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展自我作文(热门20篇)

浏览

3027

作文

1000

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科学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辩题,我一致认为利大于弊。

人类的生活没有科技是不行的。从原始人说起,他们没有吃的,饿了啃树皮、喝人血。自从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人类终于发明了水稻、小麦、青稞等粮食,人们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没落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天涯海角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利的一面,必有弊的一面,我们不能光定反定了利的一面。比如大气污染,专家早已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

世界发达国家都提出了低态经济的新发展模式,如: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必将解决一切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弊端;科技发展必将把人类带入更美好的生活境界;科技发展必将把世界改造的更加完美无缺。所以,我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CPU的发展小学优秀作文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cpu从发明到现在,只过了几十年时间,而却有了巨大的飞跃。

世界上第一个cpu是由元老级的intel公司开发的“intel 4004”,这个集成了intel全部员工心血的小方块,是当时最顶尖的技术,而它的性能在现在看来实在是不怎么样,它的主频只有1mhz,二级缓存为256kb,总位到18位计算位,且只能进行极为简单的计算。后来,cpu又有了“intel 8008”,经过二十几年的升级,现在有了功能强大的“intel core2”系列,并发展了双核心、三核心、四核心以及六核心技术,把64位以及86位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而最强的cpu(个人看法)是出于ibm之手。ibm公司最好的cpu就是用在microsoft的次世代主机“xbox 360” 上的“ibm power pc”cpu,这个cpu主频为3.2ghz,拥有3个核心,每个核心都有独立的计算频率,二级缓存为1mb,与ddr3512mb内存配合得天衣无缝。且制作工艺运用的是双65nm技术,连续使用8小时都不会脱焊,杜绝三红。

cpu的迅速发展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科技发展利大于弊小学作文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科技正在发速发展。十年后,可能人类居民海陆室宇宙无所不去。到时候,人类污染的魔爪必将漫延整个宇宙。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人类到底要不要发展文明?要不要探索宇宙空间呢?科技发展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经过收集资料、认真分析、反复思考,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一定得继续发展文明,探索宇宙的工作也可以继续;科技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如果你不明白,那就听听我来慢慢解释吧。

首先,人类肯定不能因为怕污染宇宙而放弃探索,难不成你担心食物中毒而不吃饭吗?难道你担心水里有人下毒而不喝水吗?难道你担心被抢劫而从此不上街吗?

第二,人类现在的文明不可以用发达来形容,我们不能够确保,在不久的未来,不会用其他的外星生物侵袭我们。可以说,我们发展文明也是为了自卫、为了生存、为了在宇宙中立足,是为了不被外来生物侵袭。

所以,我觉得,人类的科技发展利大于弊。我们应该支持科学,相信科学,让自己的思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优环境促发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79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可以说,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江西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等“硬实力”的先天不足,更加需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大功夫。

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就要求广泛动员全社会来关心人才、关注人才、关爱人才,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一是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用才模式。欠发达地区“才而优则仕”的现象尤为严重,特别是对一些体制内的优秀人才,往往把“封官”作为主要激励手段,导致优秀人才行政事务缠身,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破除这种陈旧的用才模式,应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真正确立人才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多角度拓展优秀人才的上升空间,在全社会营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浓厚氛围。二是营造“人人可成才、人人可成事”的浓厚氛围。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人才工作慢不得,但也急不得。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育才识才用才,让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畅通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能干事、人人干得成事的渠道,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实现人生抱负。

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需要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为了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江西省积极营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一是让人才创新有舞台。敢为事业用人才,尽力为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干中发挥所长。着力打造一批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产业平台,建设了22个院士工作站、13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组建了108个省级优势创新团队,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才搭建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创新平台,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人才团队。二是让人才创业有“土壤”。着力推动21家高新区、科技园、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各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吸引、支持和服务境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创业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土壤”。三是让产学研融合有渠道。打破藩篱,促进产学研三方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探索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健全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江西省努力在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健全引才聚才政策上取得突破。一是推出鼓励创新的人才政策。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体系。近年来,相继出台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对“千人计划”专家给予创新创业事业发展资金支持的实施办法等文件,不断健全用事业引才聚才的体制机制。二是找准政策先行突破的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依托10个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坚持把解决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作为人才政策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研究出台更加灵活、更加有效、更有导向性的人才政策。三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再好的政策措施如果执行不到位,也是一纸空文。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牵头抓总部门,要找准工作定位、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党管人才的宏观统筹力度。今年,江西省委人才领导小组制定了全省人才工作通报制度和办公室会议制度,确保各项人才政策协调落实到位。

改善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服务环境是人才选择“留下”还是“走人”的重要参考系。为改善服务环境,江西省着力抓了两方面。一方面,做到“我为人才”有举措。制定省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省领导带头“一对一”联系优秀人才,保持经常性联系,帮助人才解决困难和问题。在出入境、落户、住房等多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10多年来,坚持组织举办优秀中青年专家班、百千万人才高级研修班等各类专家培训,不断提高专家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做到“人才为我”有渠道。通过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调研,在了解企业困难与需求后从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遴选专家,定期开展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家园,江西专家在行动”等为主题的咨询服务活动,架起专家为社会服务的桥梁。通过举办“人才服务月”、选派卫生人才服务团等形式,让人才走出“象牙塔”,走向基层一线,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习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全文共 4913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理论的新飞跃,而且成为今日中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识把握五大发展理念所蕴涵和彰显的科学方法论,对于我们完整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在“十三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这场深刻革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今天,认识把握中国发展的大局大势,是从规律出发、弘扬唯物辩证法还是搞别的,既是一个重大的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所蕴涵和彰显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对此作出了坚定而科学的回答。

深入把握“三大规律”的科学理念。认识把握规律是思考发展问题的前提。尊重规律,遵循规律,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把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大特点。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反响强烈,党内外普遍称赞,认为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理念,在思想认识和理论方法上都是正确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共产党执政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明白,不创新就会死路一条,不协调就会分崩离析,不绿色就会天怒人怨,不开放就会自生自灭,不共享就会天下大乱;只有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路子,才能走出一条健康之路、富强之路、光明之路。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合目的合规律这“两合”,是因为“合目的”主要解决一个“要”或“要什么”“要得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合规律”主要解决一个“能”或“不能”的问题。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小康社会、怎样建成这个小康社会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关系发展全局的头号课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基于这一科学方法论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正当其时、恰逢其时,实现了客观决定性与主观能动性、合目的与合规律、“要”与“能”的有机统一。

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最新成果。唯物辩证法是思考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唯物辩证法主张,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对处于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风险叠加期的当今中国来说,在直面矛盾、解决矛盾中攻坚克难、化解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规律性认识:创新发展针对全球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激烈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突出矛盾,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针对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与不同区域、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注重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发展针对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之间的突出矛盾,注重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双赢;开放发展针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面临深刻变局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不高的突出矛盾,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与分配不公的突出矛盾,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解决我国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产物,凸显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基本方法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新最好的发展理念。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典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思考发展问题的关键。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必须坚持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他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坚持实事求是,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也不会一成不变。面对新的发展实践,有些东西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地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发展规律,解决突出问题,刷新发展理念,实现对传统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治。五大发展理念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格,成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典范。

我们党科学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运用

方法论是思维方式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是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今天,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给予了明确回答和鲜明示范。

彰显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管总的、管长远的,是围绕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筹划与指导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系统方法论在思维方式上的体现。一个国家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就一刻也离不开战略思维。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战略思维更是不可或缺。习近平同志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五大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全局,是战略思维在发展问题上的充分彰显: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协调发展强调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绿色发展强调围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开放发展强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共享发展强调满足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国家发展培育最深厚的伟力。“第一”“核心”“总体”“基本”“本质”这一系列关键词,充分展示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特性和全局意义,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战略的科学谋划。

彰显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推陈出新、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潮中,谁能占据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抢得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五大发展理念是创新成果、是运用创新思维的范本,不仅把创新放在首位,而且其他四大发展理念都体现创新、贯通创新精神。比如,协调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原则,作出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诸多科学安排;绿色发展理念代表时代发展新潮流,意味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和刷新;开放发展理念着眼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内在要求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共享发展理念致力满足人民的新需求新期待,包含着一系列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全域覆盖、逐步均衡的新探索和新要求。创新思维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中,使之相互贯通、相辅相成,使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我们时代发展的旗帜,必将指引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彰显全球思维。全球思维要求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各国文化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社会信息化进程日新月异,世界越来越像一个“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各国已成为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宏阔的国际视野、世界眼光,鲜明标注“世界历史”的思域与视域,无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还是共享发展,无不深刻体现世界发展的潮流所向、脉动所在,无不体现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公约数”;开放发展,则更着眼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必然结论。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全球治理经验教训的总结提炼,又是对全球发展理念的深化和升华;既促进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良性互动,又为全球治理提供新理念、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掌握与运用,重视科学思维方式的创新,要求党员干部掌握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等思维方式,用活用足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式,促进内因发生变化,丰富和改造主观世界、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

按内在联系、辩证统一的原则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

今天,我们在方法论上如何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内在联系、辩证统一的原则,运用我们党的科学思维方式,做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国内和放眼全球相统筹、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目标导向着眼未来,问题导向注重当下。目标就是前进方向、就是问题和矛盾解决的预期结果,目标中包含着矛盾解决的路线图、时间表;问题就是疑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问题中包含着矛盾解决的方案与目标。改革和发展由问题和矛盾倒逼形成,在解决问题和矛盾中向前推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需要我们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十三五”这个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的重要窗口期,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要抓手,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各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

坚持立足国内和放眼全球相统筹。古希腊有个神话,大英雄安泰的双脚只要触地就能吸取巨大能量、永不可战胜,双脚离地则失去力量。这启示我们,不能脱离现实国情和阶段性特征谈发展。在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相依的新形势下,立足国内与放眼全球决不能彼此割裂、相互分离。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更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立足国内和放眼全球相统筹,需要我们既以新理念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

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协调。五大发展理念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开辟未来发展前景的顶层设计、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应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同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推进。这需要我们既着眼于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又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应紧紧扭住短板、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无论是制定具体规划,还是出台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都应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在攻坚克难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平衡性。

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也是围绕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应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从深入把握“三大规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来看问题,增强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举措,做到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图难其于易,为大其于细。只要我们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五大发展理念就一定能转化为新的发展实践、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实现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全面建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小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一个光荣的名字。都说我们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都说我们经营的是不可估量的精神企业,所以“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是我们的代名词。我们承载着国家的期望、社会的希求、家庭的希望。走到哪里我们都将责任背负于肩、深埋于心。那么,我们如何做新常态下的人民教师呢?

首先要学会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与得失。有人说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工作,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教学质量,着无疑是一种打击。可是我们却不能只是一味的埋怨学生的不好学,我们应该学会总结与反思。在总结与反思中找寻原因,更是在其中享受慢慢成长的乐趣。

其次要不断学习。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为人处世的指导者呢?仅仅靠我们当年从书本上所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们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再者就是学会交流。“闭门造车”不如“集思广益”。我们都是从初进教坛的新人一点一点成长为驾驭课堂的老手。而在这个过程中,多听听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多和前辈们讨论交流教书的心得,这无疑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不断交流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最后就是要“以德育人”。社会对教师之所以有高要求,是因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神圣的使命。我们教书,不是教书本,而是教学生;我们育人,不是育知识,而是育人格。我们不单单只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培养出为大众服务的人才,我们更是要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教育出有德之人。德才兼备才是社会所望。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教学的路上,我追求好成绩,但在教育的路上,我更期待孩子能有健全的心理,能有完善的人格。所以,作为学生风向标的我们更应该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做一名有德之师。用自己的“德”去影响和感染着孩子们,为他们的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学生是船,那么教师就是帆;如果学生是干涸的大地,教师必然是润物的雨水。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常态,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新状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给自己定好位。

我宣誓:我愿意以积极地思想状态终身为教育事业奉献,我愿意以饱满地精神状态成为学生的灵魂之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全文共 5113 字

+ 加入清单

悄然间日历已翻过了新的一页,中国正式踏入了“十三五”历史新征程。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收官”规划。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将引领中国向全面小康目标冲刺,为补齐发展短板奋力攻坚。

自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且面临许多新特征、新情况和新趋势,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回落、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之中。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与中央所倡导的“五大发展理念”不相适应,与广大民众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待有较大差距。

这些难题复杂胶着,但却是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更是“十三五”时期全国各地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重新审视、衡量自身存在的发展短板,才能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对策。

用“五大发展理念”重新

审视发展短板

从全国面上来看,首当其冲的发展短板,便是结构性长期失衡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这个问题,在全国很多省份都普遍存在,困扰着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力转换。具体表现为六大失衡。

一是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最终消费率严重偏低,投资率偏高;最终消费支出中政府消费率偏高,居民消费率偏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较大。

二是内需与外需结构失衡: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度增长,外汇储备规模不断累积。

三是产业结构失衡: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下降。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竞争力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重化工倾向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且耗费大量资源、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大量损害,多个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对提高经济效率非常关键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偏低,发展缓慢。

四是要素结构失衡: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占总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储蓄率下降导致资本要素供给下降。

五是城乡结构失衡:城乡一体化进展缓慢,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社会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劳动力等要素还没有完全实现自由流动。

六是区域结构失衡: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生产力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之间有待衔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七是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以市场为主导的初次分配体制不规范,劳动者报酬偏低;以政府为主导的再分配体系不完善,税收的调节力度有限,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结构性失衡之外,短板还有不少。

其一,体制性改革进展缓慢。在战略谋划特别是顶层设计方面,以及政府职能转变、收入分配、财税、金融、资源环境、社会保障、国有企业、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大量深层次的或严重滞后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体制机制痼疾与上述结构性问题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

其二,创新能力滞后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创新体系存在重大缺陷,技术引进的“外溢效应”正在减弱,很多因素导致我无法继续在引进、模仿基础上进行创新,企业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缺失,科技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

其三,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土地的边际增量供给已消耗殆尽,能源资源的硬约束也在日益加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雾霾、饮用水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对生产形成硬约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外部性”。

其四,民生需求还未得到充分满足。普通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改善,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教育、就业、住房、收入、社保、医疗、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及城市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在数量、质量以及公平性等方面,都应大幅提升。

供给侧改革是为“关窍”

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将有助于解决上述经济失衡,弥补发展短板。其核心和关键,是转换经济治理思路,打破需求管理路径依赖,着力从供给侧发力,进一步破除供给约束、释放增长潜力、探寻增长新动能。

近期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具体来看,以下五个方面应成为下一阶段推动供给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这对于各地理清改革思路,“对症下药”弥补短板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第一,释放改革红利,充分发挥四大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对去杠杆、降成本、控风险、提效率以及经济增长的重大牵引作用。

抓实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切实改变国有企业财政预算软约束现状,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能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同时,重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企进入垄断领域,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将极大地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提升资本回报率,通过制度变革促进自由竞争,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

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应以推动税制改革为突破口,逐渐降低间接税的比重,建立和完善以居民财产、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直接税税制。

全面推进金融改革,需要尽快解除金融抑制,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解决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结构失衡、功能不全和“金融抑制”明显等突出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深度动员社会资本、提高储蓄率的作用,从根本上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

考虑到淘汰落后产能、压缩企业杠杆率、清理“僵尸企业”等结构调整的力度将不断加大,过程仍将漫长,有可能造成大批国企员工下岗失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与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变动,不断提高工资和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低保等保障标准及其政策受益面,竭尽全力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第二,给企业更大力度的减税减负让利,发挥税收政策作为需求侧政策和供给侧改革连接点的作用。

从经济转型需要和居民诉求来看,我国的宏观税负显然偏高,仍有下调空间。从学理上讲,在经济下行期,减税是重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对企业、居民和政府,都是利大于弊。

尽管目前实行全面减税似乎条件并不完全具备,但针对居民个人、小微企业、成长性企业和新兴企业更大力度的减免税,坚决杜绝违法征收“过头税”,真正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合理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则是切实可行和迫在眉睫的。此外,还需进一步合并相关税种,减少消费环节税负,真正为居民创业、为企业创新减税让利、松绑减负,以激发微观经济活力。

第三,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改善国内竞争环境。

在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中,核心和关键是去产能。产能过剩这一“毒瘤”一日不除,中国经济一日难以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从中长期供给侧角度考虑,去产能需强调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

在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的同时,应将去产能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加强产业政策的调控和引导,从源头上堵住落后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还离不开做大增量、培育新兴产业,应积极引导资源投向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推动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型。

从开放的角度看,可借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对外投资,拓展相关国际需求,深化国际产能合作,输出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能。对政府而言,转变政府职能和政绩考核导向,也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不当干预。

此外,要做好鼓励产业升级的加法,将目前倾斜发展特定部门的产业政策,如对新兴产业实施的创新研究、环保节能的奖励措施,逐步完善成为长期、综合性和普适性的创新与竞争激励机制,避免未来一窝蜂投资而出现产能过剩。

一方面,着力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投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使更多中低端产业升级为中高端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努力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助推实体经济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第四,释放创新红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技术进步,真正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转变。

实践证明,我国原有的发展动力已明显退化,再依靠简单扩大劳动力和其他要素投入来驱动发展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加强创新,提升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因此,未来应紧紧围绕营造公平宽松的竞争环境、强化金融支持、建立市场利益导向机制、提供资金便利和税费减免、激励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科研教育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人才培养和流动、推动开放创新、加强统筹协调等多方面来转变发展思路,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第五,继续释放和创造人口新红利,着重培育人力资本红利。面对当前低生育率的弊端和潜在危害,亟需释放劳动力的双重红利,通过优化劳动力配置,弥补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生产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的趋势。既注重提高劳动力参与率,改善劳动力结构;又强调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人力资本。

通过调整生育政策,从限制人口数量转向鼓励生育与提升人口素质并重,增加年轻人口的生育率、扭转持续低生育率局面,这是着眼长远又利在当下的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举措。加快城镇化步伐,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对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束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培训等措施,加大对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特别是要更加重视对活劳动的投入,激励其开展创新。

培育新动能为“补短板”加力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失衡、发展动力日益减弱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短板所提出的,是对“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深刻表述,也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成功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新常态”下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规律的全新认识,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对此,全国各省区市都应站在更高层面加以理解,并将其贯彻在各地的“十三五”规划之中。

创新发展,意味着未来增长方式将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意味着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只有靠创新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未来创新将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加强创新,将有效提升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意味着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强调协调,将有助于解决我国长期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通过弥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与精神、经济与国防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国全方位的均衡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向软硬实力兼具的大国迈进。

绿色发展,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核心是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把生态环保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产业结构从过度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中低端向更多依靠技术和服务的中高端提升。“十三五”时期,必须通过坚持绿色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应对压力,缓解资源环境的约束。

开放发展,在新形势下有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意味着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既要巩固传统的货物贸易,还要拓展到投资、装备产能的国际合作等领域;意味着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时,要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意味着未来的开放,要为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为国际组织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软件和硬件等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体现的是包容性,蕴含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本思想。它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涵盖全体人民,全力做好补齐民生及社会事业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通过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共享发展,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并且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和协调机制,以激发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积极性,推动解决民生领域的相关问题。

“十三五”时期,全国各地各部门都应当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根本引领,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全新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位弥补发展短板,确保中国经济顺利度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阵痛期,实现全面小康的郑重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竞争与发展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为提高沙丁鱼在长途运输的存活率,有渔民在沙丁鱼中放几条游动极快鲶鱼,用他们不停的游动激起沙丁鱼对发生变化的环境的紧张感,使它们也加快游动从而提高存活率。可以说,正是对新入侵者占领了自己原来地盘的不安,让沙丁鱼更努力地存活下去。

看来,是竞争促进了生存。从来竞争就不与生存相矛盾。在中国充斥着外资企业:家乐福、易买得、沃尔玛,但这些超市巨头并不抑制中国本土的华联、联华超市的发展。因彼此竞争的关系,它们都积极寻求品质最佳、价格最好的供货渠道以吸引顾客。家乐福更是打出:“在本超市50公里内有更便宜的同一商品即可退还差价”的口号。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它们各自因不断完善自己、发展出自己的特色,都有好的收益和口碑,当然让顾客收益。设想一个没有竞争的企业会如此专注于发展吗?

也就有反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可说是中国电信事业著名,也可以说“臭名昭著的垄断企业了。日前它们被调查不正当垄断的问题时被披露出一个令人震惊的讯息:中国人均宽带上网速率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而费用却比它们高出几倍。显然没有经侦的企业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为何本该让企业害怕担忧的竞争才会促使进步呢?从联通和移动公司的下场可见一斑。垄断确实为它们带来一时的暴利,但这却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和自身的声誉的为代价。它们将面对的是被罚巨额款项,还有消费者的不信任。最终,垄断反而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有良性竞争的企业,可以在竞争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由此,我们应呼吁多元化的同类企业,只有竞争才能给予企业发展的动力,进步的方向,就像“鲶鱼”是如何在市场中“游”得更快更好,“沙丁鱼”也就会加快步伐,跟上节奏。

同时我们也要反对固步自封。历史证明,妄自尊大没有好下场。清朝末年,皇帝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切断了对外贸易,更中断了与实现工业化的外国交流进步科技的信息渠道。对欧美的飞速发展后知后觉的清朝走向灭亡,那么拒绝企业交流经验的企业也只有失败。

这对我们也是一个警示。是做一个自以为是的人,还是一个承认同龄人的优秀,并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呢?希望企业和社会多些“鲶鱼”,多些能认识到“鲶鱼”的“沙丁鱼”促进竞争,加快发展的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不仅要人人参与“十三五”,还要为“十三五”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中国的发展机会稍纵即逝。更何况还有少数国家、少数人看到我们顺利就不舒服,他们还在千方百计地阻止我们发展。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一定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尽心尽责、攻坚克难,才能保证美好目标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为了“十三五”,我们要共同奋斗,同心筑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所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华民族是我们共同的家族,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十三五”是我们共同的设想,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梦,我们必须为共同的梦想而共同奋斗。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为了“十三五”,我们要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只要我们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听党指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如习近平所说:“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为了“十三五”,我们要营造氛围,迸发活力。我们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励改革、鼓励创新,传播正能量、传颂正气歌,为实现全面小康创造最好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提出,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习近平指出:“‘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发展为了你我,发展成果由你我共享,发展需要你我同心协力,砥砺前行。全面小康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越到关键时候越艰苦,需要你我的勇气、智慧和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科技发展的双面性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正确的认识是这把剑的双刃性,牢牢把握住它,为我们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这是我们现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从医学上我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我们的医学在不断的进步,克服了许多的难关,古代的天花病、疟疾等许许多多肆虐一时的疾病都被我们攻克了,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我们仍然面临许多疾病的威胁,医学在进步但同时科学技术也引出了许多新的疾病,可以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学技术的双刃性由此可以看出来。

当然医学的进步,也使人类的死亡率下降许多,人们不必为一些小病发愁,一些在灾害而困扰,从许多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医疗对于人们的影响,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好处。

从个人的寿命来说吧,古代或者20世纪初,能够活到60多岁已经算长寿了,于现在相比一下,活到八十多的人比比皆是,人均寿命也大幅以高,以前随便一个风寒就能要了人命,现在没听说睡死在风寒之下的,肺结核,流感等肆虐一时的疾病都被客服了,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差距了,看出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巨大益处。

从环境上来看,科技进步使人们乱捕乱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家园,地震、雪灾、洪水、泥石流等许许多多的灾害。当然荷兰围海大坝,石窟艺术等也有它的好处。我们人类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地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了,比如,我们建起了水力、风力发电站,开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保护水源,节约用水,开始绿化、美化我们的地球,保护环境。

我们要利用这把剑杀敌而不伤己,在科学教育中从小做起,让人们从小就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所具有的双重作用,是一把双刃的宝剑,一方面对科学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能自觉地关注科学技术在错误应用,注意克服其负面影响,积极参与各种环境、资源、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科学技术这是利器,双刃宝剑,在许多方面得以体现,环境、社会、民生等许多方面,我们要手持剑柄,这是当代人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大学生我们更有责任做好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心得

全文共 3247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科学规划,通篇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和新举措,是科学理念和价值理念的完美统一。

发展新理念是问题导向与战略对策的结晶

发展新理念根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的战略应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现实感。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科技竞争日益激烈。

新世纪[0.00% 资金 研报]新常态,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突出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和中国。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冲击持久而深远,各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全面复苏尚待时日;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政策取向持续分化;国际金融延宕起伏,国际贸易萎靡不振;新兴经济体面临挑战,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互联网引发的科技革命强劲有力,新一轮业态升级乘势而动;全球治理体系结构性调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渐趋均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全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骄人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在: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对外贸易顺差过大;高度依赖投资拉动,消费率偏低;高度依赖第二产业拉动,产业结构不合理;高度依赖资源消耗,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面对全球经济的大调整大变革,中国亟待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路径的转变、发展质量的提高。

三是社会矛盾遭遇多发,小康目标面临新挑战。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伴随改革进入攻坚期,我国也进入了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难点问题日益凸显,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明显扩大,矛盾纠纷的对抗性时有出现;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加速扶贫、改善“三农”事关重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艰巨,提质增效属当务之急;资源约束日渐趋紧,环境恶化问题尚未根本扭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任重道远。

“十三五”规划纲要充分彰显发展新理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理念既是发展格局的策略和原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一是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是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重要理念。实施创新驱动,科技是核心,人才是支撑。要充分释放创新潜力,有效激发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要突破创新瓶颈,破除创新壁垒,建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打造创新经济。要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实施创新工程,推动协同创新,瞄准国际前沿,实现创新型发展。

二是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全流域的协调协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协调可持续。

三是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民生福祉的重要保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工业绿色化、环境美育化、观念自然化、生态现代化、中国美丽化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靓色。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四是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是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科学体现。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与策略,不断提高经济开放的质量和效益。要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要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要大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五是共享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方针的客观需要。共享共富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实现发展基础上的共享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产权和分配体制机制,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共同发展的主要经济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引导发展非公企业的职工持股和分享经济。共享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成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把人民幸福深深镌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上。

五大发展新理念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灵魂,引领中国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新理念丰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发展理念是战略性思维,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一是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指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它是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践行“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发展理念是向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必须有科学的改革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指导,这与西方供给学派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有天壤之别。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崭新篇章。科学理念饱含时代性,更具划时代精神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中国梦为目标、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关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的治国理政新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经济发展新理念植根于中华大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治国理政的新内容,是关于“硬道理”“第一要务”的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书写着新篇章。

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发展新理念深刻揭示了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潮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是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思想结晶,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效能。它抓住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主脉,揭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规律,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针。新的发展理念点透了世界上成功和成熟的经验,厘清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思路,代表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发展方向的科学揭示、发展道路的开拓创新,超越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化理论。

总而言之,发展新理念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内涵实质是科学发展,目标导向是厚植发展优势,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并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深厚根基、开辟了宽阔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科技发明使人类置身于一个更为安全、舒适、便利的世界中。然而,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应用,往往隐含利与弊的双重性。我们在享受着科技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它的负面影响。

多年以前,人们开山挖矿、修建公路和铁路,大都是手工劳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解决这些问题,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生都置身于zhà药的研究。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终于研制出一系列安全可靠和威力巨大的zhà药。从此我们获得了一个造福人类、建设世界的的利器。他也被世人誉为“炸药大王。”

然而,炸药很快被运用于战争,并且不断改进,杀伤力越来越大,成为人类互相残杀的工具,大大加剧了战争的灾难。

对此,诺贝尔感到很痛心。他把发明炸药获得的巨大财富全部捐献出来,设立诺贝尔奖,奖励那些“给人类造福最大的个人和机构,”希望科技永远只造福人类。

同样的遗憾也发生在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身上。当他知道根据自己的理论制成的核弹,成为危害人类的“恶魔”时,他说:“我真痛心。”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发明创造时是为了造福人类,没想到有的发明被一些人用来危害人类。

科学家,发现或研究出的东西没有过错,错的是胡乱使用它们的人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受到了很多启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不足之处,给我启发最深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1、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独立承担。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小孩,全家对孩子保护得太好,让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判断,辨别是非。同样面对问题也没有自己承担的勇气,第一反应就是找家长。这都是我们家长需要重视的,毕竟我们不能陪他们一辈子,不能帮他们一辈子,以后都需要他们自己面对。

2、兴趣班是为了提供不确定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是最重要的过程,成绩是最后的结果。现在的孩子至少都有一到二个兴趣班,如果不能是他们喜欢的,有兴趣的,那么兴趣班怎么能叫兴趣班呢?给孩子们带来了就不是快乐而是压力了。我们可以在上兴趣班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快乐中学习。

3、家教的误区:不教具体防范措施。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只教小孩不要和陌生说话,不要相信家人以外的人,却没有教他们在万一遇到具体情况时该怎么处理。比如走在路上不要踩踏井盖,熟记父母电话号码等等一些实际有用的方法。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只有自己在认识上不断提高,了解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发展等级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叙文要占领高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从发展等级上做文章是不行的。记叙文的发展写作要点是——

一、 立意深刻

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富有深意。

我们仍以《留下》一文为例,作者没在文中给出任何评论,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经历了非典时期,这种亲情、爱情、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常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

二、 语言生动形象

这是指文章的描写功夫。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心理,事件的动态,景物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获得高分。

如《打工》一文,在描写语言上就很见工夫:“我努力地干着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活,拚命地抬起二三百斤的铁笼。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骼‘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己的脊背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球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汗水淌进了我的眼里,辣得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拚命地撑着……”这段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地写出了“我”打工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技巧熟练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主题的,如何使语言文字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就以看写作技巧了。一般而言,写作技巧包括详略、表现用法(象征、以物喻人、过渡言志等)、体裁安排、顺序、点题、过渡响应等。同学们可以参见本书的“中考作文满分技巧指导”。

总之,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是包含了上述因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61 字

+ 加入清单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全面小康的百年梦想,要靠党领导人民来完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于新的形势和任务,就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出部署,对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明确要求。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使党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

一、全面小康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所在。回顾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我们党都十分重视提高领导能力,团结带领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情况异常复杂,任务极其繁重。新形势新任务是对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一场“大考”,能不能通过这场考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也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看世情,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散,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如何应对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抓住发展主动权,对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看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呈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相互纠葛,新老问题错综复杂、交织叠加,提高改革共识度、把握发展平衡点、寻找最大公约数的难度在增加。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看党情,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与肩负的执政任务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体制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滞后、能力不足等问题越来越凸显。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还是习惯于老思路、老套路,出现了“本领恐慌”和不敢作为的现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责任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还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仍然屡禁不止,“四风”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如何不断提升自己,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对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要求,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才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二、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如果把我们国家比作“中华号”巨轮,党就是总舵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航程中,要确保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就必须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航船定好向、掌好舵。

当前,我们党领导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没有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没有党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面工作、协调各方面利益,完成这样艰巨繁重的任务是根本做不到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停滞不前,很大原因就在于执政党软弱无力、领导无方。

正是基于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我国发展航船始终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行。

制度化建设是根本。我们党是执政党,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权限,理顺党政关系以及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使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坚强有力。应进一步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履行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决策科学化是重点。决策是体现党的领导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强化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重点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准确预判经济运行的状态和走向,及时了解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评估论证,确保不发生重大的、方向性的错误。另外,还要善于借用“外脑”,注重发挥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善用信息手段增强决策的精准性。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是基础。我们党有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700多万名党员,这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组织资源和优势,也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坚实力量支撑。要使“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顺利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着力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激发全党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增强创造活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必须在取得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三、提高领导干部专业化水平

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绣花要绣得漂亮,手必须灵活灵巧。同理,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能不能变为现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养。

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需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迫切需要更多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做经济工作的领导人才。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既有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也有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无所适从、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存在素养和能力不适应的问题。那种习惯拍脑袋决策、仅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为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领导干部的专业化水平,是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本领恐慌的意识,加强专业学习,加强调研思考,加强实践历练,努力具备较强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培养专业思维。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是看有没有专业思维。具体来说,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通过“苦练内功”,学习运用这些思维方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专业素养。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技术是制胜秘诀。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没有“几把刷子”,很难胜任新形势下的领导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紧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着力打造能力和素质的“升级版”。一方面要做到“博”,广泛学习掌握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知识,拓展横向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做到“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深钻细研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真正成为内行领导。

掌握专业方法。方法是过河的“船”和“桥”,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果没有好的思路和办法,就难以胜任现在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原原本本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努力学习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普遍联系等分析法,更好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工作。

四、运用法治推动发展

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要把各方面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保障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根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立法领导。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就是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重大任务,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促进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通过党的各方面领导,监督和促进政府执法部门严格执法。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通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支持公正司法。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党支持公正司法,就是要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权利的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同时,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不得让司法机关做出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

带头守法用法。“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决策,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考虑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律程序是什么。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健全各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切实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

五、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2015年上半年,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制定并印发了社会体制改革系列文件,围绕社会服务体制改革、社会组织体制改革、街道体制改革、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和社会领域党建创新等问题进行了部署,采取了一整套措施,初步探索出大城市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路子。京沪两地创新社会治理的有益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示范。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环境、条件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党和政府致力于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完整思路,取得了重要进展,收到了很好效果。但是也要看到,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任务还很重。因此,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党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制度安排是关键。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同时,还要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在不断发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势在必行。改进社会治理,总的思路就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就是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方参与治理;依法治理,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综合治理,就是采用道德、规范、经济等多种手段来治理;源头治理,就是把治理环节向前端、向基层延伸。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需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为人民安居乐业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屏障。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我们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跑好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一棒,开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新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科技发展的经典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的梦想总是走在科技的前面,但走再远也还是梦想,只有当它遇到科技,才能够变梦想为现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惊喜!

二十世纪的科技变化已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改变,能够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我们来做个比较吧!

我们先来说说交通方面,过去人们都是走路,孩子上学、大人上班都是没有交通工具,之后慢慢有了自行车,,之后有了摩托车,而此刻有了汽车,人们出门坐在汽车里听着音乐,哼着小曲,坐在软绵绵的车位上,想去哪就去哪,多舒服啊!与原先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这难道不是科技改变生活吗?

我们再来说说古代夏天都是把冰窖里的冰运到皇宫里解暑,冬天是古代取暖的设施主要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而此刻则有了空调,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遥控器一按,就不会热或冷了。这难道不是科技改变生活吗?

我们再说说以前我们联系方式只是书信,一来回要好几天。此刻有了电话,手机,只要拨下几个号码,一会功夫就能让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进行对话。有了电话还不够,人类又发明了电脑,电脑不但能够听到声音还能够看见对方!这难道不是科技带来的变化吗?

此刻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我相信将来的生活要比此刻好一百倍!我们梦想未来汽车能在天上飞;房子都是几百层的高楼大厦,而且能够移动,能够避免龙卷风和地震。回到家又有机器人帮你干活,做饭等等。学校上课再也不用背书包去上学,学校都是电子书,教师也不会再用黑板了,而是超大的显示屏,回答问题再也不用举手,只要按下桌上的按钮就能够了!

大家都可能认为这是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敢于探索科学奥秘,必须会梦想成真的!让我们一齐放飞梦想,为梦想而奋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谈孔墨两派发展脉络之启示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比较孔墨两派的思想核心的异同,我们可以大概理清两大学派的思想区别。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他们形成条件相似,但最后的命途却大相径庭,在比较了孔墨两派哲学思想的异同性后,从中获得了诸多启示

1、就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而言,中国古代思想受政治影响太大,缺乏独立性。孔墨两派在先秦时期“虽然是非相攻,却共同完成了春秋战国之际的教育发展的历史任务——继承和开创的使命。从西汉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主张“大一统”。既使儒学神秘化,又使儒学官方化,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可是回过头来看看墨学,自西汉后便开始沉积最后由“显”变“鲜”,成为绝学。例如墨家的尚同思想,企图对抗以传统学院和家族氏族为纽带联系成的三纲五常,造就一个没有等级区分、没有阶级差别的社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异于以卵击石,成为乌托邦式的美梦。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幻想注定是会被淘汰的,成为历史选择的遗漏,但是这不能说明墨子的设想不好,只能说明社会蓝图的构建应该建立在适应其生存的沃土上。

2、中国古代到底是倾向于情感价值上的伦理道德还是倾向于实际效用的功利主义?如对待音乐的不同态度中,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这个答案。儒学强调道德教化,通过人们情感的共鸣来进行行为的端正,相信宇宙的道德秩序,推崇“仁、中庸、义”,用周礼来规范社会秩序和人民言行,用音乐来陶冶、感染人性。而墨家则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等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他们关注的是“本、原、用”,在意一切可以利民的事物和技术,在音乐上就表现为“非乐”。他认为靡靡之音使君亡国,家不成,山河破碎。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最急切需要的是贤君和明政,而音乐没有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反而会涣散人心,所以不被重视。

孔子基于西周宗法制度的“仁爱”思想,遵从周代礼仪制度,正是它具有的亲疏远近之爱的特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等级、贵贱”的君臣要求,为新兴的封建制度立下了根基。墨子的“兼爱”是无等差的公平博爱,从下层小生产者的愿望出发对统治阶级提出了众生平等、万物皆博爱的看法,必然不能受到古代统治阶层的青睐。但在现代社会的自由选择时代,我们对于“仁爱”和“兼爱”都可以借鉴和学习其精髓,用一颗宽容待人的心,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用视他人之物若吾物的观念,去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自我推荐信发展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领导:

感谢您抽空垂阅我的自荐!

本人孙亚会,女,199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父母都是农民,在这种生活条

件下我很早就树立了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懂得了如何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2011年9月,我扬州工业职业学院录取,并选择了市政工程专业。一直以来我学习刻苦,勤于钻研,在三年内,学院给了我得智体美全面的教育,科学的安排了;。三年期间修完全部课程并顺利地通过了计算机国家一级、英语三级等等级考试,并在学校取得一等奖二等奖等的奖学金奖励。适应社会和公司对人才的要求。

为了锻炼自己、服务大家,我在校外做了很多兼职,例如到营业厅做暗访,暗访他们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和对行业知识的了解。还有一些餐馆做服务员、发单员、手工制作等。

我性格开朗,勤奋好学,接受能力强,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希望您能给我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相信我定能胜任我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作出我最大的贡献。

 本人概况

姓名:孙**

姓别:女:汉

政治面目:团员

专业:市政工程

联系方法;手机

通信地址:扬州工业职业学院 邮政邮编: 225000

联系电话: 1825254****

电子邮件:46388***qq@.com

求职意向:(销售、市政、建筑资料)

薪资水平:1500-2500/月

 教育背景

毕业学院;扬州工业职业学院

英 语 等级:英语三级

计 算 机 等 级水 平:一级B

教育情况;

2011年 9月—— 2014年 6月 扬州工业职业学院

2007年 9月—— 2010年 6月 丰县顺河中学

主 修 课 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公路施工组织设计、计量与计价等

获 奖 记 录:

一次校一等奖学金

两次校三等奖学金

一次校单项奖学金

 工作经历

2011做过暗访和发传单2012/10-11在中亚糖酒店促销红双喜香烟,期间还做过手工制作和发传单。2013在酒店和餐馆做过服务员

 个人简介

本人做事脚踏实地,自觉服从公司的规则,责任心强,做事认真,善于与同事沟通,做人诚实守信、和善谦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改变发展模式摆正发展与环保关系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必须以环境质量和环境标准、环境总量和容量、生态保护和百姓环境健康等为前提、为条件、为依据确定发展项目的定位、内容及规模等。

我国要走向富裕之路,又要走向绿色发展之路,两者都是关系国家民生、国家强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必须摆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发展关系。

回顾历史,建国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我国更是大力发展经济,GDP以平均每年8%~9%的速度增长。在进出口贸易上实行“两头在外”的发展,进出口贸易上去了,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今,我国经济建设已取得辉煌成就,GDP总量已居世界第2位,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在重经济轻环保发展的背后留下的隐患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锐减、人民健康受损,社会难以承载。虽然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人们长期形成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认识。

通过这次严重雾霾,我们应深刻反思,应该觉悟,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的后果不是“双赢”而是“双损”。

因此,要转变观念,升华认识。调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和科学关系。必须以环境质量和环境标准、环境总量和容量、生态保护和百姓环境健康等为前提、为条件、为依据确定发展项目的定位、内容及规模等。只有这样才能约束、逼迫和推动各类企业必须实行转型发展,由粗放式发展转化为集约式发展,以科学技术为支撑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行创新发展。

这种发展才能称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产生的GDP才是绿色的,是真实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发展。环境保护才能还清老账,不欠新账,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才能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低谷,才能避免雾霾天气的发生和曼延,才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环境与发展作文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当人类走过一段漫长而又光辉的历史之后,必然会静下心来正视自己的缺点。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已清晰的意识到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与发展的基础,不能再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而不顾环境,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推进。但如何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仍旧是人类研究的一大课题。

据统计,从1950-1980年30年间,全世界森林面积就减少了一半,多用于生产日用消费品等,这虽为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水土流失,估计全球每年的水土流失量为240亿吨,如此庞大的流失量使灾害日益增多-水灾、旱灾、沙尘暴这几十年来已达到历史之最;同时树木的减少还使空气得不到有力的净化。目前,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年平均增长量为1。5ppm,酸雨的次数也逐渐增多,这些污染物轻则是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严重可导致死亡。太触目惊心了,仅此一项树木减小就能引起这么多连锁反应。与此可以预测,破坏环境而一味发展,总有一天会带来灭顶之灾。

那么,仅保护环境,不谋求发展行不行?答案是否定的。曾记得一位科学家说过“有发展才有经济,有经济才有环保,有环保才会有发展”,他的话精辟地阐释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确实如此,没有发展,没有资金,怎样环保?它们就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导致整个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的不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合理地开发才能确保环境的稳定。这在1992年第二次世界环境大会上已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它意味着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谋生存、求发展,会议还确定了通力合作,迎接环境的挑战,以可再生资源作动力为奋斗目标。我相信,人类一定会满怀信心的在改善生态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

中国,作为地球大家族的一员,在这场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行动中,更需要身先士卒。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现在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为谋求更好的发展铺平道路。

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斗争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在认真学习了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五新”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后,我对“适应新常态、掌握新要求、抢抓新机遇、主动新作为、实现新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新常态是进步,新常态是“富态”,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在新常态下,作为一名教师要认清自身责任,提高自觉意识,主动作为、多做贡献,为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适应新常态,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教师。新常态下,如何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呢?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教师对事业的态度,集中地反映在我们所服务的对象---学生身上。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师德。图书馆、书桌、床头甚至卫生间都是我们的读书所在,只要我们做个读书的有心人,读书的时间总会有的。

爱岗敬业还体现在营造师生心心相印的和谐课堂上。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动情地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使我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享受到了人生的快乐。”我们听过许多名师讲课。名师的课堂并非完美,而且,也不追求完美,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追求一种状态,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在场”的状态,只有处于都“在场”的状态,课堂才不是不能触动学生思维的表演。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就是师生之间的和谐共鸣。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好教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是课堂的需要,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教师工作的需要。

第二,把握新机遇,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在新常态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握住新机遇,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努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要求教师首先是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人,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的自我造就、自我发挥尤为重要。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通过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这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如此等等。而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则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什么和怎么教,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具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成为开发学生智慧、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导师。

第三,推动新发展,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看成用燃烧着的生命之光为别人带来光明的蜡烛,教师在照亮别人的时候却毁灭了自己。这样的比喻也许赞颂了教师职业“无私奉献”的品格。但却是片面且消极的。翻开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履历,我们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曾是普通教师,但他们是教师却又不是一般的教师,他们除了拥有爱心、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技能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突出于众人的特点:他们有超于世俗的高远追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精神,对事业有着永无缺憾的钟爱,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有着不遗余力的投入,以身相许,至死不渝,能够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对教育事业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有着“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的伟大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