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春节的风俗习惯的作文实用20篇

浏览

4613

作文

437

老北京的春节风俗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风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风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结尾: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风俗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贵州春节风俗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欢欢喜喜地庆祝一番。春节将至,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希望来年生活节节高。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放烟火,守岁到深夜。爆竹声声,从黄昏一直响到天明。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百岁圆”,还有菠菜和黄萝卜丝,“百岁圆”寓意长命百岁,永远健康;菠菜希望人们勤俭节约,生活“把把细细”,吃黄萝卜丝表示祝人们财源滚滚,收入越来越多。

奶奶告诉我,年初一不能扫地,据说初一扫地要扫走财运的,到初三才扫地,而且要把扫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头,这叫“发田财”。初五早上“接财神”,要放爆竹把财神迎进家门。到了正月十五圆宵节,家家吃圆宵,吃馄饨。吃完晚饭,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去田头“旺田财”,预祝来年粮食大丰收。

啊,春节的习俗真多,让我搞也搞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风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日,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日,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一样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日,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日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又到了,大家互相送礼,表示祝福。我也要送礼,可是,送给谁呢?有了,送给妈妈吧!我心已决,到茶几上拿好压岁钱,去商场了。

刚到商场,我就直冲手表店。因为我心想:“给妈妈买个手表。”但是我一看手表的价钱,哇!价钱都在500元—1000元以上,但我只有200元,唉!算了,我不买了。

我垂头丧气地在商场里走来走去,忽然看见了一个50多元的热水袋,我想:“就买这个当新年礼物吧!让妈妈在这个冬季里不再寒冷。”于是我向商店的阿姨付了钱,带着礼物兴高采烈的回家了。

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请收下吧!”

“谢谢!我的宝贝。”妈妈拥抱着我幸福的笑了。

送礼物真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汕头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汕头春节特别热闹。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场,有的购物,有的游玩.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享新春之乐.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时,首先要到最亲的长辈家里拜年,然后是平辈间互相拜年.长辈们都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我们可高兴啦!哦!我差点忘了告诉你们,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要放两三根甘蔗,因为甘蔗代表“节节高”;年夜饭中也总有一道菜是鱼,因为“鱼”和“余”是谐音,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当然,在春节里,千万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否则会被长辈埋怨,说你不懂规矩的.

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时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虽然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的红包,有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后的打算,你们想知道吗?

古人曾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欢乐的节日过后,在2016年的开始,向着新的目标前进,开创我的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风俗放鞭炮的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五,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年年春节,大家都要穿新衣服,吃饺子,看春晚……在我们小孩的眼里,春节唯一的、令人高兴的就是放鞭炮

去年春节,我和妈妈掂着年货乐呵呵地往家走。路上,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车水马龙的大街闹嚷嚷。家家户户的门上贴着红对联。一个个在天空绽开的礼花五彩缤纷。

回到家,桌上摆着一盘又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吃饺子。

汤足饭饱后,我提上一大包一大包的鞭炮兴冲冲的和伙伴们冲下楼去放鞭炮。

我们找出一些擦炮,把它擦出火花,不管他三七二十一,胡乱扔一个地方,捂上耳朵等着炮响。

谁知,有个鞭炮正好被扔在一辆面包车前,一声巨响,那辆汽车吓得直叫唤……汽车的主人从楼上探出头,怒气冲冲的喊:“谁家的小孩!谁家的!那车……”没等他话说完,我们早已逃之夭夭。

我们又找了一块露天的“宝地”。抱出一个大礼炮,小心翼翼地点燃,赶紧往后退几步。“轰!轰!轰!”几连串的礼花飞上夜空,露出了笑脸:有的像ufo,有的像盛开的牡丹花,还有的仿佛是一条白色的长龙……那射出的光芒,映亮了我们幼稚的笑脸……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几个小时过去了。直到大人们从窗口探出头喊:“淘气鬼们!上楼看春晚啦!”我们才笑着推着跑上楼去。

哦!新年!每当新年的鞭炮声响起,我知道,我又长大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瑶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是我们的家人,那么对瑶族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多少呢?下面随着我一起去领略瑶族的风俗习惯吧!

瑶族的礼仪

来到瑶族,你一定会受到这里人们的热情款待,因此这里的礼仪是你必须知道的吆!瑶族招待客人的典型礼仪是“挂袋子”和“瓜箪酒”。所谓的“挂袋子”就是你到一家里去做客,如果你把袋子挂在了这家的堂屋正柱子上,就表示你要在这家吃饭;如果你把袋子一直放在身边,吃饭的事情往往是不可能的。因此,去瑶族做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袋子放在哪里呀!否则很可能会没有饭吃的吆!所谓的“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秘制酒水,在吃饭的时候,主人会不断地给客人夹菜敬酒,这时客人不要拘谨,要开怀畅饮,这样主人才会感觉你看得起瑶家,心里会非常的高兴。

瑶族的食俗

瑶族的饮食习惯主要是以冷食为主,这样便于他们携带和储存。瑶族人比较喜欢吃虫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虫蛹。例如:蜜蜂蛹等等。瑶族人还喜欢喝酒,他们大都会自己家酿酒,因此来瑶族,一定要练好自己的酒量,不然你会被这里的人们灌醉的吆!如果说来到瑶族吃肉,那么你一定会吃到腊肉的,在这里腊肉是每家都有的菜肴。

瑶族的文化生活

瑶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后,他们喜欢讲一些民间的神话故事、民俗故事等等,瑶族还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和舞蹈。瑶族的乐器有铜鼓、皮鼓、独弦胡等等,在瑶族的各大节日里,主要是以敲击乐为主要的庆祝方式。其中他们最精彩的舞蹈是麓瑶族的舞蹈,这种舞深受当地人民的喜欢,如果有机会你也可以跟着他们尝试一下,感受瑶族的文化生活的多彩。

听了这么多瑶族的风俗习惯,是不是已经心动了,那就赶快带着你的家人和朋友行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四年级中国风俗文化春节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还有着不同的过法呢!这其中也蕴含着不同的民风民俗,现在,就由我来讲讲我国两个少数民族的春节吧!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彝族中,火把节不仅盛况家前,而且被视为新年的开始。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幸福。

在白马山寨,点燃第一支火把很有讲究,要依照农历年号属相,推举最年长的阿尼(爷爷——白马藏语)承担。届时,老阿尼最先点燃火把紧跟着。众人一边跑,一边高喊着:“喔一把”。若是两寨相邻,两队火把往往向中间靠拢,并行揉杂,然后旋成一圈儿,人们就在中间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彝族的春节如此盛大,壮族的春节同样也是非常热闹讲究的。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晚餐的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

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在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是为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焚香点烛,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春节期间,壮族人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的。

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一定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白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节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白族大理三月街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从佛教讲经庙会演变而来,已有1000多年历史,届时除商贸盛会外还伴有赛马和歌舞等活动,每年参加者数以十万计。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万人。善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白族服饰非常好看,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头饰也很有特色,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冠左边有一缕穗,代表“雪”,他的长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龄)。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称男士为“阿鹏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来代表对客人的尊敬、热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礼节。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亲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开水,味醇甜。因开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后,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云南大理去玩,导游带我们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大厅,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见了我们,就请我们坐下,等候茶。一会儿,茶泡好了,他们请我们先品尝第一道茶,我以为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噜咕噜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来,一位白族阿姨见我大叫,就说:“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我听了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走吧,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三道是补血的。”我一听,很惊讶:苦茶也能补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给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爸爸问我:“感觉怎么样?”“好极了!”我高兴地叫起来。我就这样反复品尝这“三道茶”。感觉真是好极了!

白族的习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里尝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风俗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早上起床后,我匆匆的吃完早饭,就和妈妈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对联。家中有两副对联,一副贴屋门上,则另一幅帖街门上。

我们说干就干,我和妈妈拿着椅子和胶带,放好位置用胶带固定好对联,将对联贴好以后。我们就要打扫屋子了。妈妈负责屋顶和墙壁的干净,而我负责擦桌和扫地。为什么没有爸爸呢?因为爸爸在忙着挂灯笼。我认真的把桌擦得干干净净,妈妈更是夸张,她把我们的家打扫的一尘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张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里的水可真凉呀,把我的手冻的直发抖,可是我并没有退缩,继续着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们才把家里收拾完。

到了晚上,我们都会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觉。直到过新年的早上,噼里啪啦的炮声响了起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之中。我出门一看,真是满是“红花”红满地呀。也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光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风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每逢到过年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过年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的风俗英文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At the tim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mother from her company holding back a puppy, puppy eyes round, very cute, a dark under the eyes of his nose high, my mother said to me: "lets give the dog a bath!"

I took a red string and tied it up in the bathroom. Mother found a big basin, opened hot water and put the puppy in. At first, the dog always jumped out of the basin, and then it seemed to be very comfortable. Mom took the shower gel and rubbed it on the dog. She rubbed it with her hands. The puppy seemed itchy and kept running away, only to hear "whoo!" At last, I saw my mother changed a basin of water and poured it on the dog.

The mother carried the puppy to the ground, and carried the hair dryer to the dog to blow the wind, after the blow, the dog became clean, the whole body down dry, and a fragrance, feel comfortable! It walked up and down on the ground, I watched TV, a few minutes later, mom and dad ready, the food is my favorite Fried rice, I three two finished eating, and then poured some feed the dog, the dog eat very delicious!

This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四川的春节风俗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老家——四川春节习俗吧!

每到年底,我们全家就从常州赶回四川。在四川,大年三十要吃猪头,正月十五要吃猪尾,这讲究的是“有头有尾”。大年三十做饭要装十二碗米,这代表着来年十二个月都丰衣足食。吃不完剩下也沒有关系,这叫“年年有余”。“三天不动生”,就是指新年初一至初三只能吃大年三十剩下的饭菜。

正月初一,爷爷一大早就要去看看圈里的牛是站着的还是卧着的。如果是站着的,那就预示着今年的雨水来得早;如果是卧着的,则预示着今年的雨水来得晚。“喜鹊初一叫,今年出玉米;麻雀初一叫,今年出水稻。”这些都是古人在生活中发现动物有预知能力,然后总结出来的谚语。

如今老人们渐渐老去,年轻人都进城了,许多习俗被人们渐渐淡忘。只有到了春节前后,在城里工作的人们才从各地回到老家,与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团聚在一起,欢度春节。我多么希望老家的过年习俗永远地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风俗作文的结尾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就是除夕了,早上,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从奶奶家一起去义县城里的打超市去买一些吃的。

我们乘着车去了‘家佳乐’大超市,遇见了事先约好的三叔。爸爸、三叔、爷爷、奶奶去买吃的,我和妈妈则在超市里溜达。走着走着,妈妈看见有买红袜子的,就给我买一双。走了挺长时间,妈妈估计他们改卖完了,就去付了钱,到超市门口等着。没过多久,他们救出来了我一看,爸爸和三叔手里都提着一大箱啤酒,爷爷手上拎着一打包给我买的零食,奶奶身上抱着许多蔬菜。我们乐呵呵地回到了奶奶家。

晚上,我大爷一家和我三叔一家都来到了奶奶家。我们在一起猜谜语,讲笑话,看春晚,整个房间都回荡这我们的笑声……

结尾:我喜欢过年,过年有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过年期间里无忧无虑,整天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去玩,玩够了就去看电视,生活那才叫自在。整天不用背英语,不用背古文,不用作奥数题,不用学习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莆田春节风俗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莆田除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的风俗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习俗可多了!有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完美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很多,根据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等。“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在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在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一样的资料,贴在相应的地方。

去年的春节我们家还贴了一个倒“福”字呢。春节贴“福”字,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向往和祝愿“福气”、“福运”,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明白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最终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春节的习俗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我真盼望春节能早日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馥馥艾叶香气袭上心头,千年前那朵浪花将整个华夏山川染成了青绿色。

——题记

临近端午,奶奶早早地将片片艾叶挂在门头前,我愣了愣,才知道原来是他来了,眼色不禁黯淡了下来,奶奶察觉到了我的变化,笑了笑,轻声说:“怎么了?什么时候这么在意这个节日?”我恍若初醒,抬起头说道:“没......”简简单单地回应,表情淡然,而心中却点起阵阵涟漪,欷歔惆怅,若有若失。

我知道,我联想到了他,尽管光阴荏苒,但你那纵身汨罗江的身姿却永不消逝。屈原呐!因为你心中有国,所以你不愿蒙受世俗的尘埃,以死明志;因为你心有有民,所以你悲愤交加,创作出令世人慨叹的《离骚》!

在我不认识你之前,我眼前一片黑暗,在听到那句“路漫漫求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犹如为我敞开了大门,翻开尘朴的书籍,引我而去。

我大吃一惊,那个“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诗人、大忠臣,真可谓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朝廷乌烟瘴气,而他却“出淤泥而不染”自比孤傲的鸷鸟!你明明可以学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而你却以身殉国,以死明志,使我们只能略悉你的文采,引来了多少年间的无声欷歔......不过,就是如此,我们才能体会你的坚定执着,体会到你饱含血泪的悲伤怨愤之歌!

香草零落,美人迟暮,到底是谁支撑着你?你又到底是为了谁“哀民生之多艰”?山河破碎,乘风破浪,纵横驰骋,为谁指路?前方是波涛汹涌的汨罗江,身后是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直!世人皆浊唯他独清,世人皆醉唯他独醒!

啊!我还在犹豫什么?诗人为我指路,我要心无旁骛地走下去,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风俗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又到了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春节,通常在这个时候,小孩子最高兴,因为有红包拿,当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春节风俗吧。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都会煮好热腾腾的汤圆,然后,我们就会和爸爸忙上忙下的搬张桌子出来,在桌子上面摆好8个碗,8双筷子,整齐的摆放好/,接下来,就该把热乎乎的汤圆盛在碗中啦,最后爸爸就会跪着烧纸钱。祭拜完了以后,我们都争先恐后的抢吃汤圆,因为吃老祖宗吃的东西不会生病。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风俗,可是它却体现了我们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祭拜,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长辈的思念,体现了一个孝字。

不管是什么样的春节风俗,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回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2711 字

+ 加入清单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引起世人关注。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又夹杂着大量只有穆斯林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扫。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少女戴绿色的,媳妇戴黑色的,老年妇人戴白色的。老年妇人的盖头较长,少女、媳妇的较短,只披到肩上。盖头上有的还绣有花边和图案。妇女服装为右衽大襟短上衣,着长裤。年轻人喜欢在前襟、胸前绣花,在衣服上镶色、滚边。男的头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两种。上着对襟短上衣,穿白长裤、白袜子,喜欢在白衬衣外套坎肩。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男子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妇女护头面的头巾,源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影响。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盖头较长,直披到腰际。

婚礼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方要带上蒸馍、羊肉给女方家送去,叫"催妆礼"。结婚那天,男方要去车接新娘。新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称"离娘水"。同时,还要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送亲宜早不宜迟。把新娘接到门口时,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大门。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两家客人互道过"色拉目"后,举行念"尼卡哈"仪式。首先请阿訇选诵一段《古兰经》,然后,阿訇当着证婚人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要马上表态。再问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阿訇则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诫二位新人要互敬互爱。仪式结束后,新娘新郎才进洞房。新郎进洞房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摘掉头上的喜花,互相交换礼物,新郎送给新娘包着钱的红纸包,新娘给新郎小红布蛋蛋式"针扎子",新郎还要用喜糖、核桃、喜枣撒向前来要喜糖的人,称为"撒喜"。晚饭过后,大家开始闹洞房,由一人当司仪,出点子,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三天后,新郎陪着新娘"回门"(即回娘家)。有的当日"回门"。

丧葬

回族实行土葬。人去世后,一般晚上亡故的凌晨出葬,停亡人不得超过三天。出葬前,要洗净全身,叫"着水"。洗后用写有经文的大小两块白布(叫"开凡",女性多一块)裹身。口、耳、鼻、眼、额头、手脚处,要放冰片、麝香。然后移入"塔布匣子"(即清真寺内专送亡人的公用木匣),由亲人抬到清真寺,再由阿訇率领送葬者举行"站礼"仪式:人们面对"塔布匣子"站立,由阿訇诵读《古兰经》章节(内容是祈求真主宽恕死者,祝愿死者安息),旋即抬往坟地。坟坑深两米,直坑西壁再挖一个偏洞(称"热合提"),上圆下方,高约一米,长可容体。将亡人头北脚南,面向西放入偏洞后,用砖封好洞口(热合提门,然后填平直坑,地面堆成鱼脊形坟堆。火葬时,阿訇诵经,亲属不许啼哭。葬后三天、七天(头七)、月斋(一个月)、"十"、"百日"、"周年"一般要在家请阿訇诵经。主麻田、开斋节、古尔邦节亲人要到坟上悼念亡人。老人亡故后,还要请阿訇"走坟"、"守坟"四十天或一百天。

饮食习惯

主食以米、面为主,肉食方面禁忌颇多。禁食猪肉、狗、狼、虎、驴、猫、鹰、鹞等;禁食自死之动物血;禁饮酒。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 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

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习俗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 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节庆

回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开斋节 在回历每年9月,从见新月到下月见新月终的一个月里,凡男子在12岁以上,女子9岁以上,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进食,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始为开斋,届时要欢庆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亲友庆贺,并要做油香、馓子、油果子等多达二、三十种节日食品。

古尔邦节

即献牲节,在回历十二月十日。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之后宰牛献牲。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阿述拉节 西北部回族节日,即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三中国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这天,是一个值得欢喜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处处充满喜气洋洋的景象,大街小巷响起了热闹新年的问候语:“新年好呀,新年好呀!”大家脸上都充满了幸福的笑容,大人小孩子换上了漂亮的新衣。

我们家也很热闹。哇!晚上的团圆饭可真丰富呀!有我最爱的芋头丸,有令我垂涎三尺的鱼,还有美味的腊肉……所有的美食一一摆上了桌。可是在吃饭的时候,我一心想着五彩缤纷的鞭炮,根本无法专心吃饭,于是我胡乱吃了一小点火锅,就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吃饱了。”不等妈妈回答,我便溜之而去,跑到楼上,拿了下午买的鞭炮“旋涡”烟花棒。弟弟妹妹看见我拿着烟花棒,急急忙忙地下了楼,也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饭,便向我跑来。

我先拿起了“旋涡”鞭炮,把它点燃了。呀!这简直就是一个五颜六色的“旋涡”呀!我不禁喊了一声,顽皮的弟弟上前一看,便用他那好动的脚踩了上去,他踩了一会儿,“旋涡”就停了一下,正要松开,旋涡又转了起来,吓得弟弟一蹦三尺高,让我和妹妹捧腹大笑。

鞭炮放完后,爷爷开始给我们分红包了,爷爷说这红包代表着岁岁平安的意思。我突然想起了诗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这压岁钱给我们小孩子用处就在这诗里面。我们在爷爷的祝福中接过了红包,乐得一蹦三尺高,分头放在自己的枕头下,准备等会儿枕着它睡。

“啪”的一声,一阵烟花飞上了天空,它像一朵美丽的花绽开,落下时,仿佛天女散花,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占满了夜空,各式各样,数不胜数。新的一年也将在这烟花中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梦想也一定会如这烟花般璀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白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于火塘上,将茶叶烤黄,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味极香醇。

服饰: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妇女服饰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大理地区的妇女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盘辫于顶,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剑川一带的妇女都裹黑包头,衣裤用蓝色布料做成,并有披羊皮披肩的习惯。妇女的首饰有耳环、头簪、项链、戒指和手镯等。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结婚。丧葬:行土葬。节日主要有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礼节:热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会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在人称谓前往往加一个“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客人光临,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礼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昧,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糖,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对尊贵的客人的招待;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禁忌: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或晚间为宜。年节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