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励志名人故事简短【精彩20篇】

有些人的榜样是大企业家、明星,有些人的榜样是自己身边的好朋友,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一直把那些大企业家、明星当作榜样的,很少有成大事的;反而,那些把朋友、邻居当作榜样的,成大事的比前者多得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榜样故事的年级,供大家学习。

浏览

3547

作文

1000

外国名人励志故事一:思考影响创造力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思考是创造一个世界的首要工作。

加缪斐塞司博士有一天午饭后坐在门前晒太阳,看见一只猫在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很是悠闲。时间一分一分地流走,每隔一段时间,猫都会随着阳光的转移而不停地变换睡觉的场地。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司空见惯,可是却唤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猫为什么喜欢呆在阳光下呢?猫喜欢呆在阳光下,那么这说明光和热对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对人呢?对人是不是也同样有益?这个想法在斐塞司的脑子里闪了一下。这个一闪而过的想法,成为闻名世界的“日光疗法”的触发点。之后不久,日光疗法便在世界上诞生了。斐塞司博士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如果我们家的院里也有这么一只睡懒觉的猫,我们也看到它一次次地趋近阳光,我们是不是能像斐塞司博士那样去想问题呢?

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因病卧床休息。在闲得无聊的时间里,他茫然地看着墙上悬挂的一张世界地图。一天,他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地形好像是互补的,南美大陆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地区突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刚果、几内亚陷入的部分正好对应,可以把它们完全拼合在一起。这个发现让魏格纳兴奋不已,这两个大陆是不是原先就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是的话,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分开了?魏格纳立即着手搜集大量的地质学、古生物学资料,终于推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大陆板块漂移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他就是一个命苦的孩子。父亲患有糖尿病,不能干重活。母亲患有精神病,连自己都管不好,更不用说管孩子。父母是孩子身后的大树,为他们的成长遮风挡雨,但他没有这样的大树,经常被一些同龄的孩子辱骂和追打。从记事起,没有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他们经常远远地朝他身上扔泥巴。他一边左右躲闪,一边狼狈地朝后退,结果一下子掉进身后的臭水沟里,全身又湿又臭。在孩子们的一片哄笑中,他使劲地低下头,蜷缩着身子,双手抱头,泪水混着脏水,从脸上啪啦啪啦地往下滴。这样的欺侮每隔几天就会上演,他只是别人眼中的小丑和笑料。

7岁那年,他上了村里的小学。在班上,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他就像一根孤零零的小草。孤僻的他变得更加内向,不爱说话,没有人喊他的大名,都管他叫“石头”,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一块又傻又笨的臭石头。一天,他一个人去村上大队部看电视,一档名叫《街头霹雳舞》的节目深深吸引了他。电视上演员那潇洒而充满美感的舞蹈看得他目不转睛、流连忘返。回到家,他也开始学着模仿,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不再觉得孤单。他的内心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约瑟夫·杰克逊那样魔幻传奇的“月球漫步”。

上到初一,家徒四壁的家庭再也没有财力供他继续求学。退学那天,成绩优异的他在学校四周徘徊,久久不愿离去。这时,他的班主任张老师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他一张纸条。看完这张纸条后,他顿时泪流满面,深深地朝老师鞠了个躬,一步一步朝家走去。从这一天起,14岁的他成为家里的“劳力”。为了多挣一些钱,身体瘦弱的他选择到县城一家煤场打工。每天抬臂上千次打制煤球,然后把这些成型的煤球用板车送到客户家。回到煤场,他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但他会想起张老师的那张纸条。读着纸条上的话,他再累再乏,也会挣扎着爬起来,带着满身的煤灰跳起舞来。工友们都取笑他:“你这只一身煤渣的黑熊,难道还想跳什么天鹅舞?”对于讥笑,他一笑而过,那张纸条上的话在他心中激荡。

就这样,他干了整整5年。冬天拉着板车送煤球,好几次他的耳朵都快冻掉了。虽然这个工作又脏又累,干起来要人命,但他觉得这里离家近,能照顾到家人,工资也不错,一天能挣50~70块钱。他在煤球厂工作时,悟到了很多好的动作,他在舞蹈里加入了很多像打煤球、铲煤一样的新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他有了自己的“粉丝”,每次在路边跳舞都能引来许多人围观并为他鼓掌。有一次他跳完舞,就有个人上前问他为什么不去参加河南电视台举办的“你最有才”节目。他也刚好想到一个大的舞台上检验下自己跳得到底怎么样,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

初试的时候,他穿了一身送煤球的“工装”就开始跳了,他跳完之后,评委和200多名选手都很震惊,纷纷站起来为他鼓掌,但是也有评委笑着问他为什么穿这身衣服,他说:“其实我不是不尊重评委,但是这就是原本的我,没必要伪装自己。”他从容淡定,满脸微笑。就这样,他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杀进了高手如云的总决赛,获得了大赛冠军,捧走了30万元现金大奖,成为家喻户晓的“煤球哥”,被网友誉为“河南舞王”、“中原舞神”。刘欢传媒公司和本山传媒公司闻讯,都力邀他加盟。今年5月,闻名全球的《英国达人秀》也邀请他前往英国表演这种原生态的舞蹈。

天道酬勤,苦尽甘来。他的名字叫李新义,31岁的河南鲁山县农民。接受采访时,他打开了那张贴身保存了6年的纸条。上面有一行用圆珠笔写的话:法国最著名的石头城堡——希瓦勒之理想宫。入口处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张海迪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励志成语故事文字版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郑国。三个月后便攻破了郑国都城。

郑襄公出于无奈,只好*露上身,牵着一只羊向楚庄王求饶说:“我不能很好的服侍君王,令大王生气,这都是我的罪过。今后,大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只要大王不灭郑国,让郑国像您的众多属国一样服侍您,这就是您的恩惠了,也是我的心愿。我大胆的说出心里话,请大王决定吧。”

楚王看到郑伯的可怜相,认为郑王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就下令退兵,允许郑国求和,还与郑国订立了盟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领悟十分专心。不管周围怎样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刻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领悟。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名人故事:孔子的故事

全文共 184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故事一:早年好学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故事二:孔子行礼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故事三:周游列国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着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的弟子。

故事四:孔子之死

鲁哀公十二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於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一这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前479年的一天,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对子贡说:“赐,你自怎么来得这么晚?”于是叹息道:“太山(即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说完,流下眼泪。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殡于两柱间。我昨晚梦到奠于两柱之间。我是殷人。”

七天后,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降低快乐的标准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澳大利亚开奥运会的时候,在这片土地上发迹的媒体大亨默多克当然会去捧场。

在现场,默多克发现座位底下散落着一枚硬币,他站起身来,然后蹲下,捡起了那枚硬币,脸上带着微笑。

这则细节被媒体爆炒,但我只记住了默多克的微笑,拥有亿万资产的他却为捡到一枚硬币而微笑。

香港的记者曾问过亚太首富李嘉诚,“君以为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赚钱一刻是何时?”李说:“开一间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灯下与老伴一张一张数钞票。”

李嘉诚的答案令记者措手不及。但这真是妙答啊,一点都不做作,谁都会对这样的快乐会心一笑。

快乐的标准是一根可以无限拉伸的橡皮筋,你的欲望越大,它拉得就越长,快乐的标准也就越高。默多克、李嘉诚是智慧的,把快乐的标准降下来,降到人人都拥有的境地,那就快乐了。

澳大利亚还有位华籍企业家谢英福,当时马来西亚有一家国营钢铁厂经营不景气,亏损高达1.5亿元。首相马哈迪找到他,请他担任公司总裁,他不假思索的答应了。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钢铁厂债重难还,生产设备落后,员工凝聚力涣散,这是一个巨大的洞,根本无法填平的洞。

但谢英福却坦然对媒体说:“当年我来到马来西亚时,口袋里只有5元钱,这个国家令我成功,现在我要报效这个国家,如果我失败了,那就等于损失了5元钱。”

年近六旬的谢英福从别墅里搬出来,住进了那家破败的钢铁厂,三年后,工厂起死回生,开始大量创造财富。

5元钱每个人都拥有,但当你拥有1万元、1百万元、1千万元的时候,还会以5元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快乐吗?

快乐像跳高,跳杆越低,我们就会越轻松,越无所畏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名人读书故事100字

全文共 15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名人读书故事1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8. 朱熹在幼年时异常聪明,刚学会说话时,父亲指着天空告诉他:“这是天。”朱熹问道:“天的外边是什么?”父亲朱松感到非常惊讶。就学时,给他《孝经》读,他读完后,就在书上写出这样的话来:“如果做人不孝顺,就枉为人了。”

一次,他跟着一群孩子在沙地上玩耍,朱熹一人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来画去。别人走近一看,原来是神秘的八卦。

9.黄世臣,字起白,号觉虚,素龙镇上池冈人。世臣家贫嗜学,少年时养鸭为生, 在田里放鸭期间,经常手不释卷,边放鸭,边读书。

由于勤奋好学,明万历三十五年,考进“岁贡”,并被委任为江南婺源县县丞。由于政绩显著,以后世臣又先后被提为云南易门县知县、寻摄昆阳州篆、云南通安州知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素养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532 字

+ 加入清单

1.廉蔺交欢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

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

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

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2.程门立雪

杨时(1053年~1135年)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年~1085年)、程颐(1033年~1107年)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 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年~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3.张良拜师

张良(?~ 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五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素养名人故事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又到了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 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想一想: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张良拜师,第三次才见到老师,如果是你,你会去第三次吗?为什么?

4.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湖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

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物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那会儿,英国商人把**卖到中国,不仅赚取了大船大船的白银,还使很多中国人染上毒瘾。

林则徐妙用竹筷子因为吸**烟,中国人体质日渐衰弱,被洋人称为“东亚病夫”。

当时有个大臣名叫林则徐,他主张禁止**买卖,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他到广州去禁烟。

刚到广州,英国的大使便发来请柬,请林则徐到醉仙楼吃饭。

醉仙楼是广州当时最有名的酒楼,既有做中餐的名厨,又有煮西餐的大师。

话说林则徐刚刚坐下,英国大使就说:“林大人,难得你远道而来,我们一定要好好招待——我们英国有一道甜点,味道甜美可口,象征甜蜜快乐的生活——请大人品尝。”

大使一挥手,英国厨师端上来一盘冰淇淋,他在英国大使面前放一套刀叉,在林则徐面前放一双竹筷子。

林则徐从没吃过冰淇淋,见它在冒烟,以为这东西肯定很烫,于是他把嘴巴凑近冰淇淋,使劲吹使劲吹,等冰淇淋不冒烟,就融化了。他用竹筷子挑了一点放进嘴里尝,发现它跟冰雪一样凉。

在场的洋人齐声大笑,嘲笑他说:“林大人,你不免太谨慎了。”

吃过冰淇淋,林则徐说:“我们中国人重视礼仪,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要请你们吃一道甜点。”

林则徐把中餐厨师叫过来,吩咐他做一道福建甜点“芋泥”。

过了一会儿,中餐名厨端上来一盘“芋泥”,那“芋泥”看上去跟雪糕倒有几分相似,闻起来香喷喷的,只是不冒烟。

英国人一见芋泥,食欲大开,马上大口吃起来,没想到,那“芋泥”外冷内热,里面原来是滚烫的,洋大使被芋泥烫伤了舌头,呲牙裂嘴,忙不迭把芋泥吐了出来。

林则徐微笑说:“大使大人,你不免太心急了。”

吃过甜点,便要上正菜,林则徐让厨师做了一盆发菜,他向洋人介绍说:“这道菜是有名的海味,它的名字叫发菜,谐音‘发财’,意头很好,是广东人爱吃的名菜。”

发菜细细的,软软的,用筷子夹十分方便。

林则徐一夹一小把,吃起来津津有味。

洋人用刀子和叉子,无论怎么切、怎么叉,都不能把发菜弄到碗里,洋人手忙脚乱,忙得满头大汗,连一丁点发菜也吃不着。

“一道好菜讲究色、香、味三美,这发菜黑不溜秋,卖相不佳,即使味道鲜美,也说不上名菜。”英国大使说着,把洋厨师叫上来,吩咐他做一道大青鱼头。

不一会儿,大青鱼头烧好了,每人面前都摆上来一份,每一份都是一个圆骨碌的大鱼头,洋人用刀子切开鱼头,用叉子一块接一块吃,吃得得意洋洋。他们一边吃,一边想看林则徐出丑。

圆骨碌的大鱼头,用两根竹筷子,怎么吃呢?

林则徐拿起竹筷子,想了想,先挑鱼眼睛吃了,然后拿筷子从鱼眼眶戳进去,就这样他夹起了整个鱼头,夹得比洋人用刀叉还要稳当。

林则徐用竹筷子夹着青鱼头,慢慢地吃,稳稳当当地吃,他吃得很有风度。洋人讪讪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7479 字

+ 加入清单

孙杨,邦德教育杰出学员,邦德教育公益形象大使,2012伦敦奥运双冠王

他与邦德教育,同样有着“梦想,坚持,感恩”,他们携手一起,为传递正能量而来!

父母眼中的孙杨:聪明,懂事,和父母无话不谈,性格单纯,逐渐成熟

父亲孙全洪用两个词描述了儿子孙杨:聪明、懂事。在父亲眼里,儿子孙杨一直都比较聪明,在决定体育专业之前,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有一次孙杨在武汉比赛,孙全洪提起:“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出了一个歇后语:大热天盖被子,让他猜一个地方名。结果他马上说‘捂汗(武汉)’。这孩子还是比较聪明的,这几天还跟我提起了这件事,呵呵。”

“我也见过身边很多例子,男孩子到了15、16岁,就到了一个叛逆期。一般这个时候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在这点上我们孙杨感觉很好,他非常愿意和我们沟通。他和我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讲。”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孙全洪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另一次是去年的亚运会,400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1500米夺冠他喜极而泣。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点我能理解。”

最近两年孙全洪感觉到儿子越来越成熟了:“有一次张院长(张亚东)跟我说,‘你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理健康。’自2009年罗马世锦赛后,教练布置任务,他不光想着完成任务,还想着要超额完成。我也相信他会逐渐成熟起来。”

“有一次我邀请同事去看我儿子训练,众所周知,他的训练要游2万米,结果同事看一会就不敢看了,想想我也心疼。”孙全洪说:“2003年儿子被选拔到游泳队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要求孙杨一定要得什么奖,只是告诉儿子‘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却没想到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们也很欣慰!”

尽管在母亲杨明的眼里,儿子永远是个孩子,不过杨明还是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儿子已经慢慢地长大了。

2006年开始,孙杨的成绩突飞猛进,得到了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和训练的机会,杨明也陪同前去,但不住在同一家宾馆,不能一起坐车来回,母子俩各自到达训练场馆,杨明坐在一边看他训练,晚上再通个电话。回忆起那段日子,杨明泣不成声:“就是这样孙杨也非常高兴,他觉得妈妈在就好。今年3月他手受伤了,伤口进水肿得厉害,痛得抬不起来,他还坚持一天游2万米。我怕他练下去手会废掉,叫他偷懒。他特别生气,发短信说,你是我妈妈,居然不理解我,还叫我偷懒,我偷懒能有今天的成绩吗?亏你还是大学体育老师!”

“他现在游泳越来越会用脑筋,会分析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从澳大利亚回来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为人处事越来越自信,像个男子汉了。”

杨明还透露了孙杨的一个秘密。“他在家里总和我说,妈妈,你看我现在的成绩,奥运会前三名也不是没可能吧?其实我知道,他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个奥运冠军。”

伦敦时间7月27日晚上,孙杨对杨明说:“妈妈,你明天一定要早点进比赛场馆,我越早看到你越好。”于是第二天7时15分,杨明就到了伦敦水上运动中心门口,“人家还没开门,8点才能进去。别的孩子可能父母在场会紧张,孙杨从小训练就要我看着,他才踏实。”

伦敦时间8月1日,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孙杨是最后一棒,全国观众都看到了他从接棒时的第五名追赶到终点的第三名、脱力倒在泳池边的一幕。当晚,孙杨在微博上安慰大家,“请大家放心”。如今回家了,孙杨才吐真言:“妈妈,个人项目还好,集体项目的时候,我的腿真的在抖。因为我是在池边等着,而且我们又一直落后,我好想快点跳下去。但是一入水就好了,不紧张了。”

8月8日,杭州遭遇强台风“海葵”的袭击,孙杨被困在从北京回杭州的高铁上,22时30分才冒雨抵达杭州。第二天傍晚18时15分,孙杨一头扎进杭州陈经纶体校的游泳馆,要训练个把小时。“游泳运动员要保持水感,每天都得下水,他昨天困在火车上没活动,今天我就带他来练一下。”孙杨的妈妈杨明说。孙杨特别黏两个人,一个是妈妈杨明,另一个是朱颖。回家不到24小时,他已经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奥运会比赛的事。

夺得广州亚运会1500米金牌的刹那,孙杨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朝看台上望去,他知道,妈妈正在那里为他欢呼。就像菲尔普斯在取得好成绩后,总在第一时间寻找自己的母亲,对于孙杨来说,妈妈同样是他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人。孙杨的爸爸妈妈都是排球运动员出身,现在杭州的一所高校里当老师。提起孙杨的妈妈杨明,所有认识的人都竖大拇指:“从来没见过如此模范的妈妈。”

从孙杨进游泳队开始,十几年如一日,杨明每天都会熬上七八小时的汤,晚上给在基地训练的儿子送去。“每次我都是看着孙杨把汤喝完了才走。”杨明说。2005年,浙江游泳队的基地搬到了钱塘江对岸的萧山,杨明还专门买了一辆车,每天过江给儿子送汤。

只要条件允许,孙杨的每一场比赛,杨明都会去到现场给儿子加油助威。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孙杨在北京集训。杨明就在游泳队驻地外车站旁边的宾馆里整整住了一个月时间,只为能在儿子每天乘车去训练和训练归来时,看儿子一眼,说上一句话。

从孙杨小时候开始,爸爸妈妈就经常陪伴他到世界各地比赛,有爸爸妈妈在,孙杨总会觉得有更多的力量。这次奥运孙杨爸爸妈妈早早的来到了体育场,等待着比赛的开始。为了有好运气,杨明还特地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为的是在看台上更加显眼。

娄红梅教练眼中的孙杨:顽皮却也懂事

“孙杨小时侯可皮了,顽皮得不得了。”刚从广州回到杭州的孙杨启蒙教练娄红梅说起这个跟着自己练了五六年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提到了“皮”,“你别看他这次比赛哭鼻子,其实他在体校这么多年,拿了这么多第一,我还真没见他哭过一次。”

“他会趁人不注意,把在队里帮忙的孙姐突然推到池子里;他会偷偷跑到我面前打小报告,告诉我哪个小朋友又空翻少了,哪个小朋友今天又偷懒了;他还会神神秘秘地跟我说,在家里妈妈就是一只母老虎。”娄红梅说。

但这个看着让人头痛都来不及的皮小子,老师们却一个个疼到了心坎里,因为“你别看孙杨很皮,但他其实很懂事。”娄红梅说,“一群小孩子训练,有的人会偷懒,但孙杨压根不会想到要去偷懒,他只要有一点力气都会拼光,所以从十岁开始,他在同年龄组400米比赛中一直都是拿第一的。”

孙杨训练中很懂事,生活中也很懂事。“那时候训练,孙杨是兼职的,白天在行知小学读书,放学了才来训练,训练很辛苦,孙妈妈为了给孙杨补充维生素C,经常会榨西芹汁给他喝,”娄红梅说,“这个东西可不好喝了,但孙杨每次都捏着鼻子喝光光,一点不含糊。”

朱颖教练: “他让很多孩子懂得了荣誉和责任” “细心阳光的‘孙萌萌’”

杭州陈经纶体校的朱颖教练也有后怕。如果当年她没有坚持把孙杨叫回来,中国泳坛就没这个人才了。

1997年,朱颖听说一家幼儿园有个6岁的小男孩,个子特别高,床都睡不下。她把这个叫孙杨的小男孩带到体校学游泳。练了一个月,小男孩就不游了。第二年暑假,朱颖给孙杨妈妈打了个电话,劝她带孙杨测骨龄。结果,测出来孙杨会有196厘米高(现在孙杨身高198厘米)。孙杨妈妈下了决心:“本来不想让他搞运动,我和他爸爸都是运动员出身,知道很苦。但如果他长这么高,不搞一点体育,那身材就很难看啊。”

她带着7岁的孙杨回到游泳池。“他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我骑20多分钟自行车把他送到体校。5点开始练,我就站在露天游泳池的大铁网外面,趴在网上看他有没有进步。到了10月,天气冷了,我穿着羽绒服趴在铁丝网上,冻得打哆嗦。7点半他游完出来,骑车回到家就快8点了,他爸爸已经做好饭,赶紧吃完再让他写作业。一年只有大年初一能休息。说实话,这不仅是练小孩,也是练家长,坚持下来实在太难了。”

那时候孙杨很“皮”,朱颖教练跟他讲过好话,也吓唬过他“找你妈妈”,还让他在池子里喝过水,收效都不大。朱颖找孙杨谈了一次话:“孙杨,你天赋比别人高,只要好好练习,有一天你一定能站上最高的领奖台,让国旗为你而升起,国歌为你而响起,到那时候,朱老师多骄傲啊,心里说‘这是我带的孩子呀!’”说着说着,朱颖动了真情,眼泪涌了出来。孙杨从此懂事多了。

在伦敦奥运会上一战成名后,网友给孙杨取了个外号“孙萌萌”。“萌”来自日本漫画用语,意为可爱。“他是挺可爱的,又细心又阳光。”朱颖记得,孙杨小时候会“观察这个教练爱喝什么饮料,那个教练爱喝什么茶,然后从家里带给大家喝”。到了澳大利亚,他发现外籍教练有糖尿病,不能喝饮料,于是每次进入训练场馆前,都买一瓶水带给外籍教练。就连这次回杭州,比他早几天回国的朱颖和他父母一起接他到家,他家里很久没人了,只有两瓶水,朱颖告辞时,他都催着父母快点拿给朱颖带走。

“孙萌萌”最广为人知的举动,是在伦敦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看到演播室里摆着几个奥运会吉祥物玩偶,便毫不客气地全都抱进自己怀里。很多观众一边笑一边想,他一个大男孩要这么多玩偶干吗?答案在杭州揭晓了。他给亲戚、教练、同学、队友、队医和食堂师傅带了满满一皮箱礼物,其中就包括他四处“搜刮”到的吉祥物玩偶。

“孙杨还是一个单纯的大男孩,对社会的人情世故不太懂,开心不开心都写在脸上。他也很好哄,不开心了,我说上几句好话,表扬他几句,给他‘顺顺毛’,他又高兴了。”朱颖一边说一边乐。

朱颖也思索过,那么多人在伦敦拿金牌,为什么孙杨最受关注?“也许是因为金牌、银牌、铜牌他全拿了,还加一个破世界纪录,成绩太突出。一个男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给中国男人争脸。人们从他身上看到,在一向被视为西方人天下的泳池里,中国男人一点都不比别人差。这种英雄气概让人们振奋,让很多家长有信心送孩子学游泳,让很多孩子懂得了荣誉和责任。”

冠军路上的见证者——澳大利亚游泳教练丹尼斯:孙杨是哈克特的接班人

从2010年开始,孙杨和几位中国游泳队男女队员前往澳大利亚进行特训。这特训起始于中国男子泳坛前“一哥”张琳。那年哈克特决定和自己合作了21年的教练丹尼斯分开,而张琳在丹尼斯麾下的训练成效让中国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确信,值得把孙杨托付给丹尼斯。孙杨能够看似一夜崛起,这些澳洲教练是绕不开的人物。

2012年5月中旬,晴了不过几天,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又开始下雨。2日下午训练刚刚进入半程,气温直线下降到13度,泳池边有人已经穿上了羽绒服。孙杨和几十名各国游泳选手依旧在池水中训练。他的教练朱自根拿着秒表,池边还有他的澳大利亚教练丹尼斯?科特莱尔。没有人打伞,这么多年来,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部分。

此时距孙杨第三次来澳洲特训已两周。北半球刚入初夏,黄金海岸的气温却在零上10度徘徊。这里没有国内设施完善的室内泳池,和多数澳大利亚游泳馆—样,著名的迈阿密俱乐部泳池也是露天的。俱乐部健身房墙壁上铭刻着辉煌的历史,还有伟大冠军哈克特的照片。这位现任澳大利亚游泳队队长,曾经在奥运会中连续两届获得1500米自由泳金牌,近十年内统治了1500米自由泳项目。4块俱乐部的冠军榜牌中,3块已快被占满,另一块正等待着未来的天才。在丹尼斯看来,这个人就是孙杨。

虽然该俱乐部的规矩是只铭刻本俱乐部的会员冠军,但丹尼斯说,孙杨也出自迈阿密俱乐部。他最喜欢对孙杨说的—句话就是,“You are really very good!”

2001年哈克特在日本福冈世锦赛创造的1500米世界纪录依旧保持,这是快速泳衣时代唯一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破掉这个纪录,改朝换代,多么伟大而奢侈的梦想!这正是孙杨来澳洲的目的。为了突破极限,付出—切代价都是奢侈和值得的,这包括一个年轻人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及背后很多人的支持。

每天清晨4点半,孙杨和教练、队医就起床了。简单吃点儿东西,5点驾车前往10分钟车程左右的迈阿密俱乐部泳池。训练通常会在5点半正式开始,8点多结束,下午则是4点到7点。

某种程度上,为梦想而受苦受罪是件多酷的事儿啊!“澳洲的风吹在身上,冷得直打哆嗦,而最痛苦的莫过于跳出水池上洗手间这一段”,孙杨说。如果生活的苦已经落实到这样的细节,那很多问题其实已经有了答案。看看这个过着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生活的年轻人,正如菲尔普斯说的那样,他的生活只有游泳,吃饭,睡觉。

孙杨开始被媒体关注是从“隔壁”的泳道开始的。两年前,央视准备拍摄一部奥运冠军刘子歌的片子,她的教练对央视编导张朝阳说,你们应该关注隔壁泳道的那小伙子,那是未来的希望之星和世界冠军。

这样的预言在澳洲的特训中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每天清晨4点半,孙杨和教练、队医就起床了。简单吃点儿东西,5点驾车前往迈阿密俱乐部泳池。训练通常会在5点半正式开始,8点多结束,下午则是4点到7点。对于孙杨来说,这种凌晨的训练比国内多了很多新鲜和心理上的刺激。

相对于上午的寒冷,下午可能是暴晒。孙杨不喜欢抹防晒油,到澳洲一个月不到,皮肤已经被晒脱了皮,肤色从过去的白色变成了黝黑。每天约4组,每组10个400米,如此的训练量还不能让丹尼斯完全满意。对于孙杨他总是赞不绝口。“比哈克特更聪明”,“(对水)更有感觉”。

其实,未来的冠军真的非常刻苦。在澳洲右肩积水时,他还在练习用左臂划水。这个年轻人总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教练的任务,为此还在电话中批评担忧的母亲。澳洲特训期间不能够像国内—样天天训练,因为俱乐部工作人员有休息时间,必须严格遵守。于是每到周三、周六的下午和周日泳池关闭的前一天很自然成为高强度训练日。至于休息日,那是海边时间,但绝非休息和晒太阳,而是教练朱自根带着弟子去海边继续训练,体验水感的放松课。

从2003年孙杨正式跟随朱自根训练,师徒已经合作九年了。朱自根自己就是长距离游泳选手出身,而孙杨的体质也更适合长距离游泳。“我们运动员最大的优势是能吃苦。”朱自根说。从孙杨身上,丹尼斯同样看到中国游泳运动员显而易见的斗志、敬业和胜利的意志。“我遇到的(中国游泳运动员),不是全部,但大部分训练都非常刻苦。”孙杨觉得,“天才和勤奋相比,天才只占百分之三十,最主要还是勤奋。”

2010年2月19日到2012年3月3日,孙杨前往澳大利亚的三次特训效果显著。2011年的上海世锦赛上,孙杨一举打破了哈克特保持了10年之久的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2012年1月下旬,在昆士兰州挑战赛上,孙杨共参加三项比赛。在400米和100米两项上都轻松夺冠。万事俱备,只等待伦敦之夏的到来。“我当时相信,只要发挥正常水平,我完全具备夺冠的实力。”孙杨说。

菲尔普斯,池水中的王者,15枚奥运金牌得主。泳池是他的奥林匹亚,食物则是他和人间的纽带。NBC甚至专门讨论他在奥运期间的食谱。煎蛋三明治,鸡蛋,薯条,通心粉,火腿奶酪。不过这些能每天提供12000卡热量的食物显然很难被一个中国胃全盘接受。体育局和某些营养学家过去一直认为中国式的饮食难以提供足够的营养,那么在夺冠后,中国第—位男子游泳奥运冠军的菜单的确值得探讨。

冠军妈妈的汤曾被广泛宣传,不过孙杨家第—号厨子是父亲。在澳洲特训期间,新加入的“厨师”还包括教练朱自根和队医巴震,这两位也都是浙江人。毫无疑问,杭州菜对金牌亦有贡献。孙杨的母亲说,儿子多年的食物一直是鱼和牛肉。

除了—颗试图证明自己的心,这肉身也是战胜过去偶像朴泰桓的最有力武器。孙杨身高不但超过朴泰桓的1.81米,臂长超过朴泰桓近10厘米,臂展甚至超过26厘米。朴泰桓虽然精悍强壮,但从目前的水上和陆地直线速度竞技成绩来看,身高还是一寸高,一寸强。孙杨在池中每一划似乎都比多数选手慢,却更有效率。

对这一点,丹尼斯看得很清楚。“当格兰特(哈克特)离开时,我还没有这种感觉。然后,张琳来了,给了我一张空白的画布。”而孙杨,则是丹尼斯眼里可以创作出杰作的天才对象。在澳洲时,他认为孙杨还比哈克特,“多了一些更加自然的技巧”,“更加平衡一些”。丹尼斯认识到这个年轻人一项关键的潜力所在:平衡感。孙杨没有哈克特那么强壮,但“他的平衡感更好一点儿”,丹尼斯说,“孙杨的划水更有效率。”

如果说孙杨的教练朱自根多年来为孙杨打足了各方面坚实的基础,那么丹尼斯在竞技的前夜,则用热情和丰富的冠军经验来鼓舞年轻人去实现梦想。他会热情地给予掌声和鼓励,跟着孙杨在池边奔走。每次达到训练标准,他会与孙杨在池中热烈握手。“有一天孙杨很高兴地对我说,爸爸,今天教练跟我握了两次手。”这些都刻在父亲孙全洪的记忆中。正如孙杨自己说的,他正处在一个“被小朋友叫叔叔却很不服气的尴尬年龄”。这时—个男孩需要一个男人的鼓励,激励他变成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男人。

“2012年5月21日,两届奥运会男子15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统治男子1500米自由泳长达十年之久、我的榜样—哈克特今天下午特地来泳池看我,超级开心!备受鼓舞”。孙杨说,“我记得他当时说,非常看好我在奥运会的成绩,说我能够(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孙杨很平淡,也很自信:“如果状态好,打破记录也许是一年后,也许是两年,我想应该不用等到里约奥运那个时间。”

在教练丹尼斯的心目中,孙杨就是另一个哈克特。他甚至明确地对中国记者甘慧说,“孙杨将是哈克特的接班人。”除了朱志根,澳大利亚教练丹尼斯是另一个知道孙杨吃了多少苦的人,所以在获得冠军后,他也冲向了正在一旁的担任澳大利亚队教练的丹尼斯,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冠军成长的泪

师兄吴鹏助推孙杨

自从2003年进入国家队朱志根教练组那天起,大师兄吴鹏就成为孙杨仰慕的对象。2007年墨尔本游泳世锦赛是孙杨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赛。最让孙杨震撼的,是吴鹏竟然敢于向菲尔普斯叫板,并且收获银牌,从此孙杨萌生了要当世界冠军的雄心壮志。

输给张琳哭得一塌糊涂

如果说吴鹏是孙杨启蒙时期的标杆,那么北京奥运会亚军张琳则是孙杨发展时期的追赶目标。对于张琳,孙杨曾经一度有过“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的绍兴全国冠军赛,他觉得可以与张琳拼一把,结果被张琳甩下很远。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

朴泰桓让孙杨成熟

孙杨小时候很爱哭,训练时经常会累得哭起来。2010年广州亚运会,孙杨比了三个单项,哭了三次。400米自由泳,他不敌韩国奥运冠军朴泰桓,出水后泣不成声;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夺金后,他再次洒下热泪;等到1500米自由泳以明显优势捧得桂冠,他又一次涕泪横流。

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孙杨在400米自由泳由于轻敌和战术失误再次输给朴泰桓,这一次,他没有哭,很多人从此说,孙杨“成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志在鸿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茅盾(1896~1981),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文学巨匠,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其中《子夜》《林家铺子》《白杨礼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他原名沈德鸿,茅盾是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使用的笔名。

童年时代的茅盾,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以及非凡的文学天赋。在上小学时,茅盾就爱看旧小说。他家屋后有一间堆放破烂的小屋,不知哪位叔祖在那里放了一板箱杂七杂八的书籍,其中就有《七侠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之类的旧小说,茅盾找到了这些书,立即被其中动人情节吸引住了,他爱不释手,有空就偷偷翻看。过去,这些旧小说被称为闲书,父母一般是禁止自己的子女看的,认为那些书不是正经的学问,看了无用。茅盾的父亲主张搞实业,希望儿子将来学理工科,也不主张茅盾看这些闲书。但

他的思想比较开明,当他知道茅盾喜欢看旧小说时,并没有严厉禁止。他认为小孩子读读这些闲书,虽无大用,也可以弄通文理,所以,他又把一本石印的《后西游记》拿给茅盾看。

9 岁的时候,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亲一起到舅舅家去度夏。茅盾的舅舅是个中医,家里也有不少旧小说。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只花了三天半时间就读完了。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说,共一百五十四回,约一百万字,曾自称“天下第一奇书”。茅盾的舅舅知道他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野叟曝言》,也很是吃惊。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这种广泛的、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茅盾的文学素养,而且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写作能力。在小学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每次考试他总能得到奖品。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名。有一年茅盾遇上了童年会考,他参加了这次隆重的考试。会考的作文题是《论富国强兵之道》,茅盾很快就写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议论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主持会考的老师对茅盾的文章大加称赞,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写了如下评语:“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进入中学后,茅盾在名师的指导下,更加广泛地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他的作文水平也突飞猛进。在湖州中学读书时,他幸运地遇上了钱念劬先生。钱先生曾在日本、俄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作过外交官,通晓世界大事,学贯中西,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有一次钱先生让茅盾他们作文,却不出任何题目,他让学生们自己选题,任意写,很多学生对此作文茫然不知所措。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题名《志在鸿鹄》。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无可奈何的猎人。这是一篇寓言,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少年壮志。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暗暗相合,因此,茅盾也是借此自抒胸臆。这篇文章思想高远,想象丰富,形象生动。钱念劬先生很是赏识,写了如此批语:“是将来能为文者。”钱先生的预见没有错,茅盾以后果然成为著名文学家。

湖州中学还有个文学修养很高的杨笏斋老师。茅盾曾跟着他学习写骈体文。有一次茅盾写了篇题为《记梦》的骈文,写自己暑假回家,到外祖母家歇夏,外祖母家的宝姨乘机出了一副对联考他。上联是“万事福兮祸所伏”,下联是“百年力与命相持。”要他指明上下联的出处。他指出上联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下联出自列子《力命篇》。宝姨又问他:“这‘命’字易解,‘力’字指什么?”他答不上来,说去问妈妈。这时外祖母叫吃西瓜,宝姨拉着他便走,走在门槛上绊了一下,梦就惊醒了。文中写的这个梦虽很平常,但其中的考题却并不简单。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能写出这些内容,足见茅盾的知识十分渊博了。杨老师对这篇五百多字骈文也很欣赏,认为构思新颖,文字不俗。

从这些地方都可似看出,少年时代的茅盾不仅有着很高的天赋,而且有着远大志向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后来,茅盾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时曾说过:“如果有谁不觉得整个世界是他的,那他一定不是好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指挥家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爱迪生一生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成果,而每一项成果的发明过程都是极其艰难而复杂的,以电灯发明为例,他前后一共做了2000多次实验。

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那么,爱迪生又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和精力中,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成果,经历着那么艰难而又复杂的实验过程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查阅了有关介绍爱迪生的书籍。最近,在阅读《爱迪生传》一书时,才解开了这个谜团。书中说,从爱迪生的发明来讲,“爱迪生”的称谓,不仅仅是指爱迪生本人,而是他所率领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就是说,爱迪生的发明,不只是爱迪生一个人的发明,而是爱迪生率领的团队所共有的发明;爱迪生所经历的极其艰难而又复杂的实验过程,也不是爱迪生独立完成的,而是这个团队所共同完成的。

据《爱迪生传》中介绍,爱迪生的个性“像电灯一样,照亮整个房间”,他很善于激发团队中每一位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根据每一位队员的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所以,团队中的所有队员都乐意跟他一起工作,都乐意为他效力。

施特劳斯高超的指挥才能,凭借的也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他所指挥的一个团队。1872年,“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来到美国。美国人想创造一个世界之最,请施特劳斯指挥一场由2万人参加演出的音乐会。一个指挥家一次指挥几百人的乐队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何况是2万人?

然而,施特劳斯却成功地指挥了这个由2万人组成的乐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么,施特劳斯是怎样指挥一个如此庞大的乐队呢?施特·劳斯说,其实他只是指挥了100人。原来,施特劳斯担任的是总指挥,下面有100位助理指挥,他所指挥的,就是这100位助理指挥。2万人的乐队,再由这100位助理指挥去指挥,每位助理指挥分摊下来,也仅仅指挥了200人。

真的没有意外,每个成功的人都是指挥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没有人能阻止你出人头地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和你一样: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那个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做“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到演技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一例外都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上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其实和你一样:上世纪90年代,在一趟开往西部的火车上,梳着分头、戴着近视眼镜的他看上去朝气蓬勃,内心却带有微微的彷徨。那时的他严肃乏味,常常独坐好几个小时不说话。后来转行做主持人,1998年他第一次主持的电视节目播出时,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几乎全被导演剪掉了。他让身为制片人的妻子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哪怕是最细微的毛病都不、肯放过,然后逐条探讨、改正。即使今天其身价已逾4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他仍未放弃面“本”思过。

其实和你一样:10年前,他是大学里的“小混混”,由于经常逃课而被老师责备。毕业后被分到当地的电信局当小职员,面对冗杂的机关工作,他感到既劳累又苦恼,后来他勇敢而果断地辞了职,然后自创网站。从而走向中国互联网浪潮的浪尖,他在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居第一位。

其实和你一样:5年前的他是一个防盗系统安装工程师,依他的说法“就是跟水甘工差不多的工作”,“有时候装监视系统要先挖洞。一旦想到歌词就赶快写一下!”当年的他就是这么边干活边写词,半年积累了200多首歌词,他选出100多首装订成册,寄了100份到各大唱片公司。“我当时估计,除掉柜台小妹、制作助理、宣传人员的莫名其妙,减半再减半地选择性传递,只有12.5份会被制作人看到吧,结果被联络的几率只有1%。”其实那1%就是100%!1997年7月7日凌晨,他正准备去做安装防盗工作,有人打电话给他,那个人叫吴宗宪,同时走运的还有另一个无名小卒——周杰伦。从他和周杰伦合作的歌没人要,到要曲不要词,慢慢地曲词都要。之后单独邀词,但还会有三四个作者一起写,直到最后指定要他的词。

可能你已经猜到他们是谁了,一个是周星驰,一个是李咏,一个是丁磊,一个是方文山。他们是目前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人中的一部分。

他们在成名前和你并无多大不同。不要抱怨贫富不均,生不逢时,社会不公,机会不等,条理繁复,伯乐难求,要知道:其实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明天,或者明年,同样会诞生像他们一样成功的人,就看是不是今天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坐在最前排名人故事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城镇。从小,玛格丽特的父亲就对她进行了严格的家庭教育,还经常对她说这样的话:“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争做第一,绝对不能落在其他人后面,即使是坐公交车,也要坐在最前排。而且绝对不允许说‘太难了’或者‘我做不到’之类的话。”

这样的要求对年幼的玛格丽特来说,实在是太严格了。不过,也正是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育,才使玛格丽特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玛格丽特做每一件事情,都抱着必胜的信念,而且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要“永远坐在最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制订了拉丁文的五年教学计划,结果她在一个学期内就全部学完了,而且考试成绩还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积极参加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玛格丽特的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她是我们学校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充满自信,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

后来,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成为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被世人誉为“铁娘子”。

要“永远坐在最前排”,否则没有挑战和压力的人生,怎能过得精彩,如何获得成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的家训小故事:丰子恺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又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的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不如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有时候,名人较一般人而言,多的不仅仅是学识,还有那独一无二的气度,且那气度会代代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出身于楚国没落的贵族。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对内改善政治,对外连齐抗秦,可由于怀王昏聩,小人当权,因而不断遭到、打击,后被放逐汉北。而后继位的顷襄王更为昏庸,亲秦卖国的小人更加猖狂,—腔爱国热血的屈原再次被放逐到江南,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按当今史家流行的说法,屈原流放江南,主要指湖南沅湘一带,忽略了涉足澧水的可能性。但就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屈原在他的着作中,多次颂

扬澧水风光,试举例: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湘君》)

屈原为何不把佩玉丢在沅江、湘江,而偏偏丢在他所不熟悉的澧水?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按理,屈原把随身穿的衣服丢在澧水,以表达他决绝的意志,这个地方就应就是他所熟悉或所喜爱的,如果他连澧水的面都没见过,又怎能轻率地作出这种庄重的抉择?

这天门山下、武陵源景区内流传着不少有关屈原的古老传说。而天子山着名的“屈子行吟”景点简直就就是屈原的化身。

哲理: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有许多障碍物阻挡着我前进,我务必历尽万难,来体现我的价值和好处的高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莫扎特的家庭舞会名人故事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莫扎特幼时聪慧,十一岁时就成为音乐家,轰动了整个欧洲,被誉为"十八世纪的奇迹"。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象他这样有名望的人却常常不得温饱。然而令他欣慰的是,他有一个贤慧美貌的妻子。美满的家庭,使他忘记贫困和烦恼。

莫扎特的妻子康士坦丝,是维也纳音乐家韦伯的二女儿,她自第一次见到莫扎特起就深深地陷在了情网里,莫扎特深知自己家境贫寒,怕婚后养刁;起妻儿,给家庭带来不幸,便想从爱神身旁溜走。然而爱情的巨大力量却使他们结合了。婚后,他们感情很好,一生患难与共。在一个寒风凛冽的除夕夜,莫扎特穷得揭不开锅,朋友们知道后,就带些点心来看他。他们在老远的地方,就看见莫扎特夫妇把大门、窗口打开,在家里欢歌狂舞。朋友们都感到奇怪,以为莫扎特夫妇交了什么好运。进门一问,才知道由于天寒地冷,买不上煤,他们俩忙于写作,又冷又饿,无奈才用跳舞使身体发热,共同抵御严寒。

这样的家庭舞会,朋友们不无伤感地称为"苦中作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励志的名人故事:一个人的简历林肯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1809年,出生在寂静的荒野上的一座孤独的小木屋.

1816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茫茫荒野,找到一个窝棚。

1818年,9岁,年仅34岁的母亲不幸去世。

1826年,17岁,已经什么农活都能干了,经常帮人打零工。

1827年,18岁,自己制作了一艘摆渡船。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想进法学院学法律,但进不去。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接下来花了16年,才把这笔债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竟然赢了。

1835年,26岁,定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死了,因此心也碎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

1838年,29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了。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了。

1854年,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858年,49岁,再度参选参议员,再度落选。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总统。

自我总结:家境贫寒,母亲早亡,孤苦奋斗,厄运不断。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十一次竞选八次失败。为此也曾经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有好多次,都绝望之极,担心自己会不会再爬起来。

自我评价: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屡败屡战、永不放弃。他就是林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叹服的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好看励志的经典名人故事:爱迪生发明了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若你的房子着火,就用它来取暖吧!——西班牙谚语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的一场大火,几乎摧毁了汤玛斯·爱迪生的实验室,虽然损失逾二百万美元,但因建筑物是混凝土所建,原本以为可以防火,所以只保了二十三万八千美元的火险,而爱迪生一生大半的研究都在这次火灾中付之一炬。

火势正大时,爱迪生二十四岁的儿子查尔斯在浓烟和瓦砾中疯狂地寻找父亲,找到时,爱迪生正平静地看着火景,火光反射在他脸上,白发在风中翻飞。

“我真的很心疼,”查尔斯说:“他已经六十七岁了,不再是个年轻小伙子,而一切却随火而逝,他看到我时,扯开喉咙叫着:‘查尔斯,你妈在哪里?’我告诉他我不知道,他又说:‘把她找来,她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这种景象了。’”

隔天早晨,爱迪生看着灰烬里的废墟说:“灾难中自有大价值,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之殆尽。感谢上帝,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大火后三个月,爱迪生发明了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