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作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及技巧精选四篇 作文怎么写【精选20篇】

导语: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没有劳动,社会便得不到发展;没有劳动,人类将变得一无是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看图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3721

作文

1000

TOP3《我爱写作文:小学生牛牛提高写作能力的36个趣味故事》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

这本书采用的是“故事+写作能力思考”的体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完全生活化的情节和极具针对性又深入浅出的思考题设计, 无不从孩子们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出发。

【作者】

李锡琴,女,重庆市江津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在各级报刊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及纪实故事。近年来潜心于中小学生作文研究,在《语文报》《语文周报》《学习报》《考试指南报》《满分作文》《高考金刊》《辽宁招考》《新高考》等数十家报刊发表作文辅导文章1000余篇。

【家长评价】

非常好的一本书,牛牛的学习经历就跟现在小朋友学习很贴近,其实写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本趣味作文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希望那些还在为孩子写作烦恼的家长有时间可以好好细读

非常感谢作者,能以小朋友的视角写出令大人满意的书!将写作启蒙和牛牛的成长故事结合的相当完美!

孩子非常感兴趣,绝对是价值很高的作文启蒙书。

孩子很不爱写作文,每次老师布置作文,我们就头疼,因为怎么教、怎么诱惑孩子就是不愿意写,把他逼的受不了了,就写几句流水话,就当是完成了。有一次无意间 在同事的桌子上,看到了这本牛牛,就随手翻了一下,很新颖的故事,还带有配图,看了一些我就喜欢上了。然后就问同事在哪买的,马上我就在当当买了一本,现 在我家孩子很爱看这本书,虽然还是不喜欢写作文,但至少现在他不排斥看作文书,写作文也不全是流水话。希望,在过不久,孩子能和牛牛一样,成为一个写作能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作文害怕作文如何让小学生不再害怕写作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来写作文已成为一些小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付出多而收效甚微。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瓶颈,一直困扰着我们许多语文教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须先弄清楚小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

首先,应试教育模式的本质难以改变,导致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化。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都是为考试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发展服务的。作文没有成为学生表达他们的生活、情感的工具,而成了老师获得好评,学生获取高分的手段。试想,这样的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兴趣吗?

其次,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教师难以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思维,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位置。以往的作文教学,教师常常只是把教材上那些多年不变的老题布置下去,加以笼统的指导。作文交上来后,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批改,而这种批改也仅仅是看一看,写几句"放之篇篇而皆准"的评语,打个分数。在这样的一个作文教学中,学生能产生写作文的冲动和表达欲望吗?

原因之三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过于注重模仿,缺少积累和训练。泛滥的作文辅导书和作文选成了孩子们的完成作文的"最佳"助手。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范例,从中可以习得写作方法、技巧,获得丰富的语感,积累大量的语汇。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阅读一篇文章,即要求学生仿写,以求立竿见影,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是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

第四,家长、学校、老师对学生各方面要求严格,作文也不例外。作文的"高"要求反而使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作文的"怕"和"烦"我们一直不能把孩子当孩子看待,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还很懵懂,他们的语言表达还处于一个累积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硬要逼孩子写出语言优美、立意高远的作文来,不是为难孩子吗?让他们做与他们年龄和能力不相称的事情,他们就会觉得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就懒得去做,如果你逼他们去做,慢慢的就会产生畏难、厌烦的心里,对作文产生害怕心理也就理所当然了。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怕作文、烦作文的心理,从而提高写作的效率呢?

这里的"全程"示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教师写作实践可以给学生树立写作的榜样,一个常有文字见诸报端的教师,一定会为学生所崇拜和仿效。二是教师写的文章不但是可供模仿的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指导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记叙文写作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看图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看图作文也属给材料作文的一种,只不过给的材料不是文字,而是图画,小编收集了看图作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看图作文,顾名思议,就是先看图后作文。看图作文一般分为单幅作文和多幅图作文。

写单幅图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观察图画。同学们在写作前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图上的画面,看清图上画的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画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人是我们观察的主要对象,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观察人的服饰、容貌、年龄、身份、表情、动作,并给主要人物取名。

2.合理想象。画面上的景物都是静止的,我们应该通过想象,便人活起来,让他们自己说话、行动,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是要使画面内容变成活动着的电影镜头。但这种想象必须是合理的,是表现文章中心服务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必须与画面内容一致,不能另编一套。

看图作文,是起步作文。小学一年级的看图说话,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看图作文的基础。看图作文,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看图作文也是全国各地小学生历年毕业升学考试的一种常见形式。所以,学会看图作文十分重要。

看图作文是命题作文的基础。写好看图作文,同命题作文一样,首先要学会审题,搞清楚题目的性质。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是写景的,还是状物的。因为只有弄清文题的性质,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例如,《同桌》,主要写人;《师生情》,主要记事;《公园一角》主要写景……看清了文题,把握住题意,就不会跑题了。

看图作文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一幅或一组好的图画,是经过作者对生活的反复观察、分析,然后选取最能反映主题的画面,经过构思创作出来的。因而,进行看图作文的练习,必须认真观察,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抓住了重点,才能把图中的中心思想表达得准确。

看图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就是观察。观察要有个顺序,要准确、细致、抓住重点,还要合理想象,以便准确地理解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达,它要求将观察所得,围绕图的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具体地写出来。

看图作文就图的内容看,有看单图作文和看连图作文两种。下面,我们结合例文,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种看图作文形式的写法。

看单图作文,这是看图作文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要求:围绕图的中心表达,准确而有层次地写清楚图的内容。单图一般多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看景物图,要分清画面景物的主次远近,确定重点,注意描写层次。《公园的一角》就是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再现了公园一角美丽的风光。

在许多考试和竞赛中,同学们往往会遇到看图作文。面对看图作文,许多同学措手无策,抓耳挠腮,不知道去怎样写好它。今天,我就和大家围绕这个问题探讨探讨。

看图作文,顾名思议,就是先看图后作文。看图作文一般分为单幅作文和多幅图作文。

写单幅图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观察图画。同学们在写作前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图上的画面,看清图上画的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画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人是我们观察的主要对象,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观察人的服饰、容貌、年龄、身份、表情、动作,并给主要人物取名。

2.合理想象。画面上的景物都是静止的,我们应该通过想象,便人活起来,让他们自己说话、行动,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是要使画面内容变成活动着的电影镜头。但这种想象必须是合理的,是表现文章中心服务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必须与画面内容一致,不能另编一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散文写作精彩开头的技巧

全文共 2037 字

+ 加入清单

1.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天平和七弦琴》解说: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学会历史的旁观》)解说: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勿以好恶论断之》)解说: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4.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心中的天平》)解说: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5.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

“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高考优秀作文《放下感情的叶片》)解说: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6.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有了‘感时花溅泪’的悲戚。(《怎一个“情”字了得》解说: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文学底蕴。

7.对比入题,表明立场 。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解说: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8.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解说: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9.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我看是感情在作祟吧!”(《我爱唐装》解说: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就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

[散文写作精彩开头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写人的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295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写人的作文怎么写

来源:太原奥数网整理 2011-10-20 10:15:39

[标签:小学生 作文 写作技巧] [当前16019家长在线讨论]

怎样写好写人作文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学阶段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其中应以写一个人为主。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

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

(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二)用对话展开情节。写《我和**》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几个人。

写几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家子”、“这一班”,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

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绍。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三)以一件事为线索写几个人。

(四)通过几件事写几个人。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写人的作文怎么写(2)

来源:太原奥数网整理 2011-10-20 10:15:39

[标签:小学生 作文 写作技巧] [当前16047家长在线讨论]

怎样写好写人作文2

写人的作文,就是通过记叙人物的具体活动,来表现人物特点、性格、道德品质、精

神风貌及思想感情。要想写好写人的作文,必须学会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方法。

一、抓住特点。

有的同学爱学习、有的同学爱帮助别人,有的同学爱做小手工,有的同学爱吃零食,等等。这“爱学习”“爱帮助别人”“爱做小手工”“爱吃零食”就是这些人的主要特点。写人的作文就是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特点反映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等等。这些特点抓得越准确,事例写得越具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如《胆小的我》,就是抓住了“我”胆小的事,写出了“我”胆小的性格特点。

二、选好事例。

写人的文章,也要写事例,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表现出这个人的特点(最好用两、三件事来写一个人)。选择事例时,要选那些能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事例,也就是要选择典型、新颖的事例。作文时,你第一个想到的事例不要用,第二个想到的事例也不要用,第三个甚至是第四、第五个想到的事例,你用在作文中一般容易吸引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你容易想到,别人也容易想到,大家都把这样的事写在作文中,作文就成了人云亦云的“大路货”,得不到高分或老师的好评。所选的事例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当你读完《胆小的我》后,你对“我”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作文就成功了。

三、运用描写。

要想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就要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肖像等多种描写方法。如《胆小的我》中“吓得我大叫一声,赶忙把眼睛蒙住,心‘怦怦’地跳个不停。”这句动作描写,把“我”胆小的性格写得惟妙惟肖。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对同一个事物,一个小学生说的话肯定同大学教授说的话不一样。

四、写出细节。

要把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写具体,写生动。如《胆小的我》中“把礼物放在了一个明显的地方”,第二天“故意给‘忘了’”。一“放”一“忘”,把“我”胆小的性格特征,给写活了。

五、善用对比。

对比是写人作文经常用到的写作方法。可以拿自己的某一方面特点、爱好、特长和他人的对比,即横向对比;也可以写自己现在在某一方面怎么样和过去自己在某一方面如何进

行对比,即纵向对比。通过横、纵对比,能把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主要特点给突出形象地表现出来。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适合采用对比写法就用,不适合采用对比写法的就不要用。

上一页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2349 字

+ 加入清单

满分作文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写出来的,要掌握一些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满分作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审准话题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重。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意,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具体方法为:第一步,读“背景语”和“启发语”,巧借“启发语”的提示,弄清“背景语”的隐含意义,弄懂题目要求写的就是“话题语”。第二步,弄清“强调语”有哪些要求,即弄清立意、文体、拟题、字数等要求。第三步,应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为确保“符合题意”,在写作时,尽可能在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这样,写就平稳的扣题文应该不成问题。

二、选妥文体

“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自由。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具备这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那么怎样选择文体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若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若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若需要阐述主张、表明观点,自然选择议论文。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采用的文体。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三、立意创新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高考作文立意,正确是前提,但要达到我们所说的“成功”,则还要力求“深邃、高远”。判断一篇作文的立意是否深邃、高远、有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①文章有没有在深度上有所建树,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是不是有超越大众化的见解,甚至创见。②有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注。③有没有深远的历史感与现实感。④有没有预见性。⑤有没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情操。⑥有没有哲理性的思考……考生要在考场上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首先,要有超越一般的眼光,有时代责任感,意志坚定,情趣高尚。其次,要有历史感和预见性,能透析事理,升华哲理。再次,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此外,还要从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写别人所未写,立别人所未立

四、拟靓标题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遇到“题目自拟”的作文话题,最好不要直接引用话题做标题,要尽力展示个人才华,尽量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好标题,为获取高分奠定基础。好的标题应该是准确、简洁、新颖、别致,耀眼夺目,富有文采。拟题方法主要有①巧用修辞,如《让孤独飘飞》。②引用诗词、歌曲,如《我心中,你最重》。③改装名作,如《道德苦旅》。④术语嫁接,如《心灵比色卡》。⑤妙用标点,如《学生上网:喜耶?忧耶?》。⑥巧用数字,如《父爱“二十三”》。⑦巧借公式,如《天赋+努力=成功》等。但不论怎样拟写,都要注意锤炼词语,切合主旨。

五、合理选材

在作文中,材料往往承载和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因此,应选择具有文化气息、蕴含人生哲理、闪耀情感光华、积极健康、引人向善、启人心智的材料。具体来说,应做到两点。一要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所选用的材料能有效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没有偏离之感,没有叠加之嫌,更没有虚假之疑。二要“新颖”,即所选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从范围及方式上,选材可收揽古今、链接中外、紧扣时政要闻、钻探书籍、“播放”影视、“过滤”生活。总之,要根据话题,用大视野去搜寻,大浪淘沙般筛选,选出有深意、典型、鲜活、切合主旨的材料进行写作。

六、巧妙布局

布局关系到文章的整体质量,所以写作时应认真勾画文章经纬,做到“结构完整”,力求“构思精巧”。①可采用“题记+正文”的形式,结构全文。好的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巧设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②可采用“母题+标题”的形式。把一个大的话题或意旨切分成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③可采用“引言+正文”的形式。好的引言,能升华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闪光和人生意义的感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④也可采用数字化分节,一目了然,自然流畅。此外,语段上要错落匀称,长短相间,也能使文章体现一种建筑美。

七、精心开篇

古人云:“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因而,我们必须精心开篇涂彩,力求让阅卷老师一见倾心。作文毕竟是个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及其具体的体现,阅卷老师只有从你文章的开篇中获得审美意趣,才能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给你高分。开头方法常见的有:①开门见山,开宗明义。②描写环境,引出人物。③特写镜头,勾人心魄。④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⑤编述故事,饶有情趣。⑥设疑发问,促人深省。⑦欲扬先抑,步步为营。⑧巧引名言、歌词、谚语等。但无论哪种开头,都要以新颖独到、别致小巧的简约文字,提纲挈领,自然引起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日记写作方法指导

全文共 2028 字

+ 加入清单

日记是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小编收集了小学生日写作方法指导,欢迎阅读。

一、引导学生自备材料库--想写就写

日记内容可以由学生来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来作为日记内容。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当然这种记录是让学生用较为简短精炼的语言去记录主要内容,觉得该记、想记,就写在专门的本子上--美其名曰"想写就写"。如在一节中队活动课时,我组织学生们进行了扳手腕的游戏,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我有意选了三组进行比赛:男女生对抗赛(男生个子矮小,女生高大);实力相当的男生(或女生)较量;个子高大和矮小的男生(或女生)对抗赛。这样一来,教室里的热烈气氛可想而知。学生们有看热闹的,有提前猜输赢的,更有呐喊助威的。比赛一结束,我马上让学生们把情景记下来,作为写作素材。结果是学生人人都想写,人人都有可以写的东西。这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开了一个好头。

二、写作形式多样

日记的形式很方便,最容易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也能进行各种文体训练。但是如果天天写,学生就会厌烦。因此,可以把写作形式改一改:

随文练笔--每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动笔写写学后的感受与心得,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当然不能要求太高,几十字、一两百字都可以,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写完之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

只有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练笔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因此,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写写,把这看作是一次倾诉的机会。

轮流日记--将班上学生分组,每组四人,其中写作能力强一些的担任组长。组员轮流写日记,每天一人写,写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评价、再修改、写建议,星期五交到教师处进行审核。每周写作内容由组员共同研究,自己去拟定题目写作。这个日记本就是全组的"共有财产",小组成员都很珍惜,写作时都很用心。特别是写作差一点的组员写好之后,经过大家评议要是觉得不好,往往还会自觉地重新写,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

小组合作写日记,既能取长补短,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一活动还可以家校互动,请家长参与其中,对孩子既是鼓舞,又是激励。

此外,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扩大课外阅读量也做了具体规定。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可通过报纸、书刊、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课本所未有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恰好满足了学生好奇、求知的需求。因此,结合这类阅读,可鼓励学生续写、写小评论、编写科幻故事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中一些童话、科幻作品及名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力量,通过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创设具体情景,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针对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补写,如《小珊迪》一课,补写"小珊迪被马车撞了回到家的情景";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续写,如学完《坐井观天》后续写"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也可以根据古诗意境扩写,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让学生扩写。

创造潜力,人人都有,关键看教师如何认识、发掘。要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现状、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环境,营造氛围,热情地鼓励学生的"表达"和"表现"。切忌把创新思维定位太高,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能逐步把"再现型"水平提高到"表现型"水平,把他们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就可以了。所以,应根据不同的习作确立相关的创新思维训练目标,在习作教学中不断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发现,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为习作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种形式的批改评价

评价是日记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写日记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因素。评价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评价要改变那种传统的"精批细改"、教师"一评定音"的方式。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悉心呵护学生的每一丝创新、发现。

二是习作批改评价应改变以往那种面面俱到的方法,针对习作训练的重点选一两个部分做重点评价或专题评价。如学了《人物描写》后练习习作,就可重点截取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做专题评价。

除教师积极参与评价外,还可激励学生结合习作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要及时掌握学生写作情况,必要时给予个别指导。可把精彩的习作和普通的习作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评价;也可交换日记,让学生间相互评价。此外,鼓励学生把习作带回去,让家长参与评价,掌握学生习作的情况。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更会促进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这种多形式的评价中,都要力戒"评多导少""优少病多"的弊端,注重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每一次评价中受益,提高表达、评价能力,从而使写作能力不断发展。

日记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好处,沟通了师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其中快乐的成长,享受写作的乐趣。让我们用真情悉心浇灌创新的幼芽,用爱心和学生一起聆听"花开的声音",期待那最美的时刻--让蛹破蝶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五种小学作文开头写法技巧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一直是语文学习科目中的重点,但同时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对于初中生高中生来讲,一般还能够清楚的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作文如何拿高分,如何写好开头,却是很多孩子的写作常见难题。在此,精心为小学生们分享五种写好小学作文开头的方法,让孩子们练就作文高分从现在开始。

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对于初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的写作方法是最实用的,对于叙事、描写景物这类文章也是很容易拿高分的写作手法。

提出问题引导思路

如《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吗?首先这类写法,很容易激发读者兴趣的同时,也给后面的内容做好的铺垫,顺着主题描写,语意清楚,就一定能够拿高分。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小学作文除了叙事以外,更多就是抒情、描写环境、人物、风景等文章,但是有很多孩子对于此类作文的写法都是过于平淡,三言两句的轻描淡写如何能够取得高分呢?适当的学会对这些事物进行渲染,言简意赅的把握住主题,文章就一定可以写的很出彩。

布下疑团引人入胜

这样的写作手法属于话题型的作文实用,举个例子:《大力士=小蚂蚁》的开头:小蚂蚁,只有线头那么大,多不起眼儿呀。大力士和小蚂蚁画等号,你说不是怪事吗?这样的开头,不就很轻松的将要描写的东西牵引出来了吗?

揭示矛盾引出故事

当然,作文的开头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所决定的,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只是我们在写作之前,尽量多思考,平时多积累运用,多收集写作素材,才能更好的把握写作的方法,高分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生日记格式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500 字

+ 加入清单

日记是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小编收集了小学生日记格式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1、观察日记。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反映一个中心。

2、剪贴日记。把自己喜爱的邮票、图画、照片贴在日记本上,并按图意写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加以说明。

3、信息日记。把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记下来。

4、气象日记。把每天的天气、温度、风力、风向和出现的自然新气象记下来。

5、台历日记。把周围实实在在发生的重要事情如实简要地记在台历上,少则一句话,多则一段话。

6、摘录日记。把看到或读名家语录、格言、座右铭或写人状物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

7、学习日记。把课本上学到的、课外书刊读、印象较深的心得体会、联想记下来。

8、活动日记。记下参观访问活动和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一次记一次,抓住要点写。

9、实验日记。如养花、种向日葵或搞科技小制作,把过程、结果记下来。

10、思考日记。(或叫心灵日记、自我教育日记、“道德长跑”日记)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优缺点和心理活动或道德品质成长变化过程摘要记下来。最后一种形式要求较高,宜在高年级中有针对性地指导试用。

一、明确记日记的好处。

一是可以记录备查;

二是有利于个人提高修养,磨炼意志品质;

三是可以成为积累知识、积累素材的宝库;

四是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重要手段

二、掌握记日记的方法

世界上做任何事都有方法,入门有锁钥,过河有舟桥,记日记也是有方法的:

1、学会观察,懂得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作文的基础,是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章的桥梁,一个人只有对周围事物不断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观察,才能获得大量感性材料。观察的深浅和文章质量的高低是成正比例的。为此,平时留心各样事情,养成观察的习惯。通过定点观察、移位观察、换时观察、比较观察等方法,发现日常生活虽然平凡,但也色彩斑斓,有事可记,写出了大量精彩的日记。例如写写自己的进步、成绩,对自己作出肯定,作出鼓励,让自己清晰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一串脚印,一串虽歪歪斜斜,有深有浅,然而总是在向前延伸的脚印;又如写出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感受,把在社会大家庭中耳闻目睹的一些真、善、美的新鲜事,假、丑、恶的奇怪事写下来,从中找到为人的榜样,悟出处世的道理,促使自己慢慢形成正确的爱憎观;再如,四季的美景,构成一幅幅独特的水彩画卷,吸引学生在日记中谱写出春夏秋冬的美妙交响乐;多彩的天象,给了学生许多启迪与教益,激起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壮美的河山,唤起了学生用手中的笔描绘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的激情;多姿的植物,使学生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可爱的动物,以多姿的体态、艳丽的色彩、奇特的行为和动听的歌声吸引着学生的视听,打动着他们的心灵。

2、持之以恒,坚持每日记写

坚持每日记日记,一可以练笔,二可以培养观察能力,三可以积累写作材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每天记写日记,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或一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或一个显示心理活动的神情、动作,或一个奇特的联想,或一个独特的感受,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等等,长期的训练,我班学生基本做到了坚持每日记日记,且持之以恒。

3、日记必须真实

日记必须讲真话,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个人历史的忠实记录,如果说了谎,岂不是在欺骗自己?要讲真话,就是说每天记的事要真实,每天记的感情也要真实。

不过在生活中可以这样教孩子,你可以先叫他每天记录一些生活中的琐事(例如:在什么时间干了些什么),再叫他在这些事情后面写下他对这些事的看法(相当于总结),并且要他在看法后面写下他的感受与明天的计划,时间长了他也就会写日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生作文知识不是力量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因为培根是伟大的哲学家,所以人们把他的话作为颠覆不破的真理,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于是,一批批一代代的莘莘学子废寝忘食地去读万卷书,以便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更有力量。

知识真的就是力量吗?现实似乎在与培根开着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玩笑。

老姜,一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绝对知识不菲。然而,老姜在社会上每天不停地忙了几十年,现在却让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是那样的无力与无奈。在现实中,像老姜这样的知识分子绝不是少数,他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忙,却每天也在不停地为生活算计着,油盐酱醋,人情世故,如此下来,多少年才可以为孩子攒够读大学的费用,又要多少年才能节俭出一套房子。如此盘算,他们居然可以吧自己的生命算计出二百多年。面对如此的尴尬,他们也会经常自怨:“自己空有一肚子学问!”

如果知识真的就是力量,姜老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决不会如此窘迫,因为他们有的是力量;如果知识真的就是力量,做企业家和老板的就不应该是有那些文盲或半文盲,因为他们没有力量。然而,社会偏非如此,世界上许多人生有成的人士学识浅薄,但他们却能创造出非凡的成就。如果培根的话就是真理,那么,我们谁都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当今的社会如此,以往的社会也是如此,即使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也不一定就有力量。培根的话应该换个说法,其实,知识就像农夫手中的锄头、工人面前的机器一样,只能叫做工具,只有我们使用它,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功效,它才发挥出力量。知识的本身并没有任何力量。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偏偏相信培根的话,以为自己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拼命地死读书,读死书,以至于到头来落得读书死,让那些对我们的人生毫无价值的死知识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和思想,禁锢了我们的手脚,从而也禁锢了我们的人生。

我们拥有知识,不管是哪个方面的知识,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事。当然,知识不仅限于我们从书面上得来的,也包括从生活上所取的,不管是从哪方面得来的,如果我们拥有知识却不知道该怎样让它发挥出力量,这就是我们的失败,也是我们的悲哀。

[小学生作文知识不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悟生命作文及写作技巧

全文共 2326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我读了一本海伦·凯勒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真切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文中主要讲海伦·凯勒自幼患病,导致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上了哈佛大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的世界无光、无声,她对光明世界充满憧憬,她写道,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她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她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她要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和善良。

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她用自己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正确面对困难。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千万不能退缩,而是要想办法解决,设法战胜困难!看看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人随意践踏自己的生命:一个失业的邻居,他认为自己已经不能再走进这个社会,选择了自行了断;一些情感遭受挫折的人,他们总觉得天要塌下来似的,希望一死了之……再想想自己,我更觉得很惭愧:以前,我总是虚度光阴,得过且过,和海伦一比,我无地自容。

是啊,生命之花是绚烂的,也是脆弱的,稍不珍惜就会枯萎,凋零。一个残疾人都那么珍惜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糟践自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要因贪玩而失去了宝贵的时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爱生命,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

点评

作文时,我们往往在求新求异的思维中,让最过平常的事物和感受被忽视。但是,最平凡的也是最伟大的。小作者在这篇习作中,用最平常不过的读后感给我们了一个生命的启迪,那就是——不要虚度光阴。文章在简明扼要的开头之后,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向我们发出了呼喊,两段中都用了排比句式,有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语言并不华丽,但下笔饱满,情真意切。

写作技巧拓展阅读:感悟生命

近段,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还搜集了有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收获写下来。可以写写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写写身边的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写写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老师:同学们,在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地遨游;在蔚蓝的天空下,马儿在尽情地奔跑;在茂盛的树林里,鸟儿在欢快地鸣唱……这个世界最生机盎然的就是生命!正是这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让我们的整个地球也鲜活起来。有这样一首歌——《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歌中唱道:“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就感到生命的可贵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好吗?

小丫:好呀!通过这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前不久,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故事,文中讲到:史铁生病残之后,在无尽的痛苦中整日与地坛为伴,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思考生命,写出了《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生命之思,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思想的巨人”。

老师:史铁生在病残的情况下并没有放弃生命,反而更加争取、珍爱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毛豆,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毛豆:有呀!我的发现可多了,我在网上查到司马迁受宫刑以后,忍辱负重,用不完整的生命写出了《史记》;我在弘一法师的传记中了解到: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我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我还在一本书上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战斗中身体受损,双目失明,凭借顽强的毅力继续战斗,并且完成了这部世界名著,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健康的身体。

老师:是呀!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张海迪,她高位截瘫,却身残志坚;桑兰,在受伤以后不屈不挠,成为信心和阳光的象征……他们都用那坚韧不拔的精神阐释了生命的真谛。除此之外,你们还了解到了我们身边哪些热爱生命的东西?

毛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 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他们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

小丫:其实还有许多动植物也十分珍爱自己的生命,比如被踩到的蚂蚁、小草等等,它们都不会随意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总是以顽强的精神活了下来。

老师:你们可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通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发现了这么多热爱生命的事例。可是这么多的事例,我们写什么好呢?

小丫:我觉得应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来写,这样才能写得有声有色,有真情实感。

毛豆:我觉得应该选择最震撼自己心灵的事例来写,因为这样才能把内容写得生动形象。

老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虽然我们能写的内容很多,但如果选择感受最深刻的、最震撼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这样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使文章更加有血有肉。那我们在写这一篇文章时应注意什么呢?

毛豆:我想,“生命”这个主题是很大的,如果面面俱到,就会使得自己的文章空洞无物,所以我们要从身边的一个人物、一件小事写起,就写身边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

老师:说得对,作文最忌空洞了。要避免这一点,还要做到真实。选择的内容要贴近自我,贴近自我的心灵,写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个性。 此外,在构思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小丫:还要注意选材要新。首先想一想:别人会写些什么呢?我还能写些什么呢?我怎么才能写得更好呢?要做到与众同。

老师:有道理。同学们,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是一棵棵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瓜苗;生命是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生命是老树枯枝上的新芽;生命是展翅高飞的雄鹰……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开始今天的习作之旅,把自己心中那最光彩有力的生命写下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作基础:怎样写现代诗歌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诗歌也是由一个个作者觉得好看好听的文字组成的,每个字都给人美好的感觉。小编整理了怎样写现代诗歌,欢迎欣赏与借鉴。

一、什么是立意:

1、首先是个名词,狭义上是诗的主题、中心思想。

2、其次是个动词,指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小活动,即确立和表现诗的主题、中心思想。

二、立意在诗中出现的时机或位置

1、写诗之前;

2、写诗之中;

3、写诗之后,改诗中。

4、无立意的诗 (本文不讲)

三、根据立意来写诗的优缺点

1、优点:诗的方向感、目的、目标明确,主题集中鲜明,便于读者立解诗意。

2、缺点:易让诗成为艺术性的说明文字,比较机械地图解某种观念,解说某种思想。以前的中国诗就有主题先行的问题;限制了诗歌的功能和表现范围。

四、立意诗的适用范围

征文诗,广告诗,社交诗,政策宣传诗,哲理诗,报纸副刊诗等

五、立意的数量

一首短诗,立意不易太多,一般不超过二个,立易太多,让读者感到发昏、混乱。

六、立意的深浅,隐显。

各有好处,不是决定一首诗成败的关键。

七、立意的新鲜感

好的立意是新鲜的、创意的、个性的。

如:劳动创造幸福;我爱故乡。。这类立意就不好。

八、如何让立意具有新鲜感

1、改良传统的立意:我爱故乡——我同故乡互爱。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带来苦难

2、细化一般性的立意:我爱你,将爱细化成深爱、浅爱、痛苦的爱等。

3、引入诗歌中还没有出现过的哲学、宗教思想、人生道理、人文文化。这个最难也最重要,可以拓展诗歌的表现领域。

4、改变立意的层级,A把个人的思想,升格成一批人的思想。也就是走出自我。B、把大家的思想,变成个人性的理解,也许这种个人性的理解是错,但在某种条件下能自圆其说就好。

[写作基础:怎样写现代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校园课本剧本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2069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认为,现在初中学生以编演课本剧作为一种实践锻炼方式,是对于学生语 文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是符合“大语文”教学观要求的,为此小编整理了关于校园课本剧的写作基础。希望更多同仁能 够参与其中,共同促进课本剧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课本剧。

课本剧是学校师生共同编写、排练的以所学课文、学校生活为素材,通过创 设情景,角色模拟,展示升华课文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反映学校生活、学习的 一种话剧表演形式。它对于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参与能力,提高他们全面深刻地学习理解、感悟掌握课文内容的自主想象创 造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在推进语文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 课堂,课本剧表演正独领风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怎样编演课本剧?

编演课本剧选哪一 篇?怎样编?谁演什么角色合适?人物性格有何特点?等等一系列问题。

编演过程,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剧本不是课文,不再有大量 的叙述性语言,除了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外,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 要求改写剧本时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语音要准确,对话就要与人物 性格相符合。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为了演好某个角 色,演员对其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反复推敲、试演,在这个过程 中,其语文基础知识自然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如编演《羚羊木雕》,人物语言 都很有个性,奶奶虽只一句话,但若没有认真揣摩、分析,其两难境地是很难表 现得那样传神的。

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改编是一种创造, 表演更是一种创造。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有自己独到的理 解。改编后进入表演,根据实际,结合当代学生的一些特点不断调整、 充实,进行再创造,从而使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等更具个性化,使得形象更 为丰满。如《羚羊木雕》结尾,当“我”和“万芳”和好时,如用《友谊地久天 长》的背景音乐来烘托等,就是一种创造性,将会取得很好的演出效果。

戏剧是一门文学,其生命力的源泉就是生活。编演课本剧就是用戏剧语言辅 以动作等来推动情节发展,进而反映生活的。这就需要学生将戏中人物与自己的 生活经验相结合,去把握其性格并注意对话语言的表达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是 如此。要具备了迁移知识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具备了对生 活的观察、分析能力。

编演本剧亲身感受人物的生活、用心体验他说的每一句话,就更直接、更感 性地理解了人物, 不知不觉中被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质、 精神所感染。

课本剧的选材 1、 课文内容 2、 学校生活 3、编写课本剧 4、安排好课本剧的结构

安排好课本剧的结构 创作课本剧要吃透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根据课文故事情节

据人物的出场顺序,创造性地设计好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后两 者可在“对白”的前面或后面用提示语注明。)

剧本开头要写明剧中的人物(给剧中人物起好一个简洁的代名称)

安排好场景(布景、道具的设计制作及其摆放位置)

依据课文内容情节的发生顺序,创造性地让一个个人物出场表演。人物 对白不要机械套用课文原话, 要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前提下, 创编更生动、 幽默, 更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对白,剧本的尾声一定要达到创作的最高潮,以利于揭示升 华表演主题,收到应有的体验教育效果。

剧本的尾部要注明“该剧据第*册中学《语文》同名课文改编”字样和 创作组、导演组成员和扮演剧中人物的队员名单。

明确编演步骤及要求 课本剧的编演,要有一定步骤,编演程序分为选、读、编、演(包括排练、 演出)、评五个步骤,其中每步相应地有具体要求。

选 要选较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记叙性课文,如《摆渡》、《花的话》、 《皇帝的新装》等。所选课文不一定要很长(如选《蚊子和狮子》),长课文也 不一定要全演,可选其中一个层次(如《古代英雄的石像》)。无论长短,所选 课文要求情节性要强,人物性格要鲜明。要改编课文,就必须对课文有深入理解,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多读,研 读课文、推敲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使其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只有清 楚这些,才能更好地体会揣摩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因为人物的性格总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改编课本时,人物对话和舞台说明可适 当增删,还可做变动。但无论增删或变动,都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 需要、为主题服务,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 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演 包括排练和演出。排练时,要注意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可分为 多个小组,使学生人人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各小组也可根据实际,对剧本稍作 修改。

演出时注意两点:

1.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 如《摆渡》船可虚拟;《七根火柴》中熊熊燃烧的篝火,则可用几块泡沫裁成火 苗的形状,再涂上红、黄广告色,绘成火的样子即可。

2.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语气、速度、节奏等,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 展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陈情表写作背景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对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勤和依附的紧密。勾勒出陈情不仕的一个很重要的画面。

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当时时局动荡皇帝希望李密能出来做官。因为李密是蜀国人在蜀国又以孝著名,当过官很有名气。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来做官来服民心。并且希望进一步扩充领土就更加希望天下人以为晋朝清明来进一步取得他国民心。李密孝顺同样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但他为了保全性命就写了这篇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在李密写完这篇表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就去世了。他在家守孝两年后,出仕官职很小,因为当时的政局已相当稳定,晋武帝不需要李密了,便不再重视他。李密做了两年官后辞去职务。

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世通云。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总结:这个结论含蕴精警,表面看来它有对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使武帝意识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一一出自肺腑,句句有理,处处合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一)师法生活

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662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所谓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物而写作,有着实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的文章。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结构】

1. 结构的含义

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是作者按照主题的需要,对材料所进行的有机组合和编排,又称谋篇布局。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作用:

①使文章言之有体。“体”指体裁。应用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大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结构形态,也叫程式。

②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条理清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使文章言之成文。通过精心安排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2. 安排结构的原则

①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主题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的体现,结构必须服从主题的需要,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例如怎样安排开头与结尾、怎样划分层次与段落、怎样设置过渡与照应、怎样确定主次与详略等等,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这样,才能使文章组成一个严谨周密、内容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

②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应用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作者对它的认识也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也就表现为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

③要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文体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应用文不同于文学作品,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结构方式也存在着区别。

3. 结构的要求

①严谨自然。指文章结构精当严密,顺理成章。要求作者思路清晰,思维严密,以主旨贯穿全文始终,不枝不蔓。层次段落的划分要恰当,组织严密,联系紧凑,脉络畅通,行止自如。过渡和照应要自然,不能刻意的雕凿,更不能牵强拼凑。

②完整匀称。指文章各部分要配置齐全,比例协调,详略得当,完整合理,重点突出,符合格式要求。如文章一般都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三部分比例要协调,主体要内容充实,不能虎头蛇尾或尾大不掉;对并列内容的处理,要注意处理好详写和略写的关系,以保证结构的完整和匀称,使之浑然一体。

③清晰醒目。大多数应用文不要求行文曲折波澜,而要求纲举目张、清晰醒目,以便读者把握要领或贯彻执行,所以常采用加小标题、写段首撮要、条目式等形式。这在一些法规性文体中最为明显。

4. 结构的内容

①层次与段落。层次是文章中作者表达主题的阶段和次序,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次序。层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是问题的各个侧面和作者思维的过程,又称为“意义段”、“逻辑段”、“章”、“节”等。段落,又称“自然段”,是组成文章、表达思想最基本、相对独立的最小单位。段落的形式是层次的再分割,是文章意思的间歇或转换,以换行为为标志。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层次侧重于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形式的表现。有时一个段落恰好是一个层次,有时几个段落表现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内有几个层次。安排层次有两种模式:

(1)纵式,即思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具体有两种类型:时间顺序式和逻辑顺序式。前者是按照事物的生产流程、事情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不能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逻辑顺序关系是按照事理内在的逻辑顺序安排层次。这种逻辑关系表现为: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宏观——微观,个别—一般等。按照这样的关系先后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安排结构,就是逻辑顺序。

(2)横式,即思维横向发展的结构方式。表现在形式上,它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的层次,各层次之间互不交织、平等并列,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整体面貌和主旨,或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或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或按照问题的不同侧面等。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写作中运用很广泛,述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均可采用。

②过渡与照应。过渡是指层次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和关照,可以使文章结构周密严谨,浑然一体,还能使某些关键内容得到强调,突出主题。

一般情况下,当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意思转换时以及表达方式变化时,需要安排过渡。过渡的形式有段落、句子或词语。如上下文空隙大,转折也很大,常用过渡段连结。上下文空隙小,多用提示性的句子,如公文中,常有“特此如下通告”、“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为此,特制定本条例”等作过渡。在意思转折不大的情况下,多用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但是”等作为过渡词。

在应用文中,常用的照应方法有:

(1)首尾照应,即在文章的结尾处,把开头交待的事或提出的问题再次提起,有的进一步加以概括、归纳、补充,如论文、总结、调查报告等。

(2)文题照应,即指在行文中时时照应标题,对主题加以强调、提示。如大多数公文标题中都包含着“事由”,文章内容自然要与标题相照应。

(3)文中照应,即文章自身前后内容间的照应,如某些细节和问题在行文中不断被提起,这样能强化印象,更好地实现作者的表达意图。

③开头与结尾。开头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统领全篇,展开全文的作用。结尾是全文的收束和结局,能帮助读者加深认识,把握全篇,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

(1)目的式。就是将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直接说明。一些公文常用这种方式,常用介词“为”、“为了”领起。

(2)根据式。就是开头阐明撰文的根据,或引据政策法令和规定指示,或引述全文,或引据事实和道理,常用“根据”、“按照”、“遵照”等领起下文。

(3)原因式。就是以交待行文的缘由作为开头,常用“由于”、“因”、“鉴于”等引出原因或简述某种情况作为原因,再引出写作目的。

(4)概述式。就是在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的背景、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加以概述。采用这一方式,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5)结论式。就是将结论、结果先作交待,再由果溯因。

(6)提问式。就是开篇提出问题,然后引起下文,常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

(7)引述式。常用于有具体规定格式的文体中,如“合同”,或引述下级来文、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政策法规,以此作为撰文的依据。如批复、函等常用这种方式。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

(1)自然收尾式。就是在主体部分写完之后,事尽言止,自然收结。

(2)总结归纳式。指在主体写完后,对全文的主旨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全文。

(3)强调说明式。是在应用文的结尾处,对全文的主旨意义、重要性进行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4)希望号召式。就是在结尾部分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未来,以鼓舞斗志。

(5)专门结尾用语式。就是在结尾处,采用特定的用语结束全文。

【语言】

1. 准确

准确,就是要正确地、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要做到语言准确,必须要把握词语的分寸感和合适度。特别是要区分同义词、近义词在适用范围、词义轻重、搭配功能、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要做到语言准确,还要注意语意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产生歧义,延误工作。如“大致尚可”、“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等表达含糊的词应谨慎使用。

2. 简明

简明,指文字的简洁、明白,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做到简明,首先要精简文意,压缩篇幅,突出主干,把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其次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第三,要推敲词语,锤炼句子,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决不用两句话,一个词能概括清楚的决不用两个词。恰当地运用成语、文言词语等,也有助于语言的简明。第四,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应该指出的是,“简”要得当,不能苟简,要以不妨碍内容的表达为前提,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不能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引起误解。

3. 平实

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它的语言重在实用。一个字、一句话,往往至关重要。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应用文语言应力求平实。行文时多用平直的叙述,恰当的议论,简洁明了的说明。比如公文,它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的权威性,因此,用语必须朴素、切实,不能浮华失实,不能乱用形容词或俚俗口语。

应用文写作要求用语平实,但平实不等于平淡。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许多文章既是应用文,同时又是文学佳作。

4. 得体

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一方面要适合特定的文体。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社交文书需较浓的感情色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要委婉,合同书则要精确等。另一方面要考虑作者自己的身份,阅读的对象,约稿的单位,行文的目的,甚至与客观环境的和谐一致,恰如其分。比如需要登报或张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需要宣读或广播的,语言应简明流畅、便于朗读;书信的写作,要根据远近亲疏、尊卑长幼的关系使用相应的语言;公文的写作要根据不同文种和行文关系而使用相应的语言,否则就不得体。总而言之,作者应有针对性地运用得体的语言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种类】

应用文的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按其处理事情的性质划分

可以分为公务类应用文和私务类应用文。

公务类应用文是指为处理国家和集体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通常所说的公文。

私务类应用文是指为处理个人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通常所说的个人日常应用文书。

二、按表达方式划分

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

三、按使用领域划分

(一)行政类应用文?行政类应用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和日常行政公文。

1.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所规定的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十三类十三种公文。国家机关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处理事务的文件,主要用来传达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指导工作,提出要求,答复问题,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传递信息。公文制作比较严格,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写作和使用时,要根据国家最新的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区分每类公文文种的行文要求和使用范围,确定适用的文种形式,确保其使用效率。

2.日常行政机关公文

日常行政机关公文是指上述国家法定的行政机关公文以外的一些事务文件。是指简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介绍信、证明信等用来处理单位内部日常事务,与具体部门进行工作联系的应用文。它们的行文格式不像公文那样严格,制作也比较自由。日常事务公文不具有法定的权威,一般不单独行文,如有必要,需另行备文,按法定公文处理,否则只作为参考材料。有些日常事务公文还可在报刊上发表。

(二)专业工作应用文

专业工作应用文是指在一定专业机关或专门的业务活动领域内,因特殊需要而专门形成和使用的应用文。由于分工不同,社会各行各业经管的事务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便逐渐形成了一些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应用文,称为专业工作应用文。专业应用文除了要遵守应用文的一般规则外,还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外行人是不能写好的,如财经部门常用的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外贸函电、经济合同等;司法部门常用的起诉书、判决书、证词、辩护词、立案报告、破案报告;文教部门常用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管理条例;医务工作常用的病历、处方、护理日志、诊断证明书、死亡报告;外事工作常用的照会、声明、国书、意向书、备忘录、国际公约、联合公报等等。

在各类应用文中,专业工作应用文涉及的面最广,发展最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为适应工作需要随事立体的应用写作新形式,也将会不断增多。

(三)日常生活应用文

日常生活应用文主要指个人用来处理日常生活事务和礼仪的应用文,如书信、电报、启事、请柬、讣告、日记、读书笔记。日常生活应用文与个人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活动关系密切,使用范围很广。日常生活应用文虽然也有一定的格式,但不十分严格,写作较灵活自由。

以上只是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如果进一步,还可根据行文方向、内容性质或其他管理文件的标准来划分。

【表达方式】

1. 叙述

叙述,指的是把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交代出来一种表达方式。在应用文写作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写作中叙述的人称,有第一人称(“我”、“我们”)和第三人称(“他”、“他们”)。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系指作者本人,或作者所代表的群体、单位,如书信、请示、报告、总结等文体的写作,多用第一人称。有时,为简要起见,常使用无主句。有的应用文体,如新闻报道、简介、调查报告、会议纪要,为表明作者立场客观、公正,传播的信息真实、可信,常采用第三人称写作。

应用文中的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应用文中记叙事件的发展过程,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一般都是按顺叙,即时间先后为序来叙述。其原因在于,应用文重在实用,不求委婉、曲折,故多采用直接的笔法叙事、说理。倒叙、插叙、分叙等用得较少,只在通讯、消息、调查报告的写作中才用得上。

应用文中的叙述要力求真实、准确,不带主观感情色彩;线索清晰,表述完整;以概述为主,尽可能用概括的语言说出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使读者了解其梗概。

2. 说明

说明,就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事物、事理及人物进行解说的表达方式。目的是使读者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成因、性质、种类、功能,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关系等有一个鲜明的了解和认识。

说明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如解说词、广告词、说明书、简介等文体,主要是用说明的方法来写的。其他文体如经济文书、科技文书、诉讼文书、行政公文等,也常常借助说明的方法解释事理,剖析事理。

说明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定义说明要求“被定义者”和“定义者”外延相等,用语简明准确,具有科学性,不能用否定形式,避免“同义反复”;解释说明要求抓住要领,言简意明;分类说明注意根据写作意图选择恰当的分类角度,再次分类只能依据一个标准,各类的总和要等于被分类的事物;比较说明运用时要求用来作比的事物与被比物要相似,有明确的相比点,尽量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举例说明要求事例典型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举例应扼要,只需概述介绍,不必具体铺叙;引用说明要求引文要有针对性,要贴切,所引资料要认真核实,使之准确可靠;比喻说明应力求准确贴切;数字说明要求数字准确无误,每个数据都要有来源;图表说明要求选择图表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表格的设计要合理,使人一目了然。

3. 议论

议论,即议事论理,是运用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进行逻辑推理阐明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主要特点是证明性,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或驳斥对方观点的错误。

在应用文写作中,议论经常使用。调查报告、总结、通报等文体,经常在叙述事实、说明情况的基础上,表明对人物、事件、问题的评价。指示、决议、会议纪要等公文,也常用议论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下级机关和群众理解和执行。

应用文写作中的议论,与一般议论文中的议论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议论文中,议论是最主要的表现方法,贯穿全文始终,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齐备。而在应用文写作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议论居于从属的地位,一般只是在叙述、说明的基础上进行。另外,应用文的议论,一般也不需要作长篇大论,不需作复杂的多层次的逻辑推理,也不一定具备论点、论据、论证这样一个完整的议论过程,而只是在需要分析论证的地方,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或采取三言两语的方式,点到即止,不作深入论证。

运用议论要注意,一要庄重,对任何事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以理示人,以理服人。二要明快,要直截了当的阐明观点,不拐弯抹角,不回避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作基础-记叙文的六要素

全文共 20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记叙文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人认为此提法不妥,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甚至不交代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孩子从小写习作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至于现在文学的模糊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可是这些基本的文体知识还是需要严格掌握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记叙文三要素为环境,人物,主要内容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详细记叙文六要素。欢迎大家阅读!

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常用修辞:

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无知: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鲁迅《“友邦惊诧”论》)(间隔反复)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编录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小升初作文写作技巧:古诗词常用典故

全文共 2345 字

+ 加入清单

在作文中应用一些古诗词,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加有层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常用典故,欢迎阅读。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0、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1、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2、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3、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4、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5、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个写作技巧

全文共 2886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文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叫“有文采”?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7个写作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一、化抽象为形象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

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之类的诗句,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二、化静态为动态

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动态之美是一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比一般的美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

佛本是静态的,就是生长着的苔在我们看到的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却用“微笑、看、听”“爬、跃、侵”等动词,使佛和绿苔动态化了,仿佛有了生命似的。山水名胜,多为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所以,要善于让静物动起来,让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

三、绘形绘声绘色

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转引自秦牧《语林采英》)。这样一来,就有声有色了。

四、幽默俏皮活泼

表达过于严肃,不免给人沉重感、压抑感,来一点幽默,讲一点俏皮话,能使文章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请看高考满分作文《跟时代一起改变》收尾部分:

我们并不一定要追赶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需要一味地学着人家的样儿,完全可以做更“高级”的事。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爱国的情操,而不是“爱大米”。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养,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改变自己,让自己有鹤立鸡群的素质,如今个性也是潮流,像这种特点,无疑是最“in”的。

周围的一切,正在对我们的成长形成影响,而它们常常是负面甚至颓废的,真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只要改变自己,我们一样可以拥有过人的气质。否则,“后果很严重”。

作者娴熟地运用杂文笔法,写得亦庄亦谐,轻松自如,使文章具有了特殊的情调,读之令人忍俊不禁。

五、善用修辞手法

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看数例:

1.蜘蛛也惜春归去,网住残红不放飞。

以“残红”代落花,鲜明生动;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达出惜春之情。

2.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用对偶,有音乐之美;用拟人,不仅表现出环境的优美、幽静,而且渲染了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浓郁的书卷气。

3.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刘鹗《老残游记》)

用博喻刻画白妞的眼睛:“秋水”见其清澈纯净,“寒星”见其晶莹明亮,“宝珠”见其圆润光泽,“水银”见其黑白分明、水灵生动。这双眼睛真是顾盼传情,美丽动人。

4.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张潮《幽梦影》)

运用排比,列举一连串悦耳之声,令人浮想联翩,心旌摇荡。

5.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同上)

以赏月喻读书,表达读书所获与阅历相关的道理,深入浅出。

6.这个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颜色全被女人占去;石头是太少了,坚强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贫乏了,内容全被枣儿占去;树木是太枯瘦了,丰满全被羊肉占去。(贾平凹《延川城》)

用对比的手法,凸现延川少花少石、土地贫瘠、树木枯瘦和女人美丽、男人坚强、枣大羊肥的特点,造语新奇,让人过目不忘。

7.石墨黑不溜秋,稀松平常,价格低廉;而金刚石光彩熠熠,坚硬无比,价值连城。两者相比,如同鱼鳅与蛟龙,宛若毛虫与彩蝶,好比麻雀与凤凰,犹如地上的癞蛤蟆与碧霄的白天鹅……(《悦纳压力》)

鲜明的对比,生动的比喻,不仅突出了石墨与金刚石之间的天壤之别,而且给人审美的享受。

8.白生生、轻飘飘、软绵绵的棉花糖,在风中颤颤悠悠,好像一片洁白的云要从我手上飞走,我赶紧把它们往怀里靠一靠,拢一拢。我一跑,棉花糖似乎又要飞走,我赶紧把它们团一团,捏一捏……(王珂《甜丝丝的回忆》)

“洁白的云”的比喻形象、贴切,委实引人入胜。

六、注意句式变化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特殊的美感。比如2006年浙江卷满分作文《且息且行》中的一段话:

有的人征服了高峰,又举目遥望更险峻的山崖;探得了魂宝,又跃跃于另一次奇异的冒险;策马路过梅园,却一心想着直奔边关,戍国杀敌。

这样的人不是痴顽,而是执著,他们在奔波里冲击生命的极限,在征服里体验生命的快乐,在“无所息”里实现自己的终极意义……最伟大的战士,都渴望战死沙场,在死神带来的永恒憩息面前,他们粲然微笑,死得其所。

这几段文字风格典雅,词语丰富,使用了许多成语、典故;从句式的角度看,以整句为主,兼用散文的章法,注重整散、对称与呼应,形成了一种整散结合的美。

七、引用化用名句

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同学,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不妨多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2006年福建卷《月圆是画,月缺是诗》一文中写道:

秋雨先生曾说过,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此时此刻,所谓生命的空白,或许就是一种“花开花落两由之”的淡泊心境吧。有哲人云:圣者,常人肯安心者矣。有时候,生命需要隐匿,心灵需要蜇居。在蜇居之中,为未来做准备,就是在蓄势,蓄水以后开了匣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要感谢海德格尔,这位精神的探索者,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傍得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

这位考生旁征博引,撷英掇华:从余秋雨的名言,到海德格尔的精神;从鲁迅的诗歌《悼杨铨》,到庄子的语录;从《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吟咏,到五柳先生的理想展望,再到东坡先生的赤壁放歌;从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到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其视野之广阔、材料之丰赡、信息之密集、语言之精美,令人叹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记叙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全文共 3644 字

+ 加入清单

一、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的文章。

即通过人物的言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

或者说,记叙文是通过记叙人物、事件,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不是狭义的文体概念,它是泛指以叙述、描写为主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文章。写人、记事、摹景、状物均属广义的记叙,以这些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叫记叙文。

[ 记叙文的特点]

1、以人、事、物、景为写作对象;

2、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3、通过对事物的描述,用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记叙文的主题,一般是通过对人事物的描述表现出来煌,而不是由作直接讲出来的。

二、记叙文的类型

A、一般来说, 记叙文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简单记叙文”:只记一人一事,篇幅比较短小;

另一种是“复杂记叙文”:所记的人和事件,不限于一个或一件;写作方法也比较复杂。

记叙文包括范围很广 ,童话、故事、散文、游记、参观记、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家史、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B、记叙文本身也较复杂,它又可公为四种类型: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写人、记事,只是侧重不同,二者密不可分。写人要叙事;记事要有人。只是人、事在不同的文章里描述的程度不同:

写景、状物有密切关系,其实质是咏物抒情,“情景作文”是二者合一之体现。景也是物(是有观赏价值的物),关键在“情”,然“情”之依托物,乃景、物及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等)。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它并不排斥议论、说明和抒情。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是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相互结合。

为什么会这样来表达呢?

1、因为在记叙文中,所写的人、所记的事、所描摹的事物,总要有作者的看法,总要表达自已的感情。

这种对人或事物发表看法,进行评论——这就是“议论”;

这种对人或事物,表达自已的爱憎感情——这就叫“抒情”。

2、一篇好的记叙文,,不能单纯叙述、描写,而要在叙述、描写过程中,夹以议论、抒情。

3、写记叙文 ,除了运用主要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外 ,为了突出形象、加深主题,常常用到到议论、抒情和说明;但议论、抒情应恰到好处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上述可见:叙述、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抒情——是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四、记叙文的“六要素”

1、记叙文的“六要素”

所谓“六要素”,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任何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字,都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否则,叙述就会出现疑窦,出现悬念;或者有头无尾,线索中断;或者来路不明,无中生有。

2、记叙文的“六要素”也是叙述、记事的“六要素”。

3、怎样理解 “六要素”?

因为一件事情,都要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有一定的人物参加。凡事情都有其起因(原因)、经过、结果。这些都是写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必须写具体,重点内容要写详细、写充实,才能达到一篇记叙文的写作目的。

要想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只有将与这事情有关的主要因素,交代清楚,就能把这个故事(事情、事件),即文章,显得完整、有条理。

也只有把六要素,交代清楚了,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在文章中,如何处理 “六要素”呢?

——要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

A、用三个“要素”,就能写成文章。

写一篇文章,对所写的人物、事件,都要有所侧重。只要能抓住其中三个要素,就可以写出一篇好篇文章。

在“六要素”中,时间、地点是最主要的要素。

因为 ,一切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空间)里;一切事物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发展,进行演变的。

所以, 时间、地点,必须交代清楚(交代即可,不等要详写)。

在一篇文章里,只要抓住不同的时间、地点的变化,就能突出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能写同很有特色的记叙文章来。

B、“六要素”的位置。

时间、地点——通常在文章前面作简要交化;

人物——随事件发展,陆续登场;

吸引人结果——作倒叙方法描述;

还可以最后交代原因——以作悬念。

C、有时,有的要素,可不用出现。

“六要素”,是否在文中都得出现?——这要从实际情况而定。

若,时间、地点,是人所共知的;或由其他之描述也能反映出来的;或不交代也没有多大影响的要素——则可省略不写。

如果事件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结局可以不写,以给人留下回味之余地。

D、以时间为例,看“六要素”的交代方法可灵活多样。

□ 一般的交代:

×年×月×日

早晨、中午、傍晚

○ 代替法:

通过“太阳升起来了”、“烈日当空”、“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天边染上了红霞”等来代替时间的变化。

◎ 精确到:

时、分、秒

※ 大概:

“以前”、“古时候”、“前不久”、“最近”。

五、记叙文的写作要略

(一)、定要素

记叙文的写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定要素;

搭架子;

会表达。

【定要素】

[相同点]

时间、地点——这是写文章的共同要素,一般都应写入文章。

[不同点]

一是,对人物和事件,在每篇目文章里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各类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的重点内容也不同(或人、事、物、景)。

写人=时间+地点+人;

记事=时间+地点+事(原因、经过、结果);

写景=时间+地点+景(过去、现在、未来);

状物=时间+地点+物;

抒情=时间+地点+情(见景生情、睹物思人)。

(二)、搭架子

记叙文的写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定要素;

搭架子;

会表达。

(二)、搭架子

搭架子——这是记文的结构安排问题。

开头——要简明、要点题。

中间——有“六定”:

1、定(分)段;

2、定各段详略;

3、定事——记一事或几事(一详,余略);

4、定人——写一人或几人(一主,余从);

5、定表达——以叙述为主,兼议论或抒情;;

6、定过渡、照应——使文章曲折、波澜。

结尾——要扣题;收束有力、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三)、善表达

要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好记叙文。

这就必须知道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和表现方法。这也是写作中的大事。

叙述、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叙述]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作一般交代和说明,不作细致刻画。

一般用在:具体情节,事情因、果、经过的叙述。

[描写]

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要用生动富有感情的、形象的语言,着重刻画人、事、物的具体状态和细节特征。

议论、抒情——是记叙文兼用的表达方式。

[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记叙文中穿插的议论,可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的在段落之间加上一两句议论,还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先议后叙;有的是不直接对人、事、物发表议论,而是由文中的人物去发议论、作评价。

[抒情]

记叙文中抒情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叙述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二是,间接抒情,是寄情于人、事、物中,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使人受到感染。

◎ 记叙文要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要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少用议论、抒情。

因为记叙文是要充分地具体叙述、描写客观事物,让事实本身说话。

议论、抒情用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或写在与事间均可。

这几种表达方式,要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巧立意

[巧立意]要明确1、2、3、4,四件事!

1、“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也就是写出来的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2、确立的主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 审清题意,做到全局在胸;

二是, 明确主题,做到突出中心。

3、确定记叙文主题时,要做到“三要”:

一要,有积极意义(主题思想必须是健康的,有教育癔义);

二要, 集中(不能是多中心);

三要,含蓄(主政工要蕴含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 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

4、在明确主题时,要考虑到记叙的内容,来定中心:

写人记叙文——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事记叙文——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或政治思想、或哲理、或情趣的);

写景记叙文——要写出个人对景物深刻的感悟(热爱之情);

状物记叙文——要透露出乐趣,或托物言志,要表现对人或现象之情感。

(五)、记叙文的“头” 与“尾”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法:

开门见山开头——直截了当地交代了要写的事情的起因和必要的要素;也可开宗明义,一落笔便直触主题(中心)。

悬念法开头——先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悬想;

环境描写开头 ——以生动的环境描写起笔,来渲染气氛;

名言警句开头——以含蓄深刻的名言警句开头。

此外, 记叙文也可用下列方法开头:

议论开头;

抒情开头;

说明开头;

人物开头;

景物开头;

设问开头;

倒叙开头;

回忆开头……

开头,要揭示中心、要简要、要引人入胜。

记叙文常用的结尾法:

照应开头,点题结尾;

自然结尾;

引用阐发结尾;

省略号结尾;

还可以用下列方法结尾:

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议论抒情,深化主题;

展望未来,鼓舞号召;

结尾是文章的结束部分,也是文章有机组成部分。结尾要能起到点明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