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七届观后感【经典20篇】

想要做到作文素材的灵活运用,就有必要多练笔,多阅读,多分析,多领悟,这才能够逐步提高作文成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青春中国》高二作文,供大家参考。

浏览

1503

作文

1000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300字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中央一台正在热播一档大型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过无数“黑马”,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来自百行团,虽然不是最厉害的那一个,但他依然令我敬佩,他夺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

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人为什么能够拿到总冠军呢?我知道这肯定离不开他付出的努力。每次送外卖时,他都会随身带一本书,等外卖时,他便会坐下来看书。在送外卖的过程中,骑车时等待,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在脑海中“过滤”古诗词。我真佩服他的学习精神,用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来祝贺他的成功再好不过了。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也许最珍贵不过的是沉静与坚持,我们要学习雷海为不屈不饶的学习精神,积攒更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40 字

+ 加入清单

《超级中国》是韩国KBS电视台播出2015特别企划纪录片。 通过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和普通民众的视野,分别从人口、经济、外交军事、土地、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发展现状,观察中国为世界带来的变化,以让韩国更加了解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别国的视角来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以一个更客观的角度来发现自己国家的强大,以及不足。以下是我从人口和经济这两方面发表我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人口

通过纪录片的第一集《十三亿人的力量》中可以看出,在制作方看来,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在国家的发展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一直都印证这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人多就是力量”,人多,便可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但是温总理曾说过: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十三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就是人多的优势与劣势并存的最好的体现。中国有13亿人口,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锐意创新,我们的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扩大,2014年我国GDP首破60万亿,达到636463亿元,仅次于美国,这已是个相当了不起的突破,但是人均水平还是很低的。截止到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当将636463亿除以136782万时,人均GDP世界排名瞬间下跌至90名左右的,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世界银行有关标准,我们恐怕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可以从纪录片中看出,制片方单从人多的好处来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却对人多的弊端几乎没有提及。因此,当我们在看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中国人多的好处而沾沾自喜,也应该明确到同样因为人多,中国仍存在极大的贫富差距,医疗保障、教育、社会福利仍然不能很好的普及。

二.关于中国人的旅游消费

在纪录片的第二集《钱的力量》中,大量地出现了中国人在韩国旅游,大肆消费的场面。在我看来,我没有因为中国人的出手阔绰而感到骄傲,反而觉得有一点内心羞愧。对于盲目的购物,以及对金钱毫不吝啬的行为我实在是不敢恭维。他们有的出于面子,有的觉得划算,有的甚至觉得是一种享受,不管是本着什么样的目的,在外国人眼中,就是财大气粗的暴发户罢了。其实,这也正是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游客的认识。所以,我想通过影片,能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游客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希望提高自己的素质,改善自己的价值观。

三.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而强劲的增长,中国对事关国家大政方略的财政投入能力空前提高,甚至让西方老牌发达国家瞠目。但是,钱多了只意味着国家硬实力的增长,不意味着软实力有了相应提升,因为很多难题并不是只靠堆钱就可以解决。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为例,中国商人在国内直接用钱向官员买路的行为方式,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但是,非洲的政府对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远无法与国内相比,钱只是摆平了官员却摆不平当地老百姓,当地部族游击队隔三岔五扔个炸弹或发一封恐吓信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金钱开道的方式不但使这些官员的胃口越来越大,也让当地百姓对中国政府、中国企业的形象极为反感。

我的看法

单靠金钱的力量,不但无法长期保有中国在境外的国家利益,甚至亦不能保有境内的平安稳定。迷信金钱力量的民族,是落后和愚昧的民族。无论是用于内政的安抚还是世界的拓展。拥有经济和文化及意识形态双重优势的民族,才是真正强盛的民族,才是值得拜服的、有感召力的民族。

人无完人。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如今的中国就像一颗日渐崛起的巨星,她是如此的耀眼夺目,却依然存在着不足,我们应该以最客观的眼光去审视她的一切,并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的成长会持续让世界叹服。

对于中韩关系的展望

对于中韩关系,中韩两国应该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继续总结中韩关系中成熟的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同时要总结教训,正视两国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培育成熟的国内政治、媒体、社会舆论氛围,为中韩关系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因为中韩关系的良好健康发展,不仅符合双方的整体国家利益,而且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韩关系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维护东亚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过去的20年里,中韩关系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经历了诸多困难,未来的中韩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善于运用政治大智慧增进共识,巧妙化解矛盾和分歧,为中韩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总之,中韩两国领导人应该着眼长远,从地区和国际战略的高度为中韩关系赋予更新的战略内涵。两国政府应该积极沟通,加强战略协调,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的框架下的中韩关系,并引导积极的中韩两国的民间社会舆论,以促进中韩两国关系的健康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航拍中国的优秀观后感范本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航拍中国》是一部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纪录片。运用大量长镜头去跟踪航拍,长镜头是本片纪实风格的主要标志之一,在画面语言诸多要素里,远景,固定镜头、自然光线构成本片纪实风格。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生态、文明中国。

一、长镜头跟踪纪实航拍,呈现美丽中国的巨幅画卷

《航拍中国》在镜头语言运用方面,科技感超高的航拍与大量长镜头,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例如:本片第一个长镜头便展现的是上海的高空,随着飞行器的运动由湛蓝天空一直到俯拍上海大城市的全景,向观众真实呈现一个现代化的上海,用一种独特的视角,纪实的长镜头去真实记录大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面貌,向观众展现了一个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的中国上海,科技与文明共存的美丽都市,人文上海。

二、厚重而悠长的解说,展现出美丽中国人文情怀

本片除了纪实的长镜头,另一个亮点就是解说,本片的解说充分的弥补了画面宽度,例如:解说词中一段“朱家角已经度过了1700年的时光”。将画面的单一性弥补,画面中简单的房子在解说的解读下带上了历史的厚重,岁月的痕迹,也使画面的意义有了深度,增加了宽度,让观众坠入历史的长河中,让解说具有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片解说词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渲染气氛,统一节奏,随着镜头的运动,解说将一个没有情感的现场鲜活起来,利用细节的魅力去讲述上海的故事,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故事。

三、故事化的叙事结构去讲述大时代下的东方明珠

本片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上海,本片用夹议夹叙的故事化叙事风格去讲述了上海在过去与现在变革的故事,一个标志性建筑就带表了一个历史故事,代表的是过去的故事,一个现代化的大楼就代表了一个现在的故事,一个活力都市变迁的影像故事,在大时代背景下变迁的记忆,用故事真实地再现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用故事去讲述一个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

结语

《航拍中国》用大量长镜头去纪实一个活力中国,人文中国,美丽中国。反手,解说词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十分出彩。它串联、递进、深化内容,在这样的片子里,画面再美,没有解说就是半个哑巴,所以本片除了长镜头,解说是本片最大的助推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二到十一,整整10天,颜芳一直保持着等待高考成绩的状态。《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央视一套和十套的黄金时间播出,作为节目总导演的她高度紧张。

但颜芳显然考了一个好成绩。春节7天长假,这档在网络上被称“清流”的综艺节目领跑收视排行榜。

虽然颜芳和她的领导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之前都对节目的质量充满自信。但一款诗词综艺节目能在一众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中,杀出重围、拔得头筹,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大家对节目有共鸣,首先是对我们文化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我们只是做好了电视人应该做的事情。”节目播完两天后,阚兆江在接受《新华每日电讯》采访时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的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经过投票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出的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现场陆续与观众见面,分别用他们不一样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感动中国的真实故事,用感动的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的春天。

感动是人类最直接的一种情感。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时时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宋兆普、黄大年、王钰、邓迎香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精神的代表,他们在用一种心灵的力量,唤醒沉睡的春天。

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中国”的人物也都来自我们的身边。它传递出了中国人的好人观,行善观。“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们更多得人都是平凡的人,但请相信只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不会再平凡,这是“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的另一种力量。

其实,“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的力量还远不止这些。可是,这些力量都会化聚成一股洪流,冲破精神的桎梏,给我们带来另一种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至关重要,它是感人肺腑的,更是催人奋进的。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他给了我们期望,让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片沉睡的春天。

人性的温度会融化冰雪,道德的光辉会催动春芽。2017年的感动激发我们奋进,20_年的春天正在悄悄降临,让我们一齐期待更多“感动中国”的故事发生在这个“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2024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另外九位当选者分别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此外,典礼上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自2002年起,《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秉承过去14年的传统不变,广泛吸纳观众意见,通过多种投票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习主*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所谓中国梦就是一条道路,一条伟大的复兴之路,这条路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但他依然建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中国梦就是一条河,取之不竭的河水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中国梦就是一条河,取之不竭的河水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并时时刻刻提醒着国家富强,名族和谐,经济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就是一颗星星,这颗星星永远挂在天空上—北极星,把这璀璨的星光照耀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各爱国者。

为什么;“中国梦”一经提出,就迅速被接纳并成为巨大的精神导向?因为它是人们内心的欲望,所谓渴望的。在更深远的层面,他是中华名族的一声叹息,它是一种期待,它是一种呼唤,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中华名族千年来不衰的了力量源泉。

为了实现“中国梦”一代又一代的人曾付出了太多的艰难和努力。早在1840年,无数中国人为了它而进行了不写的抗争。然后,又留下了林则徐,孙中山等追梦的意志和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也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也正是因为这些英雄的前赴后继,“中国梦”才得以还生。

中国的百年强梦走到及其幸苦,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牺牲了无数生命之后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啊!今天的中国人的梦想是更加富裕,全面奔向小康。在前进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历史,回忆以往的经历,铭记历史,激励自己,未来的路才会走的更顺畅。

梦是春天的花蕾,有梦就有未来。我们想起了《寻梦者》中的一句话,“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艳的花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通过投票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出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现场陆续与观众见面,分别用他们不同亲身经历讲述了感动中国真实故事,用感动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春天。

感动是人类最直接一种情感。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时时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宋兆普、黄大年、王钰、邓迎香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精神代表,他们在用一种心灵力量,唤醒沉睡春天。

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中国”人物也都来自我们身边。它传递出了中国人好人观,行善观。“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们更多得人都是平凡人,但请相信只要把平凡事情做到极致,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不会再平凡,这是“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另一种力量。

其实,“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力量还远不止这些。不过,这些力量都会化聚成一股洪流,冲破精神桎梏,给我们带来另一种人生体验。这种体验至关重要,它是感人肺腑,更是催人奋进。这或许就是榜样力量,他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片沉睡春天。

人性温度会融化冰雪,道德光辉会催动春芽。2017年感动激发我们奋进,2018年春天正在悄悄降临,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感动中国”故事发生在这个“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支月英。

支月英是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支月英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我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航拍中国的优秀观后感范本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华夏,历史上经历了繁多的苦难,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已经看见了美好的明天,中国正在腾飞。中华之崛起已然起势,华夏之创作者已然用新科技手段进行潮流创作。导演用贯穿全片的人文精神与对中华美好山河的无限赞美,饱蘸着浓烈的华夏精神。宏观的叙事逻辑没有带来细碎繁杂,渲染的是立体饱满的江西形象。创者的浓浓自豪之情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镜头展现的淋漓尽致。导演用一双纵览全局的高空眼睛,自然地展示俯瞰视角下的清丽脱俗与奇巍秀丽。

导演对纪录片的个人诠释,包含着浓郁的民族自豪。华夏文明拥有博大的文化脉络,历史文化的积淀充斥着人文精神。导演通过航拍的手段构筑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是文艺创作者的担当。可见,在华夏崛起的步伐中,编导者们感悟到了民族精神。时代在变,心态在变,视野在变,角度在变。导演渴望通过记录现在,反映民族气质,启迪未来。大国气质正在成型,更需要新的角度进行鉴赏、品味。

《航拍中国》以宏观的叙事逻辑来链接板块,结构清晰具体,合理有效的建构了主体框架。在片子中,编导按照江西的自然地貌,以众多小版块例如城市、名山为线索,交织成完整的江西印象。在详细的叙事线索之下,片子整体构建显得极其自然,在完整逻辑框架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衔接自然而干脆,以相近的点进行链接,相互堆叠下串联成立体的完整映像。在这里面,每一个小版块都有各自的精彩。板块之间以动画生成的方式进行延续,逐渐生成,画风自然清新,独具特色。

从天空俯瞰时,观众的视角与常时完全不一样,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上帝视角下所展示的大自然塑造的形状,具有与生俱来的浪漫。奇诡的上堡梯田垂直落差近千米,形状在空中得以呈现。新中国人气昌隆,人烟繁盛。徽宅的对称在与寻常视角高度不一致的地方得以体现;舞灯长龙在视线内连绵不绝,中华人烟兴盛至此。同期声中的鸟声与水声接着白鹿洞书院的埙声,音乐音响化,音响音乐化。音乐是创作者情绪的表达,贯穿全片的舒缓音乐正是创作者对美好山河的欣喜。空镜头的使用,供给观众思考的余地,增加影片抒情性,相当于国画中的留白,掌控影片节奏,并给观众带入生命历程的时间。

无论经历多少曲折,总能迎来圆满的结局。心态在变,角度在变。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逐步提高,带给国民的是思维高度的拔高。这也正是《超级工程》《航拍中国》等宣扬中国大国姿态的影片受到追捧的原因。《航拍中国》所表现出的对现实和历史新的观照角度和更通俗的表达方式,更加关注的是人类的普遍意义的情感,对家乡,对祖国大地的血脉相牵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近些天,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连续几个深夜,让无数人守在荧屏前,看得食指大动、口水涟涟。然而,作为纪录片,它不同于以往的影像素材里,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结构,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过程”,亦或是能够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

“比赛”形式。在本片中,中国美食更多的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变迁,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那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人与食物的关系已经达到密不可分的境界。《舌尖上的中国》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祖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变过程,有方寸间的方桌厨房,也有广袤的祖国山河……人文关怀贯穿其中,用最质朴的表现手法展现那些贯穿于日常生活的东西。

(1)自然的馈赠

对于餐桌上的美食,我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本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辛勤劳动的人们神奇的食物。

(2)主食的故事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貌,唯一相同的是作为中国人对主食样貌、口感的追求。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阵阵掌声、滴滴热泪,这十位2020年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逐步揭晓,其中张桂梅最令我印象深刻。

择一城,务一事,终一生。40余年,11万公里,1804名学生,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山深处女孩儿们前行的路。张桂梅的名字,以一种惊艳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视线。12月11日,中宣部决定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这份荣誉,她当之无愧!荣誉背后的信仰,让每一位共产党员倍感动容,深受鼓舞。

信仰萌芽:从美满生活到沉重一击

张桂梅17岁到云南支边,后来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教书。从前的她,也是一个爱漂亮、穿着时髦的女孩子,和丈夫恩爱有加,日子过得美满幸福。这一切的圆满被丈夫的胃癌晚期离世打破了。她万念俱灰,与死神擦肩而过。直到有一天,她所在班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们再也看不到张老师美丽的笑容了,她每天都是哭兮兮的样子,我们看了都喘不过气。她毅然辞去了喜洲一中的教师职务,来到了华坪县,开启了一个人的苦旅。人生的路上,有风和日丽,也有惊涛骇浪。信仰在苦难的冻土中悄悄萌芽。

信仰生长:从万念俱灰到向死而生

到了华坪县的张桂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勤勤恳恳,起早贪黑,一家一家走访贫困生,把自己的工资、衣物都留给了他们。她近乎疯狂地投入工作却换来了一年多后的一纸诊断书——严重的子宫肌瘤。命运跟她开了这样一个玩笑,这次,她并没有沉沦。为了孩子们的中考,她说:“我必须活着。”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离开物质力量我们会失之贫弱,离开精神力量我们则会意志萎靡,物质力量也无从发挥。

信仰坚定:从星星之火到曙光可见

大山深处的贫困以及由贫困造成的悲剧赤裸裸呈现在她的眼前。她一个个家访,苦口婆心劝说女孩儿们的父母,可最终收效甚微。后来,她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把大山里女孩儿们的贫困和愚昧从她这里阻断。整整五年,她从一筹莫展到东奔西走,从处处受挫到重燃希望,从备受打击到终于实现。当我看到张桂梅心中的党旗跃然纸上的那一瞬间,我意识到信仰的力量可以如此强大。华坪女高的毕业生中,有的当了老师,有的成为警察,有的主动选择到偏远艰苦地区工作。她们正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做着贡献。张老师的身影有无形的力量,在大山深处播撒着希望的种子,让信仰在每个孩子们心中牢牢扎根。

我们记住了你的名字,记住了你种在大山深处的爱与坚守,华坪女中的孩子们会将你的信仰传承下去,不只是孩子们,还有大山外的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观后感

全文共 2063 字

+ 加入清单

黑云压,城欲摧。

一张老照片令人扼腕叹息: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京城不少百姓麻木围观,有的竟帮着侵略者扶梯攻城。

花如潮,歌如海。

另一张老照片则使人欢欣振奋:凯旋的志愿军英雄被群众簇拥在中间,脸上挂着自信和骄傲的军民在为胜利欢呼……

民族觉醒,全民抗争,是战胜一切侵略的首要条件。抗美援朝战争所激发的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巨大动力。

这是一场真正全民参与的正义之战。

半个世纪岁月流转。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曾经一盘散沙的古老民族,面貌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社会“抓丁拉伕”的恶习无影无踪,全国城乡到处出现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征兵就像挑女婿”,“最可爱的人”成了人人向往、人人仰慕的英雄。

——“扶梯助敌”这样亲痛仇快的现象被扫入历史垃圾堆,“成千成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和民工纷纷到朝鲜前线去担任战地的各种运输与勤务工作,保证了战斗任务的胜利进行”。

——“妥协退缩”的思潮早已成“过街老鼠”,知识分子为支援前线的爱国事业鼓与呼,医务工作者组织大批医疗队奔赴前线,“为最可爱的人购买飞机大炮”的捐款热潮席卷了每一个社会层面、每一个社会角落……

28岁的豫剧演员常香玉带领剧社,踏遍半个中国,通过178场义演,捐献了一架价值15亿旧币的米格-15战斗机。

一年两个月后,常香玉随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到战场慰问演出。此时,由祖国各行各业捐赠的战机,正在他们的头顶飞翔。

这是令人震惊的捐款数字:截至1952年5月31日,全国捐款总额达55650.6亿元旧币,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志愿军老兵朱宪臣回忆,在部队分发炒面时,分到他手里的炒面袋上,竟赫然写着中央首长邓子恢的名字。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凤凰涅槃,人天共仰。为国舍命,日月同光。”

彭德怀在战争总结报告中写道:抗美援朝运动所引起的祖国面貌的重大而深刻的改变以及人民政治觉悟和组织性的空前高涨,又转而成为鼓舞全军勇气百倍、愈战愈强的最重要的力量。

从“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炒面”,到工人兄弟喊响“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战斗口号,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从一封封如雪片般飞往前线的慰问信,到一个个装满纯真童心的储钱罐……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硬的力量,和平是最强的渴望。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用了不到3年时间,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荡涤了旧世界的污泥浊水,使饱经磨难的东方古国焕发了气冲霄汉的热情,展现出万众一心的团结,“联合为一支巨大的洪流,冲破了一切困难,把抗美援朝斗争引向伟大的胜利”,这就是响当当的正义。

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族,仅仅用了70多年的时间,以超越想象的努力,团结亿万人民胼手胝足、共同奋斗,不仅创造了人类发展奇迹,更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球,这就是响当当的正义。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__年过去,这些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几代中国人的血脉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直面挑战、敢于斗争、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中国不是被吓大的,“伟大的担子要由伟大的人民一起挑”。

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被迫进行的一场全局性、大规模、反侵略自卫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这出其不意的当头一棒,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从此,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从中朝边境鸭绿江开战,连打三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七线,攻占汉城,将战线向南最远推进了五百公里,最终在朝鲜中部三八线实现了停战,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目的。

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完全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纷纷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从而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

从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有许多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真正迈开了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坚实步伐,这也为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和第三世界广大国家把新中国“抬进联合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党来说是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的立足之战,对我军来说是走向世界战场的立威之战,对我国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功德无量,永彪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舌尖上的中国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这段时间,观看了中央一套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中的情景让我非常感动的,在大流口水的同时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有如下的体会:

一、纪录片里面很多美食我们没吃过

第一ji至第七jijiji都有令人馋涎欲滴的美味,但是我们吃过的寥寥。而且我们发现,真正的、好吃的美味都是很稀少,很天然,很费功夫的。在速食泛滥的今天,在流水线充斥的现在,在添加剂无所不能的当下,在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的世界里,哪里才是自然珍贵的馈赠,哪里才有浸透着汗水和辛苦的美食?因此,这一切,只能在电视里,不能在肚子里。是电视唤起了我们对美食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二、灵感的转化

我是陕西人,看了第二ji“主食的故事”,其中的很多情景我都比较熟悉。那个陕北卖黄馍馍的人我似曾相识。

他说,老天爷会把钱给勤快人,不会给懒人的。我觉得他的这句话是这部纪录片的灵魂。豆子经过加工可以转化为豆腐,大米经过发酵可以酿成美酒,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真理:辛勤和汗水可以转化为美好和幸福。

三、我们的田野

钢筋和水泥里长不出来美食,忙碌和焦灼品尝不了美味,但是我们都已经为了生活住进了城市。被钢筋和水泥锁定后我们发现我们心里却一直存在着一片长满了瓜果的田野,那是我们心里的净土。为了这片田野,北京的那名师傅让人拉了三卡车土,把自己的楼顶开辟成了田野,那片田野里长满了放心的瓜果蔬菜,清晨鸟语花香,晚上有邻居聚餐,楼顶上满是开心和快乐。

中国不在舌尖上,幸福在舌尖上。

《舌尖上的中国》是我看过中文纪录片最好的一部,感觉像是看到了bbc《美丽中国》的续ji,里面有不少镜头就是直接从《美丽中国》剪切的,甚至连海报都有几分神似。

《舌尖上的中国》打败了同时段的热播剧,我们几乎创造了一个中国纪录片的奇迹的。之前央视出品的不少纪录片,拖沓冗长,解说沉闷,而这部纪录片明显借鉴了《美丽中国》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镜头切换简洁明快,解说词设计得也恰到好处。以食文化为窗口,渗透人文的关怀,虔诚的态度,尊重劳动,尊重自然,尊重传统。美食,和美食背后的人与事,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韵味。

导演陈晓卿表示“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法治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灵魂是法治精神,国皆有法,但国家是否稳定人民是否安康,看这些法律有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切实的遵循。古之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习书记也曾说:“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一定程度上,法治并不仅限于人们对法律条文的了解程度,而是在日常行为中时刻体现的规范意识。

领导干部是社会和人民的“意见领袖”不仅本身具有权威,同时也应是维护法治权威的先行者。坚定的政治信仰、扎实的法律功底、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树立依法依规办事的规矩意识,从内心深处坚持把办事依法作为政治责任、自觉追求,将法治思维融入到行政的各个方面,带头尊重法律,不断推动整个社会知法、用法、尚法、守法。

把规范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自觉,更需要需要培育法治精神。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法治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全面依法治国,每个人都是奉法者,个人要从内心信奉法律,努力以自身力量、以点滴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光传播法治的力量,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正如《法治中国》专题片中讲述的那样:“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一场治理的革命,也是理念的命。”当法治融入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当人们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卫自身,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社会的风尚,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必将开辟崭新的“画卷”,人们也将获得更多的福祉,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继续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10月17日,我和家人看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总共有四大项,有见义勇为奖、敬老爱亲奖、诚实守信奖、敬岗爱业奖。他们一个个都让我感动。其中,让我最为震惊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见义勇为奖获得者徐丽华老师,另一个是敬岗爱业奖获得者王国强。

徐丽华是一位老师,教书是老师的天职,而她却为了救学生而牺牲了自己。她用弱小的身体挡住大汽车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难以抹去,让我永远记忆犹新。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我想一定是您的善心驱使您这样做的吧!您真是太伟大了,不只您教过的学生,我想所有的学生也都会像他们一样为您的离去感到悲痛。我多么想自己能变成一个神医,能让您起死回生啊!可我不能,只有请微风带去一颗我最真诚的心,我为我们有您这样的老师骄傲,我要向您学习,我会向您致敬,您的壮举会永远激励我:做一个好人。我会祝福所有像您一样的好人一生平安 。

李明素老师助人为乐,在丈夫和儿子的支持下舍小家救大家。命令儿子去救人,对面的工厂被洪水冲垮,李老师让妇女先走,年青人最后走;她是妇女中最后一个走的,成功让被困群众获救,真是有惊无险啊;她在学校里是老师,在洪水中是一个英雄。主要是有一个金子般的心,她坚信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王国强是一位航天技术的研究者,他的发明更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然而他的名字里却有一个强字,国强的强,这也正是最能代表他的一个字。他是个名人,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是多个重大奖项的获得者。但他却很少出现在领奖台上,因为他太忙了,他不是在航天研究基地,就是在去航天研究基地的路上。王国强曾做过这样一个梦:在丰收的季节,他研究的火箭也升空了,奇怪的是他的火箭像月球那么高,航天技术是世界顶尖技术水平,而他就坐在火箭下面乘凉,这就是他的火箭下乘凉梦。这不明显地告诉我们王国强迫切希望现实中的航天也能发展这么好么?我真是太幸福了,因为有这样一位敬岗爱业的人在我们身边,我们怎能不感到幸福呢?

现在的我正面临着我的第一次人生大考--小升初的考试;我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能考上我理想的学校;在学习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道德教育;让我自己成为既有好的文化知识,又有好的品德修养的人。我要向电视上的先进人物学习,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二人,他们兄弟俩20年来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10年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还有“姐姐”刘丽,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也许我们还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真正的感动,会然你坚强,会让你敬仰,会让你明白感动就在身边,我相信每个人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深深的敬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值得我们去深深感动,但是他更多给我们的是叫我们感动就在身边,让我们也作出一些令人敬仰的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诗词大会2024观后感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有趣但是很难持续火下去的节目。

目前来说,考题大部分来自中小学课本里的诗词,正因如此,才能让观众有参与感,吸引更多的观众。但是举办的场次多了就会面临一个困境:如果增加难度,势必会流失观众降低收视率;如果维持现状,常见诗词考来考去会极大地降低节目的可观赏性。

所有立足于传播知识的媒体、自媒体,面临的困境是类似的:有趣而且“浅显”的知识总是很容易被发掘干净的。科教频道刚开播的时候干货满满,没过几年就开始把历史当故事讲;等几个主讲人把大家熟知的几个朝代反反复复讲了n遍的时候,科教频道已经没几个跟科教有关的节目了。

你第一次看到知乎上有人用球把平面压弯来表示引力引起时空弯曲,告诉你旋转两圈回到原地代表自旋1/2觉得好新鲜,但是几年过去再看到这些就腻味了感慨越来越水。

道理是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此节目已播出很长时间,之前一直没机会看最近终于有些观看感触颇深,本节目是由BBC制作的关于中式教育和英国教育效果的对比,英国邀请5名在中式教育中有很大成就的中国教师到英国一所优秀中学任教四周,然后与本中学的相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测试比较高低。

由于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从一开始的校服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校服被英国学生戏称降落伞(其实他不知道他身上穿的校服已是好的),很显然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学生的观念,中国教育注重的是服从权威,这里的权威便是老师、纪律、校长、领导等,要求学生在学校要对老师绝对服从,就像其中的一位教师所认为的中国的学生是最听话的(可能是因为他教授的中国学生好的原因吧);而英国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从学生的能力入手把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思索,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和权威,他们在课堂上实际是把老师看做朋友而不是管理者。

从第一周开始就因为巨大的差异引发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便是纪律问题,中国老师们不得不在每堂课用很大的心思去要求学生保持安静,用心听讲,可一向自由惯了的英国学生显然不会那么听话,因此在影片中会看到很多不和谐的画面,以致英国中学方面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中国教师维持纪律,效果也不太理想;第二就是授课方式的区别,中国教师主要运用中国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整节课都在不停地讲并且课下还要安排一些练习进行巩固,可很多英国学生并不能适应,有的只能坚持一会就失去兴趣开始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干扰其他学生,甚至做一些过激的行为反抗教师,连英国中学校长听了一会课后也感觉很煎熬,其实在中国这种情况也有很多,只是受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学生无从发泄而已,最后便是学校的时间安排,英国中学的学生一般下午很早就会放学回家自由支配时间了,而接受中式教育的学生还要继续在学校上两节自习课,早上也要早起,总的来说中学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差不多是英国学生在校时间的两倍。

虽然最后考试结果出来显示中式教育在最后的测试中取得了胜利,可总感觉这样的教育下的学生失去了一些东西,也许也正像英国中学校长所说的那样,这样的教育下的孩子的童年很不快乐,总之由于中国和英国文化的教育体制的巨大差距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不同也有了很多的思考,显然英国已经意识到自己学生在国际竞争中的压力开始着手改变,中国是不是也该做出一些改变呢,不过对于其中出现的中国教师在国内授课时用英语授课的场景让我很欣慰,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国际竞争中不会因语言而落后,只是这样的场面只能出现在大城市的先进学校,对于广大的乡镇农村学校何时才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呢,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很是期待也会不断努力去实现它。

最后祝愿我们的教育能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航拍中国之新疆观后感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伊宁,中国西部边陲的一座花园城市,她北倚天山雪峰,南临悠然西去的伊犁河,四周是美丽的西部大地,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素有“花城”、“苹果城”、“塞外江南”之美誉,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伊宁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古称宁远,始建于1762年,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195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现辖八乡一镇二场、八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755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52万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锡伯、乌兹别克、俄罗斯等37个民族。

从空中俯瞰伊宁,既有宽敞大道和现代建筑群,又有小巷深处绿荫流水的维吾尔人家。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民族英雄林则徐纪念馆、拜吐拉清真寺、伊宁回族大寺、三区革命烈士陵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博物馆、汉宾乡果园八角凉亭、汉家公主纪念馆、喀赞奇民俗旅游等景区;也可以看到雄伟的伊犁河大桥,美丽的伊犁河滨。一桥横跨,碧水涌流,河水滚滚西去,超越国界,引人遐想。独特的风景名胜、源远流长的文物古迹和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交融交汇,多姿多彩,令人陶醉。

如今的伊宁,不仅是伊犁河谷的物资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还是国内市场与中亚市场的重要结合部,是我国向西开放、同中亚各国发展经贸的桥头堡。2010年5月的新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提出了成立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随后伊宁区35平方公里正式成为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标志,伊宁市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13.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4.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0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93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46.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15.15亿元。

面对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伊宁市始终有着勇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开拓精神,并提出未来五年城市的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6%,到2015年达到30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25246;人均生产总值到2015年达到50000元,在河谷率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3%,到2015年达到24亿元,实现翻一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到2015年达到210亿元……

如花的伊宁,是美的世界,美的天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扑入她的胸膛,享受美,体验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勤劳勇敢善良伊宁人会把这座“花城”建设成为充满生机的活力城市、民富市强的实力城市、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安居乐业的幸福城市、团结稳定的和谐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