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炮台的由来(汇编20篇)

每年的农历腊月的初八都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就是腊八节,但腊八节的形成和宗教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这个节日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古炮台的由来”,欢迎阅读与借鉴!

浏览

5701

作文

1000

传统美食玉尖面的由来与历史典故

全文共 1654 字

+ 加入清单

玉尖:愿意指纤白的指尖,也指对山的美赞或被白雪覆盖的山峰。

玉尖面:宋代宫中的一种面食。宋陶毂《清异录·玉尖面》:“赵宗儒在翰林时,闻中使言,今日早饌玉尖面,用消熊栈鹿为内馅,上甚嗜之。”

宋:宴几道《阮郎归》词:“粉痕闲印玉尖纤,啼红傍晚奁。”

元:杨维桢《学书》诗:“歌彻《阳春》酒半醺。玉尖搦管蘸香云。”

元:杨维桢《郭天赐春山图》诗:“酒倾一斗金壶汁,貌得江心两玉尖。”

《群音类选·戴王雪访》:“玉海翻银浪,苍峯换玉尖。”

贞观十一年(638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氏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氏入宫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临别时,武媚娘想吃母亲亲手做的玉尖面,以此挂记家人。据说,武则天在她有生之年过生日时,必吃玉尖面。

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高密之风,重用酷史周兴、来俊臣等。同时。武后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候思止等一大批酷史,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史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酷史杀安南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诸其亲党数百家。

逃亡南方及岭南一带的唐之宗室与权贵后裔,还保留了吃玉尖面的习俗,但对武氏王朝十分痛恨,要对武则天食其肉,啃其骨。如是在吃面时,削薄牛肉扎针,过滚水,盖于面上以食之。历史已过上千年,无法考证当时玉尖面的做法,也无记载。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副考官。郑沅于《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为。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光绪年间,黄自元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在任期间,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至中年,因丁忧回籍,不复出仕。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起用湘军。黄自元被调北上,兵败之后,只身自海上逃归。此后定居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与诸生析疑释难,勤诲不倦。

据说,黄自元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时,无意获得古法玉尖面的制作,为后人谋生计,清光绪二十二年(1895),在安化古县城(梅城)西街开一面馆,取名“玉尖面铺”,由黄自元亲自题写门匾,挂黄自元字画于店内。所作面条很早以来就享有盛誉。其特点是注重合理选料,精工制作,调料讲究。如面条讲究新鲜,煮面条的水讲究宽、清、开,面码讲究随到随制,新鲜可口。有炸酱、酱汁、蟹黄、瑶柱、三鲜,鸡丝、酸辣等品种。其面条全部采用手工擀制,面质优良、精细均匀,下锅不沾不稠,吃起来极有韧性。其油码选料考究、制作精良、色香味俱佳,60多个花色品种各具特色,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自主选择,据说当年卖的最火爆的是“红烧肉面”。面馆生意红火时,正值毛泽东在四处求学、考察,1917年8月和1925年6月,毛泽东两次来安化梅城,皆寓居文庙内。其间几次去过“玉尖面铺”,并留下对联“昔日玉尖昭明月,今朝峒蛮创乾坤”。他不但是去欣赏黄自元的书法,听武则天玉尖面的典故,红烧肉玉尖面。但1939年抗战时期一场大火把“玉尖面铺”付之一炬。

1989年,“玉尖面铺”,重开于湖南安化梅城古镇,继续传承了民国时期的配方和技术,先后在湖南开了数十家店铺,主打黄牛牛肉面,特别是“媚娘牛肉金针面”与“孜然香菜牛肉面”、“红烧肉玉尖面”,采用独特制作方法与汤料配方,堪称一绝。1998年、2004年、2008年三次对店堂进行了大规模装修改造及品牌升级。2009年组建成立的“湖南玉尖餐饮有限公司”,致力于面食文化的发掘和品牌连锁经营。2014年由合肥惠民梦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入股重组,研发五谷粗粮面,倡导健康饮食。立志将百年品牌的老字号的“玉尖面铺”开遍全国。

现如今,玉尖面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教师节的由来说明文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图解教师节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

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的贡献巨大。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1939年国民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3] 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教师节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字的由来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李思源,我的名字听说是毛主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里叫的,因为‘饮水思源’吗。”

正是这样,给我带来了许多麻烦,比如:“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十几课文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这课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啊!”在同学们的“注视”下,我无奈地笑了笑。

不知是谁叫了一句:“吃水要打李思源。”全班也跟着叫:“吃——水要打李——思——源!”在说我名字时,大家还有意拉长了声音,气得我巴不得冲上去打他们,把它们打的和饭店的“狮子头”一样。

再一次,是在学校的食堂里吃饭,墙上贴着:“珍惜每一颗粮食,尊重农民的成果。”还有:“粮食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但有一幅居然是:“吃饭要节俭,饮水要‘思源’!”我的名字“上了墙”,让我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难道是要让我“出名”吗?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事呢,让我也是“无言以对”。比如:一次数学比赛,我得了一等奖,结果奖状上面写着:“李思远!”请问您是文盲吗?这都可以错,让我十分无语。

世间有许多悲喜,但我们都要用坚强去面对,哪怕常常在一个小小的名字上出糗。“加油,李思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

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

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天不仅仅能吃到粽子和绿豆糕,而且还能表达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际青年节的由来说明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青年日是由教皇若望·保禄二世1984年创立的天主教宗教盛会。 创建这一节日是为了扭转有天主教信仰的青年日益远离教会的倾向。

中文名:世界青年节

英文名:World Youth Day

节日时间:11月10日

流行地区:欧美

节日起源:宗教

设立机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设定时间:1984年

设定宗旨向青年传播希望

世界青年日是全世界青年聚集到一起的盛大节日,今天也是一个把年轻人的自信和力量带回教会的很好的方法。

集会

世界青年日不仅仅是世界青年的一次简单的集会,而且也是一次向世界青年传播真理的机会。它是一个呼吁,让全世界的青年走到一起,团结如一人。

以全人类的名义

改变和团结所有人在21世纪依然是一个奇迹。国际事件能够带来更多希望但是也带来更多的恐惧(例如原教旨主义,民族主义和其他新的冲突升级)。教会和基督徒自己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恐怖事件发生,还能引导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明节的习俗与由来

全文共 276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第五个节气,后来兼并了寒食的习俗:清明时节雨纷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庆节的由来介绍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10月1日(农历一九四九年八月初十),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主席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主席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南瓜灯由来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南瓜灯源于古代爱尔兰。传说一个名叫JACK(杰克)的人,是个醉南瓜灯

南瓜灯

汉且爱恶作剧。一天JACK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更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作文700字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了。上午,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包粽子,午饭我们就吃粽子。

吃过粽子,才十二点,我们全家就出发去看赛龙舟了,我们本想早点去占个好位子,没想到已经来满了人,把这条几里长的湖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时,比赛还没开始,我们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挤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挤进去;人来得越来越多了,想要挤进去也越来越难了,有些人挤不进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顶上去看。我们随后也跑到房顶上去。

一点多,比赛就要开始了,赛场边上挤满了无数的男女老少;鳞次栉比的房屋顶上也挤满了人,就连不远的小山坡上也挤满了人。在这人的海洋中,我看到了人们那不肯退让,即使再小的缝隙我也要挤进去的心。那不肯屈服,不肯退让的精神。看着这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多壮观的场面啊!

比赛开始了。先是男子预赛。双方队员准备好,裁判员一声令下,双方立刻划起来;比赛进行地非常激烈,湖中的水被船桨拍得满天飞,还有啦啦队在湖边助兴,鼓号队打起鼓吹起号。人们在岸边呐喊。在这震耳欲聋的人声中,我隐约听见人们在喊;‘‘龙马队,加油。’’这时,龙舟已快到岸了,双方队员还是各不相让。忽然间,‘‘龙马队’’一个箭步冲了上去,超过了另一艘龙舟。‘‘龙马队’’果然不负大家重托,在预赛中得了个冠军。

接着进行的是女子预赛。正当比赛进行地非常激烈时,天空中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大雨似乎是老天赐给队员们的考验。但队员们还是毫不示弱,反而速度更加快了。

雨越来越大,人们纷纷打起雨伞,五颜六色的伞汇集成了海洋,红的,黑的,绿的,花的给节日増添了许多喜庆。

雨丝毫没有要减弱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了,比赛也进行得越加激烈,这大雨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阻挡,没有一个人看见大雨返身回家的。

总决赛比完后,雨却停了,太阳出来了,天空绽开了灿烂的笑容,远处出现了一座七色的彩虹。多美啊。

四川的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正在看赛龙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二十四节气文学常识之大雪的由来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大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文学常识之大雪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在24节气中,除了有小雪以外,还有就是大雪。小雪,在二十四节气中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而大雪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的由来

关于大雪: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大雪节气的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开斋节的由来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在我国新疆地区,开斋节称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节日”。

开斋节又名“肉孜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我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伊斯教历的十月初。

斋戒,是伊斯兰教的五功(心有念功、身有礼功、性有斋功、财有课功、命有朝功)之一。伊斯兰教的斋戒,重在信念。

伊斯兰教规定,9岁以上的女性和12岁以上的男性穆斯林,每年斋月即希吉来历的莱买丹月即九月,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大约在日出前1小时和日落后1小时进餐,白天禁止吃喝和性行为。

莱买丹,是阿语“炎热”的意思,形容封斋的人,通过“炎热”的磨练,来控制食欲和色欲。

据说,真主就是在这个月,将《古兰经》降于邻近的天上,以后23年中,真主派大天仙哲布拉伊把经文陆续从天上降给穆罕默德,因此,斋月是最尊贵的月份,倍受穆斯林的重视。

希吉来历10月1日,开斋,为开斋节,封斋的天数为30天。关于节日的来源,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矿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后相沿成俗。

节日的凌晨,人们聚集在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糖果、点心等,人们身着民族服装,攘攘,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贺,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来游玩,各种娱乐场所同时开放。在南疆还有说评书的,内容多为宗教故事。

节前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向穷人发放“开斋捐”,粉刷房屋,打扫院落,井把清真寺装饰一新。同时准备节日食品,炸油香、馓子、宰羊宰鸡等。

炸油香,是所有十二个节日的必做工作,这是中国伊斯兰教的独特风俗,笔者个人认为,起源于祭献遗风:油烟香味祭献了亡人。

节日早上成年男子沐浴净身,身着盛装,或手持经香,聚集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之后,先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萨拉姆”。会礼结束,或由阿訇率领集体游坟扫墓,或各家各户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红,整墓培土,随后分头前往各亲友家拜节,互赠油香、馓子等各种炸果,表示祝贺。

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年轻夫妇、未婚婿要带上礼物;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佳节举行婚礼,使节目更加热闹,更增添节日气氛。节日期间回族的小辈要上门给长辈拜节,全家吃“粉汤”。

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族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系满各种花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复活节的由来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复活节和圣诞节一样,是外来的节日。

《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

复活节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节日,重要性超过圣诞节,宗教起源与节期在以色列。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历史学家根据《圣经》和先进以色列人逾越节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后月满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就是《圣经》中讲到耶稣复活的日子。由于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复活节的具体日期也是不确定的。但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关于耶稣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义,是为了赎世人的罪;耶稣基督的身体复活,是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因此,在基督宗教中,复活节具有极度重要伟大的意义。

英国大部分节日都起源于宗教。复活节发生在过了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原是纪念西亚异教神明巴力的同父异母妹妹亚斯塔路降生的日子,亚斯塔路也是巴力的情妇。相传巴力得知妹妹亚斯塔路生于一枚天鹅蛋中,就去灌木中寻找;找到了,就抱在怀里孵化出了一只兔子;兔子长大后成了一个美女,和巴力同居,后来在巴力危难之际还救过巴力一命。英语单词Easter的词源就是亚斯塔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掘地见母故事的由来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郑庄公出生时与寻常不同,他的母亲姜氏于是厌恶他,而爱他的弟弟。这样一来,庄公对武姜更加不满,扬言“我俩不到黄泉不再见面”。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因生庄公时难产,因此对他心生厌恶,取名“寤生”,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按照古制,寤生是老大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更加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便强大后取代庄公。于是她就替叔段请求封地想要制邑(今郑州上街),庄公不同意,武姜又请庄公把叔段封到京襄城(今荥阳),庄公同意了。叔段到京后,称京城太叔,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卿士祭仲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有什么关系。”祭仲说:“武姜没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把他们安置个合适的地方,不然就难对付了。”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瞧吧!”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作出决定后就回信给叔段,让他立即起兵,自己做为内应。此时,郑庄公早已发现他俩的阴谋,截获了密信。拿到证据后,郑庄公即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仓皇逃至鄢陵,又被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今河南辉县)后自杀。

这样以来,庄公对姜武更加不满,扬言我俩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庄公就把武姜送到颍地(今登封颍阳)居住。

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在设宴招待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时,颍考叔想和解他们母子的关系,于是在用餐时把一些好吃的东西藏在了袖子里。庄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这是何意?”颍考叔说:“我母亲常年在乡下没吃过君主赐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郑庄公就讲了与自己母亲关系破裂的经过。颍考叔说:“这好办,我们可以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在那里,你们不就可以见面了吗?”庄公深感此法妥当,就委托颍考叔办理此事。于是颍考叔迅速行动,在京襄城很快挖成了一个地道,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这即是着名“掘地见母”故事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讲述母亲节由来的作文450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01x年的5月12日,是母亲节。有心的一定会记得。

日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希布莉(Cybele,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2006年11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就曾以《创设中国母亲节》为题,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2006年12月,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邹城市委市政府、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4家“母亲节”核心发起单位正式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确定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并决定在首届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现在世界流行的母亲节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最先设立的。

[讲述母亲节由来的作文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由来是什么呢?我怀着疑惑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加油,妈妈相信你可以的。”我打开电脑,开始寻找答案。找到了!原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之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之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之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读了由来后,你的心是否与我一样为介子推舍身救国的精神所感动?你是否和我一样决心要做一个和介子推一样的人?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个正直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圣诞节的由来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天,许多同学都在收集1角钱硬币,说是收集24个不同姓氏个的1角钱硬币,到圣诞节就可以许愿。圣诞节是外国人的节日,我们过圣诞节有什么意思呢?说起圣诞节,可能谁都知道,但关于圣诞节的由来,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上网查找了一些有关资料,和大家分享。

圣诞节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祝则在每年的1月7日。根据天主教的福音书,耶稣是伯利恒的圣母玛利亚受圣灵感孕后生下的,玛利亚和丈夫约瑟当时正在去罗马人口普查注册的路上。耶稣的出生在信徒看来是犹太教预言中的默西亚将要到来计划的实现,因为伯利恒是约瑟祖先大卫一族的家。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

在中国大陆,其实一直都没有庆祝圣诞节的习惯。不过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受到香港及其他西方社会的影响,不少商场都希望透过“圣诞节”来促进商机,鼓励市民购物,使“庆祝圣诞节”在中国大陆亦开始流行起来。不过,亦有部分人认为“庆祝圣诞节”是一种文化上的侵略,耶稣基督传统上在中国大陆不被广泛被认为是圣人,没有为他的生日庆祝的理由,应该称呼这一天为“耶诞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中考素材积累大全:元旦节的由来

全文共 1210 字

+ 加入清单

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元旦节的来历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万圣节的由来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人们认为恶灵(evil spirits)会在每年10月31日的夜晚重返人间。为了驱逐恶灵,他们会将房子里的炉火和烛台(candles)熄灭(extinguish),将房子弄得很荒凉(inhospitable),好像没人居住一样,这样恶灵就不会进屋去。他们也会故意穿得很邋遢(sloppily dressed),看起来很丑,这样恶灵就不愿意接近他们了。另外,他们还知道恶灵害怕噪音,于是他们穿着奇形怪状的服装(costume)上街游行(parade)。这就是万圣节由来(origin)。

万圣节像今天这样有趣,是因为异教徒没有听从教会。他们在万圣节继续沿用许多缩温节的仪式,有些仪式现在仍然存在。

例如,“不给糖就捣蛋“这个习俗,来源于异教徒相信鬼魂会在每年降临人间的时候给活着的人制造麻烦。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恶灵伤害,人们穿上看起来像鬼的衣服,并且准备面包、鸡蛋、苹果等食物当供品以求好运。人们戴着面具,穿着迷惑鬼魂的鬼服,挨家挨户收供品。慷慨的人点起灯火,受到良好祝愿,但吝啬的人却受到威胁。

这个习俗延续至今,成千上万的儿童穿戴起来,逐户敲门要求款待。然而大多数现代人并不怕鬼,在万圣节,当小气的人看见有人拿着“家伙“经过,并朝小气的人的家里丢鸡蛋的时候,不免会有些提心吊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七一建党节的由来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以后,由于斗争的残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此后,全党开始大规模地举行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而“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召开的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没有必要改变,因为这同党的一大召开、闭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但是,“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由来英语作文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由来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one of three major chinese holidays, along with the spring and moon festivals. of the three, it is possibly the oldest, dating back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227 b.c. the festival commemorates qu yuan, a minister in the service of the chu emperor. despairing over corruption at court, qu threw himself into a river. townspeople jumped into their boats and tried in vain to save him. then, hoping to distract hungry fish from his body, the people scattered rice on the water.

【参考译文】

端午节与春节和中秋节并列为中国三大节日。这三个节日中,它可能是最古老的一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7年的战国时代。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大夫屈原,他因为对朝廷的贪污腐败感到绝望而投河自尽。镇上的人纷纷冲上船去救他,却没有成功。后来大家把米撒到水里,希望把饥饿的鱼群从他的躯体边引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