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瑶族风俗的作文(最新20篇)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浏览

3952

作文

1000

回族风俗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回族是中国穆斯林的主体民族。回族的开斋节(希吉来历九月),在回族群众心目中是一个最尊贵的吉庆之月、和平之月,凡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获得安拉成倍的酬报。因此,凡符合条件的回族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的起止日期视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见月入斋,见月开斋。通常以两位最有威望的阿訇所见为准,然后本坊阿訇宣布入斋(或开斋)。入斋当天的凌晨四点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师傅,要到邦克楼(宣礼塔)上念邦克或打梆子,有的不辞辛苦,挨门逐户地敲打。人们听到后,赶忙起来,洗脸、洗手、濑口,做饭封斋。

回族将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因此将开斋节称为“大尔德”。而突厥语系的新疆维吾尔族等民族则认为古尔邦节(宰牲节)是最大的节日,所以在新疆,政府规定:古尔邦节穆斯林放假三天,非穆斯林放假一天;开斋节根据2011年12月9日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28次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第174号政府令的相关规定,全疆各族人民群众放假一天。开斋节这天,回族群众各家各户都要缴纳开斋捐(每人2.4斤面粉或折合为现金)。目的是“扶贫济困,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美德,避免穆斯林中的贫苦人在节日沿街行乞,与贫苦人共享节日之欢乐。

庄严肃穆的开斋节会礼结束后,穆斯林要集体向阿訇(教长)道安。全体穆斯林要互致道(色俩目)平安词,以表示节日的宿愿:祈求平安、吉祥、富贵、和谐!

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或各户分散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随后串亲访友,恭贺节日。

节日期间,穆斯林家家户户都准备馓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和特色的传统食品,同时还要宰羊、鸡、兔等,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已婚和未婚的女婿都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许多穆斯林青年男女还选择在开斋节举行婚礼,更添节日气氛。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穆斯林的开斋节也在增添着不少新的内容。人们除了节日参加会礼外,还参加一些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如狮子舞、踩高跷、唱花儿、表演武术、摔跤、打扑克,城市游园、远足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的风俗200字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放炮是一种风俗习惯。以前的人放炮是为了吓走传说故事中的“年兽”,期盼新的一年丰收和日子红红火火。现在的人放炮,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

可是我觉得放炮还有些不好的地方。第一,放完炮会产生很大的烟雾,会严重污染空气。第二,放完炮后的炮屑,会影响环境卫生。第三,放炮会有很多噪音,影响大家看电视、说话,还会影响大家休息。第四,放炮会有危险,容易使人受伤,还会引起火灾。第五个是,放炮和低炭绿色环保不一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和浪费。所以,我们要尽量少放炮,爱护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汕头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汕头地处潮汕平原,是个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的好地方。汕头的春节更是别有一番风趣。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阴历一年最后一天,故又称“大年夜”。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从这天起到除夕,家家都要打扫卫生,购置年货,都要杀鸡宰鹅,另外还要贴春联,有些人则要买些水仙,梅花,桃花摆放在家中,用以增添节日气氛。

春节是汕头人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旧历正月初一,是我国农历的新年,初一拂晓,人们都穿上新衣,向长辈拜年,长辈还就要给孩子压岁钱,到处一片喜气洋洋。

初四这天是要迎神的。初一到初五,街上十分热闹。商号店铺从初一到初五一律停业,这是一年中职工们唯一的较长的假日。

转眼间,元宵节到了,这一天,大人们开始做汤圆,所以汤圆又称“元宵”。我们家自然也不例外,妈妈一大早就把材料准备好,汤圆是由糯米做成的,晚上一家人就要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元宵节晚上,到处张灯结彩,挂上了各形各色的花灯,有的人把谜语贴在灯上,这叫“灯谜”。小孩子还要在街上迎花灯。元宵节一过,春节长假才算完全结束。这样,春节就在一片欢笑声中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冬至的风俗说明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日祭祀祖先,祭毕,阂家聚餐,分享祭品。

以米粉做汤团,或者包制馄饨。

窖藏鲜花在市场上出售。

妇女向茸长敬献鞋袜,小辈拜望问候尊长。

女儿出嫁后回家探亲的,这天晚上必要返回夫家。

腌演肉、鱼、鸡、鸭以及各种蔬菜,准备过年。

九人相约宴饮小聚,从数九中的一九至九九,各做东道主一次,叫作消寒会。

画素梅一枝,花瓣共为八十一枚,每天染一枚花瓣的颇色,花瓣染尽而九九出,则春色巳深,称之为九九消寒图。

禁戒房事,节制嗜欲,多休息,安静毋蹂,注意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风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风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风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风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结尾: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风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风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贵州春节风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大过年即过春节,在过节前几天,各家各户酿制好黄、白米酒,准备好大米、小麦、铒块和燕麦炒面等美味。过节前一天,在祖先牌位前插上两只点燃的香条和两根青松枝,在院子里栽一棵小松树,谓之祭树神,之后就杀鸡做饭,接祖先和祭锅庄,求他们保佑来年粮食丰收、全家平安。第二天要背纯净水和吃年饭,还要举行赛马、打靶、摔跤、跳高、踢毯子等活动,山歌唱不完,欢乐满山寨。第四天祭过锅桩后,又要把祖先送回去。

苗族在我国分布地区很广,他们的年节,称“冷酿廖”。没有统一的日期,一般在秋叫后。按当地的传统习俗,选择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份

贵州省的苗族,在节日期间有舞狮子的活动。在锣鼓声中,一个手拿绣球的武士引出了一头纹彩斑斓的“雄狮”,后过跟着一个笑咪咪的“大头佛”。“大头佛”一步一摇,滑稽可笑。苗族舞狮子最精彩的又要数爬桌子表演:声地中央直叠起十二张高饭桌,总高度在十米以上。狮子在武士的逗引下,从下面的一张桌子钻过去,再翻上一张张桌子......一直爬到最高点,武士一个斤头翻落到地,狮子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踩着翻黑心放在最上面那张桌子的四条脚,表演转身,绕圈、前伸、后顾、站立、朝拜等动作,最后还要从最高处轻盈地跳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冬至的风俗说明

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习俗-祭天

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北宋时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举行,明清时则在北京天坛的圆丘。圆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圆土丘,它像征着天圆,故用来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要斋戒沐浴,住在斋宫,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

冬至习俗--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日要备齐三牲和果品,去祠堂祭祀祖先,此后家人围桌共食,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午餐家人聚会。但在饶平之海山沿海地区,则会赶在渔民出海捕鱼前,清晨来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归来。而在广东惠安,冬至节除了祭祖,还有清明节相同的一些习俗,如冬至日前后十天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没有忌讳。

在我国台湾还有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表不忘先祖。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聚到祖祠中按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款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饮酒,相互联络久别疏远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祭祀祖先。在台湾一直代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习俗-数九九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l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这些谚语和顺L:I溜在许多古籍:卜部多有记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

冬至习俗-圆仔贴门

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这个风俗源于一个民间传说:一年的冬至,有一个老乞丐无钱掩埋冻死的妻子,只好将女儿卖给富有人家作奴婢。女儿痛不欲生,一时昏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来一碗米汤,一口一口地给女儿喂下去,慢慢地女儿终于苏醒过来。老乞丐又为女儿讨来几粒糯米圆,劝慰女儿: “我们今日分别,就像这圆仔分成两半,现在咱们一人吃一半,等将来日子好了,咱们团圆了,再吃圆仔。”之后,老乞丐告别了女儿,掩埋了妻子之后就又上路乞讨了。三年过去了,老乞丐依旧没有回来找女儿,女儿想念父亲,盼望父女俩早日团圆。在一年的冬至节,她心生一计向主人建议说: “冬至时大家都吃圆仔,我们也应该把圆仔敬献给门神才是。”主人同意了,她搓了两个大圆仔粘在门环上,以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她的孝心感动了后人,人们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日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日,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日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日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所有学生盼望的节日,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会留一些作文作业,您是否还在为怎样写作文而苦恼,以下是考试吧为大家整理搜索的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春节是我们我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我国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风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老妈。

我看见老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风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风俗和规矩啊?”老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先,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风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此刻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日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日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这日我的收获太大了,明白了很多过年风俗的知识,但是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风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节的风俗英文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 is the la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

This day is for the last moment for setting off fireworks, the last excuse for eating a big feast and the last chance for family getting together before the “年” celebrations are over. (Latern Festival is also a traditional time of celebration for foreigners who live in China).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15th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is the first full moon of the year.

Celebrations and traditions on this day date back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raditions for this festival: as the name indicates, hanging and looking at lanterns is the main tradition.

Lanterns of various shapes and sizes are displayed on trees, or along river banks.

Parents often take their children to Lantern Fairs and sometimes lucky kids even get a mini toy lantern.

Another tradition is guessing lantern riddles. These are riddles that are hung on lanterns for people to shoot down and solve. The riddles are usually short, wise, and sometimes humorous.

The answer to a riddle can be a Chinese character, a famous persons name, a place name or a proverb. This tradition has become a popular game with serious staying power even as social development changes other traditions.

Other than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do today is to eat sweet dumplings. In northern China, 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are called “元宵” while in southern part they are called “汤圆”.

Typical sweet dumplings are filled with black sesame sauce, sweetened bean paste, or hawthorn. Making “元宵” today is like a game or an activity, so its seldom done without a reason and a group of friends or family present to help out.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夕节风俗作文350字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也是中国情人节。那一天是青年男女美好的日子。

我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卖花的,叫卖着鲜艳的玫瑰花。一对对情侣经不住叫卖声的诱惑,男生毫不吝啬地买了一大把花送给自己心仪的女生,女生笑逐颜开。不一会儿,花店里本来堆积如山的玫瑰就卖完了。

我来到永宁公园,发现人山人海的角落里有几对情侣在谈情说爱。而且时不时跑来几个小孩,问要不要买玫瑰花,有些情侣在放孔明灯,把愿望写在纸条上放在灯里面,随孔明灯带给织女,乞求愿望成真。

晚上上床睡觉之前,妈妈就给我讲了有关七夕节的故事――《牛郎织女》。妈妈绘声绘色地讲完之后,还告诉我她小时候曾爬到葡萄藤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我想:这真有趣儿!

七夕节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传说,真是太有意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河南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剪纸历史悠久,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是描写汴梁城里,出售剪纸的盛况:“昔京都大街,有剪花样者……一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独擅一时之誉。”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就已在民间广泛流行,还出现了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而且技艺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盛行于河南广大地域的传统地方剪纸,其思维观念,仍没有摆脱崇神意识的本质,其动机在于冀求人类与“神灵”的交感,尽管在寻求表达方式时,其间含有多种隐喻手法(为地域文化所包容),但其全部意义,总是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愿望(求安、趋利、辟邪)紧密相连。剪纸“天地神”、“求雨”、“谷神”,就表现出庶民百姓无法与天灾人祸抗争时,仰仗神灵、魔力来驱邪避害,以求家室安宁,五谷丰登。它们与云贵、陕甘等边远地区的民间剪纸相比较,河南剪纸似乎已超越了早期人类对虚幻动物精灵,或直观的“生殖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而进入了封建社会佛、儒、道的神权、礼教思维制约时期。剪纸“舞狮”的形象表征是舞狮活动,然而民俗内涵则是借舞狮暗喻”子孙繁衍”。图中舞狮者的性特征为男性,手舞“双绣球”,象征雄性的昂扬,在中原民俗活动中是“祈子”的行为。在这里,人类本能中的繁衍意识,已被纳入“三纲五常”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伦理规范之中,这种思维规范一旦通过剪纸形式展现时,便极易为地域群体所理解、共认。 河南民间剪纸的大部分内容,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喜花(结婚时贴用)“鸳鸯戏莲”是表现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白首偕老”;窗花“金虎送钱”(视虎为万能吉祥物),则是期盼“生活富足、金钱遍地”;“牧羊人”、“庄稼汉”、“喂猪”、“拉洋车”,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的生活写真。

随着时代的变革,河南人传统的民俗观念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审美需求。如今的河南农村,逐渐摆脱了贫困面貌,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迫切要求以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其物质、精神的需求。剪纸“小康人家”表现了华灯初上,劳累一天的农民悠然自得的休闲情调,充满了温馨之美;“看电视”,展示出农民在经济、精神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电视机”——这种只有城里人才有条件享受的高档商品,如今已在山区、农村安家落户。无怪图中老农民兴高采烈地翘起二郎腿,正面对电视机说天道地。老伴儿安闲地一手执鞋底,一手在发顶上磨针的动作,十分典型、细腻地刻画出中原农村妇女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通观河南民间剪纸,从某种意义上讲,已逐渐突破地域文化的小空间,进入到现代文化的大空间;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入到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使人感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的民俗风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捞”、“烧大炮”等等。在我的亲眼所见中,“烧大炮”是一件最让我难忘、最可喜可贺的事。

在天堂墟这一带地方烧大炮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各村庄及墟镇街道可热闹了。这一风俗盛事在莲塘村和朱所村尤为特别隆重。

我们小孩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烧大炮活动开始啦!有人把灯笼挂起来了,那火点在灯笼中闪烁着,仿佛在跟现场的人们说:烧大炮正式开始。

人们把现场围成一个大圈。村长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间,手执着火种,点燃了炮竹。顿时,四、五个小炮从炮筒里射出来 ,并飞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从天而降……

“轰隆!”一声炮响,别紧张,现在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围在现场的人立即争先恐后跟着花炮,只要捡到了花炮,就会有利是领的哟。当然,花炮也不是只有一个,还有很多在后边争着要上场呢。

烧完大炮后,会有舞狮来助兴,还有八音为人们演奏,还有趣味浓郁的曲艺表演来献给人们欣赏……总之,节目繁多,热闹非凡,令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家乡的烧大炮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人们已经是喜悦满怀,精神抖擞。这项民间风俗同时会带给大家美好的祝福,人们祈祷村子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事事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七年级家乡的风俗的议论文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具有文化意义的节日风俗有很多,但是特殊的风俗只有一个——喝早茶。

广东早茶是一种岭南民间的饮食风俗。广州人把饮早茶当作吃早餐。广州人去茶楼喝茶吃点心是一种传统,既健康又实惠。

清晨,我们一家人去喝早茶,来到茶楼,总是无比热闹,传进耳朵里的或是“饮佐茶未”或是卖点心的吆喝声,看到的都是人们享受点心的情景。

看到他们的食物,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看了那么久,我也该吃点了吧,我拿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绿茶,这味道仿佛在夏天吃冰棍一样,清爽至极。过了一会儿,一盘盘具有广府特色的点心陆陆续续上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菠萝糕放入嘴中细细品尝,里面的萝卜顿时在我口中蔓延开来,我不禁闭上双眼细细品味。“这真是太好吃了!”

于是我开始品尝在桌上的每一件点心,它们都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它们的味道在我的味蕾中徘徊跳跃着,就像是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早茶的交响曲。有香的、脆的、软的……我三两下把一盘点心吃得精光,正想再来一块,却发现只有空盘了,我咽了咽口水,觉得唇齿留香,真令人回味无穷。

喝早茶代表了广州人独有的特色,茶代表了好客儒雅,点心代表情心细致,这些精髓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把这个风俗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风俗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如今,无论什么人走进一个什么地方,都会被那里的美景、吸引,我的家乡---鄂城,有着独特的风俗,其中,属元宵节最热闹,最引人入胜!

元宵节,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呀!这不才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向菜市场奔去,我家也不例外,你瞧!妈妈正在和“魔鬼”做斗争呢!我抢!我,呼呼,终于战胜了这名顽强的魔鬼。

回到家,妈妈拿出准备好的“锅碗瓢盆”,只听“哗”的一声,元宵下锅了!!(⊙v⊙)嗯?什么味道?真香呀!原来是元宵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元宵,顾不上烫,也顾不上斯文,放入嘴里,轻轻咬上一口,又甜又黏,心里洋溢着一种既美好又满足的感觉,屋里被幸福、快乐所包裹着。

晚上一家人吃饱喝足后,来到江边游玩。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照亮了大街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人们温暖的心房!咦?这些灯上怎么有字?原来是“猜灯谜大赛”呀!瞧!那每一个灯笼上都“雕刻”着“中国五千年文化”,那小小的灯笼像萤火虫般吸引着人们,让人们聚在一起,使这里充满着笑声与欢乐!!

看!星星在天上眨了眨眼睛,他把自己的祝福送给人们,将自己的希望洒向人间。整个大地都被这节日的气氛所包裹,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元宵节喜庆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题记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地域特色,所以会有那么多的风俗,我的家乡武汉的风俗也数不胜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黄陂区的僵狮子。

一次元宵节时,我来到黄陂那里正在举行僵狮子的活动,那里人山人海,围着一大群人,看不到人的边际我的人群中小心地穿梭着。鞭响越来越近,越向前越是震耳欲聋,夹着锣响,终于到了前面。舞狮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一个狮头,狮头的样子很狰狞: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铜铃一般,黄色的鼻子,脸画着各色的图案,有些小孩子差点吓哭了,一个人在里面操作,时而跳动舞狮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一个狮头,狮头的样子很狰狞: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铜铃一般,黄色的鼻子,脸画着各色的图案,有些小孩子差点吓哭了,一个人在里面操作,时而跳动,时而俯身。锣敲的越响,舞狮的人们越看越热闹,聚来的人越来越多,一阵接一阵的人潮涌动与那狮子遥见辉映。有的人在人群中上下跳动,仿佛自己也在表演,还有人一阵阵的鼓掌喝彩,有人高举相机,有的人露出开心的笑容。狮子在背后有一条披风般的丝带,狮子边跳丝带就舞动,有时一只狮子在你面前张牙舞爪仿佛展示自己有多威风,锣声不绝人们的心情越发激动了。僵狮子也叫将狮子,实际叫将军石狮,子发源于武汉地域,也代表一种祭祀启平安的愿望,僵狮子在传统舞狮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狮子的表现怪异,其他地区的舞狮非常有精神,僵狮子也叫将狮子,实际叫将军石狮,子发源于武汉地域,也代表一种祭祀启平安的愿望,僵狮子在传统舞狮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狮子的表现怪异,其他地区的舞狮非常有精神,狮子仍舞着,人的心情高兴到了极点。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这么多的习俗组成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繁华依旧。

锣声喧天,炮声不断,我看着舞动的僵狮子许下美好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风俗主题作文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逢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棕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有些地方还举行划龙舟比赛……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绝望、悲愤之下,投入旧罗江,当地的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去打捞,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就变成为龙舟比赛。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从家里拿来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根据以上故事来看,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一种风俗习惯。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平时还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些灿烂古代文化。

中国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我从小非常爱吃粽子,所以对“端午节”的印象非常深刻。

[端午节风俗主题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们最爱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的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回忆起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宛如栀子花在指尖上绽开了。

我的家乡在上海奉贤,端午节里,家家都会吃粽子。

以前,年幼的我不知道端午节是个什么节气,只知道每逢端午节全家都会去奶奶家吃粽子。当我渐渐长大懂事后再一次提及端午节,博学的老爸都会给我普及很多知识。还是穿越到战国时期吧!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屈原的大人物,由于多次遭遇政敌的攻击,被楚王流放,跳江身亡。后世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就诞生了。最初粽子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食物,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在我的记忆里,作为本地人的奶奶也是最擅长包粽子的——谁让我嘴馋呢!我总是对奶奶包的肉粽和蜜枣粽子念念不忘,记得去年的端午节,爸爸给我布置了一项特殊任务——包粽子。于是端午当天我带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早早来到了奶奶家,奶奶准备好提篮带上我,从原材料开始准备。我和奶奶两个人去家门口的小河边摘芦叶,这是一大片的芦苇地,在一片片的叶子中,我彻底迷糊了,到底什么样的叶子才是最适合包粽子呢?奶奶边摘边告诉我,要挑选叶子上没有黑点、没有枯斑、甚至连一个小洞眼也不能有的新鲜翠叶。我于是跟随奶奶的脚步,信心满满地开工起来。好不容易找到了几片好叶子,可是被我摘下来的一瞬间就不小心碰坏了。奶奶转过头安慰我说:“阿妹,不要紧的,奶奶小时候刚开始摘芦叶也这样,摘多了就有经验了。”我又尝试了几次,总算摘得几片自己还算满意的芦叶,回头一看奶奶已经摘满了一篮子。我热得满头大汗,脱下外套剩下短袖T恤了。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粽叶。我也就在灶台边,心不在焉地玩起稻草来。奶奶边准备材料边帮我披上脱掉的外套。

“奶奶,您材料准备好了没有?”我焦急又无奈地喊道。“好了,快点来吧!”我兴奋地蹦了过来,只见奶奶娴熟地把一张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裹成三角状,然后先放一把米垫底,再夹一个蜜枣放进粽叶里,随后用手抓一把米洒在馅上,再把米压密实平整,最后就可以翻折粽叶把预留那段的粽叶盖在米上,这样鼓鼓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是想把一个粽子裹起来可真不容易,奶奶腾出一只手抽了围兜里的一根线,一头用牙齿咬住,另一头就开始在粽子上绕来绕去,还没看明白情况,眨眼间就包好了。第一个粽子就这样诞生了。“我也要包!”说罢,奶奶教了我一个小妙招,一卷、一放、一压、一裹,不一会儿我就在奶奶这位“粽子专家”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我们淳安县虽然不赛龙舟,但还总是包粽子吃呢!

对我们淳安来说,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包,在其他时候也包。不过,在端午那天会包多一点,有时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种吃食,主要由糯米、粽叶、五花肉、枣、栗来做。有时包腊肉香肠,少时还会放红豆排骨。粽子是从古代屈原跳江之后有的食物。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楚国百姓怕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传到至今。

喜欢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样。还因为这表达了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与赞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

我们家经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好原料。把肉切块放盐和老抽腌渍一个晚上。把绿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备好了。将两张粽叶卷成一个斗状。往其中加糯米,尽可能填满,放上小块的腌肉。盖上,抓紧,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还能再加一张粽叶。拿根绳子,要足够长,首尾相连。把绳子尾巴的那两股扭在一起,然后开始绕。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打个八字形。最后抽绳首,拉紧就好了。

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品尝粽子。粽子虽然有点难做,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单看那样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里品尝着人间美味呢!

我相信,家乡包粽子的风俗,会一茬茬往下传,直到永永远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除夕夜,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精彩极了,有好多明星和好玩的小品。我们一直看到了11点40分,我姑父拿了鞭炮对我说:“沈子焱,走,跟我下去放鞭炮!”我开心极了,马上撒开小腿就跟了上去。姑父把鞭炮竖放在地上,小心翼翼的用火点燃了导火线。我们马上躲的远远的,只听“砰”的一声,鞭炮炸上了天空,在空中的时候有发出“啪”的一声。接着,周围的人也开始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我也被这个欢乐的气氛感染了,跟着几个小伙伴一起放鞭炮,有个小孩可调皮了,他把冲天炮里的火药粉全倒出来,倒在地上,冲着我们大声喊:“谁有打火机的?”我马上自告奋勇的说:“我有,我来点。”我凑上前去,刚一点。“轰”的一声,我眼前一黑,然后就觉得脸烫烫的。一摸眉毛,居然烧焦了。头发也被烧掉了点。大哥哥看到我,吓了一大跳,说我像个火星人。

这个春节虽然很热闹,但是把我的眉毛烧没了,阿姨说,这叫乐极生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