃至膜拜的文化基因若不是自古有之,这武则天又怎么能发现并利用呢?这信任权威的文化基因若不是根深蒂固,又怎么能把“女人卑微”这一时代常识都颠覆了呢?信任权威这一中国文化的基因片段,是如此的强大,不过,量变往往会引起质变。

依赖权威就会被权威控制。依赖由信任而来,又比信任更过分,像生物体内的基因一样,信任权威这一中华文化基因也会突变,这一突变,就变成了依赖权威,如此突变,肯定会带来的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年代,便是“依赖权威”这一文化基因控制的年代。《灯下漫笔》中,百姓是奴隶——有主人的奴隶,或是没有主人的奴隶。这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真实写照啊!百姓依赖着权威,但权威却是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百姓们就这么被告绑架了,却还全然不知。这依赖已成了当时百姓思想文化的基因,所以中国百姓被控制了——被依赖文化权威的基因控制了。以至于中国都陷入了迷茫,多么可怕的突变!难怪当年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他是想用自己的笔,化为思想的手术刀。

在现代,人们不依赖着权威。其实现在的权威并没有什么错,只是,现在的人们太把权威当回事儿了。现在已不会出现被压迫或是改写常识如此可怕的事,即使出现了,也不会被人们认可。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说“太把权威当回事”呢?信任权威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权威存在与否,或权威本身是何种形式的存在,并不影响基因表达。现在人们的权威是自己的强烈愿望。例如:望女成凤、日进斗金、健康长寿……能实现这些愿望的只是少数,对应的:“虎妈”、“三鹿老板”、“巴马长寿之乡的老人”……于是乎,孩子被父母折磨了,磨掉了童真;良心被金钱绑架了,突破了道德的底线;长寿的愿望被开发商愚弄了,花钱买到的也还是愿望……到头来,人们就聚集了太多的悔恨和懊恼,这就是所谓的权威带给人们的结果。你或许认为,他们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崇拜权威,我要说的是,正是这种对权威的过度崇拜,往往怂恿和推动了这种社会上的无良甚至是罪恶的行为,造成可怕的恶果!

战国七雄,百家争鸣,没有绝对认可的权威,那时的文化如百花盛开那样绚丽多彩!别太把权威当回事儿!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华文化,也能百家争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化遗产兵马俑满分说明文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出土武士佣800件,木质战车l8辆,陶马l00多匹。按兵马甬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l00辆,战马l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世界经度109.2733纬度34.3853。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兵马俑的个有个的姿势: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兵马俑除了兵马神态不一,一、二,三号坑的发掘来历均不一样。

除了兵马俑的做工复杂,修建时间长,它也有“青铜之冠”的美誉。其实,可能还有更多的兵马俑,如果有,只是“有宝不挖”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五一这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颐和园。我们进了颐和园的大门,过了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廊全长700多米,上面画着五彩的画,有花鸟虫鱼、人物、风景,每一幅画都栩栩如生。漫步其间,使人心旷神怡。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我抬头望去,一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佛香阁掩映在树丛中,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我们顺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水面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绿得像一块碧玉,湖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昆明湖上有一座石桥,我们上了石桥,爸爸告诉我,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许多石柱,上面雕刻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小狮子,可有趣了!昆明湖周围栽满了垂柳,柳枝随风飘动,柳絮像无数调皮的小娃娃,一会儿飞到人们的脸上,一会儿沾在衣服上,一会儿钻进脖子里,一会儿藏到脚下,让你抓不着。龙舟、游船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我和爸爸妈妈上了龙舟到了对岸。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让你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世界遗产作文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踏着欢快的脚步,我来到了“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称的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区——龙门石窟。

著名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以南13公里处,那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称“伊阙”。现在,“伊阙”已成为游龙门石窟的第一景观。

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代,就刻凿在龙门山的石壁上,长有1公里多。现存石窟1352个,佛龛150个,碑刻30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这里如同一座座包罗万象的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我们沿着石块铺成的小路拾阶而上,经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到了万佛洞。洞中主佛跏趺于八角莲花座上,似乎个个佛都朝着我们笑呢!最令人赞叹的是洞内的南北壁上刻满了2厘米的小佛,远远望去就像密密麻麻的巧克力豆。高的有17.14米,远远看去就像是顶天立地的巨人。

在1000多年前,华夏文明就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不由令人深深敬佩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这散发着无限魅力的龙门石窟,定会在每位游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并回味着它那无限绵长的古老文化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