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写我想去美国作文(最新20篇)

浏览

1698

作文

756

美国的圣诞节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以前看过很多讲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生活的书,其中印象最深刻,也是一般人心目中最典型的一个场景是,一个中国女孩在圣诞夜站在无人的街头,一面流泪,一面握着话筒给大洋彼岸的亲人打电话。我本来以为这也会发生在我的身上的,因为我的两个roommate都要到别的城市看望她们的亲戚,大大的apartment只留下我一个人。结果在平安夜那天中午,我的友好家庭开车过来接我到他们家里过节。

论文代写 http://www.lw54.com

于是,我的平安夜就在我的友好家庭家里度过了,这真正是我第一个在国外的圣诞节,也是到美国以后第一次在老外家里住,真正是从头到尾看了老美怎么过圣诞节的。感觉呢,嗯,好玩是非常好玩,有几个年龄相仿的美国年轻人一起玩游戏,看录象(哎呀呀,他们家的basement有一个“家庭影院”,效果比起当年我在华工的时候在计算机上看道班碟子是没有办法比的啦)。唯一觉得受不了的是他们的圣诞食品。平安夜的晚餐除了一碗非常非常鲜的海鲜汤以外就只有烤面包。我正奇怪,我都吃不饱,他们家那个牛高马大的儿子是怎么吃出来的?紧接着就是圣诞的service,一家人来来回回唱了几首圣诞赞美诗(我当时感觉好饿,忍不住就四下张望!),然后好不容易结束了,就是全家每人念一段圣经,也是好长好长,我都不知道走神走到哪里去了。

好不容易结束了,我心想这下总该开桌了吧?结果是一桌子的cookie和shrimp,shrimp还不错,这个得承认。撤了cookie以后,还是dissert,那么甜,又不能吃多,吃的时候我都可以预料到,晚上我肯定会饿肚子的。本来今天还有turkeymeal的,我昨天晚上实在忍无可忍,就非闹着要人家开车送我回家住,理由是不习惯住在别人家里,实际上是赶紧回家吃点中国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当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

吴晗1960年写的《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说:“这时候,他的胃病已经很严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大小七个孩子,日子比谁过得都困难。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迟疑,立刻签了名。”朱自清夫人也写道:“我们家人口多,尤其困难。为了生活,佩弦(朱自清字佩弦)不得不带着一身重病,拼命多写文章,经常写到深夜,甚至到天明。那时家里一天两顿粗粮,有时为照顾他有胃病,给他做一点细粮,他都从不一个人吃,总要分给孩子们吃。”在吴晗找朱签名时,“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呕吐得厉害——医生说应尽快动手术。”当天朱自清的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自身做起,此虽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由此可见,吴晗说“毫不迟疑,立刻签了名”显然有夸张之嫌,朱自清至少也是咬牙决定的,以身作则的观念使他决定牺牲家庭的生活必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美国为话题的作文: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

全文共 1788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的成长与崛起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看过《大国崛起》美国篇的小伙伴别忘了写一篇观后感哦!以下是yjbys网作文栏目小编为你带来的《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

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一)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是《大国崛起》中关于美国的开场白。却也很好的将美国的崛起概况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大国的崛起要有独立的主权,要有人才,要有法律,还有创新与名族精神。

“五月花”号的到达无疑改变了美洲大陆上这片神奇国度的命运,从此美国有了不一样的景象。太多的苛捐杂税让殖民地人命不堪忍受,最终决定反抗,真正的转变之路开始了,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签署了《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自由权生命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的签署无疑开启了美国独立的新篇章。从此美国又向崛起迈进了一大步,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才会有强大的希望。从此美国的独立战争就爆发了。在华盛顿的领导之下,经过八年的战争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无疑美国是一个有着各方面人才的国度,它拥有四个非常了不起的总统,分别是创建国家的领袖乔治·华盛顿、起草了《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克逊、解放了黑奴的亚伯拉罕·林肯以及带给美国稳定的西奥多·罗斯福。这些杰出的政治家在美国的独立解放、稳定和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现在的美国还存在着种族歧视但是第一任黑人总统的诞生似乎又的一次证明了美国以其独特的名族魅力,正在向世人说:世界第一的位置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美国同样拥有出色的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欧洲掀起工业革命的时候,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它日后走进千家万户,开创了一个时代;福特发明了流水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塞缪尔·施莱特引进的纺织机拉开了美国早期工业革命的序幕。美国还拥有非常出色的作家,塔贝尔对掩藏在财富背后的社会黑幕的。

美国同样拥有开创世纪先河的法律,联邦宪法制定者不惜笔墨,对立法权的组织、分配和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大书特书,甚至将在后来其他国家宪法制度中的似乎属于议会内部议事规则的规范,也不厌其烦加以精心构筑费城制宪者对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作程序的设计,真正是精雕细刻,用心良苦。表现在宪法文本上,与其说它用词简约,毋宁说它在实体规则上适可而止,而在程序规则上字斟句酌,绸缪唯恐不周。因此,才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占全文篇幅一半以上的精细而复杂的国会会议规则体系,。在华盛顿的组织下召开了制宪会议,总统制共和国首开先例,并且让美国拥有了自己的宪法,界定了个人州政府以及联邦在经济运行之间的分工,使得各种分工都明晰化,且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签署的《宅地法》让更多的人拥有土地,让更多的人拥有解决生计的机会。

西进运动为很多爱冒险的人提供了机会,为不爱冒险的人提供了创造新生活的可能,使得人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安定下来。西进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安全保障呢。西部大片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以及地底下储藏的巨大财富,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奔赴西部。再加上为了鼓励开发,政府宽松的土地政策也促进了西部的开发,使西部农业迅速发展。

在西进运动中,人们根据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在俄亥俄州到密苏里中部平原地区,建立起以小麦为主要产品的农场主的边疆,使这里成为“世界的面包篮”。从密苏里河流域到西部落基山之间山丘起伏地带,成为美国的肉食供应基地。远西部加利福尼亚等太平洋沿岸发现金矿后,成为矿业边疆,进而这里的农业、工业、商业、银行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南部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成为“棉花王国”。

成千上万劳动群众征服自然的壮举构成了西进运动的主流。拓荒者生活异常艰苦,但艰难的生活培养了他们勤勉、坚韧不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西进运动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土地,还给人们提供了发财致富的机会,使人们有机会表现出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这种生活铸就了美国人鲜明的个性:粗狂、无拘无束,但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雄心勃勃、胸襟开阔,富有创造力;他们崇拜个人奋斗,乐于助人;他们追求民主,追求财富,放眼未来,时刻准备着出发去追求更美好的前景。

西进运动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资本主义农场建立起来,西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国内市场;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西进运动还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特别是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苦、不断寻找新的土地、新的财富的牛仔精神、边疆精神,后来成为美国人乐观开朗、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民族精神。

美国的崛起之路看似不长,但是同样透露了其艰辛与不易,今天回看美国的崛起,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因为是管理学的博客所以说得只是一些我认为与管理有关的东西。

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二)

大国崛起之美国篇分为了两集,新国新梦和危局新政。对于纪录片的具体情节已不必赘述,以下所写乃是观看该片后对于美国文化的些许片段的思考。

提到美国,我们会联想诸多,诸如美国梦、自由女神像、Michael Jackson、Hollywood、NBA等等。如今,美国元素正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年轻人对美国更是推崇备至,无限向往。我们打小就知道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我们同样疑惑于既然是如此年轻的国家,又怎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得这般强大,到现在我渐渐感觉年轻正是这个国家的优势,没有历史沉淀的同时更没有历史包袱,这给了美国人充分的发展空间,因为无论怎么做,他们终将创造历史。而我们自己却时常嘲笑别人是没有历史的民族,夸耀自己的民族有多么深厚的历史底蕴,殊不知历史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了多少的伤害,每一次王朝的更迭无不是建立在人民流血牺牲的基础上的,频发的战争使人民苦不堪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我们已不知听过多少次。而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更是禁锢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在辛亥革命之后都能发生袁世凯称帝以及张勋复辟这样的闹剧,而军阀(实际上的“土皇帝”)割据混战更是达到数十年之久,可见封建思想对民众毒害之深。如果一味追怀属于历史的荣耀,我们必将停止不前,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自明清开始我们的科技发明一直停滞不前,渐渐落后于西方,我们发明了指南针和火药,而西方列强却靠着指南针驾驶着军舰用火炮轰开了天朝的国门,此时的贵族们也许还在观看缤纷的烟火。

谈及美国无法回避众人皆知的美国梦,这在众多的电影中都有所体现。美国梦是一种理想,一种情愫,无数世界各地的人涌向美国,希望在这个机会众多的国度获得成功。事实上这些移民大都得以成功,因为他们足够勤奋。因此美国梦还包含着进取独立的精神。

我觉得美国最值得推崇的是其科学技术与教育。人类工业史上的诸多发明均来自美国,有我们熟知的生产线、飞机、电灯、电话、计算机等等。在20世纪策划了著名的三大计划即曼哈顿原子能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科学研究方面,美国学者获得了大量诺贝尔奖。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制造业中心,现在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而这一过程无疑是漫长的,所以重视科学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在美国,教育制度尤为完善,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极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学,诸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这六所高校每次的世界大学排名都能进前10。美国的其他许多院校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500大学中,美国占168所,前20名中,美国占17所。每年都有许多世界各地的大学生慕名前来深造。而在中国,虽然教育体系比较完整,但关于教育制度弊端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已进行多次,却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至于高等教育,中国的高校虽多,但真正有竞争力的却在少数,大学课程难以联系实际,使得学生面向社会时普遍面临众多困难,因为他们在大学根本学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美国人有很强的成就意识。成功是所有美国人的追求,是诱人的前景,前进的动力。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新时代的英雄。他们个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成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如何成为大国,或者说大国之谜是什么,单一的因素肯定是错误的,应该有很多的因素,诸如要有凝聚力,重视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善于学习但决不简单模仿。

成为大国后,大国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我不相信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性,那是对自己盲目的否定,是妄自菲薄,只能说我们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而途径是唯一的,那就是注重教育,培养真正的人才。

大国崛起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关于大国的讨论永远也不会停止,至少在国家这一概念消亡之前不会中断,而我所希望的唯有中国真正的崛起。

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三)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

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一场内战。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

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

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

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煤矿经常发生爆炸事故,工人超时加班现象严重,政府职能部门腐败贪污,自然环境为工业污染所破坏,食品搀假影响人民健康,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这可以说是美国全部的历史。

美利坚合众国创造了一个人类建国史的奇迹,在短短230年的时间从一个被英帝国奴役的殖民地到成为驾驭全世界的“超级大国”、“世界警察”,美国的探索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很宝贵的经验。我觉得美国的崛起存在两个转折点:一个是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另一个是危局新政。

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捍卫理想”的杰作。只有将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美国人的反抗成功了,他们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同时,他们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命脉,不在依靠英国的扶持。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飞速发展。

南北战争,是以工业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代表的北方与农奴制庄园主为代表的南方之间的斗争。美国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也不是一个所谓人间的“极乐世界”。伴随着其高速发展的,是对黑奴惨无人道的剥削、对于印第安人几近疯狂的种族灭绝。农夫之子林肯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自强不息,解放黑奴,统一国家,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

危局新政,那是指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其后的罗斯福新政。当年美国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极其悲惨。这个时候,罗斯福总统站了出来。他实行的新政以凯恩斯的理论为基础,美国的政府经济干预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绝非如计划经济那样凌驾于市场之上的模式。应该说,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出现的经济危机不过是当年全球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之余,产能过剩导致的一次自我调整。防佛一个小儿在青春期迅速成长的阶段,如果运动过度而又营养补充跟不上的话,容易缺钙抽筋。罗斯福总统不过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了社会一剂强心针和一点钙片。罗斯福总统的名言是“我们最大的恐惧是内心的恐惧本身”。我觉得,体制本身的问题不大,是人的内心恐慌情绪导致了股市的大抛盘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形式。当然,罗斯福总统的“钙片”:加大政府公共建设财政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做法也确实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美国崛起的整个过程中,美国精神从始至终都贯穿着。

自由竞争、平等权利、冒险精神、创新精神。

我觉得,自由平等精神是美国的核心。不同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勾心斗角,早期移民的美国人大家能坐下来谈,达成共识。这是自由下的自觉。美国人崇尚自由,强调平等,所以对于垄断大企业,罗斯福总统毫不留情的下手,因为它们妨碍了其他人的自由竞争的权利。

美国人似乎天生具有冒险精神,西进运动就是及其典型的例子。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美国人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把财富繁荣带到全国各处。

创新精神,无疑是美国人又一个武器。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带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带来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得整个世界的财富成倍增长。除了爱迪生,还有很多人在创造发明,而美国人对专利的保护也早早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头。

虽然直到今天,美国国内仍然有着诸如“种族歧视”、“社会贫富差距”等等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无视她的强大。

反观中国。现在仍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近乎于神话般的高增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掩盖的某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对我们能否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度重要的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要学的不仅仅只是科技,还有很多很多。碍了其他人的自由竞争的权利。

美国人似乎天生具有冒险精神,西进运动就是及其典型的例子。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美国人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把财富繁荣带到全国各处。

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四)

如果帝国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略带贬抑的名词的话,那么把它用在美国的头上,我觉得有必要加以一定的修饰,那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可惜的是,在央视的《大国崛起》系列片里,由于当局意识形态的局限性,美国篇和苏联篇一样都令人失望。用西人的谚语说就是:BEAT AROUND THE BUSH,不得要领。

《大国崛起 美国篇》中有两个重点:其一,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其二,危局新政。

现在当朝者在讨论到中国的台湾问题时,常会援引美国南北战争为例来阐述统一的正当性,所以央视的编导们当然也要不遗余力地浓墨重彩描绘一下该事件。不过,人们常常忘了美国南北战争双方的特征是以工业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代表的北方与农奴制庄园主为代表的南方之间的斗争。双方各自代表的阶层在历史大潮中此消彼长的特点才是最后成败的关键。回想当年美国脱离英国的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成功,而时隔百年在美国内部的南部独立战争却失败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统一战争或者独立战争都可以以民族统一国家统一的大帽子来代表战争的正义性与否,关键的问题还是双方政权各自代表的阶层和行政经济运作方式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中国人都期盼中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然而统一的蓝图是如何描绘的呢?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强大如英国者,不能阻挡美国的独立。强大如南方军者,也不能阻挡美国北方军的统一。独立与统一,谁是谁非?历史老人告诉我们:只有民主的,进步的,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才有资格统一或者独立。独立或统一,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而绝不是某些肉食者或民粹主义或民族主义式的呐喊所能决定的。大陆若不自强,最终将无法阻止台湾的独立。

讲到危局新政,那是指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其后的罗斯福新政。央视的编导们口沫横飞地描述了当年美国人的悲惨生活:煤矿经常发生爆炸事故,工人超时加班现象严重,政府职能部门腐败贪污,自然环境为工业污染所破坏,食品搀假影响人民健康,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当那个被采访的美国问题研究专家讲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了她脸上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是的,她羞愧了。在她讲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她应该和我同样想到了:这些,80年前发生在美国的这些,不正是现在正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着的事情么?只是,不能说,也说不得。那位教授只好在面对采访的时候,尴尬地露出一点羞愧的笑,然后继续向老美开炮。有趣的是,编导们的画外音出现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一片繁荣,所以美国人也要学习苏联老大哥。弦外之音是:老祖宗之法,也曾经辉煌过!可惜,错了,又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的新政以凯恩斯的理论为基础绝对不是苏联计划经济的那一套,美国的政府经济干预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绝非如计划经济那样凌驾于市场之上的模式。应该说,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出现的经济危机不过是当年全球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之余,产能过剩导致的一次自我调整。防佛一个小儿在青春期迅速成长的阶段,如果运动过度而又营养补充跟不上的话,容易缺钙抽筋。罗斯福总统不过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了社会一剂强心针和一点钙片。罗斯福总统的名言是“我们最大的恐惧是内心的恐惧本身”。我的理解是,体制本身的问题不大,是人的内心恐慌情绪导致了股市的大抛盘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形式。当然,罗斯福总统的“钙片”:加大政府公共建设财政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做法也确实起了巨大的作用。至于苏联则不然,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抵御能力在前文我曾表述过我的看法,就不再这里继续赘述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是关于“垄断”。美国篇里长时间讨论美国洛克非勒石油公司等托拉斯垄断问题,阐述的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后期发展出来的垄断企业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其中,采访了钱颖一教授,他的观点一针见血:垄断的问题并不在于垄断的财富积累本身,而在于它影响了人们自由竞争的平等机会之权利。“自由竞争”“平等权利”这些字眼,有意无意地出现了!所谓的苏联式的国有大企业,大银行,大电信,大邮政,大交通系统,难道不正是一种国家式的大托拉斯么?这样的社会组织形式又给普通的消费者经营者们带来了什么?如果说,美国托拉斯影响的是平等竞争的机会,那么苏联式国有大企业影响的就不只是平等竞争的机会,而却是对私有财产的野蛮掠夺和消费者权益的漠视乃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下降。如果说罗斯福新政对于垄断托拉斯大企业开刀是美国式资本主义经济脓疮爆发的一次自我疗伤,那么所谓优秀的“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走上的国家垄断的道路又是怎样的一个奇怪的南辕北辙!人所不欲,则施于己?实在是有趣之极。

开国元勋,不留恋高位毅然挂冠离去的GEORGE WASHINGTON,他属于美国!

农夫之子成为总统,自强不息并解放黑奴统一国家的ABOLAHAM LINCOLN,他属于美国!

两次把人类从濒临灭亡的世界大战中解救出来,并在战后帮助无数国家建设民主经济的那个国家,就是美国!

在列强中把中国的庚子赔款退还中国兴办学校与医院的,肩并肩协助中国打败日本的主要国家,那还是美国!

在这样一片开放的,聚合全球各肤色人才的热土上,还有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发生?美国,依然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并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最先驱。或许,人类永远没有最完美的制度,但在过去100年里,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全世界最伟大的帝国。

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五)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 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的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过富人子弟!这就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的欲火被点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啸,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南北战争以后,公立中学本来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面要求的4年制综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生来平等"为信念的美国人则没有这种历史包袱。职业中学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学生则增加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而12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到1998年才有1万多一点的高中。由此可见,美国的高效率、高技术、高产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进的教育。今天,美国基础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教育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各州都将40%的税收用于教育。上世纪80年代垄断着大约70%左右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奥运会奖牌总数第一。

“2061计划"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计划,美国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纪新的美国人。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六)

15世纪,欧洲人哥伦布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而美洲大陆北部的美利坚合众国,正是由这13个英属殖民地开始的。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尽管美国只是从属于英国的一个殖民地,但英国的管理却是表面化的。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殖民地需要依赖于自我的管理。虽然会受到来自英国的监管,但他们还是相当自治的。那北美的英属殖民地的这套自我管理的运行体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船上41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签订了一份契约,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五月花号公约》在美国的历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因为它可能是第一次,在没有任何监管之下,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决定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社会和政治性契约,并用他们所认为的公平法律来实行自我管理。

另一方面英国人比较重视对于商业的控制,而不是对于领地的严格监管,这使得北美殖民地能够在英国一定程度的控制之下,同时形成自己的政府。自治的管理系统使得美国人能够参与管理社会,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享有独立的权利。虽然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下,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并不差,但是大英帝国的不断扩张,使得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增加税收,以化解财政危机。向北美殖民地征收的税收是由英国议会通过的,而英国议会中并没有殖民地的代表,这就背离了《五月花号公约》中最根本的原则。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诚信,而在当时美国民众的心里,《五月花号公约》是他们同管理者签订的一个契约,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势必会起身抗议。于是矛盾开始激化。

1775年4月19日,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枪响,划破了纯静的天空,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这天,一支英国军队与北美殖民地马萨诸塞州列克星顿镇的民兵发生冲突,枪声让这场冲突上升为战争,史称“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13个英属殖民地联合签署了《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大英帝国的统治,组成美利坚合众国。这一天,被确立为美国的独立日。《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虽然一个国家诞生了,但是守业比创业更难。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去管理这个初生的“稚儿”。事实也证明了战争换来的独立,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于是,在宣布独立11年后的1787年,来自各州的代表终于在费城坐在了一起。他们要在这里协商新国家的未来。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制宪会议开始了。来自各州的代表们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同时又能充分保障个人自由这一难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最终在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形成了。

宪法对美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它把美国从一个殖民地,从受制于英国商业限制的经济体制,转变成一个可以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在经济的运行上,则直接采用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经济明显落后于欧洲的状况,美国的联邦政府还从欧洲搬来了金融和财政制度。这一时期,还有大量移民带着欧洲工业化进程的成果来到了美国。这一切都为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的序幕奠定了基础。技术上的进步不仅为领导者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也使美国呈现了大好的前景,并以此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移民,这为美国在短时间内开垦荒地提供了劳动力。所以虽然美国的工业革命起步稍晚,但其速度和力度却超过了欧洲。而这一切是全国人民有着共同目标齐心努力的结果。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为一个目标奋斗,那么不管前方有多大的困难,都一定可以克服。

1862年,就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宅地法》。它点燃了美国人到西部去创造未来的巨大热情。此后,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以及来自各地的移民,开始大规模地进入这片区域,开辟这里的土地。已经推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从而使美国的发展从东部沿海的狭长地带向更广阔的西部腹地延伸。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领导者能够给予员工需要的奖励措施,就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但是要谨记奖励措施一定要是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否则奖励反而会成为员工工作懈怠的原因。

“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这是制宪代表们一致通过的一条款项。联邦政府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这就是他们需要的奖励,找对了方向,所有人的积极性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

自从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之后,美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发展。在这样的时期做总统,或许应该是一件爽快轻松的事情。但西奥多·罗斯福却从上任的第二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政府监管经济的措施,尤其限制了托拉斯的发展趋势,打击了托拉斯。这一举措使得市场的平等又再次出现,特别是在美国,自由的选择以及平等的机会,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哪怕牺牲一些效率,也要保证机会的平等。所以罗斯福的这一项措施正是弄到人们的心坎里了。

对于一个真正的领导者,能想员工之所想,是非常必要的。不要总想着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也不要把自己的地位定的太高,对于一个公司要的不是一个喜欢端架子不做实事的人。只要能对公司有利,就请忘了自己是一个高层,不要吝于付出。关心员工,不会折减你的威望,反而会让员工真正的敬重你,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

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七)

先坦白,上课的时候我一直都没有怎么听讲。但看《大国崛起》影片的时候,我敢说我无疑是最认真的。从前到后一集补落,虽然我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我依然清楚得记得其中得许多细节,可能会记住一辈子。

作为一个自认为有梦想、有抱负的男生,不会对《大国崛起》这样的影片没有兴趣,甚至是无动于衷。看了《大国崛起》,从小处来说,它补充了我许多中外历史地理人文知识;从大处讲,它给了我心灵许多震撼,提升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对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的更加清楚的认识。

国家为什么而强大,就像人为什么而发财一样。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发财呢?从古至今,多少豪杰,苦思冥想,想白了头发。这也是现代人最想知道的,我们来学习似乎也就是为了这个。

还是马尅思老先生一语道破天机——“剥削”。此语一出,石破天惊,从葡萄牙至美利坚,从秦汉至明清,从埃及法老王到民国蒋委员长,他们的不可一世似乎一下子变得苍白无力了。只可怜马先生成了众矢之的过街老鼠了。

从古至今,世界上强国林立。埃及奴隷罗马希腊我暸解不多,暂且不谈,商汤周武,现在的人暸解得更不多,不说也罢。就来说说我们伟大秦朝吧,秦国的疆土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不是很大,只有我们现在面积的一半,西边到陜西,东边到辽东半岛,还沾了点今天朝鲜的地盘,北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今宁夏内蒙古有长城的地方),南边“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今广西云南)。这样看来就不包括今天的西藏,青海,新疆,内外蒙古,东北三省,台湾岛,海南岛。虽然不包括这些地方,不过不得不承认它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强国。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孕育大秦帝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吧。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还有机百号罗罗小国前前后后打了四五百年的时间。打战谁输谁赢受苦的永远是咱老百姓,军费粮草呀都是咱老百姓出,抛头颅洒热血当然也是咱老百姓的事,不管是赵括还是孙武,宋襄还是齐桓,他们住的都是深宅大院,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绫罗绸缎,百姓们即使没有立锥之地,只要你借块地让他种,你就是他们的父母青天,这些王侯将相都只是拿百姓的生命当赌资,切磋赌技的赌徒而已。好一场豪赌!而赢政只不过是他们中间最后的赢家罢暸。统一了,解放了,人民的负担却更加重了,修宫殿,筑长城,游会稽,求仙药,皇帝的欲望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这才打造了始皇帝的铁桶江山,世界第一强国。

后来的人发现一个问题,这么些臣民们怎么管呀,诸子百家,各显神通了,结果名、墨两家中道而绝,儒、道两家便成了中国文化隂阳互补的主流思想(法家只是儒家的同宗别派),中国的文化就是要让我们都当顺民,良民。不听话,不乖乖让我剥削的就是刁民,不管是士大夫还是平头百姓都是不能容忍刁民的。除非你刁得像刘备像朱元璋。

中国后来也越来越强大了,西汉时候先拿西域开刀,大宛的汗血宝马,楼兰的美女都给大爷送过来,唐朝的时候又看上人家突厥的牛羊,吐蕃的白玉,大清朝的时候更是带来了东北的人参貂皮东珠鹿茸。汉武帝好大喜功,晋朝全国上下都膜拜孔方兄,隋炀帝更是凿运河,建洛阳,唐朝出了个喜欢吃荔枝得贵妃,明成祖刚上台就营建故宫。一个人能在一夜直接剥削了几代人的财富,真是件暸不起的事情。

再后来我们发展到极致了,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人让他们剥削了,北边是蒙古大漠,西边是葱岭昆仑山罗布泊,南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东边是食之无味的倭夷扶桑。剥削谁呢,郑三保下西洋兜了半圈,外国人有的咱大明朝有了,外国人没有的咱大明朝也有了,夫复何求,关起门来好好过两天小日子吧。也许因为地盘足够大了,也许是小日子过得太惬意了,除了像南宋这样得朝廷被逼到临安,中国得都城总是远离大海。这就给了葡萄牙人机会了。

于是,葡萄牙人走出来了,背靠强大可怕的西班牙,面向蔚蓝无垠的大海。真可谓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勇敢浪漫的葡萄牙人只有出海了。上帝跟他们开了个玩笑,送给他们一个比大海还大的礼物,他们找到了能够让他们疯狂剥削的广大的顾客群——非洲大陆,接着欧洲的红眼豺狼们纷纷出发了,一个被称做印度的不幸的古国,一个名为美洲的新世界,还好东方神秘古国的大门还算半个结实。剥削掠夺得越多就越强大,非洲的奴隷,美洲的印第安,这些都是活动着的黄金呀;埃及的僵尸,印度象牙佛像都是无价之宝;还有澳大利亚的广袤的牧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霸主的样子呀。

成吉思汗说:“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骑乘着他们后背平滑的骏马,将他们的美貌的后妃的腹部当作睡衣和垫子,注视着她们的玫瑰色的面颊并亲吻着,吮她们的乳头色的甜密的嘴唇,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乐趣。”

蛇有蛇路,鼠有鼠道,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500年来,9个世界性强过相机以自己的方式登场亮相在霸主的宝座上过过瘾。

霸主也不是好当的,经常分赃不均了就容易出事情,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欧洲的世界大战无非跟中国的春秋战国一样。不同的是没打几天就熄火了,大家都意识到这样打下去谁都没有好结果。地毬就这么大,怎么分呀?月毬计划现在还不现实。当大家意识到从10个人身上剥削1块钱跟从1个人身上剥削10块钱得效果是一样的时候,牛顿,爱迪生便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跟亚历山大,屋大维平起平坐了。这时候科学技术便也成了第一生产力了。

今天中国的所谓社会主义,跟西方的所谓资本主义到底有何区别,不是每个人都是马尅思,也不是每个人都学过马尅思,更不是每个人都懂马尅思。中国老百姓是善于忍耐的,任你东洋枪西洋炮,炮轰八达岭,火烧圆明园,只要能混口吃的,怀揣著桃花源的美梦,我才管你撑死美国人饿死非洲人呢。如今的中国人都是当年满清入关先剃头发民国又剪辫子的孬种的后代了,这年头顶多冒一两小愤青扯一两嗓子,真正敢出来做点开天辟地的大事情的人早被满门抄斩了。炎帝陵,仓颉墓,会稽山大禹像,霸王虞姬庙,白马寺十八罗汉,医圣张仲景祠堂,四大孔庙,南阳诸葛草庐,汉中定军山石碑,书圣王羲之陵墓,文成公主像,合肥包公祠,岳飞庙,成吉思汗陵,南包公海瑞坟墓,张之洞故居……太多太多了,近代的我就不好说了,这些哪个不是被你们愤青砸得个底朝天。现在还动不动开口闭口就中国人不中国人的,中国人有你们这样的么,秦始皇焚书阬儒,明清文字狱加起来也没你们牛吧。忍无可忍。平时为了几个奖学金都能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你以为等到地震的时候站出来捐个几百几千块人民币你就堂而皇之一合格的社会主义大学生了?建议你们无聊的时候还是去看看《大国崛起》吧。

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八)

《大国崛起》是以介绍中、美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九个大国为主题的纪录片。美国,无疑是其中之翘楚。

《新国新梦》和《危局新政》分别是介绍美国的两集的标题。该片以美洲大陆被发现作为开端,一直讲述到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结束。纵观美国建立的230余年,不难发现,其霸主地位的得来实属不易。有最初移民带来的民主传统和自由经济制度促其发展,却也有面对剥削压迫时的奋勇抵抗。有面临国家分裂时的残酷内战,更有经历经济危机时革命性的改革创新。最终,这个历史并不悠久的国家,在勤劳、勇敢又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国人民手中,成了地位不可动摇的霸主。

但是,在慨叹这一成就之时,我又不禁沉思: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中,改革和创新从未停止过,而其中又有哪些是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我们应该学习的,而什么是应被摒弃的。

一、民主政治。美国实行的是以三权分立为政体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基础便是《五月花公约》。美洲大陆被发现后,大量移民涌入,这些移民多由被欧洲宗教迫害而逃难的清教徒、欧洲的冒险者和黑人奴隶组成。在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客轮上载满了逃难的清教徒,其中41名成年男子共同签署了一份公约,这便是《五月花公约》。公约中规定了公民自治的权利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准则。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在起点上,美国便与延续了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中国大有不同。因此在发展民主政治的道路上,美国基本没有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而后的独立战争更是因为其宗主国——英国,在没有北美殖民地代表出席的情况下,便决定了向殖民地征收印花税而引起的。独立战争的胜利是美国发展民主政治的里程碑,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美国诞生了。最后,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更是为日后美国发展民主政治扫清了障碍。而此时的中国在刚刚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后,紧接着又是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世纪,经济基础极其薄弱,而在这期间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也证实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也更加证实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作为一个建立仅62年的国家,在经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创新后,已经在民主政治上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二、技术。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叶南北战争的60余年间,美国人口由300万迅速增至3000万,大量的移民是主要原因,移民的到来不仅为开垦荒地带来了劳动力,更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就使得美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起步虽晚,但势头却最强劲。而此时的中国人民则正沉浸在康乾盛世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中不可自拔。而十九世纪末包括电灯在内的许多发明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中国却因固守着天朝上国的梦,以及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正遭受着列强的瓜分、战火的摧残。美国的发展史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进步。据此,我推测,下一次国际格局的重新洗牌很可能会由新一次的技术革命带来。而我国所应做的就是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发展自主品牌,使生产由劳动力指向为主的现状向技术指向发展。

三、经济。美国实行以自由的市场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压迫,却也在经济上失去了英国的扶持,此时的联邦政府又处于及其松散的状态,没有统一的货币也没有自由贸易,这一度使刚刚成立的美国陷入了混乱。所幸的是,随后召开的制宪会议解决了这一问题,《1878年宪法》规定了个人、州政府、联邦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并在金融、财政方面借鉴了欧洲机制,以自由经济模式保障经济的长久发展。南北战争的胜利则是代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战胜了种植园经济制度,统一的局面更是为日后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扫清了障碍,美国从此变得强大了起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虽然都是中途被迫参战,却因在战争中销售军火而大发战争财。一战后的美国拥有世界40%的财富,从欧洲的债务国摇身一变,成为了债权国。如果说一战后美国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建立起美元和美国在世界格局中的绝对霸主地位,那么二战的开始无疑是美国实现其霸权的最好机会。二战重创了英法德等欧洲老牌强国,而唯一幸存的大国——苏联,也在与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拉锯战中被拖垮而分裂。自此,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当然,美国的经济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初,由于私有经济和自由竞争导致的垄断性大集团、大财团的出现,极大地损害了工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平,并阻碍了中小企业发展,因此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两极分化严重,各种犯罪滋生,暴乱一触即发。当时的总统奥西多?罗斯福迫于压力,针对垄断以及劳资矛盾进行了进步运动,实施了一系列政府监管经济的措施,矛头直指垄断性大集团,使很多垄断性大集团因此而解散成数个小公司。国家干预也第一次被提出,但国家干预也随着垄断企业的消退而减弱。仅仅二十年后,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逐渐显现,纽约股票市场的崩盘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随后席卷全球。美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损失了近一半财富。新上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实施了一系列新政,带领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相比之下,中国由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过渡到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再到后来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的探索改革以及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表明,只有将市场经济同国家干预相结合,运用“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两只手”,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实现经济持久长足发展,才能规避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传染性危险。

二战后,美国开始按照有益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并成为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中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霸主地位无人可撼。处在如此的国际氛围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一超多强国际格局给我们带来的稳定的发展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实现综合国力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美国最大高原湖泊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爸爸开车带我们去美国最大的高原湖泊,它位于加州和内华达州之间群山中。这个湖泊是几千年前,火山喷发后所形成的高山湖泊--太浩湖。

太浩湖海拔六千二百二十五英尺,长二是二英里,宽十二英里,并且有七十二英里长的湖岸,湖水呈蓝色,湖底异常的深,最深处达一千六百四十五英尺。湖的四周山峰环绕,冬天下雪常达八个月,湖水却不会结冰。正因为冬天降雪常达八个月,所以是最佳的滑雪场地。和太浩湖紧连在一起的翡翠湖湖水呈深绿色,远远望去在同一个湖面上清楚的看到两种不同的颜色,湖面上有许多白色的游艇,湖的四周有青山环绕。风景非常独特,景色非常优美。我连忙拿起相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叙事作文:美国超市购物趣事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你今天打算去超市买一盒玉米片,发现货架上原价一盒4元的产品,现在特价两盒四元,请问你会买几盒?一包饼干原价3元,现在特价10包10元,你会为了特价买10包吃不完的饼干吗? 在美国,刚跟老公认识时,有一次逛超市,看到我想买的果汁两瓶4元,可是我只想买一瓶,于是请老公帮我问一瓶要多少钱?老公非常不解地看着我说:你们中国人数学不是很厉害吗?两瓶4元,一瓶不就是2元吗?怎么忽然算不出来了?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超市的特价,不是要顾客一定要买足那个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购买,但同样享有优惠。

我母亲来到美国,看到他们的算法,连呼:美国人真不会做生意,既然3包10元,就是要鼓励你买多才给你特价嘛!

几年前,超市开始流行10/10——10件产品卖10元,还标榜可以混合买,也就是说可以3包10/10的糖、5瓶10/10的牛奶、2盒10/10的蛋。刚开始我还真的努力去凑足10样产品,现在学乖了,10/10就是代表那样产品1美元,我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不一定要买10样啦!

那天去店里帮小朋友买内裤,那牌子的内裤很耐穿,当然,价格不是市面上最便宜的。我在店里的特价区挑啊挑,原价4.5元,因为不同款式,写着2.99元、3.99元,我忍痛选了5件,结账时,一件居然只要0.99元!我想到一个网友说的,在国内买衣服,有时看到店里写着全面三折,兴冲冲进去看,原来三折的只是几件不好看的裤子。美国这里却相反,打折了还不标示出来,要到结账台才知道,比起来,他们真的是太不会做生意了!

还有,这里有家著名的甜甜圈店,我偶尔会带孩子去买。有一次,我想给他们一人买一个打打牙祭,结果一进去,老板就给我们一人一个试吃,这下我实在不知道要不要买了,因为不想吃那么多,可是又不太好意思,所以还是买了两个。老板有点惊讶地说,只有两个吗?(因为去那买的人都是以打来计算单位的)

跟老板再要了两杯水,我们在店里坐下来,悠闲地看着甜甜圈的制作,一边享用好吃的点心,这时,老板走过来,问我们还要不要多点试吃的甜甜圈,我连忙说不要,心想,天啊!试吃的比买的还多耶!害我以后要不是买大量的(比如说小孩生日送给小朋友吃的),还不敢随便进去买,因为每次进去一定会有免费的甜甜圈可拿,让我很不好意思。你说,这些美国人,是不是真的很不会做生意?

[叙事作文:美国超市购物趣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难忘的美国之旅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得五岁那年,2010年3月28日,爸爸妈妈因为生意的原因,带我去美国开会顺便去游玩,因为听爸爸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盛的国家,所以我特兴奋好几天都睡不好。我和妈妈爸爸一下飞机就兴奋的跑出美国机场,看看美国的天空是不是和我的家乡一样是蓝天白云。妈妈和爸爸说我是小傻瓜笑着告诉我,地球的天空都是一样。哈哈哈我好开心啊终于到了我梦想的国家——美国。

第一天我们起来去吃美国的西餐,那里的食物都是我爱吃的。爸爸的朋友开车带我们去了美国最好玩的迪斯尼乐园,那里才是儿童的天堂,我梦想的乐园。以后几天,导游小姐带我们又去了首都华盛顿、纽约、波士顿、费城、迈阿密、听导游小姐介绍了很多关于洛杉矶的好莱坞文化、旧金山的迷人海港、纽奥良的爵士音乐,拉斯维加斯的赌城,童话世界迪士尼,风靡全球的NBA,无不体现着美国的惊人创造力和无所不包的文化元素。在美国的2个多月里,我还到了美国白宫,议会大厦、五角大楼,还看到了自由女神。。我难忘的就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我们全家坐上小型直升飞机,直接飞到了大峡谷的里面。还有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还有位于美国西面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也是全球闻名的度假胜地。这次美国之行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美国电影《忽然七日》观后感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的时候是深夜,蹑手蹑脚地走到洗手间洗漱。过道里的灯光很暗,拐角处荧光绿色的安全通道标识十分显眼。脑海里瞬间闪过电影最后的那片幽暗的树林,雾蒙蒙的,笼罩着两个等待被救赎的人。

就像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生死游戏,缺点是你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在哪里。

设想,当你经历了一次可怕的生死浩劫,却在第二天醒来看到了同样的送给你的千纸鹤,听到了一样的对白,你甚至知道即将发生的事,并且在下一秒就得到了验证。

会紧张得不知所措吧。

你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可怕的梦魇。而接下去发生的所有都在轻声而坚定地告诉你:这不是梦。你依然不耐烦妹妹递来的手套,依然收到独特而漂亮的玫瑰,你依然喜欢讨厌着同样的人。你甚至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一切事情就该这样。可你最后发现自己依旧逃不过灾难般不断重复的这一天。

虽然故事的主线是反校园霸凌,但除此之外还能看到更多值得注意的方面。主人公在不断地重复中经历了许多阶段,怀疑过,绝望过,最后又如找到方向一般重获新生。

嗯,在我看来,结局是一种救赎般的新生。

现实生活里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很多。

和眼前最好的伙伴心照不宣的秘密,每个人都藏着一些不愿让对方知道的事。

所谓女孩子的友情,即使是整天在一起的小团体,相互之间也存在价值地位的差异。故事里的琳,因为性格原因几乎可以被视为四个人里最有话语权的一个。而女主萨姆因为和琳看似更加亲切的友情,让她从一个曾经的“书呆子”到现在有了自己要好的伙伴,并且还和很多女生倾慕的酷男孩谈起了恋爱。而当争吵发生,当她开始选择去正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一切仿佛才刚刚开始。

和原本最亲密的家人日渐筑起的围墙,对自认为多余的关心的厌烦,亲人之间的陌生和疏离。

就像曾经因为一次争吵而用指甲油在门口划下的线,你也再没想到她就真的不再靠近。也许真的是害怕你的厌烦吧。很多时候父母不能理解你的需要,无奈而只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而这时你反而不能理解。

仔细想的话也许是很笨拙的爱了吧。

还有恋人。

那句话说,你喜欢的人可能不是你喜欢的人。年少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去喜欢一些光环,一些被覆盖,被涂抹了粉色气泡的臆想。也许是为了朋友的羡慕,也许只是因为害怕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便大人也依旧如此。可能要经历时间的冲刷,很久以后我们才会去注意到那些一直默默陪伴着等待着自己的人吧。

真实的生活一次就过,既然如此,就去更多地感受这个世界吧。

感谢那些能让自己感受到温暖的事物,就像醒来的每一个清晨,柔软得仿佛融进枕头了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英语作文美国餐桌礼仪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Fourth if guests or elders give cloth dish. Best use of chopsticks may also be the guests or elders far away from the dishes to their front, according to the hab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Dish is a one of the Top. If the same tables leadership, the elderly, the guests said. Whenever of a new dish, let them first Dongkuaizi. rotation or invite them to the first Dongkuaizi. to show their importance.

Fifth: eat the head, fishbone, bones and other objects, not Wangwaimian vomit, not onto the ground still. Slowly to get their hands Diezili, or close on their own or on Canzhuobian prepared beforehand good on paper.

Sixth: To a timely manner about the time and people just a few humorous, to reconcile the atmosphere. Guangzhaotou not eat, regardless of others, and do not devour and destroy the lavish meal, not jail sentence.

7: It is best not to the dinner table Tiya if it is to Tiya, will use napkins or sign blocked their mouths.

8: To clear the main tasks of the meal. Must be clear to do business oriented. Feelings or to the main contact. Mainly or to eat. If it is the former, whe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eating arrangements. Their main negotiators the seats near each other to facilitate conversations, or dredge emotion. If it is the after. need only pay attention to common-sense courtesy on the line, to focus on the appreciation of dishes,

[英语作文美国餐桌礼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国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2102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看了一部美国电影热血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此类电影还是很感兴趣的,观看完此片后,我深深被这位热血教师的事迹所感动,还情不自禁的流了两次眼泪。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90年代,克拉克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离开了出身的小镇,来到了纽约哈林黑人区执教。他以前带的都是非常优秀的班级,而且成绩也非常的好。但他来纽约后所带的班级是全校最差的,老师被这些学生气走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家长、学生自己都已经放弃了,但这个带着金丝边眼镜,打着领带衬衫,褐色头发的男人却勇敢地担起了教育他们的责任。事情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好,他也曾想放弃,有一次也被气出了教室,但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再次研究整个班各个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长处,详细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他真诚的去帮助他(她)们,他说:“你们在这四方的空间里,呆一段时间,不是在看一个个老师被撵出去的闹剧,而是要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自信的走出去,只要我想做,努力,任何事情我都行,不是吗?而我就是来帮你们的,我的知识你们可以随便问,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他最初制定的班规很简单,就是“我们是一个家庭(We are a family)”,然后一条一条地加上,他把自己和学生都融入到了这个班里。

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听他一堂课,他跟学生们“做交易”,他买了一大桌子的软饮料,说:“听我讲15秒,时间一到我就喝一罐,你们不是爱捉弄老师吗,那好,看老师能不能喝完这一桌的东西。”就这样他用了一个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当一个学生能回答出一个动词是什么,他都感到兴奋不已,给予了学生最大的鼓励。他为了帮助全班记住美国的24位总统,在全班不屑的起哄声中摇头晃脑的跳了段自编自演的president rap,当学生和他一起载歌载舞的时候,这不是说明了他已经得到了这批“问题学生”的认同吗?而且也使那些学生获得了应学的知识。

即使他肺炎生病在家的时候,为了课程的进度,他录下上课的内容,在教室里播放。听课时当一个学生想做小动作的时候,他也已经在录像里指了出来,说明他是多么地了解这些学生。正因为他的了解,他才能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逐渐得到这些问题学生的认同,才能在最后关头在全美统考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得到了校长、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但也看到了作为一名老师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我觉得一位优秀、称职的教师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外,还应该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这点非常的重要。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努力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改变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格教育。只重视身体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的健康,这些片面的行为,真正给学生一个积极,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确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

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学的动力。教师即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 我觉得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二、 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三、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与收获,我觉得身为教师自身要拥有优秀的素质和高贵的品格,更重要的是对待学生的态度:爱心、耐心、尊敬、信任,且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最后让我用克拉克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对我来说,教书就是制造惊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难忘的经历。”我想只要我们付出所有,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什么是美国梦的英语

全文共 2545 字

+ 加入清单

What Is American Dream?

什么是美国梦?

W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 Is it the same for all Americans? Is it a myth? Is it simply a search for a better life? How has the American Dream changed over time? Some see their dreams wither and die while others see their dreams fulfilled. Why? Everyone has dreams abut a personally fulfilled life... and what is your dream?

什么是美国梦?所有的美国人都是一样的吗?它是虚构的事吗?它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吗?美国梦随着时间是如何改变的?有些人的梦想破灭了而有些人却实现了梦想。是什么原因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The term American Dream was first used by James Adams in his book The Epic of America which was written in 1931. He states: The American Dream is that dream of a land in which life should be better and richer and fuller for everyone,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according to ability or achievement. It is a difficult dream for the European upper classes to interpret adequately, and too many of us ourselves have grown tired and mistrustful of it. It is not a dream of cars and high wages merely, but a dream of social order in which each man and each woman shall be able to get to the fullest stature of which they are capable, and be recognized by others for what they are, regardless of the fortuitous circumstances of birth or position."

美国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詹姆斯·亚当斯1931年写的《美国史诗》这本书中。他写道:美国梦是指渴望生活在能够让人们生活丰裕富足的热土上,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它是一个欧洲上流社会很难理解和体会的梦想,并且我们中的相当多人对此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这个梦想不仅仅是拥有汽车和高工资,而且还应当包括这样一种社会秩序,在这种秩序下,男人和女人不论他们出身如何,社会地位如何,都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潜能并为他人所认可和接受”。

In the 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ur founding fathers state: "...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Might this view be considered the founda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我们的创始人指出:“……所有的人人生而平等,创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这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说法也许可能被视为美国梦的基础?

Were homesteaders who left the big cities of the east to find happiness and their piece of land in the unknown wilderness of the west pursuing these Rights? Were the immigrants who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looking for their bit of life, liberty, happiness and their Dream? And what did the desire of the veteran of World War II—to settle down, to have a home, a car and a family—tell us about this Dream? Is the American Dream attainable by all Americans? Would Martin Luther King feel his Dream was attained? Did Malcolm X realize his Dream?

农场主为了寻找幸福离开了东部的大城市,抛弃了他们在西部未知荒野上的土地,他们是在实现自己权利吗?移民来到美国,是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由、幸福和梦想吗?二战老兵的愿望又是什么呢,安定下来,有居住的房子,汽车然后组建家庭——告诉我们这就是梦想?所有美国人都能实现美国梦吗?马丁·路德金会认为自己能够梦想成真吗?马尔科姆·X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

[什么是美国梦的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在美国上学_750字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8月,读完了三年级的我到美国和父母一起生活。当时我只会说两个单词“good" , "Hi”和 A,B,C:”三个字母。妈妈给我写了几张纸片,一而中丈,一面英文,上面写着我需要的句子。就这样我去上四年级了! 到了学校,我发现整个校园没有一个人会说中文。我听他们讲着“叽叽喳喳”的话,就更害怕了。我的班主任微笑地走过来,跟我说了好多“东西”,我都听不懂只好回答了一声“Hi"。上课时我要上间所就给老师肴一张纸片“I一。1 to go toru4l room。” 她微笑着点头。第一天就这样过了。我像一个哑巴,只能做数学。

第二天一切照常,下午我的英文老师来了。她是教全校的外国学生英文的。她不会讲中文,只能用英文教,我什么都听不懂。回到家里我沮丧地对妈妈说:“英文这么难,我一点也听不懂!”妈妈说: “不要灰心,灰心的人什么事都做不好!” 以后每天父母都写5个单词让我背,还帮我尽量完成自然作业。尽管这样很困难,但是我在第一学期还是拿了3个A。慢慢地我的英文有进步了,跟英文老师说的话越来越多,老师给我的作业越来越多,我都能完成,让她们满意。可是我从来不跟班主任说话。因为我担心我说不好,所以总是点头或摇头来回答。妈妈为此批评了我,但我就是不讲。就这样我过了好长一段“假哑巴”的日子。

有一天我找不到一张作业纸,我知道老师还有一些,就叫妈妈去告诉老师。妈妈听了后说:“你的事情自己想办法。”她希望我能结束当“哑巴”的日子。第二天,我在老师的办公桌前走来走去。我的心跳得特别快,不知道怎么办。老师问:“有什么事吗?”我愣了一下又摇摇头。最后不知哪里来的一股力量,我用英文说:“我……我找不到……”突然我愣着了:什么?真是我在说话?她看着我,给我一个鼓励的微笑。我又接着说:“我找不到作业纸。”她听了高兴地把我楼在怀里,说:“我真为你桥傲!” 到了第二学期的后期,我已经跟同学们一起学语文、数学、自然、社会学、拼音(英文)。作业也大多仁要帮助了。十门课中我得到九个A。在学年的最后一天,老师发给我四个奖:数学、自然、英文、阅读。我很激动。我很感谢我的班主任和英文老师明年,我一定要做得更好,在这块土地上为中华民族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最新体育明星名人故事: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伦敦奥运会结束了,但8月5日奥运会上林丹和李宗伟那场羽毛球决赛还是历历在目。林丹让我们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在那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为他紧张,为他着急,怕他失误,怕他心急,怕他压力太大。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给力,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从2004年的“林一轮”,到2008年的夺冠,再到2012年的卫冕,他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

在我我买到了这本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我想知道这个内心强大的“超级丹”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从小到大,林丹就不是老师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他拥有无比强大的正能量。当“篮球飞人”乔丹中国影响力如日中天时,林丹以无比认真的口气对母亲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我相信,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不是谁都这样的“狂妄”。

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

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林丹,那个时候他有个称号“林一轮”,老是在重要比赛中被别人一轮就淘汰。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林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个星期,非常疼爱外孙的外婆都去体校看林丹,鼓励他坚持下去,坚信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外婆信天主教,林丹就在自己的手臂纹上十字架,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那些爱自己的人。林丹找来一本迈克尔·乔丹的自传——《我的天下》,读完这本书,林丹才开始觉得,与其说是老天选择了赋予自己不一样的使命,不如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热爱的运动,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反转。”

2002年8月,不满19岁的林丹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2004年至2012年,林丹获得各类世界比赛冠军,长时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并成为世界首位至今也是唯一一位获得羽毛球全满贯的选手。《直到世界尽头》是林丹这些年运动生涯的一个真实写照,林丹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世界尽头。他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知道体育的真谛,知道他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汗水。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林丹都不愿低头。“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伟大存在于哪里呢?也许是众人向往的金牌领奖台上,也许是不被人注意的冷清角落。但真正的伟大与成绩无关,更是一种精神的闪耀,在你的能力所及之处挑战自我达到自我的巅峰。也许无人注视,但心中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全世界安静,你也为之屏息。林丹,这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我,却在用一颗超级强大的内心,书写人生,书写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能否超越美国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美国第一,有人称中国在过几年追上并超过美国,真是可喜可贺呀。中国的GDP总量是7。5亿美元,美国是15亿美元。中国基本占它们的一半儿。美国的GDP现在不但不长,反而是缩水的。

最近出了一本书《中国能赢》我心想,中国赢不赢不是一个问题,看看,军事上,经济上,科技上,中国几乎名列前茅,发展突飞猛进。那么中国能否总赢还是一个问题。现在赢,将来能否赢?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这不是一个未知数。国家的复兴与强大,与国人密不相关,与政府密不相关,与行动密不相关。国人,怀着岳飞那样精忠报国,为国而生,为国而亡的精神,祖国能不强大?政府,多为老百姓着想,淡泊名利,走向幸福方向,祖国能不强大?行动,至关重要,与其在网上,微博为中国加油打气,还不如抓紧时间好好学习,拼搏向上。祖国能不强大?

现在的第一,触手可及,未来的第一,可望而不可即。假如中国真的第一,绝不会像“世界警察”——“美国”那样称霸天下,挑乱战争。中国,一个品格高尚的国家,向来“以和为本”。那么会不会因一时得了第一而骄傲?从此衰落?俗话说:“骄兵必败”,得了第一,中国应向“更上一层楼”,不能因一时的第一而冲昏了头脑,迷失了方向,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行。

国家的强大靠的是我们,我们只能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增一份力,添一份彩,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美国电影《弱点》观后感

全文共 2513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黑人孩子的故事。他从一个吃穿没着落的孩子发展到一个优秀的大学橄榄球运动员。这其间,安妮一家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妮以她博大的胸怀和爱心接纳了迈克尔,以她的开朗热情感染了迈克尔,以她无私的爱融化并温暖了迈克尔那颗饱受创伤的心。

影片中,安妮一家都极富同情心和爱心,我要说,这一切也许都缘于安妮这位心胸开阔、充满爱意的女主人。安妮的女儿柯林斯,虽然看上去有些高傲,但她对于同学们不解和嘲笑的目光根本不在乎,并且在自习教室时,主动走到迈克尔旁边坐下,陪迈克尔一起做作业。这一举动无疑给那些看不起黑人孩子、歧视迈克尔的同学一次大大的惊异与警告,也显示出了柯林斯没有种族歧视的爱心。安妮的儿子小肖更是一个热情开朗、调皮有加的快乐小男生。他以他独有的方式关爱着迈克尔,并以有了迈克尔这样一个大哥而骄傲。安妮的丈夫也是一个极开明的男士,他尊重安妮的选择,支持安妮的一切爱心活动,成了安妮不可多得的给力者。迈克尔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阳光的家庭中,真算是他人生的最大幸事。

当安妮的老公郑重地问迈克尔是否愿意成为他们家的一员时,迈克尔的目光环顾着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看到每个人都对他投来充满笑意的目光并点头示意时,迈克尔轻声地说:"我以为已经是了。"这就是迈克尔肯定的回答,是一种幸福的融入。

在整个影片中,最令我敬佩与感动的人物便是安妮那份伟大与智慧的母爱。

有一次,迈克尔开车带着小肖因处于兴奋状态中而出了车祸时,安妮的表现让我由衷的佩服,看着她当时的表现,我想,即使是孩子的亲生母亲能做到这样也应当说是少之又少,她首先确认了迈克尔没事,然后再去看小肖,当她确认小肖也没什么大碍,但被警察告知这只是一次偶尔的幸运时,并没有因自己的宝贝受到伤害而对迈克尔恼怒,而是平静地走到迈克尔身边,蹲下身来关切地抚摸着迈克尔的肩膀,告诉他小肖没事,并关心着迈克尔因救小肖阻止那个气囊时受伤的手臂。这些举动足以安慰一个缺少关爱而受伤的心灵。这不只是做秀,而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才可以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言行,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伟大母亲的爱,而是把这份爱洒向了整个人类,在我的意识中,这才是真正的博爱,真正伟大而无私的爱。

迈克尔在橄榄球训练场上,一直不得要领,教练试图以严厉的语言来让迈克尔开窍,但却总也不得要领。而安妮却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让迈克尔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和职责,给这个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责任课。最令人佩服的是安妮说出的一番话:"大声吼没用的,他不相信别人,在他以往的经历里,那些人都装做关心他,但后来都消失了。"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差错的家长。我们在看到孩子犯错时,试图以狮吼来警醒我们的孩子,可效果往往相反,不但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反而让孩子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不要说配合我们的教育,而是完全朝另一个方向走了下去。

另外,这句话也在告诫我们这些家长,当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所改变时,不要企图孩子也会顺从地随之改变,因为孩子在我们以往不当的教育方式下,已经不再信任我们了,孩子心目中那个温暖的母亲已经离他们远去了,所以,我们只有付出比以往更多地精力和爱,逐渐地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这才是我们最先要做的。我们要给自己时间,给孩子时间,在这样爱的付出与等待中,才能看到我们期盼中的孩子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并朝着我们期盼的方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当教练发现迈克尔的惊人的变化时,来到安妮身边请教她对迈克尔说了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变化,安妮的一番话再次让我感动与受教:"你应该了解你的队员,他的保护意识排在前2%。"这句话足以可见安妮的智慧所在,她看到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与长处,并使之发挥到极致,以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也正给我们家长提了个醒,不要把目光只关注在孩子的缺点上,而使之遮盖了孩子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当你把孩子自身的闪光点找到,并使之不断地扩大,以至于用它的光环去照耀着其他方面时,你会发现孩子的缺点在一点点地缩小,而优点却在一圈圈地扩大着。

最后,因为调查人员的一番话,差点造成了对迈克尔更大的伤害。她告诉迈克尔,安妮一家对他好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让他为他们的母校服务。因此,迈克尔感觉受到别人的摆布与愚弄,从而恼怒的离开安妮家。安妮陷入深深地自责与痛苦之中,她不仅提出了对自己的质疑:"客观地说,我是一个好人吗?"看到这儿,我不仅想到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为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时,都是抱着对孩子好的心态而去尽心尽力的做的,都像安妮那样真心地为了孩子好才那么做的,可是,当孩子不领情时,当孩子对我们的爱发出质疑时,我们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我们也像安妮一样对自己提出了质疑:"我真的是爱我的孩子吗?我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在自己的质疑声中,我们会像安妮一样,不难发现自己的偏差之处、自私之点:这其中,我们给孩子的爱里已经掺杂了我们的需要和渴望;已经融入了我们的面子问题;已经在这满满的爱里续写了太多的虚荣与自我。就像安妮的老公肖恩说的:"在这里面,你获得了一种变态的满足感。"真的,做为家长的我们,显然是真的在爱我们的孩子,但也同时有了些许的面子问题、虚荣心问题,从而体验这其中得到的满足感和荣誉感。

在又一次找回迈克尔时,安妮与迈克尔有了一个特别智慧的对话。安妮:"你想打橄榄球吗?"迈克尔:"我玩的还不错。"其实这也代表了迈克尔已经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迈克尔问:"你想让我去田纳西?"安妮:"我想让你自己选择,这是你的生活,你自己做主。"迈克尔接着问:"如果我不想打球呢?"安妮强调说:"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做主。"在我看来,这是最明智、最智慧的母亲,她懂得尊重孩子,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她明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界限,这让父母与子女之间都会有一种轻松的愉悦感,所以,迈克尔才在以后的调查谈话中用了这样一个词"选择",他明确地告诉调查官,是我选择了这所大学,因为我的家人都在这个学校读书。

这就是理由,是一个再恰当不过的理由,更是一份在爱的力量支持下的自由的选择。如果做为父母的我们,都有这样一份从容,都有这样一份信任与尊重,那么我们的孩子都将是快乐而幸福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美国的文明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我来美国的第三个星期天了,我渐渐发现这里的人和我们国内的人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他们都很有礼貌,很讲究谦让。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去公园要穿过一条马路。当我们到路口时,一辆车开过来了,我们本能地停了下来,没想到那辆车也停下来了,而且看到那个开车的外国人用手比划着,让我们我过去。于是我听妈妈说“thank you”就我们先过去了,等我们过了马路继而那辆车才开走了,但那里没有红绿灯啊?我问妈妈:“外国人是不是都那样的?”妈妈笑笑说:“是的,美国人都很讲礼貌的。而且政府也规定车辆要先礼让行人的。”而且我还发现,这里很多路口是没有红绿灯的,但车辆到了路口就会自动停下来,即使当时路口没有行人,车辆也会按规定停3秒钟。我心想,如果都能做到那样,那新闻里听到那些有关路口行人被车撞的事件就可以避免了。

而且,在美国,对行车方面要求可多了,比如,8岁以下坐车必须配安全座椅,婴儿必须躺在提篮一样的安全座椅内。上车必须系好安全带,不管是驾驶员还是乘客,哪怕是最后一排的乘客都必须系安全带。那是为了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要求,美国人对生命的保护是要求很严格的,一旦违反,驾驶员会被处罚得很重,据说是一次要1000多美金哦。我在那儿呆了一个半月,现在一上车系安全带的速度可快了!

还有一次,我在上课时,一位美国老师不小心撞到了我,她赶紧说“I——m sorry”,我开始感到莫名其妙的,因为我根本没注意到老师撞到了我,我根本没受到什么伤害。这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挺亲切的,都能和朋友一样相处,我觉得挺好的。

还有,美国人经常会说“谢谢你”“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有时就觉得是“顺口溜”似的,听了心里感觉暖暖的。

我很喜欢们的礼貌和谦让,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那样,是不是可以减少好多误会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美国电影《弱点》观后感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迈克尔·奥赫出生在贫困,复杂的环境,直至三岁,他不得不过起流浪汉的生活。生活选择了他,但是他已经没有勇气面对未来,只是停留在三岁前妈妈的保护。

那是一个高大壮硕、皮肤黝黑的孩子,面无表情的脸上,掩不住些许苦愁的滋味。明明天气阴冷,他却穿着单薄的T恤和短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管他看起来高大得多么让人戒备,他只是个16岁的孩子。已为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里,她不但给这个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还给他了属于每个人的尊重。莉安温馨的关怀和教育终于让这个“可怜”,憨厚的男孩成长起来。

我们每个人必须都有些缺憾,这也是生活和现实中难以避免的,我们不避为此惭愧而逃避,打开自己的心扉,对自己宽容点,让自己的心灵找个栖息的地方。

弱点,无需隐藏,或者说它是一个人真实的象征。与其扭扭捏捏的被别人嘲笑,不如坦然的面对,放弃那些不必要的佯装。

同时,也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价值观而活,思考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来说最有意义,然后给自己一个信念,让意志左右生活,并为此运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奋斗,为了你想要的而活。

生活难以抉择,最好的选择就是你选择自我,自我实现。

这是我们的完美宿命。

而莉安,男孩,他们即是我们生活的启迪因素,当这些因素与我们的神经细胞冲撞时,我们必须作出抉择,或者,当我们感到疲惫,让这些故事和某些品质当作自己意志的鞭策,直到某一天我们成为自己"人生电影"的主人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美国宪政历程读后感

全文共 3857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喜欢刘瑜《民主的细节》,又认为《论美国的民主》或者《联邦党人文集》太过冗繁晦涩,那么我强烈推荐任东来等合著的这本书,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对于美国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比较翔实的资料和客观的评价,是相当不错的初级宪政史读本,远好过林达那种消遣型的散文式描述,令我感慨良多,姑且胡诌一二。

制约、妥协与平衡的产物:美国联邦宪法

1787年5月制宪会议召开时的美国,不过是刚刚取得独立地位的13个邦基于《邦联条例》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政治不统一,经济财政状况混乱。作为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心急如焚各邦的56位政治精英齐聚一堂,违反授权,擅自主张,把修改《邦联条例》的会议变成了制宪大会。某些确凿的证据指出,这些人精明有余,高尚不足,其实制宪的主要动机其是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托克维尔说他们是“新大陆最精明、最高尚的人物”实乃过誉。甚至华盛顿当时也认为,这部宪法能用50年就不错了。然而,作为人类历史上首部成文宪法,美国联邦宪法历经两百多年风雨,见证了一个飘摇的新生共和国成长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程,其奥妙何在?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曾经说,“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那么,这个“根”里到底有什么呢?我觉得宪法其实就是用语言和逻辑包裹起来的某种政治哲学理念。众所周知,美国国父们借鉴了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的理论,其根本出发点就是政府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与平衡,使得宪法条文中处处体现出对权力深深的不安与不信任。然而因为对英国的暴政记忆犹新,即便是这样一部众多精英争吵了四个月才成型的宪法和即将建立的当时世界上最弱小的政府,也令民众感到忧虑,以至于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等人不得不抄起笔杆子在报纸上为宪法辩护,形成了著名的《联邦党人文集》*。最后,经过妥协,联邦主义者同意在宪法通过后立即加入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修正案(即后来的《权利法案》),才使美利坚合众国不至于胎死腹中。

可以说,美国宪法从一开始,就是一部旨在限制政府权力与行为的宪法。既然政府是“必要之恶”,那就把利维坦关在笼子里,以免伤人。具体方法则是在政府部门之间横向平衡,中央与各州之间纵向平衡,并且以宪法形式保护公民个人的权利与自由。既不能寄望于英明的领导者,也不能依赖人性的善良,一切都得遵从宪法所体现和宣扬的契约精神与程序正义。这便是美国国父们的初衷。

民主、法治与宪政

严格说来,美国似乎应该算联邦共和制,而非民主共和制。怎么看法治都要比民主重要的多:宪法通过时,投票的一共才2000来人;代表最高司法权威且终身任职的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由总统任命而非选举产生;甚至总统的产生也是由选举人团的间接民主方式选出的,因此才会出现2000年戈尔比小布什多了50多万普选票缺输掉了宝座的情形。

然而民主和法治可以断然分割开吗?我院潘为老师因民主制主张“多数决”而对其嗤之以鼻,并且认为法治才是改革的最终出路,现在想来,恐怕有失之过简之嫌。盖因民主实在是个内涵丰富且在仍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蔡定剑教授《在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中提到,现代的民主概念其实包括法治因素,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在理的。

相对来说“法治”则要明晰许多,不管狭义广义,无外乎“rulebylaw”或“ruleoflaw”两种,中文习惯以法制和法治两种说法加以区分。广义法治的概念本身就认可平等观念和天赋人权思想,因此与民主可以说确实渊源颇深。

而宪政本身并不涉及民主,宪政不关心政府和政权的产生方式。哈耶克指出宪政的实质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限权,即限制政府及立法机构的专属权力;限权的一个精巧的技术性手段是分权。二是保障,即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特别是洛克主张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宪政不仅限制政府的权力,也限制“人民”即多数的权力。通过宪法和法治的方式践履这样的政治制度,就是宪政。意即宪法是静态的,而宪政是动态的,有宪法不一定有宪政。具体在实践中,宪政的关键是独立和不受选举约束的司法系统。

“我们看到一个独立与公正的司法机构对于保证民主选举的完整与可靠是至关重要的,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即在于司法程序本身必须是一个自由、平等与公开的说理过程,其中每个法官(不论是‘几品’),都可以不受压制、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对宪法与法律的观点,而他(她)的任何法律意见——无论是多么智慧或荒谬——也都将受到法学界同行、学者乃至整个社会与历史的无情检验。”

其实纠缠于概念或者“主义”本身是很无聊的。但是在这种纠结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把民主、自由、平等之类的概念作为价值追求,那么,宪政与法治原则就是其必然逻辑。具体到美国,王辑思院长(时任社科院美国所所长)在本书序言中说道:“显然,本书中的‘宪政’绝非‘立宪政治’或‘民主政治’,同孙中山的‘宪政’大相径庭,而大体是constitutionalism的意思,即在判例、司法解释、颁布法令中,依据宪法逐步形成一整套法律体系,借以治理国家。从‘宪政’的不同定义中,可以体会到中美两国在法律体系和观念上的巨大差距。而正是这种差距,才使本书具有其价值和趣味。”

制度有什么用?

轰动全球的水门事件给美国带来了深远影响,其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在本书的分析中,我注意到一个相对细枝末节的有趣事件。自罗斯福新政始,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极大强化,尼克松甚至被称为“帝王总统”,总统直接任命的白宫幕僚权倾朝野。在水门事件中,尼克松希望借当时极高的民意支持率和总统行政特权抵抗司法介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就其本身而言水门事件也实在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尼克松要求司法部长理查德森解雇找麻烦的独立检查官考克斯。然而,理查德森给了总统一个明确的答复,“如果你坚持,我辞职。”尼克松心说你丫有种,继而要求司法部副部长执行这一命令,得到了类似答复。总统大怒,最后任命第一助理副部长博克为司法部代理部长,将考克斯撵回家,并且查封了其办公室。

最后事实证明,总统正是毁于这一蛮横专权的举动所引发的宪政危机,而并非水门大厦的窃听事件。我所感兴趣的是,理查森和他的副部长缘何敢于跟“帝王总统”叫板,非要和大老板过不去呢?放在其他不同的制度环境下,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无疑会大打折扣。是他们二位有过人的道德修养,还是对原则有近乎神圣的膜拜?

要说起来,理查森其实算是尼克松的老朋友、老部下,但是在尼克松提名他为司法部长后,国会举行的任命听证会上,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特意要求理查森承诺保证不非法干涉特别检察官的决定和行动,在他信誓旦旦满口答应后才批准这一任命。因此,若他言而无信,必将对个人声誉和政治前途造成极恶劣的影响。果然水门事件后不久,理查森同志便重新出山,被福特总统任命为商务部长和驻英大使等要职,声望极高。反观博克,十几年后,里根总统提名其出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被参院坚决否决,当年的决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道德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求政客们具有超常的品行修养,未必现实。如果人人都是天使,还要政府干嘛?相比较无政府的混乱和有政府的管制,后者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但是政府行为也必须收到严格约束,这个约束便是制度设计。制度决定行为,设计精巧的制度尽可能的规范了官员的行为,便能使政府可能带来的恶显著减少。

对此,本书作者评价道:“要求政府官员坚持原则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只有制度性的监督和保障,使耿直守法之士善终,令趋炎附势之徒失意,才能真正在各级官吏中形成坚持原则、奉公守法的操守和风气。”

然而必须看到,世上不存在尽善尽美的制度。美国的政治文明虽然代表着人类历史上相当高的成就,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限制政府权力,宪法赋予人民持枪权,固然可以有效保护私产,却无疑提高了社会生活的危险性;警察和检查院在刑诉中必须严格遵守正当程序,嫌疑犯有权不自证其罪(“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blabla”即宪法第五修正案引申出的“米兰达宣告”),无疑降低了刑事犯罪的破案率;繁复的权力制约机制,严重影响行政效率;法律体系的极端重要性使得律师遍地,诉讼成本极高,而且由于所有法院都有义务为贫困的刑事罪案嫌犯提供辩护律师,因此又增加了社会成本。所以说,美国的宪政体系在民主与法治中,倾向于法治;在自由和效率上,选择了自由。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也。

引申出的一些思考

1、一项制度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暴力革命或者渐进改良。孰优孰劣,也许因时因地而异。可是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社会文化传统的巨大影响力。彻底的全面的否定过去,恐怕往往意味着秩序的混乱。从这个意义上,改良优于革命。可“传统”究竟是什么,与“现代”的关系又怎样?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汉斯·摩根索曾经说,就政治理论而言,新鲜突兀未必是优点,源远流长也未必是缺点。即使不考虑“传统”到底有何是非对错,也应当作为一种既存因素加以考量,而决不可视而不见。因此老潘讲中国未来的改革路径必须从古代政治文明中寻找答案,也是有道理的。未来考虑读一读东欧转型社会的东西,看看有何借鉴意义。

2、曾有位非主流学者提到,他认为对于一个大国而言,联邦制是最优选择。这个我完全没有概念。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才算和谐?值得思索。

3、*关于《联邦党人文集》。去年尹宣先生新译《联邦论》出版,首先在题目上就非常靠谱,也有人说《联邦党人文集》应为《联邦主义文集》,盖因此书面世时,尚未有联邦党这种东西。《联邦论》应当找来看看。

好吧,先这么着吧。最近又开始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美国悬疑电影《忽然七日》观后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忘记从哪摘抄的了: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What you believe makes who you are。王尔德说,我们都是生活在阴沟里的人,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我无力改变这个世界,我也不愿被世界改变。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

看这部电影,我回想到小时候,也就六岁左右吧,刚搬家到一个新的地方,新认识了两个小朋友,称之为小A和小B吧,两个小朋友都很有善,我都很喜欢,可能更喜欢小A一些,因为她更开朗大胆有担当一些,像个大姐姐。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小A和小B关系一下不好了,小A 就把小B孤立了,有一次小B找我帮忙,小A阻止了并要求我不要再和小B玩,我答应了。从此小B再也没有和我说过话,偶然见到也是一种怨恨的眼神看我。没过多久小B就搬家走了,这为我的童年留下了较深的记忆。当年的我就和女主角刚开始的时候是一样的吧,被朱丽叶说成没个性也是理所应当。其实哪是没个性,是没有勇气才是吧。后来我总是想,如果当时我提起勇气去了解她们两的矛盾,把矛盾解决了,今天会是什么样的呢。所以从那之后,在我的人生中我都努力不去孤立任何人,那个怨恨的眼神一直时刻提醒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游美国旧金山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在炎热的暑假里,我和爸爸去了旧金山

旧金山位于美国西海岸,紧靠着太平洋。太平洋的海风常年吹拂着这座城市,天气十分凉爽。我们一下飞机,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依然感到很凉快。看来,旧金山的气候非常舒适,我的心里美美的。

旧金山的景色特别美丽,最值得去的地方,是金门大桥。他以雄伟而闻名世界。大桥的颜色是红色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们去的时候是大雾天,红色的大桥象一条红龙在白色的雾中飞舞。我忍不住和它合影。

渔人码头也是很有名的景点。那里的鸟儿都不怕人,它们有的在空中飞;有的在地上找食物;有的在水里游泳;有的在和小朋友玩......码头的两边还有海鲜小吃,让人看着都流口水。

我们又去了九曲花街,车在花里的小路上跑,五颜六色的花就在我们身边开放,真是美极了!

旧金山,真是世界上的一颗美丽闪烁的宝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美国之旅作文

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闭上眼睛,面前仿佛又浮现了西方土地的盛夏风情。我经历了另一种夏日,不同于东方的敦厚,而是此起彼伏,混合着色彩的热浪,灼热得拍打着脸颊。七月的加州阳光明朗而直率,烈阴之下,人们狂欢,纵情作乐。

迈出国门的那一刻,我已不是一己之身,所言所思,所行所为,皆表以中国风雅。

第一站便是天使之城——洛杉矶。这座城市拥有着与它名字相衬的美丽。沉浸于迪士尼的童话世界中,仿佛天使不曾离开。

漫步在这座城市,最美莫过于来自世界人们的问候。我在巷陌间与人们擦肩而过,他们肤色不同,口音相异,却都有着加州阳光般的热情笑容。到商店买东西,服务员友善地纠正我的发音,迷路时,更有好心的奶奶将我送向车站,千叮咛万嘱咐。在这里,灯火繁华,群山回唱,有七月海风,十里浪花,却最美不过风土人情。来到洛杉矶,方知五湖四海自成一家。

感受颇深的,是借宿大学的几日见闻。这里是西部著名的CBU,作为我踏入的第一所美国大学,它已古老的歌特式建筑完全融入城市的存在形式让我感受到了西部学府的无穷魅力。它美在包容。在国内,鲜少有大学像这里一样不设围墙,完全融入城市之中。它深知包容为何意,身为一座城市的文明中心,知识的光芒不应仅仅闪耀在一处。

又想起了年幼时初见清华的我,想起了经心雕绘的围墙上蔓延的爬山虎。虽然也美如诗画,但我对它的了解也仅能止步于此。小小的我,视线透过碧绿的藤蔓,却探寻不到更多。

若少了一道屏障,大学便是一座城市;若多了一份包容,冰冷的学术便有了一丝温度。

流连于洛杉矶,心中充满不舍,却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到了美利坚的枢纽-------华盛顿D.C.

7.16号我们抵达东海岸华盛顿,这一天,南海争端狰狞显露;这一天,绿教猖狂,八十四人横死法国街头;这一天,土耳其兵变败北,沦为难民与政治的牺牲品;这一天,离我们不远的滨州,又爆发了一起,两名白人警察因此殉命;这一天,美国降了半旗。

这依然是动荡的年代,我们依旧无法拥抱正义,我们不得不利于铁腕与技术保护自身的利益,一旦利益相关者陷入纠纷,法律便跌入尘埃,法庭仲裁也是废纸一张。那些灾难与恐怖的真正幕后黑手是谁?为什么他们不惜利用恐怖主义与宗教狂徒也要阻止一切力量的兴起?我们并不知道一切,但可以揣测出最黑暗的用心。

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却如此从容的踏进了美利坚的心脏。

虽然我只是未经世事的中学生,但面对白宫飘扬的星旗条我无以为惧,我之所以如此的从容,皆源于我背后的祖国已足够强大!多少年,我们生活在她的荫庇之下,却依旧痛批着政党的弊病,人民的无知,国家的贫穷。但是我漂洋过海却是它支撑起了我的脊梁。

下一站,纽约。爱她的人会说,这里是城市之巅,是世界之眼,对他拥有故忘的人会说,这里人情冷漠,是天堂也是地狱。但站在国会大厦之巅,俯瞰万家灯火,我依然想要拥抱她的繁荣,我想要知道资本在这里流转会与聪慧激发出怎样的可能。

坐在船上饱览纽约全景,自由女神屹立海上,手指蓝天,引人向往。岛上高楼林立,三座大桥横跨哈德逊河流,气势非凡。站立船头,海风吹来,顿觉人生痛快淋漓!这里看不到历史,因为未来已经填满了纽约大部分的画卷。夜晚的时代广场,灯火辉煌,愿每一个匆匆行走的纽约过客,能在繁华背后找到心的归属。

驶向彼岸的飞机起航,望向窗外,繁华的城市缩小成繁杂的迷宫。时代的潮流引领我们遇见更好,未知的天穹等待谁人绝代风华!闭上眼睛,故乡的每一方土地,都愈发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不敢言天下己任,不妄言济世报国!

跨越15000航程的盛夏终是落下帷幕。从东至西,从CBU大学到哈佛、耶鲁;从加州的海岸到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再到纽约的双子塔,再到波士顿的哥特风,印象最深的便是美国的天空,西部天空少云,蓝的澄澈如水晶,东部天空多白云,层叠多变如画卷。干净,清新,自然......

再见,美国!我听到心底的声音,愿以时光为友,终有一日我会与你重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眼中的美国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上星期郭校长去美国学习了。喏,这不是正在给我们讲美国的事吗?

看了美国的一些资料和图片,我知道了美国是一个非常干净清洁的国家,地上只有掉下来的树叶,却没有烂纸、塑料袋什么的;美国人很爱护动物,布莱恩校长的家很大,经常有小动物在布莱恩校长家旁的高尔夫球场里来回跑动,像鹿、松鼠什么的。

美国的教育很好,学校一个班绝不会超过二十人,教室设计也很有条理,而最让我们羡慕的是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这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们应该向美国人学习,不吃垃圾食品;爱护环境卫生,在马路上看到垃圾要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保护动物朋友;多植树和草坪;不要在公共场所或者自己家中大喊大叫。

我们要保持更好的环境卫生,向美国看齐。我们要多多了解美国,尽力而为地超过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