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元宵节包汤圆的作文(热门19篇)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下面是开学吧网整理的描写元宵节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194

作文

139

元宵节吃汤圆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市场看到了一个卖元宵的店铺,他们门前的大桌子上摆着几盘做好的元宵,有花生馅、核桃馅、黑芝麻馅、玫瑰馅、葡萄馅等等,看起来又圆又白非常新鲜。我还看到了做元宵的过程,首先取一点馅放在一个竹筐里,沾点水后,倒上一些糯米粉,不停的滚动竹筐,馅就裹满了白白的糯米粉,馅已看不见了,又沾了一些水,倒入糯米粉,继续滚动,元宵像在竹筐里来回赛跑一样,滚呀滚呀,元宵变得越来越大,过了一会,又大又圆的元宵就做成了。我们买了刚做好的元宵,我想他一定非常甜、非常好吃。

小小汤圆真奇妙,一个小面球竟然可以包那么多东西!我很喜欢吃黑芝麻馅儿的,你呢?

虽然我喜欢吃黑芝麻馅儿的汤圆,可是,今天晚上的唯一一个芝麻馅儿的汤圆却被爸爸吃了!怎可惜,呜呜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元宵节煮汤圆的话题作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一的早上,每家每户都要吃汤圆。听说这样预示着家庭团团圆圆、吉祥美满。

今年正月初一的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看见妈妈正在忙着包汤圆。只见妈妈两三下子就包好了一个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圆的、白白的,像一个个小雪球,好可爱哟!我也想试着包一包。

我把小手洗干净,来到妈妈身边。学着妈妈包汤圆的样子,先拿了一点和好的汤圆团,放在手心,两手不停地搓着,搓成了一个小圆球,接着我在小圆球的中间捏了一个窝,把它捏成小碗的样子,又舀了一勺汤圆馅放进"小碗"里,再把"小碗"捏拢。可是我放的馅太多了,怎么也捏不拢,汤圆馅就像一个小捣蛋鬼,等我捏拢了一边,它就从那边钻出来了,我捏拢了那边,它又从这边露出来了。最后,我一生气,使劲一捏,汤圆倒是捏拢了,可是它成了一个"大花脸".我没泄气,又取了一团汤圆团重新做。这次我汲取了上次的教训,少放了一点馅进去,终于把汤圆捏拢了,我把捏好的汤圆轻轻地搓圆。啊!这一次终于大功告成了。接着,两个、三个、个……看着这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汤圆包好了。妈妈把汤圆煮下锅,不一会儿,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煮好了。我吃着这香喷喷的汤圆,甜在嘴里,美在心里。包汤圆真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元宵节煮汤圆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这天,我起的很早,因为我要学习包汤圆

我先拿出汤圆粉,把汤圆粉倒进小盆里,再放一些热水,把汤圆粉搅拌均匀,然后用手大力地揉捏汤圆粉,揉呀揉,捏呀捏,我的手都酸疼了才捏揉好;接着在汤圆面团中揪出一个小面团,放在手掌上搓圆,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芝麻,花生和糖做的馅放进窝里,再包起来;我因为把馅放得太多,馅都露出来了,我再轻轻地把馅拿走一些,再把面皮补上;妈妈说:你真粗心,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馅会流出来,太少的话就没味道。我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第一个汤圆做出来了,胖敦敦的,我看了笑起来。又开始包第二个汤圆。这次有经验了,我把汤圆面团搓成一个圆形,再按个窝,把芝麻,花生和糖放进窝里,这次放的馅不多不少,刚好合适。我用均匀的力把汤圆粘好搓圆。这个汤圆比上一个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块汤圆面团做起来,真是熟能生巧,反复几次,我终于学会了包汤圆。

汤圆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进烧沸的锅里煮。妈妈说:汤圆浮上水面来就熟了。我心里一直想,做汤圆并不是一件小事,认真做才能做得成功。过了几分钟后,汤圆熟了,全部浮出水面。我舀了两碗给爸爸妈妈吃,我也舀了半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吃着自己包的汤圆,感觉比外面买的还要好吃,心里也美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元宵节吃汤圆作文500字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就像一颗流星一样,瞬间从我们的身边划过。不知不觉间,元宵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做起了汤圆,我们家也不例外。

元宵节的早晨,太阳刚刚从东边升起,窗外的白雾还没散去,外婆早已经在厨房做汤圆,我就在旁边看外婆做汤圆。汤圆准备封口的时候,外婆就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铜钱,我疑惑不解的问:“外婆,以为什么拿出一个铜钱出来呢?”外婆笑着对我说:“这个叫做平安钱,把平安钱放在汤圆里,吃的时候谁吃到平安钱,就可以在这一年中平平安安的。”说完,外婆就把铜钱洗干净,塞进了一个汤圆里,就开始封口了。封好了口,外婆拿出一个小锅子,往锅子里面放半锅水,就把汤圆放进里面,盖上盖子,开小火慢煮。过了10分钟左右,外婆把盖子打开,顿时一阵雾气从锅子里面冒了。一个个汤圆就像一个个孩子,冒出来以后一直在里面打滚。外婆把火给关上,把一个个汤圆放进一个小碗里面。

晚餐时间到了,外婆把热气腾腾的汤圆端上了餐桌上,大家都迫不及待开吃起来了,只有爸爸没有急忙的吃,静静的坐在那里。吃过了一会儿,汤圆只剩下一个了,也没有吃出一个平安钱,我想:平安钱一定在这里面,哈哈,平安钱是我的了。当我正想夹汤圆的时候,原本静静不动的爸爸突然动起了筷子,夹了最后一个汤圆,吃进了嘴里。嚼了一会,爸爸从嘴里拿出一个东西,我们凑过去一看,竟然是平安钱。我生气的说:“不公平,爸爸等我们把没有平安钱的汤圆吃完了才夹有平安钱的汤圆。”爸爸说:“哼,夹到了就是我得到了,现在汤圆在我的肚子你,你进去拿啊。”“你—你—你气死我了。〝爸爸也没说什么,就回书房工作了

今天可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吃汤圆,我发誓,我下次一定也要拿到平安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宵节吃汤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每天晕下届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汤圆了吧。每逢元宵晚会上都会唱起一首歌“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一听到这首歌对汤圆的思念又多了一些。

元宵节这天我们家最高兴的就是吃汤圆了,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我们家的汤圆都是买来的。爷爷是最喜欢吃汤圆的,可是妈妈说爷爷年龄大了不能吃太多的甜食。元宵节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看晚会。一桌子的好吃的,看的都应接不暇的,更不好说吃了。什么都想吃点。妈妈说:“都别吃太饱啊,我这就煮汤圆去了。”一句话把我们的兴趣都吊起来了,大家都等着汤圆上桌。不一会妈妈就端着碗给我们分汤圆了,又圆又大的汤圆在看里面看起来好看极了,好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娃娃一样。我迫不及待的就拿起来碗先吃一个,一口都吞不下去,慢慢咬了一小口,烫嘴的陷就流了出来,又烫又香甜。我在嘴里慢慢咀嚼,真是好吃极了。连着吃了两三个都是黑芝麻的,怎么巧克力的都没有了呢。妈妈说你别着急啊,吃汤圆就像买彩票一样,哪能就吃到你想吃的。妈妈吧自己碗里的汤圆都弄开看了看,把巧克力的都给我了。吃碗汤圆我的肚皮圆滚滚的就像一个大汤圆一样,惹的全家都哈哈大笑。

今年的汤圆真好吃,其实只要是和一家人在一起,无论什么陷的汤圆都会香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第一次做汤圆作文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宵节,妈妈对我说:“今天是元宵节,咱们一块儿动手来包一次汤圆吧,”我大声说:“太好了,”妈妈走进厨房,把准备好的花生、核桃和黑芝麻碾碎,放上白糖做成汤圆馅。又开始和面,一会儿面也好了,我们马上就要开始包了。

我把手先洗干净,我先拿了点面,把它做成圆饼形状,有挖了一点馅放在上面,我使劲一捏,里面的馅就被包住了,然后用手把他揉成一个圆团,再把汤圆放进面粉里滚一滚,沾上面粉就不容易站在一起。我把第一个汤圆就做成了,我把汤圆放在了一边,又开始做第二个了,因为我第一个包的比较认真、专心,所以我觉得包汤圆非常的简单,我包第二个汤圆的时候,没有包第一个汤圆专心,第二个汤圆就露馅了,我急忙把馅又拿出来点,这才好了。我心里想:刚才我太骄傲了,才会失败的。然后,我包每一个汤圆都非常专心、认真,虽然包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差错,可是很好了。我在看看妈妈包的汤圆,包的汤圆有的大,有的小也有一些露馅的。我对妈妈说:“妈妈,您怎么也是这样的呀?”妈妈说:“我也是第一次包的呀,”我说:“原来如此,那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包的又好又快吧,” 妈妈说:“好吧”我们包呀包,我的腿都站麻了。终于报完了,我比妈妈包得多,我赢了,我十分高兴。妈妈也给了我好评。妈妈又给了我煮了几个汤圆给我吃,说这是给我的奖品,我尝了几个,说真好吃,比外面卖的一点也不差。

在这个寒假里,我又学会了包汤圆的技术。我还懂得了,做什么事要专心、认真、一丝不苟,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宵节我学会了煮汤圆作文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宵节。一起床,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汤圆!”妈妈笑着说:“好的!马上就煮给你吃!”

不一会儿,妈妈就拿来了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正当我高兴地吃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也能煮汤圆那该有多好啊!以后,我想吃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动手了!就马上对妈妈说:“妈妈,你教教我,怎样煮汤圆好吗?我如果会煮了,就可以煮给你吃了!”妈妈笑着答应了,嘴上说:“你这鬼丫头!”

到了晚上,妈妈站在我身边,指导我煮汤圆。我一个人有点不敢动手,妈妈对我说:“别紧张!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好吗?”我想到如果自己学会就可以想要什么吃,就可以自己煮时,鼓起了勇气,拿起勺子,学着妈妈平时煮汤圆的样子动起手来。

我先把水倒入锅中,再把煤气打开,等水烧开。然后把一个个汤圆小兴翼翼地放进锅内。这时,锅内热气直冒,我的眼睛有点睁不开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锅盖,盖在了锅上。“别急!要用勺子给这些汤圆翻个身!”妈妈对我说。我又小心地掀起锅盖,用勺子在锅里搅了几下。“该加点泠水了!”妈妈又在边上说。锅里的热气越来越多,我这时有点手忙脚乱了,都不知怎么办才好。妈妈看了,笑了起来!打来了一碗冷水,倒入锅里。热气少了许多。

过了二、三分钟,妈妈说:“可以打开锅盖了!”我打开锅盖一看,哇!白花花的汤圆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浮在水面上,并不时地在开水中打滚!“汤圆煮熟了!爸爸快来看!”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快把它们捞上来,不然要糊了!”我只顾着高兴,竟忘了下一步要干什么,妈妈在边上大声地提醒我!

当一碗碗香喷喷的汤圆盛起来,放在爸爸、妈妈面前时,我高兴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元宵节吃汤圆习俗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一、元宵节各地饮食风俗

●东北天寒地冻,当地人在元宵节也爱吃冻果、冻鱼肉。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

●陕西有的地方在元宵节这天要吃一种“元宵茶”,做法是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制成。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

二、各地元宵大揭秘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和人,即使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过着同样的节日,但在汤圆的吃法上却不太一样。北有北的吃法、南有南的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各地不同的汤圆吃法吧。

鸡屎藤为叶类蔓薯植物,生长在热带潮湿的灌木丛之下,能够入药,具有清热、消炎、解毒、润肺醒脑的功效,民间叫土参。这种植物又能制作风味美食。鸡屎藤汤圆是海南地区富有特色的风味小吃。

四川:“心肺”汤圆

四川彭水县的风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将豆腐干、冬菜切碎,用猪油炒后制馅,煮熟配上卤煮的猪心、猪肺及多种调味料而成。食用时,再调以葱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鲜香可口。

山东:芝麻枣泥汤圆

先将大红枣煮熟去核并捣成泥状,猪板油去膜用刀拍碎,两者加白细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汤圆,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成炒面,将煮熟的小汤圆在炒面中滚一圈即可,吃时油润绵软。

上海:酿汤圆

上海满园春酒酿汤圆选细腻糯米粉为原料,放在圆竹匾中边洒水边旋转,逐渐滚成汤圆生坯。将其投入酒酿汤锅中,加白糖、桂花煮熟。该汤圆的特点是软糯有劲,酒酿味浓,甜酸可口,清香诱人。

湖南长沙:姐妹汤圆

长沙一家餐馆的著名风味小吃,已有60多年历史,由于早年经营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做馅。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三、元宵节传统美食

1、汤圆

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

2、元宵

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

3、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

5、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其味香远,入口丝甜,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6、面条

有祈求吉利之意,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四、各地习俗大揭秘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元宵节包汤圆小学作文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在众多的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了,不是因为可以看花灯,也不是因为可以猜灯谜,而是因为这一天,老妈会亲手做汤圆。老妈做的汤圆是我的最爱。

记得那年,元宵节前一天,我就缠着老妈要吃汤圆,老妈拗不过,只好动手做了起来,为了多吃点儿汤圆,我连午饭都没吃,就等着晚上能放开肚皮,吃个痛快。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老妈端来一大碗热腾腾的汤圆,瞧着碗里那圆圆的“小脑袋”,雪白的“皮肤”……口水就不自觉地流了出来。我赶紧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小脑袋”正要往嘴里送,突然,汤圆的皮破了,流出了黑黑的芝麻。我咽了一口口水,赶快拿来汤匙舀起一个汤圆,送到嘴边一口咬下去,芝麻顿时喷射而出,满口香甜。不过,真的很烫!那烫更能体现芝麻的浓香。我撸起袖子,索性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烫得我挤眉弄眼,不时地张着嘴哈气,不一会儿,就将满满一碗汤圆吃了个干净。我舔舔嘴唇,真想再来一碗,可是圆鼓鼓的肚皮告诉我:这里实在装不下了。我只好擦擦额头细密的汗珠,放弃了这个念头。

时光荏苒,我渐渐长大,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很少回家,我也几乎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汤圆了。又是一年元宵节,老妈将我带到她打工的城市里,晚上,老爸老妈请我去一家小店里吃汤圆。我迫不及待地舀起一个,一口咬下去,发现这汤圆皮也太厚了,芝麻也少得可怜。于是我又想小时候,老妈亲手为我做的汤圆,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唉!何时才能吃到老妈做的汤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宵节包汤圆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的晚上,我和奶奶、姐姐一起包汤圆

奶奶先拿出几袋糯米粉,又拿来一个脸盆,在里面和起了面。奶奶和一会儿面加一点儿水,揉了好长时间才和好了面。然后,奶奶拿出了一碗芝麻加糖的馅就开始包了。我拿了一团面,揉成圆形,大拇指朝圆心转,做成了一个碗状的图形,虽然有点像圣诞老人的帽子,可我不灰心,又重做了一个,这次做得比较好,我就往里放馅了。

我先用勺子舀了一勺芝麻馅,感到不够多又放了一点,这次够了,我就像奶奶一样用手把口子捏牢,不让馅流出来,等我包好第一个的时候,奶奶和姐姐已经包了好几个了,“我们先煮几个尝尝味道看吧!”奶奶说。我和姐姐异口同声地说:“好的!好的!”

奶奶先煮了一锅热开水,然后把汤圆一个一个放入锅中,一个个汤圆像游泳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盖上锅盖,不一会儿,一个个汤圆浮在了水面上,真是可爱极了。

我仔细辨认,非让奶奶把我自己包的那个汤圆舀上来,奶奶舀了几个,我迫不及待的夹了一个,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自己包的那个汤圆虽然样子丑点,但味道还是不错的。

“继续开工……”正当我们还有回味汤圆的美味时,奶奶又发出了指令,我们又继续包汤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节包汤圆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年过年,我们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汤圆,听说这样预示着来年团团圆圆,吉祥美满。 正月初一的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叫嚷着要包汤圆。妈妈禁不住我的纠缠,只好答应了。 开始包汤圆了。我见妈妈两三下就包好了一个汤圆,心里想:“原来包汤圆这么简单。”我就照着妈妈的样子,先拿了一小团和好的汤圆团,放在掌心,用两手搓圆,再用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坑,把馅放进去。在封闭汤圆口的时候,我捏住这一边,那一边的馅就出来了,捏住那一边,这一边的又出来了。我干脆两边都一起捏住,这下可好了,它的“肚皮”破了一个大洞。我急忙拿了一团汤圆面按住“伤口”。

有了上次的教训,我的手也灵活多了,一会儿就包好一个汤圆。现在就差搓有馅汤圆了。我拿起一个汤圆就搓,由于用力过大,没想到把汤圆压成饼了。就这样,一个汤圆就“死”在我的“恶魔之爪”里了。经过这一次次失败,我终于学会包汤圆了。 大家在一起有滋有味地吃着汤圆。我心里很高兴,因为我会包汤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宵节包汤圆小学作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在做汤圆,我家也不例外。大清早,我就隐隐约约地闻到了汤圆的香味,我从床上一跃而起,穿好衣服跑到厨房问奶奶:“好香啊,今天我们煮汤圆了吗?”奶奶看了看我笑着说:“小馋猫,想吃汤圆啦?那好,奶奶就满足一下你的愿望,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说完,揭开锅盖,哇!只见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像小皮球一样浮在水面上。好香!我忙问:“有什么馅?”奶奶说:“有豆沙馅、芝麻馅、还有芹菜肉馅。”说完挑了一个豆沙馅的给我吃。我看准了一咬,咬空了,再一咬,咬偏了,再次准备咬时,汤圆自动送上门来了,哈哈!原来奶奶在逗我玩呢。

我吃好饭后,对奶奶说:“你教我包汤圆行吗?”“行行行,”奶奶满口答应,“只要你愿意。”接着我们就忙乎起来。奶奶说:“先把面粉加水,揉成团,再取下一小部分做成一个小‘碗’,底不要太厚,也不能太薄,再放一勺豆沙就可以了,揉成圆。”我听了以后,满怀信心的去做,可是,面团到我手中,一会儿像兰州拉面一样被我拉长,一会儿又像橡皮泥一样粘东粘西,弄得满头满脸都是面粉糊,那模样真像一个滑稽小丑,可是做出来的不是扁的就是露馅的。奶奶耐心的教我:“用劲不要太大,汤圆要放在手心里搓,不是在手指上。”我照着奶奶的样子做了一遍,果然做的好多了。

汤圆下到锅里时发出“噗通”声,这似乎是在庆祝我第一次包汤圆成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元宵节包汤圆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宵节,我要和妈妈一起包汤圆。听说吃汤圆的寓意是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开始包汤圆了,我学着他*的样子,做了起来。我先拿了一些糯米粉,把它搓成一个圆球,接着用大拇指把圆球按了一个窝,像碗口一样形状,放上馅料,最后是把它封口。我把露出的馅儿一边捏紧,那边破了,我把那边捏紧,这边又破了。我又把两边都捏紧,汤圆白白的“肚皮”破了。妈妈指导我,首先把糯米粉揉均匀,否则包时容易裂开,封口时要掌握好搓的力度。我不气馁,换了一团糯米粉,重新做了起来。这次我终于掌握了技巧,做好了一个汤圆。慢慢地,我越做越熟练,越做越好,做好了满满一盘子汤圆。

妈妈把汤圆煮熟了,让我们吃。我首先跑上去盛了一碗。我咬了一口,又香又糯。跟在外面店里吃的一样可口。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感到特别有滋有味。

妈妈说:“凡事都要自己亲手劳动,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对你成长有好处。”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元宵节吃汤圆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今天一起床早餐妈妈就给我们煮了黑芝麻馅的元宵。

其实我并不喜欢吃元宵和汤圆,并不是它们不好吃,因为它很粘每次吃的时候总会把我噎着所以我有点害怕吃它。可是元宵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就是象征团圆所以吃了它这一年都会圆圆满满的。听了元宵节的故事我对元宵也感兴趣了,甜甜的,滑滑的挺好吃就是吃慢点儿就行了,今天过了元宵节年就算过完了,今晚我们要去看烟火晚会,因为过了今天就没人放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来历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宵节吃汤圆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2月11日是元宵节,我做完了家庭作业,妈妈说:“今天是元宵节,我们今天要吃汤圆。当我听见了后,我跳得有三尺高。

妈妈开始下汤圆了,妈妈先把水烧开,接着我跑过去说:“妈妈,今天我来做汤圆吧!”妈妈还是答应了。我想妈妈就这么让我做汤圆一定是妈妈想教我几道菜。

水开了,妈妈让我把汤圆包装纸打开,把汤圆到下去,我正想往里倒,妈妈说:“你这样会溅起水把自己的手烫到的,妈妈让我拿锅铲去接着再倒下去就不会在烫到手了。

过了几分钟,我急的都等不急了,妈妈说:“别急,马上就可以盛汤圆了。不一会汤圆好了,就这样一锅沸气腾腾地汤圆就好了。

好了,今天我大方,看我作文的人我就请客一碗汤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宵节吃汤圆作文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我在外婆家过年吃汤圆,吃出了新的感受。

那是元宵节晚,我们一家子吃过饭,就围坐在电视机旁,等着收看元宵晚会。这时,外婆从厨房里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糯米和芝麻,准备包汤圆。我好奇地问:“外婆,为什么过年都要吃汤圆呢?”外婆神秘地笑着说:“你先帮我包汤圆,包好了我告诉你。”

为了早一点知道结果,我请来哥哥帮忙。在我俩的努力下,我们很快就把汤圆包好了。由于我技术不到家,我做的汤圆,要么大,要么小,要么圆,要么扁,很不规则。

大约22点,我请外婆快告诉我答案,可外婆还是不慌不忙地一边拿碗一边说:“等你吃完了汤圆,你就会懂的,如果你还不明白,那时我再告诉也不迟呀!”我心存凝虑回到客厅。

“快来吃汤圆了。”厨房里传来了外婆的声音,我第一个冲到桌前,看到一碗碗热汽腾腾的汤圆,馋得口水直流,恨不得一下子全都吃掉。

我吃得正香,不知什么时候外婆来到我的身边,她笑着问我:“现在你该知道答案了吧!”“吃汤圆是不是代表着团团圆圆,美美满满。”我脱口而出。外婆没有告诉我对不对,而是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从外婆的笑中,我看到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关于元宵节作文:吃汤圆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要问我最喜欢什么节日,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元宵节。去年的元宵节,我记忆犹新。

那一天我是在外婆家过的,我十分得快乐。那一天,我们一家子聚集在一起做汤圆。妈妈做的汤圆特别好。汤圆又白又圆,看起来使人垂涎欲滴。汤圆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妈妈告诉我,原来它长得圆圆的,又有汤,所以叫汤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吃汤圆了,我最喜欢吃豆沙馅的汤圆,吃起来甜甜的,粘粘的味道好极了。我一吃就吃了十几个。汤圆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团团圆圆的。这一天有意思吧!

吃完饭,我们就回家去了。在家里的路上,我看见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提着一只只各式各样的小灯笼,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游街,小灯笼的灯光将大地照的亮极了,将大街照得光芒四射。

虽然元宵节过去了,但那美好的回忆仍久久荡漾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宵节煮汤圆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我6点20分就醒了,翻来覆去地怎么也睡不着了。诸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昨天晚上我就和老妈约好了,今天早上要亲自下厨煮汤圆。我越想越兴奋,实在忍不住了,在6点30分叫醒了妈妈。我在一分钟之内穿好了衣服,先早读了10分钟,就来到了厨房,准备煮汤圆了。

我先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包汤圆,把口撕开,又拿出了一个碗,往碗里倒了一些汤圆。接着,我打开了水龙头,接了大半锅水,对了,我最喜欢喝的米酒还没放呢!我又急急忙忙地跑到了冰箱跟前,从冰箱里拿出了米酒,把它们全倒进了锅里,又用勺子把米酒搅匀。一切准备停当,开了火,我把锅放在了炉子上,把锅盖盖好。

什么时候才能放汤圆呢?妈妈告诉我:“水开了就可以放了。”“那要几分钟呢?”我迷惑不解地问。“大约5分钟吧!”平常5分钟对我来说过得很快,可是这时候的5分钟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小时一样,我在厨房里急得团团转。终于,我发现锅盖在上蹿下跳,还发出了“嗤嗤嗤”的声音,这时只见锅里的水乱成了一锅粥,就像平静的大海中突然卷起了一个大浪,浪花翻滚,这一定是水开了。

该放汤圆了,我打开了锅盖,一阵热气迎面扑来。这么烫的水,万一我放汤圆的时候水烫着我怎么办?我先让妈妈给我示范了一下,还真简单。可是,我还是有点害怕。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拿起一个汤圆,提心吊胆地放进了锅里,就赶紧往后躲,一点事都没有。接着,我把汤圆一个一个地放了进去。妈妈告诉我:汤圆浮上来的时候就熟了。对了,平时妈妈煮汤圆的时候都要放鸡蛋的,趁这会儿功夫,我又打了一个鸡蛋。这时,汤圆正好漂了上来,我把鸡蛋一点一点地倒了进去,不到一分钟,汤圆就可以出炉了。

看着这美味的汤圆,我直流口水,就赶快拿了一个碗,把它们全都盛了进去。端到餐桌上,我也不管烫不烫了,舀起来一个就往嘴里塞。哎呦!真是太好吃了,自己煮的汤圆就是香。吃着自己亲手煮的汤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宵节吃汤圆作文600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吃汤团、猜灯谜、放炮竹、赏花灯来庆祝元宵。

这天,爸爸教我包汤团。我们先把手洗干净,拿出一只碗。开始和面了,只见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将少许水一点一点放进去,再用手绞了几下又放了点水。爸爸告诉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会粘手。水够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们用手来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开始包汤团了,我照着爸爸的样子,拿了一小团面,放在手掌中间挫一个小圆球,然后把右手的大拇指把插进刚揉好的面团,用筷子夹点芝麻馅放在刚弄的洞里,用四个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间按,揉一揉又变成了圆形。我要把这个“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时,爸爸叫住了我说:“儿子,这样放上去可能会粘的,在糯米粉里滚一滚就不粘了。”我照着爸爸的方法一试果然不粘了。照这样一连做了好几个,不一会二十个就完成了,个个洁白如玉,让人嘴馋。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时的大街上灯火通明,四周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天空闪耀着五彩的礼花,有的礼花在天空中像满天的星星一闪闪,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间就消失在天际中。地上百子炮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小孩子手持烟花棒飞舞着,欢笑着。

我爱包汤团,但我更爱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