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展自我作文(汇编20篇)

浏览

3053

作文

1000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熟悉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祖国科技大发展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日子里,回想起六十年前,有多少民族英雄为了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人民就开始了发展飞天梦想的航天工程。中国人民终于用很短的时间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2008年9月25日晚10分许,神七发射圆满成功。神七飞船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当飞船飞行到第9圈时,宇航员就开始出舱了。宇航员穿上了我国自制的航外航天服打开舱门,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向全国人民致意。

就在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神舟飞船在内蒙古大草原成功着陆。我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在太空中行走的梦想。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就是六十年。想想六十年的昨天,又看看今天。真是不可思议啊!在短短的六十年里,我国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过六十年后的明天,我国会变得更加繁荣富强。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祖国,实现祖国人民登月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祖国的发展变化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长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它富强.伟大.可爱.然而.我的家乡.我的家庭,我觉得更富有,可爱.和谐。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不太富裕。虽然不缺吃穿,但是我家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许多年了,还是那台黑白电视机.还有那辆破自行车、我爸爸妈妈除了农忙种地,农闲也没有地方挣钱,家里的穷日子年年都要过。年年都没有什么变化

从2000年以来,我的家乡、我的家庭就有了打变化。政府免除了农业费用,农民种田,政府还补贴钱,我们大家上学也免除了一大部分的学费。

爸爸、妈妈也有地方可以打工挣钱了。通过这几年的辛勤劳动而得来的成果,我们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家里有了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还买了一辆电动车、还有大彩电、名牌洗衣机等。这下就可以不用手洗衣服了,先后买到了家里。奶奶看到了这么多的东西笑哈哈地说:我们家这下终于过上了真正的小康生活。

没有祖国这个大家庭的富有,就也没有我们小家庭的繁荣,我们家的巨大变化,真正的反映了为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国共产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童话故事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全文共 2341 字

+ 加入清单

内容摘要:童话源于民间,最初与神话.传说几乎处于同生共体的状态。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童话具有幻想性、夸张性、社会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童话故事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关键词:童话故事 幻想性 夸张性 社会性

童话源于民间,最初与神话.传说几乎处于同生共体的状态。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神话和传说都曾是孕育童话的摇篮,很多民间童话都是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基础上演变而来得。所以说童话中角色大都是神魔妖怪.动植物及公主王子们等等,充满了幻想,这就使童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当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到这个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世界时,这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世界会令他们惊喜,会令他们留恋往返,他们和一切生命体一样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同伴.同类,于是,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小小的动物植物或石头都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好像他们会相互交谈相互动作像自己一样。所以有句话特别贴切——幻想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具有与生俱来得灵性。恰恰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丰富多彩的幻想,广义的讲,幻想是童话的灵魂。童话中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因此,童话倍受孩子们青睐。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儿童文学辞典))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 (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首先,童话具有幻想性。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点,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幻想是对生活的象征反映,幼儿童话是一门幻想艺术,它借助幻想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映生活。也就是说,它塑造的形象都是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但这些形象揭示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憧憬,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假想的形象,所讲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是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童

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段,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其次,童话具有夸张性。童话的创作一般运用拟人化和夸张的手段,遵循一点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的虚幻境界。虽然文学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但童话的夸张而深刻。夸张使童话中的人和物变得异乎寻常。

第三,童话具有社会性

虽然童话中事物千奇百怪、情节离奇,但童话中的人、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幼儿所熟悉的,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们的原型。童话把现实和想象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给幼儿呈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处于幼儿阶段之前的婴儿阶段(0-3岁)的个体来说,他们是以感知运动的方式认识周围的客观环境,由于语言的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婴儿对外界的认识主要是依靠感知和行动进行的。即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内化,不能在头脑内部进行,受当前直接感知和直接操作物体的影响,不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也决定了婴儿时期的个体还不能完全通过以语言叙述和图画象征的童话作为认识外界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婴儿的认识范围是十分狭窄的。到了幼儿时期,在他们反复接触外界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积累了大量关于事物的形象,认识过程开始内化为表象的加工形式,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我们把这一时期个体的思维称之为具体形象思维,其特点是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借助于表象而超越了眼前的局限,从而扩大了主体对环境适应的时间和空间范畴。当心理映象产生时,可以把它与内部每次出现的图画相比较,这就大大地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同时对事物的认识也具有了概括的特点。又由于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兴趣,渴望了解、参与成人的社会活动。但是幼儿年龄小,受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能真正同成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这样,幼儿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之间便发生了矛盾。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游戏。因为只有在游戏活动中,才可以用虚构的操作去代替实际的操作,用假象的物品代替现实的物品,而且内容不变。在一定意义上,童话也具有游戏的特点,在童话欣赏中,幼儿能在假想的情境里自由地幻想着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从而使其主观愿望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是解决幼儿心理矛盾的途径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是人类社会活动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题,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头等大事,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将无法进行。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想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重在预防,要想预防就必须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就发生在昨天,充分证明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民安全素质的重要性。下面介绍一下这起安全事故的全过程。事故发生时间为昨日中午 12时30分许,发生地点为大连市北岗桥附近一工地,当事人邵某与一位工友为这处工地施工的农民工,当时他正在此处一栋在建的楼房上干活,在等待升降梯下降时,突然一根铁管不知从何处突然掉了下来。邵某却鬼使神差般向上抬头看了一眼,铁管的一头正好戳在了他的脸上。幸亏戴着安全帽,否则老邵的命可能就保不住了。如果不是安全帽挡了一下,铁管很可能就从邵某的脸上穿了过去。当即邵某被砸倒在地,安全帽几乎被砸碎,脸上顿时血肉模糊。工友老张立即上前将邵某抱住,这时很多一起干活的工人纷纷围聚过来,有人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邵某被紧急送到大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面部右侧受伤严重,鼻骨骨折,牙齿几乎都被铁管砸掉。医生立即对伤者进行了紧急处理,虽然伤势严重但并没有生命危险。

通过以上的案例证明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生产者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性,试想如果事故当事人当时没有佩戴安全帽,其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其结果必然是死亡,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正式因为如此提高生产者安全生产意识的工作尤为重要。

在此次“安全生产月”当中我分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活动期间我分公司内拉挂了突出活动主题的横幅,办了安全板报、小标语,发放了学习资料。组织了干部职工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关于安全的法律知识,并安排了驾驶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并进行了考试。在活动期间组织消防知识培训并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和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在活动中我分公司充分发挥宣传咨询日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以日带月、以月带年的活动方式。加强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推进专业管理力度,狠抓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切实提高了全体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矛盾的世界曲折地发展高二作文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辩证的,而矛盾是其变化的初始动力。

既然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存在决定着意识。在事物存在之初,便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冲突与矛盾,为了解决矛盾,事物便会各自进行变化,在不断平衡中调整并发展。故此,没有事物是单独存立于世上,其存在必然是以物质为基础,矛盾加以雕刻而成。那么同时,存在于世上但不为解决矛盾而变化的情况是不应该存在的,这个假设也是荒唐的。

此处我可以举出一个反例,当然这个荒唐的例子并不来自于现实生活,而是取于加缪的《局外人》。故事内容不多叙述,书中的我面对法庭上的审问,没有主动争辩,他更多的时候是在惊讶与困惑:为何人们能凭平生一切事迹去证明此人在毫不相关的事上有罪?故事最终,“我”不曾承认有罪,却被判死刑。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矛盾解决的典型模式。当两方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辩论时,其中任意一方都不是朝着中庸的解决矛盾的路子走,两方是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对辩论主题进行牵引,形成的合力才能牵引矛盾走向解决。所以在以往的现实中,言论的偏激并不能说明其对错,只有多个偏激的言论存在才能引导矛盾解决;若只有单个言论的存在,矛盾便会完全偏离平衡的方向,正如《局外人》中的情节;但多个言论也不可同时指向一个方向,若如此,矛盾便会呈线性发展趋势,而矛盾之间是不可能平行的,而矛盾们的解决一定是交错的。

这样的矛盾解决方式同样可以体现在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中。在这种情况下,该事物本身是影响其发展的一股力量,另一股力量则是过去整个世界发展所积累下的“命运的惯性”,即过去发生的一切产生的对现在的影响的合力。两股力量拖动事物在摇摆中前进,最终又会产生新的时空惯性;当多个矛盾同时存在时,事物的发展路线交错分布,又会互相影响。

以上只是矛盾的基本形式,矛盾的发展又会引发新的矛盾,使整个事物发展路程表现得更为复杂。

一切事物的存在不是平整的密铺,他们总会在物理、精神、概念上发生相互挤压,这便是矛盾最初的样子,随后事物发生各种意义上的“形变”,引发更复杂的情况,但就其根本,仍不离以上所述规律。当然,我并不排除例外的存在,因为我的表达与这篇文章也是矛盾发展的一种表现,不过这种可能性还有待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开放包容,共同发展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开放包容,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共享发展资源,推进区域合作。

【析读】

2013年4月7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强调坚持开放包容,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消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

这句名言出自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幅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指大海浩瀚无边,是因为能容纳千百条江河之水;悬崖矗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奢望。

首先,要有善下能容的器量。谦卑而不自满,是能容的基础。《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译为:江海之所以会成为千百条小流归向、汇聚之地,是因为它总是处在最低下的位置。《庄子·秋水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纳之。”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为它有接纳百川的气度和容量。

其次,要有开放宽阔的视野。“比大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则是人的心灵。”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人有了宽容,人就有了理性,有了理性就不会盲目冲动,急躁冒进。北京潭柘寺的弥勒佛两边有一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阐释了佛法无边、普渡众生的真谛。这不竟让人回想起毛泽东少年时的一首《赞井》诗:“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如果处于封闭状态,闭目塞听,夜郎自大,胸怀像鸡肠小肚那样狭窄,那么永远只是井底之蛙、池中之鱼,而看不到广阔的天空,而不知外面世界的精彩。

再次,要有求同存异的仁厚。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国人萦怀追慕,其政治思想、原则及智慧令人审思,其中施政上所体现出的包容性颇值珍视。一是信任重用反对派人士。唐太宗登基后,既重用一直跟随他的秦王府旧属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也重用原先反对他的李靖、魏征,还破格提拔了出身寒微的刘洎、马周等。对反对派人士和贫寒之士的信任与重用,突出反映了他求贤若渴、大度容人的雅量,使得贞观群臣的组成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二是尊重和善待不同政见。魏征主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方针政策的制定上正确对待不同的政见,虚怀博纳,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唐太宗对此深表赞同,这有力地促成了贞观政治的清明。三是以仁和宽厚的胸怀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大唐帝国的昌盛和开明,其“怀柔荒远”、“协和万邦”,引领潮流,出现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壮观场景,彰显出唐代社会高度繁荣的自信心和开放度,由此焕发出大唐帝国的勃勃生机!

“上善若水。”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容人、容言、容物。为人处事注意保持博大胸襟,宽容一点,谅解一点,豁达一点。对待不同意见和牢骚之语能够听得进,容得下,想得开,还要不断吸取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发展振兴为了谁发展振兴依靠谁发言稿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位工作在一线的医务职员,从事的是一份神圣职业, 在参加学习“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主题活动中,我就在思 考,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工作中如何理解这个深层次的含义呢?

正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好党的群众线路,是我们解 决“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题目之关键所在。群众不是空洞 虚无的概念,是具体的,相对的。因工作岗位不同,服务对象不同,群众的外延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我觉得患者就是我们工作的服务对象。

我是谁?——我是一位医务职员。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患者,了解患者,依托患者,服务患者,自觉把患者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患者的愿看作为第一目标,把患者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因此,我们要牢固建立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的诠释我们医护工作的意义真理。要进步修养,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端正态度。

为了谁?也许大家都明白——一切为了患者,这就要求我们牢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但我个人以为,如何“为”才 是关键。是蜻蜓点水,还是全心全意;是把患者挂在嘴边,还是把患者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患者,还是真枪实干为患者?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职员,我觉得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精心、贴心、热情的服务,使病人减轻伤病的痛苦,才算真实的为患者”。

结合“为了谁”这一话题,我对自己也作了深入检讨和剖析, 意想到我在工作还有很多不足,那就是有时办事呆板不灵活,不 能很好往领会领导及同事们的意图,有时讲话不请留意分寸,做 事还不够严谨等等,以后我会尽改正自己的不足,更加专心做事, 真情服务。

依托谁?——一切依托患者。患者中收藏着聪明,蕴躲着真理。只有依托患者,聆听患者呼声,了解患者诉求,理解患者疾苦,才能做好工作。充分尊重和吸收患者意见和建议,并把一切为了患者,作为我们工作的动身点和终究回宿,才能真正做到依托患者,患者也才愿意让我们依托;也只放下架子,贴近患者生活,贴近患者愿看和诉求,贴近患者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 密切与患者的关系,患者也才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托。

只有深入的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托谁”的真生涵义,才能真正理解我们医护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中,找准自己得方向,站好自己的位置,才华好手中的工作,为病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为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和谐·发展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国家,已十分强大,因为我们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有才能的人在为国家奉献,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知识建设祖国!他们之所以有才华,只因其爱读书,爱从书中得到知识,美德!

培根曾在《论读书》中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是的,自古以来历代能人英雄各种才能集齐一身,自然满腹才华,但仍勤奋读书,不敢懈怠,因为他们深深的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连毛泽东主席如此能人,文韬武略样样俱齐,但仍刻苦学习,才会写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优美词句,豪言壮语!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些皇帝为历史做出了伟大贡献,尤为秦始皇,他统一了六国,为后来统一中国作了榜样!但是他们长于武功,却疏于文治,是其污点,他们只注重打仗统一,却忽略了贤德治国,才会国泰民安!

不仅古时候有不注重阅读的例子,如今也随处可见此类实例。

在我们身边,在终日不见日光的小巷子里,那些天天在那儿的不学无术的男女,只会打架斗嘴,破坏社会秩序,他们没有读过书,所以不懂学习,没有知识,于是只好当小混混!在全国的一些打架抢劫多发区,你会发现参与者大都是十几,二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和谐。所以,不读书不仅会危害到自己,还会影响到社会和谐,于是,我们便总结出了一个道理:读书与社会和谐是紧紧挂钩的!只有国人阅读了,有知识了,社会就和谐了!

而社会和谐了,国家也就发展了!鲜花是因为绿叶的衬托而美丽芬芳,天空是因为白云的打扫而湛蓝美好,大地是因为万物的拥吻而神秘美丽,而国家不是因为社会的发展而前进发展吗?

是的,社会和谐美好,会促进国家发展,我们不要变得不环保,没礼貌,因为我们不好的行为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也就间接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所以请约束自己吧!

我们要多读书,社会才会和谐,国家才会发展,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科技发展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继“神舟六号”载人成功登上月球后,“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点火发射,再一次成功载人登上月球,这是华人第二次登上了月球。这证明了我国的科技发展正在突飞猛进。

中国在这方面所拥有的成功是那些科研者的功劳以及国家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功。记得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一个美国人叫做阿姆斯特朗,他是我们人类的好榜样,同时在当时也证明了美国的科技发展在全球领先。而几年之后,我们中国也在不断改变不断的提高。首先提高了社会发展,在紧接着提高科技发展。随着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提高,我们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从原来体积较为庞大的电脑,到今天随手一提就走的笔记本电脑;从原来 很难用包装下的大哥大,到今天随手一装就能装下的手机,又到只有手表大小的手机并且功能与手机一样,从原来电话只能有一个打电话功能到今天变成拥有无数功能的手机;从原来只有学习字典,到今天的好记星、步步高……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在提高,这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我相信凭借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一定会将中国的科技发展推向世界的巅峰,一定会创造出比现在更美好的生活。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东西会越来越轻巧,功能会越来越齐全,并且一定会在创造出我们没有见过的新的玩意。一定会有更多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我相信中国的科技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作文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我愿与你一起奔赴光明

春去秋来,早早地,秋天的第一缕寒气降临,抚落木叶,为这个疫情过后百废待兴的世界增添了一抹萧瑟。不过,其中也夹带着星星点点的希望和憧憬,孕育着新的生机。

今年春季,新冠疫情陡然爆发,武汉告急,整个世界突然间变了模样。所有社交媒体尽是关于疫情的报道;搜索引擎也被“新冠疫情”“口罩”等关键词覆盖;朋友圈内都在转发着不要出行的提示。看着屏幕上触目惊心的统计数据,人们不住地在心底默问:“这世界到底怎么了?”

随着形势的愈发严峻,我们也变得愈发不安。出于安全原因,既定的开学计划被迫改为线上教学。这个消息让本就沉重的心情愈加沉重,疫情期间原本的计划都被打乱了,面对着未知的未来,层层阴霾笼罩在心头,彷徨又心悸。打开屏幕开始上课,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着我们,也面对着空荡荡的教室,面对着点点寂寥星光,显得有些落寞无助。屏幕里,是一张张熟悉的亲切面孔和笑颜。在着一方狭小的空间里,融汇了无尽的温暖。屏幕前的我们,化身成一个个孤独的沙漠旅人,相聚在一起,彼此慰藉,传递着孤独的爱和关切。这份爱打破了时空的禁锢,伴随一缕轻风,跨越无尽的距离,来到我们身边,将我们的彷徨紧紧包裹,驱散了层层迷雾。月光温柔,净化了迷惘与不安,只余你在我耳边轻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于是我闭上眼,伴着一窗洁白沉沉睡去,一片宁静。

迷失者不再迷失,孤独者不再孤独。有了生活的动力,压抑的环境变得舒缓。每天的学习成了必修课,同时,我们也会在课余之时浏览新闻资讯: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奔赴在抗疫前线的医疗人员;坚守在岗位捍卫人民利益的政府官员;捐献物资不留姓名的热心人士,从边境到内地,从抗疫一线到普通家庭,14亿中华儿女劲往一处使,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团结一心,死死地扼住了新冠恶魔的咽喉。

于我们而言,经历了许多,也学会了不少。平时普普通通的生活被陡然打断,那些早就习以为常的点点滴滴变得弥足珍贵,亲情、友情、消遣玩乐、学习新知。经过疫情的考验之后,我们才意识到,每一样都来之不易。

金秋时节,桂子飘香。时值国庆,我想,陪伴祖国一起冲破黑暗,奔赴光明,便是我献给她最好的贺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党员干部学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29 字

+ 加入清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大势、看大局”,习近平在5月27日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坚持立足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五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落实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既着眼当前,也着眼长远;即针对现实,也规划未来。”

“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了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内容,指明了十三五规划的大方向。”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表示。

“更充分、更深入、更周全”体现底线思维

今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党中央正在研究“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张占斌透露,有关部门正在就“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课题进行研讨,以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出“十三五”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谋划“十三五”时期发展,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

“更充分、更深入、更周全,这样的表述体现出习近平所多次强调的底线思维。往坏处想做好准备,往好的方面努力,这样的思维方式将贯穿到十三五的制度中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梳一梳、理一理,对将要面对的风险有更加充分的认识。”

明确十大目标任务 给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这是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大目标任务,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取得明显突破。

在这十大目标任务中,保持经济增长排在第一位。张占斌认为,虽然我国改革发展有许多重要的任务,但是稳增长仍是首要任务,只有经济稳定才能从容地做其他方面的事情。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想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翻一番的目标,经济工作仍然不能松懈。”胡敏教授解释说。

胡敏谈到,我国现在面临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习近平的讲话表明了中央的决心,可以说是给当前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以创新作为驱动力 寻求绿色增长

针对这十大目标任务,习近平在讲话中重点谈到了六个领域的发展思路,例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习近平指出,要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这体现出中国经济的未来将在哪些方面着力?胡敏认为,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我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需要以创新作为驱动力,摆脱过去单纯注重工业的眼光,改革和创新是应对当前和接下来一个阶段国内外经济复杂形势的重点。

在谈到生态环境保护时,习近平将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上升到“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的高度。对此,张占斌认为,只有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才能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这将是“十三五”规划的一大重点。

在谈到民生问题时,习近平特别提到要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对此,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治研究所所长丁建臣指出,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我们目前的状况离规划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改善民生对政府来说任重而道远。习近平强调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民生的重视,对百姓来说是一个切实的好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第六步、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在党中央编制《建议》的同时,国家发改委同步编制《纲要》框架。2015年5月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主持召开全委“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启动和部署“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时开展专题调研,例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率队赴新疆、中国工程院开展专题调研。

在党中央《建议》正式公布之后,形成《纲要》草案编制的初稿。《纲要》草案编制要一直持续到2016年“两会”之前,这也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学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全文共 3021 字

+ 加入清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党的发展思想进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指导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引领。

《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开启了对发展理论的自觉探索。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着高度清醒的认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外部全面封锁、国内百废待举的历史条件下,即开始了党的发展理论的自觉探索,提出以苏为鉴、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从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角度,精辟分析了我国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带有全局性的十大关系和十二个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适时指出党的根本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富强繁荣的国家;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处理好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等;提出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方针,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党的八大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对中国发展基本问题的重大判断。党在执政之初关于发展问题的开创性探索,奠定了党的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础,对我国发展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发展是硬道理”彰显了邓小平理论的鲜明主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发展为鲜明主题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基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发展基点的准确定位,响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自己的发展。邓小平不仅强调必须发展,而且是怎样实现发展的总设计师。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党制定了体现发展要旨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标准,规划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还把全面持续发展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把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指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要采取有力的步骤,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邓小平理论彰显了党的发展理论的实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化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在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过程中,把发展提到了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高度,阐明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创造性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和发展的根本任务、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江泽民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深刻论述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十二个重大关系,包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这个总揽全局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党中央还确定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方针,明确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目标,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拓展了党的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系统阐述和提升了党的发展理论。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迅速腾飞,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显现出来。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发展、怎么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发展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创新,重视节能环保,努力关注民生,坚持不懈地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道路。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十八大将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五大发展理念升华了党的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当今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中国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时代大势,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具有高度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的理性认识。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是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进一步深化,又使创新进入了理论、制度、文化等综合层面;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旨在实现全方位的均衡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绿色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又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全球视野思考中国发展问题,是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五大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内在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使得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更为清晰、更加明确。

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超越发展悖论,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创新性、深刻性和系统性升华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经验集成和思想结晶,开辟了党的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我们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五大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衡量和检验发展实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全文共 6581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同时也出现了“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凸显。东部沿海率先发展与西部一些地区相对落后并存,流光溢彩的都市与偏僻落后的乡村同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还不匹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融合发展有待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难题,提出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这是奏响全面发展“协奏曲”的战略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协调是发展的节律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这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的一句名言。讲的是,唱声与和声必须统一,宫音和商音相互协调,才能演奏出美妙和谐的音乐。发展也是如此,只有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才能持续健康、行稳致远。

所谓“协调发展”,通俗地说,就是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对于协调发展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

这些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协调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中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发展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平衡等矛盾比较突出。

——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还远没有达到均衡水平。比如,2014年东部的上海、北京、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4万元大关,而西部的甘肃、西藏、新疆刚超过2万元,差距十分明显。

——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比如,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有所拉大,2009年达到3.33∶1,2014年仍为2.92∶1。又比如,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方面的历史欠账还很多。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匹配。在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地方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比较贫乏,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比较严重,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有待加强。目前,军民融合发展不够充分,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不够、融合领域范围较窄、融合质量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军民资源共享不足。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任务,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没有进展,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国际经验也表明,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往往因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全面而逐渐显现和加深。如果处理不好,任其延续,就会阻碍经济发展,加剧社会矛盾,甚至会诱发社会动荡。这也告诉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发展不协调问题,防止“木桶效应”,避免使今天的“短板”变成明天的“陷阱”。

二、区域协调“大合唱”

2014年7月,联合国开发署发布的《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首次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迈入“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的行列。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我们还应看到,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这样的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在许多国家广泛存在的现象,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全面历史地分析。造成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有自然原因,各地区自然环境迥异,发展条件差别较大;有历史原因,有些地方历史欠账太多,底子比较薄;有政策原因,特定时期内我国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对某些地区进行政策倾斜;等等。只有把原因搞准,我们才能有效应对、综合施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目的就在于破解我国区域发展难题,为促进协调发展“充电蓄力”。

实施总体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在于按照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思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今后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巩固拓展发展成果。同时,还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发展格局,与“四大板块”对接联动,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结构单一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发展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必须加大扶持力度,让这些地区尽快发展起来。

培育增长极。国际经验表明,核心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功能,如北美城市群、德国鲁尔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等。目前,我国已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哈长等城市群,初步形成了多个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要在加强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的基础上,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强化城市群内部功能整合,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劳动力、土地、资源、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以生产要素禀赋而论,不同区域各有长短。扭转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面,必须坚决破除各种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深化资源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同时,积极引导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更多地向中西部流动,增强落后地区内在发展动力。

三、城市农村“比翼飞”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从农村起步,开启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序幕。但30多年后,广大农村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今天,城乡居民同在奔小康的路上,必须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国13亿多人的百年小康梦想。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有条件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因此,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部署,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但要看到,这7.5亿人口中有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今后最重要的是,紧紧抓住“以人为核心”这个关键,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抓好“五件事”,即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教育,让农业转移人口在这五个领域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加快“三挂钩”,即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中央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总之一句话,就是要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之后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

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最近十几年,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轨道,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纷纷涌向城市,造成了城乡资源要素不平衡的状态,加剧了城乡二元对立。下一步要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动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人才下乡进村,直接为农村服务。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仅要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这方面,我们将着重加快形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明确政府职责,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使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四、“两个文明”两手硬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纵观古今、放眼中外,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汉唐盛世、康乾盛世,还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曾经创造了强盛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代表那个时代辉煌的精神文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也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并自觉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这些年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但一些地方精神文明生活仍然比较贫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这种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一手软”情况,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应对这些挑战、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我们的社会发展就会走弯路,全面小康也很难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需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用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精神纽带。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在叫响做实上下功夫,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作用,运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坚持从家庭、学校、企业、农村和机关抓起,大力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打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载体。善于运用榜样带动,大力宣传推广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积土成山的劲头、扎扎实实的工作,促进形成13亿多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精神世界。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血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有益启示。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挖掘和研究阐发优秀成果,提炼蕴含其中的精神和价值,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延续我们的历史文脉。同时,着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广泛开展教育普及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重视和发展民间文化,展示中华文化之美,使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用文化产品传承文明成果。文化产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文化产品的传播渗透能力极强,影响甚至塑造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必须从根本上把好“方向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还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五、军民融合“道路宽”

2015年9月3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就在这一天,中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振奋人心的大阅兵。这场大阅兵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体现了人民军队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决心。

2000多年前的政治家商鞅有句名言,“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古今中外国家、民族兴替沉浮的历史证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物质基础。如何处理经济与国防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大国、一个执政党在治国实践中都会遇到的课题,这也是一个事关国之兴衰、民之福祉的战略问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从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先后提出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重要思想,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之路。

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实现安全与发展、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然选择。国防建设绝不是纯消耗性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得好,不仅产生军事效益,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我国的“两弹一星”、“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在强国强军新的征程上,我们党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最大限度发掘融合发展这个潜力点、增长点,从而培育出发展的新动力,打开发展的新空间,为强国强军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

健全军民融合体制。目前,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主要由国家和军队相关部门分领域组织实施,面临不少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存在“多头提需求、分散搞对接、各自抓建设”的状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三个体系”。目的就是要建立国家和各地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强化国家主体责任,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实现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通过制定资金保障、利益补偿、优惠扶持等政策,拆除军地之间、部门之间利益固化的藩篱,增强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这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也是带引领性的任务。“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我们已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深海高技术发展专项规划(2009—2020年)》等,将发展军民结合海洋技术作为重要内容。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产生了重大效应。下一步,要着力打破二元分离架构,坚持统放结合,坚持技术、人才共享和基础设施共建共用。认真总结推广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试点经验,选择若干地区,持续加大投入、搞好扶持,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升级。

密切军政军民团结。“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军政军民关系融洽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政治基础,也是可靠保证。地方要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军地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军队要践行根本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参与重点工程、生态环保、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下好“十三五”时期全国发展的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决战制胜的要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阶段,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使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协调发展,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更加恢宏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科技发展知识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的科技发展多么惊人,人类的生活水平也步步提高。可是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的重工业非常落后,科技也不怎么发达,急需大批经济、科技、文教等建设人才。

可当时的中国,是个贫油的国家。而且美国科学家也定论:中国地下没有石油的储备。就在大家都绝望的时候,有一个人讲了一句话:科学证明中国有储备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他就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李四光经过重重阻碍,于1950年春回到祖国的怀抱,并于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油田被探明,中国由此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李四光地质学家为我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袁隆平更是为我国的杂交水稻整套的制种技术做出了贡献。

在1973年,袁隆平爷爷培育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爷爷研发出杂交水稻后,国际上有许多家机构高薪聘请他出国工作,但是他都婉言谢绝了:“我根在中国,我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全国人民吃饱,而且要吃得好。”袁隆平爷爷还常说:“不爱国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我国的人才还不只这些,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才,咱们的国家才能强大富兴。但是,这些人才都是经过层层考验和艰苦的训练,能扛得住的人;在我国科技领域中,这些人作为开创者,谱写了自己光辉的一面,成为中国科技的奠基人。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这些事例足以证明我国的科技正迅速发展。我觉得作为21世纪的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争取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祖国的发展变化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上街红峰小学的许嘉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您——祖国》。

我们的祖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她叫——中国。祖国六十岁了,过去的60年见证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落后到繁荣辉煌的祖国。我们经过60年的拼搏,60年的努力,如今,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世界看到了祖国的沧桑巨变,历史记录下了祖国成长的脚印,人们感受到祖国神奇的变化

“神五”“神六”“神七”的成功发射,承载着中国百年的梦想,飞向太空;规模最大的三峡工程,让全世界再一次震惊,想在“世界屋脊”上行走如飞,原来只是一个美好的憧憬,但是现在,天路不只在歌声中吟唱,声声汽笛已经给雪域高原带去了吉祥安康……

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的飞跃。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了“无与伦比的盛会”,展现了5000年文明古国无限的魅力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如今我们又迎来了即将在我国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这足以证明我们祖国的辉煌与强大。但是,在祖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非典、禽流感等疾病的侵袭;08年的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现在我们又面临着青海玉树的大地震,多难兴邦,灾难并没有阻挡住祖国前进的步伐,反而使中国更加坚强。

祖国在巨变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的家乡——上街镇,更是焕然一新。当年落后的上街镇已经悄然离去,如今走进上街镇随处可见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尤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地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餐桌上饭菜丰富了,人们的穿着整齐漂亮,出门坐小汽车的人多了,家家都住上了新房,用上了英特网,上起了网,玩起了游戏,生活过得丰富极了!交错的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又宽又整洁的公路两旁的景观树郁郁葱葱,四处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总让人感觉到祖国建设的那无尽顽强的生命力。

祖国,我爱您!我爱您的一草一木,我爱您的所有一切,您是一条巨龙,在世界高空中盘旋,您又是一个吉祥的火炬,将快乐与幸福传递到每一个角落。我们生活在您的怀抱中感到无比的幸福,无比自豪。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时刻牢记着胡爷爷的教诲,争当“四好少年”发奋努力,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来装扮我们祖国,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指南》的诞生让我们的幼教工作又有了一盏指引前进的明灯,最近我认真学习了《指南》对其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我执教的小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这毕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我们不训练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但也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创作,创作要以绘画基础为奠基。当然,孩子们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当然,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办法还有许多,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最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指南》在教育建议中的一点。比如,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剧院、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在这方面,平时我们做得也很欠缺。特别是音乐作品的接触方面,接触多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歌曲,甚至连舞蹈、打击乐等也比较少见,更谈不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了,比如一些经典音乐、戏剧等。在美术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蜡笔画、颜料画的学习与尝试,对于剪纸等其他形式的接触也很少。平时我们会自己找理由,认为孩子的经验如此,或者从教师自身出发,这几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利于组织集体教学。我们为什么不从孩子的发展考虑,为什么脱离了我们教育的主体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许让孩子们真正领会,或者学会一些离已有生活经验较远的古典艺术等,会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接触,耳濡目染一下,为以后的学习铺垫,拓展孩子们学习的广度。其实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地方风俗,在历史久远的苏州地区,民间艺术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孩子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而我想说的是,“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我们可以动员我们的家长朋友,带领孩子们去欣赏,并且请个别经常出去的孩子带着自己的视频、照片等给其他孩子介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电视等,服务我们的孩子。

在对照中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得还不够,比如“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等等。不过有了《指南》的引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读并具体实施,力争让孩子们获得科学、全面的发展!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英语作文环境与发展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oday,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is not i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The following are som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phenomenon

The society is developing rapidly,But the environment appeared serious problem,First, some factories discharge waste water and waste gas,Second, some people throw rubbish,Some people left writing on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Third, some people cut down trees and kill endangered animal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solv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 have some suggestions

Firs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take appropriate punitive measures,Second, social development should not to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Third, everyone should have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f each of us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 believe that our life will be more beautiful.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发展振兴为了谁发展振兴依靠谁发言稿

全文共 2284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四风”问题的根源,切中了教育实践活动的要害。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只有真正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断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的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回答解决好“我是谁”,这是立场问题。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只有弄清“自己究竟是谁”,才能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也是践行群众路线在思想上首要解决的课题。首先,要把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员。“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群众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当多大的官,但来自哪里不能忘,只有牢记自己是群众的一员,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融在一起。其次,要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共产党员不仅是群众中的一员,更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在入党时,我们都作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这是每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要时刻遵守党章的要求,做服务群众、带领群众的表率。再次,要履行好领导干部的职责。作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干事创业的舞台也是人民提供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在干部心中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只有正确用好手中权力,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真心实意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支持和拥护。

回答解决好“为了谁”,这是宗旨问题。为谁立命、为谁谋利,是一个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同样干一件事,是为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还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效果截然不同。对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其一,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谋划长远。枣庄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解决的事情很多,既有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也有事关城市转型、就业富民的长远问题。像农民小额贷款难、农村垃圾处理等,事关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需要我们及时加以解决;像省里要求枣庄打造“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这是全市上下长期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谋划,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届接着一届干,努力把蓝图变成现实。其二,既要注重看得见的“显绩”,更要注重看不见的“潜绩”。像城市绿地、公共文体设施等,看得见摸得着,是容易被关注的“显绩”;像地下管网、背街小巷整治等,不显山不露水,是容易被忽略的“潜绩”。无论是“显绩”还是“潜绩”,只要是为群众谋福祉的事,我们都要抓紧抓好。其三,既要抓好关系发展的大项目,更要办好惠及民生的小事情。老百姓最实在,他们可能不关心GDP,但却关心吃穿住行,关心就业怎么办、小孩上学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等。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能为了大项目忽略小事情,也不能光抓小事情不干大项目。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抓起,实施了“双千工程”、促进就业、优化营商环境、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食安枣庄”建设、“平安枣庄”建设、生态建设等七项惠民工程,明确29个责任部门、87名责任人,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一项措施落实。

回答解决好“依靠谁”,这是方法问题。成就事业需要力量源泉。力量来自哪里?关键要把握好两个方面。其一,依靠干部,还是依靠群众。这本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在促发展、搞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干部过分强调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而忽视或削弱了群众的主体和基础性作用。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观点,说到底是人为割裂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每一场胜利靠的都是干群的鱼水情深。像沂蒙老区有首民谣:“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当时420万老区人民,参军和支前的有140万人,小推车就用了40万辆。在今天,这种鱼水关系依然是我们的法宝。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真开门、开大门,从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入手,通过派驻“第一书记”、驻村联户、联系困难家庭、建立联系点等多种方式,引导党管干部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从基层的鲜活案例中探寻打开发展思路的“金钥匙”,从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城市转型的智慧和力量,真正依靠干部团结带领群众推动枣庄事业发展。其二,依靠关系,还是依靠原则。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特别就枣庄而言,地域不大,人际关系比较紧密,亲属圈、朋友圈、同事圈等比较熟悉。这次活动中,我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围绕整治“人情风”、破除“关系网”出台专项规定,严禁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严禁迎来送往、送行接风不良现象,严禁拜把子、结圈子封建陋习;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心保”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检查清理行动。目前,共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对象317户、972人,农村低保对象2447户、4574人,及时为应保未保的困难家庭1692户、2382人办理了低保手续,切实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增强了信心。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干部自身的正确定位;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对此,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明确,更要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这一课题,推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广泛凝聚枣庄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我们班用一节课时间开了一个这方面的辩论会。我是反方的,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人类发明了原子弹,才会有战争,死于战争的人不计其数,让人见了触目惊心。原子弹也是科技发展而发明的,看看,胆战心惊。

人类懒得走路便发明了汽车,那些红的、黑的、五颜六色的高科技产品真的很方便,但在这方便背后,也存在着很多弊端:污染环境不说,每年死于车祸的人就不计其数。有的人因为车祸而永远离开人世,有的人还比较幸运(也幸运不到哪去)——终生致残。这就是汽车的“好处”。

人类还依靠高科技发明了很多药物,有些药物根本就是毒品,吸毒不仅危害人的健康,而且一旦染上就戒不掉。还有名人也吸毒:像费尔普斯还吸大麻呢!人类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要命直接说,何必折磨自己呢?

还有许多人懒得死,就依靠高科技发明了毒药,像敌敌畏……,真是,没法说!这些毒药不仅要了想死的人的命,还残害了许多无辜人的命。那些人或是小孩,生命之花还没来得及开放,就提早的凋零了;或是成年人,生命之花开的起劲,就过早的掐掉了根;还有一些人是老年人,花朵耷拉着脑袋,马上就要凋谢了,可那些人还不肯放过他们,用毒药将花须破坏,这就是高科技的结果。

当然,科技发展也有利,还不小呢!

科技发展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没有准确答案,只是相对而言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