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过端午为写作文(优秀20篇)

浏览

3908

作文

811

端午情浓作文550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到了,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粽子,撞蛋,看赛龙舟……我家也不例外。

大清早,我们就驱车来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早就把粽叶、糯米和绳子准备好了,就等着我们来包粽子了。

奶奶先选好两片粽叶,将其叠在一起,然后卷成圆锥状,用左手托着,右手抓一些糯米放进去,放两颗红枣,再放一些糯米把它填满,接下来用多余的粽叶封口,最后用绳子五花大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我看了,蠢蠢欲动,马上动手包起了粽子。我也学着奶奶这位大厨娘的样子包,可是包起来总会漏米,奶奶又教了我一次,可我还是不会包。我濒临绝望,但转念一想,我乃“五星大厨”,怎能败在这区区小粽子身上。于是,我重振旗鼓,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我扎好马步,卷起袖子,拿起粽叶卷成圆锥状,抓来一大把糯米放进去……终于,我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卖相非常丑,可毕竟包好了。

包好了粽子后,便是最激动人心的撞蛋擂台赛了。我们一家人挑好了各自参赛的鸭蛋,撞蛋比赛拉开序幕!先由老妈与老爸对阵,结果老爸惨败。接下来我与老妈对阵,我先发制人,用力朝老妈的鸭蛋砸去,只听清脆一响,Oh,No!我的鸭蛋出师未捷身先死。我不服,又拿了一个蛋,可是又败北了。撞碎的鸭蛋都进了我们的肚子,而“鸭蛋王”也没好多少,明早我要配白粥把它吃掉!

端午浓情,粽子飘香,撞蛋欢声,编织了一曲端午交响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6我的端午这样过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啊,太开心了!太开心了!端午节那天我们要去九台的石头口门游玩!第二天早上我5点就起来了,准备出发。

我们乘车很快到了石头口门,我一看水库,真大呀!我走进了大门,首先看见山上两座高大的佛像:一个是观音,一个是弥勒佛,我就爬了上去。我以为多高呢,可我上了一半就吓得不敢动了。弥勒佛浑身金灿灿,一直在笑,我坚持走到了高处。一座高高的观音菩萨,手捧玉净瓶洒着圣水,还伴着音乐,一直唱着“南无阿弥陀佛”。我望向远处,什么都能看到,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当我们下去时,我体会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含义。我小心翼翼地下山,来到了“小海”。浪一直在拍,一浪要比一浪强,我在水边吹泡泡。有的孩子抓到了泥鳅,可我就是抓不到,我又到了“二代长城”,虽然不如一代好,但是也包围了整个石头口门。我一直在照相,当来到一个到坛子前时,见那坛子是铜钱形状,四周有几个童子,一个在撒尿,一个笑,一个抓鱼,反正每个童子是各有不同。而且还有大象棋,上面有“财”“子”等字,看了之后我不懂,就站在财上,用硬币一投,投中了,这说明我要年年发大财呀!老叔在“子”上投一枚硬币,表示老婶要生一个大胖小子。

我看见水面上有快艇,速度飞快,我可不去坐。就一张一张地拍照。

这次旅游太好玩了。以后好好学习,去更远的城市旅游,未来梦想就是环游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的香包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端午节诗歌:端午的香包

小时候,

端午的香包飘着幽香,

姥姥手中的针线又在忙。

长大了,

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礼葬,

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现在,

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

姥姥的爱在外婆桥上。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于是,我国的满身都是德,犹如天花乱坠。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令人难忘的端午话题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节,台州晚报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怀念和敬佩,特意组织我们小记者在国贸肯德基餐厅举行包粽子活动。

二十五位小记者和家长欢聚一堂,欢呼雀跃,把肯德基餐厅挤得水泄不通。和蔼可亲的带队老师把我们小记者集合在一起,陪我们做了许多有趣、滑稽的小游戏。

接下来就是进入今天的主题——包粽子。肯德基先给我们做了一次示范。看到姐姐动作娴熟的把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空心圆锥形,然后舀上几勺糯米放在里面,再折回来,用粽藤把粽子绑得结结实实。看上去,粽子的四个角棱角分明,漂亮美观。

这时有些心急的小记者蠢蠢欲动,他们变得不安分守己了,叫的叫、嚷的嚷、都跃跃欲试。姐姐先分给我们每人两片粽叶。小记者们就开始七手八脚的忙开了。我心里暗暗得意:嘿嘿!包粽子对我来说小菜一碟。我一定大显身手,让别人对我刮目相看。我迫不及待拿起粽叶,抢在同学前面,去舀了几勺糯米放在粽叶上,然后赶紧拿起粽藤往上面缠紧。就在我觉得一切大功告成的时候,突然,糯米就像调皮的孩子接二连三的跳了出来。粽叶也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在地上。“哎约,倒霉死了。”我自言自语道。这时姐姐向我走过来了,笑眯眯地说:“你刚才绑得绳子太紧了,重新再包吧!”我汲取了上次的教训,终于包好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

这时,我看看其它小记者们纷纷地也包出了自己的劳动“果实”。瞧!他们包的粽子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把米粒都裸露到了外面,还有包得七零八落,看到那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粽子,小记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笑得前俯后仰。

包粽子活动在一睡欢笑声中结束了,记者姐姐给我们拍了一次集体合影。我们就恋恋不舍得回家了,难忘今天美好的相聚时刻,难忘今天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屈死的日子、难忘那一个个散着浓郁香气的粽子、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作文端午的味道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展望历史的动人画卷,感受中华的五千年风采,那些传统节日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缠绕——

品味淡淡的茶香,品味又一年的端午

今年的端午和往年的一样,我照例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游玩。还没进门就感受一股喜庆的气氛。进入园内,哇,可真是人山人海,而且有许多外国人,我心里暗自欣喜,今年的端午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来到长街上,巨大的条幅跃入眼帘“长跑庆端午,万人齐报名”,这么盛大的节目,我当然踊跃参加了,本自以为跑的很快,但结果只得了一个鼓励奖“粽子”,还蛮好吃的,端午节的粽子真香。

我们又来到了江边,一列列龙舟像将要离弦的箭,跃跃欲试,舟上有黄头发的美国人,他们露着自信的笑容,仿佛一定会胜利,其他外国人也都满意急切的盼望着比赛开始。我看到中国人正在舒展胳膊,已经胜筹在握,心里暗自为他们加油打气,随着锣鼓的响起,龙舟奔涌而出,我扯着嗓子为中国选手呐喊着,终于他们不负众望,赢得了比赛。外国人虽输掉了比赛,但依旧伸出了友谊的手,相视一握,传达出对中华文化的无限赞叹与喜爱,端午节,真自豪。

我们又来到大桥上,这里有许多人都拿着粽子向江里投去,眼里满是怀念与赞叹,我知道了他们是在怀念屈原,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演绎了一曲曲生动的爱国史诗,我拿出粽子深情的抛下,心想:屈原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们新时代的英才应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端午节,充满回忆与追念。

最后,我们乘着车回家,在路上遇到两个俄国人,我们顺便搭他们到宾馆,下车时他们用不怎么标准的中国话说:“中国的端午节真热闹,中国人真热情,将来我们还会来中国过端午。”我听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品味端午,只那浓浓的粽子;品味端午,只那浅浅的自豪;品味端午,只那淡淡的追忆;品味端午,是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风采,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传承。

我坚信中华文化即将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华民族将成为东方一头傲立的雄狮,品味端午,品味浓浓的中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作文素材:又到端午——忆屈原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习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只能遂去,不再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的趣事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周游

看!那长长的龙舟,那香气扑鼻的粽子;听!那欢声笑语,没错,正是端午节了!

过端午节时,我们都会起得很早,因为我们要做粽子迎接回来过节的爸爸。于是,妈妈首先把糯米放进三角形的粽叶里,然后把红枣放进去,接着用长长的叶子一点一点的包起来,最后,粽子完成了!我也跟着做,但要么是“大冬瓜”,要么是“大雪梨”。中午,我们品尝了几个粽子,虽然我的粽子不美观,但很好吃,吃上一口,回味无穷。下午,爸爸回来了,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美味的晚餐。

这天晚上,我久久未睡,我在静静的夜里想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还有古代屈原的故事。我在想,如果我是那些人,我会经历什么事呢?

温暖的时光,香香的粽子,长长的龙舟和团圆的一家人,这让我很满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我想起了你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恰是端午。此刻我坐在考场,看到这个题日,思绪飘飞,不由想起了你。

那日亦是端午。你怀石独立于汨罗江畔,任如血的残阳拉长你的身影,任呼啸的长风吹散你的发髻,任怒吼的波涛打湿你的衣衫,你仰天长笑一一

是被冤枉的痛苦,还是对国主的讥笑?

是不得志的悲愤,还是国破后的绝望?

想你踌躇满志欲建盛世大楚,一腔热血只为繁荣故都,赤诚丹心,日月可鉴。可那口口声声说自己深明大义的帝王,却偏听谗言,忠奸不辨,硬是逼你脱下三闾大夫的长袍,将你放逐。渔父叹:“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你却直言“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依然记得那是公元前278年,秦回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楚国国都,听到这消息时,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怨恨楚怀王吗?你怨恨顷襄王吗?是他们楚家人自作聪明,亲小人远贤臣,才使泱泱楚国的大厦轰然倒塌。你的苦!你的痛!只能独自吞咽!你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是,你爱的国已亡了,你忠的志已灭,你的路又在何方?这污浊的世间怎能容你清自的灵魂!

也罢!也罢!

纵身一跃!

你悲坳的笑声被怒吼的波涛掩盖,你伟岸的身躯被汹涌的江水吞噬!你爱国!你爱故土!所以你才毅然带着自己的志向随那已成往昔的楚国一同葬了,葬在汨罗江的波涛里,葬在几千年中华儿女炽热的红心里!

你后悔吗?不,你不会!即使再来一次,你依然宁可用死去殉志殉国,你说过,“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呀,即使l阴阳相隔,你也一定能看到中华儿女对你的敬意吧!那份敬意,已随着飘香的粽子渗透进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中;那份敬意,已伴着千年的端午嵌入了华夏民族的根系中!

屈原啊,昔日你借汨罗埋葬孑然傲骨,今朝我用拙笔寄托思你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安康话题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今年的端午节。端午节对于我这种“吃货”而言,快乐就是美味的粽子啦!以往,我在端午节的“首要任务”就是“吃吃吃”。可是,今年,就有些不一样了。

端午节那一天,我们全家人都回外婆家过,一路上,我的`脑子里全是一大群粽子在“飞来飞去”,有鲜肉粽、香菇粽、海蛎虾仁粽、豆沙粽……口水已经“流成一条小溪”了,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用手轻轻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馋猫,等会就给你一个大惊喜。”这可把我乐坏了,满脑子都是这个“惊喜”。

到了外婆家,我却结结实实地被这个“惊喜”吓到了――长辈们悠哉游哉的坐在旁边喝着茶,和去年长辈们忙碌的身影,竟相不同的是,今年在灶台旁打转儿的是一脸“苦大仇深”表哥表姐们了。长辈们有一种“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的眼神盯着站在门口手足无措,一脸懵圈儿的我。

我被盯得不自在,我小心翼翼的问旁边刷粽叶刷得满头大汗的诗津哥哥:“哥,什么事儿啊?为什么外公他们在那里看啊?他们不帮忙吗?”诗津累得说话都上气不接下气:“因……因为……外公觉……觉得我们以往都……都是‘等着吃’,今天他让我们互……互换一下‘角色’,你也要帮……帮忙啊。”我发现,我们包粽子小队有一条“流水线”,先刷粽叶也是为了刷掉上面的尘土和细绒毛,洗糯米是为了洗去糯米上的脏东西,再拌料,再包起来,扎好,最后下锅。

于是,我被表姐分配在了“刷粽叶”这个小组,这可是个苦差事、体力活,刚开始,我十分卖力,颇有“拼命三娘”风采,一下子就刷完了那筐叶子,“也没什么难的嘛。”我得意扬扬地交了差,把粽叶递给了诗津“验收”,他瞟了一眼,说:“不合格,”说着,指着粽叶的侧、背面,“你看,这里还有绒毛。”我仔细地看了看,的确有,我刚才太急于求成了,把侧、背面的绒毛给忘了,我又拿起了刷子,又开始和粽叶做斗争,手又酸又疼,到现在还疼着呢。

总算忙完了,太阳已经落山,我们坐在夜幕下,吃着亲手做的粽子,格外香甜。

今年的端午节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我们不仅尝到了粽子,也体会到了长辈们平时的辛苦劳累,以后一定要珍惜长辈对我们的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的快乐四年级必备描写日记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呢?为什么每家每户都要在这一天包粽子呢?这两个问题我能够来回答: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之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是因为纪念屈原。

今天,我们家也一起包粽子。妈妈早上很早起床,到市场买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准备完成。开始,我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在三分之一处折一个角,形成三角体。然后,我把一块绿豆沙塞了进去,再放一点糯米。最后,我想用竹绳把粽子包起来,但是香肠和糯米总是从下面的小孔露出脸来,我用夹子把那个小孔夹住,可是妈妈说:“不可以这样,待会儿怎么煮啊。”

我把夹子取了下来,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孔缩小。最后,我顺利的做好了第一个粽子,我越做越有劲,一共做了18个。我把我的几个优秀作品拿去煮。一会儿后,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开竹叶往嘴里送,顿时,一阵芳香在嘴里飘来飘去。吃完粽子,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一家人吃完了粽子,便举行了一个小游戏:把三个不同的人包的粽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尝出那一个是自己做的。我一开始,总是品尝不出我做的粽子。最后,我发现最后一个粽子的底部,有一块绿豆沙露出了来我高兴的指着它,爸爸开翻下面的答案,结果被我猜中。

这个端午节真令我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佳节话屈原

全文共 1495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是一个正直敢于说真话的天真、幼稚和热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为何跳江而死?因为诗人不具备封建政治家的深沉、老练和冷酷。屈原这个文学家的天真、幼稚和热情与政治家的深沉、老练与冷酷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政治家起码的素质是撒谎说假话,除此之外还会随机应变,投其所好。

屈原算什么?按他的地位——楚国掌握昭屈、景三姓贵族旳三闾大夫,还担任过和楚王议论国事,替楚王草拟诏令以及接待外宾的左徒,应该属于政治家,但他缺乏政治家应具备的成熟、老练、冷酷,特别是不会撒谎,一味地直来直去的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明知楚怀王是个专横而自负的昏王,他却偏偏要为他办事,明知朝中靳尚,上官大夫公子兰一伙奸人联合排挤中伤他,他却偏偏要和他们较量,他的处境当然不会好。再加上楚怀王儿子楚顷襄王不大信任他,靳尚又在楚顷襄王面前挑拨诬陷,这样火上加油终于把他整下课送去湘南流放。

屈原怀着一腔委屈和悲愤独自一个人在汩罗江抒发他的《离骚》,一个渔夫看见他如此模样,便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么?怎么弄成这个样子?”

屈原回答说:“世上的人都喝醉了酒,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只有我一个人是干净的,所以才被放逐到了这儿来!”

仅这两句话就可以看出屈原不是政治家,只能是位天真、幼稚而富于激情的诗人。政治家最注重的是含蓄和模棱两可。象屈原却一针见血地揭露腐败现实和龌龊小人当道的政体,怎么不遭那些腐败政体和龌龊小人的整治呢。难怪当屈原力劝楚顷襄王联络诸侯共同对抗秦以洗雪楚怀王被秦国囚禁而死的耻辱时,靳尚乘机在楚顷襄王面前造谣说:“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你么?他对别人说‘大王忘了秦国的杀父之仇,是不孝;公子兰不主张抗秦是不忠。楚国的君臣全是不忠不孝之人,国家很快就要灭亡了’”

楚顷襄王本身就是个昏君,听到这些话如何不气,立即下令将屈原革职流放。

端午节纪念屈原,不得不让人反思,想想中国知识分子一代又一代的遭受政治迫害的悲剧,像屈原这样真正有灵魂的知识分子,是思想主宰的个体,不会人云亦云,趋炎附势,上下钻营,而是少有的唯能可贵的独立人格,也就是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硬骨头精神。但是现实中知识分子一旦露出强烈的个性都是政治家所不能容忍的。

翻开历史,知识分子从政的悲剧就显露无余:孔子郁郁不得志,司马迁受宫刑,嵇康被司马氏所杀,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被迫出家死在佛寺中,程子昂死于县令之手,王昌龄被刺史所杀,李煜,是中国古代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是他把词从“诗余”的,狭窄的,浮华的 “花间派”中突破出来,显示出词在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上的强大能力;可以说,没有李煜的词,宋代的词就不可能那样快速地高度地繁荣和发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首《虞美人》堪称中国诗词的千古绝唱,类似美不胜收的作品使李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显赫的地位。然而,他在政治上是个极端的弱者,他是南唐的最后一个国君,最后也被押往开封囚禁。

还是谭嗣同说的透彻:中国两千年来的政体是清一色的秦王朝专制政体,统治者全是祸国殃民的大盗,两千年来的学说,是荀子的哲学,全是坑害人民的鬼话……

知识分子的历史可以说都是遭受权力摧残折磨而用鲜血写成的历史。

难怪当今真正做学问的人逐渐变少,而把做学问当作做官的敲门砖的人越来越多,就连从事教育多年的都朝公务员队伍钻。吹喇叭说假话的无骨、软骨、奴骨越来越多,否则不会出现学术腐败,不会大学行政化,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鱼肉百姓的“蚊子”“蛀虫”。

如屈原老头子知道,他恐怕会捶胸顿脚口吐鲜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汪曾祺端午节散文:端午的鸭蛋

全文共 164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的快乐四年级必备描写日记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来了!我们全家都是跃跃欲试的,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每到端午节,我们就都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啊!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here!Our family is eager to try, why?Of course, because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e can eat fragrant rice dumplings!

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的习俗也可多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还有赛龙舟!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吃粽子了,不只是吃粽子,我还特别喜欢包粽子,这样体会到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后,那种自豪与喜悦是满满的,什么也不能代替的!

每年端午节我都会跑到奶奶那里去帮忙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门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进来,我跟奶奶聊着聊着突然想起了正事——包粽子!包粽子也是技术活,首先要选择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细选一番,最终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就是用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糯米填进去,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说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馅料充满整个粽子。然后按照螺旋的手法,把粽叶的另一端开始慢慢的卷起来。,卷到最后的样子,要留一点小尾巴。接着把尾巴全部卷起来,用大拇指把它压住,把卷起来的那一面对折过来,最后用棉线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来,捆好不让它散开就可以了!我们把二十个粽子全部包好之后,粽子们就该下锅了!

我耐心地等着,就等着那香喷喷的粽子出炉!“好了!”当我听到奶奶的话时,天知道我有多高兴!我急忙把脑袋凑过去,去看看我的劳动成果!耶!大功告成!我屁颠屁颠地请妈妈爸爸他们过来吃粽子,他们都说好吃,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每次端午节都给我带了很大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的味道作文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味道,是那种清香,浓郁的传统习俗的味道。

端午*粽子

离端午还有几天,大街小巷里已是粽香弥漫。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这粽子叶的清香和糯米醇香混杂而成的味道,让我流连忘返。期盼着一个又一个的端午的到来。这阵阵的粽香,让我魂不守舍,总想吃掉那清香,浓郁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艾叶

每到端午时节,家家户户的门前总会插上几束新鲜的艾叶。既能防蚊又能辟邪,真是一举两得。同时,灰暗的墙壁也被几许青绿点缀,便有了端午的味道。直至艾叶枯黄也不取下来,带来年端午的时候再换上新的。

端午*龙舟

端午,总能听到隐隐的鼓点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远方的某地一定又在进行龙舟竞渡了。几十个人在一个龙舟上划,不仅是对龙的纪念,还是端午的味道中的传统的味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是最浓郁的味道。

这就是端午的回忆,端午的味道,是我最喜欢的几种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详说端午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由来已久 农历五月对应地支中的“午”。“巳”、“午”、“未”三个月是夏季,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巳”是火的出生状态,“午”是火的极盛状态,“未”是火的衰墓状态。火气到了极盛的状态,也就是阳气达到了极盛状态,就会物极必反,阴气开始产生。五月初五是五月的开端,从此之后,阴气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强,是阳气强盛的顶峰,又是阴阳变化的开始。大家都知道“否极泰来”这个词,否卦(三阴在下,三阳在上)是七月,它的极限就是代表十月的坤卦(六爻全阴);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还应该有个“泰极否来”,只是因为人们喜欢事情从不好到好,所以,不大提这个词。泰卦(三阳在下,三阴在上)是正月,它的极限就是代表四月的乾卦(六爻全阳)。因为到了五月初五时,已经开始“泰极否来”,所以,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转变,而且要通过一些方法来消除阴气开始强盛可能即将带来的不祥之气。

为什么又把时间定为“初五”呢?一方面因为“五”与“午”谐音,“五”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天地之气相交合,与“五”相对应的五行中的“土”又代表着转化与过渡;另一方面,中国的“阴阳合历(即农历)”每月的开端并不是“初一”,而是根据那个月的“节”(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来确定,比如一年的开始不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而是从立春那天开始,夏季不是从四月初一开始,而是从立夏那天开始,因此,夏季的开始结束是到夏至,初五前后正是夏至的时候。

从五月是阳气极盛、阳气是正气来,“端”是“正”的意思;从五月是阴气开始的时候,所以也可以说是“初”的意思,因此,“端五”也可以称为“初五”。因为“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五月正是“午”月,因午是阳气极盛而同时转衰的时候,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也称重五或重午。因为端午是天地之气阴阳转化的过渡点,此前是一年中阳气由初生到极盛,此后是阴气从初生到极盛,所以又叫天中节。如此等等,还有很多,不再多加解释。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其中,纪念屈原说为这个节日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是后起的;三代夏至节说是与我国的历法紧密相关的,应该是较早的,云尘子主张采用此说;恶月恶日驱避说与我国的历法和术数观念有关,与第二说并不矛盾;吴越民族图腾祭说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而且以图腾作为切入点来加以说明,是近代以来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作文端午的阳光高1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记得今年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带在着水果和绿豆糕去外婆家过节。

一走进外婆家的门,就看见外婆正在和面,我奇怪地问:“外婆,今天是不是要吃手工面啊?”外婆笑着说:“不是,今天是端午节,外婆想做几个“面花”给你吃。”““面花”是什么?”““面花”又叫“巧姑”,只有心灵手巧的姑娘才能做出又漂亮又松脆的“面花”。”我一边拍手,一边连声说:“好哇,好哇。今天我也来做“巧姑”。”

不一会儿,外婆把和好的面团放在桌子上,并拿来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一个大大的麦饼。妈妈拿来菜刀,把麦饼切成一个个边长约为一分米的正方形。外婆把正方形对折,折成一个个三角形,外婆再拿来一把剪刀,在三角形上剪上

5 、 6

刀。只见外婆把三角形上的细面条左边翻一条,右边翻一条,不一会儿就翻出了一朵朵的花儿。没通过外婆同意,我就迫不及待地拿来一片三角形的面,拿起剪刀“啪啪”地剪了几刀,学着外婆的样翻出了一朵花。

翻完了,外婆把“躺”着的“面花”放进热腾腾的油锅里,锅里响起一阵“滋滋滋滋”的声音,并且出现了许多小泡泡,慢慢地“面花”的颜色逐渐变深变黄了,最后变成了金黄色。外婆就把“面花”捞了起来,一阵香味迎面扑来。我忍不住拿起一只连烫也顾不得把它塞进嘴里。啊!真是又香又脆,一只还没吃完,又拿起另一只,我突然发现,“面花”分明像一只小鸟,我说:““面花”像一只只小鸟。”外婆说:“没错,有的地方叫“麦鸟”。”

那一天,外婆还为我包了粽子,染了几个红鸡蛋,最有趣的是妈妈用彩线为我编了几只小袋子,把红鸡蛋放进小袋子里就成了一种特殊的香包,外婆把它挂在我脖子上,说可以驱鬼辟邪得健康。一听可以驱鬼辟邪,我连忙拿起一只就挂在爸爸车里的反光镜上。

这天,我们带着自做的香包,带着一路的“平安”,带着外婆的期望回了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食粽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作文:听爷爷讲端午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我请爷爷端午节的来历。 饱学的爷爷用苍老的声音,穿越了遥远的时空,将我带到楚国。

楚国时,朝廷无能,官员们鱼肉百姓,人民怨声四起。楚国走向衰落。 当时,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连续几次写出改革朝纲的 奏折呈给皇帝。 但是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正确主张, 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奈何的 情况下,屈原以死抗争,毅然跳下滚滚汩罗河。 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人民。人们纷纷赶来,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寻屈原,但寻找多日 未果,就无奈地往河里撒一些白米,希望鱼儿们不吃屈原的尸体。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 散,鱼吃不到怎么办?于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苇子叶卷成一个尖尖的小筒,往里 面塞上糯米,再用细细的马莲草缠好包成一个个粽子,丢进河里,鱼儿就可以吃饱,就不会 吃屈原的尸体… 为了世世代代纪念屈原,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端午节。 后来,人们就以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永远纪念屈原。

听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晶莹 的泪水…

[小学作文:听爷爷讲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将至,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粽子,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夏日的风,轻轻吹过,仿佛空气里也氤氲着粽子的香气,吸入鼻端,心中便涌一丝丝甜蜜的味道。一个个透着苇叶清香的粽子,像似一串串香甜的往事,不由自主地浮出记忆的湖面,在轻柔的柳枝点点拨动下,泛起一圈圈美丽的涟漪。那些飘着粽子浓浓清香的的童年,宛若水里彩色的石子,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记得,儿时好像没有卖粽子的,人们都是在家里自己包,苇叶是从田间地头摘的,回去放在水里泡软,就可以使用。过去兵团连队住的都是一排一排军营式的房子,大家门挨门,邻里关系特别融洽。大家包的粽子都互相赠送,往往跑腿的事都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临近端午节,由于母亲不会包粽子,便把自己蒸好的糯米糕,盛满碗,让我给邻里们尝尝,回来时碗里便堆满大大小小的邻里们送的粽子。

此时,母亲会高兴地指着粽子,这个是东家包的,这个是西家包的。由于每年都是这样,母亲连谁家包粽子的样子,都记得一清二楚。“你瞧,这是黑蛋家的,大大的,笨笨的,真实惠!那是你老李叔家的吧,精巧玲珑,个个大小一致,美观大方,真漂亮呀!”母亲笑吟吟对我说。“阿姨们都夸您糯米糕做的好,红枣甜糯米香。”母亲一摸我的小脸,自豪地说:“这还用说,这是你妈最拿手的手艺!”

这些大大小小的粽子饱满瓷实,像似饱含了人们的真情厚意,在我家的餐桌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暗黄的煤油灯下,流动在一家人嘴边的是香甜和欢乐。羞涩的月光偷偷从窗口钻了进来,雪白的月光和灰黄的灯光相互辉映,给小屋平添了许多温馨的气氛。甜甜的粽香随着晚风轻轻飘荡,欢快的笑声,早已飞出屋外,像长出翅膀似的飞上了树梢。

门外也早已是一片欢歌笑语,邻里们把桌子一字排开,在争相展示着自家的粽子。一阵品尝比试后,大家一致推举老李叔家的粽子,无论是包的样子和里面的馅都是最好的。一会儿老李叔家的粽子,就被抢吃光了。老李叔高兴地向屋里喊:“老婆子再端一点出来!”月光照在老李叔兴奋的脸上,满脸堆积起的皱纹,像一朵夏日里绽放的花儿一样的灿烂。

月亮也痴痴地笑了,像似也闻到了这浓浓的粽香,挂在老树枝头不忍离去。月光如水倾泻而下,像似在大地里荡起一缕缕柔美、飘逸的夜曲,连队的房屋在银白色雾霭里,犹如朦朦胧胧的仙境一般美妙,那窗口一扇扇温暖的灯光,像似在述说一个个温馨、甜美的故事,静静流淌着。

粽子的清香弥漫在人们的周围,舒心的笑洋溢在人们脸上。这些香香的粽子传递着人们深深的友谊,传递着人们浓浓的深情,它包着的是真诚和祝福,它像人们一颗颗善良质朴的爱心,相互温暖,相互感动,用香甜和欢乐温馨着那些的童年记忆。

如今,面对满目的粽子,我知道,早已没了童年那个味道。现代人生活好了,已很少有了相互送粽子的习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有些微妙了,没有了过去那些简单欢乐的淳朴。粽子吃起来自然就没了童年那么香甜的味道。然而,童年时,人们用他们质朴的情感,和颗颗纯洁的爱心,包就了那些香甜的粽子,至今仍时时温暖着我,我想,无论再过多久,那夏日的`粽香,都会永远伴随着我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端午习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铅山快乐作文培训学校六年级娄舒睿

我的家乡在铅山,这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习俗非常多,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家乡的端午习俗吧。

粽子飘香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洒白糖……”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当你经过别人家门口时,总会看见一些大人用糯米、粽叶、苇草做出一个个结实的粽子,有圆的,有枕形的,好可爱啊!再把它们放进一口大锅里蒸,整间屋子都弥漫一种清香味,让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贪吃的小孩还时不时到厨房里转一转,一个劲问粽子熟了没有。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把粽子扎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个。有一个最大,另外四个比较小,好像是一只母鸡在呵护着小鸡,象征着孩子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咸的。

洒雄黄

吃完粽子,到外面活动活动,咦?他们在看什么,一位长辈在洒一种黄黄的东西,还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写着什么字,一问才知道,这种东西叫雄黄酒,专门用来驱虫的。因为正值夏天虫子繁殖季节,难免一些虫子、毒蛇会钻进家里,但洒这种酒,它们闻到酒的气味就不敢来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把这种酒在孩子们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龙舟竟渡

“咚咚咚,”从沿河边传来一阵阵锣鼓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信江河里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龙舟赛,每艘船上坐着二、三十个人。他们穿着颜色一致的队服,红的、黄的、白的都有,还有的干脆光着膀子。大家动作一致,船桨上下挥动,激起阵阵浪花,船尾鼓手拼命击鼓,两岸观众呐喊助阵,那场面异常热闹。

据史料记载,我们家乡龙舟赛前船员们先做龙头的。龙头做好以后由船员们抬着挨家挨户暮集一些钱,人们会把大门敞开,用清水浇洒龙头,乞求今年能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端午节午饭后正式开赛,在船头放一只鸭子,哪只船先抓住鸭子就算获胜。

家乡的端午风俗很多,也很独特,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话,就来我家乡找我吧!

(指导教师丁铭军)

[小学生作文:家乡端午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全文共 240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每到这阖家团圆的时候,梦都随了粽香缥缈。

儿时爱惨了老家。每次过端午,我永远是第一个迈出家门的。趴在车窗上,往外望。记忆中的绿粽叶浮现在了眼前,粽香萦绕在了身边,耳边响起了邻居李大妈家的声声狗吠,闻到了王大娘家的兰花幽香,看到了村东头柳树飞舞的别样景色……

如果说城市是鸟笼,那农村便是森林。每一到过节的时候,便最是热闹的时候。

爷爷家有十多口人。聚在那一个小小的正间里犹如下饺子一般,挤挤碰碰。笑声四起。女人们在庭院里包粽子。如雨点下滴般,粽子一个个落入小盆。奶奶总愿意在端午节这天包粽子,洗鸡蛋,说是“在那天就应该做那事,太早太晚都不好”。男人们在正门前抽着烟,谈论着事业的事。最得意的莫过于我们小孩子了。将十五没有点的“老鼠灯”拿出来,先上演一出“老鼠赛跑”,跑跑停停,欢歌笑语,闹嚷嚷的,倒也乐活。但最遭殃的也是我们这群孩子。大人们凑在一起最爱讨论的便是孩子的成绩,每一听到这,那一小群便“一溜烟儿”奔回自己家,找借口去帮着母亲包粽子、洗鸡蛋去了。

我最爱的就是待在奶奶身旁跟她一起包,因为她总会边包粽子边给我讲一些故事。绿油油的粽叶环成一个漏斗形,先在里面放两粒花生,再铺上一层白白的糯米,用清水浇上。水顺着小孔流下来,在地上溅起朵朵水花。“燕儿,这叫除旧迎新。”在中间挖一个小洞,里面放一颗蜜枣,配上刚才那个花生,是我家独有的味道。“这啊,叫先苦后甜。”再铺上一层糯米,用粽叶包成一个三角体的形状。手上一勾,粽子便扎上了小皮扣,像个小姑娘般系上了个蝴蝶结。我也跟着学,可心却不在这上面,它正等着奶奶讲那一段故事呢,“这粽子啊,是角状的,是人与神沟通的灵物。话说古时候啊……”

每到端午,奶奶一定会讲这个故事。听了千百回了,却总是听不倦。每一次听,都会有新的味道。

“进来帮忙抬哟!”“来喽!”一声叫唤,一声应。一个个绿油油的粽子飞上了锅,中间堆上几个鸡蛋,盖上盖子蒸一个舒舒服服的桑拿。老家还有一个令我欢喜的就是“灶台”,那可是要真正生火的。往里弄上干柴,取一个包水果的纸点着,待燃得差不多了,就扔到里面。这扔也是讲究方法的。要往里扔,往小木头上扔。这才好燃。燃着的火一跳一跳的,像是一个个充满童趣和热情的小孩,将灿烂的阳光撒满各地。

粽子很快就出锅了,揭开盖子,一大锅水汽如离弦之箭般向上冲去,刚触及房顶,便像是放学的孩子般,四散开来,不一会儿便充满了整个厨房。打开门,热气迫不及待地向外跑去,细长的云雾遮住了屋顶,仿佛天上的白云跑到家里来了,被风吹着,上下起伏。我的心也跟着沸腾了。不禁想到那悲戚的屈原,现如今又有几人记得投江食呢?那时的整个房间都是云雾缭绕,如踏仙境。

水汽要等一会儿才散,可粽子却等不及了,伸出一双双小手,等待着我给他们扒衣服。爷爷很严格,没到点绝不准吃。可奶奶很照顾我们这群馋猫,总是偷拿出粽子和鸡蛋给我们解馋。哪怕爷爷看见了,奶奶也给我们打掩护,让我们跑得远远的,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剥开粽子皮,白白嫩嫩的。轻轻咬下一口,唇齿留香,糯糯的口感在口中泛开,带着丝丝的甜,包裹着味蕾。咬到蜜枣的时候,总会甜得牙疼。但每次疼哭过后,都会去咬下一口,然后再哭。那时候哪家孩子哭的时间最长,哪家的粽子就越甜。端午节成了唯一可以哭的节日。

粽子锅里的鸡蛋味道也很棒。鸡蛋在粽子锅里游过泳后,穿上了一件褐色的外衣。轻轻咬一口,粽叶的香味充斥着口腔。鸡蛋是要蘸糖吃的,甜丝丝的感觉在舌尖上跳舞,在心尖上畅游。无与伦比。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吃粽子锅里的鸡蛋)

往往在中午开饭前,小孩是可以出来玩的。端午很热闹。虽说比不上赶大集那般人潮拥挤,端午的大街上也是吵吵嚷嚷。有卖冰糖葫芦的,小花篮的,小糖包的……各式各样,层出不穷。自然还有我最喜欢的星灯。小时候的心思如素锦般纯净,贼喜欢这些小玩意儿。小小的一个灯,在灯头上贴上印有星星花纹的卡纸,一打开便能看见那“如沸的繁星”。虽说是假,但倒也讨我欢喜。

午饭过后,最兴奋的事便来敲门了——绑“五束”。那是由五种彩绳编成的一根小绳,分别绑在人的五个地方。颈,双腕,双脖。小姑娘爱美,小时候又没啥饰品,自是最爱绑这东西。看着奶奶的手上下穿梭着,像是织女下凡一般的灵巧。剪刀一合,线断于空。不给眨眼的机会。挑线,捻绳,系扣,转花,扣腕。一个小小的五束就出现在了我这“织娜”的手腕上。小巧玲珑。连父亲也闹着要绑一个。

小小的五束绑在身上。那时准要上演一出“儿童争辩图”。孩子们都争相出街,比一比谁的更漂亮。“我的俊”“明明我的最中看”……他们腕上的五束各有千秋。有的吊着一两个小吊坠,有的便是朴素的五彩绳,有的编成了细长马尾辫的形状,有的编成小巧的麻花。小朋友们争得面红耳赤,非要争出个高低。大人们倒也是乐在其中。

母亲每次端午节下午都会煮银耳汤,象征着甜甜蜜蜜。一个个小银耳像是等待着老师安排的小朋友,安静地待在一旁。待到母亲说可以了,便一个个迫不及待地顺着滑梯滑到锅里。尽情玩闹。轻轻一搅,待到温热时便撒冰糖,落枸杞,扬百合。将盖子一盖,只剩出锅。我呆呆地望着那锅里的银耳汤,不知不觉中,哈喇子已经浸透衣角。可银耳汤刚煮出来的时候并不好喝,又热又酸。我时常被酸得皱起五官,就像屈曲盘旋的虬枝一般。每次看到我这个样子,奶奶都会笑着跟我说:“娃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到了晚上,家家飘起炊烟。男人们在饭桌上把酒言欢,脸上都有了红晕。女人们在炕上闲聊,扯着家常。孩子们则在外面,将灯点上,四处嬉戏。“哎呦!”偶尔还会摔倒一两个,也都利索地爬起来,继续追逐打闹。

星火点点,袅袅炊烟。明月高挂,把酒言欢。欢歌笑语,闲扯家常。醒世铃音,嬉戏玩闹。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这时粽香四起,勾起回忆,历历在目,犹忆当初。我与粽子的缘结得太多了些,记忆长河中挤得满满当当的,怕是一辈子也讲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