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精彩20篇

从作文的写作字数来分,作文可以分为限字作文和非限字作文。教育部的新课程标准在学生作文的字数上有了一定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写出非同寻常的好作文,必须要在“想”上下功夫。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浏览

1697

作文

1000

英文成语故事三:守株待兔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 farmer in the State of Song was one day working in the fields when he saw a rabbit bump into a tree stump(树桩) accidentally and break its neck.

The farmer took the rabbit home, and cooked himself a delicious meal.

That night he thought, I neednt work so hard. All I have to do is wait for a rabbit each day by the stump.

So from then on he gave up farming, and simply sat by the stump waiting for rabbits to come and run into it.

This idiom satirizes(讽刺,挖苦) those who just wait for a stroke of luck, rather than making efforts to obtain what they need.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杞人忧天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杞国人担心天要塌下来。比喻没有根据的忧虑是不必要的。

出处

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

故事

从前,杞国有个人,一天到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天要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旷野上,心想这时候天要是塌下来,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肯定会被砸成肉饼的。他躲进房屋里,又想天要是这么一大块地砸下来,房屋不也被砸倒了吗?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压到自己头上来了吗?

他像一头丧家之犬东奔西逃,突然,他发现路边有个山洞,赶忙爬进洞里躲起来,这下他彻底放心了,悠悠然地观赏洞外的风光。有蓝天、白云、绿树,心情舒畅极了。但他马上又想如果天塌下来不把洞口堵死了吗?暗无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饿死。他赶忙窜出去,连滚带爬地来到大路上。天瓦蓝瓦蓝的,几朵白云悠悠飘过。看见天离地面还很远,一时半时还塌不下来。这样想着,他才放心走起路来。

走不多远,到了一块洼地,突然,他惊叫起来:“这块地不是陷下去了吗?”他拼命似地大声叫喊,就越觉得陷得深。他没命地往高处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坐到一条路上,连连说:“真险,真险。”

前面一条石子路,大风过处,尘土飞扬,他赶忙闭上眼睛,不料,脚踩着的石子滑了一下,他以为地动起来,所站的地方马上就要陷下去了,陷成一个洞,下面水冒上来,上面石子落下去,自己就会在中间活活埋葬,于是赶快挪开!可是每移到一个地方,他都觉得只有这地方才会陷,别的地方不陷,又胡乱地乱跑一通,看到一棵大树,猛地一跃,抓住树枝,谁知抓着的树枝承受不了他的重量,断了,他重重地摔到地面上,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往家里走去。

当他看到自己那座破房子的时候,他眉头紧皱,如果呆在家里,地陷了,怎么办?最佳的办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还能飘在水面,再做几把桨,还能乘风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转念又想,要是水面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有始无终地坠落,怎么办?想着想着,他不敢睁眼,神情恍惚,到家就睡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真金不怕火炼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21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在烈火中永生》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又何止宁死不屈的江姐?其中在白公馆、渣滓洞的故事:革命者的狱中斗争,狱中的新年联欢活动,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无一不让人感动。正所谓那一句老话——真金不怕火炼。

真金不怕火炼,语出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谁知你们真金不怕火,礼则礼,情则情,全无一毫苟且之心。”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五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永远是我们人民的天下!”这个成语用来说明真金虽然经历火炼,但是本色不变,比喻事物或人经得住任何考验。

成语的意思很是直白,老百姓中又作“真金不怕红炉火”,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为什么说“真金不怕火”呢?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

原来,黄金历来是贵重的重金属,并担任着货币的职能。人们发现用火烧就可以辨别出真假黄金。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空气中灼烧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假黄金的成分是药金、黄铜合金(Zn、Cu),而黄铜、药金化学性质都比黄金(Au)活泼,在空气中灼烧(高温)容易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uO)及灰色的氧化锌(ZnO)。而金的熔点较高,达1063℃,在一般的火焰中也不会熔化。因此,用高温灼烧,就能辨别真假黄金。

历史上,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和永恒不朽的黄金一直是人们、尤其是统治阶级的追求。中国古代应运而生了一种特殊方术——炼金术。炼金术,又称金丹术、炼丹术、点金术、黄白术。其内容非常复杂,中心目标是用人工方法制作既可以使人“长生不死”,又能用点金的神丹点化铜、铁等普通金属以转变为黄金和白银。由于中国古时有“成仙”的说法,所以炼丹术最先在中国诞生。炼丹家认为,人的肉体可以借助于某种神奇的药物而获得永生。“丹”原来指丹砂(即硫化汞),后来泛指被认为是“长生药”或“点金药”的各种药物。

长生不老当然是痴心妄想,不过在炼金的过程中,术师们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炼金术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化学的先驱。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生产也达到鼎盛时期。鼎本是煮肉汤和食品的器具,但这时人们就希望在鼎中也能炼出一些别的东西。传说秦穆公的女婿萧史就在宫中炼丹,他曾经炼成“飞雪丹”给秦穆公的女儿擦在脸上(实际上是炼成的铅粉)。他也许可以算是最早的化学家。

由于各种金属矿物都是由土中开采出来的,所以在五行生克学说中就有土生金的说法。于是当时就有一种设想,那就是认为矿物在土中会随时间而变化。例如认为雌黄千年后化为雄黄,雄黄千年后化为黄金。朱砂200年后变成青,再过300年后变成铅,再过200年成为银,最后再过200年化成金。能不能加速这种变化呢?这时就产生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图在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于是就在鼎中放入各种药物,封闭后进行加热烧炼,以为可以炼出贵重的金银来,这样炼金术在战国末期就萌芽了。到了秦皇汉武时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炼金术就大大发展起来,这时不仅要由低贱的金属如铜、铁等制造出贵重的金、银来,还要为统治者修炼出吃了能长生不老的仙丹来。他们把人与物相类比,认为黄金和玉都是不朽不坏的,所以最好能由金和玉中提出精华来给人吃,于是就有“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理论。这时炼丹家就希望能炼出一种名叫“金液”的神秘物质,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与普通物质配合就能变成黄金。

最早热衷于炼丹术的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他在他的宫中招集了方士千余人修炼金丹和表演特异功能,后来又编写了《淮南子》,提到了汞、丹砂、雄黄等药物。至景帝炼金风气流行,西汉末的王莽也喜神仙思想和炼丹术。另外,道教亦与炼丹术扯上关系,道教创办者张陵亦被称精通此术。

这一时期是炼丹兴起的时期,虽然真金没有炼出来,却制成了多种貌似黄银和白银的假金。更发现了许多种化学反应,最主要是铅、汞、硫、砷等之间的反应,还创造了各种炼丹仪器和提炼药品的方法。

到了东汉时期,魏伯阳编著了一部炼丹术的著作《参同契》,这是世界公认现存的最古老的炼丹书(外国现存的最老的炼金术著作是圣`马克书稿,是公元10世纪的抄本)。实际上,《参同契》是魏伯阳钻研总结了前人大量的炼丹书《火记六百篇》后总结的理论著作,他把物质分为阴阳两大类,提出要产生新物质必须阴阳配合,同类物质在一起是不会化合的。他还指出如果是“药物非种、分剂参差、失其纪纲”时,那就会“飞龟舞蛇,愈见乖张”,这实际是炼丹过程中发生爆炸的情况(这正是炼丹家发明火药的前奏)。

魏伯阳在书中记载了铅、汞、硫等的化合和分解的知识。但是魏伯阳有一大缺点,就是书中使用了各种隐语,例如“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实际上,河上姹女是水银,水银加热就会蒸发(飞)不见了。要想固定水银,就要加入黄芽,黄芽就是硫黄,这时加热后就会生成红色的硫化汞,“望之类白,造之则朱”。这部《参同契》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的理论著作,从中可见当时火法炼丹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性知识。

晋代炼丹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作了详细的记载和总结,他的炼丹术分为3个互相关联的部分:

(1)炼制万应灵丹,以为“仙道之极”。

(2)采集并加工制作长生药。这些药物包括矿物、动物性、植物性药物,认为它们能起到“令人身安命延”、“养性”和“除病”的作用。

(3)点化金银。用铜、铁等普通金属点化为黄金和白银,实际上是使用化学方法制成各种与金、银外貌相似的合金。

到了唐代,几乎各代皇帝都喜欢炼丹术,这时中国的炼金术发展到全盛时期,许多炼丹著作有了更实际的内容,也传往阿拉伯国家,促进了阿拉伯炼金术的发展。而阿拉伯炼金术后来又传入欧洲,几经演化发展,终于形成了现代科学的重要门类——化学。

现代化学Chemistry,源于阿拉伯炼金术AL-Kimiya。据曹元宇教授考证,这是源于中国金丹术中最重要的追求目的——金液。金液的泉州语言正是Kim-Ya,而泉州正是唐代最繁盛的通商口岸。而阿拉伯炼金术的鼻祖Geber(?~780年)就曾经著过一本名叫《东方的水银》的炼丹书。

去除古代炼金术中的迷信成分,它有着不少科学意义。首先,认识了一大批金属和非金属,并了解它们的性质。例如,对硫、汞、铅等元素作了十分透彻的研究,并用化学方法来提纯和鉴别它们。阿拉伯人写的《七十书》和《秘密书》等著作中,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能也作出较全面的论述。

其次,认识许多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反应。例如,炼金者拉齐著的《秘密书》,就将当时已知物质分成三大类:金属、非金属和矿类。当时人们已能了解的铁矿、氮化镁、硼砂、苛性钠、草木灰、食盐等不下数百种化合物及其性质,这些也同炼金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又如,我国炼丹家葛洪能察知铅在不同条件下,氧化成氧化铅、四氧化三铅和二氧化铅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欧的炼丹家在后期已发现硫酸、盐酸和碳酸钠、氢氧化钠等重要化合物。

再次,在实验技术上,不仅发明了许多仪器,如加热器、蒸馏瓶、坩埚等,而且掌握许多实验操作技术,如蒸发、过滤、蒸馏等。特别是提纯物质的技术的创立,这对研究物质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过,由于政治目的和社会意识形态,术士们始终把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作为最终目的,没有摆脱迷信思想的桎梏,也就未能向科学的道路上迈进,终没有诞生科学的化学。

海德格尔说得好,生命不过是终将死亡的人在世界上寻找栖居的过程。没有谁能永远占有美好的空间,长生不老从来只是神话。那么,在终将死亡的旅途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不用怕,毕竟——真金不怕火炼,不是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讲成语故事比赛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星期五下午,我们304班举行了讲成语故事比赛,班上共有20位同学参赛。为体现公平,贺老师特地请来了方何文浩、沈博、李博、陈奕萌的妈妈来当评委。

首先,小主持人章文昊走上讲台,给我们介绍了比赛目的和评分细则。当章文昊说:“有请一号选手吴卓凡上台,二号选手阮铭轩准备。”同学们就依次上台将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故事讲了出来。有的讲得很流利,还加了自编的动作;有的讲得结结巴巴,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

终于到我了,我紧张地走上讲台,敬了个队礼,大声说道:“敬爱的老师、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要讲的故事是《磨杵成针》。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讲的时候,由于紧张,我停顿了几次。讲完了,我又敬了个队礼,长吁一口气,轻松地走下台,坐到座位上,等主持人报我的成绩。当听到自己只得了8。925分时,我心里很失望……

经过两节课的激烈比赛和那些妈妈评委们的公正评分,比赛结果很快出来了。贺老师即时公布了获奖的等次。当我听到张婷婷二等奖时,心里特别开心,觉得这几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犹豫不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犹豫不决是指人处理问题举棋不定,迟疑不决,下面整理了关于关于犹豫不决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

成语释义

迟疑不能决定,拿不定主意。犹豫:迟疑的样子。

故事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出处译文

“赵王应当诚心派使臣求和,表示情愿尊秦王为帝,向他称臣纳贡。这样一来,秦王大喜之下,就会命令将领收兵回国。”可是平原君对这样的建议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知怎样做才好。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王想夺取赵国江山,就派兵攻入赵国,将赵国都城邯郸围了个水泄不通。赵孝成王没有办法,就派人前往魏国请求援助。

魏王派大将晋鄙带领军队救援赵国。可是,晋鄙觉得秦国军队百战百胜,害怕引火烧身,就屯军于汤阴,不再向前进兵。

与此同时,晋鄙还派部将辛垣衍偷偷潜入邯郸,劝平原君与秦国讲和。辛垣衍是个能说会道之人,他说,秦国如此急切地包围赵都,是因为秦王想称帝,成为天下之主,并不是为了赵国的土地。为今之计,赵王应当派使臣求和,表示情愿尊秦王为帝,向他称臣纳贡。这样一来,秦王大喜之下,就会命令将领收兵回国,永不侵犯赵国了。

平原君听了这些话,一方面觉得赵国打不过秦国,另一方面又觉得向秦国称臣纳贡太过于屈辱,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知怎样做才好。

这时,齐国的大贤鲁仲连周游天下,正好来到邯郸。他听说了这件事,就找到了平原君,见到了辛垣衍。鲁仲连滔滔不绝地陈述自己的意见,他指出,一旦尊秦王为帝,秦国非但不会就此罢手,还会得寸进尺,继续欺负赵国。

平原君得知讲和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就打消了屈辱求和的念头,决定尽一切力量抵抗秦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庄生梦蝶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zhuāng shēng mèng dié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着名的哲学家庄周,常在《庄子》中讲寓言故事,借以说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中《庄生梦蝶》寓言就描绘他自己梦见变成一只蝴蝶,欣然自得,轻松舒畅地自由飞翔,完全忘记人世间的烦恼。梦醒后一直栩栩如生浮现在眼前。

【出处】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典出《庄子·齐物论》

【解释】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感叹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汇总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汗流夹背

出处《汉书·杨敞传》

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志竟成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ǒu zhì jìng chéng

【典故】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后汉书·耿弇传》

【释义】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同韵词】老虎头上打苍蝇、畅叙幽情、四海飘零、蚌鹬争衡、法有定论,兵无常形、以狸致鼠、以冰致绳、世道人情、荼毒生灵、老朽无能、天纵多能。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大将耿渰奉光武帝刘秀的命令去平定张步的叛乱,在战斗中不小心中了对方一箭。他咬紧牙关,带伤继续战斗,士兵们深受鼓舞,最终打败了张步。刘秀称赞他说:“你取得最终胜利,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举例】改日须醵公分,畅谈一日,以贺素兄有志竟成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六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穷兵黩dú武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政(zheng)腐败,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wo)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祸起萧墙成语故事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先王曾经任命颛臾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祸起萧墙

成语祸起萧墙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

祸起萧墙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

春秋时,鲁国自鲁文公后,即由季孙氏执政。到鲁哀公时的季康子,名位虽是卿大夫,实际权势之大,早已超出国君之上。当时的费邑是季康子的私邑,他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汉权力,想攻伐附近的颛臾,把它吞并过来0顓臾是鲁国的附属小国,在费邑的西北约七十里。

当时孔子反对季孙氏攻伐颛臾。而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却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因此孔子责备他俩不该支持季氏。据《论语·季氏》载,孔子当时说:“……无论诸侯或大夫,办理国家政事,不柏贫穷,不怕人口少,只怕不得安居。如果贫富并不悬殊,穷也就无所谓了,如果都有安居,人口少也就没有关系。如果不发生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危险的灾难£这样,远方的人就会前来归服你,如若嫌归服的人不多,还可以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而现在,你们俩辅助季孙氏干了些什么呢?远方的人不归附,你不能招来;国家分崩离析,你不能坚守,反而想使用兵力,去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啊!”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臣子进见君王,到此而增加肃敬,所以叫做“萧墙”。“萧墙之内”这里暗指鲁哀公。因为季孙氏当时和鲁君矛盾很大。季孙恐怕鲁哀公利用颠臾的有利地势,来袭击他的费邑,于是他先下手为强,攻伐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顓臾,而在萧墙之内。后人用“祸起萧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佣中佼佼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佣中佼佼

【汉语拼音】yòng zhōng jiǎo jiǎo

【近义词】:庸中佼佼、鹤立鸡群、 出人头地、人中龙凤、出类拔萃、 独占鳌头、 登峰造极

【反义词】:碌碌无能、滥竽充数

【成语出处】出处 《后汉书·刘盆子传》:“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李贤注:“佼,好貌也……言佼佼者,凡佣之人稍为胜也。”

【成语解释】指在平凡之人中才能较为特出。

【佣中佼佼造句】 小刘从小学习努力一直在孩子们当中佣中佼佼。

【佣中佼佼的成语故事

帝说:“你真不愧是那种铮铮的硬汉子,庸人中的优秀人才啊。”又说:“各位大为无道,所过之处,诛死老弱,对社稷撒尿把井水锅灶都污秽了。但还有三个好处:攻破城邑遍于天下,没有抛弃原来的妻妾,这是一个好处;立君主能用刘氏宗室,这是第二个好处;别的盗贼立了君,走投无路时往往拿着他的首级投降,自己以为立了功,你们却让盆子活着来降我,这是第三个好处。”于是令他们各与妻子住到洛阳,每人赐住宅一区,赐田二顷。

这年夏天,樊崇、逄安谋反,被诛。杨音在长安时,对赵王刘良有恩情,赐爵关内侯,与徐宣都回乡下,死于家中。刘恭为更始杀了谢禄,自缚下狱请罪,被赦免不杀。光武帝怜爱盆子,赏赐他很多东西,以他为赵王的郎中。后来眼生病,眼睛瞎了,就赐他荥阳一带的均输官地,开设铺店,让他终身食用这里的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仰各知照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仰各知照

【汉语拼音】yǎng gè zhi zhào

【近义词】:上情下达、上传下达,上映下复

【反义词】:对牛弹琴

【成语出处】在古代的下行公文里,“仰”有命令的意思,“知照”指通知、关照。布告属于下行公文,因此,传统的布告在结束正文时要求下属知晓并遵行布告的内容,就会用“仰各知照”一语。这个词语在纯语体的公文里较少人使用。

【成语解释】仰各知照,一体遵行。意思就是,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大家知道就好了,照着办就是了。另一个意思也是,你们大家抬着头听好了,乖乖听话喔!好一副高高在上的官威啊。

【仰各知照造句】公司的文件大家都仰各知照的执行下去。

【仰各知照的成语故事

县衙门外贴出一张告示,上面写着:“兹有赵老汉失窃一案,经本衙追查,殊难破案。今念赵某孤老无依,实属可悯,望离赵老汉家五百步以内的乡邻,务在今日辰时,齐到县衙内院商议赒济之事,仰各知照,不得有违。”告示一出,整个街坊就热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刻画无盐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东晋初年,很有名望的尚书仆射周顗为人特别谦虚。人们总喜欢把他与当时同样有名望的尚书令乐广相提并论,说他们两人都是才学过人、德高望重。周顗谦虚地说:“把我与他相比,是亵渎了他,那是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了。”

【典故】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晋书·周凯传》

【释义】无盐:传说中的古代丑女。精细地描摹丑女无盐。比喻以丑比美,引喻比拟得不恰当。

【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比拟得不恰当

【近义词】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同韵词】讨流泝源、取易守难、要言不繁、雪兆丰年、度日如年、烽火相连、钻懒帮闲、思如涌泉、返本朝元、千里姻缘、......

【成语示列】仿数珠儿,刻画无盐唐突。宋·陈亮《桂香枝》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付之一炬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fù zhī yī jù

【出处】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杜牧《阿房宫赋》

【解释】付:给;之:它;炬:火把。一把火给烧了。

【用法】作谓语;表示野蛮残暴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付之丙丁

【押韵词】十八层地狱、殚心积虑、视同一律、温香软玉、优柔餍饫、颠来播去、深见远虑、大同境域、浮名虚誉、长辔远御。

【年代】古代

【谜语】纸船明烛照天烧

【法文】livreraufeu

【俄文】преáтьогню

成语故事】唐敬宗时,朝廷大兴土木,挥霍无度,杜牧十分气愤,就写一篇《阿房宫赋》,讲述秦朝的阿房宫是十分的繁华,最后被西楚霸王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才烧完,借古讽今,希望能让当权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成语示例】除夕,京师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成语例句】

◎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一系列的不幸接踵而至,当年夏天普法战争爆发,巴黎歌剧院被迫关闭;9月,正值盛年的列昂猝死于心脏病;三年后一场大火烧毁了巴黎歌剧院,连带所有保留剧目的布景和服装全部付之一炬。

◎ 1972年,金顶的古建筑群被人付之一炬,令佛学界、文物界人士痛心疾首。

◎ 2月2日上午,在天津市郊一片开阔地上,6000多公斤含有矿物油的禁售食品被付之一炬。

◎ 南来以后,为了安全,抛掉了不少部稿子,有的给埋在地里烂了,有的连埋都来不及,只好付之一炬。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含苞欲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含苞欲放

【汉语拼音】hán bāo yù fàng

【近义词】:含苞待放

【反义词】:百花盛开

【成语出处】《大仓老师》:“山上田野里桃花含苞欲放,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成语解释】含:没有开;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指花骨朵将开而未开,形容花苞还在叶片里,很快就要开放出来。

【含苞欲放造句】 春光明媚,一群女孩子,像含苞欲放的花朵,笑盈盈地跑过来。

【含苞欲放的成语故事

《大仓老师》一套极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一次世界当代经典文学之旅,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系;能让童年和一生感动的儿童文学故事;《爱的教育》系列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主编;该书系为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儿童文学巨著——《爱的教育》的延展读物,精选全球各地79篇以“爱”为主题的现代文学经典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八拜之交成语故事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了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陈重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世人赞道: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息尚存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一息尚存

【汉语拼音】yī xī shàng cún

【近义词】:奄奄一息、气息奄奄

【反义词】:寿终正寝

【成语出处】

1、《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成语解释】一息:一呼一吸。还有一口气儿,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一息尚存造句】只要还有一息尚存的机会,我就是要活着走出沼泽。

【一息尚存的成语故事

一个有志之士,(其志向和意志)必须弘大刚强,因为他担负的责任很重并且达成目标的道路很长远。把仁义当做自己的担负,还不算不重吗?这个担子必须一直承担下去,到死才可以放下,还不算不远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故事贾人渡河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涨。贾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仓,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贾人摇摇头,踱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

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做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

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仓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

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故事:卜昼卜夜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卜:占卜。形容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成语故事

敬仲,即春秋时陈国的公子完,同陈宣公是兄弟。陈宣公为了叫宠姬所生的儿子款为太子,便把原来立为太子的大儿子御寇杀了。敬仲是站在御寇一边的,因此不能在陈国安身立足,便投奔齐国。齐桓公很恭敬地接待敬仲,拜他为“卿”。敬仲谦虚地说:“我是投奔贵国的客人,蒙您收留,让我在这里舒舒服服地住下,我已经非常感激了,怎敢高居卿位,让人笑我不知足呢!”齐桓公觉得他很懂道理,便改聘为“工正”,请他担任管理各种工匠的职务。但是对他的待遇,仍不同于一般官员。齐桓公经常找他谈天、游玩。

这段故事,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记载。同时,它还记载着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齐桓公到敬仲家里去,敬仲拿出酒来招待他,桓公喝得很高兴,直到天快黑了,还叫点灯,要继续喝。敬仲婉言劝止,说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我只准备白天陪您玩,却没有打算继续到夜晚,恕我不敢久留您!)”

由于这段故事,后来形容游宴无度,不计时间,从白昼到黑夜,又从黑夜到白昼,连续不休地玩乐,就叫“卜昼卜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狗咬吕洞宾成语故事_1400字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蓬莱八仙里有个吕洞宾,他原是读书人,但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从此以后,他就不再读书,而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会客访友,游山玩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他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很是同情他,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好有个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吕先生,我想把愚妹许配给苟杳,你看如何?"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后便动心了,就对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吕洞宾说:"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也不拦阻了,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听不禁一楞,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牙答应了。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面见人,干脆躲到一边不见面。晚上,洞房里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这时,吕洞宾闯进屋来,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苦坏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哥哥用心,可谓太狠心啊!林小姐被苟杳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苟杳说明经过,夫妻两个才双双欢喜起来,齐声说道:"吕兄此恩,我们将来一定报答他!"

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产,化成一堆灰烬。吕洞宾只好用残留的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和妻小在里面躲风避雨,日子十分艰难。夫妻俩商量,决定去找苟杳帮忙。吕洞宾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并热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情,一连住了一个多月,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吕洞宾以为他忘恩负义,一气回了家。

吕洞宾回家一看,原来家里盖了新房,很是奇怪。他刚要迈进家门,却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惊,慌忙走进屋内,见屋内挺着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吕洞宾楞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娘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更觉诧异,问:"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呢?"娘子端详了好久,才认出真是吕洞宾说:"吓死我了!"原来,吕洞宾走后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

吕洞宾一听,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他走近棺材,气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开两半,只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信后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和"咬"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