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孤注一掷成语故事道理(通用20篇)

冬来了,我们也很欢迎他的到来,但它却有些抵触我们,让我们对冬有一丝心寒。冬,你是纯洁的,因为有雪作伴。你是寒冷的,因为风在肆意刮着。冬哥哥,你让我们感受了冬的美好,冬的冰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孤注一掷成语故事道理,供大家学习。

浏览

7587

作文

1000

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下面为大家分享自相矛盾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自相矛盾

成语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成语出处:《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成语用法:自相矛盾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与邻国发生了战争,楚王大购兵器、机械,以分发给新添兵勇,因此,楚国城中兵器行生意日益兴隆,许多人都靠卖兵器而发了财。楚城中有一人,平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却总想发财,这日见此情景,便造了些长矛和盾牌,也到街面上卖起了兵器。可是过了几日,他的摊位却一直无人问津。

原来啊,人们一见卖主是平日的游手好闲者,都担心矛和盾不好,这人一听说人们不买自己的兵器是为这,生气急了,第二日去卖,便想了个办法。次日,这人拿了一个铜锣,带上货物,走到人群密集处,便“咚隆咚隆”敲起了铜锣,同时大声吆喝着:“大家快来看啊!大家快来看啊!天下最利的矛!天下最坚的盾!快来看啊!”等众人都围过来,这人便取出一面盾牌,摊在众人面前,夸称说:“我卖的这盾牌,是天下最坚固的盾牌,不信大家来看看啊!这盾牌的坚固,大家从未见过,不管什么利器都不能将其刺穿,即使用天下最锐利的矛刺它,它盾面上亦不能被划伤,不留痕迹!”说着将盾牌在众人眼前晃来晃去,并让众人拍打细看。接着,此人又取出一根长矛,在众人面前舞来戏去,那矛早被他抹上了油,在阳光下明晃晃的,甚是漂亮。

他舞毕,又夸赞起他的矛来,他大声嚷到:“此矛诸位前所未见,乃是天下第一利矛,不论何物,与其矛皆为草木,轻挥其矛,物件皆为之而穿,就是天下最为坚固的盾牌,也能被其轻易刺穿!大家快来买呀!这里有天下第一矛、盾!楚国用之打仗定能大获全胜!”听完这人夸耀,众皆哗然,其人问道:“你们何不速买,为何大笑?”一位老者笑道:“既如你所说,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又会怎样呢?”其人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不能应答,众人更是哄堂大笑。一人提议说:“今日之事,甚是可笑,今后这等自相冲突的事,就称之为自相矛盾吧!”众人皆然其说。大家再看那人,早已悄悄溜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白发郎官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白发郎官

成语拼音:bái fà láng guān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年老没有地位。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直到年老也没晋升的人。

成语来源:东汉·班固《汉武故事》:“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

成语造句:

白发郎官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汉武帝去巡视郎署,见到两鬓斑白的郎官颜驷,就问他何时为郎官。颜驷说汉文帝时就当郎官了,汉武帝问他为什么老而不遇?他说:“文帝好文而臣尚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所以我至今还是一个郎官。”

白字开头的成语

白往黑归    白头如新    白发郎官    白头如新    白衣苍狗    白面书生    白头偕老    白虹贯日    白马素车    白龙微服

包含有白字的成语

白头偕老    白面书生    白衣苍狗    乌头白,    白头如新    白发郎官    白头如新    白往黑归    白衣送酒    黑牛白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名无实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国语,晋语八》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了我何故。”

释义:表示空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

故事:一天,晋国的大夫叔向去拜访老朋友韩宣子。韩宣子是当时晋国的六卿之一,职位很高。但他见了叔向,不住地唉声叹气,说自己很穷。不料叔向听他这样说,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贺。韩宣子不解地问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没有卿的实际,无法跟大夫们相比。我正为此犯愁。你为什么要祝贺我呢?”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为你贫穷才来道贺的呀!穷,不一定是坏事;你只要回忆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叔向知道韩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了这件事。最后他又说:“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样贫困,就想到您已经有了他那样的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贺。不然,我只会担心,哪会再向您表示祝贺呢?”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话,顿时愁云消散,向叔向行礼说:“多谢您对我的指教,要不我连自己将走向灭亡也不知道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饮水知源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陈宗礼(1203~1270)南宋官员。字立之,号千峰,江西南丰人,一说江西广昌杨溪乡上峰村人。汉族江右民系。早年以教书为业,43岁方中进士。调邵武军判官,知赣州,入为国子正,转秘书省著作佐郎,迁秘书监。景定四年拜侍御史,直龙图阁、淮西转运判官,迁刑部尚书。度宗即位时,历任殿中侍御史兼直讲、礼部尚书、枢密院参知政事,卒于官,谥文定。为政直言清节,主张治国注重赏罚,为文以释经义、述政治主张为主,以挺拔峻峭穷理著称。所著《寄怀斐藁》、《曲辕散木集》等,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简短成语大道理故事

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在汉学文化底蕴中,大多数成语都有其历史典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简短成语大道理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二)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四)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五)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七)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八)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九)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十)杜渐防微

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越来越大。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及时清除。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

(十一)大公无私

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十二)完壁归赵

战国时代,秦昭王欺骗赵国说,愿用15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秦国的当,这是赵国大臣蔺相如自愿请命带保玉到秦国完成换城任务。临行时他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壁归赵”。

随后蔺相如到秦国献了璧,但见秦王没有换城之意,就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要回,派人送往赵国,并入宫指责秦王不讲信义,秦王知璧已经回赵,便无可奈何,只好送蔺相如回国。

(十三)滥竽充数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十四)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十五)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洋洋自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洋洋自得

【汉语拼音】yáng yáng zì dé

【近义词】:洋洋得意

【反义词】:垂头丧气

【成语出处】1、铁厓《名说》:“鄙陋之夫以一材一艺自诩,腐朽之士以一文一诗自矜,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2、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成语解释】犹言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洋洋自得造句】她洋洋自得地以为她把屋子布置得比她兄弟在时更能吸引朋友。

【洋洋自得的成语故事

《官场现形记》第45回:屈指一算:“帐房老夫子一位,本官二老爷两位,王二瞎子三位,连自己一共才有四个人。人头太少,索性多请两位,把南关里咸肉铺老板孙老荤,东门外丰大药材行跑街周小驴子,一齐请了来,大家热闹。料想他们听见我请的是州里二老爷、帐房师爷,他们一齐都要赶得来的。况且如此一请,人家晓得我同州里要好,目下于我的事情也不为无益。”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众口铄金成语故事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众口铄金

【拼音】: zhng kǒu shu jīn

【解释】: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成语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时担任“左徒”的官职,但是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大国齐国,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怀王,不听忠告,反而偏信谗言,疏远屈原,并向秦国妥协。结果连连上了秦国的当,怀王最后终于死在秦国。怀王死后,他的儿子横继位为顷襄王。顷襄王像他父亲一样糊涂,竟把屈原赶出郢都,放逐到长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带。

屈原始终热爱他的祖国,在被疏远、遭打击,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无时不关心着人民的生活,无时不怀念着国都郢都。他写的《九章》等不朽的诗篇,充满了悲愤和热烈的爱国之情。《九章》共包括九篇,其中的《惜诵》,一般都列为第一篇。

《惜诵》,据专家考证,是屈原劝楚怀王联齐抗秦而被谗去职时写的。“惜诵”二字,据说是“不愿随便歌颂”的意思。诗中有一节假托在梦中和大神谈话来表达自己始终不变的忠诚。诗的大意说:“我曾在梦里企图登天,无奈既没有路也找不到船。请大神帮帮忙吧。可是他说,理想虽好实行困难!难道我的理想将永远被认为危险而无法实现?大神说:

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为曩之态也!

大神说的这几句话,大意是说:“对于君王,你可以怀念却不必寄托希望。他身边那群人的嘴连金属都消熔得了,你当初一片天真当然要遭殃。上过当的人总该特别小心了,为什么不能改一改你的直心肠?你想登天偏又放弃了往上爬的梯子,看来你从前的老脾气,还是照样!

这一节中,“惩于羹而吹齑”这一句,就是成语“惩羹吹齑’的来处。羹,就是羹汤;齑,是捣烂的蒜韭之类。在喝热汤的时候烫了嘴,于是怀着戒心,见了蒜韭之类的凉小菜,也撮口去吹吹它。人在某件事情上受过打击,吃过亏,以后变得过分谨慎和警惕,就叫做“惩羹吹齑”。《唐书·傅奕传》说:“惩沸羹者吹冷齑,伤弓之鸟惊曲木。”

诗的原文中,另一句“众口其铄金”,后来也成为一句成语,即“众口铄金”。这句成语的“众口”却变为舆论的意思,形容舆论的力量很大,即使最坚硬的金石也要被消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孟之道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原文】:孔孟之道

【标准发音】:kǒng mèng zhī dào

【繁体写法】: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是什么意思】: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孔孟之道成语接龙】:利出一孔 → 孔孟之道 → 道不举遗

【孔孟之道成语解读】:

【用法分析】: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儒家思想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kǒng mèng zhī dào】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侯爸爸送给我一套中华成语故事书,那时候我还看不懂,所以我就一直没看。自从我上了一年级之后,逐渐认识了更多汉字,我就愿意看这本书了。我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是我知到了不少历史人物和令人难忘的故事,还有就是我觉的成语很神奇:四个字就可以代表那么长的故事,讲述令人很容易理解的道理。最后一个原因是书上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这样我就可以认识更多生字了,而且让我更加熟悉了怎样查字典。

看了半年后我觉得收获很大,知道了不少成语故事,比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得势,他的关系人也由此得到好处;一暴十寒:意为晒一天,冻十天,植物难以生长,后指做事没恒心;一毛不拔:一根毫毛都不肯拔掉,形容非常吝啬。

今后只要有时间,我就坚持读这本书,认识更多的成语故事及生字。爸爸还教导让我把成语故事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去,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从中受益,让我把成语故事的道理更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更好的指导我如何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好好先生成语故事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hǎo hǎo xiān shēng

[成语解释]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载:司马徽称一切东西皆“佳”,故有“好好先生”之号。

成语故事

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后,深感要扩大自己的力量,必须得到有智谋的人辅佐。他听说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在襄阳地区很有声望,特地去拜访他,请教他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就在这次会见中,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俊杰,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庞统。后来,这两人都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司马徽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社会斗争相当复杂,他自己却经常装糊涂,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不管是好是歹,他总是回答“好”。日子久了,他也就成为“好好先生”。二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近来身体是否安好。司马徽回答说:“好”。又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伤心地谈起了自己的儿子死了。不料,司马徽听了竟说:“太好”。他的妻子等朋友走后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有德行的人,所以直言相告。哪里有听别人说儿子死了,反而说好的?”司马徽回答说:“好啊,你的话也是太好。”妻子听了,弄得哭笑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习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习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蜀犬吠日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shǔ quǎn fèi rì

【出处】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解释】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少见多怪、孤陋寡闻

【同韵词】俗下文字、救民济世、一佛出世、推毂荐士、太平无事、椎牛飨士、僶俛从事、多管闲事、顾三不顾四、山陬海澨。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成语示例】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 程允升《幼学琼林》卷一

【成语造句】

◎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蜀犬吠日"。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渊不两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一渊不两蛟

【汉语拼音】yī yuān bù liǎng jiāo

【近义词】:一山不二虎

【反义词】:和睦相处、宜室宜家

【成语出处】

1、《文子·上德》:“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

2、《淮南子·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

【成语解释】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一渊不两蛟造句】一渊不两蛟,这两个人还是不要放在一个科室的好。

【一渊不两蛟的成语故事

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与孔子同时,为《文子》(《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一曝十寒的故事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有个叫孟轲的人,大家称他为孟子。孟子善于通过打比方来发表议论。

当时,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孟子便解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

这个成语源于《孟子》—《告子上》

一暴十寒:比喻做事无恒心。

另注:“一暴十寒”的注音为yi pu shi han ,“一暴十寒”是一个固定的成语,“一暴十寒”中的“暴”也是固定的,不能用“曝”这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自诒伊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zì yí yī qī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政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出处】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诗经·小雅·小明》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左传·宣公二年》

【解释】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近义词】自贻伊戚

【示例】昊天寺在幽州,与萧后接壤境界,倘辽人知之,发兵劫驾,岂非自诒伊戚。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狐假虎威续写成语故事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饿了,就四处找食物。可巧,他碰到了一只狐狸。老虎就扑了上去,把狐狸抓住了。

当狐狸被扑倒在地下后,眼看逃不掉了,就故作冷静地说:“住口!老虎,你好大的胆子,连我也敢吃,我可告诉你,我是老天爷派来的百兽之王,是来管理你们的。你若是吃了我,看老天爷会怎么收拾你!”

听了他的话,老虎愣住了,想了一会儿,不相信地说到:“瞧你瘦弱的小身板,没有一点力量,说自己是百兽之王,你怎么统领百兽呢?”狐狸却说:“我可是靠智慧而非力量成为百兽之王的。不过,你要是不相信,就跟我到森林里去转一转,自然就明白了。”老虎心想:反正你也跑不掉,跟你到森林里走一趟又如何,看你有怎样的能耐。

他就跟着狐狸来到森林里。狐狸让老虎走在前面,老虎想自己全身都是肌肉,动物一定都会怕自己,可是大家看到它,却都当没看见一样,老虎很纳闷,因为以前小动物们都非常害怕他。正在这时,狐狸跳了出来,动物们看见了狐狸这个干巴巴的小身板,却都是撒腿就跑。老虎很是吃惊,他问狐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狐狸告诉他:“这是因为以前我都是跟在你的身后,动物其实并不是因为你才跑的,而是因为我。只是今天我一个不小心,叫你碰上了。”于是老虎真的相信了狐狸是百兽之王,他害怕老天爷会对他刚刚想要吃了狐狸的行为做出惩罚,慌忙逃走了。

而在他走后,小动物们却又都从树丛里钻了出来,叽叽喳喳的围在狐狸身边。原来,这一切,都是聪明的狐狸所设下的圈套!狐狸假借着老天爷的威势,狠狠地打击了老虎的威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指鹿为马-中国成语故事中英对照

全文共 3271 字

+ 加入清单

Calling a Stag a Horse 指鹿为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the Second of the Qin Dynasty (221-207 B.C.), the prime minister Zhao Gao, obsessed with ambitions, was planning to usurp the throne day and night. But he did not know how many of the ministers in the court were allowed to be ordered about by him and how many of them were his opponents. So he thought out a way to test how high his prestige among the ministers was and also to find out who dared to oppose him.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One day when court was held, Zhao Gao let someone bring a stag to the court and, with a broad smile on his face, he said to Emperor the Second of the Qin Dynasty:"Your Majesty, here is a fine horse Im presenting to you." Looking at the animal, Emperor the Second thought that it was obviously a stag and that it couldnt be a horse. So he said smilingly to Zhao Gao:"Mister Prime Minister, you are wrong. This is a stay. Why do you say it is a horse?" Remaining calm, Zhao Gao said:"Will your Majesty please see more clearly? This really is a horse that covers a thousand li a day." Filled with suspicion, Emperor the Second looked at the stag again and said:"How can the antlers be grown on the head of a horse?" Turning around and pointing his finger at the ministers, Zhao Gao said in a loud voice:"if our Majesty do not believe me, you can ask the ministers."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The nonsense of Zhao Gao made the ministers totally at a lose, and they whispered to themselves: What tricks was Zhao Gao playing? Was it not obvious whether it was a stag or a horse? But when they saw the sinister smile on Zhao Gaos face and his two rolling eyes which were gazing at each of them, they suddenly understood his evil intentions.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Some of the ministers who were timid and yet had a sense of right eousness did not dare to say anything, because to tell lies would make their conscience uneasy and to tell the truth would mean that they would be persecuted by Zhao Gao later. Some ministers with a sense of justice persisted that it was a stag and not a horse. There were still some crafty and fawning ministers who followed Zhao Gao closely in ordinary times. They immediately voiced their support to Zhao Gao, saying to the emperor:"This really in a horse that covers a thousand li a day."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After the event, Zhao Gao punished by various means those ministers with a sense of justice who were not obedient to him, even with whole families of some of those ministers executed.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This story appears in "The Life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ma Qian. From this story people have derived the set phrase "calling a stag a horse" to mean deliberately misrepresenting some thing and misleading the public.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望梅止渴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

【活动过程】

一、品尝梅子,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师:你吃过梅子吗?你感觉吃梅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请幼儿品尝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师:你听过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如果有幼儿知道这个成语,可以鼓励他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二、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师: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

—教师再次进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CD,请幼儿看着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看着图书,试着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三、通过讨论,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它是什么意思?

四、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成语。

1、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以及含义。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不常见的励志的成语故事:歧路亡羊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着名学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子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子说: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

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贪天之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听说"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关于贪天之功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释义

把上天的功劳归于自己。比喻把别人的功绩算到自己身上。

故事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出处译文

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呢?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才能出众。由于骊姬的谗言迫害,他只得逃离祖国,四处漂泊。这样的生活他过了十九年。由于妻子姜氏和众谋臣的帮助,他虽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但为国出力的抱负始终没有被磨灭。

苍天不负苦心人,到了公元前636年,他终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以后,为了奖赏与自己同甘共苦的谋臣,对他们进行封赏,其中的很多人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可是有一位谋臣介子推却被晋文公忘记了,既没有得到赏赐,职位也没有升迁。

在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一直在公子的鞍前马后效力,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次重耳没有饭吃,介子推为了让他吃顿饱饭,甚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汤吃。他为重耳用尽了一片丹心,出了很大的力。

虽然重耳没有厚待介子推,但介子推品格很高,对此表现得毫无怨言。他不但没有向重耳伸手要官,反而认为自己没有受赏的资本。

当时,一些谋臣自恃对重耳有功,便居功自傲,看不起同僚。他对此非常气愤,便说:“公子能够当上国君,完全是上天的意思,可是那些在困难时期辅佐公子的人却以为是靠他们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别人么?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这些人难道不是可耻之辈吗?”

介子推的母亲和亲戚、邻居都劝他向晋文公讨赏。但他不愿与朝中的那些世俗之人争名夺利。他还觉得官场污浊不堪,与其在官场里活受罪,还不如在家中编草鞋快活。

介子推的母亲见儿子的志趣如此高雅非常高兴,就决定和儿子到深山中隐居。介子推非常高兴,于是背着母亲直奔绵山(今山西沁源县西北),从此隐居深山,过着虽然清贫却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

晋文公得知介子推到绵山归隐,不再为他效力,心中非常后悔,就亲自到深山寻找,却总也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急了,他下令放火烧山,好逼迫介子推母子出山。介子推在山中生活得很好,怎肯再受官场的污染,就和母亲一起稳坐山中,任凭大火将他们吞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恶人自有恶人磨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恶人自有恶人磨

【汉语拼音】è rén zì yǒu è rén mó

【近义词】:恶有恶报

【反义词】:善有善报

【成语出处】

1、明·周楫《西湖二集·周城隍辨冤断案》:“近奸近杀古无讹,恶人自有恶人磨。”

2、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恶人自有恶人磨,窃盗劫来强盗打。

【成语解释】凶恶成性的人自然会有更凶恶的人使他吃尽苦头。

【恶人自有恶人磨造句】恶人自有恶人磨,他这样的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恶人自有恶人磨的成语故事

《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又过了两三日,果然衙里传出来:那个武城县循良至清至公的个父母果然应了晏外科的口,烂的有钵头大,半尺深,心肝五脏都流将出来。那些忤作行收敛也收敛不得,只得剥了个羊皮,囫囵贴在那疮口上,四边连皮连肉的细细缝了,方才装入材内。过了五七,追荐了许多的道场,起了勘合,同家眷扶柩回家。那大尹原籍直隶蓟州人,行到永平府地方,刚刚遇着也先拥了正统爷入犯,将一节骡驮马载车运人抬的许多细软劫了个“惟精惟一”,不曾剩一毫人欲之私。幸得人口藏躲得快,所以到都保全,不曾伤损了一个。亏不尽那卢龙知县是他乡里,把灵柩浮葬了,将家眷一个个从城下拔将进去,送在个行司内住了,等也先出了口,备了行李,打发得回蓟州去。这正是:恶人自有恶人磨,窃盗劫来强盗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