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在哪里(汇编20篇)

导语: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中韩之战今夜打响!比赛进行至第34分钟,王永珀左侧角球开出到前点,于大宝的甩头轰门,顶进远角!1:0!中国队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2946

作文

193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直至花甲之年还不曾回过家乡的燕国人,因为思乡心切,不顾年事已高,气血衰退,居然独自一人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去寻故里。

他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北上的人。两人自我介绍以后,很快结成了同伴。他们一路上谈天说地,起居时互相照应,因此赶起路来不觉得寂寞,时间仿佛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他们就到了晋国的地界。

可是这个燕国人没有想到与自己朝夕相处、一路风尘的同伴竟在这时使出了捉弄人的花招。他的那个同伴指着前面的晋国城郭说道:“你马上就要到家了。前面就是燕国的城镇。”这燕人一听,一股浓厚的乡情骤然涌上心头。他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两眼被泪水模糊了,脸上怆然失色。过了一会儿,那同伴指着路边的土神庙说:“这就是你家乡的土神庙。”燕人听了以后,马上叹息起来。家乡的上神庙可是保佑自己的先辈在这块燕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圣地呵!他们再往前走,那同伴指着路边的一栋房屋说:“那就是你的先辈住过的房屋。”燕人听了这话,顿时热泪盈眶。滚滚的泪水把他的衣衫也弄湿了。祖居不仅是父母、祖辈生活过的城堡,而且是自己初生的摇篮。祖居该有多少动人的往事和令人怀念的、神圣而珍贵的东西呵!那同伴看到自己的谎话已经在燕人身上起了作用,心里暗暗为这种骗人的诡计自鸣得意。他为了进一步推波助澜,拿燕人取乐,没有等燕人的心情平静下来,又指着附近的一座土堆说道:“那就是你家的祖坟。”这燕人一听,更是悲从中来。自己的祖辈和生身的父母都安息在眼前的坟墓里。这座祖坟不就是自己的根吗?虽然说这个燕人已年至花甲,然而他站在阔别多年的先辈坟前,却感到自己像一个失去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再也禁不住强烈的心酸,一个劲地放声痛哭起来。到了这个地步,那同伴总算看够了笑话。他忍不住满腹的畅快,哈哈大笑起来。像个胜利者一样,那同伴对燕人解嘲地说:“算了,算了,别把身子哭坏了。我刚才是骗你的。这里只是晋国,离燕国还有几百里地哩。”听了同伴这么一说,燕人知道上了当。他怀乡念旧的虔诚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紧接着占据他心灵的情感是,他对因轻信别人而导致的过度冲动深感难堪。

当这个燕国人真正到了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城镇和祠庙,先辈的房屋和坟墓,已不像他在晋国见到的城市、祠庙、房屋和坟墓那样具有感召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触景生情的伤感反而减弱了。

在几十年里蓄积起来的一腔思乡激情提前在晋国爆发,随后又遭到了亵渎。因此,当他真的到了故乡,不仅再也无法重新积聚刚踏上归途时的那股强大的追求力量,而且神圣的信仰也被欺诈蒙上了一层暗淡的陰影。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朋友和自己的事业。尔虞我诈到处泛滥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动摇人们高尚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25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氏族社会时,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不能科学地解释,就借助于想像和幻想,创造了许多故事。神话是纯粹的虚构,传说有历史的影子,比较著名的有:精卫填海、女祸补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黄帝,尧、舜、禹等。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亦称《诗三百》,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高颂,周颂,鲁颂),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风”。创作方法主要是“赋、比、兴”。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书)最早的两部书。《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来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粱传》,《左传》。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国语》是依照战国时国别来记述各国史实的史书。《战国策》也同样,称为“国别体”,《战国策》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经汉刘向重新改编整理,共三十三篇。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著作有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荀况的《荀子》;墨家著作有墨翟的《墨子》;道家著作有老聃的《老子》(道德经)、庄周的《庄子》(南华经);法家著作有商鞅的《商君书》、朝非的《朝非子》,兵家著作有孙或孙膑的《孙子兵法》杂家的有吕不韦的《吕代春秋》等,这些著作都是语录体散文(也称“记言体”)。

西汉时的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一部“信史”,“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后代“二十四史”之先河。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因遭谗贬 ,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诗体“楚辞”、名篇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渔父》等。

西汉时的政论散文大家有晃错,名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等。还有贾谊,名篇《过秦论》。

汉赋是一种直接延续楚辞的新诗体,主要作家有司马相如,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还有杨雄,作品有《甘泉赋》、权乘作品有《七发》。

班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西汉时的民歌经整理成为“汉乐府”。其中的名篇《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另一首是北朝民歌《木兰辞》。)

魏晋时期的曹氏父子被称为“三曹”。曹操创作了《观沧海》、《蒿里行》、《龟虽寿》第四言体诗。曹丕的名篇有《燕歌行》、他还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文论,现仅存《典论•论文》。曹植则著有《白马篇》、《洛神赋》等名篇。

“建安七子”指曹丕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有孔融、陈琳、王桀 、徐干、阮瑀、应玚 、刘桢等。他们多慷慨悲凉之风,被称为“建安风骨”。他们掀起了五言诗的创作高潮。

与“七子”相颉颃并以才华著称的还有女诗人蔡琰(文姬),她创作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建安以后,司马氏篡权,进入东晋时期。阮籍的咏怀诗和散文《大人先生传》,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都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影响,而陶渊明更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散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等,为中国古典文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东晋的干宝撰出我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刘义庆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刘勰是南朝梁代的文艺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唐代是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顶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的王之涣的《凉州词》、《登鹳雀楼》是绝句的珍品。边塞诗人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孟浩然,王维则成为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家。王维工音律、善诗画,宋代苏轼曾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岑参和高适则是唐代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中国豪放派浪漫主义诗人的高峰,世称“诗仙”。

杜甫,字子美,别称杜工部,世称“诗圣”是中国现实主义诗人的高峰。

后人评论:李诗思疾而语豪,杜诗思苦而语奇。“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中唐时期的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余为柳宗元和北宋时期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与擅写寓言体散文的柳宗元并称“韩柳”。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共同领导了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名篇《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流传。

贾岛和孟郊是“苦吟诗人”,时称“郊寒岛瘦”。

晚唐时期政治周凋敝,民不聊生。杜牧忧国忧民,李商隐则情思缠绵,诗句含蓄,并称为“小李杜”。

北宋时期词大量涌现。其影响源于南唐后主李煜。他与北宋时的柳永、南宋时的女词人李清照,成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而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则以“慷慨悲壮”的词风成为“豪放派”词人的领袖。并称“苏辛”。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等,他一生创作了九千三百多首诗,在文学史上当属罕见。

元代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一曲。元曲分为剧曲和“散曲”。元杂剧有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汤显祖(《牡丹亭》)、王实甫(《西厢记》)。散曲亦有“四大家”之说,即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其中马致远被称为“曲状元”,他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运用的“鼎足对”被人极为称颂。

剧作家汤显祖实为明代人,由于《牡丹亭》在戏曲上的成就,一般也将他归入了元代。

明代以小说创作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为“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二拍”。“三言二拍”成为中国市进短篇小说的奇葩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则是长篇章回小说的高峰。

清代长篇小说创作进一步发展。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批栩栩如生的生物形象,特别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

清末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它们是李伯元的《宫场现形记》、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野火烧山,黑烟冲天。凤凰带领百鸟前去救火,远远地看见一只白色羽毛的无名鸟,边飞边喊:“着火了,快快救火。”它呼喊着,首先冲向烈火。

树下的刺猬,慌慌张张地向洞里钻,说:“谁愿救谁去,我逃命要紧。”

无名鸟叼根马尾松,拼命地扑打疯狂的山火。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豁出命来,也要保住大伙的森林。”于是它全力以赴扑向熊熊的烈火,可是,无名鸟的羽毛被烧焦了,再也支持不住身子,便跌落在地上,身边有股火苗又慢慢燃烧起来,它忍痛滚过去,用身子压灭了。无名鸟也因此牺牲了。

浓烟冲进地洞,呛得刺猬直咳嗽。它受不住了,钻出地洞,蜷缩着身子,头也不敢伸出来。

凤凰和百鸟飞过来,扑灭了山火。那时,森林里浓烟翻腾,空气里充满了焦臭味儿。凤凰望着雾腾腾的森林,从身上拔下几根金光灿烂的羽毛,说:“谁能把无名鸟和刺猬的生死情况弄清楚,这羽毛就给谁。”

“哇哇,我先去。”乌鸦抢着飞下去,找到无名鸟的尸体,它用喙(chui)扒扒,见无名鸟已停止了呼吸;它扒扒刺猬,刺猬“吱吱”叫唤。乌鸦飞回来,说:“我看清楚啦,无名鸟早已死去,刺猬却还活着。”

凤凰好像没听见,说:“谁去看看呢?”

“我去。”喜鹊滑翔到地面,它踩了刺猬一脚,来到无名鸟身旁,用爪子在地上刨了一个坑,把无名鸟埋葬了,还把无名鸟用来扑山火的松枝,端端正正地插在坟头,一切办妥贴了,才飞到树上,说:“我看清楚了,无名鸟还活着,刺猬早已死了。”

凤凰点点头,把金色的羽毛交 给了喜鹊。

“哇哇!”乌鸦带着哭音,说:“凤凰啊,您奖励错了啊!”

“没有!”凤凰看着百鸟,说,“大伙应该知道,无名鸟为集体利益而死,虽死犹生;刺猬为个人利益而生,虽生犹死。”

“轰!”凤凰的话音未落,无名鸟的坟墓上,红光闪闪,彩气腾腾,一只新生的无名鸟飞向天空。凤凰和百鸟赶紧上去迎接它。喜鹊把金光灿烂的羽毛捧了送给它,说:“无名鸟啊,你是我们的英雄,这荣誉应当归于你。”百鸟立刻给无名鸟的翅膀插上这金色的羽毛,从此,它比以往更加美丽,人们就叫它金翅鸟。凤凰、金翅鸟和其他鸟儿,快乐地在蓝天翱翔,欢呼歌唱,其乐无比。

刺猬仰头一看,满脸羞愧,一头钻进地洞,从此,它只好在百鸟休息了的深夜出来找点吃的,光明的白天,再也看不到它的影子了。

直到今天,金翅鸟还受到人们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常考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积累

全文共 8839 字

+ 加入清单

1.(甘肃省,200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和《史记?陈涉世家》。

C.《范进中举》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D.《天净沙?秋思》和《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是曲牌名,“秋思”、“潼关怀古”是题目。

2.(辽宁省,2001)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孙悟空故事的名字:

3.(南通市,2002)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A.《望天门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讳疾忌医”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扁鹊见蔡桓公》。

D.《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4.(北京市石景山区,2002)课文、作者、国籍(或朝代)搭配错误的是()

A.《范进中举》施耐庵明朝B.《“友邦惊诧”论》鲁迅中国

C.《中国石拱桥》茅以升中国D.《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5.(甘肃省,2002)

下面的句子,诗文、题目、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6.(广州市,2000)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的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有著名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

B.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人称“诗仙”,《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作品。

C.《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陌上桑》选自于《诗经》。

7.(神州市,2001)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春》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

C.《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D.书信结尾的“此致”,一般在正文后另起—行空两格写;“敬礼”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

8.(河南省,2000)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是谁?

(1)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篇名:《 》 人物:____________

(2)他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篇名:《 》 人物:____________

9.(北京市海淀区,20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 秋思》中的名句。“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10.(云南省,2000)下面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哪部分文学作品()

①保尔-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杨修 《三国演义》

③鲁达 《水浒传》

11.(南京市,1997)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

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2.(北京市,1998)对一般书信的书写格式说法有误的是( )

A.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面加冒号。

B.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回行,顶格写正文。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写。

C.结尾表示祝愿词语,如“祝”、“此致”等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进步”、“敬礼”等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D.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上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13.(湖州市,2002)下列诗文的出处及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白居易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

C.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宋 柳宗元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 陆游

14.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A.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结局。( )

B.论点和论据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

C.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

D.论证方法指的是立论和驳论。( )

15.填空。

A.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诗文(或寓言)中,如“讳疾忌医”就见于韩非《扁鹊见蔡桓公》。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1)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 》;

(2)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 》;

(3)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 》;

B.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文房四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的统称。

D.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推断,“江阴”的位置应在,“河阳”的位置应在_______。

E.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

①不惑 ②垂髫 ③花甲 ④加冠 ⑤而立 ⑥古稀 ⑦半百

中考真题演练(02)

(一)选择题

1.(北京市西城区,2002)句子、句子的出处、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唐朝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朝

C.禽兽之变许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蒲松龄——清朝

D.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伊——明朝

2.(北京市海淀区,2002)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儒林外史》和《水浒传》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

B.《菜园小记》是吴伯箫的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的小说。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学家都德,《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D.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桃花源记》、《马说》、《岳阳楼记》、《狼》。

3.(北京市海淀区,20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 秋思》中的名句。“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4.(北京市朝阳区,200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涉,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被司马迁写入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的“列传”。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唐朝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七言绝句《出塞》;

C.《最后一课》、《变色龙》、《皇帝的新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都德、俄国的契诃夫、丹麦的安徒生和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D.鲁迅的小说大多收在《呐碱》和《彷徨》两部集子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杨二嫂、双喜等人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5.(天津市,2002)对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A.一、二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春雨及时而降,“知”字用得极妙,把春雨写活了。

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春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

D.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6.(沈阳市,2002)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使人委靡死亡。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读文章的人。

C.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7.(哈尔滨市,2002)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它歌唱大自然的辽阔壮丽,大草原的肥沃昌盛,反映了牧民们以天地为家的豪迈气概和对草原生活的亲切感情。

B.“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天空像巨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充分显示出游牧民族的生活特色。

C.诗中前几句写平川、大山、天空、四野,意境阔大恢宏,采用了静态勾画,形象逼真;最后一句转入动态描绘,使全诗动静结合,充满了勃勃生机。

D.诗的最后一句堪称点睛之笔,其中的“风”字有极强的表现力。由于风的吹动使牧草低伏,人们才看见了草中洁白的羊群。

8.(哈尔滨市,2002)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9.(山东省,2002)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蒲松龄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小说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先帝”指刘备,“崩”在古代指皇帝的死亡。

D.韩麦尔、保尔-柯察金分别是都德《最后一课》和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

10.(安徽省,20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捕蛇者说》选自唐代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

C.《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集《羊脂球》。

11.(四川省,2002)下面作品、作者、朝代(或国籍)搭配有错的一项是()

A.《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南宋

B.《人类的语言》——吕叔湘——现代

C.《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曹雪芹——清代

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12.(贵阳市,2002)选出下面文学常识全对的一项()

A.《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选自《呐喊》

B.《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承恩,大约是元末明初人。

C.《竞选州长》选自法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D.《陈涉世家》和《曹刿论战》都选自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司马迁。

13.(新疆乌鲁木齐,2002)下列课文、出处、作家、时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聊斋志异》——蒲松龄——明代

B.《论雷峰塔的倒掉》——《坟》——《鲁迅》——现代

C.《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D.《石壕吏》——《杜工部集》——杜甫——唐代

14.(新疆乌鲁本齐,2002)下面对《望天门山》的赏析,不正确的三项是()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隔江而立、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断”、“开”二字写出了江水浩大的气势和力量,“流”和“回”二字写出了江水的回旋激荡。

C.“帆”和“日”两字字面虽不着色,但同样让人能联想到江面铺满红光,雪白的风帆在红日和江水映照下显得极其鲜艳夺目的景象。

D.第三句中的“出”字把动态事物赋予静态美,读来可以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15.(成都市,2002)对下列文字的出处,所描写的人物及主要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②XX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险,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④郑屠被这XXX就势按住左手,赶将人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A.①《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 心理描写

B.②《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门子 语言描写

C.③《社戏》 闰土 肖像描写

D.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 动作描写

16.(镇江市,2002)选出对下列两句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诗句以梨花比喻雪,新颖奇特。

B.这两句诗写出了春风吹拂,梨花盛开的美景。

C.“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

D.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17.(扬州市,200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了一个人人平等、幸福自由的“世外桃源”,这与东晋末年的黑暗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友邦惊诧”论》一文中,作者抓住论敌要害,先驳论点,后驳论据,批驳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谬论,揭露了英、法、美等所谓“友邦”妄图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

C.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一文中,以自己在竞选纽约州州长过程中遭受的种种诬陷、攻击,揭露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D.《石壕吏》最后一句“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表明连年战乱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多么深重,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8.(昆明市,2002)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月间。

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

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

(二)填空题

1.(重庆市,2002)古诗赏析;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诗中描写了黄莺、_________、__________、水乡、城郭、酒旗、春风七种景物,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江南春色。(杜牧《江南春》)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但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从全词来看,这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的感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陕西省,200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3.(甘肃省,2002)文学常识填空。

①《______________》是我国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②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_》。

4.(成都市,2002)下面两副对联所指的作家分别是谁,请将姓名及其主要作品集填在括号?里。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筹 刺贪刺虐人木三分()()

(2)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三)简答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请你根据这几句中“乐”字的各自含义,说说加点“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2.(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与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两句话自古以来就有激励后人的作用,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请具体说明。

3.(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愚公”名字中的“愚”和“智叟”名字中的“智”,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对此说说你的理解。

4.(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几句写景、抒情的特点。

5.(河南省,2002)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______________。全诗抒发了强烈的___________。

6.(甘肃省,2002)文学欣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大哪里。

五、中考模拟演练答案

【答案】01

1.C 2.鲁智深 略 3.C 4.A

5.C 6.A 7.B

8.(1)在烈日和暴雨下 祥子 (2)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

9.C 10.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三国演义》 ③《水浒传》

11.D 12.A 13.A 14.A×B×C√ D× 15.A①世外桃源 陶渊明 《桃花源记》?②温故知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孔子 《论语》 ③三顾茅庐 诸葛亮 《出师表》 ?④滥竽充数 韩非 《韩非子》

B.《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 《书》、 《礼》、 《易》、 《春秋》

C.笔、墨、纸、砚 D.长江南岸 黄河北岸 E.⑥③⑦①⑤④②例1

【答案】02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BBCCDBDCBCAAADDBCC

(二)填空题

1.(1)绿叶 红花 (2)只愿或只希望 祝愿亲人年年平安 幸福长久

2.(1)鲁达(或:鲁提辖、鲁智深、花和尚)

?(2)曹操(或:曹操和刘备)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①白毛女 ②曹雪芹 ③诗经

4.(1)蒲松龄 《聊斋志异》 (2)白居易 (新乐府》或《白氏长庆集》

(三)简答题

1.太守乐其乐: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处境而悲,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

鸟乐:自然条件优越而鸟不自知。

人乐:不仅知道自然条件优越,而且还能娱情山水。

从太守乐:既有娱情山水之乐,同时还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2.①强调的内容不同:孟子是儒学家说的创始人,以维护当时的社会正统为己任,所以强调“天意”;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信奉人可以支配和改变自己的命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各自的身份。

②说话的语气不同。孟子的话舒缓庄重,有虔诚传达“天意”的味道;陈涉的话言辞激烈,叛逆色彩很浓。

③表达的效果不同。孟子的话让人有一种肩负重任、不辱使命之感;陈涉的话具有鼓动性,能激发人反叛的斗志。

④句式不同。

3.①劳力者虽“愚”实智,而劳心者虽“智”实愚。

②自以为智者未必智,而以人为愚者人未必愚。

③实干者为智,空谈者为愚。

④褒“愚”贬“智”,蕴含着“美极为丑、丑极为美”的美学原理。

⑤挖山不止是持之以恒,所以褒。

⑥感动天帝、无陇断,说明真心付出必有回报,所以褒。

⑦子子孙孙挖山不止,说明肯为“甜”面先苦,所以褒。

⑧体弱志坚(老弱蠕子)所以褒。

4.①“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个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凄凉镜头,正是天涯断肠人心境的直接反映(触景生情、因情设景、情景交融)。

②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对比,凸现了背井离乡之人愁肠寸断的悲苦与寂寞。

5.(1)凄凉(悲凉)

(2)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爱国(或抗金保疆)情怀。

6.(1)B

(2)C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海瑞的刚正不阿

全文共 2099 字

+ 加入清单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海瑞的刚正不阿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分贫苦。二十多岁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榨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子,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

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到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地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么办才好。”

鄢懋卿看到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

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调到京城。

海瑞到了京城,对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情况,见得更多了。那时候,明世宗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上朝,他躲在宫里一个劲儿跟一些道士们鬼混。一些朝臣谁也不敢说话。海瑞虽然官职不大,却大胆写一道奏章向明世宗直谏。他把明王朝造成的腐败现象痛痛快快地揭露出来。他在奏章上写道:“现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天下的老百姓对陛下早就不满了。”

海瑞把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自己估计会触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回家的路上,顺道买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儿子看到全吓呆了。海瑞把这件事告诉了亲人们,并且把他死后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里的仆人也都打发走了,准备随时被捕处死。

果然,海瑞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场轰动。明世宗看了,又气又恨,把奏章扔在地上,跟左右侍从说:“快把这个人抓起来,别让他跑了!”

旁边有个宦官早就听到海瑞的名声,跟明世宗说:“这个人是个出名的书呆子,他早知道触犯了陛下活不成,把后事都安排了。我看他是不会逃走的。”

后来,明世宗还是下命令把海瑞抓了起来,交给锦衣卫严刑拷问:直到明世宗死去,海瑞才得到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古代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焚夜》)

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焚夜》

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1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

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

1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2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黄琼传))

2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

2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24、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2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8、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犯敌)

3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新五代史》

3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3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

3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3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

4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4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4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

4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魏征)

4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轼)

4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

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47、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4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5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常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传统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老的中国,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艺术文化,它们有着典雅而神秘的风韵,也证实了炎黄子孙的聪明和才智

古诗是中国的一大文化艺术作品,表现了古人的心情和感悟,有的还描写了风景和植物等,就如我们现在的写作一般。唐代的李白、杜甫,清代的李清照,宋代的杨万里;他们都是著名的大诗人,也是古代的艺术家。所以,古诗是文学中的一门艺术。

弦乐器是古人用来奏乐的乐器,在古代的宫廷里,那些奏乐的宫女们面前摆放着一架架古香古色的古筝或箜篌,弹奏出的声音如同高山流水,时而柔和,时而空灵。古筝和箜篌这两种乐器也算得上是古代的极品乐器,只有在宫廷和大户人家中才能看见。它们的乐声被世人称赞,今天也有不少人喜欢欣赏。所以,弦乐器是音乐中的一门艺术。

陶瓷,人们常说:景德镇陶瓷甲天下。没错,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作品,它的主要原料是泥土。先用泥土做成想要的形状,然后再煎烤,成型后,再上色,一个美丽复古的陶瓷作品就这样完成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一些不显眼的泥土竟能做出如此美丽的陶瓷作品。所以,陶瓷是手工中的一门艺术。

水墨画。中国古代的水墨画也是很有名的,古代的画家利用水墨画把祖国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都描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祖国的壮丽山河,就连徐悲鸿的骏马,齐白石的龙虾,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动物也令人拍案叫绝,可想而知,中国的水墨画是多么出名。所以,水墨画是美术中的一门艺术。

中国的艺术还有很多很多,它们说不完也道不尽,中国的艺术是不可低估的,它们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欣赏。我爱中国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诚实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水牛和货车

从前有一个猫,一条狗和一头水牛,它们共同决定要从某地搬运三辆货车到某地。它们约好各人拉一辆,同时动身,谁先到达目的地就算谁赢。不用说,对于一个猫,要拉动一辆货车,并且要拉那么长的路程,不过是一句很动听的空话罢了,所以猫并不去拉车,只是拔脚就跑,一口气就跑到目的地了,立刻宣布自己的胜利,叫道:“我第一个到达了!”

狗勉强地拉了一两步路,可是一则实在重不过,二则猫已经抢先跑前面去了,它很不甘心,所以它也就抛下了货车,飞步向前面跑去了。

水牛远远地落在后面,拉着笨重的货车,喘着气一步一步地走。等到它到达目的地,老实说,是已经很迟了:不但最先到达的猫已经等得不耐烦,自己跑开不见啦,就是晚一步到达的狗也已经等得无聊起来,自己跑开和别的狗打架去了;水牛看看那里什么也没有,就说:

“虽然它们很早就到过这里,可是它们是空手来的,后来又耐不住寂寞,空手回去了,这算得什么呢?那么,运了实在的货车到达这里来的,还得算我是第一个哩!”

不要跟说漂亮话的人竞赛,而要向老实工作的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道理:

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选自《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常识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1、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

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

后者《春秋》与《左传》。

2、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 ②人称赞,

建安文学推“三曹”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 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 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①《诗经》共305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全文共 2401 字

+ 加入清单

多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有利于同学们的写作,以下为您带来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欢迎浏览!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0、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1、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2、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3、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4、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15、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16、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7、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18、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三、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自15个地区的诗,其中大多数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3、《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4、《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5、《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6、《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7、《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世说新语》是一体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

8、《三国演义》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自汉末群雄逐鹿至西晋统一历史进程。《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9、《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10、《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篱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11、《聊斋志异》描写歌颂爱情。抨击科举制度的-败。揭露现实政治的-败和政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12、《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3、《长生殿》一方面颂扬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又谴责他们荒淫祸国,企图达到“垂戒来世”的目的。

14、《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15、《乐府诗集》是唐五代以前乐府诗的总集。

16、《西厢记》是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著作。

17、《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18、《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19、《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

20、《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

2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三则

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欲速则不达 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子夏比孔子小44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才思敏捷,文学素养很高,经常得到孔子的称赞。 有一年,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当时是鲁国的一个县,大概位于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孔子,向老师请教说:“请问老师,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而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深深鞠躬,说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一定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然后告别孔子,到莒父上任去了。 这段话被记载在《论语·子路》中,从这段话中产生了成语“欲速则不达”,人们常用它来说明如果干一件事情的时候,过于性急图快,不讲求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欲,想要;速,快速;达,达到,完成。

缘木求鱼 公元前 319年,孟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候,齐宣王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正准备攻打邻国。孟子反对战争,想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可怎么才能说服固执的齐宣王呢?于是,孟子与齐宣王进行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孟子问:“大王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齐宣王知道孟子要来说服自己,所以他笑而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食物不够肥美,衣服不够轻暖,还是色彩不够艳丽,音乐不够美妙?要不就是因为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吧?这些,臣子们都全部能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接着说:“那您最想要的,一定就是开拓疆土,收服秦国、楚国,统治中国,安抚边疆。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就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啊(原文是:犹缘木而求鱼也’)。”齐宣王吃了一惊,忙问:“为什么?” 孟子连忙说:“大王想一统天下,是以弱击强,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可如果大王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里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这样,天下还有谁能够与您为敌呢?” 成语“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找鱼,它常被用来比喻做事情时,如果方向、方法错误,就一定达不到目的。缘,沿着,顺着。

约法三章 秦朝末年,人民苦于沉重的捐税、繁重的徭役和严酷的刑罚,纷纷揭竿而起。公元前 206年10月,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朝皇都咸阳只有几十里的灞上。仅当了46天秦王的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接受大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灞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百姓苦于秦朝的严刑苛法已经很久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一是杀人的判处死刑,二是伤人的治罪,三是抢劫的受罚。我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乡亲们除害,不是来侵害你们的,请大家放心。”父老乡亲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接着,刘邦又派人到各县各乡,将约法三章通告于百姓。百姓得知后都非常高兴,纷纷带着牛、羊、酒、食前来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一再谦让不肯接受,说:“我们的军粮并不缺乏,不想再麻烦百姓了。”百姓们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做王。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成语“约法三章”即指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约,协商,议定;章,指条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古代的妇女节550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三八国际妇女节源于1903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大罢工,1975年被联合国确认。但这并不是外国人的创新,中国早在汉代就已有“妇女节”,且传承了数千年。

汉代《古诗十九首》记载:“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源于神话传说牵牛织女七夕相会的诗歌,让织女的形象产生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历史发祥地的黄河流域各省,民间便把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称为“女节”或“乞巧节”。河南《宜阳县志》载:“七月七夕为女节,祀天孙以乞巧。”;陕西《蒲城县志》又载:“七月七夕,嫁女避节。”

到了唐代,人们都要在“七夕”乞巧节这天祭拜织女,希望她把纺织的技巧传给家中的女人,而女人们则走亲访友,交流织艺,连平时被禁锢在绣楼里的大家闺秀,这天也可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涉足田园、游览井市,古代许多男女青年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也由此产生。

宋、明代,“七夕”这天妇女的待遇就更高了:女人要穿红戴花,用五彩绫线结成樱桃、桑椹、角黍、葫芦等形状穿线佩身,家中还要备足美食供女人享用。明代《帝京午目》中说:“七夕女儿节,角黍展榴裙。”《帝京物略》中也有“七夕,父母家必迎女食花糕……亦曰女儿节”的记载。

在清代,“妇女节”又从“七夕”发展成端午的“女儿节”,这天不仅女人要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享受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游艺”、“聚餐”、“休假”等特权,连远嫁的女子也可以在这几天回娘家看望双亲,共享天伦。

而在少数民族中,古时的“妇女节”习俗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如苗族姐妹节、怒族仙女节、侗族姑娘、壮族娅拜节、藏族女儿节等,都是中华女性尽展美丽和聪明才智的时刻。

西瓜5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初唐四杰:王勃《王子安集》、杨炯《杨盈川集》、卢照邻《幽忧子集》、骆宾王《骆宾王集》 三十六体: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沈宋:沈全期、宋之问

七绝双壁:李白、王昌龄

杜甫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张王乐府:张籍、王建

韩愈的文学主张:文以明道、不平则鸣、学古创新、提高学养

韩愈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文体创新、手法创新、语言创新、风格创新。散文内容:论说文、叙事文、抒情文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博辩宏伟)、苏轼(行云流水)、

苏辙(汪泽淡薄)

柳宗元散文特点:命意深、蕴涵深、牢骚深

司空图的三美:自然美、壮美、华美

唐传奇题材:神怪、侠义、历史、爱情传奇

苏门四学士:张耒,晁补之、黄庭坚、秦观

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晏欧:晏殊,欧阳修

欧阳修论文的三多:多看、多做、多商量

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陆游,范成大

永嘉四灵: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

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证五部分

笔记分类:故事、史料、考索

小说分类:爱情、社会问题、豪侠、神怪

宋杂剧五行:计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

南戏之祖:王魁、赵贞女

大元乐府:元代戏曲、散曲,元代戏曲又分为北曲杂剧、南曲戏文

中国最早的戏曲:宋杂剧、金院本

五宫:仙吕、南吕、黄钟、正宫、中吕

四调:大石调、双调、上调、越调

角色七种:生、旦、净、丑、外、末、贴

永乐大典三种曲:张协状元、小孙屠、换门子弟错立身

元曲包括:元杂剧、元代散去

散曲包括:套数、小令

关汉卿喜剧姊妹篇:救风尘,望江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四大美女与茶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它传承了中国古老文化。古人云:女人如茶,男人如水。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好比中国四大名茶。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出生在越国,有沉鱼之貌。越王勾践施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其从此沉溺于酒色不能自拔,终于打败吴国。西施一生浸透悲苦、屈辱,为此有的人把她比做“龙井”。龙井是我国第一名茶,品龙井时,口齿生香,略有些苦涩,这苦涩正如西施悲剧的一生。

王昭君,汉宣帝时的一个宫女,自愿代公主出嫁匈奴,她为汉、蛮两方友好相处献出了一生。有的人把她比做“乌龙茶”,乌龙茶因生长环境恶劣,采集困难而驰名中外。王昭君不畏艰险,能在塞外那样的条件下生存,这正如乌龙茶的特质——生于悬崖,留香于人间。

貂禅,汉朝大臣王充的养女,能歌善舞。貂禅为了报答王充的养育之恩,离间了董卓与吕布的关系,借吕布杀了董卓,但最后却还是未得善终。有的人把她比做“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又叫做“报恩茶”,它有色绿、味醇、形美、香郁的特点。

杨玉环,又名杨贵妃,雍容华贵,唐朝第一美女,风姿万方,她的美貌有“闭月”之称,但也改变不了她悲惨的结局。有人把她比做“白牡丹茶”,这种茶为手工扎制名茶,其外形如牡丹色泽白而得名。牡丹,花中之魁,正如杨玉环人中之凤。

这四大美人都是空前绝后的,而古往今来,多数女人都是相貌平平。但容貌平平,品行高雅的女人,依然是一杯耐品的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

全文共 248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一般是出自真实的历史故事,或者是来自一些具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借用成语故事讲清哲学道理,可收到较好的教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龙点睛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 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它,甚至是畏惧它。

掩耳盗铃

春秋末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经常发生争夺权势,相互兼并的战争,有一年,赵简子(赵国国君的的先人)带兵消灭了卿大夫范吉射,灭了范氏全家。范家从此门庭冷落。可是门前仍挂着一只大钟。有一个贪财的人看见这个大钟,就想背回家去。可是钟大,太笨重,他一连搬了几下,都拿不动。于是,他找来一只铁锤,打算把钟砸碎,再一块一块拿回家。不料那人用锤砸钟的时候,发出了一阵阵洪亮的响声。这下他可犯难了:"要是别人听见响声,都来夺钟怎么办呢?"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只要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别人的耳朵也同样听不见的。他放下胆了,用力去砸钟,巨大的响声传得很远,官差闻声赶来,把他抓获了。

到了唐朝,唐高祖李渊听到这件事后,觉得很可笑,说:"此可谓掩耳盗铃也"。此后,根据这个掩耳盗钟的故事,人们引申出"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实际上是自己欺骗自己。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急功近利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的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

在汉武帝时期,因朝廷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赋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 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诸侯王那里担任了国相之职。但是没过多久,董仲舒却因才遭妒,备受其他官员的排挤,后因提出“灾乱说”而被人诬陷有颠覆国家的意图,差点被处死。汉武帝念及旧情,亲自出面赦免了他。后来,汉武帝听从丞相公孙弘的一间,将其派往胶西。让他做了胶西王国相。

公孙弘与董仲舒同为儒学经师。公孙弘擅长逢迎附和,深得汉武帝的器重,被任命为丞相。董仲舒却时常不识时务,正言直谏,汉武帝对他恨头疼,所以敬而远之。公孙弘一直以来都嫉妒董仲舒的才华,这次,他找到了机会,希望可以一举铲除董仲舒。举荐,也是有计划的谋杀。

胶西王是汉武帝的兄长,依仗自己是汉室宗亲,有恃无恐,骄横暴戾。之前,朝廷派去的国相统统被他以各种罪名斩杀,无一幸免。幸运的是,因为董仲舒的声名与才学,胶西王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一次,胶西王对董仲舒说:“勾践的贤明,加上范蠡(lí)、文种的才能,我认为这是越国的‘三仁’,你怎么看待这三仁呢?当初齐桓公有问题请教管仲,我的疑虑就由先生解决了。”

董仲舒回答说:“我才疏学浅,没能力决断大王的疑虑。虽然如此,大王向我提问,我不能不尽我所知回答。我听说,过去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柳下惠回答说:‘不行。’他退下来满脸忧愁地说:‘我听说,阴谋侵略邻国的,不会向仁爱者讨教,这次国君为什么问我呢?’可见,柳下惠连被问都觉得羞耻,更别说参与讨伐齐国了!由此看来,越国本来就没有一个‘仁’,哪来的‘三仁’?所谓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尧、舜、禹就是榜样!”。

急功近利的意思是:急于谋求眼前的功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楚人学齐语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对宋国大臣戴不胜说:“如果有个楚国的大夫(dà fū),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的语言,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当然是让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但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干扰他,跟他说楚语,那么,虽然天天鞭打他,逼他学齐语,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领到齐国国都临淄(zī)城内最繁华的街市,让他在那里住上几年,那么,尽管天天责打他,要他讲楚语,那也做不到了。”

[提示]

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培养品德也是这样。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自己也要注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

[原文]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①。……一齐人傅之②,众楚人咻之③,虽日挞而求其齐也④,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⑤,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子》

[注释]

①欲其子之齐语也——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的语言。

②傅——教。

③咻(xiū)——吵,乱说话,这里有用说话干扰的意思。

④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⑤庄岳——庄是街名,岳是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内繁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集锦:古代职官

全文共 5117 字

+ 加入清单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古代经典名言解释

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不愿为官而要做普通的百姓,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4、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寺外竖的旗杆上,挂了一面长幡,风吹幡动,引起两个和尚对缘起究竟的争辩:

“看!风在飘动!”

”不对,这不是风飘动,是幡在飘动!”

“是风动!没有风,幡不会飘;幡因风而显,主因是风,是风动!”

“不不!是幡动!没有旗幡动,又怎么知道有风?风因幡而显,旗幡是主,应是幡动!”

慧能大师见两者争论不休,当机立斩,一声断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两个和尚一听到慧能大师的话,立刻恍然大悟。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