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读书名人故事【优秀20篇】

导语: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里面蕴藏着多少的故事?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7157

作文

1000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读书,我想大家都各有己见吧!“快去读书!”这句话一定时常伴随在你的耳边,就像爸爸妈妈的复读机一样,耳朵都快听起茧子了。我也不例外,刚开始我对读书百般头疼,万分抗拒,可后来我发现,读书是一件趣事。

“没事就去看看书吧!”这不,妈妈又开始催促我了,读书可真叫我苦不堪言啊!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读书”这两个字可是老师和家长每天必不少说的话,在一次又一次的“威逼利诱”下,我不得不读书。我只好随口应了妈妈一声,就不情不愿地回房间看书了。虽然我的手中捧着书,可心思却不在书上,脑海里还不断想着电视剧里的画面,书根本看不进去。古人都懂“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可妈妈为什么不懂呢?只会把我死死地“拴”在书上。

正当我想得出神,妹妹随手拿起一本书递给我说:“姐姐,你看这本书上的女孩多漂亮呀!”我随意瞥了一眼,看到封面上的女孩长发飘飘,身姿优雅,确实美丽极了!一看书名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就开始浮想联翩——作者为什么只要三天光明?要光明做什么呢?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连串的问题一一从我的脑海中浮现,我心里一阵欢喜,接过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看完导读,我得知作者是海伦?凯勒,上天无情地夺去了她的双眼,夺去了她的听力,甚至夺去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她独处黑暗。即使这样,她仍然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坚强地活到了88岁,并成为一名名扬四海的作家。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书的世界。我发现读书首先要产生兴趣,然后用心阅读,边读边想,其实读书并不难。读书使我的写作能力大大提升,并提高了我的想象力,光凭这些,我怎能不好好读书呢?

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苏轼也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啊,古代的文人志士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在读书,而我们当今生活幸福,条件优越,怎能不捧书畅读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把儿时梦想坚持一百年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恐怕很多人都已经记不清自己儿时梦想了吧?但有个女孩却一直坚持着自己儿时要做世界冠军的梦。为此,她每天都早早起床跑步,课余时间除了帮父母做家务就是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后来,她不得不忙于学业;再后来,她又结婚、生子;然后要照顾孩子。孩子长大后,婆婆又瘫痪了,她又要照看婆婆。接下来,她又要照顾孙子……转眼间,她已经六十多岁了。总算没有什么让她分心的事情了,她又开始锻炼身体,想实现童年的梦想。她的丈夫开始总是笑她,说他没见过一个六十多岁的人还能当冠军的。后来他却被她的执著感动,开始全力支持她,并陪她一起锻炼。三年后,她参加了一项老年组的长跑比赛。本来就要实现她的冠军梦了,谁知就在她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她的手臂和脚踝都受伤了。与冠军失之交臂的她痛惜不已。

等伤好了,医生却警告她,以后不适合再参加长跑比赛了。她沮丧极了。多年的心血白费了。难道冠军梦就永远也实现不了了吗?这时,丈夫鼓励她说:”冠军有很多种,你做不了长跑比赛的冠军,可以做别的项目的冠军啊。“从此,她开始练习推铅球。

允许老年人参加的比赛并不多。七年后,她才等到了机会,报名参加了国外一场按年龄分组的铅球比赛。但就在出国前夕,她的丈夫突然病倒了。一边是等待了多年的得冠军的机会,一边是陪伴了自己大半生的丈夫,她最终放弃了比赛的机会。

多年后,她终于等到了世界大师锦标赛。这场大赛不仅包括铅球比赛,而且参赛选手的年龄不限,并按年龄分组比赛。不过,这项比赛却是在加拿大举办,离她的国家太远了。她的儿孙都不让她去。因为当时的她已经快八十岁了。虽然不能去,但她依然坚持锻炼。她坚信,自己有一天一定能当上冠军。

转眼,又二十多年过去了。2009年10月份,世界大师锦标赛终于在她的家乡举办了。来自全世界95个国家和地区的28292名”运动健将“参加了本届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虽然当时的她已经年过百岁,但没有人能再阻止她的冠军梦了。

那一天是10月10日,阳光明媚。她走上赛场后,举重若轻地捡起八斤多重的铅球放在肩头、深呼吸,然后用力一推,铅球飞出4米多远。这一整套流畅的动作让现场的观众们惊呼不已,都纷纷站起来给她鼓掌。她也凭此一举夺得了世界大师锦标赛女子100岁至104岁年龄组的铅球冠军。

记者问她:”您这么大年纪还能举得起这么重的铅球,真是令人惊叹。您是怎么锻炼的?“她骄傲地回答说:”我每周5天定期进行推举杠铃训练,我推举的杠铃足有80磅(约36.29公斤)。虽然我知道,只要我参赛就一定能获得冠军(在这个年龄段,能举得起这个重量,还能来这里参赛的人只有她一人),但那样对我来说太没意义了。我要向所有人证明,我不是靠幸运,而是靠实力夺取冠军的。“她的话赢来了众人热烈的鼓掌。

她就是澳大利亚的百岁老太――鲁思·弗里思。

一个将梦想坚持了百年的人,魔鬼也许可以阻挡她实现梦想的脚步,却无法阻挡她梦想成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忍耐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时代有个丞相叫娄师德,他是个很有度量的人。他的弟弟当上了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担任丞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妒嫉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妒嫉以求自免灾祸呢?”娄师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绝不叫你为我担忧。”娄师德却优虑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去,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了吗?别人会以为你在顶撞他,这只能使他更火。所以要是人家唾你,你就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脸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让它自己干。”

后人对娄师德教人“唾面自干”的这种忍耐,总是嗤之以鼻,认为十分迁腐可笑。事实上,娄师德式的忍,是在训练一个人的韧性,教人知道如何收敛自己,而非以忍耐为目的。娄师德在武则天时代出任相位,总管边疆事务三十年,他在兼河源(今新疆于田)军司马时,和吐蕃大战,八战八捷,像这样勇毅不挠的精神和气魄,岂是一个畏缩者能够具有的?富弼是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字彦同。因为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黄,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才,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间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

秀才撇嘴说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同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回答,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笑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同乃一乌龟耳!”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头走开了。

退让忍耐是中国传统的生存哲学,富弼的“胆小”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如果他跟秀才争执起来的话,只会得罪对方,对自己实在无益。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对方的无理取闹,却能逐渐改变对方的态度,使矛盾得到缓和。

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如果你事事都要去争、去计较,那就会惹许多闲气、得罪一大批人,这样一来,你的人缘又怎么好得了!当然,这里的退让忍耐也并非是让你变成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只是说在面对一些无谓的争执时后退一步,但如果是处理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寸步不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我用3D脑袋看世界的人名人故事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是2011年元旦之后,我在香港机场的书店看到了一本书,名叫《新自然主义的家》。无意间翻到其中一页图片,那个家的设计让我心里“哇哦”了一下。我站了三五分钟,就看了这一张图。我很少会对一个东西喜欢到用“哇哦”来形容,但对这个房子我是有点儿迷上了,里面每样东西都是我想要的。

就为了一张图片,我把那本厚厚的书买回了家。

一年后,为考察一个项目,我去了巴西。有朋友偶然带我去了三个地方,说都是一位叫亚瑟·凯撒斯(ArthurCasas)的著名建筑师设计的,他是巴西排前三名的建筑师,明年的米兰世博会的某个馆也是他的作品。

这三个地方中有一处是我朋友的家,那种简约的美让我惊呆了。要知道简约是最难做的,复杂工艺可以靠很多东西去修饰,但简约的设计最难修饰,比如都是原色木头,但打磨和质地上,稍稍的差别,品质感都会差很多。还有一处是里约热内卢海边的旧楼,平均层高大概才2.2米,伸手就能碰到天花板,却设计得让人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压抑,当时就觉得这位叫亚瑟的设计师真棒。

后来一个朋友要做一个项目,我就强烈推荐亚瑟。我很贸然地给亚瑟写电邮、打电话去邀请,2012年5月,他应邀来中国商谈这个项目。他做工作汇报时,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他就是《新自然主义的家》里那个房子的设计者!我的DreamHouse竟然就是他的家。

更幸运的是,第二次去巴西时我终于有机会去了那所房子。

他的房子没有想象中大,大概300平方米,但所有的窗户都是可以打开的。大的玻璃墙推起来虽然重,但非常好推,当整面墙都打开,你坐在一个两面畅通的房子里,四周环抱着绿树,天气又好,你想想那是什么感觉?!那种空气的味道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亚瑟并不是异类,他只是巴西设计师中最典型的代表。精细的简约、完全融入的自然主义,这两个是巴西设计师最主要的特征,在他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他的厉害不止于此。陪他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让我学了不少招。比如他去看一个房子时,最先进去的是厨房。他说一个家的厨房太重要了,做得好的甚至可以是这个家的活动中心。他很高,一米八五以上,每次一进厨房,就像上帝一样伸开双臂,开始左右比画,想象自己在这个空间操作时,如何取碗放盆,如何切菜码盘。

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我现在喜欢每天晚上睡觉前看户型图,现在我的脑袋是3D的。你给我一个户型图,我可以完全凭想象在脑中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

心动得太久,手就会发痒。去年底工作室装修,我决定自己来做设计师。当然有一个国内的设计师朋友帮我,比如说哪儿打梁,哪儿装灯,这种细节我不懂,但我画了那个房子。亚瑟教会我的第一点,就是要分出你需要的功能,于是除了常规的财务室和会议室,我还设计了有水台的吧台、有小沙发床的休息室,特别是我为自己选择了一处开放的公共空间,而不是独立的办公室,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平等的……建成之后,看着这个工作室,我在很多地方都感觉到亚瑟的影子。想到几年前第一次看到亚瑟那张图的情形,感觉生活真是太奇妙了。

忘了是谁说的,哲学的最高境界是美学。于是乎,我为这个装修的小嗜好,找到些许深度的支点。也奇怪,我怎么就从一个包控衣服控,成了装修控呢?友人解答,家居是自己享受,时装是穿给别人看,说明你是一个注重自我感受胜过别人评判的人。原来,我一不小心就成了个女汉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我读了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本书讲的是108个名人从小到大为人们做出的贡献和他们从小刻苦学习的事情.就说童弟周吧,童弟周17岁入学,从三年级上起,在班上总是倒数第一,最后由于他的勤奋上劲和积极进取,高三时他已经是正数第一了,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成了中国开创胚胎学的一位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I was greatly inspired by me. This book talked about 108 celebrities contributions to people from childhood to childhood and what they learned from a young age.Lets talk about Brother Tong Zhou. The younger brother Zhou entered the school at the age of 17. Since the third grade, he has always been the first in the class. Finally, because of his diligence and aggressive forge, he was already the first in high school.After a period of hard study, he became a world -renowned biologist in China.

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童弟周进竟然17岁才入学,而且入学以前没有受过任何的正规教育.而且是从三年级开始读的,他都能从入学的倒数第一,变成高三的正数第一,这是多麽大的困难啊,而童第周不但把这些困难一一的解决了,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我记得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考试总是不及格,每一次考试,老师都要请家长,从此,我就怕考试了,生怕自己考的不好,老师回请家长,但我又想,如果这样的话我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没用的人,从此,我便天天刻苦学习,工夫不付有心人,到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是全班前三名了,现在我们有这麽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好好珍惜,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骆宾王七龄咏鹅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骆宾王,字观光,是我国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他出生于公元640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卒年不详。骆宾王因七岁能作《咏鹅》诗而被称为“神童”。骆宾王之所以七岁就能写出震惊后世的《咏鹅》诗,当然和他的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后天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的结果。

骆宾王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一个诗赋爱好者,熟读《诗经》和《汉赋》;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善于作诗习文。特别是他的父亲骆一度,虽然主读经史,但也喜欢赋诗写文章。

骆宾王出生后,祖父见他生得皮肤如脂,眼睛有神,便预测他将来是一个做诗人的材料,对他格外注重培养。从他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开始,没有先教他识字,而是教他背诗;他的母亲虽然知道应该先教字后教诗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但她不愿意扫老人的兴,便乘老人不在时,偷偷地教他识字。

骆宾王在长辈的影响和教育下,对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祖父教给他背的诗歌,只要祖父教一遍,他自己背一遍,再用母亲私下教给他的字默写一遍,便能记住,而且再也不会忘记。开始,祖父每天教他一首诗,他能记住;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两首诗,也能记住;再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三首、四首、五首诗,他仍能记得住。父亲见儿子一天能学会四五首诗,仍精力充沛,便又夹杂着让他学古文,读经书,骆宾王同样兴趣浓厚,学习刻苦,并且开始模仿着写诗、作文章。当他五六岁的时候,因为他善于观察,喜欢动脑,不仅掌握了上千首诗和几百篇古文,而且写出的诗歌也意新词美,作出的文章气势豪迈,成了当地远近有名的小才子。

公元647年七月,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地选拔人才。来浙江义乌县选才的官员独出心裁,在正式举行考试之前,要召开一次赛诗大会,以进行初选。骆宾王听说后,也非要去参加不可,可是他的父亲骆一度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次赛诗会是朝廷所派官员举办的,一个刚刚学会写诗作文的孩子也去,岂不是胡闹?万一朝廷怪罪下来,自己如何担当得起?

后来,在骆宾王的反复要求下,他的爷爷发话了:“你父亲就是这样胆小怕事。别闹了,他不带你去,我带你去;可有一件,去了后能作诗就作诗,不能作就别参加,去看一看,开开眼界也是好的。”

骆宾王高兴得一个劲地点头。

七月的天气,正是骄阳似火,赛诗场不得不设在了湖边的一片树荫下。即使这样,那些考官们一人一把扇子,不停地扇着,可汗水还是顺着脸往下流。祖孙俩来到一看,赛诗已经开始了。那些报名的举子,有的年过半百,有的已近不惑之年,最年轻的也二三十岁了;可他们念出的那些诗句,不但考官听了摇头,连小骆宾王听了也感到没有味道,不由得心中着急,跃跃欲试。

正在这时,只听考官高声喊道:“还有哪位上场参赛?”

赛场上无人回答。

考官见无人应赛,便宣布说:“既然无人再来参赛,今日就此结束。”

“且慢!我可以参赛吗?”

祖父一把没拉住,骆宾王已跃人场内。

考官见进入赛场的虽然是个小孩,出语倒有胆识,眼睛虽然不大,却炯炯有神,不由得来了兴致,遂微笑着说:“此次赛诗,未宣布年龄限制,你可以参加。”

骆宾王说:“那就请大人出题吧!”

考官一听,不由感到吃惊,心想:别的参赛举子,都是把准备好的诗拿来念,而他却要当场吟诗,还要考官出题,看来,这小孩有点不凡。可是,出个什么题目好呢?

考官正在思考,忽见湖的对面游来一群鹅,并且“哦,哦”地叫着,遂灵机一动说:“就以湖中的鹅为题吧!”

对鹅,骆宾王很熟悉。因为他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天天有鹅在河中戏水觅食,他经常随爷爷去河边散步,对鹅的形象和习性做过细致的观察。所以,当考官说出以鹅为题时,他稍加思索,便随口吟道: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骆宾王的话音一落,那考官便情不自禁地称赞说:“咏得好,咏得好,真是咏绝了!”

那些参赛的举子,更是一个个被骆宾王惊得面红耳赤,目瞪口呆。

这年,骆宾王七岁。他的名字,伴随着《咏鹅》,被越传越远。

后来,骆一度去山东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任县令,骆宾王也随父来到博昌。几年后,父亲病死在任上。十七岁的骆宾王带着他的母亲,移居到兖州瑕丘县。他初试未中,公元678年,任长安主簿,后调侍御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4则

全文共 2157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一: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二: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三: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四: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姚明名人故事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的姚明,你们都知道他的什么呢,2.6米的个子,还是他是个打篮球的体育运动员,仅此而已吗? 查字典故事给给你分享名人“姚明”的故事:

2009年5月5日,全世界的球迷共同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更见证了一种精神,一种承担的精神。

今天,姚明带领着他的火箭队在客场挑战异常强大的洛杉矶湖人队。在比赛前,几乎没有人看好火箭队,他们的天赋并不出众,经验并不丰富,体能和速度也都不占优势。然而,这样的一只球队却在开场之后打了湖人队一个措手不及,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作为球队领袖的姚明一直被人诟病,自从进入nba开始,评论家就指责他缺少霸气,在关键时刻没有血性,所以姚明尽管个人能力非常出众,但作为一个领袖还是不被很多NBA专家认可。

然而,这次比赛让人们看到了姚明的另一面。面对强大得几乎不可战胜的敌人,他用拼命的奔跑,咬牙的坚持,激烈的碰撞一次次将对手反超比分的热情浇灭。离比赛还剩几分钟的时候,双方的拼杀已经到7白热化的程度,所有的人都红着眼睛激发出全部的力量在争取比赛的胜利。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带球突破的科比和姚明猛地撞到了一起,姚明意外地伤到了膝盖,猛然倒地,表情痛苦不堪。在NBA的赛场上,激烈的冲撞随处可见,所以谁也没有注意到姚明。可大家很快就发现姚明的表情非常痛苦,微微蜷起身体,双手抱着膝盖,眉头紧皱。裁判马上暂停了比赛,火箭队的队医第一时间跑到姚明身边低声询问着他的伤势。

姚明的表情仍旧异常痛苦,队医带着大家搀扶着姚明离开了赛场,缓缓走进了通向休息室的走廊。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姚明不会返回球场,火箭队已经凶多吉少的时候,美国记者在走廊里纪录下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画面。因为疼痛而咧着嘴咬牙坚持的姚明忽然停下了脚步,挣扎着要返回赛场。队医连忙拦住他,劝他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姚明无奈地转身继续向休息室走去。可两条腿向外走着,姚明的目光却一直望着赛场方向。又走了几步之后,姚明坚决地停了下来,他坚持要回到比赛场上去,队医知道自己无法劝阻姚明,就让他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在确定并无大碍之后,队医又陪伴着姚明走回了赛场。

当姚明再次走回球场的时候,所有的观众纷纷站起身来为他鼓掌。虽然这里是对手的主场,但对方的球迷还是将掌声送给了坚强的姚明。当姚明再次回到场边的时候,主教练阿德尔曼显然没有料到姚明会带伤回来。担心姚明伤势的主教练正在犹豫着是否要让姚明上场,姚明已经指着场上的队友大喊了起来,他在告诉阿德尔曼,比赛场上有他的兄弟,比赛场上有急需他的队友,他要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当姚明再次回到比赛场上的刹那,一个当地的记者哭了,他哽咽着说道:“姚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男人该承担什幺,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和伟大!”

姚明再次站在比赛扬上,让场上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这时的比赛已经到了决战时刻,姚明受伤的膝盖已经红肿,他接到球之后仍旧在咬着牙坚持着。姚明的回归给了队友们极大的鼓舞,火箭队打出了极其强悍的气势,在顶住对手的反扑之后,最终赢得了这场让所有人吃惊的比赛。

与其说这是一场比赛的胜利,不如说这是一种精神的胜利。姚明向所有人展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勇于承担,所以才会被信赖;因为被信赖,才能有凝聚力;因为有凝聚力,才能创造奇迹。

美国有一首非常有名的乡村歌曲,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子汉?姚明在今天的比赛里给出了答案:一个人要默默付出很多年,并且等到他学会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 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走廊,这是姚明的走廊,这是一个男子汉的走廊,这是一个必将被人们铭记的走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父亲讲过张海迪姐姐的故事,今天阅读完《张海迪的故事》这本书后,我真正明白了“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含义。

张海迪五岁时患脊骨骨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里自学完中学课程。十五岁,便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地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的英语小说,还当过无线修理工。《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讲述的就是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从非凡和毅力学习和工作,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看到这位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我不由得想起街头乞讨为生的健壮的青年,想起整日麻将虚度光阴的人们。他们有着健康的体魄,却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勤劳勇敢的志向。平时,有些人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张海迪相比,这些借口是多么微不足道呀!

遇到困难不退缩,这就是张海迪。做困难面前的强者,这是张海迪给我的启示。这本书真是影响我一生的书,我将以海迪精神为目标,勇敢向前,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近现代名人读书故事

全文共 331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近现代名人读书故事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毛泽东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2.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3.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4.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5.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6.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附】名人读书的格言

1、自赞就是自轻。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2、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3、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4、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8、温故而知新。

9、边学边问,才有学问。若要精,人前听。

10、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1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2、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13、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14、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5、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1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7、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18、读一书,增一智。

1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0、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21、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22、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23、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24、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2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6、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27、尽信书,莫如无书。

28、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29、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30、人唯虚,始能知人。满招损,谦受益。满必溢,骄必败。

31、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32、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3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5、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3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3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3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9、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40、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4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2、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43、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44、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45、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46、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47、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48、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49、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50、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1、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52、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53、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54、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55、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56、一窍通,百窍通

57、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5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59、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60、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61、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62、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63、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64、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65、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66、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67、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68、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69、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70、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71、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72、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73、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74、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7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76、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77、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78、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79、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

80、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81、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82、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83、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84、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85、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作文_事件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穿越名人读书历史、我的思绪穿行在书林瀚海间……

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的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的对比,说明真乐唯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

宋濂,明朝著名的学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酷爱读书的他就到处向别人借书,回来后自己常常把书抄在纸上,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这样做。据说,即使砚台里的水已结成冰,手指都冻僵了,他还是忘我地抄写不停。这种刻苦执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迅自日本留学归国后,曾长久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于是用读书来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书,读佛经,慢慢地,使自己学识逐渐丰厚起来,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华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当他拿到一本书时,并不马上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当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就不再读这本书了。这样读书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酷爱读书,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语、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恩格斯认为读书应该读原著,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进而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读原著的方法是探究理论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名人与读书,读书与名人,这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名人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感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多读书,多体味名人的读书经历或睿语,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让我们走进历史,穿越用书构筑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们汲取养料的不竭之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艰苦奋斗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45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是因为《非诚勿扰》,才认识了孟非。然而在众人瞩目的背后,是一个坚强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的打拼的辛酸故事

梦破,落榜生四处打工

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孟非想去班复读,可是学校看到他的高考成绩,都不接收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出去打工,那一年,孟非和几个同伴含泪离家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他一遍遍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见工,最终都一无所获。

眼看带的钱没了,可是要生存啊,只好去做搬运工。而且搬运工是临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训斥。一个星期后,孟非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孟非离开了深圳,回到了南京,决定继续学习。他选择了成人高考。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

1994年7月,孟非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

1994年8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要一名接待员。孟非眼前一亮,虽然他知道,这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电话……但是至少他可能会与记者搭上边于是就去报了名。身体强壮能吃苦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渐渐地,已经24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又产生了困惑,他忧心如焚:难道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吗?

有了目标,孟非的生活里仿佛洒满了阳光,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孟非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干——为这个,他多次被别的临时工骂成“傻冒”!但是只要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收获,或者学会些采访技巧,或者熟悉摄像机的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孟非的日记里多了些内容:记载自己每天学到的东西。为了更快地接近记者这个群体,孟非还开始了“感情投资”,他跟前跟后,帮记者和编辑们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时间一长,不少记者跟孟非都热乎了,孟非扛摄像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渐渐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看不上眼的,就开始交给孟非,做好后加上老记者的名字就成了。每次有这样的事情,孟非总是非常高兴,当成头等大事来做。

这样积少成多,孟非的名字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渐渐多了。后来,领导便格外开恩,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后,可以出去跑新闻。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孟非喜出望外——他太珍惜这个临时记者的机会了!

从此,他每天都要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全部是自己剪辑、自己写稿,甚至于自己配音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像秋日的蓝天一样明朗极了!渐渐地,有一些比较大的题材领导也开始交给他做了。

1996年8月,孟非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某专题片。该电视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而孟非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一次,孟非终于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杂的帽子,转成了正式的记者。这个男人哭了……他在日记中对自己说:“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接下来,孟非的事业一帆风顺。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孟非进入该组后,正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记者的同时也做起了编辑工作,他的工资则提高到1000多元。

意外的是, 1998年春节过后,由于长期劳累,孟非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时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当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光头,还别说,这光头配着他的笑脸,显得既聪明又精神。从此这光头一直陪着他到现在。

感谢苦难,南京人爱上光头主持人

孟非一直都是个倔强的人,每走一条路,他都不轻言放弃。要么走到无路可走,要么就走到最好。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换了不少岗位,还做过一档不成熟的谈话节目的编导……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时间为一个小时,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务”。

一切准备就绪,主持人的选择就摆到了台面上——是沿用原来庄重型的主持人还是重新选择主持人?台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打破资历、学历限制,在全社会进行公开竞选。

孟非用他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平民节目,当然要求主持人有平民特色;不一定长得帅,关键是要有底层生活的阅历,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而这方面,放眼全台,有谁比自己更有资格?他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这将是他从幕后转向台前的一个机会。可是,自己的普通话能过关吗……孟非只犹豫了一分钟就做出了决定:普通话可以学习模仿,那些苦难的经历却是他难得的宝贵财富,是模仿不来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孟非搏对了!

面试那天,孟非用诙谐的语调平静地讲述了自己多次打工的艰难经历,尤其是关于打工者的生命、尊严与价值的问题。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自己做“平民化主持人”的崭新设想,并表示会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

孟非的一席话抓住了台领导的意图,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孟非的气质与这档节目非常适宜!

——可是孟非到底适合不适合做主持人?他的光头能播新闻节目吗?在此之前,主持人都是些俊男靓女,突然间冒出这样一个人来会不会让观众吓一跳呢?主考官们议论纷纷。最后,台长发话了:“行不行,要观众说了算。先试试,不行再换人!”

“无知者无畏!”第一次上电视,孟非是穿着最平常的衣服去演播室的。作为一档新闻直播节目,60分钟的时间里,他手上只有一张新闻串联单,所播内容都是三个小时之内发生的事情。更别说提示器了,没有!

这么多新闻怎么串起来呢?孟非思考再三,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松了心情,采取一种谁都想不到的方式播起了新闻:他即兴发挥,像拉家常一样把平时的思考和经历变成幽默、精到的即兴评点,就成了串连词。台领导和同事们看得心里七上八下:这能行吗?

谁也没料到,《南京零距离》由于定位准确,第一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简直是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夜,摄制组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观众纷纷感叹从未见过这么有个性的主持人。

机遇常常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善于把握机遇的孟非从此走向了人生的高峰。

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从选稿到播报内容,孟非开始全权负责。他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新闻主持人”的概念,成功地塑造了另一类平民化的新闻主持模式。2003年7月一个月,《南京零距离》的平均收视率就高达8.3%,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惊人的17.7%,超过了同时播放的央视的《新闻联播》,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2002年一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收入高达5000万元,孟非成为《南京零距离》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把孟非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由于常常针砭时弊,揭发丑恶,孟非也遭到恐吓,可是他不在乎。他保持着多年来的作息习惯:上班乘公共汽车;平时自己亲自上街买菜;不时还找人拉拉家常……这些,后来都成了他的台词和思想的来源。

关于孟非受欢迎的程度,只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够了。有一次,夫子庙一带发生火灾,当时路过的一个女孩儿拿着数码相机立刻拍下了经过,等到别的媒体记者赶到,火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几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索买照片,那个女孩子只说了一句话:“这照片我只给《南京零距离》,只给孟非。”

孟非与《南京零距离》的迅速火爆,很快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关注。《南方周末》甚至拿出专版联合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孟非现象”进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孟非最当红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曾通过台里的有关领导,想把孟非拉到央视工作,一切工作做通后,却被孟非婉言谢绝了。他说,他只选择适合自己的!

2004年初,喜讯再度传来,孟非被评为年度“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视名嘴!这足以证明,孟非,这个打工出身的主持人,已不输于他这个行业的任何人了!

之后2007年、2008年、2009年主持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名师高徒》这些节目,对于孟非来说,都是如鱼得水了。

《非诚勿扰》更是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和读书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书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既开阔了我的视野,又丰富了我的生活,还把把我带到了一个广阔无边的天地。这正像高尔基说的那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每当我打开一本书的时候,我就会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个世界里充满了喜怒哀乐,充满了悲欢离合。书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书便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提起我和读书故事,那就得从我4岁时说起了。那时,爸爸每年都会给我订阅《启蒙》杂志,我每个月都期盼着那个月《启蒙》能马上送过来。每当邮递员叔叔把《启蒙》送到我家时,我都会飞快地跑过去抢过《启蒙》,津津有味地看着,这就是我最早的读物。

后来,我上了幼儿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识字量大大增加,我就可以看一些短篇的童话故事了,比如:《丑小鸭》、《海的女儿》、《龟兔赛跑》等等。其中,我在《龟兔赛跑》中捡到了一颗宝石:做事不能做到一半就不做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这颗宝石证明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还记的一年级的一个星期天,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当我走进书店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从来没看见过这么多的书!小说、科普、童话、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真是书的海洋。于是我找来了一本叫做《小公主和矮爸爸》的书看了起来。我觉得,把这时候的我比作一条贪婪的鱼,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真是再准确不过了。

一页,两页,三页,正当我看得入迷了的时候,妈 妈找到了我,叫我回去。我根本没听见妈 妈在叫我,头也不回。于是妈 妈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小公主和矮爸爸》这本书,和妈 妈一起回家去了。

由于我非常爱看书,所以妈 妈给我我买了很多本,还办了两张图书证让我去图书馆借书。因此,我的书一天比一天多,我也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是书伴随着我成长的。

我喜欢书,喜欢书里面的图画,喜欢书里面的文字,喜欢书里面丰富的知识。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我觉得,书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我和读书的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的巴顿将军是一位典型的军人,他的家庭也是准军事模式的。儿子的卧室挂有“男兵宿舍”的牌子,女儿的卧室则写有“女兵宿舍”的字样,而厨房则写着“食堂”,客厅则写着“会议室”的大字。有人猜想他们夫妻的卧室一定会挂上“司令部”的牌子,没想到却赫然写着――“新兵培养中心”。

巴顿将军为了显示他对部下生活的关心,搞了一次参观士兵食堂的突然袭击。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

“让我尝尝这汤!”巴顿将军向士兵命令道。

“可是,将军……”士兵正准备解释。

“没什么‘可是’,给我勺子!”巴顿将军拿过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给战士喝这个?这简直就是刷锅水!”

“我正想告诉您这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了。”士兵答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卡当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卡当于150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帕维亚(Pavia),在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数学家也是一位典型的人文主义者,除了数学他也专注于收集、组织、研究、评论希腊和罗马的成果。

卡当有个不幸的童年,在40岁之前,他穷得一无所有。个性孤僻,、自负、缺乏幽默感、不能自我反省,并且往往在言谈中,表现得冷漠无情。他为了逃避穷困、病痛、毁谤和不公平的待遇,曾在25年之中,每天玩骰子,并天天玩棋达40年之久。青年时代,他致力于研究数学、物理。从帕维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波隆纳和米兰行医并教受他人医术,成为全欧有名的医生。这期间,他也受聘在意大利的多所大学,担任数学讲座。 1570年,因丢掷耶稣的天宫图,被视为异教徒,而被捕入狱。不过,令人称其奇的是,主教随即以占星术士来聘用他。

卡当的著作涵盖了数学、天文学、占星学、物理学、医学以及关于道德方面的语录。借着辛勤的耕耘,他将古世纪、中世纪以及当代所能搜集到的数学知识,编成百科全书的形式。他更将自己珍爱、偏好的数论和代数理论,结合在一起。

1545年,他出版的著作《ArsMagra》(大术),在代数学上具有相当重要之地位。书中首次出现使用符号的雏形,例如:"3. quad . quad . p .29. quad . p .57 . aqualia36 . pos . p . 74."这相当于"3X4+29X2+57=36X+74";他对三次及四次方程式提出了系统性的解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

卡当在代数学上的另一个贡献,是认真地引入了虚数,并接受虚数是方程式的根。虚数的出现,是数学史上一件大事。虚数和原有的实数统称为复数系。根据代数基本定理,在复数系里任何多项式必有根,而且n次多项式恰有n个根,这就解决了根的存在性问题。要解出方程式的根,在复数系中,便可迎刃而解了。

除了在代数学上的重要成就,卡当在概率论这门学科上,也扮演了奠基的工作。例如在其《De Ludo Aleoe》(博奕论,1663年出版)一书中,他已经计算了投掷两颗或三颗骰子时,在可能方法里,有多少方法是得到某一点数,这可以说是,概率论发展的一个滥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倔强仙人掌名人故事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的卢兹(1907-1982)并不是一位非常着名的心理学者,他只写过一本自传式心理学阐述性作品,将自己的经历与一些心理学观点结合起来。这本形象而有趣的小册子里,提到卢兹儿时的一件事:卢兹的母亲擅长烹制Pizza。卢兹家境并不富裕,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是蔬菜Pizza。但不定时的,卢兹盘子里的那块Pizza下,会出现美味的腌肉,这是母亲偷偷留给卢兹的。卢兹回忆说那块薄薄的腌肉让平淡的童年充满期望和惊喜。

卢兹根据这个回忆,在自己开的餐厅内对顾客进行了一次不动声色的试验。卢兹在每份Pizza里面都藏了一张写着祝福的话的纸条,几乎所有的顾客都表现出惊喜,没有人质疑这张纸的卫生状况,而这种内藏了祝福话语纸条的Pizza被称为“卢兹Pizza”,并成为意式的一道文化大餐。

卢兹通过这些印证了心理学上的“表层心理”和“转折点”两个理论。所谓“表层心理”指的就是个体最初看到的事情或者物品的表面现象以及最直观的原因等,例如上面提到的Pizza。“转折点”指的是出乎意料出现的事物,并能够改变由表层心理带来的心理感受,即腌肉和小纸条。

在我们完成一张试卷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一些解答不出来的试题。绕过它们,我们会发现其他擅长的题目。如果绕不过这些,我们就会被表层心理迷惑:这么难啊!我一定做不出来的!完了完了,这次考试我肯定挂了!

在我们面对一段感情的时候,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小误解、小波折。如果绕不过去,它们将影响我们对一段感情的审视。

工作上也是如此。可能某一个环节的失误,会对心理产生很强烈的影响。说不定会自我否定得过早,失去了一位宝贵的客户,以及一些提高自身的机会。

“表层心理”比较容易带给我们忐忑不安的情绪,不利于生活和工作。不少心理学研究者提出找出“转折点”这种自我调整的方法。即在“转折”出现的前后,为自己也给别人找一些理由。比如当发现笔下的试题很难做,我们不妨给自己找理由,有些地方复习得不好,但是只要认真做就没有问题啊!在感情和工作方面,我们可以这样想:“感情上的小矛盾两个人都有责任啊!”“虽然我有了失误,但是也许在客户的眼里不算什么!”这样,就很容易稳定我们的心理,并克服心理逆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励志成长故事

全文共 2970 字

+ 加入清单

刘国梁,1976年生。6岁开始学打球,1991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队。他是中国采取直拍横打技术第一人。1996年奥运会上获男双(与孔令辉)、男单双料冠军,还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 2003年6月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

2003年,刘国梁27岁,他的恩师蔡振华从中国乒乓队金牌教练的位置上引退,退役不到一年的刘国梁出人意料地成为接班人,就任中国乒乓男队主教练。

“刘国梁凭什么上得这么快?”“超一流选手就一定能成为好教练吗?”质疑的声音很多,而他自己也心生忐忑。

两年后,中国乒乓队首次公开竞聘男女队主教练,男队主帅一职竟然只有刘国梁一个人报名。“男乒主教练的压力很大,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这样的压力”,已经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乒羽中心主任的蔡振华毫不掩饰自己对刘国梁的器重,仍然坚定地认为他就是唯一并且理想的人选。

2016年4月16日,刘国梁将率队出征德国不莱梅世乒赛团体赛,他说自己的目标就是带领队员拿冠军,“我喜欢出征的感觉,喜欢比赛的刺激,当队员我是大满贯,当教练,我也要拿所有的冠军。”

“邋遢少帅”

相比于打球的时候,他黑了,也胖了,下巴上有些胡渣,添了一点成熟味道。他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因为穿着太随便,被媒体封了一个“邋遢少帅”

“运动服穿惯了,穿别的束手束脚。再说,在训练场边穿西装也不是那么回事啊!”

好友孔令辉揭发,他的邋遢不是一天练成的,“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洗衣服,每次穿完了就往床上一扔,实在没衣服穿的时候就拣一件稍微干净点的再穿……”

刘国梁不服气,写了篇文章反击他,“孔令辉特别好静,睡觉容不得半点声音,有一次我们洗手间的水龙头坏了,他硬是睡不着,爬起来在水池里垫了块毛巾,回来还跟我炫耀说他把问题解决了。”

做运动员时,他俩“同居”时间最长,有一阵队里把他们俩调开了,“说来也奇怪,那一阵我们俩的状态都很不好,后来教练只好又把我们换到一间房了。”

初当教练,一个人住的他常常会觉得有点孤单,“以前总是和小辉他们玩,当教练后总不能老往队员房间跑”。

他笑言当教练真的是比当队员累,“当队员的时候,自己调整好自己状态就行了,不像当教练,什么事情都操心”。

“老有人问我现在还打不打乒乓,一天训练八九个小时,教练还都必须站着,到晚上累都累死了,哪还有力气打球啊!再说了,我现在要是去打球,那不是不务正业嘛!”

在队里,跟他一块儿打过球的人习惯叫他“国梁”,而那些年轻队员则会恭敬地称他一声“刘指导”。以不同方式称呼他的人,他有不同的指导方式,像马琳、孔令辉这些老将,他了解且尊重,点到为止。言语不多,但非常默契,比赛中甚至一个眼神都能传递信息。而给那些叫他“刘指导”的年轻球员指导时,他说得特别多、特别细。

2003年他上任不到100天之后,马琳在江苏江阴世界杯赛上夺冠,这也是他出任主教练之后的第一个冠军,此后的历次大赛,除雅典奥运男单冠军之外,无一失手。

“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残酷,所有的付出最后都要通过比赛成绩来表现,有的人觉得这样太无情,但是我就喜欢这种刺激,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很享受这个争夺冠军的过程。”

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的丢失让他耿耿于怀,因为在他看来,“女子运动只能代表女性,而男子技术才是竞技水平的最高体现,男单又是最重最难的一个。”

“我当教练绝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是要当蔡指导那样的‘金牌教练’,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练,”雅典失利愈发激发了他的好胜心,“北京奥运会我的目标太明确了,男单、男双两块金牌都要拿!”

年轻人狂一点没关系

因为自己曾经站在顶峰,在他眼中没有谁是不可战胜的,他把自己的这点“霸道”全传授给了年轻队员。“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对手,你就要记住一点,中国队是最强的,而你是中国队的!”

巴黎世乒赛上,初出茅庐的邱贻可第二轮挑落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波尔;其后福州中国公开赛,小将陈王己也爆冷击败了这位德国帅哥。两个小孩一下子名声大振,有人提醒刘国梁,不要让他们翘尾巴。刘国梁淡淡一笑,“他赢了世界第一,你还能不让他好好高兴一下?这个时候得意一下是应该的,树立信心嘛!”

中国第一个男子大满贯得主,16个世界冠军在手的他自信过人,也希望自己手下的队员有一股杀气和自信。“一个年轻队员你在平时可以严格要求他,但是到比赛之前,一定要给他信心,让他天不怕地不怕!”

他笑言,刚出道的小孩是最可怕的,“看见名将就来劲,打掉一个名将就名声大振,多有动力啊!这个时候的杀伤力是最大的!”王皓、陈王己这些小将上场之前,他都会对他们说同一句话,“上了场,你谁都不认识,什么世界排名现在都不算了,就是打!”

年轻队员能感受到总教练对自己的“纵容”,但是心里也明白,比赛场上可以狂傲,训练场上是一点也不敢马虎的。在许多年轻队员心中,刘国梁是总教练,更是心中偶像,代表着某种难以逾越的高度。“他说的话,我们都特别能记住。”

老大哥跟他们交流的不仅是打球,还有做人。在新一代的球星中,刘国梁偏爱德国名将波尔,欣赏他的球技更看重他的为人,也常常拿波尔为例子教育年轻队员。“他比咱们的年轻队员也大不了两岁,但是你看他的为人和气度!输了球还照样给球迷签名,接受记者采访,非常豁达。他真是不错的一个人,其实打球和做人是一样的,人品好、心胸开阔的球员,他的球自然会比别人高一个境界。”

对年轻人鼓励爱护,对老将他则直言不讳,马琳十运会上因为过于保守而导致发挥失常,他的提醒毫不留情,“打个比方:现在好像有两个马琳,一个马琳A,一个马琳B。马琳A就像剑一样,锋芒毕露,让对手畏惧;马琳B一上来就等于没‘尖’了,就在那儿对付,谁都敢欺负他。我觉得马琳真该猛醒了。这么打下去的话,2016年也没什么戏了。一个直板选手,应该在压力越大的情况下越能爆发,越能超水平发挥,这样才让对手觉得你可怕。”

多年的运动经历让他深味自我剖析的残酷,“需要你很坚强,敢于赤裸裸地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拿出来剖析,但是如果你迈不过这个门槛,就找不到根治的药方。”

创新才能致胜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40多年来所获世界冠军将近130个,正是技术创新推动着中国队长期处于国际乒坛的领先地位。

据统计,截至2001年,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百年历程中,共有46项技术和打法的创新,其中27项属于中国,占总数58.7%。

器材的研发也为中国乒乓提供了技术增长点,乒乓界有一个著名的“0.3毫米”:1960年,红双喜体育器材厂的一个技术人员,将常规1.5毫米厚的胶皮加厚到1.8毫米,就是这0.3毫米的增加,使得球性发生诸多转变,催生出几十个世界冠军。

右手直拍正胶快攻打法的刘国梁,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实践者和受益者,他出色的发球技术,结合新的.直拍横打及反面发球技术,使直拍打法获得了新生。

“我们的运动员都是世界一流的选手,在他们现有的水平之上哪怕长一分儿也都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和进步,就得‘钻’到技术细节里,平时这样钻,比赛中看到他用出来了,这个是特别有成就感的。”

采访他的上午,他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点拨队员的防守小技术,“心思都在球上,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点儿都不烦。”

他笑眯眯地说自己当教练才刚上路,从来没有想过其他的职业选择,“平常人的悠闲生活我也没过过,要是过了,可能也不会习惯的。我最怕闲着了,还是刺激点的生活过得来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家的读书故事学生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我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一家人喜欢爱书。

每次只要邮递员叔叔把报纸送到门口,爷爷就会迫不及待地接过报纸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的消息。而村上的人想要知道什么消息,都只要问爷爷。

妈妈和奶奶虽然每天都在忙家里的事,但只要一休息下来,她俩就会一人拿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起来,并不时地交谈一下自己对某一件事的看法。

不过在我们家里看书最多的要数我爸爸了,他简直就是我们家的“百事通”,只要有问题向他请教,他基本上都能轻松搞定。

至于我嘛,自认为还是比较喜欢看书的,五花八门的书我都看,而且只要一有空,就会捧起书来读。有时看书看得连作业都忘做了,有时看书看得都不肯睡觉,有时我在书上看到一些新鲜的事,便会出些题目来考考爸爸妈妈,想难倒他们。

“爸爸、妈妈,我出些题目考考你们吧!这次你们保证答不上来。”我坏坏地笑着。谁知爸爸、妈妈一点都不怕,和往常一样欣然接受了我的挑战。“第一题,考拉多数时间在树上还是在地上呢?”“我知道了,”妈妈抢着说“考拉多数时间是在树上,以免自己受到伤害。”“妈妈,你答对了。真棒!”。“第二个问题,考拉吃果实还是树叶呢?”“考拉吃树叶!”爸爸马上说到。“哇,爸爸你太厉害了”说着,我向爸爸翘起了大母指。“最后一个问题,考拉吃什么树叶,(1)樟树叶(2)……”我还没说完,爸爸妈妈就几乎一起说道:“桉树叶!”他们俩对视了一会儿,哈哈大笑起来。

我这下彻底服了他们,没想到这些问题他们居然还能对答如流。看来,我以后还得要看更多的书。这样,我的知识才会更丰富。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如果不读书,那就学不到知识,没有了知识该如何进步呢?所以,请大家热爱读书吧!

[我家的读书故事学生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世界名人故事巴金读书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作家巴金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假期里一直是《中外名人故事》在陪着我。这本书中的名人让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书中的名人都喜欢读书,他们为了读书甘愿牺牲,废寝忘食,时间都没有了,因为他们爱读书。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坚持不懈读书的精神。书中让我一直记忆犹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孔子。

孔子从小就热爱读书。他听说了老子之后,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去拜老子为师。孔子走了很多路,才找到老子。见到老子时,孔子很高兴地上前去拜见老子。老子看孔子是个有礼貌、谦虚好学的老实人,就收孔子当徒弟了。孔子被老子收了徒弟之后就更加刻苦学习了,老子说的每一句话孔子都铭记在心。老子离世后,孔子也自己收了很多徒弟,孔子收的徒弟个个都好学。从此,孔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学家。

其实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大名人,他们都和老子、孔子一样好学。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也在慢慢地向他们学习,慢慢的做一个好学的孩子。因为我的英语成绩不理想,我就每天利用空闲时间练单词,背句型,读课文。在我的坚持下,我的英语已经有了进步。

因为读书,我有了改变。我今后还要多读书,从中学到怎样学习,怎样做人。

教师评语:这是一篇《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学习名人坚持不懈的读书精神。全文语言流畅自然,读议结合,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故事:亚历山大的3个遗愿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他病倒了。此刻,占领的土地,强大的军队,锋利的宝剑和所有的财富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他明白死神很快会降临,他已无法回到家园。他对将士们说道:“我不久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有三个遗愿,你们要完全按我说的去执行。”将士们含着泪答应了。

“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亚历山大喘了口气,继续说道:“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亚历山大裹了裹毛毡,休息了片刻,“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聚集在他身边的人都很好奇,但没人敢问为什么。亚历山大最喜爱的将军吻了吻他的手说:“陛下,我们一定会按您的吩咐去做,但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亚历山大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想要世人明白我刚刚学到的3个教训。我让医师运载我的棺材,是要人们意识到医生不可能真正地治疗人们的所有疾病。

面对死亡,他们也无能为力。希望人们能够懂得珍爱生命。第二个遗愿是告诉人们不要像我一样追求金钱。我花费了一生去追求财富,但很多时候是在浪费时间。第三个遗愿是希望人们明白我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的,而且我空着手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完他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