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东北抗日英雄马占山的故事(汇集20篇)

生活中难免有些迷茫,也会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所困扰,有时候一则经典东北抗日英雄马占山的故事可能会帮你这种困扰。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东北抗日英雄马占山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浏览

1852

作文

202

抗日英雄杨靖宇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靖宇(1905-1940),1929年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在抚顺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 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英雄人物的故事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材小用的成语故事:爱国英雄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

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 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抗战英雄赵登禹的故事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们,今年是抗战胜利71周年,我们在这一天要“缅怀英雄”,学习英雄勇敢英勇的精神,更要自己学习更多的本领,茁长健康的成长,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抗战英雄赵登禹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抗战英雄赵登禹的故事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 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

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 同志曾高度评价 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抗战女英雄事迹故事7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八女投江——英灵永垂不朽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给抗日英雄的一封信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抗战英雄

你们好,抗战日子里,你们辛苦了。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我想这就是你们抗战的真实写照吧……

为了保卫神圣的国土,抗击外来侵略者,你们用身躯筑起国墙,用鲜血换来国土。所谓:“十寸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你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页。

赵登禹在卢沟桥战役中,一人大刀对付日寇飞机大炮,把日寇驱回一里路,毙敌不计其数,可在向大红门增援途中,不幸中弹身亡,为祖国献出了39岁的生命。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奋战到最后一刻跳崖自尽。鲁迅弃医从文,奋笔疾书,唤醒国民灵魂,呼吁抗战……他们是你们这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的代表。你们的行为唱响了中华民族英雄的赞歌,激沸了中华亿万儿女的报国热血,你们是中华人民的骄傲!

身为00年后的我,现已看不到战争的硝烟,也已经听不到战场上的喊杀声。唯有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周年中,看到磅礴壮观的阅兵仪式,在那里,抗战老兵的热血在寒风中凝成了永久思念。“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响彻云霄!为国献身的勇士们,你们是否感受着我们内心的悸动,是否听见我们的深情呼唤。感谢你们的付出让中国领土得以完整,让中国有了未来!

我坚,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我们的热泪也不会白流,你们打下的江山将由我们来守护,来发展,来创造。

“它强任它强,东风拂山冈;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作为中华民族接班人

祝广大抗战英雄精神永驻,浩气长存!

此致

敬礼!

接班人

20_年_月_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抗日英雄王二小观后感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都认识王二小吧!自从我看了《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部电影后,我体会到了王二小那种值得我学习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敢奋斗的优秀品质。 I believe everyone knows Wang Erxiao! Since I watched the movie "The Children of the Cow", I experienced the kind of Wang Erxiao.It is worthy of my fearless spirit and the excellent quality of brave struggle.

电影的镜头出现这样的情景:一天,王二小在山上放牛,敌军前来扫荡。当敌军看见王二小时,叫王二小为他们带路。当时的王二小其实是儿童团团员。他假装不愿意,敌军就拿来糖诱惑王二小,王二小就假装答应了。看到这里,我心想:王二小身为儿童团团员,怎么能为敌军带路呢?这不是背叛了共产党,背叛了自己的使命吗?这种人有什么好敬佩的!

随后,王二小带着敌军翻山越岭,最终,他把敌军带进了红军的埋伏圈。只听“杀”的一声,埋伏在四周的红军战士奋勇向前,一个个敌军陆续倒地。可当胜利在望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狡猾的敌军军官趁王二小不备,用红缨枪刺入王二小胸膛。这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王二小为共产党牺牲了!可我却认为他背叛了共产党!王二小他没有背叛共产党,我错怪他了!顿时,我热泪盈眶,心里充满着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

王二小是真正的英雄,他为了共产党牺牲了自己,看完这部片子后,我心里激动万分。为什么好人总是活不久?因为他们都是舍生取义的人!想到这里,我感到很惭愧,我从小胆子就小,遇到困难都不能勇敢面对,怕自己会失败,会被人笑话。可是看了这部片子后,我看到王二小,这个连死也不怕的14岁少年,我就决定,自己要坚强,勇敢起来!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保卫我们的祖国,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抗日英雄——高志航

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高志航首创八一四空战大捷的空军战神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爆发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担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飞机不要停飞,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架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纪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八一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纪录,是中国空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北张家口机场,二十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师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炸弹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粉碎,机场同胞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海娃巧送鸡毛信的抗日故事

全文共 6012 字

+ 加入清单

海娃那年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长。他从8岁就给地主老财放羊,风里雨里,辛辛苦苦放了6年了。他特别痛恨地主,更恨日本鬼子。

儿童团长海娃每天到龙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山顶上立着一棵树,一棵假树,海娃就在这棵树旁边放羊。原来,这棵树是“消息树”,如果鬼子来了,就把这树放倒,村里人看到“消息树”倒下了,就知道是鬼子来了。

这一天,海娃又赶着羊群来到“消息树”下,几十只羊都散开吃草去了。

龙门山西边是平川,站在“消息树”下,可以看见平川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还能看到那平川上撒着不少芝麻粒大的黑点点,那是日本鬼子的炮楼。

羊群乖乖地去吃草了,海娃一个人没有伴――后周庄的和平川里的放羊娃今天都没来,海娃想,如果跟谁摔个跤、玩个“鹞子翻身”或者来个“倒竖蜻蜓”,该多有意思啊!

想着想着,海娃扔下红缨枪,两只手一抢,两条腿已经竖起来了。他用两只手撑着地走起来了,真叫好玩,忽然,一颗手榴弹从海娃怀里掉在了地上。这可了不得,这是海娃临出村时,村长给他的,村长说:“鬼子又要来扫荡了,你在山上就是咱村的眼睛,给你颗手榴弹,别让汉奸把你逮住!”

海娃拿起红缨枪,两眼望着平川。太阳照着,四处静静的。

海娃望啊,望啊,忽然他看到,平川上那个疙瘩里爬出一长溜黑点子。海娃揉了揉眼睛,清清楚楚看到,那黑点子像无数蚂蚁,朝龙门山爬来了。不好,鬼子又出动了。

海娃赶紧把“消息树”一拉,“消息树”倒下了。只听,龙门村里响起了钟声,钟声越来越紧,人们背着粮食、包袱,赶着牛羊,都急忙往山沟里跑,民兵们也集合了,都拿着武器上了山。

海娃站在龙门山上,只听有人爬上山来。这条路很少有人走的,莫非是汉奸?

海娃使劲甩了一下羊鞭,几十只羊很快都钻进了草丛,海娃也急忙藏到了一块大石头后面,钻到了酸枣树丛里。他拧开了手榴弹的盖子,从树叶的缝隙里看着那来人到底是干啥的!

那人爬到山顶就喊起来:“海娃!海娃!”

海娃一听,这不是爸爸吗?赶紧从大石头后面跑了出来。

爸爸有点着急地说:“鬼子快来了,你在干什么哪?”

看样子爸爸有急事,顾不上多说。只见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海娃看见这是一封鸡毛信,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海娃知道,这封信非常重要,一定有紧急的事。

爸爸严肃地对海娃说:“你马上把这封信送到三王村,交给张村长,一定要小心!”

海娃接过信,说:“知道了,我马上就去!”说着,海娃把手含到嘴里,吹了一声口哨,只见几十只羊从草丛里向海娃奔跑过来。

海娃把羊鞭交给爸爸要走,可是,爸爸没有接过羊鞭,说:“你赶着羊走吧!要是碰见鬼子,就说你是平川的放羊娃!”

海娃不只一次送过鸡毛信,可是赶着羊去是第一次,他说:“赶着羊送得什么时候送到啊!”

爸爸说:“明天送到就行,一定要小心,信可不能丢。赶快走,鬼子就要上山了。”

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只红薯递给海娃,说:“路上吃吧,一定小心啊!”

海娃赶着羊群走在山上的小路,想快点把鸡毛信送到。从龙门村到三王村走大路有30里,从小路走只有20里。

转过崖畔就是西山了。海娃远远看到西山顶上树着一棵“消息树”,知道没有什么情况,海娃甩着羊鞭放心地赶着羊,这时候,太阳快落山了。正在放心走的时候,海娃抬头一看,西山顶上那棵“消息树”倒下了。坏了,鬼子来了。

海娃心想,不能让鬼子发现,鸡毛信一定要送到。小路不能走,就走大路吧。

海娃赶着羊群下到沟里,转了两个弯,就到了大川口了。走着走着,海娃远远望见川口外边有一队人马过来,莫非是八路军?海娃眯缝着眼看了一会儿,发现牲口驮的都是空驮子,这不是来抢粮的鬼子吗?

怎么办?跑吧!沟两边都是峭壁,根本上不去,把信扔了,那可不行,那可是一封鸡毛信啊!海娃蹲到地上把信埋在乱石子底下,又想,这也不行,一会儿上哪儿去找呢?

日本鬼子越来越近了,海娃也越来越着急。几十只羊只管往前跑,这只羊的头抵住那只羊的屁股,那只羊的角磨着另一只的肚皮,一点也不着急,忽然,海娃看到头羊儿的大尾巴,又肥又大,在屁股后面,一晃一晃的,海娃有了办法了。

海娃跑到羊群里,把那只头羊――那只领头的绵羊――抓住,掀开它的大尾巴,将尾巴根那长长的绒毛搓了两根细长的毛绳,把鸡毛信绑在了羊尾巴下面。那头羊从海娃怀里挣开撒腿就跑,越跑越快,那尾巴卷得越紧,把鸡毛信严严实实地盖住了。

海娃的一颗心放下了,使劲地甩起了羊鞭。羊跑得那叫欢,差点没把鬼子撞了。

一个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把海娃提溜到一个鬼子跟着,那鬼子挎着洋刀,鼻子像一个蒜头,还留着一撮小胡子。那鬼子呲着两颗大金牙,对海娃吼道:“你的――八路的探子?”

海娃有意歪起脑袋,张大嘴巴,好像在说:“你说什么啊?我听不懂!”

那个黑狗用枪托撞了一下海娃的屁股,凶狠地说:“太君问你是不是八路,快说!”

海娃本想骂他一声“黑狗”唾他一脸,可一想鸡毛信就忍住了,说:“不是八路,我是放羊的!”

小胡子日本军官让歪嘴黑狗搜海娃身上,搜了半天,什么也没搜出来,只搜到一块烤红薯。歪嘴黑狗拿着烤红薯刚塞到嘴里,被小胡子日本军官抢了过去,一边吃一边说:“大大的好!大大的好!”

吃完了烤红薯,小胡子日本军官又问海娃:“你的,什么的干活!”

海娃说:“放羊的干活!”

“你的,良民证的有?”

“我才14岁,哪有良民证呀!”

“你的红薯,太君的送礼,开路开路的!”

海娃赶紧赶着羊走了,心里松了一口气。可是没有走多远,几个黑狗又追了上来。

歪嘴黑狗把海娃的羊鞭夺过去,要把羊赶走。原来,他们看天黑了,没地方吃晚饭,要宰了羊吃肉。

海娃抱住歪嘴黑狗哭着喊道:“这可不行啊,没了羊我就活不成了!”黑狗们不管海娃多伤心,把鞭子一甩,把羊赶着就走。

海娃心想,这怎么成呢?鸡毛信怎么办呢?海娃想到鸡毛信不哭了,远远地跟在鬼子后面――不能让毛信落在鬼子手里。

海娃忽然吹了一声口哨,只见几十只羊四散跑开,黑狗们抓了这只跑了那只,累得他们满头大汗,歪嘴黑狗跑了过来,打了海娃几巴掌,吼道:“快!给老子赶羊去!”

海娃假装不愿意去,歪嘴黑狗又打了海娃几下,海娃才赶上羊群跟着鬼子进山了。他想,这正好,瞅机会把鸡毛信想法拿到手,一定要送到。

到了一个小山村,天要黑下来了。小胡子日本军官嚷道:“米西米西!”――要吃饭了。可是,村里的百姓早跑光了,粮食都藏起来了,吃什么?只见黑狗们跑进羊群,你逮一只,他捉一只,要宰羊吃,海娃心里多难过啊!这几十只羊是海娃亲手养大的啊!

有的黑狗一刀把羊腿割下来,有的把羊肚子开了膛,歪嘴黑狗把那只头羊抓住要杀,可是,他拽着头羊的猗角,怎么拽也拽不动,老绵羊的四条腿像钉在地上一样,歪嘴黑狗累得满头汗,别的黑狗看了哈哈大笑。歪嘴黑狗生气地说:“笑什么?这只羊能有30斤肉,比你们3只还沉!”别的黑狗听了,说:“那么老的羊,谁吃啊,给你做妈妈吧!”

海娃正在担心头羊的尾巴底下的鸡毛信,只见歪嘴黑狗狠狠踢了两下头羊去捉小羊羔去了。

黑狗们要煮羊肉吃了,把门板和窗户都拆下来烧起了火。可是没有锅,也没有水,锅都藏起来了,水井都盖起来了,石板上面盖上了粪土。歪嘴黑狗问海娃水井在哪儿,海娃知道也不告诉他们。

黑狗和鬼子就架起火烤羊肉吃。

鬼子和黑狗们都吃饱了烤羊肉,个个满嘴流油,有的还把吃剩下的羊骨头插在腰里。

海娃眼看着自己的羊被鬼子和黑狗宰杀、烧烤,只剩下了30几只老羯羊,海娃倚偎着头羊暗暗落泪,心想,鸡毛信想什么办法送给张连长呢?

海娃把羊赶进了村后的羊圈,抱来一些干草堆在羊圈门,准备睡觉。这时,歪嘴黑狗跑了来,对海娃嚷道 :“你要干什么?是不是还想逃走啊!”

海娃说:“我要睡觉啊!我在这儿看着羊,夜里有狼啊!”

歪嘴黑狗说:“哪有什么狼!快走,跟我去屋里睡!”

海娃只得随着歪嘴黑狗来到一间大房子里,有不少鬼子和黑狗已经东倒西歪地睡在那里,门口还有一个放哨的。歪嘴黑狗把海娃推到尽里边――怕他逃走,就睡觉去了。

海娃躺下半天也睡不着,心想,海娃、海娃呀,这回你可闯了祸了,鸡毛信送不到,让鬼子得到了,那还了得!怎么办呢?

鬼子和黑狗们跑了一天,吃饱了烤羊肉,都睡得香香的。有的使劲打着呼噜,有的流着口水,有的还在梦中笑着。可是,满地都是鬼子和黑狗,要想跑出去根本不可能。

夜深了,海娃还是没睡着,他心里着急啊!忽听院子里有一个鬼子喊道 :“谁?干什么的?”紧接着有一个人回答道:“喂牲口的!”

海娃脑子一转,想出了一个逃的办法。

海娃身旁,一个鬼子睡得正香,嘴里还直吹气。海娃轻轻地从地上捏起一点土,又往鬼子的鼻子眼轻轻一吹,只见鬼子“啊啾”一声,美美地打了一个喷嚏。坏了,鬼了要醒了。可是那鬼子连眼都没睁,把蒜头鼻子揉两下,翻了个身又呼噜呼噜睡死了,正好给海娃腾出往外走的一条路。

海娃高兴起来,轻轻地从鬼子身上迈了过去,又慢慢地从死睡的鬼子和黑狗的身上轻轻地跳过去,就来到了门口。

守门的哨兵也睡得死死的,海娃奔到了院子里,突然,一声吆喝:“哪一个?”

海娃一点也不惊慌,说:“喂牲口的!”

海娃顺利地跑到羊圈,羊见海娃来了,都咩咩的叫了起来。海娃顾不上这些羊了,赶快从头羊尾巴底下把鸡毛信解下来,揣到口袋里,朝庄后的山梁上跑。

海娃使劲的跑啊,跑啊,恨不得一口气把鸡毛信交到张连长手里。可是,海娃转过一个山嘴就听有人喊:“呜噜,呜噜”听不清喊的什么,往远处一看,只见一个鬼子摇着小白旗,一会举到头上,一会儿摇到两边,原来是放哨的鬼子。过了一会儿,那鬼子不摇小白旗了,海娃看见鬼子举起了枪。海娃心想,打枪我不怕,可是惊动了鬼子可了不得。他灵机一动,迅速地把小白褂脱了下来,使劲朝鬼子摇晃起来。还真管事,鬼子把枪放下了,朝海娃摆摆手,好像是说:“走吧,走吧!”

海娃赶紧顺着盘山路跑起来,转过一个山梁又转赤一个山梁,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跑着跑着,海娃一屁股蹲在地上,他累得跑不动了。他朝山的对面一望,那不是三王峁了嘛!过了三王峁就是三王村呀!

海娃真高兴啊,鸡毛信就要送到了。可是海娃摸了摸身上,急出一头汗:鸡毛信没有了,鸡毛信怎么没有了?这还了得!

海娃清楚地记得,鸡毛信确实放在小白褂的口袋里了,可翻了半天不见鸡毛信的影,没办法,海娃顺着来路往回走,去找那封万分火急的鸡毛信。

找啊,找啊,一路上那儿也没有鸡毛信。海娃远远的都看到那些鬼子和黑狗了,他们又要出发了。就在这时候,海娃来到他摇晃小白褂的地方,他看见那封鸡毛信还躺在地上。

海娃拾起鸡毛信,心里落下一块石头,他刚把鸡毛信装进口袋,就听见身后有人喊,不是别人,是歪嘴黑狗。

歪嘴黑狗跑过来,用枪托狠狠揍了一下海娃,说:“你想开小差啊?”

“我去找羊了,这不是又回来了!“

“找什么羊,羊在哪?”

这时,鬼子和黑狗们已经集合好,歪嘴黑狗把海娃抓到羊圈跟前,说道:“快去把羊赶出来,给太君带路!”说完,歪嘴黑狗走了。

海娃赶紧跑到羊圈里边,掏出鸡毛信又拴到了头羊的尾巴底下。

海娃赶着羊来到打谷场上,鬼子和黑狗们已经整整齐齐排好了队。

小胡子日本军官瞪着眼睛走到海娃跟前命令道:“三王村的,带路,快快的!”

海娃赶着羊群,日本兵在他后面,前面走着一群黑狗。小胡子军官一个劲儿催海娃快走,海娃举起鞭子使劲抽了两下。可是羊儿们不管你着急不着急。偏偏在这时候翘起大尾巴拉屎了。羊粪蛋像一粒粒黑豆似的,撒满一地。让海娃担心的是,那只头羊也撅起尾巴了。这还了得,鸡毛信马上就要露出来了。

海娃急忙拾起一块土疙瘩,准准的投向了头羊的大尾巴,像一朵黄土花炸开。头羊一惊,后腿一蹦,夹着尾巴跑起来。

海娃在半空中甩了一鞭子,羊群使劲跑起来,乐得小胡子军官直喊:“大大的好,快快的!”

海娃一会儿朝羊群扔一块土疙瘩,一会儿甩一下羊鞭,羊越跑越快,翻过一座山梁,就来到了三王峁跟前――再往前走,就是三王村了。

三王村那边的山头上立着一棵“消息树”,可是,海娃领着鬼子刚刚下沟,那“消息树”就倒下了。海娃明白,张连长他们已经发现鬼子来了。

鬼子们走的满头大汗,蹲在沟里休息起来。海娃没有停下来,赶着羊继续往前走。他想,离鬼子远远的,要不然,张连长他们一打枪,自己和鬼子会一块被打死。可是半天也没动静,张连长他们也没打枪。

正在海娃纳闷,着急的时候,只听轰隆一声响,原来走在前边的黑狗踩上了地雷,轰隆轰隆,地雷连着爆炸了。黑狗们被黑烟盖住了,被地雷炸得东倒西歪,滋里哇拉乱叫。

小胡子军官急得催海娃:“快快的,开路!”

在海娃面前出现两条路,一条小路和一条羊道。羊道就是羊走的路,更窄更陡,比那小路还难走。

海娃回头看了看,鬼子已经落在后面被石岩挡住,看不见了。

海娃把羊赶到了羊道上,他想,这羊道上不会有地雷的。这时,几个黑狗嚷道:“怎么走到这儿了,走正道!”

海娃大声喊道:“这条道我走过,比那边近!”说着,甩了几鞭子,羊群继续往前跑。

鬼子和黑狗们赶着牲口吃力地往上走,又喊道:“牲口上不去啦!”海娃也喊道:“上了这个坎就好走了!”说着,又甩了几鞭子。

小胡子军官好像觉察出什么,也大声喊:“慢慢的开路!”

海娃不听小胡子军官的,头也不回地朝前走,一边走一边甩着羊鞭子。他想,马上就能见到张连长他们了。

小胡子军官见海娃不停步,知道是上了当,就“啪、啪”地开了枪,而海娃跑得更快了。海娃攀上石岩,拨开草丛,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鬼子来了!快开枪呀!”

鬼子和黑狗朝海娃不停地放枪,海娃拼命地朝前跑。海娃一下子跌倒了,他累得实在爬不起来了,这时,只听山上响起了一阵排子枪。海娃一听,高兴了。这是八路军的枪。他拼着命爬起来朝山上跑去。可没跑多远,又栽倒在地。一个八路军战士迅速跑过来,把海娃抱了起来。八路军一边跑一边喊着:“是个放羊娃,挂彩了!”

张连长过来一看,惊奇地说道:“这不是海娃吗?龙门村的儿童团长,常给咱们送信的。”

海娃睁开眼睛看到张连长蹲在他身边,眼里流出了眼泪。海娃心想,真丢人,见了张连长为啥要哭呀!他想擦掉眼泪,可是,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只轻声说道:“羊,……老绵羊……鸡毛信……”

张连长一边给海娃包扎伤口,一边问道:“什么羊呀?”“信在哪里呀!”

海娃断断续续地说:“老绵羊……头羊……信在尾巴下……不,尾巴在信下……”说着说着又昏迷过去了。

等海娃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海娃发现自己睡在暖炕上,铺着红艳艳的大花绒毯,盖着的也是软绵的毯子,热得混身都有些难受。再一看炕沿上堆满了方合合、圆罐罐,都是些好吃的。这是怎么回事呀!

张连长坐在炕沿上,见海娃醒来,笑着问道:“好些吗?还疼吗?”

海娃问道:“这是哪儿啊?这么多东西是谁的?”

张连长笑着说:“是你的呀!”

海娃说:“不是我的。”他没见过这些好东西。

张连长告诉海娃,他送来的那封鸡毛信可重要了,就是根据那信上的情报,八路军趁着鬼子到山里去扫荡,和川里的民兵一起端掉了鬼子的老窝。

张边长摸着海娃的头说:“你真是咱们的小英雄,这些东西就是指挥部送给你的。”

海娃脸红了,说:“我不要这些东西,我要一支枪!”

张连长指着墙角说:“那不是枪吗!”

海娃一看,果然有不少枪,都是缴获鬼子的。海娃刚想伸手跟张连长要一支枪,可胳臂疼得抬不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抗日英雄“谢晋元”的故事

全文共 1806 字

+ 加入清单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汉族,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著名抗日英雄,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第69号)。本文是关于谢晋元的抗战故事,欢迎阅读!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在这个清明假期,我重温了一本叫做《小英雄来》的书。这本书着重写了雨来和他的小伙伴们,八路军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雨来因此成为了一个八路军小战士的事。赞美了中国人民应有的民族气节,全国内外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美好品质。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万千,那时的旧中国,是黑暗的,自私的,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的,可是人们却能够意识到要抵御外敌。真让人惊讶:原来中国是有希望的。

这本书写了很多内容,如:……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篇.主要内容是:雨来被日军逮到了,要求他引路,去找八路军。聪明机智的雨来把敌人引到了地雷区,结果,几百人的队伍被地雷炸得和被埋伏着的八路军打的只剩三十多个人。你说,这不能反应雨来的聪明机智么?

其实,雨来不仅是一个,他的形象代表绝大多数参加儿童团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这么聪明,让中国强大起来还没有希望么?

但是,在现代的浮躁的生活中,大家不觉得少了些什么吗?如果你生活在过去,想见你的朋友,你即使会越过千山万水,你也回去,而不是随意的打个电话,发条短信糊弄一下就过去了;在以前,你想做一名科学家,你会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得出,而现在,你会用一个数学算式糊弄下去。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好朋友。前几日,我读了一本由管桦写的小说《小英雄来》,我深深地被雨来勇敢的精神所感动了。

《小英雄雨来》讲述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里自尊自强,用自己的生命保家卫国的不屈精神,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品质。

书中有一段落,看完后令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小小年纪的雨来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无所畏惧。尤其是当他看到书上那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后,更加坚定了要保护交通员李大叔的决心。我心想,这么危险的情况下,雨来还能做到临危不惧,冷静地思考面对,实在是太不容易了。雨来,我真佩服你!面对凶恶的敌人,你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宁可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也要救李大叔。你的所作所为令人称赞!

可我呢,相比之下,我不禁有些自惭形秽了。但凡遇到一点困难,我就胆小地躲在后面,在父母的羽翼下躲避风雨的侵袭,不敢直面困难,享受着父母给予的安逸生活,当起了缩头乌龟。如今,雨来的经历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应该学着自己长大。雨来,谢谢你,你让我学会了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品质。我一定会把这种可贵的精神传承下去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我觉得我们应该向雨来那样拥有可贵的品质,坚强不屈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王二小,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王二小的抗战英雄故事汇编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抗日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不由地想起了在8年艰苦卓绝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许多先烈,而刘胡兰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刘胡兰生于1932年,10岁加入儿童团,13岁进入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4岁就是预备党员。1947年,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可刘胡兰毫不畏惧,仍然坦然躺在铡刀座上,她牺牲时还不满15岁。主席听到刘胡兰英勇事迹后,奋笔题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都幸福的生活着。可是,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呀!是多少像刘胡兰一样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更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刘胡兰比我就大几岁,她在面对敌人时是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宁死不屈,虽然刘胡兰牺牲了,可是她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我要以刘胡兰为榜样,学习她高贵的品质。从现在起,我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听老爷爷讲抗日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位老爷,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今年八十多了,虽然额头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皱纹,但说起话走起路来依然很精神。一个夜晚,天空挂满了闪闪的星星,我和爷爷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看着满天的星星,像宝石一样晶莹透亮,想起了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的老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老爷爷有感而发,给我讲了一段抗日的小故事

那是1931年的秋天。老爷爷他们队长得知日军有20多人要经过这里,便在路中设了埋伏,其他人都装成种地的。当日军进入包围圈时,队长他们便冲出去,双手一把抓住枪,踢裆,叉喉,把鬼子扳倒在地。其中,和有个鬼子拼刺刀时,队长先刺中了鬼子,谁料到鬼子把刺刀一拔,队长的虎口都撒裂了,枪也给挑飞了,当时队长没捡枪,就让他扎,他上了当,没扎到队长,队长一咕噜捡起枪,踢裆卡喉,鬼子倒下了。说到这时,我看到老爷爷眼里激动的泪花。

是啊,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一定不能忘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踏着先辈们的足迹,把他们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努力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今年是抗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让我们举国同庆,牢记历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抗日英雄任常伦的故事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任常伦1938年就加入了胶东抗日自卫团,参军后,他先后参加过120多次与日伪的大小战斗,9次负伤。每次战斗,他都是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痛,一直坚持战斗到底。因战功卓着,1944年8月,任常伦被胶东军区授予“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4年11月17日,在山东海阳长沙堡,5连的前身——胶东军区主力第14团5连随团参加了对日伪的伏击战。

这时的任常伦刚刚参加完山东军区英模大会,当时还没有给部队作传达报告,再加之他身上的伤口没有完全愈合,肩膀里还嵌着弹片,部队领导不想让他去一线,但任常伦坚决要求参战。

战斗中,大股的日军向14团指挥所附近的5连阵地扑过来,5连迅速截住敌人,与日军展开激战。团指挥所设在5连左后方,由于通信员来回奔跑,指挥所位置暴露,敌人组织起两个小分队,向团指挥所袭来。5连3排立即组织反击,激战中排长负伤,情况十分紧急。这时,任常伦站了出来,他把第九班编成两个组,向日军两翼迂回发起攻击,在连续打退日军4次冲击后,全排弹药用尽,望着蜂拥而来的日军,任常伦端起刺刀带头冲向日军,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在连续刺杀5名日军后,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任常伦的牺牲激起了战友们满腔怒火,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官兵们发起反攻,从不同方向夹击日伪军,敌人最终仓皇逃窜。这次战斗,共击毙日伪军258人,俘虏12人,缴获武器、物资一大批。这是日军侵占胶东以来遭遇的最惨重的一次损失。

得知任常伦牺牲的消息后,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悲痛万分。这一天,他汤水未进。为了纪念任常伦,许世友司令员亲自组织召开胶东军区扩大会议,授予任常伦所在5连为“任常伦连”,确定英雄牺牲当天11月17日为建连纪念日,并号召广大指战员奋勇抗敌、坚持到底。

胶东军民将任常伦的事迹谱写成《战斗英雄任常伦》之歌,这首歌成了5连的连歌,长沙堡战斗中,任常伦用鲜血铸就的“轻伤仍杀敌、重伤不叫苦、舍命杀顽敌、坚持干到底”的“任常伦精神”成为连队的连魂。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5连官兵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始终保持着打仗赛猛虎、冲锋在前头的优良作风,不断努力前进。

1948年10月,在举世闻名的塔山阻击战中,5连担负一线守备任务,官兵在阵地上打出“寸土不丢、寸土必争”的战斗口号,地堡打塌了,跑到战壕打,战壕打平了,再转到弹坑打,打光了手榴弹就拼刺刀、拼石头,最终将国民党最精锐的独95师打得溃不成军,用生命扞卫了“任常伦连”的荣誉。战后,5连分别被纵队和师授予“英勇善战连”和“英勇顽强”锦旗,并荣立纵队集体一等功。

进入新时期以来,5连官兵先后参与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支援国防光缆施工、98抗洪、2008年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等大项任务,他们像任常伦一样,用血肉之躯扞卫着祖国的疆土,用牺牲奉献书写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用行动践行着人民军队的崇高宗旨,连队再次被集团军授予“攻如猛虎”锦旗,并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2009年,任常伦被中组部等11个部委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这一喜讯让连队官兵倍受鼓舞,给连队全面建设增加了新的动力,2009年以来,连队先后5次被上级评为“全面建设先进连队”、“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让我感动的抗日英雄——董存瑞作文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例如刘胡兰、杨靖宇、李大钊、钱学森等。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他便是董存瑞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河北省怀来县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他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担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共产党。董存瑞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工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担任爆破组组长。带领着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这是突然遭到敌人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二班、四班连续两次对暗堡爆破都没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他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一人高,两头桥台有无法放炸药包,董存瑞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

碉堡被炸,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牺牲时,他才19岁。

董存瑞这个令人感动的历史人物,永远不会被人忘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抗日英雄贾力更观后感

全文共 1517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抗日英雄贾力更》历经两年的筹备、运作,终于完成,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与观众见面了。这部反映我区蒙古族革命先烈贾力更,在抗日战争中带领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装,浴血奋战,英勇捍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电影,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好不过的生动教材。

当日本帝国主义血腥侵略的战火燃烧到中华大地时,一批又一批年仅十几岁的土默川青年怀着一颗爱国心,由贾力更引送、护送奔赴延安,投身革命。70年过去,当年的农村娃子,如今已到耄耋之年,可他们对那位革命领路人的敬仰始终不变,也深深怀恋那段历史,更没有忘记传承历史精神的责任。李长贵为此而感动,克服种种困难,搜集资料、争取资金,围绕贾力更的故事,曾组织过近十万字的文字。最初想搞成一部生动翔实的电视剧,但资金困难太大,只能拍电影……这些老领导们奔波劳碌,让我肃然起敬!我们被一种久违的东西感动着,让我们由此产生了使命感。

花少量资金拍大气魄电影

2008年的9月14日,剧组近百人开进银川影视城。拍好电影,可这当中任何问题都受到资金的制约。编导们要将电影拍得雄浑大气、自然贴切;制片们花钱精打细算,事要办,钱要少花。为了节约资金,我们日夜兼程拍到凌晨2点钟才收工;为了减少群众演员不足的问题,我们的职员中,从司机到服装、道具、枪械、剧务、副导演、制片都上场。在转入第二拍摄现场的和林县摩天岭时,更多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有关战争的大戏都要在这里拍摄,特别是军火库爆炸的戏,现场烟火枪械要出动,人员众多,场面宏大;另外剧中许多情节所需要的远近崇山峻岭、高低沟壑、破败村庄、旧式街巷、农家小院、辘轳水井,都要在这里解决。更加困难的是必须有游击队、八路军、日军、伪蒙军四方势力人员到场,每方人员至少也得二三十人吧。可这深山老林,就是花钱去雇,哪里雇得了这么多的群众演员?我们用尽心血与智慧,先后动用学生、军人、农村群众近300人次。片子在北京做后期制作时,那些大量的战争场面,新奇别样的漂亮场景,同行们都惊讶:“这么少的经费,竟拍出这样大气魄的片子!”

本土演职人员演绎本土英雄

用本土演职人员演绎本土英雄,他们有扮演贾力更的演员乌日根、扮演奎璧的吴建、扮演李森的李涛亮、扮演丁树林的李强、扮演栓葵的高洪波、扮演栓虎的宿宇杰、扮演牡丹的女演员乌兰、扮演万虎的张欣然。在许多片子中塑造出不少成功艺术形象的老演员魏大鸣、侯申、宝善也一并召回,电影厂的制片、导演、摄影等全力以赴,这支队伍在艺术创作中,那种对先烈的情感,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熟稔,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民族特质和地域生活给予的生命气息,我想是无法替代的。

吃够了一辈子的土豆

剧组在和林县摩天岭拍摄时,在山湾里的一个简陋平房里集中住下来,大山将窗前阳光挡得严严实实,床铺的被褥总是湿漉漉的,每天拍完夜戏人钻进去冰凉冰凉,我们冷得发抖。最难熬的是大山里只有土豆,如果买菜还得开车进城,为了节约资金,我们几乎顿顿吃烩土豆加大米馒头。有人说,我把一辈子的土豆都吃进去了。一些老领导不断打电话关心电影的制作,总制片始终参与剧组的拍摄与我们一起吃苦受罪……所以 演职人员都说:再苦也不算什么了。

浓缩的故事浓缩的情

有关抗日英雄贾力更的事迹,我们原本搜集了12个故事。12个故事一环扣一环,有机地再现了英雄的精神品格和人生历程。但是一部电影的容量实在有限,容不下这些故事。经四易其稿,从12个故事中精选6个故事作为主干由一些精彩细节相勾勒,精悍生动地推出108场戏作为全局定稿。到了后期制作,原本90分钟的标准容量,毛片还富裕30分钟,于是再删。这次删减可是一场割肉般痛苦的事情……制片们安慰我说:这奉献给大家的画面都是浓缩的故事、浓缩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诞辰108周年主题征文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赵尚志抗日民族英雄,他是中华民族不甘忍受外来民族侵略、压迫,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优秀代表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斗争中,他和杨靖宇、周保中等同志一道,不畏艰难困苦,组织抗日武装,带领广大民众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其动人的英雄业绩至今仍在流传。

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世界大会上,我的发言,介绍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情况,特别是赵尚志领导的哈东支队的斗争。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敌的事迹是各国共产党所高度重视的。赵尚志的抗日斗争业绩与杨靖宇齐名。我知道在延安时,毛泽东主席于1938年在接见美国合众社记者,回答问题时说过,“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对杨靖宇和赵尚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后来,我知道赵尚志为坚持艰苦的抗日战争,遭受许多挫折,但他毫不气馁,依然坚持战斗,直至最后为国捐躯,这使我们都感到很悲痛。”

2005年4月20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播发的新闻稿“永远的丰碑”中,给赵尚志将军的定位是:

赵尚志是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抗日英雄阎海文宁死不屈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象盛开的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这时,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降落伞轻柔地飘落空中,阎海文拔出手枪,警惕地四下搜索着。几分钟前,当他把成吨的炸弹准确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日军虹桥一带密集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对此,他早有准备,本来他就是强行闯入敌火网的,当他看到地面上日军目标处升起的烟尘火海时,他觉得够本了,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伞花还在飘荡着,突然,一阵逆风吹过,吹得他睁不开眼。不好,他心里一惊,这么飘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敌阵地。他心里急速地考虑着,手中的左轮枪抓得更紧了。与此同时,一队队的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里,从村落、树林里也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支那飞行士”、“让这家伙偿偿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

土色的大兵聚拢过来,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他们也许急着看看中国飞行员急着求饶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立个首功,不顾官佐们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扑来。

砰!砰!砰!

三声清脆的枪声,三个冲前的日军扑通倒在地上,两脚急蹬急蹬便僵硬了。“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精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谈何容易,空军的绝活就是百发百中。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对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对方的枪下鬼。为了这百发百中,阎海文不知脱了几层皮,洒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枪也是指哪儿打哪儿,绝不会错。

几个日兵探出头来,未待前冲,阎海文“叭!叭!”两枪又射倒两个,日兵忙又趴下,双方一时僵住了。

时间在一分一妙地流淌着。一会儿,少佐身旁的一个汉奸探出头来,对卧在坟头上的阎海文喊起话来。“空军朋友,你已经被包围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无谓的,如果你放下手枪,皇军一定会宽大,会好好的对待你……”砰!阎海文愤怒地咬着牙,把汉奸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领的部队,自踏上中国的土地,还从未挫过锐气,可眼前这么一个年轻人,却成了他无法逾越的一座山。他扬起枪,先扣动了板机,立时,一片枪弹在阎海文藏身的坟头掀起一片尘土。

“砰!砰!砰!砰!”阎海文躲在坟后举枪射击,又有几个日兵应声倒地。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见只有两颗子弹了,他抬手又打死一个鬼子。

敌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来。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头上,天空还是那样蔚蓝,脚下,祖国的泥土那样芳香。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举起了枪。

“砰!”枪响了,一股殷红的鲜血,伴着英雄洒落在脚下深情的土地上……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辽宁省北镇县人,殉国时年仅22岁。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而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