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炮台的由来【精品20篇】

每年的农历腊月的初八都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就是腊八节,但腊八节的形成和宗教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这个节日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古炮台的由来”,欢迎阅读与借鉴!

浏览

5663

作文

1000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的一个宠妃为了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太子,将来做晋国的亲弟弟重耳为了躲避宠妃的追杀,流亡逃走,当时只有几个忠臣追随着。

有一次,公子重耳在半路上因为饥饿而晕倒在路上,几位大臣中有一位叫介子推,他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小腿肚上割下了一块肉,在火上熟了给重耳充饥,重耳问这块肉是哪来的,介子推默而不语。

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来,在其他国家国君帮助下,重新回到了国家并做了国君。便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也就是晋文公。

公子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后,那些追随他的大臣都受了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在一次早朝上,一位大臣提前了介子推,晋文公忆起了往事,惭愧不已,便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接受封赏,可晋问公派人请了好几次介子推都不愿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大军来到介子推家门前时,只见大门紧紧的闭着。原来是介子推不愿做官,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中。晋文公几次派人上山搜素,可都没有找到。一位大臣出主意,放火烧山,三面放火,只留一面,介子推受不了烟火燎自己便会走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被熄灭。晋文公在火灭后亲自上山查看,发现介子推与老母亲抱在一起,被大火烧死在了一棵柳树下。晋文公亲自将他们埋葬在了柳树下。晋文公在柳树的树洞中发现了一块布,上面写着一首血诗;

割肉秦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小心地折叠起来,放入衣襟中在介子推,墓前痛哭一阵,便带着大军走下山去。

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便下令将绵上改为“介山”,在全国建立祠堂,并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也就是现在的清明节,在这一天,全国不能生火,只能吃寒食。第二年,介子推去山上纪念介子推,发现那棵柳柳发芽了,长出了新枝。后来便有了插柳;扫墓等习俗,清明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作文700字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了。上午,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包粽子,午饭我们就吃粽子。

吃过粽子,才十二点,我们全家就出发去看赛龙舟了,我们本想早点去占个好位子,没想到已经来满了人,把这条几里长的湖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时,比赛还没开始,我们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挤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挤进去;人来得越来越多了,想要挤进去也越来越难了,有些人挤不进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顶上去看。我们随后也跑到房顶上去。

一点多,比赛就要开始了,赛场边上挤满了无数的男女老少;鳞次栉比的房屋顶上也挤满了人,就连不远的小山坡上也挤满了人。在这人的海洋中,我看到了人们那不肯退让,即使再小的缝隙我也要挤进去的心。那不肯屈服,不肯退让的精神。看着这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多壮观的场面啊!

比赛开始了。先是男子预赛。双方队员准备好,裁判员一声令下,双方立刻划起来;比赛进行地非常激烈,湖中的水被船桨拍得满天飞,还有啦啦队在湖边助兴,鼓号队打起鼓吹起号。人们在岸边呐喊。在这震耳欲聋的人声中,我隐约听见人们在喊;‘‘龙马队,加油。’’这时,龙舟已快到岸了,双方队员还是各不相让。忽然间,‘‘龙马队’’一个箭步冲了上去,超过了另一艘龙舟。‘‘龙马队’’果然不负大家重托,在预赛中得了个冠军。

接着进行的是女子预赛。正当比赛进行地非常激烈时,天空中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大雨似乎是老天赐给队员们的考验。但队员们还是毫不示弱,反而速度更加快了。

雨越来越大,人们纷纷打起雨伞,五颜六色的伞汇集成了海洋,红的,黑的,绿的,花的给节日増添了许多喜庆。

雨丝毫没有要减弱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了,比赛也进行得越加激烈,这大雨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阻挡,没有一个人看见大雨返身回家的。

总决赛比完后,雨却停了,太阳出来了,天空绽开了灿烂的笑容,远处出现了一座七色的彩虹。多美啊。

四川的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正在看赛龙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文学常识:中华的由来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小导语: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有差异,但是其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生活在中国的民族都成为中华民族。下面来详细看看。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五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时代。五帝时代的“帝”即部落联盟首领。“舜”是谥号,即死后所进的尊号。《谥法》曰:“仁圣盛明曰舜。”“有虞氏”最初是舜所在部落的名称。“虞”本是帝尧时掌山之官,即部落联盟中负责管理山林及山林中鸟兽的部落世袭公职名称。中国上古有“以官为氏”的习俗,即以其在部落联盟中所担任的公职名称为部落名称,故称其部落为“虞”或“有虞氏”。在虞帝舜时,部落联盟向民族和国家发展。“虞”或“有虞氏”因此演变为朝代名称,如同夏后氏之称为夏朝。按先秦文献记载,有虞氏是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虽然这个朝代还带有若干部落联盟的痕迹。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史书《尚书》,即以《虞书》为开篇。

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一次,他约请天下部落首领,汇聚天台山比武论艺,还邀请了天帝仲裁。由于炎帝神农武艺超群,天帝感到欣慰,想提携炎帝作为人间帝王。便有意发下一道口谕:“谁能一夜建造一座登天梯,能使茫茫大海之中长出石莲,吾便封谁为人间帝王,统管天下人事。”

炎帝神农果然在一夜间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怀中抱着一座石莲。天帝一见,万分惊喜,当即封炎帝神农为“赤帝”。随后,天帝沿着天柱峰登上了莲花顶,腾云驾雾,升天而去。

炎帝神农作一代帝王,分管南方天下,南方属火,所以号称“炎帝”。炎帝施行仁政,受到人类拥戴。后来,炎帝神农为了驱瘟除病,造福人类,亲自尝百草,制百药,终于制服了瘟疫。而他自己却因吃了毒草“火焰子”,不幸死于莲花峰下。

炎帝神农的子孙后代,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便以“三味生奇花”为缘由,把天台上莲花峰称为“中华”(古代:“华”与“花”相同)。世人为纪念炎帝神农的功德,便沿用此称,把中国叫做“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元旦的由来作文说明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宵节的由来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2月22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里有吃元宵、舞狮子、观花灯等习俗。其中,吃元宵是一种独特的小吃,吃起来香甜甜香的,令人齿颊留香。那么,你们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吗,让我来讲给你听吧!

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是楚昭王回国途中乘船在长江时,看见江面上漂着几个浮物,颜色是白的还有一点儿黄,船工捞起来献给了楚昭王。昭王在吃的时候发现里面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回国后,昭王命令人以山楂为瓤,仿制给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代相沿成习。

如今,北方人称其为元宵,在南方确称“汤圆。这些与“团圆“音近,取团圆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用此来思念离别的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鬼节,这天人们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但大家知道鬼节的来历吗?相传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后天就是元旦节了,你们知道元旦节的到来吗 ? ? ? 不知道就请看以下文章 ! ! ! ( 元旦节的由来哦 !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好期待元旦来到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腊八节的历史由来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及第粥的由来典故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西关是老广州的城市中心,自唐代以来就是外埠商人集居地,商品的集散地,商业贸易相当活跃,各地饮食风尚和烹饪方法促进了西关饮食业的发展。文献记载:“广州西关,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在这里产生了一大批极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其中“及第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

及第粥是三元及第粥的简称。相传,清朝时,广东林召棠中状元回乡拜祖,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腰子和猪肚子煮粥而食。

有一天,一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刚巧林状元正在吃粥,林便连忙招呼老御史同吃。御史嗅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儿,便问他吃的是什么粥。林状元知道老御史常常盼望他儿子能科场高中,因此指着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老御史闻之满心喜欢,也不讲客气,便与状无同食。粥白如凝脂,似醴酪,鲜香无比,味道很美,很受用。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林如棠便用猪肝、猪腰子、猪肚子三种猪内脏比作三及第。御史吃过及第粥后,回到家里便命厨人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他的儿子果然高中状无。老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粥的好处。因此,及第粥便广为流传开来。

如令,在广州吃及第粥依然是时尚。在西关当数伍湛记的及第粥最为有名。据说,伍湛记及第粥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创始人为顺德人伍湛。他在文昌南路横街开了一家父子店。由于当时广州四大著名酒家之一的“文园”酒家就座落在文昌横街,伍湛记恰恰就在街口,去“文园”酒家的食客经过伍湛记的时候,都被香气扑鼻的及第粥所吸引,纷纷进去一品味道。伍湛记的及第粥色香味独具,食客趋之若鹜。十分有趣的是莘莘学子吃及第粥,高考前后更是络绎不绝,多为讨个吉利。还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买及第粥拿回家中给子女吃,充满着无限爱心,寄托着“望子成龙”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的由来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的节日,我最喜欢的是过春节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的动物。年一来,树朩凋敝,百草不生。年如何才能过去呢?人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手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春节前十天左右,家家户户准备年货,人们都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都要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待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日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圆饭,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禧、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话。

哈哈!听了我的讲解,你肯定知道了春节的习俗,你也一定像我一样开始喜欢春节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贴春联的由来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再过两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你们知道五一节的来历吗?老师搜到了一些资料,发到网站上,快来读读吧!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江郎才尽的历史由来及典故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出处】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南史·江淹传》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钰玨宝宝日记,您的宝宝私家日记

【相近词】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江郎才掩

【相反词】出类拔萃、初露锋芒 钰玨宝宝日记

【押韵词】不为已甚、迷魂阵、兵未血刃、贪而无信、清谈高论、云程发轫、珠玉之论、矢口否认、心烦意闷、自有公论、......

成语故事】南朝梁时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后来他的文章大不如以前了,诗也平淡无奇了,偶尔灵感一来,写出的东西也一无可取。据说他在梦中丢失了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 钰玨宝宝日记

【成语示列】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其它使用】

◎ 而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张艺谋、陈凯歌1999年推出的影片也没有表现出太多创造性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想象,如果说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还表现出他善于用极端的形式表现强烈情感的艺术能力的话,那么陈凯歌巨资制作的《荆柯刺秦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既媚俗也媚雅、既媚中也媚日、既造作又滑稽的"不伦不类"则似乎是一种江郎才尽的预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19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不断发生经济危机,几万家工厂倒闭,数百万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工资不断下降,而工作时间却一再延长,最多达到18个小时。因此,1886年5月1日,美国的11500家企业的40余万名工人规模空前的大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罢工在美国和国际工人运动中引起的强烈的反响并最终取得了胜利。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把“五一”定为国际劳动节。于是,5月1日的工人斗争从美国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加入的纪念“五一”的行列,5月1日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恩节的由来

全文共 370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关于感恩节由来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不妨来看看吧,有没有你听说过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恩节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是美国人定下的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每当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来时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thanksgiving 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 holiday ),而且它和早期美国历史最为密切相关。

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国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莎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

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 die )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即1621年开始播种。整个夏天( summer )他们都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与否都将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收成。后来( finally ),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如今。届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

感恩节庆祝 模式许多年来从未改变。丰盛的家宴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人们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 布丁、碎肉馅饼、各种其他食物以及红莓苔汁和鲜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鸡( roast turkey )和南瓜馅饼( pumpkin pie ),这些菜一直是感恩节中最富于传统和最受人喜爱的食品( food )。

人人都赞成感恩节大餐必需以烤火鸡为主菜。火鸡在烘烤时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从中流出来的美味汁液,但烹饪技术常因家庭和地区的不同而各异,应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难求得一致。

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的起源,和英国基督教的宗教纷争有关。大约在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英国清教徒发起了一场来势猛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宣布脱离国教,另立教会,主张清除基督教圣公会内部的残余影响。但是,在17世纪中叶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清教徒开始遭到政府和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审判,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清教徒。被逼无奈,他们只得迁往荷兰避难。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在荷兰,清教徒不仅没能逃脱宗教迫害,而且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们难以忍受的是,远在异国他乡,孩子们受不到“英国式的教育,对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为了彻底逃脱宗教迫害的魔爪,为下一代保留住祖国的语言和传统,他们再一次想到大迁徙。

天下虽大,何处是这群天涯沦落人的归宿呢?想来想去,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伦布在100多年前发现的这块”新大陆“,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而且有很多地方还是没有国王。没有议会、没有刽子手、未开发的处女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他们才能轻轻松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传播自己所喜欢的宗教,开拓出一块属于清教徒的人间乐园。

于是,清教徒的着名领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在1620年9月,登上了一艘重180吨,长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号,开始了哥伦布远征式的冒险航行。对于航海来说,这艘有着浪漫名称的船只未免太小了。由于形势所迫,他们”选择“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节。不过,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为了找回失去的权利和自由,这群饱经忧患的人已经不顾一切了。

海上风急浪高,五月花号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片树叶,艰难地向前漂泊着,几乎随时都有船毁人亡的危险。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没有遇到任何损害,并在航行了66天后,于11月21 日安抵北美大陆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后,五月花号继续沿海岸线前进。由于逆风和时差,它没有能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反而在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把他们送上了新英格兰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充满危险的远征中,所有探险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于旅途中诞生了一名婴儿,使到达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诚的教徒,无不手划十字,衷心感谢上帝的眷顾。

现在,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完全是一块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显得沉寂、荒凉。因此,大约在一个月内,移民们不敢贸然靠岸,仍然以船为家。在此期间,他们派出了侦察队,乘坐小船在科德角湾沿线寻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时候,侦察队返回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适合移民们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这是一个天然的良港,非常适合五月花号停泊。港口附近有一个优良的渔场,可以提供大量的海产品。不远处一片连绵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这块土地环绕起来。在明亮的阳光下,结了冰的小溪反射着晶莹的光泽,可以为移民们提供充足的淡水。开垦过的肥沃农田,一块一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除此之外,他们还看到了一片虽然残破,却足以遮风避雨,帮助他们度过严冬的房屋……看起来,一切都不错,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们感到迷惘的是,这片到处都有人类生活遗迹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一缕炊烟,显得是那样荒凉,倒好似事先就为他们准备的一样。后来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印第安村落。几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无一幸免,这才使它成了这群异国漂泊者的最佳避难所

几天后,五月花号渡过了科德角湾,在普利茅斯港抛下了锚链。移民们划着小艇登陆时,按照古老的航海传统,首先登上了一块高耸于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号上礼炮轰鸣,人声鼎沸,共同庆祝新生活的开始。后来,这块礁石就被称为”普利茅斯石“,成为美洲新英格兰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的历史见证。

不过,对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来说,第一个冬天并不美好。从大西洋上吹来的凛冽寒风,像魔鬼一样在空中嘶鸣,漫天的冰雪,无情地拍打着简陋的住房。在这一片冰天雪地里,移民们缺少必要的装备,也缺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经验。在繁忙劳动的重压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恶劣的饮食,难以忍受的严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来的传染病,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一个冬天过去,历尽千难万险来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个。几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几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几家在做丧事。刚刚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欢乐没有了。每个人、的心头,都被一种空前绝望的气氛所笼罩。一个梦,一个刚刚开始的美梦,难道就这样被打破了吗?每个人都在思索着。

就在移民们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时,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进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临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长派来察看情况的。这是移民们来到美洲后接待的第一个客人。他们向客人倾诉了自己的来历以及所经受的种种无以复加的苦难。印第安人默默地听着,脸上流露出无限的怜悯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转机,几天后,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长马萨索德带进了移民们的房屋。酋长是个慷慨热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给他们送来了许多生活必需品作礼物。派来了最有经验、最能干的印第安人,教给移民们怎样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教他们捕鱼、狩猎、耕作以及饲养火鸡等技能。

这一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导和帮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终于闯过了生活的难关,过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这一年秋天,已成为普利茅斯总督的布雷德福颁布了举行盛典,感谢上帝眷顾的决定,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感恩节。当然,他没有忘记为移民们排忧解难的真正”上帝“——热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请马萨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来参加节日庆典。

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请,提前送来了5只鹿作为礼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们大摆筵席,桌子上摆满了自山林中打来的野味和用自产的玉米、甫瓜、笋瓜、火鸡等制作的佳肴。庆祝活动一共进行了3天,白天,宾主共同欢宴,畅叙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凉爽的秋风中,印第安小伙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轻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气氛非常热烈。

今天,在美国人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首先,它是一个长达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们尽情狂欢、庆祝。其次,它也是传统的家庭团聚的日子。感恩节期间,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都要赶回家过节,这已经成了全国性的习俗。此外,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美国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这两味”珍品“体现了美国人民忆及先民开拓艰难、追思第一个感恩节的怀;日情绪。因此,感恩节也被称为”火鸡节“。

尽管感恩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每年节日期间,仍然有成千上万人抽出余暇,前往普利茅斯港参观、游览,重温美国的历史。今天,不仅美国人过感恩节,加拿大人也把它视为例行节日。这或许因为,在加拿大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也生活着许多英国移民的后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语作文万圣节由来

全文共 1260 字

+ 加入清单

The legend of the origin of Halloween, there are many versions, the most common view, that is before the birth of Christ from the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countries, including Ireland, Scotland and Wales. This person called several of the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Druitt people. Druitt in the November 1 New Year, New Years Eve, young people who set druid team, wearing all kinds of weird mask, carrying a carved radish good light (the late custom pumpkin light system,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first there is no pumpkin), they walk in the villages between. This was actually a kind of harvest celebration; also said to be "Halloween", the legend who died that year, the eve of Halloween spirit will visit the world, said that people should be allowed to visit the ghost that the ghost of a successful harvest and to render a hearty welcome. All fire and lights, the one to frighten away the ghost, but also for the ghost light line, to guide their return.

Central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there had been destroyed by the pagan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However, before the ritual celebration of New Years Eve never really eliminated, but in the form of witchcraft. This is why we are Halloween, but are also left witches broom, black cat, spells and other mark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五一国际劳动节由来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故事一锤定音的由来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有一个专打铜锣的铺子。

工匠师傅已经70岁了,还每天坚持掌锤。他的两个儿子虽然已干了十几年,但每到了锣心的时候,他们就停止了。这个时候,他们把锤子交给父亲,由父亲完成最后的一锤。

有人不明白,问老者。老者说,这锣心的一锤与周边的锤法都不一样,锣心以外的每一锤都只是准备,最后一锤才是定音的,或清脆悠扬,或雄浑洪亮,都因这一锤而定。这一锤打好了,就是好锣,要打的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否则,这只锣就报废了。

人们恍然大悟,难怪古语有“一锤定音”之说呢,原来出处在这里啊!

不论多么优质的铜材,也不论剪裁的尺度多么合理,更不论一开始打了多少锤,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后关头的断然一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情人节的由来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 valentines day ,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全国法制宣传日的由来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坚定地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性任务,确定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文件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决议的要求,从1986年至2000年,全国实施了三个五年普法规划。

200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2001年5月,中宣部、司法部联合召开了第五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对“四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四五”普法规划明确规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因此,将现行宪法的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充分体现了宪法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同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2001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因此,2001年12月4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主题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