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荒岛余生电影的观后感20篇

世界是巨大的枷锁,你不得不重复自己或是别人的生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2307

作文

1000

2024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同志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是新时代年轻干部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黄文秀同志是党的优秀儿女,心系群众、心中装着群众。“正因为有暴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面对父亲的挽留,黄文秀叮嘱了一句“按时吃药”,便启程回所驻的乐业县百坭村。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黄文秀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因为不忘初心,才能闪耀青春、无悔青春。面对选择,父亲最能理解黄文秀。在就业时,父亲说,“你入了党,要为党工作,回到家乡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如今生死两别,父亲又说,“是党培养了她,她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我为她骄傲”。在当天回百坭村的路上,黄文秀不断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联系,询问当地雨势和灾情,特别叮嘱要关注几个重点村屯,要立即组织群众防灾救灾。回忆起当晚的情况,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几度哽咽:“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她想着的是村里的灾情……”。我们党为群众谋幸福,我们的党员干部把满腔热血、无限青春献给了脱贫事业,黄文秀不仅是其中的青年楷模,更是无数奋战在一线驻村第一书记的代表。

何为初心、何为使命、何为担当,老父亲的嘱托给出了答案,黄文秀在雨夜泥路上的前行给出了答案,乡亲们用热泪给出了答案。这种为人民幸福甘心付出、为祖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写照,是青春奋斗的壮丽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南京南京的观后感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去看刚上映不久的《南京!南京!》,(英文名: city of life and death

,生死之城),也是反映南京沦陷后难民区的惊心动魄的。

影片开头是南京失守之初的巷战,接下来是对战俘的屠杀,忍不住让人以为,日军屠杀的不是手无寸铁的战俘,而是负隅抵抗的士兵。之后是在南京的国际人士就难民区与日军的反复交涉,以及日军对难民区的步步紧逼,以奸淫妇女为主,大胆的镜头很多。其中,有一些祥和的场景,如日军士兵的嬉戏,慰安所里的床戏和与日本慰安妇的爱情,接以慰安所里被折腾致死的中国妇女;最后,在黑白的背景下,日军士兵角川放走了两个中国战俘,留下一句“有时候活着比死更艰难”并自杀,影片在两个获生的战俘长长的笑声中结束。用短暂的祥和引出死亡的前兆,用长久的压抑衬托生存的希望,形成鲜明反比,辅以节奏的张弛交替,这是影片在手法上的得道。

但在内容上,我并不觉得《南京!南京!》有什么过人之处。影片中横贯始终的只有日军的角川一人,或许试图借其心理变迁反映故事的变化,但我们看到的角川却是一个原本善良的人,他的自杀仅仅是因为这颗善良的心无法容纳杀戮,而并没有一个心理的积累和转变过程,他的历程无法承载叙述所有故事情节的需要;何况,用一个日本人来记录这场暴行,本身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而除此之外的人物,均只是片中的过客,获生的两个战俘,虽也藏在难民区,但中间并未遭受劫难(因为劫难全是针对女人,几乎),他们也无法承载这个生死的转折。影片只是用一连串的跳跃的故事引出一大堆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而没有用心去描述他们在生死之间的心态及心理变迁;而且,因为要出彩的人太多,客观上也无法一一描述。最后活下来或者死去的人,也没有故事前缀,于是他们的生或死也很随意,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一言蔽之,影片应用了生死之城的概念,却游移了概念。由此,我们不能说《南京!南京!》是一部史诗。它只是一部商业影片,轰动的场景、堆砌的故事、另类的视角,均只是为商业而商业。与其说“谨以此片纪念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不如说“谨以此片让一亿观众因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而掏腰包”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看金刚川电影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10月23日,电影金刚川》正式上映,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电视走入生活,全社会唱响“英雄赞歌”。今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守护的、用热血捍卫的、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所热爱的土地、国家和未来。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口号”,而应当融入各类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推动抗美援朝精神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引导群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

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蛇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46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时就看过青蛇,当时十几岁对看电影只是一种消遣,前几天又看了俩遍,长大了终于看懂了。还是一边说电影一边说感受吧,虽然电影名字是青蛇,但是四个主要人物(人,妖,神)的刻画和表演均有出色之处,觉得犹以法海为最有新意(赵文卓版法海超帅~虽然我也挺喜欢李连杰的),比《白蛇传说》有新意多了。

刚开头修行20年的法海就收了一只修行200年的平和温顺的蜘蛛精(可能暗示法海是神明大蟒蛇神(八部天龙之一)转世),但是蜘蛛精产生的佛珠使他动摇。在紫竹林碰到青白蛇,原本要收妖,但看到俩蛇为孕妇遮雨,放她们一马并把佛珠给了她们让她们修炼。

白蛇青蛇修的人身,游戏人间。昆剧念白变成了她们的平素言谈,白蛇娘子此番化作美艳人形游戏人间,因有千年道行相助,是以喜怒哀乐等诸多凡尘情感皆可生成,欢笑悲泣,随心而来,无异常人。而小青修炼时日尚浅,虽有凡人皮囊掩护,然而蛇性难改,小青可以说是一个心智在十一二岁的阶段,慵懒滑腻依旧,只知道随心所欲疯癫玩乐,不懂得伤春悲秋泪洒西风。

小青见那书呆子许仙跟白蛇终日厮混纠缠,欢乐逍遥,不由得心生妒意,暗下决心要跟姐姐斗法相拚,不相信自己收不了许仙那一颗情鱼色心。

刚开始还发洪水天灾,小青和小白去治水还碰见法海,法海看到她们有如此善心也感到很欣慰,但是小青好像对法海有意(小青前面就说过一句话“紫竹林的和尚也不错”小青对法海是有好感的),但是小白让小青敬而远之。

后面其中一段小青和小白一起说谎骗许仙说看到的是纱布。小青根本不知什么是说谎什么叫说谎,该如何说谎。说的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表达出来的效果很好。看得我也哭笑不得,《白蛇传说》的对话怎么看都像是念台词。

再来说说许仙。其实他早清楚娘子小青皆非人类,奈何爱恋大过惊惧,怎舍得那人间仙境温柔乡。死里逃生,一梦醒来,他听闻法海即将来犯,当下就要带着娘子和小青逃亡离去。拉拉扯扯,去留成惑,你说这浊世男子到底爱上了白娘子小青哪一个?你说这天仙般的青蛇白蛇到底是爱上了这人间俗子法力高强的法海还是恋上了这花花世界浪荡乾坤?如此这般,岂能逃脱?

犯了色戒的法海内心矛盾重重(法海炼自己定力那一段小青是翠绿色蛇尾,缠绵的是黑灰色蛇尾,暗指法海,不是小青抱着自己蛇尾自嗨。),将那许仙劫往金山寺,逼其剃度,为其讲经,希求佛法施威,令他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青白蛇双双飞来,长袖翻飞,大战法海。一时之间水漫金山,江河决堤,将民宅淹没,生灵涂炭,惨不忍睹。白蛇早有身孕,跟法海鏖战之下,动了胎气,在水中产下一婴孩。原本已被人妖孽缘和心内色念困惑不堪的法海禅师惊见白蛇修炼成人产子,更是心神恍惚,是非难辨。他再难搞清所谓人神妖孽有何不同,而自己苦心修炼驱魔降妖又是为了哪般。

念颂什么“大悲天龙般若诸佛世尊地藏般若巴嘛空”,妄称什么“心有如来静似如来”,到头来还不是被妖娆妩媚的青蛇所迷惑,且看他神姿缥缈,情不自禁,怕是已经爱上了这投怀送抱耳鬓厮摩的温香软玉。

什么神佛菩萨,若是真的众生平等,保不准他就跟这妖异女子携手双飞,只羡鸳鸯不羡仙去也。

怎奈天上人间,戒律永存,美梦虚幻,想都不能想。最后结局出乎意料,小青认为许仙出家是背叛了她们姐妹(许仙出家是为了不让法海收他们。)一剑刺死了她认为懦弱、丑陋的虚线,白素贞好像已变作凡人被雷峰塔压死,法海去救白素贞但是只救得孩子。青蛇滚入水中,随波逐流,远离红尘。(最后小青要走时法海貌似叫的一声是小青,前面总是妖孽的~)

最后,如果你有心,就把影片调到开头,你会发现,影片还没开始前的片头曲部分,全部的画面,都是小青在诱惑法海时脱掉的那件顺水流走的丝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最爱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小小鸟,找妈妈,咿咿呀,你在哪儿呀”电影里的歌声依然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昨天我们六年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江都大会堂观看了一场感人肺腑的电影——《爱在回响》。

这部电影是从真实的故事中引发出来的一个既感人肺腑又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位身患癌症的妈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下“寻母启示”追寻自己对孩子母爱的传递;一个孩子为母亲录“救母视频”寻找全世界最好的医生,用童真的心呵护母爱,让爱在世间回响,让时间随脚步回流·

看完电影后,我受益匪浅,被母爱深深地打动了。想起自己平时对妈妈的表现,不禁觉得十分愧疚。我曾一次又一次刺伤妈妈的心,但妈妈却从来都没有冲我发脾气。妈妈总是懂我、理解我,而我却从来不试着理解她。

妈妈我在我身上倾注了多少的心血!每天天不亮,就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是为给我准备一顿丰盛且营养的早餐;深夜,大家都已进入甜甜的梦乡,妈妈却还没有休息,还是为了我·

妈妈为我付出太多了,而我却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体谅!今天,我想对妈妈说一句埋藏在我心底很久的话:“妈妈,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天使,那么我相信,您一定就是圣母玛利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南平红荔》随感观后感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电影里,或许还很多人还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播放的一部名为《少年犯》的电影,这是一部描写少年犯罪份子在学校般的监狱生活中,在“教育、感化、改造”的政策指导下走上正路的故事。影片《少年犯》还采用监狱实景拍摄,选了十八名犯罪少年做演员,以纪实风格的写实主义手法逼真地再现了少年犯服刑、改造的生活,揭示了少年犯罪的家庭和社会根源。

而今,根据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为原形改编创作的影片《南平红荔》,是用电影艺术的手法,以主人公詹红荔积极探索实践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制度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詹红荔同志对失足少年倾注母亲般的真情大爱。

但无论是《少年犯》还是《南平红荔》,对于影片表现的青少年问题、成年人的责任乃至于整个社会,一个避之惟恐不及的地方,浓缩了多少人生的严峻。影片无疑宣传了法制的尊严,却丝毫不去图解法制的具体条目;而在至力于开掘社会主义法制的人道内容,从法与情、罪与爱的矛盾和统一中组接成电影蒙太奇,使得电影镜头里有了X光的透视了,让观众从理智和情感的交融中去感悟法制的必要。这一点是一种深层次的。

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犹如电影《南平红荔》里面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个性和鲜明特色,就是这部影片的艺术风格,它充分体现着创作者的艺术感觉和审美趣味。影片分别以何刚、李成龙、方超三个失足少年为线索,他们的不同命运构成了影片的核心故事。倘若是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普遍生理、心理特点(如机体需要增多、性早熟,和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冲动、模仿某人、猎奇新事物等),以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总体上偏年轻的客观情况,使得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率较高。

而为削除未成年人气犯罪前科记录的不利后果所提及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一次进步。“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并不等同于“前科消灭制度”,主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的价值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促进其尽快回归社会,并免受因已经接受过惩罚的犯罪行为再次受到社会的歧视。

电影《南平红荔》由邬君梅担纲女主角塑造詹红荔形象,浓缩了她身为女人、法官、母亲、妻子等多种身份背后,所做的平凡与不凡的事。或者,对于电影《南平红荔》里的青少年中,围绕着家庭、学校、社会的氛围里,在这种缀连中揭示青少年不同的犯罪原因和走向自新的历程。应该说着重清楚在现实生活中对避免青少年犯罪的成长道路,更重要的是恒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知识相结合起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明天,青少年所面对的是一个更具诱惑力的社会,引导青少年走向正途,是家长、学校和全社会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微电影《希望树》观后感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微电影——《希望树》,让我很受感动。这位信念坚定的老师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长期坚守使我佩服,他对孩子的爱让我感动。是他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让他们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看到同学们一个个把土豆片夹到老师的碗里,看到老师为了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去买菜每次都是半夜才回到学校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感受到了孩子们那一颗颗淳朴的感恩的心和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面对现在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知足,面对学习中的辛苦,和他们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因为,在农村的学校,连老师都是义务支教。交来的学费就用来给孩子们买吃的。但数量有限,每月只能吃一次。可孩子们很高兴,因为,他们只要有吃的就足够了。

有一天,老师正在休息,一个学生走过来把一个鼓鼓的布包放在老师面前,他冲老师笑了笑,走了。老师打开包裹,看见几颗绿色的果子,他后来才听村里人说,这是希望果,是希望的种子。

老师拍下他们的照片,发到网上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帮助学校更新环境。而在这开心的时刻,老师要走了。他要去贫穷的地方支教。在老师的车开起的时候,一个孩子冲上来,老师见了叫司机停车,司机没听见,孩子就一直追。最后他把希望果塞到老师手里,在后面大喊:“老师,把希望带上!”

山区孩子的纯真,我们城里孩子是远远比不上的。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给我们一个这么好的环境,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其实,有时爱心也是一种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观后感

全文共 4640 字

+ 加入清单

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在我们熟悉的旋律声中展开了。不同的故事情节,伴随着不同的旋律。不同的旋律,烘托着不同时期主人公的情感。《芳华》的故事是平淡的,旋律是优美的。优美的旋律不仅唤醒了人们的记忆,也勾起人们内心深处某些难以言表的柔情。

在此,小编整合了观影人比较有感触的观后感,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电影《芳华》不一样的理解体会,以及对岁月、对人生的感悟。

《芳华》观后感目录

一、温暖平和是岁月之礼

二、芳华过后说“芳华”

三、每个人都要努力坚强地活着,这就是人生

四、每个人的命运取决你自己做人的原则

五、芳华易逝,青春会老,岁月会去,时空难曲

篇一——

温暖平和是岁月之礼

《芳华》把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刘峰和何小萍在车站座椅上相拥而坐,悠扬唯美的歌声《绒花》和画外音同时响起......我突然间觉得这画面是那么美,美得不忍心让它逝去。

这是两位历经了岁月风霜经受了生活折磨而依然热爱生活的人,刘峰的好,何小萍懂得;何小萍的苦,刘峰懂得,两个相依为命的人不需要更多的言语,这是刘峰和何小萍最好的结局。

“他们话不多,但是看起来比其他人更加知足,待人也更加平和”,片尾那段画外音诠释着一个好人内心的温暖,这是上天赐予好人的礼物,收获内心的充实和温暖,物质上贫瘠,但内心富裕、温暖有力;于他们而言,他们的灵魂属于自己,属于自己坚持的信念和自己想要的美好。 他们抓住了自己能够抓住的幸福,拥有了自己所能拥有的生活,也并没有放弃自己不该放弃的坚持。

因此,片尾曲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把眼泪忍回去了,在我看来,这是他们最好的人生,平和知足内心富裕有尊严。

《芳华》是一部把很多人都看哭的电影,《芳华》拍的是谁的人生,为何能赚走这么多眼泪?

刘峰,一个愿意付出的人,一个愿意帮助他人成全他人的人,一个善良的人,却命运波折生活困顿。一个处处帮助他人的好人一次次错过机会,一次一次地被社会大潮推着向前行走,接受一次又一次并非自愿的改变,用尽了全力,却并未得到常人眼里所谓成功的人生。电影看似在表现好人刘峰的命运,实则是拍出了所有普通人的人生。《芳华》温暖平和是岁月之礼

写实的电影击起大家的共鸣,这便是冯小刚的厉害之处。在时代大潮面前,文工团不想解散也要解散;在工作安排面前,你不服从也必须服从,让你上战场,让你下医院,让你当英雄......普通人没有能够扭转趋势的大潮,也没有能够对抗强大的团体,唯一能够保存的或者就是自己内心的那份坚持。

人生的芳华时代,理想飞扬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年轻的特点就是对社会认知不够,幻象美好。可历史的现实是,在时代大潮面前,没有多少人能够先知先觉,也没有多少人不会迷失,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实现完美转身,绝大多数的人都要接受普通人的命运。《芳华》温暖平和是岁月之礼

所谓普通人就是,总有梦想遥不可及;比如林丁丁,梦想可谓破灭了一次又一次;比如萧穗子,心爱的人最后成了闺蜜的老公;又比如刘峰和何小萍,现实生活里的种种艰辛和不易。这些普普通通的人,这些现实生活里的你们和我们,都在经历着冯小刚镜头下的人生,只是时代不同而已。

冯导对人生的感悟入木三分,他永远会站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指着前方告诉你,这才是生活。《芳华》的创作是贴近生活真实的,不同于陈凯歌的作品。我曾经和朋友笑谈,如果把他俩比作画家,冯小刚是写实派,陈凯歌则是抽象派,写实派的作品比较容易被读懂,更易被接受,但要出精品确也需要厚实的功力,而冯导在我眼里是功力深厚的一位。

篇二——

芳华过后说“芳华”

群中众同学先我看了电影“芳华”,多有评价。今日中午我特意买票一睹“芳华”,领略到编剧导演的确大手笔,不同凡响的震撼!

我已是过了芳华之年的人,也曾有过青春和梦想,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令我懂得了人生乃美丑并行的真谛。

冯小刚的过人之处,便是将丑恶的时代与美丽的年华相交织地去表现使人欲哭无泪,观者虐心的史实,即有深层次地挖掘:一尊雕像,一手遮天的年代,影片开始诱人眼球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孩子们的优美舞蹈,演绎的却是人格的扭曲,人性的泯灭,以强欺弱的故事。

刘峰,一个学雷锋的楷模,因表达纯洁的爱情被看若大逆不道,受诬告而下放至伐木连,文工团长利益之间可以慷慨激昂地鼓励女主人公的斗志又因其“不听话”可以翻手将其驱赶下卫生院。

试想,如今于众目睽睽下跪地求婚的年轻人,会怎样去理解那个无法理解的事实呢?

无厘头的时代就会产生幼稚可笑的行为,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当然,冯导的出手也为着票房的利益考虑,手法隐晦却刺痛人心,令各类观众自我揣度而争奔走焉。从这部影片,人们会嗅到时代的丑味道,美丑并行派生出善恶同举。如战争的残酷无情,在血淋淋的战场九死一生,失去一条手臂的英雄,归来生活困苦,工资无保障,在社会上还要接受不平等待遇,这究竟是好人无好报的谶语还是某方面的不作为呢?政策,待遇关系到民心民意,人性,权利,令人深思。这是否也是影片的鞭挞之处呢?

主人公的结局让人略有欣慰,但影片的主题带给人们的是莫大的悲伤!这也可以说是冯导的用心所在吧。

至于影片的艺术手法还是风格独具的。色彩鲜艳,对比度突出,中近景的拍摄,画面设计大胆创新。

冯导的“芳华”以成功告终,但我认为影片最大的亮点是告诉人们,要抑恶扬善,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篇三——

每个人都要努力坚强地活着,这就是人生

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标签,或是太平盛世,或是朝代更迭,或是马革裹尸,或是歌舞升平。在和平年代,透过大屏幕走进历史,沉下心来,也能嗅到几分历史的气息。

那是个激昂澎湃的年代,《芳华》里的主人公们生活的场景看似平和,但周遭环境处处透露压抑感,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众:现在是战争时期,生存问题依然面临威胁。平凡朴实的老好人刘峰,淳朴坚韧的农村女孩何小萍,一心想往高处攀爬的林丁丁、心高气傲的郝淑雯、理性善良的萧穗子……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人性有正直也有扭曲。

电影里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亦有正邪之分,然而站在剧中人物的立场上,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角,如若大家都通过自我的目光去审视人性,似乎能得出千百种答案。无论是追逐富裕还是平淡,宣扬正义还是崇尚邪恶,修成高雅还是沦为俗人,人所求的大抵都是一个活着——以自己最想要的姿态活着。在走向未来的路上,极少有人能得偿所愿,或多或少留有遗憾,如同上天跟人开了个没有营养的玩笑。

影片很短,只有两个多小时,它又很长,承载了一段冗长的岁月。在荧屏里,它是小圈子的人生百态,在历史中,它是大社会的时代缩影。到了快完结的阶段,更多的故事却还没讲完,只因旁观者无法窥见他人全貌,当局者也无法评判自我得失。虽然不幸的事总在发生,但每个人都还是在努力坚强地活着,这就是人生。

电影很仁慈,仿佛把战争的残酷性隐藏了大半,那个时候的人们既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在时代的齿轮里艰难独行,他们看不见前路,却从未泯灭追寻的勇气。没有谁的人生是不辛苦的,但生活中和平年代的人们,已经比前辈先烈们幸福了很多很多。所以,既然生而有幸,便更好地活着吧。

篇四——

每个人的命运取决你自己做人的原则

很久没看电影了,闲来无事,正好有空看正在各大影院热播的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

《芳华》是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和因时代的变化而充满了变数的人生命运。

影片中的两位主人翁善良且乐于助人的刘峰(黄轩饰)和从农村来的被女兵歧视和排斥的何小萍,意外的离开了浪漫的文工团。

刘峰是文工团的活雷峰",文工团的什么事都少不了他,吃饺子他吃煮破了的饺子皮,好的饺子留给别人;战友结婚买不起沙发他给战友做;甚至文工团的猪跑了也要他去追回来。在抢险中腰受了伤,队里为了照顾他让他进修的名额他也让给别人了,然而就这样的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却因为抱了下喜欢的人就被调到边远的滇越边境,这样他也没有一点怨言。在战场上失去了右臂,但他仍自食其力,活出自己的尊严。他的善良终究有好报,二十年后重病在身仍有何小萍照顾,相伴终身。

何小萍从农村到的文工团,在家里,母亲和继父不喜欢她,弟弟妹妹欺负她,亲生父亲在她六岁那年再也没有见过。她以为来到队里就没人会期负她,然而并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因想早些拍照片寄给自己六岁后再也没见过的父亲,所以偷穿了室友的军服照像,之后确被室友所排斥,甚至没有人愿意和她跳舞,嫌弃她身上有汗味。在文工团里,只有刘峰一个人对她好,所以在刘峰被发配到伐木连时她去送他,当刘峰被发配"到代木连之后她对文工团的所做所为不满,因此在此之后她有机会出演A角机会的时候确故意装病放弃了。因此而被调出了文工团。

影片除了至真善良的刘峰,明白的何小萍,当然还有利已的刘灿,只看好处的林丁丁等等。独白声中影片落下了帷幕:“每次同学聚会,别人都是一脸沧桑抱怨着生活,而只有刘峰和何小萍,却显得平静温和,看起来比别人更幸福。”

也许这就是看完电影后的应该思考的吧。刘峰和何小萍看起来比别人更幸福。人活着有几种:善良地活着;明白的活着;幸福地活着。我们虽不能象刘峰那么任劳任怨、大公无私、极度善良地活着,但可以象何小萍那样明明白白地活着,对自己好的人好。每个人的命运取决你自己做人的原则。

电影《芳华》确实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优秀作品,它没有对历史与现实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将历史与现实如实地再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述,让观众自己去辨别,去分析在不同背景下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与错,真与假。

篇五——

芳华易逝,青春会老,岁月会去,时空难曲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铮铮硬骨绽花开;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滴滴鲜血染红它。

人生,就如这首《绒花》所唱的:

青春时期的年华,就是生命这颗种子的花开;

无论遇风还是雨,它都铮铮铁骨般地绽放着;

随着风吹和雨打,总会被岁月的滴滴鲜血染红、受挫、变老。

《芳华》让我想到了《芳菲天涯》四字。

那是1998年暑假,18岁的我在南京读中专期间留校打工、帮老师收拾旧书去卖给废品回收商贩时发现的。

封面上的“地质”学校和“芳菲”二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很好奇:芳菲二字最初给我的感觉是一幅鲜花盛开、蝴蝶飞舞的美丽烂漫的画面,这与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有什么关系呢?

《芳华》又一次让我深刻地领会到了《芳菲天涯》的真意,那些从事野外地质勘察测绘工作的校友们的人生,正是绽放在海角天涯的人生芳华。《芳华》中的每首插曲,都能唤醒我的青春记忆。我的母亲就是那个年代那群“文革学生”中的一员,小时候天天听她唱那些歌。

《芳华》中何小萍的经历,也是我自己有过的经历,在我初二那年转学到另外一所中学的时候,新学校的学生们也都像电影中一样对我围攻、恶搞、嘲讽、看不起,在那一年多里,但凡对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帮过我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忙、认真地把我当人看的那几个有着善良之心同学和老师,我是最难忘的,就像电影台词中所讲的:经常被人欺负的人才更能感觉到善良的存在。

芳华,1980年出生的我,已近不惑之年,按正常的人生长度,已经到了年华绽放的高峰顶端,接下来,将会有“滴滴鲜血染红它”。

芳华易逝,青春会老,岁月会去,时空难曲。

《芳华》让我们深切地重温了一下过去,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那个生活,那段年华,那段永远也回不去了的、却又已成为既定事实的刻骨岁月。未来,充满希望、幻想、美好、期待,但,未来是不确定的,从这一点上看,《芳华》中的点点滴滴,更值得我们珍惜、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焦裕禄》初中生观后感

全文共 2777 字

+ 加入清单

焦裕禄》,影片再现了这样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 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们深情缅怀这个名字,就是在呼唤这样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在向每一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绝不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时时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当官作老爷、欺压百姓、终将被人民所唾弃。

焦裕禄是主动请命,义无反顾地从大城市奔赴兰考灾区的。而当时沸沸扬扬的所谓“灾区栽干部”的议论,正像幽灵一样缠绕着某些干部,使之把灾区视为畏途。他面对狂暴的“三害”,从灾难压顶的兰考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豪迈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变成绿林,涝洼可以养鱼,盐碱地可以长出好庄稼,关键是要有一个“干”字的石破天惊的预言。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躯,夙夜匪懈地为兰考人民奔波、操劳。他紧紧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殊死搏斗,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了一件件实事。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追逐名利,时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要求自己。这一切,又无不系于他身上最本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他笃诚地实践了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当干部是为了什么,我们身后应当留些什么。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历久弥新,常谈常新的话题,这个话题,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理解,不同岗位有不同岗位的说法。但做为共产党员,我认为必须具备一个基础,即忠诚。只有对组织忠诚,对人民忠诚,才有对事业的忠诚,对困难永久的担当。就像焦裕禄说的,让人民满意与让组织满意并不矛盾,因为,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以忠诚为基座,焦裕禄同志才树起了一座丰碑,一座永留史册与民心间的丰碑―――斯人虽去,身影永存。

一年零三个月,在兰考人民心中,他是永远的书记。一个将自己的名字与生命刻在了这片土地上,让人们口碑相传,永远铭记。在百姓的泪光中,他得以永存。我们不禁要问,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都做了什么,让群众永远地记住了他,他有什么丰功伟绩值得人们薪火相传?答案只有一个,他用真情,用真心,用实际行动来做好看似乎很小的一件事,用忠诚,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焦裕禄的忠诚是从哪里来的呢,或者说他的忠诚是如何锻造的呢?很明显,三点:是组织的信任使他敢于担当,是群众的智慧使他有了靠山,是真情的付出让群众信任,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了老百姓的依赖,正是这种依赖。让忠诚有了归宿。

干部,是我党的宝贵财富。做为主政一方的县委书记,当面对由于饥饿而浮肿的老干部,只能说出休息这话时,让人不禁心酸。救济粮食,干部不能动,特殊的供应本,在自己的倡导下取消,全国粮食做为战略物资统购统销,除了自己节衣缩食不吃肉外,还能做什么?只有一条路:黑市去买。这在当时所承担的政治风险,不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所能够理解的,这不仅仅是交出党籍公职的问题,事情一旦暴露,很可能会锒铛入狱。面对上级的调查和同事的反水,焦裕禄早有心理准备,他没有把责任推给副手,而是面对专员“我早知道老焦不会掺和这事”的论断时沉静地说出“这事我知道,是我下命令干的”。一边是代表组织的专员脸沉若水,一边是班子成员的惊讶莫名。这个场面,令所有在场的人们感受到了从所未有的压力,更令自己的妻子夜不能寐。当行署专员和焦裕禄谈完话走出房间时,所有的干部聚集在大院里为他们的书记愿意到北京为他请命,专员问了一句:“你们都愿意去吗?”“是!”“那算我一个!”人们震惊之余,热烈的掌声刹那间响了起来。当专员明确表示“不管焦裕禄同志受不受处分,他仍旧是你们的县委书记”时,我看到了焦裕禄平静脸庞上闪动的泪光。面对组织的信任与厚爱,我相信,兰考的干部们在找到主心骨的同时,有了一种挺胸向前,死不旋踵的勇气和决心,有了一种责任在肩却绝无后顾之忧的轻松,有了一种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决绝。

不像个当官的。这是群众对焦裕禄的一贯评价。为什么?不是因为他穿着朴素,不是因为他憨厚的笑容,而是因为他在用脚在丈量兰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于他认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忧;在于他深入群众,广集民智,不摆架子,对于不懂的,敢于向群众去问,让民间的智慧发挥到最大化,在于他细如春风的行为,在于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在于他危难时刻泰山石敢当,对于洪水的围困,干部抱着痛哭时敢于喊出“是男人就上”并身先士卒,直至累倒。不像领导,但他却是人民的主心骨,一个行为胜似千言万语;不像领导,骑着自行车走遍沟沟坎坎,千家万户,却让老人引为知己,病中仍叫着他的名字;不像领导,是治沙时的一身破烂衣服,是滚下沙丘时的爽朗笑声;最不像领导的,是做为第一书记的他,在副书记面前更像一个农民,但这人,身旁却往往团结住了绝大多数的人。我想,在我们大走访的时候,怎样用行动来感染群众,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服群众,用什么样的实事来证明给群众看,最终的落脚点。仍旧是个干字,只有干,干实事,干老百姓看得到的事,干老百姓愿意干的事,我们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夯实基础,迈步前行。

憨厚的外表下,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有一副超前的心胸。当他得知新来的大学生由于吃不惯窝头,不习惯风沙后,并没有如一些所谓的老革命那样将其打入另册,给其戴上一顶“不虚心向革命群众学习”的帽子。而是得知这一技术人才已经到火车站去时,撒腿就追,到了火车站,没有说教,没有以位子压人,而是半是恳求,半是遗撼地对小伙子说:“你走了,没啥送的,这是兰考的一包沙土,你拿回去做一下试验,看还能种啥。”面对真诚为兰考着想,没有一丝架子,没有一点官气的焦裕禄,听着他软软的请求,小伙子被感动了,当火车开过,在蓦然回首间,小伙子拿着行李站在背后。这是一个标杆,一个人才的坐标,有了这个坐标,今后兰考的人才,会以倍数增长,而这个1,是焦裕禄用真情换来的,是用他坦荡的胸怀纳来的,是他超前的眼光抵来的。忠诚于心,奉献于行。只有行动,才能得到士子之心,只有真情,才能挽留住人,留住心。

做一个好领导,需要多方的知识和阅历,但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加入这个组织的初衷,就是要忠诚,没有忠诚这个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我们把信念深深根植于心,那么我们全身上下都写满了 “共产党员”的字样,哪怕是大卸八块,每一块上,都有共字,永远剔除不荆只要我们认真走进群众,干字当头,那么我们就会永远根植于群众,永远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并永远赢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693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为什么他要放下美国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取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呢。正是因为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我回国的信念和执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钱学森电影观后感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下午,按照学校的预先安排,在县影剧院看了电影《钱学森》。开始时片头走得快,只注意到陈坤主演,黄建新执导,连漂亮的钱老夫人蒋英是谁演的也不明白

在影剧院看电影和网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剧场的灯光一灭,大厅顿时灰暗,像进入了没有月光的晚上。宽长的影布上现出画面,音乐响起,把人带入艺术的氛围。轰隆一声巨响,火箭从高高的发射台上插入云霄,犹如我旁边的墙壁倒塌一般,我的心跟着震颤。画面,音效的质感太强了,震撼人心,怪不得热恋中的人儿不惜花钱买票到电影院中消费,那是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啊。

陈坤的明星范十足,白面书生,脸型稍长,面孔冷峻,气质形象没得说,岂能一个“佳”字了得。饰演钱夫人的女主角更是是如花似玉,面容姣好,让我的眼睛绝无挑剔之处。只是我潜意识里的像钱老这样中西贯通的天才科学家,应是比较沉稳、内敛,比较有内涵,个人感情方面并不喜张扬的形象。故事一开始很浪漫:蒋英在上海某个剧院开个人演唱会,粉丝很多。一曲完毕下台来受到围堵,而此时这位佳人往前面一瞟,望见了梦中的白马王子。远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抛开繁忙的工作,专程观看女友的第一场演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跟我走吧。没有夸奖她的演艺水平,没有过多的热情。看得出男生把所有的热情都埋在了心底。女友说刚从欧洲回来,下方还有很多演出,但年轻后生只有一句话,跟我走吧,紧紧拽住了女友的手。然后蒋英就义无返顾地随着男友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真是“跟我走吧,立刻就出发”。我没有看过钱学森更多的传记,只觉得这个故事太浪漫了,太吸引人的眼球啦。若说蒋英学的是艺术,骨髓里有浪漫的因子,这个故事发生的有因缘,那么我有点不相信,同样的故事会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却有些不敢相信。可能是钱学森受了多年的美国教育,其生活方式多已西化,像这样对女生大胆追求示爱本来就很很正常。总之,这

么严肃的一个题材的电影,看起来很有时代感。加入了钱氏夫妇年轻时感情的花朵,让人的眼睛变得很简单,很完美。这和我去年看过的几部反映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几部电视剧感受是不一样的。(也包括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的)

对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当年年仅35岁的他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更重要的是那儿有他的事业,他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是名动世界的火箭专家。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当时的中国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的新中国,他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明白。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我想,钱学森幼年肯定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亲必须把爱国的中国最传统最优秀的文化知识搬移到了他的骨子里,否则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坚定,宁死不屈。这是胸怀坦荡、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

知识分子的品格在钱学森身上的映现。联想到前几年电视报纸上的报道,说好多中国的优秀外出留学人才学成后不愿归来,说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没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说白了,都是些借口,无非是贪恋国外的优越的物质生活,不愿为报效祖国忍受一丁点的委屈。如果让他们应对钱学森,肯定无语。更重要的是,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有几个受过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骨子里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血液,让他们怎样发自内心的爱国?

多年以后,当钱学森躺在酒泉发射基地的一间小土块房子里仰望着矗立在发射台上的东方号导弹时,想起临回国时老师说过的话,不禁喃喃自语:老师,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此时他的心里应是百味杂陈,他最后实现了报效祖国的夙愿。

人才,真正的人才都哪儿都是也就应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连钱老的老师冯?卡门先生都说,让这么一个科技天才回国,就等于让中国有了与西方大国相抗衡的力量。冯曾说,钱虽是我的学生,但若背叛美国,那就是我的敌人。这句话固然反映了冯?卡门先生的爱国情感,当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对人才的重视。美国海军次长的话更直接:一个钱学森,就抵得上美国海军陆战军的五个师。我更细微的感触到美国人对科学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联想到眼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何尝不是与对重视科技人才有关。

钱老与蒋英的结合是完美的,浪漫的。我理所当然的理解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智慧与美丽的结合。片末镜头很有意思:钱老夫妇相互搀扶着行走在林荫小道上,钱老略带歉意的对夫人说:这辈子你如果不嫁给我,很可能成为一个知名的歌唱家。你在歌唱方面很有天赋。你后悔吗?蒋英的回答饶有兴趣,用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人采访丘吉尔的母亲,问她有什么遗憾?这位女性自豪的地说,我很骄傲,我为英国生下一个丘吉尔。然后,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钱老说:“中国能够少一个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这样钱学森这样一个科学家。”这样一对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老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恩爱,让人动容。

影片在钱老98高龄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前的一句断断续续的话中结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学,技术,……,还要学文化,艺术。……相信这句话能给当下中国的千万个家长和教育者中的有心人更多的启示。我愿意相信,科学插在艺术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更绚丽的花朵。

后记:好长时光没写东西,感觉不是正常的日子啦,觉得亏欠,负罪于我的习惯和性格。教学中的事有时也想记下来,但都被以改作业和自我的懒惰为由推辞了。今下午看完这场电影,我是含着泪出来的,搭乘小何的摩的上给他说,回去得趁热打铁,写点感受。从6点半开始敲键盘,两个多小时才完事,看着洋洋洒洒两千多个字,觉得欠账还了一部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励志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奔驰》是一部产于美国的励志电影

它讲述了具有高超技艺和天赋的骑师本.科恩一家的故事。本.科恩曾是无数人追捧的偶像骑师,曾赢得无数荣誉的他终究敌不过时间的摧残,接连的后起之秀将他抛到身后,从此成了“待处理垃圾”,然而当他遇见和他命运相同的赛马桑亚后,一切就此改变。。。

电影虽是属于励志的,但其中的亲情是不可忽略的一大亮点,主人公与小女儿凯尔之间的亲情流露更是将电影提高到了另一新的高度。总的来说,它可以总结为梦想、勇气、亲情。

梦想:

主人公本.科恩、小女孩凯尔,都在带领我们走在追梦路上,当本.科恩收留下受伤的赛马桑亚的,是他面对自己梦想的开始。凯尔的天真善良和坚持让本.科恩看清了自己的梦想并找到了坚持的理由。当看到桑亚被允许参加最高荣誉的育马者赛时,虽然早就想到这样的如果,但心里还是会有些失落后欣慰的感觉。最后桑亚的获胜无疑是给坚持梦想者的最大奖励。不只是物质,更是精神的。

勇气:

有勇气支撑才能走到最后,本.科恩留下一匹受伤的赛马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为了恢复桑亚他不惜卖掉地产、被老板辞掉。凯尔虽是小女孩,却拥有也许成年人也难得的勇气,果决拒绝了十万美金,选择了桑亚,也许这种勇气只有纯真的她才有吧。为桑亚报名比赛的她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定深深打动了裁判和无数观众,当没有参赛费时,她表现出来的勇气与决心再一次帮助了她赢得了阿尔巴的信任。

亲情:

电影里本.科恩和凯尔之间的父女情深一定触动了不少人,父亲的关爱,女儿的天真笑脸刻画了一副温馨的生活画,特别当父女俩一起站在马前的画面,再也找不出形容词形容这样和谐的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疯狂外星人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与家人不顾外面一直寒冷的天气,一起去电影院看了《疯狂外星人》 这部电影

。刚到电影院,才发觉到电影院里早已人满为患,摩肩接踵了。我们拿着刚刚预订好的电影票,挤过人群,才到达了检票的地方。这时,我才发现,不光外面等候的人多,里面刚刚看完电影出来的人更多!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人群使电影院变得很狭窄。我们进入了2号影厅,发现已经有人比我们先一步进入了影厅,我自告奋勇抢先坐到椅子上,不停招呼着爸妈他们过来,很是兴奋。

电影大约在十分钟后左右就开始了。刚开始,印入眼帘的就是那壮观的外星人飞碟与一个嘻嘻哈哈的美国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美国人收到了外星人要与他们建交的消息,便派了一个”身经百战”的宇航员带着美国的基因球飞向神秘莫测的外太空,完成此次关乎美国历史的艰巨任务。宇航员对于这种事情很是兴奋,忍不住与飞碟合拍了一张,却没有想到,外星人会因此而愤怒不已,差点要了宇航员的命,幸亏他们撞上了一个卫星,宇航员才保住了自己的命,但外星人的飞碟则因为重心不稳而坠入地球……

镜头转到了地球一个马戏团的猴子身上,只见那只名叫”欢欢”猴子听从指挥员的命令,又是后空翻又是骑自行车的,场面很是滑稽。但是却没有几人在认真欣赏,每个人都好像有自己的事情在做

,指挥员也未免有些许尴尬,结尾也随着游客的谩骂而草草结束。指挥员的好朋友虚情假意地前来看望,却被指挥员无情拆穿。两人纠缠许久,吵架结束后,已是傍晚,两人互相嫌弃着,一起走向哥们的医院,发现了外星人,开始了两人一妖的奇怪经历…….

电影中有一幕指挥员奋不顾身救欢欢而不惜与朋友反目成仇的场景,令我记忆深刻。按道理说,欢欢只是一只猴子,与指挥员非亲非故的,指挥员为了救它,不仅将自己放到了死亡的边缘,更是失去了一个朋友!从中,我感受到了指挥员与欢欢的”兄弟情谊”。虽然指挥员经常“虐待”欢欢,却把它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好朋友,在他心里,朋友有难,必定用自己的所有去救它。这种“朋友有难必救”的心理很难得!也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所有生物都是朋友,不应该去虐杀或不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都是为你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5261感,这开头部分4102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1653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报阅读文章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过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文章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二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从一开始有个少年曾经来过这个自媒体的定位就是以严谨的专业态度和不正经话语表达来观影观人生。但是今天的这部影片少年想暂时抛开定位初衷,来感受这部影片的内容,电影《三十二》和《二十二》的观后感与您分享。

《三十二》和《二十二》同一个导演,同样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的故事,二者不同的是《三十二》是2014年美国上映的只有43分钟的短片,写的只是其中一位老人韦绍兰和子女的故事;《二十二》2017年上映的则讲述的是二十二位老人的故事。该照片时电影《南京!南京!》中江一燕的剧照,影片中也有展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妇女被迫沦为慰安妇的片段,但是她们的正确称呼应该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

电影《二十二》讲述的就是截止2014年仅存受害者的故事,虽说是一部院线电影,实际上是一部纪录片,想起当时有朋友因为想避免心里难受就没去看,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心理,请您不要害怕这部电影,就像影片中说的一样,记录不是为了去憎恨,而是为了不被遗忘!观影时的感受有一点令少年心痛不已,就是其中一位老人讲述由于不幸的遭遇,而受到邻里之间的非议和指指点点,对这些人有种深深的失望和厌恶,他们以为遭到轮奸就脏了,不干净了,以至于带有色眼镜看人。本以为老人们会带着仇恨而活,但是观影之后才发现她们才真正做到了“温润岁月,执着善良”。影片中的老人看到日本志愿者带来的日本军人的照片,丝毫没有谩骂,而是微笑着说“他们也胡子掉了”,就像冯小刚的《芳华》中的台词那样: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能珍惜善良。《二十二》给我们展现的角度不是仇恨的角度,而是从历史回望的角度,带我们深情凝望着老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疯狂外星人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片子应该叫《疯狂的地球人》,自始至终只见到地球上各色人等出于不同目的而疯狂而没见到外星人有多疯狂,就算有也是刺激后的正常反应。如果不是宣称改编自《乡村教师》我会给他更高的分。抛开这种让人不舒服的改编言论,这其实是一部不错的合家欢类电影

故事情节亦庄亦谐,特效、镜头也随着情节不同而相得益彰。并没有因为喜剧片就对特效敷衍凑合,外星飞船坠落地球时紧张刺激、气势磅礴;外星人造型逼真、表情丰富动作自然,一切都像极了科幻大片的特效元素。因为世界之窗的缘故,那个谁都知道影射的国家的特工忙碌奔波于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所引发的搞笑桥段也叫人捧腹。最后一顿酒搞定星际外交的设也能让人接爱。

可以说就一部喜剧来说影片很出色,除了拉基因球那个让人恶心的设定。我觉得出于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你讽刺、挖苦、蔑视甚至仇恨那个谁都知道的国家都可以,但让对方特工吃沾人屎的基因球就太恶俗了,格调就太低了点儿,要知道你宁浩拍的不是抗日神剧,你口口声声说改编自《乡村教师》。

最后建议删掉片头改编自什么那句话,也别在宣发材料中提,就把它完完全全当一部普通喜剧片算了。《乡村教师》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第三类接触》这样风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3892 字

+ 加入清单

与其说你有感于一部电影的情节,还不如说电影触动了你的情节,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为这部影片写篇观后感是非常必要的,用机灵追求情爱,用机智释放父爱——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不管评论的时效性,抑或自己的言论水准,只要是自己的感受,都是有价值的。评书、评史亦是如此。

看电影要看到三个维度:传播的资讯,即故事中的历史和情节;呈现的美感,即表现手法及与主题的切合度,剧本、逻辑的流畅性,影像、场景、音乐和演员的美感;触动的思考,即电影引起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电影中一些理念对生活的指导。《美丽人生》在这三个方面都可以说是电影中的闪亮明星。

《美丽人生》是一个悲剧时代的美丽故事。

1939年,意大利被二战的阴影笼罩着,有一个犹太青年,生性乐观,对生活寄予了美好的希望,他叫圭多。他和好友菲鲁乔从乡间来到阿雷佐小镇谋生,几次与多拉的意外的邂逅,让二人萌生感情。经过圭多机灵的争取,最终他用乐观、幽默的气质,一系列神秘浪漫色彩和不失时机的表白打动了多拉,圭多骑着白马在订婚宴上带走了 鲁道夫的未婚妻,带回了自己的新娘。圭多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乔舒亚和梦寐以求的书店,一家人幸福美满。在乔舒亚五岁生日这天,圭多和乔舒亚父子被纳粹分子送上通往犹太人集中营的火车,没有犹太血统多拉也跟上了火车。圭多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当解放来临之际,圭多某夜趁乱寻救妻子时被纳粹发现而杀害。乖巧的乔舒亚,遵循着父亲圭多编制的规则,保存了性命,更保存了乐观、开朗、纯真的少儿天性,最终也喜剧性得坐上坦克和母亲相见。

看到乔舒亚看到坦克喊出“It’s true!”、“We won!”的时候,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任凭自己泣不成声。 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着眼于一个家庭的视角;一个悲剧性的题材,表达的却是温暖的父爱。在《美丽人生》中,你感觉不到二战“纳粹集中营”的沉重,原因有三点。第一、前50分钟渲染了浓厚的关于追逐爱情的幽默和浪漫主义色彩。第二、后半部分是浓浓的父爱和对游戏的兴致盎然。这两点都得益于圭多的机智。我想区分一下 “机灵”、“机智”、“智慧”三个词语:机灵更多的是临时的小聪明;智慧更多的是用来形容沉稳、淡定、儒雅、仁和、大智若愚的人物形象,偏向于静态;而机智,兼容了两者的特点,智慧不失灵活,灵活中体现大道理。实际上,对于影片中一个而立之年,刚刚娶妻生子的男子来说,机智是对他最高的评价。第三、电影的场景规避血腥暴力,钢琴音乐愉悦欢快,主人翁一家三口的表情极富乐观的感染力。

一、用机灵追求情爱 影片在乔舒亚出生之前的篇幅有近50分钟,爱情也是一个表现主题,人生并不是只有为人父母的角色。爱情因为圭多的机灵而美丽。

缘分一半是命中注定,一半是主观努力。圭多和多拉修成正果经历了六次相见,前面两次是上天的安排,后面三次是圭多的争取,最后一次则是两人的情投意合。这六次分别是:“天上掉下个多拉妹”、“自行车转角摔倒的刹那”、“广场上窜出的招呼”、“冒充学校的视察官”、“上错轿车后的约会”、“订婚宴桌下的深情一吻”。

“上错轿车后的约会”是六次见面的高潮部分,也是圭多在多拉面前把幽默和浪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部分,正是这次成功的约会,圭多才顺理成章赤裸裸地向多拉表白,观后感《用机灵追求情爱,用机智释放父爱——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我们看看圭多是如何展现一连贯机灵的?圭多听到鲁道夫去开车接多拉的对话后,马上借了好友的车,抢先一步让多拉误上了自己的车,等多拉发现上错车后,将错误怪给多拉,让多拉强化这是一种缘分。在车开到阶梯制动后,圭多用方向盘和靠枕组合当伞,用红毯子顺着阶梯铺下去,加上圭多描绘的故事,二人踏的不是红地毯,踏的是浪漫。多拉聊到自己习惯对父亲千依百顺时,圭多见走到“Mary,the key! ”的地方,故意沿着话题翻译多拉的讲述,说多拉就想抽屉,关键是钥匙。于是导演了从天而降的钥匙的神秘情节,当然,神秘是对于多拉而言的。说到吃冰激凌,问什么时候吃,圭多看见李医生,知道他会迎上前来解答之前的谜语。于是圭多故意说让Mary派人决定什么时候吃冰激凌,果然李医生过来说了一句“7 seconds ”,多拉就愣住了。圭多把多拉送到家门口,圭多看见头上帽子的主人后,把话题引到淋湿的帽子,让多拉顺势向Mary求干帽子,当然圭多头上的帽子被换了回来,多拉楞呆了。这一回,多拉感受到神秘的力量,一个女人对情感的感性被彻底激发出来。这就是圭多的机灵,能把不同事件联系起来,给多拉制造神秘感,给观众制造幽默感。就也是我们常说的控场能力。

在浪漫的影片里,抢婚是一个常见的场景,如《毕业生》、《三个白痴》,那些美好的爱情似乎要经过一番闹腾。在“订婚宴桌下的深情一吻”后,多拉把自己交给了圭多。圭多的机灵永远突破你的想象,他骑着叔叔的被涂鸦的白马,若无其事地进入宴会大厅,让音乐响起,接过啤酒递给多拉的未婚夫鲁道夫,让大家以为这是宴会的一部分。然后“白马王子”在掌声中接走了自己的公主。整个过程不急促、无暴力,相比其他几部电影的抢婚,圭多是不是更机灵、更从容呢?

二、用机智释放父爱。 在回顾故事之前,先讲讲父母关爱子女这个话题。《古文观止》里收录了篇《触龙说赵太后》,其中讲到“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我认为计深远有两种形式:第一是要有劳有功,图个安身立命的心安理得,说得直白点,就是磨砺心智,吃点苦头,最好建些功业;第二是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能看到人生的美好,并以爱人之心度人生。这两点共同构建良好的情商(EQ)。事实上很多的家长能认识到第一点,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认识到第二点的并不多,小孩子的心灵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超我”或是“本我”,而是一块未开垦的田地。每个人的人格特征都被经历的塑造,这些记忆都会被一种情绪记忆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圭多的父爱表现本身是机灵的,基于父爱这个话题及其深远的影响和严肃性,我才认为圭多是用机智释放父爱,而不是简单的机灵。

看过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和《阳光小女孩》是否还记得电影中父亲呵护孩子心灵而不顾自己颜面的父亲?前者的父亲借宿厕所时编织了的恐龙和洞穴的故事,后者的父亲克服一切困难让女儿在台上自信跳完“特别”的舞蹈。为了不让负面的情绪和糟糕的现实污染孩子的记忆,不让孩子有担忧和恐惧,我们看得见的是他们吞咽眼泪,看不到的是他们需要多少勇气?在父爱面前,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让我们回到故事情节中,下火车后,在分组排队准备进入牢房的时候,圭多开始给乔舒亚编织故事,这是参与一个大型游戏,圭多一下子想不出儿子询问的游戏奖品,圭多的叔叔帮忙圆场说一等奖是坦克。进入牢房,当纳粹需要翻译时,不懂德语的圭多“当仁不让”地做了一回翻译,用监狱军官的口给乔舒亚讲解游戏的规则,狱友听得瞠目结舌,乔舒亚听得兴致盎然。圭多特别机智地讲述三种情况会扣分,以控制乔舒亚的情绪和行为,以免不能满足乔舒亚的需要而露出破绽。游戏规则编织得非常全面,而且预测了可能的风险。话又出自军官的口,对于乔舒亚而言,可信度非常高。

在乔舒亚知道其他孩子被处死的时候,他开始怀疑父亲的话,开始厌倦那间牢房,想见妈妈想回家,圭多通过“愿景描绘”法成功地对乔舒亚进行循循诱导。儿子执意要走,圭多装出行李准备出发,同时告诉乔舒亚目前我们是687分是第一名,放弃了实在太可惜了。然后故意告诉室友巴图坦克收尾工作的注意事项,描绘诸多坦克细节,让乔舒亚信以为真。这时让乔舒亚觉得离成功很近了,此时放弃非常可惜,更渴望见到坦克。同时,为了切实化解乔舒亚的怀疑,圭多带乔舒亚看了集中营工作人员孩子玩捉迷藏的现场。这里圭多的说服技巧有三点值得学习,一是描述细节,二是借用第三方,三是持续跟进、巧借证据,四是描绘愿景。前三点化解怀疑,最后一点激发欲望。

当乔舒亚不小心说出“Thank you”后,一个侍者开始怀疑并去叫负责人,圭多此时教其他孩子学习说“Thank you”,让工作人员以为孩子是刚学的外语,顺利化解危机。这也是圭多的机灵。

当圭多去寻找妻子被抓后,死亡已经在召唤他了,经过乔舒亚躲藏的铁箱时,圭多向乔舒亚保持笑脸、眨眼,并大摇大摆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动作,实际上他正迈向葬身之地……

《美丽人生》的编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父亲Luigi Benigni原来是农民,做过木匠、砖瓦匠,1943-1945曾在纳粹集中营呆过两年。罗伯托·贝尼尼便是在他父亲的经历的基础上进行《美丽人生》的创作,《美丽人生》由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加上罗贝托·贝尼尼也是意大利著名的喜剧演员,再加上《美丽人生》最后一句独白“This is my shory;this is the sacrifice my father made;this was his gift to me ”。凭此四条推测,罗伯托·贝尼尼的喜剧性的人格又受到父亲的积极影响。

有这么一个经历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会有什么不同呢?一定要正面回答的话,我很难衡量和例证。但是我想他会避免一些东西。我们知道《天龙八部》里面有个庄聚贤,他就是亲眼目睹了自己父亲和叔叔败给乔峰而后自杀的情景,后来庄聚贤的在遇到阿紫之前,满脑子都是报仇。看过《三个白痴》的朋友知道,三个主人翁中其中拉杜就是缺失心理呵护的受害者,受制于家庭困窘的压力,读书总是想着贫穷的家境、得病卧床的母亲、迟迟未嫁的姐姐……自卑压抑,思维短路,好在有好友兰彻的启发。我想这样的例子,无论现实和银屏大家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电影海洋观后感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周五,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海洋》这部电影,海洋观后感——麦紫晴。这是一部纪录片,它让我们通过镜头展示了一群群海洋生物旺盛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原本与世无争的海洋,逐步遭受到人类的侵犯。美丽的海洋被人类污染、侵犯,许多生物都灭绝了。

影片里有许多壮观的场面:有一大群鱼开始像一股龙卷风,后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球;海底挤满了螃蟹,里一层外一层的,数也数不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海豚、海鸟吃小鱼和海鸟吃海龟的两个画面,观后感《海洋观后感——麦紫晴》。第一个画面:一群海豚和一群海鸟攻击一群小鱼,小鱼已经无路可逃了,游上面吧,会被海鸟吃掉,游下面吧,会被海豚吃掉,看来它们只能等死了。这里配合音乐给人惊心动魄的视觉、听觉感受。第二个画面:一群小海龟刚刚从洞里钻出来,就受到了海鸟的袭击,许多海鸟围了过来,把小海龟纷纷叼走,不一会儿,整个群体都消失了。这时,我想起了谢老师讲的《第一百号海龟》里小海龟们说的:要么一起,要么没有!

在浩瀚无垠的海洋当中,人类捕捉鲨鱼,砍掉它的鳍,扔回海里的画面,看着一具具尸体沉到海里,不禁让观众为之愤怒!

我们有责任保护这群海洋生物,它们和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让我们一起保护海洋,保护动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影《凤凰花开》的观后感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在校青少年学生的防毒拒毒能力。6月9日下午,南充市禁毒办组织各禁毒成员单位、全市各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社区工作人员等1000余人,在泰合青年城横店影城观看了禁毒电影凤凰花开》。

电影播放前,入场的人员排成了长队,市禁毒办工作人员向每位入场人员发放禁毒宣传手册、画册、生活小用品等相关宣传物品,大家在等候时刻还不忘观看摆在一旁的禁毒宣传展板。

电影《凤凰花开》是一部集戒毒与缉毒于一体的新型禁毒类主旋律影片。影片讲述了在禁毒民警、毒贩、吸毒者和戒毒者这些特殊群体中,展开的一场“摧残与关爱、狡猾与智慧、犯罪与正义、血腥与奉献”的较量。

观影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深受触动,观影者邓先生谈到:“通过此次观看《凤凰花开》禁毒电影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们近距离的了解到毒品的知识、认清毒品危害,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青少年学生防毒、识毒、据毒的能力。”

据悉,南充市禁毒办在今年6月的集中宣传月中,还将继续围绕“为爱汇聚,拥抱未来,无罪无悔”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相关的禁毒宣传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冲出亚马逊观后感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地狱般的残酷训练,炎热、潮湿的亚马逊丛林,“猎人学校”魔鬼式的训练严酷地进行着,但来自中国的两名军人——王辉和胡小龙,站姿端正,眼神坚定,精神饱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不禁使我从心底震撼。 胡小龙,一个矮个子中国人,出生于优越的家庭,却甘愿来到“猎人学校”、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最严厉的考验,最终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不输于外国人。 王晖,一个患有恐高症的军人,面对自己害怕的跳伞,却毫不犹豫地跳下了,并在与毒贩的搏斗中毫不畏惧,把毒贩一网打尽,最终获得“猎人学校”的最高荣誉——勇士勋章,为祖国增添了光彩。 《冲出亚马逊》是一曲英雄的颂歌,它歌颂了当代军人在危急面前,镇定自若、机智勇敢的大无畏精神。

当王晖从直升飞机上跳入水中,因恐高症而昏迷,醒来后却毫不犹豫地要求再跳一次;当胡小龙因靴子太大而掉队被处罚时,他没有退缩和申辩,而是设法克服……在接受考验时,这些军人没有畏惧、毫不妥协,他们迎着困难前进,从不考虑自己会面对什么,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冲出亚马逊》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它赞扬了当代中国军人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品质。“猎人学校”的学员,代表着来自世界的各个国家,任何一个学员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都是其本国军人素质的一个形象说明,正如大雨中受伤的王晖对胡小龙说的那样:“在这里,你我就是中国。”如果因为受不了严格的训练而离开那就意味着他所代表的国家将退出“猎人学校”这个国际性组织,就意味着他们的国家缺乏战斗力,并会给他们的国家带来耻辱,所以王晖、胡小龙在“猎人学校”所经受的考验,也就是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在经受考验,是国家的荣誉在经受着考验。正因为中国军人明白自己的使命,所以他们的表现就更为出色,更加令人敬佩。 《冲出亚马逊》还是当代军人毅志力和战斗力的凯歌,练武场上,胡小龙的屡败屡战的勇气;飞机上,王晖和恐高症、和毒贩搏斗的毅力;他们面对弱小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使我不禁对当代中国军人的优秀品质肃然起敬。多么了不起啊,中国军人!多么伟大啊,中国军人! 看了这部影片,我不禁回想起我们暑假在北京龙庆峡军训基地军训的情景,对军人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坚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就是他们永生的灵魂所在。虽然我们不是军人,但他们身上的严守纪律、勇猛善战的品格,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我们要像“猎人学校”的中国军人那样,以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刻苦学习,扎实基础,为祖国的明天奉献出自己的坚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假装情侣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剧情介绍

陈文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员工,为人朴实勤奋却没有什么女人缘,电影假装情侣观后感。在一次给客户送文件时,偶然在广场上碰到了一位脏兮兮的神经病女孩。

怜悯之心大发的陈文,决定把女孩送到神经病医院救治,在车上饱受折磨的陈文,却得知这位叫做沈露的女孩只是假装神经病。而卸下装扮的沈露,更是十分漂亮。

陈文将沈露送到精神病医院,自己却阴差阳错的被误当做神经病。倒霉的陈文因未能送达邮件,而被老板痛骂,却也因此与沈露相识。

沈露约陈文见面,告诉陈文想跟他完一场“假装情侣”的游戏——只要恋爱中最美好的部分,本来就没什么女人缘的陈文觉得这个游戏非常刺激,并且也想把漂亮的沈露当成己人生中唯一的艳遇,观后感《电影假装情侣观后感》。于是,两个人开始了假装疯狂的恋爱。

本来以为爱情来了陈文,却一次又一次的遭受沈露的折磨。可为人淳朴的陈文在几次接触之后竟然发现自己还是爱上了沈露。就在陈文以为自己坠入爱河之际,沈露却又忽然义正言辞的向陈文保证“我永远不会爱上你!!!”并又神秘失踪。

陈文为寻真爱千方百计的寻找沈露……

观后感

看了这部电影会让人再次牢记:千万不要和有‘神精病’的女人谈情说爱,更不要企望能从她们身上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那种真诚的爱。一些女人喜欢活在过去,一些男人喜欢活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里,想什么就想得到什么,有时为了一时的兴致和假想的欢心,不惜当牛做马,甚至装龟孙子。这样活着有意思吗?应该也算是有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南粤党旗红》观后感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以爱之名如果说,是大地培养了参天大树,那么落叶归根就是为了反哺大地;如果说,是春风带来了生机使万物复苏,那么百花齐放、绚烂多姿就是对春天最好的回报;如果说,罗中是摇篮是苗圃,那么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老师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呢?罗中宁静的校园、和谐的氛围深深的吸引着我。通过短短几个月的相处,使我了解了罗中,它不仅仅只有外表的平静和悠闲,而且是一个暗流涌动、藏龙卧虎之地…欣喜之余,的确感慨万千:我赞叹罗中的老师,是他们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是他们让升学率一年比一年高,是他们为建设祖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每当晨曦微露时,他们就已经出现在罗中的校园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当夜幕深垂时,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批作业、备教案,忙得井井有条,忘了疲倦,忘了回家。他们为了工作,舍小家顾大家,有的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有的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但是他们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这种高风亮节的红烛精神怎能不让我们赞叹,怎能找范文就来不让我们深深感动呢?岁岁年年多少事,迎来送往何其多。同学们你们算过吗?老师一节课要站45分钟,那么一年、十年、几十年呢?中国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长征之路、登极之路,那么老师脚下的路能与之媲美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条路同样是用热爱、执着、奉献和牺牲写就里程和路标!飘红的党旗,忠贞的诺言!他们以党的名义,轻轻地告诉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爱岗敬业是我本来就应该做的。在这群闪耀的明星中,我们永远也往不了……南粤校园党旗红,敢问是谁人的奉献才有的飒爽英姿啊!党旗依旧飘红,红得炽热,红得飞扬!!!让我们一起把我们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美好的祝福献给我们的老师!祝福您!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