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平凡而感动的故事作文汇总20篇

导语:十年辗转,孙红雷尝尽了酸甜苦辣,因为男人的坚持,他的演艺之路,走得越来越宽。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写作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342

作文

174

平凡的感动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往往出现在平凡的小事之中。

有一次,我便被母亲深深地感动了。那天是休息日,爸爸去上班了。弟弟由妈妈看着,我写作业。快到中午时,弟弟哇哇地大哭起来,哭声甚至在十里之外都能听得见。我很不耐烦,心浮气躁的,对弟弟讨厌到了极点。大约过了十分钟,妈妈抱着弟弟,哭声停止了,顿时感觉世界清净了。

刚好又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我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我十分气愤地冲向妈妈的房间,叫她做饭。一进门,我看见妈妈坐在床上抱着弟弟,弟弟睡着了,也睡着了,脸上似乎又多了几道皱纹,一定是疲劳过度吧!我从未看见妈妈如此劳累过。心想一定是弟弟晚上太吵了吧!之后,我没有再叫妈妈做饭,只是想让她多休息会,看着小弟弟睡着的样子,也不讨厌了。我想:我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照看我的吧!母亲一天天休息不好,体力透支,脸上又多几道皱纹,母亲是多么辛苦啊!坐着都能睡着,每个母亲都应该是这样的吧!为了自己的孩子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但她们不图回报,只求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母亲是及时的雨水,我就是干涸的禾苗,深深滋润我成长;母亲是天上的北极星,我就是迷路的小羊,时时为我指明方向;母亲是温暖的阳光,我就是阴暗处的苔藓,处处洒满光亮和希望。

母爱圣洁、无私、伟大!我们要懂得感恩,孝顺母亲,回报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平凡的感动优秀作文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的往往是不平凡的,感动却常常存在于平凡的小事中。

风雨交加,我的心情也愈加沉重。妈妈回来接我吗?还是自己回家吧,妈妈那么忙……远远地,看见一个黑色的身影,那是一把大伞,伞下的,正是我的妈妈。妈妈来了!我兴奋地穿过雨帘跑到这把温暖的大伞下。妈妈却皱起了眉头:“急什么?刚刚淋了雨,没着凉吧?”我笑笑,没有说话,妈妈就是这样。气温很低,凛冽的寒风钻进我的衣服中,无情地掠夺了我仅有的几丝暖意,以至于我冷得打了一个颤栗。妈妈下意识地抱紧我,忙着用伞挡住风向,我们母女俩在雨中穿行着……回到家,我才猛然发现,妈妈另半边的衣袖,已全部被雨水浸湿。我的眼泪不住的流,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不得不让我感动。

天公真是不作美,白天还艳阳高照,夜里气温急剧下降——不幸的是,我感冒了。晚自习时,我的鼻涕不住地淌,咳嗽声不断。这一异常却被细心的老师发现了,老师递给我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那里满装老师的关怀。“回去要记得吃药,多添些衣服!”我受宠若惊,一时竟会不过神来。刚进入初中,还与老师不太熟悉,离开了父母温暖的怀抱,我却在这里找回了家的感觉。尽管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尽管只是一杯再为普通不过的水,却让我的心中泛起感动的浪花,眼前的这位老师,已在我的心中竖起了母亲的伟大形象。此时此刻,我已完完全全被眼前的这位母亲所感动。

还记得军训的那三天真的很苦、很累,但尤其记忆犹新的是在这其中掺杂着的一丝感动。我一向生性好动,才刚跨进初中的大门,还没来得及迈出第一步,就已出现了一个拦路虎,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竟要遭受如此之大的折磨——站军姿。烈日炎炎下,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顺势而下,又迅速化开,简单的军姿在此却成了一种煎熬。我耐不住枯燥,耐不住赤日当头的炎热。实在坚持不住了,这时的我已是头晕目眩,感觉就在即将倒地之际,我却在这节骨眼上听见了一个声音:“坚持住!你一定能行的!”我看了看,哦!是旁边的那位陌生的女孩。她?平时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内向的她却在这时给予我巨大的力量。嗯,我能行!顿时,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贯穿了我的全身,这便是感动,而在这平凡的感动中,我却道出了友谊。

母爱里有感动,老师的关怀里有感动,同学之间的友谊中也有感动,一个个平凡的事例却体现出不平凡的感动,这些平凡的感动却让我时刻告诫着自己,我,被爱的感动包围着,我是一个平凡而又幸福的女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令人感动的故事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一元钱会感动乞丐,一杯水会感动路人,一滴水会感动小草,一片云会感动天空,一份爱心会感动全世界,而我最感动的人是那位素不相识的大姐姐。

记的去年放学的一天,寒风猛烈地吹着,我站在车站等着公共汽车,巴不得早点回家暖和、暖和,路上的行人急匆匆的赶回家,而风卷起了满天沙子,吹得让人眼睛睁不开。

过了一会儿,一辆破公共汽车来了,我急忙走上车去,看见一位大姐姐站在车窗旁一动不动,她的旁边有个舒服的坐位,我走上去并坐下,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车到了下一站突然,窗边的玻璃“呯”的一声碎了,坐在窗边的老大妈吓了一跳,刚才站在窗边的大姐姐,急忙撑开一把花伞,堵住了那个大洞。又过了一会儿,伞突然被无情的玻璃划了个大裂子,寒风吹着每一个乘客的脸,那位姐姐竟敢不顾自己,用后背去堵住窟窿,乘客们看着她,眼中露出了赞扬的目光,又到了下一站,那位姐姐下车了,我清楚地看见了她衣服上那一点又一点的玻璃渣,我犹豫不决的走到窗边,用自己的衣服堵住了大洞。

虽然那公共汽车很脏,可那里的人不脏。我看着温暖的车厢,心里露出了甜蜜的微笑,我想,那位姐姐不顾自己的安危,保护人们,她像温暖的太阳,照亮着一帮又一帮乘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人的故事感动的事情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在二 年级的一天,我们去领红领巾,但是连着几天都是下雨,所以我们就一拖再拖的,终于在放学之前,老师通知我们看情况有可能去领红领巾,请穿校服。但是我和我 的表姐却把意思理解错了,于是第二天就我和我的表姐没穿校服,老师就对我们说“我现在借手机给你们打给你们的妈妈,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赶到学校的话,那你们 两个就要留级了,”当时我们听了差点哭了,我们赶紧打电话给我们的妈妈,我们的妈妈答应了,过了一会,全班都去做早操了,就我们在班上等妈妈,终于我们的 妈妈来了,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换完衣服,激动的对妈妈说“谢谢你能及时赶到,不然的话我们就要留级了,”妈妈说“只要是关于你学习的事,我不管是风雨交加, 我都会及时赶到的,”当时我听了就投进妈妈的怀里,幸福极了!!!突然老师来了叫我们赶紧走吧,我们告别了妈妈,就出发领红领巾了。

啊!今天还好有妈妈在,不然的话我可要怎么办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平凡而感动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平凡是草,虽平凡却顽强奋进;平凡是溪,虽平凡却坚持不懈怠的;平凡是蜡,虽平凡却勇于奉献。平凡并不意味卑劣,我却因她们的平凡而感动

“一群老太太在跳舞耶!”

“才发现呀,咱搬过来住时,人家就已经付诸行动了。”

我咂咂嘴,半年了,我硬是没看见那一群大活人,莫不是她们太平凡?我点点头既没有沉鱼落雁之貌,又没有秀颀的身姿。有何可观注之处?

偶然一次散步,突然突发奇想去看看那就群老太太。我踱着步子向她们走去,起初只能听到飒飒的风声,后来一阵阵富有节奏的音乐便萦绕在耳边,愈来愈响。她们大多黑发夹着青丝,甚至是白发苍苍,我约摸着有六七十岁的样子。

一个个笨重的身子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着。双手叉着腰,左右脚轮翻点跳,密布茧子的双手伸直,指向天空,“啪”一声,手中的扇子打开,身子旋转。粉白相间的扇子微微颤动,如蝶扑棱扑棱地飞翔。她们的脸颊绯红,凝聚辛劳的抬头纹的汗水被抹去了一次又一次。她们却眉毛弯弯,眸光莹莹,唇眸露出微微笑意,欢快自不言而喻。

“孩子,你也过来跳吧!”

我摆摆手,笑着跑开了。

远远望去。她们的舞姿像初学舞蹈的小孩子,略显笨拙,爽朗的笑声和天真的面庞却像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曾经的她们经历过坎坷,曾经总有她们为繁琐的小事而忙碌的身影,曾经的她们也是那样的美丽动人。而此时,虽然已风烛残年的她们却依旧精神矍铄。容貌已被岁月无情的雕刻,青春已如那只不再飞回的小鸟,可她们的内心是年轻的,愉悦是无止境的的。

因其平凡故能成其别样美,感动了我的别样美变成一颗种子,种在心里,开出快乐之花,幸福之叶,拨开我心中的云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平凡的微感动初中作文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在脑海里有一片星空,虽然没有月亮做主体,但是这片星空依然光芒不减!这里的每一颗星星都是别人给予我的每一份感动。它们有可能是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也有可能是困难中投来的一份微笑……它们平凡而又伟大。在这片星空中有许多闪光的令人难忘的记忆,但是最令我挥之不去的还是那颗最大最亮的星星……

这是一次数学课,这节课的要求是画一条折线统计图,可是粗心的我偏偏忘记带铅笔了。我茫然的看着同桌的铅笔在图纸上跑过来跑过去,急得我用手猛敲桌子,突然过了一道念头“为什么不找同学借呢?”说干就干!我伸出手碰了碰同桌的手臂,“你要干嘛?”同学转过头来粗声粗气的说。我看着同桌的铅笔小声的说;“可以借支铅笔吗?”同学摇摇头说;“我只有一支了。”说完他又聚精会神的到纸上画来画去了。接着我又问了几个同学,可还是没有借到。我实在没办法了,在桌子上轻轻的敲来敲去以发泄我的苦恼。这时我前面的那个同学转过头来笑嘻嘻的对我说;“可爱的陈弋宇小同学啊!是不是没有铅笔啊?”说完他还弹了一下我的脸。“可恶啊!你小子是不是找‘屎’啊!”我用力的抓住了他的手臂,双眼直瞪着他。这时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支铅笔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铅笔很短只有五厘米,铅笔的另一端还有被折过的痕迹,可这支铅笔这时在我看来却十分珍贵,我立刻松开了紧抓着他的手,把铅笔一把抢了过来问“这支铅笔是借给我的吗?”“不,是送给你的。”他笑着说。这时我开心极了,急忙对他不断的道谢,终于在这支铅笔的帮助下我圆满的完成了统计图。我开心的看着他,可我的眼睛却湿润了,我看见他拿着一支也是五厘米左右,另一端的折痕可以和我那支的折痕完全吻合的铅笔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

我已经欣赏了这颗星星,它依然那样令我感动,我又小心翼翼的就这颗星星放回原处,虽然已经饱经岁月的冲刷,可它还是和以前一样闪耀。现在我趴在草地上继续欣赏这片星空……

[平凡的微感动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超励志故事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不能没有英雄。

生死之界,一念之间--国为重,己为轻。海军歼-15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8月24日,距离张超牺牲100多天,人们在人民大会堂和他的战友、家人等代表一起分享这位英雄的故事

这是一位平凡英雄。爱笑,顾家,会爱,感恩,有情义,爱追梦......品味他的平凡,我们愈加感受到英雄就在你我身边。

这是一位真心英雄。真心爱国,真心爱家,真心爱战友......感受他那颗赤子之心,我们愈加感受到这位英雄的伟大与坚强。

这是一群无名英雄。作为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和他的战友们每天气势如虹的飞行,父母未曾看过,妻儿未曾看过,亲朋也未曾看过。他们震撼海天的"演出",只有唯一的"观众"--祖国。

8月中旬,祖国见证了他们传来的捷报。张超同批战友带着他未竟的梦想,驾驶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取得了航母上舰资格认证。

英雄壮志,永照海天。今天,我们分享这位英雄的故事,实则是在聆听来自海天之间的祖国"心跳"和强军"脉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平凡生活有感动作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总有那么一些平凡的事情,让你我感动——题记

我们总能在年尾的时候听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世上的感动实在太多太多。而平凡中的感动,总会让我们感受到真情的存在。

一句问候

是谁曾说朋友不会真心对待?是谁曾说朋友是用来出卖?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尽管他知道他不能为你做什么,但还是会送上最暖心的温暖。你有没有注意过,每一次你失落坐在座位上时,你的朋友会想方设法地逗你开心;每一次你生病躺在床上时,你的朋友会送上嘘寒问暖的问候……这些虽是平凡,但拥有这样的朋友,你不感动?

一句问候,带来流水般的亲抚!

一个拥抱

父母的一个拥抱,你了勇往直前的勇气;朋友的一个拥抱,你有了不易言败的坚强;恋人的一个拥抱,你有了发自内心的微笑。拥抱往往能在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人以力量和感动。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比不上地震、雪灾中的八方支援令人震撼,但在生活中正需要这样的感动来温暖我们的心。

一个拥抱,带来大山般的安稳。

一首歌曲

“我可以,陪你陪你去看星星……”星星多美,这是最好的朋友给你的承诺,这是最好的朋友和你一起奋斗的理想,有欣慰,有快乐,更多的是感动,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朋友真的愿意为你付出一切,你也会与他一起奋斗。

一首简单的歌,一句朴素的词,却肯定了一份坚不可摧的友谊。感动的,不止是你我。

一首歌曲,带来咖啡般的浓香!

[平凡生活有感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生命的哲理故事_700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几年前,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正好碰到她心爱的宠物兔“巴尼”患病离世。巴尼是朋友从路边捡来的,当时只有一个月大,一养就是八年。在这八年里,巴尼陪伴她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在她的生命里,巴尼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然而就在那天,巴尼静静地离开了。

朋友暗自垂泪,当时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无能为力之下,就帮她一起将巴尼安葬在了院子的一角。

直到前几天,我在微博上读到了一个兽医分享的故事,说国外有一对夫妇养了一只猎犬,患了癌症,不得不采用安乐死。在实施安乐死的过程中,夫妇六岁的儿子看起来很平静,似乎很轻松地接受了他的好伙伴不再醒来的事实。事后,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为什么动物的生命比人类短的话题。小男孩插话说:“我知道为什么!”大家惊愕地看着他,他接着说:“人生下来,不就是为了学会怎么好好生活——比如怎么好好爱别人,对吗?小狗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不用活那么久。”

读到这里,我飞速地把这个故事转发给我的朋友,虽然迟了一些,但对她来说,应该是种温暖的安慰。

几分钟后,朋友回复了我,她带来了另一个故事,让我震惊了。

她说:“你还记得当年我们将巴尼埋在院子的事吗?结果在那个位置长出了芝麻的小绿苗,应该是当时巴尼吃进去的生芝麻没来得及消化,发芽了……”

我敲下一行文字,回复她:“你看,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你。”

故事之美在于口耳相传的生命力。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他人的故事温暖自己;有的时候,我们的故事也能去安慰他人。在这种最朴素、最古老的讲述中,让我们一起分享生命带来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文平凡中的感动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1963年3月5日,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名字——雷锋,传遍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震撼了那个火红时代的人们,初中二年级作文:平凡中的感动。从那时起,他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铭记了一代又一代。今日,淡去那个时代火红的背景,他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在新的时代里,我试着寻求那些穿越时代的感动。

有人说雷锋其实很平凡,只是一个普通人,是的,他很平凡,但也不。有人说雷锋其实很普通,只是做了些好事,是的,他很普通,但也不。试问普天之下有几人可以坚持行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就连牺牲也是揣着火一样的激情?这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平日的点滴善行,是能而为者,我敬佩;赴汤蹈火舍己为人,是不能而为者,我景仰。历经四十多年的岁月,我们铭记英雄壮烈牺牲的伟大,也应铭记他生命中的点点事迹。今日,没有火红的时代创造英雄,我们依然在被后者所感动:

——2003,我们被一位老人感动,她步履蹒跚,但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以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她,就是被称作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的高耀洁。

——2004,我们又被一位年轻人感动。他想要用自己的青春让阳光洒满贫困孩子的心灵,他点亮了爱的火把,却刺痛了人们习惯黑暗的眼睛,初中二年级作文《初中二年级作文:平凡中的感动》。这一年,他让人们泪流满面。他,就是西部支教大学生徐本禹。

——2005,我们还是为一个平凡人而感动。当“麦莎”来临时,他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毫不犹豫,因为纵身一跃是源自内心的品质。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河南民工,叫魏青刚。

一颗善良的心,一双温暖的手,便是凡者的全部。默默付出中,我们已被感动,因为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

时过境迁,但感动不会变;岁月流逝,但一颗爱心永不消逝。人,并不一定要凭借轰轰烈烈的事迹才能证明你的热心,平日里的举手之劳就是一种美德;人,也并不一定要英雄史诗般的壮举才能体现崇高的品质,点滴小事就是构筑人性的基石;人,不一定需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这样的豪言壮语,也不一定需要赴汤蹈火、舍生忘死般的无畏牺牲,发自内心的默默付出,就能感动全世界。

季羡林说过:“做一个好人其实很简单,只要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一些就行了。”中科院院士王选把要求再降低,说只要考虑别人和自己一样多就行了。真的,其实闪光的人性并不都是伟大、壮烈的,往往都是平凡而又温暖的。

幼时我就曾背诵过“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训诫,至今依然谨记在心。在这个春雨霏霏的日子里,在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忽然感悟到原来善行就是那么简单:

在晃荡的车厢里,起身让位于需要者;

在茵茵的草坪中,拾起不和谐的垃圾;

在菁菁校园里,为来访者指明去路;

这样就够了,真的就这么简单平凡,却令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平凡而感动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转过街头,就被一阵饭店的菜香吸引,我不禁向那里踱去。不过,我的目的地可不是那间饭店,而是饭店旁边的一间书店。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我站在书店里,倚着书架,百无聊赖、兴味索然地读着《竞选州长》。书店里人声嘈杂,店员们旁若无人地大声聊着天,有两个店员似乎还在吵着架。我缓缓地合上书,长吁一口气,慢慢地抬起沉重的双眼。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希望。”书店的音响无力地嘶叫着。我竭尽全力,要在这个世界里寻找一丝希望的生机。

我的目光渐渐地落在一本摊开的《名人传》上。这本书不仅旧,而且,破烂得不成样子。书角已经折了,书脊已经破损,封面上的那幅插图也已经褪色。

看书的人坐着,穿着洗得褪了色的蓝色工作服,很显然是一名“资深”店员。他已经有些衰老的迹象,头发、眉毛与胡子都带些花白、有些稀疏了;却不颓唐,八字胡欢快地颤动,头发与眉毛都根根直竖着。他静静地坐着,全神贯注地读着罗兰这百年不朽的经典作品。

“他牙床紧咬着,狮子般的脸上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纹……”我被这书后面突然传出的声音吓了一跳。只见他牙关紧咬,脸上写满了“愤怒”和“苦恼。仿佛他才是贝多芬,正读着罗兰为他写的传记。我看了看四周,似乎除我之外,没人注意到这件事,或者他们已经将这件事熟视无睹了。

“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里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我和他一同读完了剩下的半句话。他从书后抬起头,惊愕地望着我。但他显然还没从书中出来,显得有些懊丧。

我快步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用微微带涩的嗓音说:“先生,您多平凡,甚至比我们这些站着看书的人还要平凡。但是,您多令人感动!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您能静下心来,如此完美地诠释贝多芬的一生。我向您致敬。

我拭一拭眼角,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歌声中踱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孙家栋谈北斗故事

全文共 2855 字

+ 加入清单

——专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这里头需要有很多技术力量,要靠我们自己。”

本刊记者/杨时 彭辉

需要用一大段的篇幅,才可能较完整地写下孙家栋的头衔。在学术上,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如果结合当今中国科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名词如“北斗”“嫦娥”,那他是北斗导航卫星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也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如果提及荣誉,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1967年成立之初,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从此孙家栋开始与卫星结缘,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2010年底的一天,孙家栋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办公室里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评述北斗计划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卫星整体发展状况。

中国新闻周刊:卫星导航功能是如何酝酿出来的?

孙家栋:1957年,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在那个年代,上天很不容易,科学家们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怎么将卫星送上去。至于送上去后干什么,当然也有少数科学家证明研究,但重点还是集中在这个梦想—怎么样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即上天。第一颗卫星上天后,老百姓很激动很兴奋,给科学家的震动也很大。

卫星上天后,科学家们就开始想如何让它为人类服务。卫星有三个方面的用途:信息传递、信息获取和导航。信息传递,比如说电视、通信。因为有了卫星,奥运会才能一夜之间传播到世界各地,才能成为一大笔盈利。

所谓的信息获取,就是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天文卫星等等。相当于在卫星上装一个照相机,通过这个方法观测地球或者太阳等其他星星。美国刚刚宣布说发现了离地球最近的黑洞,形成的时间也很短,才30多年。这个发现对科学的推动是非常厉害的,这也就是依靠了卫星的信息获取功能。

再往下发展,科学家们就想,卫星发射上去之后,能不能把卫星当成一个自然星体去观察呢?这就讲到了导航问题。人类航海,一开始就是用北斗星来导航,通过测量北斗星的高度来换算出相应的地球纬度。有了人造卫星之后,能不能用它来导航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北斗星离人们很远,角度变化很小。此外,经过人们长期的观察,跟北斗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可以换算出来的。而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转动很快,观察计算起来很难。所以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动了很多脑筋。

经过大量科学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在理论上把这个问题摸索清楚了。一颗卫星传递下来的信号,经过处理以后,与地球的圆面交叉以后,在地面上画个圆环。假设有两颗卫星,就画个圆环,两个圆环一定有两个交叉点,所以当你接到两个卫星的信号的时候,你一定在这两个交叉点的其中一个。假设你能接到三颗卫星的信号,那么第三颗星和这两颗星间又有一个交叉点,你所在那个交叉点一定是三颗星信号的交叉点。就这样,利用天上三四颗卫星传下来的无线信号和地面的关系,经过一些复杂的数学处理以后,就可以做到精确定位。

但这又有另外一个问题:卫星围绕着地球在动,你怎么样保证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四颗星呢?所以,光有四颗星是不够的,得围绕地球多打星。这样算来算去,得围绕地球做一个网,这个网里有24颗卫星。

这个理论是美国人先提出来的。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围绕地球发射24颗卫星,就可以保证在人类活动的大部分地区,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同时看到四颗星,可以满足导航定位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GPS开始发展的时候,你就有所接触了吗?

孙家栋:那个时候,中国刚刚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邓小平到美国访问,就向美国总统提出来采购两个大项目,一个是通讯卫星,一个是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后来,我第一次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到美国去采购通讯卫星。代表团里还有中国科学院和广播电视部的同志。我们在美国停留40多天,和美国航天局的人接触,给我印象特别深。当时,GPS刚开始起步,他们给我们讲,GPS是要提供全球性服务的。事实上,GPS系统也是一步一步不断在调整和改进。一开始,GPS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军事服务,但是办成了以后,美国人就渐渐发现民用领域的作用特别大。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卫星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导航卫星又是如何起步的?

孙家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上天以后,我感觉国家对于航天事业的指导方针是非常明确的,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发展“急用”和“实用”项目。当时,提出来先发展“尖兵”,也就是监控卫星。后来就开始研制返回式卫星。前者是信息传递,后者就是信息获取。在这个基础上,就开始搞通讯卫星,因为部队需要通讯。通讯卫星没上天以前,通讯就靠铁路边上的一排电线杆子。到了80年代初,就开始搞气象卫星。

80年代中期,有科学家开始反复探讨卫星导航问题,我印象最深的,是以陈芳允为代表提出的双星定位理论。结合我们国家的特点,经济实力的情况,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科学家们在一块反复研究这个问题。得出的第一个意见是,我们国家在那个年代暂时还没有建设全球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需求。其次,要结合国家的经济实力,得有个长远的规划。根据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如果要搞一个全球性的卫星系统,经济上难以承受。第三,那个时候的技术水平也难以保障,如果搞全球的导航定位,技术上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但是,我们也认为,当时国家虽然没有全球性的需要,但从长远考虑,今后建立全球性的导航定位系统,对于本国经济发展一定是需要的。

中国新闻周刊:北斗系统现在开始推广民用,在应用方面,北斗系统面临什么挑战?

孙家栋:我们要给使用者树立信心,比如航天段的保证,不能说今天发六颗星,明天就坏三颗,那么谁还买你这个终端机?另外,地面管理等等也都是一套很复杂的系统,要对用户负责,出现问题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与服务。此外,不能对军用和民用区别看待。在和平时期,民用其实更重要。

总之,一定要让用户觉得方便可靠。GPS在市场上有如此大的份额,你不可能把他都挤出去。我的想法是,我们要加强和美国GPS的联系,尽量做到互操作,同时不影响我们系统的独立自主。也就是说,让我们的用户机既可以接受GPS的信号,又能接受北斗的信号,两个信号可以同时综合使用,提高精度。如果GPS搞“小动作”,可以把它关闭掉,我们自己的北斗可以独立工作。这种芯片要靠我们自己开发,别人是不可能给你开发的。所以,这里头需要有很多技术力量,要靠我们自己。不过,我想,要开发个芯片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们使用的所有终端设备,要特别强调国产化。假如到了2020年,北斗的产值是四五千个亿,而其中有三千个亿是买外国的零部件回来装的,中国的附加值就一千个亿——咱们千万别干这个事。在这个问题上,国家要下决心。

关于北斗系统的应用,我感觉当前形势还是很好的,各级领导都开始认识到民用领域的重要性。我感觉再有个两三年时间,北斗系统基本组成一个区域网,到那个时候,北斗的应用会达到一个高潮。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平凡的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有这样的四个人,就是我的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我的爸爸是一个老板,也是个工作狂,因为他的工作量太大了,我看着都累。他才四十五岁,但是头发都要白光了。平时总是很晚回到家,也没有太多时间陪我们一家三口。

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妈妈看见了说:“哟!今天怎么这么早回家呀?”爸爸没理妈妈,只是看看就转过头,继续在自己的房间里工作了。妈妈说:“你爸爸,难得跟我们一家三口一起,今天我要做我最拿手的菜。”

饭菜很快做好了,饭桌上有:糖醋排骨、小鸡爪、水果沙拉……我夹了一块小小的排骨,真是太好吃了!

我们酒足饭饱之后就坐在沙发上,爸爸搂着妈妈,妈妈一手搂着爸爸,一手搂着我和哥哥。我觉得我们一家在一起才叫生活。

这就是我们一家,平凡地活着,不平凡地爱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平凡的感动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动听的鸟鸣,葱绿的大树和一排整齐的自行车,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和谐。

一个中学生,骑着自行车,和好朋友一起打篮球。那个学生把自行车停在车棚中,由于好朋友一再催促,就没有停好。于是,车子就像一堵堵高大的墙,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可是那学生见到这一幕,仅仅扶起了自己的车子,就去追朋友了。

一个苍老的大爷打破了沉寂,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慢慢地走向倒下的车群,也许身是体不好,只得十分吃力地扶起一辆辆自行车,而且默默无闻,也许他不需要回报。可能是感到内疚吧,那名学生见到这一幕,低下了头,跑去加入了扶车的队伍中,他的这一举动惊动了所有人,纷纷自愧不如,也向后跑去帮忙。

真是“人多力量大”,老大爷和几名学生一行人,不一会儿就把车排的更齐了,大家用手擦去了汗水,互相看了看对方,每个人都笑了,而且笑的很快乐,很自在。

一阵微风吹过,大叔摆动着新出的嫩芽,仿佛在为他们点赞。小鸟仍在鸣叫,仿佛在欢唱他们已经长大。

是啊,这不就是平凡感动吗?

[从生活中体会到的感动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贺龙女儿讲述长征路上令人感动的故事

全文共 3103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红军的女儿,出生在1935年11月1日。

母亲说,那天,在我的故乡湖南桑植,父亲派来照顾她的卫生员因事外出了,屋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就在这时,我急不可待地出生了。母亲蹇先任是个坚强无比的女战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什么困难没有经历过?屋里没有第二个人,她自己果断地拿起剪刀,剪断了脐带。

听见我发出第一声啼哭,疲惫的母亲笑了。

一阵嘀嗒嘀嗒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像风一样刮过来。

父亲贺龙在前线听到我出生的消息,欣喜若狂。刚好部队打了大胜仗,他喜上加喜,骑上他那匹高头大马,火速赶回洪家关的贺家老屋,一进房门就把正在熟睡的我抱起来。我一下被他粗硬的胡子扎醒了,可能那时的我,把他强烈的爱当作对我的侵犯,不禁哇哇大哭。

回到前线,为了祝贺我的诞生和刚刚取得的那场胜利,父亲和伯伯、叔叔们纵情喝起酒来。父亲说:“我家小毛毛出生了,还没有取个名字呢,你们给我出个主意吧!”

部队的副总指挥,我的姨父萧克说:“小毛毛一出生,部队就打大胜仗,是个好兆头。正好总指挥姓贺,就叫她贺捷生吧!”

这就是我名字的由来。

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

父亲把一位最忠厚、最亲近的亲戚找来,对他说:“部队这次要走很远,一年半载回不来,而且越走越荒凉,越走气候越冷。毛毛刚刚出生,实在没法带走,留给你抚养,好吗?”亲戚满口答应,说回去给孩子找个奶妈,过两天来接她。分手时,父亲还给了他一些钱。但两天过去了,左等右等,那位亲戚却没有露面。父亲急了,抱着我登门拜访,却一头撞在门环上。邻居说,这家人两天前就搬走了。

父亲对母亲说:“看来没有人敢收养我们的孩子。罢了,我们干革命,不就是为了下一代吗?这孩子我们自己带走,只是路上要辛苦你了。”这时我正在父亲的怀里撕心裂肺地哭,母亲一把抱过去,紧紧把我搂在怀里,说:“不哭不哭,小毛毛,妈妈再苦再累也要把你带走,无论路有多远,天有多冷,都不把你丢下!”

1935年11月19日,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长征

那时,我生下来才19天。父亲和母亲把我放在一只由小骡马驮着的摇篮里,让我也成了这支浩浩荡浩荡荡的长征队伍中的一员。

军号响了,部队上路了,我的耳边响起了嘀嗒嘀嗒的马蹄声。那时而敲打在岩石上,时而深陷在泥沼里的马蹄声,真真切切地飘落在我涓涓细流般的血脉里,并让我一生注定与它命运相连。

母亲生下我就没奶,每到宿营地,都抱着我四处找奶。老乡们见红军中还有婴儿,非常稀奇,有奶的婶子和大姐,纷纷把我从母亲怀里接过去,争着喂我。母亲利用这个机会,给她们讲革命道理,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我们千里转战,就是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个懵懂的孩子,饿了,尿了,骨头被小骡马颠得快散架了,我只会哭,不停地哭。久而久之,如果我不哭了,叔叔、伯伯和阿姨们反倒感到不习惯。因为,一旦我不哭,多半是病了,哭不出来了。有一次,我病得很重,不吃不哭不睁眼,长征路上又没有药。当地老百姓告诉妈妈一个偏方:用百年老灶的土,加上蛋青和成泥,糊在我的肚脐上。这个偏方还真管用,两三天后我又有力气哭了。父母听到我的哭声,悬着的心才放下了。

每到宿营地,大家都安排我和母亲住能遮风挡雨的房子。指战员经过我们居住的屋外,总要停下听一听,看看我在哭,还是在笑。有一次,我又病了,两三天没听到我的动静,大家的脸上笼罩着一片阴云,以为我活不成了,有位叔叔找了块花布,递给我母亲说:“娃儿走的时候用这块花布包她吧,她到底是个女孩。”

三天后,我又哭了。我嘹亮的哭声,使大家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长征队伍前面看不见头,后面看不见尾,叔叔阿姨们传递着一句话:捷生又哭了!捷生又哭了!

在乌蒙山,部队趁夜突出重围,走几十里山路不能出声。我被母亲用小被子死死捂住,差点背过气去。过了封锁线,父亲看见我们累得喘不上气,就把我接过去,用大衣裹在怀里,指挥队伍奋勇向前。偎依他那温暖的胸膛,我仿佛回到了母亲的肚子里,仿佛那一路上嘀嗒嘀嗒的马蹄声,仍是母亲的心跳。

在一个山垭口,两边山头上突然出现了敌情。父亲拍马迎战,调动部队迅速把敌人压下去。就在他指挥部队迎敌的时候,我像个飞起来的包裹,从他怀里被颠了出去,重重地摔在草丛中。

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山风像水那样徐徐漫来,摔晕在草丛中的我慢慢醒来,那串熟悉的马蹄声已经销声匿迹,周围冷冰冰的。我有气无力地哭起来。走在大部队最后面的几个伤病员,听到了我微弱的哭声。

一个细心的伤员,一瘸一拐地循着哭声找过来,在草丛里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我。“快来看啊!”他招呼同伴们,“是个小婴儿,身上还裹着我们红军的军衣呢!”伤病员们纷纷拥上来,轮流抱着我,端详着我,“看这小可怜,一定是红军的后代。”“对,要是留在草丛里,不被饿死,冻死,也会被狼吃了。我们不能丢下她不管!”

一场紧张的遭遇战过后,队伍继续赶路。松弛下来的父亲习惯性地伸手去掏口袋里的烟斗,却像触电一样,突然发现身上少了什么——他的怀里空了!他心爱的女儿不见了!

父亲汗珠滚滚流淌,带上警卫员,掉转马头十万火急地沿路回去寻找。疾驰数十里,不见我的踪影,他痛心疾首,几乎绝望了。

正在路边歇息的伤病员列队向总指挥问好,父亲一阵风从他们面前刮过去。伤病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惊愕地看着父亲策马远去。没走多远,父亲心里一惊,下意识地勒住缰绳,马在咴咴嘶鸣中掉转身子,又往回跑。完全出于一丝侥幸心理,父亲向路边的伤病员打听:“你们谁见过我的孩子?”

伤病员们一愣,把刚捡到的襁褓举了起来。“是她!是她!”父亲从马上滚下来,抢夺一般把我搂进怀里,两滴浑浊的泪水夺眶而出。

过雪山时,山高路滑,寒风呼啸,母亲背着我,像登天那样一步一步往上攀。千辛万苦翻过雪山后,又听见我的哭声,她激动得哭了。

重新把我放进小骡马背上的摇篮,嘀嗒嘀嗒的马啼声再次响起来,母亲发现我被风雪吹皱的脸笑得像一朵花。

但是我的二舅,红军卫生员,十六岁的蹇先超,却冻僵在雪山上,再也没有起来。

过草地时,荒无人迹,满目苍凉,嘀嗒嘀嗒的马蹄声也变得绵软无力。母亲把干粮分给丢了干粮的小红军;身为总指挥的父亲也断了粮,我饿得嗓子都哭哑了。父亲把干粮袋抖了一阵,抖出一小撮青稞粉渣,与野菜一起煮成糊糊,抹在我嘴里,我的哭声才慢慢止住。父亲笑道:“这伢子得亏牙没长齐,不然把我手指都吃掉了。”

一天,行军中路过一条小河,父亲看见河里有鱼,便想钓几条鱼给母亲吃,帮她催催奶。不料林子里突然冲出一队敌人骑兵,母亲从警卫员手里接过驳壳枪,冲号兵喊:“吹调兵号!”号兵一吹号,队伍前后呼应,顿时山中号声回荡,敌人骑兵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撤回林中,我们才得以脱险。

一年后,在我周岁的日子里,伴随着马蹄声声,我和母亲跟随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在这里,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会师的三大红军主力,即将改编为开赴抗日战场的八路军。一天,林伯渠伯伯来看母亲,见我又黄又瘦,始终被母亲抱在怀里,奇怪地问她:“孩子一岁多了吧?怎么还要抱?让她自己去玩吧。”母亲对林老说:“孩子跟着我们长征,餐风宿露,吃野菜,喝雪水,发育不良,两条腿至今还是软的,不能站立。”当天,林伯渠伯伯就给母亲送来一条羊腿。此后,母亲每天削一块羊腿肉,用搪瓷缸炖成羊肉汤喂我。慢慢的,我能站立起来了。

军长征胜利80年了,我也80多岁了。因为长征时我实在太小了,所以我的长征,是被父母和无数的叔叔、阿姨抱着或背着“走”过的,是被小骡马驮着“走”过的。长征一年,在这条充满险恶也充满希望的道路上,那日日夜夜回响在耳边的“嘀嗒嘀嗒”的马蹄声啊,早已刻入了我生命的历程中,记忆的底片上,就像风走过,必定会在树上留下风痕;雨打过,必定会在地上留下雨迹——它是我生命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美丽歌谣。

1.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朱德的扁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盲人教师刘芳令人感动的故事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教师刘芳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她又是一名特殊的心理辅导师。1997年因为患上了“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导致她双目失明,她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讲台。但她仍然坚持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工作,开办了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们从心里的阴影中走出来,健康成长。

孤儿袁凤梅就是刘芳老师帮助过的对象之一。袁凤梅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刘芳自己掏钱资助她上学。因为自己的不幸身世,袁凤梅一度敏感自闭,刘芳对她耐心开导,细心呵护,让袁凤梅一扫心中的阴霾,积极向上,以584分的高分考入实验白云三中“宏志班”,后来又以625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我这一生从光明走向黑暗的是我的眼睛,但从黑暗又重新走向光明的则是我的心灵。”这是刘芳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提到刘芳,白云三中校长何代乾动情地说:“一个眼睛看不见的老师,自己不但不消沉,还用她的人格魅力以及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感染和鼓舞了身边的同仁与学生。不但不给学校社会添负担,反而成了学校的一笔财富。”

何代乾校长刚到白云三中的时候,眼睛不好的刘芳老师还带了两个班的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考虑到刘老师的身体状况,何代乾给她安排一个轻松的工作,并特许她上下班不用签到。可刘芳仍坚持按时上下班。“患病十余年,刘芳从未因为私事向学校请过一天假。”何代乾说。

工作轻松了,刘芳却没有闲着。长期的农村教学经历,她发现不少农村学生敏感、自卑、性格孤僻,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刘芳萌发了开办学生心理咨询室,给学生做些心理辅导的念头。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学校的支持。

刘芳把心理咨询室取名叫“芳芳聊天室”,她向学生敞开心扉。对前来咨询倾诉的孩子,刘芳都认真倾听,耐心感受学生内心的变化,通过自己眼睛“看得见”到失明的感受,用现身说法循循善诱开导学生。

刘芳把自己比做一只垃圾桶。“如果学生们因为有了我的倾听而感到内心轻松,那我宁愿做这样的‘垃圾桶’,让所有的学生把不快都倒进来,健康快乐地成长。”刘芳说。

一位读到初三的学生,瘦弱得像个10岁的孩子,贫穷和疾病使得他曾几度辍学。在与这位孩子的交流中,刘芳发现他性格怪僻,没有哪个班级愿意要他。刘芳耐心开导,终于让他增强了学习的信心,顺利读完了初中。

在农村,很多孩子没有喝过牛奶,刘芳就把工会发给自己的教师福利——每天一包牛奶省下来,送给学生喝。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至少都喝到了一包刘老师的牛奶。

刘芳知道,一包牛奶,虽不能改善孩子们的营养状况,却可以温暖心灵。有一个学生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尝过月饼是什么味道。他向刘芳诉说了心声,后来,刘芳买来一个大大的月饼送给这个孩子。

随着岁月的迁移,一批批学生悄悄走进了刘芳老师的咨询室。对前来谈过话的学生,刘芳一一记录在“学生成长记录袋”里。如今,里面已经用专有的信纸写满了500个孩子们和刘芳老师的“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为平凡而感动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月华洒下一片光辉,黑夜如一个小精灵游弋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悄无声息地渗入城市的肌肤。我疲倦地在作业本上画上最后一笔,轻叹了一声,“啪嗒”一声关掉了台灯。

料想之中的黑暗并没有漫涌上来,丝丝点点的光亮从父母卧室的门缝下漏出来,暗黄色的晕圈顿时在我身处的小小空间里浮动。

我蹑手蹑脚地溜过去,满腹好奇地轻轻推开门,刺眼的灯光逼得我猛一下挡住眼睛,后退了两步。尝试着放下手,微眯着眼向屋里望去,脚下仿佛突然长出了几根恼人的藤蔓,将我一动不动地定在原地——

母亲安静得睡着,一本《读者》夹在指间,此刻双手无力地垂在两侧,书也歪在了一边。睡梦中的母亲仿佛睡得并不安稳,双眉微蹙,鼻梁微皱,仿佛在极力驱走睡意。母亲的两鬓间已冒出了丝丝白发,正是这些贼眉鼠眼的小偷将母亲的时间捆扎成箱,再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我的身上。几丝调皮的皱纹在脸上勾勒出外痕,记录着唏嘘的风霜和沧桑的岁月。夺目的灯光直射在母亲身上,笼罩在母亲的身侧,母亲却好似早已习以为常,紧闭双眼,不受灯光的丝毫扰乱。

我心里一酸,心跳仿佛漏了一拍,母亲何以有此举动,心中已是了然。那些从前被推到遥不可及的远方的情感在这一刻被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牵引着重新回到了身边,熠熠生辉,不停歇地跳跃着,激活了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感动

母亲还是被惊醒了,孩子气地揉了揉眼睛,朝着我眨了眨疑惑的眸子。仅几秒后,她猛地打了一个激灵,懊恼似的一拍脑门,歉疚地说:“唉,瞧,你还没睡,我居然睡着了。”

“母亲已经习惯为我留灯,甚至习惯到开着灯也能睡着……”这句推论在我的心中轰鸣,不绝于耳。再也无法忽视心中的感受,我轻描淡写地说:“以后还是关灯睡吧。”说罢关上灯逃也似的离开了。

蜷缩在床上,心中难以平静,浓浓的感动充盈全身。感谢这一夜,唤起情感的复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生命的故事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最宝贵的就是我们的生命,我觉得,只要我们活着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失去了生命,那就是说什么都没有用了,生命使我们最珍贵的东西。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加倍的珍惜,这样才会对得起我们的父母。

我们班里,有一个小女孩一直都是我的偶像,她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解释着,一个人只要有生命,那就什么困难都不算事,生命使我们有动力去克服一切困难。

我的偶像叫做文文,文文是一个残疾的女孩,她的右腿小时候因为车祸,被迫截肢,所以她不能向我们这些正常的女孩那样又跑又跳,她不能向我们那样,穿着漂亮的裤子,不能像我们那样穿着漂亮的裙子。对于文文来说,走路行动都是问题,但是,她却从来不会抱怨,她一直在顽强的活着,她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她也一直积极地参加我们的课外活动,一直在努力的充实着自己的生活,在我的心目中,文文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榜样,使我们敬佩。

我记得文文跟我说过,曾经她也抱怨过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但是,后来她看了张海迪姐姐的故事,她明白了,生命是自己的,开心也是一天,悲伤也是一天,那我们为什么要悲伤呢,我虽然身体不完整,但是我还有爸爸妈妈,我还在快乐的活着,我只要好好地活着,这样才能对的起我的爸妈,对的起我的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那样的重要,不管我们的人生遇到什么样的挫折,请大家不要放弃生命,我们要好好的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路遥与平凡世界的故事

全文共 6575 字

+ 加入清单

1966年,路遥考上了西安石油化工学校。但这一年文革开始,高校停止招生,他不得不留在延川中学参加文革。

他从一个农村青年,摇身一变,成了学校造反派“红四野”的头头。他给自己刻了个斗大的印章,带着一拨儿头脑发热、精力过剩的小青年,在城里呼啸而过,抢了延川县武装部的武器,砸了县银行的大门。

这些激进、冒进行为多少释放了他长期以来被压抑的自卑、屈辱情绪。但这也成了日后反噬他的“原罪”。

路遥,1949年生于陕北清涧县王家堡村,家人给他取名“王卫国”。到他八岁那年,家里又添了弟妹三人,一贫如洗。

1957年深秋的一天,父亲说带他去延川县郭家村的伯父家走亲戚。母亲一早特地给他穿了新布鞋。走了整整两天,脚磨出了血泡,终于到了伯父家。歇脚之后,父亲说第二天一早要去县上赶集,下午就回。八岁的孩子已经很会装糊涂。第二天他早早起来,躲在一棵老树后,看着晨雾中的父亲夹着包袱,像小偷一样遛出村,过了河,上了公路……他的眼泪刷刷往下流,几乎在一夜之间,他把自己从一个八岁的孩子拉扯成了一个大人。

他个性独立,有主见,不顾伯父母的反对,在同学有限的资助下上了初中。食堂的伙食分甲、乙、丙三个等级,干部子弟们吃甲菜,他常常连丙菜都吃不起。在一个敏感的十多岁孩子的眼里,他目力所及的世界是悬殊分化的。

他常常饿得发疯,绝望,飞奔至野外找野雀蛋和能吃的野生果子和植物。

这种刻骨铭心的饥饿感和匮乏感,像一个巨大的黑洞,需要余生用超乎想象的能量去满足和填补。

《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说,“这种饥饿感是尾随路遥一辈子的老狼。”

“哪一个本地女子能供我上大学”

1968年,延川县革委会成立,19岁的王卫国担任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要职。但很快,随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纸号令,他的人生再次被改写。

年底的12月12日,他带着一本红宝书、一把老镢头,一块新白羊肚毛巾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回到了家——郭家村刘家屹崂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村里书记同情这个心气高的孩子,1969年冬,将他选送到“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延川县百货公司开展路线教育。

在此期间,他与北京知青林虹陷入热恋。林虹来自清华附中,漂亮,出众,是文艺骨干。他们在下雪天一起延着河床散步,唱《三套车》和《拖拉机手之歌》。因为林虹,王卫国开始喜欢穿红色衣服,曾取笔名“缨依红”,后改为“路遥”。

1970年春,全国开始自上而下整肃造反派,路遥涉嫌在武斗中打死对立造反派“红总司”头头白正基。不久,他收到了林虹的绝交信和退回的提花被面。

爱情露出峥嵘、斑驳的底色。

在一天夜里,他走到郭家村的一个水潭,但最后“不仅没有跳下去,反而在内心唤起了一种对生活更加深沉的爱恋。最后轻轻地折转身,索性摸到一个老光棍的瓜地里,偷着吃了好几个甜瓜。”那一刻仿佛神迹显现,痛苦像灰霾一样散去,食物暂时疗愈了内心。

在林虹之前,有延川本地的姑娘曾向他表白。他支吾道,我其实是农民、地里的活十有八九不会干。姑娘率性地说:地里的活都由我去干,你在家里待着。把他惊得哑口无言,慌不择路离开。

路遥后来和朋友、作家海波谈到婚姻,海波问他:为何不找个本地姑娘,知根底,有挑拣?他有点生气:“哪一个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沤着吗?”

路遥将自己的婚恋观投射进小说《人生》里。高加林虽然心底深爱着刘巧珍,但为摆脱命运,仍选择了干部家庭出身的黄亚萍。

“想要突围”的心情

失恋之后,路遥跑到好友曹谷溪那里痛哭了一场。

曹谷溪大路遥八岁,延川县小有名气的诗人,文革时因支持“红总司”,被路遥派人抓进监狱。后两人握手言和。

1970年夏,曹谷溪以路线教育积极分子的名额,调路遥到通讯组培训。在通讯组,路遥遇见了日后的妻子林达。林达性格单纯,文笔好。其父亲是归国华侨,曾担任廖承志秘书。与路遥恋爱后,林达特地去见了与她从小一个大院长大的林虹,据说林虹大哭一场。

1973年夏天,各公社开始向高校推荐工农兵大学生。路遥再次因为“白振基”案,先后被北师大和陕西师大中文系拒绝。在延川县文教局和县委的努力下,重新核查此案,证明白振基在4月18日早上已死亡,与路遥无关。

1973年秋,路遥得以推迟一周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他个头不高,看着敦实厚道。入学那天,他穿一身半新不旧的灰色长制服,挎黄帆布背包,“匈奴须”被仔细刮掉,脸青亮青亮的,嘴角透着微笑。他凭出色的组织能力,全票当选班长。

林达每月38块的工资,大部分支援了路遥,剩下的维持自己简朴的日常生活。在后来路遥病危时,许多人虽然对林达心有指摘,但从未有人怀疑她这一生为路遥做过的牺牲。

1977年路遥毕业,留在《陕西文艺》(后来的《延河》杂志)当编辑。林达在延川县委宣传部任干事。

一年后,1978年1月25日,两人结婚。婚房设在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一张双人床,两床新被子,窑洞门口贴个“喜”字。路遥穿了件蓝衣服,戴顶蓝帽子,两人扭扭捏捏,隔得老远。1979年,女儿路远降生。

这时候的陕西作家群,人人都憋着股子劲儿,要拿出好作品来。

1978年,贾平凹的《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陈忠实的《信任》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立身篇》获1980年飞天文学奖。

那时的路遥很苦恼,“想要突围”。他于1978年写的否定文革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两年间被所有刊物退稿。

在最后投《当代》时,路遥对朋友说,“如果再被退稿,就一烧了之”。但没多久,他就收到《当代》打来的、邀他去北京改稿的电话。

小说《惊心》在《当代》1980年第三期头条刊发。之后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79-1980年度《当代》文学荣誉奖。

《延河》诗人闻频回忆,一个礼拜天,路遥从前院急促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一进门便喊:我获奖了!说着扑过来,紧紧拥抱了他。

抽好烟,是心理需求

1981年夏,路遥住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写作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人生》,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昼夜不分,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深更半夜在招待所内转圈,以致招待所的人怀疑他神经错乱。

路遥喜欢把自己投入这种如同炼狱一般的情境,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把身体和心都放得低低的,把生命填得满谷满仓,富饶丰盈,这是他的基本人生观。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路遥父亲砍了公路边的树,被清涧县公安局抓到拘留所。其实也是公家人欺负他家在“门外”不站人。路遥辗转托好几层关系向清涧县委书记说情,路遥父亲才得以释放。

权力,在城乡现实里所显示出的无往而不利的实用属性,以及底层农民对它的垂涎膜拜,深深地植根在路遥的精神里,多少影响了他后来的一些行为。

仅二十多天后,《人生》完稿。路遥特地到陕北着名的道教圣地白云山道观中抽了一签,显示“鹤鸣九霄”,大吉。

《人生》在《收获》杂志1982年第3期头条刊发。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82年11月推出单行本。火爆程度超出想象。

出版社首次印刷13万,很快脱销。第二版12.5万,一年后加印7200册,总数将近26万册。

读者来信雪片般飞来,七八个电视台要改电视剧,传达室的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路遥常常刚接完电话回到家中,一只脚还没落定,又要转身接下一个电话。年轻人把他奉为“人生导师”,一些失意青年,规定他必须赶几月几日前写信开导他们,否则就要死给他看。

1983年,小说获中国作协的“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因创作成绩突出,1983年,路遥成为中国作协陕西分会驻会专业作家。

1985年3月,36岁的路遥,与贾平凹、陈忠实、杨韦昕一起,当选为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

但是,路遥的生活窘迫也超出人的想象。他穷得叮当响,凑不齐去北京领奖的路费。

路遥好烟,而且抽好烟,每天两包。一百多块钱的工资有时还不够他的烟钱。再加上还要接济农村的穷亲戚,赡养农村的两双父母,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海波曾问他,为什么不降低烟的档次?路遥不同意,认为抽好烟不是生理上的需要,是心理上的需要。不是为了打肿脸充胖子,而是为了营造一种相对庄严的心情。

《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认为,抽好烟,“有扞卫其强大自尊心的一面,这毫无疑问”。

最后,领奖日期临近,弟弟王天乐在外借了500元,火速赶到西安火车站,送给焦急等待的路遥。

有一种“殉道”的悲剧精神

1983年春夏之交,路遥已经功成名就时,他决心再次把自己投进“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写一部浩瀚的长篇小说。

经过两年的前期资料储备,1985年秋,路遥带两大箱书籍和资料,十几条香烟,两罐雀巢咖啡,到铜川矿务局的煤矿医院开始写稿。在弟弟的张罗下,矿医院为他安排了一间用小会议室改成的工作室,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小柜,还有一些塑料沙发。

矿上生活艰苦,没有蔬菜,鸡蛋,豆腐都难买到。路遥中午起床吃馒头、米汤和咸菜。晚上有时吃点面条。

12月上旬,完成第一部的初稿。路遥怀抱着二十多万字的手稿,赶在元旦之前回家看望女儿路远。他与妻子林达的夫妻关系已是强弩之末。两人无论家庭背景,还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差得太远。

许是小时候遭受的饥饿之苦仍在心头作祟,他在物质上对女儿绝不克扣,女儿要啥,他就买啥。

他曾借钱女儿买了一架很贵的钢琴,但最后也没用上,只得搁在家里的角落。女儿春游要吃三明治,他跑遍了西安,最后在凯悦酒店花60元买了两块。这意味着一个大学毕业生两个月的工资。“它该不会是金子做的吧?”看见的同事问。

1986年初,路遥把第一部初稿给了《当代》分管西北五省稿件的青年编辑周昌义。周昌义后来回忆,他在西安期间,常有人问:看路遥的稿子吧?神色古怪。

“好似许多人都不看好路遥的这部稿子,似乎都不相信路遥在《人生》之后,还能写出更好的东西”。

但事实上,周昌义也不觉得这是一部好小说。没有悬念,没有意外,还没来得及感动,就读不下去了。

之后,作家出版社也退了稿。

1980年代中期,是现代主义横行,现实主义自卑的时代,要不写点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象征主义,黑色幽默,仿佛就没有资格谈论文学。

路遥悲愤对王天乐说,难道托尔斯泰、曹雪芹、柳青等一夜之间就变成这些小子的学生了吗?

最后,《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于1986年11月由不那么主流的《花城》第6期全文刊发,12月,由文联公司出版。

1987年夏,等到路遥写完第二部,因为内部意见分歧很大,《花城》也不愿发了。转由更为边缘的《黄河》杂志刊发。

这时,他的身体已经完全垮了,像“弹簧整个地被扯断”,只能用腿、膝盖的微小力量,跪在地板上把散乱的稿页和材料收拾起来。每吸一口气都特别艰难,要动员全身全部残存的力量。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坐下,就睡着了,打雄伟的呼噜。

在一次突然大吐血之后,王天乐陪他急往医院检查,结果是,必须立刻停止工作,才能延续生命。

但路遥并不这么想。他去了趟榆林,找一位曾给王震、陈永贵看过病的老中医张鹏举。

经过张鹏举的调理,病情稍微好些之后,1987年10月下旬,路遥又开始了第三部的创作。

朋友白描说,路遥要强的心性不容许自己给人病恹恹虚弱的印象,因此他不愿向外人宣示自己的病情,甚至自己也不敢承认。

厚夫则说:“他怕像曹雪芹、柳青一样留下半部书,留下人生的遗憾。”他同时认为,路遥的身上有一种“殉道”的悲剧精神。

弟弟王天乐在路遥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一直陪在他身边,路遥去世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名为“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

苦难、殉道、“牛马般的劳动”,这是路遥为自己设定的人生。在贫瘠土地上出生的孩子的内心,需要一种崇高的、悲剧性、毁灭性的力量,照亮和燃烧自己。

路遥也改变了弟弟王天乐的命运。他写作成名之后,将勤奋、有思想的弟弟招到铜川矿务局当采煤工人,又把他调到《延安日报》当记者。

“田晓霞死了”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创作地点在榆林宾馆,条件比之前强很多,能吃到丰盛的饭菜,还能洗热水澡。

他几乎完全忘记了自己。

有一天,正在洛川县采访的王天乐突然接到《延安日报》社转来的电话,让他速去榆林。洛川离榆林三百公里左右,需要一天时间才能赶到。等王天乐心急火燎赶到,路遥哭着对他说,田晓霞去世了。王天乐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田是作品中的人物,孙少平的女朋友。他又急又气,劈头盖脸数落了路遥一顿。

又一次王在黄河壶口采访,路遥的电话又追来。原来是他的咖啡和烟用完了。文联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给他预支稿费了,手头一分钱没有,又不能找人代买。王天乐只好托朋友找到榆林的一位领导。领导很热情,先拿来十条“恭贺新禧”,五瓶咖啡,并叮嘱每月送一次,经费由榆林财政出。

1988年1月27日,路遥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

两个月后,1988年3月27日中午12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编辑叶咏梅是在一年前坐电车时偶遇路遥,才拿到了这本书。叶咏梅不知他的病情,根据播出需要,要求他在6月1日之前,交第三部的成稿。

路遥决定到他的风水宝地,《人生》的写作地——甘泉,完成他第三部最后的定稿工作。

5月25日,离最后期限还有五天,他的神经高度紧张,一写字手就抖得像筛糠,腿不停抽筋,常常从梦里惊醒,心脏剧烈搏动,跟随时会昏过去一样。

写完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笔从窗口扔了出去。走到卫生间的镜子前,看着苍老消瘦的自己,泪流满面。

6月1日,路遥在王天乐陪伴下到北京,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送第三部的小说稿。那里已经堆积了近两千封观众来信。

像干渴的夸父

虽然《平凡的世界》不断地受到评论界的质疑,但它受到了大众前所未有的欢迎。

1991年初,作家白烨提前得知茅盾文学奖的评奖结果,他马上去给路遥打电报:“大作获奖,已成定局”。

当天下午,路遥在家里坐卧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便到作协院子里溜达,走到门房,看见门口的信插里有一封电报,觉得可能跟自己有关,拿到手上一看,正是白烨发来的喜报。

他兴奋得要跳起来,第一时间找到王天乐,告诉他获奖了,排名第一。两人半天说不出话来。

此时,除了女儿,他几乎一无所有了。

早在路遥写完第二部,身体面临崩盘之时,妻子林达就已提出离婚。王天乐也劝他结束有名无实的婚姻,但路遥以女儿为由没有同意。

1991年3月10日,《人民日报》揭晓矛盾文学奖的结果。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委托陕西电视台新闻部,采制一条反映路遥深入生活的三分钟新闻片,供《新闻联播》播出。

身无分文的路遥再次借到了去北京领奖的路费,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一百套《平凡的世界》送人。王天乐凑齐了五千元赶到火车站,愤愤地说:今后不要再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奖,我可给你找不来外汇。路遥咬牙:“日他妈的文学!”

拿奖之后回到西安,贾平凹来向他庆祝。他说,你猜我在台上想啥?贾说:想啥哩?他说:我把他们都踩在脚下了!

贾平凹说,“他是一个强人。强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优秀处,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处。他大气,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劲用狠,他让你尊敬也让你畏惧。”

1992年元月,中国作协陕西分会面临换届,路遥是拟定的主席人选。

他跟朋友们敞阔地聊天,到兴头上,信誓旦旦:作协要成立一个公司,五个委员会,每年搞一次大奖赛,报名费就能挣不少。

朋友们问及下一部作品,他看了朋友一眼,一字一句地说:你小看我,这次,我不仅要在国内获奖,还要拿国际大奖。

也有不可对人言的难堪处。他与妻子林达已达成离婚协议,林达放弃一切回北京联系工作调动。

7月,女儿路远小学毕业,被林达接到北京外婆家过暑假。路遥开始装修作协新批给他的一套新居,自己搬到对门的朋友家住。这一段时间,人们常看见他坐在作协门口的破藤椅上昏睡。

8月6日,他带了几件衣服、简单的洗漱用品和作协会员证坐火车到他熟悉的延安,肝疼剧烈,病倒在延安宾馆。

8月12日,路遥住进延安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科18床,检查结果为,肝硬化腹水,伴有黄疸。延安宣传部认为必须要向作协通告病情,但路遥坚持保密。陕西省委在7月份已正式拟任他为作协陕西分会主席,但结果还没有最后公布。

但消息传开,省委很快派人来,安排他住进省城的西京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厚夫曾去医院探望,见他又瘦又小,满脸焦黑,在病床上蜷曲着,像一堆燃过了旺火的焦炭。妻子林达已在北京的中国新闻社上班。

虽然有医院的全力抢救,1992年11月17日早晨8点20分,路遥去世,享年43岁。林达于18日晚飞回西安,处理丈夫的后事。

贾平凹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我的老师故事家长征文

全文共 1700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9月1日,我有幸成了一名特岗教师,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这片热土。酷爱音乐的我,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梦想深深地播种在这片热土上,细心地浇灌,精心的培育,让她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然而,当我来到期待已久的学校――公统希望小学时,眼前的情景却让我大失所望!梦里美丽的校园居然是枯枝败叶、杂草丛生地空地罢了,花坛上种满了小女贞,但没有一点儿生气,个个都好像许久没吃上奶的婴儿,静静地睁着眼睛等待天公下一场大雨,周围的风景树,个个也垂头丧气,仿佛并不欢迎我这个远方的来客;梦里宽敞明亮的教室,只不过是刚粉刷过的墙壁,一张不大的黑板,中间摆放着并不整齐的老课桌罢了;梦里聪明礼貌的学生却是一群衣着不整齐还流着鼻涕的孩童。每当下班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脚踏凹拱不平的楼板,发出刺耳的咯吱咯吱声;抬头望望顶上的天花板、大大小小的蜘蛛网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裂缝别有洞天;摇摇那简易的木板床,仿佛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向我唱歌――摇摆摇摆……此时此景,我原先火热的心冷到了极点,这难道就是我坚持选择的路吗?身为人民教师就一定要吃这么多苦吗?我的信心动摇了。

后来,有一位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跟我讲述了我们身边一位中年教师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转化了我,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故事一:百姓老师

余老师,1994年毕业于凯里师范,被分配到公统辅导区最偏僻的乌这村教学点任教,开学时间未到,他就提前到辅导区跟校长报到。可他未认识校长,也不认识这里的老师,进校园里见有两位教师的家属,认为是学校的两位女教师,就上前去问“老师好”,两位教师家属望了他一眼,脸偏瘦,头发凌乱,身穿半旧的夹克,脚打塑料凉鞋,裤脚挽得老高老高,就认为是学生家长来给孩子报名的。弄了半天之后,这两位教师家属才去跟校长报喜。新老师来了!新老师来了!后来,我好奇地问校长是否有这么一回事,校长庄重地说:余老师因家庭负担过重,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他不修边幅,但知识广博,教学经验丰富,许多学生家长都称他为“百姓老师”。

故事二:申请不调动

余老师在乌这村教学点任教,一晃就是五年。那里交通闭塞,从他家到学校,需步行近两个小时,当时那里不通电,余老师白天上课,晚上点着煤油灯备课、批改作业,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认认真真,教学效果特别的好。

当他在那里工作到第四个年头时,辅导区领导有了把他调到辅导区来任教的意图,他知道后,打了一纸报告交到了当时任辅导站站长的杨箭老师手里,杨箭站长打开他的报告看了看,内容竟是要求不要调动他,让他继续带这批学生读完三年级,杨站长被打动,大笔一挥“要求不高,同意不调动”九个龙飞凤舞的草体字。

故事三:普通话的播种人

给我讲余老师故事的这位老教师还告诉我:我们公统小学推广普通话教学已久,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就在五年前,县里一位新县长来到我们的学校,他有意去跟二年级的几位小朋友交谈,想不到这几位学习并不突出的小同学竟用普通话回答着他的问题,这位县长回到县里后,大会小会上都对我们学校作了一番表扬。但谁也想不到,我们推广普通话,实际是跟余老师学来的。这位老师说,当年他也是校长,跟随一位老师下到乌这教学点检查余老师的工作时,发现那里的小朋友都是用普通话跟客人打招呼,小朋友之间的交谈也是用普通话。这位老校长回校后立马召开教师会议,作出了推广普通话的决定。如今,在公统小学校园内外,老师与学生说普通话,学生与学生说普通话,进校园来的家长也说普通话,还有学校附近来入学的孩童也能说普通话。我想,余老师就是这片土地上普通话的播种者。

故事四:学校里的老木工

余老师有三件宝――斧头、锯子、凿子。如不经他同意,谁也不能动他的三件宝贝。平日里,他在校园里东瞧瞧,西瞅瞅,发现哪里门窗坏了,或是哪个班上学生的凳子断了脚,他就利用课外时间甚至是双休日,拿出他的这三件宝贝来修理一番,老师们都风趣地说:“余老师是学校里的老木工。”

余老师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又平凡又崇高,他的品德既朴实又高尚,他不愧为百姓心中的好老师!您想知道他是谁吗?让我告诉您吧!他就是我们公统小学的骨干教师,余志雷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人心的故事:爸爸,你别打妈妈,我走可以吗

全文共 2168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你别打妈妈了,我走可以吗?”这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对她的爸爸说的这辈子的最后一句话。

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大部分乡镇已经趋向于城市化的生活。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内陆地区的人口正在向沿海地区靠近,为的是能够多赚一笔钱,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而王大拿一家正是这批迁移人口中的小小一部分。

2008年6月1日,本是一个任何儿童都所喜欢的节日,这一天所有家庭、学校都应该充满孩子们的纯真的笑脸,而广州的一个家庭此时却弥漫着一种不和谐的气氛,一个12岁的小女孩正靠在墙角默默地抽泣,她刚刚在父亲王大拿的威逼下洗好了一家人的衣服,身上很明显的几道皮带抽过的伤口正泛着血色,就好像稍微接触一下立刻便会血流不止。

与此同时,家中客厅里充满着一个女人的悲惨的哭喊声,这个女人正是小女孩的母亲李晓红,王大拿每次在打完女儿后,都会将妻子李晓红狠狠的打一顿。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12年,是的,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12年是什么的感受?痛苦吗?悲惨吗?仅仅是这样吗??

王大拿在打完妻子后,走到女儿面前,狠狠的给了她几巴掌,满脸狰狞的道:“你最好给我老实点,以后在家里给老子乖乖的听话,老子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敢有一点点不听话,老子要你不得好死”。说完这句话,王大拿回头看了看自己那浑身是伤痕的妻子,冷笑着出了家门。

李晓红艰难的从客厅的地上爬了起来,这个过程本应该很容易就能做到,可是现在的她整整用了十几分钟,许多次在她就要站起来的时候又倒了下去,她心中充满了恨,她恨自己,她恨王大拿,她恨这个世界,一边想着一边强忍着身上的痛,她几乎是爬到了女儿的面前,艰难的抬起手摸了摸女儿的脸,泪流满面的说道:“柔柔,妈妈对不起你,妈妈该死,妈妈该死啊”。一面说着一面晕倒在了柔柔的身上。柔柔被吓哭了,一面摇着妈妈一面哭着喊道:“妈妈,妈妈,柔柔不怪你,柔柔没有怪你,你快醒醒,你快醒醒啊”。客厅里充满着悲惨的哭声,惊动了楼上的孙大爷一家,孙大爷叫上老伴和儿女一起下楼来到王大拿家门口,敲了敲门,发现没人应答,可是房内却有着孩子的凄惨的哭声,这是为什么?难道大拿又打老婆孩子了?孙大爷边想边叫自己的儿子把门踹开看看情况,孙大爷的儿子也是练过的,两脚便把防盗门踹开,房内的景象让孙大爷一家目瞪口呆,善良心软的赵大妈(孙大爷老伴)两行清泪流了下来......

赵大妈一直很喜欢李晓红和柔柔母女俩,进了柔柔家,赵大妈走到墙角心疼的看着柔柔和王晓红说道:“晓红,晓红,你怎么了,快醒醒啊”赵大妈见王晓红没了反应,忙问柔柔道:“柔柔,你妈妈怎么了,她怎么会这样”待柔柔将事情经过告诉赵大妈后,扑进她的怀里:“赵奶奶,我害怕我害怕,我不想在家里呆了”看着柔柔哭的模样,赵大妈更加心疼,哭着说:“柔柔不怕、不怕啊,有爷爷奶奶在,不怕啊”。这场景让旁边的孙大爷和他的儿女难过不已,忙打电话叫救护车来。

医院内,接到孙大爷电话的王大拿正在默默的接受着教训,对于孙大爷,王大拿是比较尊重的。待孙大爷一家将住院费、手术费等费用交齐后,王大拿在病房内冷冷的看着妻子李晓红,时不时的脸上还会阴笑几下,看的柔柔害怕不已,李晓红见柔柔这样便是一番好言相告,这样下来柔柔才好了些。

几个月的住院时间,孙大爷一家几乎是一星期去看望李晓红三次,每次都会带些水果和补品,这让李晓红十分感动,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把孙大爷和赵大妈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这是他们理应得到的。

好不容易等到出院,已是12月份,想想这几个月在医院的生活,李晓红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柔柔赶往孙大爷家,买了些礼品好生谢谢了孙大爷一家才回到自己家中。

今天是12月25日,李晓红出门买了些圣诞节的礼品,牵着柔柔来到孙大爷家,热情地和赵大妈聊了一番,牵着柔柔回家了。

这天晚上,王大拿一身酒气的回到家中,看到李晓红居然抱着柔柔,他这辈子受的都是家乡的那种封建思想观念“重男轻女”,看到自己的妻子居然抱着女儿,酒劲一上来,拿起板凳就朝李晓红砸去,李晓红并没有注意王大拿已经回来,当时被砸中便晕了过去,王大拿没有解气,抽出皮带往李晓红身上狠狠的抽去,血痕顿时就冒了出来,刚刚被妈妈晕倒前抛开的柔柔从地上爬起来紧紧地抱住父亲的腿,不让他继续殴打妈妈,可是她幼小的身子哪能抵得过王大拿的力量,一脚便被王大拿踹飞出几米,小柔柔的嘴角流出了一种腥红的液体......血,是血,,柔柔看着妈妈被爸爸打得不成人样,脸上已经破了相,她哭着对爸爸说:“爸爸,你别打妈妈,我走可以吗,我走可以吗”。说完,她朝王大拿跪了下来,王大拿的心早已被封建思想所腐蚀,他看都没看柔柔一眼,任由她跪着......不知过了多久,王大拿累了,是打累的,他往沙发上一躺,不再去理会柔柔和李晓红......

第二天,王大拿醒了,看到李晓红仍旧没有改变的姿势,他怕了,他踢了踢李晓红,没有反应;又踢了踢,还是没有反应;他真的怕了,顺势把手指放在李晓红鼻子处......他的脑子里一个炸雷响起:李晓红断气了,她死了,被自己打死的。他后悔了,准备跑路的他看到桌子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爸爸,求求你不要再打妈妈你,我知道你一直不喜欢我,我知道你讨厌我,我走可以吗,我走可以吗??———你讨厌的孩子柔柔留

王大拿崩溃了,他一向狠毒的心在这一刻似乎善良了、似乎心软了,他后悔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