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与国学【汇集20篇】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着的一部军事经典着作。小编收集关于国学经典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922

作文

1000

正确看待国学热议论文

全文共 2652 字

+ 加入清单

季羡林教授有一句名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是说,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永恒不变地主导世界:它总会衰落,让位、退休、靠边站,从文化的一号位置滑向配角位置。这不,西方文化主导世界的年月已经够悠长的了,从20世纪最后十年开始,它应该向我们东方文化--而且特别是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让位了(详见《"天人合一"新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1期)。

季羡林教授形象生动的论断引起不少争议。有人说这是文化循环论,有人则谓之曰一厢情愿想当然。然而,大家不能否认的却是,季教授的论断确乎反映出一种文化思潮的变动,是这种文化变动的一部分。这种文化变动,就是与八十年代文化思潮迥然相异的“国学热”。

让我们回忆一下八十年代的情景吧!假如不健忘的话,人们当还记得,那个时候,你绝对看不到季羡林先生这样的论断。即使这样的论断存在,你也听不到。因为,它被另一种声音盖住了。这种文化的声音非常高亢,格外激昂,容不得别的声音存在。这种声音,让我们想到世纪初的新文化、五四,仿佛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又转世重生了。他们高喊着“打倒”、“打倒”,“拿来”、“拿来”,举着“科学”、“民主”、“西化”的大旗,披荆斩棘,前驱先路,做着“启蒙”、“教化”的工作,创造着崭新的历史。这样的文化声音,人们喜欢给它戴上一顶极端化的帽子:激进主义。

激进主义的极端化主张,是全盘西化。它可以讲出这样的极端化的语言:搞上一百年殖民地,保管中国现代化。甚者至曰:干嘛打跑日本鬼子?保不准鬼子能使咱看上彩电呢!至于老祖宗孔子、儒学、东方的“黄色文明”等等,只能是渣滓、糟粕,只有让我们唱挽歌的份儿:河殇!

然而,曾几何时,不过十年的工夫,风气又变了。八十年代的文化激进主义、全盘西化,早已让位于九十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东方价值。笔者清楚地记得,学者们戏称为老板的沈昌文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地说,他们《读书》杂志的基调要变了,要亮出保守主义的旗帜了!回头再看,当年盛极一时、令众多青年学生趋之若鹜的新老“三论”云云(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计量学、心理史学等,说法不一),而今安在哉!于是,季羡林教授的论断倏然出现了!一股文化的风,有别于《圣经》所谓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的风,仿佛吹在冬日的林野,碰到一粒小小火星,便蓬勃燃烧起来,汇聚成九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国学热”。

到底有没有一个"国学热"

说起“国学热”,有人根本就不承认其存在。特别有趣的是,这些不承认的人,又大都是发动“国学热”的人(参看《孔子研究》1995年第5期)。有位搞国学的中年教授甚至说:现在的大学生连古文都看不懂,更别说读“十三经”了,夫复何谈“国学热”!

事实上,国学“热”还是“不热”,并不决定于是否承认,与大学生能否读懂古文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遥想当年,五四巨子的国学功力,哪一位不是顶瓜瓜?然而,在风气云起、舆论形成的时候,在思想的冲动下,“国学”在他们的胸膛中又何尝“热”得起来!文化,特别是文化思潮,时常有它的盲动性,这又经常是理性、权势乃至政治所无法左右的。只有待风气转变、舆论倒戈、理性重伸的时候,人们收拾身心,痛定思痛,才未尝不会“绚烂终归平淡”,重踏来时路。所以,思想启蒙、开一代风气的巨子严复,临死前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这也就是文化保守主义最精粹的宣言了!而我们观察八、九十年代两朝均为活跃的若干学人(如李泽厚,见《原道》丛刊第1、2辑),又何尝不是如此!

搞国学的人不承认存在一个"国学热",不敢乎?不愿乎?不敢,何以不敢?不愿,何以不愿?倒是一些反“国学热”的人,一口咬准,“国学热”是明摆着的。要是连他们都不承认有一个"国学热",那他们反什么呢?自然,搞国学的人硬说没有什么"国学热",也就让对方没什么可反了!学术、学术,就是"学"与"术"。1998年,李慎之先生发表长文《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上海《文汇报》1998年8月28日),对刘梦溪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及其为该丛书所作的长序提出商榷意见。在我的今儒学案中,李老是划归在反"国学热"一系中的,刘先生则归在国学一系里面。所以,李老这篇文章,我以为可以看作是国学与反国学论战的最新动向。而熟悉李老的人想必都知道,他的文章篇篇精彩,无一例外,本篇也就不能逃过--反正我读过之后,是非常感动的。因为,李老文章的某些具体论断,可以商量,可以再议,但整篇文章的基调,却是明亮健康、积极向上、使人激动的。他开篇便依照刘序的顺序,提出什么是"学术"的问题。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讨论,而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尴尬,即你不讨论,我倒明白;你一讨论,我反而糊涂。而我是宁愿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学术"解释为"学"加上"术"的。不是吗?我们在"国学热"的讨论中,就不仅仅看到了"学",而是还看到了"术"。至于说什么是"学",什么是"术",我以为只有请读者去"得意忘言"了--在学术讨论中,我们是否也可以像在文学中那样,有余不尽,不把话说光,而是留些思索或想象给读者呢?顺便说几句,刘梦溪先生洋洋洒洒的大序谓夏曾佑曾主持上海《时务报》,我的印象是夏氏与《时务报》根本就没有关系;又说儒学固然长期处于正统地位,而荀、墨等诸子之学也没有消逝,我却以为荀学原本属于儒学,梁启超、夏曾佑等人甚至以为两千年中国之学术,荀学而已;又谓章太炎"不信晚清以来的地下发掘物",容有可商;至于所谓"康有为在晚清思想界的影响不可低估"云云,却是无须去说的。

开了那么多会,写了那么多书,搞了那么多讲座,游了那么多国家,得了那么多资助,办了那么多刊物,建了那么多组织,受了若干次接见,还说没有一个"国学热",谁能信呢?当然,这里有个标准问题。悬想着今后的大发展,我们可以说它还不够热;比照着往日的破四旧,我们也可以说它热得过分了。重要的是,大家都应该首先本着公正、平实、客观的态度来讨论问题,其次要厘清逻辑界划,不要在不同的层次上讨论问题。不然的话,夹带着意气和情绪,挟裹着权势和信仰,在不同的层次上各说各话,清水也只能是越搅越浑。

当然,我无法回答"国学热"这个词是谁发明的,是谁最早应用的。衡估某种文化现象,往往很难甚至无法将其量化。但是,不能确定的源头可以汇成滚滚的江流,这可以说是文化大潮的另一个特点。所以,尽管"国学热"是确实的,但首先讲出"国学热"的人,又是无法确认的。这可能不符合我们的心理期待,却是本真。同时也可以看出,在知识产权的殿堂里,也有失物认领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国学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国学,国学是什么东西呀?”我一路都在想这个问题。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了学习班门口。

一进门,我就听见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不会吧,像唱歌。”这就像一盆凉水浇了我一个透心凉。这时,给我开门的那个老师说:“那是吟诵。”“吟诵是什么东西。”我的心里又生出个疑问。看大家都跟着老师认真地读,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下课时,我带着满腹疑问跑到老师跟前问老师:“吟诵,国学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我:“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学校。现如今国学之意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法。”

听了老师的解释,古人诵读诗歌的方式好特别,我希望自己能多了解点国学。

[关于国学的作文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战火纷飞的春秋,孔子言人生处世之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仕途不顺的时刻,李白抒胸中慷慨豪迈;“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哀鸿遍野的黑暗中,鲁迅为四万万同胞振臂呐喊。

始料未及的是,在这个时光荏苒的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流逝,国学经典正处于弥留消亡之际。有人问,学生们仍在课堂诵读诗篇,奋笔疾书抄写古文,何言流逝,怎能消亡?也许,国家的经典学论,更指的是国人的传统思想美德,是对历史那份遗香的憧憬与崇拜。高速行驶的地铁里,风景秀丽的青山下,车水马龙的街道旁,人们低头注目的是电子通讯工具,而在十几年前,手里拿的是泛黄的书本,胸中怀的是“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气魄。

前日踱步在家西的广场,目光所及之处是大爷大妈们在欢歌舞蹈,但我的视线紧紧被一个身穿白色旧衣的爷爷吸引住了。随着手中毛笔的挥动,横竖撇捺蕴藏着深厚的功底,字里行间流露出难言的爱。询问之后得知,爷爷写古诗文字已经有十几年了,无论身处何地,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始终存在,无论身在何方,这份对国学经典的赤心永远鲜红。

泱泱中华五千年,纵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即便武帝罢黜百家,深沉古朴的中华文明也在一次次浩劫中流传下来,它就像一位母亲,而我们是她的孩子,掌权者的禁锢不能让她屈服,而孩子们对她的摒弃却令其心如刀绞。强大之时,万国来朝,四夷宾服。孔孟之道,唐诗宋词,为他国崇敬。

国之经纶,学以传承。若有民族自信,则必先文化自信。若要文化自信,则必先拾起国学的书本。也唯有如此,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愿你我都有一颗对国学笃爱的心,望这盛世如你所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与国学同行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回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回望人文明的发展历程,回想古今中外的伟人和名家,似乎总有一颗璀璨的星在其中永恒不变地闪耀着,那就是——经典。

从小到大,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知识渊博的青年,从小学课本里的《三字经》《百家姓》到中学课本里《诗经》《论语》在成长道路上一直陪伴我们的,也是经典。经典用它那独特魅力和璀璨的光芒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增添了一抹亮色,一缕馨香。

清晨,品上一杯香茗,手捧一本经典,任清风灌满整间屋子,此刻,是何等的悠闲与惬意!读得有些乏了,便起身移步至窗边,看着窗外开得正烂漫的野花,不禁想起了《诗经》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傍晚,望着窗外落日的余辉,不禁感叹四季更迭,时光易逝,于是轻轻吟诵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是经典,让我初次感受到了文学那独特的馨香。经典宛如一叶小舟,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收集精华,汲取养料。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经典的创作,酝酿于一时,流芳于百世。一本意味隽永的《论语》,流传至今,其中经历了多少纷纭战争,历史变革,可它依旧挺了过来,经久不衰。而刚入学的孩子也懂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千古名句也在生活中广为传诵。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经典同样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不被尘事所扰,不被嚣俗所惊,进入一个淡泊,宁静的世界。一部《西游记》竟可以让我废寝忘食,书中的妖魔鬼怪,奇闻异事,以及师徒四人不畏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不禁感叹:在强大的毅力与执着面前,再大的困难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历经风雨的侵蚀,雕栏玉砌会化为断壁残垣,而经典却经久不衰,历经千百年依旧光芒四射,新颖长青!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怎能缺少经典的陪伴?不论昨日,今朝,还是将来,经典必是我成长的伙伴,它也定会陪伴我跨越重重困难与险阻,直奔那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任宗琦

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这是我们今天中队会的主题。经过了本次中队会我颇有感触。

首先先说“学国学经典”我在本次中队会我知道了原来中国国学经典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例如:《大学》《老子》《诗经》《中庸》《论语》……并非只有平时的《弟子规》《三字经》。我知道了许多国学的小故事、和一些国学经典里的名句、一些国学经典歌……我这次对国学经典有了深入的了解,我要学习国学经典!

接着说“做美德少年”我也懂得了许多的美德好少年该有的习惯与行为:在学校里遵守纪律、不打闹,听老师的话,讲诚信懂礼貌,积极回答问题,老师讲课不可以在底下玩,说话,搞小动作、要团结,不以自己为中心,要以团体、班级为中心、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不随地吐痰,讲卫生,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太操心……这些道理我都懂,不过很少落实到行动,我现在要落实到行动上。

我对本次中队会真是颇有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学国学的作文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进入一年级后,开始学习国学经典《弟子规》。里面有很多经典名句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行为规范。

以前我总是不听老妈的话,常常惹老妈生气,做错了事也不认错。学习了国学里的名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之后,我知道了父母教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现在我已经能够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了。

从小老妈就教育我要尊老爱幼,学习了国学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后,我明白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我们应该要把这种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尊老爱幼从我做起!

我会继续在国学里学习和体会做人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看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 山东省首届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这个节目主要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乐于助人,当爷爷摔倒了,把爷爷扶起来。当同学有困难了,主动过去帮助同学,还要勇往直前,不要怕困难,继续勇敢的走下去、干下去!

我们以后也要向这个节目里的好方面去发展,我们就像正在烧的水壶,本来一会就烧好了,中间老是学坏老是学坏,也就是一会打开放点凉水,一会打开。。。 。。。什么时候能烧开?

我们也要有目标,我们要努力的向这个目标去发展,就像小小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一样,要长成祖国的参天大树,做为祖国好的“材料”。

要有同情心,如果有同学一不小心摔倒了,千万不要在一旁幸灾乐祸,要主动上前去帮助他们,我们自己心里高兴,他们心里也高兴。

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这个剧情让我深以感动,应该扶,老人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应该尊敬他们,爱护他们!

要有同情心、善良、有安全意识、有礼貌,做个文明的“小学生”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在时间的长河里,直到现在,我们已经整整度过了十三年,而国学经典也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从在妈妈肚子里便开始摇头晃脑的默念古诗,到出生时的激昂诵读。从一岁时的牙牙学语,到两岁半的倒背如流。从唐宋三字经到论语百家姓,直到最后的大学,中庸。从红楼、三国、西游、水浒,再到后来的背影、匆匆、受戒、孟子。甚至深入到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的内心,每一个作者的想法。

从经典里,我们知道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在《论语》中,老子和他的弟子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知道谦虚,懂得廉耻。在《三字经》中告诉我要心胸宽阔,懂得谦让。在《红楼梦》中让我了解了大家族中的心机谋虑,以及那之间的儿女情长。《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战争之中的残酷和江湖中的爱恨情仇。《西游记》令我看到了师徒四人努力取西经的坚强意志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水浒传》中,梁山伯一百零八好汉使我忍不住为他们的兄弟义气拍手叫好,他们一个个历经曲折且都是有罪之身,但他们齐聚梁山之后卫国报效,也让我知道了他们的爱国之心。

多读经典故事使我受益非浅,如闻鸡起舞,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都令我知道他们那其中的纷纷扰扰,甘之若霖。

直到如今,我也还在读更多的国学经典,学习更多国学经典中那一个个的小故事,我相信,国学经典将会伴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第二届全国学生讲宪法观后感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宪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作用,是由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决定的。当国家权力不受限制、无限扩张的时候,其直接侵害的对象就是公民权利。小编为你整理了第二届全国学生讲宪法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第二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团体总决赛在12月3日下午16:30准时开始。团队赛上,各队选手在主题演讲知识竞答自由辩论环节中讲述了自己的宪法故事,用自己的话语阐述对宪法意识的理解,用青春的视角畅谈对宪法权威的尊崇,一同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宪法之旅,在各队的精彩表现中,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丝感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证。宪法的作用有巩固国家政权、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利,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国家的经济基础起着重要作用。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宪法不同于其它一般法律的特殊性,宪法是最高法,在法律上具有最高地位,也具有最高效率,是我们的根本大法。

学宪法,讲宪法,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要遵守法律,要做到学法守法用法,只有我们遵守法律法规,我们才能保证社会安定,只有人人用法我们才能合理维护自身权益。在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法制国家、法制社会一直是中国努力建设的目标之一,我们也希望能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这不仅需要国家建设,也许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我们的法制社会、法制家园。相信我们共同参与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要学法,要懂法,遵纪守法,执政者应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民做事前先看法,普及加大法律知识面,只有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我们的社会才更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山东省第二届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是中华文化之根,它无处不在,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这个寒假,我观看了由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国学小名士》这一节目,使我提高了文学常识、诗词的积累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感悟等知识与能力,让我受益匪浅。

观看这档节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就是第二期的二号选手孙荣忆。她在节目开始时表现就很好,在“我爱记诗词”这一环节中,两轮都获胜,可见她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强,对诗词非常喜爱,诗词的储备量很多,最后一轮“美德大考验”中,她在吃饭时礼让其他选手,通过了考验,她礼让他人、尊敬长辈的美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山东人杰地灵,作为一名山东人我感到骄傲,泉城广场的文化长廊还立有大舜、管仲、孔丘、孙武、墨翟、孟轲、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的雕像。 他们对中华历史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继承他们的精神财富,做一个有用的人。

在我们学校,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运用,开展了许多活动。每个年级都有读、背古诗词这样的活动,老师鼓励我们多背诗多积累,体会诗词的美好。学校还组织开办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课外班,比如:书法班、剪纸班、中医班、茶艺班……我参加了剪纸班,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通过学习剪纸我贴近了这门艺术,一开始我剪得很糟糕,认为剪纸很枯燥,可慢慢的我有了进步,变得更加细心、认真,我越来越喜欢剪纸,充分感受到了剪纸的美。我们在美术课上还学习了国画,用心感受了国画的魅力,虽然我画的还不是很好,但经过这段学习我变得更有耐心了,闲暇时还跟姥爷去美术馆参观欣赏。现在学校鼓励大家向梅、兰、松、竹四君子学习,学习梅香养德,芬芳幽雅品格高;兰质悦己,任是无人也自香;松姿育人,傲雪凌霜质不改;竹节启智,坚韧进取勇攀登。我们都积极参加,努力学习,争做少年君子。

这就是我观看《国学小名士》想到的,国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后我会更多地学习、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国学经典”这四个简单而又深沉的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长辈们提起过。

依稀记得是春节拜年的时候。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大爷爷的家中,那时候表姐长我几岁,她见到我就欢欢喜喜地把我拉到她的房间,看着那布满灰尘的书柜,轻轻地对我说:“小妹啊,你要多读国学经典啊!”

吃饭的时候,大爷爷看向我,我记得那眼神,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大爷爷这般意味深长的眼神。他沉默片刻,低沉地对我说:“丫头,好读书,读好书,读国学经典。”

回家时,表姐递给我一本书,纸张有些泛黄,却依旧能看清楚封面的字:“红楼梦”。表姐对我说:“小妹,多读国学经典!”

那时的我还很小,就单纯地以为“国学经典”是一本书,而且很重要。我慢慢地长大,慢慢地知道“国学经典”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一种传承。

我慢慢记得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记得《道德经》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记得孟子的“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我在生活中也见到了“国学经典”的真实事例。在火车上,我见到一位花甲老人,他戴着老花镜,饱经风霜,他用皱纹遍布的双手吃力地翻动着手中的“国学经典”。在路边,我看见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推着婴儿车,悠悠地漫步在公园里。年轻妇女轻柔地对婴儿车里的婴儿念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想年龄不是问题,只要你想学国学,一切就都还来得及。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品,就像品一杯好茶那样,去品国学,让心记得这一本本厚厚的、耳熟能详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国学经典。

我长得越大,就越清楚春节三次听见“国学经典”的缘由,也明白“国学经典”为什么妇孺皆知,而且还那般深入人心。

“国学经典”不止陪伴我成长,也陪伴了老人的垂暮,婴儿的童年。国学经典,谢谢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学小名士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在网上观看了国学名士的总决赛。经过之前激烈的角逐,杀入总决赛的谢奕辰、李耀宇、田艺萱、高晗、杨晨等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这些耀眼的小名士们个个身怀绝技,锋芒毕露。

首先小名士们一一将准备好的诗歌,朗诵给大家听,他们感情都十分丰富到位,让我们观众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难以自拔,还没等我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令人紧张又充满趣味的比赛就开始啦!

第一个环节的名字叫初露锋芒,在这一环节里小名士们可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小名士背的很好,丝毫不出差错;有的小名士也会背错字;也有的小名士会出现重复;还有的小名士出现了纰漏现象。但她们会很快调整好心态,继续平稳发挥。终于在这一轮激烈的厮杀后,有六名小名士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比拼。

小名士跟观众们刚刚平复第一环节的紧张与激动心情,紧接着第二环节又开始,这一环节叫舞文弄墨,这个环节主要是考查小名士们平时的词语积累,小名士们不仅要知道题目中所问的词语是什么,而且还要用毛笔写,还要写的工整、美观。所以我认为这个环节是很有难度的,词汇跟书写两方面都需做到最好。其中我最欣赏的是五号选手田艺萱,她在沙画题抢答这一轮表现十分突出,还没等沙画画完,她就已经知道是什么成语,而且毛笔字也写得十分漂亮。

观众的掌声刚刚散去,就进入下一个叫做棋逢对手的环节,望文生义最初我以为这是下棋的环节,后来看了比赛规则才知道是答题下棋,答对一道题,才能下一个棋子,如果答题错误,这轮就不能下棋。这可真是在考验小名士们的答题能力,下棋水平与心理素质呀!我在心里默默的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这一轮的比拼选出了两名优胜者,真的很佩服他们过关斩将进入了最后的环节。这一环节是最有难度,最具挑战性,也是最让人紧张的对决,最后一战决雌雄,我的精神也高度集中起来,仿佛自己身临其境,比赛的是自己一般。这一环节叫做楹联对决,就是对下联,看谁对得好。这可是临场发挥与平时知识功力的结合啊,谢奕晨的剑磨十载方可造就英雄与上联冰冻三尺恰能磨练心志十分对仗。刘康宁的德为善境一生行而无穷与上联心作良田百世耕之不尽相呼应,两人才气十足。最终,谢奕辰不敌刘康宁位居亚军,但是表现也可圈可点,很是厉害,获得冠军的刘康宁在这么多次比赛她都能应对自如,展现风采,更是让人不禁竖起大拇指!

不知不觉国学小名士的比赛落下帷幕,看完比赛,我真的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些小名士,他们不管是什么题都能对答如流,他们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呢!古诗文是他们的强项,我们完全没有接触的古诗,他们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他们在第一环节里表现的非常出色。在第二环节舞文弄墨,小名士们用脑一想,便能知道答案。而且毛笔字写得也非常非常好,就连其中一个没有学过书法的同学字体也非常工整漂亮,而我学了书法,毛笔字却浑然不会。这让我真是羞愧,也有点望叹莫及。

第三个环节棋逢对手,看到小名士们惊人的答题速度以及惊人的答题正确率,让我大为诧异。第四个环节楹联对决,下联必须与上联对仗。两位小名士毫不慌张,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活灵活现地对着,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叹与好评。

小名士们,你们可真厉害!,我们一定要向你们学习,平时好好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成为学校里的小名士,生活里的小名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山东省第二届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279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国学更是我们的文化精髓。下面是关于《国学小名士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一

由于没有从一开始看《国学小名士·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我便从网上搜找出来了,便开始看了起来。

首先是主持人宋磊介绍莅临本次大赛的几位重量级评审——石玲、刘悦坦、魏新、杨波、董姝。紧接着,选手们个个登场:一号选手王梦忆、二号选手孙荣忆、三号选手任家豪、四号选手周子靖、五号选手于皓凡。他们的介绍各不相同,都富有诗意。而且,他们的形象也是彬彬有礼、不拘小节。

进行第一轮比赛:我爱记诗词。规则为:根据大屏幕显示的关键词,选手依次背诵包含关键词的古典诗词、名句。每次答题限时五秒,答错即出局,依照出局顺序,5位选手分别得到5分、10分、15分、20分、25分,本环节共两回合。关键词为“风雨”,选手们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好记性呈现在我眼前。可不幸出现了,一号选手王梦亿因重复了而没有及时作答,Out。紧接着,三号选手任家豪也因为这个原因Out。剩下的3位选手出拼搏着。然而,五号选手暂时想不出来,也被out。只剩下2位选手了,二号选手差一点没有答上,但还是作答了,但4号选手重复作答,out了。第一轮坚持到最后的是——二号选手孙荣忆!

之后,石玲老师给五位选手解释了“风雨”的意思,评委董姝非常欣赏二号选手,因为她在差一点点就被Out的时刻中回答了,她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好。

下一组关键词:江湖。先Out的是三号选手任家豪,然后是一号选手王梦忆out,再然后是五号选手out,又剩下两个人了。最后,四号选手失败,二号选手获胜。

第二轮:名家对对碰。

一号选手开始作答,然后答对了。接着,三号选手也答对了,可是五号选手却不幸的out了,四、二号选手也不幸out。

第三轮:美德大考验。

“汉宝”哥哥介绍完之后,五名小选手与导演一块吃饭,在这个房间里有不少“眼线”,究竟哪个小选手会礼让出自己的那一份食物呢?

考研开始,还没入座,周子靖、孙荣忆就表现出互相谦让的举动。然后,于皓凡子大家都坐定以后,主动给每一个同学倒上一杯水。大虾端上来后,王梦忆发现只有五只大虾,而有六个人。周子靖与孙荣忆相后谦让,之后大家都开始谦让了。之后,开始分鸡蛋,五个人开始谦让,侯磊导演表扬了他们。吃饭结束后,每个人的碗里都有剩菜。最终,大家总结了一下今天的表现,自己要努力去改正缺点。

《国学小名士》给了我很多道理,比如我们要节约粮食、要注意餐桌上的礼仪、懂得谦让......而且,我们要多记一些古诗词、名言名句等等,要遵守着中华传统美德,不能只说,要去做,继承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做一个美德好少年!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二

河蚌柔嫩的身躯只有被沙砾千万次打磨,珍珠的色彩才会如此耀眼。山东国学小名士观后感650字3篇山东国学小名士观后感650字3篇。当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砾,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中华文化才熠熠生辉。可如今这光需要我们发扬传承。

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教育厅、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承办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国学小名士中,设置了“我爱记诗词”环节,通过轮流背诵古诗词中常见的某个字词来进行接龙,这既是考察选手对古诗词的背诵及运用程度,又是通过关键词传递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选手们的回答大多是课本上的诗句,可电视机前的自己却没想到,由此看来学习知识一定要活学活用。

在比赛的第三个环节中,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同障碍,观察选手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复赛中,诚实而不幸的四号选手郑元帅很遗憾没有通过考验。在自辩时,他说#:“我来自农村,父母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我是父母全部的希望,我注重的就是那个分。所以考试我只能全力以赴,心无旁骛。但这都不能算作原因,只能说我在独木桥上做得太远了,然而我只能走下去—农村的孩子别无他路。”

其真诚的言语,感动了很多人。是的,善的本质将决定事的为之,或许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传承中华文化。在语文学习中,触摸历史,感悟美好,让悠悠墨香伴随我们成长。

滚滚长江东是水,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青铜器早已锈迹斑斑,在书写在其中的中华文化依旧辉煌。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三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完了这一期的《国学小名士》,选手们有的紧张,有的放松,有的焦虑,有的无忧。在“我爱记诗词”、“名家对对碰”、“美德大考验”这三关中,我认为“美德大考验”是最难的。考验选手是否能传承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道德与品质。在选手们的身上,他们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如,在一次“名家对对碰”中,大家毫不相让,纷纷选择分值最高的“李白”。

有一些选手反应比较慢一些,却能在关键的五秒钟倒计时的时候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当然了,在这种高手云集的地方也不缺囧人囧事。

有一位大哥哥,口才很好,话也很多,见解更是独特。据他的同学说有一次老师说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得准备一份ppt(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时候每一个同学都得展示,结果他因为有事没有做完ppt,上课的时候就很紧张;等到该他展示的时候,他站起来,并没有说:“老师,我没做完。”而是说:“在我之前展示的那位同学,我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那位同学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于是“一个、两个、三个......一连问了三十多个,还没等他问完,就已经下课了,嘻嘻......

国学小名士告诉我要多积累传统文化,并且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四

国学,这个词对于我们,可能并不陌生,但这名不表明你是否熟悉它,看过这个比赛,让我真正了解了国学的博大精深。这个周末,我观看了国学小名士的总决赛。里面的哥哥姐姐都十分厉害,个个都熟读经诗,你说上句,他们立刻就能说出下句。

第一个环节,初露锋芒,以国、家二字为主题,诗句中必须有国、家二字。他们都坚持了二十多轮,要是我,恐怕连第一关都过不去。第二组,以亲情为主题,句子中须有亲情二字。他们同样很优秀,也坚持了二十多轮。

第二个环节舞文弄墨,几个提示后,几位哥哥按下抢答器开始抢答,这些让我根本听不懂的题目,对他们却是小菜一碟,令我十分佩服。

第三个环节,棋逢对手,回答成功一个题,即可下一次棋,题与棋可谓是双重考验,想赢得这场比赛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可这两位姐姐却能从中脱颖而出,足以说明他们的实力。

第四个环节,也是冠军与亚军之间的对决,但谁是冠军,谁是亚军就要从这场比赛知晓了。由评委说出上联,两位姐姐对出下联,这上联对出下联可是十分困难,正如评委所说,对好则天衣无缝,对不好,那就只能出局了。经过激烈的争斗,最后刘康宁姐姐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冠军。

看了这次比赛,我意识到与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每天读一篇好文章,背诵一首诗歌。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了国家的明天与希望,一起努力吧。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征文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他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了沙土,而在当今,他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们的心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回首历史的滚滚长河,不能磨灭的,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国学文化,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体味到一种宁静和祥和。无论你是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还是闲情雅致,修身养性,都可以从这些国学文化中得到你要的东西。古人圣贤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它伴着我成长,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让人感到了希望;也像严冬中的热火,让人感到温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凉水,沁人心脾……经典文化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在父母的“玉不琢,不成器”教诲中成长起来。我知道了大概的意思:如果一块好玉不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就不会变成精美的玉器,就像一个人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所以一到老师教我认字、唱歌谣、算术的时候,我就认真听着,不敢有一点马虎。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考试让我深刻地明白“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这句话选自《尚书——大禹漠》。它点明了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自满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谦虚才能使人进步,不断有所得。

六年级时,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自由组合做上课用的PPT。我很快找到了自己最要好的几个伙伴,与此同时,许多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可我发现,还有几个同学还坐在位置上,仔细一看,原来剩下的同学都是班里成绩不好的学生,怪不得没人跟他们组合。这时候,老师站起来,说:“你们中队委员跟中队委员,普通学生跟普通学生,差生干脆没人要了。你们这样不行。这是一个大家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存在好的跟好的,差的跟差的,大家都是一家人。”说完,老师给我们重新分了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选自《弟子规》,意思是: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对每个同学更要一视同仁,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正如有一位国学大师所说:“国学的品性是精短、智慧和隽永,像一条活泼而饱满的溪流,挡住了喧嚣,浮躁和沙尘,滋润着我们的心性,使其净了,深了,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优美国学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旅行,希望去看看乌镇的夕阳西照、渔舟唱晚,去看看李白坟前千秋沧桑的凄凉,去看看北京胡同千转百回的茶水人家。坐在火车上,按捺不住地激动和兴奋,我向往着前方,向往着离我很远的一片古老文明。

可是越往前走,心中越觉不畅,我为什么要远行?无锡为什么没有这种古老的气质?为什么在无锡看不到沧桑厚重的古老文化?

不久前的一堂国学课令我吃惊不已。

校本课程“围学基础”第一堂课上,张克中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无锡的围专吗?”我们茫然地看着他,对此一无所知。

“无锡国专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国学大师,在五四运动时期,北有清华国学院,南有无锡国专。是它们,为中国传统文化撑起了一片天。你们知道钱穆吗?不知道。那你总该知道钱锺书吧?”紧接着张老师又报了一大批无锡的文化名人,除了少数几个同学之外,大家的反应出奇地一致:除了钱锤书,听到其他的名字,都是摇头。

这个问题瞬间将我震撼。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岁月的沧桑,一种古老的文明,令我惊讶的是,无锡这块土地上走出过那么多文化名人!文化断层时,是秀弱的江南小镇给了传统一片天空,而我却从来没有好好了解过自己的家乡,更没有意识到这片土地是如此地丰饶。

一直以为故乡的文化对我来说是一种失血的装饰,16年我无文化地度过。我曾好好看过我的桂花树,抓一把它脚下的土,却不知道它原来竟有这么深厚的文化积淀。我知道“吴文化”这个空泛的概念,但从不为它自豪,我没有深入了解过这片土地的精魂。

“现在的无锡有什么?”张老师继续刚才的话题,“现在说起无锡,不是让人想起太湖美,而是想起太湖蓝藻!无锡渐渐成为商业城市,它追逐商业的脚步,文化已被埋没,要想重新树立起文化的旗帜,无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要更久。这就要靠你们这一代了,开国学课,也是想让你们去发现、去探索你们脚下的传统文化!”

是无锡国专力挽国学于狂澜,拯救了中国传统文化吗?在那个文化断层的年代,是无锡拨开了坚同防线的一条细缝吗?是的,但都是曾经的无锡,无锡人的曾经,曾经的无锡人懂得用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来装饰城镇,现在的无锡人甚至不知道用文化来装饰自己,甚至忘了,我们还有一种文化叫“吴文化”。

我一直在追寻传统文化,却不曾发现它就在我脚下,已经被商业深深埋在了土中。也许是我们亲手埋葬了它,却不曾想要发现它。

回想起以前去惠山看天下第二泉,旁边有人装成阿炳的样子,拉着破旧的二胡,弦下流泻出《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悲怆呢?我却感觉不到,认为二泉比起周庄的古韵来还是逊色。现在想来,不是因为吴文化缺少底蕴,恰恰是我们没有内涵,我们没有用心去感悟,更没有想着去光大。周庄很好地将文化底蕴和商业气息结合在一起,无锡却没有做到。

我想要用一段白纸黑字来记载吴文化的点点滴滴,可是我浅薄的胸襟了无内容,甚至,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无锡。遗憾,我们缺失了内涵。

城市周边的围墙上.有水墨画描绘的古镇形象。如果不说,没有人会知道这是在画无锡。即使知道,也想不起这曾是无锡真实的灵魂。江南水乡氤氲的水气,没有人想起。现在的无锡高楼密布,墙上的标语写着:文化无锡。越是倡导什么,我们就越缺少什么,越需要什么。遗憾啊,我们丢了传统文化。

其实,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没有人能真正为它做些什么。我们现在在追求一种文化、经济文化。(范文网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追求一种快节奏的生活,很少有人再捧起羊皮书,面朝窗外,读春暖花开。我们紧跟经济文化的步伐,渐渐也就习惯了,以为商业就是无锡的本质。没有人记起曾经的无锡文化。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不愿记起它了。因为他们怕一旦记起,自己的脚步就会比别人慢,自己就会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无立足之地。逐渐地,我们不止忘了我们的根,也忘了找寻。

我们遗忘了我们的文化,这是一种缺憾。

而我们竟忘了要去找寻这遗失的文化,这更是一种悲哀!

我们这一代,有责任为这方热土的古老文明做点儿什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这是我们今天中队会的主题。经过了本次中队会我颇有感触。

首先先说“学国学经典”我在本次中队会我知道了原来中国国学经典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例如:《大学》《老子》《诗经》《中庸》《论语》……并非只有平时的《弟子规》《三字经》。我知道了许多国学的小故事、和一些国学经典里的名句、一些国学经典歌……我这次对国学经典有了深入的了解,我要学习国学经典!

接着说“做美德少年”我也懂得了许多的美德好少年该有的习惯与行为:在学校里遵守纪律、不打闹,听老师的话,讲诚信懂礼貌,积极回答问题,老师讲课不可以在底下玩,说话,搞小动作、要团结,不以自己为中心,要以团体、班级为中心、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不随地吐痰,讲卫生,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太操心……这些道理我都懂,不过很少落实到行动,我现在要落实到行动上。

我对本次中队会真是颇有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国学之美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教室里充斥着嘈杂,饭堂里充斥着嘈杂,操场里充斥着嘈杂……就连我们的世界也充斥着嘈杂,那么与嘈杂恰恰相反的又是什么呢?对,正是安静。仔细想想人生最美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安静?但是要获得本质上的安静又谈何容易呢?我想也只有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对国学精华的汲取才能做到吧。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古人所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数不胜数!《诫子书》、《朱子家训》、《增广贤文》……当你静下心来去学习国学时,你会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里你独享湖光山色,旖旎风光,好不逍遥!而当你返回现实,相信你已不再是最初的那个你,相信你已经对为人处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可国学之美又怎么仅仅止于此呢?国学中我领悟最深的当属静这一字,安静地学习,安静地阅读,安静地写作,而这些只有静下心来才做得到,在学习国学的同时,我亦和上下五千年的贤才对话,而这时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所有的问题,在这里通通迎刃而解。这时你会发现国学给人带来的不仅仅只有枯燥的古文,而是给人全身心的享受。

国学给我带来的最为宝贵的财富是静,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它会帮你洗涤人世间一切的浮躁,回归本质的安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正是《国学名士》的口号,当然,也是作为中华儿女需要做到的。

就在这几天,我观看了齐鲁网少儿频道《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也正是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且不说复赛怎么怎么,就看总决赛场上的选手知识是多么的渊博、思维是多么的敏捷、反应时多么的灵敏,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向他们学习。

还有就是总决赛第一个环节的第一题:用带有家、国的诗词来回答。这是我想到了一幅对联,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只有我们不断地去关注自己的国家,少年强才国强,我觉得这才恰恰是举办这个《国学小名士》这种比赛的意义所在。因此呢,这两个字在中国诗词当中可以讲,无穷无尽的在表达着。

再就是第二题:用带有亲、情的诗词来回答。那么我觉得这诗词中的亲情在我们流传的过程中,起了一种给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感情教育的作用,它使我们的情感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升华。再看最后,在十二位“国学精英”中,总冠军诞生了!她,就是刘康宁!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比赛中悠然再现。在朗朗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名士》这档节目我以前看过,上次看过后我长了很多知识,原来含这个字的诗句有这么多,原来那个字还可以这样用等等,今天下午我看了最新一期的《国学小名士》,选手们那叫一个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

第一环节是“初露锋芒”,选手根据给出的字来说诗句。给出的字是家和国,一看到题目,我立刻想到“霜叶红于二月花”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两句。

“万国希可亲”“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这些诗句我们连听都没听说过,看来看这个节目真是长知识!

第一环节很快结束了,已经淘汰了一部分选手。第二环节是“舞文弄墨”,根据提示来按抢答器书写成语。第一题是“古人云:不信不立,不信不诚,自古以来……这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成语。”答案是“一诺千金”,我想成了“信誓旦旦”,看来我还差点“火候”啊!

第三环节是“棋逢对手”,就是先答题,答题正确放棋子,以五子棋的行式进行。最后却只有两名选手进入最终的冠军争夺战。

冠军战的题目是楹联对决,依据所提供上联,两位选手写出下联,谁写的好,写的准确,谁就能夺得冠军。第一回合谢亦晨暂时领先,第二回合刘康宁不甘示弱赶上了。最后一回合上联有难度,但是丝毫没有难住两位选手;最后刘康宁的下联获得了两票,刘康宁获得了冠军。

场上的选手为什么那么厉害?关键在于他们的知识面很广,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诗句,多看一些类似的这种节目,一定会有很多同学从中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参加国学亲子营结营活动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放假七天,我在这个长假里到了很多地方,也增长了许多见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去参加第五期国学亲子营的结营仪式。

那天虽然下着雨,可我的心情却非常激动,好像心里住了一只小兔子,在砰砰乱跳。

一下车,就看到负责接待的王老师,热情地迎上来,她带领我们参观了教育中心,一进中心的大门,中间是茗茶厅,大约有两个教室那么大,左右两边是会场,左边的小一些,右边的大些。这里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古色古香。特别是小会场,它的天花板是由一根根芦苇杆排成的,就像是一间草屋,好像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茗茶厅里有个泰山石————-天柱的展览台,取谐音天助之意,这个教育中心是得到了上天的助力才建成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这些爱心人士就是上天的助力。

这时音乐声提醒就要开始上课了,大家都有序地进入大会场。而我还有个重要的任务——-要上台表演最尊贵的礼节“三跪九叩礼”。我和妈妈站在台上,耳边传来主持人倪老师庄严的声音:“一跪——”然后妈妈说指令,我按着指令一步步做下去,想着一定要表现出淑女端庄典雅的风范,而每次叩下时,我心里都充满了恭敬和感恩。最后年长者来到台上,子女们也来向父母行跪拜礼。

学习结束后,我们开始用餐,从一颗种子到成为一颗饭米粒,这中间经过了多少人的辛勤劳动,每个人都仔仔细细的把每粒米饭都吃完,真正力行惜物。

最后,教育中心来了梦想童年团队的志愿者,小朋友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捐献给他们。这些已经旧了或有些损失的玩具,经过这些老师灵巧的双手就能复原,然后再去捐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和我们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

这次结营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对长辈的礼敬态度,对物品的感恩之心和让爱传播出去的利他心。我还要继续学习并在生活中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与国学经典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唐诗》、《三字经》、《弟子规》……这些经典告诉了我人生的哲理,纯净了我的心灵,开阔了我的视野,又能让我明辨生活中的`是与非,

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更多的国学精髓。

中国文化就如一道菜,这道菜的味道如何,还须多品味,这国学也如品菜一般,多品味这书中的内容,就会明白其中的蕴含的道理。

唐诗宋词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在自己写得美诗中。

曹操写的观沧海中,看似全描写的是景,可你在反复多品味几遍就可以看出曹操他博大的胸襟和想一统天下的志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诗人巧妙得用反衬手法衬托出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漂泊之苦。

只是唐诗就以让我们感到中华文化的深奥。

《唐诗》让我们与诗人一起感受诗人的感情,使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教导我们如何去做一个讲情讲仁的人,用字体告诉我们如何经过风雨雷电的考验攀上人生的最高峰,怎样对他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做一个一撇一捺的人,做好了这些才能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这就是论语》的真谛。

《三国演义》也是中国经典中的一类,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它为中国宝库中又增添了一点灿烂光彩。

《道德经》是本神奇的书,它总是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将我牵引到一个美如天堂的境界,那儿只会看到人们善良的一面,邪仿佛以被那一句句附有人生哲理的“河流”带走了。在国学的长廊中慢慢品味,去理解那一字一句一词,就会懂得人生,就会使自己的品德和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得失,不怕困难,不退后,无论世事沉浮,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不被金钱与权势名利所迷惑,从而迷失自己。如要水的品性一样,不争名利,而是默默的用自己的生命滋大地。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懂得了国学,就懂得了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