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影长征观后感(实用20篇)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敌人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作文长征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7872

作文

1000

电影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分为五小节课:一、字以溯源,二、武以振魂,三、棋以明智,四、文以载道,五、丝绸新路。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里,王宁教授研究汉字已经60多年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就像“”,上面的形状像天空,下面的像小水滴,所以就组成了一个“雨”字。我不得不感叹,汉字太有内涵了!

之后又给我们介绍了“汉字叔叔”,他是一个美国人,名叫理查德,他为汉字研究付出了很多。而我们作为中国人,更要热爱汉字,对汉字有着更多而又丰富的理解,而且还要为自己的国家自豪。

随后,同学们和老师又做了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每组六名同学,董老师每弄一张卡,上面都有一个汉字,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拼一下卡上的汉字,让老师们猜一猜。

综合这五节课的内容,我觉得我们一定要热爱汉字,说好中国话,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强身健体,培养兴趣爱好,练就一技之长,将来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恐怖海湾的观后感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这其实是部环保片惊悚片,主要是说水源被污染导致小镇居民染上致命病毒集体死亡的故事。

可能是这片的预告片比较精彩,让我对它产生了许多电影之外的想象。比如,漆黑的夜晚,安静的小镇,逃亡的人们,迅猛的僵尸咆哮着扑来。。。。。。

导致我在观看正片时,一直期待有这样的镜头,可惜,这电影竟然不是僵尸片,而是一部类似《极度恐慌》的科幻病毒片,这让我内心对本片的期许值大打折扣。

好吧,我还是尽量客观来看待本片吧,毕竟这是我一直期待的恐怖仿记录片。

本片更偏向于老式风格的仿记录片,用大量资料式的视频(分别有新闻视频和个人视频等)拼凑切合起来,试图呈现出一个全景式的致命病毒感染片。

电影里使用了新闻视频,电脑视频,手机视频,安保监控等拍摄手法。并采取新闻记录片的写实方式,展现出原本人畜安康风和日丽的小镇迅速步入死亡惨剧的全过程。

作为一部仿记录片,本片是合格的。但如果以恐怖片的角度来看本片,本片的恐怖效果差强人意。

本片浪费了太多时间在告诉观众,病毒的感染源是从哪里来的,两个科学家又是怎么最先发现这些寄生虫的,而对病毒爆发后的恐怖场面,电影却一直刻意在回避,最多的也就是在展现感染者身上的恶心脓包。

可是这些对我来说太小儿科了,这些根本满足不了我。

直到电影进展到2/3后,才渐渐进入恐怖片的状态,画面里开始出现夜晚的小镇,街上躺着各种尸体,不明真相的人们开始面对未知的恐惧。

但是别高兴太早,整个电影就在结尾处出现了一个袭击人的类僵尸感染者,然后就迅速结束了。

整个观影过程就像是一直让我不停的吃甜品,好不容易等到一碟牛舌,才刚吃几口,就突然被告知晚餐已经结束了。

导演更希望是在拍个警醒世人环保惊悚片,而不是生化恐怖片。

电影还有个问题就是缺少惊险场面,用了太多的仿生活写实手法,却缺少惊险的动作场面。如《死亡录象》等片里,第一人称视觉的搏杀逃亡情节。

也可能本片导演是文青附体,鄙视那些恐怖片粗俗,所以想拍个有内涵的环保主义恐怖片,但是本片又缺少《灵动:见鬼实录》的氛围感。

导演一直在努力担任谷歌新闻视频的功能,将和小镇病毒事件所以有关的视频全部展现,致力于事件的真实性,展现了事件里的人物众生相,但是却缺乏对人物之间的关联性,和增加主要人物的观众缘。

使电影还是缺少一种群体事件和蝴蝶效应的紧张氛围,电影里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大家还是各顾各的。尽管电影里有展现一群感染者哭爹喊娘的片断,但是对电影常出现的几个人物,却始终缺少同呼吸共命运的危机感。

当然,这些看法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或许导演就只是想拍部写实类的环保惊悚片而已。

这类题材我国最应该拍的,那么多污染严重的地区,美国再怎么脏,面对我们也自叹不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156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都在关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今儿咱们来聊聊“四生四世万里寻主”的故事。

一个比较玩笑的开头,并不能掩盖这部电影的让人哭的稀里哗啦的。其实“把人看哭”对一部商业电影来说是有负面影响的。毕竟一部娱乐作品,大家欢天喜地的去电影院,最后整的声泪俱下、七荤八素实际上是不可取的。

但好的地方在于,这部《一条狗的使命》并不是虐心电影,电影结尾是一个happyending,各位观众大可放心。本片虽然有苦情与煽情之处,但最令人动容的地方,还是一个极度暖心与温馨的结尾。

《一条狗的使命》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宠物电影,电影根据W布鲁斯卡梅伦同名小说改编,一条狗的几次轮回视角,带有奇幻色彩,以及那么些许的拟人手法,呈现给观众一道特殊的萌宠大餐。

电影的整体用意比较浅显,比起传统宠物电影如《忠犬八公的故事》《导盲犬小Q》,本片并没有实事求是的按照相遇――驯化――相处――相别这样循序渐进的情感爆模式去发展,而是从“相遇”开始,就直接进入到了“相处”模式,狗狗与人类的情感来得有些迅猛,直接进入到“我和我的小伙伴”的互动情感描写之中。

这样的跳跃式进击,显然不符合常规宠物饲养模式的标准,说白了就是“超现实”。为此本片除了正片剧情中的转世设定之外,还时不时的加入了狗狗视角,以及狗狗内心的独白。由于没有看过原著,不知原著小说中是否也是如此。但本片之所以进行这样拟人化的设定,为的就是让观众在欣赏本片的时候,从传统宠物类型作品的桎梏总跳脱出来,电影更偏向于《丛林赤子心》、《子猫物语》这样的动物电影,以动物拟人化的情感作为核心,才是本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就像本片中的转世设定,有着那么点宿命论的味道。对比其他宠物类电影中,人宠互动作为重心,而本片通过转世记忆的噱头,突出的宠物的主动情感。以狗狗的视角来强调动物对人类的不离不弃和善解人意。尽管这样的主题有些虚无缥缈,但还是如上所述的那句话。让观众跳脱传统宠物电影人类对宠物的情感,以这样的情感设定方式进行逆向转化,着重写宠物对人类的情感,将其演变成为一部宠物童话故事。

而且四生四世过程中,四种狗狗,有大型犬也有小型狗,在铲屎官的眼里,用句俗话来形容,总有一款适合你。

本片的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就是《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导演,当然他还拍过不少著名的电影包括《不一样的天空》、《总有骄阳》、《浓情巧克力》等等。联系这些电影,不难发现,导演之前的作品几乎清一色的是情感向,这是一位非常善于刻画情感的导演。本片的在狗狗的轮回过程中,首尾两段为电影主线故事,交相辉映。第一段内容用了大量篇幅去铺垫小主人与贝利之间的故事,

中间两段情缘篇幅相对较短,但这里用到了大量煽情段落,来填补剧情上的空白。

也就是说,在平铺直叙的故事中,从电影40分钟之后,就进入到了苦情的阶段。狗狗与主人的相聚与离开,意外事件,生老病死,狗狗对人类的情感,有的是是主人唯一的伙伴、有的帮助主人牵红线,这两段故事目的就是为了强化电影的主题――宠物对人类的情感。加上大量煽情段落,泪点较低的朋友,这个时候已经忍不住了。这样的处理方式,有些常规,依靠煽情来强化情感,但细想一下也是无可厚非。

因为宠物与人类,那种相伴已久最为纯洁的情感,恰恰格外动人,永远不会变。

当然,让本片升华之处在于最后一段,一段隔世重聚的温馨结尾,我觉得没几位能忍得住的眼泪。不是悲情,而是太美好了。前期大量的情感铺垫,中期隔代两世的情缘,最终以这样的方式相遇,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

我不是一个很迷信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宿命和因果,你对他不离不弃,最终他终究会回报你。这部电影,以狗狗的视角来表达这个核心,动物单纯的情感,对比人类驳杂的世界,最终达成的因果诉求,所以才会令结局显得如此动人。

这部电影,描述了陪伴,但不是强化失去,而是回归。

善待自己的宠物吧,因为每个宠物,都是你命中注定的精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普通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464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讲述了一个三口之家互相之间的理解与隔膜。父亲凯尔文慈爱善良,母亲贝思精明能干,在哥哥溺死后,次子康拉德变得内向敏感,常常离群索居,他以为哥哥的死全在自己。父亲试图进入他的生活去理解他,但母亲却自事故后便仇恨康拉德。最后在心理医生和女友的帮助下康拉德走出了阴影,他向母亲表示善意却遭冷遇,这时凯尔文终于明白贝思心中并没有爱。贝思离开了,凯尔文和康拉德终于打破了隔膜拥抱在一起。

影片聚焦于一个普通家庭,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情节并不曲折但因为细腻平实的刻画使故事足够引人入胜。一次哥哥溺水的事故打破了生活的平衡,贝思深爱长子,把自己所有的爱随哥哥的尸体一起掩埋;康拉德因为哥哥的死而无法原谅自己,他敏感的发现母亲对自己丝毫没有爱;凯尔文夹在两者之间,他想沟通两者却让自己进退维谷。表面的生活平静幸福,但却暗流涌动,如果他们每个人只是甘于同住一个屋檐下吃饭、睡觉、问候的话,那么生活完全可以风平浪静的在谎言下继续。但这不是一个集体宿舍,而是一个家,需要沟通、理解、包容。一切矛盾的症结或许直观来看是在贝思身上,可设想如果没有交流的欲望,那么也不会有互相之间的冲突了吧,故事恰恰是在这样的欲望与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有人想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去理解他,可另一个人的世界会不会接纳他?这是个问题,而康拉德便是这个问题的核心。

凯尔文是第一个想与康拉德交流的人,他们彼此善意相待,可总会适得其反,影片刚开始饭桌上的谈话便让二人陷入了尴尬,随后凯尔文为康拉德找来了心理医生,这也是康拉德极不情愿的。康拉德回到了学校,他和朋友们在一起,可是在人群中他总是个局外人,朋友们也很难理解他。康拉德是有与人交流的欲望的,当朋友、家人、心理医生都无法帮助他时,他只能去找那个与他的病友——同样患有精神病的女孩,可是康拉德却发现自己与女孩之间竟然产生了隔膜。陷入这样的处境究竟归咎于谁?康拉德甚至自己也无法理解自己,没有人能进入他的世界,他自己也不能,因为首先他不敢去承认让他走到这一步的那个最源头的起因——哥哥的死。

作为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凯尔文和贝思两夫妻也常常在自以为的理解和无法掩饰的隔膜之间发生冲突,表面上他们恩爱甜蜜,可作为旁观者却无法感受到那份踏实的幸福。这不是真正的理解,只不过是在忍让迁就,以退一步再退一步的方式来小心维系这座爱情的危楼,直到无路可退。

三个人,父亲试图理解妻子和儿子却屡屡失败,母亲从未在理解上做过努力,她以为自己是理解父亲和儿子的(或许她试图理解儿子但发现自己做不到),儿子想让别人来理解他,可他的作为往往适得其反。于是“理解”时刻在这个家庭中打转却始终无法进入任何一个人的内心。最终儿子解决了问题,他首先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接纳了别人,他的心理医生,他的女友,他试图接纳母亲,可贝思拒绝了,最后进入他的世界的是那个真正深爱他理解他的父亲。

理解一个人并不困难,难的是让别人来理解你,康拉德做到了,他一直苦于无法与人交流,当他自己终于打开了心结选择主动接纳时,他释然了;而贝思没有做到,她是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带着和善的虚伪面具,直到最后,当儿子和丈夫都向她敞开了怀抱时,她拒绝了,比起处在沟通焦虑中的儿子,这个在人群中开怀大笑的母亲才是真正让人无法理解的。

既是一部关于中产阶级家庭危机的影片,那么我把“理解”归纳为影片的主题。家庭的定义,就像前面说过的,不是几个人聚在一起吃喝拉撒睡,而是生活,必不可少相互之间的交流,心与心交流使人理解,使人温暖,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感到彼此的关爱。所以,理解的意义不是让对话不再显得尴尬,而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风筝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知道你从世界的哪里而来,但是现在你就是我的世界――如果我只有一天,我也只想和你在一起,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一辈子,一起生一起死”如此深情的爱情告白,而立之年的我竟然被这煽情的爱情片感动的一塌糊涂,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为还有如此痴情的男女为了真正的爱,放弃金钱奢华的生活,而只为两人长相厮守而感动。我们生活的社会处处充满了对金钱与权利的追逐,生活的压力近使着我们整日劳碌奔波,却无法享受到人生应有的乐趣,把追逐金钱与权势做为了评价人生成败的标准,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偏离了正轨,我们的生活方向需要进行修正。

好久没有被这样感动过了,当回味这动人的爱情故事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真爱而感动着,虽然我没有钱,两个人在一起结婚三年了依旧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我们是快乐的,每天晚上的爱情电话专线多年来一直未曾间断。十点钟是我生活中最美好的时间,我们彼此的关心,在这一刻得以传递,这一刻才是自己的真正生活。彼此想爱的人能够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彼此相爱的人不在一起,只要心意相通,彼此珍爱,也是幸福的,我们所追求的就是属于自己的幸福。Mr。J深爱着Linda,Linda也深爱着Mr。J,最后在Tonny的逼迫下,Linda为了救受伤的爱人,毅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开车投入深海,守卫了自己的爱情。Mr。J伤愈后来到海边,张开双臂感受着爱人坠入大海的绝决,无悔的追寻Linda而去,这就是为爱的恂情,感人至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天才眼镜狗的观后感电影天才眼镜狗

全文共 530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天才眼镜》由罗伯明可夫导演,克雷格莱特编剧。泰布利尔、麦克斯查尔斯、罗莉弗雷泽等演员为影片配音。电影天才眼镜狗剧情围绕一只世界上最聪明狗狗皮博迪先生收养了一个人类小男孩谢尔曼而展开了一段奇妙旅程。为了让他的养子能更好的见证世界的奇妙,他自己发明了一台时光穿梭机。皮博迪与舍曼一起穿越时空,四处冒险,并闹出各种笑话。

电影天才眼镜狗基本信息

电影:《天才眼镜狗》

又名:《百宝狗先生与细蚊》《时光机大历险》

导演:罗伯明可夫

编剧:杰伊沃德、克雷格赖特

类型:喜剧、科幻、动画、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

片长:92分钟

主演:泰布利尔、麦克斯查尔斯、罗莉弗雷泽、吉约姆阿瑞托斯、帕特里斯A缪吉克、阿芮尔温特、卡兰布拉尔、约书亚拉什、斯蒂芬托布罗斯基、艾莉森珍妮、丹尼斯海斯伯特、史蒂芬寇贝尔、莱斯利曼恩、扎克卡利森、史蒂夫瓦伦丁

电影天才眼镜狗剧情介绍

《天才眼镜狗》的主角皮博迪先生无所不能,他手中拥有哈佛的博士文凭,他在非传统能源领域开拓了新的科技,他还在空闲时期发明了顶拳、扑街、后空翻,以及大街小巷无人不知的尊巴舞。然而皮博迪的志向远不在此,他一方面秉承着先成家后立业的宗旨收养了被遗弃的小孩谢尔曼;另一方面又发明了世界上唯一一台时光机,带着儿子舍曼穿越时空环游宇宙成了皮博迪的终极梦想。

电影天才眼镜狗剧照

时光机对于人类来说可谓是一柄双刃剑,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发明一旦公布就举世瞩目。邪恶的人们想拥有它,只为穿越过去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善良如皮博迪,只为让儿子舍曼开拓眼界,背后的父子之情令人感慨。

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舍曼在上课的第一天就碰到了自己的死敌,小女孩佩妮古灵精怪,伶牙俐齿,课堂上两人便针锋相对起来,气场大不合的两人上演了所有争斗戏码,我们熟知的泼冷水、揪头发、咬人等等。舍曼完全无法以一己之力处理和她的关系,于是用到了狗爸皮博迪的宝贝时光机。

如果说舍曼和佩妮的关系有如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那么时光机就是转折点,阴差阳错之间舍曼和佩妮游荡到了古埃及。就在佩妮与古埃及王眉来眼去之时,两人也在不经意间引发了可能毁灭宇宙的大灾难。

电影天才眼镜狗影评

就我对卡通动画片电影的粗浅认识,谈一谈感想。

抱歉时间原因,没办法做全文修改,写到哪算哪,一遍过,错别字和错别意,您担待着。去年有一部《疯狂原始人:咕噜家族》 , 我是到今年看到第三遍,第五遍,才嗨的,很舒服,自由自在的。我着重看那些很有心的细节设计,结合可爱的非常易于做衍生品的绿叶卡通形象。

东方梦工厂前年在上海成立,做了很多积极的贡献,虽然在明星配音肆意任用港台演员这里,之前我做盘点视频的时候吐槽过。但实事求是,每部配音版动画片的特效片头,都做成中文汉字,且匹配英文版的精细程度,只这一个细节,就值得被人称赞。包括他们对属于内地的明星配音演员的甄选,兼顾商业性与故事本身气氛,需要前期大量调研,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在中文译制台本的监督,本地化内容的抓起上,都是积极的,站在行业前列。具体到这部昨天于内地公映的《天才眼镜狗》 ,几乎全部,都是积极的意义。

举一个例子做对比,国内我看过的,技术上最成熟的动画片《昆塔:盒子世界》 ,去年8月国内公映,票房不到2000万,对于受到政府扶植,海外有接收度,纯粹原创的品牌,首支单曲,这个成绩很是不俗,要知道冰河世纪1引进国内时不过几百万元票房。《昆塔》是一群看美剧与美国动画长大的80后团队主导的,背后有政府支持,前面有海外卖片的信心。《昆塔1》有比较优秀的3D实验效果,特效与画风的技术优势,虽然在故事上仍只过于低幼童真,结局比较生硬,角色风格设置的种种问题。但暂时为止,这是我看到国内的动漫动画产品,在针对12岁以下年龄段受众中,最成熟的一个。而且它的示范意义,不比在故事上比它成熟过多的魁拔魅力小。

回到《天才眼镜狗》,对屁股和屁这一元素在故事中的运用 ,狗爸和人类儿子时空穿越至古埃及,利用智慧在囚牢里找到出口,最终通过机关被巨大的狮身人面像从屁股处喷出,这是巧妙的设计,精炼高潮而富有创造力。

此类细节,在《天才眼睛狗》处处皆是,在埃及法老追击的紧要关头,狗爸和儿子乘坐飞船离开,吓得法老丢掉武器,卫兵模拟现实生活中网球捡球的球童模式,迅速插入画面,喊着:拿到了。制造了非常合家欢的笑点,这些点的融入与衔接,都是建立在机警的调研与创造力上的。

我很看重北美动画对于儿童安全性的培养,包括在情节里插入我们认为很无关剧情的,系紧安全带带上头盔的设计,具体到眼镜狗这位获得博士学位的狗,以纯理性的视角看待儿童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都依托于严谨的思维,这是本片最吸引我这种老人心态的观众的点,我相信与我同场那几十个孩子家长,也能被吸引,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最终伴随片尾曲,想要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这个话题。

《天才眼睛狗》中对儿童安全感的植入,对现实社会关系的交代,从最初便坚持理想主义,脱离课本去学习的含义,穿插在所有值得聊的历史事件里,培养孩子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喜爱,这都是之前鲜有动画片能做到,并做好的,包括本片导演的成名作《狮子王1》 ,也没有把教育与娱乐,系统化的结合到一起。

最重要的一个点,让拥有认知力的6岁孩子,从一开始,对爱情充满美好的向往,那些很注意尺度,稍微有一点恶情趣的台词,配合气氛,融入到儿子的性格中,发光发大。这是突破国内禁忌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素材,与其让被家长避讳,不如我主动提及,给家长提示一种思路,顺着所有正常人类的心理欲望,给孩子们造梦,很有智商的造梦。

我记得上月看一档每周影评的栏目,某怪蜀黎影评人在谈到《北京爱情故事》的欣喜,无论大家怎么评价这部拼盘电影,但有一个篇章感动到他了,一段明确说明是中学生的孩子的初恋,明确的点名,说明,并给众成年消费者以构筑憧憬。在商业性很成功,影响力广泛的电影这个范畴内,这部电影,做到了这个点上的NO.1。80后甚至90后成年的一代人,在

惯性打压体制下成长起来,现在有了孩子,我却没有看到他们的孩子,与十几年前的我们,有任何的进步,无论是他们报奥数舞蹈班的频率,还是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亦或是公开表达爱情的愿景,他们很单纯的喜欢着小时代与快乐大本营,很麻木的对待身边胆敢破坏规矩的同学。我看到的,只是偶尔在影院候场,一个燃着黄毛的初中男孩,牵着画着浓妆的黑丝少女,亲着搂着,在22:00这个时间,去看很低俗的所谓恐怖电影。

《天才眼睛狗》打着一部儿童电影的旗号,却是拍给家长看的。实际效果来看,我观察到的,很长一段时间,家长看得比他4,5岁的孩子更津津有味。怎样定义反叛,让孩子理解反叛,要比一开始就教他们只会反叛,有效果得多。对于4-7岁这个年龄段,需要大量的,很卡通很有吸引力的形象,刺激他们去反叛,聪明地利用反叛,实现成长。《天才眼睛狗》是我暂时看过的儿童片中,做得最好的。

成熟的市场环境,应该是以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幻想能力为最大生产力的创作方向。方向定好了,其他的细节问题,其实好搞。合家欢的气氛中,《疯狂原始人》是那个基调,《天才眼睛狗》是这个基调,都很强大,另辟蹊径,独具慧眼。

具体到国内稚嫩的动画环境,体制在缓慢的减负,怎样增加娱乐产品的教育功能,或者说是教育产品的娱乐功能,我觉得需要大量的热爱者投身的,而不是盲目的投身。购物中心已经坐拥太多的儿童智力培养机构,使家长能过二人世界的儿童娱乐员,有专人看护,保障了儿童的安全,但是儿童是否玩得开心,玩得有智慧,玩出成长效率,我们无从而知。因为我们有限的产品,本身智力就有限,他们的创作方向没有超过儿童心理太多,甚至很多7岁儿童看过之后,都会飚一句:这玩意真没劲,这玩意真脑残,这玩意落伍了亲。

时代变化到今天,这帮00后,甚至10后,我想再也体会不到,也过不了我们小时候的环境,就像我们小时候很难玩到60,70后的玩具。社会赋予他们的,时代科技给予他们的能量,远远超过我们幼年,他们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

有经济战斗力的家长们越来越多,未来的中产,中低产阶级会迅速成倍的扩容,高端人群,底层消费群辅以攻击力。在中国一线城市扩大的同时,三四线城市,六七线县城的电影院发展,阶层发展远远超过我们的预判。

他们迫切的希望他们的孩子能过上他们理想中的生活,拥有他们理想中的玩具,看他们理想中的儿童电影,这种理想,应该用数据去量化,用态度去经营,去品质去打造,用系列化去完善,用衍生品与一系列商业化的标准去要求,可惜我们现在进步得,太out了。我与很多喜欢小说狼图腾的年轻妈妈们聊过天,看他们的喜好,他们的认知,他们对孩子喜好的干预程度,他们很成熟,很理智,且这个群体甚至是一夜之间传染扩散的,这与微信与新媒体的爆炸发展离不开。他们每天接触的讯息太及时,太深度,微博吐槽太腹黑太恶毒,而我们的儿童电影产品的品质与细节打造,跟不上这种需求。

做一部动画,在尽力保有之前低幼的儿童所有关注点的同时,增加其故事的厚重性,细节的成熟性,打造一个真正的合家欢的有智慧的故事。不敢说完全,让家长与儿童保持接近的兴奋度,持续的嗨的时间更长一些,用正经的电影语言体现出品方的野心,这需要很有生活阅历并富有天赋的创作者,调控者,当然,前提是,又会提到我们的教育体制源头,这个就不聊了。我相信,即便是现在这个体制不变,教育模式不变,高考制度不变,以中国的科技资讯与媒体新闻的内容维度,只需要自身修养的训练,近三年就足够我们出大量这样的人才,我已经看到了很多有实力的新人老人,缺少资金但天赋异禀,因为我们的国土足够广,人足够多。

《天才眼睛狗》用理性的方式制造事端,解决事端,高潮迭起,控制节奏。以半旁观者半旁白的姿态推进这样一个我们认为再简单不过的故事,我想在前期测评会上,这么个剧本出来,就会被很多资深电影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否决,当然,也有可能他喜欢这个故事,但是不信任做它的人,这个是更可怕的。

我看的是黄渤配音的中文配音版本,用他的一句台词,就是真是千钧一发啊穿插在这么多深重的,儿童丛书里讲烂的历史人物里,电影的细节里尽是取悦我们宅男丑男们的匠心,钩得我这样一个学工程的差生,都想再去博物馆看一遍达芬奇的展览,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的作品,了解他说过的话,了解他的性取向。坐在我身边一个约摸也就5岁的女孩,非常安静的看完,摘下眼镜,听了一首片尾曲,领着妈妈快速奔出影厅, 我不相信是她的奥数班课程要迟到了,我相信她是想让妈妈重新带她跑去图书大厦,找一找达芬奇的书,看一看蒙娜丽莎的画作,特洛伊木马屠城的典故为什么有趣.......

想想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脑,很少电视,每年寒假的全校跳大绳比赛,我们班都能拿第一,每年暑假,外面酷热难耐,最好的地方,就是买一瓶北冰洋,去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看半天书,各种书,什么书都有,不用想作业,不用想成绩,家长误以为我去学习,其实我觉得,如果班里一直暗恋的女同桌,要是能答应跟我去一次,我想都可能会改变我的一生,我现在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就像《天才眼睛狗》中的时光穿梭,我想改变过去的我,就像过去的我也想改变未来的我。到现在最饮恨的事,是我暗恋过的每一个同桌,都不知道我曾喜欢过她,以至于在后来的同学聚会上也不曾表示,这件事,令我沮丧到现在。我发誓,如果未来我有孩子,绝不让他有这种懊丧。

最后,我想说,《天才眼睛狗》的中文配音版,真的非常推荐。配音水准,很多听过的人都说,这个狗就是照着黄渤塑造的,或者说片方就是照着黄渤的狗形象找的黄渤,第一句发声,就毫无违和感,直入主题,顺利衔接。黄渤的感染力很克制,很对这只聪明狗的脾气。翻译台本上,我不知道英文版是怎么翻译的,配音版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狗爸说,小心,这是机关陷阱。儿子用快掉牙还没掉的声音说:机关陷阱,我听着像鸡蛋灌饼。我绝对相信,这个点的改编,比英文原版有趣。包括换不了手那段,还有达芬奇操着上译配音员自创的方言喊:保茶住,保茶住(保持住),我再已来(我自己来)。这些笑点,是影院里孩子们笑得最狠的地方,因为这些才是我们最熟知的,最本地化的元素。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我认为,一直是中国官方最好的两只配音团队之一,也是动画片领域最好的配音团队。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动画片商与他们合作,以扶持更多民间竞争对手的成长,高手在民间,只是没发现。

另外,提一句,儿子的配音朱小朋友,很出色,很有天赋,不知道他是不是正在换牙,包括里面还有一句哭腔,老师调教得好,也是自己天赋。我想到同时上译配音的,开头提到的国产动画片《昆塔》,里面的孩子配音张云翼,大家可以搜搜它的三段花絮宣传视频,豆瓣就有,做的特别有诚意,有态度,也有针对性。一段哭戏,孩子真的哭得很伤心,而且最终气氛很贴合,我会为这个孩子配音,有想去电影院看的冲动。

美国动画片的三板斧,皮克斯,梦工厂,迪士尼,在深度成熟化的今天,在不乏平庸甚至烂一些的创新动画试水中,比如去年的《森林之子》和《蓝精灵》,仍能以很低的姿态,制作出符合这个时代需求的作品。画风与技术工艺,是我们很难超越的,也不需要太多提及。但是在故事性,价值观,细节把控这些方面,我们没有理由半点懈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孔子的印象就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直到看了《孔子》这部电影。

从电影的结构来看,这部电影就是一部人物的传记。传记很容易流于平庸,因为对人物一生的描写如果平铺直叙就无法突出亮点。而这部电影通过几个吸引人的小故事来展开叙述:比如说服别人救下小奴一命。也通过一些炫丽的战争场面特技和一些令人涕泗交流的感人场面来抓住观众的心。这样的安排无疑使电影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力量,使人物的形象饱满丰富。

从电影的内容来看,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伟大的。他追求仁义,并希望把仁政运用于治国理念中。他传道授业,哪怕颠沛流离,忍饥挨饿。他秉承了自己信念,直到终老。电影里,孔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与弟子的感情深厚令人动容,与鲁君谈论政治,铿锵有力,与季氏比赛射箭也是旁征博引……而他被人嫉恨,被迫背井离乡,流浪他乡,却为他的英雄形象涂上了悲情主义的色彩。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从人物塑造来看,虽然选用巨星周润发来演孔子,但周高大伟岸的身躯明显显得用力过猛了,一个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孔子在剧中显得文武双全,缺乏失意文人的样子。而演员满口论语与人物性格显得疏离,周迅饰演的卫国夫人南子表现轻佻,与当时那个年代的女性形象也相去甚远。从史实角度来看,颜回下冰水冒死救书简的行为也有点脱离实际,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更像法家思想的代言人。

总之,不管怎样,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光辉灿烂的,他到老年的时候专心致志在鲁国传道授课,编著了《春秋》等经书。他的思想也为后来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个人评价600字

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金刚川,看到有些人说不及预期,特别是故事单薄了些。我倒是觉得这种类型的电影很好。从一件事的不同角度不同场景去呈现战争中人性伟大的一面,同时也让观众感受了战争的极端残酷。

两个月能拍出这个水平的电影已经相当不错了。

如果一部电影的制作速度都可以在两个月内完成而且保持这个水平,那么电影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大大提升。

当然,也许是因为抗美援朝是一个特殊的主旋律题材,所以关注度高,对票房的贡献应该有这方面的因素。

而另一方面,当红实力派导演,加上实力派演员,又是票房的保证。这个配置本身就相当有市场。

那些说有点不及预期的观众,我是想是他们预期太高了。似乎这么多年来,大多数观众对一部电影的预期就是爆款。这个现象说明我们其实还没有养成去电影院观影的习惯。电影的类型很多,如果不是老少皆宜的电影,票房差一些很正常。但是如果一部电影能保持10亿以上的票房,收回投资还有所盈利是没问题的。从这个角度说,其实我们还是需要时间养成观影的习惯,并对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预期,而不是希望每部都是爆款。

回到电影讲述的故事,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自然当感叹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当好好珍惜。

只是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战争“。这两年懂王搞得世界不和平,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受打压。而另一方面国内内卷,特别是在职场打拼的白领们,如果人到中年没有一定的财富积累,996各种加班、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上待太多年之后,那么往往越努力越觉得无力改变现状。因为技能远远不够让自己跳出恶性循环的圈子。这大概是很多人焦虑的原因。

不管什么年代,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只是50年代,人们说的还是生存的问题。现在则是如何健康地并能持续循环向上地生活。

内循环当然很重要,但是外循环也得保持。如果没有新的形式出现,广大普通中青年还是996的话,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普通人的机会则越来越少。

过去的很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引来了很多的外资,人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有了工作,过上小康生活。现在人口红利消失,而新的经济形式并没有那么明显地出现,虽然我们在转型的路上,但还远远算不上转型成功。

遥想朝鲜战争的时候韩国刚成立不久,而现在韩国已经是发达国家。论发展的速度并不比我们差。当然,你可以说,人家是小国,发展起来容易些。但我总觉得这种对比该带给们一些思考。

比如韩国的电影,往往深刻反应社会问题,甚至影响社会。

而我们的电影,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可选消费“的一种,而不是刚需之类的精神食粮。

这些年虽然审查方面比以前开放很多,但开放的力度显然还不够大。以至于很多人还是追美剧、看韩国电影看好莱坞电影。显然我们的影视文化还比不上国外的。

金刚川里面开轰炸机的两个美国兵,一个只想完成任务早点回家,另一个死磕我们的高炮,最终机毁人亡。

我们和人家打战是为了保生存让人民群众过上和平的好日子,而他们打仗则是为了利益,虽然很大部分也有意识形态对抗的因素。

但对于参战双方的士兵来说,前者是集体主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后者更像是个人的一份工作而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个国家当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国正在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路上,基本的物质需求显然已经不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精神需求才是。

希望除了主旋律之外,也能有越来越多的其他类型的好电影。但这需要观众、监管部门和从业者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暖春》高中观后感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电影暖春》,女主人公小花的故事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暖春》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女主人公小花两岁时便失去了父母,由于无法忍受后爹后娘的虐-待,7岁时她逃了出来,被一位好心的爷爷收留,却遭到了这家叔叔婶娘的反对。后来小花上学了,在班上她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她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化了叔叔婶娘。小花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为了报答乡亲们,毕业后小花又回到了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看看小花,想想自己。在家里,小花尊敬长辈,有时她还自己做饭、打扫卫生,一个8岁的小女孩,几乎什么都会做,而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学习上怕苦怕累,生活上讲吃讲穿,铺张浪费,得不到东西时还常常跟爸爸妈妈生气,甚至还狡辩。和小花相比,我感到多么的惭愧呀。虽然我的条件好,但没有她的学习干劲足,没有她的生活能力强。

小花学业有成,本可以留在繁华的都市,可是她放弃了,毅然回到了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因为她没有忘记那里的父老乡亲,是那里的乡亲们抚养她长大,供她上学,才有了成绩。她要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村里的孩子们,让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她的这种赤子之心是多么的鼓舞人心啊!

人生的道路崎岖漫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向小花学习,以她为榜样,面对困难不低头,从小艰苦朴素,学好本领。而且,我还要把平时积攒起来的零花钱,捐给那些贫困山区读不起书的同学们。把自己穿小的衣服、不用的物品和看过的书整理出来,送给山里的小伙伴们。让他们感到,同在一片蓝天下,有时刻关心他们的兄弟姐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1511 字

+ 加入清单

夺冠》可以说是这个国庆档最万众瞩目的电影了,毕竟中国女排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中都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瞬间,影片的主演又是巩俐、吴刚、黄渤这些高口碑演员。因此影片开播前,网友在网上标注想看的人数就超过了百万人。

大家在期待的同时也难免好奇影片最终会呈现什么效果?其实大家也都猜测过,会是纪实类影片还是偏文艺类的电影,但是百密一疏,谁也想不到陈可辛把中国女排的故事拍成了让人看了会哽咽的高燃大片。

9月25日影片一上映,我就忍不住第一时间买了电影片,结果2个多小时的电影,影院里细微的抽泣声几乎没有断过。

观众第一次情绪大爆发,是影片里讲到1980年中日女排决战前夕,中国老女排们的训练日常时。

当时中国女排的口号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但是其实在这之前,中国已经有10年没有参加过国际大赛。为了让姑娘们能更好地应战,时任女排总教练的袁指导采取了魔鬼式训练,常常把女排姑娘训得精神接近崩溃。

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排球队已经开始把计算机运用在排球领域,电脑代替人脑,能更精确地预判运动员的数据。但是中国条件有限,全国的电脑也不过几台。袁指导沉思了片刻,立即决定在原本已经很严苛的训练上再把球网升高15厘米,加强训练强度。

然后他说:"这个电脑能预判得了吗?"

这不止是当时女排的状况,更是整个中国的写照,我们的父辈、祖辈,就是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让中国绝地反击,重新走上了正轨,这也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含义所在。

影片里第二个高燃的瞬间,是女排出征日本,无数的中国人聚在一起,几百个人围着一台模糊不清的黑白电视的镜头。后排的人根本看不到电视画面,只能靠前排的人实时播报战况,但是即便如此,依然影响不了大家的热情。

看这一段时,令人热血沸腾的,不仅是赛场上中国队面对有着"打不死的东亚魔女"之称的日本队,更是万众一心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980年已经过去了40年,但是这种凝聚力并没有散,我们反而更加团结,面对疫情时的万众一心,面对洪水时的众志成城,都和当年大家聚在一起为了一个世界冠军梦而彻夜达旦的赤子之心没有差别。

第三个让人感动的点,是郎平2013年回国重新执教后,一改往日"金牌至上"的体育理念,坚持快乐排球的理念,尊重每一个运动员自己的意愿。

郎平说:"曾经有一名外国记者问我: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一场比赛的输赢呢?我的回答是:或许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自信。"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在提及奥运会奖牌榜时,都有了云淡风轻的感觉,能登顶榜单固然好,但是即便结果不仅如此人意,我们也愿意为付出了努力的运动员鼓掌。这就是中国人越来越自信的表现。

没有特效,没有宏伟的场景,为什么我会说《夺冠》是一部高燃大片?因为虽然《夺冠》拍摄的是中国女排的故事,但是从中国女排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国发展的缩影,影片里有珍贵的过往、顽强的奋斗、还有越来越好的未来。这样的影片难道不高燃?不是大片吗?

而且不管你是什么年纪的人,你都能在三代女排姑娘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第一代女排能吃苦,无怨言;第二代女排顶着国家发展的压力努力向前;第三代女排有个性,但也同样有着敢想敢干的品质,这正是60、70、80、90后的缩影。

也正是因此,《夺冠》才能直击观众的心灵,让人看得鸡皮疙瘩直冒,泪涕横流。

我们一直都在说女排精神,但是在看《夺冠》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女排精神究竟代表了什么。女排精神就是影片中姑娘们即使筋疲力尽也要接住下一颗球的信念,是郎平在功成名就后为了中国女排选择回国继续执教的坚持,它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夺冠》拍出了让人一看就明白的女排精神,在内忧外患不断的当下,我们正需要一部这样能够鼓舞人心的高燃影片,所以千万不要错过,带爸妈去二刷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年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午没吃饭,把电影过年好》看了,感触颇多,从最开始被逗得哈哈大笑到后来的被感动落泪,三代人思想的代沟演绎了大多数人与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1、何为“孝”,记得看到一篇文章“孝”既为“顺”,我觉得很有道理,父母年龄大了,一些观点看法跟年轻人的肯定不一样,但仔细的观察你会发现父母在努力的学习,为的就是跟我们有更多的话题,作为儿女的我们呢,却经常是不理解、不尊重,甚至有时候会产生一些轻视,我们可以违心的去迎合上级,花言巧语陪好客户,为什么不能多跟生养我们的父母多聊聊呢。深深的感觉到人年纪大了,理解、倾听、陪伴对他们有多么的重要。虽然我对自己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个小城市依然耿耿于怀,但想想每周都可以陪父母两天,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我都可以第一时间赶到,

从这一方面来说还是挺值得的。2、安稳度日还是野心勃勃,曾经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每天都需要新鲜事物刺激的人,但最终还是选择进了家乡的政府机关,过上了早8晚五的公务员生活,每天工作不累,闲暇之余可以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会不定期的烦躁,不安于现在的生活,但始终相信“跨不去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是远方”,也始终没有像许多同事们那样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混日子,我坚持每天学习,坚持每年参加一项证书或技能的考试,我相信这样脚踏实地的安稳生活必定不会辜负了自己的青春,即便没有那些野心勃勃人的精彩绚烂,但会看到广阔的远方。3、子女的教育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越来越不理解90后,00后的搞怪,那天母亲催我生孩子的时候,说为的是百年之后不会替我操心,但我认为我的孩子有可能是20后,又能指望他们怎样呢。《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说道孩子是不依附于母体的个体,你把他生下来,不要想去驾驭他。怎么才能教育好一个孩子,生怕辜负了他千辛万苦成来到这个世上,所以一直没有准备好去成为一个母亲。要不要多报一些兴趣班?要不要去私立学校?要不要从小就把他送到大城市去接受更好的教育?要不要出国?这些答案我都无法给出。4、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如今遍地的低头族,过年回家沟通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没有网络就无法生活的节奏。互联网+确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便利、高效、丰富多彩,但也要看到那些五彩斑斓的屏幕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特别讨厌剧中那外孙女为了看什么bigbang的演唱会漠视身边所有亲人的行为,以后一定要注意,引以为戒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芳华》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每次观看完电影,我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场的。观看《芳华》,也不例外,离座起身站起来,走到过道就放缓了脚步,眼睛望着银幕上快闪的字幕,似有所思。一位中年妇女(姑且不说“老”字)走过我身旁时,对我说:“你没经历过,我全部经历了。”我瞥了她一眼,见她眼含泪水,表情压抑。我没有接她的话茬,不知道她所说的经历是指什么,如果指的是影片所描写的时间(从上世纪文化大革命后期至现在)范畴,那我也是见证人。如果指的是影片中没有点名道出那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生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做为旁观者,对那次战争也是略知一二的。 《芳华》里有句话:”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

男主人公刘锋在军人队伍文工团是一个”活雷锋“式的人物,为人热情,肯帮助人,甚至军人队伍的猪跑了,都要找他来把猪抓回,一次的”触摸“事件,让他这个”活雷锋“一落千丈,下放到连队,参加自卫战争,虽然性命保住了,但也丢失了一条胳膊。女主人公何小萍的人生经历是坎坷的,父亲文革入狱,母亲再嫁,被新家庭长期欺压。本以为来到军人队伍能得到善待,但现实还是粉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被下放到前线医疗队,每天和伤残、死者、血液、肢体打交道,最后成为了英雄,但精神终于支撑不住,进了精神病院。影片台词有段话,挺有哲理:“大白菜冬天放在室外不会坏,移进温暖的室内,就坏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精神,长年冰冷刺骨无爱,已经习惯,突然成为英雄,变楷模,世人称赞,反而崩了。

沧桑多年,“活雷锋”和“万人嫌”这两个没被生活善待的人,终于互相体谅,幸而走到了一起。“每次同学聚会,别人都是一脸沧桑抱怨着生活,而刘锋和何小萍,却显得平静温和,看起来比别人更幸福。”故事悄然落下了帷幕。 好人没好报,现实的今天还在演绎着各种版本,在路上扶起摔到的老人,反而被讹诈;杭州保姆纵火案;以及最近在日本开庭审理的“陈世锋杀人案”等等。是啊,好人难做,太难做了,可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好人呢?那是因为,善良是本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是因为,善良是武器:它是唯一能对抗邪恶的武器。更因为,善良是人性:聪明也许是天赋,但善良是“人之初”那与生俱来的人性。 成为一个好人,心中自有美好的世界,这就是做好人的最大福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传染病》观后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电影传染病》以后,我颇有感触。电影中角色们所经历的不就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吗?无情的病毒夺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一位又一位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不计报酬,不求回报,日夜辛劳,担起了疫情防控的重任,建起了一道安全防火墙。

2020年农历新年前夕,一条条坏消息从武汉传来,新型冠状病毒无情的肆虐,感染蔓延,确诊病人持续攀升,物资逐渐困乏短缺,口罩价格飙涨……。为了抗击疫情,整个中国在行动:医护人员走上一线,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遮住面容,连续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从病毒手上救回病人,防护面罩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压痕,消毒水腐蚀他们双手的寸寸皮肤。他们是为我们逆行的天使,一颗颗仁心怀着对生命的敬佩,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为了素不相识的病人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毅然决然地在请战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气势磅礴的中国精神:缺乏医疗人员,全国各大医院医生火速前往增援;缺乏物资,全国各地捐赠物资源源不断;缺少床位,火神山、雷神山神速挺立。

我大姨和姨夫也留在了武汉,他们没有回乡过年,都坚守在社区,每日打电话挨家挨户统计社区感染人员,将疑似病人送往隔离点,送住在社区的医护人员前往医院,为社区内行动不方便的老人送菜,为电梯消毒,控制人员外出……在武汉还有无数像大姨、姨夫一样坚守着的人,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行动,却有着一颗忠诚爱国的心。

1998年抗击洪水,我们胜利了!2003抗击非典,我们胜利了!2008年抗击地震,我们胜利了!2014年抗击埃博拉病毒,我们胜利了!胜利,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毫不陌生!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必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一种本性,就是不知不觉中,对某人或某物产生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主要讲述了故事主人公班纳特太太有一个毕生大志,这就是把五个闺女体面地嫁出去,故而总是把近旁有钱的单身汉看成某个女儿应得的一笔财产。于是故事中就有了几对青年男女跌岩起伏的分分合合。豪门子弟达西与聪慧机敏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之间的谗言误会,富家子弟彬格莱与贤淑善良的长女吉英之间的欲说还休,还有浪荡工艺丰翰与轻佻无理的小女丽迪亚的私奔绯闻……但是,最终男女主人公都放下了各自的傲慢与偏见,做出合乎自己道德的选择。

其实,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作者其实想通过这本书表达简奥斯丁本人的婚姻价值观,强调了经济利益和门第观念对婚恋的影响。

也可以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主人公都是一群幸福盲。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文盲,法盲,色盲等。幸福盲也是其中之一。主人公们都像一个自幼被封闭在洞穴中的人,在七彩光线下学者辨析青草和艳花,朗月和白云,体会到了那些被黑暗囚禁的盲人,手术后一且打开了遮眼的纱布,那份诧异和惊喜,那份东张西望的雀跃和喜极而泣的泪水,是多么多么的自然而然。

“生活中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光。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放下你的傲慢与偏见,就可以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观后感_电影小兵张嘎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三下午,我们五年级同学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场爱国主义影片——《小兵张嘎》。张嘎是一个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小英雄。他几分调皮,几分任性,几分机智。

有一次,张嘎与八路军战士罗金保叔叔扮成西瓜贩子出来侦察老钟叔的消息,正巧碰见了鬼子的胖翻译。胖翻译来到他们的瓜摊前,拿起一个瓜一拍,见瓜不熟,随手扔了,又拍开一个瓜,见红瓤黑籽,便饿鬼投胎般吃了起来,嘎子气得直瞪眼,正想挥拳揍他,罗金保拦住了嘎罗金保拦住了嘎子,对胖翻译说:“你吃瓜也不问价钱呐!”可胖翻译蛮横十足,嘎子见了拿起西瓜便朝胖翻译砸去,砸得胖翻译蒙头转向,结果嘎子他们缴了胖翻译的枪。

看到这儿,我们不禁拍手叫好。看完影片,嘎子的形象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但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嘎子敢进鬼子司令部,而我在课堂上竞不敢举手发言;嘎子能端掉鬼子的炮楼,可我一遇到难题就畏缩不前;嘎子爱憎分明,而我明明看见同学做不好的事情竞不敢当面指责……

嘎子虽然是作家在战火销烟的战争年代中虚构出来的一个小少年英雄,可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可贵精神,很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二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从一开始有个少年曾经来过这个自媒体的定位就是以严谨的专业态度和不正经话语表达来观影观人生。但是今天的这部影片少年想暂时抛开定位初衷,来感受这部影片的内容,电影《三十二》和《二十二》的观后感与您分享。

《三十二》和《二十二》同一个导演,同样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的故事,二者不同的是《三十二》是2014年美国上映的只有43分钟的短片,写的只是其中一位老人韦绍兰和子女的故事;《二十二》2017年上映的则讲述的是二十二位老人的故事。该照片时电影《南京!南京!》中江一燕的剧照,影片中也有展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妇女被迫沦为慰安妇的片段,但是她们的正确称呼应该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

电影《二十二》讲述的就是截止2014年仅存受害者的故事,虽说是一部院线电影,实际上是一部纪录片,想起当时有朋友因为想避免心里难受就没去看,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心理,请您不要害怕这部电影,就像影片中说的一样,记录不是为了去憎恨,而是为了不被遗忘!观影时的感受有一点令少年心痛不已,就是其中一位老人讲述由于不幸的遭遇,而受到邻里之间的非议和指指点点,对这些人有种深深的失望和厌恶,他们以为遭到轮奸就脏了,不干净了,以至于带有色眼镜看人。本以为老人们会带着仇恨而活,但是观影之后才发现她们才真正做到了“温润岁月,执着善良”。影片中的老人看到日本志愿者带来的日本军人的照片,丝毫没有谩骂,而是微笑着说“他们也胡子掉了”,就像冯小刚的《芳华》中的台词那样: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能珍惜善良。《二十二》给我们展现的角度不是仇恨的角度,而是从历史回望的角度,带我们深情凝望着老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长征》的观后感

全文共 1942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长征》是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长征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长征观后感1

电影《长征》片长1.5个小时,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

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植焕蛩兀Φ粑ё范陆氐募甘蛏踔辽习偻蚬竦车木樱钪杖〉昧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为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在红军的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面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住了国X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如果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

虽然事隔已久,但每每回忆这些画面,我的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长征观后感2

在这个世界上,我喜欢的东西有很多。我喜欢音乐,因为它能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我喜欢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以锻炼身体;我喜欢电脑,因为它能查出我所不知道的中国奥秘;但是我喜欢的经典作品还非《长征》莫属了。

《长征》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是:我们的红军是可爱的,是英勇的,是不可战胜的。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战士既要对付蒋介石的围剿,又要面对雪山,草地这种恶劣的环境,有时红军一天就要行走一百多公里啊,而且都是山路,还有敌人的阻挡,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呢我们可爱的红军做到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红军飞夺过卢定桥啦,红军爬在几根光光的铁链上,你看那桥底下的江水,奔腾汹涌,如果一不小心掉下去,那性命没有啦。要是我们站在上面脚肯定发抖,站都站不稳。可我们英勇的红军确要与对面那讨厌的敌人勇敢的战斗着,并且胜利的打败了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本书上的英勇故事让我感动不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给我们的?不错!当然是我们那可敬可爱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你们看一个个红军在这长征路上遇上的千只拦路虎,他们遇到困难时总能做到不慌不忙,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军队,红军不能战胜的的啊!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我们要学习红军长征的这种精神,那就是面对困难要勇于战斗,无坚不摧,重于求实,独力自主,乐于吃苦,不惧困难,团结一致。

以前,我没读过这本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动脑筋的孩子,遇到困难,要不就不动脑筋,要不就去问妈妈,一点脑筋都不愿意动,父母常说我的脑袋会生锈了。遇到了拦路虎就只会退缩,不像红军那样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只要一遇到困难,脑袋里就浮出一个画面:就是经军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去克服困难的,每当这时我就会认真地思考怎样找到更好的方法破解难题。

我喜欢《长征》这本经典作品,因为有了它,我才知道要克服困难,要不怕困难,让长征精神发扬在我们的身上,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电影《长征》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北极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20年前让我看这部影片,一定会被片中玄妙的股市操作法则、天花乱坠的营销技巧震得晕晕乎乎找不到北。问题是,20年后才看,自己也在金融行业里工作了10多年了,影片在形式上毫无神秘感可言,倒是内容结结实实给我上了一堂人生课。生活就像电影,很多道理即便你懂了,却未见得能运用得当。就像橱柜里待售的象棋,每副棋都会配备一纸说明,但是,读懂规则不代表可以成为象棋高手先不说国外的情况。中国证监会每年出台多项法规,严禁业内人士内幕交易,以保证市场公平操作。

之所以那么多人竞相巴结内幕人士,好处是可以利用第一手信息在市场上翻云覆雨。然而,法律归法律,漏洞总是可以找得到的,《华尔街》里的大佬是这样总结的:“在这个行业,你不做内幕人士,就是局外人士了。”影片用了大量篇幅描绘庄家如何获取信息、散布谣言、营造市场、玩弄散户、最终获利脱身的过程。

如果你是一位股民,且你的信息源主要是出租车司机、菜市场大妈一类的人物,那么除了自求多福外,你只能表彰自己勇气可嘉了。或者,在股市里晕头转向的时候,可以去看看这部影片,再决定是否继续走下去。

技术派人士每日坐在电脑前,以为可以从那些趋势线、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数、成交量里窥视出市场玄机。而日薪80万美元的大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的办公桌上也有显示屏,也有花花绿绿的图表,不过这些更多地成为他们的消遣。更重要的工作是,雇佣一批马仔,盯住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在哪里用餐,与什么人碰面,去哪里谈判……这些常人看来无足轻重的琐事,在大佬的眼里却成为价值连城的信息,所有投资决断都是基于这些信息制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优秀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看完了电影会发现

真正幸存下来的人都是纯粹的人

她们不盲目得怨恨日本人 很多日本志愿者去看望这些老人 这些老人热情温暖得迎接他们 他们不会每天埋怨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日本这个国家

为什么日本不道歉

她们不盲目得自怨自艾 不会一味得感叹自己的命苦 只是在回忆时 因为自己的经历还历历在目而情绪起伏难以平复 回忆结束后 还是会告诉自己 过去的都过去了

生活还是要好好过

以前有很多关于慰安妇题材的电影 基本上都是根据历史资料和慰安妇们的话语 还原当年的场景 让观众切身体会那种被蹂躏绝望又恐惧的情感

“鬼乡”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 看了以后 让人愤恨不已 被拉去当慰安妇的只有10多岁 然后每天被-- 生病了就拉去活埋 来月经了就挨打

日本人一不高兴就让全体脱光衣服在广场上站着 挨个羞辱 我经常在想 这些日本人自己没有母亲没有姐姐没有妹妹吗? 他们在--这些无辜女性的时候

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人吗?结果 这部电影充分得告诉大家 并没有 他们可以一边说 你好像我的妹妹 你好像我的妈妈 然后一边把你-- 真的让人恨得牙痒痒

而二十二这部电影 用很新颖又很特别的方式重新以另一种角度让人们更了解了慰安妇 全篇都是一种很平缓又很震撼的节奏

简单得记录了二十二个幸存的老人的生活和一些简短的采访

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 她们现在怎么样了?而不是以前她们怎么样了。

不知道制作组是怎么得到拍摄允许以及怎么采访的 我想应该是用了足够的关心与等待吧

历史的创伤需要被记住 但如果成为了好好生活的阻碍 那就还是往前看吧

这些老人们很幸福 有儿女有子孙就行了 也许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些从未谋面的日本政府的人的道歉 而是不受人打扰的天伦之乐和安详的晚年

里面有一个志愿者 教师职业退休以后 就一直在帮幸存下来的慰安妇打官司 想让日本政府赔偿和道歉 结果30年过去了 什么都没有得到

100多个人只剩22个人活着 他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重来 他不会打扰她们了 不会再浪费时间在过去 会帮助她们好好地过好以后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摔跤吧,爸爸》取材于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虽然电影的故事情节老套了些,看到开头,就已经猜到了结尾,并没有多少悬念,然而,即使如此,也还是忍不住热泪迸流,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走进了我内心深处的电影。整部电影在叙述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种种不同的思考,女权、父爱、励志、榜样、传奇、体育竞技精神等等,但我更愿意用一个词来概括它:梦想。整部影片就是讲述父亲、女儿们在实现梦想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梦想的分量可以很重,也可以很轻,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它。梦想,如果你只停留在想的阶段,那它只能是梦,如果你把它看得很重,没关系,总有一天,时间会把你的付出熬成一种获得。曾是国家摔跤冠军的爸爸迫于生计而放弃了自己的摔跤生涯,但是他从未放下那个为国家赢得一枚金牌的梦想,因为他明白,他的这个梦想很重很重。

每个人都是一口井,你永远都无法估量井的深度。无疑,影片中的吉塔、巴比塔是幸运的,她们有一位伯乐父亲。影片刚开始,有很多姐妹俩反抗父亲的搞笑细节,年纪还小的她们和村子里的人一样,认为女孩子是不可以参加摔跤运动,认为自己不是摔跤的料,认为父亲对她们的摔跤训练注定不会成功。但是当吉塔第一次的摔跤比赛失败之后,问爸爸下一次的比赛是什么时候时,父亲只是微微笑了笑,因为那时父亲明白了,在女儿们的心中,那颗叫理想的种子已经发芽了。之后,在一次又一次的赛场上她们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去赢得那枚金牌,不再仅仅是父亲的希冀,更是两姐妹的梦想,她们明白了,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总要有所付出和牺牲,当你成功之后,所有的鄙视、质疑都会变成掌声。

赢得世界冠军,对当时的姐妹俩来说,这个梦想的分量可谓是重之又重,但父亲的默默付出和牺牲又给了她们勇气和力量。父亲的爱,不善言辞,却浸透在所有的行动里。没有能给女孩子用的训练场,他就自己修建训练场;为了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训练两个女儿,他辞去工作,去干最苦最累的农活;为了能给女儿们买摔跤垫,他低声下气的去求人申请资金;为了能更好的指导大女儿,帮她走出困境,他不惜离家搬到学院附近的小出租房里等等。是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父亲去培育孩子变优秀的决心,哪怕在困难、讥笑嘲讽面前。父亲的形象永远是高大的,但会在关系到子女前途的困难面前会选择低头,当一向刚正而又严肃的父亲为了能让女儿能够继续留队训练,留着泪,苦苦哀求着,像个犯错的孩子一样,让我的眼泪一下子决堤了。

在最后一场战役中,女儿依靠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击败了心魔,以一个漂亮的彩虹摔打败了对手。当被关在小房子里的父亲听到自己祖国的国歌响起时,他也热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他知道吉塔不会让他失望的。“你是我的骄傲”这是吉塔成功后,父亲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女儿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父亲的人生哲理:没有人能动摇你坚如磐石的梦想,不用理会那些闲言碎语轻蔑张狂,且让他们嚣张 有时沉默才是力量,在不远的未来 你会证明谁是真正的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雨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看完了汤姆克鲁斯、达斯丁沃夫曼主演的经典片《雨人

看的时候我想起了最近另一部国产的李连杰、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想起它是因为这两部说的都是一个关于自闭症患者的故事。我不能说哪一部更好或是哪一部更坏,因为这两部都不算是商业类型片,人物的关系和表达的方式也都不同。导演拍这样电影的目的,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动。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这个作品就是成功的。

但是从这两部电影之中,我们也能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很大差异。看《海洋天堂》,更多的是依靠亲情产生的无私却巨大的力量。看到一个父亲为儿子所默默承受、默默付出的深沉的爱;看《雨人》,你却能看到更多:弟弟对父亲的憎恶,对金钱的不择手段,对哥哥的鄙夷,到最后弟弟明白了父亲的爱,明白了钱不再是问题、亲人才是唯一的道理,也明白了哥哥其实是个值得崇拜甚至嫉妒的天才。

看《海洋天堂》就像看《大地震》一样,心里难受的要命;但是看《雨人》,你却更像是在体验真实的生活,淡淡的欢乐和淡淡的悲伤在这段漫长看不到尽头的心路历程上,左右着你的选择让你彷徨不定:时而愤怒,时而幽怨,时而同情,时而无奈。

影片的最后,弟弟终于重新找回了亲情。尽管他的哥哥像个植物人一样冷冷得不能体会到弟弟查理的心情,但是弟弟还是心甘情愿的承受了。就像当初他的父亲一样,这时候的查理已经成熟了,理解了父亲,原谅了父亲,也接受了自己这个“愚蠢”的哥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