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神舟12航天员事迹(汇总20篇)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山区干部胡万春,用自己的行动实际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他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了胡万春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浏览

2337

作文

1000

美德少年主要事迹

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赵钰涵,女,现年9岁,遵义县保利小学四(2)班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一、老师的得力助手 同学的好榜样

2014年9月,保利小学迎来第一批学生,赵钰涵是整整迟来两个星期的学生,那时她还未满8岁,在我们班上是最小的一个学生了。各科任课老师担忧她各方面跟不上,特别是教英语的郑老师尤其担忧,因为郑老师已经上了一大截,而赵钰涵刚开始前面的英语单词一个都不会读一个月过去了,她的各科成绩有了惊人的进步,特别是英语,以后每次测试都拿到100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后来从家长的口中得知,赵钰涵每天抱着点读机早上读、晚上读。一个小孩能靠自己的勤奋解决了学习上的这么一个大难题。从此赵钰涵成为了班上同学的好榜样:在学习上,她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能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各项作业,扎实掌握学习内容,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各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她的数学在班上是第一名,并取得了全科成绩第三名的好成绩。她不仅完成老师留的课堂和家庭作业,而是主动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每学期开学前,她都会买回很多练习试卷和辅导书。每个周末她坚持早上学习跆拳道,经常到书店看书充电,从不间断。除了学习的榜样,赵钰涵同学乐于助人,遇到别人有困难时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总会耐心地教他们,直到弄懂为止。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作为班干部的她,总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积极参与。校园里处处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广播室里的小主持、运动场上的运动员、鼓号队中的队员样样做得精彩极了!在学校组织献爱心活动时,她总是带头拿出零用钱捐款,她说:“他们比我更需要!”

在工作上,她总能尽心尽力,认真完成老师交予的任务,以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的最好,是老师最得力的小助手。在班里,作为班干部的她,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主动地积极地协助班主任和其它班干部管理好班级的一切事务,遇到难题的时候及时向老师求得帮助,并取得其它班干部的支持和帮助,共同管理好班级。所以班级不仅在纪律上、卫生上、学习上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而且在她的影响下,同学们认真、学习,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互相帮助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期末统考中,我班语文、数学、英语在同年级中位居首位。在学校或上级举办各种赛事中,她积极参与的同时还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上学期她和班上的同学一同参加的遵义县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手抄报比赛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就是一个好例子。

二、知恩感恩 及时回报

在家里,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她和爸爸、妈妈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对自己的一惯要求。9岁!但她可以自己洗衣;早上为父母煮面条、煮粥,包饺子;晚上与父母读读书或讲讲学校发生的事因为她,家庭里充满了欢笑、和谐。

三、诚实守信 热心公益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赵钰涵从去年寒假开始就自己为自己谋了一份差事——上街卖手帕,她说不光要靠自己赚钱买学习用品还要捐一些给需要的人,更要向大家宣传环保,人人都用起环保的手帕。减少白色污染,提倡低碳生活是她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农民,现年96岁。他先后经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屡立战功,负伤回国后又坚持重返战场,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等荣誉称号,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用执着坚守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现年95岁。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大江南北,经历战斗无数,留下累累弹伤,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英勇战斗,曾荣立多次战功。他退伍不褪色,转业到杨靖宇烈士陵园工作,父子两代默默付出,守护英雄陵墓60余年,身体力行保护革命遗迹、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教育了无数青少年,感动了广大社会群众,2017年被评为“中国好人”。

孙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杰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立下不朽功勋;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不改初心本色,坚守革命理想,保持优良作风,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革命战士英勇顽强、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品格,退役军人永葆本色、接续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家纷纷表示,要尊崇英雄,关爱楷模,学习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风范,积极投身伟大实践,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给航天员写封信征文200字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航天员们:

你们好!我是一个生长在魅力城市齐齐哈尔的小女孩,一个对未来充满强烈好奇心对明天极其向往的中学生。

神__的成功飞天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更是世界瞩目的,这让我们在科技发展史上又攀了一个高峰,而且创造了奇迹。

我知道这一切更要归功于你们。最让我们齐齐哈尔人民感到骄傲的是三名航天员中有两位是我们齐齐哈尔的,他们的名字叫刘伯明和翟志刚。当我从电视中看到你们的飞天实况时,我真的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明星,我一直认为那是伟大的,但就在这一时刻,我知道什么才是我的追求了。向你们学习,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如何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航天工作者:

您们好!

我是小学的五年级同学___

您们知道吗,有一次我在梦中梦到了杨利伟叔叔!他带我飞上了太空,让我见识了宇宙的样子:宇宙浩瀚无垠,我不论怎么望都望不到边。我还看到了九大行星:木星,土星,水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火星,冥王星。我问杨利伟太阳在哪儿,他笑着说:“别胡思乱想了,你要是看到了太阳的话,你就死了,被它热死了哎!“我一听,吓得浑身发抖。刚想溜走,哪知太阳一下子从天而降!“啊!热死我啦!”我大叫着醒了过来。呼,!好险哪!差点就要被热死了哎!航天工作者,您们下次可以再带我去一次吗?

此致

敬礼!

___

20__年__月__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1948年,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毅然参军,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征战中落下20多处伤疤。

孙景坤选择了深藏功名,返回家乡务农。

曾经和孙景坤一起生产劳动、如今86岁的老党员刘振发说:“只知道孙队长当过兵,去过朝鲜,带领山城村第一生产队过上好日子,但也是刚听说他立过一等功、当过大英雄。”

“只有在睡不着觉的时候,父亲才偶尔会和我谈起抗美援朝的往事。”大女儿孙美丽说。一个夜晚,孙景坤给孙美丽讲:晚秋初冬,孙景坤所在排进入一片高粱地,子弹炮弹如同刮风下雨一般打来,一个排的战士除了孙景坤外全部牺牲。“每当谈起这些,父亲总是眼含热泪。”

虽已96岁高龄,老人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共获得了8枚军功章。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平移重建征集资料,孙景坤默不作声地将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老照片捐出来。纪念上甘岭战役60周年时,相关部门邀请他去北京参加活动,需要穿军装拍照,他才从箱子底下找出军功章挂在胸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3月18日傍晚,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同志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在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春天里,传出这样的消息,实在是悲怆万分。但是,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却是我们可以传承下来的,他扎下身体、埋头实干、奉公廉洁,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中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祉。

认真学习他牢记党性、忠于人民的情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初心是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回望廖俊波同志的工作履历,不难发现,无论是当学校教师还是主政一方,他都始终秉持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为八闽儿女带来了幸福生活。

廖俊波一生虽然只有短短48年,但却是新时期的楷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学习他留下的宝贵精神,并发扬光大。我想信定有千千万万个“廖俊波”正奋斗在广大基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周有光-人物事迹

全文共 2944 字

+ 加入清单

从《西游记》到《资本论》

周有光的祖上在江苏常州是望族,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书香门第,藏有很多书,“不过全是文言的。”作为出生在晚清的周有光,小时候接触的依然是《三字经》之类的书,“那时我们家的书很多,随便我看,但书都是文言,我都看不懂,小时候我对《三字经》也不感兴趣,”给周有光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西游记》。“我们那一代人,小孩子认得几个字以后,都喜欢看《西游记》,不像现在可以看的东西多了,我们以前没什么好看的,”不过,周有光却自言自己看《西游记》是看了两遍才看懂的,“读书是件很好玩的事,第一遍看不懂,不要放弃,看第二遍,也许就能看懂了,”就是通过这样的阅读,周有光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1923年,周有光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那是教会学校,图书馆随便去看,那时我不仅看中文书,也看英文书,”那时的周有光受到左倾思潮影响,由此便决心阅读《资本论》,“对我们来说,《资本论》很重要,但是那时没有中文的,我埋头苦干阅读英文版,结果看不懂,不是文字看不懂,而是内容看不懂。”由此,阅读的乐趣往往就跳跃在第一遍的不懂到第二遍的懂之间。

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

1956年,周有光从上海调来北京,住沙滩原北京大学内,那是民国初年为德国专家造的一所小洋房,周有光占其中两间半房间。“一间我母亲和姐姐住,另一间是老伴和我带小孙女住,半间做我的书房、周有光客室、吃饭间。”而周有光也只能将书放在半间书橱内,“另一半留着放菜碗,由此我在《新陋室铭》中写道: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书橱与菜橱功能合一的境遇只有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才有好转。当时,周有光所在的单位建造新简易楼,分得两大两小四居室。其中一小间,9平方米,也就功能独一地做了他的书房兼客室,“我的书桌很小,只有90厘米长,55厘米宽,一半放书稿,一半放电子打字机。书桌又破又小,一次我玩扑克牌,突然一张不见了,原来从桌面裂缝漏到下面抽屉里了。” 书桌虽小,书橱却很大。在这个9平米的空间内,除了在窗口放小书桌,入口放个沙发,其余之地全是周有光的书架。周有光嫌这个书房小,进而,四个房间全都被布置成以书架为主,书成了这个家的主角,“我家里没有什么家具,因为放了家具就不能放书了。”尽管四间房子全被用来藏书,但周有光还是认为自己是有书无斋,“我国外亲戚朋友,做教授的,都住的小洋房,他们都有书房。什么叫书房呢,不仅有看书、写文章的地方,还有一个藏书的地方,等于是个小图书馆。我这是破房子,是有书而无斋。”

沈从文叫他“周百科”

从小时候开始,就读了很多书,喜欢看《西游记》是周有光还记得起的,至于其他的书,则因为“太多了,说不上来了。”不过,周有光还清楚地记得对自己终身受益的书,那就是《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周有光的书房中,《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是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周有光专门有一书架摆满了《不列颠百科全书》,共三排,从上至下分别是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事实上,周有光还有“周百科”的外号,那是拜连襟沈从文所赐。而在大学时,周有光与百科全书的情缘就结下了。当时,大学老师指定《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一些篇章作为周有光及其同学必须阅读的课外读物,“比如说世界历史,就告诉我们下课到《不列颠百科全书》看哪些条目。”“这部书非常好。一个题目,简简单单给你讲,而如果去看书,一个小问题就是一本书,看百科全书反而可以节约时间,”周有光自认《百科全书》的作用非常大,“对我非常有用,其实对每个人也有用。百科全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你可以先了解大致情况,然而再查看其他比较专业的书。”到了后来更有趣,改革开放时期,中美两国要搞文化合作工作,当中有一项就是要翻译美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周有光竟然做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其实,《不列颠百科全书》本来是英国的,因为二战期间英国的很多企业都卖给了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是如此。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不过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10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由此,大家更有理由叫周有光为“周百科”。

语言学家的“前世今生”

周有光最初是搞经济学的,对金融特别熟悉,解放初期还写过《新中国的金融问题》、《资本的原始积累》一类著作。不过,在周有光家里却很少可见经济方面的书籍。周有光解释,自己所住的隔壁就是办公楼,有一个小房间全都放着他的经济学书籍。不过,离休后,他把这些书全部捐给单位图书馆了,“我已经改行了,不搞经济学了,而搞语言文字学了。”由此,在周有光的书架上所列的大都是语言学、文字学的书:《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外来语词典》、《常用构词字典》,甚至小到一个国家语言研究的书籍,都在其内。“经济学当中最重要的亚当·斯密斯和凯恩斯,可以说经济学都是外国的,但是文字学中国古代就有,”周有光认为文字学是中国最早的,就必须看古代的东西,由此在他的书架中《说文解字》是不可少的,“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研究语言文字学,一定要研究中国古代到现在文字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没有语言学,文字学中包括了很多语言学的知识。”“事实上,我的学术研究在离休以后就结束了,”为了查阅书籍,此前周有光要到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去,“我年纪大了,在家都可以自理,但出去不方便,站不住了,不能去图书馆了。”离休后,周有光开始随便看书,主要看世界历史、各地研究文化问题的,这成了他研究的另一个兴趣点。书架上也多了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 《全球通史》 、《世界文明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全球通史》、《世界文明史》很重要,之前的历史不是全球化的,这两本书却有全球化的眼光。”

人与书,俱不老

尽管周有光认为自己的书房很破旧,但书却很时髦,往往引领潮流。这也难怪,周有光书架中书的来源很多都是漂洋过海的。“现在做学问,你不看外国书是不行的。”由此,周有光在国外的亲戚朋友经常给他从国外书店买书、寄书。直到现在英文版的《年鉴》是周有光每年必买的书之一,“我每年都从外国买《年鉴》,因为要查阅资料。”周有光 也正因为有着国外书籍的补充,周有光书架上的书颇为时髦。三年前,《世界是平的》就已经摆进了他的书架中。那是本英文版的,在《世界是平的》被译成中文版前,周有光就已经接触了弗里德曼关于“世界是平”的思想。周有光书架中时髦书籍还有《张氏四姐妹》,英文版的。周有光的妻子是张氏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前不久《合肥四姐妹》中文版出版。而周有光是在几年前就已经看了这本与其有着密切关系的书,“这种书在外国人看看还是好的,中国人看就不够味了。因为外国人写中国的东西,常常不地道,这不能怪他们,文化是有差异的。”尽管周有光基本上是足不出户,不过对于新的文化现象他一点都不陌生。在他的书架中就有于丹的书,甚至连批驳于丹的书也一并俱全。“于丹论《论语》的书我也看,包括批评她的书我也看,于丹做了个通俗化的工作,做得很好,我们需要这个工作,”周有光还专门写了文章,“现在许多人都骂于丹,如果从学术水平来看,于丹并不是最高的。但于丹做的不是学术工作,是科普工作,把孔老二的学问给大众,这是件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纪录片。这个短片主要讲了一群来自各地的美德少年。他们中有叙永的,有泸州的,有合江的,也有泸县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姐姐——泸县二中高中高2017届的舒文静。

舒文静姐姐是一位爱好书法的学生,她三岁就开始学习书法,经过十几年的文化熏陶,舒姐姐已经练就了一手好字,十几年的勤学与苦练,让舒姐姐成为了一个浑身散发着书香与墨香的好学生。在纪录片里,我们时不时就会看到舒姐姐的双手,上面全是墨水印,我觉得舒姐姐是真的喜欢书法。她还说过她最喜欢隶书,隶书十分率真,就像她的性格。舒姐姐不仅喜欢书法,也喜欢国学经典,虽然高中生活十分繁重,但她还是会挤出时间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国学。

我觉得我与舒姐姐相比,那是差得太大了。舒姐姐她那么爱书法,她坚持了十几年的书法,我只学了几个月就叫苦叫累。

我想她也会碰到过写的不好看的时候,我相信她一定撕下来重写了一次,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她的手上全是水墨印,直到写完字,满意了她才去洗手。而我呢,一定会说:“将就吧!”碰到一点墨,就跑去洗手,结果半个小时就只有用了十五分钟来写字。

我一定要学习舒姐姐这种坚持到底的决心。也要学习她会“挤”时间。你看那么繁重的高中生活,她居然有时间和同学交流国学经典,

要是我恐怕连当天的作业都没法完成了。从现在起,我也要学会挤时间,这样我的生活才不会乱,我也一定要学会坚持不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锻炼自己。

学会去感受语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甚至每个标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甚至对整个世界都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支月英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医生代表支月英成功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主持人在介绍支月英的评委会颁奖词中说道,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在长达36年的教师生涯中,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最后的获奖感言里,支月英对孩子说出了最朴素的寄托:“希望你们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愿望,老师为你们自豪,我爱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最美脱贫攻坚奋斗者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乘精准扶贫好东风做劳动致富新农民

_,男,64岁,_x镇_村3队农民,全家6口人(夫妻2人,1个儿子、1个女儿、孙女和外孙子。)一面清房,全家参加新农合,自有承包地35亩,2人有劳动能力,属生产型贫困户。

多年来,_一直在_x镇_村居住。由于家里人多地少,他和妻子都患有长期慢性病,一直依靠药物治疗,医药费用开支较大,再加上缺少能干的劳动力,家里的生活日渐走上了下坡道,生活异常贫困。

——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给他带来了奔向幸福生活的极大信心

现年64岁的_,在村小学当过10年民办教师。下岗后,头脑灵活又有知识的他决定通过养猪改变窘迫的生活。他在自家的院子里盖起了猪舍,养了2头母猪。到96年又扩建了猪舍,养殖母猪达到10头,2013年养殖规模连续3年出栏达到90头。回顾奔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这一年,他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镇村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家能够迅速改变贫困面貌,这一年我家大致挣到了10万元,真的实现了全家人渴盼了多少年的致富梦。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_养猪的这段时间恰逢猪市低迷、行情不好,再加上资金和技术的不足,不但没挣到钱,还欠下了不少外债。脱贫致富的道路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就在_一筹莫展的时候,镇村干部来到了他家。包村干部_坐在他家的炕头上,和他谈起了未来的打算,并向他介绍全县即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2024年度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291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节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一群装扮有点像“天线宝宝”的少年,环绕着一个身穿白大卦的长者。“你最近长高了好多哦?”长者说话间,随手从口袋中拿出一个软尺。在年轻人身上上下测量,“身高165厘米,比去年10月入院足足多出了17厘米!不错不错。”

其中一名少年名叫达瓦(化名),来自西藏,患有极重度脊柱畸形(也称“驼背”),他身上的东西叫头盆环,是矫正脊柱畸形的牵引设备。长者叫梁益建,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他既是达瓦的主治医师,也是头盆环的专利发明者。

去年,西藏义诊的一次偶然相遇,让他们从此结缘。

事实上,每年通过各种方式,从全国各地来找梁益建看病的人不计其数。在8年的时间里,梁益建从患者身上总结出一整套科学的方法,他也逐渐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130度、150度、180度……超高难度的脊柱畸形患者被治愈,像是神话般让人惊叹。其中一例脊柱三维360度螺旋畸形的患者,堪称“世界最难”,梁益建通过手术,让患者的畸形得到完全矫正,增高30厘米。其术前术后改善明显的拍片结果,甚至一度引发国内同行的猜疑:“扭曲成这样都能被拉直,该不会是PS的吧?”

曾因治愈高难度病例

被同行质疑电脑合成

出生在重庆一个煤矿家庭,因矿难留下残疾的父亲,让梁益建从小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

1986年大学毕业后,为了更好地学好骨科造福病人,梁益建先后6年自费在全国著名医科大学进修学习。为了更进一步研究各种颈椎疾病,他2003年考取了攻读神经病学的博士学位,两年后,他被推选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世界脊柱协会主席汉森教授处学习脊柱外科。

在进行脊柱畸形矫正时,很多极端案例没有文献可以参考,梁益建则通过自己的钻研,发明了一种可以让脊柱牵引使脊柱畸形变小的外固定架——头盆环,也因此打破了极重度脊柱畸形无法手术矫正的“禁区”。

由于难度大,多次挑战医学禁区,梁益建的一些高难度病例术前术后对比图,曾被同行质疑为电脑合成。南京小伙肖强因180度的角形脊椎后凸畸形,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2007年起,他跑遍北上广等地知名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手术太危险没法做”。后来他在网上看到一些梁益建的病例,“有个跟我的情况很像。”

2012年10月,费尽周折,肖强在成都找到梁益建。梁益建坦言,像他这样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有两大手术难点:一是要截断脊椎骨,但脊髓碰不得;二是病人往往心肺功能很差,难以支撑手术。“手术可以做,但风险很大。”

确定请梁益建给自己做手术后,肖强回南京办医保手续,途中犹豫了一下,带着那组和自己情况相像的病例的术前术后对比图去找了一位上海的专家。这位专家看到表示:“不可能。这片子一定是电脑合成,没人做得下这个高难手术。”“但我没有出路,不做只有等死,做手术还有活下来的希望。”肖强决定放手一搏,于次月返蓉。

梁益建先用自己研发的“头盆环”给肖强做了一个月的前期牵引,这让他的脊椎后凸畸形明显改善,肺功能快速恢复。经过多次手术,一年后肖强康复出院。

就在本周,他在梁益建的脊柱畸形患者qq群里告诉大家,“我要去上海提亲了。”

事实上,除了肖强,截至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来自于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有人甚至是背着呼吸机来到医院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大多患者都是极重度脊柱畸形,伴极重度混合性呼吸功能障碍,早已超过脊柱外科学上的手术治疗范围。

在茶馆筹款

帮患者筹集数百万善款

医者仁心,这句话用在梁益建身上更为贴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重度脊柱畸形这种病,就目前国内病人分布来看,城市大大少于农村,发达地区大大少于落后地区。通常情况下,到医院求治的病人,经济条件都不那么好。

医院的医生说,梁益建博士是病人公认的“善人”。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钱从哪儿来?

“碰到生活中有钱的朋友,我会直接开口。”梁益建一脸地真诚。

身边经济条件稍微好的朋友,很多都收到过这样的“问候”:我们最近有个病人,没钱治病,你想不想行行善?“钱不在多,一分钱不少,上不封顶。”梁益建说,其实大多数还是愿意捐款,只是对钱的用途不明有些担忧。为此,所有朋友的捐款都是点对点直接交给病人,他从来不经手。

为了给病人筹钱,他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这一句诺言对当时的刘正富来说几乎不敢相信。为了应诺,梁益建每次到茶楼喝茶都会在墙壁上贴出患者照片,向茶友募捐。梁益建也联系了很多公益基金,寻求帮助。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回忆当初,刘正富有些哽咽,“当时并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梁医生真的来接我了。”

收治的病人普遍家庭条件不好,但是梁益建收治的病人,治疗效果却出奇地好。靠着口碑,梁益建收治的病人遍布全国。有些已经治愈的病人在火车上、在大街上看到类似的病人,都会主动向对方推荐,“成都的梁益建医生可以帮你治好。”

梁益建帮助过的病人还有很多,他们至今与他保持着联系。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这种情感是很温暖的,作为医生,除了要有技术,更重要的是富有爱心,只有爱心能促使你去做一个更好的医生。”梁益建说。

自称“小医生”

每年要抽空下乡义诊

如今梁益建收治的患者已涵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年龄跨度从2岁到80岁。治疗的病例上千例,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突破了国际上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的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无法矫正、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髓畸形无法矫正、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极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无法矫正。

梁益建的病人多,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体力消耗多,工作压力大。有时候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2013年5月23日,一张手术医生枕在两把小板凳支起的“床”上熟睡的照片感动了万千网民,图片中的主人公就是梁益建,当时他刚完成一台持续5个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因为太累,他就这样睡着了。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梁益建表示,因为常年完成世界级难度的脊柱矫形手术,手术时间会比较长,精神也需特别集中,所以经常会比较疲惫,“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常态。”

如今,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但梁益建仍称自己只是一个“小医生”,“只是干喜欢的事而已”。他每天的三件事:治驼背、喝茶、打太极。他的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只睡4个小时,一周要安排四五台手术,但却依然能够精力充沛。

即便这样忙,梁益建每年都要抽时间去贫困山区、藏区义诊。很多次与病人的相遇,就是在义诊的过程中。“今年6月份,我们还要去青海一趟。”关于未来,他透露自己还有个目标,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成国家级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治研究中心。

52岁的梁益建一边说,一边着急地从办公室起身,“接下来还有一个手术,医生们都等起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看了下时间,此时是12点30分,他还没有吃午餐。“有时间就随便吃点,没时间就算了。”他摆了摆手,一头扎进了手术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153 字

+ 加入清单

1919年5月4日,这是一个注定要被历史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历史的天空划出一道最刺眼的闪电

,劈开了黑暗的夜幕,为20世纪的中国照亮了通往光明道路的第一步。

五月,一个属于青年的激情岁月!“铁肩担重任,妙手著文章”,一篇篇激扬的文字携带着自由平等的精神魅力滚滚而来,这文字汇成一股巨大的声响,震醒了沉睡中的巨龙。

1919年1月1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战胜国在巴黎召开 “和平会议”。

中国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这民族存亡的时刻,北京大学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重重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虽然有近千学生遭到逮捕

,但胜利总是属于正义者,在青年学生的感召下,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大力声援北京学生 , 特别是上海工人

,从6月5日起发动了有六七万人参加的政治大罢工;南京、天津、杭州、济南、武汉、九江、芜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后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不得不于6月6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

10日宣布 “批准”曹、章、陆三人 “辞职” , 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胜利了!

在学生们不屈不挠、义无反顾的奋斗中,我们是否都看到了一种力量,是的,那就是青年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青团继承了“五四”的精神,这精神整整指引我们92年!直到今天,我们时时刻刻都不曾忘记你所走过的峥嵘岁月,也必将沿着您的足迹继续前进,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朋友们,还记得三十年前家乡的样子吗?几条

狭窄的街道,一片低矮的房屋,就可以概括她的全貌了;几件颜色单调的衣服,几个破旧的家俱,或许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了。再看看现在吧:十多条主干道纵横交错,贯穿东西南北,一幢幢大楼争相崛起,五颜六色的时装,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农村到城市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透露着春的绿意,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上,你随处可以见到青年活跃的身影,一代代青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保障着道路的畅通,保护着优美的环境,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行各业中,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在我们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上,勾画出了最亮丽的色彩!

那飘动的旗帜,那紧握的拳头,那冲锋的身影,那激昂的呼喊,都已经留在历史的激流中,让历史成为过去,我们不需要啜饮悲伤的泪水,让精神穿越时空,我们将以此继续征程,“五四”留下的,是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航天员叔叔们:

你们好!

我是一名来自河南省舞钢市的小学生,我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对于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同时,我们对于祖国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是有十分的热情。我十分崇拜你们,你们可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呢!

从我懂事起,我每次都看航天飞船发射时的实况转播,我虽然是个女孩子,可是非常热衷于这样的事。我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我经常想:广阔的宇宙中是不是存在着某些我和我们人类不同的外星生物,如果有的话,我一定和他们交朋友,听听他们生活中的趣事。

对于中国的航天史,我也是略知一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我最熟悉的就是“神舟七号”在登录月球后的出舱行走时的画面。

记得那时我们还在学校上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和几个好朋友回到了教室。班主任陈老师正好也在,陈老师打开了电视,对我们说:“看吧,一会儿有航天员们漫步太空的画面。”我们顿时来了兴趣,都聚到电视旁,看这一具有历史性的一幕。后来,愈来愈多的同学来到教室,希望可以通过电视看见这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幕。

航天员叔叔们,感谢你们的勇气和努力,让中国走向辉煌!

此致

敬礼

一位充满好奇的小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战疫英雄先进事迹个人学习心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你的武器只有手中一纸一笔。也许,你的战衣只有那薄薄一层。也许,你的工作只是统计分析汇总。但是,你一定要微笑着挺住,因为你就是人民心中的逆行英雄!”2020年除夕夜,来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封书信获医疗圈点赞。信的作者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苏佳。

对于苏佳来说,2020年的春节显得有点特殊,因为他要和自己的400多名疾控同仁一起,坚守工作岗位,与肆虐的疫情打一场硬仗。

相比临床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疾控人的付出可能有些“不显眼”,在全省86万医疗卫生健康从业者中间,疾控人仅占1万左右,然而他们所做的工作却丝毫不亚于一线医者。从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技术支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队伍培训;从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幕后英雄”的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曾在传染病所奋战10年的“老兵”,苏佳对一线工作深有体会,“疾控人员随时都有职业暴露的风险。实验室检测人员要直接接触送检标本,其中很多都呈阳性、浓度高、危险性大。而且,不管白天黑夜,标本何时送来,实验室人员都要第一时间检测、第一时间出结果。而在现场调查处置时,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疾控人员需要付出的更多。”

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期间,一定要注意工作安全、消防安全、家人安全、自我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有感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豪情树丰碑,细雨缅故人。昨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仪式、郭永怀夫人李佩画传首发仪式在荣成举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两弹城等单位代表,郭永怀同志部分同事、学生及亲属,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荣成市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镇、街道党委书记,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高校学生和中学师生代表,共计300人出席仪式。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市委书记江山等领导,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员教育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员教育基地”揭牌。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昌松,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相关领导,郭永怀学生和亲属代表,先后在仪式上致辞。市委副书记吕劭伟主持仪式。

刘昌松在致辞中表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荣成红色教育的主要载体,对于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荣成将把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作为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普教育“三位一体”的优秀教育基地,引导荣成市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以及广大群众,重温党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全市各级要继承和发扬郭永怀的崇高精神,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为目标,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牢固树立“经济主业、工业主体、税源主责”意识,提升精气神、提升执行力、提升责任感、提升纪律性,更加注重创新突破、更加注重务实奋进、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更加注重法纪思维,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

在随后举行的李佩画传首发仪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向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赠送了《佩瑜怀瑾纨质蕙心——李佩先生的世纪生涯》一书。

仪式开始前,参加仪式人员观看了郭永怀和李佩电子画册。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时代楷模”黄文秀个人事迹作文素材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令人痛惜。她离开了,但她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她是时代楷模,是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的榜样,我们当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绽放自己的光芒。

她无悔选择

在她毕业时,面临无数的选择,身边不少同学都找到了理想的、不错的就业机会,而她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毅然选择回到革命老区百色,为家乡的事业奉献力量,这是她的第一次选择,这样的魄力少有、如此的选择更甚。她的第二次选择是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她,在父亲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到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差的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为百坭村的发展和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可谓是舍小家为大家。

即使逝去了自己的青春和是生命,我想她也无悔于自己的选择。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因此,青年同志们当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作出无悔的选择,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她笃定前行

得知天将降暴雨的她,一心想着百姓的安危,毅然朝着百姓受灾的方向奔去刚到村任职时,面对百姓的议论和质疑,她没有放弃,相反积极学习和多方请教,努力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终于,她做到了。因为对百坭村和群众的贫困现状不清楚,她用脚步丈量了整村,全覆盖走访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还根据走访情况手绘了贫困户分布图,并将走访所获取的致贫原因、家庭情况等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中。她始终以百姓所需为方向,不断前行

动诠释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当以黄文秀为榜样,将百姓的呼声作为前进的方向、百姓的期待视为前进的动力,朝着百姓所需的方向笃定前行。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将干落到实处、做出实效。

她坚守使命

在被问到为何选择回到家乡、为何选择到村任第一书记,因为我是共产党员这是她的回答,坚定又有力。由于父母身体状况不太好,家庭收入微薄,她通过助学政策完成了学业,上大学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家乡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百姓的贫困现状,不忘入党初心,不忘恩情,勇担使命,自称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决心为家乡的事业发展献策出力,做合格的人民公仆。

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不忘入党初心,坚守党员使命,艰苦奋斗。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当以黄文秀为榜样,百姓的幸福作为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将人民群众的小事视为自己的大事,为人民群众谋实事、干好事。

以榜样之光照亮为民初心,广大党员和青年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方能书写无悔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毛丰美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中组部追授毛丰美同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毛丰美同志的事迹便随之映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去做到让人民满意,如今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学习毛丰美同志的优秀事迹,让我更加明确自己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如何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一、勇于担当、为民办事

毛丰美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代表,他带领广大群众,把大梨树村从一个穷山沟建成兴旺发达之地。他用实干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他身上所凝聚的担当精神,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树起了精神坐标。 他的这种精神是每一名基层干部党员所应该学习的,在如今的新型社会下,仍然有一些村民过着贫困的生活,这就需要基层干部为之努力,争取项目,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勇于担当,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现在,老百姓想起毛丰美,都说共产党有这样的好干部,了不起;老百姓能有这样的带头人,就愿意跟着干,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更应该心系百姓,勇于担当,用自己所学,全心全意投身到农村工作中去,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二、锲而不舍、勇于奋斗

毛丰美当村党委书记30多年,大梨树村走上了富裕路,一跃成为"辽东第一村"、"全国文明村"。村里先后改扩建小学教学楼,新建村史馆、大型文体宫等生活基础设施。村民也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许多村民都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私家车。村民们说,大梨树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老毛书记的带领下干出来的,没有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干劲,是万万做不到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学习的,如今在基层很多党员过于懒散,不努力奋斗,没有一种为民服务意识,只想着自己,认为自己过好了,就行了,这种错误的理念需要好好的改正,基层组织应该经常组织学习一些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让基层全体党员向那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作为大学生村官更应该有这种精神,不能被一些琐事所打到,应更加努力,多寻求工作方法,为村民办实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奋斗。

三、深入群众、听取民意

毛丰美成为"农民代言人",作为农民代表在会议期间受到重视外,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常年生活在农民中间,关心农民的疾苦,注意调研总结,敢于大胆发言。经常深入群众中间,了解村情民意,为村民办真正需要办的实事。他曾说,“要好好履职、为农民真正办点实事。”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也是一名基层干部,更应该多到基层走走,多听听群众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村民办事。

总之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勇于担责,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黄大发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80岁高龄的的共产党员,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时36年之久,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黄大发同志有信仰、有信念,并且始终把信仰和信念付诸于行动,黄大发同志有作为、有担当,甘于奉献,大公无私,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在了这条“红旗渠”上。他心里装着老百姓,这是他为之奋斗的动力。

36年,成就了黄大发的平凡和伟大,他被誉为“当代愚公”,就是对他最高的褒奖。黄大发同志3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专心凿渠,难道他就不知道凿渠的艰辛。黄大发选择了凿渠,就意味着选择了艰险,简单的两个字,其中的寓意不是言语上的轻描谈写,更需要他在行动上去落实。

愚公精神,在黄大发同志身上得到了发扬光大。他选择了释放无悔青春,意味着他每天需要面对繁琐单调的基层工作,甚至是生命的巨大考验。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上的匮乏,并不是精神上的空虚,他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千百年来靠天吃水的历史,这种精神就是不畏艰险、克难攻坚的愚公精神。

可以想象的是,在辛苦的凿渠生活中,黄大发同志默默度过了36年宝贵时光,面对失败,勇于跟班学习;面对危险,率先站出来;凿渠不止,奋斗不止。他从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变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以愚公移山的豪情斗志,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坝人的长征路。

雄鹰痛苦再生,获得了30年搏击长空的新的利器。当人们仰望长天,赞美雄鹰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它的这番苦难。36年的凿渠生活,在黄大发同志的身上始终释放着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草王坝村人奋勇前进,与大山较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屈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郭永怀的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整理报纸,发现两个月前收藏而未读过的一张《书刊报》上,登载的一篇摘自《品读》的文章:《生命中的两份手稿》,写的是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发展导弹、核弹和卫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的郭永怀的英雄事迹,他为保护热核导弹实验数据,被活活的烧焦而决不松手的事迹,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敬佩、感动、心痛交织在一起,久久不忍放下,见人就说。人们听了就感动不已。

为了让我的网友也能看到,我把这篇文章的一部分摘抄如下: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西北草原,进行中国第一颗热核弹头发射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到12月初,这项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但是,12月4日下午,郭永怀发现了一份重要数据线索,当即决定回北京汇报。他打听到当天晚上有一架民航班机从兰州飞北京,就执意驱车前往兰州。临行前,同事们都说夜间飞行不安全,劝他次日再飞。郭永怀笑着说:‘飞机快!我只要打一个盹就到北京了,第二天早上刚好汇报工作。’结果,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着陆时突然坠毁,一头扎进了附近的庄稼地里。13具烧焦的尸体面目全非……

在这13具尸体中,有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引起了人们的格外注意。当人们费力的将两具焦尸分开时,一叠纸,从两人紧贴的胸部掉了下来,——是那份无比珍贵的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焦黑难辨的尸体,完好无损的手稿。面对此情此景,所有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两个紧紧抱在一起的人,一个是郭永怀,一个是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消息传到国务院,周总理失声痛哭……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郭永怀是他们这个群体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试想,当熾烈火焰无情的舔着他们的肌肤,把他们烧伤、烧烂、烧焦的过程,是何等痛苦煎熬的过程,但他们就是决不松手。这就是郭永怀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张继先,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2019年12月27日,她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

事后诸葛亮谁不会,如果这样会怎样,放马后炮于事无补。人生没有如果,疫情越早发现越有利于控制,张继先是真正的英雄,最早发现,及时上报,果断地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所在科室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感染,无病人交叉感染,第一个小伙也痊愈出院。

张继先为什么那么牛?第一扎实的基本功。能当上科主任挑大梁,没有过硬的技术根本不可能胜任,她绝对是凤毛麟角。有一种职业越老越吃香,那就是医生。54岁,张主任正处在职业的黄金年龄,有精力又有阅历。成为不了麻醉师的我,虽离开了医院但我最敬佩的就是医生,我的同学大多都考上了研究生,博士,事业个个做得风生水起。正应了一句话:吃了学习的苦中苦,方为职业的人上人。

第二经历是真正的财富。2003年抗击“非典”时,时年37岁的她就是江汉区专家组成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个时候懂得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对此类事件有了第六感,可以理解为直觉,变得特别的敏锐。一下子来了四个华南海鲜市场的,肯定有问题,这就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迎难而上,为什么困难背后是机会,因为只有吃了一堑才能长出一智。

第三责任和使命。对一个老师来说,如果把教书当成了谋生的手段,那你只是一个教书匠,称不上人民老师。同理,对一个医生来说,如果把看病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你很可能只是一个庸医,根本称不上白衣天使。责任心越强,能力才会更强;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张主任排除了流感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新型的传染病。刻不容缓,她的责任心让她在第一时间选择上报,并且持续上报,置自身风险于不顾。建立了9张隔离病床的隔离病房。

同时劝退其他呼吸道慢性病住院病人,从而避免了交叉感染。让同事戴上了N95专业防护口罩,穿上自购的“隔离服”,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安全。这一次她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光了:心痛同事,太辛苦了,她哭了;手段用尽,还是挽救不了一些重症病人,她哭了;口罩、防护服不够,她哭了。痛哭之后,又一头扎进病房。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一直在竭尽全力。是什么在支撑着她?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信仰。

致敬张继先,致敬白衣战士,有你们一定会赢,千万要保重身体!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致中国航天员的一封信带我的心声上天宫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航天员叔叔阿姨:

你们好!

神舟十号成功飞天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更是世界瞩目,这让我们在科技发展史上又攀登了一个新的高峰。神舟十一号将在下半年发射,对我们中华民族更是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个消息会在这几周里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热点。

我知道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你们辛勤的付出。最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你们成功做好了神舟十一号,我啊很的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崇拜。从你们身上我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我以前的理想是做一个明星,我一直认为是很好的理想,但在这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才是我的追求。向你们学习,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叔叔阿姨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___

20__年__月__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