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国演义400作文(精品20篇)

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通过对三国这个特殊的时期的刻画描写,展示英雄人物智慧了气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1133

作文

770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在读一年级的时候,我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这学期假期,我读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草船借箭,主要写了周瑜千方百计想谋害诸葛亮,于是逼迫诸葛亮立军令状: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在第三天夜里,诸葛亮上了草船向曹营驶去,不一会儿,船上已经射满了箭。诸葛亮满载而归。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战斗时的足智多谋: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扩大自己的军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凡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不能果断行事。虽然以前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人们靠智慧和双手战胜了敌人。

书中的人物多少年来被人们称颂,他的故事让几代人读了又读,如今,已不再是战火硝烟的年代,但他们的智慧、勤劳、民族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它还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还要刻苦学习,立志做一个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的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三国演义》学生读后感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里,我喜欢蜀地,我喜欢刘备,我更喜欢他的军师——诸葛亮。

“草船借箭”是我最喜欢看的篇章。一天,周瑜找诸葛亮议事:要求十日造箭十万支,违期问斩。不料,诸葛亮当即立下军令状:“三日内交箭。”周瑜暗中嘱咐鲁肃令工匠迟延,以便处斩诸葛亮。鲁肃又受令,到诸葛亮处探听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求助:“你借我二十只船,每船军士三十人,船上青布为幔,稻草人千个,三日后包管有十万支箭,只是您不能告诉公瑾,不然……”鲁肃答应了。三日后,诸葛亮果然取回来十万支箭。鲁肃看到整个经过,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诸葛亮真是太厉害了,我真的好想做他的徒弟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一作文700字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有志者事竟成。 ——题记

拉罗什夫科曾经说过: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坚持这个词笔画少却含义大,我们却因为学习苦学习累而终日应付了事,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看完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的是三顾草庐这个故事,故事主人公刘备正拥有着这个。

话说刘备很是仰慕诸葛亮的才华,于是不顾一切前往诸葛亮的住处去寻找他。后来有一天刘备张飞关羽一齐来到隆中,但是这时诸葛亮不在,最终他们抱着失望而归。回到新野之后,听到人说诸葛亮已经回来了,后来他们又马不停蹄得奔往隆中,但去到之后,书童说他已经被人请走了,他们还是抱着失望而归。一段时间,刘备打算第三次探访诸葛亮,后来三人来到门前又发现诸葛亮正在里面睡午觉,刘备为了不打扰他就在草阶上等候着。性格急躁的张飞看见哥哥这样想一把火烧了草庐被关羽阻挡了。等候了良久,诸葛亮终于醒了,刘备很是高兴,诸葛亮看到被感动觉得刘备非常得诚心,于是就与刘备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也答应了与刘备一起共图大业。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很是惊讶,没有想到坚持能焕发出这样一种无比大的能力,后面换得了成功。试想刘备因为自己再三得探访诸葛亮,可是如果再去了两次之后,死心了,没有再去第三次,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呢?

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可是世界上有多少人是那么得幸运的呢?如果没有了第三次,刘备会成就大业吗?诸葛亮这个才子会被伯乐相中吗?这个才子还会在草庐中埋没了自己的才华,继续这样碌碌无浑浑噩噩为得过日子吗?其结果是不以为然的。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此的,多少人因为不敢做没耐心不会做而一下子决定自己呢。其实我们有许多都像诸葛亮一样,希望自己能被人发掘出来被伯乐相中,却不敢脱颖而出,其结果既浪费了自己美好前程又使社会上埋没了一个才子,但命运这件事是掌握在我们手上的。

如果没有那一下下的坚持,无志者事不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罗贯中。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刘备、诸葛亮、孙权、曹操等等。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胸怀大志,现在让我给你讲讲《草船借箭》的故事。

当时,因为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利用一次机会陷害诸葛亮。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诸葛亮十天之内造不出,就军法从事。然而聪明的诸葛亮知道这是周瑜诡计,就对周瑜说三天即可。诸葛亮的好朋友鲁肃知道后来劝说诸葛亮放弃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诸葛亮却让鲁肃放心,并向他借来了二十只船只,六百名将士、青衣、稻草。前两天诸葛亮什么也没做,第三天夜晚江面上突然起了大雾,诸葛亮命令将士马上开船出发,前往曹操的水军大营,行进汁曹操大营前,他命令所有将士击鼓大叫,装作攻打大营的样子,曹操因为大雾,无法看清楚,不敢轻易出兵,只能命令士兵用弓箭击退来犯之敌。顿时,箭如雨下,成千上万支箭向诸葛亮的船只扑来,不一会二十只穿上的稻草人插满了箭,诸葛亮看后,大笑,命令所有船只返航,后来经过清点,共计有十多万支箭,顺利完成了任务。

听了这个故事后,是不是觉得诸葛亮足智多谋,越来越佩服他呢,即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做人一定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到了,爸爸“塞”给我一本600多页的三国演义给我看,我一开端心里只要一句话:哇塞!这么厚!怎样看得完啊,但是,看了一两页,这本书就仿佛磁石一样吸收着我……

这本书讲的是三国时期的故事,作者是罗贯中,讲的是蜀国、魏国、吴国之间的战争。其中我最崇拜的就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天文,足智多谋,忠心耿耿,他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识魏延反骨、火烧博望坡、智取成都、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死了还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

民间有一句古话:博望用火攻,军师坐阵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桃园三结义的刘备,曹操和他煮酒论英雄,当曹操说他是人才的时分,刘备怕被曹操识破本人的远大志向,忽然一阵炸雷,刘备赶忙说他被炸雷吓到了,这才让曹操以为他是个胆怯怕事的人。再说张飞,他义释严颜,结果严颜来降,活捉了张任,而且他武艺高强,在百万军中杀一个上将,犹如十拿九稳般简单。后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刮骨疗毒、义释曹操。

曹操身为一国君王,形象大,方面广,脑子复杂,他的心机非普通能看穿,统领百万雄师,平定汉中地。

三国演义还有许多人物如:赵云、周瑜、吕布、黄盖、马超、黄忠、庞统、许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00字

全文共 2719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此书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其中,我在欣赏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在我眼里曹操是个实干家,他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

全文共 1658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对里面的人物特别感兴趣,每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今天,我简单地从五年级小学生的角度来解析下。

我们先来看下三国里最具争议的人物,枭雄曹操。此位大咖级人物,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他。曹操在“三国”里的人设第一位就是奸诈,他的“使诈“贯穿了全书。先来看看他主导了一场著名的事件“挟天子以命不臣“。曹操看到汉献帝无法统一全国,复兴汉室,就骗他说:“这里没饭吃,去我那儿附近吃个饭吧。”就这样,献帝这个饭一吃,再也走不掉了。从此汉献帝被曹操所控制,利用汉献帝的名义,发号着施令。如有不从者,就高举着”正义“的旗帜攻过去。实属奸诈至极。

在战术运用中,曹操更是“奸诈“。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大军初胜两场之后,曹操命令退守官渡,不仅缩短了防线,而且也缩短了补给线。让大军能及时修整,得到粮草供应。而袁绍同学,则是深入敌境,却延长了补给线。也就是这样子的战略性撤退,使曹军取得了官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但曹操也是一枚爱国人士,比如当时关东军打董卓时,就曹操一人前去救皇上汉献帝,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毫不畏惧。还比如董卓专权时,曹操带着宝剑要去刺杀董卓,虽然后来不顺利连宝剑也被“没收”了。在诸多关键时刻,在没人敢出头时,只有曹操愿意挺身而出,彰显了他爱国和勇气过人的品质。

除了执念的“爱国”,曹大咖还有仁义的一面。在官渡战役打败袁绍之后,曹军在袁绍营地,搜出了他部下们和袁绍暗中勾结的信件。很多人建议曹操把这一干人等,全部抓起来杀头。而曹操却说:“当袁绍力量很强大的时候,我自己都保全不了我自己,我又怎能责怪这些人呢?”于是他只是下令将信件都烧掉,不予追究了。曹操想要成就大事,就要去团结众人,不能过分苛求别人,要有一定的宽容和仁义。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也许东汉末年,就需要像曹操这么一个亦正亦邪的大人物去推动历史的前进。

说完曹操,咱们来侃侃刘备这个“打工仔”吧。说到“仁义”第一名,三国里非刘备莫属。在曹操攻下荆州,刘备从荆州南撤时,曹操派兵紧迫追击。在这种危急情况之下,刘备仍然愿意放慢脚步,收留和照顾荆州人民。这一举动,妥妥赢得民心。包括后来人民挨饿,刘备义无反顾开粮仓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刘备,自然在“三国”中分得一瓢,所谓民心所向。

可我们这位“仁”兄,却不够聪明,尤其在战术上,和曹操比差远了。这不,在夷陵之战中,吃了大亏。当时孙权部下陆逊带着军队假装不断地往后撤退,一直撤到一个叫“夷陵”的地方。那个地方处于峡谷之间,地势狭长,谷口狭窄。刘备居然在峡谷里“安营扎寨”,浩浩荡荡地扎下几百里军营,这一切正中陆逊之计。面对扎在环山峡谷里的大军,陆逊开始他的表演。他直接谷口一堵,大火一放,刘备军营大火焚烧,刘备自己带着一身焦味仓皇逃窜。这就是刘备智商导致的“火烧七百里连营”。还好后来他请来诸葛亮相辅,否则光有仁义也无法立足呀。

当然成大事的人,必然有谋略和心机,甚至有一点“不仁义”。刘备在入蜀时,本来和孙权商量好一起进益州的。结果刘备非但没有等孙权一起,还把路给孙权堵住了,搞得孙权没办法到益州。刘备进入益州后,明面上帮助刘璋抵抗北面的曹操,实际却在暗地里收买人心。等时机成熟时,逼着刘璋交出蜀地。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刘备也没得选,他今天不诈敌人,明天可能就要被敌人诈了。对人民和部下仁义的刘备,对敌人是很不仁义的。

最后,来说下丧心病狂的董卓。此人在宫中专权,自说自话废了一个皇帝,惹得天下十八路诸侯共同要讨伐他。可就算这样,他还是不消停,要迁都。迁都之前,他把洛阳城里的几千个富人全部抓起来,拖到城外杀掉,没收他们所有的财产。还将洛阳城老百姓强行赶出城一同迁往长安,一路抢粮食,抓妇女,无恶不作。他临走洛阳城时,居然还放火烧掉整个洛阳城。董卓如此没有人性丧心病狂,失去民心,自己也没好下场。他死的时候,全城人民欢呼,高兴得像过年一样。哪怕曹操专权,他也没有过于残暴。所以曹操可以得十六个州,而董卓什么也不是。

《三国演义》不愧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故事精彩绝伦,值得不断深入地品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爱《三国演义》这本书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一个多么有趣的话题。生活中处处有书,书能够丰富我的知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能带给我们欢乐,所以,我书。

二年级时,我才真正开始阅读文学书籍。由此我才明白,那一张张生字卡片,原来可以组成这么有趣的故事;那白纸黑字的书,也有一片五彩缤纷的天地!于是,我便和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书一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贪婪地吸收着书中的“精华”。没几天,这本书就被我看完了。

我爱《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因为在一次考试中,考到了很多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我想:这可是我大显神通的好机会啊!加油!我按捺住心中的喜悦。考试结束后,同学们有的号啕大哭,有的垂头丧气,因为他们有很多课外题不会做。而我呢?兴高采烈,满面春风。一放学,我便哼着小曲,扬长而去。第二天,考试成绩公布了,我取得了第一名,心里乐开了花儿。在放学的路上,我觉得书包特别的轻,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你瞧,我已经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我爱《三国演义》,它让我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道理。我爱《三国演义》,它让我深深地陶醉在书海中,我为刘备建立起了蜀国而欢喜,我为诸葛亮的死而悲伤。我的心情似乎随着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

《三国演义》,我的好朋友!我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精选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一书,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歇后语

全文共 164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比喻非常凶恶,或大发脾气。)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云长刮骨疗疮——若无其事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在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

诸葛亮说周瑜——请将不如激将

诸葛亮辅刘禅——聪明帮糊涂

诸葛亮帮蜀国——鞠躬尽瘁

诸葛亮华容道上用关羽——有意放曹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内柔外刚

诸葛亮江东斗群儒——独占鳌头

诸葛亮得姜维——将遇良才

诸葛亮伐孟获——征战不如心战

诸葛亮兄弟争国事——各为其主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中生智

诸葛亮为周瑜造兵器——草船借箭

诸葛亮失街亭——用人不当

刘备投曹操——寻找时机

刘备离曹赴徐州——逃之夭夭

刘备陶谦让徐州——你推我攘

刘备投袁绍——委曲求全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

刘备招亲——玩假成真

刘备东吴作女婿——乐不思归

刘备襄樊撤军——拖泥带水

刘备曹操论英雄——各怀鬼胎

刘备复仇败夷陵——倾国倾城

刘备庞统入西川——生离死别

周瑜暗算诸葛亮——计计落空

周瑜谋杀诸葛亮——忌贤嫉能

周瑜计除蔡瑁、张允——借刀杀人

周瑜杀蔡瑁、张允——曹操代劳

周瑜招亲——反中诸葛亮算计

周瑜配小乔——郎才女貌

周瑜火攻遇东风——天作之合

周瑜打黄盖——打在黄盖的身上,痛在周瑜的心上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战马超——①棋逢对手②白花脸杀黑花脸

张飞买刺猥——人又刚强,货又扎手

张飞当阳桥上一声吼——吓退千军

张飞发怒——气冲斗牛

蒋干盗书献曹操——包藏祸心

陈宫离曹操——反目成仇

袁绍用兵——优柔寡断

袁绍待许攸——疑而生妒

孟获归顺诸葛亮——心服口服

孙坚回江东——猛虎归巢

孙权向曹操献关羽——嫁祸于人

孙策向袁绍献玉玺——借兵兴国

庞统当县官——大材小用

刘禅上朝误斗鸡——顾此失彼

刘禅封安乐公——乐不思蜀

刘禅遇邓艾——自缚请降

关羽洛阳赴王直宴——文进武出

关羽出席鲁肃宴——单刀赴会

关羽华容道上放曹操——知恩图报

关羽走麦城——终身悔恨

关羽门前耍大刀——挑战高手

关羽下葬——首身分家

关羽死后看太阳——日出日落

曹操为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曹操躲马超——落荒而逃

曹操用关羽——真心实意

曹操遇蒋干——背时或倒霉

曹操找王垢借物——杀头稳军

曹操唱京剧——满脸奸诈

曹操见诸葛亮—— 一生未有

曹操看张松——以貌取人

曹操对诸葛亮——又爱又恨

曹操用母得徐庶——四两拔千斤(军)

曹操兵败赤壁——遗恨终身

曹操接许攸——赤脚相迎

曹操天下归司马——白忙一场

司马昭笑刘禅——乐极生悲

司马昭之心——篡国诡计

司马懿装病——暗藏杀机

司马懿铁笼山火中遇大雨——绝路逢生

董卓吕布夺貂禅——争风吃醋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落风坡前见庞统——死而复生或青史留名

赵云曹营救阿斗——横冲直撞或勇冠三军

徐庶进曹营——苟且偷生

徐庶为曹操献计——自食其言

草船借箭属孔明——历史误判(实属周瑜)

吕布为人——见利忘义

魏延妄喊谁杀我——自取灭亡

草船借箭——只借不还

陆逊夷陵败刘备——少年老成

陆逊入八卦阵——迷途不知返

关兴杀王番章——报仇雪恨

王番章向关兴问路——鬼使神差

黄忠打头阵——宝刀未老

徐庶投曹操——尽孝不尽忠

孙策急火攻心——意气丧命

邓艾率兵过秦岭——九死一生

刘谌自刎——与国共存亡

刘谌与刘禅划界线——殊途不同归

淳于琼守乌巢——小材大用

刘关张桃园结义情——同生共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老牛舐犊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

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

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ǎo niú shì d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解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父母怜爱子女

【相近词】 望子成龙、爱子心切、舐犊情深

【反义词】掩鼻而过、深恶痛绝

【年代】古代

【例句】巴人《灵魂受伤者》:“带着原始性的~似的神情,抚着他这神圣的伤痕,高傲地跳动起来。”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老牛舐犊点评

故事中杨修被曹操杀害后,杨彪非常思念儿子日渐消瘦,当曹操问及原因,杨彪只恨儿子还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爱护他。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老牛舐犊一样自然绵厚。也许有的时候过于严厉,但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不要发脾气,去伤害世上最爱我们的人。你回想一下,当你说爱吃某样东西的时候,父母是不是都把东西留给你吃,还温柔的让你多吃点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变迁,不仅你我变了.现实,吝啬,城府深等多种性格已渐渐显露,现在不是书开启智慧的大门而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吗?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是啊!读书,可能让简单的人变得丰富,让喧嚣的人返璞归真,如美食佳酿,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在生活中,书琳琅满目。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而哭泣,为岳飞将军的壮志未酬鸣不平,为阿Q的悲惨遭遇而叹息,又为共产党横渡长江打垮国民党而喝彩。甚至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琼瑶催人泪下的言情小说,都让我流连忘返。我喜欢它们,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我突然回忆起当年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了......

那时侯,我还小,读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事情,那时候,满脑子都是动画片和玩具,在那年的暑假,我的舅舅从老家来看我,晚上他看到我还在看电视,不禁摇了摇头,缓缓向我走来,问我说:"文磊啊,舅舅给你讲故事听好不好,你呢,就把电视关了,怎么样?“我一听有故事听,赶忙把电视关掉,坐在床上,像个乖宝宝一样,舅舅开始讲了:”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就这样,这天晚上我听完了 《三国演义》的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和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在月色朦胧的夜晚,带着对三国下个章节的期待进入了梦乡......就这样,我爱上了读书。

我爱读书,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当我灰心丧气时,是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与朋友惜别时,是书告诉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我想放纵自己时,是书让我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书告诉我,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骨,书让我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恬淡。跟着杜甫,听他讲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体会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愁,怜惜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我爱读书。人因读书而美丽。爱读书的人很美。读书可以让你坐上乌篷船,在宁静清幽的江南小镇,狭长的水道上,伴着清风悠然的摇曳;读书让你在一个和煦的午后,牵着妈妈的手,在一片金灿灿的油菜地里缓然穿行;读书又让在看一场经典的电影,以文字为银幕,欣赏扣人心弦的精彩场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能运筹帷幄,是因为他知识面广,而且肯动脑筋,做任何事情都有十拿九稳的把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精神激励着我战胜困难,追求美好的未来……

捧起书本,就是捧着一个伟大的思想;翻开书页,就是翻动一个精神的汪洋。开卷有益,益己,益人,益民族;掩卷沉思,思家,思国,思天下。朋友,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吧!它是智慧的源泉,它是心灵的家园。让经典因青春而闪光,让青春因经典而靓丽。让我们一同,泛舟书海,享受如苏轼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豪迈人生吧!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国演义的优美片段

全文共 617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小编收集了三国演义的优美片段,欢迎阅读。

1、 不一日,袁熙、高干皆领军到城外,屯兵三处,每日出兵与操相持。尚屡败,操兵屡胜。至建安八年春二月,操分路攻打,袁谭、袁熙、袁尚、高干皆大败,弃黎阳而走。操引兵追至冀州,谭与尚入城坚守;熙与于离城三十里下寨,虚张声势。操兵连日攻打不下。郭嘉进曰:“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操善其言,命贾诩为太守,守黎阳;曹洪引兵守官渡。操引大军向荆州进兵。

2、 操引兵十五万,分三队而行。于路又连接刘延告急文书,操先提五万军亲临白马,靠土山紥住。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

3、 操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公谢恩归宅。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

4、 曹操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就探看虚实。时吕旷、吕翔禀曹仁曰:“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图之。吾二人自降丞相之后,未有寸功,愿请精兵五千,取刘备之头,以献丞相。”曹仁大喜,与二吕兵五千,前往新野厮杀。

5、 策不敢违母命,只得勉强乘轿至玉清观。道士接入,请策焚香,策焚香而不谢。忽香炉中烟起不散,结成一座华盖,上面端坐着于吉。策怒,唾骂之;走离殿宇,又见于吉立于殿门首,怒目视策。

6、 次日,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五千来搦战。关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关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惇交战。约战十馀合,惇拨回马走。关公赶来,惇且战且走。关公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公战至日晚,无路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曹兵团团将土山围住。关公于山上遥望下邳城中火光冲天,却是那诈降兵卒偷开城门,曹操自提大军杀入城中,只教举火以惑关公之心。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连夜几番冲下山来,皆被乱箭射回。

7、 关公大惊,忙披挂提刀上马,请二嫂上车,尽出馆驿,果见军士各执火把听候。关公急来到城边,只见城门已开。关公催车仗急急出城。胡班还去放火。关公行不到数里,背后火把照耀,人马赶来。当先王植大叫:“关某休走!”关公勒马,大骂:“匹夫!我与你无仇,如何令人放火烧我?”王植拍马挺枪,径奔关公,被关公拦腰一刀,砍为两段。人马都赶散。关公催车仗速行,于路感胡班不已。

8、 郭图谓袁谭曰:“曹操以女许婚,恐非真意。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带去军中,此乃牢笼河北人心。后必终为我祸。主公可刻将军印二颗,暗使人送与二吕,令作内应。待操破了袁尚,可乘便图之。”谭依言,遂刻将军印二颗,暗送与二吕。二吕受讫,径将印来禀曹操。操大笑曰:“谭暗送印者,欲汝等为内助,待我破袁尚之后,就中取事耳。汝等且权受之,我自有主张。”自此曹操便有杀谭之心。

9、 却说操长子曹丕,字子桓,时年十八岁。丕初生时,有云气一片,其色青紫,圆如车盖,覆于其室,终日不散。有望气者,密谓操曰:“此天子气也。令嗣贵不可言!”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时操破冀州,丕随父在军中,先领随身军,径投袁绍家,下马拔剑而入。有一将当之曰:“丞相有命,诸人不许入绍府。”不叱退,提剑入后堂。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丕向前欲杀之。正是:四世公侯已成梦,一家骨肉又遭殃。

10、 是夜风雨交作,及晓,不见了于吉尸首。守尸军士报知孙策。策怒,欲杀守尸军士。忽见一人,从堂前徐步而来,视之,却是于吉。策大怒,正欲拔剑斫之,忽然昏倒于地。左右急救入卧内,半晌方苏。

11、 是夜月色微明。玄德在左,张飞在右,分兵两队进发;只留孙乾守小沛。且说张飞自以为得计,领轻骑在前,突入操寨,但见零零落落,无多人马,四边火光大起,喊声齐举。飞知中计,急出寨外。正东张辽、正西许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东南徐晃、西南乐进,东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渊,八处军马杀来。张飞左冲右突,前遮后当;所领军兵原是曹操手下旧军,见事势已急,尽皆投降去了。飞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后面乐进赶到。飞杀条血路突围而走,只有数十骑跟定。欲还小沛,去路已断,欲投徐州、下邳,又恐曹军截住;寻思无路,只得望芒砀山而去。

12、 肃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权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13、 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

14、 孙乾见绍不肯发兵,只得星夜回小沛见玄德,具说此事。玄德大惊曰:“似此如之奈何?”张飞曰:“兄长勿忧。曹兵远来,必然困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玄德曰:“素以汝为一勇夫耳。前者捉刘岱时,颇能用计;今献此策,亦中兵法。”乃从其言,分兵劫寨。主

15、 谭引败军奔平原,尚收兵还。袁谭与郭图再议进兵,令岑璧为将,领兵前来。尚自引兵出冀州。两阵对圆,旗鼓相望。璧出骂阵;尚欲自战,大将吕旷,拍马舞刀,来战岑璧。二将战无数合,旷斩岑璧于马下。谭兵又败,再奔平原。审配劝尚进兵,追至平原。谭抵挡不住,退入平原,坚守不出。尚三面围城攻打。谭与郭图计议。

16、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17、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18、 颜良败军奔回,半路迎见袁绍,报说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而去,因此大败。绍惊问曰:“此人是谁?”沮授曰:“此必是刘玄德之弟关云长也。”绍大怒,指玄德曰:“汝弟斩吾爱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唤刀斧手推出玄德斩之。正是:初见方为座上客,此日几同阶下囚。

19、 众将请曹操入城。操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乃陈琳也。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20、 正饮酒间,忽见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剑在手,直取甘宁。宁忙举坐椅以迎之。权惊视其人,乃凌统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他父亲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权连忙劝住,谓统曰:“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凌统即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权与众官再三劝之,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权即日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凌统。宁拜谢,领兵自往夏口去了。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统只得含恨而止。东吴自此广造战船,分兵守把江岸;又命孙静引一枝军守吴会;孙权自领大军,屯柴桑;周瑜日于鄱阳湖教练水军,以备攻战。

21、 苏飞在槛车内,密使人告甘宁求救。宁曰:“飞即不言,吾岂忘之?”大军既至吴会,权命将苏飞袅首,与黄祖首级一同祭献。甘宁乃入见权,顿首哭告曰:“某向日若不得苏飞,则骨填沟壑矣,安能效命将军麾下哉?今飞罪当诛,某念其昔日之恩情,愿纳还官爵,以赎飞罪。”权曰:“彼既有恩于君,吾为君赦之。但彼若逃去奈何?宁曰:“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若飞去,宁愿将首级献于阶下。”权乃赦苏飞,止将黄祖首级祭献。祭毕设宴,大会文武庆功。

22、 时太傅司马孚入内,见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弑陛下者,臣之罪也!”遂将髦尸用棺椁盛贮,停于偏殿之西。昭入殿中,召群臣会议。群臣皆至,独有尚书仆射陈泰不至。昭令泰之舅尚书荀顗召之。泰大哭曰:“论者以泰比舅,今舅实不如泰也。”乃披麻带孝而入,哭拜于灵前。昭亦佯哭而问曰:“今日之事,何法处之?”泰曰:“独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昭沉吟良久,又问曰:“再思其次?”泰曰:“惟有进于此者,不知其次。”昭曰:“成济大逆不道,可剐之,灭其三族。”济大骂昭曰:“非我之罪,是贾充传汝之命!”昭令先割其舌。济至死叫屈不绝。弟成倅亦斩于市,尽灭三族。后人有诗叹曰:“司马当年命贾充,弑君南阙赭袍红。却将成济诛三族,只道军民尽耳聋。”

23、 三更已后,忽门外又一人击户。老人出而问之,乃吴将潘璋亦来投宿。恰入草堂,关兴见了,按剑大喝曰:“歹贼休走!”璋回身便出。忽门外一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飘三缕美髯,绿袍金铠,按剑而入。璋见是关公显圣,大叫一声,神魂惊散;欲待转身,早被关兴手起剑落,斩于地上,取心沥血,就关公神像前祭祀。兴得了父亲的青龙偃月刀,却将潘璋首级,擐于马项之下,辞了老人,就骑了潘璋的马,望本营而来。老人自将潘璋之尸拖出烧化。

24、 魏将先锋常雕,领精兵来取濡须城,遥望城上并无军马。雕催军急进,离城不远,一声炮响,旌旗齐竖。朱桓横刀飞马而出,直取常雕。战不三合,被桓一刀斩常雕于马下。吴兵乘势冲杀一阵,魏兵大败,死者无数。朱桓大胜,得了无数旌旗军器战马。曹仁领兵随后到来,却被吴兵从羡溪杀出。曹仁大败而退,回见魏主,细奏大败之事。丕大惊。正议之间,忽探马报:“曹真、夏侯尚围了南郡,被陆逊伏兵于内,诸葛瑾伏兵于外,内外夹攻,因此大败。”言未毕,忽探马又报:”曹休亦被吕范杀败。”丕听知三路兵败,乃喟然叹曰:“朕不听贾诩、刘晔之言,果有此败!”时值夏天,大疫流行,马步军十死六七,遂引军回洛阳。吴、魏自此不和。

25、 维自引兵到侯河搦邓艾交战。艾引军出迎。两军对圆,二人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负,各收兵回寨。次日,姜维又引兵挑战,邓艾按兵不出。姜维令军辱骂。邓艾寻思曰:“蜀人被吾大杀一阵,全然不退,连日反来搦战:必分兵去袭祁山寨也。守寨将师纂,兵少智寡,必然败矣。吾当亲往救之。”乃唤子邓忠分付曰:“汝用心守把此处,任他搦战,却勿轻出。吾今夜引兵去祁山救应。”

26、 维引众骑杀出重围,奔入大寨坚守,以待救兵。忽然流星马到,报说:“钟会打破阳安关,守将蒋舒归降,傅佥战死,汉中已属魏矣。乐城守将王含,汉城守将蒋斌,知汉中已失,亦开门而降。胡济抵敌不住,逃回成都求援去了。”维大惊,即传令拔寨。

27、 王连再三苦劝,孔明不从。是日,孔明辞了后主,令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二人为掾史;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督军马;王平、张翼为副将;并川将数十员:共起川兵五十万,前望益州进发。忽有关公第三子关索,入军来见孔明曰:“自荆州失陷,逃难在鲍家庄养病。每要赴川见先帝报仇,疮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探得系吴仇人已皆诛戮,径来西川见帝,恰在途中遇见征南之兵,特来投见。”孔明闻之,嗟讶不已;一面遣人申报朝廷,就令关索为前部先锋,一同征南。大队人马,各依队伍而行。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所经之处,秋毫无犯。

28、 有人报与邓艾。艾大怒曰:“吾与汝官品一般,吾久镇边疆,于国多劳,汝安敢妄自尊大耶!”子邓忠劝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父亲若与他不睦,必误国家大事。望且容忍之。”艾从其言。然毕竟心中怀怒,乃引十数骑来见钟会。会闻艾至,便问左右:“艾引多少军来?”左右答曰:“只有十数骑。”会乃令帐上帐下列武士数百人。

29、 耀逃命而走,正遇山坡口一彪军,乃是姜维。耀大骂曰:“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维笑曰:“吾欲擒曹真,误赚汝矣!速下马受降!”耀骤马夺路,望山谷中而走。忽见谷口火光冲天,背后追兵又至。耀自刎身死,余众尽降。孔明连夜驱兵,直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马,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30、 逊领命下坛,令徐盛、丁奉为护卫,即日出师;一面调诸路军马,水陆并进。文书到猇亭,韩当、周泰大惊曰:“主上如何以一书生总兵耶?”比及逊至,众皆不服。逊升帐议事,众人勉强参贺。逊曰:“主上命吾为大将,督军破蜀。军有常法,公等各宜遵守。违者王法无亲,勿致后悔。”众皆默然。周泰曰:“目今安东将军孙桓,乃主上之侄,现困于彝陵城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请都督早施良策,救出孙桓,以安主上之心。”逊曰:“吾素知孙安东深得军心,必能坚守,不必救之。待吾破蜀后,彼自出矣。”众皆暗笑而退。韩当谓周泰曰:“命此孺子为将,东吴休矣!公见彼所行乎?”泰曰:“吾聊以言试之,早无一计,安能破蜀也!”

31、 祥回告孔明曰:“郝昭未等某开言,便先阻却。”孔明曰:“汝可再去见他,以利害说之。”祥又到城下,请郝昭相见。昭出到敌楼上。祥勒马高叫曰:“伯道贤弟,听吾忠言:汝据守一孤城,怎拒数十万之众?今不早降,后悔无及!且不顺大汉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浊乎?愿伯道思之。”郝昭大怒,拈弓搭箭,指靳祥而喝曰:“吾前言已定,汝不必再言!可速退!吾不射汝!”

32、 先主正慌急之间,此时天色已微明,只见前面喊声震天,朱然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一彪军杀人,前来救驾。先主大喜,视之,乃常山赵子龙也。时赵云在川中江州,闻吴、蜀交兵,遂引军出;忽见东南一带火光冲天,云心惊,远远探视,不想先主被困,云奋勇冲杀而来。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先主曰:“朕虽得脱,诸将士将奈何?”云曰:“敌军在后,不可久迟。陛下且入白帝城歇息,臣再引兵去救应诸将。”此时先主仅存百余人入白帝城。后人有诗赞陆逊曰:“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作文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闲来无事,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脍炙人口的风云故事。数天之后感慨颇深,记录下来,也算是收获。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下面我最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214和217年连续下了三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赏,是他那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全文共 1905 字

+ 加入清单

1:刘备

蜀国开国皇帝,皇叔刘备。为人重情重义,自东汉末期讨伐黄巾党,到建立蜀汉政权,演义里无不体现其重情重义,礼贤下士。演义中,刘备亲自率军打仗的次数屈指可数,唯一出名的“夷陵之战”,还是以惨败收场。但是,刘备继承了汉高祖刘邦,也是刘氏的最大特点,也是领导人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善于用人。唯一与高祖不同是是,刘备谦厚,高祖好骂人。夷陵之战战败后,刘备病退白帝城,无颜回蜀面对家乡父老,遂在永安宫病逝,临终托孤诸葛亮。

2:曹操

魏国政权的奠基人,魏国实际意义上的开国皇帝。非枭雄所能形容,为人奸诈,多谋,善统兵。一生大小战役无数,当然,和刘备一样,三国史上最著名的三场战役,他老人家参与了2场,分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者帮助曹操一统北方,后者直接促成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应验:三分天下。关于曹操的故事实在太多,非50字,乃至50万字所能描述,今人形容演义里的曹操多为:奸雄,枭雄,有褒有贬,但基本都肯定他的雄才大略。

3:孙权

吴国政权最成功领导人,接替父兄为其打下的江东基业,可谓坐享其成,手下张昭,周瑜均为治世能臣。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孙权一生可谓守了一生,作拥长江天险的他,一生没有主动发动过几次战役,但是胜率很高,赤壁之战,巧夺荆州,直接活捉关羽,间接促发夷陵之战。三国大战役,孙权胜率100%。作为三个国家里最后灭亡的,也是对他一生的安慰吧。

4:诸葛亮

说完三大君主,说到三国,不可能不提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可谓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诸葛亮绝对是神一样的人物。就演义里而言,诸葛亮几乎已被妖魔化,成为中华五千年以来智慧的代言词。一生功绩卓著,无论军事,政治均是旷世奇才,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均是流传至今的佳话。在演义里,诸葛亮的能力绝对在金字塔的顶端,毋庸置疑。但在正史里,起码他不能称之为军事家,他几乎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他的政治才能绝对傲视华夏。他的许多故事在正史里是没有的或者没有记载,亦或者是有争议的。比如:三顾茅庐,究竟是刘备找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找刘备,这个就有争议。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大部分事迹均为虚构。诸葛亮的一生八个字可以完美的阐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议有空看一下三国演义,秋风五丈原这一集,没有一个鼻子不酸的。

5:关羽

作为三国里,乃至中华历史 忠义 一词的代言人,出现再这里应不过分。关羽和诸葛亮一样,也近乎被妖魔化。但是不同的是,关羽的妖魔化,主要体现在老百姓的崇拜,黑社会拜他,做生意的拜他,开饭店的拜他。关二爷正是什么行业都涉足。关二爷一生,军功卓著,在刘备集团里,举足轻重,但为人傲气,导致荆州失守,被吴国生擒斩首。对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来说,这个死法着实可悲。

6:郭嘉

一个被忽略的天才,没办法,在三国演义里,一个谋士想的再完美的计策,也敌不过诸葛亮的一个锦囊。郭嘉,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6岁,是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臣。曹操赤壁兵败之后,曾说:若奉孝在,安有次败。郭嘉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汗马功劳,三国演义里最后描写他的一回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惜哉~~

7:周瑜

又一个被演义贬低的旷世奇才,又一个活在诸葛亮阴影下的治世能臣。演义里的周瑜,为人心胸狭窄,但真实的周瑜是风雅,大度,帅气。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8:吕布

这个演义里勇冠天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演义里为人善变,多次刺杀旧主,被称为三姓家奴。最终众叛亲离,在下邳被曹操擒获,绞死。不过在正史里,吕布却是文官,做过主簿。个人认为吕布也是有仗义的一面的,叛变董卓时,吕布与王允赶往封禅台,吕布对王允说:宫台上车,布愿步行。按理说,这是很正常的修养,不过在吕布名声这么臭的前提下,还是挺不容易的。

9:姜维

个人比较欣赏的将领之一,文武全才。蜀国后期唯一可以拿的出手的将领,本是魏将,诸葛亮因欣赏其才,设计将其劝降。不过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掌握蜀国军事大权时,屡次北伐,均无功而返,大大耗费了本来就不发达的蜀国经济,间接的导致蜀国的灭亡。后假降魏国,被识破后,切腹自杀,临终前大叫:吾计不成,乃天命也。无不叫人感叹。传说,姜维死后遭解剖,发现其胆囊巨大无比。

10:陈寿

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没有他,也就没有三国演义。三国志和演义恰恰相反,由于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三国描写蜀国的篇幅最少,因为蜀国没有史官,很多资料都是陈寿自己搜集而来。所以蜀国的故事被演义夸张的最多。《三国志》的成功还要感谢裴松之,因为他的注解,使《三国志》大大丰富。才有了三国演义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和众多的英雄人物所吸引。

我最崇拜的就是诸葛亮了!因为诸葛亮聪明绝顶,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体现在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等故事中。草船借箭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了。因为周瑜想要害死他,便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却说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他借大雾天,让曹军射了十万多支箭送给自己。诸葛亮的同伴问他怎么知道会有大雾,诸葛亮说:“打仗,要是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该怎么打呢?”周瑜知道这件事后,惭愧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我不如他啊!”

但是诸葛亮再聪明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在诸葛亮准备北伐之际,任用了自以为是,缺少实战经验的马谡镇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在马谡被斩后诸葛亮放声痛哭,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先帝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后上表给刘禅,自贬三级。

除了诸葛亮,书中其他的英雄豪杰,如礼贤下士的刘备、武艺高超的赵云、粗中有细的张飞、威武忠诚的关羽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因为有这么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三国的故事才会这么精彩。

《三国演义》真是让人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国演义》学生读后感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上三国是从唐国强老师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开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时候的看不太懂里面发生的故事,只是喜欢那些英雄人物,比如诸葛亮,张飞,关羽等。唐国强老师饰演的诸葛亮有一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很儒雅。然后慢慢长大了,就去看了这本书,我觉得看书比看电视还要过瘾,看完整本书有了更深的的体会。

我觉得《三国演义》就是一本英雄故事书籍,他描写了1000多个人物,是四大名著里面人物最多的一部,尽管《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的人物也不少。《三国演义》也是出了神话故事《西游记》之外,历史跨度最长的小说故事,从东汉末年到晋朝。人物刻画很深刻,每一个人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每个人都有缺点。诸葛亮聪明过人,谦虚谨慎;赵云勇冠三军,一生无败仗;刘备仁爱的之心,体恤平民;曹操一代奸雄,爱惜人才;吕布武艺天下无双,但是有用无谋。对于三国中谁是英雄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有人说是曹操,因为成王败寇,有人说是刘备,因为他礼贤下士,三顾草庐,有人说是孙权,凭借天险独占一方。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挺有道理,因为历史都是他们这帮英雄所写的。

当代社会我们也有无数的英雄楷模,为全国的解放牺牲的烈士们是英雄,新中国成立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是英雄,默默无闻在平凡岗位做着对国家和人民有意的事情的人同样是英雄。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努力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只可惜这一切被诸葛亮很快打听到了,他先派在潘王轲比能国家声望很高,被称为神武大将军的马超坚守西平关,潘军一到不敢进攻,自然退去;他又派大将魏延用疑兵计,将蛮王孟获迷惑其中,不战自退;然后模仿与叛将孟获有生死之交的李严字给他写了一份信,孟达定会以生病为由不参战,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就把这支兵打败:魏将曹真如果看到蜀兵不出兵,不久定会收兵;至于孙权,诸葛亮派人前往吴国与孙权讲明之间利害。并与其和好。就这样,五路军就都大败了。诸葛亮真是了不起,不费吹灰之力便把这五路大军击败。我真佩服诸葛亮的聪明绝顶,我要向他学习。

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风云人物,有时间,你也可以仔细看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众所周知,这本书是明代著名作家罗贯中的心血作品。“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这就是流芳百世的《三国演义》的真实写照。《三国演义》是我国论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战火硝烟飞的时代,又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回回扣人心弦,使人无不胆战心惊。起初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一共九十六年。主要描写魏、蜀、吴、三个大国的兴亡史,十七路诸侯征讨董卓,董卓被杀后,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全书思想鲜明,渴求和平统一,反对战乱,百姓拥仁反暴。作者成功塑造了上百名鲜明的人物,刻画非常成功的有:曹孟德、刘玄德、周公瑾、诸葛孔明……曹孟德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他的生活信条。诸葛孔明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个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斩颜良,诛文丑. 孔明三气周瑜甚是精彩周公瑾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千古流传……

书中还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其构思宏伟,手法多样,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一场又一场的刀光血影的战争。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更多的战争。描写的波澜起伏,读起来让人感觉惊心动魄。

《三国演义》是一部很好看的名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