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心中的红色经典征文范文9篇 话题作文实用20篇

读书,如一场春风拂面的风儿,吹去我心灵的尘埃,吹散世间的烦恼忧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心中的红色经典征文范文9篇 话题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5057

作文

179

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征文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自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在实施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中,红军长驱6.5万余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远征。中共“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欢迎董老》一诗中对长征经历的回忆可谓刻骨铭心:“十年前共征鞭北,横断山云桥陵月。荒裔深入地不毛,雪岭高跻天距尺”。当红军在铁路、汽车路、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用脚难走的路之间穿行,经过了包括苗、壮、彝、白、藏、回等少数民族在内的两亿多人口的广大地区,亲身经历了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直至原始蒙昧时代的时空转换,大多数革命者真正懂得了“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要把不平衡的状态变到大体上平衡的状态,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还要花费很大的气力”这样一番道理。

另一方面,长征之路又涵盖了若干中华文化的标志地。舜帝南巡零陵、大禹导引岷江、姜太公垂钓渭滨、诸葛亮渡金沙、唐三藏西天取经、石达开遗恨大渡河……这些史实和传说,人们并不陌生,但精神漫游和身临其境,其收获不可同日而语。“晒经山巅晒经关,玄奘东还曝经篇。羊肠直上通霄汉,银星缀臂似游仙。说大圣,笑语欢。昼夜两越晒经山”——张爱萍《翻晒经山》,生动表现了在新的军事方针指引下,红军将士跳出敌军包围圈后,心中洋溢的积极乐观情绪。聂荣臻《吾非石达开》,更从大渡河畔石达开部全军覆灭与72年后红军胜利过河的古今对比中,揭示了红军超迈前贤的惊天神勇。诗中云:“大渡河流险,吾非石达开。飞兵天际至,历史不重来!”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更从祖国壮丽山河的跋涉征程中、从现代战争奇观的英明塑造中,获得了救亡民族、重整河山的强大精神动力。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之“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到其《沁园春·雪》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谈古论今,纵横捭阖,字字千钧,句句铿锵。令人深切感受到一代伟人对民族前景的无比自信。

安得倚天抽宝剑——这是一次探求马列真谛的铸魂之旅。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不懈求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民族之经典理论。

伍修权《历史转折》中云“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它描述了红军将士在面对军事失利的惨痛教训时认识到,照搬照抄洋教条,中国革命就会被彻底葬送。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所坚持的“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战略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朱德《遵义会议》中言:“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后,红军卸下思想包袱,摈弃军事教条,演绎了四渡赤水、彝海会盟、飞夺泸定桥等一幕幕威武绮丽的战争诗篇。长征历经惊涛骇浪、一波三折,直至乘风破浪、波澜壮阔。于是,张宗逊《忆遵义战役负伤》中言:“泽东路线三军戴,胜利会师到渭阳。”

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一次承启革命经典的传薪之旅。任荣《浣溪沙·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言:“万里铁流辉史册,薪传踵武战歌洪。”在长征之前,中外历史上也曾有过亚历山大东征、汉武帝反击匈奴、蒙古军队西征、玻利瓦尔解放拉美等军事远征。但唯有红军的长征孕育出了如此之多的诗词佳作,铸成了永彪史册的军旅文化经典,为革命理想教育提供了绝佳教材。

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中言:“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它记叙了在敌人重兵进攻之时、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前,红军将士始终对党的领导和革命理性矢志不渝。萧华《长征组歌》中有经典诗句——“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更是对红军长征的“炼狱之旅”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我国自古至今的英雄主义经典,有勾践“卧薪尝胆”、岳飞“直捣黄龙”、秋瑾“要将乾坤力挽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民族振兴奋斗和牺牲。长征则在民族命运危急的历史关头,树立了旷古未有的精神丰碑——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突破嘉陵江、血战独树镇等著名战役所呈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战斗意志和顽强作风,为之后的全民族抗战准备了充足精神养料,更为新中国的缔造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正如刘瑞龙《破阵子·红军长征五十周年》中言:“围追堵截成幻梦,铁流转战自英雄,豪气傲苍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行孝道怀感恩话题征文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行孝道怀感恩高中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

两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我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我去医院,我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让他身心疲惫。我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我依然感受着他的温暖,他的爱。

那是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我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我康复出院.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爱,对我的呵护和关怀。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我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我的操心;我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我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我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我爱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岁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访红色足迹征文小学生

全文共 2092 字

+ 加入清单

进步的思想之花,在这里绽放;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燎原。从陆家嘴到石库门,从外滩到龙华,……它们见证了开天辟地的光辉时刻,铭记了建党初期的深刻印记。

建党九十周年前夕,记者华东红色之行的第一站,就从享有“红色之源”、“东方明珠”之誉的上海开始。

红色书籍再现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

位于上海市卢湾区兴业路76号的这座青砖黛瓦镶嵌西洋雕花的石库门古朴庄重,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跟随讲解人员步入纪念馆,过去的故事一幕幕呈现在眼前。

随着人流,记者拾级而上,走进了二楼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厅。450平方米的展厅内,展示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170多件,文物原件近120件,占展品总量的80%左右。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4件,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历史面貌,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历史背景、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情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全过程,展示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史。

展厅内,陈独秀、邹容创办的《新青年》、《革命军》;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李大钊的肖像照原件和他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图;中共一大召开的上海石库门民居和嘉兴南湖的红船……一一展现在游人面前。

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共一大胜利召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陈列室内还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用1:1比例还原了一大开会时的情景。栩栩如生的蜡像,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场景,定格了伟大的时刻:年轻的毛泽东目光炯炯,站立着慷慨陈词,董必武、李达等其他代表,或会心微笑,或侧耳细听,或伏案思考,或认真记录……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真实再现了中共创建时的伟大历史,生动反映了党所走过的波澜里程。展厅内人头攒动,气氛庄重肃穆,每一位瞻仰者都怀揣追思心存敬仰,他们在历史文物前驻足,在代表照片前沉思,在会议蜡像前默念。

来自苏州大学的一位女研究生在每一件展品前都久久伫立,她深情地说:中共一大就是一盏引航灯,凝精神聚人心,筑起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我们在这里追忆先贤、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就是要激励自己,用双手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小小客厅复原

中共一大会场庄严情形

从二楼走下去,穿过通道,记者走进了中共一大原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间18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辟为革命纪念地对外开放。

据解说员介绍,中共一大会议原址完全按照当年原样陈列。厅堂内,是雪白的墙壁,朱红木的地板,中央是一张铺着白色台布的长方桌,一盏有灯罩的白炽灯,吊在桌子的正上方,桌子四周摆放着12只圆木凳、2张茶几、4把椅子,整个会场显得异常庄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上海、北京、长沙、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921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北京、上海、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国焘主持。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制定并通过了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和“联合第三国际”;所通过的第一个决议确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并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使工会避免成为其他党派之傀儡”。大会还选举出了中央领导机构。

斗争年代最终确定

“七一”为党的生日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解说员尽管无数次向来访者介绍这段历史,但每次说起来还是充满感情。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张玉涵告诉记者,当年确定“一大”召开日期颇费了一番工夫。因为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至于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最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如今,“七一”已成为人们每年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部分。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亮说,由于今年是建党90周年,因此各地来访者热情高涨,前5个月访客就超过了19万人次,最多一天达到了5100人次。预计,随着7月1日临近,人数更会有所攀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话题征文

全文共 3735 字

+ 加入清单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华夏儿女毅然豪迈前行,新的长征之歌将永远铭记西路红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英勇搏击的雄姿,激励后辈勇往直前,再铸辉煌,让历史告诉未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当我的双脚真真切切地踏在这片布满砾石的戈壁上,晨光透过薄雾的缝隙,洒落在高山丘壑的脊背中,远山遮着静谧的面纱,安详地绵亘在地平线上,一路向西的风景已被我们匆匆的脚步抛在了身后。一路上,从没听说过的村庄和与它们有关的地名,伴随着徐徐落日和冉冉月光,蹚过岁月的荣光与伤痕,依然默默地存在着,不会行走的地名,固守着人类赋予的使命。

我又一次走到了高台县城的面前,远处的一座低矮的旧建筑一身破茧,映入眼帘的净是房屋周边的枯草与荒凉,这是河西走廊上俯拾即是的一道风景,这种遥远的风景是建立在河西走廊之上的,亦如河西久远的历史。

站立在荒丘之上的一棵垂柳之下,回首苍茫西部叠现的一幅幅绚丽画卷:祁连雪峰,瀚海沙漠,戈壁绿洲,长城烽燧,古堡关隘,石窟寺塔,流沙坠简……驼铃声中,商队穿梭,琵琶伎乐,舞裙摇曳!而我面前的这片废墟在这漫漫古道边却没有挽留住行走的脚步,也许她不愿让这些惊诧的目光惊扰,也不愿让这纷乱的脚步驻足。这个大地的烙印,无论你选择观赏还是选择放弃,但只要真实地存在就是站在目光里的风景,她会撩拨你的思绪,延伸你思想的触角……

河西,这条穿越时空的丝绸古道,不仅萌生和辉煌地展现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灿烂文化,也曾在驼铃蔓延的古道与大漠中狼烟屡燃,杀伐迭起。走在这片被马蹄踏遍的戈壁上,眼前仿佛还在萦绕着金戈刀剑的影子,战争让千年前的这片土地充满了血雨腥风,我不知道而今的那些茂草,是否就是那些血沃沙场的将士的灵魂之根,但当我走在这片大地上时,以一名行者的目光,环顾四周,心头骤然升腾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大义和悲壮,城墙上残存的城堡、炮台、鹿角、擂石在风吹雨蚀中寂寞无语,没有人能够听得懂它们在阳光里的窃窃私语,高台城内的遗迹已荡然无存,马路旁和原野中,只有柔韧的红柳和骆驼刺密密匝匝寂寥地守护着往昔的繁荣。

真正贴近河西走廊,才能感受到它特有的魅力,认识它由严酷和温厚、粗犷和柔媚所组成的真面目。当踏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时,我们感到心中的层楼八面来风,漫卷起缤纷的历史烟云,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蔓延。狼烟袅袅,战马嘶鸣,霍去病、班超越祁连击匈奴;金秋黄昏,孤雁南飞,持节不失的张骞、虔诚合掌的玄奘,迈向了西域;旌旗飘扬,驼铃声声,走过了和亲远嫁的细君公主、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巍峨的雪峰,纵横的瀚海,回荡着远谪xq的林则徐“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的悲啼……当缤纷的丝绸之路把远古的文明史话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也许你会为它的壮美而惊叹,而感慨;也许你会为它的流彩而目眩,而神摇!

虽然历史步履匆匆,但时空留在某一点上,会处于胶着状态,留下永不磨灭的辙痕。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一千八百余名将士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向甘西、xq挺进。为了中华大地的光明,他们沿着冷寂的丝绸古道,溶进了浓重的刀光剑影的血色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把自己的信念和生命,铸入了雄浑荒蛮的原野和皑皑雪山,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雄浑壮烈撼人心魄的篇章!

红军将士在丛蒿野草中踩出的荒漠小道,如今已变成平坦如砥的光明大道。我们多么想把红军走过的路描绘成一串盛开的鲜花,但花开了总是要凋谢的;我们多么想把它渲染成一抹飘浮的彩虹,但风来了彩虹会消逝的;我们多么想把它抒写成高山和大海,但山的巍峨和海的辽阔不足以表现它的崇高、它的悲壮!这条印满带血脚印的大道,凝聚着红军健儿的痛苦与欢乐,绝望与希望,奋进与搏击。这是震颤跌宕的红色音符,记载着丝绸古道上一曲动人心魄的悲壮乐章……

我们踏上宽阔的新公路,匆匆而行。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脚下坎坷不平。我们沿着红军血染的道路寻觅,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想说的也很多……但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渐渐谢幕的往事,在记忆中永远不会消逝,它将会渐次累积在心,铸成一座远比阳光照耀下高入云天的祁连雪峰还要巍峨、辉煌的纪念碑,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告诉未来,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伫立黄河岸边,凝望虎豹口拍岸的惊涛、峭立的岩石,浮想联翩的思绪在抢渡黄河的战场上驰骋,仿佛看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在陡峭的山崖上,任由寒风吹拂衣角,依旧挺立如岸,沉着指挥英雄健儿奋勇渡河,虎豹口奏响了红西路军西渡黄河北上远征的高亢战歌! 1936年10月24日的夜晚,孕育烛天的火焰,冲破黑暗,用鲜血和生命托举黎明的曙光,成为一个永恒的纪念日,激励追求真理的后辈步入新的征程。

高台县是座美丽的城,滔滔的古浪河从脚下流过,巍峨的祁连山在身后突起,城内屋舍与高楼鳞次栉比,穿城而过的车鸣与熙熙攘攘的人流在早春的阳光下,衬托着这座西部小城的繁华与生机。这里曾是红九军与马家军激战的战场,这里曾经掩埋过红军将士的铮铮铁骨,这里的泥土因浸润革命英烈的殷殷热血,一朵朵殷红娇美的山丹丹竞相绽放,尽情渲染祁连山下绚烂无比的色彩!

我们在高台县烈士陵园陈列室,被几张从敌伪档案中缴获的照片吸引。其中一张照片,中央的条凳上并排放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我们的心被一种浓厚的悲愤情绪所笼罩,一种撕心裂肺的情绪,让目光瞬间变得潮湿起来,热浪不断冲击着眼眶,从腥风血雨的冷酷旧社会到温暖的新中国,这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流程,而是老一辈革命者用理想,用鲜血,用美好的青春岁月浇铸的康庄大道。阳光溢满陈列室,我们久久地站在照片前,眼前变得模糊了……

老槐树铮铮挺立在高台县人民政府的院中,挺直的树干,翠绿的枝叶,是那么青翠,流露着勃勃生机,亦如河西朴实无华的村庄。马家军曾经将一名年仅十五岁的红军女护士长,用两根长钉活活地钉死在树上,抚摸老槐树粗壮而斑驳的躯干,历经流年酷暑秋霜和风雨洗涤,突兀的肢体昭示着“历史不会凝固,光明终将代替黑暗”的真理。

在高台、在张掖、在古浪、在河西……老百姓把枝叶繁茂的老槐树尊为“红军槐”。“红军槐”老枝嫩叶,郁郁葱葱,清风掠过枝头,时而像高歌长啸,时而似浅唱低吟。“红军槐”的尊誉,不仅赋予了广大民众刻骨铭心的纪念和哀思,也寓意了革命星火的世代相传!

在河西,我们徜徉在倪家营子村旁的枣树林里,寻觅红军走过的足迹,倾听高台县红西路军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述发生在1936年冬天的故事: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端着一碗清汤粗米饭,还未送到嘴边,屋外响起了枪声,马家兵已冲到军部周围,李先念扔下饭碗,拔出短枪,旋风般冲出军部门口。暗地里冲出的马家兵,将闪亮的刺刀指向了代军长程世才的左肋,只见火光中跃出一个身影,一名小战士箭步上前,双手死死攥住刺刀,鲜血顺着他瘦弱的胳膊浸染了缝满补丁的衣襟,紧跟而来的战士,用枪托砸碎了敌人的脑袋,小战士露出欣慰的笑容,扬起血淋淋的手,甩去血迹,拿起武器又冲到敌群中。

“救救我们吧!快,快!里边还有吃奶的尕娃!”茅屋起火了!一个老乡似火人般地爬出门外,指着烟雾腾腾的里屋。“涝池”被马家军严密地封锁着,许多井也因人多而干枯。“汤,用汤救火!”炊事班长指着一锅米汤——那是用全部米袋刮出的米粒煮成的一锅清汤,冒着热气的清水中飘浮着屈指可数的米粒,还有少许叫不出名的犹如枯草般的野菜。“哗——”第一盆泼上去了,“哗——”第二盆泼上去了。没有一个干部犹豫,没有一个战士抱怨,火灭了,孩子救出来了,米汤也泼完了,“好人哪——”老乡一家哽咽着齐刷刷地跪在了红军将士的面前。

“打完日本鬼子和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乡亲们永远记着红军说过的话,“徐向前、李先念在我们村住过。”憨厚朴实的一句话,成为村庄和老百姓永远的荣耀。“红军走了,给我们播下了火种,留下了希望。”这是乡亲们最常说也最爱说的一句话。

在河西,我们寻觅红军走过的足迹,在早春二月,我们翻阅河西的笔记与档案,看到红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为及时向总指挥部上交军费牺牲在马家骑兵的白刃下;红九军政委陈海松,为掩护更多的战友安全退出祁连山而血洒梨园口;看到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负伤被俘后英勇不屈,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星星峡写满了悲怆和凝重……

胜利的鲜花扎起艳丽的凯旋之门,殷红的国旗壮美如画,英雄的生命开满鲜花,壮丽的青春昂扬前进的诗章。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二万一千八百余名中国工农红军将士西渡黄河,北上西征的英雄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华夏儿女毅然豪迈前行,新的长征之歌将永远铭记西路红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英勇搏击的雄姿,激励后辈勇往直前,再铸辉煌,让历史告诉未来!

行走在河西,矫健的雄鹰飞翔在巍峨的山巅。广袤无垠的原野跳跃着灵动的光芒,河谷山川在春风的吹拂中从恬静中醒来,河西大地花果飘香,稻香四溢。我们在行走中倾听大地的脉搏,感受泥土的芬芳与绵绵不断的滋养,丝绸之路古战场上的残垣断壁与沟壑中残存的堑壕,正在聆听西风深情的诉说,诉说当年的硝烟战火、血雨腥风,诉说不能忘却的因由,诉说今日华夏一副副坚挺的脊梁托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继往开来,昂首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500征文:我们的红色之旅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日是旅游的大好时光,我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到革命根据地——延安游玩。

爸爸开着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着,窗外的树木、房屋、山川河流等美丽的景色飞快地向后退,一路上我非常兴奋,两只眼睛一直盯着窗外,好让脑子记下这美好时刻。不知不觉地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就到达了延安,看到了哗哗流淌的延河水和漂亮的大桥。

过了一会,我们来到了目的地——枣园。一下车,我便迫不及待地跑进去观看,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院子中心的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大塑像。紧接着,我们来到了毛主席旧居,我先看到了防空洞,真想进去看看呀!可是洞被木栏给挡住了,进不去。然后我来到了毛主席住处,那里有毛主席用过的床,办公桌、旧椅子、罩子等家具,墙上还挂着有关毛主席的照片资料和文件。

离开了枣园,我们来到了宝塔山,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色,宝塔山上有一座高高的宝塔,大约有44米高,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塔基周长36。8米,有南北两个门,南门额上写着“高超碧落”,北门额上写着“俯视红尘”。延安宝塔是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我很想登上那座高塔,可惜我还不到12岁,不能登塔。只好在站在下面欣赏美景。

这山,这水,这树,这塔,真是太美丽了,深深地记在我心中。随后,我们照了几张照片,才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通过这次延安一日游,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我们翻身得解放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次旅游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哈尔滨”话题征文启事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据记载,70年前的哈尔滨的4月末,丁香绽放得格外早,悄然绽放的丁香花散发着淡淡的味道,弥漫整个城市,这早开的花儿似乎预示着哈尔滨好事要来到!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自此,哈尔滨人民摆脱了苦难生活,开始迎接自由美好的新生活!

光阴如梭,时光荏苒,今年又逢丁香花盛开之时,哈尔滨迎来了解放70周年纪念日,经历70年风云变幻的哈尔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下,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为纪念哈尔滨解放70周年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本报从即日起推出“爱·哈尔滨”主题征文活动。“爱·哈尔滨”,n个人有n个理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的浓郁弥漫之春;“世界在歌声中听到了你”的满城流淌音乐之夏;姹紫嫣红、层林尽染的五花山色之秋;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童话般美丽之冬;还有洋滋洋味的街道、异域风情的建筑、舌尖上的美食等等不胜枚举。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珍贵的瞬间、难忘的时刻、温暖的情怀,借以抒发热爱哈尔滨、赞美哈尔滨之情。

此次征文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文联、哈尔滨日报主办,哈尔滨叶氏食品有限公司承办。

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16年9月底(以邮件发出日期为准)。

体裁:

散文、随笔;字数1500字以内。

投稿须知:

电子稿件请发送至harbinaiharbin@sina.com,稿件须写清作者姓名、地址、电话,并在邮件标题注明“爱·哈尔滨”征文字样。

优秀稿件刊登在《哈尔滨日报》上,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寻找红色足迹话题征文2500字

全文共 2309 字

+ 加入清单

沿着红色之旅,我们寻找着先烈的足迹,跟着红色的旗帜,我们健康的成长,前行的路上,一定会留下我们坚韧不拔的脚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寻找红色足迹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敬仰红色,那是革命先驱的生命和鲜血。在我的心目中,铭刻着一首首生命和鲜血交织的赞歌。我热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鲜艳,象征美,象征活泼和朝气,更象征着我们青少年在成长的健康之路。

我们中学生,更应该走红色之路。红色之路是一条必胜的道路,是一条美好的道路,是一条光辉的道路.红色之路指引我们前进,指引我们爱国,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洒我热血。我们应当从小就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远大理想;肩负着爱国爱民的崇高信念;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就是爱国的根本。我们现在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什么是“红色之旅?”“红色之旅”就是要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去参观、瞻仰那些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缅怀先辈们的革命业绩,体验他们的革命经历,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受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意志的激励,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这就是“红色之旅”。就让我这个“红色”导游,带你们走进这些革命纪念地,去聆听一个个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吧!

“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的望志路106号和浙江嘉兴的红船上宣告成立的。它昭示着:一个苦难的中国要永远成为过去,一个光明的中国将出现在世界的面前。“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这是诗人赵朴初在龙华烈士陵园,为纪念龙华殉难烈士做的一首诗。他们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员是千锤百炼用钢铁打成的,是永远杀不完的……

“革命摇篮,领袖故里”说到领袖,我们就会想起领袖毛泽东。毛泽东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里。“我要以救国救民作为自己崇高的责任!”这操着湖南乡音的话语,饱含着深深的爱国激情,是那样炽热的把“民族精神”的光谱,燃烧得何等明亮!为了纪念烈士们,解放军就把:8月1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百色风雷,两江红旗”所谓白色,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白色市。在这里有“著名的白色起义”;“邓小平的马鞭故事”……1894年出生在广西东兰县一个壮族民族家庭的一名共产主义者——韦拔群。他是白色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的事迹是那样充满魅力地把“民族精神”的光谱燃烧得何等蓬勃……

“历史转折,出奇制胜”“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所谓的出奇制胜就是“毛泽东正确的作战原则”、“四渡赤水出奇兵”《长征组歌》里的响亮歌声,再现了红军四渡赤水的神气行动……

“坚苦卓绝,革命奇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延安精神,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就是指: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献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革命精神)。革命圣地:⒈延河——暗指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⒉枣园——暗指毛泽东等领导人从事的革命活动;⒊南泥湾——指大生产运动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⒋杨家岭——这里召开过多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指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沿着红色之旅,我们寻找着先烈的足迹,跟着红色的旗帜,我们健康的成长,前行的路上,一定会留下我们坚韧不拔的脚印。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这是一首民谣,也是2015年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时主持人说的一段话。这句话显示了抗战的决心,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精神。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大阅兵时,当抗战老兵乘车通过天安门时,一位老同志,一直敬着礼,天安门城楼上的习近平主席都站了起来。这位老战士是谁呢?他应该是一位八路军吧?带着种种疑问,妈妈帮我上网查了资料。

原来,这位老战士是一位八路军战士,他还是我们山东人呢。他叫张玉华,现100岁高龄,曾是山东鲁中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现在,当年敌人从他右边腋下打入腹部的一颗子弹仍然留在他的身上。但是,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对自己身上的伤总是轻描淡写,他说,自己只是沧海一粟,一切荣誉应该归于党,归于人民,他还说,没有人民就没有战争的胜利。多么朴实的话语。

这位张玉华将军20年间捐款40多万做慈善。在我们山东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他说:“我有三个妈妈,生我的母亲,养育我的人民,培养我的党。对于党和人民,我能做的很有限,只能在有生之年,尽我的微薄之力。”

从张玉华老人我想起我姥姥家的一个姥爷,听姥爷讲,这个姥爷已经将近九十岁了,他的一只眼睛留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老人因为疾病所致,精神状态也不太好。他断断续续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

“抗美援朝战役中有一次我们一个营的军力战斗到只剩下两个人。我的眼睛受伤了,躺在尸体中间,我已经失去了意识,什么也不知道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有战士清理战场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我。”说到这里,这位姥爷的眼睛含着泪水,眼神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寻找红色足迹,让我们从老一辈革命战士的身上学习我们在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的力量。让我们为我们的中国梦而积蓄力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500字优秀征文:追寻红色的足迹

全文共 1539 字

+ 加入清单

4月3日,赶在清明节放假前,我校700多名高一学生迈开了他们的“红色足迹”——徒步去坞根,祭奠、踏青两不误。而课堂里的学生们也就要在清明--这个时候走进大自然去收获不一样的感悟。

“红色足迹”是市二中12年来的传统,该校每年都会组织高一学生徒步去坞根,11公里的路一般需要走上4个半小时,这对于学生来说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次出行总是让经历过的高二、高三的学生难以忘怀,眼看着时间将近,高一的学生也按捺不住了,和往届活动不同的本次,学校的社团中心根据路线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远行社的成员们沿途宣传环保护绿和开展五水共治公益宣传;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一路捡垃圾,只为留下更美温岭;原色摄影社开展了“我们的长征”主题现场摄影比赛;“我们”文学社在全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征文比赛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与学生们同行的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蓝天救援队,他们负责本次出行的师生的安全保障工作。

早上7点,学校的操场就已经沸腾了,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早早地排好了队等着出发,与以往的春游不同的是,除了背上的背包,他们人手一朵白花,形态各异的纸制白花。之前学校的汉学社就号召同学们开展“我手我心”—班班制作小白花活动,为的就是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红十三军第二师革命烈士纪念馆,献给为了温岭的解放而献身的先烈。

7点10分,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学校西门出来,经过岙底胡路,翻过元宝岭,路过白岩下村,再翻过仙人头岭,之后绕着大岭头水库到达西里村,再沿着溪流直到目的地小坞根村。走出校门,哪怕路边的一草一木都让人觉得与众不同,黄灿灿的迎春花分外鲜艳,溪里戏水的鸭子格外可爱。渐渐地,队伍开进了元宝山,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愈发清晰。

一路走来,大多是崎岖狭窄的山路,每当碰到陡坡或是被山水浸得非常湿滑的路段时,学生们便拉起了手,互相搀扶着走,以防摔倒。而男生们大大发扬了互助的精神,一路帮女生们扛包。在红旗的映衬下,他们也成了这路上独特的风景。

4个小时的路,对普通人来说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同学就更是体能的考验和身体极限的挑战,一路上,有同学在行进过程中扭伤了脚踝,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就去买来冰棍亲自为学生们做冰敷,此举也让同学们感动不已。“一路上,同学们都挺照顾我,有个同学一直陪着我走,帮我背包,老师还借给我登山杖。”回过头来,不忘感谢班长陈查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越拉越长,到中午11点半左右,首批同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烈士陵园,后面的学生源源不断地赶上来,一个个疲惫不堪,有些人热得脱了只剩件短袖,很多人的裤子粘上了泥巴。看到有同学坐在台阶上休息,几个同学也走了过来。“累死了,这辈子不爬山了!”虽一边叫嚷着,但他们脸上却满是战胜自我的喜悦。“徒步的机会很难得,对我们来说既是身体的锻炼,又是意志上的磨练,人家烈士流血都不怕,我们流点汗不算什么。”陵园入口的台阶上坐满了休息的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时,有个男生居然专心致志地做起了纸花,全然不顾周围的嘈杂,只见他拿出了餐巾纸,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地叠起来。“原先做的花有点坏了,现在有时间了,就好好地再做一朵,献给烈士。”

这次出行,只有一名女生因为身体不适,从元宝山下来后坐上了学校准备的校车,另有一名同学陪同。当天,带队老师有50多人,其中有很多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了,两三次都还不算多,像陈子福副校长,每次都是他带队,而且一直以很快的速度走在大部队的前列。“一路跟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互帮互助,即使很累也都坚持到最后,我们很欣慰,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次跟大家加深交流的机会。”,本次是方向东校长的第一次随队远足,一路上,他一直用手机记录着师生的难忘瞬间,也感动于学生们的惊人表现和救援队的专业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色魅力征文

全文共 1895 字

+ 加入清单

招远这片土地,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就盛产黄金,抗日战争时期,丰富的矿产资源引来了大量日本人,在招远进行疯狂的进行黄金掠夺,同时这里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民族英雄,也有了“地下出黄金,地上出将军”美誉,招远共43位将军,上将就达到了4位之多,招远特殊的山水养育了特殊的儿女,孕育出了天地金魂,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位传奇人物“花爪子”——冯官令。

“花爪子”,在招远市可是位响当当的人物,鬼子伪军一个个是谈“花”色变,可是越怕谈越爱谈,越谈越玄乎,谈来谈去他们把冯官令描绘成飞檐走壁、来无踪去无影的剑侠英豪。此后,二鬼子们夜间只要闹矛盾,就互相恶狠狠地咒骂对方:“你小子不用咋狂,叫你明天出门碰上‘花爪子’!”。鬼子视冯官令为“眼中钉”、“肉中刺”,曾连续多次围捕他,说谁抓住“花爪子”就“赏钱两千,官升两级”,但谁都没这个能耐抓住“花爪子”,冯官令光是在家中就被鬼子堵了5回,直接用枪点着就有3回,但他都英勇机智地逃脱了。

冯官令在金矿当矿工时,在井下打眼放炮炸伤了手,伤好后一双手变得花花点点,就得了“花爪子”的绰号。当时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后,这个绰号会让鬼子汉奸闻风丧胆。

1939年日寇侵占了招远的玲珑金矿以后,一天,冯官令亲眼看到,鬼子无故将大蒋家村农民蒋万腾推到电网上活活电死,还在一旁哈哈大笑,这让他体会到了当亡国奴的痛苦。1940年,34岁的冯官令愤然离矿,参加了抗日工作。

1941年腊月的一天,在玲珑金矿附近的潘家集上,一个扛枪的伪军勒索百姓,打了一个卖粉丝的摊主老汉。当时的冯官令肩搭一个钱褡子、一身地道的农民打扮,正在邻近小铺佯装喝酒。看清了这个伪军的暴行,趁附近无其他伪军,冯官令走上前,拾起一个秤砣,出其不意地将这个伪军击昏,夺下他的长枪,迅速朝天开了一枪。趁慌乱之际,他迅速潜入胡同溜走,当时南招二区区中队加上冯官令夺来的那支枪总共只有三支枪,可以说冯官令算是力了大功。

“花爪子”潘家集徒手夺枪的故事经人们演绎,被传得神乎其神。驻招城和玲珑金矿的鬼子们开始知道:“八路军里有一个‘花爪子’,大大地厉害!”。

1942年4月10日,八路军五旅十三团派小股部队与县大队部分队员组成小分队,袭击位于玲珑金矿中心的日军卫兵所,冯官令担任向导,带领小分队穿涧越峰钻电网,迂回到玲珑矿区的南山坡。

冯官令让大家潜入一片松林等候信号,自己带一名侦察兵战士敏捷地进入矿区内一幢低矮的工棚,借了矿工的衣裳和矿帽,装作矿工手提矿灯,肩扛铁锨,走出工棚。

冯官令和侦察员大大方方向门岗走去,佯装矿工去上工。鬼子窜过来,用刺刀指了指矿工上班的路,示意往他们那里走。冯官令用拿矿灯的手指了指鬼子身后那条路,说要到那边干活。鬼子不解,刚一回头张望,冯官令就双手紧握铁锨朝着鬼子头上砍去。鬼子倒在地上,侦察员马上举起用红绸布包着的手电筒朝玲珑山南坡闪了三下。

在山南坡埋伏的战士们看到信号飞速包围卫兵所,将一颗颗外面套着装有石灰粉、辣椒面布袋子的手榴弹从卫兵所的门窗纷纷投进,里面的鬼子睁不开眼,摸不着枪,东一头、西一头地瞎撞,大半死伤。冯官令将手伸进卫兵所的窗里,麻利地摸到一支手枪。仅一两分钟,奇袭结束,队伍迅速撤离,当附近小蒋家据点的伪军赶来反击时,队伍早已不见了身影。

这次奇袭活动,冯官令和战士们编了一段快板:“毒瓦斯,手榴弹,石灰粉,辣椒面,鬼子尝得够新鲜;喘不过气,睁不开眼,摸不着枪,拉不开栓,乖乖进了阎王殿……”而冯官令更是被老百姓传的神乎其神,人民眼中的大英雄。

冯官令打了一个有一个漂亮的仗,屡立战功,1943年夏天,他和另一名战士化装成农民,用一把砍柴刀歼灭了大蒋家东山炮楼半个班的伪军,缴获步枪4支、电话1部;同年,他们一夜之间在敌人眼皮底下,从玲珑金矿运出优质风钻钢1500公斤,把日军惊呆了。1944年4月,他们智取了伪军寨子据点,一举俘虏伪军20余人。同年夏,又在琵琶岭罗山庙设伏,歼灭护路伪军,缴获步枪10余支。1944年4月7日夜间,他和几个战友持枪闯进伪水口乡公所,“请”出了伪乡长兼寨子据点伪军小队长,命令他帮助八路军解放了寨子据点,一举歼敌20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拔除了玲珑金矿日寇在运送黄金必经路上设下的这颗钉子……

冯官令有勇又有智,他非常讲究对敌策略,在招远清除了一个又一个恶贯满盈的叛徒。1980年,他年迈因病去世,但在招远提起 “花爪子”,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他是曾杀敌几十名、被誉为“独胆英雄”的抗日勇士。“花爪子”的故事老人们会讲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听,孩子们在听一段故事,更是在聆听一段历史,聆听一段保卫家国的英勇事迹,而我有幸听到了这段故事,现讲给大家听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承继优良家风话题征文2000字

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承继优良家风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读了几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谈论到一个话题——家风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笔写上几句话,略表达一下自己的拙见。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 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七年级红色旅游征文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在舅舅这个免费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去了重庆歌乐山红色旅游景点参观。

来到歌乐山脚的红岩魂博物馆,里面成列了烈士们的部分遗物,讲述了1949年11月27日牺牲的三百多名革命战士的英勇事迹:张露萍、江姐、、、、、、、还有一名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11.27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应该缅怀英烈。

沿着红色线路,我们去了渣滓洞,这是当时关押那三百多名英烈的监狱。每一间监狱都关押着10——13位犯人,他们都睡地板上,被子都很破烂,几乎见不到阳光。这里还专门设有刑具室,有老虎凳、绞刑架、竹筷子、皮鞭、、、、、、在渣滓洞的每一个角落,都建有一个哨亭,建这个有什么用呢?原来,是为了防止那些革命志士逃跑。1949年11月27 日,三百多名革命志士就是在这里被国民党的特务秘密杀害的,多么悲惨壮烈!

白公馆是我们必须去的另一个红色旅游景点。这里也叫“香山别墅”,是一个姓白的地主的住所,他自认为是白居易的后代,所以取名“香山别墅”。后来这里被国民党用来关押杨虎城将军和他的秘书,小萝卜头年仅周岁也被关进了白公馆。他常年见不到阳光,营养不良,长得头大身子小,所以大家都叫他小萝卜头。他连书都没办法读,还会被看守长打骂,后来一个叫黄显声将军的政治犯教他读书认字。小萝卜头的童年没有欢声笑语,没有自由。

看完这些烈士的英勇事迹,我心情非常沉重,一直问妈妈:“他们为什么要杀害这些好人?”“小萝卜头这么小,为什么还会被杀害?”从这些革命志士的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非常坚强、勇敢、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征文精选600字:寻访红色足迹,留下红色记忆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就听大人说过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血战台儿庄和台儿庄会战),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那个战火纷飞、贫困潦倒的时代,无辜的老百姓被日本人毫不留情的屠杀,面对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他们就像是碾死一只蚂蚁那样简单。他们满手沾满了鲜血,残害了无数生命,是不折不扣的“魔鬼”。英勇的战士们用牺牲给我们换来了今天开心幸福的生活,我打算去看一下,了解一下英雄的故事。

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去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在路上,我无比的期待,期待那气势雄伟,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它会引起我许多幻想;期待纪念馆里无所畏惧的英雄前辈们,他们会让我坚定人生的目标。我期待看到他们。于是,我便像一只快乐的鸟儿,不停地唱啊,笑啊。行红色之旅,撒一路欢笑。

刚到那里,我被哪里的景物迷倒啦,路边到处都是绿荫,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路边的花朵,娇艳欲滴,人们在这里开心快乐地劳作。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战争孕育的摇篮,鲜血四溅,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尸体。

纪念馆的外面都是一些国民党的飞机,坦克,那些飞机个个装有炸弹,威武雄壮。到室内一看,真是让人口目惊呆,各种战士的塑像都被活灵活现的雕刻出来了。有奋勇向前的,有浩然正气的,有面容僵硬的,有流血受伤的,有伤心绝望的······

其中有一面墙上都是子弹打的孔,密密麻麻的,不禁让人觉得又回到哪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我们的英雄前辈们,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还在艰苦的奋斗,而我们不仅不好好珍惜,而且破坏,这样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为我们而战斗的中国军人。

我在看那些中国军人使用的盒子枪,步枪的同时,不注意的看到了一个视频,如今令我记忆犹新:一位国将将大洋分给战士们,可是,他们都没要,都扔在地上,其中,一个战士代表告诉首长说:“我们命都不要了,要这些大洋做什么,只求抗战结束后,给咱们立块碑”。说完就齐声喊:“杀敌报国”。说罢,就冲向阵前。战士们深知不是在立功,而是在西去,只能拼死奋战。

1938年,日军矶谷师团孤军南下,进犯徐州,李宗仁决定在徐州以北的要塞(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他命令孙连仲部、张自忠部、汤恩伯部完成对日军的合围,并炸掉运河浮桥。中国军队破釜沉舟,浴血奋战,歼敌万余人,几百名日军伤残士兵绝望的剖腹自杀,引火自焚,台儿庄之战大获全胜。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加大了中国军民永反外敌的坚强意志。

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

现在我们只有切身地去感受历史,回忆历史,去聆听那些饱受日本侵掠者欺凌、摧残的幸存者的含泪倾诉,去聆听那些真实记录片的倾诉,才能去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看到两个民族之间无法用时间磨灭的深仇大恨。这个恨,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曾经在中国的领土上掠夺财富,欺压我们的同胞,奸杀我们的同胞,这个深仇大恨,永生永世都不能忘。

如今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早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身为党的阳光下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而深远,作为我们小学生,我们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们自豪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骄傲,是因为我们祖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但是,我们何曾想过,这是谁为我们建造的呢?那一段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悲痛欲绝。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了,搬不动的,就用大火烧,把圆明园内的珍贵财宝统统抢走,洗劫圆明园。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他们是多么蛮横!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他们在南京无恶不作,两人比赛谁杀的人多,有的中国人被活活埋葬,他们射箭,用中国人当靶子,日本侵略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就在这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有的革命先辈奋起反抗,为祖国抛头颅,撒热血。坚强的意志,另我们全中国人感动,团结一心的力量与侵略者顽强斗争。

时光飞速,沉睡的雄狮已早早的屹立在世界东方,神舟飞船一次次的发射成功,宇航员们遨游太空,发现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科技越来越发达,这都是我们中国的风采。我们中国人民团结一致,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为他们捐款,是孩子们继续上学,住在舒适的环境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年的辉煌事业,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想,大家看到那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心里肯定很兴奋,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作为祖国的女儿,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段时光,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奋发图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有的原则。胸前的红领巾,就寄托着我们对祖国的希望。

大家可以报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去学习,不畏艰难,才能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兴国安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9月18日下午,城区上空突然响起一阵警笛声。妈妈看我诧异的神情,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歪着脑袋想了一下,问妈妈是不是中秋节。妈妈说,今天是中秋节,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日子,就是9.18事变纪念日,是我们中国人的国耻日。听完妈妈讲的抗日故事,我不由想起暑假看的《小兵张嘎》这个电视剧,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当时的中国力量柔弱,不能抵挡百万日军的进攻。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面对日本人的花言巧语与严刑拷问,他们面不改色,用智慧和勇气与鬼子周旋,与敌人斗争,出现了嘎子、罗金保等英雄人物。

嘎子是我的同龄人,但嘎子所表现的机智勇敢是我所想不到的。他能在鬼子司令部里进进出出;能在和日本人的比赛中,利用爬树逃出来,把那份珍贵的密信带了出去,就那份聪明劲可是谁都抵不过的。他不但能进出敌人司令部,他还敢烧鬼子司令部,敢打伤龟田。当我看到这时,那才叫过瘾,才叫出气呢!他和三个小伙伴--英子、胖墩儿、乐乐对鬼子浑然不怕,和他们斗智斗勇。我真佩服他们,小小年纪就参加抗日活动,从他们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国人独有的气概--足智多谋,英勇顽强!受的教育真的很深。

可是,我也为嘎子伤心,嘎子已经那么大了,却大字不识一个。比起我们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却不知道珍惜,整天只知道玩,如果让嘎子知道,他一定会生气的。

让我们珍惜今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500字小学生征文:我们的红色记忆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鲜艳的红领巾深深地印在我心中,它如同烈士的鲜血一般,它激励着我前进,让我奋发向上,我记录着我的童年,我的一切。

童年时的我天真、活泼、充满激情,想为社国贡献一份力量,便努力的充实自己。

我如同羽毛渐翼的雏鹰,想要尝试飞翔的滋味;我如同崭新的帆船,想感受乘风破浪的感觉;我如同胜利者,想要赢得他人的肯定。

就算是鲜艳的花儿,也会经历挫折;就算是参天大树,也会有失望的时候。我也如此,在这条道路上,我失望过,想要放弃。

有一次,我真的绝望了。独自走在大街上,我似乎觉得天是那么黑,连小鸟也不肯定我的做法。我简直想躺在妈妈的怀里嚎嚎大哭。可是我没有哭,因为我看到了一群“红领巾”,他们帮助的人,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他们遇到过再大的挫折,但是他们都坚台的挺过来,不屈服、不放弃。而我呢,也是一位“红领巾”,我却不能像他们那样坚强,因一时挫折而承受不住,想要放弃。这是我一向的作风吗?我迟疑,当初我满怀激情想要做出一点成就,而今我却要放弃。我不甘心,我不能屈服,我要向那一群“红领巾”学习,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我都要坚持下去。正应如此,我克服了心理的重重障碍,用另一种角度去对待事情,用满腔热血重新去实现当初的愿望。

正因有信念,我就像初开的花儿一般,想把自己的芬芳传给他人;我就像安升的朝阳,想把自己的光辉传播给每个人;我就像成功者一样,想要与人分享收获。

我不会再轻言放弃。因为我每时每刻都是一位“红领巾”,红领巾永远飘在我面前,它是推动我前进的动力。它是我的知心朋友,与我同分享我的喜怒哀乐,无怨无悔。

就这样,我欢度六年小学。这六年,我过得充实快乐。因为有红领巾的陪伴,我不会孤独,也不会寂寞。六年后,我离开亲爱的小学,进入初中,虽然我的胸前不曾戴有红领巾,但是红领巾早已在我心中,因为我永远认为我是一名“红领巾”,我应以一名“红领巾”的身份去履行我应尽的义务。

红领巾在它心中装着一个女孩梦想,红领巾永远为她默默加油红领巾永远是她的依靠。我深信如此,因为我是一名“红领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法制在我心中话题征文1200字

全文共 1524 字

+ 加入清单

法律是正义之火、文明之花,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有了法律,社会才能进步发展;有了法律,公民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有了法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法制在我心中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那是我刚记事的时候,有一次,我牵着妈妈的手,在一个交通法普法教育栏目前,目睹了一帧令人惨不忍睹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有行人,也有机动车;有两鬓斑白的老人,也有活泼烂漫的孩子;有在喧闹的街市,也有在道路崎岖、人迹罕至的高速公路——那一幕幕车毁人亡、血肉模糊的场面,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曾使我年幼的心灵发出阵阵悸颤。妈妈面对展板,神色凝重地告诉我,缘于交通法规的淡漠,我国每年因为交通事故的伤亡,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巨大杀手。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就可能毁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违法者以血的教训,甚至生命的代价,毁了自己,又害了别人,还给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深远危害。妈妈沉重的话语,就像一粒幼小的种子,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随着时间的脚步,一直回响在我的脑海里,渐渐地生根、发芽。

此后,从我背上书包走向幼儿园的那刻起,在人潮拥挤的马路,在霓虹闪烁的十字路口,我记住并懂得了“红灯停、绿灯行”的含义,理解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警示。每当看到那些腿脚不便、步履蹒跚的爷爷奶奶,我总会自觉地担当起义务交通员的职责,去帮助他们安全地通过“斑马线”,用善意阻止那些违法者的行为,用行动竖起一道安全的屏障。尤其是遇到那些盲人,我的目光更是多了几分关爱。我会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拐杖”,主动引导他们避开障碍、走上安全的盲道。曾经在周末,在假日,在“牡丹文化节”期间,我也曾荣幸地和警察叔叔一道,自豪地站在交通要道,身披绶带,手执小红旗,疏导交通,宣传洛阳,为文明城市、文明洛阳走向世界贡献一份志愿者的力量。在洛阳的发展中,在千年古都的美丽蝉变中,我奉献、我快乐;我参与,我成长。

亚里士多德说过:“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能有好的秩序”。社会发展到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离开法律而存在。法律和每个人朝夕相伴、息息相关。事实证明,社会越发达,对于法律的依存度越高,人们的法律素质、法制意识就越高越强。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法制进程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个中学生,从小就要学法、懂法、知法、守法,自觉成为法律的践行者、维护者,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近年来,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威胁。地震、森林火灾、泥石流、网络犯罪时常发生,如果没有完备的法律保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国家就会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茫然失措,人们就会在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危害时束手无策。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法律中生活,我们在法律下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坚守法律赋予的阳光。《中学生守则》,让我们明白了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高尚的品德,刻苦学习、快乐生活,远离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地震、消防知识的学习,相关法律的宣传普及,使我学会了在灾难降临之际,如何自救、如何逃离危险,将生命之舟驶向平安的港湾。学习《森林保护法》,我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不再为昔日森林的消失、水土的流失、沙尘暴的袭击痛心疾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我从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敬老爱幼、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懂得了怎样传递文明、怎样做人……

法律是正义之火、文明之花,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有了法律,社会才能进步发展;有了法律,公民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有了法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真诚地期盼,从现在起,让法律永驻每个人的心中,让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精选国家公祭日话题征文3000字

全文共 2617 字

+ 加入清单

77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中国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国家公祭话题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上午,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记者获悉,全球最大的防空警报器已悄然运抵南京,它将参加国家公祭仪式。这两则消息令人欣慰。

77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中国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国在国家层面设这个公祭日天公地道。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国每年都要在本国法定纪念日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中国公众早在呼吁国家设立这个国家公祭日。这对中国社会来说有可能意味着新的凝聚点,从海峡两岸的意义上说,或许也是这样。对弘扬爱国主义它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国家公祭日是以国家的名义对死难者进行公共哀悼和纪念,是国家行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国家公祭日,体现民众的意志,获得国际上的认可。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草案说明强调,制定本决定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属于人类的浩劫,3000万人口伤亡、6000亿美元损失仅仅是冰冷的数字,造成30万人死难的南京大屠杀也仅仅是日本法西斯极端残忍暴虐的典型案例之一。

翻开日历,异常普通的12月13日,这一天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历史,这一天是血的事实,这一天,300000的中国人在机枪的扫射下,在刺刀的刀口下,倒在血泊之中。空气中满是弥漫着炮火味和血腥味,废墟上沾满了碎肉片和血迹。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只有一个共有的名字:日本鬼子。

这件惨绝人寰的事至今已过去73年,早已成为历史,但这段历史不该被人遗忘,更不该被敢做却不敢承担的人所篡改,历史不容有一点污垢,不容本身便双手沾满善良人血液的肮脏之人所篡改。

这一天,日本鬼子们对手无寸铁的中国进行了长达6周之久惨不忍睹的大屠杀。“鬼子”,呵,应该用屠夫,用禽兽来称呼吧。这些禽兽用铅丝将难民及其俘虏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他们进入南京的短暂一个月内,城内发起2万多起强奸,轮奸之类的事件,无论妇女,老妇还是少女都无法逃脱被玷污的局面。为了掩盖自己抢劫和强奸的罪恶,许多女子在被强奸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并且他们见道房屋便点火焚烧。似乎,这些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有趣且理所当然的事。

事后的南京一片凄凉。

一列列的数字,震撼着太多的人,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无辜生命。

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但是日本武藤章却似服了兴奋剂般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时任关东军参谋部第二课课长的河边大佐说:“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时至今日,日本任无悔意,连一句简简单单的对不起都没有,甚至试图通过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仅凭个人情感和信念曲解事实,掩盖丑陋的真相,甚至还声称南京大屠杀是“伪造的谎言。”即使是谎言,也是真实的谎言。

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定,中国军事科学院罗援少将曾对媒体采访时表示,设立公祭日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是长期酝酿的民意。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出过这方面的提案和建议。不可否认,安倍最近的倒行逆施也催生了要尽快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日本现在仍然否认南京大屠杀,也不承认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宣判。

安倍晋三2013年12月26日于执政一周年之际不顾国际社会的抵制,悍然参拜靖国神社。一直以来,安倍质疑远东军事法庭对二战战犯审判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并宣称这是战胜者强加给战败者的枷锁。而且还采取11年首次的大幅提升日本军费,对东南亚诸国进行包围中国的游说,甚至还发出了“中国需要中日冲突”,那样既无事实根据,又挑起中日矛盾的硬话,令中日紧张关系火上加油。前不久,日本国会竟然通过三份军事文件要瞄准中国在内的国家,还对自卫队扩大 50000人固定编制,将重新组建一支等同于海军陆战队的所谓“水陆机动团”, 根据中期防卫计划,日本10余年来首次增加防卫预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鉴于历史的教训,日本于1947年通过和平宪法,其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发动战争、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这意味着,日本将不能拥有军队以及国家交战权和集体自卫权,更谈不上向海外派兵。然而,二战结束后,日本却有一些人士和舆论想方设法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谋求日本的军事存在,希望日本防卫力量像昆虫“蜕变”一样,逐渐朝能够“自由飞舞并具攻击性”的方向发展。日本安倍晋三政府计划3月出台的武器出口管理新三原则的草案内容25日曝光。根据新原则,日本可向国际机构和海上交通要道的沿岸国家出口武器,并可在海外为美军修理飞机,强化劳务合作。

人们知道,对于日本右翼思潮不但中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乃至美国公众都是不赞成的。问题在于,作为二战反击日本军国主义的美国在战后的数十年间,为着自己的私利,抛弃了1943年和1945年由中美英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原则,充当日本反华的后盾令东亚局势处于十分复杂的状态。

因此,作为中国公众更加的需要认清日本右翼倒行逆施的危险,更加需要通过国家公祭仪式激发全民的爱国热枕。2月初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习近平主席再次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明年希望与俄方共同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仪式。中国总理李克强向2月14日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克里提及反举行国家公祭日是极其必要的、是非常正当的。12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重温历史记忆,不忘砥砺前行》一文指出:国家公祭,意味着公祭活动将从个体记忆、家庭记忆、城市记忆,上升到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世界记忆。这是国家公祭日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色记忆优秀征文

全文共 3059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一个民族,在他的岁月深处,一定有迅速崛起的精神宝藏,有昭示未来、导引前行的智慧密码。

自红军转战陕北,延安成为了革命的不二隐喻,亦成为我们精神世界中的一种期待。初秋的延安,风中有了阵阵寒意。站在这块荒凉苍茫的高原上远眺,这里山山峁峁,沟沟壑壑,始终提醒着你,这块黄土地中,有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存在,这或许就是来自黄土地最大的馈赠。

四野悄寂,只有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刻,人们才有机会去拷问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知青精神在康坪村薪火相传

像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延安,是中国现代历史演进的一个拐点。

这个拐点的起步,是素有“革命圣地心脏”之称的宝塔区。

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96年12月,延安撤地设市,设立宝塔区,以原县级延安市的行政区域为宝塔区的行政区域。

作为陕北知青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昨天上午,“红色记忆”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这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的诞生地。

1969年,就在当年习近平奔赴延安的同时,同样作为北京知青的王岐山等14个年轻人,来到了康坪村。“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76年,北京青年合计约有2.8万人到过延安,正好与当年长征到陕北的红军数字大体一致。

作为延安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新劳动者,北京知青们发挥了诸多创造性才能,给这个陕北的小村庄,打开了一扇窗。

在一排翻新过的窑洞前,冯庄乡党委书记申连庚当起了向导,“当时,陕北的农村没有刷牙的习惯,是知青们将这个习惯带到了这里。”这排窑洞至今保存较好,门洞上挂着“知青旧居”的指示牌,里面除了放一些农具、杂物外,墙上还挂着当年知青们带来的留声机、照相机和革命书籍。

初到农村,这些年轻人干活并不在行,他们用锄头杵着爬上山,被当地老百姓笑话,到了半山腰就累得不行。正是春天播种季节,牛粪、驴粪、羊粪需要赶着驴从村里往山上运,每袋六七十斤,而且山路是崎岖的羊肠小道,经常出现摔倒的情况。

他们不会犁地,乡亲们就教他们怎么犁地,一家用一个牛犁地,一个拿粪,一个放籽。

“当时,平均每个生产队都有学校,但是学校老师很少,这些知青们就当起了老师。”申连庚说,陕北乡亲们把知青称为北京来的“文化人”,他们穿着朴素,举止大方随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眼界开阔,思想大胆,敢想敢干,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平时教大家识字看书,闲暇时给乡亲们拍照片。

知青们带的学生中,很多人后来也当了老师,他们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将文化之光,播洒在这里。

2012年10月,康坪村知青旧居开放,知青生活体验区、美丽乡村观光区等,初具雏形。

“康坪村的发展变化,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宝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延丽告诉记者,知青精神和延安精神,都是宝塔区发展建设的力量源泉,这两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它们的集中内容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问题墙”打造基层党建工作样本

作为延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宝塔区不仅拥有知青文化,更拥有政治、区位、资源、产业、环境、人脉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把优势变为实实在在的“红利”,2015年,宝塔区冯庄乡开始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打造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样本。

在康坪村村委会的院子里,一面写着“问题墙”三个字的宣传栏,格外引人注目。“问题墙”制度通过把农村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搬上“问题墙”、建立“责任清单”真抓实改、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价,着力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

“把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部放在群众的眼皮下,接受群众监督,也坦诚接受群众的意见,形成由乡村主要成员负责的‘责任清单’,细化责任分工,倒排时限要求,让‘问题墙’成为乡村干部的工作总目录。”常延丽坦言,这种做法,需要极大的勇气、决心和魄力,“这是一种‘亮剑’,鲜明地亮出了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态度。”

群众有问题,怎么提?申连庚的做法是,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心,再将问题进行梳理,把问题“挂”在墙上,把责任人和落实情况,也“挂”在墙上。

问题收集和整改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纪委适时督查、群众监督评议、党委考核应用等,强化问题整改落实。

比如,有条建议是:延延高速建设征占土地,导致现有耕地面积不足。

这个问题的整改落实办法是:6月份前,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全面完成光伏能源建设、房屋改造和绿化等工程;此外,在马家沟治理高标准农田300亩。

统计显示,2015年,乡级摆问题26个,整改23个,群众满意率达96%;村级摆问题326个,整改314个,满意率均在93%以上。2016年共征求342个问题,现已整改262个,其他的正在整改落实中。

“问题墙”那种民主、公开、公正的做法,仍然可以追溯至知青插队的年代。

1970年,在生产队队长被猜疑的情况下,知青组长王岐山提议将财务收支情况用白纸黑字写出来,及时进行公开,还了干部一个清白,也给乡亲一个满意交代。当年,王岐山对村集体财务严格核查、及时公开的做法,时至今日,康坪村依然在沿用。

在常延丽看来,“问题墙”制度继承和发扬了群众第一、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用知青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主公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凝聚乡村党员干部的共识,把发展的需求和群众的期盼有机地结合起来。”

现在看来,这种发源于知青精神的“问题墙”制度,已经初见成效。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也使精准扶贫工作措施落到了实处。以前一些偏远村主要负责人只注重职位不注重守岗、只注重索取不注重奉献、只注重资源开发不注重产业建设、只注重生产领域不注重意识领域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作风明显改善,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助力经济发展

行走在宝塔区,随处可见红色历史遗存,每个人很容易被这种革命文化打动。

在延安,有精神。近年来,在宝塔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冯庄乡党委、政府以“弘扬知青精神、建设美丽康坪”为主题,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引领,以打造丰富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为目标,通过兴产业、强基础、提服务、推民主、优环境等举措,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眼前。

仅以康坪村为例,目前,全村共有温室大棚150座,户均2座,年产值近500万元,有67户群众因种植蔬菜脱了贫。2015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0元,其中蔬菜产业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9000余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杜坪、李庄等村蔬菜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

“始终不忘红色基因,持之以恒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的伟大精神,当好延安精神的传承人,让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在宝塔山下落地生根,是宝塔区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责任。”常延丽说,国家启动的“一带一路”建设,陕西省是重要的节点,延安宝塔区是西北重镇,将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常延丽介绍,宝塔区着力构建新型城镇、现代产业、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社会治理“五大体系”,全力调整产业结构,围绕重点镇建设,以五大旅游片区开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水平;巩固9个市考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15个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要积极推进电商进农村,加快乐村淘57个农村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一个富裕、美丽、幸福的宝塔区,让这座革命圣地,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访红色足迹征文小学生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许许多多的事被我们遗忘,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是谁让我们拥有了如今美好的生活。那,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建立起,就走上了解救中国人民于苦难中的光荣道路。中国共产党革命前辈留下的足迹,永远不应被忘记。

正因这个缘故,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一家便踏上了寻访红色足迹的道路。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一大会址,到西路军马场滩战役遗址,从微山湖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到上海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从延安的宝塔山,到南京的雨花台,都留下了我们寻访的身影。

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共“一大”会址。在一片片石库门中,“一大”会址并不显眼。然而,就在这间普通的小屋中,诞生了解救中国于危难中的中国共产党。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走入简朴而神圣的“一大”会址。这是一座普通的上海民居,由多间小屋组成,其内摆放着桌椅等物,在最大的一间屋中,许多座椅围绕着一张拼接而成的大桌,这便是当时的会议室。就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决定中国命运,给中国带来光明前途的会议。当时的代表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运用机智使会议顺利进行,避开了外国巡捕的阻挠。在一大会址旁,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馆讲述了这一艰难历程。

陈列馆从近代中国受列强侵略说起,进而介绍中国人民的求亡图存运动,从中引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陈列馆中,公共租界的界牌石诉说了外敌人入侵;鸦片战争时期的固定式清军大炮,表明了中国的落后;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争;《新青年》等杂志,则展示了当时有识青年的蓬勃朝气与进取之心;而后便到了中共一大,十几个人在一间小屋中创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诚然,初期的苦命是艰苦的,邓恩铭、王尽美等许多一大代表为革命事业光荣献身;代表中也有张国焘、陈公博等背叛革命之人。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 、董必武等始终始终如一的革命者,一直坚持到革命的胜利。能在如此困难中坚持下来的,才是烈火中炼出的真金。他们留下的,是永不磨灭的红色足迹。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总会想起铁道上那惊心动魄的抗日烽火,想起那些普通的革命先辈们留下的红色足迹。

当年活跃在临枣铁路附近的“飞虎队”,只是一支小小的游击队。然而,他们却用自己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建下了永垂不朽的功勋。他们常年居住在微山湖中的微山岛上。如今在这座岛上,已经建起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重现铁道抗日的烽火,缅怀英勇战斗的先烈,纪念那平凡而伟大的红色足迹。

走进大门,首先看到两座巨型雕塑:右侧是“铁道雄风”,铁道游击队的战士们扒在火车周围,展现出一幅在铁道上战斗的场景;左侧是“微湖曙光”,战士们立于一艘大船之上,高唱凯歌,欢庆抗战的胜利。 在展览馆中我们看到破袭铁路的场景,看到了两军对垒的惨烈,看到了被迫弃岛的悲凉,看到了得胜凯旋的喜悦……在展柜中,陈列着游击队使用过的枪支、大刀,还有一个土琵琶……游击队员们一幕幕战争和生活场景在这里一一再现:夺取武器的不易,在敌占区立足的艰难;躲避敌人费尽周折,伤亡不断雪上加霜;定居孤岛,频扰铁道;日寇上岛扫荡,游击队藏匿芦苇荡消灭侵略者;政委归来传喜报,荡气回肠凯歌还。一个个英雄的形象深深印在人们心中。

追寻一个个红色足迹,凝视一幕幕场景从眼前展现,感受一份份激情在心中燃起。那些光辉耀眼的红色足迹走过了祖国的千山万水,换来了如今的美好人间。他们激励着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红色文化主题征文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是谁,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今天?科技发达,文明和谐,我们享受着安逸的生活;是谁,给我们一个和平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团结友爱,和谐共处,我们拥有着和平的生活。是他们!是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

我来到雨花台,一路走来,整个陵园苍松似海、翠竹成林。墙外面及地坪贴铺花岗石,朴素庄严。馆内陈列着烈士的遗物、遗像和文物史料。我们走过的不再是台阶,不再是平平常常的一段道路,我们是在穿越时空,走在了历史的年轮上!在这里,历史与建筑是血与肉的结合,是灵魂与身躯的融合。没有灵魂的身躯只是一具形骸,没有身躯的灵魂亦只是一阵随风飘荡的轻烟!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

纪念碑坐落在主峰峰顶,占地面积 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42.3米,碑体方型,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8个金字。碑前立有烈士铜像,高 5.5米,题为“宁死不屈”。底层平台两侧立有向革命先烈肃立致敬的群众石刻雕像。

北殉难处烈士雕像用大小179块赭色花岗石砌成,高10.3米,长14.2米,由 9位烈士形象组成,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陵园由雨花台主峰等五个山岗组成,总的占地面积约54.2公顷。陵园正门立有一对石柱,朴素庄严,高约11.7米,象征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陵园内部有宽阔的广场和花坛。在雨花台的主峰建立了6.8米高的纪念碑,上刻有毛泽东同志手书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在烈士殉难处建有“革命烈士殉难处”牌坊以及其他的纪念物。

烈士的墓群位于西岗的西殉难处,东殉难处建有烈士纪念亭,北殉难处建有赭色花岗岩烈士就义群雕,雕像高10.3米、长14.2米,由党的工作者、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战士、学生等九位烈士形象组成,雕像充分的表现了烈士们临刑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在主峰东麓,建立了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陈列着先烈们的遗像、遗书、遗物等革命文物,供后人参观缅怀。

数百位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人民作出伟大的贡献,他们用热血的青春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巍巍雨花,烈士们在这里永垂不朽!

伟大的红色文化熏陶着我们,我明白了取得和平的不易,我为你们这些伟大的烈士们而骄傲!我为今日美好的祖国而骄傲!虽然我现在是一名学生,但我会好好学习,我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再度继承你们的事业,我将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来好好的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为祖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红色记忆”的小学500字征文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就住在新四军纪念馆附近,但我从未进去看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了让我进一步了解新四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爸爸决定今天带我去新四军纪念馆参观。

离新四军纪念馆越近,我的心情就越激动。慢慢地,一座手拿冲锋号,昂首挺胸的新四军战士的雕塑便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仿佛看到了新四军战士们一听到号响,便英勇地冲上前去,把敌人们消灭。再向前走,便看到了最吸引我的展览大厅。这个展览大厅共分成六个展厅。一进第一展厅,我便看到了一组新四军雕像。雕像中的新四军有的双手插腰,仿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有的向远方眺望,好像在思考怎样才能把敌人消灭;有的手握钢刀,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第一展厅还展览了许多在盐城出版,新四军看过的报纸。在出口处,我的目光又被墙上的《新四军军歌》所吸引。这首歌的歌词抑扬顿挫,十分有气势。其中,“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这一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句歌词中,新四军战士们为了祖国,永远坚持斗争,我被他们坚持不懈、英勇战斗的精神所打动。

第二展厅主要陈列“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成立了中共中央华中局坚持华中敌后的抗战的一段史实。

走进第三展厅我看到了许多新四军战士们用过的钢笔、眼镜、台灯、望远镜等物品。这些物品非常陈旧,台灯的灯泡是绿色的,很大很大,眼镜也很笨重,和现在的物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新四军战士们的艰苦奋斗,现在的中国怎么会这样的繁荣,科技怎么会这么发达呢?

接着,我又分别参观了4—6展厅。这些展厅,同样令我受益匪浅。

在新四军浴血奋斗的十年中,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光荣的战斗历史,为中华民族作出了贡献!

我们要牢记这段光荣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