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的历史优秀作文【通用20篇】

相信每一个朋友都听说过这句话:“拜倒在石榴群下.”至于“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来源,据说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有关的。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党的历史优秀作文,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2877

作文

1000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作文

全文共 1375 字

+ 加入清单

枕戈铁甲剑出鞘,百万雄师冲云霄。旌旗猎猎风雷动,扬我国威看今朝!

——前记

一辆辆墨绿色敞篷中巴车沿着绿荫夹道的东长安街徐徐驶向天安门,一车车抗战老工兵、抗日英烈子女、抗战之前模范代表受着检阅。当微风吹拂着他们苍苍白发、阳光映着他们胸前勋章,全场掌声汹涌。

让时光随着记忆而倒退至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开枪开炮,中华儿女血染卢沟桥!血腥的南京大屠杀更是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平津沦陷,北平蒙难,天津失守,武汉危难此时中国,烽火硝烟,民不聊生。中国陷入了空前绝境,危急存亡之秋也!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精神或许在中华子女的心中生根发芽、坚不可摧。在民族危机焦灼不堪之时,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力抗战!曾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终于在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蹂躏中战起来了,生性和平的中国战起来了,为了争取和平共处,选择了团结抗争,因他们知晓只有自身强大才能被允许和平。

从平型关大捷至台儿庄战役胜利到百团大战攻击,中国一次次打败日本帝国,一首首胜利之歌唱响,一番番胜利之心澎湃。中国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军事实力,更向世界宣告渴望和平的衷心!

当那烟火在举国上空燃放时,全民激动昂扬,十多年的被侵略、被屠杀、被践踏、被凌*的生活终将结局,和平友好的生活终将开始,涕泪在人民脸上纵横。上书世界和平几个字更使全民望见希望的曙光。和平二字来之不易,由血泪侵染。3500万人牺牲,才换取得成功代价太大了,人民都想珍惜!

70年过去,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曾经中国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所侵害,知和平不易,应尤为珍惜!正因如此,中国借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纪念日之际,举办一场气势磅礴的阅兵,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国。当看到那英姿飒爽的部队步伐铿锵有力;望那飞机划破天际,留下一条条五颜六色烟际时。不仅宣告中国军队的强盛,更警惕着那暗暗涌动的战争势力。

中国历史跌宕起伏的过程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而称霸之心,也没有国强必霸之意。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而当他本身强大了,和平鸽才会永远在世界各处展翅翱翔!

但是,秀肌肉之说在世界各地不断盛传,有人更测想这是在示*!日本甚至不顾礼数公然表示对国际组织和他国领导人来华出席阅兵活动不满。实在是无理取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作为!要明白,中国公开透明式阅兵,只为自己与世界铭记历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是对和平发展成果的一种展示,亦是对捍卫世界和平信念与决心的一次凝聚罢了。

裁军三十万的宣布,也是对外展示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和平愿望和信心,裁军所展现的和平诚意和行动示范也有显价值特殊。此次裁军,并非代表中国军事下降与松懈,反而体现了中国军事体系的能力的强大。裁军告示一方面,对外宣示中国对和平统一路线的坚持、不该初心;另一面,也秀出了中国军事现代化能力的提升与强盛。中国,不再是那任人分割的小国了!

七十年前的二战胜利国,到如今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在不断蜕变与强盛,凤凰浴火,涅坛重生。无论是七十年前抗战胜利,还是如今裁军之举,都是在和平信念中驱车奔驰。有朝一日,绿色的橄榄树会种满世上的每个角落,白色的鸽子会翱翔在世界的每个上空,直到永远,永远

国家用兵,是为的正义。如果国家一旦侵犯了正义,那与我们恢斧相向的暴君的巢窟何异。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静坐书桌旁嗅着泛泛书香,翻开历史的一角,透过袅袅的烟云,我仿佛看到了你,听到了你的声音

楚汉争霸的局势不复存在,你,项羽,昔日的英雄,也无可奈何地在乌江江畔徘徊长叹。你面对着同生共死的战士和眼前佳人,低沉的说:“兄弟们啊,能与你们同生共死,我死而无憾,可你们不能死,你们家中还有妻儿和年迈的双亲,请回吧!”眼前的佳人蹙了眉头,轻轻摇头,决绝的表情似乎在诉说“生是你的人,死亦你的鬼。”身后的战士将一切整理好齐声高呼“我等愿同主帅同生死,共患难。”伴着声声激昂的宣誓手挽着手走向乌江深处,江水水声大作,那咆哮的惊涛是你走到生命的终点,仍激昂的曲调吗?

悠悠的琵琶声在广袤的草原上传递着,我是你,昭君,当年你入宫是却得不到王的召见与宠爱。你黯然了,动人的娇渐渐化作了惆怅的颦蹙,终于改变命运的机会——胡汉和亲,你下定决心,去做这和平的牺牲品,即使你知道,这一去将永不复返,再也无缘见到亲人,但你还是毅然去了。一望无际的荒漠中,那“千载琵琶作胡语”的凄迷清音,伴着越野下叮当作响的驼铃,你迂回在荒芜人际的茫茫大漠,那幽幽的琵琶声缓缓飘出深宫大院的重重屋宇,和着皎洁的月光,旋转出右眼而凄美的舞步。那幽怨的低泣,是你对故乡的千丝万缕的思念吗?

轻叹一声“人比黄花瘦”你哭了,在丧夫的悲途中,在日益贫困的窘迫中,你却连安稳的生活也无法得到。唉,也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呵,不知不觉春天来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然而,你又沉默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忽隐忽现的幽咽透过氤氲的香雾,迎着镜中折射的凄清,弹奏出低沉的憔悴。你那声声哀怨是对夫君的思念与国家的担忧吗?

轻抿香茗,掩卷深思,静静倾听历史的声音,让那来自远古的扣人心弦的音符,牵动你的思绪,引领你在历史的小道上漫步,用心体会历史的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七集观后感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1月25日,八集大型纪录片《中国新疆历史印记》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该片首次以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四大维度为视角,用重大考古成果和美轮美奂的视听影像,完整梳理新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大视野下的历史脉络。

全片用一个又一个历史事实,一件又一件珍贵文物,深刻阐明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全景权威讲述中国新疆的历史。

八集纪录片内容涵盖了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文明融合史四大历史主题,5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全程参与,采访国内数十位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并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采访了多位研究中国新疆历史的国际知名学者。

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通过历史真相,展现中华文明脉络,深刻再现中国新疆地区数千年历史演进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种文化融合互通,向今天的观众呈现出一个既雄浑又亲切,既悠久又现代,既美丽又多彩的中国历史画卷。

为了让海外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新疆的历史沿革,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在创作手法、旁白语态等方面进一步贴近国际受众,用真实、客观、可信的历史叙述、考古成果、文物存证来阐明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驳斥了一些歪曲新疆历史事实、混淆是非的历史谬误和谎言,向全世界讲述一个跨越数千年延绵不绝的中国新疆历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典故:刻牛伐蜀,石牛道_300字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引《蜀王本记》(汉扬雄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

秦惠王知道蜀王杜宇贪财好色,一方面以献石牛打开蜀道;另一方面又献五美女给蜀王。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派丞相张仪等伐蜀。蜀灭。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见示题洋州崔侍郎宅双木爪花,倾接侍郎同舍,陪宴树下,吟玩来什,辄成和章》诗。“金牛蜀道远,玉树帝城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心得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能力有大小,肯付出是关键。全力以赴胜过尽力而为,尽全力去做,是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加强学习是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的基本前提。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如果不抢先掌握新知识、新本领,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就不具备自身发展的条件和能力。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知识短缺感和本领恐慌感,把学习作为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论处于工作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停歇,因为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把责任落实到位,才能不断力争上游。没有能力,就无责任而言,能力是基础。有能力,没有责任,成就不了大事,废人一个,责任是动力,是催化剂。可见,责任和能力是人才都必备的。

总之,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我们既要培养能力,更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责任胜于能力,心态就是前提,把心态调整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成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责任让人坚强,责任让人勇敢,责任也让人知道关怀和理解。因为当我们对别人负有责任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承担责任。无论你所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能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尊重和敬意。有的责任担当起来很难,有的却很容易,无论难还是易,不在于工作的类别,而在于做事的人。只要你想、你愿意,你就会做得很好。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人都是相依为命的,所有人共同努力,郑重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会有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任何一个人懈怠了自己的责任,都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麻烦,甚至是生命的威胁。我们的家庭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家庭充满爱。我们的社会需要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观望历史作文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伟大的去尝试选择便会一无所获。观看历史,许多伟人做出了自己伟大的选择。

诗圣--杜甫。在躲避了战乱后却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有着狂放不羁的一面,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靖节先生--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厌恶官场生活,喜欢田园生活,不辞辛劳。

词中之龙--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河东先生--柳宗元。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的伟人,他们为祖国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我们应该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人物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厚重的历史长卷沉淀着中华文明的千年文化,而在这一页页黄纸上,总有一刻让后人铭记心中。——题记

秦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却因为秦始皇与秦二世的暴政而迅速消亡。之后,便是长达数年的楚汉之争。

公元前三世纪的一个晚上,乌江边,天空黑压压的一片,乌云密布,暗流涌动,月亮不知为何多在云层下方不肯出来,可能是不愿看到即将上演的这场闹剧吧。远处,传来了汉军的厮杀声,近了,近了。慢慢的,整个乌江边都布满了人影,地上早已被鲜血浸红。此时的汉军将士目光紧锁着项羽的项上,只要拿到了它,便可高官俸禄,锦衣玉食。

乌江上,江水流动,江面有一人,一船,那人看着岸上孤军奋战的身影,不知焦急地在等待着些什么。

岸边那人影,摇摇晃晃,满身疮疤,遍体鳞伤。他手操长剑,即使步伐已经逐渐不稳,但依旧虎视眈眈的注视着前方。人群已把他包围,即使这样他还是想要杀出重围,他早已看不清楚眼前的事物,血,沿着他的额头,流向颈上,流向手臂,再流向掌心,滴落在地。月色朦胧,江上雾起,船上的人只得焦急地等待着,看着地面早已分不清是江水,还是鲜血。忽然,岸上那人走了过来,托付给船上那男子了一匹马,又走了回来。

项羽把突然用力把长剑架在脖子上,奋力一挥,这一刻,他在回想自己的一生:

儿时,指着秦始皇的座驾,说了一句:“彼将取而代之”而震惊众人。

青年,带领着江东一带子弟发起起义,反抗秦的暴政。

灭秦后,不甘屈居于刘邦座下,而与其对抗四年之久。

如今,当年成千上万江东百姓随自己而来,爱妃虞姬随自己一生,现在只剩他一人。

让他回江东东山再起?这当然能成功。但是,他是项羽,他的尊严和性格不让他这么做,只剩一句“我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剑,是一代枭雄对生命的决断,更是他项羽对自己一生不甘的结束。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翌日日早晨,只剩下一具睁着饱含不甘的双眼的尸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是历史的产儿作文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诚然,鲁迅历史产儿,他的思想是现实的反映,然而不能否认,在他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他的主观的能动的精神力量对他自己对于时代起了强有力的作用,虽然这种精神力量归根说来,仍然不外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一切能够对现实世界作亲切的忠实的观察的人物,他的思想总多少反映客观的真理,因此在欧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我们化够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队伍中找到不朽的思想家;同样,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出身于旧社会的人物中,也能够找到最进步的思想家。

但自然,假如不是处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要从落后的被压迫民族之中产生最健全的革命思想家是不可能的。鲁迅的一生如果没有接触到世界革命的巨潮,他仍然可以成为旧中国一个有智慧有正义的天才文人,但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战士。正因为他是处在中国革命运动突飞猛进的时期,他的思想浸透着中国和世界亿万群众所服膺所支持的革命真理,他才能够成为中国和世界革命大众的灿烂明星。但是,时代的进步并不能减小鲁迅的伟大。假如他不能顽强摆脱那网住他的旧社会的因袭力量,不能持久反抗现实的黑暗势力,不能深刻体察大众的革命要求,他必然“用自户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助的墙,和时代隔绝了。”(《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冲)他的天才也必然为旧社会服役。

在中国人民争自由、争进步的光荣历史上,将看不到鲁迅这不朽的名字。鲁迅之所以不朽,在于他不仅自己动手猛攻旧中国的黑暗牢狱,而且不断号召人民大众攻打这座牢狱;在于他不仅用笔触用喉舌表达了中国民族的战斗,而且传布了最下层的大众的革命战叫;在于他不仅始终站在时代的第一线提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要求,而且直接参加在战斗中去努力实、现这些要求。

[鲁迅是历史的产儿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绽放在历史的微笑高三作文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以为,物质的充实和精神的欢愉,就是快乐的全部内涵。家财万贯,呼风唤雨,就是幸福的全部真谛。然而,是谁?偏要抛开世俗的观念,在历史的风烟里,以傲岸高洁的铮铮风骨,赋予了快乐涣然一新的诠释?

陶渊明——溪水潺潺,蛩鸣声声,谁家的菊花在这幽幽的山林里吐露芬芳,引来蝴蝶的翩翩起舞?谁家的方宅十余亩,高大的榆柳荫盖了后檐,鲜美的桃李陈列在罗堂前?是你,东晋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在那个喧闹的京城,你把背影留给同流合污的官场,头也不回地来到这幽山中,开荒南野。当第一缕朝霞氤氲天际,你的双手已忙碌在南山下的豆苗田里,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沾湿了你的青衫;夕阳西下,你扛着锄头,披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

你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自然才是你的故乡。你说:少无适俗韵,恬淡才是你的本性。当我们回望东晋,记忆中缭绕的仍是你的桃花源,仍幻想与你在山中同醉,品味你复得返自然的快乐。

王昭君——茫茫戈壁,驼铃声声,此去万里,归期遥遥。是谁家的姑娘,怀抱琵琶,琴声凄凄似断肠?又是谁,哭红了双眼,欲语还休,空留一声亘古的叹息?是你,沉鱼落燕的王昭君。

今夜的你,最后一次站在中原的大地上,望向远处的万仞高山,那儿,即将是你今后的家园。你有怨,怨那个势利的画师,糊涂的一笔就葬送了你的幸福。你有思,思念着家里双鬓斑白的双亲,岁月的痕迹是否在他们的额前留下一道道皱纹?

身边的丫鬟在催促:“小姐,上轿吧,匈奴的人们在等着你。“你的眼睛突然就明亮起来了,心中燃起了希望。你想到那里将有为你遮风挡雨的夫君,你不再独守空房。你想到此行之后,汉匈两地的战火将会熄灭,人民将永世安康。生为汗家女,也能撑起一片天。

后来,你站在历史的夹缝里,看着人们赞颂你通国安邦的伟大壮举,嘴边挂着倾国的微笑……

虞姬

楚霸王在案前踱步,是谁的眼神,带着浓浓的幽思紧随他的步伐?又是谁的身影,一直在他身侧,走过风走过雨,不离不弃?是你,痴情的虞姬。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此刻在你眼里,像只迷途的羔羊。四面八方

的楚歌在飒飒的寒风中是如此的刺耳,你无心去追求所谓的天荒地老,也无力去责怪命运的铁石心肠。你只是暗暗地握紧了手中的剑。

你清凉的歌声在空气中漂浮,撕扯着霸王的心。那首柔肠哀曲还没来得及收尾,就夭折在你泛血的项颈里。在霸王怀里,你像一朵嬴弱的玫瑰,慢慢凋零。你对着他笑,你说:大王,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那一刻,你在霸王怀里含笑离开。你把生命,献给了爱情。

这些不朽的故事,仍被人们传唱,他们让我明白了快乐更深更广的含义。

快乐,是陶渊明看到满院菊花盛开时唇边的微笑,是在芸芸众生中,能保持自己个性的洒脱;快乐,是昭君出使匈奴,带去文明与幸福时唇边的微笑。是有价值的付出;快乐,是虞姬生命凋零前唇边的微笑,是能为所爱的人保留心底最真挚最纯洁的感情时,内心的满足,父母,亲人,恋人和朋友。

历史的风烟还未散去,向世人揭开了快乐的面纱。如果你想一睹快乐的芳容,请去看看,那绽放在历史里的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典故:孟尝君的门客的故事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名叫冯驩(一作冯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驩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湣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回忆去过的地方,那是非常多的。有海南、湖南、贵州、宁夏……可是,我还是觉得新疆最美,最好,最适合旅游。新疆有很多好地方,请让我慢慢讲。

先讲魔鬼城吧。真的很可怕吗?里面有魔鬼吗?哎呀,我也不知道呀!先别急着问我,也许讲到后面,你就明白了。这个魔鬼城啊,里面的石头多得数不清,奇形怪状,有的像雄伟的城堡,有的像威猛的狮子。石头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在夕阳的映照下,绚丽多彩,无比美丽。那天,我走在魔鬼城的小道上,正因为石头太多了,我才刚刚走了一会儿,鞋里就进了一大堆石头。哎,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会进石子儿,我看我的鞋明明穿得好好的呀!进去的石子儿还差点儿把我的脚刮伤了呢!我就说嘛,知道这为什么叫魔鬼城了吧!不过,那石头倒是很漂亮,拣都拣不完呢!置身魔鬼城,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喀纳斯湖也不错。喀纳斯湖面如镜面,清澈可鉴,美得无法形容。湖里有很多鱼,鱼儿们形态各异,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红鱼、白鱼、黑鱼和我最喜欢的金鲤鱼,因为金鲤鱼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简直跟皇帝的金银财宝没什么两样!有的鱼很奇怪,是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猜,大概是两条不同颜色鱼生的孩子吧?

新疆还有满山遍野的牛羊、新鲜的水果和其他美丽的风景……新疆真是一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卷首在历史的古旧中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上下班常走的一条路线,是从五一广场入侯家巷,转文津巷,过上官巷,再进狄梁公街,经上马街,再转山右巷,出去,便是府东街。途中经过的有省文物局,有民俗博物馆,有文庙,有崇善寺。每次经过崇善寺砖红色的院墙,都能隐约听到寺内诵经的声音。每次从文津巷那些古老的宅院前面掠过,都会让我恍然觉得穿越到了远去的旧时光。这些不能等同于晋祠里那些被导游指点和加工过的景点,也不能等同于乔家大院里那些空旷无物的院落。它们都已经沦为了寂寞的风景,而这些,却还在生活的土壤中真实地存在着。它们静瞅着,甚至逐渐被人遗忘着.却依然充满了活泛的人情味儿。

记得第一次来太原,还没下火车,就首先看到了杂乱的街道,破旧的房屋,灰蒙蒙地铺展在车窗外。相信这是很多人对于太原的第一印象。这似乎也是很多北方城市给人带来的典型印象,而太原则又显得尤为突出:但是,如果你深入到这座城市中去,你会发现它质朴而又暖人的内核。比如说,这老街老巷,这陈宅旧院,这枯枝老树,芜杂而又热闹,残破但不衰败,它们身上虽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却又充溢着生活绵软的质地,让人内心踏实。

虽同样有着饱经历史研磨的沧桑,但是,太原又不同于北京、西安以及我去过的其他一些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城市。没有北京故宫的森严,没有西安古城墙的宏大,甚至没有与它相邻的平遥的完好,然而,太原却拥有着一座古城所特有的浓郁的市井气息。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它不是精心保存下的文物,而更像是年代久远的生活器具。它的古老和沧桑,一半悬停在历史的天空中,一半搁浅在生活的腹地,它是平民的,草根的,将老去的时间和日常的岁月纠缠在一起,酝酿、发酵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无论是我午饭后穿过几经更名又回归到本初的文瀛公园,还是步行在经过拓宽和改造之后的繁华的柳巷,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这种韵味的弥漫:

在我看来,秋天是太原最美的季节。太原有很多银杏,一到深秋,街道两侧便是剔透的明黄。尤其是在古老的街巷里,只需一两树黄叶,便将凝固的时间和僵化的历史点燃激活了,让生活有了更加外在、鲜活的温暖和美丽。

不过,对于更多的太原人来说,他们可能更关注生活本身。他们性格爽朗,言语直接,说话不自觉地带着拉长的腔调,两个太原人交谈,就能够形成浓厚的气场,将一股乡土味儿包裹在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四季更替就如同肩头黄叶的滑落,成为他们生活的陪衬。关注这种美感的往往是置身事外欣赏风景的人,比如我。

因而,我觉得我并没有完全融入这座城市,我至今尚未真正成为它的一部分。我在试图更多地了解它,逐渐地欣赏它,虽然有些时候我也会不怀好意地咒骂它,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与它的和平相处。它的韵味深藏在生活的肌理之中,深藏在历史的岩层里,它可能无法留住一个匆忙的过客,甚至也无法留下我,但我知道,今后无论身在何地,想起太原,都会免不了心生怀念。

[卷首在历史的古旧中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喜爱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陈*瑜

说到历史人物,大家肯定会想到:大义凛然的关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周瑜……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做事十分精细的人。

他的一个朋友去他家做客,送了一个蛋糕给他。当他的朋友再次来到他家做客时,看见桌子上有一本账本,他的朋友随手翻了一下,发现了账本记着朋友他上次做客的时候送的蛋糕。深知他习性的朋友并不惊奇,因为他的朋友知道他送给别人的东西从不会记在账本上,但朋友送他的东西,哪怕是一支笔,他也会记在账本上。

他不仅做事十分精细,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他也很独特。

他的朋友去他家做客时买了一盒鱼蛋,他的孩子打开盒子吃了一个后,立马吐了出来,并说:“不新鲜,不新鲜!”他的夫人也吃了一个,说:“哪里不新鲜!”说着,并夹了许多鱼蛋给孩子吃。孩子说什么都不吃,他的夫人就生气了:“这孩子,鱼蛋明明很新鲜,你却一直说不新鲜!”孩子依旧不吃。他看见了说:“孩子说不新鲜自然有它的道理。”夫人听了笑着对朋友说:“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般人都学不来。”

他在大家的心里是一个用笔当武器,来唤醒人类的心理,但他在我的心里却是一个做事十分精细的人。

你知道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吗?下集待续……嘿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西藏,一个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神秘民族,纯朴,真诚,热情,散发着清新的自然气息。但,这美丽的民族的背后,却有着一段令人刻骨铭心历史。《走进西藏》,向我诉说了过去的西藏……

在元朝时期,中央在西藏设立宣政院,西藏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清朝时期,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并确立了西藏佛教两个首领——达赖、班禅。在中央政府管理下,西藏变得井井有条,可是在新中国解放前期,西藏还是奴隶制社会,西藏人民过着惨绝人寰的生活。在达赖的统治下,西藏的上空永远被乌云所笼罩,人民没有人权,没有自由,完完全全是被人控制的木偶,人的生命可以随意玩弄,随意杀戮,随意践踏。

我看着画面上一个个躺在地下的尸体,一个个尚还存活着的人脸上那无助和凄惨,一个个被摧残凋零的花朵,一个个已经风烛残年却沦落街头的老人,我的心在愤怒、在颤抖,如此丧心病狂的人怎能领导整个西藏民族?如此美丽的西藏怎能由他们统治?西藏人民怎能过这样水深火热的日子?我的心在问,我的心在痛,我的心在流泪。

新中国终于成立了,西藏人民也可以结束他们那不敢想象的日子了,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谈判,西藏和平解放,西藏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西藏的上空阳光灿烂,西藏的人民其乐融融,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西藏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回首古今,西藏是越来越繁荣,但我们在享受现今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昨日那不堪回首的历史。感谢《走近西藏》,是它带我们重温了西藏的过去,更要感谢中国共产党,是它解放了西藏。让我们一起祝愿吧,愿西藏更加和谐,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更加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日记

全文共 1804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半岛,缺乏战略纵深(犹如后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实际上确实适合美国这样军队),19__年的6月25日,一个小时内在38线上信号弹从西海岸打到东海岸,李承晚的南朝鲜部队全线进攻,南朝鲜的部队中都有美国的顾问.至于是谁推动了这场战争的开局,我觉得不外乎是麦克阿瑟或者是苏联,因为如果南朝鲜统一北朝鲜,那么麦克阿瑟在他的军事生涯上几乎可以比作从珠穆朗玛峰达到了月球,而如果被朝鲜统一南朝鲜,那么苏联在远东完成了最完美布局,但美国当时的杜鲁门政府未必想打,当时美国的重点应该在欧洲,远东的布局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况了,只能是麦克阿瑟自私的想法,后来他的一些做法简直就是想把战争引入中国境内,并想用蒋介石的军队拉到朝鲜来打,这样的结果只会使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时候的中国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解决境内的安定,南方还在剿匪,进攻台湾打了败仗,基本没有空军和海军,当务之急是解放台湾,也不可能鼓动金日成(也没钱和装备去支援),后来仗打到那个程度,苏联没有派空军和地面部队,我直接怀疑是斯大林就是在利用中国人,包括19__年开始的解放战争中苏联人的作派,实在是龌龊,后来中苏决裂,真正是明智之举,避免了被苏联当枪使,做附庸国的下场都不会舒服.

战争的开局对北朝鲜的人民军很有利,经过几个月,几乎把南朝鲜李承晚的部队赶进了大海,苏联人支援的坦克部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美国人的海陆空军队全面介入,直接体现了先进武器在当代战争中的作用,另外,麦克阿瑟的得意之作"仁川登陆"非常完美,大量人民军被包围、切割、消灭,侥幸逃脱的只能进入游击战状态。美国人乘胜追击,先头部队几乎看到了鸭绿江,这个时候,彭德怀领导的志愿军已经昼伏夜行地进入朝鲜战场,直到第一次战役,美国人的飞机居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中国军队,彭德怀充分利用了在解放战争中的优秀传统,前三次战役以巨大的伤亡取得了战略成功,之所以伤亡很大(整个朝鲜战争的伤亡是惊人的,中国到现在都没有公布真正的数字,我估计在50万),有几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没有空军,后勤补给线几乎被美国人的空军完全封锁,在50年的冬天,在气温只有零下30度左右的情况下,中国人名志愿军很多没有棉衣棉鞋,吃的也很少,非战斗减员及其惊人,设想在那样的境地,打一场伏击,为了不让美国人的飞机发现,趴在雪地里一晚上,第二天开打的时候会有多少已经永远睡去?后勤补给这个问题一直贯穿了朝鲜战争,冻死的,饿死的,伤病不能得到治疗的.......麦克阿瑟下台后,继任的李奇微将军充分利用了中国军队这一弱点,他发现中国人的每次战役最多只能持续7天,为什么?后勤跟不上了。所以他的战术讲起来很简单:志愿军进攻时边打边退,等到第八天,全线反击,并且空投部队在交通线上包抄。这个发现成就了李奇微。

其次是武器的全面差距,没有防空炮火,没有空军海军打击美国人的后方,手中的武器都是日本人和蒋介石留下来的,弹药的规格也不一样,我觉得中国人凭借的是样:精神意志、人海战术、高明的战略战术!可以这么说,如果当时有美国人的武器装备,在50年冬季就可以解放整个朝鲜半岛,当时的武器装备以及朝鲜半岛特有的地理环境导致无法完全实现中国的军队指战员所熟悉的战略战术,朝鲜以山地居多,大多南北向,南北间的通道就那么几条,基本都在美国飞机的覆盖之下,白天不能打进攻,没办法对付飞机的轰炸和扫射,你要完成一次包抄,都得靠腿两条腿和美国人的坦克、装甲车、卡车赛跑,人家走公路,往往你还不敢走公路,得穿山越林的跑,这样,一场围歼战打成了追击战,有时候围住了还是拿不下来,因为缺少火炮支援,没有防空手段,作战效果比战术意图相差太远,伤亡还很大。

应该说整个战争的过程很复杂,在书中每每读到一些重要的地方感慨很多,一一写下来费时耗力,最后只留一点点想法:

1,朝鲜战争对中国最大的损失是失去了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机,最后留下社会主义的北朝鲜,战略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2,在朝鲜战争中发现了现代战争中后勤线的重要性,并且为此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那么在未来战争中,后勤补给需要怎么样运作?这很复杂,回头找本相关的书看看。

3,用前辈建国者的精神发展军事以及民用科技,网上的新闻讲现在国产战机用的发动机还都是进口的,都建国71年了,这不知道干什么吃的。

4,目前的南海局势,不妨打一场局部战争试试。

5,民族的确是有性格的,战争中最是一目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触摸历史的心跳作文500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前,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来到了安峰山烈士陵园。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来到这里触摸历史心跳

一进入陵区,“安峰山烈士陵园”七个大字映入眼帘,格外庄严、庄重,我们登上台阶,一棵棵苍劲挺拔的青松默默伫立在两边——英雄不朽,青松相伴。

转过台阶,向南来到博物馆。博物馆门两边是傲放的秋菊,洁白、素雅、庄重,让人心头顿生肃穆之感。进入博物馆,我们随着讲解员阿姨来到浮雕前,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解放军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想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吧。

一幅黑白照片吸引了我们,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是如尼文,是八路军传递机密情报的编码。这张照片展现了八路军的聪明才智,也能看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我的手伸向这张残缺不全的照片,触摸它的历史心跳……

参观这些珍贵的战争遗物,才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英烈的事迹!

这锦绣河山,如你所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回荡在历史中的声音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夜阑人静,捧一卷史书细细品读,聆听那些回荡历史中的声音

豪迈之声

你是诗词长河中的一颗明星,碎叶,倾注你羌人的狂野粗犷;川蜀,赋予你文人的天马行空。于是成就了一个豪迈的你。

应召入京时,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信,有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的你终于有机会施展才能了。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富丽堂皇的皇宫里,你命杨贵妃磨墨,令高力士脱靴,狂放中透露出蔑视权贵的超然。但是,天妒英才你的行为很快就招致了小人的排挤。终于,赐金放还,你也明白了自由的真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在人生诡谲的大海上,你带着你的豪迈,飘然离去。

李白,你的豪迈之声,久久回荡在历史中,消散不去。

爱国之声

汨罗江畔,耳边只有寒风在吟唱。

你伫立于江边,楚怀王冷峻的目光还在脑中回荡。如今,秦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国都,你一生的努力都化为泡影。江水,冰冷的让心寒,你早已无所留恋。看着百姓们极力挽留的目光,你长叹一声“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是爱国的声音。你笑了,笑庸君,笑佞臣,笑自己的忠心终将名留青史。一跃,你被江水吞没,这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延续?

屈原,你的爱国之声,永远回荡在历史中。

合上书卷,历史之声仍回荡在脑中。那么,我的人生又该奏出怎样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最早听说屈原,是吃着粽子听奶奶讲的,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懵懵懂懂的我对屈原充满好奇,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赢得千后世的景仰?渐渐地长大了,读的书多了,对屈原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敬佩!

他才华非凡。大约在公元前319年,年约二十岁的屈原当上了楚国的左徒,辅佐楚怀王励精图治,处理朝中内政外交大事。为使国家和民族能够长治久安,屈原制定了几项法令,打击了一些结党营私的活动。后来,他又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结成楚齐联盟。公元前318年,楚齐魏韩燕赵六国在楚国订立了六国联盟,楚怀王被推举为六国“纵约长”。为此,楚怀王更加赏识屈原。

他坚持正义。屈原生性耿直,再加上旧贵族郑袖等人的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299年左右,屈原被逐放到汉水上游一带的原野上。在流放期间,屈原十分忧伤,不过他坚持正义,创作了《抽恩》,《思美人》,《离骚》等作品。

屈原时刻爱国。公元前278年春天,秦军攻破楚都郢城,在烧杀掳掠的同时,还捣毁了楚国先王的陵墓。郢都的陷落对屈原是沉重的,这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老人,怀抱一块大石头,纵身跳进汩罗江中。

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都遭受着恶人的诋毁,过着流放的生活,但他的爱国精神让人震撼,受万世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历史老师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刚进初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节历史课。因为我认识了一个从未见过的老师

老师长得不高,白白的,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显得很有书卷气。他自我介绍时,更是别具一格,开口就是“大家好!以后由我来教你们历史!“敝人姓宋”,相传还是贵族的后代呢!”听到这,全班哄堂大笑,我更是眼泪都笑出来了,心想:真不愧是历史老师,介绍都带有历史文学气息!之后一段时间,“敝人姓什么”也在学生之间传为佳话!不过,老师上课时动作更为“经典”!他两手撑讲台,身体前倾,一只腿在前,一只腿后伸,讲起话来摇头晃脑,真有点古代学生背论语时的样子!于是,一节课我都在笑声中度过。老师幽默风趣使我而感到自豪!

而宋老师跟别人不同的是,它具有创新思想!一般都是老师授课,不知哪天宋老师突发奇想让我们备课,我们叫苦连天,只好回家苦干。而我就得亲自制作幻灯片。到那天果然抽到我上去讲课。不过我还真得感谢老师,是他让我知道当老师的辛苦,同时也让我知道学历史的快乐,从而真正意义上的爱上历史!老师的创新使我们走进新的历史天地!我为这爱创新的老师感到自豪!

但其实最让我为之自豪的是老师的魅力呀!上他的课感到轻松、愉快,却能学到很多知识。比如老师老师讲一个课时,往往会告诉我们许多历史故事,还有不少从《史记》中的名言。他还会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况来发表言论。可我们也并不是听众,而是积极参与,这时班里就像是讨论会!每人脸上都笑得像朵似的!所以我觉得老师的魅力很大,有时我不认为他是老师,而是一个无所不谈的朋友。正因为这样,班上无一例外的都爱上了历史课,当然历史成绩也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呀!不止这样,我们都和老师到了称兄道弟的情份上。每次一到历史课,我们就会用幻灯片打出“欢迎发哥”的字样!每次老师一来就会笑,而我们也跟着一块儿大笑!所以我们为有这样一个魅力指数超过万点以上的老师感到自豪!

来到初中,我庆幸自己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而不幸也许只能跟老师相处三年!不管怎样,我都永不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孔丘周游列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926 字

+ 加入清单

孔丘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任用他,只好又回到了鲁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丘周游列国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正当吴楚、吴越争斗激烈的时候,中原的诸侯国内部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公元前年,鲁国的国君鲁昭公被大夫季孙意如驱逐。季孙意如另立昭公庶出的儿子宋为国君。这就是鲁定公。从此,鲁定公就只成了鲁国的一个象征性的国君,鲁国的权力就分别到了三家大夫的手中。

这就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但是,这三家大夫在各自为政的过程中,慢慢地又被自己的家臣窃取了实权。其中,以季孙氏家的问题最为严重。这时季孙意如已死,他的儿子季孙斯继承了权力,并任鲁国的相国。季孙斯的家臣阳虎,乘机攫取了季孙氏的实权,并且企图灭掉季孙、孟孙、叔孙三族,自己取而代之。

公元前年,阳虎起兵叛乱,季孙斯逃到了孟孙氏无忌的封地。孟孙无忌有个老师叫孔丘,他早已料到了这次事变,并且事先对孟孙无忌作了警告。因此,孟孙氏预先调兵遣将,将士兵伪装成搞建筑的工匠,埋伏在自己封地的四周,待阳虎赶来捉拿季孙斯时,孟孙无忌的伏兵一拥而上,将阳虎打败了。

孟孙无忌的老师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年。他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邑(今山东邹城东南)大夫。但在孔丘幼年时父亲就死了,因此家中生活很贫苦。母亲颜征在把他抚养成人。他好学不倦,学问很深,并且收了不少学生、弟子。不久,这些学生、弟子遍及各诸侯国,孔丘也很快地就在诸侯国中出了名。孔丘主张各诸侯在治理国家方面要用“德治”,要“举贤才”,同时还应该“正名”,即国君、大夫、百姓、父亲、儿子都应各守自己的本分,不得“僭(jiàn)越”。在思想方面,他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的意思就是说做人要有道德观念,要爱人;“礼”就是要人重视内心修养,并用它来约束自己。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即不分人出身的门第高低,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他自己收教的学生,就各种出身的人都有,实践了他“有教无类”的观点。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都成为以后人们在治学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格言。

当时一些诸侯国的国君想聘用孔丘。但是,他的一些观点显然触犯了那些掌握着诸侯国大权的大夫们的利益。比如关于“正名”的观点,正打中了大夫们的夺权割据、篡夺诸侯权力的要害,他们怎么可能让国君采用孔丘的政治主张呢?

孔丘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任用他,只好又回到了鲁国。孔丘五十岁那一年,正碰上阳虎叛乱。

由于孔丘提醒孟孙无忌,制止了阳虎的叛乱,孟孙无忌向相国季孙斯推荐,孔丘当上了鲁国的司空。

公元前年的一天,鲁定公让孔丘当相礼,陪定公一起去夹谷(今山东莱芜)与齐景公会盟。由于孔丘的周密筹划和临危不惧的机警应对,使齐国企图借合盟的机会羞辱和绑架鲁定公的阴谋彻底破产。

鲁定公回国后,升孔丘为大司寇(主管司法的长官),以表彰他在夹谷会盟时为鲁国立下的功劳。孔丘乘机施展了自己的抱负,他一面协助鲁定公平息了季孙斯的家臣公山不狃(niǔ)的叛乱,一面帮助相国季孙斯治理鲁国。三个月之后,鲁国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齐景公听说鲁国在孔丘的治理下正在起变化,就紧张起来了。大夫黎弥给景公出了个主意:选一批漂亮的美女和乐工送给鲁定公,让他纵情声色,疏远孔丘。这一招果然灵验。从此,鲁定公就日夜享乐,不理朝政了。

孔丘见鲁定公实在没出息,就带领一些学生再次到各国游历。他先后从卫国、宋国、郑国又到了陈国。当他准备从陈国到蔡国去的时候,楚昭王知道了,派人去请他。陈、蔡两国的大夫怕孔丘被楚国重用后会对他们不利,就在路上派兵截住了孔丘,将他围困了三天三夜。孔丘受了三天惊吓,饿了三天肚子,到第四天上,楚国的救兵到了,才脱离了困境,到了楚国。但楚昭王的大臣们也不能容纳孔丘,他最后只好又辗转回到了鲁国。

孔丘回到鲁国后,年纪也大了。他终于放弃了从政的念头,专心致志地着书立说和教授学生。古代的许多文化典籍,如《周易》、《尚书》、《诗经》、《礼》、《乐》,他都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他的言行,由他后来的弟子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他教的学生、弟子,号称三千人,其中有名气有成绩的,就有七十二人。最难能可贵的,他还用编年体的形式,根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编纂成了《春秋》一书。这部书记载了从公元前年(鲁隐公元年)到公元前年(鲁哀公十四年)的我国历史上共年中的重大事件。这个时期,人们就通称它为春秋时期。孔丘于公元前年去世。按照后人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开始,到公元前年结束。也就是说,就在孔丘去世后四年,我国的社会历史,就进入战国时期了。

孔丘的学说,后来就发展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儒家学派。孔丘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于孔丘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贡献,以后人们尊称他为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甘露之变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0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甘露之变”后,仇士良指挥宦官大肆屠杀朝廷官员和禁卫军士兵,被杀死的有六百多人,宰相王涯等都暴尸街头,没人敢收殓。文宗在宦官的辖制下,抑郁成疾,终于在公元840年去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唐宪宗平定淮西以后,变得骄傲自得起来。他开始信奉神道,下诏求能炼长生金丹的方士。公元820年,他服了金丹以后,脾气变得暴躁不定,宦官因而常常被认为有罪而处死。不多久,他就暴死于宫中。

宪宗虽然平定了藩镇之乱,但对宦官一直是信任并依靠的,所以宦官的势力很大。宪宗死后,宦官王守澄、陈弘zhi擅自立李恒为帝,这就是唐穆宗。穆宗病死后,他的儿子敬宗只做了一年皇帝,就被宦官杀了,王守澄等人又迎立李昂为帝,这就是唐文宗。

文宗即位后,王守澄因拥戴有功,由枢密使升为骠骑大将军。表面上,文宗对宦官加以恩宠,但内心非常恨他们。特别是看到杀害宪宗的凶手还没有被惩治,宦官们却权力大到可以任意弑杀、拥立皇帝,文宗心里更加不能忍受。公元831(太和五年),文宗曾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如何剪除宦官。可是秘密却被京兆尹王泄露,宋申锡因此被贬,计划也失败了。但文宗不甘心,仍在悄悄地物色能帮他除去宦官的人。

两年后,文宗患病,嘴里说不出话来。王守澄推荐了他手下的官员郑注,给文宗看病。郑注早年以行医为业,那年他到襄阳时,襄阳节度使李正患病,他给李使用了偏方,李服用后十分见效,就让他留下来做官,军政之事都让他参加决定。通过李,郑注又认识了王守澄,王守澄调到内廷后,郑注也随着来到京师。文宗服了郑注的药,也很有效,于是郑注又得到了文宗的宠信。

文宗憎恨宦官,但经过太和五年的失败,他又不敢向朝中大臣明说这件事。郑注深知文宗的心思,常常秘密为文宗献计;又向文宗推荐了进士李训。文宗见李训仪表堂堂,善辩论,多有手腕,十分高兴,对他越来越信任。

李训、郑注对当时的朝政都很有自己的见解,能准确地指出政治中的弊病和症结,加上他们又是王守澄推荐的,不会引起宦官的怀疑,文宗便与他们密谋除掉宦官的计划。他们认为,可以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以毒攻毒的方法除掉宦官。

当年拥戴文宗的宦官,除了王守澄,还有一个仇士良。但仇士良一直受王守澄的压制,没做上大官,于是他们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分掉了王守澄的一部分权力,使王守澄很不高兴。后来,李训等人还除掉了另外几股宦官势力。

李训当了宰相后,又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官阶比过去高,但王守澄的军权却被解除了。这年十月,文宗叫人往王守澄的家中送了一杯毒酒,这个气焰嚣张的宦官头子就这样被除掉了。

李训他们知道,要除掉宦官,就一定要掌握军事力量,因为有权势的宦官大多掌有军权。为此,文宗让郑注出任凤翔节度使,以便组织军队,作为外援。李训精心挑选了一些有才干的名臣子弟,作为郑注的助手,还让文宗任命罗立言为京兆尹、韩约为禁卫军将军,作为接应。

李训原来和郑注约定,公元835年11月27日,王守澄下葬时,由文宗下令,宦官中尉以下的全去送葬,到时候由郑注率兵将这些宦官全部砍杀。可是李训求胜心切,又想独占剪除宦官的功劳,因此提前采取了行动。

这年11月21日,文宗在紫辰殿早朝。文武百官依班次站定后,禁卫军将军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面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昨天夜里降了甘露。在古代,天降甘露被认为是祥和的好兆头。李训带领百官向文宗祝贺,并请文宗亲自到禁卫军的后院去观看。

于是文宗乘软轿出紫辰门,来到含元殿。文宗要李训带一些官员先去观看,李训看后回来说,恐怕不是真的甘露。文宗又要仇士良带宦官们去看。仇士良等人来到禁卫军大厅,却见韩约神色紧张,态度反常,心中很是疑惑。这时天公又不作美,正巧刮来一阵风,吹动了厅内的帷幕,仇士良他们发现,幕布后站着不少手拿兵器的士兵。他们大吃一惊,慌忙逃出去,门卫想关门都来不及了。

仇士良等人去看甘露时,李训正在含元殿调兵遣将。这时,仇士良等人跑回来,挟持着文宗,把他塞进轿内,抬起来就跑。李训大叫:“保护皇上的乘与,每人赏钱百千!”于是禁卫军们都冲了上来。仇士良见形势危急,就抄近路向内廷跑去。李训拉住软轿不肯松手,仇士良便扑上来厮打。李训从靴筒中抽出刀来刺仇士良,仇士良却被宦官救起。李训一直抓住文宗的软轿不放,被一起拖到了宣政门。这时宦官郗志荣跑来,把李训****在地,仇士良等人乘机拥着文宗的软轿进了内宫。

李训见预谋难以成功,只好换上便衣出逃,但后来仍被抓住。在押送京师的路上,他因为怕受到宦官的酷刑和侮辱,说服押送的人,把他的头砍下来送到神策军。事发时,郑注正带着兵马进京,听到消息他退回凤翔,但后来又被仇士良密令杀死。这个失败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后,仇士良指挥宦官大肆屠杀朝廷官员和禁卫军士兵,被杀死的有六百多人,宰相王涯等都暴尸街头,没人敢收殓。文宗在宦官的辖制下,抑郁成疾,终于在公元840年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