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相关典故的成语故事【汇编20篇】

浏览

6872

作文

1000

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故事出处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多;闻:听见。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

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喻(音yú 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

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光彩夺目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uāng cǎi duó mù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被调至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晋武帝的舅舅王恺也极力铺张浪费,想办法与石崇比富。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六七株光彩夺目的珊瑚送给他。王恺自叹不如。

【出处】乃令左右引于宫内游观,玉台翠树,光彩夺目。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三

【解释】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颜色鲜艳耀眼

【相近词】光辉灿烂、光芒耀眼、色彩鲜明

【反义词】暗淡无光、黯然失色

【其它使用】

◎ 远方,绿色的原野上有一座村落,那红艳艳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 红的火红,绿的碧绿,黄的金黄,白的雪白,光彩夺目,漫天飞散。

◎ 他们在山外穿着光彩夺目的民族服装,虽然引起人们的注目,但都以友善的眼光相看,亲切相待。

◎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 其时天色已近黄昏,马路对面的绿灯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与春天有关的成语故事:春风得意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孟郊年轻的时候无意为官,直到四十岁的时候才去应试,两考不中,到第三考才得登科。

他高兴的即兴赋诗一首《登科后》,其中有句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故后人就用“春风得意”来形容仕途顺利,功成名就。常见的图案是画一小儿骑马放风筝,也有仅画放风筝的。

春风得意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chūn fēng dé yì

【出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诗

【解释】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

【近义词】春风满面、眉飞色舞、趾高气扬

【反义词】愁眉不展、愁眉苦脸、灰心丧气

【例句】他那时春风得意,事事顺心。

春天有关的成语故事:春风得意点评

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我们眼界要开阔,要有高远的志向。要找一个优秀强大的榜样,在榜样的激励下,人们内心深处的志向会被诱发出来。只有向着比自己更优秀的榜样学习,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励志成语故事文字版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晏子是齐国的宰相,他不但才智过人,而且行为稳重,态度很谦虚。晏子坐车出门,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暗中观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挥鞭驾驭四匹马,神气十足,非常得意。

不久,驾车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驾车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谦的样子。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当人家的驾车人,可是你的心里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

经过这件事以后,驾车人的态度变得谦卑起来。晏子觉得奇怪,就询问他,驾车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在唐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个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她称帝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于是她便采取极端的残酷的镇压政策,以维护自己统治权威。同时还发布命令,对于那些告密的人给予重赏。即使是诬告,对于告密者也不予以处置。这样一来,告密的人越来越多,全国上下到处都变得人人自危。

由于武则天采取如此残酷镇压政策,以至于出现了许多酷吏,他们有的捕风捉影,想尽办法诬陷政敌;有的则不断想出新的刑具严刑拷打人犯,逼迫其认罪。当时大臣周兴和来俊臣是武王手下极为得力和有名酷吏。

他们每人手下养了几百个流氓,专门干告密的事。周兴、前前后后一共杀了几千人,来俊臣毁了一千多家,他们的残酷就出了名。只要他们认为谁有谋反嫌疑,就派人同时在几个地方告密,捏造了许多证据。更奇怪的是,来俊臣还专门编了一本《告密罗织经》,传授怎样罗织罪状的手段。他们想出各种各样惨无人道的刑罚,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他们抓到人,先把各种刑具在“犯人”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招认了。

有个正直的大臣对太后说:“现在下面告发的谋反案件,多数是冤案、假案,也许有人阴谋离间陛下和大臣之间的关系,陛下可不能不慎重啊!”

可是,武则天不愿听这种劝告。告密的风气越来越盛,连她的亲信、掌管禁军的大将军丘神勣,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武则天下令杀了。

有一天,武则天接到告密信,说周兴跟已经处死的丘神勣同谋。太后一听,大吃一惊,立刻下密旨给来俊臣,叫他负责审理这个案件。

说巧也巧。太监把武则天的密旨送到来俊臣家时,来俊臣正跟周兴在一起,边喝酒,边议论案件。来俊臣看完武则天密旨,不动声色,把密旨往袖子里一放,仍旧回过头来跟周兴谈话。

来俊臣说:“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实招供,您看该怎么办?”周兴捻着胡须,微微笑着说:“这还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一个新办法,拿一个大瓮放在炭火上。谁不肯招认,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还怕他不招?”

来俊臣听了,就叫公差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个厅堂的人禁不住流汗。

周兴正在奇怪,来俊臣站起来,拉长了脸说:“接太后密旨,有人告发周兄谋反。你如果不老实招供,只好请你进这个瓮了。”

周兴一听,吓得魂飞天外。来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连忙跪在地上,像捣蒜一样磕响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根据周兴的口供,定了他死罪,上报太后。

武则天想,周兴毕竟为她干了不少事;再说,周兴是不是真的谋反,她也有点怀疑,就赦免了周兴的死罪,把他革职流放到岭南(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去。

周兴干的坏事多,冤家也多,到了半路上,就被人暗杀了。后来,来俊臣也被处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成语故事:江郎人才中英版

全文共 2019 字

+ 加入清单

Southern Dynasties of Jiang Yan, word Wen-tung, when he was young, became a Dingdingyouming writer, his poems and articles at the time received high acclaims. However, when he is getting older, he has not previously written an article good, but a lot of setbacks. His poems written in prosaic; and pick up a pen-yin grip for a long time, still can not write a word, the occasional inspiration came; poem written, but the textual Kuse, content, plain were completely useless. So some people to legend, once a boat parked in Chan Jiang Yan-Ling Monastery river and dream of a self-named Zhang Jingyang person; to his followers repay a silk, he would arrest a few feet from her, he is also silk. Thus, his article there will be no wonderful. It was also legend; once the rule of Jiang Yan in the booth sleeping too; dreamed that a person claiming to Guo Pu, walked over to his side, his claim to the pen, said to him: "Man Michie, I have a pen in your place has been a long time, and now should be able to give it to me the bar! "Jiang Yan heard, they dig out from his arms, he is also a five-color pen. Reportedly Since then, Jiang Yan on Evans exhausted and could not write the article in any good.

Jiang Yans talent has not really run out, but he was an officer after the one hand, as the Chief busy, on the other hand also because of career proud of, without their own write, to sweat, they did not write the. Over time, the article will bring out less, lacking in talent. (Excerpt from "Practical Writing" 1995 No. 8 "I hope," Jiang "was not exactly")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 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节选自《应用写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生必学历史成语故事1:纸上谈兵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专横跋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有一个叫梁冀的将军,狂妄自大而且不讲道理。他是皇后的哥哥,属于内戚,所以无人敢惹。汉顺帝永和元年,梁冀被任命为河南尹。他在任期内做尽了坏事,名声十分不好。梁冀之父梁商是一位大将军,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吕放,任洛阳令。吕放进京时把梁冀的所作所为告诉梁商。于是梁冀怀恨在心,派人杀了吕放。他又担心走漏消息,就把吕放宗族全部杀死。

梁商死后,梁冀继任大将军,掌握了兵权。梁冀的外甥汉冲帝即位时只有两岁,朝政由他的母亲代为主持。因梁冀不怕自己的妹妹,所以越来越跋扈。一年后,汉冲帝驾崩,又立幼帝,史称汉质帝。汉质帝十分不满梁冀,虽然年幼,却也能说出有份量的话来。他曾当众指责梁冀横行霸道,蛮不讲理,惹恼了梁冀,被其毒死。梁冀又立汉桓帝,并且更加狂妄蛮横。他专权二十多年,汉桓帝成年后决心除去梁冀,梁冀被迫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法如深涧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治腐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

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所说的情况并不全对。越国目前情况的确很糟,可是我们楚国的情况也很不妙啊。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可能常常深谋远虑,但往往想不到近忧,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远却难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样。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国的危机,却对楚国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分析。您仔细想想,楚国的军队其实并不强大,曾被秦国、晋国打败,还丢失了几百里的疆土,这不是兵力不强的表现吗?楚国的政治也未必清明,像庄(足乔)(jue)这样的大强盗,可以在国内横行霸道,肆意违法,而各级官吏却对他毫无办法,这不也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吗?依我看,楚国的情况要比越国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这些,却还想着要对越国用兵,这不正像目不见睫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吗?您是否想到别的国家也会像您对越国的考虑一样而对楚国虎视眈眈呢?因此,大王的当务之急应是认真把楚国自己的事办好才对呀!”

杜子的一番话,说得楚庄王如梦初醒,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去攻打越国,从此加强对楚国的治理,使楚国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见睫”的错误,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如不进行矫正将是很危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割肉自啖

战国时代,在齐国有一个无名小镇,镇上住着两个自命不凡、爱说大话、喜欢自夸为全世界最勇敢、最顽强、最不怕死的人。他们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

有一天,这两个自诩为最勇敢的人碰巧同时来到一家酒楼喝酒。他们一先一后进了酒楼后才互相看见对方。两人相互寒暄了一番后,便选中kao窗的一张又干净、又明亮的餐桌相对而坐。不一会儿,酒保送上来了一坛陈年老酒。店小二又替他们剥去坛口上的封口泥,打开了酒坛盖子,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店小二替他们各自斟满了一碗酒后,把酒坛子放到桌子上,很客气地退了下去。

这两个“最勇敢”的人喝了一会酒,聊了一会天,边喝边谈,渐渐觉得有酒无肉实在是有点乏味。其中一个“最勇敢”者提议说:“老兄,稍等一会再喝。这样光喝酒不吃肉也不是味,我到菜市场去买几斤肉来,叫这酒店厨师加工后端上桌子供我们下酒。咱俩难得在一起,今天喝个痛快。”另一个“最勇敢”者答道:“老兄,不必到菜市场去买肉了。你我身上不都长着有肉吗?听人说腿肚子上的肉是精肉,我们将自己随身带的刀在自己身上割下肉来下酒,又新鲜、又干净,不是更好吗?只叫店小二端盆酱来蘸着吃就行了”。第一个“最勇敢”者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只好同意了对方的提议。不一会儿,店小二将一盆酱端来了,放在桌子上面。他们每人喝了一碗酒后,各自抽出自己的腰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大块肉来,血淋淋的放在酱盆里蘸了一下,然后送到自己嘴里咽了下去。就这样,他们每喝一大碗酒,就在各自大腿上割下一大块肉来吃。当时在场的人看到后又惊讶,又害怕,但谁也不敢上前干预。这两个“最勇敢”者在酒楼里一边喝酒,一边吃着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他们两个人都自称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谁也不肯在对方面前认输。就这样,酒一大碗一大碗地喝下去,他们身上的肉也一大块一大块地被割下来;鲜血不断地从他们身上流出,流到地上,流了一大片……不多久,这两个自诩为最勇敢的人都由于失血过多而死去。

“(dan)”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本来是很好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危险和困难。但盲目的逞勇斗狠却是无聊的行为,是愚蠢而可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简短成语故事口蜜腹剑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 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時,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時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网开一面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wǎng kāi yī miàn

成语故事】商朝初年,商汤外出,见野外有人张四面网网动物,他对天而祷告:“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商汤笑着说:“可以了。”就命人去掉三面网,说:“想左就左,想右就右,一切都入网。”诸侯们听说后称赞商汤德行很高能自动网罗一切。

【出处】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史记·殷本纪》

【释义】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相近词】宽大为怀、宽宏大量

【相反词】小肚鸡肠、心胸狭窄

【成语造句】

◎ 当部队的纪律终于网开一面,那滋长着的东西冲破地壳的禁锢而迸发为火山。

◎ 高个乘警用俨然网开一面的语气说。

◎ 安全套应不应该被视为特殊的性保健用品而被法律网开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强作解人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解释】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用法】作谓语;指乱发议论的人

【相近词】自作解人

【押韵词】煮鹤烧琴、一棒一条痕、敬天爱民、万古长存、满腔热忱、打瓮墩盆、没世无闻、聚精凝神、挑牙料唇、倜傥不群、......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谢安年轻时对战国时期赵国公孙龙著的《白马论》不能理解,就去向金紫光禄大夫阮裕请教。阮裕写了一篇解说《白马论》的文章交给谢安。谢安对他的解说文更加看不明白,又去请教他。阮裕自叹道自己是强做解人。

【示例】你给我胡乱编派是哪一派的剑法,强作解人,不是太可笑了吗?”梁羽生《牧野流星》第十四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寓言类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南北朝时期,有个擅长画龙的人名叫张僧繇。他画龙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传说,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但令人不解的是,这四条白龙都没有点上眼睛。有很多人问他:“先生为何不点上眼睛呢?”张僧繇回答说:“点上眼睛很容易,但一点上,恐怕龙就会破壁腾空而去。”人们不相信这一说法,都要他点上眼睛,看看龙到底会不会飞走。

在众人的执意要求下,画龙点睛的主人公张僧繇只得提起笔来给龙点睛。他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雨大作,接着,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墙壁开裂。人们仔细一看,原来墙上的那两条画了眼睛的白龙已经腾云驾雾,飞到天上去了。而那两条没有点睛的白龙,仍然留在了墙壁上。

人们这才相信了张僧繇所说的话。

画龙点睛的启示:

我们做事要抓住事情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竹头木屑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竹头木屑

成语拼音:zhú tóu mù xiè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东西。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屑:碎末。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成语来源:宋·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成语造句:梁实秋《养成好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竹头木屑的成语故事

陶侃,字士行,东晋鄱阳人,后来迁居庐江浔阳,是晋末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竹字开头的成语

竹头木屑

包含有竹字的成语

势如破竹 胸有成竹 罄竹难书 竹头木屑 抱鸡养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成语故事4:回天之力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张玄素任景州录事参军时,唐太宗召见他,询问他为政之道。张玄素说:“隋炀帝喜欢专断大小事务,不信任大臣,以一个人智慧来决断天下的事,最终走向了灭亡!陛下要是能够谨慎选择大臣,观察和考核他们的政绩而加以赏罚,何必忧虑国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观察到隋末战乱不止,其实真正想夺取天下的不过就那十几个人,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等待着归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了解百姓为什么作乱,只是人君不会安抚而已!”太宗就擢升他为侍御史。

贞观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说:“我曾经见过隋朝修宫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两千人拉一根大木,铁做的车毂走不了几里就坏了,需要几百人抬着备用的车毂跟着,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从前阿房宫修成了,秦朝就灭亡了;章华宫修成了,楚国也衰败了;乾阳殿完工了,隋朝也解体了。现在我们国力不及隋朝,百姓刚刚遭受战乱──我恐怕陛下的过错比隋炀帝还大。”太宗说:“你说我还不如隋炀帝了吗?”就停修了。

魏征知道了,说:“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成语火中取栗的故事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十七世纪法国作家 拉·封登的预言诗《猴子和猫》中说,一只狡猾的猴子把栗子放在火里烧熟,然后骗猫替它取出来,猫把脚上的毛烧掉了,却吃不到栗子。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注意’:①“栗”不能写作“粟”(su),

②不能用于比喻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从前有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到农家院中正在炒栗子,猴子馋得口水直流,就问猫喜不喜欢吃栗子。猫表示想吃,猴子叫猫趁主人不在场时去烧着火的锅里拿栗子,猫忍着烫把栗子一个一个拿出来,猴子则在一旁乐呵呵地一个个吃栗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玉山颓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玉山颓矣

【汉语拼音】yù shān tuí yǐ

【近义词】:玉山颓、酒饮微醺、酩酊大醉

【反义词】: 众醉独醒

【成语出处】

1、唐王绩辛司法宅观妓诗:“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2、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醉倒曰玉山颓。”

【成语解释】比喻“饮酒或酒醉”!玉山:(1) 山名。(2) 外表俊美的人。颓:倾倒。

【玉山颓矣造句】

1、宴席还未结束,主人却已经玉山颓矣地醉倒在椅子上了。

2、季淑以她的拿手馅饼飨客,时昭瀛送来一瓶白兰地,梅先生独饮半瓶而玉山颓矣。

【玉山颓矣的成语故事

玉山倾倒是一个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山涛)曰:”嵇叔夜(嵇康字)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嵇康风姿特秀,体态佳美,人们用“玉山”比喻他,后遂用“玉山”写伟男佳姿。嵇康善饮,饮后常醉,醉酒之后摇摇晃晃常自倾倒。后遂用“玉山自倒、玉山未倒、玉倒、玉山颓、玉颓、玉山倾、醉山颓倒、酩酊颓山”等形容醉酒、醉态。

以上是小编为你分享的关于玉山颓矣的意思_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精选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62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以下是小编整理龙的成语故事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出处:《后汉今·明德马皇后纪》前过灌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士口游龙,仑头衣绿,领袖正气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释义:这则成语从马太后诏书中的话简化而来,它形客车马往来繁华热闹的场景。

故事: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旭。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说,今年所以大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者路呢?”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汉语文字】车水马龙

【汉语拼音】chē shuǐ mǎ lóng

【英文释义】heavy traffic on the street

【词语解释】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shēng)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

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成语性质】中性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近义词】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造句示范】

1. 今天是国庆节,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2.我喜欢乡下的那片宁静,胜过于都市的车水马龙。

3. 街上琳琅满目的车辆和各型各色的行人让我看着是一片车水马龙的景象啊!

4.小孩一定不能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玩耍,那是十分危险的!

谜语:清明上河图(打一四字成语)—— 车水马龙

谜语解析: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好一幅热闹非凡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不可多得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bù kě duō dé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典故出处]    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mi,旧读ni)衡的著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辨,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

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次,就能背诵,只听到一次就能记住。像祢衡这样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汉献帝什么都要听命于独揽朝廷大权的曹操,便把荐表交给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决定召见祢衡,但祢衡瞧不起曹操,自称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来总算去了,但在言语之间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里冒火,便让祢衡当鼓吏,在自己大宴宾客的时候让他击鼓,借以当众侮辱。不料,祢衡竟利用当这个差的机会,击一阵鼓骂一阵曹操。结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又怕留下害贤的坏名声,便派他去荆州劝说刘表来降,实际上是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他。

不料,刘表仰慕祢衡之名已久,把他奉为上宾,并把他当作高级顾问,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不表态便不作决定。但是,祢衡在刘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对待刘表,使刘表无法忍受。于是,刘表将他派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当书记。

黄祖知道祢衡的文名很高,让他起草文稿。不论是什么文稿,祢衡总是一挥而成,而且总是写得非常得体,符合黄祖的要求。为此,黄祖很看重他。

黄祖的长子黄射(yi)也是当官的。他对祢衡的文才同样非常欣赏,常常邀祢衡游山玩水。一次,两人参观了东汉文字家蔡邕(yong)写的一块碑文,都觉得文笔很好,书法也很漂亮,深为赞美。

回家后,黄射懊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下来,以便细细回味。祢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说:“不妨事,我虽然只看了一遍,但还能记住。且让我写出来。”

祢衡说罢,竟凭记忆把碑文全部默写了出来。事后,黄射派人去核对,竟然一字不差。众人知道,都夸祢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黄射欢宴宾客,有人在宴会上献给他一只鹦鹉。黄射非常喜爱,当场请祢衡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祢衡略一思忖,便举笔疾书,不一会儿把赋写毕。这就是他的代表作《鹦鹉赋》。

尽管祢衡才学很高,记忆力惊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现没有丝毫收敛。一天,黄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逊。黄祖数说了他几句,他竟当众大骂黄祖。黄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拉上岸去处死。当时祢衡才二十五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滴水石穿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滴水石穿

【拼音】dī shuǐ shi chuān

【解释】水不断下滴,可以洞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近义词】铁杵磨针,水滴石穿

【反义词】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故事】1 从前,有个人叫张乖崖,在崇阳担任县令。有一天,一个管仓库的库吏从仓库里出来,县令见他顺手将一文铜币丢进自己的口袋里。经追问盘查,库吏承认铜币是从仓库里偷出来的。县令下令拷打。库吏不服:就这么一个铜钱吗,有什么了不起!县令不听则已,一听,想起当时的风气之坏,决定从重惩罚。于是提笔批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日偷一钱,千日就是千钱。时间一久,绳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当即下令将库吏斩首。2 从前有一块非常坚硬的石头,旁边有一些水,它对水高傲地说:嗨!你这个没用的家伙,这么脆弱,有什么用?quot;quot;谁说我没用,我还能把你打穿呢!quot;石头听了,捧腹大笑:就你?来呀!从此,水一滴一滴,日日夜夜地击打着石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头被水给打穿了,石头满是惊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