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风家规家训的征文(合集19篇)

家风犹如一壶茶,醇厚芬芳;家风犹如一朵花,馨香扑鼻;家风犹如一首歌,美妙动听。家风传承着祖祖辈辈对我们的希望,而在我家,始终将“守纪,孝顺,勤俭”永记心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规家训的征文,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浏览

687

作文

1000

议家风谈家教征文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搞了个家风采访节目,100多名记者在全国随机寻人访问,尽管答案五花八门,但总的精神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传统,采访活动很有意义。

中国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简称家教,这里指的是家长或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自古至今,一直很重视,《周公诫子》,《三字经》,《弟子规》,《曾国藩家训》,《傅雷家书》,诸葛亮的《诫子书》,陈毅的诗《手莫伸》和《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都曾是家教的好教材。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如果某人说谁缺少家教,是嘲讽和贬损,被看作骂人。

好的家风是什么?我最欣赏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的短文,集中了他的人生体验和智慧。他要求儿子诸葛瞻注重道德修养,要经常静思反省,生活要俭朴节约,志向要坚定不移;学习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刻苦钻研,注重积累;要防止虚度光阴,碌碌无为,后悔终身。以我看,他对儿子的要求,与我们要求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基本吻合。诸葛亮的《诫子书》,是中华文化家教的经典,也是好家风的传承。

家风的传承要靠家教,家教的第一责任人是家长—父母亲。父母是孩子的最好教师。父母要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养不教,父之过。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歪下来。如果父母下班就围着麻将桌子转,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子女随之效仿,就很难用功读书,培养成才。少数所谓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之所以沉湎声色,胡作非为,乃至触犯刑律,其父母难辞其咎。比如李某某犯罪“二进宫”,肯定与其父母的过度宠爱、家教不严有关。一个人、一个家庭,没有家长进行好的家教,也就不会有好家风。

年轻时,诸葛亮的《诫子书》、刘禹锡的《陋室铭》,韩愈的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荀子·非相》中的名句“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都曾是我的座右铭。这也是我自立的家风。我曾请我的中专老师、书法家瞿运先写成条幅挂在家里,可惜文革抄家时当成“四旧”烧毁了。

对孩子的正面说教和引导是必要的,但更多的应是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学习精神、道德操守、遵纪守法、为人处事等方面做孩子的榜样,给孩以正能量。我的三个孩子,先后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各自成家立业。应该说,这是他们遇上好时代、自身努力的结果,但与我的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我从来没给孩子说过什么家风。我的家风就是我的座右铭,就是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

俄罗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每个做父母的人,不要忘了自己做家长的责任,要对子女进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家庭教育,弘扬好的家风。言教不如身教,要努力做子女人生道路上的榜样。中央狠抓党风、政风建设,我们普通百姓注意抓家风,上下联动,齐心合力,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风气一定会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说我的家风家训征文1]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放学回家,在家楼梯内发现了一个东西,看似手机,我最初以为是手机壳,漫不经心地踢了一下,发现真是部手机。拿起来一看,哇!是苹果机,名牌的耶,微薄触屏,价格听说要三、四千哦。我把那部手机捡起来,四处张望,也没有人,就且带回去吧。路上,我想:“如果把这部手机占为己有,那多好!可以看小说,可以进入4399王国,可以造梦西游,可以玩转微博,可以狂飙QQ飞车……这可是微型电脑,自己一个人猫在阳台上,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就不用跟老爸抢电脑啦。把原来的手机卡拿掉不就完了,天知地知鬼知。呵呵,太爽了!”想着想着,不禁偷偷地笑出声。

不一会儿,爸妈便回来了,我赶紧把今天捡到手机的过程和他们说了。爸爸笑了,说:“鸡棚下哪来蚯蚓巴(闽南话,挺押韵的哦),准是我们楼下的叔叔阿姨们掉的,要还给人家。再说了,不义之财不能要,即使是他人的,我们捡到了也要奉还。”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我看看手机的电话号码,希望找到失主,但全是电话号码,不知是打哪个好。我不知所措了。妈妈说:“要不去问问人家有没有丢了手机。”我说:“总不能挨家挨户地问吧。”爸爸开口了:“我们又不想要人家的,就等着,失主发现手机没了准会打电话过来的。”许久,有人打了电话过来,爸说:“应该是失主打来的吧,你去接一下。”我赶紧去接,不出所料,真是失主。我示意失主到我家来领手机。不一会,从楼下跑上人来,原来是二楼的阿姨,我把捡到手机的事情讲给她听,她十分感动,说:“谢谢你,小妹,你真是个好孩子。”

不一会儿,“扑通、扑通”,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怦怦怦,又是谁呀?我推开门一看,原来是二楼阿姨的小弟,手里拿着一百块钱,对我说:“我妈说要给你的,一点小意思,表示感谢!”但是,我坚决拒绝了,因为做好事是不能收别人的钱。

今天,我懂得了很多,感觉自己成长起来了,原来——做好事也不难,美好品德就从脚下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好家风家训家规书信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抬起头,踮着脚尖,给自己一个微笑,就能靠近阳光。——题记

太阳的延长让我们忽略了时间,你并不知道此时此刻,我们的目的地在哪,但却知道一直在前行,同一个空间,有着不同的平行线,害怕的望着天,霎间,家风家训萦绕耳边......

孩子,你应懂

窗外星星眨着迷人的眼睛,似乎在洞察一切,晚风拂过我的脸颊,夹杂着泥土的芳香,昆虫的细语,看似平静的夜,一切似乎不然。倚在门框上,冷风吹过,把我杂乱的思绪一点点吹开,耳畔萦绕着爷爷语重心长的声音:“孩子,一次的失败算不了什么,在黑夜里,破茧成蝶需自信,不过一次书法比赛,失败,只能证明你还需要努力,你要懂得,自信,是我们的家风家训,记住,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一番长谈,把我心中的迷雾拨开,虽然不懂家风家训其真正意义,但我已经感受到了初日的温暖。

流传已久的家风家训,今日重温。手捧甘露,与彩蝶蹁跹,与清风共舞。

孩子,你要悟

又是一个夜晚,又一次的比赛前夕,紧张的心狂乱跳动着,忽然间,一阵沧桑的脚步声传来,我知道,是爷爷,每当我紧张不安的时候,是他,来告诉我要时刻谨记家风家训。“嘎吱”一声,门开了,“孩子,你要悟,源远流长的家风家训,不会只像表面上那么简单,记住,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是一番长谈,使我原本狂乱跳动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不管明天怎样,我相信,我能行。家风家训的含义,虽然我只略懂皮毛,但万丈光芒已照进我心房。

源远流长的家风家训,今日重温。采撷缤纷,与青山共存,与太阳同乐。

爷爷,我记得

一袭风,翻滚着几片残叶,挟着清冷的气息呼啦啦吹来,摇落满树的桃花,比赛成绩已出,依旧不太理想,风儿拂过,银色的月光笼罩着我,一股难言的情绪涌上心头,这一次,我已经不需要爷爷了,我已经铭记住了家风家训,懂得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爷爷,我记得,我都记得,家风家训的含义,我真的懂了。虽然这次失败给我不小的打击,但家风家训却时刻催我奋发向上。那一刻,天晴了,风轻了,云淡了,万丈光芒撒遍了我的全身。

岁月的刀一点点的在更新世界的容颜,我的新改变的一点点。

改变一点点,慢慢地,落叶亦会深厚;自信一点点,落日转了个身,变成了朝阳;铭记家风家训,我的青葱岁月,迎来了花开的明媚时节。

在失落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炫人眼目,花蕾含苞欲放,闪闪烁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风家训征文

全文共 1869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领导干部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74 字

+ 加入清单

7月初,省体育总会秘书处全体党员去梅园新村参观学习,在周恩来总理的塑像前重温入党誓词,认真学习周总理的家规,他的家规共有十条,和大家分享一下:一是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是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是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是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是不许请客送礼;六是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是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是生活要艰苦朴素;九是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总理的十条家规,不仅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更是作为党员干部立家规、树家风的极好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社会发展新常态看,家规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国之基;国法,家之佑。以良好的家规引来清新的家风,带来清明的政风。从党员干部个人看,家规是党的政治组织纪律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事牵着国事,家风连着政风;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通过学习思考,个人认为,党员干部立家规正家风贵于立、重于行、成于传。

家规贵于立。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亦是如此。我出生在平常人家,爸爸是江苏省自行车队教练,妈妈是体院管理人员,爸爸妈妈都因为家庭成分问题没有入党,我们家也没有立明确的家风家规,但是他们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着我们,有着无形的家规:要有教养修身、要诚实善良、要勤奋工作,要知足常乐。在我七岁的时候,举家下放到苏北农村,当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爸爸妈妈都主动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并且跟他们做朋友,为他们服务。爸爸自学《赤脚医生手册》,义务为乡亲们针灸、看病送药,有的时候半夜被叫起来去为乡亲们解除痛苦。爸爸妈妈是带薪下放,经常接济乡亲们,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会给村里每家5块钱,有一年妈妈漏了一家,结果村民到家里来拿钱的时候,家里已经没钱了,妈妈就把家里准备过年的猪肉割了一半给他,全村都过了一个开心年。妈妈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和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家里做了好吃的,都会和邻居们分享,陈彪主任的岳父岳母是我们的邻居,经常吃到妈妈做的包子和饺子。

家风重于行。家规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而家风是家规的外在表现。家风是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是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躬身示范的践行。家庭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课堂”。妈妈爸爸虽不是党员,但是对共产党特别的崇敬,我在初一的时候,爸爸得知我入团了,特别开心,买了两斤糖到学校去发给我的同学们吃。当年周总理去世的时候把骨灰撒入了长江,融入了祖国大地,我爸爸当时就对我们说:“我们家以后所有人都不买墓地,把骨灰撒掉。”我们遵从爸爸的嘱托,在他去世后,把他的骨灰撒入了长江,我也和女儿约定,我以后的骨灰埋入大树,为枝繁叶茂提供营养。

家训成于传。家规既要精心制订,还要身体力行,更要形成世代传承的家训。家训是一个家庭内形成的特色文化,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钱氏家训》等,影响深远;国外著名的《哈佛家训》意义非凡,都被奉为治家教子的宝鉴。传承和发扬优秀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度的正能量。从自己家庭来看,纯朴善良的父母寄希望我们善良做人、正直做事,大家可能知道,我的名字:一冰,来自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父母让我要有纯洁的品格为人处事,我也为此尽力尽为实践着。

通过“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我反省自己的工作,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缺点和不足,面对繁杂的工作,学习的积累补充明显不够;面对改革的新形势,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推进更快,往往经验不足。

今后,要围绕局中心工作,团结省体总秘书处全体同志,为体育社团服务、为大众服务,使百姓有更多获得感。让自己成为一个“三型”党员。一是勤奋刻苦,做“学习型”党员。要“真学、善思、会用”,深入学习,善于思考,注重总结,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扎实进取,做“实干型”党员。党员在平时就要像胖子减肥一样,“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少说话,多做事,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实实在在的为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三是加强自律,做“修养型”党员。要牢记宗旨,敢于担当,守住底线,要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在职务面前多思责,苦累面前多思德,全神贯注抓工作,一门心思干事业。

我曾看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的一段话,我把它作为我发言的结束语:“愿我们在岁月的磨砺中一直能有一份纯粹和坚韧,做仰望星空的思想者,做脚踏实地的实践者,拥有一个丰富、自由、高贵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风家训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

古时候,许多豪门或官人出生的家庭有一些家风家训。现在许多名人也有家风家训。我家虽然不是名人出身,但一起构建温馨家庭的意识还是有的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一个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无疑问的是学习,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加上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每个周日妈妈都会带我出去玩,虽然名义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会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这也算是让我“长了见识了”。

“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所以我们要建构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同样也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学会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去理解父母,尽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现在父母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风家训伴我行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家训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或许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家风和家训,时刻鞭策着我们并伴随我我们慢慢的成长起来。

我的外公是一个典型家规十分严厉的人。在我外公小时侯,家里曾经是梅城镇上的大户人家,显赫一时,可以说是一个有名望的大家族,我的外祖父就是因为人品好才得以在那个乱世年代被当地百姓联名保全了性命。所以外公家中的规矩自然也很多。我的姨妈和妈妈到现在还是十分敬畏她们的父亲。我小时候大多生活在外公家,外公一向很喜欢看书,了解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我们没有传承他的这一良好习惯,总是静不下心来看书,所以常常被外公教导。他从小就跟我灌输一些为人处世要注意的事情,要把做人的品德放在第一位,他总是语重心长的教导我:“小宝呀,长大以后步入社会,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但有几点至关重要;1、要有善心,与人为善,大家和谐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要吃得起亏。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3、不要在别人背后议论他人是非。这几点你一定要注意。

外公打理家庭,良好的家风是重要的因素。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外公要求最严的就是要求我们家庭要和睦、对长辈要孝顺,外婆常常说外公是个大孝子,他年纪轻轻就担起家庭的重任,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精神和生活的压力,但他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对他的父母极尽孝道,赚来的每一分钱都如数上交,只要他母亲叫一声,外公从不怠慢,“来了”无论手头有多重要的事,都立刻放下跑到她身边,嘘寒问暖更是家常便饭。正是因为外公的身体力行,极大的影响了家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将孝字放在首位,延续这个良好的家风。

综观历史上更有不少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代代将中华美德传承的名人故事,如汉朝时期杨氏家族的杨震可谓如此一人。西汉时期,刘邦开国,杨震祖先杨喜当时是一个诸侯王,从此杨氏开始显赫,直到西汉灭亡,杨氏家族的官越做越小,到了东汉,杨氏家族的有名人士杨震出现了,杨震一生清廉,到50岁才为官任职,在杨震路过昌邑时,那儿的县长王密去拜见他,趁机向他行贿,要送他十斤黄金,杨震坚决不收,王密说:“此时已是夜晚,没人会知道的。”杨震却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离去。正是因为杨震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才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芳名。

同样因为没有良好的家风和规矩而最终被灭九族的例子也不鲜见,像西汉的霍光,不懂得教育家人谦虚谨慎,反而骄傲自大、肆意妄为、纵容家人奢靡无度,最终整个家族灭亡,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所以良好的家风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良好的家风、家训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的民族在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下日益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风家训家规作文初二600字左右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周总理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得助于深刻的家风;三曹的建安风骨得助于睿智的家风;李清照的清新婉约的词锋亦得助于严格的家风。由此可知,家风不但有深刻的内涵,亦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Premier Zhous aspiration to "read for the rise of China" will help profound home style;Li Qingzhaos fresh and graceful words also helped the strict family style.It can be seen that the family style not only has a profound connotation, but also has a huge impact on people.

家风是严格的,它能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史俱扬。”想必大家对窦燕山的故事必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他生活在战乱不断的五代,一般的人家可能认为能够在战乱中得以生存并衣食无忧便是谢天谢地了。可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从小严格教育子女,最终成就五子登科的美谈,更被当时文学大家称之为“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经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严格的家风,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风是睿智的,它有助于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诸葛亮这一著名人物,想必是妇孺皆知了吧。但大家可能只知道其风光的历史成就,却不知其也有着辛酸的发家史。诸葛亮在刘备还未发现他的时候,亦有着数载发奋苦读,想必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是对其家风的最好诠释了吧。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想,要是诸葛亮在刘备还未找到其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或是贪图快乐不在苦读,想必他非但不能成为千古名相,恐怕连衣食也有很大的问题了。到那时,真会应了他的那句名言“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了吧。也真的会是一条“卧龙”了。由此可知,睿智的家风,有助于人取得成功。

家风是深刻的,它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一代词女李清照,想必也是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可是大家可能只知道她风华绝代、才艺过人的外表,却不知其在小的时候也是一位天真可人的女孩子,只不过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深刻的家风的教导和熏陶罢了。相反,如果她没有以上两种东西的帮助,可能会还是一位只知道情爱的小女人而已。由此可知,深刻的家风,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

现在,换个角度说说自己的家风吧!我的家风没有上述名人的著名,亦没有他们的意义深刻,而且我也认为自己也不算很优秀。但是我仍然认为家风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可能就是家风的魅力之一吧。因为,我的家风很简单,就是努力为祖国、人民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堂堂正正的做一个大写的“人"字。虽然现在自己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却在一步步的努力,我相信自己总能实现的,这就是自己对家风的全部理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廉洁家风在我家征文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感念父母

在我还没出生时,爷爷就去世了,奶奶留在我脑海里的影像也仅仅只是我母亲现在的模样,因为她在我年幼时也早早地离去。母亲是独女,父亲倒插门撑起门户,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个。如今我们家已是四世同堂,家风清明,子孝媳贤,敬老爱幼,勤俭治家。回想起来,这都得益于我的父母双亲言传身教,家教严明——

节俭持家

父亲当过援朝志愿军,转业后在国家水电部门工作,家里仅母亲一人在公社集体里挣工分。我们兄弟四个几乎是三年一个三年一个的相继出生,母亲一人挣的工分哪够我们吃饭穿衣呢,因此我们家年年都是“超支户”。每到年底,父亲便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工资寄回来或者带回来,还上生产队里的“口粮钱”,为此,父亲曾经十六年没有置办过一件衣服,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公家发的工作服;我们母子五人也常常是粗粮当饭,土豆青菜一顿,红薯稀饭一顿,就着咸菜勉强填饱肚子;衣服鞋袜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缝缝补补直到不能再穿为止。如今,生活条件已今非昔比,但我们全家仍保持着节俭的家风。

敬老爱小

总是在临近春节时,我们才能见到父亲探亲回家的身影。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吃到平日里不曾见过的小食品,穿上给我们过年才能穿的新衣裳,偶尔还带给我们一些廉价的小玩具,当然,邻里的小伙伴们也是一定能够跟着我们分享那些食品和玩具的。大年初一一大早,父亲便早早让我们起床,塞给我们两角或者五角的压岁钱后,拉着我们兄弟四个的手,到家族长辈们那里一一拜年问安。到了初二这天,我们全家则是风雨无阻地去到临县的婆婆家,看望父亲的父母,我们的另两位爷爷奶奶,在那里,我们自然地得到她们的百般疼爱。如果父亲未能回家过年,这些例行的事便是母亲带领着我们去做,从未间断过的。

家教严明

对长辈,我们是万不敢直呼“你”的;吃饭时,父母没有上桌,我们没有一个人动筷子;老二曾经因为一次贪玩逃学而被父亲打断了棍子;而我,一次在自家菜地里,发现邻居家的一条黄瓜从篱笆缝长到了我们这边,于是偷偷地摘吃了,待母亲得知此事,硬是把我拉到邻居家去认错道歉并摘了自家菜地里最大的一条黄瓜陪给人家。就是因为在这些细微的小事上从小到大父母的严格家教,才使得我们一家人做人规矩,做事规矩,知礼守法,口碑极佳。

不辍劳作

父亲是带着一大摞发黄的奖状和十几枚锈迹斑斑的奖章退休回到家乡潜江的,这些奖状和奖章足以见证父亲工作的勤奋。回到家乡后的近二十年里,父亲没有因为退休而安享晚年,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总是忙碌着:房前屋后整理和打扫得干干净净,下到母亲的责任田里帮着做农活,自己动手在后院砌起院墙圈养过上千只蛋鸡,每年都会有两头肉猪出栏……我们兄弟四人都在外工作,有自己的房子、家庭和孩子,经济条件都很不错,父亲的退休工资也足够二老开销的,可他们勤劳的双手一刻也不曾停歇,居然用积攒下来的钱在市郊购买了一栋两层楼房。这就是我一生勤劳的父亲母亲!

往事悠悠,历历在目。感念父母的养育!感念父母的教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风家规家训征文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的?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母亲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的人。家这棵参天大树一倒,大山塌了,我们后悔了,懊恼了,可惜晚了。

我记得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的,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的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十分热情好客,遇到困难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训,我认为是家人的教训,是严是松。如果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切,我认为就要使用杀手锏了。如果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我认为规则没有必要了。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个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风家教征文:我的家风家教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家教是子女在家庭中接受的影响和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所受的初始化教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它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有的特色。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或家族,都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良好的家教家风。良好的家教和家风对一个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中华民族注重家庭,传下许多关于家教家风的著作,如民间的《二十四孝》《家训书》,较为正式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国语》《论语》等。这些书籍记载了大量的有关家教家风的箴言和故事,都是长辈传授的经验、礼仪等,以供晚辈学习。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很重视家教家风的传承。妈妈教育我:“要友善待人。”为了使我明白这个道理,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讲“孔融让梨”、“王泰让枣”的故事。她怕我在学校与其他人发生冲突,有事没事就给我上“政治课”,教育我不要动不动就与同学产生矛盾,要与其他人和睦相处。在妈妈的教育下,我几乎没有和同学闹过不和。

爸爸教育我:“要学会自立。”从幼儿园开始,爸爸就开始教我使用剪刀(还是那种比较锋利的);三年级的时候,爸爸教我倒开水;现在,爸爸又准备教我骑自行车了。他说:“如果现在不学会这些基本的技能,长大以后就什么也做不了。”这大概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吧。

爸爸妈妈不仅注重言传,更注意身教,比如说遵守交通规则,爸爸妈妈即使在很忙的情况下也会等绿灯,不闯红灯;再比如说勤俭节约,爸爸妈妈每天晚睡早起,辛勤工作,从不铺张浪费。爸爸妈妈的以身作则让我更加体会到这些习惯的含义。现在,我上五年级了,已经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养成了一些好习惯,这些跟我的家教家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给我上“政治课”,爸爸还是孜孜不倦地教我学各种东西。这些都是我的好家风。

良好的家风传承可以促进风尚的健康发展,每个家庭都应有各具特色的家风和家教,家长们应该责无旁贷地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力,让社会风尚健康发展;使千万个家庭能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风家训征文800字:好家风,我传承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些是小张俊对奶奶的承诺,他希望奶奶快乐!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

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我们会带着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风家训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国庆佳节,举国欢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之际,我不禁想起那些为了给我们带来现在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于是,我便利用长假时间阅读了《伟人故事——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书中毛泽东勇敢果断、英明睿智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所作所为也让我获得了许多启示。

《伟人故事》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从出生、入学到参加革命运动、最后解放全中国的艰辛历程。而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巧渡金沙江”。

红军四渡赤水后,决定以最快的速度抢渡天险金沙江,甩开国民党军队。但因没有云南的详细地图而耽搁了时间。在截获云南详图后,毛泽东立刻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负责人研究抢渡金沙江的行动部署。然而,在军委干部团到达皎平渡口之前,国民党军已经封锁了皎平渡口附近的所有渡口,还没收了所有的渡江船只。在这危急关头,红军俘虏了正在巡逻的国民党兵,缴获了船只。得知北岸国民党军防务松懈,总参谋长刘伯承立即命令一个连的战士利用船只秘密渡江,没有费一枪一弹便完全控制了皎平渡口。当晚毛泽东等率军委纵队赶到皎平,过江后在北岸组成渡江指挥部。因船小人多,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严肃告知各部队渡江纪律:有序上船,严禁争先恐你推我搡,无论是谁,都一律服从船上司令员的命令。就这样,从五月三日至九日,七只破船载运了两万多部队及无数骡马,未失一人一骑。

国民党军平日里防务松懈,上下不同心,才致使关键时刻被红军攻破防线,失去“围剿”成功的机会。而红军正是因为领导人无与伦比的组织能力以及严明的军队纪律、众志成城的决心,才能在短短七日内,利用七条小船成功抢渡金沙江。

一个军队,只有有了纪律,才能长久地打胜仗,才能名留青史。而我们,在团队比赛时,也是只有团结一心,秩序井然,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由此可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只有有了严明的纪律和高度的凝聚力才有可能冲破一切风雨阻碍,达到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10235 字

+ 加入清单

经验证明,追求家庭的和睦、富裕、安定、幸福的价值和理念,正是现代家训文化建设之所以可能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依据

家训在中国具有长达3000年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建设现代家训文化的深厚渊源。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和家庭的基础。其根本的原因,正如梁漱溟所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伦理社会”。具体而言,一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国之本在家”,因而十分重视“齐家”,而“齐家”在于“修身”;修身就是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家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修身齐家也就成了家训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第二,传统社会的家庭是以父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宗法制家庭、家族的特点,就是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代相传。家训就是达到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以上二条决定了中国古代家训的发达。就是说,家训不仅是一个家庭、家族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而且也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基础文化。问题在于,在今天,产生家训文化的社会根基和内在动力还存在吗?重建家训文化还有没有可能?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古代家训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机制,这就是父家长为权威和立子立嫡代代延续的宗法制的家庭结构。传统家训主要是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以往乡里的孩子吵架,邻居就会做这样的评判说:“没爹娘戒训。”事实上,家训文化之所以有效和得以传承,关键在于父家长对于家庭成员具有无可撼动的绝对权威。不听父言、反抗父训,就是不孝,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惩处。所谓“家训”,实际上就是“父训”。著名的有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三国蜀诸葛亮的《诫子书》、东晋陶潜《与子俨等书》等,所谓《曾国藩家书》中的家训,基本上全是曾国藩对弟、对子的训示。正是由于家长的权威决定了其家训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决定了家训的可行性。而在今天,父家长制已经瓦解,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不是靠制度,而是靠作为父亲的道德威信和经济地位,就是说,父在家中的权威没有了强制性的制度保障。家人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也就是说,“家训”的建设失去了制度的保障。这是今天建设家训所遇到的最为困难的地方。其次,由于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子女的生育政策的长期实行,以及“生男生女一个样”的宣传,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传种接代”的生育观念,这就冲击了中国人重视光宗耀祖、维护家族荣誉的传统观念。随之也就消解了立家训的这一动力机制。而在古代,家训是与家族荣誉的代代相传同行的,因而才有立家训、尊家训的动力。包拯家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包拯训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下又嘱其子包珙说:“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那么,在今天,还能看到这样的家训吗?无疑,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产生传统家训文化那样的社会基础。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想重建家训文化的困境所在。也就是说,在现代,我们已经没有了像古代那样建设家训文化的内在动力机制。显然,今天要重建家训文化必须要有新的建设家训的动力机制。而这,正是一个难点!回答这个问题,才能建立今天建设家训文化的信心。否则,所谓家训建设,很可能是形式的、一时的。可见,我们在家训建设中所遇到的难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这也就提出了传统家训文化现代转化的任务。为此,必须找到今天建设家训的动力机制。

这里,我想与大家来探讨这个难题。

在传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不仅是社会结构的细胞,而且是一个经济单元,因而更是社会存在的微观经济基础。在现代,一般来说,家庭已经不是生产性的经济单元,其对社会的重要性不及传统家庭,但还是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单元,是社会结构的细胞,因而家庭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仍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家庭建设依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也就决定了现代家训文化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现代家训建设的外在动力。当然,问题在于它的内在动力,即家庭自身是否有着建设家训文化的内在需求。

在现代,无论是主干家庭还是核心家庭,家庭和睦、富裕,家庭生活的安定、幸福是每一个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内在的共同要求。因而,“家和睦邻”、“家和万事兴”这一传统的伦理理念仍然是现代家庭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而这正是现代家训文化建设的内生性的根本动力。而且,在现实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在外工作繁重、心理紧张,更加需要家庭这一情感寄托的精神港湾,因而追求家庭和睦显得格外的强烈。这就增强了建设家训文化的内在动力。调动和发挥这一动力来重建家训文化,正是有些社区成功建设家训文化的基本经验。经验证明,追求家庭的和睦、富裕、安定、幸福的价值和理念,正是现代家训文化建设之所以可能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依据。

我认为,现代家训文化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睦、富裕、安定、幸福”这一现代家庭的核心价值。例如,通过家庭成员的民主协商,在如何实现家庭和睦、富裕、安定、幸福价值目标上制定出为全家所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当然,由于各家的情况不同,家训也会各有特色,不可能千篇一律,但都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家训成为家庭成员的自觉要求。而能达成家庭核心价值共识的精神基础——也是最基本最牢固的因素,就是“亲情”——“亲缘”。因此,要建设好现代家训文化,就应充分而持久地激发和保持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亲缘这一强大的人文力量,从而充分发挥建设现代家训文化的内在动力。这就是我对“今天,重建家训文化何以可能?”的回答。

当代家训文化能够和应当如何建设

重建家训文化,有两个问题要面对: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二是,核心价值观与家训文化的结合或者说同构问题

从上海市文明办在有“贤文化”的奉贤区开展的好家训好家风试点经验来看,形成了一些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如:以地缘关系为纽带聚楼和村社而居的家庭为基础,以文明创建和节庆活动为载体,重视妇女在家训主体方面的抓手作用,以征集评选表彰展示为提炼,以社校联动为促进,以政府组织培育为推手,在继承传统家训文化一些做法的同时,形成与传统家训文化不同的作用空间、载体、抓手和机制。

由此来看,与传统家训文化建设相比,当代家训文化建设具有许多史无前例的优越性,因而具有提升和建设新型家训文化的条件和前景。除了上述这些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些新的倾向和条件值得重视:

现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个人竞争某种程度是家庭文化、家训文化的竞争,现在狭隘化的家教也反映了这方面的需求,尽管偏向智力化了。传统家训文化鼎盛时期,家族之间相互比较袭用之风也是鼎盛的一个原因。人们意识到,越是重视家训,家庭家族越发达,反之,则越衰落。

传统家族的某种复兴,原因有许多:民营企业家百年老店的需要,因此开始重视家训文化;地方经济的拉动,重视当地名门望族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中国梦、中华文化复兴、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修复和重新评价等,这些也有利于家训文化在今天的复兴和重建。

重建家训文化,有两个问题要面对。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传统家训精华,例如在为人处世上,主张宽宏大量,忍让为怀,与人为善;在修身自处上,强调慎独,完善自我,不可有欺心欺天之举;在持家治业上,提出勤俭,反对懒惰;在应举为官上,首重读书做人其次应举,提倡为官当清廉,鄙弃贪赃枉法。与今天特别开卷有益的是,如《颜氏家训》有: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温公家范》有: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鲜矣;《朱子家训》有: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也存在一些糟粕,例如在家庭关系上,有严重的上下尊卑等级观念;在对待妇女问题上,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在择业上,重仕农,轻工商,鄙弃杂艺;在认识事物上,缺乏科学指导,有许多封建迷信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传统文化的讲话中,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我们在家训文化重建上要考虑的课题。

与此有关,对当代家训文化建设或者说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转型或重建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核心价值观与家训文化的结合或者说同构问题。传统纲常文化通过家训文化而通俗化的经验值得重视。传统家训文化是传统意识形态的家庭化和通俗化。传统家训文化的成功在于它与传统纲常文化的同构性。因此,对当代家训文化建设来说,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同构或内化。目前的家训文化建设还是新一轮建设的初始和形成阶段。

中国传统社会是用“三纲五常”来概括和表述、维护和支持中国社会的四种关系(人自身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思想意识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产)的道德根基和伦理秩序。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以人自身的生产为基础而展开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因而形成了以维护人伦关系进而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为特征的道德根基,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和“仁义礼智信”这三纲五常以及在它们背后可称为“纲常的纲常”的家国原则。这些也构成从先秦以来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纲常要求。

解放初至“文革”前的中国社会,笔者认为,这个时期,在国家、社会和民心三方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核心理念,或者更具体的,还是形成了维护和支持这四种关系,即家庭、经济、社会和精神生产的道德根基和伦理秩序的。那时候讲的是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还有妇女能顶半边天,所以我认为可以用“民为政纲、公为私纲、夫妇同纲”来概括,代替传统五常的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而在这背后的核心价值,是用共产主义道德来阐释的新的家国原则即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原则。所以这时期的家书,如《给刘若允的信》、《傅雷家书》等,反映的也是这些新的核心价值要求。

“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损害了建立不久的新社会的道德根基。本来式微的家书文化也遭到了沉重打击。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道德建设理想,不仅是恢复和重建解放以来至“文革”前的新道德根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特别是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党和政府在这方面的高度重视。

对新时期的家训文化建设来说,不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不仅是传统家训文化精华的继承,而且是在核心价值观与家训文化的同构上如何走出一条新路,不仅是政府社区推动,而且是家庭、社区自身的需要,是社会整体的建设。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家训主体,不只重视名门望族的资源,更重视普通百姓家训主体的积极性,这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播上的群众路线。

家风是社风的基础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以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当从建设好家风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会带来社会的和谐。同理,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以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当从建设好家风始。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延下去的价值观念、生活作风、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总和。家风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中国传统家庭,十分重视家风建设,重视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引导作用。

一个家庭的家风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有几个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一是有着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家训、家规,要求家庭成员一体遵守。这种家训家规,有的是倡导性的,让家庭成员努力去践行;有的则是强制性的,家庭成员不得违背,否则会受到家法惩戒。家庭中这一软一硬的家训家规,保证了对家庭成员的引导和约束。二是家庭中家长、长辈的表率示范作用。在家中,凡订立家训或制定家规者,都处于家庭尊长和权威地位,他们不仅对家庭成员提出种种口头或书面的要求和戒条,而且自己往往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儿孙作出榜样。长辈对孩子无论是有形的耳提面命还是无形的潜移默化,都会对家庭成员起到巨大的影响。三是中国家庭中固有的尊祖敬宗观念,使家庭成员易于接受祖训,形成门风。尊祖敬宗是中国家庭道德和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祖宗的话不能不听成为家庭成员的共识,否则就是不孝。著名的《钱氏家训》为什么能一代一代传延至今,这是钱氏后人对钱氏宗族的始祖钱镠的敬仰和认可。包拯留下的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宋史·包拯传》)包拯此说,一方面体现了包拯治家的严厉,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在包公那个时代,家族成员对“家籍”的重视,被清出家门所背负的社会道德谴责压力是极大的。这种对祖宗的敬畏,是家训家规得以制定和遵从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个家庭好家风的确立和表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几条是必须做到的。一是家风正,体现在家庭成员能立德为本、勤俭持家、诗书传家、忠贞爱国等诸方面;二是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标准;三是具有持久性。一个好的家风,往往绵延不坠,几代相传。西汉武帝时大臣张汤,出身一般。但从张汤起,七代显贵,门风不坠,一直绵延到东汉时期。而与张汤同时代的那些封侯拜爵者,甚至那些比张汤资格要老得多,追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权贵们,其家族往往经过几代就衰败了。正如《汉书》的作者班固说的:“汉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有富平者也!”富平是指张汤的儿子富平侯张安世,为汉武帝、昭帝、宣帝的三朝重臣。为什么张汤家族能富贵绵延,其他一些家族却不能保长富之安,这与张汤的家风是大有关系的。张汤位居三公,可以说官高爵显,死时“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俸赐,无它赢(馀)”。家里原打算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反对,结果仅“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以薄礼葬之。汉武帝知道以后,感叹道:“非此母不生此子。”这是对张汤的家教和母训作了充分肯定。张汤本人和他的母亲,为张汤门风的确立作出了表率,后世子孙严遵家训,代代相传。班固讲到张汤家族世代兴旺,说张汤“推贤扬善,固宜有后”,而其子“(张)安世履道,满而不溢”。“推贤扬善”、“满而不溢”可以说是班固对张汤、张安世家族门风的一个总结。

家风正与不正,对家庭成员的一生影响很大。好的家风,能泽被后代,保证子孙走正道,生活安定,远离灾祸;家风不正的家庭,则会祸延子孙。唐初大将李勣官居宰相,临终前将子孙托付他的弟弟李弼并留下遗言说:“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皆幸苦立门户,亦望诒后,悉为不肖子败之。我子孙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厉言行、交非类者,急榜杀以闻,毋令后人笑吾,犹吾笑房、杜也。”(《新唐书·李勣传》)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和李勣同朝为官,都是唐初的名相,为大唐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人作为高官,清廉自守,都多次受到皇帝表彰。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却都失败了。房玄龄两个儿子,次子遗爱参与谋反被处死,长子受牵连被废为平民;杜如晦的儿子杜荷参与谋反被杀,其兄杜构受株连遭流放;高季辅的儿子高正业因受上官仪案牵连被贬于岭表。李勣在遗言中,深以房、杜、高三人“辛苦立门户”,最终“悉为不肖子败之”为教训,托其弟李弼从中汲取教训,负起李家门风建设的责任。宋代司马光在他的家训名篇《训俭示康》中,着重和儿子司马康谈到家风的重要性,指出近世的寇准“豪侈冠一时”,但由于他的功业大,当时的社会舆论对他还是略显宽容。可是他这种豪侈生活作风,却养成一种奢华的门风,结果“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从唐代李勣和宋代司马光的两篇家训我们可以看出,树立良好家风对一个家庭、对子孙来说有多么重要。

当前,家风问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我们看到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那么努力投身到家风家训的建设活动中去,另一方面,我们又从报章上不断读到“富二代”、“星二代”种种辱没其老爸老妈的负面新闻。由此,门风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古代家训在当代的转换原则

古代家训的精华要用来培养当代合格的公民,而不是用来培养圣人。让古代家训“活”在当下,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家风、家教

古代家训产生于宗法小农自然经济的农耕社会,今天是信息化、网络化和金融时代的现代和后现代社会,古代家训的诸多理念和思想观点已经不合时宜,失去了它原来意义上的历史价值。但是历代家训中所阐发的深层意蕴如“道”、“仁”、“义”等的抽象价值则是可以经创造性诠释彰显其当代意义和价值。如家训中所揭示的天道的阴阳,地道的柔刚和人道的仁义,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失去它的价值。任何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包括治国理政都不能“离经叛道”,都不能搞歪门邪道,都不能离开人间正道。读家训就是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深层的哲学意蕴,这种价值是可以超越时代的,因为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人的生老病死、得失荣辱、理欲义利、立志、为人、处世、交友等人生的主题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在这里是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犹如冯友兰先生当年所说的具体继承和抽象继承,不变的是抽象继承,变化的是具体继承。如“孝”在传统社会是做人的首要德行,在当代“孝”仍然是做人的第一德行,这是抽象继承,即对“孝”的深层原则的肯定、继承和弘扬。在当代,一个人不能孝养、孝敬父母,何谈爱亲戚朋友、同事、社区、社会上的陌生人和祖国、人民?孝道是通行天下的,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尽管对其的理解有所不同,其基本的内涵是普适的。但具体的行孝的行为有愚忠愚孝,有以孝装潢门面为谋取权威的伪善行为,则是应该彻底摒除的。

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亦即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有机统一。精英文化原本来自民间,例如儒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仁爱”来自于东夷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说文解字》、《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都记载“东夷仁”。孔夫子的最核心的思想原来出自少数民族部落,把少数民族部落的民俗转化到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之中,可见精英与民间的相互依存和有机统一性。儒家是传统文化的表征,孔子把人格分为圣人、君子和小人,圣人是完美人格,孔子说他自己都没有见过。孔子说他见到的是君子,君子会犯错误,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会坚决改正。孔子明知没有圣人,为什么要将圣人作为理想人格的楷模呢?因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理想人格,我们就连君子也做不到。这就是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道理。圣人是超越性的人格典范,君子是现实性人格,理想人格不能离开现实的土壤,当然人格的设计也不能过于理想化,这就叫“极高明道中庸”,既要有高明的理想目标,又要有合于中庸的行为;要在每天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君子人格的最关键的要素是讲情义、道义和正义,讲责任、担当和义务。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讲内在超越的,是讲先内圣后外王。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是要求正义、求群体利益的满足或实现,因此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不能仅靠内修,儒家的君子人格只讲责任、义务和担当在今天是不够的,光讲传统的情义、道义和正义也是不够的,而应该在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中去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这就要确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法权人格,在日常行为中能体现出权利和义务的高度统一。还有一点,在传统社会,儒家崇尚安贫乐道,也是其有问题的地方,那就是把道德束之高阁,使它脱离了现实,甚至导致一部分人的人格分裂,表面一套,背后搞另外一套。所以,今天我们的要务是要培养真正的公民个体,讲求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使得每一公民都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能够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古代家训的精华要用来培养当代合格的公民,而不是用来培养圣人。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然后成为当代意义上的君子。用林安梧的话来说,“要使君子儒学转化为公民儒学,再生发新的‘公民君子’”。在这里,要强调的不仅仅是人格的完善,而是整个社会要完善,不是要牺牲小我完善大我,而是要在珍视小我、实现小我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完善每一个小我——成为当代公民。

传统的中国社会之所以两千年来形成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家训、家教、家仪、家规和家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人格培养的第一所学校即爱的学校。传统的孝道应转化为子女之爱、手足之爱、夫妻之爱和父母之爱,以及对社会上的陌生人、团体、国家和民族之爱。孩子的人格应通过爱的四大领域成长。家庭又是人际关系的训练所,真爱首先从家庭中完成。

培育现代家风铸就公民品格

传统家风进行现代转化的内在依据在于:家庭是社会成员道德生命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风的社会性,家风是具体、历史的范畴

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是要培育现代公民品格,而现代公民品格培育的社会语境是日渐开放性、公共性、流动性的现代社会。家风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能否担负培育公民品格的职责?

这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并不成为问题。一个人在家庭里面就能得到如何走向社会的教育内容,家风成为传统道德教化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家庭在传统社会结构具有的基础性地位与功能日渐受到动摇和挑战。家庭与公共领域之间的紧张关系出现,以传统家风推进公民品格塑造就会出现张力。传统的家风就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掣肘现代公民品格的培育:

一是公与私的紧张。家庭属于人们生活的“私”领域,而社会公共生活是人们生活的“公”领域。公民品格是现代公民在社会公共、政治生活中需要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公共生活对人的伦理要求,是人的公共维度的体现。家风传递的内容主要是以孝悌为主的小共同体内部的家庭关系。

二是等级意识与平等观念紧张。传统家风背后的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与专制统治的政治统治,传统家风是以血缘关系、人伦以及情理为前提,在道德品质方面等级制、爱有差等,长幼有序,忽视对他人、其他社会成员的关怀。“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如此等等。现代公民品格是基于社会成员的民主与平等之上,需要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尊重、关怀、宽容。

三是传统家风的封闭性与现代社会风气的开放性紧张。现代社会的家庭、国家、社会虽然相互独立、区隔,但却相互流动,家庭之风与社会之风相互流动。家庭相对封闭、静止,家风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现代社会风气具有开放性,容易侵袭家风,侵蚀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道德价值。现代社会风气中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习气对家风的影响十分强烈,孝顺、尊老等观念让位于“我爸是李刚”、啃老、坑爹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家风面临崭新的社会语境,遭遇充满开放性、流动性以及公共性的现代社会,社会基础由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罗尔斯揭示了“理性多元化”,沃尔则也指出“社会诸领域”事实。

但是,我们可以在对传统家风创造性转化中建构现代家风,化解传统家风与公民品格培育之张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现代公民品格。

家风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传统家风进行现代转化的内在依据在于:

第一,历史地看,家庭是社会成员道德生命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风在人的道德人格形塑中承担重要的功能。尽管公民品格培育需要在公民的政治、公共生活实践中实现,但家庭生活却为个人走向社会生活提供“试验场”。家庭这个微型的共同体是个人由私人领域走向社会生活的中介。家庭是现代社会人们培养社会参与和公共精神的“操练场”,特别是在原子化的现代社会,家庭也是难得的组织化、集体生活的场域。从人的成长历程来看,个人在家庭不仅获得自然意义上的生理情感,而且获得了对待社会成员的道德情感。家风在现代社会依旧能够发挥作用。家庭成员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彼此影响,尤其是会影响子女。

第二,从内容上看,家风的社会性能够为其公共转化提供依据。家风所内蕴的道德价值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规则、道德规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也包括如何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准则;二是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价值和行为方式,旨在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道德修为,为个人的安身立命提供道德担保。家风的内容上体现为人的社会化与人格培育所需要的社会性内容,成就社会人需要的道德品质,社会生活中需要的社会情感、道德价值与行为模式。这些内容并不与公民需要的现代品格相违背,公民品格是公民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综合体,是公民能够自觉地在公共生活发挥良善品质、优良德性的体现。家风熏陶下的公民能够形成社会性的道德品质,为公民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三,从唯物史观看,家风是具体、历史的范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氛围,是家庭的社会意识形式,根本上受制于社会存在,根据家庭的生活水平、生存语境以及社会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家风不是僵死、封闭的条条框框,也不是恒久不变的历史古董。家风与社会大的道德氛围相互贯通,会根据社会环境变化以及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家庭的变化调整、丰富完善家风的内涵。家风的演进不仅吸纳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内容,还需要伴随现代社会发展吸纳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这也反映家庭的与时俱进。家风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成分,过分守旧、等级意识、违背人性以及有背现代精神的内容也会伴随时代发展逐渐剔除。

建构符合现代公民品格的家风,需要以现代家风建设为着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可以考虑如下具体途径:一是重视和充分发掘家庭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二是家风建设在内容上吸纳传统家庭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创新家庭美德的实践方式。

[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家风守家训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幸福的家庭都会有一套出色的家风,我们家也不例外。主要可以概括为:“孝、俭、修”这三个字!

而我们家最为突出的更是孝,爸爸因为在外地工作,只有周来才有时间回来,但每逢爸爸回来总要去桥林看望爷爷和奶奶,带上他们爱吃的蔬菜和水果,放到冰箱里,让他们吃上几天。因为老人家平时都很节俭,舍不得买菜吃,总是喜欢将就一下。妈妈也同样,每过几天就会打个电话给他们二位老人家,问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奶奶有腿疼的老毛病,在家里又总是闲不住,所以总让人操心。因为我们平时都和公公婆婆住一起,所以对他们照顾起来比较方便,对他们的身体状况都掌握的很好。我们家还有一位老人家同住,那就是妈妈的外婆,我的太太,她老人家八十多岁了,可是她耳不聋,眼不花,身体棒棒的,平时家里的家务活儿都抢着做,但是太太有个血压高的毛病,所以平日里,家里的饮食都要注意,妈妈也经常询问太太的血压药还有多少,每次都去药店刷上几盒回来给她。爸爸也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常常教育我要尊老爱幼。

其次是俭,也就是勤俭。我们家这一点做的不是很好,因为妈妈总是喜欢大手大脚的花钱,每次一抱着手机就开始上淘宝了,总喜欢给我买好多衣服回来。每年整理橱柜里衣服的时候,总能整出吊牌都没有剪的衣服都已经小的不能穿了,可她就是这么一个人,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购物欲望。爸爸则比较爱打牌,妈妈为此也跟他没少呕气。相对来说,家里的老年人都比较节俭,他们平时打打小牌娱乐娱乐。

最后便是修养了,这点都是日常生活累积的,就比如在公共场所不能随地吐痰、不能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能抽烟,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很重要的,只有先会做人,才能把事做好。

一个好的家风,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过的东西才能铭记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风家训征文800字:好家风,我传承

全文共 1655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在一个家庭中,良好的风气。家庭的风气如果良好,这个家庭就一定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后代。

“爱弱”就是我们家的家风。“爱弱”,一个短短的词语,体现出我们炎黄子孙的良好品德,同时也展现出我们家的良好风气。

我家有一位疾不可为的病人----姐姐。姐姐在出生六个月时,被诊断为小儿脑瘫,依照现在的医疗技术很难治愈,得知这个噩耗,有人劝妈妈把姐姐丢掉,但妈妈没有这样做,妈妈经常说,姐姐已经是很不幸的孩子了,不能再让她失去母爱,失去家庭的温暖,于是爸妈商量,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为姐姐治病,在两年的东奔西跑,四处求医过后,姐姐没有丝毫好转,据妈妈说,姐姐治病的过程是无比痛苦的--扎头针、扎体针、打针、输液、吃药……爸妈再也不忍心看着姐姐受尽折磨而没有任何转机的治疗,只好放弃,从那以后,爸妈决定给姐姐天下最温馨最细致的关爱。

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每天早晨七点钟就要向学校出发,去为她的几十名学生上课。她的工作琐碎繁杂,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天都要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每到下班的时候,妈妈总是拖着疲惫的步伐,有时甚至累得不想说一句话,仿佛心头压着一块巨石,就这样照顾姐姐的重任丝毫不减,可想而知,最最辛苦的就数妈妈了,因为姐姐生活不能自理,所以不论吃、喝、拉、撒都需要人来帮助。每到饭时,妈妈总是把第一碗饭盛给姐姐,先喂姐姐,姐姐的四肢不由自己控制,动作总是很怪异,妈妈在喂她吃饭时总是“手舞足蹈”,扭动她那纤细的腰,搞得妈妈不时地放下手中的碗筷,动手“捉”姐姐的手,有时姐姐的手一握,一条长长的“血痕”在妈妈的胳膊上永远“扎下了根”,而姐姐的指甲缝里也留下了妈妈的一点点肉丝,看着妈妈疼痛的含着眼泪继续一勺一勺地喂姐姐,当姐姐觉得饭有一点烫时,妈妈就使劲地吹啊吹,然后用嘴唇感觉一下温度是否合适,再喂到姐姐嘴里,就连我这个当妹妹的都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因为从我会用手抓东西的时候,妈妈就锻炼我自己吃饭,我有时候甚至会“嫉妒”永远长不大的姐姐。

现在姐姐个子长得和妈妈一样高了,当姐姐想上厕所时,妈妈用尽浑身的力气去抱着她;每晚妈妈还得帮姐姐按摩她有些变形的身体,希望能够有所缓解;当姐姐感觉无聊时,妈妈会帮助姐姐讲故事,谜语……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姐姐,并且经常嘱咐我,长大后要传承我们家的这个家风。

每到星期六、星期日,爸妈外出有事时,我就成为了一名“家庭小保姆”,我会耐心地为姐姐选台,选她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更让我自豪的是,我能用自己有力的臂膀把姐姐抱起来,喂姐姐饭菜,喝水。前段时间,妈妈去监考公务员考试,爸爸有工程不能回家,我勇敢地挑起了父母的责任。

早晨,我在闹钟的“督促”下,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我用最快的速度打扫完房间,姐姐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独特起床声音把我“唤到”了她身边,她“命令”我为她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我又“顺从”得端来一杯水,拿勺子学着妈妈的样子喂姐姐,谁知我刚把勺子放到姐姐嘴边,她突然为我“表演”了一个“后滚翻”,一勺水,被姐姐的“舞蹈动作”打飞了,我没有多想,又一勺水放到嘴边,没想到姐姐又来了一个“无影脚”、“第二十三套芭蕾舞”、“蛇拳”分别打在我的身上,姐姐这些可怕的动作,把我“吓”得“魂飞魄散”,可我没有退缩,千方百计终于把水喂到了姐姐嘴里,我成功了,可我最终没有逃脱姐姐的“魔掌”,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还有的地方被姐姐的指甲掐起了皮,可是看到姐姐吃饱喝足的样子,我开心地“一蹦三尺高”!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现在姐姐洗澡的时候,我成了妈妈的得力助手,在我尽力施展自己“才华”的同时,想到我可以为爸妈减轻好多负担,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姐姐虽然不能自由行走,不能和我们一样上学学知识,但她在我们一家人的呵护下,她懂得的知识很多,生活的非常快乐,非常幸福,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还不忘给可爱的姐姐分享一下,她听着我描写她的“舞蹈”动作,更是笑的开心极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温馨、甜蜜,充满爱的家风,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把她永久地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承继优良家风话题征文2000字

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承继优良家风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读了几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谈论到一个话题——家风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笔写上几句话,略表达一下自己的拙见。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 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训家规家风伴我成长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个家,都有自己家训、家规、家风,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风特点是“勤学孝悌乐助人”,从字面上看,或许跟多数家庭的家风没有区别,但家风的传承,更多的是家族之人的言传身教。关于家风中的勤学,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乌霉诗》,是清朝的王颖士所作,他是王氏家族的第十五世,清康熙十八年进士。王颖士少年时曾在耿王庄私塾念书,因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秋天高粱抽穗时,杂生乌霉,王颖士午餐时以此充饥,不回家吃饭。这引起了塾师的疑问,经询问,王颖士便作一首《乌霉诗》以解师生之疑。

所谓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王氏家族自古就讲究孝道,在整个大家族里,也没听说哪家有不养老、虐待老人的。

王氏家族十六世族人王克宽,康熙年间进士。他的《析筋诗》反映的是王氏孝悌的文化。诗的内容是:“少年堂兄共砚窗,春秋桂杏又同芳。上追淡墨题名榜,下盼红绫赐饼香。弟举孝廉能侍养,房分叔季足衣粮。宦囊美产余无取,牧马场中学牧羊。”这首诗反映的是,王克宽性孝谦让,少时和兄弟一同读书,在他考取官职后,把父母接到身边,视家产财物为身外之物。兄弟们分家时,先让兄弟们选择丰肥的土地和正堂房舍,而自己则选取了村北的一块牧马场居住。在王氏家族中,有太多这样重孝重情的故事,一个家庭中,兄弟为了让其中一名考取功名,不惜自行辍学帮助其功成名就,等家中的兄弟功成名就了,对方反过来再回报这个家庭。这样的良性循环保证了家族中人才辈出。

“勤学孝悌乐助人”,每一字,每一词都有深刻的道理,都教给我们做人的根本。好的家风、家训、家规,每个人都应该去遵守、执行,把好的作风流芳千古。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勤学孝悌乐助人”,是我们王氏的家风,但这一家风可能谁都会说、会写,大家真正能做到的才是好的社会风气。家风看似无形,但它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通过一卷卷不同时期的族谱,族人可以加深对家族的了解,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这就是传递家风。家风正,家族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好家风好家训格言警句

全文共 139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家风是什么?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就是几代人待人处事的共同准则。家风,家家都有,人人都是主角。只要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代代相传,良好家风自然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家风好家训格言,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子有过,应训之。

2.百善孝为先。

3.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4.人要时常自信

5.不能乱占人家小便宜

6.吾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8.人生最大的秘密和财富是健康,快乐。

9.建家规整家风,固守国风本色

10.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1.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14.进家门前丢掉不愉快的情绪,让家只存放快乐的记忆。

15.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16.成功的开端,在于年幼之时,而年幼的优秀,则在于家训端正。

17.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18.子不教,孰之过?子不孝,怨者谁?好的父母,决定好的将来。好的子女,决定一家的未来。

19.天道酬勤。也许你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回报,但不付出一定得不到回报。

20.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做一个孝敬懂事的好孩子。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4.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25.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26.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27.宽容乐观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勤劳自强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28.快乐诚实宽容这三点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29.宽容乐观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勤劳自强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30.快乐诚实宽容这三点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31.不能乱占人家小便宜

32.吾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33.勤劳的蜜蜂,没有时间悲伤。

34.劳动造就美好家园。

35.礼貌待人,礼貌待客,少点依赖,多点自主,诚实待人,诚信做事,不隐瞒不欺骗

36.拥有好的家训,才能练就优秀家风。

37.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38.家风家训,其核心是家庭的价值观,体现的是一种特定的家庭文化,是家庭的灵魂。

39.坚持没有办不成的室,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40.勤俭不是一时节约,而是一世的坚持与努力。

41.优秀家风影响的不止一代人,这会是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影响的是世世代代的人。

42.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43.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5.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46.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47.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48.帮助他人,才能让自己更快乐。

49.具备文明礼仪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前提。

50.坚持自己的准则,不盲从,不浮夸,实实在在。

51.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52.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53.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54.有了好家风,才有好民风,家风正则民风纯,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好家风征文

全文共 2196 字

+ 加入清单

恪守一生为人做事准则 传承一世家训家风文化

良好的家风促人成长,使人进步,恪守准则、传承家风,我们在路上!

——王岸英

一个国家,井然有序的社会运转需要法治力量来约束,一个家庭,恪守一生的家训家风需要后人来传承发扬。中国人深信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对文化的传承更是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相提并论。如果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那么个体中的每个微小的细胞就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一个细胞如果发生了质变,那其他细胞也会被影响,久而久之,完整的生命个体就会受影响而发生变化;反之,如果每个细胞所呈现的都是健康的体征,那个体也会洋溢着温暖的气息,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这样看来,家庭风气所传达的内容是不容忽视的,它甚至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风带动民风,民风显现家风,对此,我深信不疑!

父亲、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每每忆起他们,二老在世时的一言一行却时时印刻在我心上,并身体力行地传承着。二老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在他们身上一样也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范文《家风好故事征文》。勤劳善良、淳朴诚信、乐于助人是他们的性格本色。父亲没有读过一天书,但通过刻苦自学,他写得一手好字,拨得一手好算盘;母亲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茶饭女红都是"一把刷子",父亲过世很早,瘦弱的她独自挑起家庭重担,养育八个子女成家立业。她从不跟人斤斤计较,总是爱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矛盾纠纷,"吃亏是福" 也是她时时挂在嘴边的话语。不论是远处老家来的亲戚,还是近处邻居村民,她总是掏心窝子的对待人家,嘘寒问暖,不求回报,村里好多人都说她"傻",现在想来,母亲一点也不傻,生活虽然艰辛,但她每天都很快乐,不管说她是"傻子"的人,还是说她是个好人的人,都很敬重她。母亲的一言一行,潜默移化地影响着我,让我秉持着与人仁善、豁达随和、淡泊无争、感恩知足的人生态度活在世上。

我们家姐姐妹妹众多,我算是一棵"独苗",本应是被"宠着""惯着"的宝贝疙瘩,但在父母亲这里却完全行不通。"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育儿理念彻底打消了我本想称王称霸的念头,开始了我和姐姐妹妹们一视同仁的平等生活。割草收麦、打柴放牛、挑水看瓜等等既繁重又琐碎的农活家务没有我没干过的。当时我很不理解父亲的"狠心",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如今的我肯吃苦、耐性足、性格坚韧、恪守职责,父亲赠给我的"礼物"让我真是受益终生。

记得有一次我和我姐因"嘴馋贪吃",在"月黑风高夜"去大队的果园里采摘了些毛杏子,没想到被父亲发现了,他立即实行了"家法",让我俩跪在他面前,开始细细"审问"起来,继而开始了他"从小偷针、到大偷牛"的说教,我们狡辩说又没人知道,他生气地叫道:"怎么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人做事,天在看!"后来听奶奶说,第二天一早父亲就到队里如实汇报了此事,最终"赃物"折价,扣了"工分"才算了事;还有一次,自认天下无敌的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家里的柜子里擅自拿出了2元"巨款",偷偷跑到离家8公里之外的红星四场书店,买了十几本我最心爱的小人书,回家后又不敢留下"罪证",于是就把这些小人书全部放进了牛槽里,然后填满草料加以掩盖,本以为这件事做的天衣无缝,谁知第二天还在睡梦中的我,就被父亲揪起"家法"伺候,父亲问我:"是不是拿柜子里的钱了?"我死不认账,无奈父亲拿出了"罪证",心里打鼓的我依然不予"坦白",最终招致一顿"皮带炒肉".到了吃下午饭的时候,父亲说起我来,说你爱看书我不反对,是好事,我支持。但这次你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不该偷钱,二是犯错还死不悔改,人不怕犯错,就怕不认错、改错。这些道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能并不十分理解,现在回想起来,父亲的话却是那么的真切,其实这些道理无形中就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发了芽,处处影响着我改变,时时鞭策着我前行。

上小学的时候,我有严重的厌学症,眼瞅着小学生活就要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日子中临近结业的时候,父亲用工整的小楷字给我写了28字寄语—"小子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有黄金,高挑明灯下苦功".当时不知是因为寄语对我的触动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升初中时,我毅然决然提出要去乡重点中学读书,父亲听了十分高兴,连忙把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细心地检查修整了一遍,并为我备齐了生活学习用品。开学时,我约好同学,骑着父亲为我修理好的自行车到离家15公里远的乡中学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涯。初中三年的我刻苦努力,发愤学习,努力做到了父亲笔下的"高挑明灯下苦功",毕业之后,我如愿考上了中专并分配了工作,可谓顺风顺水。我想:如果没有父亲当年的那一番旁敲侧击,想必现在的我还在为当年的少不经事而懊恼,父亲的良苦用心在我也成为父亲后而更觉得贴心,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如今的我也是一位父亲,我也毫无保留地将从父母亲那里传承的优秀品质延续给我的孩子,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家庭传统不能丢弃,醇厚的教养艺术不能断层。多少古今贤人伟人、先进人物为我们示范着榜样的力量,优良家风必须一代代传承下去!

人到中年的我,工作态度、为人处世均得到组织、同事和朋友们的一致肯定,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亲对我言传身教式的教导,这是我做人的"根本",是我不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的力量源泉。父亲母亲并没有看到现今的我遵守教导,恪守自律所获得的"宝贵财富",但我相信,他们会化作夜空中的璀璨星辰,为我们子子孙孙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