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汇编20篇)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万世师表,创造了许多至今仍不失智慧光芒的教育理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欢迎阅读。

浏览

1078

作文

1000

家风对我一生的影响的作文

全文共 1810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是一个老老实实的煤矿工人,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父亲常年在煤矿上班,在矿山住了几年后,在我到了上学年龄的时候,母亲和我就回老家居住了,父亲只有在春节时才请了探亲假回家与我们团聚,因此,我的所有成长记忆都是在遥远的老家留下的。

小时候我和母亲都是农村户口,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我们全家,因此,母亲在生活上一直很节俭。母亲从不浪费一点东西,穿在里面的秋衣、秋裤、袜子等,总是补了又不,直到无法修补才罢休。我经常看到母亲点着煤油灯在灯下缝补衣服,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母亲经常给我讲她过去的故事,说她小时候不仅吃不上一顿饱饭,就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当我不小心把饭倒了的时候,母亲便很生气,急忙拿刀将倒在地上的饭收起来自己吃,给我再盛一碗新的。嘴里还说,她小时候吃糠,吃野菜,经常拉不下,用小木棍往下掏。母亲经常教育我要节约粮食,总要给我讲一些关于节约粮食的典故。什么李闯王在茅床上捡的吃米啦,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啦等等,让我在幼小的心灵里就一直埋下了节约的种子,在我后来的人生里,我一直不忘母亲的话,从不浪费粮食。

记得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就是一个人成不成才从小就能看出来,小时候没出息,长大了也没出息。母亲劝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母亲常跟我说:“你爸爸在煤矿上班,很辛苦,四块石头夹一块肉,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一定好好学习,为你爸争口气,不争馒头气,也得争口糠窝窝气。”母亲的话虽然土了一点,但道理很明白,要我立志读书,让我“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父亲、母亲的希望,刻苦学习,做一个德智体几方面都发展的好学生。

母亲除了教育我要有节约意识外,还要做一个勤俭的人。她常对我说:“一个人千万不能懒,因为一个懒惰的人,有再多的财富都会坐吃山空。”我记得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她说:“从前一个懒汉,他妈临出门前给他烙了一块饼,怕他懒得不带吃,就将饼套在了儿子的脖子上,可等她妈走亲戚回到家时,她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那儿子只吃了嘴前面的饼,吃完后,懒得不带的往过转一下,最后给饿死了。”这个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但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懒惰的人,有再多的财富都会坐吃山空。从那以后我立志做一个勤俭的人,不管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我都乐意去做。

母亲经常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老实人。母亲经常给我讲“狼来了”的故事向我说明诚实的可贵,她说要做一个老实人,骗人的事绝不能做,要说真话,假话说的多了,别人就不会在信任你了。母亲从小对我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多么的重要,导致我的性格也是一看就是老实人。

母亲常说:“吃亏是福。”在生活上与身边的的人不要斤斤计较,一个人吃点亏不可怕,吃亏是福,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真正的朋友。在母亲的教导下,在我后来上学还是工作,我都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助人,也能广交朋友。

母亲非常注重礼节的教育。经常教育我要尊重长辈。无论是邻居还是亲戚中的长辈到家里来,都要让我问好,不能直呼其名,要该叫叔叔叫叔叔,该叫阿姨叫阿姨。和客人一起吃饭,一定要等客人动筷子吃我才能动筷子吃。在和客人交谈时,等客人说完才能插话,不能没有规矩直接打断别人的谈话。

在我参加工作后,母亲还经常教育我,在单位里要团结同事,好好工作;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切不可索取,尤其是公家的东西切不可爱恋,切不可索取。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可伤害别人,要少说无关的话,言多必失,不可搬弄是非,少说别人的事。

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记忆,这记忆像至理名言一样,一直指导者我的工作和生活,使我在骨子里形成了我的性格,形成了我的做人原则。

如今有人贪图享乐,吃喝玩乐。可我受母亲的影响对这种奢靡之事一点也不感兴趣。我感叹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家风,人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靠家教去实现。家规不能只停留在讲几句面上的话,还需要家长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言教不如身教,家长要言传身教,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在思想多元化、各种诱惑充斥的今天,家风很重要。家庭教育是家风的基础,不仅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家长要做出表率,做出榜样。很难想象一个大人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干的家长,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家风对我一生的影响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舞剧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28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视阈中的孔子,被赋予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孔子的艺术形象,可以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展示塑造。然而终其一生,孔子的基本“职业”却是教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孔子开办书塾,教化学生,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教育成就,奠定了他万世师表、教育宗师的地位。中国歌剧舞剧院精心打造的舞剧《孔子》,把孔子作为师者的形象演绎得生动鲜活,淋漓尽致。这个伟大的教育家形象,在给观众带来震撼和感动的同时,也唤起人们的诸多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师节的当天观看舞剧《孔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里谈三点感受。

一、舞剧《孔子》是对孔子教育宗师形象的成功再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唐代韩愈此说,已经成为关于教师职业职责的不易之论。舞剧《孔子》着重突出的就是孔子的弘道。

春秋乱世,列国纷争,生灵涂炭,人心涣散。孔子进谏以仁,推行礼制仁政。“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的最高理想。《论语》有58章谈论“仁”,“仁”字在《论语》中出现多达109次。舞剧《孔子》的“序”篇,以恢弘而沉静的执羽舞,表现孔子对“仁”的思考。“仁”是什么?在孔子看来,关键是要爱人。《论语·子罕》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唯有爱,才有仁,才有天下的和平与大同。

第一幕《乱世》,孔子以“仁”上谏,却遭到“臣”的百般阻挠和羞辱。孔子不屈不挠,坚持弘道,舌战群儒。其果敢勇毅,非区区只会读死书的腐儒可比。“士不可以不弘毅”,孔子时代的读书人,有相当的社会天下的责任担当。对比孔子,面对时下一些仅仅把教育事业当做谋食饭碗,对工作对学生缺乏温情和关怀,甚或把教育当做赚钱工具的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反躬自省?

然而,仁政的理想在乱世之中,显得那么的孤独而不合拍。面对“臣”的叛乱,“公”怯懦惊恐,百姓流离失所,孔子再次踏上逃亡之路。饥饿的难民被“臣”以口腹之需百般戏弄,孔子坚持操守,不受嗟来之食。面对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现实,他不禁仰天长叹:道何在?仁何在?

第三幕《大同》,以美轮美奂的幻境,演绎了孔子理想的乌托邦。杏坛上,孔子弦歌讲学,众弟子虚心受教。大道学说和仁的思想,如和风细雨,如兰蕙芬芳,使人沉浸而滋润。《玉人》舞,托玉言道,借玉讲仁,表现像玉一样纯洁无暇的道和仁的境界。这是孔子的理想,美好而令人向往,然而因为是梦,在带给观众神圣愉悦的同时,却有水花镜月的虚幻感萦绕心头,使得梦破的忧伤交织其间。第四幕《仁殇》,表现乱世之中孔子大道与仁政的幻灭,是悲剧的高潮。十四年周游列国,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艰难坎坷尝遍,却仍是大道微茫。孔子有失落有惆怅,然而怅惘之中却依然不弃不休,执着追寻那微邈的大道之光。终其一生,孔子问道求仁,把弘道和推行仁政当作不可推卸的己任。这份担当,使得作为教书先生的孔子显得伟岸高大,使得师者的职责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

时局动荡,孔子离鲁。周游列国,是为了继续寻觅知音的“公”,推行自己的理想学说,然又何尝不是身无所安的仓皇奔逃?坎壈岁月里,孔子耿耿于怀的是大道和仁政,不敢忘却的是师者的责任。路途之上,休憩之时,孔子随时随地不忘教诲诱导学生。《孔子》把孔子的师者身份演绎得非常充分。对弟子个别讲解,因材施教;与弟子探讨辩论,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和睦融洽。第三幕的大同幻境中,孔子杏坛之下,抚弦作歌,教化弟子。又浴乎沂水,风乎舞雩,与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这幅蓝图,不正是每一位师者的理想愿景吗?

二、舞剧《孔子》中的女性与孔子的女性观

《孔子》中,“妃”是杜撰的艺术形象,却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孔子向“公”进谏,遭到“臣”的阻扰。孔子舌战群儒,终究仍被阻隔,万般无奈,心灰意冷。此刻,“妃”出现了,她美丽纯洁善良,对孔子毕恭毕敬,以舞问仁,又把孔子的谏书送到“公”的手里。无奈“公”只对“妃”的美貌感兴趣,沉溺美色,无心朝政。“妃”惆怅而失落。把沟通天庭的重大使命交付给弱女子,或许首先是出于舞台表演的效果需要,但根本上也投射出中国古代人政的脆弱和无奈。汉代以来,华夏政权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和亲之举,不也是这种痼疾的体现吗?北宋欧阳修批评昏庸的汉代帝王以女子和亲之举的荒诞可笑,说“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孔子》中的“妃”,纵然一心向善,尊师问仁,但在战乱之中自身尚且不保,又能有什么作为?“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欧阳修《明妃曲》)。男权社会中,女子纵然有奇才宏略,终究不过是男性的点缀。“妃”在叛乱中的被欺凌和无助,仿佛是女性悲剧命运的一曲挽歌。而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使舞剧《孔子》更具有悲剧的撼动力量。

《孔子》中还塑造了一位女子的形象,就是孔子的母亲。在孔子连遭挫折的时候,他的母亲及时出现,以亲情、信任和温暖,给落魄孤独的孔子以抚慰和信心。这两位女性角色的设置,似乎彰显出编剧对女性的温情和敬意。

历史上的孔子,对女性的态度称得上是冷漠的。《论语·阳货》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对这句话的解释之一,是把“女”当做女性来理解。如果这样,说明孔子对女性似乎并无好感。这是《论语》中唯一正面提及女性的文字,态度却是如此。舞剧《孔子》塑造的两位女性,充满温情、母性和正能量,是正义的化身,是爱的源泉,是男性在孤独无助时的慰藉和支撑。这和孔子的女性观有着明显差异。孔子如果泉下有知,不知是否能认同编剧的这种创作意图?

三、舞剧《孔子》与历史孔子

经过数千年中华文化的演进,历史上的孔子,已经被赋予太多的内涵,太沉重的使命。因其如此,当我们谈论孔子、想象孔子的时候,会联系到蔼如春风、循循善诱、铁肩担道,果敢勇毅、万世师表之类的字眼。而舞蹈是一种身体艺术,要借助形体语言和肢体动作,在音乐、灯光和道具的配合下,以舞动的韵律推动情节、传达内心,演绎故事。可以说,舞蹈是舞剧唯一的语言,是舞台上无声的台词。

整部《孔子》的演出,节奏紧凑,色彩鲜明,演员精湛的表演艺术,加上音乐、灯光和舞蹈的高度契合,给观众带来美轮美奂的艺术享受。毋庸置疑,这是一部高质量的剧目。然而,坐在观众席上,看着舞台上飘逸灵动、轻舞飞扬的孔子,我有好一阵子不能适应。当然,演员的表演是一流的,舞蹈功底深厚,角色把握到位,表演细腻精美。令我不能适应的,是舞剧灵动的形式和传统的孔子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从现场观众的小声议论和陆续推出的评论文章中,我发现这种困惑不独我个人为然。“孔子会跳舞吗”?类似的发问,虽然有些调侃玩笑,却也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大凡一定的艺术形式,应当有它特别适宜的表现内容,或许也会有一定的题材局限。作为一种艺术,在选择题材、创作剧本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到其宜与不宜呢?舞剧《孔子》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

最后,若论白璧微瑕,就是剧目中孔子的形象似乎缺少变化,从序幕的仓皇奔逃,到最后的演绎《幽兰操》,孔子历经十四年的周游,遍尝艰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应该在演员的表演中得以展现。或许这样,舞剧《孔子》所塑造的孔子,才是更加血肉丰满、更加接地气的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孔子电影小学生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业发展至今,数不尽的风云人物被搬上了银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间重领风骚;却少有人问津儒家始祖孔圣人;一则是孔子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和思想;再则该角色实在是难以驾驭。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可以凭着照片和文字去模仿伟人的风范;可对于这位孕育出了现今华夏数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圣人这一角色;令多少影视人望而却步。

不得不承认周润发的精湛演技,不愧是在演艺界的顶尖大师,他将孔子对世间生灵的珍惜,对家人的慈爱,对知识的求索。均展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孔子的强大智慧生出了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令人刻骨铭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忧伤与智慧之光,让人过目难忘。

遗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许瑕疵。比如在前期宣传时力捧的南子与孔子的感情戏份反倒是枯燥乏味,饰演孔子的发哥和饰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场对手戏,且台词只有寥寥几句。南子乃孔子红颜知己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整个剧情发展下来,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鸡肋角色”可有可无。还有片中出现了像连环弩这样的大汉朝以后才有的“高科技”武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还是注意点尊重历史吧。不过该片的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时不时的插进一些典故如“朽木不可雕也”、“苛政猛于虎”,颇有教化人心的意思。

《孔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孔圣人后人的认可。当然,跟历史较真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称谓不合情理等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奉劝各位,切莫计较这些,就当这又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巨片又何妨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我古代着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万世师表,他的书直到这天都一向“畅销”。

随着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一生就被拍成了(孔子)这部电影。

2010年2月5日,我和妈妈、爱妈妈还有小雅一齐到电影院看电影《孔子》。我怀着激动的心,坐到了位子上。电影开始了,一个个奴隶被孔子救了出来。之后,孔子被撤了官,和徒弟们踏上了流浪的路程。大家在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情。

我从电影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学习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我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部电影真好看!大家也一齐去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生磨一镜为题的600字作文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打磨一面镜子。初读时觉得疑惑,花一辈子打磨一面镜子,岂不是浪费时间?但经过时间的洗涤,我开始明白,磨一面镜子,可不光是镜子,更多的是持久的耐力和甘于寂寞的心,打磨出的是古井一般深沉的智慧,映照出的是平湖一般静谧的心境。

当下,所谓“青春文学”披着或搞笑、或故作忧伤的矫情外衣,侵入了文学这个神圣的平台。但纵观一些青春写手,无不是焦急地想出书;出了书得想畅销‘畅销了的想要在富豪榜上与人一争高下,比如郭敬明。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明媚而忧伤”的单纯写作的少年,而变成了一位靠玩转文学获取财富的商人。我并非否认文人拥有获取财富的权利,而是在此过程中,“量产”的文学渐渐失去了文学的重量,剩下的只有干瘪的纸张和方程式搬无法打动人的枯死的词藻。相反,一些真正的文学巨匠,却是作品不多,也没从文字上拿几个钱,但给人带去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的人。像沈从文,他在动荡的年代远离故乡,靠着深深地回忆与爱写下了。给后人描绘了一处民风淳朴的心灵田园。其实《边城》刚出时,并不受欢迎,屡遭诟病,但沈从文既没有为它宣传造势,也没有将它置之高阁,而是让他顺其自然。终于,时间将它打磨为经典。

这才是经典,用些去写,用爱去浇灌,用时间来等待它成长。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不求多,只求精。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不会一时被人喜欢,一时又弃之如草芥。沈从文是大师,一生只打磨着和湘西有关的文字之境,认真、细致、专注,倾注了爱的投入,令人油然起敬。

废铁之多,随处可见,但只有收破烂的会拣它,换几毛钱的小收入;黄金稀少,但人人珍爱几克便值上百上千,其间意味,不难明了。

人的一生,都在打磨一面明镜,唯有专心致志,始终如一,才会成功。没有人把自己看做是废铁,人人都自信是放哪儿都会发光的金子,而黄金又何尝不是经历了历练和打磨?

人要经历苦难,涅槃重生;更要吸取教训,沉淀智慧,于艰难中苦磨一面明镜,照清自己,照清是非,照清混沌的时空和还未坚定的意念;苦磨出不浮躁的心,磨掉过于嚣张的欲望,像浪淘沙那般使真理与智慧的黄金呈现眼前。

[一生磨一镜为题的6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一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谁?我是一只三叶虫。我现在应该是在寒武纪的海洋里吧!我看了一下四周,心头一惊:我的一个同伴正在被一个不知名的大块头分尸。我从卵壳里跳出来,在泥沙里打了一个洞,然后躲了进去,只把眼睛露出来,等待危险过去。

终于,它走了,我看到同伴的尸体很伤心。我游了很久,总算看到了我的同类,它们正在吃一种草。我游过去,和它们一起吃。这是我出生后吃的第一顿饭,所以我吃了很多。吃饱了,我把刚才那个大块头的样子给同伴们描述了一下,它们听后大惊失色,四处乱游,场面十分混乱。它们边逃边喊道:“欧巴宾海蝎发现咱们的窝了,大家快走。”我的同伴们纷纷从窝里出来,向同一个方向逃去。“它们来了!”一个壮年三叶草喊道。大家一听,有些钻到泥沙里,有的四处乱游,有的则吓得动不了,直接缩成了一团颤抖着。我看着同伴一个个被吃掉,便想哭。

终于,一场灾难过去了,我看到所有海蝎都吃饱游走了。剩下的三叶虫都松了一口气,默念着:“还好没有被吃掉。”

看着这一切,我便知道了这个世界的险恶。我咬了咬牙,继续前进。我们来到了一个有层叠石和海百合的地方,就开始在这里做窝生活了。

在这个新的居所里,我们除了担心天敌外,就是吃饭、睡觉、成长,除此外就无事可做了。

一个月后,就到了我蜕皮的时候,我很害怕,因为,我的同伴大多都是这时死的。这时的我们很脆弱,因为没有坚硬的“战甲”,所以会有很多天敌盯上我们。

我咬着牙,努力挣脱硬壳,希望我不会死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皮终于蜕掉了,我开心地笑着。突然,一块肉掉了下来,很大,还冒着绿色的血。我抬头一看,大叫道:“奇虾!”同伴们一听,立刻缩成一团,祈祷着奇虾不要盯上自己。出乎意料的是,奇虾顾不得我们,而是忙着吃欧巴宾海蝎。吃饱喝足的奇虾游走了,我松了一口气,但却被后面潜伏的始虫吃掉了。我没有看到它,就这样,我死了。

我的一生很短暂,如同当时海洋里的许多生物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老先生:

您好,很高兴可以以书的方式和您探讨学习中的苦与乐。虽然《论语》这本书不是出自您的笔记,但里面的知识是您留给我们的,让我们从学习中体会这些知识。

在读《论语》这本书时,我明白了那些令人难以逐磨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为人处事之基本,学习应有的态度和孝敬父母基本应懂得的。根据您的观点,应该是百善孝为先,如果能做到这些再去学习一些知识。但我认为,当今的社会竞争能力这么强,我我们只要和父母做到最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应该把大多数精力放到学习上才对。“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一句话使我明白了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团结周围的人而不是应为利害关系去相互勾结,小人则是因为厉害关系去相互勾结而不会用道义去团结周围的人。真正的君子是不慕名利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一个君子就要做事坦荡,有大胸襟、大气度,做人诚信。而小人则会做事忧愁,局促不安,做什么事都没有自信。

尊敬的孔子老先生,我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一些疑惑,希望和您共同探讨。在学习方法上,我应该向别人学习,正确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在学习中,连圣人也会出错,为什么我们只要有一道题转不过弯来,大人就会劈头盖脸大骂一顿。

孔子老先生,我认为您的观点过于偏激,您认为孝敬父母和学习是主要,种田种地的人没有出息,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些种田的人,什么也不会,那我们的生活保障便会出现问题,我们应该在实践与劳动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幼虫的一生作文900字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条可爱的小幼虫,生活在深山中一根不起眼的朽木里,我每天就以食用朽木里的碎木片为生。

还记得去年秋天,妈妈在这里生下了我,当时的我:还是一颗土黄色的卵。我舒舒服服的呆在卵巢里等待着变成幼虫的那一刻……终于,我破卵而出,我很骄傲,因为我是同类中最早孵出来的一只。我努力的成长着,转眼间到了冬天,我已经蜕变成了一只肥大的三龄幼虫,而这时,我的妈妈已经死去了,我很难过,常常做梦想到她,仿佛他在鼓励我茁壮成长,我不愿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更加努力顽强的生活着,尽管当时是寒冬腊月。我们同类中一些体质弱的母虫已经冻死了,如果妈妈还活着,他一定会很伤心的,可是大自然就是这么残忍,只有适者才能生存。

冬天即将过去,春天的脚步已经悄然而至,而我已经是一条老熟耐练的大公幼了,再过不了几个月,我就会经历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化蛹。我很期待,也多少有些害怕,怕是因为自己蛹室做得不好而导致化蛹失败。在漫长的等待中我终于跑到了幼虫期的尽头,同批的母虫们都已经相继羽化了,我好羡慕他们啊。我一丝不苟地做这蛹室,生怕出什么差错,经历了一天的辛苦劳作,舒服躺在里面度过为期一个月的前蛹期。在前蛹期时,每一分每一秒对我来说都是煎熬,我是多么期待化蛹啊。终于,我的头壳开始裂开,大颚不断充气,十分钟后,差不多就定型了,接下来就是一个月的蛹期……伴随着一波震动,我的身体每一个部分都在提醒着我该开始羽化了,我奋力的翻了个身,艰难的破开蛹皮,完成了羽化,很幸运,我完美羽化了,没落下什么残疾。我安心地呆在蛹室里,心想:等到了夏天,我就会破蛹而出,在晚上找到一只母虫进行交配,那就是有一段生命的开始……

知了的叫声告知我夏天来临了,我悄悄地破开蛹室,迫不及待的寻找树汁吸食,正巧,碰到了另外一只大公虫留下来的取食场地,我看见树上还有鲜美的汁水流出,竟本能的飞了过去,——虽然我不知道我会飞。我贪婪的吸着树汁,不知什么时候,一只娇小的母虫也飞过来与我共食,我欣喜若狂,小心地爬到她身上进行了锹一生中最关键最美妙的时刻,交配,交配的时间很短,却使我永生难忘的经历,我想,等到来年开春,那又会有一只只优秀的大公虫和母虫,留下一窝又一窝健康的后代……

[我幼虫的一生作文9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路书香一生梦想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这样说过,只有善于去发现书对我们的益处,我们才能认真去读它。也有许多的名言都是关于书,我们学习生涯中离不开书。

我每个学期都要读几本有趣的书,这学期我读了《哈利·波特》,《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今天我是升旗手》,《青铜葵花》,《王子与贫儿》,《中华上下五千年》 …… 对我启发的一本书是《青铜葵花》这是曹文轩写的一部纯美小说。曹文轩笔下的青铜和葵花真是懂事,善良,可爱,活泼,乐观开朗啊!

在《葵花田》一章中,青铜因为一次火灾,发了高烧,病好了以后,青铜的爸爸妈妈发现青铜不能说话,变成了哑巴。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在《纸灯笼》一章中,先是老牛怀着对青铜一家的感激之情去世了!之后就是青铜的奶奶为了青铜和葵花做棉袄,去棉花地摘棉花,在棉花地里晕倒了。几天后,她回到了青铜家。然后,葵花觉得自己是家里吃闲饭的人,就想赚钱给奶奶治病。可她还很小,家人只让她好好学习。于是,一个坏念想浮现在她的脑海中:期末考试如果自己被学校退学。这样家里就不用攒钱给她上学,就有钱给奶奶治病了!可她没有想到奶奶竟然忍着病痛跪下求校长让自己的孙女重新考期末。葵花又考了一次期末。可是她又去江南捡银杏 ......

这本书告诉我们:那些零星的琐碎的又是无边无际,无所不在的心灵痛苦,再是深入而持久。我们要懂事,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诚实守信幸福一生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这个词你不陌生吧!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已传承数千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讲诚信的人,而韩信就是影响最大的中华诚信的“代言人”。

韩信出生贫困,父母早逝,韩信每天都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位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的门下,受到了重用,被封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而韩信则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当即就叫人去找当年给他饭吃的那位老婆婆。韩信见到了那位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不难看出,诚信在韩信眼里比一千两黄金还重要,这无疑是“诚信是金”的最好体现。

韩信有诚信,而我也学会了对同学有诚信。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一个同学也就是“小王”(他的小名)过生日,他邀请了我们班上一部分同学到他家去为他庆祝,可是到了他庆祝生日的那一天,天上正下着倾盆大雨,狂风呼呼地刮着,雷公公在天上怒吼着,倾刻间,只见街道上积满了水,行人早已躲回了家中。“去?还是不去?”我犹豫不决,心中好像有一个讲诚信的人与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争吵。讲诚信的人说:“既然你答应了,那么就应该去。”不讲诚信的人说:“外面雨下这么大,别去了,那么多同学,也不差我一个,别人肯定也不会知道的。”经过一番心理上的激战:想想老师平时对我们的教导,想想古语有云:“言必出,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想想西汉时的季布,做人守信,答应他人的事总是尽自己的全力做到,故被人称赞为:“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我还是决定去。我匆匆穿上雨衣,拿着雨伞冲了出去,豆大的雨点打在伞上噼啪作响,还没跑完一半的路程,雨伞就被狂风吹得不知哪儿去了,雨衣都变成了“水衣”,终于到了小王家。小王见了我,很是惊讶,他说,因为我们班上的其他同学都畏惧风神、雨神的力量。而我却不顾全身湿透,冒雨来为他庆祝生日,他非常感动,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刻,我的心暖暖的,第一次感受到诚信的力量,我也暗下决心:从此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我陪小王过了一个快乐而难忘的生日。

在回家的路上,风雨已经停了,一道彩虹挂在天边,我想了很多:诚信是人人必备的美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讲诚信,那世界该是多么美丽,人与人之间讲诚信,互相信赖,那么社会又将会是多么美好!为了国家,为了社会,更为了我们自己,让我们携起手来,自觉做一个讲诚信之人,让诚信的光芒照耀精神文明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给孔子的一封信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七年级的中学生,冒昧的给您写,请您见谅。我学过历史,在历史中接触到过一些关于您的资料,对您也有了一些了解。您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推行的是“礼”与“仁”的思想。您不论是贫穷还是困苦都广收门徒,这为不少人提供了学习机会,而且您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您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我们学习就要会思考,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误入歧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也是您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您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作为四书之一的《论语》记录了您的言行,其中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求知的一些名言警句犹如一盏盏明灯给我们的学习指引方向;宛如一杯杯清茶,让我们细细品味人生百态。通过反省,我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缺点,这些缺点,不仅在我身上有,在其他同学身上也有:以前我们上课总是走思,不认真听讲,但是,当我们想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时候,我们便会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听老师讲课,学思结合起来,课堂效率提高了,我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还有以前我们听完老师讲课之后就没事了,对于不懂得问题根本没有及时找老师把它解决,更不进一步思考,只是老师讲什么我们就记什么,根本不过脑子,对有的问题,不懂装懂。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同学,他们平时什么也不干,不学习只知道玩,等到最后考试的时候就作弊,自欺欺人。您教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师也经常用这些话来教育我们,让我们树立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都记住了,谢谢您的教诲!

孔先生,您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在当时,您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部小小的《论语》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发挥着如此大的作用,它让陷入迷茫的学生看到了希望,让厌世的人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让厌恶学习的人们找到学习的快乐……您是伟大的,我为中华历史上有您这样伟大的人物而自豪!

我相信,在您的教育和指引下,我们会享受学习的乐趣,感悟生活的美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满怀憧憬,不断提高自我,把祖国建设的越来越好。

此致

敬礼

下营初级中学

史新铭

2011-5-1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孔子电影的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4037 字

+ 加入清单

客观而言,《孔子》引发这么大的争议,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一部工整流畅的准文艺片,本不该有什么太大的波澜;但作为万世师表的人物传记,成为舆论焦点也不足为奇。真正有价值的争议,是冷静的声音、相对理性的批评,以及可以探讨的诚意和余地。胡玫导演在《孔子》开拍时就说过“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心情,这或许是她想象之中的局面,但也可能始料未及。

无论如何,电影主创对《孔子》的诠释还是充满诚意;无论他是圣人,还是凡人,“孔子”在当代都需要知音;在这个时候,通过电影去讨论甚至争议《孔子》,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一、诠释圣人:理想主义者的实践论

胡玫版中的孔子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不是把理想挂在嘴上高谈阔论,而是热衷于躬亲实践,用事实去证明理想的合理性、可行性。

孔子是一个圣人,这是早已定评的历史。回到彼时生活中,孔子又只是一个普通人,从政未果致力于教育事业,这也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圣人也是人,要食人间烟火,有生老病死的问题,更有理想和现实的权衡挣扎。反之,圣人之所以最后成为圣人,是因为能凭借智慧超越这些羁绊,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芸芸众生,去改造周围的世界。影片的说服力,精华与窠臼都来自于这个矛盾。电影开头,孔子以倒叙的形式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就是一个老人在回忆从前走过路,为自己充满遗憾的一生做总结。

还原历史,这句话很简单。但是,每一个人都对历史和人物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一部电影想要做到人人都服气,势必要旷日持久下很大的功夫。电影《孔子》为了尽量立体、丰满、客观、合理地描述孔子,可谓苦心孤诣。影片有多处打动人的地方,孔子参政、护主、重民生、立国、立言、兴邦、传道、自爱、爱人等一系列细节都很有感染力。比如,“堕三都”这样剑走偏锋的决定,是孔子高瞻远瞩的“圣”,一般人不敢轻举妄动。同情弱小无辜的殉葬者,不惜以死相谏,却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男人的见义勇为,只要有勇气,每个人都可以去做。

孔子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不是把理想挂在嘴上高谈阔论,而是热衷于躬亲实践,用事实去证明理想的合理性、可行性。他从来不考虑做这些事情“小我”收获了什么,而是觉得身在这个时代,就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影响人们朝着安居乐业的康庄大道发展,隐恶扬善,建立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国。他用智慧和反对派、既得利益者沟通迂回。从来都是言行一致,用事理去说服人,用行动换来别人的信任和折服。

片中,有两个细节对比令人印象深刻:一是作为傀儡的鲁定公感叹孔子,说孔子不会装糊涂,处处得罪人,非要一意孤行施行理想;二是,孔子向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求教,老子大意是说天下事物有其发展规律,顺其自然就行,不必去管它。面对君上的消极劝导,和老子“超然物外”的教诲,孔子都没受太大影响,而是继续积极前进。孔子在鲁国没能实现理想之后,奔走春秋列国,带着一干不离不弃的弟子试图去寻找新的支点,继续践行自己的主张。阻力、压力把他淬炼成更加顽强。

影片最后,孔子回到了久违的鲁国,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而是一心致力于教育事业,但这不等于孔子放弃了理想,不过是转换了一个方式罢了: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生命毕竟有限,必须通过教化来影响人们的想法和生活方式,自己的主张才能万古流芳的进行下去,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既是一个圣人远见卓识的高明选择,也是一个普通人在长时间的挫折之后,最后唯一正确的精神出路。“圣”和“人”再次合为一体。

二、走下神坛:双面孔子的局限性

理解孔子需要时间、阅历、心境,感同身受的经历。就像有些讽刺的是,电影里唯一能理解孔子,接近孔子心灵的人,竟然是一个聪明、美艳的祸水女子南子,历史若是如此,孔子多半会后悔说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具有大男子主义色彩的话吧。

导演之外,作为主演的周润发无疑是压力最大的一个人,因此他曾几番拒绝。对于当初(2007年)的拒绝,周润发说:“因为第一稿里孔子有光环,我演不了,我觉得我不仅要演一个圣人,而且也要演一个人。第二那个孔子太年轻,就是用电脑特技我也扮不像。两年后我再看剧本,从51岁开始演,我觉得合适”。从接手出演《孔子》那一天起,他就已经走在他表演生涯里最险峻的钢丝上面。光靠众多的文字资料,历史典籍,去判断孔子的心态、气度、言行,需要耐心和领悟能力。周润发演绎的孔子,既没有把“普通人”孔子演得单板生硬,也没有把圣人孔子演得出神入化,不可企及。落魄潦倒之余牵马而出,被马撞到在泥水里,起身后哈哈大笑的豁达;被困山谷,缺粮缺水情况下操琴明志,却把最后一口肉汤分给弟子这些地方,不仅仅是形似,而是深入骨髓的通达。

当人们在争论着《孔子》上映宣传期间,周润发一跪再跪的八卦新闻时。第一印象想到的是炒作、噱头,用恶搞来争夺报纸头条,为电影造势。却很少有人想到“克己复礼”的故事,周润发想复跪礼,除了入戏太深脱不开身,另一个原因是他的气质已经钻到孔子那个时空里,也想把人拉到那里一起感受。再说表演,周润发的演出使得“圣”和“人”的衔接自然而稳健,有很强说服力。他的倾心和努力,对达成这两个矛盾而又互生的“双面孔子”,作了自信、有力的证明。

已经被岁月雕刻成一个老顽童的周润发,从大侠、游子、杀手、作家、赌神、黑帮老大等黄金时代的身份中突围,把自己的心态、气场有效收敛集纳,放到孔子生活的时代进行打磨、碰撞,小心翼翼地揣摩、分析、拿捏人物,力图把圣人的“圣”和“人”两方面作一个全面的领悟。因为《孔子》,在自己的从演履历上贡献了一次最正统、最舒展、最深沉的表演。这或许是岁月赐予周润发的时间财富,也是一个勤勉、稳健的演员,无师自通,用心体悟的结果。

把一个神圣的思想家、教育家,襟怀广阔、低调审慎的谦谦君子,拍成一个像邻居大叔一样的普通人,在观众的第一直觉上建立一个亲和、亲切的氛围,娓娓道来的故事,如沐春风的影片语境,让观众不因为历史久远,而和人物产生艰涩生硬的隔膜;同时,又要把圣人不同于凡人之处的“神圣”表现出来,人生态度,生活智慧,人格魅力,思想影响力融贯杂一起。周润发把这些东西具体而真切地“写实”出来,用最大程度的努力去说服观众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周润发身上举重若轻的风骨,不是简单的清高自负、敝帚自珍,而是知识分子积极入世的明亮心境和执着坚守。可以这么说,理解孔子需要时间、阅历、心境,感同身受的经历。就像有些讽刺的是,电影里唯一能理解孔子,接近孔子心灵的人,竟然是一个聪明、美艳的祸水女子南子,历史若是如此,孔子多半会后悔说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具有大男子主义色彩的话吧。这是作为男人的孔子,作为生长在男权社会里的孔子的局限性,因为孔子是一个人,男人。

三、寻觅知音:孔子其实离我们很近

电影《孔子》希望得到的沟通,是通过发生在圣人身上的故事,来启迪今天因为过分物化而显得浮躁的社会,那些彷徨中迷失了信仰,丧失了价值判断的人们,去励志那些还在坚持的平凡人。这是孔子思想在今天仍然具用普世性的意义。

胡玫曾说“质疑声一定会有,一路都有人在不断地警告我,连我妈都说我,你这不是疯了,找死吗,干嘛拍这么一部片子?”。因此可推,胡玫大抵是敬仰孔子这个人,并对孔子形成自己的了解和想象,才会多年来东奔西走地筹拍这个片子,不然有那么多帝王将相等着她去演绎,何必要碰孔子这个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她用电影这个生动的表现方式,在一拨拨的观影人群里,找到孔子思想的知音,理想主义的共鸣。就先把自己变成了孔子的知音,电影是她的成品。电影《孔子》即便不能让更多人成为孔子的知音,也是胡玫从业生涯里的一个惊叹号。

颜回在冰河里一次次打捞逸散的经卷,最后殒命,就像《海盗电台》里狂热的电台DJ在海水打捞唱片一样,都是在为心中纯净的理想而献身;子路临死前“君子死,而冠不免”的信念,则影响了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里不断扶正官帽的陆谦这样的读书人、官员。这些细节的设计,纵然有想象的成分,但是这些弟子都是孔子和其身后完整的思想体系的知音,他们献身的是“道”、“仁”等这些看不见却可以实践的东西,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可以把这些东西去融入生活,检验理想。电影试图用儒家思想的雨露来点化焦灼不安的心灵,就是孔子精神的再次发光。而演完孔子的周润发也说:“《孔子》跟现代人的生活、感情都是很近的。你觉得两千多年前很遥远,等你看完《孔子》你会觉得,孔子跟你是很近。”

如果说,一次观影经历就是一次和电影,以及电影里的主人公沟通的过程。那么从主观出发,电影《孔子》希望得到的沟通,是通过发生在圣人身上的故事,来启迪今天因为过分物化而显得浮躁的社会,那些彷徨中迷失了信仰,丧失了价值判断的人们,去励志那些还在坚持的平凡人。这是孔子思想在今天仍然具用普世性的意义,电影院里真要能走出一些“知音”,善莫大焉。电影本身到底有多大的可看性,认真看过,而且有独立思想的观众会有自己的想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语

《孔子》是一部商业意图的大型文艺片,有剧本略显仓促,台词不够严谨考究,古文和白话衔接得不很自然,很多地方对历史的把握、“合理的想象”不够稳妥扎实等很多不足之处,下的功夫还不够,不能让观众有效地吸收、消化,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拍惯了大型古装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还没能从电视剧的视角里转换回来,有些地方还是在用电视的方式来拍电影,放大了一些不必要的地方,煽情过甚矫枉过正,而一笔带过了值得特写的心理转捩点。只是,电影本身还不至于诚意全无,不忍猝睹。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有一本新书叫《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讲述他边写作边参加长跑的事情。我们在谈论孔子的时候,在谈论什么?在争论电影《孔子》的是是非非,功败垂成?还是孔子本人、儒家思想,更多电影之外的东西?那些准备发言的人,都先来想一想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在心中打好腹稿,大家的心态和气度都会变得友好豁朗起来,视野和胸襟也会为之开阔,建设性的东西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电影《孔子》和圣人孔子的知音也会一个个生长起来,如果孔子在世,这应该他乐意看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用一生付出爱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回头看看,身后留下了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而这些脚印都是父母陪我走过的。一年四季,春去秋来,每个季节都渗透着父母对我不同的关怀,母亲对我的爱让我的人生旅途充满欢乐,父亲给我的爱让我感受四季不同的魅力,他们让我感受着家的幸福。

春天,树叶刚长出头,翠绿的颜色透出无穷的生命力。这是,父母还年轻,受着春天新生的影响,全身都有着无限的力量。早晨,父亲总是很早地去上班,回来后,父亲会带着微笑和我玩耍,会和母亲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共度温馨的时光。那时的我想“我们真是幸福的一家。”

夏天,阳光烘烤着大地,树叶还在发着绿色,但终究熬不住酷热,显得有些发蔫。早晨,父亲依旧很早上班,但母亲在做家务时常常需要站起来喘气,父亲也常常显得疲惫。但是,父亲仍然会和我说话,在书房做作业时也会听到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欢笑。那是我在想:“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秋天,树叶慢慢的变黄,被萧瑟的秋风吹过,它也会禁不住,从大树上脱离下来。妈妈的腰不太好了,经常会痛,父亲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不知从哪学到了一套按摩手法,每天回家,满脸的疲惫却不曾间断。那时的我在想:父亲让我感到家的幸福。

冬天,雪花纷纷,而树叶平静地躺在了地上,等着雪与土的掩埋。父亲也不再那么干练,几层楼也会让他气喘吁吁,可是回来后,看到我坐在桌前学习,也会为我端一杯水,拿一些水果与我交谈,询问我学习中的难题,并为我解答。有一天,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早已为他准备好一盆洗脚水,当我双手触到那双脚,那双结满老茧的双脚,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我的父亲,就是用这双脚撑起家的幸福。这时我明白了:“是爱带来家的幸福。”

四季再一次轮回,可是幸福不曾间断,谢谢你们,爸爸妈妈,你们用一生付出爱,倾出所有的呵护与关爱,让我感受家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愉此一生小说结局原文内容介绍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出川出国最顺的路是从重庆下巫山经过武汉到上海,坐车离开成都的时候,柳愉生的目光一直在车窗外,想到要离开这里去到遥远的地球的另一端,心中不舍不免越重。因为战争关系,他们一路上走走停停,加上周耀华一路上又去拜访了一些诸如世交、诸如父亲旧友之类的大人物,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仲夏时节了。

美利坚在日本投下的□□轰动世界,日本军因《波茨坦公告》必须撤军,□□和国民党已经在筹划重庆谈判,但是“李闻血案”以及国民党特务对□□的暗杀,让有政治敏感度的人都知道两党在暗地里的波涛汹涌,即使谈判,恐怕最后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周耀华说“内战不可避免”。柳愉生看着报纸一直唉声叹气。

虽然看着自己的祖国战乱不断让人心情憋闷,郁郁难平,但是坐着豪华客轮里的头等舱去美利坚的行程却是非常美好的,周耀华每日都教他说些最常用的英语,柳愉生体力不行,但脑子在学习方面却很有天赋,学起语言来最开始有难度,但过了一个坎,有了语感,就觉得非常容易了。

周耀华还夸他说他天生就是学语言的料,因为他的这一句话,柳愉生在心里暗自高兴了很久。 周耀华自然也对这一路行程分外满意,一路和柳愉生恩爱不断,身心舒爽。 到达美国后,周耀华先带着柳愉生一起去了洛杉矶的周家大本营,拜见了一众长辈,介绍柳愉生是他的大学同学,是来美利坚留学的,周家人不知道柳愉生和周耀华的关系,自然待他非常热情。

在洛杉矶没有呆多久,周耀华便带着柳愉生回了新奥尔良的家。 柳愉生因为要去伯克莱加州大学读书,周耀华便跟着过去做生意。 柳愉生因为周耀华夸他在语言学上有天分,便选择了英语语言学的学习,但因为怀念故土,想将博大精深的汉语传播向世界,之后成了一位著名的汉语言学教授。

他相信周耀华对他的爱情,但是,他从不认为爱情是持久的事情,爱情在他心里只是璀璨的但是瞬间明灭的烟花。 作为一个男人和周耀华在一起,他以为他们两人的关系能够持续几年便已经很不错了,于是从没有想过要依赖周耀华过一辈子,他努力学习,从大学助教开始,先教了一段时间的英语,然后又转教汉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出过自己的散文诗集小说

六年之后,周家人才发现他和周耀华之间的关系,自然勒令周耀华和柳愉生断绝关系,柳愉生以为这就是他和周耀华的结局,到这时候,他已经在美国站稳了根,并不会有初到陌生地方的惶恐,虽然难过,但他觉得将关系结束在最美好的时候也是不错的。

周耀华并没有如他所想的按照家里的要求和他断绝关系回家结婚生子,而是拒绝了家里的要求,选择了和柳愉生在一起。 因为柳愉生实在太思念故土,但是却无法回国,周耀华为他建了一座愉生园,里面按照柳愉生当年在成都时的柳家公馆的样子修建,然后增加了一个小湖泊,湖边建成“临湖望月”“烟柳长堤”等七景。

两人互相扶持生活,在二十年后,周家老爷子去世,周耀华的母亲病重,柳愉生作为周耀华的伴侣的身份才得到周家的认同。 周耀华也从周家过继了一个十岁的养子周淙文,成为他的继承人,在他七十岁,便将所有的事务与权力都交了出去,从此和柳愉生过起了自在的生活。

到世纪之交,柳愉生才和周耀华重新踏上故土,这里的巨大变化让两人都欣慰不已。 当柳愉生再回来成都,记忆里的府南河再不是原来的模样,以前在这里的那些痕迹再也无法寻觅。不过,只要身边的人还在,或者,即使他和身边的人都不在了,那些美好的记忆,和一辈子在一起相互扶助而过的生活,都将不会因他们的消失而消失,那些记忆都被印在了他们的灵魂里,若是还有下辈子,那么,他们还会因为这些记忆而相逢,无论性别,无论年龄而在一起。他的一生被他写进了书里,只要有人会去看,就能够体会到他和他在一起的美好,会理解他们的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舞剧孔子观后感读后感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读《名人故事》有感_ 1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其中,令我深受启发的一本书是《名人故事》,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受益匪浅。《名人故事》里的小故事—《乐坛“拼命三郎”》讲叙了我们最喜欢的音乐家聂耳的故事。聂耳自幼喜欢音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他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成了一名小提琴练习生。当时,剧社条件非常艰苦,但爱好音乐的聂耳却十分知足。聂耳知道自己基础差、起点低,于是在大家去逛商店,或看杂耍的时候,聂耳却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勤加苦练,每天至少要练上七八个小时。因此,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和拼命劲儿,聂耳在他短暂的一身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作品。《墨池的故事》讲述了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的王羲之每天勤学苦练。有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给他送来馒头和蒜泥,劝他趁热吃,而他心思全在练字上,母亲来书房看他,却见王羲之右手拿着笔,左手拿着半个馒头蘸着墨汁往嘴里送。王羲之每次练完字后,总要到门口的池塘边清洗毛笔和砚台。起初,池塘里的的水还很清澈,可由于他不停地练习书法,不停的清洗笔和砚台,天长日久,清澈见底的池塘竟变成了黑黑的墨池??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使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过一番磨砺,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勤学苦练,不断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幸福的六一小学生优秀作文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育才实验学校的全体师生在操场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以“庆六一·赠图书·关注飘飞的蒲公英”为主题的大型文娱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还有省、市、区各级领导和我们一起共度“六一”。

在翠苑校区的同学们的民乐演奏下拉开了序幕。这次文娱演出有婉转动听的童声独唱——《春晓》,有舞姿优美、热情奔放的舞蹈——《咚叭啦》,有深情仪浓的诗朗诵——《心存感谢》……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操场上不时发出一阵阵热烈地掌声。

轮到我们诗歌朗诵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操场,开始诗朗诵。面对着主席台上领导的目光,我有些紧张,生怕说错了会给学校班级丢脸,后来我想到作为一名演员,是非常地荣幸。我应该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展现给领导和观众,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慢慢地我又投入到了诗歌里面,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了每一个动作,说好了每一句话。最后,领导们、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鼓掌,节目也在歌声当中结束了。

今年的六一节,我感到万分幸福,因为领导们能和我们一起欢度,让我在这里学习更有信心了。通过这次节目,我变得大胆了,朗诵更深情了,我暗自下决心:下一次我还要参加的活动,让自己变得更大胆、更出色。

[幸福的六一小学生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察蚕的一生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此,我对蚕这种生物总是分外敬佩。

一日,朋友送给我一对儿小蚕,我便用纸板搭了个小屋,邀请我的新朋友住了进去。

我每天都在小屋中放两片桑叶。我惊奇地发现,这些新朋友竟是天生的艺术家!它们用牙齿将桑叶剪成齿状,时而像浪花,时而却又成了小铃铛的样子,时而则又弯弯曲曲,如同迷宫。

这些朋友活得潇洒,过得自在,总是充满了活力。看着它们一伸、一屈、一伸、一屈,不由令人忆起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鹅》。

日复一日,朋友们开始吐丝了。这时,它们不再进食,而将完成一件新的艺术品。丝渐渐完全地裹住了它们的身体,太不可思议了,那茧一为金色,一为银色,相对相依,好似一对金童玉女。

不久,飞蛾破茧而出,进行了交配与产卵后,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此时,我想我已悟到了那句诗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在共享时代的一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辆年代久远的自行车。

我见证了上海,是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一步一步发展至现今的国际化大都市;我见证了我的小主人是如何从牙牙学语的婴儿一步步成长,衰老至现今一块冰冷的墓碑。是的,我是一辆历经岁月的自行车。但我怎会料想到,自己竟会在如今的共享时代,失去了价值,成为了一堆破铜烂铁……

身为古董的我被一家名叫“ofo共享单车”的公司收购。他们仔细地照顾我,为我早已破烂的表皮刷上崭新亮黄的漆,为我早已锈坏的链条上了油,也为我早已破洞的轮胎充足了气。将老态龙钟的我做了个大改变。我与我的兄弟们整齐地排列在卡车里,运向人们需要我的地方。一路上,我竟像个孩子似的,兴奋得不能自已。

到站了,我被一个强壮的男人粗鲁地扯下了车。粗心大意的他,竟失手将我摔在了地上。“嘿!可恶的人,快扶我起来!我的漆都要被你摔没了”我想气愤地大叫。可无奈,我只是一辆自行车。他只是漫不经心地望了我一眼,用力一拉,将我放在了马路上。“哼!现在的人都怎么了!若在从前,我的主人可舍不得让我磕着碰着,可疼我了呢!”我愤愤地说到。可我并没有将这件恼人的小事放在眼里,毕竟这是我上班的第一天啊!我期待地望着街上来往的行人,希望他们能骑上我。

就在大卡车走了不一会,一个贼眉鼠眼的人,手上拿着一打纸,向我走了过来。“啊!新主人是你吗?”我期待地问着。可谁知,他狠狠地向我的车头上贴了一张纸,又将纸贴在了其他兄弟身上。“你在干嘛!快撕下来啊!”我恨不得冲上去打他两拳。可无奈,我只是辆自行车。“兄弟,别费功夫了!”一个声音冒出。我低头一看,是只小蚂蚁。“每辆像你一样的自行车,都会被贴上小广告的!”它说到。“哼!现在的人都怎么了!若在从前,我的主人可舍不得让我受一点苦!”我愤愤地说道。“算了,忘了它吧!我的新主人应该马上到了”我依旧十分兴奋。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一个穿着整齐的男人走了过来,骑上了我。我高兴极了,仿佛又回到了前主人骑我的时候。我平稳的把主人送到了一个地铁站,主人看了看手表,骂了一句,接着竟然将我摔在了大马路上,飞快地跑进了地铁站。“主人!主人!你干什么呢!快点回来呀!你怎么这样对我呢!”我躺在马路上,绝望地大喊。而主人,早已不见了身影。然而,上天像是嫌坏事还不够似的,“碰!”一声巨响!一辆车迎面开来,将我截成了两段!我虚弱地看了看,依稀看到一个衣着时髦的女士从车上下来……接着,我昏了过去……

“啧啧啧……瞧这撞的……怕是修不好……唉!熔了吧!”“好吧……”隐约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命运,我留下了眼泪。我做错了什么吗?……现在的人……怎么回事呢……这个时代变了啊……我……我……

我再次陷入了昏迷,只不过,这一次再也没有醒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路书香一生梦想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总是这样的淡淡回望你。

——题记

像风一样穿过清凉的思想的山洞,像神一样用她无形的脚步越过头顶,在贮满岁月之水的记忆洼池里漂游不息,那个香味,来自于哪里?我在寻找。

像李白的手触摸残湿的大地,生命的气息便徐徐而来;像李煜的纸船一样随风逐浪,终被浸渍了身躯,沉入江底;像清照的泪痕一般落寞,寂静的一遍又一遍布满眼睛。是的,找到了,那个是书的香味。

不去想命里浮沉,不去想悲哀几何,不去想亦生亦梦,魂牵梦萦的是那淡淡的一抹书香

它是一道光、一个福音、一个暗示,在人们摈弃了身外的喧嚣,重归于沉静时,它才会缓缓的高于生活的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之门打开。那轻轻掀开书页的手,也同时掀开了自己内心的洞口,将灵魂渐渐呈现,并在宁静、纯粹的词语间辨别出失落的姓名。

在书的世界里淌佯,犹如未出世的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一样,吸允着源源不断的营养,感到心灵的满足;又似菩提树下的佛陀一般进入了浩瀚无边的澄净的世界。

书是一个好归宿,一个好去处,比一个人的记忆和怀念还要久远。

夜来。在寂静的空间,无人的国度里,细细的品味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一杯浓郁的咖啡,抿一口,缓缓的流入心田,沁人心脾。

书是列车外的一路风景,所到之处总能出乎意料。行走在陡岩峭壁间,那是峰回路转;行走在广阔的平原上,那是幽雅平静;行走在沙漠戈壁中,那是惊险刺激。不同的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却同样带给我们心灵的满足。

当面对书的时候,我是一个恋人,只淡淡的回望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生的承诺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总会想起那个黑色的上午,那个焦燥的太阳照在高楼上,几个悲伤的影子总是在我的心头浮现,那个有些沉重的承诺,要用一生来完成。

恰巧,那一天的时间正好是一年级暑假的第一天。它从此改变了几个人的人生轨迹。当我的二伯父,也就是我父亲的二哥逝世的消息传来时,我父亲立刻就决定回到老家。因为二伯父生命的最后几天就是在那里度过,而我的母亲则和我一起等待他的孩子——比我小三个月的弟弟一起回去。他还不知道这件改变他一生的事,因为我们当时什么都不懂。

终于坐上了车。母亲第一次开这么陡峭的山路,心中始终有些紧张,好在天黑之前我们到达了老宅。第一次看见院子被黑布盖着,第一次看见奶奶沧桑的脸上有未干的泪痕,这是自从我爷爷走之后,第二个最亲最亲的人离她而去。而我和弟弟仍然什么都不明白:为什么二伯父会躺在那个大大的盒子里面?为什么奶奶会如此大声的哭?她不怕吵醒睡着的二伯父吗?以前如此高大的二伯父以后还会不会抱起我和弟弟一起去公园呢?我不明白。

我和弟弟只好在田埂上玩,他突然问我:“哥,我想爸爸了,我们去找他好不好?”我们在镇上到处寻找,房前屋后都找遍了,可就是找不到这个爱开玩笑的二伯父,总认为他会在一个转角处跳出来,一手抱起一个,然后走向那个卖糖果的小商店……

夜晚来临了,睡在那散发着稻草香味的床上,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可爱的,爱开玩笑的二伯父在门口向我们招手,手一伸,魔术般的从口袋里拿出两颗糖,一会儿,又拿着两颗,一颗给我,一颗给弟弟。

在三四天冗长的仪式后,在返程的前一天,父母在二伯的坟前,爸爸庄严地给二伯父承诺,要将二伯父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让他不要担心,不要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守望一生观后感3_650字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个人,它就像一把伞,撑起了孩子们的梦想;他就像一股甘泉,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他就像一缕阳光,温暖了孩子们的世界。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他就是张云山。

他让孩子们看上了电影,学到了知识,他教会了孩子们做人、处事,他为学校奉献了他的青春年华、美满家庭,只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光明的未来,让学校建设得更好。他的妻子说:在他心里,学校比什么都重要,他的儿子说:爸爸的眼里只有学生,不顾家。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为学校全心全意付出的无私之心。他为了让毕业班的学生能够升上好初中,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学校和学生上,根本不管家里的事。他是多么的执着,多么的大公无私,多么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啊!

妻子和儿子相继离世,给张老师留下了对他们一辈子也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尽的悔恨和哀思。生活和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并没有使他消沉,而是愈战愈勇,最后打败了它们。他坚定的信念、执着追求的勇气、在困境面前绝不低头的魄力令我对他产生了油然而生的敬畏与佩服。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有人说,“岁月像把刀,刀刀催人老”,可我认为,张老师永远都是那么年轻、那么有活力、那么朝气蓬勃。他的背已经驼了,头发也花白了,皱纹也增多了,没有改变的只剩下了他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他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照亮了孩子们平凡的梦想;照亮了孩子们幸福的人生。

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倒他;没有什么事能够使他挫败;没有什么事能够让他后悔一生。唯有学校和学生,是他守望了一生的幸福与希望。

他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执着,无私而又固执的乡村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