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大全精品20篇

年味在我们看来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大全,我们来看看。本文是小编为同学们带来的关于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大全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3006

作文

320

家乡的端午节课堂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我的家乡——苏州,到了端午节,每家每户都包粽子,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吧!

端午节那天,奶奶教我包粽子;包粽子要准备好粽叶、稻草、米、枣子和肉。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先拿一张粽叶折成三角形,放上米,然后放上枣子,再把粽叶裹住,最后用一根稻草绑紧,一个枣子馅粽子就包好了,奶奶又教我包了一个肉馅的粽子。

奶奶一边教我一边给我讲粽子的由来。在古代的吴国,大将军伍子胥来到苏州,为吴王阖闾建了苏州城,后来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杀死,扔到河里,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后,吴国就被越国给打败了,但是苏州城却留下来了。老百姓为了不让小鱼去吃伍子胥的身体,就包了许多粽子扔到河里去喂鱼,到了每年的五月初五,老百姓就会包粽子纪念伍子胥,于是包粽子就变成了一个民间习俗,传承至今。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赛龙舟,这个习俗最早起源于江浙一带,现在赛龙舟已经变成了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

包粽子真有趣,既能自己动手,还能学到知识。以后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包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端午节400字作文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是我们家乡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插艾叶,包粽子。

临近端午节,人们开始忙着采摘新鲜的芦叶,他们在芦苇丛中边采芦叶边唱歌。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欢快的歌声在河面上荡漾。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一大清早就忙开了。先把晒干的芦叶煮透,再把芦叶折成一个漏斗状,舀一大勺洗干净的糯米放进去,中间加入一两颗红枣或一些花生,最后把“漏斗”的口盖住,沿着“漏斗”的边把剩余的芦叶紧紧地缠绕上去,用线一捆,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乐呵呵地在旁边帮忙,可芦叶在我手里就像个调皮的精灵,一点儿也不听使唤,不是这头松了就是那里散了。这个时候我就惊叹于阿姨婆婆们心灵手巧的手艺了:她们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香包粽子、枕头粽子、小脚粽子……口味五花八门,有香甜的枣粽子、咸鲜的肉粽子、香辣的火腿粽子……田野里,小路上,到处都弥漫着粽子的清香,人们的脸上放射出兴奋的的光芒。他们提着粽子,你送给我,我送给你。把幸福与甜蜜相互传递,把劳动的果实与同伴分享。

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有很多,动人心弦的赛龙舟,富有创意的画彩蛋,喝驱邪防虫的雄黄酒……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中。远方的客人,欢迎你们来做客哦!

[家乡的端午节4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作文300字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一个青山环抱、树木葱绿的地方,那里的端午节可有意思了!

每到端午节,小朋友就唱起了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阴。插艾叶,戴香曩。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如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编织线绳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也都要插"五端"也就是菖蒲,龙船花,艾草,蒜头,石榴花,求吉祥。

这一天,人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在房子里洒上雄黄水,还会用雄黄酒在儿童的头上画个"王"字,来保平安如意。每个人还都会戴上香气扑鼻的香囊。家家户户还都会互相送粽子,吃粽子。

我的家乡的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节日都有各地的风俗习惯,但我对家乡端午节的习俗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今年的端午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湘湖游玩。正赶上下孙文华村在举行端午节活动——粽香情浓,我们也积极地参与了活动。虽然活动还没开始,但场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场子中间放着一张大桌子,桌上摆着传统五黄:黄鱼、黄鳝、黄瓜、咸蛋和雄黄酒。听爸爸妈妈说吃五黄可以抑制霉运,增强自己的精力。场地两边摆着长长的桌子,桌上放着密密麻麻的粽叶、糯米、红枣。

活动开始了!第一场是包粽子比赛,人们纷纷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拿起粽叶包了起来。虽然我不怎么会包,但看着大家的样子,也学着包了起来。在我们身旁有好几个奶奶也在包粽子,她们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线把绳子扎牢。她们不但做法精确,而且动作敏捷,真是太厉害了!包完以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香囊包,这个香囊包味道怪怪的,很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包粽子、吃粽子,更重要的项目就是赛龙舟。走出包粽子大厅,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条条龙舟飞驰而过,他们敲锣打鼓,仿佛真的是一条条巨龙在向终点冲刺。岸上的人们也纷纷为他们加油鼓劲。划到一半的时候,所有划船手都力气大增,好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又过了几分钟,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所有人都用最后一丝力气在拼命向前划。100米!50米!20米!5号船突然发力,一下子超过了其它船,获得了第一名。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还让我感受到各种传统风俗和丰富多彩的纪念屈原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我们青少年儿童就合唱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系在一起,比如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脚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各户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棕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黄字,还要穿五毒的小褂子,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一大早,人们都去看赛龙舟.比赛场上的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生龙活虎.发令枪一响,龙船似离弦的箭,又象猛虎下山,威不可挡.队长一边打鼓,一边为队员们加油,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下,队员们的力气也好像涨了三分.

其实,赛龙舟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年里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我们到爷爷家一起过端午。饭菜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龙舟。来到大明湖,发现有许多人在湖边等着看龙舟比赛呢。我们找了一块“绝佳”的观看场地,来观看龙舟赛。只见参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约10米长,半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战术配合,有的在做热身。岸上的观众都为哪条龙舟能夺冠猜测着。我看中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壮,热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赛就要开始了。

站在船上的发令员一声枪响,几十条龙舟像蛟龙一样,在水中穿行着。那条绿色的龙舟处于第五名,船上的击鼓手奋力地呐喊着,激励船员们奋力前行。我也呐喊着,用全部的热情我支持的龙舟加油。观众们也都紧握双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龙舟夺冠。我呐喊着,为那条绿色龙舟加油。船员们仿佛听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奋力地划着。只见绿色龙舟超越了另外两支龙舟成为了第三,这时,他们又超越了一条龙舟。我更加卖力的呐喊,希望他们能夺冠。绿色的龙舟已经于第一名齐头并进了,这时距离终点还有50米,船员们奋力地划,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这时绿色龙舟已经冲过了重点。“14号龙舟是冠军”随着裁判员的宣布,全岸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绿色龙舟的好表现欢呼。顿时,大明湖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明湖,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它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又要到了,我仿佛回到了去年端午节一家人一起到巨龟苑的欢乐场景。

记得那天一大清早,我和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随自驾车队向巨龟苑驶去。车窗外的风景很美,我非常兴奋,巨龟苑很快就到了。导游阿姨带领我们坐竹筏顺河而下,来到了村庄里的一户人家。我第一眼就看到院子里的大桌子上摆了几个大盆儿,里面装着红枣、江米;新鲜的粽叶泡在大桶里。导游阿姨兴奋的召集我们:“包粽子活动开始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拿起粽子叶,包起了粽子。我也想试试,但不知道怎么包,看着大人们的粽子都整齐地摆在大盘子里,我有点着急了。赶紧找去找姥姥,在姥姥的耐心帮助下,我终于包好了一个大大的粽子。不一会儿,粽子就出锅了。吃着自己包的热气腾腾的粽子,我太开心了!

另一项活动是我最喜欢的漂流。来到冶河边,我兴奋地跳上皮筏。爸爸负责摇桨控制方向,我和妈妈一起卖力的划船,要是遇到激流险滩,我们的小船还会在河里打转儿,顺流往下冲,我的身上都淋湿了,但一个多小时的漂流让我感到非常尽兴。端午节早就有赛龙舟的习俗,我的漂流也算是吧!

这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还体验了漂流。真希望每年的端午节我都有新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端午节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到菜市场买菜,惊喜地发现一处菜摊上摆放着几缕艾草,一股艾草香扑鼻而来。我这才意识到,端午节到了。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端午节就蕴藏在这悠悠的艾香里。

童年时代,每到端午节这天,父母就会早早地唤醒我,沿着乡间小路,到河边去采艾草。初夏清晨的微风,手中艾草淡淡的清香,成了我童年生活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上学后,在课堂上朗诵《诗经》中的句子,“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了河边艾草的影子,我的鼻尖也会飘动着艾草的香气。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习俗依然在我的家乡沿袭着。那时,采完艾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插在家中的门上。爱好中医的父亲就告诉我,家里插艾草,就是要用艾草的香气祛病驱邪,端午节这天插艾草,全家人一年都不会生病。记得那时母亲还特意挑选嫩一点的艾草,编成环形,然后挂在我的耳朵上,希望我健康平安。

端午节吃艾叶粽子,是童年时最难得的记忆。母亲先是把采来的艾叶洗净,放进锅里用水煮透。然后捞出来把水挤干,用刀剁碎,放进泡发好了的糯米里一起拌匀。最后用芦苇叶把他们包好,放进锅里煮。这种艾叶粽子从早晨下锅直到中午才能煮熟煮透。出锅后,早已等不及的我,立即打开一个,顾不得烫嘴就大吃起来。艾叶的清香,糯米的甜润,母亲忙碌的身影,给我留下的记忆是一生中无法抹去的。以至于后来吃过各种地方的粽子,但是都没有母亲亲手包的艾叶粽子香甜。

每年端午节这天采的艾草,都会被父亲细心地收藏一部分。父亲说这艾草不仅能吃,还能治病,对腰腿疼痛、四肢不灵等风寒性疾病效果十分显著。记得有一年我慢性腰肌劳损的毛病又犯了,吃了许多药都没有效果后。母亲于是亲手把艾叶用锅炒熟,然后亲手做了一件艾叶褥子,专门托人从老家给我捎到省城。那天晚上躺在艾叶褥子上,闻着艾叶特有的香味,感觉后背暖烘烘的,疼痛立时减轻了许多。

如今,又看见了那熟悉的艾草,又闻到了那艾草的清香,我于是准备买上几缕拿回家中,这时手机响了,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过端午节,他们在等我一起去采艾草,一起包艾叶粽子。思念之情立即在我心头涌起,我大声对母亲说:“端午节一放假,我立即就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山区。村庄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阴”。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涧溢出,淌过炊烟缭绕,鸡鸣狗叫的村庄。千百年来,古朴安宁的村庄就这样静静的躺在大山的怀抱中,吸收着大地的灵气,沐浴着阳光的光辉。

野鹃花开过不久,就到端午节了。于是,我处在异国他乡而又回忆起在故乡过端午节的情景来

家乡的端午节,很多风俗跟外地一样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点钟,母亲起床,把事先准备好的五色小绳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绳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红一色,青一色,好玩极了。

端午节过了,等到第一场雨,孩子睡着后母亲在悄悄的把小声解下来,扔在水里让雨水将其冲走。

用五彩的纸叠了连环小宝灯挂在门楣上,象征着一年的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肿的流脓的脓包,疼得我不得安宁,这时八一公公说“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问八一公公缘由。他说“你这娃子走运,逢上端午节,不然,可够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吧!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如今,妈妈也如法炮制,材料一样,但入嘴后口感却不一样。我提醒妈妈:“你用的是这里的酒,而不是家乡自己酿的酒啊!”

我同妈妈已离开家乡多年,但故乡的山山水水,人情风俗在我心屏上总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节已经过完,我多想问问:亲爱的乡亲们,你们又酿端午酒了吗?

提问者评价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端午节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的佳节。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等许多佳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我们要吃粽子,门前要悬艾草,还要看龙舟赛!上午,我和奶奶去买粽子,艾草了,街上热热闹闹的,人们都在认真地挑选粽子,有的人正在买艾草,我们走到卖粽子的地方,挑选着各种口味的粽子,我挑选可一种我们比较喜欢的原味粽子,买回家了。之后,我们又买了一把艾草,靠在门前。

下午,我们一家人去汉江河看龙舟赛。在岸上,远远地看到八条长长的龙船,停在江中,每条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龙条擂鼓指挥,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间十六人分列龙舟两侧,比赛开始了,八条龙舟,像离弦之箭一般,队员们跟着鼓点的节奏,挥舞着船桨,喊着雄壮的号子“一二,一二,一二。”龙舟越来越快,八条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一转眼,一条黄龙越过终点,比赛结束。所有观众一齐鼓掌。比赛真精彩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黄昏,我们都回家了。

晚上,我们把粽子端上了桌,我把绳子解开,闻到了一股香味,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甜甜的,好吃极了!说起粽子,还有一段小故事呢!传说屈原跳进江里死后,老百姓都来悼念他,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咬屈原的尸体,便向江中投入糯米团。于是,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我们故乡的端午节真是热闹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那天,人们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当初他因国破家亡,悲愤不已,抱石怒投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希望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你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把新鲜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舀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用粽叶把它们包起来并用绳子捆紧,最后把包好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粽子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就早已飘荡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一顿丰盛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观看激烈的龙舟比赛。只见两队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听到“叭”的一声,一条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跃,兴奋地大喊着:“加油,加油!”一时间,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用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蒲、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 ,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你们一定会一饱眼福和口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的资料吗?让我告诉你吧。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据统计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过端午节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吃,有些地方还要举行龙舟比赛,据说,这一风俗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一大早刚起床,我便见妈妈拿着几枝带有香气的草挂在了门口。我好奇地问妈妈:“这草叫什么名字呀?为什么要挂在家门口呢?”妈妈向我解释:“这种草叫艾嵩,是端午节每户人家门口都要挂的。你可别小瞧它,它能驱除人身上的疾病。”我这才想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呀!再一看手脖,妈妈早帮我系好五彩线了。接着,我、爸爸、妈妈也分别用泡过艾嵩的清水洗了手和脸。家里到自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艾嵩香。

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旁,爸爸提议,我们来滚鸡蛋。我挑了一个又大又圆的鸡蛋,于是取名为“大肚皮”,妈妈挑的鸡蛋个头也不比我的小,为了增加它的斗士精神,“胜斗士”这个名字也就产生了。老爸的鸡蛋看起来挺灵巧,就叫它“小机灵吧!”

决斗开始了,擂台上放着两枚鸡蛋,不用问就知道红方是我的“大肚皮”,蓝方是爸爸的“小机灵”。妈妈一声令下,我们便开始比赛。“一、二”我一用劲,“大肚皮”滚向“小机灵”。老爸也用手一搓,两枚鸡蛋分别冲向对方。可谁也没料到,小机灵缺乏实战经验,晃当一声掉下“悬崖”,不攻自破了。“耶!我赢了!我跳了起来”。妈妈这时已经跃跃欲试了。我又开始挑战妈妈。别看“胜斗士”这个名字听起来厉害,还不是一下就被我的猛将“大肚皮”轻松打败了!

不论是输了的时“小机灵”、“胜斗士”,还是赢了的“大肚皮”,都带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吃进了肚。

我们吃粽子,玩游戏,但可千万不要忘了端午节的由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这阵阵儿歌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要问端午节的来历,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给大家讲其中一个吧: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边做官。昏庸的楚王总是听信那些奸臣、小人谗言,不听屈原的忠言。后来楚王竟把屈原削职流放了。在流放的过程中,屈原看见楚国都城被敌军占领,百姓遭殃,惨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愤,于是跳江自杀。人们非常伤心,划船找屈原的尸体,还包粽子给鱼虾吃,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就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用包粽子、赛龙舟的形式表达对屈原的缅怀之心。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呢!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粽子几乎是每家每户过节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粽子前,总是要先把粽叶泡上很长时间,再煮上一天。裹粽子时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粽叶,围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放些糯米,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馅料,诸如:花生米、红豆、肉、蜜枣等等。再用棉线捆起来,一个玲珑可爱的粽子就诞生了。但现在还不能吃,还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们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开一个热腾腾的粽子,蒸汽直冲天,而粽子活像个老爷舒服地躺在粽叶里。糯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金银剔透,就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草叶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顾不上烫,咬了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品尝了美味的粽子。这真是个快乐且有意义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首先把糯米用欗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欗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

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屈原,楚国丹阳人[1-2]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爱家乡的端午节600字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又要到了,从我到了北京以来,已经五年没有回家过端午节了。

在哈尔滨,端午节是很热闹的节日。小的时候,天不亮奶奶就要给我和弟弟绑上五彩线,其中我最喜欢紫色的线,那个时候的五彩线通常是家里用剩下的毛线,卷起来粗粗的一根,绑在双手双脚和脖子上,以祈求好运,当端午节过后第一个雨天,就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水坑里,奶奶说五彩线会变成小蛇,然土壤变得更肥沃。绑完了五彩线,老妈就会带着我们去松花江边,用崭新的手绢沾着江水擦脸,可是现在的江水变得很臭,不能再擦脸了。早市上,会有卖香草、艾蒿、荷包、扫帚、葫芦、小老虎、布娃娃、充气棒的,老马会给我买一个好看的荷包和扫帚挂在身上,而奶奶会买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芦挂在门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枣粽子和白鸡蛋、茶鸡蛋也会在这个时候热气腾腾的端上来。小时候喜欢玩撞鸡蛋,看谁的鸡蛋最坚硬,有的用鸭蛋,有的人用鹅蛋,有的干脆用假的石灰蛋,结果没个端午节都会吃很多的鸡蛋。

上了初中高中,同学们提前很久就会计算端午节的日期,一般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去江边玩一个通宵。这个时候江南、江心岛、江北都会灯火通明,年轻人拿着充气塑胶棒互相追打,闪闪发光的项链、戒指都很受欢迎,有烤串,有人打麻将,还有人放鞭炮,这样的民间庆祝活动一直会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上了大学就很少去江边赶这个热闹了,记得同学去玩通宵之后趁我熟睡给我绑上了五彩线,结果掉颜色弄得满手的彩色,真得很怀念。上了研究生之后,北京对于端午节并没有很大的庆祝活动,每年只是在食堂吃几个粽子应节。

如今,在端午节来临之前,真想回家去,想让奶奶给我绑五彩线,想让老妈带我去江边买荷包小扫帚,想吃奶奶包的粽子煮的茶叶蛋,想看到香草艾蒿和葫芦挂在我们家的门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北方的端午节要比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来吃,粽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白白的粽肉,咸粽子里红红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姥姥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17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端午节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很多佳节,我尤其喜欢五月初五端午节了。

今年的端午这天节,我们全家人一起抢着吃妈妈刚刚包好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咬了一口,说:“哇!妈妈包的粽子可真好吃啊!”妈妈笑着说:“你这个小馋鬼!粽子呀,有三角形、菱形、方形、柱形……可真是样式繁多。如果按照馅料来分,可分为猪肉粽,黄豆粽,蜜枣粽,蛋黄粽等,味道各不相同。”我俏皮地说:“还是妈妈做的最好吃。”我一下子就吃了三大个。香喷喷的,里面的肉馅更是鲜嫩。吃了一口还想再咬一口。

我们一家人吃好粽子后,又开车赶去观看赛龙舟。

到那时,岸上的观众已是人山人海。河上的龙舟活灵活现,两侧做工十分精美。赛龙舟的叔叔们,穿着红背心,头上用手巾盘着英雄结。他们可谓信心满满,蓄势待发。一声枪响后,各位叔叔们用力划着龙舟,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非一般地前进。刚开始,旗鼓相当,不分上下,最后红色的龙舟胜利了,红色龙舟上的人们欢呼起来,我们也欢呼起来。

今天端午节过的真开心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