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大全(实用20篇)

年味在我们看来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大全,我们来看看。本文是小编为同学们带来的关于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大全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2928

作文

320

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家乡的节日。在每年的许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是因为端午节的第二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我把生日称为“端六”。

端午节的这一天,家乡有很多活动:包粽子、做麻花、做麦花、喝黄酒、吃肉煮蛋(要求蛋是剥了壳整个的)。我喜欢做麦花这项活动。虽然没到端午节,但是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做了麦花。妈妈先把面粉揉成团,再用擀面杖擀成皮子,用剪刀把皮子剪成小方块,再在小方块上剪几刀,然后再翻折成花,最后下油锅一炸,就成了酥脆的麦花。 端午节的活动真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端午节小学生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端午节那天,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

奶奶一般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就准备包粽子了。拿出事先淘好的糯米,然后用碧绿的芦叶包扎好,再放到锅里煮,煮时飘出的那股清香味馋得直叫人流口水。家门前还要挂上一束艾草,据说是可以驱赶蚊虫蛇蚁。

很小的时候,就听妈妈讲过端午节的来历。在楚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远大的抱负,他写出的改革朝纲,不但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反而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屈原以死抵抗,跳进了汨罗河。屈原的爱国行为感动了当地老百姓,纷纷赶来的老百姓就往汨罗河里投米粒,而米粒太小容易分散,鱼吃不到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于是人们想到用芦苇叶把米粒包起来,再用稻草绑住,这样鱼儿就能吃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今天,我们仍然以端午节吃粽子来纪念这位忠心的爱国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家乡的端午节初二作文_[第四单元]我家乡的XX节1000字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也不过才过去十天,又想起粽子,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包上一锅粽子,其中还要在这煮粽子的锅里放上腌好的咸鸭蛋一起煮。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作家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写了约摸十二种端午节的风俗,不过,那是南方,在我们北方,至少在我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风俗了。

我们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也有几种,例如系五丝,插艾草,包粽子,煮咸鸭蛋,吃大餐等。

单说的是系五丝,就是将五种颜色的线搓成绳子状,在天蒙蒙亮,还没出太阳的时候,孩子还在睡觉的情况下,家长将它系在孩子的手腕上,等孩子醒来后发现彩色的丝线象手镯一样缠绕在自己的手腕上,感到很美,同时家长再教导孩子等下大雨的时候,记得讲这五丝拆下来,压在石头地下,将来它就会变成彩色的蛇,保护着屈原和自己不受毒害。

插艾草呢,就是在五月初一的那天早晨,每家的爷爷们,家里没有爷爷的,就得相当于爷爷的长辈,早早的起来,趁着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到野外去菜艾草,将才回来的艾草插在自己的大门口门楣顶上,没有大门的就干脆插在房门的房檐上,因为艾草是“爱”和“碍”的谐音,这表示家人最家的爱,表示家人对伤及家的阻碍。

端午节的重头戏是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了。我想写的人就很多了,它所寄托的传统文化当然是为敬仰屈原了。

随着时间的变化,家乡的端午节的风俗也在跟着变化,由原来的祭祀屈原,变成了家人团圆的一个由头,于是吃大餐也成了我们这里的一个风俗了,不过这个大餐却有点特别呢!

它是粽子的大聚会,兄弟姊妹们将各自包的粽子,带到母亲家中展示,从形状来就有很多种;大姑包的是长方形的,两半粽子合在一起的,成为夫妻棕,二娘包的是三角棕,只有大姑的六分之一大小,妈妈包的是四角的;小姑包的做好看了,既小巧玲珑,又长方适中。从内容上来看和煮的火候上来分析,口感最好的是奶奶的二米相掺的黄白相间的原始棕了,这次我才明白的原始的食物该有多美了。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包粽子,就这油黄黄的咸鸭蛋,大人们喝着家乡的密州春,拉呱着家中的变化,想想着家人的将来,真是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家乡的端午节,有声有色,有吃有喝,有喜有乐,有思念,有陪伴,我敬你,直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节日种类也是多种多样,而这些节日,在胶东,都能跟“吃”扯上关系。要问我最喜欢哪一个,我会肯定地说:端午节!

每当快到端午时,父亲就会在窗上别一束艾草,看到艾草,我就知道,端午节又要来了!再深吸一口气,艾香争先恐后地扑进鼻子里,到达五脏六腑,令人感到无比惬意。这艾香,虽没有香水那般豪华,却有它自己的朴素;虽没有清新剂那般芳香,却有它自己的纯洁。这难道不是端午节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吗?它不但闻起来令人舒畅,还有驱蚊的功效。有了它,蚊子就不敢来打扰我们的美梦了。在夏夜,没有了蚊子在耳边嗡嗡叫,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艾香之后,便是粽香了。一到端午,我们全家便会驱车回到姥姥家。一进村子,便能闻到浓郁的粽香———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这才是真正的家乡的端午!在街上玩的小孩儿,手上、脚上都系了五彩线,据说这会保佑他们平平安安。一进姥姥家门,姥姥养的小狗摇着尾巴高兴地扑上来,仿佛也受到了节日的感染。走进厨房,只见得雾气中姥姥正在埋头干着什么。走近一看,姥姥正在将粽子装进盘子里,并没有看见我走进来。我悄悄走到姥姥身旁,趁她转身时,端了盘子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姥姥一回头,正好看到我的恶作剧,伸手点了下我的脑门:“小坏蛋,回来也不告诉我一声!”虽说看起来姥姥很生气,但语气中只有浓浓的关爱啊!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我对各种美食都来者不拒,但对姥姥包的粽子,却有一种近乎执着的偏爱,百吃不厌。拆开缠绕着粽子的丝线,打开包裹在外面的粽叶,一瞬间,屋内便香气四溢。这浓郁的香气,使人如身置天堂。这气息沁人心脾,令人久久沉醉,难以自拔。在粽子表面均匀地撒上白糖,一口咬下去,糯米的香,花生的脆,白糖的甜,纠缠在一起,在舌尖上跳着舞,味蕾也活跃起来了。争着品尝这粽子的美好。姥姥包的粽子很实惠,一个就足以吃饱,但我每次都要再吃半个,再次享受这味觉的盛宴!这叫做———舌尖上的端午节!

城市的端午节无非就是买个速食粽子吃,完全没有乡村的热闹,然而现在乡村的端午节也城市化了,姥姥家的端午节,算是村中最原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终于到了,我经过2小时的车程,回到了老家——汨罗。

第二天,我和爸爸来到国际龙舟赛赛点——汨罗江。今天没有举行龙舟赛,那宽阔的场地显得有些空旷,人有些寥寥无几,只有左上角聚集着一些人,有一个东西被他们包围了,只露出一个龙头。

突然,东西启动了。只听见一声声响亮的锣鼓声、一阵阵豪爽的呐喊声、一下下清脆的水花声,原来是龙船!

我迫不及待扯着爸爸,跑了过去。正有3个在排队,经过询问才知道:这龙舟不是专业人在训练,而是大人10元,小孩5元给人玩的。咚咚锣鼓声越来越近了,船到岸了,游客下了船,我和爸爸忙踩进去,我拿了个一米高的船桨,穿了一件又大又肥的救生衣后,准备就绪。

船员都就绪后,那清脆的鼓声又响起了。坐在前面的6位专业人员带着启动,我像被谁拉了一把一样,向前冲,吓得我差点就把船桨丢掉。6位专业人员们奋力地划着,每当他们划一次时,我就会像要摔跤似的动一下。游客们悠闲地坐着,我看着那堆在一块的船桨,决定自己也来试一试。我学着他们那样,左手抓着把柄,右手拿着桅杆,用尽力气往后推。可他们毕竟是专——业——人——员——啊,速度非常快,让我怎么也跟不上,还被老爸认为是在增加阻力!

我懒得划桨了,左探探,右望望,发现四周全是水,越到中间,水越干净,跟岸边的水比,那里的水像泥浆一样,这却是又干净又清澈。水好深啊,四周的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忽然,船像要翻了似的,晃了一下,我抓一个船桨,将救生衣抱紧。而6位专业人却都非常镇定,丝毫不慌张,继续划船。船终于摆正了,我却仍不肯放松救生衣。

不一会儿,哗啦哗啦水声停了,他们也不划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到岸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龙船,心想:明年,我还要来划龙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

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想起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我垂涎欲滴啊。因为它太好吃了!这不,又要到端午节了,好想吃粽子啊~不禁让我回忆起去年过端午节了。

依稀记得那天天有点阴暗,一个大好节日就被这天气给破坏了,真叫人惋惜。

一大早,我妈妈就在客厅里“河东狮吼”了。还没等我吃完早饭,老妈就“扯”着我到菜场去买一些粽子叶啊,糯米啊,猪肉啊,腊肉啊……准备就绪后,我们终于开始包粽子啦!

说来也怪,妈妈包出来的粽子又快又好,粽子好像有灵性一样;妈妈似乎好像有魔法一样;不出一分钟就包出一个;在妈妈手中好像在跳舞一样;而我呢,包了半天都没包出一个,而且,我包的的全部都散散的,扁扁的,跟没吃饭一样,跟泄了气一样,有的都漏啦。连我都觉得有够烂,不对,是又丑又烂!!!气死我也!

不一会儿,一股香喷喷的粽子香味,便弥漫了整个房间。我肚子里的馋虫立刻就被勾了起来。不一会儿,垃圾桶里便多出了五片粽子叶。嘻嘻——

品尝完了好吃的粽子,电视里正在直播精彩激烈的龙舟比赛。加油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点实力和我家都热闹无比,其乐融融。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端午节的习俗可不只有吃粽子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佩香囊,有驱赶瘟疫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那一天,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听老师忿忿地说,韩国要将端午节申遗了。作为炎黄子孙。真有点坐不住了。从我做起吧!今年端午节,要让它过得更有中国味。耐心等到五月初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想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来,而且越想越怀念。

我的老家在云南镇雄的一个山村里。小时候每逢过节,都要高兴一番,因为节日期间,或者父母会给买件新衣服,或者会吃一顿香喷喷的饭。而过端午节时,则更有一番情趣。老家过端午节和别的地方一样,粽子是一定要吃的,此外还要喝雄黄酒。据老人说,喝那种叫雄黄酒的东西可以防止蛇近身。老人们还会将雄黄酒围着房屋洒一圈,也是为了蛇类不会侵入房屋之内,以求全家平安。端午节这天,老人会叫我们到野外去采一种叫扁竹根叶的宽叶草来包粽子。这种草大多生长在竹林里。我家四周有很多竹林,扁竹根叶不少。但是为了采到较宽的扁竹根叶,我们一群小伙伴便会钻进茂密的竹林里去寻找。像猴子一般在竹林里忙碌一番后,我们便乐颠颠的将一捆捆扁竹根叶扛回家,并帮助父母清洗干净。包粽子的时候,看着大人们熟练的动作,我们也想一试身手。但大人们基本不让我们插手,因为包粽子也要一定的技术,包不好,那糯米就会流出来,煮熟后的形状不好看,吃起来的味道也差得多。经过大人们的一番忙碌后,香喷喷的粽子终于可以享用了。我们那里吃粽子除了用白糖外,很多人家都有一种特别的糖。这种用一种叫甜高粱的杆自己熬制出来的糖,黏糊糊的,特别的香甜。将粽子沾上一点这种高粱糖,吃起来简直就甜进心里去。大人们吃的文明,而我们小孩子们则做不到,狼吞虎咽、满嘴都是黏糊糊的糖,那狼狈形象,而今想起来都会乐。狼狈归狼狈,但开心呀!参加工作后,每年的端午节大多有好酒好菜,可是吃不出童年的那份味道了。儿时的端午节真好!真想再回到老家重温一番童年端午节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00字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我的家乡在河南南阳,家乡有独特的端午习俗,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喝雄黄酒,还有热闹的龙舟比赛。

每到端午节,最有意思的是包粽子。妈妈会提前准备好粽叶和材料,我们自己动手包粽子,包粽子也不容易,看着妈妈熟练地包着粽子,我也想动手包一个,我拿了一个粽叶,放点米和红枣,拿着绳子绑呀绑,费了好大劲才包好一个,虽然没妈妈包的好看,但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很高兴。

每到端午节的早上,我会早早的起床,用妈妈提前准备的水洗洗脸,据说这水头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药,洗过脸后一年都不会得病。

餐桌上早已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粽子、鸡蛋、鸭蛋、大蒜等,我赶紧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这就是家乡的端午节,给我带来了许多喜悦和欢乐,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飘满棕子香味的端午节了,让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我五岁那年,在湖南老家过了一个端午节。那天上午,爸爸领着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还没有到江边,远远地就听到了锣鼓喧天,非常热闹。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准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异常热闹。

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有一条龙舟划到了终点,笑声、欢呼声更响亮了。

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我非常奇怪地问:“爸爸,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借划龙舟赶走江中之鱼,同时丢粽子等食物喂给鱼吃,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我们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又一个节日像一位位美丽的仙女,从天宫中出来,飞下云层,来到平凡的人间。

五月初五,粽子仙女用她的魔法搬来了龙舟,取来了粽叶,端来了雄黄酒,捧来了香囊。我忘记说了,还带来了人们的快乐。

不知有多早,粽子仙女就跑去叫你们的家人起来包粽子了。等你起床了,热腾腾的粽子已经来到了你的眼前了,有三角形的、长方形的……

吃完粽子,我们来到了河边,看起了赛龙舟。在龙舟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划龙舟,另一种敲锣打鼓。一艘艘龙舟向前驶去,二号龙舟马上就要赢了,吃瓜群众高喊着,欢呼着,最后赢的果然是二号龙舟。

挂香囊可不能忘,不然,会有妖魔鬼怪来的,吓吓你们,只是传说而已。

小孩子可还要点雄黄酒,不让五毒靠近。

端午节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剩下的就让你们自己去发现吧!拜拜,端午节,我爱你,我爱你,我会想念你的,明年见。

我在心里想:明年的五月初五,你快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我的家乡的端午节更是有很浓郁的节日色彩,不信,我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吧!

端午节一到,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我的家乡地处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区,按说是过北方形式的端午节,但由于我们这里是山水相间,有北国小江南之称,也就有了独特的端午习俗,既吃粽子、戴香包、插艾叶、喝雄黄酒,又有北方少见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的龙舟赛。

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 “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鸡蛋或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喝雄黄酒。

“孩子,端午节了!起床咯!去洗洗脸吧!”“哦”我应答了一声。刚洗完脸,就来到厨房找吃的。可倒霉的是,一来到厨房就给妈妈拉着帮忙裹粽子了。一开始我还不愿意的,可是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材料,童心又起了!一会拿片裹粽子的竹叶,放点材料,一会拿着草绳绑呀绑,终于,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第一条粽子。吃完饭后,我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

于是,我便去河边看赛龙舟。我拿着自己裹的粽子,一面吃一面走着去。端午节前几天,他们就摆开了阵势。龙泉湖两岸,红旗飘飘,彩旗猎猎。比赛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龙泉湖两岸,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江边泊着两条龙舟——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龙头翘起,蓄势待发。随着一声震天的锣鼓响起,两条龙舟几乎在同一时间,同一秒钟,向着同一的目标进发。船上鼓声震天,船中坐着30名勇士,分列在船的两侧,每人手中紧握划板,一鼓作气。河岸上,观战的人群高声呐喊起来:“黄龙加油!”“青龙加油!”划船的勇士听着这激情的呐喊声,个个憋足了气力,挥舞着划板,身后激起的水花溅起一道道波澜。宽阔的河面上,波涛滚滚,两条龙舟劈江斩浪向着河对岸疾驰。一条百十米宽的河床,不到五六分钟的时间就横渡过江。一场比赛下来,双方不分彼此。那种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竞渡场面,令人们叹为观止。比赛结束后,谁都不愿离开,大家站在岸边回味着赛船的无穷乐趣……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家乡的端午节,我是不会忘记您的,我爱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粽香、酒香随风飘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神往。比赛终于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开始了。青年划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支离弦的箭在江上飞驶起来。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起,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么能少得了粽子呢?一过立夏,我就开始期待端午节。那香甜可口的粽子让我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上豆沙或是枣子的馅,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会加上一些肉做馅,那便是我最爱的肉粽了。那粽子包裹着清香的芦叶,真是诱人极了!奶奶知道我爱吃粽子,每年端午节都要包上好多。经过奶奶几天的忙活,那小巧玲珑的粽子就诞生了。包粽子的芦叶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香味。一口咬下去,满嘴充满了米香、芦叶香、馅料香,那香味混合着奶奶的爱在嘴里久久回味,在心里迟迟不散。

我爱过家乡的端午节,我爱那激烈的龙舟竞赛,我爱那甜香的粽子,让我最最感动是奶奶那浓浓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端午节高一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一个特殊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悲愤投江,百姓怕鱼虾哺食他的身体,就用糯米包的粽子喂养它们,划着小船驱赶它们,后来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吃粽子大家都会,可包粽子就没那么简单了。今年端午节,我自告奋勇和外婆一起忙活包粽子。外婆提前用水浸泡了一盆糯米、一碗红豆和花生,另外还准备了一碗晶莹剔透的蜜枣。接着外婆带着我去水边摘芦苇叶,青翠欲滴的芦苇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用这个包粽子肯定很好吃,我咽了咽口水。回到家,外婆用开水把叶子烫了一下,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用开水烫呀,直接包不行吗?”外婆说:“主要是杀菌消毒,另外呢,烫软了更好包。”没想到外婆这么讲究!接下来我们要正式包粽子啦。

只见外婆拿出三片叶子,一片挨着一片排列好,用两根手指压住,旋转一圈,一个圆锥形的壳就形成了。先往里舀一勺米,放一颗蜜枣,再往里面放一勺米,然后放入红豆和花生,最后用手捏紧,将剩余的叶子覆盖上去,再用事先准备好的麻线扎紧。一个可爱的圆锥形小粽子就诞生了。我看得兴致勃勃,也想自己动手试一下,但每个都半途而废,太难了!看着我沮丧的样子,外婆安慰道:“别灰心,外婆小时候也不会,长大就会了。”于是我就心安理得地等着外婆的粽子上桌了。

剥开翠绿的叶子,一阵清香迎面扑来。我狼吞虎咽地吃掉了一个粽子,口中还残留着香甜的味道。我对外婆甜甜地笑道:“真好吃!外婆辛苦了!”外婆摸着我的头,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因为可以吃粽子和咸鸭蛋。至于端午节的来历嘛,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我们到爷爷家一起过端午。饭菜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龙舟。来到大明湖,发现有许多人在湖边等着看龙舟比赛呢。我们找了一块“绝佳”的观看场地,来观看龙舟赛。只见参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约10米长,半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战术配合,有的在做热身。岸上的观众都为哪条龙舟能夺冠猜测着。我看中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壮,热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赛就要开始了。

站在船上的发令员一声枪响,几十条龙舟像蛟龙一样,在水中穿行着。那条绿色的龙舟处于第五名,船上的击鼓手奋力地呐喊着,激励船员们奋力前行。我也呐喊着,用全部的热情我支持的龙舟加油。观众们也都紧握双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龙舟夺冠。我呐喊着,为那条绿色龙舟加油。船员们仿佛听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奋力地划着。只见绿色龙舟超越了另外两支龙舟成为了第三,这时,他们又超越了一条龙舟。我更加卖力的呐喊,希望他们能夺冠。绿色的龙舟已经于第一名齐头并进了,这时距离终点还有50米,船员们奋力地划,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这时绿色龙舟已经冲过了重点。“14号龙舟是冠军”随着裁判员的宣布,全岸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绿色龙舟的好表现欢呼。顿时,大明湖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明湖,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它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的端午,空气中弥漫这糯米和艾叶的香气,清香宁神,层层的雾气掩映着热闹的气息。

犹记几千年前,那位诗人抱石投入了汨罗江,人们纷纷划船寻找,龙舟,粽香在节日里传承下来。今天的端午是否还似当年那样,龙舟驰骋,糯米粽香。

是否还记得,那一年手包粽叶,糯米在手中回旋,慢慢的绕成一个又一个喜人的粽子,蒸笼的青烟弥漫,江南小镇的细雨朦胧,谁手持艾叶,一曲离散,吹尽了断桥的哀愁,喝尽了那一杯三生三世的雄黄酒。

说到端午,应该有不少人记得五色线,小小的丝线在手腕脚腕上绕来绕去,绕成一个个五彩的结,小孩子戴上去格外的喜人辟邪的说法也在其中流传下来,下雨天的时候拿下来顺着河水流走,总少不了雨天的诗意。

我还记得家乡端午节必须是要吃粽子的,那芭蕉叶包裹着的糯米,层层的香气萦绕在鼻翼之间,小心翼翼的剥开粽叶,生怕是破坏了粽子的形状,糯米的软糯香气与粽叶的清香混合在一起,令人久久回味,一口咬下去,便是无穷回味。

南方的许多地方或许还留有着端午佩香囊的行为,这香囊里有着朱砂,雄黄和香药,外包丝布不仅样子玲珑夺目,而且也是清香四溢,有着祈福安康避邪驱瘟之意,在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也是精巧至极。

手包粽子,手采艾草只有亲手才能体会到端午的乐趣。粽香、五色线、艾叶、赛龙舟。这本是端午节最常见的习俗,如今却能见的几个又有谁人能知,连那粽子也都是超市里的各色粽粽子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各色粽子争奇斗艳,却也失去了曾经的那种手包粽子的欢乐,民俗在渐渐淡去,哪个才是我们想要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舅舅家。在路上,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我还看见几台收割机正在地里收麦子,收割机的前面有一个像滚筒一样的东西,麦子不断的被卷进滚筒,麦粒就从另外一头流出来,好神奇呀!好多农民伯伯用耙子将收回来的麦粒摊在马路上晾晒,爸爸妈妈告诉我:麦子晒干后交到面粉厂,我们就会吃到面条、馍等面制食品。

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已经到舅舅家了,时间过得很快呀!我和表弟表妹才刚刚玩了十几分钟,姨妈就叫我们三个吃饭。饭可香了,是搅团,我都吃了两碗呢。下午三点就回家,我依依不舍的跟表弟表妹拜拜了。坐上车,爸爸就把车开走了。在路上,安安静静,谁也没有说话。到了秦镇,我们还吃了凉皮,今天我们过得很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