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作者简介(汇集19篇)

落泪,是美是丽的结果,是人生最易得而又最难享受的乐趣。小编收集了眼泪的享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947

作文

115

三、作者简介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西蒙诺夫(1915-1979),前苏联作家,1939年任军事记者,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文学俄罗斯》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代表作有剧本《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和描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还有几部战时札记,如《洛巴金札记摘录》,曾获列宁奖金及斯大林奖金。

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在今天的圣彼得堡城北部,有一条街就命名为“西蒙诺夫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作者简介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先后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者简介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后改字志摩,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时,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诗作,他的散文创作也受到很高的评价。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者简介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参与“五四”运动,曾参与发起“中国新诗社”和创办《诗》月刊,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抗战胜利后参加反蒋反关斗争,拒领美国救济粮,死于贫病交加中。主要作品有诗歌集《雪朝》和《踪迹》,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等。其散文笔调清新,风格淡雅,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之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者简介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 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享受春天作文300字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冬爷爷刚走,春姑姑就匆匆忙忙地赶来了。春风像妈妈的手掌一样抚摸着我的脸蛋,柔柔的。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的万物,万物复苏了:小草探出头来,柳树抽出嫩芽来,花儿尽情地绽放。春雨像一个个小精灵从天而降,它落在了竹笋上,落在了花骨朵儿上,落在了小草上……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节,它没有夏天那么干燥,没有秋天那么繁忙,没有冬天那么寒冷,因为它是温暖的春天。

春天里的柳树像一位淑女,对着水面梳妆。春天里的小花像一位仙女,穿着红衣裳。春天里的竹笋像毛头小伙,羞得只露出了一撮儿头发。

我爱春天,爱它的点点滴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作者简介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56年(宋理宗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至温州,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作者简介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dàn)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61米至1.65米之间),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享受春天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上午,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达活泉公园游玩。

一到目的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我们先来到湖边,碧绿的湖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一阵春风拂过,湖面上就漾起了一圈圈的波纹。湖边有几棵垂柳,那翠绿的柳条就像春姑娘的手在轻轻摆动,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走在公园的小路上,一棵棵松树又高又大,好像巍峨的巨人一样屹立在两旁。路边那软绵绵的小草像绿色的地毯一样,在那儿静静地平铺着。

接着,我们来到了牡丹园。牡丹花开了,紫红色的高贵典雅,粉红色的娇艳欲滴,白色的洁白无瑕。一朵朵牡丹花在片片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艳夺目,亭亭玉立。有的像穿着紫红衣服的少女;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底下,露出半个身子;有的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引来许多勤劳的蜜蜂忙碌地采着蜜。牡丹园的正中间有一座雕像——牡丹仙子。她头戴牡丹花,手托牡丹花,身披牡丹花衫,脚下还踩着朵朵牡丹花,真不愧是“牡丹仙子”。面朝北方,对着一个个前来游玩的游客微笑。不时地有游客在牡丹园里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不知不觉地就到了中午,可来达活泉欣赏美景的游客还络绎不绝。

我爱美丽的春天,让我们走进春天,享受春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享受春天作文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享受,这一个词语在每一个人心中的意义,分量都不一样。

有些人认为,享受,就是好不容易星期天放假,在家里好好地睡上一天;有些人认为,享受,就是和家人一起去郊外游玩;有些人认为,享受,就是星期天放假,在家里好好的看看电视,玩玩电脑;当然,还有些人认为,享受就是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

又是一个春天,万物复苏,姹紫嫣红……可是太阳公公好像生病了,赖在被窝里不肯出来。今天是星期天,太阳公公终于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我的心情也特别好,便缠着妈妈,带我到公园玩,被我缠得没办法,妈妈只好答应了。

风再也不像冬天那样刺骨了,而是变的暖洋洋了。一到公园,我就把外套脱掉,奔向广场。广场上人可真多啊!他们有的三五成群地在聊天,有的一家三口躺在草坪上享受阳光,更多的是小孩子的笑声,他们跑的跑、跳的跳,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溜旱冰,每个人都玩得很高兴。湖边的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满了淡黄色的嫩叶,一阵微风吹来,好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跳着轻快的舞蹈;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可爱极了!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鸟在枝头唱歌,鱼虾在水中嬉戏……湖边有的人在钓鱼,有的人在追逐打闹,有人在欣赏风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享受春天,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同时我们也要懂得珍惜生活,珍惜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夏至未至》作者郭敬明简介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作家,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网名是“第四维”,媒体由此称他“四维”或“小四”。中国大陆“80后”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2005年3月,《福布斯》杂志中文版推出的“福布斯2005名人榜”中,郭敬明排名第92位。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幻城》,主编畅销杂志《最小说》。

高中时期以“第四维”为笔名在网站榕树下发表文章。2002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2003年,因玄幻小说《幻城》而被人们熟知和关注。2004年,郭敬明成立“岛”工作室,开始主编《岛》系列杂志。2005年,郭敬明出版了小说《1995——2005夏至未至》。2007年,郭敬明出版了小说《悲伤逆流成河》。2008年至2012年陆续出版《小时代》“三部曲”。2013年6月27日,由郭敬明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小时代》问世,并因此获得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最佳新人导演”奖。2013年12月,郭敬明出版新散文集《愿风裁尘》,并在腾讯文学首发。 2014年7月17日,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上映。12月,郭敬明的书房曝光,所谓屋如其主,从书房也可以看出作家本身的气质了。

[夏至未至小说 郭敬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作者简介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 钱钟书夫人,本名 杨季康,祖籍为江苏无锡,出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 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1953年,任 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剧本《弄假成真》,《称心如意》、《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 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 吉尔·布拉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者简介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享受春天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春”一个充满活力的字,我们正处于人生的大好时光——春天里。曾有古人云:“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里,我感觉到了春天的生命,欣赏春的色彩,感受春天的温柔,体现春天的活力。

我们的人生可以分为四季。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好的季节,在青春的舞台上,我们展示着青春的活力,也在自己的心田里种下一棵怀有梦想的种子,等待着成熟收获的喜悦。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有位诗人曾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溪通过努力冲破了冰的封锁,小鸟开始在树上唱歌,树木。花草都长出了嫩芽,我们在草坪上放风筝。

春天是成长的季节,我么在过年时长了一岁,也在更新春联。

我们应慢慢享受春天,才能品味出春天的感觉,春天是梦好的也是短暂的,我们更要珍惜春天的时间,不要浪费我们的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作者简介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村上春树(1949--),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29岁开始写作,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文学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2004年《天黑以后》隆重出版。2009年《1Q84》震撼上市。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村上春树以62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4位,引发广泛关注。

写作之余,热衷翻译,热爱跑步。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王子》作者简介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圣埃克苏佩里有两个双重身份:飞行员与作家。这两个生涯在他是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从《南方邮件》到《小王子》的十六年间,仅出版了六部作品,都以飞机为工具,从宇宙的高度,观察世界,探索人生。这些作品篇幅不多,体裁新颖,主题是:人的伟大在于人的精神,精神的建立在于人的行动。人的不折不挠的意志可以促成自身的奋发有为。在现代文学史,圣埃克苏佩里被认为是最早关注人类状况的作家之一。

圣埃克苏佩里写《小王子》时,自己为小说画了插图。插画拙扑稚气,梦境迷幻。法语版《小王子》1943年在美国出版。评论界和读者对这本书感到意外。一直写飞机的圣埃克苏佩里这次写了一篇童话!童话往往是大人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而《小王子》是把故事讲给大人听。那几句不无幽默的献词是理解这本书的钥匙。随着岁月的推移,《小王子》的寓意在严酷的现实中愈来愈明显。茫茫宇宙中,目前知道只有一个星球住着人,也只有一个人类文明,人的感情也全部倾注在这个星球上。在这个孤单、桀骜不驯的地球上,人既坚强而又脆弱,文明既可长存又易毁灭,这取决于人的智慧。这部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小作品又像预言似的提出,物质丰富弥补不了精神匮乏,人不能忘记精神实体。几十年后《小王子》在全世界成为大人、小孩、东方人、西方人都爱读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二、作者简介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享受春天作文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天姗姗来迟,可是今年的春天别有一番风味.

天空渐渐放晴了,这才是我们最温暖的季节.隔年的草显得绿了,草伸出又细又嫩小手,突然吹来了一阵春风把全世界都吹醒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啊草啊树啊都舒展开了.我来到田间,听!青蛙呱呱地叫着,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一会儿从这边的水草游到那边的泥洞里.那一个个泥洞难道不是小蝌蚪的家吗?我继续往前走,来到一个花园边,本想进去看看,可门关着,突然看见一枝红杏伸出墙来.我立刻想到一首诗---->,正所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看见了四个"音符",还有"五线谱",原来是四只可爱的小燕子,正在谈论着春天的故事.他们在和煦的阳光中,尽情的享受着这美丽的春天,不时的飞来飞去,一边歌唱,一边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人们也走出家门,来到这春暖花开的原野上,感受这美丽的大自然的杰作.

这时的蚂蚁也从洞里出来寻找食物了,有几只探险的蜜蜂围绕着白花花的橘子花嗡嗡地叫着,欢快的云雀在绿油油的田野里"舞蹈""歌唱",鸭子在天鹅绒般的水面上嬉戏,好一幅鸟语花香的春锦图啊!

我爱今年的春天,因为它非同寻常,像是一个世外桃源.又像一个梦幻般的仙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简介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12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35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20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马克·吐温一生著述颇丰。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发表于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一百多年来饮誉世界。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作者简介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年),英国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年)和《教师》(1857年),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