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清明节范文(汇编20篇)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乡对我们的哺育,无论自己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依然喜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家乡的清明节范文作文,希望你喜欢。

浏览

6349

作文

118

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以寄思念之情。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显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今天,我和爷爷奶奶、姨夫、姨妈带着小弟迎着蒙蒙细雨一起去扫墓。我们去买了元宝、纸钱和鞭炮,东西买齐了。姨夫开着车带我们全家去墓地,半小时的车程过去了,我们到达了墓地。到了墓地爷爷和姨夫开始忙着给墓地添土,奶奶和姨妈忙着烧纸钱和元宝,我和小弟忙着点鞭炮。土添好了纸钱也烧完了。我们都跪下来给老祖宗磕头,求老祖宗保佑我们平安健康。扫完墓我们走在泥泞难行的乡间小路,隐约可见新长出来鲜嫩的花草,可此时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仍沉寂在之前严肃的氛围里……眼前的美丽景色都无从顾暇。只见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去扫墓的人们。

清明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寄托我们对已故亲人的淡淡哀思!

评语:文章真实生动,情真意切,在写景叙事中寄托了浓浓的哀思,语言生动优美,笔调自然流畅,有条不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要放假呀!”大人们说是清明节的假期,清明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给逝去的人扫墓的日子,又叫踏青节,春光明媚,天气转暖,也是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候哦!

假期的第二天我就和和妈妈回到老家,姥姥折了好多柳条挂在大门上,妈妈还给我和舅舅家的弟弟妹妹编了柳条帽,我们带上后可神气了,他们还念着:“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哇!这是个多么神奇有意义的节日呀!

清明一大早醒来,姥姥和舅舅带着水果等去扫墓,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去踏青,刚走出村口,就看到绿绿的麦苗象超大的地毯铺在田野里,天空蓝蓝的,暖暖的太阳照在身上,高高的白杨树钻到了云彩里,喳喳叫的喜鹊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好象在说欢迎我们呢!走进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可茂盛啦,一垄垄排的整整齐齐,就像我们班放学排起的队伍一样,这景色实在太美了!

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在麦田里拔了一些青草,回家喂给邻居的小兔子,小白兔吃着我喂的青草,高兴得胡子一翘一翘的,使我也高兴的不得了,我好喜欢家乡,喜欢在这儿过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吟诵着杜牧的清明古诗,我便想起了家乡清明节

星期六,爸爸一大早就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

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惹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

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得起父母”

最后,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到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几个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说:“我从来没做过‘清明果’,所以,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难吃很多。”我尝着爸爸的“清明果”体味着家乡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踏青、祭祀逝去亲人的风俗.我的家乡在北碚柳荫镇.有很多人在清明节前买很多纸钱,清明节拿到坟墓上烧掉,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清明节的前一天下起了一场细雨,将空气中的灰尘洗得无影无踪,空气变得清新了很多.这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清明节这天,我去了奶奶家,一座山的山顶上,有一间小房子,在前面看到很多人在坟墓上烧纸钱,还有人在痛哭,这应该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吧.古人说:丧三年,常悲咽,酒肉绝.古人用自已的方式纪念父母,和现在的人一样.都是用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我听到这句诗,我总会想起自已第一次上坟时的情景。

那是一个星期六,我迅速穿着打扮好,只听妈妈一声响:“准备……出发!”

我冲出家门,外面下着蒙蒙细雨。树上闪动着晶莹的露珠。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大山,那儿山路很陡,一不小心,就会摔跤。路旁有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交杈还真有一分阴森;有的树很笔直,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有的树弯着腰,不肯抬头。……

我们来到一个花草茂盛的地方。里边有一所坟,上面已被花草遮得看不见。爸爸用镰刀把上面的花草割掉。“咦,这是谁的坟?”在一旁的妹妹说话了。“是你外公的。”妈妈笑着说。“你外公死早了,你妈妈才六年级,外公就死了。”爸爸说。我心想:不做点工作,尽让外婆做,就这么死了。我有点恨外公。但是,是因为他经常工作而死的。”爸爸接着说什么,我吓了一大跳。为自已说的那些话而感到惭愧,是外公给了我上学的机会,他为什么那么早就死了呢?想着想着,我脸上流出了水不知那是细雨还是泪水。因为,我知道,在我面前的不是一所坟,而是外公。

“快来给外公做新衣啦!”妹妹说。我一下子醒过来。好!就用行动改正那些说过的话吧!我下定决心。

爸爸拿来一个白东西,叫我们把它花开,我仔细的花着。一张纸没分开,都逃不过我的眼睛,忙了一阵子,我终于把纸都分开了。爸爸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竹竿,把白纸拴在上面,三下两下跳到坟上把它插进坟里。看着那洁白的纸,我非常高兴。

“烧纸钱喽!”那多嘴的妹妹又在那儿叫了。我拿起一板纸,仔细地花着。可妹妹却硬一张都没花开,总三四张的挨在一起。我又把她花的重新加工了一遍。纸已经烧完,我们准备磕头了,查了火有没有灭,才叫我们去磕。

我双腿跪下,磕了三个头,并下定决心:外公,我一定要用我的成绩来报答您。

我喜欢家乡清明节!因为,每年,都能来看望那慈爱的外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六年级下册作文家乡的清明节习俗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使我想起我们的祖先,想起为国牺牲的烈士们。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人们都纷纷回家乡扫墓。

我的家乡在xx,大家知道xx的清明节习俗吗?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xx每逢清明时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去扫墓,xx人还把清明节扫墓称作“挂主”或“ 拜山”。这天大人们准备好一些物品:有金银元宝纸钱,为的是让自己的祖先生活有钱;有纸扎的房子、车子、家具等,为的是让祖先生活得更好!还有烧猪、烧鹅、包子、水果、酒饭、鲜花等等带上去“挂主”。清明节的“挂主“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纪念,也教育年轻人不忘祖先的教导,要孝顺老人,孝顺父母。

xx的清明时节还要“踏青”,因为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踏青”就是春游,出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游玩…。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习俗。

[六年级下册作文家乡的清明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跟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跟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作文:我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思念。下面是描写家乡的清明节作文,希望你喜欢。

我家乡的清明节【篇一】

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回老家去祭拜自家的祖宗,烧香扫墓,还有做好吃的食物-----清明果。

香喷喷的清明果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下面我就来讲讲做清明果的过程吧。爸爸拿来一袋米粉,妈妈双手抓着一只刚装满开水的碗,把水倒入盆中,妈妈倒水,爸爸揉面,过了十几分钟,一盆米粉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面团,犹如一个胖乎乎、圆鼓鼓的胖小子,妈妈抓了一拳小团,压成饼,把馅儿给包进去,馅可以有很多种,竹笋和肉、豆子、豆沙。包好之后就放进蒸锅里,蒸上10分钟后,香气扑鼻的清明果就出来了。

清明节的习俗是烧香和扫墓。因为防止森林火灾,改成了献花和扫墓,爸爸妈妈准备好鲜花和酒菜去祭拜祖宗。他们来到墓前把酒菜放在地上,然后拜了三下,接着许下自己的愿望,或是求个平安。

清明节真是个好日子,我喜欢家乡的清明节。

我家乡的清明节【篇二】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了,每逢清明节,大家都会上坟祭祖。4月5日上午,我随爸爸妈妈早早地来到横路老家。

一进门,我看见爷爷奶奶正忙着烧菜,奶奶奶见我们来了,连忙拿出糕点和清明果给我们吃。我选了一个咸的,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儿,好几个笋馅的清明果被我吃掉了。吃完之后,爷爷拿好扫墓工具叫我们一起上山去。

山上的路又窄又陡,而且两边杂草丛生。我在爸爸的牵扶下奋力地向自家的墓地走去。路旁的杜鹃花争奇斗艳,我让爸爸给我拗了些盛开的花朵,打算放在坟头。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祖先的墓前。爷爷和爸爸妈妈忙开了,他们虔诚地在坟头劈草扫地。我见妈妈仔细地扫着墓地,忙冲过去对妈妈说:“妈妈让我来扫吧!”妈妈笑了笑,把扫把给了我。我拿起扫把依样划葫芦地扫着。过了一会儿,我有些累了,又把扫把交给了妈妈。我又去旁边拾了些松果,连同刚才拗的杜鹃花一起放在祖先们的墓前,然后把彩带挂上坟头,并放了火炮就下山了。

我希望祖先们在另一个世界日子过得很好,希望所有的人平平安安,幸福地生活。

我家乡的清明节【篇三】

清明节是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总会怀念自己已经故去的亲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思念。

在我的家乡清明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每到清明节这天,最重要的当然是上坟,祭拜先人。上坟祭拜物品的准备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纸钱,而是食物。父母会提前买好要烧给先人的纸钱、香、烛、鞭炮,还有用纸钱剪成的长长的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我们家乡叫做挂青,以前都是黄黄的纸钱做成的,现在样式有了改变,有各种颜色的,大多是用亮亮的包装纸做成。祭拜用的食物也是要提前准备,主要以肉类为主。常规的都是自家的腊肉,一大块腊肉,不用切片,整个煮熟就好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祭拜食物也变得多样化了。除了传统的腊肉,一般还会买整只鸡或者卤鸭,带上一瓶好酒,一盘水果,一盘瓜子花生,这样上坟的物品就全准备齐了。

清明节当天,全家出动,大家分工合作,带上祭拜用品就出发了。在坟前摆好食物,插上香烛,烧完纸钱,挂青,然后祭拜先人,最后再放鞭炮。一番忙碌后,上坟就完成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有传统也有改变,但是对先人的怀念却永远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清亮节的那地。凌晨,我们一讫床,看天正下雨在我面前摆动,时光大略在六点十三分左左,爸爸答我要不要跟他一起往扫墓,我爽直的许可了。在路上我忽然发明爸爸手里比以前多拿了一样货色,呦!是少了鞭炮,我大声说:“爸爸你恶像少带了鞭炮啦!”

爸爸听了我的话,归过火来,亲热的对我说:“是啊!爸爸昨天确切没有带鞭炮,”爸爸的话音刚降,我立即交上来说:“替什么不带呢?”我带着疑难看着爸爸爸爸摸着我的头,平和的对我说:“这是由于昔年的火灾太多了,所以不准放鞭炮,岂非你不晓得吗?”听了爸爸的话,我脑海中即时显现出弛告示牌:上点确名有“制止焚放烟花爆竹”那多少个大字。

没想到爸爸听遵纪守法的呢!

在扫墓的时候我瞅到许多去扫墓的人他们似乎不把高是抬在眼里在墓前噼里啪啦炮竹置个不停,他们跟我爸爸比伏来,实是不如我爸爸呀!

望到此时的情景,我想到社会上有很多不遵纪遵法的人,固然这只是件小事,却能折射没一集体的品格,要是我己皆能遵照法律的话咱们这个野蛮的社会就会更添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家乡的清明节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烟花三月的江南,粉墙青瓦的水乡,长空与沃土间,弥漫着招魂的纸钱;杨柳岸,田埂上,响着童子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叶笛声,渗和着布谷清脆婉转的鸣叫声。有一种无声的语言,被深切地嵌在故乡的门楣。

清明果飘在风里,断魂铺在路上,古朴走在家乡,泪湿青衫的我魂在案几的三柱清香中。

(一)

家乡的清明节,历来为乡人所看重,尤其是父辈。早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就在地里农活中,在雨丝绵绵雾雨如茵的春夜,计算着日子,唠叨着布置,忙碌着行程。或许有一天夜里,午夜梦回,梦中的先人音容笑貌如昔,于是说:“他们已在那边念叨着了,该去添添土,祭祭坟了。”

在家乡,有三大鬼节,清明乃其中之一。典礼主要拜祭已逝的先人,或魂断他乡的故朋。旧书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挈盒,轮毂相望。”乡人以这种方式来告知先人故朋,活在世上的人还记着他们,念着他们,把一缕慰藉亡灵的思绪寄寓于一束心香中。

清明前后,四野苍葱,绿草如茵。年幼时,曾在家与母亲在节前几周,挎一小篮,带一小剪或小镰,奔走在、蹲伏在家乡的田间地头,采一种叫清明草的植物,掐其嫩茎,采来把其发酵,渗和白面,在隔壁邻舍的石臼不停地捣,制成清明果,供奉先人,给亡人捎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世间又是一年的消息。

祭祖宗,义乌俗谚“烧太公”,表达的是子孙们对先人慎终追远的孝思,典礼要隆重肃穆,祭品要简洁精致。清明时,是在节前一夜。那一夜,家家八仙桌上供奉的主要祭品是清明果。天一刚放黑,小村中几乎弥漫了刚出笼的清明果的清香,几乎家家厅堂跪拜的是一些虔诚的子孙。此时,远在外地求学或谋生的家人,都会在节前一天,赶赴回家,以慰绵绵思绪。

(二)

清明节的一大早,家家大门遍插柳枝。此时,最活跃的是小孩。起个大早,穿上单衣,吹响前一天制成的叶笛,奔到野外。大人说,叶笛声能把家里的蚊子苍蝇引到野外,到了夏天,家里就少有蚊子苍蝇了。事实是否如此,一直无从考证。我想,这大概寄托了当初乡人一种美好的愿望吧。野外回来,顺手带回些农人播种田内,用作肥料的草紫的嫩茎,把它切碎绊到米里,煮成一锅带有清香的草紫饭。相传,小孩吃了可以治痢。大了,查阅古书方知,当年吃的草紫,学名乃是紫云英,中医药书上记载确能治病。

小孩是不知大人们祭祖的真正用意。年幼时,因为家里人口多,口粮紧,玩具少,只知这几日大人们很少骂,也鲜有来管束,可以让伙伴们玩个够,并吃上一年中难得的美味。与母亲采清明草,还可以奔跑在原野山地间,并可从母亲口中得知一些平日里难得一闻的乡间俚语趣事。而且,母亲平日里农活忙,很少有那么大段时间和小孩在一起,这时正可多了与慈爱的母亲一起的机会。紫云英如毯,春阳似炽,“芳草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可惜幼时,年少春衫薄,灵心迟钝,无法领悟到张先诗句的精妙。只知边采清明草,边吹响叶笛,玩耍嬉戏在野外,放松自己,在当时已觉得份外满足。

年光于悠悠中逝去,儿时在田间地头母亲面前的那种任性与欢乐,此生可有?

(三)

“车如潮,人如海,清明游,相追攀。”今夜柳丝依依,我屏住声息,魂归故乡。家乡的清明,曾留下我儿时多少不解,曾洒下我几许欢乐。如今,童音不再,你可认我!

骑着风之马,今夜我就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要放假呀!”大人们说的就是清明节的假期,清明节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这是给逝去的人扫墓的日子,又叫踏青节,春光明媚,天气转暖,也是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候哦!

假期的第二天我就和和妈妈回到老家,姥姥折了好多柳条挂在大门上,妈妈还给我和舅舅家的弟弟妹妹编了柳条帽,我们带上后可神气了,他们还念着:“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哇!这就是个多么神奇有意义的节日呀!

清明一大早醒来,姥姥和舅舅带着水果等去扫墓,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去踏青,刚走出村口,就看到绿绿的麦苗象超大的地毯铺在田野里,天空蓝蓝的,暖暖的太阳照在身上,高高的白杨树钻到了云彩里,喳喳叫的喜鹊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好象在说欢迎我们呢!走进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可茂盛啦,一垄垄排的整整齐齐,就像我们班放学排起的队伍一样,这景色实在太美了!

更有意义的就是,我们在麦田里拔了一些青草,回家喂给邻居的小兔子,小白兔吃着我喂的青草,高兴得胡子一翘一翘的,让我也高兴的不得了,我好喜欢家乡,喜欢在这儿过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乡光泽,跟全国各地一样,都有扫墓,祭祖的风俗。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给太爷爷和太奶奶扫墓。我们把墓地周围清理干净。摆好供品点上香,祭拜太爷爷太奶奶,然后烧了纸钱,就下山了。

家乡除了扫墓祭祖外,还有吃清明果的习俗。长辈们到田里采来一种叫水曲的野菜,洗净后,把它放在钵头里打烂备用。接着把糯米打成浆,和打烂的水曲搅拌后一起放进锅里煮。要一边煮一边搅拌,直到米浆搅成绿色的团状。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团糯米团搓成球形,再压扁,弄成像饺子皮一样大小的坯。接着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萝卜干等炒制好的馅你也可以投稿,包成花朵一样的圆形,一个带着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还要放在蒸笼里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扑鼻,碧绿碧绿,晶莹透亮。看到这漂亮的清明果,还没吃就已经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个美味没法用词汇来形容。只有你亲自品尝才能体会。妈妈说:“清明果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节所吃的食物。”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清明,家乡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明的气息。

杜牧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节,人们便会去踏青、插柳、扫墓,以这些方式来祭奠已逝的亲人或朋友。在家乡,临近清明节的几天,人们早早就将逝者坟头的野草铲光,并在坟上重新添上一层新土,让逝者生活在干净、舒适的“新屋”之中。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逝者的坟头会多一个碗状的倒锥体,锥体上长满了旺盛的青草,这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美好祝愿。

每逢清明节这一天,路上的行人三五成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沉痛,每个人的手上都拎满了祭品。我家同样如此。爸爸将祭品点燃,袅袅炊烟扶摇而上,家人的目光也随之移动,坟前静默无语。我眼前浮现出奶奶慈祥的笑脸,耳畔响起她那爽朗的笑声,我不由得哽咽起来,任泪水模糊我的双眼,纵声大哭。妈妈连忙过来,用手背擦去我的眼泪,说:“不哭,不然会吵醒奶奶的。”回去的路上,我还看到有些坟头没有焚烧的纸钱,而是栽插了一些鲜花、树苗。

那些远在异地而不能回老家的人们呢?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祭奠方式:将网页变成黑白色,再将已逝亲朋的照片传上去,并写下他生前的小故事。对着照片怀念,对着文字流泪,以此来祭奠逝者。

清明节让我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我想:我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扫墓,主要是为了纪念先人,怀念他们的同时,也回顾他们的功绩和精神,这样,我们不断地继往开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外地的亲人早早地来到了我的家,准备一起去老家扫墓。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才刚出门,天就下起了毛毛细雨,但还不能干扰了我们的工作。

到了家乡,还没来得及和村里的乡亲打招呼,就急忙到后山找我们祖宗的墓,来到山上看见许多村民在那忙着扫自家的墓。爷爷看见他们像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似的走过去攀谈起来。大人们可顾不上他了,走了许久,终于到了爷爷那一代中最老的曾祖父的墓前,只见大人们都拜一拜,当然也要我们小孩一起拜,然后大家开始除草。因为我没那么大的力气,所以只能拿一把小镰刀割草,大人们是用锄头或是铁铲除草的。不管干什么,大家都在埋头苦干......

好不容易把四周弄干净了,在墓前摆上装好的鸡、鸭、鹅,还有三茶一酒,意思是让祖先吃一顿饭。然后在墓边插入两支蜡烛,十几支香,以表达香火不绝,再在四周贴上八宝纸,然后把旧墓头换掉,再挖一个新的,中间压住两张纸,最后把带来的银宝,民币全部放在祖宗的墓前烧掉,表达人间有的,在阴间也能分享到。做完这些,休息两分钟,又要出发扫下一个墓......

直到下午四点多才扫完墓,回到家中,我已经累得不能动弹了,清明节的风俗,什么时候能改一改啊!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要改变这种繁琐的工序,转变为文明扫墓,必须从我做起,现在我能做到的就是好好学习,从我做起,提高全民的总体素质,进而慢慢的转变真正观念,以达到文明扫墓,纪念先人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家乡的清明节作文450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家乡的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残冬的痕迹一扫而光,春天将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追求着鲜艳与俏丽。万物和祥生动。风柔了,燕来了,花儿笑了,河水涨了,蛙鸣叫了。我分明感觉到了春天婀娜多姿的俏姑娘在向我们走进。清明正在走近。。。。。。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已经成为家乡的象征。记忆里,小雨朦胧中的我牵着父母的手去到很远的山里扫墓,那时的小雨下得和人们的心情一样沉重。我们脚下踏着的这块泥土,他们很滋润肥沃,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树木,我同大伯他们一起来到奶奶的坟前,最后一项是祈祷,我也不知道爸爸嘴里念叨的究竟是什么,于是我也只是说了几句简单的话。我默默祈祷着:老外婆,希望你能保佑我们全家健健康康。我看到了火焰在我眼里冒出了慈祥与安宁,老外婆,您听见了我的心声了吗?天空下起的小雨,我的眼睛也有些朦胧,似乎想让泪和雨滴一起融入这片地中。接着,爸爸便拿出了一些食物,供奉上。然后又拿出扫帚,扫了扫坟边的树叶和枯草,最终,我们磕了几个头便回家了,我有些不舍:老外婆,我想您了,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还好吗?.....

祭祀完后,我们就回家了。到家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已经离我们与我们越来越近了。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

我的家乡是潜江,在清明节那天,街道上没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见,门前有摆放白色以及其他颜色的花圈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在一些大树下也可以看见已经燃放了的香。

清明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墓园。我怀着一颗对姥爷无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爷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开柜子,一张黑白照片印入眼帘。照片上的姥爷安详的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似乎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紧。沉默了一会儿。我轻声的对着姥爷的相片说:“姥爷,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学。”说完我跪了下去,对姥爷的相片磕了三个响头。爸爸妈妈给姥爷请过安之后,就和我来到了烧纸钱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纸钱默默地往火堆里丢去,漫天都是飞舞的纸絮,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前方滚滚而来的热浪也让人受不了,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好让姥爷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烧完纸钱,爸爸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妈妈走出了墓园迷途中还看到几个人在自己的亲人的坟前上坟。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它用扫墓,烧钱等一些活动表达了对亲人对祖先的一种深深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按阳历来说,他是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扫墓两不误。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这天,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纸吊等物品,一路上听着鸟鸣,欣赏着山色美景,有说有笑的来到墓地,为坟墓除草,培上新土,再把黄纸密密地压在坟头上,把纸吊插在坟顶上,然后在墓前点上香,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鞭炮,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有的家族觉得这样祭祖不够尽兴,就干脆在祖坟前“野炊”。男女老少倾巢出动,抬着猪羊鸡肉,挑着新鲜蔬菜,端着大锅小盆,来到坟前开灶做饭。年轻人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小孩们悠闲地放风筝,捉小虫;老人们则在旁边指点,自得其乐。山野上纸旗飘扬,香烟缭绕,鞭炮声在山谷传响。有时相邻的几家还把自家好吃的东西送来相互交换,一派其乐融融的快乐景象。

家乡的清明节,给我带来很多的启示,团结、和谐、和睦。我们要好好的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依然盛行。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家乡的清明节主要以扫墓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们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坐车回老家——长乐祭祖扫墓。这一天,天气阴沉沉的,偶尔还伴着细细的小雨。我们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镰刀,一路走上山来。山上的空气尤其的新鲜,放眼望去满目苍翠,真个心旷神怡啊!我们顺着弯又陡的山路,连走带爬地来到山顶,终于来到了爷爷的坟前,我们要给敬爱的爷爷扫墓了。

奶奶和妈妈忙着给爷爷上香,摆祭品,我和爸爸负责清除坟上的杂草。“正正,你割得真认真呀!”妈妈夸赞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没割断过,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许多上坟的人们。时近中午,我们上好了坟,收拾好东西就高高兴兴地下山了。这时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妈妈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到了,早晨,我跟着家人去扫墓。今天天气阴沉沉的,有点要下雨的样子。在那里,有很多很多人,还有很多很多的车,有车连停车位都没有,有很多人手捧着鲜花,提着水果。

听爸爸说过,以前的墓大部分在很远的荒山上,还有一些在荒地里。以前扫墓都是拿着东西到很远的地方,方法就是烧纸,听说还发过火灾呢!

现在可不同了,墓地都集中统一建成公墓,而且,墓地周围的环境也修建地非常漂亮。

你看,现在人们扫墓,烧纸的人减少了,大部分人都用鲜花和水果替代了以前的烧纸的方法。扫墓的方法也变得越来越文明了。

回家的路上,天空果真下起了毛毛细雨,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不过我还是在想,大家都采用这种文明的扫墓方法那该有多好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是个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杭州西湖更是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那杭州的清明节又是怎么过的呢?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吧!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山上采艾草。艾草香香的,有一股中药的清香。艾草有驱毒、驱邪的作用。艾草要采多一些,这样做出的清明团子才会更香。采来的艾草必须要与空气隔离,用塑料袋装好,注意不可放在冰箱里保存。

第二天,先把艾草在热水里煮半小时。用漏勺捞出,再把艾草在大铁碗里用擀面杖捣烂,注意是一点一点捣。大约一次捣2-3分钟,直到捣烂为止。差不多的时候,把糯米粉一点一点慢慢揉进去,直到能揉成团 你也可以投稿,在中途不需要加一丁点儿水。

皮做好了,可以放馅了。馅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这就要看你的口味了。我用的是肉馅,咸的。在包的时候要做到:①皮要薄,肉要多;②皮成碗形;③要轻轻揉,把口子慢慢的封合。做到这几点,清明团就既好吃又漂亮。

开始煮了,我用粽叶垫在底下,这样清明团就不会粘牢了。煮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不然要么太烂了,要么太生了。时间要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做出来的清明团口感又好,外表也很美观,还不生不烂,特别好吃。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对清明节的描述。清明节,总会使我们染上沉重和悲痛的感觉,总会莫名的庄重严肃。

嫩芽向外伸展着,准备迎接春天的洗礼,小草向上挺立着,感受着春风的柔和,花朵正在向外绽放,迎合着蝴蝶的起舞,春天来了,一切都生机勃勃。可在清明那一天,这一切都变了,不再是春风和煦、生机和蓬勃涨满了大地,它们也懂得了节日的风俗。

在老家,清明节是一个祭奠死去亲人的日子。早上,大家都要赶快准备了,如果有亲戚家人去世,在清明节要去送一沓黄色的纸,然后再用专门打钱的东西打在上面,分成几份,也就是我们说的”冥币“。还有更好玩的,有的人死了三年后,在清明节就要专门做一些特殊的东西,那就是用五颜六色的纸扎成的小房子,大马等。这些代表着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所需要的。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可以听到了有炮竹不断了,他们的队伍从家里出发,由一些亲戚组成,大约有二十几个人,他们都从家门口开始放着鞭炮,一直放倒后山上。在后山,有很多的墓。这些墓都有规律的,一家连着一家,交错纵横,但却从来不会弄错。墓碑也有讲究,要从这里备份最大的向下依次减少高度,最高的一般男子的,到了后来,也要放几挂鞭,来对死者的安慰,然后,便由儿子或直接亲属点燃蜡烛,然后烧香,在墓碑旁放一些供品,一般是橘子、苹果、小饼干之类的。最后就是烧纸,纸代表着钱,最后要回家请这些亲戚,帮忙的人吃饭,并且那些供奉的食物要给家里辈分最高的人吃。其余的人都不能吃。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