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解读:明确合作重点和机制亮点多精选20篇

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力断金”表达了只要合作就能发挥出很大的力量。以下是开学吧小编为您提供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解读:明确合作重点和机制亮点多,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554

作文

1000

策略解读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1.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议论文常见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再发感想。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2.学会分解分论点。

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②层进法。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的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

③对照法。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这两个分论点:①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②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3.要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并切合题意。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考生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李时珍、爱迪生、史铁生、中国女排,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老师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考生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增强说理的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写作议论文,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就同学们的写作实践看,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写议论文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决不能“以摆代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合作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合作是一种美德,当然,我们现在那美好的生活也离不开合作。比如拔河比赛的时候,每队的选手都得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自己的目标。总而言之,合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手术台上的合作

在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水味的医院里,他们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的病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每次手术时,医生们都会互相合作。当病人被送入手术室后,医生和他的助手能够配合,主治医生负责为病人做手术,他的助手则帮助主治医生递剪刀,递纱布什么的。整个手术室中的人配合得很好,手术也很成功,很棒。

合唱

合唱里有广泛的合作意识,即便整个合唱团队人人个性特别,音色优美,但最后都得合,必须合成和谐、优美、动听的整体声音。在合唱里,首先应该是“我们”,而不是“我”。在音乐厅里,你们或许能听到一首首气势磅礴的乐曲,忽高忽低,抑扬顿挫。这是在合唱。合唱队一般是由六十多人组成,分高,低声部。合唱,合唱,主要在合字,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让自己的声音融入整体中。所以合唱离不开精诚,愉悦的合作。当然,在现在,未来的诸多工作领域中,没有合作将一事无成。

家庭大扫除

现代家庭的生活,人们都追求要把自己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所以在每次家庭大扫除时,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参加,分配任务。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房子打扫干净。

合作的力量是伟大的,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还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如果人人都有一种无私的精神,合作的精神,重视团队的力量,世界将变得何等的美妙!

[合作小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梦想就行动吧作文45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梦想,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吧:比如想去探索天空的秘密;想去深不可及的海洋里遨游;想到宇宙去观察水星,土星;或者想要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那么,就行动起来吧。

我看过一本书上写过,一个叫张锲的人,他出生在一个小学教师的家庭里,很小时,他便做着大学梦,可是由于家庭贫困等原因,他只上到了初二便参加了工作,但是,他仍然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1955年21岁的他便以只有初中学历考取了厦门大学中文系,在这欢喜这时,张锲又因一件案件,结果被打成右派,以艰难的条件下,他依旧为着自己的梦想前进。1990年在考取大学35年后,他才赶到厦门大学中文系注册报到。如今的张锲已是青丝变白发,还不会停止自己对梦想的追求,而且先后资助了一大批经济困难的作家和作家遗属。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梦想就行动起来,无论前面怎样艰辛,咬咬牙,一定可以走过去的。当然我也有我的梦想,我梦想当一名教师,为培育我们祖国的花朵贡献一份力量,希望像我的老师一样培育一批又一批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就不断努力学习,将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让我们向着自己的梦想大胆的去实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文学会合作

全文共 1637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

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独霸利益。天堂的人学会了给予,每个人都会喂给对方因而显得幸福快乐。这个故事教给人们要学会“给予、付出”,同时也说明了要“学会合作”的道理,从合作中获得生存且得到乐趣。生活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常言道: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大;“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都充分说明了合作的力量,学会合作往往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平凡的人干出不平凡的事。

有了合作,即使有更大困难在你面前阻挡你,但只要与你的合作伙伴坦诚友好合作,共同克服,困难也许就被你们勇敢地踩在脚下。学会合作,就是助你开拓美好明天的一把金钥匙。学会合作首先要学会沟通交流,“沟通、交流使一切变得简单”说的很有哲理。工作生活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交流、沟通,彼此坦诚相待也是合作的最好方式。

曾在一个部门要写一分报告,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后明确了重点、组成部分,然后根据个人优势分解每人承担了一部分,结果很快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出来了,而且大家觉得都干的很愉快。曾有一位知名度不高的科学家,他每天都与助手在自己的实验室开始各种研究,无论成败,他与他的助手都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再来,最终取得成功。

学会合作对工作可以优势互补,对个人可以去长补短。当然生活工作中也偏偏存在一些不能合作的现象,同事间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往往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轻则会误时、误事,重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大海懂得在退潮时把贝壳留给沙滩,太阳懂得在谢幕后把星星留给苍穹。我们也应思考如何付出和给予,思考需要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就应如何对待别人?要学会合作。即使你天生是聪慧之人,但知识的海洋深藏不露,让你不能一眼看穿。你总会有遇到挫折与不解的时候,那么此时你唯有靠与别人合作,来消除你心中的疑问。倘若一意孤行,要自己一人潜心钻研,那么我想你的疑问很难可以尽早解决。那样的话,你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耗费很多精力。

学会合作,真的很重要,有了合作,人生之路可以赏心悦目…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桥梁。每当我在窗前看见那个密密麻麻的“中国结”时,总会想起那个同窗好友-杨柳。

这是一堂美术课,学的是编制中国结。真没想到,小小的中国结里竟会包涵这么多的技巧。这节学习编制中国结的课程,同学们大都学得糊里糊涂-太难了!下课了,我与杨柳一起琢磨来琢磨去,终不得结果。回家后,我按照书上的步骤做,始终都不成功。第二天,我和杨柳打算合作完成,利用几个课间,我们行动起来了,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中国结做出来。我们用一个大的塑料泡膜,一根红绳,用大头针固定住,按书上的步骤做着,而书上的步骤图太复杂了,我们看得眼花缭乱,仍然没有成功,真急死人了,但干着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是求教于别人吧。于是,杨柳找了两个已学会了的同学教我们。他们耐心地教着,我们专心地学着。忽然,杨柳恍然大悟了“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在杨柳的指导下,我也很快学会了。

不久后,就编成了这个盘长结,是我和杨柳一起做的,虽然做工远不如书本上的样品,但这却是我们合作的结晶。

繁星缀满夜空,阳光沐浴大地。万物的生生息息,宇宙的斗转星移,生物链的共存共荣,无一离不开合作!

合作,繁衍了生命,进化了生命;合作,也必将让世界日新月异

[作文学会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雷锋行动高二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在美国西点军校也将雷锋精神作为校训之一。

雷锋精神中国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其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是雷锋精神的精髓。

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对敌人要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他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

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正因为如此,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是,他正确地解决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问题。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着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教育培养青年的重要途径,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形式,弘扬先进文化的生动载体。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结晶,已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心灵的百合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那株百合,仍在我心灵深处盛开,美丽芬芳……

仍记得去年的一次次考试,名落孙山,受到老师的一次次谈话与家长的教导,早已想放弃。我如一只迷茫的小鹿,一直躲在那黑暗而寂寞无声的小巷里,徘徊着。一次无意间的一瞟,使我注意到了那早已被遗忘在阳台的百合。那干裂的土里,还插着几株百合的根,这几株百合旁还有些许干枯的花瓣。它早已被遗忘了,还能活过来吗?

我为他浇了些水,可能是同情吧,接连浇了七八天,怎么还不长出来?不禁有点失望,我默默又把它遗忘了在了角落里。大概是过了几个星期,在阳台晒衣服的妈妈兴奋地叫道:“快来看,快来看,百合长出嫩芽了。”还真的是,那棕色的枝干旁冒出来一抹新绿。它似乎满身的希望,他熬过了寒冬,冲破了泥土,展示出它的坚强。

一星期,两星期……它越长越高,那原本卷缩着的叶片也慢慢张开,它活过来了!那被遗忘的百合很快又开出了两朵鲜艳的花朵,展示着它的芬芳。

是啊,我不就像那株百合吗?早已被舍弃,被遗忘,跌入了深渊,可能百合的生长,就是因为我那几次的浇水吧?它找到了希望,它抓住了生命的最后的机会。她打败了寒冬,破土而出。我不也可以吗,我也会击败失败,名列前茅。

今年的百合又开了,不久又做了,我知道,它正在与寒冬作斗争。来年春天,它定会盛开,那芬芳也会溢满人间。

几许山花照夕阳,不栽不植自芬芳。

林梢一点风做起,吹作人间百合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解读文学理论常识

全文共 93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它包括文与质两个方面。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注野如野人,言鄙略也。史者文多而质少。彬彬文质相半之貌。邢□疏:文华质朴相半彬彬然然后可为君子孔子又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论语·颜渊》)原来是就一个人的内在品德及言谈举止说的。文指外在表现,质指道德品质。这是一方面的意义。后世文论沿用文、质,在许多情况下是指语言风格范畴的华美和质朴,如萧绎《内典碑铭集林序》说:夫世代亟改,论文之理不一,能使艳而不华,质而不野。又如苏轼论陶渊明诗的特点,称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再如后世的尚质、尚文之说,等等。

但文质运用到后来的文论上,也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即文指辞采、表现,大体上相当于今人所说的作品的形式;质则指内容。由于文学风格上的华美和质朴,最终是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相联系的,所以这一点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远。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论有些作家作品时所用的文、质概念,就是从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立论的。很多著名的作家和理论家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以至黄宗羲、叶燮等,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都有精辟的论述。

尽管文质具有艺术风格和形式内容方面的意义,但不论从风格的华美与质朴方面看,或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方面看,很多有成就的作家和理论家,都是在强调质,即强调质朴或内容的前提下,要求华、朴相济,质、文兼备的。不过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中,也常常有偏尚质朴、偏重内容或偏美辞藻、偏于形式的倾向。

风骨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以风骨评诗论文最完备最系统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风骨用来品评人物始于汉末魏晋以后曾广泛流行如《宋书·武帝纪》称刘裕风骨奇特《世说新语·赏誉门》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称王羲之风骨清举《南史·蔡撙传》称蔡撙风骨鲠正等。当时所谓风骨,一般指人的神气风度方面的特点而言。这一品评人物的概念,不久即为文论和画论所采用。

画论中谈风骨,始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在序中提出评画的六个标准,其一是气韵生动,其二是骨法用笔。前者重在风神,与神似相近,后者重在笔致的骨梗有力。谢赫又将画家分为六品,评一品画家曹不兴说: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哉!以后风骨这一概念,便被广泛运用于画论。风骨也被用于书法品评。晋卫夫人《笔阵图》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书法要录》)唐代张怀□的《书议》,始将风骨引入书法评论中。他说: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又论草书说: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

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篇》说:用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如何理解刘勰风骨的确切含义,后世众说纷纭。曹学□在明天启刻、梅庆生音注《文心雕龙》的序文中说:风者化感之本原性情之符契。诗贵自然,自然者,风也;辞达而已,达者,风也。岂非风振则本举风微则末坠乎!故《风骨》一篇归之于气气属风也。又在《风骨》篇的批语中说风骨二字虽是分重然毕竟以风为主。风可以包骨而骨必待乎风也。故此篇以风发端,而归重于气,气属风也。曹学□首先□橥了气与风骨的关系,并且明确指出风骨一词,风居于主导地位。清黄叔琳在其辑注本《文心雕龙》中有一句批语说:气是风骨之本。纪昀不同意,认为:气即风骨,更无本末,此评未是。对风骨的理解,至今仍无定论。

刘勰论风骨,先讲风的来源本于《诗经》中的《国风》: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这是从风的教化作用立论的。《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有了风才能感动人但风本身并不是教化也不是志气而是教化的本源,志气的表现。风与情的关系比较密切情不仅指感情也包括抒情述志在内。因此风也是志气的表现。风与气的关系更为密切,没有气就不生动,没有风就感动不了人。形不是气,但有气才活;情不是风但有风才动人。有各种不同的气,刘勰要求的是骏爽之气;形之于风,就是清峻之风。气盛则风生,风生则意豁而情显。因此,风也就是要求作品有情志,有感动人的力量,写得鲜明而有生气,写得骏快爽朗。

刘勰说: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文心雕龙·风骨》)骨与文辞关系比较密切。运用文辞首先要用骨。身体没有骨骼就立不起来,文辞没有骨也立不起来。语言端正劲直、析辞精练才算有骨;如果思想贫乏,文辞又不精练,就无骨可言。因此,骨也就是要求有情志的作品写得文辞精练,辞义相称,有条理,挺拔有力。合而言之,有了风就生动,有了骨就劲健。以气运辞,故语言劲健挺拔,捶字坚而难移。以气负声,故音调顿挫低昂,结响凝而不滞。文章达到这种境界,才是刚健既实,辉光乃新,才能激动人。总之风骨的基本特征,在于明朗健康遒劲有力。

与上述看法相反,另一种意见认为:骨即文意,风即文辞。主要根据是《文心雕龙·体性》所说:辞为肤根,志实骨髓。《文心雕龙·附会》所说: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由此而得出结论骨指情志与事义,也就是情感与思想,这是文学创作的骨干。舍此骨干绝难构成优美的文学所以说沉吟铺辞,莫先于骨。同时,文章的骨髓,固然是情感和思想,而其表达却有赖于文章的气势所以又说缀虑裁篇,务盈守气。这文气,便是所谓风。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风骨与气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在《文心雕龙》中,《体性》只是一般地论述文学作品有多样化的风格;《风骨》则是在多样化的风格当中选取不同的风格因素,综合成一种更高的具有刚性美的风格。所谓风骨,也就是指一种鲜明、生动、凝练、雄健有力的风格。这是刘勰对文学风格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或更高标准。

除刘勰外,南朝梁钟嵘也提倡风骨,不过他使用的词语是风力或骨气。他在《诗品》中曾称曹植骨气奇高;在《诗品序》中又指出: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这里所说的建安风力实即建安风骨。刘勰、钟嵘两人都极力推崇建安风骨,把它作为对六朝形式主义文风进行批判的武器,但由于积重难返,风骨说在当时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果。到了唐代,陈子昂基于改革文风的需要,高倡汉魏风骨,用风骨作武器,横扫六朝绮靡文风的余习,使唐代诗歌的革新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文学批评史上看,风骨说是从中国优良的文学传统中概括出来的,并为后代进步文论家所继承,它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

通变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实指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主要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在当时的文坛上竞今疏古的风气盛行普遍存在着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的倾向。刘勰反对这种偏重在形式上诡诞求奇的文风,主张还宗经诰,因而提出了通变说。通变并非复古,而是主张探本知源,做到通则不乏、变则可久。清人纪昀曾对此评论说:齐、梁间风气绮靡,转相神圣,文士所作,如出一手,故彦和以通变立论。然求新于俗尚之中,则小智师心,转成纤仄。故挽其返而求之古。盖当代之新声既无非滥调则古人之旧式转属新声。复古而名以通变盖以此尔。(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引)这话深得刘勰补偏救弊的用心。不过复古和通变并不能划上等号。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才是通变精意之所在。

刘勰主张革新创造但并不过分强调革新创造和唐代古文家还有区别。《通变》中举枚乘《七发》、司马相如《上林》等五例以为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意谓写景状物古今有相同之处;前人艺术构思的结晶往往成为后来学习的典范不一定都有变化而且也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这虽是属于表现技巧的问题,但已说明通变是有因有革,而不是尽变前人。所以,刘勰在《风骨》和《通变》里特别强调继承传统的重要性。《风骨》说若夫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莩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新意、奇辞是可贵的,但要新而不乱,奇而不黩,那就必须昭体而晓变。只有明辨文体的人才能通古今之变虽变而不失其道。《通变》论述历代文风的变革,说(刘)宋初讹而新其所以讹就是因为近附而远疏,龌龊于偏解,矜激于一致,知新变而不知通变,能□辞而不能昭体的缘故。其结果也必然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风骨》)。

通变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就其先后传承的一面而言则为通;就其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言,则为变。把通变连缀成一个完整的词义,是就其对立统一的关系而说的。因此,必须于通中求变,同时又要变而不失其通,把会通与运变统一起来。刘勰讲通变是兼顾这两个方面的。他在《通变》正文里强调继承,象认楚骚是矩式周人,以及象所谓矫讹翻浅,还宗经诰等,都是侧重继承的;在赞里则强调革新,象所谓日新其业、趋时必果、望今制奇等。他认识到革新的重要,但重点是放在救弊上,所以在正文里强调继承。

通变是理解文学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清代的叶燮在《原诗》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个道理。他用大量的文学历史事实证明,文学演变总的说来,是向前一步步推进的,但其发展的过程来源,则有时因变而得盛,也有时因变而致衰。其所以衰,正是由于或泥古或追新而不知通变的缘故。刘勰的话,针对六朝而言,所以强调参古定法、继承传统的一面;叶燮则是有感于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论而发的,所以强调革新的一面。救弊纠偏,用意各有不同,但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

声律

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也提出了字音的调配问题。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有性别宫商,识清浊的话,说明已经注意调配,能够识别五声。南齐周□作《四声切韵》,已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到梁代沈约进一步用五声来调配诗的音节他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指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即要把宫声和羽声的字、浮声和切响的字互相调配。他又提出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前四病为浮声切响(即后来的平仄)的调配不当;后四病指双声迭韵的调配不当。后来更进一步用五声来配四声,但对五声与平、上、去、入关系的解释却存在分歧。沈约所说的低昂或浮切以及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所说的声有飞沉,都是两分法。四声怎样分为两种,在六朝时没有完全解决。八病说过于繁琐,沈约自己也不能遵守。到了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符合于低昂、浮切、飞沉的两分法,便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这种格律运用到五言诗七言诗,就成为律诗;运用到四六文,就成为格律文。它的特点是把句子分为音步,有双音步和单音步,如五言律诗的仄仄平平仄,就是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平仄互相交错;七言律诗即在五言律诗上加一个平仄相错的音步。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错,联和联之间的平仄相承。再加上双句用韵,首句可用可不用,中间两联对偶,这就构成律诗的格律。四六文是以两个双音步平仄交错为四字句,三个双音步平仄相承又互相交错为六字句,构成上联,再与同样字句的下联平仄交错相对,构成格律文。声律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熟练地掌握声律,有助于创作出音调和谐、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的作品来。

通感

文学理论术语,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通感中之一是听声类形。马融《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文选》)这样的通感是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闻乐来的: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杜预注:论其声。按在曲而有直体下又称曲而不屈。孔颖达正义:季札或取于人,或取于物,以形见此德。每句皆下字破上字而美其能不然也。物有曲者失于屈桡,此曲而能不屈也谓王者曲降情意,以尊接下,恒守尊严,不有屈桡。此则听《大雅》之乐声,有类于王者以尊接下之形。《礼·乐记》: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正义:止如槁木者,言音声止静,感动人心,如似枯槁之木,止而不动也。倨中矩者,言其音声雅曲,感动人心,如中当于矩也。勾中钩者,谓大屈也,言音声大屈曲,感动人心,如中当于钩也。累累乎端如贯珠者,言音声之状,累累乎感动人心,端正其状,如贯于珠。言音声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形状如此。都是听声类形。

听声类形又如嵇康《琴赋》:状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汤汤,郁兮峨峨。琴声有时如高山峨峨,有时如水声汤汤。如山是听声类形,如水声是听声类声。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用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声、银瓶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来比琵琶声,是以声类声。按《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说琴声如太山,是听声类形;说琴声如流水声,是听声类声。钟子期说象太山时,心目中有太山的形象;说汤汤乎若流水时,耳中既有流水声,眼中也有流水形,所以在以声类声时兼有以声唤起流水形的感觉。因此,在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声、银瓶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里也会唤起各种形象,象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直到刀枪相击和裂帛的形象,即在以声类声中也会唤起以声类形,即听觉通于视觉了。再象莺语花底滑、水泉冷涩,滑和冷涩是触觉,即听觉通于触觉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幽是感觉是听觉通于感觉了。

这种以声类声又能唤起别的形象的《文心雕龙·比兴》称:王褒《洞箫(赋)》云优柔温润如慈父之畜子也。此心声比心者也;马融《长笛(赋)》云:繁缛络绎,范(雎)蔡(泽)之说也。此以响比辩者也。这里把箫声的柔和,比慈父畜子,笛声的繁响,比辩士游说,也是以声类声,但同时又唤起慈父畜子和辩士辩论的形象。

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儿女语是以声类声,又唤起儿女谈情。勇士赴敌场,是以声类形了。浮云柳絮的飞扬,既指琴音的纵横变态,更是以声类形。从百鸟的喧啾到忽见孤凤凰,是类声和类形的结合。跻攀分寸不可上到失势一落千丈强,可以和上如抗,下如坠印证,指肌肉通于肌肉运动觉:随着声音的上下高低,身体里起一种抗坠攀落的感觉。

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这里的玉碎凤凰叫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王琦注: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又称: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就是以声类形了。又注融冷光:言其声能变易气候,注动紫皇:言其声能感动天神。是听觉通于触觉与感觉了。

通感还有曲喻的作用。曲喻是由一个比喻转到另一种感觉。韩愈《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香随翠笼擎初到色映银盘写未停。樱桃是红的说它香,是视觉通于嗅觉。但樱桃并不香,这个香是从它象红花,由红花唤起的香。又韩愈《南山》诗:或竦若惊□(雉鸣)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这就把眼中所看到的石头由竦立象雉由雉引出雉鸣来,即曲喻,也即视觉通于惊□的听觉。有的石头相背或相向,由相背或相向引出相恶或相佑来,是曲喻,也即视觉通于相恶相佑的感觉。石头不会发声或相恶相佑,通过通感,打通了视觉与听觉感觉的界限。

宋祁《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窥词管见》七则:此语殊难着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七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说境界全出表示写出了作者的感情即感到春意的蓬勃。钱钟书在《通感》中指出用闹字,是想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成好象有声音,表示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这就是通感。通感要求的是全身心地去感知生活,或审美对象,从而捕捉到完整的艺术形象。

文以明道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对文学作品中文与道关系的概括说法。文以明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已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把道看作客观事物的规律,又把儒家的圣人看作客观规律的体现者,总理天地万物的枢纽,因此要求文以明道。汉代的扬雄则在《太玄·玄莹》、《法言·吾子》等篇中,进一步提出了作者要遵循自然之道的问题,而最好体现自然之道的,他认为是儒家的圣人及其经书,所以又把明道与宗经、徵圣联系起来。这些初步的明道的思想,给了后来的刘勰以直接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不仅设有《原道》篇,而且更加明确地论述了文以明道的问题: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原道》篇)。强调文是用来阐明道的。

唐代古文运动,为了反对六朝绮靡之风,曾把文以明道作为其理论纲领。如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冕就曾说过: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不及文则德胜文不及道则气衰。(《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诗中虽有文书、传道之语,却并未在章文中正式提出文以明道的口号,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序》中概括文与道的关系说:文者,贯道之器也。实际上反映了韩愈的文学思想。这里说的文以贯道实即文以载道。韩愈曾多次说过: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生书》)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所尊崇的古道即尧、舜、禹、汤、周公、孔、孟之道。但韩愈又是一位文学家,他重道并不轻文。朱熹批评他平生用力精处,终不离乎文字言语之工,就说明了这一点。柳宗元也主张文以明道他曾说: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务彩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又说: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在文与道的关系上,韩、柳的看法是一致的。但两人对道的理解有所不同韩愈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柳宗元比较注重治世之道即辅时及物(《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利于人,备于事(《时令论》)的理道(《与李翰林建书》),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比韩愈的道较有进步意义。

宋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沿着韩愈的方向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韩愈所讲的道,除了仁义外,就是《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比较抽象。欧阳修则反对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主张从日常百事着眼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与张秀才第二书》)并且主张载道要能载大即载历史上和现实中与国家、社会有关的大事件,惟其载大,才能传远。在文的方面,欧阳修明确认识到文的相对独立性,指出有德者未必有言,强调应当文与道俱,反对因重道而轻文。

到了宋代理学兴盛情况起了变化,理学家们不是重道轻文,就是将文与道对立起来。北宋的理学家周敦颐是第一个明确标榜文以载道的人,他在《通书·文辞》中强调指出:文所以载道也。但他所说的文以载道,与唐宋古文家不同。他把文当作道的运载工具载道如车载物车是车,物是物,这比起古文家文道结合的主张显然是一种倒退。周敦颐在《通书·陋》中又说: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矣。陋矣。更表现了他重道轻文的倾向。而且,理学家所说的道,也与古文家不同,他们的道杂有心性义理之学的内容,其哲学基础是唯心的。周敦颐之后,程颢、程颐将其重道轻文的主张,向更加片面的方向发展,甚至认为作文害道,完全把文和道对立起来。南宋理学家朱熹则把文看作是道的附庸和派生物,他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又说: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是文,道是道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答吕伯恭》)他主张文统一于道反对李汉的文者贯道之器和欧阳修的文与道俱说法。朱熹认为道外无物没有离开道而存在的文,文是道的表现形式或反映。这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有其合理的内核,但也带着理学家排斥纯文学的偏见。

程、朱之后,理学成了儒家的正统,在其后的几百年中,对文道关系的种种意见,便主要表现为宣扬理学与反对理学的斗争。陈亮在《送吴允成运干序》中指出:自道德性命之说一兴,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这正是理学家的致命伤。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他们所强调的道,其片面性也表现在这里。明清时期,反理学的斗争十分激烈,李贽对于假道学的批判,在当时曾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都大力反对雕虫篆刻的形式主义作品,主张明道致用。黄宗羲提出:文之美恶,视道合离。(《李杲堂墓志铭》)顾炎武认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他们所说的道,与理学家脱离实际、空谈心性的道是不同的。

清代的章学诚,对六朝以来关于文道关系的论争作了总结他的《文史通义》有《原道》三篇专门论道。他反对舍天下事物人伦日用而守六籍以言道这是他论道的基本观点。在《原道下》中,他谈到文与道的关系;夫道备于六经,义蕴之匿于前者,章句训诂足以发明之,事变之出于后者,六经不能言,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以究大道也。立言与立功相准,盖必有所需而后从而给之有所郁而后从而宣之有所弊而后从而救之,而非徒夸声音采色以为一己之名也。这里说的基本精神就是从实际出发为文章使文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这样的文就符合道,这就是文与道的统一。韩愈只讲约六经之旨而为文,章学诚的重要发展是随时撰述以究大道。所谓随时,就是要合乎时代的实际需要,针对时弊而发。他所说的道的内涵,虽以儒家思想为主,却又突破了儒家之道。他认为故道者非圣人智力之所能为。(《原道上》)诸子之为书,其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者,必有得于道体之一端。(《诗教上》)这些,都与封建卫道者不同。章学诚也很重视文的特点与规律,他说盖文固所以载理文不备则理不明也。且文亦自有理。(《辨似》)所谓文自有理就肯定了文自有其本身的特殊规律,不是道的附庸;因而他也不同意文贵明道,何取声情色彩以为愉悦的说法。在封建社会的文论家中,章学诚的文道统一论,被认为是古代文论中比较突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优秀作文破茧行动500字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就像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一样,李雷也是新进入这个班级,他是上届下来的学生。打架,抽烟,他在学生中很有名,是那种特立独行的人,绝不会有朋友,他心中有个茧。

在班级自我介绍的时候,只冷冷地说了句“我叫李雷”。从那时起,这个班级角落里的另一个人苏宛儿就对他起了关注。

和刚进入班级的李雷相反,苏宛儿是班级的宠儿,她的活泼、大方、包容打动了每一个人,她很受欢迎。

李雷进入了新班级,却没有开始一种新生活,左右的同学都避着他,眼里带着畏惧,或是鄙弃,他这样的人不能碰的,像远离瘟疫一样远离他。同学们在私底议论他,说他做的坏事,说他如何迷恋网吧。苏宛儿听到这些就会皱眉头,好像有什么揪着她的心。

李雷的外表依旧冷漠,但他的心中却充满复杂的感情。他本想以这次转班来改变自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有多么自卑,多么痛恨自己,当别人的鄙弃来到,他的心就被生生地割裂,为了找回尊严,他打别人,想让别人尊重他,却换来了别人的害怕。于是,他把忧伤藏在心底,换上一张冷冰冰的面具,他用一层厚厚的茧围起自己,断绝外界的联系。

苏宛儿总是不经意地接近李雷,她曾早学时看见李雷对他问候,李雷眼中激起感激;她曾看见李雷仰望天空的白云,眼中的那种痴迷和向往;他曾在李雷的桌子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我不喜欢抽烟,只是喜欢烟圈缓缓上升时的自由与轻快。”苏宛儿知道李雷心中有一道茧,像她曾经一样。

日子慢慢过去,好像没有什么发生,又好像有什么在悄悄改变。

早上,李雷如已往来到教室,却发现她的桌子上有几十束花,花儿正开得鲜艳,热烈而富有生气,花丛中插着一张贺卡。李雷惊呆了,不知发生了什么,同学们都看着李雷,眼中带着祝福。

李雷打开贺卡,上面写着:“李雷,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幸福快乐。”这上面有全体同学的签名。

李雷心中的茧在慢慢融化,一股温暖蔓延全身。这一次,是苏宛儿和同学们发起的破茧行动,用每个人心中的包容和温暖融化这层茧。

[高考优秀作文破茧行动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合作的力量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正如《淮南子》中所说:“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这句古语启发我们: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每个人都听说过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两位高尚的隐士,远离喧嚣的世俗,抛弃众人难以理解的目光,不去忍受官吏的鞭挞,只去欣赏山水的意境,发现山水之美,这才为真正的知音。而他们的合作,也成为千古美谈。

回顾历史,倾听历史的声音,合作共赢成为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旋律。没落于民间的贵族刘备,豪爽的性格,宽远的见识和不时对自己身份的暗示,让他招揽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中与关羽、张飞的结拜,让他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合作团体。在有所势力之后,他又不惜降低身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将卧龙诸葛亮请出山,放心的让他管理军政,可谓精诚合作,金石为开,奠定了西蜀的霸业。

不单单是现实之中,在书中同样也有合作共赢的典范。就如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四人取经组合。唐僧至始至终冷静沉着、一心向佛,是四人取经的信息之源;孙悟空的机智果敢是取得真经的根本保证;猪八戒的宽容大度、沙和尚的无怨无悔最终使一个经历了八十一难的组合最终赢取了生命的洗礼。

而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更是团结合作。APCE会议使得亚太地区各国在经济利益上空前团结;金砖四国再填南非,变为金砖五国,让世界为之瞩目。现实让世人明白,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当然,这些充满正义的合作、向善的团结赢得了世人的赞取,而那些非正义、阻碍历史前进的合作却终将被人们所唾弃。二战给世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而造成这场世界灾难的希特勒等一干人却采取了一系列种族灭绝政策,让亿万家庭流离失所。以希特勒为首,与他臭味相投的戈培尔、戈林等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一个个都要受到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审判。

合作共赢永远是组合取得成功的真谛。正如韦伯斯特所说:“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十双手加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疫情期间我们在行动战疫满分小学生最新作文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降临到我们的身边,整个生活完全被疫情的状况包围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

全国上下进行抗击疫情工作。我还在江苏乡下,这里每个人都动员起来。我每天村里的广播反复播放着预防疫情,牢记不要聚会,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出门带口罩。虽然听多了有点“烦”,但我知道这是正义的传播。村里也会组织人员设点量体温,每天定时消毒。我们做好自己的安全工作,也是对国家最好的贡献。

在这个寒假里,我听到一首歌,歌名是《平凡不平凡》,里面有几句“虽然不知你的名字怎么念,我会记住你的脸。是你留住希望留住了明天,谢谢你在我身边。想说最平凡的人不平凡,最简单的事都不简单”。是的,从这次疫情一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小到每个个体,大到整个社会和国家。他们都很平凡人却又很不平凡。让我深深的记住了那些“平凡”的医护人员,致敬你们!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抗击疫情,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出的奉献与牺牲。

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段子。就拿“散装江苏”来举例,网上调侃说江苏是内斗大省,这次疫情出现后,江苏响应国家卫建委提出的“一省包一市”支援湖北疫情防控,从各地驰援湖北的队伍被网友调侃为一场“内部Battle”,让人感到搞笑的同时更多是感动。这次一对一的驰援,这是全国为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决心与勇气。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默默许下了三个愿望:1.大家都身体健康、平安;2.医护人员都能好好的;3.尽快战胜疫情,彻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合作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你要明白,生气是最没用的东西,自己难受还什么都挽救不了。遇到困难,你要做的,不是怄气,而是如何打败它。

昨天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完美落幕,我和我同桌那段相声也赢得了满堂的喝彩,想想为晚会之前的彩排,我为自己感到了深深的脸红。

两星期前,老师找到我们。说让我和同桌在学校元旦晚会上共同表演一个节目,当时喜欢热闹的我立刻说好呀好呀。

在讨论该准备什么节目时,我和同桌犯了难,同桌喜欢唱歌,可我却是天生的音痴。我喜欢变魔术,可同桌却是个标准的手残党。我们两个顿时傻了眼,不知道该准备什么节目。突然,我灵机一动,咱们讲相声吧!同桌接受了我的想法。

在排练的时候,该背的词很是绕嘴。而且需要配合动作才能达到搞笑的效果,看着面前的同桌站在那里像根木头一样,还总时不时的忘词。我的耐心被一点一点的磨完了,“你到底能干成啥呀!”我生气的怒吼道!“我是第一次,有点难。”同桌辩解道。“笨就是笨,找什么借口。”我想当时我一定是疯了,竟然这种话逗说出了口。

当时同桌就摔门而去了,只留下了一个气愤的我。正好老师经过我们门前,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把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老师。这时候,老师一脸严肃的告诉我:“遇到问题不要老生气,你要心平气去找出问题所在。你要明白,合作,不是去埋怨对方,如果蜜蜂都觉得别的蜜蜂没自己采的蜜多,自己也少采,到最后会是什么结果?你同桌比你慢,你就应该慢慢的教她,这样你门才能得到好的成绩。”老师的话深深地刻到了我的心里。

我跑到班级,向同桌深深的鞠了个躬,表达了歉意,得到了同桌的原谅。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排练,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想起在晚会上同桌和我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台下被逗笑的观众,想起那一波一波的掌声,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合作的重要性,不是互相埋怨生气,而是发挥出各自的长处,改善对方的缺点,这才能做出最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解读项羽作文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一代英豪,天之骄子。他出生将门,年幼便胸怀大志,本可以成就千秋万代功业,奈何却刚愎自用,缺乏远见,难以赏识、重用人才,最后竟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壮下场。

我哀叹他,我敬仰他,我惋惜他。他的一生,宛若一曲高亢嘹亮的军歌般如雷贯耳。可曲终人散,再美妙的音符也会有休止停歇的时候。

他是世人难忘的西楚霸王,他有他的宏伟抱负,他有他的意气风发,他有他的传奇人生……

一次,他与他的叔父一同去观看秦始皇出游巡视的场面时,面对天子的尊容,他竟敢大放豪言,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惊人之语,如此年纪轻轻便有此等傲骨豪气、不甘低于人下的一面,注定了他日后必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物。

不仅志向远大,他还格外地骁勇善战。他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者,他是‘身长八尺,力能扛鼎’的壮汉,他是‘所向披靡,气概浩翰’的战神,他值得人们敬畏。巨鹿之战中,他用兵布阵神奇,如有神助。冲锋陷阵,也毫不畏惧。或许正是他气概凛凛的性情,使得他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大破秦军,九战九捷,取得巨大的胜利。他真不愧为勇猛的战将!

不过我赞赏项羽,不仅因为他志向远大、骁勇善战,我还痴醉于他的侠骨柔情。

垓下之围中,项羽身陷四面楚歌的危境,内心不免感到一丝惶恐。面对心爱之人虞姬及他的乌骓马,他不禁一时感慨悲歌,发出‘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呼之声。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在心爱之人面前也甘愿化作绕指柔,真情相待。

大起之后即大落,大喜之后乃大悲。项羽虽才优过人,性格上却也有所不足。他攻破秦军后,便暴露了他自身的性格缺陷。是的,他自矜功伐,面对刘邦毫无警惕之心,根本未把他当作真正的对手来看待。他做事优柔寡断,鸿门宴中,他本有无数个大好时机除去刘邦这一强敌,可却为了所谓的‘仁义’动了恻隐之心。他认为这样做胜之不武,是不道义的。再且而言,他自认为刘邦不足为惧,不能与他的兵马对衡。就是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在宴席上的‘默然不应’,使得刘邦最后逃离鸿门,为他的将来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或许一个成功的君王他可以没有卓越的才干,但他至少要学会重用、善用人才。我想,项羽之所以失天下,其原因可能真如刘邦所言那般: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项羽出生贵族,便看不起无赖出身的韩信与出身寒门的穷书生陈平。其实如果他可以谦逊一点,或许也不会落得个如此悲凉的下场。不能任用人才,是他兵败的致命之失。

我哀叹项羽,为他的铮铮铁骨而折服,为他的顶天立地所敬佩,为他的勇猛难挡所震慑。或许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可也难以掩盖他的光华。在涓涓细流的历史长河中,他就如一粒明珠般耀眼,为世人所惊叹。

男儿本色楚霸王,叱咤风云拼战场。

奈何一朝星辰陨,千人哀思万世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文:成功始于心而动成于行动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于自己。

西谚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

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不是那样,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改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宁朝著名禅师大慧,门下有一个弟子道谦。道谦参禅多年,仍无法开悟。一天晚上,道谦诚恳地向师兄宗元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求宗元帮忙。

宗元说:

“我能帮忙的当然乐意之至,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必须自己去做!”

道谦忙问是哪三件。

宗元说:

“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忙也帮不上;最后,除了你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道谦听罢,心扉豁然洞开,快乐无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

成功,首先始于自愿自觉。

当一个人失去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万念俱灰之时,我们说“无可救药”;当一个人动了念头,认了死理,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不达目的不罢休时,我们说“矢志不渝”。

自己的事自己做。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坚定的行动,必然源于你深刻的认识和觉悟。

[作文:成功始于心而动成于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合作力量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我们在室外玩“车轮滚滚”的游戏,我和同学们刚出去就冷得瑟瑟发抖,可是寒冷的天气没有降低我们游戏的热情。

老师先把四个人分一组,我是组长。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个车轮,这个车轮可不是橡胶或者钢铁做的,而是用一张张报纸糊起来的。我分配小明拿报纸铺在地上,小芳去负责到老师那里撕胶布,只见她像箭一样冲到老师那儿,拿到胶布立刻把它粘在两张报纸的中间,再继续去拿胶布,忙得像一个小陀螺。

今天的风太大了,一不留神报纸就像一个个小逃兵在风中奔跑,我们像勇敢的战士追着它们。我们边跑边喊:“快点下来!快点下来!”这时,负责看护报纸的小刚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他把报纸抓住放在地上,然后身体呈一个“大”字状趴在地上把报纸尽可能多地死死压住。风越来越大,我看见其他组的同学有的劈叉站在报纸上面,有的直接一屁股坐在了报纸上,大家的姿态真是五花八门,看得我心里暗自偷笑。最后,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把报纸围成了一个圈,一一“车轮”做好了!我们几个站在圈中,在我“一二一……”的口令下,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到了终点,大家都来向我们祝贺。

这次活动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成功,就要多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趣的“抓鸡”行动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郭锐儿

星期日,我去外婆家。吃完午饭,就到屋后的草地上玩。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被草丛中一只小鸡吸引住了。

我在它后面。趁它不注意,在后面抓了它一下,它一下子冲了小河边,我像箭一般跑了过去,但没有抓它。我才不甘心呢,我要设陷阱,我先从家里拿了一张布,再用一个铲子挖一个很深的洞,然后铺上那一块布,最后放很多玉米,嗯?怎么又多了几只小鸡,这样也好,我就能多吃几只鸡了,可它们就是不踩进来,哎,它们怎么能这么聪明,它们一直不掉下去。哈哈,我要放大招了,我直接打死它,但我心想:那就不能吃了,也太残忍了,我一个弱女子怎能如此残忍呢?“啪!”有一只鸡进去了,其它的鸡以为那只鸡掉进去有很多东西吃,看了一眼,里面有像水一样的食物,其它鸡,也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呵呵,里面我放了三个捕兽夹进去,它们全都落入了我的陷阱之中,全都成为了我的午餐、晚餐。

今天是开心的一天。捕鸡行动真是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合作的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四,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四人小组一起做一张有关春天的小报,由组长给我们四人小组成员分配任务。一共有四项任务,分别是:描写春天的好句子,描写春天的一篇好作文,描写春天的两首古诗和一幅描写春天的画。于是,我们四人小组开始讨论,我先问:“咱们这四个人里,谁有彩色打印机?”任姿颖笑笑说:“我家有,我负责完成那幅春天的画。”接下来,该推选谁写春天的作文,大家一致认为我平时作文写得好,于是这个任务就非我莫属了。后来,经过了一番讨论,推选结果是宿恒伟写春天的好句子,我写春天的一篇好作文,邢宇菲写春天的两首古诗,组长是春天的画。大家对自己的任务都信心满满。

回到家里我在网上搜了几篇描写春天的好作文,经过我的阅读和比较我确定了其中的一篇,我把它读了又读,改了又改,加上了许多生动的语句,直到我满意为止。按照组长的要求,这篇作文打印出来只能占A4纸的四分之一空间,这可难倒我了,这时妈妈的及时出现帮我解决了这个大问题。

第二天,我们都把自己准备的材料拿了出来,我写的那篇作文,我同桌那幅春天的画,画面好看极了,太阳当空照,金黄的小菊花好像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天空中的白云好像一只只小绵羊,地面上还有绿茵茵的小草,真是一派春天的景象。还有宿恒伟的句子和邢宇菲的古诗真是句句优美,描写贴切。这时组长拿出了一张A4纸,她让我们把自己准备的东西都贴上去,然后问我们:“你们谁带水彩笔了。”我拿出了我带的水彩笔,这时我的同桌在纸上画了个很大的房子,大家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原来她是要把我的作文贴上去,她真是太有创意了。紧接着她又把自己的那幅画贴了上去,这时小报已经有模有样了。宿恒伟在剩下的空间里画了一朵非常大的云,在云里面写着“春天的脚步”,然后将两首古诗贴在了上面,最后把准备好的诗句贴在了纸的中央。一张春天的小报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完成了,大家都很开心,杨老师也夸奖我们做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青春,与岁月吻合作文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人是有所改变的,改变的比以前更成熟。我变得不再幼稚,心灵上得到了相应的蜕变,变得不再是那个吃着棒棒糖傻傻笑着的女孩,抛开了稚嫩的纯真。

岁月将我们重塑,将我们把纯真里拉回现实,岁月带给我们的是成熟与心灵的厚重。我们长大了,没有了嘴里的棒棒糖,拿起手中的日记,记录着每一刻,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隐私,有了自己的想象,我们长大了,经历的事多了,岁月将我们磨练,不再锋利,只有磨合。

岁月的号角,青春的到来,让我懂得了内心与外表差异。没有了幼稚,但往往看待小孩子是多么的无奈,这就是青春的魅力,让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岁月中的青春,慢慢走向深刻,是那么的真实。

岁月如海,浸湿我们的心灵,浪潮涨的时候,我不知道他将流到何方,我也不知道海水将我改变,岁月在我眼前时,我更不知道它向哪里飞逝,似从追求过,但无时无刻不在改变,我想难道岁月里我们只是匆匆过客吗?

我的生活里,岁月的时空是那么的迷茫,岁月中的簇拥让我不断改变着,我的改变是心灵,曾经的岁月没有让我紧紧握住,以前的我不曾改变,但现在的岁月是珍贵的,岁月将我改变,这就是我青春的足迹,不论岁月是否把我当做一个知音,但我会是岁月的读者。

岁月在流逝,等来了毕业的约定。岁月是无情的,在校园的时光见证了,我们的友谊也看到了,在每一天的时光里。岁月在隐藏着,教室里的欢笑,是不曾幼稚的,我已经经历了多少的事,也成熟了许多,现在的我在磨练,将与岁月吻合,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小动作,以前的我们不是这样的,是岁月,可能把我们磨练成这样,心灵也改善了。

安静时,我总在想着,岁月中的生活是这样的,没有太多的繁华,但生活的自由是我追求的,而生活中的毕业是我们四年的泪水,苦苦奋斗的四年里,我们经历了多少的心酸,我们的友谊是多么的坚固,我们在这个教室里的改变,就在这一刻,岁月将带走,岁月是无情的,我们的时光就这样结束。

离毕业是时间很少了,即将裸露出我们的分离,岁月不给我们分离的机会,现在,在我会珍惜,由此我希望可以改变,在这人生的第一个分叉路口,我会改变,也可以在第一个毕业中找到完美的我,人生在岁月里就是要改变,不要做一个没有上进的人,人生的惆怅,岁月的无奈,时光的憧憬,一切一切都是要有一个方向,岁月没有听听留留,我只是它的一个设施,心灵的慰记,只有改变才成熟,只有改变才不再幼稚。岁月已经改变了自我,也改变了我内心的想法,岁月的长短让时光延续着。

昨天的孩子却是今天的改变,时光就是这样,今天的自己于昨天的自己不再是一个层次,不同的想法,岁月的流年里,我已经在幼稚中变得成熟,我不再是我。我在改变,那将是我每一天的改变,可能会很傲慢,也可能会很安静,但这就是我。

岁月的流年里,我已非我。

大王庄中学九年级四班 张文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用心感恩用行动证明作文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呱呱坠地就应感谢父母,是他们赋予我生命。当我咽下第一口粮食就应感谢农人,是他们提供我食物。感谢春天的细雨是它教我希望,感谢夏天的烈日是它教我期盼,感谢秋天的暖风是它教我喜悦,感谢冬天的漫漫飞雪是它教我满足。

对于世间万物,凡是生我养我助我等都怀有一颗感激的心。

哲人说过世间万物存在便有它的道理,对眼前的忧闷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不必那么患得患失。殊不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这次失败了,但人生历程又添加了有力的砝码。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相信吧,美好的明天就会来到。”困境中相信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这便是心胸豁达之人的境界,过分小鸡肚肠恐怕也只是泥之驴-愈陷愈深。

带着一颗充满感激之情的心,淌过小河泥会发觉冰凉河水的美妙,越过高山你会发现山林的秀美,俯瞰蓝天你会感觉天空的纯洁。

一口井若是无人取水便是死井,一潭水若无出口便是死潭。自然界无数奇妙的现象无一不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一味的索求不晓的付出,结果便是颓废发臭溃烂,人也亦然。

不是人人都可以干出惊天伟业,但只要为我们这个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就足矣。一滴水不多,千万滴水澄海,一粒沙不大,千万粒沙成漠。莫小看小小的力量,要知道蝼蚁尚能撼动大山可抗我们这些心锐志高的人乎?

每天做力所能及之事用实际行动感动身边的人,用行动诠释你对人生的理解,对万物保留一颗感恩的心。

[用心感恩用行动证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背影》的解读鉴赏900字作文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这是叶圣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更是一种肯定。朱自清是现代着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评议的叙述表达出来,他的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理。他的作品被誉为白话美文典范。

背影》是一篇记实散文,作为朱自清先生的名着,这篇文章更是通过了朴素真切的语言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文章通过对父亲一系列的穿着、话语、行动等细节描写表达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其中有一个细节:“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而在当时的条件再加上家庭遭变故,一件紫毛大衣是很奢侈的,父亲对于做这件紫毛大衣肯定也花费了许多心血与精力,这可以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怨恨,对父亲在母亲去世后没过多久就又娶了一位妻子的怨恨。之后父亲拖着行动不太方便的肥胖的身躯,走到月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去,显出了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的心中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辛酸,热泪也快从“我”的眼眶中流下,“我”为了不让父亲看到,便忍住了。从中也体现出了我对父亲的爱意。

朱自清先生能够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特别是《背影》,表达了作者对其父朱鸿钧的深情和丝丝的怀念,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这本书收录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也有《我的南方》《灯光》等诗作。有些诗作虽然短小但是精悍,虽然寥寥几笔,但是却清新雅致,隽永深邃。尤其是《细雨》,《细雨》这首诗是朱自清先生尝试创作的一首优美的小诗,小诗以凝练、暗示的手法,极为俭省的笔墨勾勒出了东风化雨、生机盎然的春风细雨图,渲染了一种清新轻盈的意境,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春之来临的喜悦心情。诗人在语言运用上颇见功力。特别是用“绒毛”来比喻春天的细雨,准确地抓住了具体物象的特征,贴切地把春雨的纤细、轻忽、暖融等特点形容到位了。以“星”形容雨之细小,已是不同凡响,然后,“绒毛”之喻则更是直诉人的视觉、感觉和触觉,不仅把“星”具体化了,而且也点明了“东风里”这一特定环境,从而进一步把春雨这一形象强化了。

在这本书中,我领略了威尼斯的别致、佛罗伦司色调鲜明的大教堂、莱茵河不异乎寻常的风景;我亦品味了气节的真谛、诚意的含义、雅俗的概念。在《背影》这本书里,朱自清有抒情的记事篇,有评论的文章,更有文笔清丽的诗作。走进这本书,感受文笔间跳动的音符;走进这本书,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可以领略不同的外国景物风光;走进这本书,领悟一种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走进这本书,收藏一个最完整的朱自清,了解一个最全面的朱自清。

[《背影》的解读鉴赏9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疫情期间我们在行动战疫满分小学生最新作文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正值迎新春佳节之日,一位访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悄然来临,它挥一挥手,带走了人们的健康,留下了疫病的种子。它肆无忌惮的蔓延着,最终迫使武汉封城。

瞧,躲在那阴暗角落里的他高兴坏了。但它又怎知,封城能锁住的只是病疫,却永远也锁不住人们之间互相关爱的心,为解决病疫无私奉献的心。

一座封锁的城市,城内身着白色衣裳的人们坚守在他们的岗位,他们无私的奉献着自已的时光,他们坚信武汉一定可以挺过此次难关。他们申请了一封又一封请战书,一个又一个血红色的手印在白色的纸张中展现。无数感人的故事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

王源媛,一名正在待命的神经内科护士,当她得知需要自已上“战场”时,她毫不犹豫的接下这份工作,以120%的工作状态坚守着,照顾着每一位病人。像这样的白衣天使不计其数,年老的院士始终坚守在第一战线;年轻的护士累了困了,也不过是靠着墙壁稍微缓一缓;刚刚康复的医生,第一个想到的却是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工作。他们这样的无私奉献,是拿着自已的生命安全同病魔作斗争。这一刻无数的人们祝愿,感谢着这群圣洁的天使。

与此同时,这座只能进不能出的城市,一列高铁正飞速驶入。车上的这群人,他们不是迫切想要回家的游子,因为他们的家乡不在这里,他们的亲人不在这里,甚至这里没有他们牵挂的人,但他们来了,作为医生的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带着医疗设备义无反顾的前来支援,帮助更多的病人康复,帮助武汉摆脱病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仅仅有这些可爱的医生们在战斗着,消防员,警察等也都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为人民忙碌着。而身处病魔的发源地的人们,他们不害怕孤单,因为有许多人在关心,照顾着他们。

一道封锁线,唯一被隔离的只有病毒。人们无私奉献的心灵不受任何阻拦,来到他们想要传达的人的面前,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为抗击病疫无私奉献的人们,感谢有你们的存在,每一位病人才更安心。也感谢每一位在新年里待在家中的朋友,配合政府缩减灾疫扩散的范围。

新年伊始,祝福的钟声响起,在新的一年里,祝福每一位病人平安出院,祝福每一位无私奉献的人们新年快乐。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病疫终究会被打败,灰溜溜的逃跑掉,希望更多的人为之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合作双赢命题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两个饥饿的人有幸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其中,一个人要了鱼,吃完后便饿死了。另一个要了鱼竿,走向大海,但路途遥远。他走了好几天才到海边,还没来得及去钓鱼也饿得一命呜呼了,哎。

鱼可以暂时充饥,但解决不了长远的生计问题;鱼竿可以用来解决未来的生计问题,但对眼前的饥饿却无能为力。

由此看来,只有将二者合起来,才能彻底解决眼前和长远的生计问题,只有两个人合作,一起享用这篓鲜鱼,一起走向海边,才有可能同时获救。但可惜得很,他俩拒绝合作,最终落了个双双命赴黄泉的悲惨结局。

这个故事生动地印证了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两个人在一起可能获救。当然,是指两个人合作起来共同创造生命的奇迹,但如果像上面那两个人一样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戏,最终也只能落个双败的结局。

日本松下公司董事长松下幸之助常说:“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慧及无可限量的潜能,当大家对此有所了解,并同心协力开发时,就能为社会带来繁荣。”他的创业是从对电灯泡的研究开始的。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为摆脱困境,他亲自拜访了冈田电池公司董事长。二人商定,双方免费给顾客赠送一万只电灯泡和一万对干电池,联合进行产品宣传。此举广告效应极佳,无论是电灯泡也好,干电池也罢,两家公司都接到了大量订单,从而使两家公司都重振起了昔日的雄风。这一商战的胜利不正说明:只有合作,才能双赢吗?

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人的智力、知识却总是有限的,这就更需要人们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善于合作。与老师合作,聆听老师的教诲,你将迅速成长;与同学合作,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你将获得无穷的智慧;与父母合作,善于倾听父母的唠叨,你将感受到无边的幸福。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人生箴言吧:只有合作,才能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