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汇编2篇 作文怎么写(推荐19篇)

我国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民俗文化节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浏览

6708

作文

630

满族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满族就是这五十六朵花中鲜艳的一朵,满族的服饰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满族服饰是对我国现代服饰影响最为显著的少数民族服饰,至今及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大家喜爱的服饰。

男子的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质乌拉。

女子服饰多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制成。有的将旗袍上绣成一组图案,有的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精致的花边。脚着白袜,穿着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她们的腰间或衣服上挂上荷包等。这样又给旗袍增添了一道色彩。

当然,满族不仅有独特的旗袍,还有漂亮的头饰。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人在一般礼仪或婚礼上佩戴的头饰。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绒或青纱为面的扇形头饰。上面还绣图案,镶珠宝或插各种花朵。戴上这种饰品,再加上长长的旗装和高底旗鞋,使她们分外稳重、文雅。

满族的服饰真是又漂亮又独特啊!

[满族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傣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1481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种花,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气枪打靶”、“绵羊拉车”、“力劈华山”,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庙会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大饱眼福, 其乐无穷,我

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欢天喜地。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国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 。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评剧、相声、小品、哑剧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音韵,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东西南北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台州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台州人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今天是除夕的前一天,也是我们台州人自己的春晚的播放的日子,我们满怀期待地等着。

晚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播放了,我们一家四口妹妹、爸爸、妈妈和我坐在电视机前认真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每当放小品的时候,我们都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最好笑的小品要属牛皮三和马小草。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没了牛皮三还有牛皮筋。就听了这么一句话我就笑了半天了,牛皮三和马小草是台州的名人,他们演过很多的节目,而且都是很好笑的小品。每次都让我们大家笑破肚皮。这一年的春晚真好看,我很期待下一年的春晚呢!

小品确实精彩,其他的节目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广州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2015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掘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不能满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广州之所以被称为“花城”,不单是因为广州气侯温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昆明也四季鲜花常开),更由于广州每年春节前都举行迎春花市,这种倾城人民逛花市的习俗,全国唯广州所独有。迎春花市是由古代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规模。

早在两汉时,广州人便有爱花的癖好。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已说岭南人“彩缕穿花”。因广州人爱花,也就出现了以种花、卖花为业的人。

南汉时,河南一带被称为“素馨斜”,就是专门艺植花木的地方。花农和卖花女就在现在的海珠桥南岸西侧的“花洲方渡头”划艇过河北卖花。形成花市的,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一1630年)。但那时是天天都有花市,地址最初是在天

字码头,后陆续扩大到广州九个城门。花的品种也主要是素馨花。年宵花市则到19世纪清咸丰、同治年间始形成。

花市举行的日期,固定在春节前三天,即从年甘八开始,到除夕之夜达到高潮,正月初一清晨02时结束。而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到除夕午夜时分,花农必将售不出去的花砸个稀烂。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至今。现在,广州迎春花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办越大。市内各区均有花市 :越秀区在教育路;东山区在滨江路;荔湾区在多宝路;海殊区在江南大道。另外,越秀公园、烈士陵园、海幢公园、流花湖、荔湾湖等大小公园,无不在春节前后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组成部份。而教育路花市则成为广州花市的中心。每个花市搭起彩楼 ,张灯结彩,在马路中央架起长长的花棚,一层一层摆满各种花果。广州人好讲意头,认为春节逛花街,买支靓花,来年便能行个“好运”。当然,逛花街不只是为了买花,更多的是为了赏花。花市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百多种花果。

每年阴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原名“端五”,端是初始的意思。亦叫重五、端阳。因端午正是夏季之中,太阳处在正阳的位置,所以称端阳,还叫天中节。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洗龙舟水等习俗。广州端午赛龙舟已有一干多年历史。明代以来,人们多数在珠江河海珠岛对开的海面进行。但那时的龙舟比今天的高大得多,样式也复杂、美观。有十几丈长,六、七尺高的,龙船上还有台阁,一只船上有近百人。实质是以艺术性为主。现在,赛龙舟已成了群众性的体育竞赛运动了。龙舟的形状也多制成狭而长,形如独木舟,以利船速。龙舟的桨数不等,少则六对,多的有五十多对。大型龙舟一般都设旗手和锣鼓手,锣鼓手击锣打鼓统率全船,划浆的随鼓声或快或慢。此外划桨的只管划浆,掌舵的把稳舵向。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桨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罩住,以致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水雾在江面飞驰,甚是扣人心弦。赛龙舟夺标者可赢得整只烧猪出回村里分了吃。很可惜,广州的珠江河面因交通繁忙,河道挤拥,已有好几年没能在这里举办赛龙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秋节的民风民俗作文篇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泱泱中华,盛开着五十六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之花。他们衣着不同,住所不同,食物不同,处处显示着中华文明高贵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文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风、鹤峰、宜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的民锦。土家族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每桌七碗,九碗或十一碗,但无八碗十碗,因为八碗被称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和菜是土家族民间逢年过节必不可上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被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菜。端午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用一个巨大的蒸笼装满了糯米,把蒸熟的糯米倒在舂石里用竹子舂成粘稠状,几个土家族姑娘围成一团,把糯米捏成饼状,裹上芝麻即食。

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白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节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 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 ,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 .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山西民风民俗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山西,我喜欢我的家乡,爷爷和奶奶经常给我讲山西的一些民间风俗和传说,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间风俗,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山西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云南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他们的居住房屋样式很多.

最高有白族风情的是“长间”.所谓“长一间”.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泥砖,木构顶架,茅草铺顶.主楼正房楼上,用以储存粮食及其它食物.楼下住人,做饭到另一间橱房,畜栏专门用来圈羊牲..畜

半山区的白族民居,是两层木构的茅房,竹木结构的蔑笆房和用石块堆叠成墙’木架’茅草做顶的房屋.山区高寒地区的白族人住的是用哈横木段来垛成的”木垛房”,”木垛房”有单间和双连间两种.为避寒取暖,室内没有火塘.

白族人的民居非常有特色,不仅是民居,白族人的春节也十分有趣.

白族人过春节时要放升炮.所谓放高升炮是指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让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抛绣球”;互拜,赠送礼品,泡有米花的糖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这些都是白族人过春节独有的习俗.

春节和民居固然引人注目,但云南那边的戏曲也是不可轻视的.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有>等剧目.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而成,经丝弦腔为主.有>,>等剧目.

这就是云南的民风民俗,你看它多么有特色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春节虽不如老舍笔下北京春节那般隆重,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历时一个多月,但对于人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们劳动一年后欢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

我家的春节差不多就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时候,很少有人闲着无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换床单,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显示出新的气象。当然了,对联、窗花、日历是必不可少的,理应在前几天完成,所以这里我不做描述。

三十这天,重要性仅次于洗衣服的应该算是做年夜饭了,大人在一边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们蹦蹦跳跳,想尽办法帮个忙,却总插不上手,只有干着急罢了。年夜饭的品种照例是很丰盛的,依旧是鸡鸭鱼肉之类,但小孩子白天中无事时吃尽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这些珍奇,只好随便选几样来一品好坏,往往遗下一大堆剩菜,让劳动一番的大人们目瞪口呆。但无论如何大人们是不会恼的,因为剩菜剩饭此时此刻便成了年年有余的象征。

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饭,随后便是孩子们的自由时间了,桌上摆好糖果、水果和各类糕点,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气洋洋,其中当属孩子最欢喜,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蜜语换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压岁钱。如果你问他们明天的愿望,应该就是多来点拜年的了。

除夕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守岁这一着却不是我能接受的,听完倒计时的钟声,刚想闭上眼睛睡个好觉,窗外就“劈里啪啦”地响起了礼花声,弄得人睡意全无,却又筋疲力尽。

正月初一的习俗近年来越发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饭,便上街闲逛。街上的商铺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从人们的口袋里弄到更多的进账,不惜破坏正月初一关门停业的老规矩,大张旗鼓办起了“新年大甩卖”之类的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过年的食物储备、购买新衣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总的来讲,新年里没有逛庙会之类的活动,确是可以用单调无味来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实在是在闲得无事中闪过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有些意思。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从种类上分,可分为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菜馅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记忆中,元宵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几年元宵的晚上,还可以看见大人们领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灯笼逛游,如今却难以见了,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叹道,富有民族特殊的传统文化这正在消失啊!

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风民俗的好词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齐鸣 灯饰 仪式 礼花 隆重 供奉 图腾 浓郁 拜年 宗教 供品

信奉 参拜 庄严 欢聚 陋习 陋俗 吉庆 喜庆 洋溢 狂喜 舒杨

吉祥 喝彩 恭喜 陶醉 盛况 沉浸 风采 喧闹 打扮 新颖 美好

民俗流传 庆典 风俗 习惯 浓厚 庄重 庆祝 真挚 肃穆 乡俗

村俗 祈祷 欢腾 沸腾 盛装 爆竹 焰火 场面 装点 彩灯 奏乐

欢声雷动 震耳欲聋 民俗民风良辰吉日 张灯结彩 彩灯高悬 蜂拥而至

接嫂而至 琳琅满目 光怪陆离 斑驳陆离 鼓乐齐鸣 爆竹声声 万众欢腾

欢呼雀跃 锣鼓喧天 盛况空前 经久不息 穿花拂柳 流光溢彩 开怀杨饮

响彻云霄 顶礼膜拜 摩肩接踐 人头攒动 人山人海 熙熙攘攘 座无虚席

纵情欢唱 喜形于色 扶老携幼 络绎不绝 彩灯高桂 栽歌栽舞 鞭炮齐鸣

彻夜狂欢 妙趣横生 灯火辉煌 欢声笑语 三五成群 火树银花 万家灯火

光焰万丈 花团锦簇 翻翻起舞 亮如白昼 披红挂绿 高朋满座 手舞足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襄阳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158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关于襄阳民风民俗吗?下文为大家整理了襄阳民风民俗作文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襄阳民风民俗作文500字篇一:

清晨,虎头山出现一轮红日,仲宣楼迎来第一缕阳光,汉江粼粼金光倒映着古城墙,这美丽如画的风景,就是我的家乡——襄阳。

襄阳是一座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她紧靠汉江两岸,被人们誉为汉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在汉江明珠上成长的孩子,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的家乡之所以如此美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汉江母亲河的装扮。

襄阳的美丽,汉江功不可没。襄阳尤如一条龙,汉江就是一双明眸,没有了眼睛,襄阳就没有了神韵。人们常说黄河是“祖国的母亲河”,在我眼中,汉江可以与其相媲美。汉江虽说没有黄河的波涛汹涌,却拥有一份安详与静谧;汉江虽说没有黄河的波澜壮阔,却凝聚一份清澈与淡泊;汉江虽说没有黄河的雄奇险峻,却给人一种文雅与秀美的感觉。汉江母亲河教会她的儿女以友爱、平和的心态去做事、做人,教会他们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美丽的襄阳,还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伍子胥、刘秀、诸葛亮……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许多文人墨客也在襄阳流连忘返,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创造了灿烂的荆楚文化。

襄阳是如此美丽,作为一个襄阳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我相信,在襄阳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古城襄阳一定会变得更加光彩夺目。面对美丽的襄阳,我愿唱出这世界上最美的赞歌:襄阳秀美传四海,九省通衢居要塞。土地肥腴气候适,人文荟萃多楚才。改革开放三十载,经济腾飞震内外。中部崛起鼓声起,飞跃发展指日待。

襄阳民风民俗作文500字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迎着欢声笑语,我们迎着噼里啪啦鞭炮声,我们迎着满心的期待,我们来到了想念已久的祖国大地——湖北.大年初二我们在襄阳观看了古城墙、米公祠、古隆中。现在我把它们给你们介绍介绍吧!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樊城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人称“米襄阳”。米芾很喜欢收藏砚台。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深受到人们的爱戴。在他离任去世后,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古城墙位于襄城区境内,原筑于汉初,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夫人城等。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濠宽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它雄伟壮观,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其中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古隆中,谈起古隆中大家肯定都想到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的蜀国的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他17岁-27岁在古隆中隐居。幼年失去了父母,后随叔父至荆州,17岁叔父亡,便来到襄阳隆中苦读,被称为“卧龙”。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使刘备茅塞顿开。进入隆中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绿树成阴的树木,我们继续往里走 ,就看到了雄伟壮观的古隆中大门,这大门很独特,由三个门组成,正中间是个大门,大门上印着三个红艳艳的大字---古隆中;两旁各有一个小门,三个门中间有两根柱子,上面写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三顾频频天下计",下联是"两朝开济老臣心"。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三顾堂,这可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那里有一块浮雕:诸葛亮和刘备相对行礼,张飞却双眼圆瞪,眉毛倒竖,一副气鼓鼓的样子。疑?那边怎么有一口六角形的井?原来是诸葛亮在这打水用的,现在它还是那么清澈见底,被光一照还是那么波光粼粼,使人叹为观止。

其实人生下来不是什么都懂的,就像爱迪生说过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人不能没有先天的灵感,也不能没有后天的努力。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肯下功夫,只有我们先付出,才能得到一定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闽南民风民俗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立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5月5日(或6日)是立夏节,每逢这天,我们三北人便要举行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庆这个传统节日。

俗话说得好:“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因此,这天是一定要吃蛋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就忙着煮茶叶蛋:生起煤炉,把洗净的蛋(一般人家都用鸡蛋,也有用鸭蛋和鹅蛋的)放人锅内,再加入茶叶(前些年的陈茶)。茴香、桂皮、酱油,黄酒等作料,用文火慢慢焖煮,直至蛋壳发红发黑为止。这时,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叫人馋涎欲滴。孩子们则忙着编织蛋套,他们找来一些彩色的丝线或毛线,弟弟妹妹打下手拉着线绳,哥哥姐姐穿线、打结,忙得不亦乐乎。这五颜六色的蛋套一打好,孩子们就抢着挂在胸前,连睡觉也不摘,枕着蛋香、带着期盼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民俗民风的作文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节民俗民风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韶关,那里有别具一格的客家习俗,其中,春节最为热闹。

除夕的前一天,村名们都蜂拥而至的来到集市上,买鸡、鸭、鹅,买黄酒、白酒……留在家里的人则要将全部的物品更换,俗话说“干干净净迎新春。”扫完后,贴上年画与对联,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除夕那晚,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从下午,人们就开始准备着这一年一度最为丰富、最为开心、终于有意义的团圆饭了。吃完了饭,全家人都会在自家的屋顶上放鞭炮,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啪啪啪”飞上天空的烟花,好似一盏独灯,照亮了天空中的一角。十二点钟的钟声敲响,从村头到村尾,挨家挨户都要放很大很大的爆竹,“隆隆”的声响伴着新春的到来。当晚,每个人都要守岁,如果要睡觉,就要开着灯睡觉,因为长辈说那样年兽就不会来找我们。

大年初一虽然没有除夕那样的热闹,喜气洋洋,但还是很开心,欢乐的。早晨,六点多,每家每户都要去庙里拜祖宗。给祖先敬完酒,还要按大小辈分站一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大顺,祈祷来年平安,吉祥,富贵。回到家以后,晚辈要收取长辈给的红包,并且要说:“祝某某某,新年快乐,吉祥平安来年如意。”

初二那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探访,回家那天,她们都会带一些糖果,水果,贺礼……

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家里人要开始做汤圆。糯米用大大的缸子装着,用木锤把它打均匀之后再包馅儿,晚上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八年级民风民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WWW.t262.com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六年级作文:民风民俗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