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创新类(汇总20篇)

导语:中国老兵王琪被困印度54年的消息近日持续引发关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时事素材,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6167

作文

984

感动作文——“202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礼”观后感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令我们赞扬的人。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在这个简单,而又充满意义的舞台上,闪耀的不是明星,而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单薄的力量,却能迸发出如此令人敬佩的光芒,实在令人震惊。

在这些人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母亲陶艳波;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4年逝世的科学家师昌绪;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

在这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位为了让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他同桌6年的母亲。“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做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这是她的颁奖词。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她则被亲切地称为“同桌妈妈”。这是多深沉的母爱,才能有12年的陪伴苦读。每天从早到晚,她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做他的老师、陪读,十二年如一日。我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感动。

收看完这期节目后,内心随之涌上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无法言喻的人性的震撼。愿中国能有更多的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事,愿有更多的人能感动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20_年_月_日晚8点,《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四川木里火灾中牺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当地扑火人员、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顾方舟、浙江省嘉兴市盲人中医师朱丽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等人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14亿中国人,他们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实至名归。大半生献给莫高窟的樊锦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功业凝成糖丸一粒”的顾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劫难,何其伟哉!“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颗心爱国爱港,是美心,更是良心;从不放弃,永不言败,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

看到那一幕幕细节,我们无法不感动。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澳门回归祖国当天,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再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的黄文秀,主动选择当驻村第一书记,从帮村里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到教村民做电商,带领贫困户脱贫,可惜壮志未酬——因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每位获奖者都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动了我们,还温暖、鼓舞和启迪了我们。

我们有理由向他们衷心感谢。“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每位获奖者都在所处的领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有温度,让我们更有动力前行。比如朱丽华,她因伤失明,遭遇不幸,但不被命运摆布,而是自学成为当地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非常了不起。更可贵的是,朱丽华坚持做慈善,截至目前已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达373万元。

恰巧,17日是第30个全国助残日。朱丽华本身是残疾人,靠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又为残疾人提供了巨大帮助,不仅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发展,也让这个社会更美好,可敬可赞。

我们有责任用感奋回馈他们。每位获奖者身上都蕴藏着“精神富矿”,他们用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坚守,诠释和定义了平凡中的不平凡,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特别在当下,更有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这场大战和大考,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举世瞩目。比如,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同样的逻辑是,从获奖者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我们就更有勇气走过苦难,走向胜利。

我们也有必要感悟人生。获奖者中,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共同点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们永远无法企及,比如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再比如拿了十个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但是,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换言之,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

获奖者中有一名美国人,名叫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后来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潘维廉令人感佩之处在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他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无论在哪里,能够做推动社会进步、推动国际合作的事,就是有价值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无尽的。”如果说主流媒体发力道德模范宣传报道,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媒体责任,那么从中不断获取精神的力量,把这种力量融进工作岗位中,则是我辈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

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095 字

+ 加入清单

家住哈密市惠康园社区的低保户梁英,这几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本来想给从四川到哈密的亲戚介绍工作,却没想答应录用的工地老板却变卦了。此时难堪和尴尬的梁英想到了社区法律义务宣讲员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社区法律大讲堂上讲的法律知识。通过与工地老板反复交涉,最终老板同意拿出600元钱作为补偿,梁英的亲戚踏上返乡列车。

生活在新疆哈密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是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大叔,他也曾是一位肩扛正义的铁案法官。如今,他入选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

办案近千件 件件是铁案

退休前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哈密市司法系统是个闻名遐迩的铁案法官。工作31年的他,办理过近千件案件,把依法办案,准确定性,当作天职。他办过的案件件是有罪判决(铁案);他审判的案件,没发生过一次改判、重审、再审,全部维持原判(铁案)。

2005年,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审理了一起杀人案件。而被告与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相熟。被告人的亲朋好友发动各种关系,找到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希望他在审判中能够网开一面。

可是,不管谁来,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只有一句话:保住他的命,没有任何可能。“按照法律规定,被告理应被判处死刑。我帮不了你们的忙。”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斩钉截铁地说。

把依法办案当作践行焦裕禄精神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公正执法,为百姓伸张正义,而在一些不法之徒眼里,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公正执法,让他们受到法律的惩处,他们怀恨在心,以各种形式报复他。

“在暗处扔黑砖,趁无人砸玻璃的事经常发生,当然也发生过你死我活的面对面较量。”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回忆,1996年5月的一天下午,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一家正在家里准备晚饭,忽然“阿布列林你给我出来,你说我犯流氓罪,给我判了8年,我终于回来了,我今天就是来找你算账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见到8年前他审判的一个罪犯手持斧头,嚎叫着让阿布列林出来。见此阵势,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赶紧把家人安顿好,到大门口迎击歹徒,而妻子则翻墙出去报警。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大门口和歹徒紧张对峙了大约十来分钟,检察院的警车到了,歹徒落荒而逃。

面对这些,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很坦然。“我根本不会怕他们,我是按照法律规定来办案。”

在“焦裕禄精神”中激励前行

在31年的时间里,把接手的近千件案件件件办成铁案?因为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心中有个偶像——焦裕禄。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做焦裕禄的好学生,是他一生的追求。

1966年2月,正在读高一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学校的阅报栏里看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读完后他被深深地震撼,回到家,他向父亲说起了焦裕禄的事迹,父亲告诉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焦裕禄是个好书记,是所有党员干部的榜样,应该像他那样做人。从此之后,焦裕禄成了他心中仰慕的英雄,顶礼膜拜的偶像。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在他的心中萌发。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说,“当时全国流行《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这首歌。在那个年代,‘毛主席的好学生’是个了不起的称号,也是一个极高的荣誉。我虽然做不了毛主席的好学生,但可以努力做焦裕禄的好学生。”

把焦裕禄视为偶像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2年后,专程到了焦裕禄曾经工作的地方——兰考。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说:“在兰考,我亲眼目睹了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盐碱、战风沙、防风口、驱内涝给兰考带来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我还找到了焦裕禄的家,和焦裕禄的家人照了合影。”

兰考之行后,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一步一个脚印,当过知青、当过工人,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到检察院工作后,他总是在努力的研读努力研读、背诵法律条文,熟悉办案程序。短短2个月时间,他就被任命为助理检察员。

凡是公家钱 一分不能占

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记事本里,有这样两张收据:2000年5月31日,父亲生病使用单位车辆,交费150元;2001年8月10日,父亲去世使用单位车辆,交费100元。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这样告诉记者:“焦裕禄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这是我的座右铭。”

1988年,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年迈的父亲想在生前把老宅地上的房子建起来。这对于当时月工资只有120元的阿布列林来说非常困难。为了把父亲的愿望变成现实,他一点一点进行。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说:“有人也对我说,张张嘴就会有人送,但我觉得清清白白做人,吃饭才吃得香,睡觉才睡得踏实。”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不仅自己廉洁自律,对亲属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妹妹吾尔也提曾经和哥哥公事。“哥哥来我们法院当院长,我心里很欣喜,但渐渐发现,哥哥除对我要求比别人更加严格外,并没有给我任何额外的照顾。”

1999年法院从普通干警中提拔干部,提拔的名单却没有无论是从资历或是能力都符合条件的吾尔也提,吾尔也提满腹委屈地找到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质问。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语重心长地说:“正因为你是我的亲妹妹,所以提拔你不合适。”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离开市法院的第二年,吾尔也提被提拔为行政庭副庭长。

如今,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客厅里,仍然挂着当年和焦裕禄家人的合影。“这张合影就象征着焦裕禄精神,它时时提醒我、激励我,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故事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太空跑步诀窍要仰起头

12月7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与媒体见面。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7日上午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

“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指令长景海鹏说。

这是11月18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接受媒体采访。面对记者,他们讲述了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2024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587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中国的发展已开始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升至“中国创造”,因此我们的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为此,千龙网从2016年4月起发掘寻找“中国工匠”,推出行业精英的 系列报道。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他生活在新疆哈密,他是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大叔,他是肩扛正义的铁案法官,他是新疆的焦裕禄,他是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他一家四代人,50年来学习践行焦裕禄的故事感动着你,温暖着他……

家住哈密市惠康园社区的低保户梁英,这几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经历了剧烈的情感变化。今年九月中旬,哈密一建筑工地想找一做饭的临时工。她听说后就把自己远在四川内江山区的一个会做饭的亲戚介绍给工地老板,老板当场答应以每月三千元的报酬录用。

亲戚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风尘仆仆从成都来到了哈密,就在梁英满心喜悦地准备带着亲戚到工地见老板时,介绍人传来的却是老板不予录用的口信。理由是工 地甘肃民工多,喜欢北方的面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这位憨厚朴实的山村妇女,尽管极度惊愕,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她无奈地给梁英说,既然没活可干,那就 回去吧。本来想给亲戚办好事的梁英,此时除了难堪和尴尬一时找不到什么解决的办法。怎么办?她想到了社区法律义务宣讲员阿布列 林·阿不列孜在社区法律大讲堂上讲的,口头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解决民事法律纠纷,不一定非到法院起诉,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和平解决,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应 等法律知识。梁英便通过介绍人向工地老板反复交涉,最终老板同意拿出600元钱作为补偿,梁英这才如释重负地接过钱,将其转交到自己亲戚手上,并送她踏上 了返乡的列车。

像梁英这样通过听阿布列林的法律普及课,而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惠康园社区居民不在少数。

成立于2010年4月的惠康园社区,居住着2415户,6038口人,是哈密市较大的社区之一。有维、汉、回、哈、蒙等五个民族的居民在社区居住, 贫富差距较大,有住别墅的、有住商品房的、有住廉租房的、有住自建房的,社区人口成分复杂,少数民族多,弱势群体多,拆迁户多,居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社 区成立之初的几年里,社区邻里之间矛盾较多,曾因停水停电出现过一次集体上访。

为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退休后的阿布列林应社区领导的邀请,当起了惠康园社区的义务法律宣讲员,并于2013年3月开始,在社区定期为各族群众义务进行法律宣讲。

通过几年来阿布列林尽心尽力普及法律知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2014年至今,惠康园社区一起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生过。2015年5月,惠康园社区被中共新疆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办案近千件 件件是铁案

在哈密市司法系统有个闻名遐迩的铁案法官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他在哈密市检察院、法院工作了31年,办理了近千件案件,他在检察院批捕起诉的案件,件件是有罪判决(铁案);他在法院审判的一审案件和二审案件,没发生过一次改判、发回重审、提起再审,全部维持原判(铁案)。

31年里,阿布列林把依法办案,准确定性,当作天职。1993年9月,哈密市检察院受理玉某某奸淫幼女案。法院一审以“被告人认罪态度好,积极赔偿 被害人损失”为由,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8年。阿布列林在仔细审查这个案件后,认为量刑畸轻,应该罚当其罪,并以充分的事实和证据提出抗诉。法院二审认为, 市检察院抗诉有理,撤销一审判决,改判被告人有期徒刑10年,维护了法律的公正。

31年里,阿布列林从不办亲情案。1990年,阿布列林表姐的儿子因涉嫌盗窃团伙案被拘留,案件移送检察院。表姐想两家是亲戚,关系好,哭天喊地找 上门来,要阿布列林救救她的儿子。阿布列林热情接待,耐心讲解法律,就是不接如何救她儿子的话茬,表姐见打亲情牌无用,哭闹无效,气哼哼地走了。表姐的儿 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从此,表姐多年没登阿布列林的家门。

31年里,阿布列林从不办金钱案。2010年,阿布列林处理一起重大毒品案。一天,主犯的母亲来求情,被阿布列林当场拒绝。临走时,她悄悄将1000元钱塞进报纸里。阿布列林发现后立即上缴法院纪委,最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2005年,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审理了一起杀人案件。

2005年2月的一个晚上,哈密市(现伊州区)青年路的一家煤场,被告司马义·库尔班进来小便,正在值班的河南籍外来务工人员陈某见状制止,两人发生口角。被告司马义·库尔班拿出刀子,向陈某连捅9刀,陈某当场死亡。

哈密市(现伊州区)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向哈密市法院提起公诉。

当知道负责审判这个案件的审判员,是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时,被告的亲朋友好们既高兴又害怕。高兴地是,他们和阿布列林的关系都很熟。害怕的是,阿布列林铁面无私的名声人尽皆知。

被告人的亲朋好友,发动各种关系,打起感情牌,找到阿布列林,希望阿布列林在审判中能够网开一面,保住被告一命。可是,不管谁来,阿布列林只有一句话:保住他的命,没有任何可能。

“第一,他是累犯。第二,被害人被连捅9刀,当场死亡,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按照法律规定,被告理应被判处死刑。我帮不了你们的忙。”阿布列林斩钉截铁的说。

这些前来游说的人反复哀求后,看到阿布列林如此坚决,又转而去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找人求情。

自治区高级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被告人被执行死刑。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公平正义的根基更加牢固。

可是,没多久,阿布列林的生活中,却多了一些忿恨的眼光。面对这些眼光,他很坦然。

“我根本不会怕他们,我是按照法律规定来办案。”阿布列林从来都是这样简短的回答,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字字千斤。

为了把每一个案件办成铁案,阿布列林不仅不拿案件当事人一分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核桃也不占。1992年秋天,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母亲掂着白糖、核 桃、馕等礼品来到阿布列林家,为犯罪的儿子说情。看到核桃,阿布列林不满4岁的女儿上前拿了一个,阿布列林重重的一巴掌打在女儿的脸上,女儿的脸顿时又红 又肿,嚎啕大哭。看到丈夫为了一个核桃竟出如此重手,一向坚定支持阿布列林工作的妻子火了:“你太没良心了。不就是一个核桃嘛,她还是一个孩子呀。这日子 没法过了,咱们离婚!”说完,抱起女儿回了娘家。见此情景,犯罪嫌疑人的母亲也气嘟嘟地说:“拿一个核桃有什么?”多年后回想想这件事,阿布列林说,这是 他第一次打女儿,也是唯一的一次。

阿布列林为何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在31年的时间里,把接手的近千件案件件件办成铁案?因为,阿布列林心中有个偶像-—焦裕禄。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做焦裕禄的好学生,是他一生的追求。

心中有信仰 行动有力量

1966年2月,正在读高一的阿布列林在学校的阅报栏里看到穆青等人撰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口气读完后,他被深深地震撼,回到家, 他向父亲说起了焦裕禄的事迹,父亲告诉阿布列林,焦裕禄是个好书记,是所有党员干部的榜样,应该像他那样做人当官。听了父亲的话,又连续几天反复学习、认 真研读,阿布列林被焦裕禄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深深地折服。焦裕禄成了他心中仰慕的英雄,顶礼膜拜的偶像。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在他的心中萌发。

阿布列林说,“当时全国流行《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这首歌。在那个年代,‘毛主席的好学生’是个了不起的称号,也是一个极高的荣誉。我虽然做不了毛主席的好学生,但可以努力做焦裕禄的好学生。”

做焦裕禄的好学生,就要到焦裕禄生前工作过的地方看一看,亲身感受伟大的焦裕禄精神。经过两年悉心准备,阿布列林和其他五位同学终于乘火车来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圣地——兰考。

在兰考,他们遇上马车坐马车,遇上拖拉机坐拖拉机,亲眼目睹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盐碱、战风沙、防风口、驱内涝给兰考带来的变化。他们还找到焦裕禄的家,和焦裕禄的母亲、妻子及儿女照了一张合影。

从兰考回来,阿布列林把这张合影恭恭敬敬地挂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因为,在他的心中,这张合影就象征着焦裕禄精神,这张合影可以时时提醒他、激励他,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

从兰考回来后,他当过知青、当过工人,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到检察院工作后,他白天努力熟悉办案程序,晚上如饥似渴地研读、背诵法律条文,仅仅两个月,他就被任命为助理检察员,完成了从工人到独立办案的检察官的角色转换。

岗位当阵地 斧头何所俱

把依法办案当作践行焦裕禄精神的阿布列林,公正执法,刚直不阿,为百姓伸张正义,自然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他们以各种方式感谢阿布列林,都被阿布列 林婉言谢绝。而在一些不法之徒眼里,阿布列林的公正执法,让他们受到法律的惩处,他们当然怀恨在心,并以各种形式报复阿布列林。

1988年9月的一个晚上,阿布列林骑车带着已有3个月身孕的妻子,到岳母家吃晚饭,在上坡的时候,从路东边扔来几块石头,其中一块击中了自行车。阿布列林急忙停车,扶妻子下车,然后拔枪追赶歹徒,只见两个黑影消失在树林里。

1990年肉孜节前夕,阿布列林两口晚上参加同事小孩的割礼,回来开门时,感到地上烫脚,一看,是柴草刚刚烧过的灰烬。打开门,发现窗户玻璃全被砸碎,过节准备的几十个碗、盘子被摔得稀巴烂。

在暗处扔黑砖,趁无人砸玻璃,起码说明歹徒有心虚的一面。而1996年5月底发生在阿布列林家的一幕,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面对面较量。

那是一个星期天下午的6点左右,刚刚搬到位于老宅新建的房子,阿布列林在院子里忙着平整地面,妻子在悉心准备晚饭,上学前班的女儿在做作业。忽然 “阿布列林你给我出来,你说我犯流氓罪,情节恶劣,社会影响严重,从重处罚。给我判了8年,我终于回来了,我今天就是来找你算账的!”一声声吼叫从外面传 来。阿布列林放下铁锨朝外看,只见8年前他审判的一个罪犯,手持明亮锋利的斧头,嚎叫着让阿布列林出来。见此阵势,阿布列林也很紧张,心想,今天非出大事 不可。紧张并不惧怕,更没慌乱。他先把女儿锁进一个小房间里,然后找出单位配给他的六四手枪,到大门口迎击歹徒。而同时,妻子也作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从 院子的西墙翻出去,沿着农田一路小跑,向距离将近两公里的市检察院奔去(当时家里没有配电话,也没有手机)。

大门口,疯狂的歹徒用斧头在地上、墙上乱砍,阿布列林手持六四手枪警告歹徒,“你敢进来,我就开枪”。歹徒在监狱可能学过一点法律,不敢跨进大门, 只是一个劲地激阿布列林出去。因为他懂得一旦跨进大门,阿布列林向他开枪就属于正当防卫。就这样,双方怒目圆睁,紧张对峙了大约十来分钟,急促的警笛声由 远而近,检察院的警车未到,歹徒已落荒而逃。

凡是公家钱 一分不能占

在阿布列林的记事本里有这样两张收据:2000年5月31日,父亲生病使用单位车辆,交费150元;2001年8月10日,父亲去世使用单位车辆,交费100元。

作为哈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法院院长,阿布列林把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作为座右铭,对公家的钱一分不占,做到两袖清风,一心为公。

1988年,年迈的父亲提出,想在生前把老宅地上的房子建起来。建房子对当时月工资只有120元的阿布列林来说,难题是资金匮乏。但阿布列林是孝 子,为了把父亲的愿望变成现实,他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点一点进行。这时有人提醒阿布列林,张张嘴就会有人送的。阿布列林告诉他:“清清白白做人,吃 饭才吃得香,睡觉才睡得踏实。”

阿布列林不仅自己廉洁自律,对亲属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有时近乎苛刻。

阿布列林有一个妹妹叫吾尔也提,1991年从新疆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哈密市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工作。当1998年年初阿布列林被任命为哈密市法 院院长时,吾尔也提已在法院工作了将近8年。哥哥来当院长,吾尔也提自然喜不自禁。但渐渐地她发现,哥哥除对她要求比别人更加严格外,并没有给她任何额外 的照顾。1999年法院从普通干警中提拔了27名正、副科级干部,提拔的名单中仍然找不到吾尔也提。想想自己从资历到能力,从敬业精神到办案业绩,哪一条 都符合要求,吾尔也提满腹委屈地找到阿布列林,哭着问他:“我是不是你的亲妹妹?!你是不是我的亲哥哥?!”面对妹妹的质问,阿布列林语重心长地说:“正 因为你是我的亲妹妹,所以提拔你不合适。”看着妹妹哭得红肿的眼睛,阿布列林也感到有点对不住她。但一想到焦裕禄连孩子看场白戏都要补票时,阿布列林的心 也就坦然了。

在阿布列林离开市法院的第二年,吾尔也提被提拔为行政庭副庭长。

奉献是本分 火中救俩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

人们常说,瞬间彰显伟大,本能体现本质。1990年8月的一个中午,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吃过午饭刚刚躺下休息的阿布列林,忽然听到“起火啦!救命啊!”的呼叫声。

阿布列林翻身下床,迎着呼叫声跑去。只见邻居阿皮孜·尕依提家浓烟滚滚,大火熊熊。呼喊救命的是阿皮孜的儿子,他哭叫着说,他患有腿疾的妈妈和一个邻家的小孩还在屋内。

说话声中,阿布列林已经冲到阿皮孜家的大门,但火势很猛,进不去。他迅疾绕道后墙,用砖头将后墙通风窗的窗棂砸断。这时阿皮孜也从外面赶回,在阿皮 孜的帮助下,阿布列林从通风窗跳进屋内,将被大火吓得嗷嗷乱叫的大约3岁的小孩,一把拉到怀里,然后双手举起,将小孩送给在通风窗接应的阿皮孜。救出小 孩,阿布列林又转身抱起阿皮孜瘫痪的妻子,但阿皮孜的妻子太重,阿布列林能抱起来,却举不起来。情急之中,阿布列林机智地拉过来一个装衣服的箱子,站在箱 子上,将阿皮孜的妻子抱起,使出浑身的气力将其推到窗口,阿皮孜就势将妻子从窗口拉了出去。

这时,已经救了两个人、体力严重不支的阿布列林双手怎么也抓不到窗棂,窗口外面的阿皮孜迅速找来一块木头垫在自己所站的椅子上,将手伸进窗内,阿布列林使尽全身的力气向上一跳,拉住阿皮孜的手,一个拼命向外爬,一个全力往外拉,阿布列林才从窗口爬出来。

大火被驾驶消防车迅速赶来的消防官兵扑灭。

而从窗口爬出来的阿布列林,双膝被磨烂,两只胳膊被磨出道道血痕。

阿布列林在兄弟姐妹的危难关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第一个冲向大火,这种本能的反应,就是一心为民的本质的反应,就像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动中国。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1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节过后,中国十大风云人物颁奖典礼都会把我抱在身边,影响无数人的心灵,让我感动了好久,忍不住泪流满面。这个想法让我回到了今年的领奖台上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手里拿着笔,小心翼翼地写下他们的名字。感动中国人民的排雷战士杜,与打黑除恶的老战士鲁,勤俭节约,捐赠给家乡八十多岁的老人。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河南人在农村接了80后老师张玉坤。师范毕业后,张宇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做民办教师,月薪30元,工作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上全是山路,到处都是泥泞的荆棘。他用杆子把学生的课本和文具挑进山里和学校里。看着张宇在电视上滚挑沉重的课本,艰难的走在山路上,我的眼睛湿了。他不仅仅是在挑课本,更是山里孩子的希望!80后脸上布满皱纹,比同龄人大几岁。最后,我听白为他读了的获奖感言。写的是这样的:窄极惹山镇前途;长凳很宽,能让孩子们的心保持稳定。

是的,多么精彩的获奖感言,张玉国。我会永远记得这个名字。你是河南人的骄傲。你虽然平凡,却是最伟大的。你展现了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每一个中国人,激励我,努力工作,追求我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的为你好,那就是母爱;有一种爱,一辈子关心你,也不需要你的回报,只要你能够健康,幸福;有一个人需要你用尽一生一世的感恩,那就是妈妈;有一个人需要你用一生去铭记,那就是妈妈!——题记

今天我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也就是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这个颁奖典礼让我心潮澎湃。

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为了事业,为了中国的发展,他任劳任怨,连回家也很少。也有拾荒助学的“五保”老人刘盛兰,92岁,老人家庭并不富裕,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将自己,辛辛苦苦拾荒的来的钱,毫不犹豫地捐献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更有为了儿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方俊明的妈妈,姜春梅,84岁,有一年,有一个小孩溺水,方俊明见了,二话不说一头扎入湖底救人,不料颈椎骨折并导致高位截瘫。妈妈劝导他,并背了他整整23年。

还有许多许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他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只为了能够帮助到别人,也帮助祖国!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方俊明的妈妈。

她任劳任怨地照顾她的儿子,也从不说苦,也从不说累。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方俊明妈妈就一直开导她的儿子,让他儿子也不再伤心,但是这些年也发生了许多事,方俊明妻子的离开,方俊明爸爸的去世,也对他们的生活有不少打击。家里的重担也都压在了方俊明妈妈身上,她每天起早贪黑,早上五点起来做早饭,晚上等到儿子,孙女都入睡了,才敢渐渐入睡。23年来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都是靠妈妈来背,她为儿子洗衣、做饭、洗脚、擦身子,有时候肠胃不好,大小便失禁,都是妈妈及时的换洗。

在天气好的时候,想让方俊明下楼透透风,散散心,就从二楼,一步一步艰难的背下来,即使再苦再累,都要坚持。现在方俊明女儿长大了,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方俊明心里也少了一份负担。但是方俊明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妈妈,妈妈已经老了,也渐渐背不动他了,他就是希望自己的妈妈能够歇一歇,享享清福。但是方俊明妈妈并不是这样想的,她觉得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还是自己照顾的比较放心,只要还走的动,就要把儿子背下去,照顾下去!

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无私,让人催人泪下,看了这次颁奖典礼,我的感触很深,觉得看的很有意义,也有很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自强自立、勤劳勇敢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周六早上7点15分我准时打开了电视机,观看了《20xx感动中国》教育专题节目,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何玥,她是一个心中充满大爱的一个人,12岁的她上小学六年级,可是她不知为什么患上了一种绝症——脑癌。何玥小朋友做出了一个令人想不到的决定,她死后要把自己身体有用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但是她的父母却不同意这么做,最后在小何玥和父母的讨论下,父母终于答应了她的要求,何玥别看她是一个小女孩,但是她却很勇敢,如果我们死后的器官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离开就是有意义的。

陈斌强,他也是一个心中充满大爱的人,他的妈妈一个人独自把他们兄弟三人一手拉扯大,随着时间的转移,妈妈一天一天变老,刚要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照顾年迈的妈妈,陈斌强每天都坚持背着妈妈上班,年复一年,陈斌强一直这样坚持着,陈斌强的孝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爱。百善孝为先,孝没有固定模式,没有行为标准,没有数量标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方,孝的做法也不尽相同之处,可是,唯一相同的是善良的人们都拥有一颗践行孝道的孝心。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为集体、为家庭做些事情,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

我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样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王锋,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六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突发肺栓塞,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妻子潘品最了解丈夫的品性,她知道在王锋沉默的外表下有着坚毅的力量,她说,“他这样做,我一点都不奇怪,他平时就是这样的人,他要不这样就不是他了。”

颁奖辞:面对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星期一度的法制课,太喜欢上了,终于能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今天老班到班里表情很严肃,好像要举行什么隆重的事情似的,果不其然,老师打开立体机,大屏幕上显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吼……”这个歌声好熟悉呀!汶川大地震中,这个歌声响过……

开始了,主持人宣布颁奖典礼正式开始,开始以后,我还在写作业,就是随便看看,后来,第一位老科学家钱伟长与钱学森齐名讲述了他这几十年,从考到清华大学,而又放弃上清华的行为,去探救国的方法,让我感到惭愧,来面对这样一位老科学家,应给予最真挚的敬意,我竟然还在写作业,真是悲哀,老人家讲述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与三钱的研究的情况。虽然他已不幸长逝了,但他的忠精报国的精神让人感到无限敬佩,虽然他的儿子已白发苍苍,但他这种精神不会消失的。

一位位感动着我们的人物出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东林,他呀,是出于农民工头,在腊月二十九那天,为了让农民工拿到回家过年的钱,冒着大雪在公路行驶,最后发生车祸,妻子和儿子都在这场车祸中不幸去世,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自己,诚信在自己眼里到底算什么!必须要严以律己,才能取得成功。

面对这一场场用鲜血和眼泪换来的感动,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王锋的观后感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班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主要讲了张超、孙家栋、支月英、秦玥飞等人物的事迹。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火中救人英雄王锋

2016年5月的某一天凌晨一点,王锋家楼下的自行车车库着火了。王锋一家是第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他先带着女儿逃离火海,之后又冲回火海把妻子和儿子救出,他对妻子说了一句“里面还有人”后,又一次冲进火海,挨家挨户的敲门示警。等他走出火海,整个人都是黑的,全身烧伤面积98%。在经过四次大手术后,终于度过了休克期,但生命还在鬼门关徘徊。于是政府决定包机送往首都北京治疗。几天后,王锋已经完成了植皮。当他朝大家挥手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会是他最后一次告别。第二天下午,经过130个小时候救治的王锋因器官衰竭而与世长辞。

过了几天,王锋的妻子被请到《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上来了,她为大家朗诵了她自己写得一首诗:你走了,在这个家里,再也找不到你的影子......“人民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英雄。”《感动中国》委员胡果为王锋致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这种伟大的精神,这种付出的行动,值得我学习。

当然,每个人物里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要在它们身上找优点,集于一身,为社会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600字作文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有这样一个事例: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了,梁万俊接受了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了!飞机帽出了黑烟这时的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的话,人是保住了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了保全飞机,为了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了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飞机着陆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了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的话,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的生命的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了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的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的人创造出来的。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的不顾一切,感动了总部,感动了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了--中国。

像梁万俊这样的人还有许多,像孝敬父母的田世国;像热爱生命的贵希恩;像精忠报国的任长霞;像不畏艰苦的徐本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的社会,祖国是中华儿女成长的沃土,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五千年的历史、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辉煌的成就、崇高忠贞的民族气节、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对!也需要充满爱心。人人献出一丝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芳香的鲜花开满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关于“感动中国”评论的热点论据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晚会昨晚在央视一套播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救火英雄王锋、山村教师支月英等10人获得“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荣誉。

作为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自2002年推出以来,涌现了一批感动你我、感动中国的“平凡英雄”。他们或是科学家,或是工人,或是村官等等,这些平凡人在平凡的领域里做出的不平凡事儿,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成为社会前行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每一位当选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都是最伟大的英雄,他们的经历都是一部传奇。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从1958年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开始,到今天,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航天事业。

同样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王锋,三进火海救人,自己却被烧成了一个碳人。《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是:“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磐,在人们的心中永生……”令现场的观众无不动容、落泪。

同样,当选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还有:芳兰振惠叶的山村教师支月英、君子通大道的村官秦玥飞、浩气展虹霓光的飞行员张超、器成天下走的工匠李万君、推诚结仁爱的骨科医生梁益建、暖带入春风的校长郭小平、澄清有片心的法官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曙色满东方的科学家潘建伟;还有年度特别致敬集体,为国著成功的中国女排,无不让人在感动中感受到了力量。

每一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坚强无比的灵魂,一个无人匹及的传奇,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他们身上具有的正能量令我们敬仰。这种正能量,不仅仅是个人强大信念的彰显,更是一个行业、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更可以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和表达。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面对这些平凡英雄,我们仅有感动还不够,更需要化感动为力量,更应将这种感动化作为一种行动。尤其是在全面向小康社会进发的过程中,更需要学习弘扬他们的精神,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努力做社会正能量的生产者、输出者、传递者,用执着的毅力、向善的追求、职业的操守,齐心协力共筑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借出差无锡的机会,上海楷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久明匆匆赶回和县乌江镇卜陈村,再次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师叶连平。

“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2个多月前,叶连平骑自行车买菜,回家路上遭遇交通意外受伤,常久明一直很牵挂,“等您身体恢复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几天。”

在村民们眼中,叶连平就是村里不灭的“蜡烛”,也是照亮孩子们走出村里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着叶连平。那时,初中生常久明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父母就让他辍学学缝纫。一天下午,常久明硬着头皮把即将辍学的事报告了叶连平,意外的是叶连平并没有当场责骂他。常久明随即离校回家。

就在那天天擦黑的时候,正在棉花地里帮父母干农活的常久明,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叶老师怎么来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惊,常久明赶紧躲了起来。

常久明家距离学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过河,当时还正值汛期。叶连平最终没有说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笼罩着田野,躲在暗处的常久明盯着那个渐去渐远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热泪盈眶。

“尽管我后来还是辍学了,但成为叶老师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资助叶连平奖学金基金。

叶连平坚持每年到每个学生家至少家访一次,不管多远都一定访到。特别是那些在校表现一般、家庭困难、住址离学校远的学生,他更是格外关注、关爱,多次上门。在卜陈学校周边的乡村田野间,经常会看到一个老人,提着马灯跌跌撞撞地赶路,有时身上还沾了很多泥水。

“叶老师对学生负责,是出了名的。”令叶连平曾经的同事、卜陈学校教师戴启涌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叶连平批改学生作业,连标点符号都会一一校正。

“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叶连平当班主任时,曾带着学生勤工俭学,用赚来的钱购买课外书给学生看,开阔学生眼界,在当时算是特立独行了。多年后,那个班的学生发现,当初勤工俭学挣的钱根本不够买那么多课外书,是叶老师自己贴钱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92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颇具影响力的一个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五代人守灯塔三位亲人献出生命!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没想到,这一守就是一辈子。更让人意外的是,一百多年来,子子孙孙追随着他的脚步无怨无悔守护灯塔。五代人百年坚守三位亲人献出生命,灯塔依然亮着全国最佳灯塔工、全国劳动模范……故事的主人公叶中央是叶氏家族的第三代灯塔工,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他的名字。

75岁的叶中央头发花白,回忆起灯塔工的生活,叶老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1944年,叶中央4岁。他和父亲叶阿岳一起生活在鱼腥脑灯塔上,那时候父亲已经是一名灯塔工。有一次刮台风,一艘补给船要进港避雨,父亲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中去帮忙,结果一个海浪扑来,船被打翻,父亲被卷入大海。掩埋黑发人,祖父带着孙儿上了白节山,祖孙俩守着灯塔相依为命。叶中央在祖父熏陶下,爱上了灯塔。19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灯塔工。1971年春节前夕,几名灯塔工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叶中央却自告奋勇留下来,写信让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到灯塔来过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儿被人救起,年仅29岁的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双双遇难。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叶静虎是叶中央唯一的儿子。

他本可以当一个合格称职的拖车司机。1982年,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白节山灯塔的一名灯塔工。孙子叶超群是个“90后”。2013年4月,大专毕业的他在爷爷和父亲的支持下,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口的七里屿灯塔。惊心动魄的一夜冒着12级台风,爬上塔顶排除故障“做我们这一行,经常会碰上海难,生离死别见得多了。”

小时候,叶中央就跟着爷爷在白节山灯塔值班,最早听到的一次海难就是“太平轮”沉没。“刚好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听爷爷说海上有一艘大船沉没了,就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在灯塔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但越来越微弱,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一早看到,海面上泛着油光。”叶中央说,后来得知这就是让世人震惊的“太平轮”沉没事件。他曾在舟山群岛最北端的花鸟灯塔守了3年,那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

“以前根本没有网络,有没有台风,只能靠听收音机。对灯塔工来说,碰上险风恶浪是常有的事,我们早就习惯了。”叶中央和记者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有一年夏天,白节海峡遭逢12级台风,我们在灯塔值班。一阵电闪雷鸣过后,灯塔电器被击坏。灯塔失明,船舶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我冲入暗夜,匍匐着爬向塔顶。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让灯塔亮起来。最后,故障顺利排除。别看从值班室到灯塔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我足足爬了半小时。我们会在值班室和灯塔之间拴一根“安全绳”,抓着绳子爬行,稍有疏忽可能就被狂风吹落海里。“看得多了,就越觉得灯塔是不可或缺的。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中央说得很平静。无边无际的孤独一上灯塔就是11个月,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叶超群,这个家族最年轻的守塔一员,仍在镇海坚守着传自父辈的这份灯塔情怀,“我刚踏上灯塔的时候,就倍感亲切,可能骨子里头就和灯塔有一种不解之缘吧。加上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地方。爷爷提议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新一代的灯塔工,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艰苦,电视机、电脑已经普及。

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独如影随形。刚到七里屿灯塔的那段日子,叶超群却有些不适应,“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整个岛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钟。除了熟悉的几张面孔,只能听大海的声音。很难想象,爷爷一辈子呆在灯塔是怎么熬过来的。”记者注意到,叶超群用了一个字眼——熬。没错,那个年代的灯塔工要艰苦得多。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补给船,每月一趟。如果碰上台风天,补给船来不了,他们只有挨饿的份。“有一次刮台风,补给船到不了。当时岛上只剩一个冬瓜,五个大男人就着一个大冬瓜,吃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叶中央说,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与外界联系,只能点烟,“有一次我发高烧,连着烧了三天,到后来整个人昏迷了。他们就在岛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过一劫。”然而,最难熬的还是无边无际的孤独。

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唯一能解闷的就是抽烟,那时候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现在落下了病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孙迎欣

今天上午,我们看了感动中国。每次感动中国都会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

这次感动中国第一位出场的是卢永根,他在十九岁的时候,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卢永根爷爷还是一位老院长。最后他还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绢了出去。

第二位出场的是一对姐妹,她们是卓嘎和央宗。他们住的那个地方只有他们一家人,他们的妈妈在去看病的路上去世了,他们最小的妹妹当时被卡在了冰里。但他们的爸爸始终不离开这里。他说中国不能少一块儿土地,他们要守护这里,最后他们成了那里最后的一家人。

第三位是刘锐,他驾驶着战神,冲破了一个个鬼门关,他要向别人证明中国人是很勇敢,不怕死的。当时他驾驶着战神穿过了一道道闪电,他说当时感觉静电都在往外拉。

第四位是黄大年。他爸还在读书的女儿带回来,和妻子放弃了他们当时的药铺,回到了中国。回国后他每天的日程表都满满的。最后因为睡得太晚饮食规律不好得了重病,他一直瞒着自己的学生,继续努力工作。最后他的病已经无法治了,在五十八岁时就去世了,他还没有看到自己的孙女。

第五个是卢立安。他是一位教授,他的家乡是台湾,可他选择了回到祖国大陆。每天卢立安都在一点一滴的努力。她的心愿是两岸的发展会更好。

第六位是王珏,他一直拖着病体为病人服务。他的病好好休息还可以活几年。可他坚持要捐款。在临走前他还惦记着捐款。

第七位是黄大发。他住的那个村子很缺水。黄大发希望自己的村子变个样,他们就开始了引水工程,但没成功在村民们失望的时候,黄大发仍然坚持。饮水工程继续进行,但很危险要一个人在绝壁中间凿,如果绳子没抓好就会掉入深谷。在这个时候只有黄大发敢去干。最后他们成功了,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第八位出场的是三代人的代表,他们那个地方本来天气很恶劣,经过他们的努力那里成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到处都是树林。

我们看完感动中国后特别感动,里面的人物都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刘锐,他为了向别人证明中国人很勇敢不怕死,决定亲自驾驶战神完成任务。先不说他不怕死,就说他的勇敢,我们值得学习。

感动中国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他们有很多品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这部片子颁奖典礼中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感人的创造、感人肺腑的场面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人就是朱光亚。20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林俊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周国平

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已落下帷幕,一阵阵热流涌向我的脑海,医院里从死神手中抢人的医生,在洪灾中毅然牺牲的消防员,以一己之力让无数大山女孩走向大学的老师,与医院做邻居为爱而坚持的爱心厨房……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但平凡的背后却隐藏着最高的精神境界,那最返璞归真的灵魂便是一生所得。

我们也许曾经会为掉一点小钱而怨天尤人,会为失去一丝关注而倍感落寞,还会为那虚名而蒙蔽双眼。但却不知《感动中国》中的那些远生我们的心胸与气度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的背后是艰辛,是困苦,也有疾病正在他们招手。

我们也许在抱怨老师的严厉时,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的感受与健康。张桂梅,丽江市一所女子高中的校长,初期,为了自己的梦想她决定要为大山中的女子办高中,拿到捐款后,又每家每户地去鼓动女孩们去上学,在校化身严厉的校长,在学生们背后却背负着23种疾病在身,甚至于上台领奖时,手上还贴满了大大小小的膏药。谁又能想到一个近九十九岁的老人还能有着一生最后为诗词增些色彩的目标,她作为一个热爱诗词之人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人的精神品格能提升,她就能得到内心的一份快乐,,也不现实而失去生活的意义。”叶嘉莹先生用她的一生诠释了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将全部所得都捐给基金会更是体现了她对少年的期盼。

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旁,阳光明媚,坐在公交车站旁的学生,挽着丈夫胳膊的孕妇,扛着落满灰尘的麻袋捡着地上的瓶子的路边乞丐,他们与他们同生活在这平凡的世界里,许许多个人共同组成了一束光,永不消散,他们共同拥有创造奇迹的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