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炮台的由来(精品20篇)

每年的农历腊月的初八都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就是腊八节,但腊八节的形成和宗教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这个节日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古炮台的由来”,欢迎阅读与借鉴!

浏览

5858

作文

1000

中国脑健康日由来和意义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把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而每年的9月16日,则是中国的脑健康日。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头等大事”可别忽视了。现代社会中,多方压力,使得很大一部分人群的大脑处于异常疲累的状态。记忆力下降、睡眠质量不好、脾气变差,当这三种状态同时出现时,人们就该提高警惕,你的大脑已经处于高度疲惫状态了。

医生告诉记者,如果我们的大脑长期处于负荷状态,不光伤脑子,还易使身体出现器质性变化。医生建议,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平时要做好大脑保健工作,每天不仅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一旦大脑疲累,就要立即休息。即使条件有限,也尽量起身活动片刻,使血液循环加快,放松身心。劳逸结合,才能提高用脑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圣诞节的由来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圣诞节是耶稣诞生的日子,是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定这一天为圣诞节。其实圣诞节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讲这第二个原因。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12月25日的早晨,有一个不明飞行物,也就是被我们称为UFO的飞碟,突然降落在中东巴勒斯坦一带。人们都好奇地围上去。这时,从飞碟里走出了一位仪态端庄的老人。他面容和蔼,用生硬的英语说:“我是火星派来的使者,我叫圣代,我希望能和地球有友好关系。”这个自称为“圣代”的火星人还带了一些礼物送给了巴勒斯坦的人们。可是那时的人们思想封建,他们并不相信宇宙里还有火星人,以为宇宙里只生活着地球人。

“圣代”非常伤心,他刚想坐飞碟回到火星,忽然看见冥王星的大坏蛋来地球上抢劫了。他连忙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虽然他明白,以自己的力量是敌不过大坏蛋的,但为了地球上的人们,他冲了上去。

……

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两人同归于尽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大英雄和出生的伟人耶稣,把这一天定为“圣诞节”。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和“圣代”的悲壮故事感动着一代代,也说明了一个真理:凡是为人类而献身的人,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庆节的由来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是国家的节日,也是整个国家人民的节日,象征着一个国家在神洲大地上真正的崛起了。

中国,一个令华夏子孙骄傲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的辛酸又有谁知道呢?为了国庆这一天多少华夏英雄倒下了,他们不曾看到国庆的热烈,也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但是正是他们,像他们这样的人,为了信仰,为了人民,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国庆节这天,他们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的信仰从来没有停止过,哪怕是一刻,经过一辈子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终于换来了10月1日这天,中国人民最自豪的这天。国庆节的由来200字

国庆的由来,就是一个国家的由来,也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恩节的由来与习俗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购物已经成为了美国人的习俗。从感恩节到圣诞节这一个月,美国零售业总销售额能占到全年的1/3强,是各个商家传统的打折促销旺季。疯狂的购物月从感恩节的次日(星期五)开始,这一天即被称为BlackFriday(黑色星期五)。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周五这天一大早,所有人都要摸着黑冲到商场排队买便宜货,这种行为有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叫Birdofgettingupearly。(早起的鸟儿)。在外国“感恩节”和中国的春节一样重要!

每年一度的总统放生火鸡仪式始于1947年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但实际上这个传统仪式可以追溯到美国内战林肯总统当政的时期。1863年的一天,林肯的儿子泰德突然闯入内阁会议请求赦免一只名叫杰克的宠物火鸡,因为这只被送进白宫的火鸡,即将成为人们的感恩节大餐。

2006年11月22日,布什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感恩节放生仪式上,特赦了一只名叫“飞鸟”的火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腊八节的由来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

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粥。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富。

腊八节的作文推荐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明节习俗作文:插柳的由来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语文迷小编就告诉大家!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

“清明插柳”风俗由来已久。民间相传从隋代开始流行,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隋代,运河刚贯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而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加上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因此插柳习俗从那时起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

关于清明节插柳,有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关于清明插柳的来历,据传还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柳条插进泥土即活,有强大的生命力,插到哪里,哪里成荫。柳树的生命力特别顽强,插柳插出不少柳树,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树的习俗。

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其二是说插柳避邪。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人们认为柳枝有灵性,有“鬼怖木”之称,在柳条发芽的清明时节插柳可以避邪驱鬼。

在中国民间,柳枝向来被视为驱除瘟疫的象征,据说这一说法源于佛教,佛教经典《灌顶经》所载,禅拉比丘曾以柳枝咒龙,观音则一手托净瓶,一手拿柳枝,以柳枝沾净瓶中的水向人间抛洒甘露,驱病消灾。受此影响,中国人便以柳为驱邪消灾的吉祥物,称其为“鬼怖木”。清明,古人以为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因此又称鬼节,而清明又正值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以辟邪了。

清明插柳还有一说,是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的。

传说,当年晋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纪念,群臣纷纷效仿,相沿成习。清明戴柳,便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了。

清明戴柳,除了辟邪禳灾、祈福迎祥之用外,还有纪年华之义。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这是因为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意,特别是妇女戴柳,有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教师节的由来说明文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公历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曾建立过教师节。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贴春联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贴春联,放鞭炮,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全国一片喜庆祥和的和睦景象。现在爸爸要贴春联了,我自告奋勇来帮忙。

爸爸先搬来梯子,把旧春联揭掉。而我则拿出扫把把地上的旧春联纸屑扫干净,并用小刀把墙壁刮干净。我们俩同心协力下,楼上楼下的墙壁很快就光滑如新了。

然后,我从家里拿出浆糊,有拿出新春联,把浆糊均匀地抹在春联背面,然后递给爸爸。这时爸爸登上梯子,小心翼翼地移动横联的位置。然后一边贴,一边问我横联位置贴得正不正。在我左看右看后,果断地回答:“正了!”爸爸才将横联用力压紧在门楣上抹平。“迎祥接福”四个大字端端正正摆在我面前。接着,我又迅速帮另外的上、下联抹上浆糊。

这下爸爸不用我帮忙校正了,我们俩分别负责上下联的粘贴。看着焕然一新的门框,我十分得意,摇头晃脑念起了新春联:“上联:春光辉耀家昌盛;下联:吉星高照人欣荣。横联:迎祥接福。”“既然你这么能干,干脆楼上的春联由你来贴吧。”爸爸说完就悠闲地走开了。剩下我一个人目瞪口呆站在那。

不过说归说,做归做。最终我还得单独做完。然后我拿出春联抹上浆糊,登上梯子的时候不免人有些摇晃。我胆战心惊地伸出手贴横联,可是我不知道贴得正不正?迟疑中我灵机一动,按去年旧春联遗留的痕迹,对准后牢牢贴紧。很快我也将上下联贴好了。然后我拍拍手,得意地爬下梯子,忽然一个重心不稳,险些摔下去,还好我扶住墙才稳住,以后可不能鲁莽行事了。

贴新春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辞旧迎新,日子越过越美好。我看着两副亮红的新春联,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明年,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勤劳耕耘,争取更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恩节的由来——900字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从三个方面来说都是送礼的节日:大多数美国人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人们按传统要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人们还送食物给那些饥饿的人。

1621年,那些乘“五月花”号船来到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英国人首次庆祝了感恩节。渡过了艰难冬季的这六十个人邀请了当地印地安人的首领(他们与他谈判并签了协议)来共享丰收之果实。令他们吃惊的是,这位印第安人首领带来了九十名虽服饰整洁却饿得慌的印第安勇士!很显然,他们准备的食物不够了。这些印第安人很快回去拿来来了野鹿和其它食物。这顿宴席由火鸡、野鹅、野鸭、龙虾、爆玉米、蛤肉、玉米饼、酸梅、水果和苹果汁等组成,共持续了三天。

自从1863年阿伯拉罕.林肯总统将感恩节宣布为全国性节日后,大多数美国人都庆祝这一节日。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美国人和加拿大人(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庆祝感恩节时通常用加好调味品的烤火鸡、鸭、鹅来摆宴。远离家乡的人被作为客人受到邀请。人们也为那些不幸者送去食物。当地一些机关、学校和教堂先收集食物然后装入食品篮内分发给穷人。有些商店老板还将火鸡送给雇员和一些老顾客。渡过了艰难冬季的这六十个人邀请了当地印地安人的首领(他们与他谈判并签了协议)来共享丰收之果实。令他们吃惊的是,这位印第安人首领带来了九十名虽服饰整洁却饿得慌的印第安勇士!很显然,他们准备的食物不够了。这些印第安人很快回去拿来来了野鹿和其它食物。这顿宴席由火鸡、野鹅、野鸭、龙虾、爆玉米、蛤肉、玉米饼、酸梅、水果和苹果汁等组成,共持续了三天。

自从1863年阿伯拉罕.林肯总统将感恩节宣布为全国性节日后,大多数美国人都庆祝这一节日。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美国人和加拿大人(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庆祝感恩节时通常用加好调味品的烤火鸡、鸭、鹅来摆宴。远离家乡的人被作为客人受到邀请。人们也为那些不幸者送去食物。当地一些机关、学校和教堂先收集食物然后装入食品篮内分发给穷人。有些商店老板还将火鸡送给雇员和一些老顾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他叫屈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有一次,她想改善国家的秩序,想变法改革,但这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因此贵族们都很生气,为了阻止屈原变法,他们屡次劝说楚王,不要变法改革。屈原知道后伤心极了,说:“我为国家效力,你们却要为难我,阻止我,我这是何苦呢!”屈原三番五次的劝说楚王继续变法,但楚王是个老糊涂,他相信了贵族不再进行变法。

五月初五,这一天天气十分暖和,屈原因贵族的打压及楚王的不信任感到十分的伤心,他来到了江边,在愁苦无出路的时候,跳水自杀了。屈原虽然被贵族痛恨着,但却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老百姓们知道后非常的伤心,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五月初五这一天用一种又宽又大的叶子把糯米包起来扔到江中,让鱼儿们能够吃食物,而不是吃屈原的尸体。

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十二生肖的由来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十二生肖由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 十二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相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

其实,民间一直流传着这麽一个故事:话说当年,佛陀召集了所有的动物出席群兽大会,最早到的十二头野兽将作为十二个年号 群兽大会当天,老鼠最早到,所以兽年中它排行最大,接着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和狗。猪最后一个才到,因此十二年兽中它排行最后.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章讲述的是猫鼠为何成仇人。当时,猫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众大会前,它们一起睡并约好谁先醒就叫醒谁. 岂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静悄悄地独自赴会,不理会猫。等猫醒来赶赴大会时,佛陀已经将十二年号分配好了。猫和鼠便从此结下深仇.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当然传说归传说,民俗学者郭立诚氏的看法则较可获得历史记载的应证。人们是为了便于记住天干地支名岁,而将代表十二辰的动物来称呼它们。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龙: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羊: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分享经济的由来

全文共 1621 字

+ 加入清单

雇员股份制兴起于美国,其实践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被誉为职工持股之父的阿伯特·格来丁曾主张民主不应该仅限制在政治领域,而应当扩展到经济生活中来。20世纪20年代,美国曾掀起过所谓“新资本主义”的员工所有制运动,但这一运动随后被淹没在30年代的大萧条之中。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在《资本家宣言》中,把雇员股份制称之为“民主的资本主义”。他提出了“双因素经济论”,即生产要素只有两种:资本与劳动。财富是由劳动和资本这两个基本因素共同创造的。在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中,任何人不仅通过他们的劳动获得收人,而且必须通过资本获得收入。由此,美国人希望能创造一种法律体系,使人们都有可能获得劳动和资本这双重收入,即劳动者应该通过持有股权、拥有一定的生产性资源参与企业剩余的分享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陷入“滞胀”。为此,美国经济学教授马丁·魏茨曼于1984年出版了《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一书,以寻求解决滞胀的途径为线索,认为:“当今的主要经济问题,从本质上看不是宏观的而恰恰是微观的行为、制度和政策问题”。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分配,在于资本主义现存工资制度的不合理。此后,在双因素经济理论和分享经济理论影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雇员股份制发展很快,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其实,用通俗的话来说,“分享型经济”——“花更少的钱,享受共享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分享型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可能还没有察觉到。仅举例——“拼车”,这个词较早已出现了,甚至衍生出诸如“拼桌”、“拼房”等新名词。而在电子领域,越来越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和深入使用为分享型经济提供了保证和支持。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经济拮据,采取共享来节省支出,都属于分享型经济。在工作上,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都让我们的业务流程更加开放、高效。不论是合作伙伴、企业顾问,还是供应商、客户都成为网络协作过程的一部分。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通过互联网分享信息、沟通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高达 12%。在分享型经济的推动下,IT 产业中不同领域的协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并将催生出更多的技术革新。比如移动运营商和汽车行业之间的合作——宝马迷你(BMW Mini)及其合作伙伴 Sixt 公司、沃达丰集团(Vodafone),三方联合推出了一种汽车共享技术应用 DriveNow,消费者可以通过DriveNow 的网站或手机软件来查询和预订共享车辆。当这种分享型经济不断发展,或许可以令“分享”成为未来经济的一项重要特征。

我们再举几个例子。“上海市松江区地铁 9 号线 3 号出口,独卫,配电脑无线上网。家具家电齐全,有厨房,提供厨具。日租价 69元”——这是小猪短租网站上的一则“在线短期房租赁”的信息,也是“分享经济”的一个代表。小猪短租是国内的专业日租、短租房在线预订网站,于 2012 年 8 月正式上线,并于当月与 58 同城达成战略合作。首轮获得了晨兴创投千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小猪短租在北京、上海等全国 13 个城市设有分公司,房源覆盖国内 130 多个城市。短租房,又名“日租房”、“移动公寓”、“自助公寓”,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主要特点是房屋的租赁周期短,通常在1天至1个月,传统意义上将之称为“家庭旅馆”。有别于千篇一律的酒店旅馆,更为灵活多变的短租房、日租房一方面更为经济实惠,一方面也更为贴近生活,适用性更强。专门的短租房网站的兴起,使得这类较为凌乱分散的市场有了新的平台。

在线短租能有效利用空余房源、降低空置成本、使房屋增值,对消费者而言,优势更加显著:相比于酒店预订——房源覆盖广,种类多、选择丰富,消费灵活;性价比好。在线短租网站 /平台房源为租客提供了多种选择;展示信息形式多样,提高沟通效率,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 ;平台的保障机制,能有效降低预订和支付环节可能的易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字的由来作文300字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年10岁了,平时别人叫我的名字我就答应,只知道每个人都有名字,从来不知道名字还有由来

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爸爸一直着急地给我起名字,爸爸还专门去找了一位起名大师。起名大师根据我的生辰八字给我起了好几个名字,让我的爸爸、妈妈来选择。妈妈选来选去给我选了“笑歌”这个名字,从此以后我就用了“笑歌”这个名字。我问妈妈为什么给我起这个名字呢?妈妈说因为这个“笑”字是代表高兴、开心的意思,妈妈想让我的生活每天都高兴快乐,充满欢声笑语。这个“歌”字呢,妈妈想让我唱的歌声很好听,“歌”字代表歌颂、赞美的意思,妈妈希望所有美好的事情都伴随着我。

原来我的名字是这样来的呀!

一个小小的名字就代表了妈妈大大的愿望,正如一颗小小的心就带给了自己大大的梦想!

所以,你知道我的名字了吗?它不仅是一个代号,而且还承载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穿小鞋”一词的由来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一般把上级对下级或人与人之间进行打击报复,称之为“穿小鞋”,这是为什么呢?在封建时代,我国汉族妇女一直沿袭着缠足陋习,脚缠得越小就认为越美,而美其名曰“三寸金莲”。过去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根本互不相见,所以,只能依照脚的大小,而衡量女人的俊丑。因此,在媒婆说媒时,必先请男方看女方的鞋样儿,以示女方脚的大小,一但男方同意了亲事,就留下此鞋样儿了,按此样尺寸作一双绣鞋连同订婚礼物一起送到女方家,成亲那天,新娘必须穿上这双绣鞋,以防脚大而受骗。如果当初故意把尺寸弄小,自然就穿着不舒服,甚至穿不上,从而女方出丑。后来,人们把这一风俗引伸到社会生活中,用来专指那些在背后使坏点子整人,或利用某种职权寻机置人于困境的人为“给人穿小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剪纸艺术的由来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西汉。 当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武帝思念不已,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

剪纸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在明、清以后广为流传,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在农村,人们以剪纸来表达吉祥如意的心愿。在春节、结婚时,便把各种寓意祥瑞的剪纸贴在窗格上,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有的地方,剪纸还曾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是人们用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古老的剪纸以剪刀绞出为主要手法,趣味浑朴天然,后来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为精巧。作品取材于生活周围的风土人情,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7月1日建党节的由来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辰纪念日是7月1日。为什么两者的时间不一致呢?为什么7月1日成了党的诞辰纪念日呢?

党的一大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一直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此后,全党开始大规模地举行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当年7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特辑》,发表了题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的社论,还发表了朱德写的《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战争》、林伯渠写的《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吴玉章写的《我和共产党》等纪念文章。在此前后,该报还大量报道了延安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举行纪念党诞生20周年活动的情况。同年7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也发表纪念党的诞生的社论。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的召开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没有必要改变,因为这同党的一大召开、闭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但是,“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它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去创造和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腊八节的由来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俗称"过腊八"。

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quot;腊八粥了。青岛地区崇信后一种传说。

即墨做腊八粥除各种米类、豆类凑足8样外,还必须加上枣和栗子,寓意"早(枣)下力(栗)气",求得来年丰收。

莱西、即墨等地都忌讳妇女在娘家过腊八,腊八前妇女们都要回到婆家去.直到大年初三。实际上是因为腊八一过,媳妇们都该

回婆家推磨、压碾,做过年的准备工作了。

过去.农村孩子上私塾,过了腊八就开始放假了。所以俗语说:"吃了腊八枣,背起书包往家跑。"或说:"过了腊八,不怕啦!"指不用再挨私塾先生的板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由来

全文共 422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每年的“爱耳日”确定一个主题,在全社会开展以预防耳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关部门要组织各级领导、耳鼻喉科专家、医务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志愿工作者和残疾人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观摩,走上街头咨询义诊,开展听力助残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国爱耳日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防聋指导小组,开展了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卫生部组织颁发的《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对加强耳聋性药物的使用管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998年1月,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由卫生部牵头,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000年3月首次全国爱耳日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次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1999 年国务院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所属的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正式将我国设定“爱耳日”活动列入 1999 年度工作计划。而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老龄协会等十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 3 月 3 日 为全国“爱 耳日” , 并于2000年在首都和各省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残联、卫生厅(局)、教育厅(局、委员会)、民政厅(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影视厅(局)、技术监督局、药品管理局、妇联、老龄委:

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加强耳病防治,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等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全国爱耳日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

全国爱耳日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残联康字〔1999〕第2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残联、卫生厅(局)、教育厅(局、委员会)、民政厅(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影视厅(局)、技术监督局、药品管理局、妇联、老龄委: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加强耳病防治,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等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

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历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

2000年3月3日第一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年3月3日第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减少耳聋发生 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3月3日第三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3月3日第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年3月3日第五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3月3日第六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3月3日第七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3月3日第八次“全国爱耳日”主题: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3月3日第九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年3月3日第十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年3月3日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希望

2011年3月3日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年3月3日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减少噪声,保护听力”

2013年3月3日第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2014年3月3日第十五次“全国爱耳日”主题:“爱耳护耳,健康听力”

2015年3月3日第十六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嗓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

这需要社会多宣传爱耳防残的科学常识,家长应多学习这些知识并采取保护胎儿和婴儿顺利成长的措施,使儿童不受致残因素的影响。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来避免药物中毒;有的是可以正确治疗而无后遗症的,如中耳炎等。如估算我国一年新增3~4万聋儿,那么有2~3万名是在前4项致聋原因之内。排除了这4项原因就可少产生约70%的聋儿。

在调查中还看到0~4岁的听力残疾儿童中城市占5.64%,城镇占11.16%,乡村占83.2%。这说明大多数(80%以上)听力残疾的婴幼儿和少年在广大农村,也就是宣传防聋科普知识和爱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还有另一项统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残疾儿童占被调查人口的比例大于全国的平均数。全国是每千人中有残疾儿童7.75人,侗族是10.5人,藏族10.64人,白族11.01人,苗族11.97人,土家族12.04人,瑶族14.81人,壮族15.82人,彝族20.01人,哈尼族高达29.69人,近4倍于全国平均数。而这些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致残儿童比例大的地区和民族中开展爱耳防聋工作可以更快收到效果。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就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互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扫墓就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春节的由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64 字

+ 加入清单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