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的历史优秀作文(推荐20篇)

相信每一个朋友都听说过这句话:“拜倒在石榴群下.”至于“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来源,据说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有关的。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党的历史优秀作文,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3021

作文

1000

做历史老师的三个阶段——集体教研发言稿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一位刚刚担任历史课的老师,问了我一句:历史课应该怎么上啊?我竟然不假思索的说:第一个境界是划一划,背一背;第二个境界就是拓展;第三个境界是整合。

在回答完以后,我觉得又太仓促了。又仔细想了想,应该说是三个台阶,更为恰当。

原先,很多人认为,教历史就是让学生看书本,划一划,读一读,背一背,把该背诵的让学生背过,就算上完一节课了。其实,这只是初级的,应付性的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的总体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首先是泯灭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只是本来是丰富多彩的,绚丽多姿的,在老师机械性的划、读、背中渐渐迷失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历史仅仅是迫于教师的威严,住家丧失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历史,怎么能这样学?这应该不是学生们所期望的历史课堂。但在先前,大部分的课堂就是这样的情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的历史课本变得越来越薄了,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介绍的不甚明确,仅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知道前因后果。而每个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有其深刻原因的,课本上所出现的孤立的,稍显零散的历史事件,是应该需要教师做一些必要的补充。让学生明白,每个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有其原因,很多的历史事件其实是相互联系的。特别在补充、介绍历史事件的前因时,很多的学生都喜欢听。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就加上了,日本和中国一样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命运,但是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继而,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介绍失败的原因是,可以补充上当时的日本天皇为了建造军舰,每天只吃一顿饭的故事,而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生日庆祝,竟然挪用了海军的军费。两下一对比,胜败就会一目了然了。学生们非常喜欢听这方面的补充内容。当然,补充内容,应该还包括记录当时事件发展的史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历史材料题中的内容。这,也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特别是材料题的补充,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考试的时候经常地考,二是让学生能够从另外一个眼光(或许是历史评论者的,或许是历史事件当事人的)来看待历史。从一种和课本介绍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的发展,学生能够明白的更加的透彻。

在学习新课或复习阶段,还经常遇到需要整合知识的情况。例如,在学习一节课的时候,有时会将前后内容整合起来。(这种情况在优质课评选中,经常出现)有时会将前后内容串联亲爱。例如:明朝八股取士的学习中,很多的老师就会联系原先学过的科举制的诞生。这就是整合的一个范例。当然,用的最多的还是我们初三历史的复习过程中。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复习,就是极其典型的整合情况。而且,这也是考试中经常考的地方,现在的考试,特别是后面的材料题,已经不会单纯的考一课的知识点,而是整合好几课的内容来考,甚至中国史、世界史的内容穿插起来考。

这三个阶段,应该是递进的,对初教者来说,经历第一阶段是正常的,但时间要短;第二、第三阶段需要经常交叉使用。现阶段来说,单纯的讲授课本知识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历史课成为学生愿意学习的一门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秦始皇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691 字

+ 加入清单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全国统一了,该怎样来治理这样大的国家呢?

在一次朝会上,丞相王绾(音wān)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秦始皇要大臣议论一下,许多大臣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他说:“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没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面再分县。

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见他的权力是多么集中了。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原来列国的尺寸、升斗、斤两的标准全不一样。从那时候起,又规定了全国用统一的度、量、衡制。这样,各地的买卖交换也没有困难了。

秦始皇正在从事国内的改革,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匈奴本来是我国北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战国后期,匈奴贵族趁北方的燕国、赵国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黄河河套一带大片土地夺了过去。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就派大将蒙恬(音tián)带领三十万大军去抵抗,把河套一带地区都收了回来,设置了四十四个县。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征用民伕,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这样从西面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到东面的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连成一条万里长城。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

后来,秦始皇又派出大军五十万人,平定南方,添设了三个郡;第二年,蒙恬打败了匈奴,又添了一个郡。这样,全国总共有四十个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国土,在咸阳宫里举行了一个庆祝宴会,许多大臣都赞颂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却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秦始皇要听听他的意见。

李斯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

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

第二年,有两个方士(一种用求神仙、炼仙丹骗钱的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头上,大臣们谁也不敢劝他。他的大儿子扶苏认为这样处置儒生太严厉,劝谏他不要这样做。这一来,触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苏离开咸阳,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边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回荡在历史中的声音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夜阑人静,捧一卷史书细细品读,聆听那些回荡历史中的声音

豪迈之声

你是诗词长河中的一颗明星,碎叶,倾注你羌人的狂野粗犷;川蜀,赋予你文人的天马行空。于是成就了一个豪迈的你。

应召入京时,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信,有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的你终于有机会施展才能了。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富丽堂皇的皇宫里,你命杨贵妃磨墨,令高力士脱靴,狂放中透露出蔑视权贵的超然。但是,天妒英才你的行为很快就招致了小人的排挤。终于,赐金放还,你也明白了自由的真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在人生诡谲的大海上,你带着你的豪迈,飘然离去。

李白,你的豪迈之声,久久回荡在历史中,消散不去。

爱国之声

汨罗江畔,耳边只有寒风在吟唱。

你伫立于江边,楚怀王冷峻的目光还在脑中回荡。如今,秦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国都,你一生的努力都化为泡影。江水,冰冷的让心寒,你早已无所留恋。看着百姓们极力挽留的目光,你长叹一声“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是爱国的声音。你笑了,笑庸君,笑佞臣,笑自己的忠心终将名留青史。一跃,你被江水吞没,这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延续?

屈原,你的爱国之声,永远回荡在历史中。

合上书卷,历史之声仍回荡在脑中。那么,我的人生又该奏出怎样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铭记历史厚积薄发作文6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翻阅着手中的历史书,我的思绪也随之飘回到七十年前。

我回到战场上,身边弥漫着硝烟与战火,我们的近邻日本,觊觎着中国地大物博的壮丽山河,他们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一再以武力侵略中国,而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用整整八年的时间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让丧心病狂的日军在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和反法西斯抗击者面前,举起了手,低下了头。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人民重整旗鼓,扬眉吐气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砸掉“东亚病夫”的招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始。

是的,我国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日本仍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中国。他们的政府在正确对待历史的问题上,态度依然不明,参靖国神社,公然否认甲级战犯的罪行。我仿佛听到了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灵魂在呐喊,在战争中冤死的三千五百万民众的灵魂在哭泣。

宽恕,但不要忘记,历史的事实和教训不要忘记。战争和报复不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发愤图强,才是我们庆祝胜利、祭奠英烈、铭记英烈的最好方式!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汗水灌溉了神州大地繁荣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个不羁的灵魂!让我们携起手来,感受民族精神,奋发向前,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去浇灌祖国这块沃土,共圆中国梦!

让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我们手中腾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世间最坚强的东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躯里深藏着的意志。摆在面前的有这样一个人的履历:他,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次失败;26岁时,爱侣去世;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曾想到自杀;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一次落选;52岁时,当选为美国第16届总统。这个人,就是阿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13 字

+ 加入清单

陈独秀生命里的那对悲情姐妹花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打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荡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又何其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的历史老师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中学,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历史课与任课老师

历史老师姓高,名逸,个子高高,皮肤黑黑,活像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即便如此,班上的同学都喜欢听他上课。因为他上课实在是太逗了。

还记得一次眼保健操,我们都乱哄哄的,就在这时,历史老师来了,他看了我们一眼,便生气地讲:“你们都是在干吗?搞基也不应该在班上就这样大明大方的搞吧!”听了这段话,我们都笑喷了。这“猴子”老师太逗了,可不幸的是,婷姐(班主任,我们都这么喊好)来了。听见我们大声吵闹,生气地罚了我们做了好几遍眼保健操。这时逗比的“猴子”呢,他都偷偷地笑,让我们哭笑不得。

还记得一节历史课,他正在讲大禹治水的故事。这时,他突然说:“禹的父亲,滚——,普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听到这句话,我们都笑抽了。他看着我们,也微笑着。可不幸的是婷姐又来了!啊!这个“猴子”又把我们害惨了。

可即使是这样,第一节公开课他还是上我们班的。前一节课,他也仔细地告诉了我们上课的规矩,要求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他还说:“我就喜欢你们班的课,比我带的其他班好多了,那一群“垃(le)圾(se)——,是应该给他们点颜色了。”听到这儿,我们又笑了。上公开课时,他没有像以往的“猴子”样,而是很严肃,认真地上完了一节课。课后,他说我们配合得很好,比其他班都好,最后还加一名“understand”?听了这个单词,我们又笑了。这位“猴子”老师也笑了,露出他那洁白的牙。

这位“猴子”老师,我们一直都认为他肯定教出来的都是尖子生,他让我们都爱上了历史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没错,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就是这位大破曹军百万雄师的吴国水师提督――周瑜。

周瑜,字公瑾,江东吴国人,年轻才俊,文武双全,更有小乔相伴,才子佳人,历史一段佳话。

在赤壁一战中,轻摇羽扇,挥动三军,与诸葛亮运筹帷幄,火烧曹军,江上映出一片火红,烧得曹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和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计,和一封信便杀死了蔡瑁,张允,骗得曹操晕头转向,不知信谁是好。

有人说,周瑜这人心胸过于狭小,妒嫉诸葛亮的才能,结果被三气成了笑柄。

可我觉得,周瑜千方百计杀死诸葛亮完全出于忠心,而并非所谓小肚鸡肠,我想周瑜私底肯定奉劝过诸葛亮归顺于吴国,劝降不成才出此下策。当在赤壁见过诸葛亮能够呼风唤雨、测算天机的时候,若不除掉,那还能得了,我想作为一个普通人,他都会这么做的,东吴一群文臣没有一个能够与之一比,谁瞅着心里不慌?说他小肚鸡肠,那么张昭早该死了,东吴早该灭了。

真是天妒英才,周瑜早生华发,先是箭伤导致留下疮口,还未痊愈便披挂上阵,被诸葛亮破了三计之后,驾鹤西去。

要说嫉妒,谁没有七情六欲呢?更何况周瑜这么做为国为江东父老,何错之有呢?其忠心为我所敬佩,天地可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生必学历史成语故事1:纸上谈兵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鸿门宴历史典故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攻破秦都咸阳,随后,项羽的40万大军也到了。刘邦的十万军队驻扎在灞上,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见项羽势力强大,想巴结他,就告密说:“刘邦一心想称王关中,派人守住函谷关不让你进来,使子婴当宰相,然后就可以占有秦宫室所有的珍宝。”项羽听后,非常愤怒,准备第二天歼灭刘邦的军队。

刘邦得知消息后,十分恐惧,他的军队怎么能抵挡项羽的进攻呢?他请张良出主意,张良说:“我认识项羽的叔父项伯,通过他给项羽说情,然后,明天一大早,你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或许可以缓和一下紧张气氛。”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带着百余骑来到鸿门,亲自向项羽解释和谢罪。项羽大摆酒宴接待。项羽的谋士范增极力主张在宴席上杀掉刘邦,以绝后患,但项羽不置可否。在宴席上,范增三次暗示项羽动手,项羽都默然不答。范增见机会难得,私下叫来将军项庄,希望他利用宴会舞剑的机会,杀死刘邦。项庄遵照范增的吩咐,舞剑时,多次想杀刘邦,但都被项伯挺身挡住。正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刘邦的参乘樊哙(kuài)闯进了宴会,他当面指责项羽不讲信义,想诛杀有功的人。项羽觉得自己理屈,最终放弃了杀掉刘邦的想法。

鸿门宴上,双方剑拔弩张,各怀鬼胎,杀机四伏,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导致双方厮杀火并。

含义及用法:后用“鸿门宴”比喻暗藏阴谋,不怀好意的邀请;又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表示言行表面上虽有名目,实则另有所图。

注:参乘,将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作文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我想起了我们中国为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次重要战争: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那是我们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次重要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给我们的伤害不可计数!这侮辱和打击让人不敢想象,日本人更是残忍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

抗日战争中,我们中国损失非常严重,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伤亡了3500万余人,这伤亡是无法估量的,看着这让人胆颤的数字,我就能想到当时的悲凉、凄惨,和日本的惨无人道!

多么严重,多么惨痛的损失!尽管我们并没有参与在其中,但是光是了解了抗战,就觉得这场战争是多么可怕,多么骇人,多么残忍了。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将来要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必定要保护国家,保护国家的尊严,保护国家的领土。我们要记住,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应该要爱自己的祖国,要为祖国贡献力量,哪怕我们还小,但是只要为祖国着想,不崇洋媚外,坚决支持自己的祖国,这已经是我们应该做,也是能做的事了。

铭记历史,铭记那段血染大地、悲惨不堪的历史,我们要记住祖国的昨天,在今天为祖国奋斗,在明天,让祖国成为强大的国家!不再受外国的欺凌、霸占和侮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将记住正义之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正义历史不断出现一个个不屈的忠魂;因为正义,先贤们义无反顾地想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正义,我们短暂的人生才多出一份精彩。历史将记住正义之人。

正义,是春秋时期烛之武的肝胆巧舌,心系着国家与人民。虽早年被埋没,心中存在着私怨,可在私怨与责任中毅然做出选择;虽已白发鬓鬓,却能堪称是老当益壮,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仍能不失风采,明察秋毫,以一人之辩来击退百万雄师,不为己私,深明大义,可以称赞为;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历史将记住烛之武,因为他的正义之心。

正义,是秦王朝时荆轲的匕首,刺探着忠心与平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一吟,吟得泪涌双颊。江边远去的背影,大风里呼啸的分明是英雄的正气。一把匕首,一片忠魂,一腔热血,一身正义,这样的气魄,怎不让人是弘扬,感叹?荆轲的正义是那藏匿于图中的匕首,刺穿着秦王朝的黑暗与腐朽,虽不成功,但已千古留名,历史将会记住荆轲,因为他的正义勇义。

正义,是刘和珍遇害时仍保持着的微笑,永不为势利所屈的桀骜不驯。她是在那些所谓的拿着文明人所发明的炮弹的中外凶残杀人者手中微笑着倒下的。她的这一牺牲,震醒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使其知道;中华民族不能任人宰割;她的这一牺牲,激怒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使其知道,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让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看见微茫的希望;激励真正的猛士,更加奋然前行。历史将记住刘和珍,因为她的正义爱国。

正义,是在哪“黑白颠倒”“说谎成风”的时期巴金深深的忏悔和勇于解剖自己的良心。虽然包弟的离去罪魁祸首是“文革”可却是自己亲手将包弟送上解剖台上的,于是他从那一刻起,永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瞧不起自己,他不能原谅自己,他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熬煎,这种熬煎不会有终结,因为这是他心灵上的欠债,因此他不怕大家嘲笑,他想向包弟表示歉意。历史将记住巴金,因为他的正义良心。

正义永远存在于我们心中,因为有正义的行为,这个世界才会充满正能量,无论是谁都有正义之心和正义行为,历史将记住正义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典故:孟尝君的门客的故事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名叫冯驩(一作冯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驩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湣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寻访千年历史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富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的造纸文化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如今的大源双溪岸边,造纸技艺依旧传承着悠扬的历史。

细雨朦朦,却仍然阻挡不了我们寻访千年历史的快乐脚步,我们乘着大巴,映着小溪流水,看着天空中的鸟儿,来到了大源双溪村。所谓“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根根翠竹不时弯腰向我们问好,我们也兴致勃勃地笑着回礼。一座富有年代感的礼堂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手工宣纸正在各位爷爷手里熟练地诞生,他们马不停蹄操作着,一会儿抄纸,一会儿收纸,一张张洁白如玉的宣纸整齐地叠在一起,好似一块块雪白的豆腐!这项沉甸甸的国家级文化遗产,见证了先辈们的勤劳创新。

离开造纸作坊,我们还参观了打磨纸浆,晒纸,检验纸品。每一道工序都是那么不简单,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最有趣的就是我们亲手做宣纸。在师傅的指导下,大家亲身感受了造纸,抄纸,收水,放纸。看上去一举一抡,你千万别以为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那是很有很大的难度的,讲究可不少。要做好一张纸,可真没那么简单!我小心翼翼地做起来,把木板放入水中,然后轻轻端起来,向前一抬,水排出来了,纸浆在这操作中渐渐叠合成一张薄如蝉翼的白纸,太神奇了!要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正在被小小的我们感受着!

回味着造纸的技艺,议论着悠久的文化,我们漫步来到书香四溢的接待室,一排长长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白色的毛毡上摆放着令人神往的毛笔,大小不一。我们兴致勃勃地写起字来,“一点、一横、一撇、一捺……”,这些笔画不停地在我手中跳越,弹唱出美妙的中国字。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造纸的工艺一直没有停过,双溪村的宣纸文化也还在进行着,传承着中国历史,一步步面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将记住南京大屠杀作文800字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大屠杀!我想,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这,如同烈火一般炙然的日子呀!这是中国一辈子的伤疤呀!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所有中国人,所有富有正义的人都不会忘记的一段历史!直到现在只要一提到南京,可能最先想到的还是那令人痛惜的“南京大屠杀”吧,在我们小学的课本上,我记得很清楚的那一页,那是在南京大屠杀时所拍下的一张照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婴儿,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一片废墟中,再拿进些看,他好害怕,找不到妈妈,看不到熟悉温馨的家园,周围的一切好像都动了起来,一声声可怕的爆炸声,战斗机飞过天空的声音,看得我也好害怕,好害怕那个孩子在被不好的东西打中而失去了无辜的小生命!

日本在南京无情残忍血腥的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同胞,仅仅就一周之内就杀害了三十万同胞,平均一分钟就会杀掉五个中国人,这一个个的数字多么的触目惊心,他们无情的残杀中国人,活埋青少年,刺杀幼儿,强暴妇女,多么冷血,多么令人发指!在南京的街头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还有的人为了活命躺在地上装死,但被日军发现,用汽油淋到全身让他们烧成灰烬。

他们还拍下了给小孩喂糖给难民喝水的场景,为的是掩盖他们冷血残杀中国人的事实,这一段历史是永远不会从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抹去的,日本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却总是想着要悄悄的翻过去这黑暗的一面,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不能接受的,不能原谅的!

不忘历史,矢志复兴!

十二月十三日国家公祭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史上最惨痛的一页,所以,中国人要想不再被别人欺负,首先我们就应该牢记历史要有真正的实力来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国家,借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我想呼吁全球的人民热爱和平!世界各国已经在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因为南京大屠杀这段刻骨铭心的惨痛事件,使我们更加强烈的呼唤和平!

有亲眼目堵和亲身经历南京大屠杀的人还健在的已经不多了,但是这是记录在我们中国人历史上的,我们还活着,我们将不会忘记这段悲痛的历史,不会忘记侵略者对无数中国人民的摧残,更不会忘记死在了南京大屠杀中那三十四万同胞。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不应忘记这段历史,十二月十三日这是中国的耻辱日,日军在我们的土地上犯下的丧尽天良的罪行,我们将烙在心中,永远不会抹去!世世代代也不会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所有人的生命都是一部历史作文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是一部沉淀的历史,默默叙述着一个故事。与此同时,也反映了自己所处时期真正的历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社会同样孕育一类人。

《骆驼祥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要强怀梦的车夫经历的兴衰历史,最终沦为了一个堕落自私的末路鬼。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在于那个黑暗世道下所经历的天灾人祸也许会有不同,必然就是没有人能摆脱沉沦的局面。最初的祥子多么耐苦忠厚,他不奢望有荣华富贵,不奢望守株就能够捉到兔,他只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自食其力,娶上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就是这么小的平凡的愿望,最终还是变成幻影,石沉大海。我感到愤愤不平,为什么他有梦想,也为之付诸行动,可是上天还是一次一次打击他!?他比故事中的所有人都拼命,可是命运的枷锁牢牢地震慑住他,凭什么!凭什么!我痛恨将祥子连车带人抓走的兵,他们是如此的蛮横跋扈,强抢强掳,可怜的祥子用血汗筹集三年的车没了!这只是一遭,奸诈的孙侦探又威胁祥子交出了他最后的积蓄。而后虎妞欺骗祥子娶她,她可谓人如其名,长的虎头虎脑,可是他得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只能委屈求全。好吃懒做又迷信的虎妞后来难产,死了,他只得卖了刚买的车安葬。一次又一次的痛楚,他往肚里咽,可他还决定在做一个上进的祥子,只要他爱的小福子和他一起生活。得知小福子自杀后他再也承受不住生命中的痛,最后的希望及善良的本性全然泯灭。既然努力没用,再努力挣钱也只是等别人来掏尽自己的兜囊,那为何还要拼命?不如坐等享乐,沉迷于吃喝玩乐。

虽然造成祥子这出悲剧的编剧是那个阴暗的社会,但导演依然是他自己。他虽然健壮忠厚,但他是自私且无脑的,无论是在曹宅丢钱后想着偷回几样东西补偿,还是拒绝曹妈为他设想的生钱之路生怕丢了钱,还是在他丢车之后抢别的车夫的买卖及至最后他的沦陷,无一不是自私的表现,而推翻这个吃人的社会,只有人们都认清现实成了群打成阵才行,而自私是当时社会人们致命的弱点。

我庆幸我处于21世纪,自然没有吃人的制度,所有的努力都能化为成功,而我们比祥子多一份幸运,多一份知识,少一份拮据,少一份挫折,自然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应比祥子多一份努力,谱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诗!

[所有人的生命都是一部历史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睚眦必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睚眦必报,汉语成语,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范雎,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即宣太后芈八子),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正字通》睚眦,谓忤眂也。什么叫“忤眂”呢,忤是不正、不顺从、违反的意思;眂是视的同音同意字。忤眂就是不正视,用眼角看。从睚眦的眦也可以看到,眦是眼角的意思,中医对内眼角称为内眦、外眼角称为外眦。 推论:通常这种成语睚眦两个字应该是并列或相似的两个名词。睚眦也许分别是内外眼角的意思,古人对于这种人体器官是应该有不同的称谓的,只是我无法分清哪个是内眼角;哪个是外眼角。但睚、眦为眼睛的不同部位的名称是没错的。当然也许睚是眼中间、眦是眼角,不过根据《正字通》的解释这样的推论不是十分准确。 结论:“睚眦必报”的本意不是通常解释的“别人对他瞪眼,比喻极小的仇恨。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人心胸狭窄”,而应该是“对于别人轻蔑的用眼角看他一眼这样的小事,也一定要报复回去。形容人心胸狭窄”更准确。

龙生九子,其一子名睚眦,性凶残。睚眦,名。

《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眦,眼眶。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示例编辑

1.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后汉书·公孙瓒传》。

2.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铭记历史,与爱同行征文1000字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如一杯茶,越品越有味;历史如一本书,越读越深奥;历史又如一片广袤的平原,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溺其中……每当我翻阅着历史书籍,或者聆听着历史的故事,我的胸腔就涌出一股股热血,浓浓的爱国情怀扑面而来!

“女儿,你不知道呀!我爷爷——你的曾祖父,当初可是为了中国人民而出去打仗的呢!”父亲如是说道。“什么?!”我的心“咯噔”一下,这下终于有历史发生在自己家里了!

我回想着爸爸的话,虽然没有见过曾祖父,但我的脑海中仍旧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曾祖父威风凛凛地手握武器,死瞪着面目可憎的日本鬼子,全世界都静下来了。只剩日本鬼子的头儿眼睛奸诈地转着,和身边的小喽啰窃窃私语,又想着什么坏事了吧!但曾祖父一点儿都不惧怕,依旧神采奕奕地站在那儿。在双方一声令下,中国人和日本鬼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然后呢?”我迫不及待地问着。

父亲叹了口气,脸上颇有遗憾,马上他又正色道:“你曾祖父虽然身强力壮,但也只是无名小卒一名,根本比不过日本鬼子的武器啊!”

虽然有些失望,但我失望的并不是曾祖父只是无名小卒,而是失望那一次战争没有成功。就算曾祖父并不是什么名将,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有权利,但是他也是在保卫祖国,我还是感到非常自豪!

“你曾祖父要去打仗时,已经快四十岁啦!”父亲沧桑的脸上露出一丝怀念。“他走的时候你爷爷才十岁左右啊!你爷爷和你曾祖母哀求着你曾祖父不要去,但是你的曾祖父的一句话,堵住了他们——”

“‘我为什么要去打仗?有很多理由都迫使我一定要去!我不想我们一家妻儿老小每天吃鸿薯,挨苦挨饿,何况不仅是我们那么苦,别人也很苦,如果我不去,别人也不去,那以后我们怎么办?!你们需要我,国家也很需要我,人民更需要我!’”

父亲眼睛已经湿润,而我,早已泣不成声。

“从那天开始,你爷爷和你曾祖母每天都盼望着你曾祖父回来,但是每一天他们都在希望中度过,失望中开始另一天的希望。终于,他们明白了,曾祖父已经为国捐躯,不会再回来了!”父亲的泪水也滑落了。

原本只是想采访父亲,选择题材的我却被意料之外的故事感动了!今天,我品味的不仅是一个关于我们家族历史的故事,还有,曾祖父那强烈的爱国之心,曾祖父那浓浓的为国之情!我在深思:如果没有像曾祖父一样爱国的人,没有像曾祖父一样勇敢的人,我们,还会存在吗?历史是需要细节的,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历史,学好历史,了解历史,让他们永不磨灭呢?

又闻到爱的气息,又是那种浓厚的,流动在空气中的味道。在月色朦胧的晚上,父亲和我的影子,曾祖父的影子,历史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的回声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479 字

+ 加入清单

两年的高中生活里,我只有两次在地铁上看到过星耀天空的夜景,而这两次都是在这次“研学”旅行的时候。

不同的是,第一次看到的是刚出发时正待醒来的城市天空,第二次是返回时城市刚刚摘下白天的忙碌的面纱,把自己展露在黑夜面前。

我也只在“研学”旅行有过乘坐高铁的经历,一次是去程,一次是归程。

“研学”旅行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毛泽东诗词里的娄山关。

似乎是我们的来访打破了娄山关的宁静,清晨的山林空气中仍然有些凉意,可以听到茂密的山林里鸟儿的飞鸣——在惨烈的战斗结束后,鸟儿又回到了这个地方,生生不息。不知道红军士兵们在二度进军娄山关时是怎样的心情,或许有些惶惑,或许是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那两场战斗早已成为遥远过去的革命纪念碑,但当我站在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石刻墨迹下方时,我似乎真的看见了“长空雁叫霜晨月”的景象,“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苍凉感也分外真实。

我们头顶数十米空中就是长空桥——一座连接了两处陡峭山崖的铁索桥,尽管桥身被加固过,走在上面完全不会摇晃,但往下看时惊人的高度还是让我胆战心惊。我想起了泸定桥之战,那时桥面已经被敌人拆得一块木板都不剩,只有几根悬在空中的冰冷铁索,战士们还要面对敌人猛烈的火力,然而凭借着惊人的意志与牺牲精神,红军最终做到了世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第二站是历史教材图片里鼎鼎有名的遵义会议会址。

走到开阔的景区中央广场上时,我第一眼看到的是遵义会议纪念馆巍峨的灰色建筑,然后才注意到好像是把自己藏在角落里的遵义会议会址,古色古香又带了一点西式风韵的小别墅。不过有些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参观会址的二楼,只能在一楼转了一转。一楼的会议室里挂着一张地图,上面用红蓝色的小旗子分别标出我军和敌军的兵力部署,导游激光笔红色的光点在地图上游走时,我好像看见红军的指挥官们用笔在地图上画了一道又一道,随即想起电影《长征》里一群红军领袖深夜挤在会议室里商讨作战行动的场景。历史创造了这支红色的力量,它又在历史中不断壮大,最终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建立了全新的中国。不知道当时会议室里的每个人是不是都明白自己的重要性,但今天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从未后悔继续前辈们开创的这条道路。

“研学”旅行的最后一站是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息烽集中营。

天气阴沉,整片天空都是白茫茫,看不到阳光。车停在息烽集中营外的时候,窗外绿树成荫的景象使我完全想不到这里是个杀人的魔窟。甚至当我走进集中营的大门、脚踩在大概和几十年前没什么两样的石板路上时,我都没办法把这里的景色和脑里关于集中营那钢筋水泥的灰色世界的印象对上号。

里面的牢房从外面看就是普通的小木屋,但每间牢房只有一扇小小的窗子,阳光根本就没办法从窗子照进去。女牢左边是所谓“感化室”,里面更没有什么光亮,甚至直起身都做不到。我想如果他们以为凭借这样恶劣的环境就可以“感化”革命者的坚定信念,未免太过看轻信仰的力量。

女牢对面的院子里有一株樱花,樱花的花瓣是白色的,开在深棕色的枝干上像点点繁星。我心里默默地想:这棵樱花树知道自己身处在哪里吗?曾经被关押在这里的革命者们见过它吗?这个世界如今已是怎样的一个朗朗乾坤它知道吗?《扬州慢》里的花是不知年年为谁生,这株花如果知道它身处何处,恐怕早就在凋零了吧……

这次“研学”旅行,是去了一个不曾认识的全新的世界。

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走过历史陈迹,聆听它们讲述的属于那个已然过去了的旧日故事,如同听见从远方流淌而来的时间长河发出的回声

我们是生命之舟上的过客,在被水流推着前行的路上,打捞起这些来自遥远过去的闪着光的珍宝,心中对历史怀着感念,对未来怀着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宵节的历史450字英语作文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a new year, when there is a bright full moon hanging in the sky, there should be thousands of colorful lanterns hung out.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people will try to solve the puzzles on the lanterns and eat yuanxiao (glutinous rice ball)。

In the Sui Dynasty in the sixth century, Emperor Yangdi invited envoys from other countries to China to see the colorful lighted lanterns and enjoy the gala performances.

By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seventh century, the lantern displays would last three days. The emperor also lifted the curfew, allowing the people to enjoy the festive lanterns day and night.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festival was celebrated for five days and the activities began to spread to many of the big cities in China.

Today,3the displaying of lanterns is still a big event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throughout China.

The fillings inside the dumplings or Yuansiao are either sweet or salty. Sweet fillings are made of sugar,Walnuts,sesame,osmanthus flowers,rose petals,or jujube paste etc. A single ingredient or any combination can be used as the filling . The salty variety is filled with minced meat,vegetables etc.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历史成语故事阅读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历史成语故事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可以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十分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志在四方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可以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十分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居安思危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可以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可以因此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成语“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