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白发卢郎典故(汇编20篇)

在过松潘草地的时候,大家都没粮食,而尊敬的周恩来副主席拿出自己仅有的半碗青稞面分给战士吃,而自己却饿着肚子。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白发卢郎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7842

作文

1000

典故故事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多久,司马师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软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典故】高贵乡公卒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释义】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近义词】路人皆知

【成语例句】

◎ 袁世凯帝制自为,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了。

[历史典故:司马昭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程门立雪的典故推荐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着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小编整理了程门立雪的典故,欢迎欣赏与借鉴。

【释义】程:程颐,宋代著名的学者;立:侍立。站在雪中,在程颐的门口等待。形容学生恭敬受教,尊敬师长。

【历史典故】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程颢人称明道先生,程颐人称伊川先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他们为人正直做事严谨,到他们门下求学的人特别多,杨时和游酢便是其中的两位。

杨时自幼聪明好学,反应灵敏,口齿伶俐。成年后,他虽然考取了进士,却淡泊名利,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程颢死后,他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游酢是杨时的好朋友,他们二人志同道合,经常就一些问题秉烛夜谈。他听说杨时要去拜程颐为师,便也不辞辛苦,与杨时结伴而行。他们到了程家,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程颐见了感动不已,于是将自己的学问倾囊相授。杨时和游酢也不负众望,都成了饱学之士,杨时更独创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成长心语】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观念,提倡将那些授予自己知识的人当做自己的长辈来看待,这不仅仅是对为师者的尊敬,更是对知识的尊敬。杨时恰恰是尊师重道、求学若渴的榜样。

学习既需要有虚心和诚恳的态度,也需要有尊师重道的精神。

人们如果失去了尊师的精神,必然也就失去了求学的恳切,这样的人根本无法得到任何有用的学识。

【出处】

"程门立雪"语出《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洛阳人。颢、颐二人孩童时代曾读书求学于外祖母家——孝感董湖西北隅。《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嘉祐进士。反对王安石新政。神宗时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曾与弟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在洛阳讲学十余年。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他和弟颐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著作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崇政殿说书。反对王安石新政。先后讲学达三十余年。宣扬"气禀"说。主张"去人欲,存天理",认为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极力为名教纲常辩护。著作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

[程门立雪的典故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人白发的好句

全文共 1703 字

+ 加入清单

1.您的白发,每一根都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您的皱纹,每一道都记录着你的功勋;您的脊梁,诠释着顶梁柱的责任^

2. 如今再看到父亲静静抽烟的样子,心里竟是百般滋味,不知是迷蒙的烟雾熏白了父亲的头发,还是昏暗的光线产生的错觉,那斑斑的白发,点点描绘着岁月的沧桑与父亲的艰辛。

3. 父亲的白发,永远飘荡在我的心里。那是父亲给我最珍贵的财富,激励和鼓舞着我珍惜人生,把握现在,创造美好的明天。

4. 我扭头寻着父亲,突然发现,人群中,他是那么的矮小与苍老,佝偻的背,黝黑的皮肤,最显眼的,还是那头花白的头发。我鼻子不禁一酸,走回去牵起他的手,陪他慢慢走向检查室。

5. 父亲真的老了,一头花白的头发“出卖”了他真实的年龄。

6. 每每想起那天的场景,父亲大人的白发就像冬日的浓霜一般,久久地沉淀在我的心头,永远是那么的心酸,那般的纷乱。

7. 那一刻,父亲的白发让我的心情极是复杂的,更是无比心痛的。

8. 望着风中扬起父亲那本就不密的白色头发,我的心一阵阵地发酸,更是一阵阵地发紧。

9. 那一刻,我瞥见了父亲的头发,平日里不太留意的、一向刚强而倔强的父亲大人,不知什么时候起,银丝竟已悄然爬满了父亲的头。

10. 我一直是认为我长大了,他抱不动了,而从来没去想他已渐老了。心中始终认为他还是我童年记忆中的父亲,宽厚的肩膀,没有皱纹的一脸严肃。而从没有去注意他的头发已百了许多。

11. 这一刻,我发现父亲的头发是那么的凌乱稀少,白发自然冲破的黑发的卷裹流露出来。这肯定是父亲忙的已忘掉该用染发剂了。

12. 为了寻找遗失的岁月遐思良久,我始终以最深情的目光来延长父亲白发的光芒。我想起了在以前的艰苦的环境下,父亲时刻忙碌的身影:父亲匆匆忙忙地起床,飞快地随便穿上几件衣服,脸都来不及洗,头发乱蓬蓬的。

13. 日落日升,花开花落,父亲在所谓的命运安排中过早献上了自己的白发。白发无言,人也默然。

14. 父亲把人间的辛酸尝遍了,在天命中献出了自己的白发,人生就是这样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是谁不顾世人的反对而把历史扭转了?又是谁把命运施加给无辜的人呢?

15. 我的父亲拥有霜一样的白发,这白发霜一样地敲击着我的心。可怕的二月,让白发将我淹没!

16. 从我记事时开始,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是花白的头发,严肃的表情,小伙伴上我家来玩,进门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爸爸在吗?如果得到肯定的答案,他们会一溜烟跑个没影。我暗地里问过妈妈,爸爸的头发怎么是白的,妈妈说那是少年白。少年白?父亲都快四十了,还算是少年吗?

17. 坐在电脑前,满头白发的父亲的身影在我脑海里不断的闪现。

18. 我才12岁,爸爸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白发,那等我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时又会是怎样呢?恐怕就应了那句老话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是呀,我们常说,将来要报答父母,将来?将来是什么时候?我们能等到将来,父母能吗?

19. 。走到爸爸旁边时,我疑惑了。怎么原来找半天都找不到的白发,却像雨后春笋一样钻了出来。我也没多想,就连忙工作起来。原来少得可怜的白头发,竟在时间的魔法下,变得多如牛毛。我和妈妈只把两鬓的白发拔完,就已经有三十多根!就在我把白发扔进垃圾桶的时候,我顿住了。我看了看那些白发,又想了想爸爸,一股热泪涌了出来。

20. 因为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天下儿女,能看着自己的父母头发渐白,那是上天的一种恩赐啊!”

21. 然,窗子外边飘过一阵阵紧风,这风使我蓦然间朝前方瞟了一眼。这一眼,可是我今生记忆里最为珍贵的一刻了。因为我第这么近距离的看见了父亲的头发,确切地说是白头发。

22. 爸爸老多了,也瘦多了,两鬓已经发白,深深的皱纹也顺着脸颊爬了上来,而他那双眼睛,却仍是那样炯炯有神。

23. 爸爸到底在家里过上了春节,可头上的白发却又添了不少。

24. 这时,我看见他的白发,他的白发满头皆是,那白发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仿佛像火苗。这时,我看见的仿佛不是白发,而是爸爸那颗火红的心。

25. 而今,望着爸爸满头的白发,就像吃了苦水一样难受,若不是整年劳累,何致有如此一头白发。

26. 记得小时候我常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看着他那一头黑发,总想从中找到一根白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最美白发妈妈”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一场车祸让12岁的曾山变成了植物人。

2011年12月1日上午,曾山在上学途中被一辆轿车撞倒,经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随时可能死去。从贵州安顺转院到贵阳的医院,曾山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成了植物人。

他的母亲孙元桃不愿放弃儿子,一直呼唤他的名字,在他耳朵边对他说话,念书报上的故事,给他做全身按摩,帮他喂服流质食物。

每天孙元桃只睡两三个小时,儿子车祸后一个月,她的满头青丝全变成了白发,那时孙元桃只有35岁。医学专家表示,一月白头与她当时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痛苦有关,但目前医学上尚无权威的科学论证。

曾山住院四个半月,他的舅舅来探病,见外甥仍毫无知觉地躺着,难过地说:“舅舅第五次从北京来看你,你好没礼貌,说说话呀!”

奇迹发生了。曾山突然将头侧向了右侧,孙元桃马上问儿子:“曾山,你认识我吗?”曾山点了点头,几天后便恢复进食,当地医生都觉得这是个奇迹。

这件事在当时被多家媒体报道,孙元桃被网友称为“最美白发妈妈”。然而,儿子的苏醒是她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张巡借箭抗敌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64 字

+ 加入清单

张巡为政简约,很受民众拥护。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张巡借箭抗敌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唐玄宗一路西逃,但忠于朝廷的官员们却纷纷带领军民,奋起抵抗叛军。其中,最早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平原(今山东平原)太守颜真卿和他的堂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

颜真卿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唐代初期的学者颜师古的后代。早在安禄山谋反朝廷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时,颜真卿就开始备战了。他借口预防大雨,派军民修缮城墙,召集壮丁,加强城防,还储藏了很多粮食。安禄山叛乱后,河朔(黄河以北地区)一带全都陷入叛军之手,只有平原城的防守是完好的。唐玄宗刚听到河朔沦陷的消息时,悲叹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当他听说平原城仍在坚持抵抗时,转悲为喜,说:“不知颜真卿是什么模样,竟能做得这样好。”

颜杲(gǎo)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的叛军到达藁(gǎo)城(在今河北省)时,他就招募了一千多名士兵,准备抵抗。安禄山攻下洛阳后,颜真卿在十天内招募了一万人,并与颜杲卿联合讨伐安禄山。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用计占领了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截断了安禄山的退路,河北军民士气大振,二十四郡中有十七郡又归顺了朝廷。大家推举颜真卿为主帅,聚集了二十多万人马,共同抗击叛军。

安禄山见后方不稳,急忙派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分两路攻打常山。常山的城防工事没修好,兵力又少,颜杲卿带领军民拼死抵抗了四天,最终粮缺弹尽,常山城被攻破。颜杲卿和袁履谦被叛军抓到洛阳,他们受尽酷刑,但仍对着安禄山怒骂不止,最后双双牺牲。

颜杲卿被害后,颜真卿仍在坚持抵抗,直到唐肃宗即位后,他才率领众人辗转来到凤翔(治所在今陕西凤翔),朝见肃宗。

另一位英勇抗击叛军,多次立下战功的名将,是张巡。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叛军攻陷宋、曹等州,谯郡(今安徽亳州)太守杨万石投降了叛贼,还逼迫当时任真源县令的张巡,向西去迎接叛军。张巡却率领军民讨伐叛贼,在雍丘(今河南杞县)一举击败叛军大将、原雍丘县令令狐潮。

数月后,令狐潮重整旗鼓,率领四万大军扑向雍丘,想报仇夺城。当时张巡只有四千人,士兵们都很紧张,张巡却胸有成竹,对将士们说:“令狐潮气势虽凶,又了解城中情况,必然有轻视我们的想法。现在我们出其不意出击,敌人一定惊怕而退,我们乘势追击,必可打胜仗。”

于是,他派一千人登城防守,自己亲自率领一千人,分成数个小队,开城门突然冲出。张巡身先士卒,直冲贼阵,打得贼兵人仰马翻,纷纷败退。

第二天,叛军又来攻城。他们用百门大炮轰城,打得城楼都倒塌了。张巡在城上修建木栅来防守。叛军像蚂蚁一样蜂拥而上。张巡命士兵把干草浸透油脂,烧着后投向贼兵,叛军不得不退却。

张巡知道自己的兵少,所以每次都以坚守为主,用智谋打退敌军,或者乘天黑偷袭敌营。这样坚持了六十余日,大大小小打了三百余仗,叛军无计可施,只得将雍丘城团团围住。

不久,雍丘城中箭已用完。张巡效法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妙计,命令士兵做了一千余个草人,披上黑衣,趁夜晚用绳索吊到城下。叛军以为城中守军要突围偷袭,纷纷用箭射击。过了很久,他们才发现城上吊下来的是草人。但这时,草人浑身都射满了箭,有数十万支。

后来,张巡又趁黑夜将派五百名敢死队坠下城去,贼兵以为又是草人,所以也不防备。五百名敢死队便冲入贼营,令狐潮的军队猝不及防,顿时大乱,把自己的营帐烧掉逃走了。这样,张巡不仅确保了城池不失,而且在战斗中反败为胜,给叛军以沉重打击。

不久,令狐潮又卷土重来,增调兵马包围了雍丘城。张巡派部将雷万春在城头上同令狐潮对话。叛军纷纷射箭,雷万春的脸上一连被射中六支箭,仍然一动不动,镇定自若。令狐潮怀疑是木头人,派人来问才知是雷万春,不由得大吃一惊,远远地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这个模样,才知你的军令的确很严。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雍丘城终将被攻破。”张巡回答说:“阁下连人伦都不知道,怎么能通晓天道呢?”

令狐潮理屈词穷,叛军们斗志衰落,张巡抓住战机率兵出击,又一次大获全胜,擒获叛军将领十四人,吓得令狐潮连夜逃到陈留,龟缩在城里,再也不敢出来。

从公元756年年初,雍丘保卫战开战,叛军一直不断地增兵,但张巡率将士誓死守城,直到这年年底奉命主动撤离。在这期间,雍丘城始终岿然不动,成为大唐抗击叛军的坚强堡垒。为表彰张巡的忠诚与战功,后来的唐肃宗李亨专门下诏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丝不苟典故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儒林外史》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来的五十斤牛肉。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问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汤知县听了,连连点头:“十分有理。”便照此办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白发里的微感动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在深幽宁静的树林中,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树影斑驳,好似一幅流动的美丽的画。瑟瑟的风卷:集着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提醒着人们现在已步入秋天。

公园的小路上,星星点点散步的人中,有一对老夫妻相依缓步走着,偶尔遇到相熟的人,或点点头,或微笑,或稍停片刻寒暄两句。这两位老人已年近古稀,老奶奶的双腿已经严重变形弯曲,没有办法完全支撑住自己,所以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被老爷爷紧紧地握着,步履蹒跚,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阳光倾洒在两位老人的身上,散发出温暖的光,尽管老人的背都已佝偻,脸上手上都已是满满褶皱,沧桑岁月刻下了深深印记,但是他们每天彼此搀扶。缓慢行走的背影早已是别人眼中最美的风景。

那个午后,曾呼风唤雨的云层散去,温柔澄净的天空净是秋天幸福的颜色。爷爷奶奶的头发早已花白,爷爷挽着奶奶的手,奶奶想必是很开心吧,你看那笑容留在脸上久久没有散去。老爷爷的另一只手里还提着一个便携式座椅,生怕老奶奶走不动了,老爷爷细心地询问老奶奶身体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累不累,是否需要休息,很多年轻人都向他们投去了赞许羡慕的眼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两位老人就这样携手走过了多少春秋冬夏,从青春走向暮年,褪去棱角,留下淡然,一个眼神,就足以看到鼓励和关爱。

在公园的小路上,有这样一对夫妻相互依偎,相互扶持,即使行动不便,依然大步向前,老爷爷的行为也许看似普通,但是对老奶奶来说却是她的另一片天空。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我们来日方长,大概就是老奶奶的心声吧!在两位老人的身上依然保留着宛如初恋般的甜蜜与幸福,希望虽然时光流逝,但他们对彼此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疼爱永远不变。

阳光依旧温暖,公园里也依然每天演绎着平凡却令人感动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爸爸的白发

全文共 2505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少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爸爸。以前没写,那是因为小时候不懂事。不能够深刻体会到所谓的严厉的无形的父爱。现在想写,那是因为当我游学回家看到爸爸满头的白发,心中顿生难以言喻的感慨,唤起我许许多多儿时的回忆

在我生来没多时,也就是在当大脑正处于构建意识形态的初期。印象中还不懂得什么是爸爸。之所以叫那个人爸爸,是因为这是我入世以来第一个认识的男人。他在我眼里像青松,如泰山,早已拟定一种可敬而不可亲的形态。因为我一两岁的时候总是窝在母亲怀抱里。只觉得心中只有妈妈一人。爸爸也喜欢我,但是爸爸有工作。一个大男人不可能带个还未长毛的小屁孩上班。但爸爸一回家就会把我抱起来,扛在肩上打转转。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的高度,感到无比欢喜。我还喜欢爸爸把我架在脚背上然后飞起腿“飞高高”。这些便是爸爸在我儿时的最初印象。

两三岁的时候,我已经有小大人的模样了。会挣脱怀抱自己到处活蹦乱跳,会自己出门买我喜欢的汽球和我爱喝的豆奶。那时爸爸就不怎么逗我玩了,开始对我严加管教。慢慢地,爸爸便无形地在我心目中建立起一个令人畏惧的形象。另外,爸爸很喜欢外出赌博,三更半夜才回家。家里总是因此发生世界大战。三岁的某一天,我醒来,爸爸突然拉着我的手问,妈妈要走了,你是要跟爸爸还是跟妈妈。我一时摸不清头绪就跑开跳到妈妈身边。当时妈妈泪流满面正忙着收拾行李。我就知道妈妈又被爸爸欺负了。妈妈没看我就说,妈妈要走了,你要么就跟来,要么就留下跟你这个爸爸继续生活!我当时就想爸爸是赌鬼,是个坏蛋,留下来一定没好处,就拉住妈妈说,我跟你一起走。爸爸听后急了。用他庞大的身躯堵住门口,死活不放妈妈出去。妈妈突然冲着我尖叫,快跑!于是,我像离弦的箭机灵地转过爸爸的缝隙拼命地冲下楼。爸爸回头,两三个阶级就逮住我,把我抱了回来。从那以后,我便宣言不喜欢爸爸,还说如果长大我赚一万块,要给九千给妈妈,只给爸爸一千!这些陈年旧事现已成为爸爸取笑我的笑柄。

四岁的时候,爸爸明白他在我心中的地位比妈妈低,所以努力地拉拢我,带我去旅游。途中爸爸问我,是爱爸爸还是爱妈妈。当时我想既然他那么用心良苦就估且说句好听地让他开心一下说,我爱爸爸。

七八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发现爸爸头上有白发。那时爸爸抱着我,让我帮他拔白头发。拔掉一根爸爸就用他满脸胡碴扎我的脸。

爸爸患有风湿病,一到雨季就腰酸背痛,于是就让我帮他捶背。每次小小的拳头落在腰上,爸爸会时不时憋出一个屁来。然后我就趁机逃跑。

一家人中,我只会和妈妈亲妮。也不会让除妈妈以外的人亲。有一次,妈妈削了一个苹果给我,让我先给爸爸尝尝。我趴嗒趴嗒地拿去递给爸爸。爸爸咬过一口后,我闻那苹果很臭。从此,就再也不敢吃爸爸咬过的东西。

爸爸仍然爱赌搏,每一到爸妈吵架严重到涉及离婚的时候。全家上下心急如坟。有好几次妈妈宁可丢下我们离家出走。等一段时间后爸爸再劝妈妈回来。妈妈常说,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跟你爸爸离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家庭的重心,是多么重要的一份子。

我上初中的时候,爸爸的白发便开始从两鬓爬至整个头。爸爸开始染发,保持年轻。为了在工作上跟更多人打交道,直到现在

零八年七月末我搭火车回家,出了站台,看到爸爸矮胖的身子从车厢里探出一颗金灿灿的白脑袋。我当时真不敢相信那就是我的爸爸。那个曾经在我心目中如青山,如翠柏的伟人,现在竟也成了荒凉的古树。岁月不饶人呐,爸爸老了,而我还像只迷途的糕羊。我觉得自己应该要长大了,可在爸爸的眼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是需要指引、唠叨,必要时还要严厉训斥的。

前几天,爸爸说要带我去喝茶。在路上我说想到一家不错的新店。他批评我,别老摆着大少爷的架子。自己没什么本事还要享受高级的茶馆。我听了心里很不服,于是保持沉默。以前,我爱吃路边摊,他也总爱训斥我说吃小吃的人是最差劲最没用的了。有本事去正规的店面吃去!边走边想,我又把目光放到爸爸的头上。因为爸爸现在是下乡停职,所以不需要去跟许多人打交道也不用在意自己的型象。在阳光下,那缕缕发丝奕奕生辉,将之形容成刀芒或是针锋,钻心般令人疼痛不已似有些牵强~就是心情很复杂。就这样,爸爸带我走进一家咖啡厅。爸爸知道我爱吃鸡翅膀,自己点了一份套餐把一个鸡翅递递给我当时我有感概:这个世上确实有许多人爱着你,但不同人爱的方式不同。有一种像妈妈无微不至地无私地宠爱;也有人像爸爸,爱你就要严厉地呵斥你几句,然后再对你好。其实,换个角度想,他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强,更懂事而已。唉,要理解这些人情世故,还真是辛苦呢。爸爸从来不允许我跟他撒娇,就连嬉皮笑脸地讲话都不行。但偶尔,只要他高兴,我一睡醒,他就会学妈妈的呛调假假地唤,快醒来,爸爸抱你下来~我小时候,会赖在床上,乃声乃气地叫妈妈来抱我。现在妈妈不会来抱我竟是爸爸。晕~

爸爸从来就在我心中树立起一个男子汉顶天立地有泪不轻弹的形象。而我却喜欢耍性子,大哭大闹以诉说心中的不满!当然,爸妈一看到我哭大都会心软下来,对我百依百顺地,嘿嘿。爸爸没哭过么?我活到现在,只见过那么一回。那是在前年,爷爷奶奶双双过世,爸爸在一边一直小声呜咽着。当葬礼进行到给死人喂饭的时候。掀开白布的那一刹,看到奶奶枯黄干瘦的脸,爸爸顿时哭得如火山爆发,如冰峰倒塌,撕心裂肺,惨得不可言其状。当时我也哭得厉害。但我多半是被吓哭的。看到一个曾经抱我,喂我,给我打护身项链,仁慈的奶奶变成那副模样,我当时觉得整片天空都是黑的,周遭尽是凄惨的哀鸣和无尽的沉郁。自从爷爷奶奶过世以后,爸爸就常感叹自己老了,早晚都是要入土的,所以对生活更无所谓了。而我,一看到爸爸满头的白发,也总感慨自己长大了。(我常说是老了~)

现在呢,爸爸又总爱唠叨我,说整天看到你在家就烦什么什么的。而我,一个暑假在家待惯后,许多感慨也已减淡不少。其实啊,再怎样爸妈现还处于青半年呢。而至于,他们终会慢慢变老,我也会慢慢地承担起这个家的重任。这都是将来的事,何需预言呢?脚踏实地走好眼前的路就行了。借用一句我最喜欢的韩寒的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最后,顺便祝福一下。爸爸,你永远是我心目中不可打倒的神。我希望并且坚信今后爸爸和妈妈都会幸福快乐地走下去永远,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东郭先生与狼经典故事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东郭先生这一寓言告诉人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一样的恶人。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故事出自十三世纪中国明代马中锡的《东田传》一书。

故事说,有一位书生东郭先生,读死书、死读书,十分迂腐。一天,东郭先生赶着一头毛驴,背着一口袋书,到到一个叫“中山国”的地方去谋求官职。 突然,一只带伤的狼窜到他的面前,哀求说:“先生,我现在正被一位猎人追赶,猎人用箭射中了我,差点要了我的命。求求您把我藏在您的口袋里,将来我会好好报答您的。” 东郭先生当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他看到这只受伤的狼很可怜,考虑了一下说:“我这样做会得罪猎人的。不过,既然你求我,我就一定想办法救你。”说着,东郭先生让狼蜷曲了四肢,然后用绳子把狼捆住,尽可能让它的身体变得小些,以便装进放书的口袋中去。

不一会儿,猎人追了上来,发现狼不见了,就问东郭先生:“你看见一只狼没有?它往哪里跑了?” 东郭先生说:“我没有看见狼,这里岔路多,狼也许从别的路上逃走了。” 猎人相信了东郭先生的话,朝别的方向追去了。 狼在书袋里听得猎人的骑马声远去之后,就央求东郭先生说:“求求先生,把我放出去,让我逃生吧。” 仁慈的东郭先生,经不起狼的花言巧语,把狼放了出来。不料,狼却嗥叫着对东郭先生说:“先生既然做好事救了我的命,现在我饿极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让我吃掉你吧。”说着,狼就张牙舞爪地扑向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徒手同狼博斗,嘴里不断对狼喊着“忘恩负义”。 正在这时,有一位农民扛着锄头路过,东郭先生急忙拉住他,向他讲述自己如何救了狼,狼忘恩负义要伤害自己的事,请农民评理。可是狼却一口否定东郭先生救过它的命。老农想了想说:“你们的话,我都不相信,这只口袋这么小,怎么可能装下一只大狼呢。请再装一下,让我亲眼看一看。” 狼同意了,它又躺在地上,蜷作一团,让东郭先生重新用绳子捆起来,装进了口袋里。老农立即把口袋扎紧,对东郭先生说:“这种伤害人的野兽是不会改变本性的,你对狼讲仁慈,简直太糊涂了。”说罢,抡起锄头,把狼打死了。

东郭先生恍然大悟,非常感谢农民及时救了他的命。 现在,“东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经成为汉语中固定词语,“东郭先生” 专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则指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孝顺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596 字

+ 加入清单

孝顺父母是每一位子女的责任,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一下关于孝顺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来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十一、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十三、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四、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十五、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十六、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十七、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十八、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十九、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二十、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十一、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二十二、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母亲的白发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半年前,我看到母亲的一丝丝白发,至今我都无法忘记。

那时,我生了一场大病,那场病导致我在大年初一都在医院躺着。因为刚做完手术,麻药也刚散去,我痛得哭个不停,妈妈看着疼在心里,不断找大夫,问有什么办法让减少痛苦,医生来了说这是个过程,一定让我坚强忍受,很快就好了,但妈妈的心却没有因此平静:她一会用棉签沾水给我喝,一会用毛巾给我擦脸,一会给我抚摸着腿,在她来来回回的匆忙中,她头上的白发在灯光下发出了淡淡的银光。

手术的第一天总是会很难熬的。我从前一天便没吃饭和喝水现在已是第二天中午,自然还是忍饥挨饿,妈妈听见我的肚子一声一声的哀叫,刚坐下的身子又小跑出病房,她回来后,手里端了一杯水,坐下,用棉签沾上水,慢慢喂我喝,不时的问我:“宝贝,还难受吗?”我做手术时没用麻醉针,所以打在我背上的麻药劲一过,我疼,脸上冒着冷汗,呻吟着,妈妈一会给我说话,一会给我讲故事,分散我的注意力,晚上我的痛苦不断加重,妈妈再也忍不住了,找到大夫让给我打个止痛针,终于,我安静的睡着了,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嘴里说着:“宝贝,睡吧!天亮了就好了!”妈妈的声是哽咽的。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来得比任何时候都早,隐约中,我听到妈妈在询问我的状况。张开眼,妈妈慈祥的脸映入我的双眼,看见我醒了,急忙问:“宝贝,还疼吗?喝些水。”看着她眼下浓浓的黑眼圈,我心里不是滋味,妈妈又熬了一个晚上。我摇摇头,但妈妈还是把水喂到我的水边,笑着说:“喝点水,润润嘴吧。”当时,清晨的阳光涌进窗内,刚好照在妈妈的头上,那些白发好像更加扎眼,我的眼眶湿了。

现在啊!妈妈为了姥爷的身体,为了我和妹妹的成长操碎了心,头上的白发不断地冒岀来,曾经爱美的她却已毫不在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母亲的白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前世有缘,今生你便成了最爱我的母亲。母亲是个慈祥温和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刚刚四十出头,却有了不少白发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感冒发烧,口干舌燥,突然特别想吃梨子。可是我家并没有梨子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去向别人家要。当时天气非常冷,这么冷的天谁想出门呢,很多人都在家里烤着火,可母亲就是不听我的劝,裹上围巾推门出去了。我一直趴在窗口等母亲回来。

窗外下着大雪,我很担心母亲,心里不断的埋怨着自己的任性。远远的看到苍茫的天地间一个黑点在艰难的移动,围巾随着凛冽的寒风舞动着。渐渐走近了,才看清那是母亲,母亲把身体弯成了一张弓,紧紧护着身前的东西。推开门的刹那,雪花随着寒风冲进房间,听到的却是母亲兴奋的声音:“我要到梨子了。”我抱住母亲,连声说;“妈妈,对不起,对不起,是我太不懂事了。”母亲却说:“这孩子,怎么哭了,别哭了,妈妈没事,快别哭了。”母亲解下围巾,脸冻得通红,发丝间还落着一两片雪花,映得白发更鲜明了。母亲为我付出了太多,她的每一根头发都是为我而白的。

这次母亲因为我感冒了,夜里常常咳嗽,生怕我听见就偷偷埋头在被子里小声咳。母亲啊,你这是何苦呢。您已经为我付出了太多,现在该由我来照顾您了。

我偷偷下床洗了一个白天妈妈为我要来的梨子,放在了她的床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材小用的典故_成语故事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着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由祖父抚养成人。辛弃疾曾拜当时着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着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事情。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耿京组织的农民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着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说:“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意思是说,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太可惜了。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离世。——《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大材小用的典故_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塞翁失马的典故,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淮南子·人问训》。

【释义】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他们一家人以养为生,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群中,有一匹马不知什么原因,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跑来安慰他。塞翁却不以为意,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各位有心了。丢了一匹马,不是什么大的损失,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邻居们听了个个疑惑不解。没过几天,塞翁家的那匹迷途老马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邻居们听说了,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有远见。这时的塞翁却满脸愁容,他忧心忡忡地对众人说:“唉,白白得到了一匹马,谁知道会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灾祸呢?”塞翁的话又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看到这匹胡人骑的骏马,塞翁的独子喜不自禁,天天骑马兜风。有一天,他因一时疏忽,竟从飞驰的马上掉了下来,命虽然保住了,但摔伤了一条腿。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前来慰问,塞翁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独子因为是个跛子,免服兵役,所以也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成长心语】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往往与福同在,福中往往潜伏着祸。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是坏事。正确地看待个人的得失,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人不应该为表面得到的而沾沾自喜,认识任何事物,应该认识其根本。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不要为虚假的东西所迷惑。失去固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是自身的缺点、问题,这样的失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将得失看淡一点,人生会更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落凤山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1612 字

+ 加入清单

西沂河岸边,王庄村的东头有半间草屋,里边住着忠厚老实的王小。他自幼父母双亡,孤身一人,靠打柴为生。

这天在山上打柴,见从东南方飞来一只大鸟,落在半山腰里,身上发出万道金光。站一会儿,翅膀一抖就飞走了。王小跑过去,见地下有一枚制钱,便拾了起来放兜里,打完柴,在回家的路上,觉得身热口渴,就放下挑子,爬上路旁的山楂树摘山楂吃。树下来了一老一少,王小听他们说:

“师傅,咱们要枚铜钱干什么用?”

“那是宝,用红丝线拴上放进海里,龙王会请你进去,要什么他就给什么。”

他二人走后,王小从树上下来,心想:凤凰不落无宝之地,那鸟可能是凤凰,这制钱也许就是他们说的那宝贝了。他决心去试试。

王小走了半月到了东海边,他拿出铜钱,拴上红丝线抛入海中。海面立时波涛汹涌,海水翻腾,不多时,海里上来两个分水夜叉,把王小请入龙宫。龙王亲自迎接,设宴招待。席间龙王问王小:“不知英雄用何法力煮我东海沸腾?”王小掏出铜钱递给龙王,龙王是识宝的:“好个闹海钱,天下只此一枚,真是价值连城啊!”王小见龙王称赞,就说:“龙王喜欢,我就送给您了。”龙王又惊又喜:“谢英雄的馈赠。我龙宫珍宝也不少,随你挑任你选。”王小见一个金丝叭儿狗,脖上套着铃铛,摇头摆尾,蹦蹦跳跳。心想:我要有这性灵作伴,晚上就不孤单了,于是开口道:“我很喜欢这只金丝叭儿狗。”龙王大惊,脸都变了色。原来这小狗是他最疼爱的公主三娘,她听说有凡人入宫,缠着父王要看,女孩不便抛头露面,才变作金丝叭儿狗的。龙王虽然舍不得,可有言在先,不能拒绝,只好答应了。

王小携着金丝叭儿狗,回家把它放在屋里。自己和以前一样,锁上门,拿了扁担上山打柴。到晌午回来,开开门一看,桌上放着热腾腾的饭菜。王小心想是邻居送来的,吃了又去打柴,回来还是有桌饭菜,一连三天都是这样。王小好纳闷,这天他装着去打柴,偷偷藏在烂席筒里。天刚晌午,见小叭儿狗打个滚儿,变成一位俊俏的女子,她拿过纸叠上,用剪子一铰,吹一口气,立即出现一桌饭莱。王小从席筒里钻出来,女子羞羞答答,向王小说了自己的身世,并说愿与王小结为夫妻。王小满口答应,就在半间草屋里拜了天地。

三天后的晚上,龙女三娘剪子铰纸,吹口仙气,平地里起来锃明瓦亮的楼台殿阁。小俩口住了进去。

这事传到皇宫里,薛王带着文武百官来看。这昏王见三娘长得貌美,起了歹心,便对王小说,“你在门前打十二眼井,井旁都要有一棵垂柳,井里都要有两条半斤重的鲤鱼。明天有一样办不到,拿三娘顶替。”说完拂袖而去,王小犯了愁,三娘说:“郎君莫愁,明天薛王来,自然无话可说。”

第二天一早,薛王来了,见十二眼井里鱼跃水动,十二裸垂柳风吹枝摇。薛王看傻了眼,可他还不甘心,就又对王小说:“你院里摆上二十匹马,都是粉鼻粉眼粉肚皮,马上都坐俏佳人。今天我不走了,住你客厅,明天我起来就看。”王小一看三娘的眼色就答应了。三娘摆酒宴招待薛王臣君,薛王吃饱喝足就睡了,天明醒来,见和他要的一点不差,马咴咴地叫,在院里兜欢子。薛王难不倒王小,虽然心里不悦,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回去。三娘上前说道:“薛王,民女贡献一玩物,不知中意否?”说着递过去拳头大、状如鼠的小动物。薛王一看,着实喜爱。问道:“它是何物?怎么喂养?”三娘说:“它叫祸,只吃生铁喝香油。”薛王想:“香油有的是,生铁更不在话下。”于是带祸回宫。

薛王派专人喂祸,那知这小东西越长越大,越吃越多,城的生铁吃光了,香油喝净了。薛王下令向全自征收,后来全国的也吃光喝净了,薛王没了法,叫人把祸牵出去扔了。谁知祸大城门小,牵不过去,薛王又叫把祸杀死。谁料一百个勇士发声喊,持刀向祸刺下时,刀口喷火,立时烈焰冲天,薛王和他的大臣抱头鼠窜,王宫也化为灰烬了。

后来,薛王征调百姓,排成长队,把拆薛城围墙的旧砖手递手地传到兖州,盖起了兖州府。这就形成了一句歇后语,拆了薛城盖兖府——手递手。木石镇的落凤山,在这个故事之前叫东山,王小东得宝,证明那鸟是凤凰,从那人们就把东山改叫落凤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不吃烟火食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bù chī yān huǒ shí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王九13岁得了重病,父亲把他抱到青华观,许愿让他做道士。王九梦中见到一个姓阴的鬓发斑白的道士叫他不吃五谷熟食的方法,并给他吃柏树枝。王九醒来后不再吃五谷,神清气爽,只吃生果饮清泉。宋太宗赐他名字赵自然。

【出处】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卷九引《直方诗话》

【解释】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同凡俗

【近义词】不食人间烟火

【成语示列】我看你每每宁神养性,不食烟火,虽然有些道理;但这上面事迹,你何能晓得,却要观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回

[历史典故:不吃烟火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China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kingdoms historically: Wei in the north,

Shu in the southwest and Wu in the southeast.

Once Cao Cao from Wei led a 200,000 strong army down to the south to wipe

out the kingdoms of Wu and Shu. Therefore, Wu and Shu united to defend his

attack. Cao ordered his men to link up the boats by iron chains to form a bridge

for the Caos passing from the north bank of Yangtze River to the south bank.

The General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army was Zhou Yu. H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carefully. Then he got a good idea. He decided to attack the enemy with fire. So

he began to prepare for the neting battle. Suddenly he thought of the direction

of wind. He needed the east wind to blow strongly in order to acnetplish his

scheme. However, the wind did not nete for days. Thus Zhou Yu was worried about

it. At that time, he got a note from Zhuge Liang, the military adviser of the

State of Shu, which reads:

"To fight Cao Cao

Fire will help you win

Everything is ready

Except the east wind"

Quickly he turned to Zhuge Liang for help. Zhuge told him not to worry and

there would be an east wind in a couple of days. Two days later, the east wind

helped Zhou acnetplish his scheme. At last, the allied army won the war.

Later, people use it to say "All is ready except what is crucial".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作文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乡村教师在贫苦的学校里付出了一辈子的时间。她毕业于一个很好的大学,可是面临优异的工作,她毅然选择了家乡的贫苦地区,她选择为没有上过学渴望读书的孩子们献出爱心。她,这一奉献,就是一辈子。这三十二年的光阴,她的头发已白,但是她的桃李,都盛开了最美的花朵,她付出了自己,感动了千万人。

我不由得感叹,一份教育事业,居然无怨无悔的付诸了一辈子。选择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即使知道这是一条坎坷心酸,还是义无返顾的走下去。我开始想起了我的老师们,他们每一个都是那么的好。每一个都是在为我们着想,其实没有哪一个老师是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他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是更好的。

他们的教育事业一直在延续,即使累出了丝丝白发,他们还是义无返顾的认真教学,付诸事业的汗水。每一个教师都是伟大的,每一个教师都是辛勤的,每一个教师都是为我们好的。

他们渴望自己的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妈妈的白发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见一把银色的刀埋藏在妈妈的头发里,轻轻地,我牵起了它。

“你在干什么呀!我不是叫你帮我找头皮屑的吗?”“妈,我看见你有根白头发,我帮你拔掉吧。”“白头发?快,快拔掉!”妈妈迟疑了一下,便大声地急冲冲地向我求助。我找好了目标,用力一拉,头发便乖乖地溜到了我的手中。看它那弯曲的身子,真像一位年老的婆婆。

“拔下来了吗?快给我!”我被妈妈那突然爆发的声音吓了一跳,但还是下意思地把那只掐着头发的手伸出。“真的是白头发!”妈妈用近乎尖叫的声音喊着,“我真的老了吗?我有了白头发。我老了。”妈妈的哀怨中竟带着点哭腔。这时,我眼中的妈妈竟是小孩子那般的无奈、伤心,平日里的十分坚强和万分厉害,顿时没了影子。

晚上,爸爸回来了。我听见房间里有小小的抱怨声。“我有白头发。你知道吗?我有了白头发了……”妈妈就这样一遍遍地重复着,小小的声音里满是哭腔。妈妈的声音就像一双可怕的爪子撕裂了我的心。妈妈老了,这是我不能不接受的现实。老天为什么这么残忍?我才刚刚长大,妈妈却已有了白头发。怎么会这样?我还需要妈妈的照顾呢!我还不能独立呢!都是这该死的白头发,害得妈妈这样伤心。都是它!

从那以后,我渐渐感到妈妈的变化。她越来越频繁地说自己的皱纹变多了,越来越频繁地说自己的斑多了,越来越频繁地说自己老了。她对我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越来越注重了。她总是叫我要大胆些,要讲礼貌些,要勇敢些。她总是叫我自己去买菜,自己去洗衣服,自己整理房间,自己做饭。她总是教我怎样讨价还价,怎样做出好吃的饭菜。她好像恨不得一口气将她长期积累的所有的生活经验传给我,好像恨不得让我马上学会她所有的技能。

又一次帮妈妈找头皮屑,我又发现了几根寒光闪闪的白发。我偷偷地将它们藏好,生怕又一次伤了妈妈的心。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一滴晶莹的汗水从发端落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围魏救赵,讲述了一场战国时期经典的战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历史典故】

齐威王三年,魏惠王想一泄失去中山的仇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既能解旧恨又能削弱赵国,可谓一举两得。于是,魏惠王调拨五百战车,由庞涓率领,直奔赵国。

庞涓治军有方,军队战无不胜,很快便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第二年,赵国迫于无奈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领兵前往救援。

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田忌本来打算领军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制止说:“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魏国的国都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军备空虚的地方,魏国国都被围困,魏王肯定会下令庞涓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自救。我们再在庞涓回师的必经之路,中途伏击他,必定可以大获全胜。这样,我们不但可以一举解救赵国之围,而且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成果。”

田忌听取了孙膑的意见,出兵围困魏国的都城大梁,魏王果然下令庞涓回军自救。庞涓收到魏王的命令后,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齐国军队大胜,赵国的危机也相应解除了。

【成长心语】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样的定理在科学研究领域,是成立的,但它并不一定适用于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身陷困境时,与对手发生正面的冲突,以此来解决问题,固然是一种方法,不过绝不是最聪明的方法。身处困境之中,只要我们不被自己的处境吓倒,静下心来,认真寻找对手的软肋,绕过对手的正面攻击,从其软肋下手,一样可以摆脱困境,甚至还有可能转败为胜。所以,有些时候,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典故: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以用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得成呢!

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接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盼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

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