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看论辩的艺术(优秀20篇)

“艺术”这个词,乍一听起来好象离我们很远,实际上艺术常常在我们身边。下面一起和小编学习一下我看论辩的艺术吧!

浏览

5501

作文

1000

生活中的艺术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充满艺术,也正是这艺术,谱写了一篇篇优美的感情乐章,它时而激扬奔放,时而柔和宛转,时而欢快活泼,时而温文尔雅。文明则是这曲音乐的主旋律,它总是在大型活动前被人们聆听。

礼貌它是文明的兄弟,与文明朝夕相伴。

上海有位少年,曾在少年宫热情接待过一位国家元首。由于他十分懂礼貌,所以深得这位元首的喜欢,过了许多年,这位元首特意邀请他去做客。这位元首对自己国家的小朋友们说:“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他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的小朋友有礼貌的言行举止,说明他们的国家是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国家!”

礼貌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和良好修养,它能够添加一个人的风采与魅力,它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名片”。礼貌,你做不到吗?

与文明形影不离的,还有它的姐妹——微笑。

一位客人来到饭店,要了一份热奶和一杯柠檬汁。他在热奶中加入柠檬汁,发现牛奶结了块,于是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的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的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了一杯新奶,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汁会起反应,请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后面露愧疚,连声道歉。

微笑化解了一场干戈,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它还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微笑,你做不到吗?

在生活中许多不经意发生的事,它都是文明的凝聚。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现在想想,濮存昕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像一盏灯,灯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也能汇聚所有人的热情。”

真是一种娓娓道来,发自肺腑的表白。说的一点儿也不错,只要每个人都能重视行动,文明一点都不难,文明一点都不远,只要更多地来发现,来释放自己的文明热情。打开心灵的“窗户”,放进光明,让文明洋溢在你我之间。

哪里有文明,哪里就有艺术。让文明之花开得更鲜艳,更美丽,让它的芬芳洋溢整座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艺术品的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妈妈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空罐子,于是她就拿塑料袋装起来想扔掉。小明看见了,说:“妈妈,把这些空罐子给我吧!”妈妈问:“你要这些空罐子干什么呢?”“反正我有用。”“有用就给你吧!”小明拿着空罐子高兴极了。

小明把空罐子放到桌子上,然后他走到电话机旁给小方打电话,电话拨通后,小明说:“小方,你来我家做漂亮的艺术品吧?”“好啊!”小方很爽快地答应了。小明接着又给小红打电话,邀请小红到家里来做艺术品,小红也答应了。过了一会儿,小明听见了“叮咚、叮咚”的门铃声,他马上跑过去开门,原来是小方来了。“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我非常着急,想快点儿做好漂亮的艺术品呀!”说着说着,小红也来了。

三个朋友聚在一起,小明问:“我们做什么艺术品呢?”小红眨了眨眼睛说:“我们做灯吧?”小方说:“做灯会不会太难了?”小红问:“小方,那你说做什么呢?”小方想了想说:“不如我们做喝水用的杯子吧?”小明说:“这个主意不错,我赞成!”小红也表示赞成:“好吧!那我们需要哪些工具来做杯子呢?”小明拍拍胸脯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们就用这些废弃的空罐子来做漂亮精致的杯子,怎么样?”小方和小明不约而同地说:“这是个好主意!”

三个人七手八脚地做了起来。小红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剪了几下,空罐子马上就变成一个喝酒的杯子。小明和小方看她剪得又快又好,禁不住连声夸奖。后来,他们又动手做了许多种杯子:有的象吊灯、有的象花盆……

看着这些漂亮的艺术品,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文评语大全写作艺术

全文共 160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把学生的作文比作花朵,那么教师的评语则是映衬花朵的片片绿叶,如果没有绿叶的不断共给养料和水分,花朵就会枯萎,直至凋零。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批改学生的习作上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讲究评语的写作艺术的,一篇成功的作文再加上一段精彩的点评,岂不锦上添花,一篇即使不成功的作品,如果有老师中肯的点评,也会让学生读完教师的评语后,“取其文章的精华,去其文章的糟粕”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偶有心得,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点评内容具体实在,具有可指导性。

作文评语往往从习作的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方面进行点评。在习作的内容的点评上要具体实在,言之有物,而不能写那些抽象的、空洞的话语。如:叙述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结构不合理等,学生就很难明白,哪个地方叙述不清,

结构怎样才算合理,学生无从下笔修改。有同学写《难忘中学生活》文中平铺直叙了三件事,如教师的评语写“详略不当”学生读了评语之后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哪个地方不当,怎样)写才得当,真有点老虎吃刺猬,无从下手。鉴于此,教师就明确向学生指出哪些材料该详细,哪个地方的材料应简略处理,一一给学生指出来,这样学生才会找到修改点,从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人文合评,一箭双雕。

“文学即人学”,从一篇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读者或多或少可以窥见学生的影子、情感,爱好等诸多方面,教师在写作评语时,也应字里行间与作者进行推心置腹地交流和沟通,评语处处传递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比如,笔者在让学生写作《这就是我》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位学生用血泪写成了一篇长达3000字的文章,写出了“我”从5岁起父母离异,先后被父母抛弃的心路历程,文章充满哀伤之情,小女孩欲哭无泪,可怜至极的形象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平时写作评语潇潇洒洒的我,竟一时语塞,沉思良久,笔者写下了这样的话:小女孩,你已经勇敢地走过了13个春秋,老师相信,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切,你的勇敢,乐观、自信,你会快乐起来,别再哭泣,微笑着面对生活,太阳每天都会照样升起,你会做到的,忧伤的“我”将会成为快乐的“我”。这样既与学生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又对忧伤的我”、“快乐的我”进行了点评,让学生获得了信心和力量。自此,该生性格有所转变,也渐渐喜欢上了写作课,教师既评文又评人,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瑕瑜互现,诚于嘉许。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笔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好文章不仅是改出来的,好文章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应充分分析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对于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既可以将优点、长处点出来,让其发扬优点,去掉不足,又可以将优点放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缺点可以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比如:有位学生的文章整体思路较好,语言也别具风格,但有爱写错别字的毛病,笔者这样评道:此文文笔优美,整篇文章如行云流水,自然生成,但如果能将错别字一一地消灭,岂不锦上添花?后来该生在评语后写道“坚决铲除错别字,我要锦上添花也!”对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往往对写作毫无兴趣,怎样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水平,通过评语来激发写作欲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去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如:“这个词用得精辟,这个句子棒极了,进步较大,下次会更加出色”。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写作欲望。

四、 生生互评,取长补短。

作文的评改,既可以采用教师评改,也可以采用让学生互相点评。学生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习作,在相互的比较过程中,更能清楚地发现自己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在互评过程中相互激励,相互指瑕,在相互的修改,讨论,评价之中,能启发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尽可能精辟的思想观点,总结出尽可能好的写作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相互之间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艺术节的主题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个阳春三月一,又是一届艺术节!丝丝细雨斜斜落下,“润物细无声”;从中午静校后的那个课间,艺术节便拉开了序幕......

“剪纸”这个项目已经成了我每届艺术节必参加的一大项目,而每年伴我并行的人,便是夏霄!我们俩一起将稿子与A4红纸一起订好,修改调整后,才开始我们的“小创作”!

我们各顾各的认真刻纸。时而,悄悄地低声讨论一下,帮忙一下,同时也在互相比赛着......我刻的图样是一个大“福”字,这个“福”字里有一个虎头虎脑的胖娃子,光着膀子,光着脚丫,漫步在莲花地里,生动极了!我先从小细节开始刻:几颗圆溜溜的小莲子,我小心翼翼地转动纸,看着刀一点儿有一点儿地划出一道华丽的刀口,酷!刻完了这些小东东,我开始刻那个胖嘟嘟的小孩了,锯齿形的刘海,左右个一撮,刘海下两道粗粗的眉毛,剩是可爱。亮亮的大眼睛,灿烂的微笑,真想亲上一口,肉肉的小手、脚丫,让人一见就生怜爱之心。有一个这么好的图样,我当然要使他绽放光彩,我开始一丝不苟地划刻起来,口子是那么滑,那么平,干干净净......

以此同时,教室里的同学也是那么认真,那么全神贯注。设计邮票的,认真上色;写书法的,更是完全投入;做手工的,嘴角漾着微笑, 这样做出的作品,更是精美!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已经是下午第三节课了,大部分的“同志”都收工了,有的还去帮助别人。可是我还在奋斗——“加油加油!”“加油!”......我心里默念着,努力认真地刻,终于在放学前大功告成,耶!

这个阳春三月,空气中溢满了艺术的气息,愿大家的心血都能得到好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两宋菊花艺术展小学作文_文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前些天,妈妈带我去植物园看菊花艺术展。妈妈告诉我:这次的菊花展是跟河南开封共同举办的。开封在历史上曾经是北宋的都城,而杭州曾是南宋的都城,所以这次的菊花展就叫“两宋菊花艺术展”。

刚走进植物园的大门,我就闻到一阵淡淡的花香,接着就看到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菊花。有白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紫红色的、金色的,竟然还有绿色的菊花。花朵也有大有小。大的有碗口大小,花瓣层层叠叠的,捧在手中沉甸甸的。小的就是小雏菊了,小小的像是些毛茸茸的小珠儿,在秋风中滚来滚去,可爱极了。有些菊花的花瓣像舞动的丝带一样在空中漂浮着,真是美丽极了。

最吸引我目光的,是一丛紫红色的“小章鱼”。它的花瓣与其它的菊花不一样,不是非常大,只有七、八根紫红色的细丝向周围均匀地舒展开,细条的顶端又微微卷了一下,中间是一颗娇嫩的花芯,真像只活泼可爱的小章鱼。风一吹,在绿油油的叶子中间的“小章鱼”就像在碧绿的海洋中畅游着。

植物园中到处都是用菊花搭建成的主题展区。有用菊花搭建的开封府,前面还有两个头戴菊花的萌娃娃。有用菊花布置成的庭院,配着茅草棚和小桥流水,让人想起了世外桃源。那些用菊花摆成的一只只漂亮的五颜六色的花孔雀,更是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目光,纷纷地挤上前去与它们合影。

我观赏着、赞叹着,直到走累了才恋恋不舍地坐车回家,但这美景却深深地留在我脑海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最喜欢的一件艺术品作文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家里有许多艺术品:如瓷盘;如大白菜的笔筒;还比如挂在墙上的一幅山水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一个小木偶,我叫她土家族女孩。

土家族女孩的头上戴着一条红色的上面有着一串串小珠子的头巾,长长的珠子吊在衣服上;就像一只只银色的蝴蝶;一头乌黑的头发;耳朵上还吊着两颗又大又圆的珠子;弯弯的眉毛像燕子的两双尖尖的翅膀;一脸甜甜的笑容,那笑容有时让人觉得很温柔,有时让人觉得活泼开朗,还有时让人觉得有几分优雅;一朵大银花镶嵌在蓝色的裙子上,就像一朵盛开的兰花,可讨人喜欢了!它不仅好看,来历也不平凡呢!

那是在暑假去桂林玩时,一家店子里有民族娃娃,我对妈妈说我想要。妈妈说:“太贵了,再说在桂林买的大部分东西你都弄丢了。我听了,嘟着嘴巴闷闷不乐的走在后面。妈妈见了只好同意。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可我有一次却把她“毁容了”。

那次她用来装饰的珠子掉了我就用502胶粘上去,可一不小心挤多了,就流到了脸上,导致了一道特别明显的印子。我马上扯纸擦,可就是擦不掉。唉!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件艺术品——土家族女孩。

[我最喜欢的一件艺术品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艺术家黄想想读后感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滋养,成就人生

捧着《艺术家黄想想》这本书时,我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住了,它将我带入了好奇的想象之中:一个小孩子如何成为艺术家?

走进《艺术家黄想想》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主人公对艺术的强烈追求和热爱,他拥有者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和艺术修养。在汪玥含的笔下,我认识了对音乐痴迷、爱好舞蹈和演戏、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看似平凡却实不平凡的“少年艺术家”——黄想想。

音乐是生命的一部分

汪玥含笔下的黄想想在他妈妈的肚子里时,就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喜爱感,每当音乐响起不足一分钟,肚子里的黄想想就开始展示他欣赏音乐的独特方式:有节奏地踢打妈妈的肚皮。

在黄想想的生活里,疲劳时,音乐能够让他放松身心;烦躁时,音乐能够让他忘却烦恼;学业之余,音乐能够充实他的生活……音乐是黄想想欢乐生活的使者,是烦躁生活的克星。

黄想想对于音乐的热爱与执着,让我想到音乐家叫舒伯特,他因为贫穷而经常饿肚子。一次,他在一家餐馆坐着,等待能够偶遇熟人帮他买单。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舒伯特仍旧没有遇见熟人。这时,他忽然读到一首登在报纸上的小诗,他灵机一动,即兴将小诗改成了一首小曲子,演奏出来献给餐馆的店长。店长陶醉其中,十分愉悦,立刻给舒伯特送上一份免费的牛排。

音乐有时候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长期受到音乐的熏陶、滋养的人总会和平常人不一样,这也就是艺术对一个人的滋养和影响。可见,音乐在艺术的组成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黄想想的选择和追求,是正确的,他将乐融进自己的生命,用充实的生命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舞蹈是艺术的一部分

黄想想非常喜欢跳舞。汪玥含在《迈克尔杰克逊》一书中写道:小学三年级的黄想想放学后静坐在家里,一口气就把迈克尔杰克逊的慕尼黑演唱会的现场视频看完,便学会了迈克尔杰克逊的侧行和退式太空步。

有谁能够拍拍胸脯说自己比黄想想更热爱舞蹈呢?要想成为真正的、有内涵的艺术家就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和对艺术的完全痴迷,除此之外,还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舞蹈表面上是一系列的肢体动作,实际上是人的内心的表现。每一个肢体动作就是内心的表述,能够做到形体与内心两者完美结合的人,堪称是“舞蹈家”、“艺术家”,黄想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偶像是成为艺术家的因素

黄想想的偶像是迈克尔·杰克逊,他能将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表演得淋漓尽致,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随着现代社会娱乐圈的扩展,衍生出一批又一批的明星,追星族也层出不穷。偶像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可以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不断地超越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

追求偶像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学生追星族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树立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朝自己的梦想走进。然而,有些追星学生只追求闪耀的偶像光环,不适当的追星反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诱发少年犯罪。寻找自己心中的偶像,并且把他当作我们自己前进的目标,不断努力,那么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的偶像。在这个过程中,偶像这个头衔得到升华,我们最终就会成为一名艺术家。偶像是成为艺术家的因素。

黄想想,为今天的青少年艺成长,提供了一面镜子。如何拥有一个让内心愉悦的童年,如何树立心中的偶像目标,如何拓展青少年时代生命的宽度,黄想想会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管建刚作文教学艺术阅读心得

全文共 185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系统》,对于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指导方法充满了敬叹。在此之后又有幸聆听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讲座,更是感触颇深,对于管老师指导学生作文过程的详细细节更加期望深刻了解。开学后学校领导为我们购买了管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急切地阅读后对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管老师在文中提出了作文教学的骨构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和理论系统。这六个系统切近当下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全书没有什么理论说教之的枯涩呆板,有的是作文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操作实践感。管老师是一个能把一件普通的事做大、做久、做深入的人,在教学中处处留心,教学中处处都很细,各种制度制定的有条理,落到实处,使他所教的孩子受益匪浅。他的作文教学颠覆了传统偏重于学科知识、教师指导、课堂作文和作业的作文观,创建了“写作——发表——对话”的新作文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一整套以《班级作文周报》为中心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我不仅惊叹于管老师这套作文教学模式的完整、周密,而且欣喜于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实在非常有教学实践借鉴作用。

一、作文是表达的需要

管老师认为,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公众的言说,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文章中这一段话意味深刻“语文教学实践中,首要的不是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也不是使人成为使用语言工具的熟练工匠,不应充斥着名目繁多的机械的训练或表面热闹的所谓的语文活动,唤醒他们的语言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煤炭驾驭语言,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为此,管老师创办了《评价周报》,从确定出版日期,到录稿规则、排版细节,从三大动力系统,到十四大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以及每一个里面生发出来的细枝末节的注意事项,在此期间管老师那种类繁多催人奋进的金点子,真是周密详尽,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不停地更新、完善,以期为孩子们创设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关注内心“找米下锅”

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达到目标,想方设法为学生架桥铺路,帮助学生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自己在教学中曾经也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让自己有一双慧眼,但大部分学生总是认为实在没什么事情可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无病呻吟,就是生搬硬套。但是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较好的解决了作文教学的动力问题,为了解决“作文无米”的问题,他教给学生两个“绝招”:一是“推想法”。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向前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吗?今天我学到新东西了吗?……——凡是能捕捉到的任何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二是“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是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着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他把这样的方法,称为“内视”。他认为“内视”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关注的不只是外在,更有丰富的内心。事情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回味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感受。学生有了真正的内心的真实感受怎么会“无米下锅”?学生发现、积累素材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会也会越来越强。

三、坚持、智谋走向成功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管老师。他的成功,缘于他对学生的热爱:“每日简评”、“每周一稿”、“评价周报”、“月末增刊”等,阅稿、选稿、改稿、排版、打印、评价,管老师需要付出多少时间与精力呀;他的成功,缘于他的创新:他说,“等级评奖”系列活动能管学生一年的写作兴趣,从学生这头说,没有变化,会生厌;从教师这头来说,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创新和教学智慧;他的成功,缘于他的不畏艰难:他的这句话,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的成功,缘于他的坚持不懈:他说,要有“一个长远打算”,要有“一个长远规划”,他的作文教学革命,已经坚持了十年,十年磨一剑,在这十年中管老师由摸索到明朗,由探索走向成功。我想他的学生是幸福的,每个人都拥有几本甚至更多的自己的书,毕业之后,“风筝一样飞出去的学子们”会有这么一天,“打开包裹,发现母校和老师为他们寄来的那一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珍贵童年!”这是管老师的成功,更是学生的成功。

一本好书不仅值得精读、细读,还宜置于案头常翻常阅,《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艺术的星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样的画能称得上美丽?什么样的美丽能称得上艺术?又是什么样的艺术能震撼人心?

那片星空一直是我心灵的归宿。

惬意的日子!我看着夕阳一跳一跳地盗走光明,黑夜渐渐织上天空,鸟儿回家唱催眠曲,小草散发出梦的清香。就连绿树荫下,蟋蟀也随着渐渐降温的午后阳光的热情,弹奏得愈发起劲儿。院子里,我仰起脖子看夏日夜色里的乡下:无数星星正热热闹闹的聚集在我的头顶——真美啊!

星星一点一点,洒遍了整个天空。它们轻轻眨一眨眼睛,微风便牵着昙花走来。时间仿佛凝固,我就这样沉浸在因深蓝而深邃的夜空,因洁白而皎洁的月光中……星星不动,我心在动。黑夜中旅行,穿越过这星海。无数白点拖着尾巴离我远去,我像是伟大的创造者,心中除了平静,就只剩平静了。艺术带来的平静。

爱上了星空,遇上了《星空》。梵·高的星空也是他精神的支柱吧,或许星空带给他安慰,或许星星留给他希望。当星星以特别的形式扭曲着,是不是也代表着艺术家的境界呢?星星不断旋转,不断变化,不断吸引又不断排斥。星空爆发出浓烈的悲伤。这是梵·高的心灵世界,这是他悲惨生活的缩影。

星空的艺术中,梵·高要的也是动态美。当他画一个太阳,他会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他画一片麦田,他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他画出了一个神秘而有故事的星空。

星空像一个谜团了,一个艺术的谜团,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谜团。她画出了所有梦幻的悲伤,即使在画之外,也震撼人心。

星空的艺术,是艺术的星空。

夜深了,黑暗中点点光明,是最后的艺术。人们在艺术中进入梦乡,拥有星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离不开的艺术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一生都有艺术,一年级画画、三年级吹葫芦丝……但是,最深的是画画,下面我给你们说说。

在一年级的暑假,我的作业早已写完,妈妈看我没事干,就给我报了兴趣班,是画画兴趣班,因为我给画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小就酷爱画画,只要有笔有纸,我就不知不觉的画了起来,下面一个大椭圆,上面加一些三角形,中间点些点,这样,就画了一个菠萝。到了学画画的第一天,我就花了我最熟练的大菠萝,下面弯过来,上面竖过去,低过头,再点上点,一个完整的大菠萝就成了。直到现在,我还是离不开画画,只要看到语文书上有谁的画像,我就开始在上面填两笔,开始恶搞!我就把现在书上的蒙娜丽莎头像化成了大花脸,上课我直捧腹大笑,两手捂住肚,哈哈大笑起来,可被老师看见了,老师叫了我的名字,我只好立刻坐好,写起作业来。

我的人生,离不开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艺术品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中,大家都应该有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吧,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吧!我先向大家介绍我喜欢的艺术品——兵马俑吧!

兵马俑从整体上看几乎是淡黑色,它的形状非常小,他称站立姿势。头上扎的是盘头,脖子下边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围巾,他的衣着上面是类似战服的衣裳,下面是像裙子的战袍。这是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的情景!他的手很自然的放在两边,看着很英勇的样子!他好像就是一个整装待发的士兵一样!

如果你听了以上的介绍觉得还不过瘾?觉得他没有士兵的气势,那么我就在为你介绍的详细一些吧!

当我看到这个兵马俑的脸部表情时,我就认为他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士兵!因为他的眼神是充满杀气和忧愁的,让人难以捉摸。有时他的眼神让人觉得他好像对敌人有着很深的愁恨;有时让人觉得他好像为国家大事感到劳累;有时让人觉得他好像因为打仗的胜利感到高兴。从而可以看出做这个工艺品的人的技艺高超。他的眉毛和皱纹更加衬托出他的潇洒和英俊!在他那刻画细腻的鼻子下面有这两撮胡子。这可见他为国家大事费劲了心思!他的嘴角微微向下,看来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兵马俑”的英勇的气概和他那极富个性的眼神,让每一个人记忆尤心!我虽然没有真正到西安去看兵马俑,但是看见他的雕刻就已经在我的心底里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独特的艺术作文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们眼中,所谓的艺术都是那些华丽的东西,但是在中国这个国度里面,一些朴质的东西,也可以说成是艺术,一种独特的艺术。

就拿书法作品来说吧,中国的汉字历经过多年的沧海桑田,汉字的演变过程,也是极其多的,然而,每一个汉字,却是如此美丽,特别是草书,龙飞凤舞,有一种凌乱但是却极其美丽的样子,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就有这样一位人,也是拥有独特的艺术的,这个人就是板桥体的创始人——郑板桥。

关于郑板桥,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是了解的,它的板桥体非楷非隶,看样子歪歪斜斜,却有一种独特的美丽,每一个字都有些大小不一,但是却有一种大同之美,这,算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面一门独特的艺术了!

如今,人们却以不一样的眼光看待艺术了,不在欣赏那些和而不同的美丽,只是欣赏那些浮夸的“艺术”。

生活需要独特的创新,独特的艺术也是需要人们的阳光和欣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说中的艺术表现

全文共 10976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一起来看看小说中的艺术表现,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一、研究小说艺术内容形式的重要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消亡。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生灭。我们有过众多出色的学者,曾对文学发展

做过同样出色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很多颇有教益的经验与规律;然而,从艺术内容形式上,亦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上去研究它们,却很少有人去做。至今,在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国度里,还没有一本完善的《文体学》专著,就是一个明证。

上述情况,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文学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诗歌可以做为赞颂统治阶级以及上层人士间酬答的工具之外,其余可以说都被视为邪端异说。特别是小说这一样式,向来受到轻慢。如果说对文学样式进行研究,前人还给我们留下为数不少的“诗话”“词话”的话,而对小说样式的研究的著述,实在是风毛麟角。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十九世纪以来,小说这种样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运用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文学诸种样式中,已经超群绝伦,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列入世界名著的小说来。就中国文学史的情况看,曾经有过几个繁荣时期:唐宋的诗词、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可以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繁杂多变,小说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完成了它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小说出于它本身艺术表现上的原因,才能够肩负重任,大显身手。

从艺术内容形式上去研究小说,不是没有意义的。不错,鲁迅曾否定过“小说作法”,但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去领会他的这一论断。他否定的是当时草率成篇专为骗钱的“密诀”“入门”之类的书籍,绝不反对对小说艺术进行研究。在鲁迅的著作中,论及小说作法的篇章很多,假如不是由于斗争紧迫无暇顾及,他倒真会写一部高水平的“小说作法”来呢。

“利其器”向来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小说,怎么可以不研究作法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高昂的情绪、举国上下沸腾的场面,需要我们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在运用各种文学样式时,能够扬其长,弃其短,则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小说提出日益繁难的要求;这要求,成为小说艺术发展的动力,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它从古代神话传说、史传文学吸取了营养,在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初具规模,于宋元话本中日趋成熟,至明清小说中达到高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不单在表现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刻、广泛,而且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灵活、有力。

二,小说艺术表现力在逐步提高

从小说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高,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对人物刻划的手法日趋丰富、多样。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是从记事开始的。魏晋小说,不过是如鲁迅所说的“粗陈梗概”(《中国小说史略>),因为作者们的着眼点是“搜奇记逸”。唐宋传奇,已经在叙述故事力求“宛转”的同时,注意落墨于人物形象。所以,在唐宋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刻划人物的细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简单表露。到了宋元话本中,人物已经从故事的演进中凸现出来,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固然是吸引住听众的一个先决条件;但要想真正抓住听众,还需得力于绘声绘形的渲染。这样,说活艺术必须做到:“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拾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说到底,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是听众关注的焦点,说话人的“敷演”就不能不围绕着它来进行。话本中的人物,面貌是清晰可见的,这里有具体的肖象描写;这些人物的身世是清楚的,这里有概括的介绍;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是活灵活现的,这里有语言、动作的简劲描绘;这些人物的内心是可以窥测的,这里有多种方式的心理交代。明清小说,使小说艺术达到了高峰。

《红楼梦》一书,单就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而论,可以说无愧于世界名著的称号。在人物描写的手法上,且不说那性格化的语言,也不说那独特性的动作,就那心理描写的多样性来说,也足以使人惊服。这里不但运用了结合人物行为言谈透示心理的传统手法,而且运用了条分缕析的静态剖析的创新手法,也运用了诸如幻境、梦境等等特异手法。有人说,静态剖析的心理描写手法,为19世纪西洋小说所独有,可是我们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闭塞的中国却使用了它,恐怕这个手法的“独创权”不该归于外人吧。再说,意识流动,意识交流的写法,在《红楼梦》的幻景、梦境中有所体现,也可以说是“意识流”的较早的应用吧。综上所述,小说艺术在发展中,逐渐把人物描写推到首位,相应地也就促进了人物描写手法的丰富多样。

(二)对故事叙述的方式日趋曲折、多变。

敷演故事,一开始就成为小说着力解决的任务,但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内容形式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多变的手法。志怪、志人小说及传奇,大都叙述简单的故事,而且依自然顺序,平板地叙述交代。到了话本小说里,情况有了大的变化。由于说话人要靠“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住听众,就必须有一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故事的曲折动人,固然要靠故事本身;但在叙述交代时运用一些技巧,则不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需的。先提出结局,后交代过程,可以造成悬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繁杂的故事得以表现;线索人物、线索物件的使用,使情节可以严谨贯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能够层层推进。

如果仔细考察中国古典小说,就可以发现,短篇向长篇有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从《西游记》、《水浒传》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先有了精心构制的短篇内容形式,再用它连环延续,最后才有了通体安排妥切的长篇结构《红楼梦》在安排情节方面,又达到另一个高峰。繁杂的生活琐事,众多的人物行为,是那样如涓涓细流归入大海;而看去平淡的家务事、儿女情,又是那样丝丝入扣、层层相因地依据它自身的逻辑在变化发展。面对《红楼梦》所表现的生活事件,恐怕除了曹雪芹以外的作者,都会束手无策吧。看来,小说艺术的焦点从叙事转向写人,并没有降低对叙事本身的要求,而是使它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着力刻划人物的需要。何况,叙事本身,也是小说艺术的一个不可推卸的任务。

(三)对背景、环境的渲染,日趋浓重、炽烈。

由于传奇以前的小说,还只是粗陈梗概,对故事演进的背景、人物活动的环境,还很少交代。这样,那时的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厚度方面,就很受限制。在话本小谠中,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说话人为了绘声绘形地表现人物,便不能不连同他们身处其境的社会形势与自然氛围,也加以必要的渲染。但应该看到,这种对背景、环境的交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有时也流于公式化,如话本、讲史乃至后来小说中的“风景赞”“器物赞”“肖象赞”等等。又是在伟大著作《红楼梦》中,上述写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那样丰富多采的画面,实在今人惊叹。《红楼梦》中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诸如政治形势的透示,人物关系的显现,世态人情的披露,风俗习惯的点染,山川景物的勾勒,用具器物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使后世读者从中得到的东西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时的技巧,曹雪芹一反过去的那种简单而又刻板的写法,结合人物言淡举止,适应故事的推进演化,或随意点染,或着力铺陈,千姿百态,各尽其巧。

( 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抒发,日趋强烈、灵活。

小说的思想,主要靠故事、人物本身去完成;但是,这并不排斥作者的评论抒发。在传奇以前的小说中,还很少出现作者出面表态的情况。话本艺术中,由于有了说话人这一特定的讲述者,就可以随着故事的演进,抒发他的感慨赞叹,也可以对不同人物表示喜厌爱憎。话本中的楔子,内容中很大的因素是警世喻俗的规劝之言。《红楼梦))在这方面,同样攀上高峰。作者的意旨,竟然用了那么多的艺术手段来强调、陈述,实在是后世小说作者的楷模。在这部伟大作品里,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是那样的内容形式多样,又是那样的方法灵活。这里面有几个次要人物做为作者的代言人,又有假主要人物之口发出的议论,有凭借某些细节显示的哲理,又有随处进行的即兴阐发。

小说内容形式的发展,原因在于小说本身。社会生活提出要求,这只是提出了文学内容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否适应这种要求完成这种发展,则要取决于文学内容形式本身的主观条件。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而消亡的文学样式,是并不乏见的,例如中国的宋词、元曲。那么,为什么在近最几百年间,不是别的文学样式,而恰恰是小说得到充分地发展呢?原因恐怕不难找出。

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长。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内容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长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长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内容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长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

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国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国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长,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长;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长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长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国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国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国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国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长。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以上种种,都提醒作者们掌握艺术的辩证法:样式的优异之赴,恰是应该着力发挥而又格外节制之所。

当前,祖国正在朝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沸腾的生活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种文艺样式的表现力,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要求。我们祝愿小说这一支花,在百花园中继续放出异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艺术展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下午,阳光明媚,陈老师和施老师带领我们班去参观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官的李山作品展,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整面墙上李山拍摄的各式各样的南瓜,真是稀奇古怪,有的像圆圆的西瓜,有的像长长的丝瓜,有的像弯弯的茄子,还有的像凹凸的苦瓜,刚开始我以为拍摄的是长坏的蔬菜呢!原来它们是基因突变的物种。还有天花板悬挂下来的“蜻蜓人”模型,它们一大片,“飞翔“在空中,前半部分是蜻蜓,后半部分是人,五颜六色的,非常逼真,仿佛是外星球飞来的新物种。讲解员说,李山老师的作品体现的是一种“基因突变”。每个生物都是平等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基因很多都是一样的,人的基因只要换上别的基因久会变成新物种,这就是“基因突变“。他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有的说可以变成人马欢快奔跑,有的说可以变成鱼人潜入深海,我想要变成鸟人自由飞翔。

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展览,真让人增长见识,打开丰富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艺术的作文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与往年略有不同,今年的艺术节在原有活动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许多艺术课堂,特别吸引人,同学们激动不已,迫不及待的想去尝试、体验一番。

在这些五花八门、精彩缤纷的活动中,最令我难忘的要数每天早晨的街头秀表演。它是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更主要的是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为了能很好的演出,每天增加了半小时的练习时间,心里很期待演出,但又有点担心,生怕自己出什么岔子。一转眼就到了表演的日子,我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就被校门口的情景给吸引住了,原来是五《7》班的乐队,他们的演出是如此的精彩,心里不由地佩服起来,在妈妈的一再催促下,我也开始了演出,随着伴奏音乐响起,我认真的弹奏起来,围观的同学由一、二个到三、四个到后来的十几个,在同学的掌声中我顺利的完成了第一天的演出。

晚上练琴时,脑海中时不时浮现出白天乐队演出的情景,提醒着我要更加努力,这时弟弟背着自己的吉它进来,要让我陪他玩,看着弟弟身上的吉它,我突然有了个主意——和弟弟一起演出,马上行动起来,原以为弟弟会不配合,可出乎意料,弟弟不仅听话,而且还会根据音乐打拍子,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听后表示大力支持。果不其然当身穿兄弟装的我们一出现,就引来不少的目光,表演开始,我认真的开始弹奏,弟弟则在一边模仿着我,双手拿着小吉它,一边脚随着节奏打节拍,样子别提有多可爱了,一曲结束,热烈的掌声响起,这时我才注意到,我们已被里三圈外三圈的包围了,许多老师、家长拿着手机、相机、摄像机在拍摄,我心里特别的骄傲、自豪,接下去的表演更努力认真了,成为校园操场最亮的一道风景线。

艺术节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让我明白做事要坚持执着,更知道了合作、团结的重要性,它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一页。

[有关艺术的作文三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生活因艺术而精彩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我对艺术的热爱仿佛从很小便开始了,之后对它的情感便愈来愈深。从约莫四、五岁时,每天涂涂画画便是我的一大趣事。手中的蜡笔总是不肯停下来,每天画呀画,画花花草草,画爸爸妈妈,次次都把手和脸蛋弄得五颜六色的。

后来,爸爸给我报了课外美术班。每周尽管课时没有多长,但那时却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间。每次课上都画各种各样的东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油画、素描、速写……有时,我会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一手举着画笔,一手托着调色盘,坐在画架前一个多小时。那时的我,一心沉醉于绘画的世界中,这儿添一笔,那儿添一块,用手中的画笔小心翼翼地画着,一旦画错一点,整张画便废了。我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时出行也会抱着画板,用手中的笔画出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家里,我也会让爸爸妈妈坐在那里,“可千万别动哦!”这样告诉他们,我便不时抬头看一眼,低头画几笔,画下来一幅画,脖子、手酸疼不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已学了七年绘画的我,作品越来越多,油画、速写、建筑模型数不胜数。于是我便从无数张作品中,好不容易挑出了几幅好的,装裱起来,挂在了家中的墙上,办了一个小小画展。尽管来看的人屈指可数,我也不在意。只要辛苦劳累了一整天后,能回到家一眼看到我的画,便也心满意足了。

之后,我对于艺术的热爱已不止停留于学画了,更是愿意去欣赏画。我喜欢看画,去大大小小的美术馆。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当你不了解这幅画时,它仿佛是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我愿意去揭开它并沉醉其中,欣赏画背后的美。不光是画的故事,更是赏画所带来的意境,或是古色古香的古韵,或是纯美的爱与感动,又或是风景画中的恬静,令人心旷神怡,深陷其中。

生活,因艺术而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自然的艺术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自然,爱它的神奇!爱她的洒脱!爱它那独特的韵味!

自然的天空总是蓝的让人神往,白云犹如一片片孤帆。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望无际的草原有奔跑的骏马,还有悠闲自在吃草的绵羊,远远望去犹如一绿色的花地毯。峰峦叠起的山脉,奔腾倒海的江河……

自然是一位画家。它潇洒的把五彩的颜料洒下,是这世界有了春夏秋冬,随后它拿起画笔把春夏秋冬上了不同的颜色,把这个世界涂上了属于自己的颜色。于是,春天是绿色,夏天是红色,秋天是金色,而冬天则是纯纯的白色。天空是蓝色,树干式总是,水是透明的……它就像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一般。

自然是一位音乐家。春雨的声音,鸟儿的鸣叫声,呼呼的风声……合在一起,犹如一首交响乐,那么美妙,那么清新,那么自然,听再多遍也不会觉得厌倦,这不如同音乐家们用钢琴,小提琴笛子一般,不会显得那么生硬。

自然又是一位雕刻家,它刻出一座一座山脉,一个个盆地,一条条江河,刻出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是那么传神。从耸入云霄的珠穆朗玛峰到水流端急地黄河长江,这一个个奇观,它究竟是有那一把神奇刻刀?它又有怎样一双的巧手啊?

它同时又是一位舞蹈家。一片片落叶,犹如会跳舞的纸屑,树叶被风吹的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数着节拍。叶子跳着啦啦操,向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小草也随着摆动着自己的身体,花儿更是跃跃欲试的想要展现自己那婀娜的舞姿。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让人惊叹的,高峰上的雪,给它添加了神秘的色彩。不禁会让人想到:上面有些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大自然有一把像盘古一样的斧头吗?

梅花的不屈不挠,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鹿的敏锐,虎的凶猛,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的。它就是一位艺术家,一位无私奉献的艺术家,一位以原始为主的艺术家。它的表达不需要语言,它通过绘画,音乐,雕刻向我们叙述这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堂精彩的艺术课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上午,育才作文班的赵老师带领我们到喀左东蒙民族艺术馆参观,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民间艺术课。

路上,大家都十分好奇和开心,叽叽喳喳地谈论着那个艺术馆的样子。一跨进大门,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蒙古族气息。十多个展厅让人看花了眼,但奇石宴和陶瓷展厅却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来到奇石宴展厅,看到一百多盘馋人的菜肴,要不是保鲜膜封住了,还有小朋友要闻闻宫保鸡丁的味道呢。知道了这118盘大餐,都是天然形成的各种石头“烹调”成的,惊讶道:“太像了,太像了!”我们都赞叹大自然真的鬼斧神工。看着看着,我都怀疑,这一盘盘美味,是不是真的呢?欣赏着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千层肉,口水都要流成一条小河了。

恋恋不舍地离开奇石宴展厅,导游带我们来到了陶瓷展厅。小朋友们像一条条鱼儿,穿行在一件件精美陶器、瓷器和紫砂展品聚成的海洋中。“三羊开泰”,憨态可掬,惟妙惟肖,每一根羊毛都栩栩如生,爸爸妈妈和小羊羔组合起来,好像是歌词中的“吉祥如意的一家人”。恐龙蛋化石,就像扩大了百倍的石头鸡蛋,五彩缤纷,引人关注。很多种颜色摆放在一起,不但不杂乱,对比还很强烈,很有艺术美。

最后,亲切的导游还带我们来到了紫陶制作车间,让我们动手操作,制作了一些简单的小玩意儿,带回了家。

当赵老师把大家集合起来,站队要回家的时候,我们都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希望有机会还要来这上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徜徉在艺术中是我的快乐为作文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这个字眼,对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但是,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踊跃的音符是高亢的艺术;水彩的线系是柔和的艺术;书法的墨迹是铿锵的艺术;房屋的砖瓦是凝固的艺术…….

我也曾手持毛笔,费力地在宣纸上一笔一画地描着王羲之的书法,感受那”天下第一行书”的苍劲有力;领悟着那”入木三分”的力道,体味着那”书圣”的豪迈气魄.我想,此时的你,一定是行走在墨香中留连忘返.

我也曾坐在夏夜的窗边,轻轻地吮一口茶,静静地旋开音响的按键,伴着窗外清风,享受着阿炳所带给我的音乐世界!抬头望向窗外的月,我仿佛看到阿炳那佝偻的背景正用手下的二胡向我们缓缓地诉说着那二泉冷月的凄苦人生,让人不禁也为这平添了几分伤感.

我也曾端坐在画布前,一手拿着画笔,一手托着调色盘,一下一下地勾勒着蒙娜丽莎的轮廓,望着她的微笑,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优雅的贵妇人那婀娜的身姿,美满的生活.黑色的丝衫无不显露出妇人的高贵,怎么也遮不住那迷人的微笑…..我想,此时的你,一定是沉浸在蒙娜现莎的微笑里忘却了自己.

我还曾一手拿着朱自清的文章>,漫步在乡村田野,深深地领悟着其中对春的赞颂。春雨飘落了下来,这时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慌慌张张顶着书跑的路人甲。我把心态平和下来,仰起头,与灰蒙蒙的天对望着。戴着蓑,顶着笠固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雨,却也别有一番滋味。这时,当你把身心都融入到周围的景色时,你的毛孔仿佛都张开了,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滋润,就连耳朵也痒酥酥的。我这时已经不能自己,尽情地奔跑着,尽情地享受着朱自清骨子里对春的热爱。这时的我,已经陶醉在春的幻想里不能自拔。

艺术,一点儿也不难理解。它是对人类高尚情趣的体现。杨丽萍能跳出《雀之灵》是对她艺术的喜爱,王羲之能写出《兰亭序》是他对艺术的喜爱,贝多芬能弹出交响曲是他对艺术的喜爱….

我爱艺术,更爱在艺术中寻找快乐!

[徜徉在艺术中是我的快乐为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书法艺术作文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包括很多种,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语言等。 我喜欢的艺术是书法。我喜欢练字,喜欢书法。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饱尝了艰辛。虽然曾经想要过放弃,但一次次收获的喜悦,让我坚持了三年。 那是三年前的一天,爸爸带我去参观书法现场大赛。当我走进那现场时,就被这种连空气都带有墨香的气氛沉浸到无可救药,此刻,一个学习书法的念头在我的心中萌生。 就这样,爸爸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

从此,我便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刚开始,我是从笔画开始练起的,横、竖、点、撇。。。。。。一下一下地练。由于我对书法的热爱,我可认真了,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五年级时,因为要期末考,功课很紧张。是不是要放弃呢,我心开始动摇了。爸爸,看着我那么犹豫,就带我去小区的书法室参观参观。当我走进书法室,梅花香自苦寒来七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眼帘,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取得成功。于是,我又很认真地学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书法越写越好,每次参加书法比赛都能获奖 辛苦的劳动让我有了收获。书法,它让我在勤学苦练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这就是真正的艺术

[我的书法艺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艺术作文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如同雄伟壮观的殿堂,艺术如同浩浩荡荡的大海,艺术如同色彩鲜艳、美丽的衣裙。艺术是美丽的,因此,我爱艺术。

艺术有很多,如: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但我最喜欢“蒙娜丽莎”这幅画。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蒙娜丽莎的美是天然的美,是舒适的美,是自然的美。下面就让我来具体介绍这个艺术品的美丽吧!

“蒙娜丽莎”是法国卢浮宫的三件镇宫宝物之一。从古至今都还没有第二幅这样精密的画。蒙娜丽莎诞生于达芬奇笔下。这幅画不大,大概长三英尺,宽二英尺,整幅画几乎都是一种棕色。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她的脸颊带有微红,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落在双肩上。她的眼神那么温柔,好似斜着眼瞄你。嘴唇不是用口红擦过的,而是真的血肉之躯。仔细看她背后的景象,你会以为太阳真的在移动。“蒙娜丽莎”这幅画实在是太美了。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目测的。她的微笑有时是开心的笑,有时是伤心的笑,有时是无聊的笑,有时是可爱的`笑……那神秘的微笑犹如闪电般强烈,则又好似雨过天晴。这艺术是那样的美丽与高超,它把一位没有生命的女子画成了一位生命力顽强的蒙娜丽莎。

她不仅有神秘的微笑,还有神秘的头发。她的头发是黑中带亮,亮中带闪。那一头茂密的头发搭在肩上,一丝一丝的发丝明显的分散。如果茫然地看,你会觉得她的头发随着微风在摇摆。她身后的背景也很清晰。山坡、河流、树木、太阳、天空构成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太阳好似跟随着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就好像一位美丽的仙女,在这山清水秀的风景中随风飘舞。

蒙娜丽莎是美丽动人的肖像画。美妙的《月光曲》是一幅奇丽的画面,它的曲调清幽舒缓、高昂激越,激烈雄壮的《英雄》,温柔舒缓的《田园》,高亢的《合唱》都是艺术的美。艺术是一只精美的陶瓷碗,更是碗里五彩缤纷的小豆豆。艺术是知识的源泉,也是美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