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土地确权申请书法律效力(精彩20篇)

近日有媒体报道温州出现了20年住宅用地使用权年限到期,又要花几十万元“延期”的新闻,引发热议和关注。为此开学吧为大家分享土地确权申请书法律效力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6400

作文

603

让法律在我们心间长驻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全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生活在法制的国度,处处需有法,处处需遵法,而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让法律在心间长驻。遵守法律和宪法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俗语有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法律的制定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途径,所以为了社会的安定,更是为了我们自身,我们必须自觉守法。而且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必定是着眼于公民的利益,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反对,没有理由不遵循,更没有理由背道而驰。我们小孩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做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法制在我心中,爸爸、妈妈就不再担心我们放学的路上遇到坏人;我们的美丽的家里就可以不再象金丝鸟住的鸟笼,四处都安有防盗窗;我们就可以广交朋友,不再害怕上当受骗。法制在我心中,快乐就在身边。

虽然我们有追求个性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能标新立异,无视法律的存在。与法律抗衡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自毁前程。在我们身边,同龄人知法犯法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为了灿烂的明天,我们能不守法吗?法律是和谐之基,有了法律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法律是文明之花,有了法律公民才能提高素养;法律是实践之果,有了法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因此,让我们一起学法、守法、用法,让法律在我们心间长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为了这片土地观后感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情节十分触动人心,王桂兰书记朴实的情感,尤其是对群众发自内心的那种感情和责任,让我们为之感动,也让我们获益匪浅。

《为了这片土地》是一部以农村为素材的电影,讲述了王桂兰书记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农村,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为己任,带领一个欠款37万元的“负债村”走上了“富裕村”之路的故事。王桂兰同志作为村支部书记在她患病期间,顶着病魔的侵袭,依然坚持工作在一线。在为了给村民修路而开展拆迁工作中,先拆掉亲属的房屋及自家的菜园,正人先正已,为村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她心中有党,信念坚定,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敢于担当,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为党的事业做实事,是目前开展“三严三实”活动的优秀典范,是我们广大党员的学习榜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桂兰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她的事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虽然都是琐碎的生活小事儿,但往往小事儿更难做到,细微之处才能见真情。这就是桂兰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最应该做的地方,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们要以此为榜样,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周围散发更多的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爱这片土地初三作文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故乡的土地,是这土地养育了我们。我爱故乡的土地,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她为我们奉献了许多,是她用她的汗水才换来了我们的甘甜。我爱这土地的一切。

有传言说:人是由黄土捏成的。这足能表达人们对土地的爱意。是啊,没有土地,就没有庄稼;没有土地,就没有国家;没有土地,就更不会有人类。土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土地,你是人们心中的宝。土地,你是生命的祖先。土地,你是灵魂的归宿。土地,你是宇宙的组成!

人人都爱土地。秦始皇爱土地,他统一了中国;农民们爱土地,他们亲勤地劳作;花草树木爱土地,它们顽强的向上生长。当闻到土地特有的清香时,每个人都禁不住赞美土地一番。

土地默默无闻地满足了我们的一切要求,而我们却不懂得感恩,只知道一味索取。如果继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人类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如今,土地在荒芜,沙漠在扩张,动物在灭绝,雾霾在加重。醒醒吧,人类!学会感恩,用感思的心去对待大地之母吧。

感谢土地,感谢她的仁慈。

感谢土地,感谢她的无私。

感谢土地,感谢她的宽广。

学会感恩,学会尊敬。或许我们生存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才能够有一丝丝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耕种自己的土地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花草世界中,玫瑰有它独特的芳香;动物界中,萤火虫有着闪烁的梦想;思想界中,有古人的文字激扬,思维碰撞。人类社会中,我们应该有属于自己心灵的土地,用自己独特的、真挚的感情去耕耘。

有人羡慕庄子,说他钓于濮水,悠然自得;有人说他超于世俗,梦化蝴蝶,亦生亦梦;有人说他如逍遥的大鹏,任意东西。庄子的逍遥,是一种人生的洒脱,他的精神超脱世俗,灵魂逍遥不受拘束。他所提倡的无为,更体现了心灵的自由度。人生不被世俗束缚,拥有属于他自己的心灵净土,他用他的智慧去耕耘自己的心灵。

还记不记得得那个对康桥留恋的徐志摩?们感叹他的英俊潇洒,感叹他的爱情纠葛,人们也叹服他那诗苑寻芳的才气。徐志摩过于敏感,因为他是诗人;徐志摩过于感性,因为他是诗人,他有自己对待生活和爱情的见解,哪怕生活欺骗过他,爱情也曾离他远去,他把他独特的心灵都倾注于他的青春年华,倾注于他的文章,的诗歌中,用燃烧的青春耕种他的心灵。

还记不记得被称为“民族斗士”的鲁迅先生?在那个心灵麻木、灵魂空虚的年代。为了救醒愚昧的国人,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在那个烽火战乱,社会黑暗的年代他笔耕不辍,用一篇篇辛辣的文章来唤醒世人。对于热爱文学的青年,他百般呵护。对于那些鄙俗的小人,他嬉笑怒骂。他所展现的是他最真实的一面。他所坚持的心灵,永远都是救亡中国,唤醒世人。他用他二十几年的精力和心血来浇灌着他的心灵的土地,才有了中国思想的鲜活。

当梭罗诗意地栖居瓦尔登湖时,他坚守他的心灵追求的那份宁静;当苏轼登临赤壁,江中豪饮时,他坚守着他心灵追求的豁达;当辛弃疾,梦回战场而不得,昨夜松边醉倒时,他坚守他心灵追求的豪迈。每个人倘若拥有自己的坚守,拥有自己心灵的土地,那么他是自由的,如果每个人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耕种、浇灌自己的土地,那么他也将是富有的。

当今很多人都生活在迷茫之中,没有自己生命和心灵的坚守,随波逐流。表面上快乐,内心却是寂寞和失落。

何不去好好耕种自己心灵的土地,让生命之花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法律在我身边征文700字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无意间看到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便把它拿出来读。读着读着,我便联想到了真实的事。

就好像我前几天看到了一个新闻,一个小女孩,被她的父亲硬拉去巡游表演站在菜刀上耍杂。那个时候她才和我们相差两三岁,却被她父亲拉去表演杂技,不让她学习,把她当作赚钱的工具。这让我十分气愤,一个家长竟然会为了赚钱而放弃自己女儿的大好前途。我就想起了“未成年人应该有学习的权利”。有了这条法律,就可以吿那个小女孩的父亲。

哦,还有以前,我妈妈习惯要看我的作文本,要知道我写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写的?不然誓不罢休!就算我把作文本藏起来,我妈妈就算是翻箱倒柜,也非要找到我的作文本看完之后再睡觉。我实在不给?哼哼!我妈妈会让我喝“美味”的小棍汤,再让我把作文本上交。但是,从我看完这本书时,我就理直气壮地对我妈说:“妈妈,您不能再翻我作文本了,不然就叫‘侵犯个人隐私’了,您要是打我,这就叫‘家庭暴力’!”我妈被我的话给惊呆了。从那以后,我妈妈就没翻过我的作文本了,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还有一个,是老师告诉我们的。一个男孩,上高中还是初中的?不记得了,他原来成绩很好,排前几十名!但是后来成绩却下降了,降到几百多名!一次开家长会,才知道那个男孩是玩得成绩下降了,老师叫家长不给他玩,家长就诉苦:“如果不给他玩,他就脱光衣服,只穿一个三角裤头,站在外面威胁我说:‘要是不给我玩,我就一直站在外面,冻死拉倒!’我就只好给他玩了。”老师也没办法了。认为这是叛逆,为了玩不择手段,我也对他无语了。

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仅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法律,还让我知道如何运用它们。原来,法律一直在我身边。

让我们一起学习法律只用,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法律伴我成长作文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法律,勾勒出安定的社会。法律,洗礼出美好的未来。法律,演绎出正义的中国。法律是我心中的赞歌,它铿锵有力,振起我中华之心。法律是我心中的蓝图,它宏伟博大,舒展我中华之梦。法律是我心中的指南,它廉洁奉公,引领我中华之路。

法,是国家的保证,个人的保障。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基础上,法律的实现,给人民提供了和谐安定的社会,让我们有了依靠与寄托。

当我们的财产与个人关系发生纠纷时,我们可以通过法律进行解决,法律还保障我们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使我们在面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时,能拿起法律武器,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面对犯罪分子的不法侵害时,我们则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然后移送人民检察院,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判决。我们的安全就在这层层法律中得以保障,他们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法律时刻体现着正义,时刻保障着人民的权益,在如今的法律社会中,正义主宰着人们的思想,遵纪守法掌管着人们的行为,时时刻刻体现着法律的威严与威严保证下的安定和谐。

法律不仅保障着人民的安全,还体现着人民的意愿。

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如今和谐进步的社会中,法律规定我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使我们告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让我们拥有丰富、多彩的时代生活。

在法律的引领下,我们的生活如和煦的阳光,但在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下,让我懂得要维护法律的平等,反对特权。

如果让特权大行其道,制度就会成为墙上的风景,原则就会成为莫大的讽刺,权利就会成为谋私的利器,法律就会成为时代的泡影。让我们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抵制特权的洪流,维护法律的尊严。

法律时刻在你我身边,国有法则兴,家有法则旺。法律的大道正直而宽阔,法律的身躯高大而挺拔,我们无法离开法律的怀抱,它给予我们安全与温暖。而我们回报它的就是本分为人,遵纪守法。当然,我们也要发对特权,不让法律的道路染上瑕疵。

法律如一曲悠扬的乐章,每一项条例都仿佛跳跃的音符,使人欣然接受,在欣赏中遵守。

法律如一部科幻的影片,每一项执法都仿佛是特技的镜头,使人惊奇振奋,在钦佩中遵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土地初中作文700字

全文共 1286 字

+ 加入清单

第1篇家乡土地作文700字

茫茫人开眼,一望既无垠。

偏偏结泥块,层层累厚深。

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

生死托斯寄,七尺报母心。

在我的脑海里,我见过黄色的土地、红色的土地、黑色的土地。而我家乡的土地是随处可见的黑土地。但,就是这块再也平凡不过的黑土地,他养活了我整个家乡的所有人,是一位母亲,平凡的母亲,伟大的母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块土地,人们在他身上耕种,建设。

我的童年,也就是九岁那年,我在土地上耕种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过了一个月,土地母亲给了他丰富的养料,是这棵小苗茁壮成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土地母亲的呵护下,从小苗发展成了张着丰硕果实的树。想想,如果没有土地,哪有从哪来的丰硕甘甜的果实呢?

秋天,农民伯伯在弯着腰收获玉米,可是当人人脸上都流露出甜美的笑容时,也许土地母亲也正在看着你们,笑着。但,却可能没有人会想到这位默默无闻付出的伟大母亲土地。

冬天,只有雪孩子才会体谅这位伟大的母亲,给她盖上了一层白色的被子。大地母亲开心的笑了,但是,尽管如此,大地木器还是把营养无私的输送给了她的儿女们种的麦苗,但却没有人去感谢她,跟他说一声谢谢。她却丝毫不报一句怨言。

到了夏天,人们一个个都割着小麦回家了。

几年来,土地上一点点建起了高高的大楼和大厦,人们在里面工作,却把建设垃圾留在了土地上,那是没有几个人能够主动清理掉垃圾

当我的脚踏在土地上我能感受到地核心的炽热。感受到大地的心跳。正是这位伟大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我爱这片家乡的热土,我爱这位伟大的母亲! 第2篇家乡的土地作文700字

面对家乡的土地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熟悉,就连做梦,梦见的也都是家乡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我已经生活了十三年,在这里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有教给我知识的老师,有我儿时玩耍的伙伴。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种安全感,这里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这无法与比大城市的繁荣相比,这也无法与山间清净的空气相比,但是,我爱这里,爱这里的一切,爱这片养育我的土地。

当十三年前的五月二十日,随着响亮的啼哭声,我降临在了这里晋州。从此,我便与晋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儿时,我常在门前的土堆上与邻居家的小姐姐玩泥巴,我们在一起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了一切。

大些了,我喜欢在田野上奔跑,与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大人们在田里劳动,我们也在田里拔草,头顶上戴着柳枝编得草帽,上面还插着几朵野花,春风轻轻的抚摸着人们的脸颊,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微风中带着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我爱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我最爱家乡的秋天。秋天的土地上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棉花雪白,稻穗金黄。坐在土堆上,放眼望去,温和的朝阳洒满大地,幸福的笑容印在人们的脸上,大地一片和谐的景象。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晋州的人们;家乡的土地,塑造了人们淳朴、善良的性格;家乡的土地,赋予了晋州繁荣昌盛的面貌。

在这,我茁壮成长。

在这,我奋发向上。

在这,我成就人生。

我会尽我所能,为晋州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因为我爱晋州的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

全文共 674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重读了朗.L.富勒的《法律道德性》,受益颇多,同时也有了些自己的新的想法,在这里表达出来,供大家分享。

朗.L.富勒(Lon.L.Fuller,1902-197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法理学家,是战后新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最重要的著作是1964年出版的《法律的道德性》。这本书的成书背景源于富勒与哈特的论战,同时也表达了富勒对二战的一种理性反思。

一、《法律的道德性》的创作背景

二战中德国制定了种族灭绝法,残害了数百万的犹太人,当二战结束后对战犯进行审理时,他们却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只是遵守法律而已,因此自己是无罪的,这一度使法庭审判陷入困境,后来法官们以“恶法非法”的自然法学派理论否定了该法律的效率,从而使战犯得到了严正的审判。二战的沉痛教训,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怎样的法律才是公正的、有效的,一个公正的、善良的、符合人性的法律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于是在1950至1970年代,西方法哲学界爆发了三次引人注目的重大论战, 其核心论题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其中发生于1957年至1958年间的第一次论战最为著名,不仅因为它发生在两位最负盛名的法学家之间,更因为它催生了法理学史上两本重要的著作———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和富勒的《法律的道德性》。

富勒在这本书中表明了法律是有道德性的,是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他所说的道德和古典自然法学派的道德不是一回事,他区分了法律的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并提出了内在道德的八个评判标准,指出违背这八个合法性原则的法律是恶的,是没有效率的。这本书是对二战的一种理性反思,是对持“恶法亦法”观点的实证法学派的一种有力回击,是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性观点。

二、《法律的道德性》的三大创新观点

我觉得富勒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新自然法学的三大创新理论:即提出并区分了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法律的外在道德和法律的内在道德以及法律的互动观。下面简要阐述一下我对此的理解。

(一)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

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首先说:“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对涉及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现有文献的不满而展开的。”富勒认为在论证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时,之前的理论并没能澄清道德本身的含义。所以,他分别阐述与法律有关的两种道德:愿望的道德(morality of aspiration)和义务的道德(morality of duty)。可以说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是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所提出的一对核心概念,在富勒看来,愿望的道德是善的生活的道德、卓越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量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而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点出发,它确立了使有序社会成为可能或者使有序社会得以达致其特定目标的那些基本原则。它是旧约和十戒的道德。它的表达方式通常是“你不得……”,有时候也可能是“你应当……”。它不会因为人们没有抓住充分实现其潜能的机会而责备他们。相反,它会因为人们未能遵从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而责备他们。并且富勒还引用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所采用的一个比喻来描述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之分。义务的道德“可比之语法规则”,愿望的道德则好比是“批评家为卓越而优雅的写作所确立的标准。”语法规则规定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必备条件,卓越而优雅的写作的原则都是“松散的、含糊的、不确定的,向我们提供了我们应做到尽善尽美的一般思想,而不是供给我们做到尽善尽美的任何明确无误的指示。”因此,义务的道德与法律最为类似,是社会的基本框架,违反它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是为法律所禁止的。愿望的道德虽然同法律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是法律制度下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另外,为了表明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之间的区别,富勒从社会实践入手进行讨论--具体而言就是从奖赏与惩罚的不同态度入手。在义务的道德中偏重于依靠惩罚来维系,我们为这一道德设定一个最低限度,高于此限度的人不必理会,但对于低于此限度的则要进行惩罚;而愿望的道德则以奖励为主要手段,但评判的主体会存在一定的疑问--因为在道德表现上越接近完美,就越难有人有资格对其进行评价。富勒认为,可以用一把标尺来衡量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之间的张力,这把标尺的最低起点是社会生活的最明显要求,向上逐渐延伸到人类愿望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并且在这把标尺上有一个看不见的指针,如果把这一指针向上扩张义务的领地,强制性义务就会控制一些原本不应由其控制的主观的东西,如:语言、思想、艺术等;如果向下扩展愿望的领地,人们就会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来权衡和限定他们的义务。

( 二) 法律的外在道德和法律的内在道德

法律的外在道德主要是指为传统的自然法学者所主张的法律的各种实体目的,如公平、正义等。而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提出则是富勒对于传统自然法学说的超越性发展。法律的内在道德是指使“法律成为可能”的道德,也即程序的法律性原则。违反了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法律不仅仅是恶法,而且根本就不是法。

法律的内在道德”就体现为富勒所说的八条“合法性原则”:(1)法律的一般性(The Generality of Law);(2)公布性( Promulgation);(3)慎用溯及既往型法律( RetroactiveLaws) ; (4) 法律的清晰性(The Clarity of Laws);(5)避免法律中的矛盾(Contradictions in the Laws);(6)避免要求不可能之事的法律(Laws Requiring the Impossible);(7) 法律穿越时间的持续性(Constancy of the Law through Time);(8)官方行动与宣告规则之间的一致(Congruence between OfficialAction and Declared Rule)。以富勒之见,这些原则主要指向的是立法方面,而在法涉及的其他领域中,诸如司法、调解、仲裁等,还会有与其各自领域相适应的不同的“合法性原则”的排列次序以及具体的内容,而并不以这里的八项原则为绝对不变的标准。

富勒认为法律的内在道德也包含着一种义务的道德和一种愿望的道德。它同样使我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要知道在哪里划出一条分界线,在其下,人们将因失败而受谴责,却不会因成功而受褒扬;在其上,人们会因成功而受嘉许,而失败却顶多会导致怜悯。那么,应该用标尺的哪一端来要求法律呢?人们期望有一个“合法性的乌托邦”,在那里,所有的规则都绝对清晰、彼此协调、为每一个公民所知、从不溯及既往。期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恨不得用义务的道德作为法律评价的标尺,任何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法律都是不能容忍的。可是,理想不等于现实,法律的卓越品质并不是命令的口吻简单要求就能达到的。我们当然可以要求立法者“必须”遵循道德义务使自己制定的法律清楚易懂,可这在富勒看来顶多只是一个“劝告”。因为造法事业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也就是立法者仅仅在劝告之下不做某些明显有害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将自己的能量投入到立法的事业中去,发挥各种创造性的才能,尽力使法律臻于完美,而是否投入、发挥、尽力是无法衡量的。所以,尽管人们迫切地期待卓越的法律,“法律的内在道德注定基本上只能是一种愿望的道德,它主要诉诸于一种托管人责任感和精湛技艺所带来的自豪感”。这些法律的内在道德无论在字面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让人想起某种形态的自然法,富勒对此的回答是“断然的,但却有限定的‘是’”。为什么是“有限定”的?法律的内在道德是“使人类行为服从于规则之治的事业”(也就是法律)所遵循的自然法,不是那种扮演“至上的、孕育万物的普遍存在”之类角色的自然法。它不是“更高的”法则,毋宁说是“更低的”法则,富勒将其称为“程序自然法”,因为它“关注的不是法律规则的实体目标,而是一些建构和管理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系统的方式,这些方式使得这种规则系统不仅有效,而且保持着作为规则所应具备的品质”。从历史上看,尽管实体自然法(即通过法律规则来实现某些目的)的观点被讲得更多一些 ,但富勒的八个要求并没有为法律设定实体方面的目的。

在耐心地阐述了法律的内在道德之后,富勒将思绪转向法律的外在道德,也就是法律的实体目标。对这个概念的展开是和回应哈特的批评同步进行的:哈特批评法律的内在道德会“兼容于非常严重的不公”。对此,富勒并不认同,虽然“法律的内在道德并不关心法律的实体目标,并且很愿意同等有效地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实体目标”,但是,这不意味着任何实体目标都能在无损于法律卓越品质的情况下获得接受。很难设想一个法律明显追求不公,却总能保持对内在道德的真正尊重。法律的内在道德的若干要求,比如公开、明确,本身就是一部良法的前提条件,没有理由相信一部秘密运行、语义模糊的法律会是公正的。而且内在道德符合一个基本的假设,人本身是“一个负责的理性行动主体”,任何溯及既往或要求人做不可能之事的法律都是对人的判断力和决定力的藐视,因而不会是一部良法。法律的内在道德是达到公正的良法的必要条件,尽管不是充分条件。

富勒认为“合法性原则”是判断法治实现的完善程度的标准或原则,其最低的要求是“法律成为法律”———法律具有效力———的门槛,而其最高的实现则依然未必就已经达到了良法的标准———于此,法律的外在道德(the externalmorality of law) 将会对法律的内容作实质上的判断。

(三)法律互动观

在富勒那著名的法律内在道德的八大原则的理论背后是一直未被我们关注的“法律互动观”。正是在这种互动性的法律观的基础上,富勒指出了分析实证法学把法律仅仅视为“社会权威或社会力量的表现事实”,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单向性的权威投射的错误,而主张法律与道德的不可分离,主张法律是一种“合作性事业”。在富勒看来,导致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这种困窘在于它“缺乏一个社会维度”。分析实证法学只关心谁可以创造法律,而不关心法律是什么或做什么用,它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单向度的权威投射,发端于一个权威源泉而强加到公民身上,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可以置之于立法者身上的角色道德,立法者可以制定“邪恶的法律”。他只看到“如果一套规则系统通过暴力被强加给任何人,就必须存在足够数量的资源接受它的人士”,而没有看到“公民的自愿合作必须有政府方面的相应合作努力来配合”。富勒提出一种法律的互动理论,也即:形成一个法律秩序并不能单靠立法者的命令,还要守法者某种程度上的合作,也就是说,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互动也是一个过程。在富勒看来,法律是政府和公民为了追求共同的目的的互动关系的结果,是一种有目的的持续努力的产物。这个共同目的并不是某一方的单纯的目的,也不是某一特定法令的目的,而是从当事人的互动中所生发的目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法律体系的目的。富勒认为,这个共同目的就是使人类服从于规则之治,也就是实现一种良好秩序。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当我们认识到秩序需要我们努力才能达到时,很明显,法律体系的存在即便是坏的或者是邪恶的永远都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所以,在富勒看来,法律是个处于不断完善状态的“半存在”,法律是一个需要我们持久为之抗争、为之努力的事业,它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法律的互动观还可以体现在富勒提出的“实质性自然法”中。富勒其实是反对古典自然法学家的对法律的内容加以道德限制的观点,他主张的是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程序进行必要的道德制约。但是我们能否找到这样一种原则呢?富勒认为,这应从人类的交流中寻找。人在与其他物种竞争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人能够获取和交流知识,能够有目的地和他人促成通力合作。因此,“交流不只是一种生存的手段,它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所以,如果真要指出一种可以被称为实质性的自然法的原则来的话,那它就是“开放、维持并保护交流渠道的完整性,借此人们可以彼此表达人们的所见、所感、所想。”在富勒看来,正是因为分析实证法学没有看见立法者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所以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发自于政府而强加于公民身上的单性权威投射,所以他们认为法律可以基于法律而建立,所以他们坚持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富勒主张,法律不能与道德分离。他把法律看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另一种力量,即公民对法律的参与。富勒不仅认为立法者和公民之间有互动,他同时也以互动的观点来看待法律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

三、《法律的道德性》的不足之处

当然了,虽然富勒提出了三大创新性的理论,修正了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应然法”的空泛,使得法律的道德性也可以得到衡量,而不是空泛的论述公平、正义。但是,我认为富勒所区别出的谓之于内在道德的这种程序性道德在多大程度上是道德这是有质疑的,这种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生效性要件,这是富勒对实证法学派的妥协,同时这也恰恰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软肋。古典自然法学派追求善良的法、公正的法,但何为善良、何为公正,这又是很难给出标准,不同时代人的权利观、道德观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以及关于人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再多的论述也逃不出空泛以及难实际操作的窘境。正是因为这个软肋,古典自然法学派被诟病,而实证法学派只考虑法律实际怎么样,不考虑法律应该怎么样;只看其是否为有权机构依程序制定,不去评判法律是否公正的这种观点,因为言之有体、便于实际操作和衡量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推崇。虽然二战用血的历史证明了过分的追求程序正义而置实体正义于不顾的后果是可怕的,从而给了实证法学派沉重的一击,而使自然法学派对正义、公平、善良的法的追求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自然法学派的软肋这个千古难题仍然困惑着人们——良法很重要但却不知道它到底为何!古典法学家们穷尽一生不停的在讨论何为良法,但结果却仍是一头雾水。富勒当然认识到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软肋,因此为了不被实证法学派诟病,富勒实际上是将实证法学派的程序性要求内化为法律的道德性要求——法律的内在道德,从而使自己的道德标准具体化、可操作化。我认为将这些程序性的要求理解为道德性要求,虽是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这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道德性,他实际上是将法律的生效性要件就理解为法律的内在道德,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

富勒在说明内在道德的同时,也强调外在道德的重要性,这里的外在道德也即古典自然法学派所追求的“良法”应具备的道德,但是同古典自然法学派一样,富勒也对何为外在道德、外在道德的评判标准如何提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关于外在道德的论述不是很深入,或许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他自己也是底气不足的,因为这是一个终极难题。对外在道德的论述不足,使得他对实证法学派的批评有隔靴挠痒之嫌,力度和火候还很不够。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提出同样也反应了这样的问题。

总之,富勒的观点综合了一些实证法学派的观点而创新了自然法学派,但是这种创新却也有捉襟见肘之处,说理存在很多不足,仍然不能给我们以明确的指引。但是,这也不能怪富勒,这是个千古难题,不能对富勒提过苛刻的要求。或许,关于什么样的法才是有效力的法的讨论要一直跟随我们到世界的末日,在这期间,我们应是一直坚持对应然法的追求,而不断走实然法之路。应然法和实然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应然法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但它作为航向灯、作为理想,一直在指引着我们,指引着法律的完善,因此全然不考虑法律的道德性是不可以的,它会产生危害人类、危害环境、危害地球的恶法。当然,只讨论法律应该怎么样而不顾现实需要、不解决现实问题,这也是不可以的,应然的东西是空泛的而法律是现实的,因此我们需要程序正义来保障法律的效力,保障秩序的有效运行,因此离开现实谈理想也是不可行的。我们人类注定要在不断追求应然法的状态下,走实然法之路,我认为富勒提出的“法律互动观”通过法律与人们(人们即代表着人性)的互动来达到平衡而不至于走极端,其实也是在表达这种观点,只是富勒为了不被实证法学而诟病,所以提出了这个可操作的标准——法律与人们的互动,但是如何互动富勒却没有提出来,所以这仍然是走不出困境的。不过虽然对应然的讨论仍没有结果,但是我们的法律的确是在进步,因此,只要我们坚持应然和实然的综合讨论,那么我们制定的的法律是不会偏离太远的,是成不了“恶法”的,只有在择一而取之的时候才会出现“恶法”。坚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都错不了,错就错在我们常常忘了其中的一个。

《法律的道德性》这本书写的非常精辟,由于我自己能力实在有限,所以虽然看了很多遍,却发现自己还是有许多理解透彻的地方,所以可能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存在很多偏颇之处,在这里也就是班门弄斧写出一点自己的感悟,望大家多多指正,以期共同探讨法律的应然实然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珍爱土地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在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块地。地里种满了蔬菜。有白菜、茄子、大葱、红薯等。一眼望去,绿油油的,边上的野花躲在绿色的海洋里,像五颜六色的小船,在海里遨游。以前,这里常常有人进进出出,他们干什么呢?原来他们是去浇水、锄草的。可今天怎么没见到人呢?这还不要从那天说起......

那天,我急匆匆地跑去上学,路过菜地,却看到了这一幕:

几位中年的叔叔将大家种的菜连根拔起,扔到了一旁,一会儿功夫,他们拔了一半多。但还在继续。

那时,我真想冲上去,给那几个“冒失鬼”两巴掌,然后,再恶狠狠地对他说,你们不能这样做!可时间不让我继续看下去,非得让我去学校。

放学之后,我再次来到菜地,长在土里的菜已经所剩无几了。为什么?那可是菜农们用汗水辛勤的劳动换来的结晶啊!经过百般寻问,总算得出结果——要盖房子了。

如果少盖一间房子,地球就多一块土地。我们就多一些食物,现在,多少国家正在面临可怕的饥饿,多少生命因为饥饿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土地——一个平常的词汇,但是她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动。她给了我们住处、食物。。。。。。甚至生命,她是我们的母亲。可我们人类还在滥用土地,等土地“灭亡”了,我们吃什么,住什么呢?我们离不开土地呀!假如没有土地,就就没有花草树木鸟兽……假如没有土地,人类就意味着灭绝。我们只有好好利用土地,地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人类也就永远生存在充满生机的绿色里。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土地,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她是多么的平凡,而又是多么的伟大啊。她孕育着万物,也哺育着我们的人类。然而,我们——却又无情地蹂躏着她:滥砍滥伐,褪去了她美丽的衣裳;水土流失,使她遍体鳞伤;海平线上升,吞噬了她多少兄弟姐妹;工业污染,使她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城市扩建,又占据了她多少的身躯……人类啊,你为什么要如此的残酷无情、恩将仇报呢?假如有一天,真的失去了你,小草将没有温暖的怀抱,花朵将没有往日的娇艳,树木将没有昔日的茂盛,动物将没有昨日的欢声笑语,人类将没有存在的余地。试想,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人类啊,觉醒吧——为了花草,为了树木,为了动物,也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希望你们如珍惜自己的眼睛般地爱惜她,希望你们如哺育婴儿般地呵护她。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保护这珍贵的每一寸土地,保护这万物之源、生命之本——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遵守法律的议论文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法律,在我们学生眼里似乎遥之不及,实际上却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从小就得遵纪守法,做一个学生。

我们要懂法律,遵守法律,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让自己不受侵害。学习法律可以让我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触犯法律。

这儿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品学兼优、善良可爱的小学生——小民,他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有一次,他在巷子里看见几名同学聚在一起,过去才得知他们要去网吧。“网吧”这个家伙对小民来说,非常新鲜,他耐不住好奇也跟了去

。长期沉迷于书海的他还从未玩过网络游戏,一下子就着迷了。一开始还是用自己的零花钱和早餐钱,上完课才去上网,紧接着上课也想着网络游戏,变得心不在焉,而后,他找遍种种借口旷课,逃学,整天泡在虚拟世界里,夜晚也称在同学家整晚不归,最后他没钱了,就以大欺小,抢低年级同学的零花钱,结果在一次抢钱时,被警察当场抓住,拘留了,因耐不住时时刻刻向他攻击的网瘾,撞墙自杀了。

像这样的`悲剧还少吗?悲剧的发生一半原因在于小学生不懂法律,不知道未成年人不可进网吧,一半原因在于老板一时贪钱,不去遵守法律,才酿成如此众多的悲剧。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不落入他们的后尘。

我想说一句,如果人人都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那世界上还会有如此众多的悲剧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1、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2、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3、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4、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5、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

6、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

7、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8、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9、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10、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

11、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黑格尔

12、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费尔德

13、法律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但它自认为它是整个世界。

14、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象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

15、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16、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17、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18、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19、法律的生命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20、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21、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22、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23、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著名的法律学者

24、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25、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

26、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

27、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28、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29、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苏)《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30、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庞德(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适用话题:法律、生命、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严惩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在确认余某就是刘某之后,专案组立即奔赴广州组织抓捕行动。

齐鲁壹点4月23日报道,千万富翁、公司老总、杀人凶犯、网上逃犯,是刘某身份的四个标签,只不过前两个广为人知,而后两个则是埋藏了22年后,才被寒亭警方揭穿。

一起发生在1995年的纠纷,演变成了一场杀人凶案,凶手刘某开始了长达22年的逃亡生涯。在此期间,他不仅仅漂白了身份,与家人断了联系,而且远赴广东白手起家打拼出了一份不菲的家业,一家设计公司、三处房产和数百万元的存款。然而,让他想象不到的是,在潍坊市公安机关“破案会战”期间,寒亭警方神兵天降,于4月20日在广东将其抓获归案。

“22年了,我从没有回过家!”、“我很想家,很想见自己的父母!”、“这次回来,我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我不难过,我的心终于踏实了!”4月22日上午,在寒亭公安分局审讯室里,漂白了身份外逃22年刚刚被抓获归案刘某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样告诉民警。

事情回到1995年,当时20多岁的刘某在寒亭一家建筑公司干技术员的工作,工作之余,他和一个同学合伙出去揽私活挣钱。当年10月,他们承建了潍坊市高新区清池街办一处家居展厅建设工程,与被害人王某某因钢材质量问题发生矛盾。

刘某说,当年王某某给他供的钢材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发包方提前与他终止了合同,将他所雇佣的10余名工人全部清理出施工现场,并扣留了他的施工设备。他原计划可以挣得的十几万元利润化为了泡影,他不但无力支付工人工资,还要支付王某某的钢材剩余款3000元。

1995年10月31日傍晚,王某某到寒亭区固堤街道某村刘某家中索要钢材剩余款,二人发生口角并互相撕打,刘某拿起家中的斧头朝王某某头部砍击,致使王某某当场死亡。之后,刘某在其父亲等人的帮助下,用手推车将尸体运至自家果园内进行了掩埋,并对案发现场进行了冲洗。

案发当天,犯罪嫌疑人刘某步行到潍坊火车站,坐火车前往青岛市并从青岛中转到广西省南宁市。案发一个月后,在1995年11月份,犯罪嫌疑人刘某曾坐火车从南宁秘密返回潍坊,偷偷与其家人见了面,了解案件情况,然后又返回广西南宁,在南宁生活了3个多月,由于有命案在身,刘某又逃往广东省广州市,在那里生活了3个多月之后,又逃往广州东莞市。在那里生活了四年后,于2000年又逃回广州市。

为了掩饰其真实身份,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捕,2005年,刘某通过网络中介化名余某,办理了江西省一个偏远山村的假身份证并在当地落户,2006年刘某将户口迁往广州,在当地结婚生子生活到现在。

据办案民警介绍,被抓获前刘某在广州市拥有多套房产、数百万存款,并持有一家建筑设计公司,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如果不是背负着一条人命,算得上是一个成功人士。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发起了破案会战集中行动,寒亭公安分局党委在破案会战中高度重视追逃工作,在前期研判经营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寒亭区副区长、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旭同志亲自包靠该案,多次指挥调度专案组并亲自参与研判,指导多个警种合成作战,通过一个多月的分析研判,最终锁定了刘某的真实身份和现居住地,为抓捕工作提供了坚强支撑和后盾。

在确认余某就是刘某之后,专案组立即奔赴广州组织抓捕行动。专案组民警到广州后,克服嫌疑人高度敏感、反侦查意识强以及水土不服等不利因素,化装侦查、连续蹲点守候数日,最终于4月20日晚上12时左右将刘某在广州市越秀区其家附近抓获。

令人惊讶的是,当专案组民警向刘某出示其父亲的照片时,刘某由于22年没有回过家,竟然认不出自己的父亲。目前,刘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珍爱资源保护土地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有这样一方净土让我留恋,让我痴迷,更让我陶醉。到处绿草如茵,鲜花成群。幽幽芳香徐徐飘来,引来了无数蜂围蝶舞,鸟语花香,更引来了我的思绪------

好一处绝美的仙境!碧水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地在白云中穿梭,湛蓝的天空下雄鹰在清水中尽情翱翔。和煦的阳光闪耀着青铜的光辉,穿透繁密的树叶洒落一地,碎了一地金黄。看,顽皮的小淘气们在风儿的吹拂下快乐地嬉戏着。婆娑的树影荡漾在翠绿的草叶中,弄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也就是这唯一的一方净土没有受到污秽的玷污。在欲望的蛊惑下,有些可怜虫竟昧着良心破坏者美丽而恬静的天堂。绿油油的田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盛气凌人的高楼大厦。朵朵芳花成为了庸俗的盆景,没有了以前的五彩斑斓,没有了以前的质朴淡雅,留下的只有谄媚和堕落。馥郁的芳馨已成了人们记忆中匆匆的过客,只剩下刺鼻的恶臭束缚着人们。

天不再蓝,水不再清,心灵不再纯洁。可悲的人们每天生活在机器无休止的呻吟中。众星拱月的美景在城市灯光的驱赶下也渐渐隐没了。可怜的人们整天生活在不夜城中------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这样的一方净土。和风细雨飘落在心灵最深处,干涸的心田再一次生机盎然起来。微波荡漾着,污浊的湖水再一次焕发出无限生机,再次纯洁了起来,活泼起来。

这是心灵的净土。纯洁无瑕的灵魂容不得一丝污垢的沾染,也容不得一点浮华与喧嚣的侵占,更容不得任何力量的破坏与摧残。

生命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升华,潜能在这里才能得到激发,情感在这里才能得到真正的抒发------也只有这里,只能是这里,将美丽与素雅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的朋友,珍爱这仅有的一方净土吧!千万不要让无尽的黑暗摧毁它!因为她具有净化心灵的力量,能使灵魂得到解脱,使思想得到张扬。

不要犹豫了,不要再有片刻迟疑了。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这一片唯美的净土吧!这里可是心灵的归宿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土地的颜色说明文作文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地大物博,就连土地颜色,也有许多种。

土地是黑色的。我望向关外,那是东北平原的颜色。肥沃的土壤上生长着东北大米,仿佛是个粮仓。九·一八时,它被日本夺走,但它还是回来了。爱国的信念与拼搏的汗水成了土壤中的养料。那淳朴敦厚而又富饶的土地啊,东北。生命于这里滋长、繁盛,的确,也只有你才能养育人参了。东北,东北。

土地是黄色的。我看向晋陕(山西和陕西),又看了看自己的皮肤,那是黄土高原的颜色,也是中国人的肤色。我突然想到了黄河,它自从流经黄土高原之后,就变得浊流滚滚,增添了魄势。那里固然荒凉,却十分深厚。中华文明在那儿发源。而最不必说的西安,早已不知是几朝古都,当了中华民族一千多年的首都啊。黄土,是文化的发源,是历史的见证。中国的文化,发扬于黄土,又堆在了黄土上,堆成了黄土高原。晋陕,晋陕。

土地是红色的。我看向了所有带有“华”的地区,又看向自己的心。的确,这些地方的人与我是一样的,心里同脚下的大地一起翻滚着热血,流淌着沸腾的希望。我们心的节奏仿佛是一样的,一齐跳跃着。这里,有着我们国家的首都和经济重心,从北向南,有着大片的城市和耕地。华北、华东、华南、华中,我的家乡在这里,我最爱的地方也在这里,它们都是红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面积土地,同国旗一样,都是红色的。

土地是白色的,新疆、海南、内蒙、西藏。尽南、尽西。海南沙滩上的白沙,内蒙的草原边的荒漠,珠峰上的白雪与高原上的布达拉,新疆的塔里木和天山,都是白的,白中泛黄,飘扬在边疆。它们之上,有的人烟稀少,有的却十分繁华。但这么柔弱的白色却从未抱怨或是放弃过。它们用缥缈之躯筑成了民族屏障。边疆,边疆。

土地是杂着绿的,台湾、特区、西南。这绿,不是土地,是水。一个个神秘的地方,一片片神奇的土地。特区回来了,西南一直都在。我们在呼唤,台湾,台湾。

土地的颜色是彩色的——那是炫彩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简报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6月21日,是“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周的第一天,桑植县开展以“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在利福塔镇中心集镇,一些市民驻足在资料发放台前,领取发放的宣传单、宣传手册、宣传折页等,县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一边发放,一边耐心解答市民询问;也有不少市民停留在宣传展板前,认真仔细的阅读展板上的文字内容,天空虽然飘着绵绵细雨,市民热情不减。

当天,共发放宣传单、法治宣传手册、不动产知识登记手册等2200余份,悬挂横幅10条、发动宣传车辆2台。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桑植县国土资源局还将深入洪家关、陈家河、瑞塔铺等乡镇,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粘贴宣传挂图、悬挂横幅、现场解答等方式,讲解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耕地保护、土地证书办理程序等知识,进一步增强市民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适用话题:道德、素质、人性、法律、严惩、监管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两名女子当街撕扯并殴打执勤交警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视频中,交警虽多次要求当事人停止不法行为,但当事人却步步紧逼并殴打交警,女子的嚣张跋扈和交警的克制忍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了广大网友及市民的强烈愤慨及指责。21日,东北网记者从哈尔滨市交警部门获悉,目前,殴打交警的女子因妨害公务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后经调查存在抢夺罚单、推搡交警等情节的视频中另一女子则因阻碍交警执法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上限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记忆中的那片土地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谈起小时候,其他我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唯一还记得第一次和爷爷奶奶去农地里,看到的那美丽的景象。

前一天,妈妈和我说:“明天我让爷爷奶奶带你去爷爷的农地好不好?”“好!”以前就经常看见爷爷奶奶去地里,很好奇,那个地方到底有什么东西,但又不能去,这次可以去干嘛不去呢?于是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第二天可能是由于要去那片向往已久的地方,很兴奋,起的很早。妈妈给了我一瓶水,然后让爷爷奶奶带我去,刚到那我就迫不及待的跑过去。正直秋天,到收获粮食的时候了,于是奶奶去收水稻了,黄灿灿的一片,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爷爷让我在他收的这片粮食的范围内玩,不要走远,紧接着爷爷就在我附近不远处收粮食了。

我看见爷爷旁边有许多毛茸茸、白色的东西,我立马跑过去,来到了爷爷身边,爷爷见我跑过来了,便笑着问我“什么事啊,跑的这么急,”刚跑到那我气喘吁吁地说:

“爷……爷,刚才我……我看到,你身边有……有好多团白色的东西,好像还……还是圆的,那是什么……东西啊?”

“哦哦,那东西啊……”爷爷笑着说,“是棉花,”

“棉……棉花?”

“对啊,就是被子里的那个东西。”

“哦,原来是那个东西啊。”

我走进去观察,有的棉花露出了棉,有的还包在里面呢,我正在看一个快要露出来的棉花,我看着看着,就在这时,这个棉花的外皮突然弹开了,里面雪白的棉,出现在我眼前,我看着它那毛茸茸的样子不禁赞叹道,太美了。在棉花的旁边还有一些高粱,红红的高粱再配上白白的棉花,那风景真美。

记忆中,小时候的那片农地一直是那么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12·4宪法宣传日法律知识作文:弘扬宪法精神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宪法精神可谓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之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这个政治纲领性文件起草的说明中所指出的那样,“依法治国,首先是以宪治国; 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他还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如此推崇宪法,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根据这个思路,决定提议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重要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并主张采取其他制度化的举措展示宪法的尊严、保障宪法的实施。

什么是宪法精神?

按照四中全会的表述,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从中可以解读出三种基本内涵:(1)宪法是党和人民双方意志的浓缩形态,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基本共识和整体框架。在这个意义上,宪法精神必然与某种性质的社会契约或者政治承诺联系在一起。(2)宪法通过科学的、民主的程序而制定,也必然受到这种程序的保障。在这个意义上,宪法精神必然与国家秩序的合理化和正当化联系在一起,主要是指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理性和反思理性。(3)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效力,为此要“坚持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形成一个以宪法为顶点的法律规范体系。在这个意义上,宪法精神必然与反特权、“规范和约束公权力”联系在一起。换言之,宪法精神就是保障人权以及公民基本权利。

不言而喻,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以社会的基本共识为前提条件。在现阶段的中国,基本共识只能到宪法中寻求。因此可以推而论之,宪法精神应该也有可能理解为整个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惟其如此,宪法具有包容性,构成国家的整体框架。惟其如此,宪法具有正当性,规定主权和人权的存在方式。惟其如此,宪法具有操作性,成为全民的行动纲领。显而易见,只有当所有法律规范都奉宪法为圭臬时,才能实现法制统一,才能把国家秩序建立在普遍承认的基础上。没有这样的宪法精神,法治就不可能成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顶层设计方案的可靠保障。

怎样弘扬宪法精神?

四中全会决定实际上把宪法作为判断良法还是劣法或恶法、善治还是庸政或苛政的主要尺度。为此,决定特别强调要提高立法质量,“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并且要求“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鉴于我国目前存在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陋习怪相,四中全会决定还重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从有关叙述还可以合乎逻辑地推演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切实维护宪法精神,必须建立适合中国现实需要的违宪审查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法律伴我成长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大自然是万物众生赖以生活、生存的家园。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我们现在生活在高科技时代,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可环境一天比一天糟糕。各种污染在我们的地球上弥漫开来。我们的环境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生活中,我曾看到这样的情景: 在等校车时,对面马路上一辆辆汽车从我们面前飞驰而过,滚滚腾起的尘土以及漆黑的尾气袭面而来。候车的同学们不得不用手捂住自己的口鼻。 晚上,当我和爸爸妈妈走出家门来到林荫小路上散步时,远远就闻见一股浓烈、刺鼻的味道,熏得我头晕,想吐,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味儿,太难闻了!”爸爸说“是药厂发散出来的。”我屏住呼吸,加快脚步想快些逃离这里。往前走了不远,只见路边出现了一条污水沟,水很浑浊,说不上是什么颜色,这是怎么回事?爸爸说:“这是药厂和化工厂排除的污水。

现在的人们为了方便,省时间大多吃快餐或外卖。而做快餐或外卖的饭店基本上使用一次性饭盒,并配一双一次性木筷子。如果每人每天用一双一次性木筷,那么每天至少要用掉多少个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木筷子,制造出多少的垃圾,

可想而知数量非常庞大而惊人。一次性饭盒如果是非可降解的会造成难以消除的白色污染,而消耗如此多的一次性木筷、纸碗、纸杯更需要砍伐多少树木才能满足使用啊?

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环保虽然如此重要,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可是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人,仅仅为了个人的利益去破坏环境,屡禁不止。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生活不能没有绿色,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负起责任,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作文:爱护土地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八卦田。只见各式各样的绿色刺激着我的眼球。青青的山,整齐的稻田、绿油油的青菜.....让人心旷神怡。

曾几时我们的身边也是绿树成荫,百花齐放,现在呢,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坏境中,却有许多不美好的事在我们身边围绕着。这几年来,在我们身边频频发生各种灾害:海啸、雾霾、地震、台风.....这些现象是为什么呢?我来为大家揭开谜底吧,因为人类过份开垦土地,过多砍伐树木,不断建造工厂,使土地越来越少,绿色越来越少。

那要如何防患于未然呢?我认为,首先要保护森林、保护耕地。有了森林,大大降低自然灾害,什么台风、什么地震都让它们见佛祖去。而且,我们吃的米,吃的菜、水果,都是要有地才种的出来。其次,规划建筑用地,现在很多工厂、别墅,都是空占土地造成浪费。要知道,还有很多人无家可归,没地方住。无法想象,再过若干年后,或许在世界末日没有来临之前,地球就会灭亡。

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土地,节约用地,相信明天的地球会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新小学生全国土地日作文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树儿高了,那是汲取土地的营养;花儿香了,那是吸取了土地的甘饴;草儿绿了,那是来自土地的滋养。一片土地能创造满园的芬芳!一片土地能创造世间万物!

土地是人类的起源。一个个璀璨而辉煌的文明在土地依托下成长。我们的祖先热爱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五千年的文明。然而今天,当我们为自己创造的现代社会骄傲的同时,土地却向人类发出了警告。土地用他低沉的声音向我们呼唤:

醒醒吧,人类-------" 这是土地妈妈的呼唤。沙漠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大片土地。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不见了,美丽富饶的鄂尔多斯大草原也不见了,它们都被沙漠无情地吞没了!据统计我国的沙漠面积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超过149.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1/7还多!

醒醒吧,人类-------" 这是土地妈妈的呼唤。城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垃圾包围。垃圾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还污染土地。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餐具、日用品、都是一次性的,他们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这些塑料制品很难降解,污染着土地,使农作物减产。据调查每亩地若含塑料残膜3.9公斤,就可以让麦子减产9~16%,玉米减产11~23%。一节我们随手丢弃的废旧一号电池,能使1平方米土壤永久失去价值!

醒醒吧,人类--------"这是土地妈妈的呼唤。如今,土地妈妈身上的植物越来越少,这都是因为人类乱砍乱伐。你可知道砍伐一棵树就能威胁土地妈妈的生命。由于乱砍树25%的哺乳动物面临死亡的威胁,12%的鸟类濒临灭绝,1/3的土地沙漠化。当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树倒下,当一片片树林消失,你可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死亡的考验,你们的内心难道没有受到谴责么?近年来,发生了洪水、泥石流、地震……不都是土地对人类的惩罚吗?

醒醒吧,人类--------"这是土地妈妈的呼唤。现在的水正在一点一滴的流失,你们还在浪费水吗?土地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你可曾知道有多少土地因为没有水而干裂。你知道吗?全球50%的江河水流减少。几十年一遇的干旱,都警告着人们不要浪费水资源!可是有些人用完水不关水龙头,有些人洗一件衣服要用好几盆水,人类醒悟吧,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后悔的眼泪!

醒醒吧,人类--------" 这是土地妈妈的呼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人们不惜以土地换金钱,修建工厂;随着房产开发热,非法占地现象日益严重;经济繁荣了,楼房高了,马路宽了,但这一切如果是以牺牲土地为代价的,那终将成为海市蜃楼!土壤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

但存方寸地, 留以子孙耕"。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保护好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要让这片土地在我们手中消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