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精彩20篇)

乌龟身上有一套“护身服”,这就是它的“盔甲”。今天,开学吧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乌龟的童话故事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3705

作文

789

我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上了中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大森林的主人》是写如果你在森林里迷路,如何战胜困难,并用有限的条件制造生存机会。《一碗阳春面》写的是一家人面对困难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心态。《狂人日记》写的是当时”吃人“的社会。突然感觉,自己也该长大了。所以我开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已经到了高中,因为要度过地狱式高中三年,就要懂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爸常说,要通过高考那座独木桥,就要学学保尔。柯察金,所以,在我没有斗志或者精神低靡的时候,我就会拿保尔教训:他的时代比我苦多了,人家都能炼成”钢铁“,我有什么不能的。最后,我也成为了高考大军中通过独木桥的一人。所以,我要感谢保尔,他使我炼成了钢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读书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上学起,我就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他们是我精神的食粮,但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鲁宾逊漂流记》。

《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

主人公鲁宾逊是英国人,出生于十七世纪中叶,从小就喜欢和向往探险的生活,长大后他不顾父母的阻拦,执意航海冒险,不幸沦为奴隶,后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了出来,流落到巴西。他在那儿买了一块地,经营一个种植园,收入十分可观。可是他不满足于眼前的现状,他又一次出海冒险。可是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他流落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可是鲁宾逊并没有气馁,靠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房子、种植粮食、烧制陶器、圈养山羊、修造船只、挖运河、用藤萝编筐、烧制面包……让自己活了下来,他还捉了只鹦鹉,起名“波儿”来解决孤独的问题,他也救助了野人“星期五”,教会了他很多事,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后来鲁宾逊靠他的聪明才智救下了因船员叛变而被劫持的船长等人,船长为了答谢他,同意将他带回英国,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鲁宾逊,终于回到了家乡。

我也和鲁宾逊一样喜欢冒险,并且总想有朝一日能环游世界,并没有想过会遇到什么困难,总是想着一帆风顺地归来,受到别人的赞叹与羡慕,但在现在看来真是纸上谈兵,想法太天真,太幼稚,甚至有些愚蠢。我相信鲁宾逊一生的离奇遭遇是前所未闻的,他那变化多端的生活也是绝无仅有的。

我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要面对困难,不畏困难,藐视困难的精神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

十分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资料。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取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之后最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因为我每看一本书,我总会学到许多东西。

每次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时,我也让妈妈带我去。上了楼梯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书籍时,我就会停了下来,软磨硬泡的让妈妈带我来超市,目的可不是帮妈妈买东西,而是看书。

那时儿童小说《查理九世》十分流行,同学们都说好看,我也就买了一本看,后来又不满足于只读一本,向再买一本,可数了数我的零用钱,发现不够再买一本了,于是我只好到超市里看。

跑到书架边,选出我要看的书站着看,有时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脸色一差,我就得躲起来了。人多时我躲在另一边看,有时也蹲在地上看。

一天,我又象往常一样去看书,妈妈把我安顿好后,就与大姨去

买东西了,说是一会就回来接我。

妈妈她们走后,我就开始津津有味的看书,不知不觉就看到了最后一页,我想:应该是看的太快了,没关系,那就在看一本吧。这时我的脚已经酸了,只好蹲着看,看了一会后,脚又蹲麻了。只好站起来……不知道这样换了多少次,有时还要跺一跺麻木的脚。看到第三本的时候,人们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顺便坐着看,看完三本书,妈妈也刚好来接我。

饿的感觉一开始没有,可一合上书就觉得肚子咕咕叫了,妈妈说书是精神食粮,难怪刚才看书是不觉得饿呢。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科学家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就是从书本中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354 字

+ 加入清单

1.文弱书生---〖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2.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3.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4.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5.宿学旧儒---〖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6.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7.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8.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9.书声朗朗---〖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10.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11.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12.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13.士农工商---〖解释〗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14.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15.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6.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7.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18.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19.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20.舌战群儒---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21.山陬海筮---【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解释】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22.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23.才贯二酉---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24.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5.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26.病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

27.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28.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29.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30.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31.纳士招贤------〖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32.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33.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34.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35.臧谷亡羊---《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36.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7.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38.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39.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40.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41.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42.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43.洋洋盈耳------〖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44.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45.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46.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47.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48.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9.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解释】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50.五行俱下---谓读书敏捷神速。

51.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52.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53.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关于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读书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从我们牙牙学语时开始,父母就给我们看一些只有图片,没有文字的小画册,随着我们的长大,书中字越来越多,图片儿则越来越少,但我们可能从中学到的知识也会相应的增多。现在,我一只在书海中长大的小书虫,将会与你们分享我的读书故事

有一次,我们班组织订书,我没有订。当崭新的《我们爱科学》二月刊寄到时,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订了的同学拿走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在老师叫名字的时候,我多么希望老师能叫到我的名字呀!可因为我没订书,名册上没有我的名字,所以老师没有叫到我。回到家后,我便围着妈开始了漫长的“求订书”过程:首先,我央求妈妈:“妈妈,我想看《我们爱科学》,你就给我订吧!”妈妈马上否认:“不行!你已经看了两年了,该看些其它的杂志了!”我想,你现在不答应,那我就缠死你!说干就干,我立刻像个小跟屁虫似的,紧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不停地说:“妈妈,你就给我订《我们爱科学》吧!”妈妈禁不住我的死缠烂打,终于答应给我订《我们爱科学》了。我高兴地手舞足蹈。

还有一次,我看故事看得正入迷时,妈妈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宣布:“现在睡觉!”我只好骗妈妈说:“我出去拉个小便。”然后趁着上小便的功夫,去楼上拿来手电筒,藏在被窝里头,又拿起书,和手电筒放在一起。

妈妈一熄灯,我便缩到小被窝里头,和书相会。

我趴在床上,一只手支撑着身体,一只手拿书,这姿势真酸那,我不得不看看停停。可为了看书,我一连坚持了半个小时。虽然我腰酸背疼,可仍然很满足。

看完了这一本书,我才依依不舍地睡着了。

看书的滋味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听妈妈说,我是伴着书香来到人世的。因为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很爱看书,她白天黑夜都扑在书本上。我呢,生下来就对书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妈妈常会得意地说,那是胎教的结果。

也许真的是这个原因吧,我对书有着天生的喜爱。妈妈说我小时候哭闹时,给我好吃的、好玩的,都不管用。只要给我一本书,我便会停止哭声。

上小学后,爸爸妈妈瞅准了我的爱好,就以给我买书作为我学习进步的奖励。上学期期末,我又评上了“三好学生”。爸爸奖励了我一套《淘气包马小跳》,我欣喜若狂。暑假时天天捧在手里,看得如醉如痴。因为没时间陪小伙伴们玩了,他们围着我“书虫、书虫”地叫个不停。可我才不管呢,因为没有什么比书更让我着迷的了。

在我读过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每一本都是文字配有插图,既生动又形象。好多年过去了,书上介绍的很多知识,我还记忆深刻。课堂上,我常常能回答出其它同学回答不出来的一些问题。老师表扬我,说我知识面很广,还说我的作文写得好。同学们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那时,我好得意!

每年过年,爸妈给我的压岁钱我从不乱花,都拿来买自己喜欢的书。

我爱读书!读书伴着我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从上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书,有《寓言故事》、《马小跳》那时我很不爱看,只把书藏在书柜下。

直到看到别的同学作文写得那么好,而我一个字都蹦不出来,真是气死我了,老师告诉我只要多看书,你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进步的。我从图书馆借了《基督山伯爵》,告诉自己要天天读书,让自己喜欢读书,那时写作文就不发愁了。

而后,我又把放在书柜下的书都拿了出来,我认真地读着。每天放学后我都赶快回家,写完作业,挤出时间读书。吃饭时我要一边看书,一边吃饭,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咽到肚子里了,晚上睡觉时,我还要和妈妈读上几小时才肯睡觉。

现在,每日读书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柜的书再也不会寂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和读书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书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既开阔了我的视野,又丰富了我的生活,还把把我带到了一个广阔无边的天地。这正像高尔基说的那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每当我打开一本书的时候,我就会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个世界里充满了喜怒哀乐,充满了悲欢离合。书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书便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提起我和读书故事,那就得从我4岁时说起了。那时,爸爸每年都会给我订阅《启蒙》杂志,我每个月都期盼着那个月《启蒙》能马上送过来。每当邮递员叔叔把《启蒙》送到我家时,我都会飞快地跑过去抢过《启蒙》,津津有味地看着,这就是我最早的读物。

后来,我上了幼儿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识字量大大增加,我就可以看一些短篇的童话故事了,比如:《丑小鸭》、《海的女儿》、《龟兔赛跑》等等。其中,我在《龟兔赛跑》中捡到了一颗宝石:做事不能做到一半就不做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这颗宝石证明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还记的一年级的一个星期天,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当我走进书店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从来没看见过这么多的书!小说、科普、童话、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真是书的海洋。于是我找来了一本叫做《小公主和矮爸爸》的书看了起来。我觉得,把这时候的我比作一条贪婪的鱼,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真是再准确不过了。

一页,两页,三页,正当我看得入迷了的时候,妈 妈找到了我,叫我回去。我根本没听见妈 妈在叫我,头也不回。于是妈 妈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小公主和矮爸爸》这本书,和妈 妈一起回家去了。

由于我非常爱看书,所以妈 妈给我我买了很多本,还办了两张图书证让我去图书馆借书。因此,我的书一天比一天多,我也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是书伴随着我成长的。

我喜欢书,喜欢书里面的图画,喜欢书里面的文字,喜欢书里面丰富的知识。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我觉得,书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我和读书的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的读书故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读书,我可是滔滔不绝,因为我常常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我在书的世界读着读着,那些精彩的人物总是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好像书中的人物就在身边一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说的一点也没错,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读书故事

在那欢快的回忆小河中,我隐隐约约的记得:我1岁到5岁是在老家生活的,在那里我很快乐,遗憾的是没有什么课外书,只有一两本童话故事。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把我接到长沙读书,这时,我与书的故事才刚刚开启。

妈妈最开始给我买的是一种很薄很薄的小绘本,里面大多是图画,我很喜欢,常常看的津津有味,虽然,很多字我还不认识,但是妈妈给买的小绘本都是注音的,所以我都能拼出来。到了晚上,妈妈会放故事给我听,但每天晚上只能听一个。有时候,我会嘟着小嘴撒娇道:“妈妈,妈妈,再听一个,再听一个,一个嘛!”妈妈这时就笑着说:“不行哦,小孩子要保证睡眠。”我就只能乖乖睡觉了。有一天晚上,妈妈像平常一样来给我放故事听,我就乖乖的盖好被子躺在床上,其实,我心里想的是:“快点快点,我好行动。”等妈妈走出房间,关上房门,我就立刻把耳朵竖起来听,听见妈妈进了自己的房间,不一会我听见了关灯的声音,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我长呼一口气,然后像只猴子似的弹了起来,没有一点声音地来到了上铺,把平板轻轻点开,把另外两个故事也放进播放列表里,我擦了擦出汗的手,心想终于弄完了,但是,我突然听到了妈妈的脚步声,我马上回到下铺,闭着眼睛装睡,果不其然,妈妈进来了,我假装刚刚睁开眼睛皱着眉头说:“妈妈,不要开门,外面的光太闪眼了。”“哦,我来检查下,刚才好像听到了脚步声。”妈妈说。听到这,我的心不禁跳得更快了,好在妈妈一会就出去了。

四年级的时候,我嫌家里的书不够看,于是,妈妈打算带我去图书馆看书。我跟妈妈坐了一个小时地铁,出地铁后,我发现天上的太阳像个金灿灿的大气球一样飘在空中,天气如此的炎热,我们汗流浃背地进了图书馆。一进去,我就直奔儿童区,哇!一进门,我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应有尽有的书籍,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在这一排排的书里选择着,有文学类、科幻类、诗歌类等等。最后,我的目光锁定在了科幻类,我的眼睛被《哈利波特》这一系列的书吸引了,它的书和电影曾一度风靡全球,我便捧着《哈利波特》读了几个钟头,中午了,妈妈喊我去吃饭,我没回答,妈妈又叫了我好几遍,我还是没回答,妈妈又说:“如果不去吃饭,以后都不来了哦!”我猛地抬起头看着妈妈,她再说了一次:“走吧。”“哦”我放下书,恋恋不舍的一步一回头的望着书本。

这就是我的读书故事,书籍能带给我们知识,你也要爱读书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二年级我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看书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书桌上、沙发上、茶几上,随处可见一本本的书。绘本故事、童话故事、百科全书,我无所不读。吃饭看、坐车看,甚至上厕所的时间我也不放过。妈妈不高兴了,怕我看坏眼睛,但我还是偷着看,为此,我没少挨妈妈的骂。

书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而且还带给我自豪。记的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当我们走到半山腰时,只见路中间躺着几条长着很多条腿的虫子,它们一身黑色,样子很难看,妈妈被吓得大惊失色,尖叫一声:“这是什么呀?”我走上前去一看,不由的暗暗发笑;“这东西都不知道啊,这就是《百科全书》上说的“千足虫”呀,全球有10000多种,喜欢生长在松树上……”我滔滔不绝地介绍了起来,妈妈听的目瞪口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可得意了。

书,陪伴我成长,给了我无穷的快乐和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读书笔记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刻舟求剑读后感。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一个事物,时常要发生变化的,用眼光去看时常发生变化的事物,必定要犯大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247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的精神粮食。它教会我们辨别善与恶,指引我们走向光明的道路,在我们迷迭自我的时候,它总能为我们传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牛角挂书》篇一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随月读书》篇二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韦编三绝》篇三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下帷读书》篇四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挟策读书》篇五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高凤流麦》篇六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温舒编蒲》篇七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负薪读书》篇八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带经而锄》篇九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焚膏继晷》篇十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十年窗下》篇十一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学富五车》篇十二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三十乘书》篇十三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枕中秘宝》篇十四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开卷有益》篇十五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读书种子》篇十六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束之高阁》篇十七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三坟五典》篇十八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寻章摘句》篇十九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断章取义》篇二十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梦笔生花》篇二十一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文不加点》篇二十二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着述等身》篇二十三

形容读书或着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着述极富,多作“着述等身”、“等身着作”。

《一字千金》篇二十四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藏之名山》篇二十五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着”等。

《凿壁借光》篇二十六

西汉时有一位着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囊萤读书》篇二十七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着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三余读书》篇二十八

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

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

《悬梁刺股》篇二十九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囊萤映雪》篇三十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手不释卷》篇三十一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洛阳纸贵》篇三十二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着《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心目中的书;"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心目中的书;"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这是藏克家心目中的书。而在我心目中,书就是一把金钥匙,帮我打开文学之门,开阔我的视野;书就是一叶扁舟,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告诉我一个个人生道理。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最喜欢看的是漫画书。我常常会到读书馆里去借书,妈妈希望我多看一些作文选、名著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我却对漫画书"情有独钟"。《蜡笔小新》,《多拉a梦》,都使我爱不释手。

有一次,妈妈送我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书。一本《爱的教育》足以让我陶醉,书中讲的是一位意大利小学生写的日记,一个个鲜明形象的人物,其中母亲与父亲,还有哥哥写给"我"的各封信以及姐姐雪维尔写给我的各封劝告我的信。还有安利柯与同学的争吵事迹,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渐渐地,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得看一会儿书,所以,在我的床头柜上,总会有几本小说、漫画和笑话书。进入中学后学习比较忙,但还是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书,它给我知识;给我力量;给我乐趣。它是我最敬爱的导师,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是我最亲爱的伴侣。要问我为什么喜欢书?我会说,因为书给了我很多,很多,因为有它在,我是最幸福,最快乐,最自由的!同学们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读书时,常常会想起我第一次读书的故事

那时,我刚刚懂点事,姐姐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书,我走过去,说:“姐姐,你在干嘛,能跟我玩会儿游戏吗?”“不能,我在看书。”姐姐说。我问:“什么书,我也要看,我也要看!”姐姐笑着说:“你看不懂。不过,这本《安徒生童话》你先拿去看一看吧。”“好呀!谢谢姐姐。”我说着,从姐姐手中拿过书,跑到床上,开始读着。

一看到书的封面,我便呆住了:上面有很多动画片的角色,真好,真吸引人!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可我看不懂,很多字不认识,这该怎么办呀?这时,妈妈走进来,看到我在读书,于是说:“思成,这书你肯定看不懂,妈妈念给你听,好吗?”“好呀,我正愁怎么读下去呢!”我说。就这样,妈妈每天晚上都讲给我听。就这样,一本书便被妈妈讲完了。为了能让妈妈天天给我讲故事,我们就去书店买回几本童话书。直到我上了小学才不讲了,因为那时我自己会读书了。

怎么样?这就是我与书的故事,书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初步认识了世界,也让我懂得一个小道理:“如果这一天你没有看书,那么,这一天你就会过得没有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读书笔记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刻舟求剑》这则故事讲了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结果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读完这个故事大家都会觉得故事中的这个人十分的愚蠢。那这则故事到底向我们讲述了什么道理呢,不只是讽刺哪些愚蠢而又拘泥的固执,不知变化发展的人。小故事,也是可以悟出人生大道理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则故事又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国家栋梁来说,这则故事告诉他们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死读书,只记固定的问题和答案,却不知变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在做事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想好了再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艺术的故事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2237 字

+ 加入清单

“希腊艺匠去跟埃及人求学,而我们又都是希腊人的弟子,于是,埃及的艺术对我们就无比重要。”如果我们把艺术的历史看成是作品的自我修炼过程,那么传统的西方艺术史学家将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艺术起源于尼罗河流域!”我们无法将法国南部的洞穴或是北美的印第安人与现在我们所谓的艺术直接联系起来,但是从埃及可以。

当我们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埃及,在建筑上金字塔不能不提,在雕塑上浮雕和人头像不能不看,在绘画上壁画更是重点的重点。这三大类,在埃及,仍然保持着原始艺术的一些特质,强调是否“有效”。

金字塔是人的陵墓,埃及人将巨石块通过一些现在还不知道的方法垒成三角锥体,中间放置已经处理好的木乃伊,最早只有法老能享受如此待遇,久而久之,只要有能力建造的人都可以安息在金字塔。我们现在只能推测,修建金字塔是因为埃及人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而灵魂存在与否,决定于肉体是否保存完好,所以要将人制成木乃伊,然后将木乃伊放在既安全又能够使灵魂更容易飞升的金字塔中。

人头像,似乎也是走这个套路,埃及人将石像放在陵墓里,可能是想要双重保险——制造一个死者的肖像石雕使死者的灵魂长存不灭,所以在埃及,雕刻家的原始意义就是“使人生存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埃及人的石雕风格已经脱离了原始艺术的那种符号化,但是离惟妙惟肖的自然主义还有一段路程,这个时候的人头像只是大致勾勒出轮廓。

壁画和浮雕更是为了人死后而创作的。可能是因为太奢侈,也可能是因为太残忍,埃及人采用了绘画来代替殉葬。这和中国差不多,兵马俑就是著名的代替人和牲畜的殉葬品,只不过不知道埃及有没有一个像孔子一样的人,发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为伦理进行到底的言论。因为是绘画,所以能表现的东西就多了,不仅有人还有环境,当然目的一致——为了使死后的人能够在另一个世界逍遥自在。

埃及的绘画,特点十分突出,讲究完整、明了、还带着小个性。比如底比斯墓室里的《内巴蒙花园》,作者想要构筑一个有鱼有鸟有植物的池塘,池塘周围有着各种树木,还结着不少果子,该怎么画?如果画俯视图,池塘是看清了但是周围的树和池塘里的鱼、鸟就看不清了,就算是看清了也就一个点谁知道那是鱼;如果画侧视图或主视图,一边的树是看清了但是其他就没了。画这幅画是为了给死者一个生活的地方,如果因为视角的问题,让很多东西没画进去,那么死者不就享受不到了?对于这个问题,埃及人通过有埃及特色的办法解决了——池塘画俯视图,水里的鱼、鸟、植物画侧视图,周围的树画侧视图。看完,一股情切感油然而生,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是这么画的。这就是效用强过真实。人就更有意思了,画里的埃及人都有着挺好玩的“神圣姿态”,头一般是侧面的,眼睛、肩膀、胸膛一般是正面的,脚一般是内踝那一面的。画成这样,一方面是要完整,该多大就多大,该多长就多长,努力规避因为视角原因使人的某一部位“缩小”,从而影响以后冥界的生活;(性生活呢?)另一方面是偏好,实在有遮挡的地方就取一个喜欢的面,不管画里的人是否长着两只相同的脚。所以与其说埃及匠人在绘画不如说他是在通过自己掌握的外貌表来组接画面,尤其要注意埃及的画和我国人物画也有相似的地方,意义决定大小——越重要的人物,画得越大。

埃及的艺术风格很难表达清楚,它程式化但又不笨拙,它完整精确但又不十分自然,它具有很强的整体秩序感。每一个当时的艺术家,更多的时间是学习各种类似于男人颜色要比女人深的法则,而不是如何表达情感,学习的终极目标是用今日的题材重现当年的感觉,所以埃及的风格稳定、朴素而和谐。

只有一个人打破了这个严格的规则,成为了“异端”——第十八王朝的Amenophis Ⅳ。或许是因为这是外敌入侵后建立的新王国,他打破了许多古老的传统,统一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大破而大立,这股风潮自然而然的冲向了艺术家。这个时候更多的讲究如实描绘,以至于把法老雕刻得很难看,并且动作也有了改变,程式化的动作变成了夫妻俩抱着小孩,沐浴在Aten神的圣光下等。Akhnaten(Amenophis Ⅳ)的艺术改革,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克里特岛以及其他地区的艺术的启发,比如,在迈锡尼发掘出的约公元前1600年的讲述了一个捕猎的故事的匕首,图案就比埃及的生动、自然的多,如果埃及的艺术家看到其他地区的同行的作品一定大受启发。可惜的是,埃及的改变只停留了一个朝代,Akhnaten去世后,他的继任者Tutankhamun逐渐恢复了过去的信条。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同样有着艺术,与埃及一样,只不过可能是因为原材料的短缺,或是信仰不同,(不相信灵魂永生)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远古时期Sumerians民族在乌尔建都统治着这个地区,从乌尔发掘出的公元前2600年木质镶金竖琴残件,可以告诉我们在远古的时候这里的艺术技艺已经很高了,可以创作出很生动的物象,并且他们偏爱对称和精确。美索不达米亚的国王虽然不去装饰墓室的墙壁,但是他们喜欢建纪念碑,并且这些碑刻可能还有着某种力量,比如发现于苏萨的约公元前2270年的纳拉姆辛王纪念碑,讲得就是赢得了一次战役的胜利,国王一只脚踏在对方军队的尸体堆上,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久而久之,这种纪念碑成了记录历史的载体,比如出自尼姆鲁德的阿苏尔纳齐拉普利王宫的约公元前883年——859年的浮雕,其中就记录了一场战斗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攻城机械、双方射手、痛苦的人民,场面不像埃及人那么刻板,并且有一点挺好玩的是,伤亡者没有本国人,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鼓吹宣传的艺术,但是我更愿意认为原始巫术是其滥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即使这样妈妈也会给我买一些书,比如有《皇帝的新装》、《格林童话》、《拇指姑娘》等,小时候睡觉的时候,都是妈妈给我读一些故事,估计就是小时候,给我养成了一个不爱读书的习惯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即使这样妈妈也会给我买一些书,比如有《皇帝的新装》、《格林童话》、《拇指姑娘》等,小时候睡觉的时候,都是妈妈给我读一些故事,估计就是小时候,给我养成了一个不爱读书的习惯。

有一次的晚上妈妈出去了我觉得非常无聊,所以就去学习桌那边看了看,想着妈妈平时老让我看书,我在心里想书有什么好看的呢?这次我要看一下书到底有什么好看的,于是就从学习桌上随手抽了一本《格林童话》,翻了起来。

看着,看着,我便入了迷,我为《猫和老鼠》里的猫的贪婪而感到愤怒,为《生命之水》里的三儿子而感到惋惜,为《小红帽》里的小红帽和外婆感到担心,为《忠实的约翰》里的约翰而感到高兴。

从读了这一本书之后我就开始喜欢读书了,从这一本书竟然发现了这么多好事,我继续读,这时妈妈回来了我没有发觉,等妈妈过来时我才发觉,我兴高采烈地和妈妈分享里面的故事,妈妈见我现在喜欢读书了,妈妈非常高兴。

从那以后我决定:每天要读一会书,这样既能提高我的习作能力又能提高我的阅读能力,还能丰富我的课外知识。

就这样,书教给我了人生的道理,读书成了我的生活中的必修课。

读书我的最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读书故事初中作文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一种神奇的物品,当看到前言时,你会被深深吸引;当看到结尾时,它会使你潸然泪下;书,是一叶扁舟,带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书,也是一道彩虹,把七种颜色送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小时候,自己一点儿也不爱看书,但每次看到别人读那么多书会懂得很多,就有一些羡慕。可我一看到书就就老觉得无聊、乏味。一天,我没事的在家里乱转,妈妈看到我转来转去,就硬把我拉回房间读书,我很不服气,就对妈妈顶嘴:我才不要读书!破书!妈妈看到我这样不听话就给我上了一节思想品德课,什么读书可以使人陶冶情操、读书让作文写得好说了好长时间,我耳朵都快起老茧了,没有办法,我只好乖乖投降。自己随手拿了一本《儿童文学》看了起来,可没看几个字,我就一阵头疼,心里可憋得慌。正要把它甩一旁,一回头,家里的执行长官正用双眼盯着呢。哎,只有硬着头皮看呗,就这样在长官的监督下,我竟然爱上了读书。从那以后,看书成为我每天睡觉前必要的一项工作。当妹妹借走自己最爱看的《窗边的小豆豆》时,我叮嘱了妹妹好几遍,生怕这本书有任何的磨损。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西游记》,这可是我心仪已久的四大名着之一。书一到手,我就飞快的躲进卧室孜孜不倦的啃起来。看着看着,着迷了,似乎自己身临其境,与孙悟空一起三打白骨精去了不知不觉已经是午饭时间,吃饭了,妈妈在门外叫嚷着。我假装没听见,尽管肚子直唱空城计,但我不想把视线从书上挪开,像被磁铁吸引住了一样。直到妈妈推门进了卧室哟,我们家的宝贝看书都废寝忘食了。施主,今天可有大餐,我学着猪八戒的口气逗着妈妈。哈哈哈我和妈妈都开心的笑了。

其实,读课外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写作。在二年级的时候,刚接触写短文,那可让我伤透了心,在作文本上磨叽了半天都写不出一个字。我是写得直哆嗦,妈妈在旁边看的直发慌。于是妈妈只有向班主任求救,最后的办法就是每天读课外书,每天抄好词好句。就这样我坚持了三年。现在我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每次的作文都会有一个鲜红的优呢,老师还经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读。

读书,真的挺好,它让我丰富了自己的情感,我会跟着书中主人公的幸福一起开心的大笑,也会跟着书中主人公的不幸一起哭泣。读书,真的挺快乐,它让我的童年过得如此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读书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进步的阶梯·······这些千古传颂的名句,必定有他

们的道理在其中,也就是这些道理,把我带进了书的世界。

以前,我一直都不喜欢看书,因为小小的总是认为看书非常枯燥,不像动画片一样生龙活虎的有趣。直到有一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看书。我看到满目琳琅的各种图书的时候,也就在那一刻,我遨游在书的海洋里的时候,我才发现书中的内容比动画片更有趣、更精彩。我每抱着一本书,就好像抱着无价之宝一样,总是舍不得放手。那一天,我把自己完全投入到了自己喜欢的书中。我一会儿会为可怜的丑小鸭而哭泣;一会儿会为勇敢的士兵而骄傲;一会儿会为美丽的公主和王子感到高兴;然而真正让我自豪的是我变成了一位正在探索奥秘的科学家,那些解不开的迷似乎在我的努力探索之后都能一一解开······

从那以后,妈妈经常说我是一只小书虫,家里的书几乎都被我“吃完”了。现在只要一有时间,图书馆、书房都是我的影子,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太多太多,比如《IQ智商》带给我思索和聪明,《十万个为什么》回答了我以前总是不能解开的谜。同时,在书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知道了很多知识,最重要的是还积累到了许多>好词好句,为我以后写作文提供很多的了帮助,也就是这样,书成了我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书是快乐的世界,以后,我要从书中享受他带来的点点滴滴,享受他带给我的欢乐,享受他带来的无穷的知识,让我变得更加充实,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让我变得更加博学多识!

作文二:我与书的故事

书是知识的源泉,我爱读书

自从我识了字,就经常问一些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可有的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我问的问题。有一天,我望着满天星斗,突然想到:天空中到底有多少颗星星呢?我问爸爸,他摇了摇头,说:“这怎么数得清楚,傻孩子。”我翻阅了许多书,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们肉眼看得清的星星有3亿多颗,我十分高兴,因为书先生解答了我的问题。

最近,我看了一篇故事叫做《可爱的小蜜蜂》,蜜蜂,那些小小的蜜蜂,没有什么不平凡的,但是,它们对待生活,对待劳动却有一种使人难以置信的热忱,蜜蜂的勤劳和无私的奉献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应该受到我们的赞美。如:工人叔叔、农民伯伯每一天辛苦的耕耘才换来我们的幸福、甜美的生活。随着我不断地长大,那薄薄的书渐渐地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了,我开始看厚厚的书了:《红岩》《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等等书我都看过了,还把那书中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写作文的时候灵活运用,这样我的写作水平提高得很快。

书教育了我,启发了我,激励着我前进;书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读书的时候总会感到无限的快乐,我爱读书! 《读书故事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集锦

全文共 5711 字

+ 加入清单

1、吕蒙读书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2、陈景润认真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3、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着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4、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5、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6、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7、爱读书的陶行知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着名的教育家。

【感悟】陶行知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完了四书五经,又学习了现代科学和古典文学,终于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他的事例说明,环境再恶劣都不能成为不学习的理由。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人,不会被困难、环境等诸多因素所阻碍,而是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勤奋努力的动力。

8、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感悟】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9、孙康映雪读书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感悟】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在困境中磨砺自己。

10、唐汝洵苦读书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着名的学者和诗人。

【感悟】唐汝洵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生活在别人同情的怀抱里,而是用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斗志去激励和感召他人,使自己弱小残缺的身躯显得高大、伟岸。一个健康的人要获得如此成就,尚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个历经坎坷的残疾人都能如此面对生活,我们正常人不更应该热爱生活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