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入户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汇总20篇】

从今天起,我开始了高中生涯,上了第一课——军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入户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仅供参考!

浏览

5199

作文

453

2024年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1869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3月20日

我局帮扶的汪川镇属于全区16乡镇之一,位于秦州区南部,属二阴浅山区及林缘区,距市区80公里,东毗大门乡,西邻礼县盐官镇,北连天水镇,南与徽县麻沿河乡接壤,镇辖28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12个镇属单位,总人口41398人,农户8021户,全镇耕地面积91200亩,其中川地463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这些详细资料是翻阅《秦州区志》得知的。这些资料给我传达了2点信息:地域较为偏远,生活水平低下。我联系的帮扶村汪川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多,人均纯收入才1800元。3月16日,天气晴朗。我和党总支书记唐秀成及其他副局长带领民政系统全体干部深入汪川镇3个帮扶村通过入村入户的形式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汪川村隶属汪川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1195户5473人,耕地面积9200亩。我帮扶的对象户主名叫汪章娃,60岁,小学文化程度,家庭共有5人,具有劳动能力的只有2人,耕地面积只6.5亩。一走进汪章娃的院子才发现,他们住的仍然是土坯房,东西共有6间。家中仅有一些老旧的家具,一台老式彩色电视机。在与汪章娃的交谈中才得知,他们家的收入主要靠庄稼,但庄稼主要解决全家人的吃饭问题。平时的经济收入靠孩子外面打工和家庭养殖。而说起养殖,他说,自己家喂养着一只奶牛,每年可给家中带来4000多元的经济收入。在汪川镇,这4000多元相当于5亩小麦的收入,看来发展养殖对于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高效经济模式。为什么这个村穷就是因为用于庄稼的耕地太多,而养殖种植业太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一直不能突破贫困线。如能多发展养殖项目,在致富方式上打破传统,标新立异,通过新型模式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应该是一条切合实际的好办法。所以,如能壮大全村养殖业也是对村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升。

20xx年6月1日

5月28日。我决定去局里的定点帮扶村汪川镇汪川村去看一看。棉虎村地处汪川镇东部,因为地处园林区,周围群山环绕,植被覆盖率高。这个村也属于自然村,村干部介绍,全村有933人,人均纯收入2300元,较之于汪川村经济水平相应高一些。棉虎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山路崎岖不平,我与其他分管领导一行驱车绕过了几道弯子才到达。村书记白全生、村主任李宝生早就在村口等着我们了。下车后,我们径直走进村委会。白书记向我介绍了全村实情:土房多,土路多,养殖种植少,全村贫困人口多,这些都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了解民意,倾听民声,随后我们特意走了几家困难户。一些村民愁着没钱花,盖不起房子,一些村民说由于困难给孩子娶不上媳妇,也有一些村民因为年老体弱,孩子常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他们也失去了劳动能力,主要靠低保维持生活。由于家庭情况各异,帮扶工作就成了一件难事,但大家对政府确定的向小康生活迈进的目标仍然充满着信心。一位村民动情地说,棉虎村穷,但大家都有一副好身板儿,如能让土地长出药材,让外面的客商前来收购,那外面的生活水平肯定要翻一番。村民的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他的话隐射2种含义:种植和道路。因此,要实现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必须要考虑解决这两个问题。

20xx年7月8日

7月6日,我们再去棉虎村做进一步考察调研论证。棉虎村海拔高,空气湿润,虽然全村经济水平普遍低下,也存在村民“行路难”的问题,但棉虎村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可利用资源丰富。为了实现村民的良好愿望,与村委会干部、村民代表协商后,我们一致决定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共同帮助全村落实以下几件实事:一、硬化乡村巷道。二、新架桥梁一座。三、开发养殖种植业。这些项目的倾情实施要尽快打破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将这几件事情及时落到实处,7月以来,我们多次与相关单位领导进行协商后,经费得到保障。连日来,组织村民已完成长1900米、宽2米的乡村巷道硬化工程;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目前正在兴建全长30米的棉虎村人行桥;正在开工实施全长1.25公里,宽4米的通村水泥路。根据棉虎村的气候、海拔以及丰富的土地资源,经过村委会一致同意,同时结合全村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我们决定进一步发展全村养殖种植业。目前,已与市药材公司进行了合作洽谈,通过协调,药材公司提供药材种子和技术指导,合理利用种植土地,在核桃园中套种药材。道路与养殖种植问题的彻底解决,对我们进一步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我想,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我们的设法努力,有村民的共同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一定取得显著成效。

更多热门日记推荐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阴

春节前夕,大汾村‚三送‛工作组在全村筛选出了十户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进行了春节慰问。帮他们买好了过年的面条、大米、棉被和衣物,并给了每户家庭600元现金。今天,‚三送‛工作组对这四户家庭分别进行了一一回访。

‚你们比亲人更亲,比儿女更贴心‛,受回访户这样称赞‚三送‛工作组成员。他们看到工作组成员来回访,个个喜笑颜开,看到他们喜乐融融,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村民刘来娣对我们说:‚自从丈夫郭志汗患上精神病后就没有过上一个好年,十多年了,每到过年就为备年货愁眉苦脸,感谢你们去年临近春节为我家备足了年货和过年用的现金,这次,我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过上了一个幸福的欢乐年‛。村民郭石古对我们说:‚去年妻子肾炎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且欠了许多债,人去又财空,春节临近,正愁没钱备年货,幸好有你们党的好干部为我家雪中送炭,让我家过上了欢乐年‛。村民宋先伦家、郭昌有家过的春节也比往年更加幸福、更加喜庆。

天气有些寒冷,但我们被群众的热情包围,大家围坐在村书记家里,谈着今年的打算,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瑞林镇驻大汾‚三送‛工作组 刘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3月1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第一次来到文廷海家。老文全家5口人,耕地面积5亩,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经济作物土地面积3亩,主要种植果树等树苗。由于耕地面积少,农作物收入很少。2009年借款、贷款1.5万元在街道建起一间小卖部。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10月,其小女儿经医院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异常,这月初,他们自筹4万元在兰州323医院为女儿做了心脏病矫正手术,花去诊断检查、手术费3.8万元。最近,两间土木结构房屋因年久失修加上春季阴雨连绵导致倒塌,无经济能力进行修缮。长女和儿子均读高中,其学费和生活费来源严重不足。这一连串的打击,无疑给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使夫妇俩陷入了极度苦恼之中。

看到其凄凉的家境和朴实憨厚的一家人,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暗暗下决心:认定这门“亲戚”,尽自己的所能,全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经过入户走访,在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向他们讲解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政策,赠送了“连心卡”和“联村联户”宣传资料,把500现金塞到了老文的手里,老文推托着说不能要你的钱,我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帮你们度一下眼前的难关,并把带来的衣物和给他上高中的儿子买的一双运动鞋,一并送给老文。

48岁的文廷海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朴实憨厚、待人诚实,是农家活道的行家里手,特别对果树和树苗种植很在行。虽然他们的生活不富裕,但是心态却非常乐观,把我当成了诉说家常的知心人。通过倾心交谈,我们把家庭发展做了轮廓计划。眼下,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燃眉之急:一是立即想方设法报销小女儿手术费3.8万元;二是近期完成危房改造;三是种植2亩白皮松18万株,种植1亩樟子松10万株;四是申请有关单位免费提供柴油抽水机或玉米脱粒机一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11月16日星期三多云见阴

起床闹钟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这是我们第六组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鸟儿岭村“进村入户”的第二天。

站在户主刘老师的院子里,享受着乡村早晨的宁静。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户,村民大都住上了楼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经建好了第一层,这是刘老师的女儿女婿用打工赚来的钱修建的,计划修建三层,两个刚成年的儿子一人一半,他们建好房子以后,继续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刘老师说十年前修房子时,建筑材料全靠马队驮运,使我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今天,村干部将陪同我们访问贫困户,我有些疑惑:“这里条件很好呀,怎么也有贫困户呢?”陈支书告诉我,村里有几户孤寡老人,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还是很贫穷的。我们步行到了今天访问的第一户,这是一栋原来六、七十时代的老木房子,木质窗格镂空着“卐”字格,窗格中央位置是一颗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间,彰显着当年的些许辉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砖瓦洋房中却显得格外寒酸。房檐下,杂乱堆放着几只南瓜、一堆红薯,还有一架许久未用了的石磨,悬挂着的竹竿上晾晒着几件已经洗得褪了色的衣服。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户主张奶奶已经82岁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与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儿子相依为

命,现在主要生活来源是家里不多的田地,自己的农村社保和来自各方面的救济。了解到情况后,几位同学纷纷慷慨解囊,为老人捐了几百元钱,让老人家添点御寒衣被,买些生活日用品。对于我们送上的慰问金,户主的儿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书才把慰问金放到了他的手里。

第二户贫困户是82岁的王奶奶,儿子早逝,王奶奶身体倒还健朗,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够处理。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向我们道谢,念叨着我们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后辈的温情。当我们和王奶奶合影的时候,王奶奶说她的旧帽子不好看,坚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们一起照相,好可爱的一位老奶奶!陆续又去了两家贫困户,都是因为年老无子、身体残障方面的原因致贫,我们为贫困户都送上了慰问金,钱不多,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体现社会的温情。

整个走访花了近三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谈到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面临着负担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医疗保障不足、安全隐患多等等问题。

在鸟儿岭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乡镇医院住院全免费的农村合作医疗,镇里也正在修建敬老院,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正

在慢慢解决,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脱贫下乡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6日星期三 天晴

入乡驻村已到第三天了。今天我们按照乡上的安排,去xx村下边的陶家村观摩学习秋季双垄全膜覆盖技术。因为那里有个种植老板承包了千亩撂荒土地,准备在明年开春时种植马铃薯。正好这些天他在组织劳力开展秋季覆膜。和我们一同前往的还有乡政府梅乡长和县新闻中心的小钟记者。

走出乡政府大门往县城方向走了一公里多,车辆拐弯跨过米拉沟走上了一段崎岖的山路。路面不宽,斜跨在陡峭的山坡上,坑坑洼洼十分难行,从车窗望右望去,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随行的钟记者吓得的眼睛都不敢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到达了洋芋老板的“大本营”。其实那是个窑洞,因为那是在土崖上挖出一个深坑,然后在上面搭些木棒,上面盖些草和土,就成了简易的房屋洞。我们下车时,窑洞门前支着一口大锅,听洋芋老板说锅里是在煮洋芋。车辆无法继续前行,我们稍稍休息后,跟随洋芋刘老板徒步向山上行走。山路曲曲弯弯,比较难走。不过政府梅乡长似乎走惯了山路,走得很轻松。对于这点山路,我也很轻松,一直快步走在大家的前面。约莫走了40来分钟,我们终于走到了山顶。向下望去,刘老板所承包的大部分耕地已翻耕并进行了秋季覆膜,白茫茫的一片连一片,好像是一个又一个的池塘。从山梁继续前行一公里左右时,一大帮农民群众正在田里用机械覆膜。我们来到田边,和农民们一阵寒暄后,一个个都拿起铁锨,和田里的老农们一齐跟随覆膜机开展覆膜。以前没见过覆膜机,开展覆膜一直是用起垄机起垄,用手工覆膜。现在的覆膜机十分灵活,除在地头需要对地膜压土外,起垄、撒肥都是自动化。梅乡长和我们驻村帮扶组工作人员一齐从老农门手中接过铁锨,一前一后地跟在覆膜机后边往铺好的地膜上压土。压土的技术不难,每隔一米左右压上一道土,害怕刮风后地膜被卷走。在和老乡们说说笑笑的干了20来分钟后,没有劳作习惯的我们似乎有点累了,一个个气喘吁吁。随行的记者不断地抓拍我们劳作的照片,但是大家都似乎有点难为情,也许是认为有点做作吧。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点劳动真的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从小在家帮助家人下田劳动,这么一点劳动真是小菜一碟。

道别田里劳作的乡亲们后,我们下山。比起上山,下山较为轻松。可是对我们随行的小钟记者来讲,这一上一下的徒步行走已够受了。到山下刘老板的大本营时,门前大锅里的洋芋已香气扑鼻。揭开锅盖,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洋芋绽的开了花。大家乐呵呵地大吃起来。味道真的很香,以前不怎么爱吃煮洋芋的我,今天却一连吃了三个。吃过洋芋,我们开始坐车返回。可能是累了,大家都不怎么说话。望着窗外的大山,我在想近年来干群关系疏远甚至恶化,与我们的广大干部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很大的关系。这次选派干部开展的入乡驻村活动如果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将对改善干群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情日记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3月12日晚20:00点,回龙镇联丰村委会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在这里,联丰村俄堂组2015年第一次村民会议正在举行,考虑到村民们白天要忙着春耕生产,村委会决定将会议定在晚上举行。

会议由联丰村新一任总支书记王德炳主持,驻村干部王林森作记录,会上,首先选举产生了俄堂组新一任队长,选举安全按照民主集中制,采取一人一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最后,村民钟方海以最高票数当选。

选出队长后,随即进行了2015年小麦种植面积的统计和红粮预订面积的统计工作,并逐一签订了小麦补偿协议。最后,王书记组织大家讨论俄堂组2015年同步小康硬化路建设的相关事项,全体与会人员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反映了许多问题,经过大家的努力协商,最终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本次会议也圆满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林溪镇的村村寨寨时刻活跃着一支支“精准扶贫”入户调查工作队,他们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平日还是周末,都走村窜户,深入群众家中详细询问其生产、生活情况,并认真评估登记。自林溪镇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二字开展工作,全镇精准识别工作稳步推进。

调查技巧“精准”培训。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林溪镇第一时间成立以镇三家班子主要领导挂帅的,以各贫困第一书记、挂点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镇“精准扶贫”工作。10月20日,林溪镇组织全体乡干,各村党支书、主任,区、市、县第一书记以及县、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召开“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动员培训会。重点强调要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工作方法,公正、公开、透明的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做到入户真,调查真,数据真。会上还就精准识别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详细培训,为下一步精准识别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保障“精准”投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使精准识别顺利开展,林溪镇精准投入从吃、住、用、行等方面为精准识别工作提供保障。此次,派到林溪镇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的区、市、县工作队员来自19个后盾单位,共计37人。为扫除他们驻村工作的后顾之忧,林溪镇除动员各村帮助工作队员安排宿舍的同时,为他们购置了床垫20张,被子40床,被套40套,资料袋、遮阳帽、手电筒等用具也一应配齐。针对部分偏远村屯开展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林溪镇加强调度,统筹安排全镇公务用车全部服务精准识别工作。截止目前林溪镇共投入4万元为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宣传发动“精准”到位。在“精准扶贫”宣传方面,林溪镇充分利用“百姓宣讲”这一平台,组织本乡镇侗款师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要求、方法步骤等内容编成侗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形式进村入屯进行宣传。10月20日,在林溪镇冠洞村冠大屯举行的“百姓宣讲”专题报告会上,侗族款师吴怀新以侗款《精准扶贫,共同致富奔小康》进行宣传,受到群众欢迎。同时,各工作组抓住重阳节各村活动多、群众集中的有利时机,将精准扶贫宣传动员会开到行政村,开到活动现场,开到群众当中,把“精准扶贫”宣传到群众心中。截至目前,林溪镇共计悬挂“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横幅28条,发放宣传资料7500份,为入户开展精准识别调查营造深厚的社会氛围。

入户调查“精准”推进。为提高精准识别工作效率,林溪镇各个工作小组除了对贫困户分布情况进行划分外,还对识别对象的在家情况和作息时间进行分门别类,为加快工作进度,各个工作组均启用“白+黑”、“5+2”工作模式,不辞辛劳,不计得失,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评估,稳步推进全镇精准识别工作。截至27日,林溪镇共完成入户调查评估2503户,10413人,占总任务数的6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13 字

+ 加入清单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今天,我跟随驻井塘乡鲁草坪村“四深入”工作队,一同前往村里去调研。途中,瞧见不少村民在道路旁搭建一个简易厂棚,向过往的人群销售自家栽种的西瓜、葡萄等农产品,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乡间美丽画卷。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约上午10时左右顺利到达了村里。“现在村道修好了,可省时不少,以前我们仅从乡政府到村里都得需个把小时,现在从县城到村里也只有一个小时多点点。”随行的井塘乡人大主席唐江永深有感触。

“是了,进村的道路修好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购买了摩托车,村民出行方便快捷多了;村民建房的成本也降了,仅红砖运输费一个就便宜了2分钱,着实让村民节约不少。”村支书盘向荣谈及这条新修的水泥路,一脸幸福的笑容。

“早些年,路没有修好,村里若有老人患上疾病,得需用担架抬着去看病;如今路修好了,只要一个电话,县、乡卫生院的救护车可直接开到村里,省了不少事……”一旁劳作的村民魏荣光也主动迎了上来。

鲁草坪村地处偏僻,交通落后,到达村里需要走长约4公里的崎岖山路。因山路崎岖,鲁草坪村村民外运木材和农产品依赖的仍然是肩挑马驮等原始交通方法,一天下来只够来回两、三趟,严重制约着村里的经济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去年2月份,县里的“四深入”工作队进村后,通过搞调研、摸实情,决定把修建进村的4公里水泥路作为扶贫工作的第一位工作来抓,通过修通村道,来拓宽村民致富门路。经过向上争、部门扶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120余万元,开工建设100天后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这条“希望之路、发展之路”建成通车后,让很多村民都流下欣喜的眼泪,当地瑶族同胞更是亲切地称它为“连心桥”。

在村头,我们还遇到了正准备上山进行杉树抚育的四组村民曾凡达。他领着我们来到了村里新建的杉树基地。

来到杉树基地,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快齐膝高的杉树苗,微风轻轻一吹,小树苗迎风招展,惹人欢喜。鲁草坪村尽管山林较多,但许多山地都在海拔600米以上,气候、土壤对林木的种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县里的‘四深入’干部到村里后,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并邀请县林业、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多次实地调查论证,认为村里的气候、土壤都很适宜厚朴和杉树的生长。于是,“四深入”干部想方设法筹资培育了足够种植近1000亩面积的厚朴、杉树苗,免费赠送给村民种植。为了保证村民今春种植苗木的需求,还特地从外地调购了部分杉树苗。据村支书记盘尚荣介绍,全村今春共培育和调配杉树苗18万多株,种植杉树1300多亩。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今年种植了杉树80余亩,目前长势良好,照此生长速度,过不了十年,我家光杉树收入一项就可达数十万元,明年我还要扩种100亩。”曾凡达一边锄草一边打着自己的家业“小算盘”。

鲁草坪村5组距离村部还有数十里,居住人口50多人,由于路途较远、村民居住分散,高压电架设成本较高,村民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该组一直没有接通高压电。因为没有电,村民们仍然过着靠点松枝、煤油灯、蜡烛照明的黑暗日子,一斤煤油涨到了7块多钱,要卖10斤玉米才能买到一斤煤油。为了节约油钱,村民们常常赶在天黑前就吃晚饭,忙完农活天黑后,只好摸着黑吃饭。针对这一难题,工作队多次到县电力局汇报、争取,终于在去年12月底,为组里争取到8台光伏发电机,并及时安装调试好,供村民使用。

“自从有了光伏发电机,我们告别了用煤油灯照明的穷苦日子,跟村里其他组的村民一样用电灯照明、看上了电视,我要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们瑶族同胞看到了‘光明’。”谈及此事,村民田平激动不已。

在村小学,碰巧县教育局的领导也在这里,专程为该小学配送农村远程教育设备。据负责安装的技术员覃某介绍,安装调试后,山区的孩子可以跟城里的教师进行远程互动教学,可享受城里孩子一样的师资。

夏日的阳光是最灿烂的,夏季的风景是最美丽的。我们坚信,在“四深入”结对帮扶单位的全力扶助和鲁草坪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过不了几年,鲁草坪村瑶族同胞们最美丽、最美好的“夏日梦”将会如期而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基层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2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海平深入到淮安工业园区宁连路办事处小李村,清江浦区淮海街道向阳社区,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三进三帮”调研活动,通过走访、座谈详细地了解村、社区及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困难和发展对策。

在宁连路办事处小李村,王海平了解到该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只有一万元,低收入户17户。主要问题是村里道路不畅、农业设施老化、群众致富意识不强、集体创收项目匮乏等,王海平要求村两委班子一要因地制宜厘清发展思路;二要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城郊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三要加强群众技能培训,增加务工收入;四要充分利用扶贫资金整合资源,积极发展物业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五是党员干部要强化“双带”意识,为群众做好示范表率。

在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王海平了解到企业发展有序,节后生产顺畅,三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现急需解决企业用电的增容等事宜,当即表示尽快协调会办解决企业110KV增容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扶贫帮困民情日记格式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4月21日,星期日,下雪初春的巴音布鲁克依然冰雪交融,寒冷刺骨,昨晚起下个不停的大雪使本来略微转暖的天气犹如又回到了冬季。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想着巴西里克村的贫困牧民,我也顾不上下雪的问题了,牧民们从“冬窝子”返回不久, 棉被很单薄,御寒物品少,这样的大雪日子过得怎么样了?每当想到他们,我的心里就沉甸甸的。

冒着齐膝的大雪,踩着泥泞的道路,我们首先来到了残疾牧民党杰家。眼前的景象让我吃了一惊,离4 A级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景区不过几公里路,而党界家却还住着泥土堆砌的房子,屋里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这样的房子在别的乡镇都很难看到了。党界今年51岁,家里一共四口人,因为身患疾病身体残疾,是村里的无畜户,全靠他妻子和女儿给大户放牧打工,女儿很早就辍学在家,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走进他家的院子,一家人放下手中的活,与我们攀谈了起来。我问他们今后有什么打算时,党界说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通过他们的劳动能过上与别人一样的幸福日子。听着他含糊的讲话,看着他蹒跚的步伐,我的心就象外面的天气一样阴郁难受,深深感受到了身上的担子……把带去的棉被发放到他手中。

后来又走访了几家牧民,虽然在每户困难家庭,我们都给他们送去了慰问品,但我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些微薄的慰问品对于他们困难的生活状况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然而令我感动的是,虽然今天我们的走访不会给他们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重大改善,但他们依然对我们的到来充满了感激,再三感谢党和政府想着他们,关心着他们,即使一些行动不便的牧民,在我们离开时也不顾我再三劝阻,坚持要冒着雪送到院子外面。他们的淳朴与善良深深地感动着我,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执政理念,更加感受到扶贫助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加坚定了我要为牧民多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现在我的梦想就是通过我们的苦干实干,让贫困牧民尽快脱贫。衷心希望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情日记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9月11日,xx县民政局的领导及干部,还有清水河镇的民政干事找到工作组,落实李得海老人军人生活补贴的事,由我带路,我们一同来到李得海老人家。

现住清水河光明路2巷的李得海,1934年10月10日出生,回族,丧偶,农业户口,户口在宁夏泾源县香水镇,现在靠捡拾垃圾为生。1951年2月由平凉参加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在平凉自立团独立营四连二排当兵,后调往宁夏泾源县公安队工作,1987年前往新疆至今。1998年5月,李得海在原宝地对面住的两间砖木房屋,因规划要求搬迁。2011年李得海居住的房屋因失火不能居住,经社区、镇民政办协调区镇党委,通过抗震安居资金新盖一间20平米砖木房,居住至今,老人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工作组先后两次进行了慰问,在入户走访时,李得海老人向我们反映了他生活补贴的事,老人说:“生活补贴我一直都没有领,你们工作组能否帮助解决?”

问老人:“老家有亲戚吗?是否他们在领?”

老人却始终回避老家宁夏的亲戚不谈,说起三宫及大西沟亲戚的事,但工作组却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向县民政局咨询了这方面的知识,并经协调,由县民政局向宁夏泾源县民政局发函同意将老人的老军人生活补贴(每月525元)转至xx县发放。今天县民政局到老人家来,主要是落实老人是否前面领取生活补贴,如果没有领取,将协调宁夏泾源县纪委帮助协查。

说话间,这时旁边的一位邻居走了过来,告诉我们:听父辈说起过,钱一直由他老家得智障的儿子在领取。于是给老人讲:“我们已经调查了,是您的儿子在领取您的生活补贴,对吗?”。最后老人终于承认是老家的儿子在领生活补贴的事。

问老人:“从您儿子那里把补贴追回给您,好不好?”

老人说:“钱都花了,我不要。”

问:“现在把您的补贴转到xx县清水发放可以吗?”

老人说:“这好得很!”

告诉老人:“您是否愿意回宁夏老家,民政局有救助站可以免费送您回家的。”

老人说:“我不回去,我喜欢新疆这个地方!”

几经周折,李得海老人享受老军人生活补贴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工作组帮助老人办理了农村信用卡,并写了申请,并由县民政局将其身份及申请有关资料邮寄至宁夏泾源县民政局,相信不久,老人就会尽快享受到生活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2月24日早上,我和单位同事一道走进了下川五组。这个组地处马安川下方,离政府机关不是很远。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也有一些贫困户。在路途村民的热情指引下,我找到了韩久朝的住居地。他家在韩家大院里,几间陈旧的泥巴瓦房夹在其它住户房子中。当我走进韩家大院院落,找到他的住所时,主人没有在家,一把大铁锁紧紧锁住两扇破旧的大木门。我向周围邻居打听,方才知道一大早就背着几十斤花生到集镇油坊榨油去了。于是我调转头就返回到集镇,找到那个油坊。在油坊里认识了他。韩久朝是一位个头不高的中年汉子,今年56岁。虽然年岁不算大,由于常年劳作,几年前就患上了腰椎骨增生的毛病,一般的活干的就很吃力。因为他有病不能外出打工,他的妻子熊承平只好走上了常年外出打工之路。韩久朝家有耕地4亩多,其中一半就租给了别人搞产业。自己忍受着病痛,辛勤耕作着这两亩来地,还喂养着一头生猪。如果不是患了腰间盘疾病,按说这家还不算特别困难。一个20多岁的儿子毕业不久也到深圳打工去了。韩久朝告诉哦我,妻子和儿子都在打工,虽然收入不多,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帮扶,全家有信心早日脱贫的。

我的另一户扶贫户户主叫胡承香,今年也是56岁。来到她家,她在她的现任丈夫的帮助下,从病床上挪到手推轮椅上,推进堂屋。她告诉说:5年前,身患乳腺癌,手术后复发,现在的身体非常差。因为自己生活达到了无法自理的地步,是他的现任丈夫崔自喜守在家里伺候她。一个20多岁的儿子早年放弃了读书,走上了打工的行业,在家乡帮别人安装水电等挣些小钱养家糊口。原来,这家是个组合家庭。10多年前,前任丈夫离异,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家住马安镇姬家坪村6组的单身汉崔自喜就走进她家们,为她拉扯孩子。至今,崔自喜的户口也没转到下川村。谈到家里脱贫的打算时,胡承香感到很为难,丈夫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只有儿子一人打工,收入微薄。她想贷点款在集镇上开一个电焊等修理铺子。希望能够得到帮助。走的时候,我诚心的对她说: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向村里提出,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把问题解决!

告别两户帮扶对象,走在返回的路上,我在深思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老致贫,由于劳动能力下降,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还有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等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现状,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240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7月,在这杏熟麦黄的收获季节里,为了有效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7月6日我们再次来到双联帮扶点庆阳市宁县焦村乡宫刘村。当天下午省人防办一行15人在督查组长窦永毅副主任带领下来到扶贫联系点宫刘村新建村委会建设工地,查看施工进展、工程质量等情况,窦副主任对施工人员强调要保质保量、安全施工。同时还了解了村上菜籽、麦子的收割情况,其它农作物、药材的长势等。返回住地,双联工作负责人谈可峰处长召集驻村干部、村书记、村主任等开会,协调产业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等事宜,明确此次入户调研任务,强调注意双联政策的宣传,准确了解村情民意。晚饭后,督查组5位同志前往宁县进行督查工作。其他同志开始驻村蹲点,入户对接、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帮扶调研。

第二天一大早,在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的引领下,到九、十、十一、十二组四个居住较远村组中的6户贫困家庭入户了解情况,与去年相比较,每个家庭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济收入较去年相比有所提高。这些村组地处沟边,距离塬上较远,道路还不是很顺畅,依然存在青壮劳动力长年在外打工,仅剩老弱病残人员留守家中,土地也不很肥沃,家庭面貌改变不明显等状况,他们仍然居住在破旧的依山而建的土窑之中。第三天对一、五、七组5户农家进行了走访,这几个户居住在塬上,条件相对沟里的住户要好得多,有的人家盖了新房、有的人家添置了新农用车,有的人家增加了牲畜养殖的数量,因为水源充足,夏粮丰收,秋季农作物长势喜人,收益较去年要好得多,只是普遍反映种麦不如种菜籽和药材收入高。

紧张的走村入户,了解民情让我们脚不停步,上高塬、下川道,一会到窑洞炕头,一会又到田间地头,脚走疼了,脸晒黑了,但心里却特别充实,感触也很多。

感受之一:农民真心拥护党的惠民政策,真诚欢迎联村联户行动,要求尽快脱贫致富心愿非常强烈。结对帮扶的每一户,尽管都是贫困中的特困户,但是他们都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同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些年党的惠民政策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户调查中,农民最满意的是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最欢迎的是联村联户行动;最大的愿望是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我感到,农民的真心拥护和积极配合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力量之源,也是搞好双联行动的基本前提。

感受之二:乡村干部热情高、情况熟,与农民打成一片。在走访对接户时,乡村干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书记、村主任非常熟悉我们对接的每户人家的家庭成员、农户现况、经济收入、存在困难等情况,介绍起来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让我们非常佩服。我想,如果没有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深厚感情,没有千百次的入户了解,村干部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我感到,乡村干部是做好党的农村工作的基础之石,必须建设好、培养好、使用好这支队伍。

感受之三:单位挂职驻村干部认真负责,熟悉政策,与村民融洽和谐。3位同志经过半年多的乡村挂职锻炼,适应环境快,角色转变快,工作热情高,人也成熟了很多。他们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开展工作,发挥了准军事化单位人员效率高,作风严,素质强的优势,保持了严谨的态度、务实的精神,自觉维护单位形象,积极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广泛摸底调研,形成工作计划。在有效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村级经济发展、村内文化建设、促进村民和谐稳定等方面,经常征求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建议。在工作中,他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情;为解决群众一些纠纷,他们认真做思想工作,通过协调沟通,达到双方满意;一私人煤矿钻探队在钻探过程中排放废水污染了村民的饮用水源,为抓现场,驻村干部吴宜峰带领村民夜守堵截,获得15000余元的赔偿款,补偿给村民。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及时向单位领导请示汇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寻求政策、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支持,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好务。

感受之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扎实,对接单位办实事,帮扶见成效。总的感受:省人防办领导重视双联工作,多方筹措资金,组织人力、物力扶持,同时,办领导多次实地调研了解联系村需要解决的难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使双联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推进。时隔一年,我们再次来到双联帮扶点,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土路变成沙石路、又变成水泥路,不但看着舒心,走着更舒心!道路平了、宽了、好走了,土特农产品向外运送方便了,收益就大了,村民出行难,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水管通了,水清了,解决了部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养殖户增加了,牛羊多了,解决了养殖户的技术问题;田间的植物品种增多了,解决了农作物品种单一的问题,得到了老百姓称赞,帮扶工作获得显著成效。

感受之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需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联村联户中,我有两个很深的体会,一个是导致村子和农民贫困的主客观原因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就村而言,有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造成的,有耕地面积狭小、村级集体积累匮乏造成的,也有村级班子软弱涣散、领导不力造成的;就户而言,有因疾病劳动能力缺失致贫的,有因供子女上学致贫的,也有因土地贫瘠及缺乏、青壮劳力外出打工致贫的。另一个体会是村子和农民贫困并非一朝一夕造成,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所以我感到,开展双联工作需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地推进,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在统筹中推进,在循序中渐进。

此行虽然短暂,但总的感受是,要做好党的农村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强农民思想教育,提高农民思想觉悟,一刻也不能放松。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建好、管好、用好乡村干部这支队伍,一刻也不能放松。三是加强农村先进典型的总结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一刻也不能放松。农民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有了好的带头人,有了典范,就有了改变家乡面貌的动力。经济发展了,家乡面貌逐步改善了、富裕了,在外打工的人就会被吸引回乡,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建设家园的队伍中,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也就见到了更大的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双联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为规范有序、科学推进双联富民行动,认真贯彻省市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今天,我局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中层干部一行39人,组成9个工作对接联络小组,深入到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点古浪县土门镇新丰村9个村民小组,与乡镇、村、组分别对接座谈,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和惠民政策,座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途径,融洽干群关系,为下一步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联系点,地税干部都与困难群众促膝相谈,在拉家常中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吃、穿、住、行以及上学、就医、就业、养老和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民情民意、贫困户住房情况、耕地面积、燃料类型、饮水、收入、劳动力及贫困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对接之后,从方便农户的角度入手,及时将包含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行动要求为内容的“民情连心卡”发放到帮扶农户手中,力求使联系沟通无极限。

通过走访座谈,帮扶小组了解到,金色大道横贯该村东西,且紧靠黄羊河农场。依托这一地理优势,群众对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暖棚养殖业积极性很高,他们希望党和国家能继续制定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提供必要的、能够发展养殖、种植的资金,修建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室,在全省广大干部的帮扶下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群众还对村务公开、土地产权纠纷、农田灌溉缺水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初步摸清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将根据联系村的需求,结合地税实际,将尽快制订出分村帮扶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情日记:情系百姓心挂群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6月4日 星期三 晴

刚吃完晚饭,长马村支书丁作芳打来电话告诉我,潘其佑车祸这件事,当事双方在市交警队把赔付协议签了。挂断电话后,我为老潘高兴,也为四月份“群众工作日”收集的问题又办结了一件而高兴。

4月26日下午,长马村村委换届工作圆满结束后,潘其佑在村社会管理工作站向我反映:自去年出车祸后,肇事方除手术费付了后,务工费、后期治疗费迟迟未付,请镇、村领导再次出面帮忙解决。

潘其佑的父母去年先后病故,哥哥先天腿残无劳动能力,大女远嫁他乡,小女在读高二。目前负债6万多元。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种田、种菜,农闲时靠摩的出租,贴补家用。雪上加霜的是,去年在送客过程中与嘉树乡某公司接送员工的专车相撞。腿部做了两次手术,摩托也骑不成了。

了解情况后,我和支书丁作芳等人陪同潘其佑四次到该公司和市交警队进行协商、咨询。肇事双方主要在肇事责任划分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导致后续补偿款难以到位。我们将潘其佑的现实困境一一向他们讲明后,经多次努力,双方均作出让步,同意在和平解决,一次补偿到位。

潘其佑拿到5万元的误工费、后期医药费后,困窘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小女儿的学费也有了着落。

在老潘眼含热泪的连连感谢声中,我深深震撼了。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我们才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扶贫帮困民情日记格式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三、解难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十一月十六日,在市保密局刘光奇局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了苍龙街道办事处,对办事处所辖的苍头坝社区和下坝村进行了解。在苍龙街道代主任的介绍下,我们对所辖的两个区域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两个区域。我们便直奔苍龙社区和下坝村。

进入苍龙社区和下坝村,接待我们的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由于此项活动工作开展的紧迫性、重要性,刘光奇局长便及时组织召开了村委工作会议。

会议上,刘光奇局长认真传达了“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的重要性,并号召村委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要积极行动起来,在苍龙社区和下坝村开展好牵手**活动。刘光奇局长还指出“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是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把党的关怀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

****

11月20日,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发放联系卡和宣讲党的政策。在机要局穆昌亮局长的带领下,我们一同来到了下坝村,进入下坝村,我们没有和村委联系,而是沿公路走访。旨在听到更多群众的声音。我们来到老百姓陈仁美家,询问了他的生活、身体状况,老人更多的是对村领导的不满。最后他导出,“你们来了就好,你们多走几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干部帮扶民情日记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中午从兰州汇报旱情情况回来,下午去了大河乡光华村位于榆木山的牧业点,一年一度畜牧业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接羔育幼已全面展开,我去的这一户牧民家的新生羔羊因病死了好几只了,乡农牧业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和村干部已闻信去了,并提取了病死羔羊的病料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实验室化验,正在等待结果。本来我要带一个兽医去的,但无奈的是机关的兽医全部去各乡,村突击打小反刍兽疫疫苗去了,我只能只身前往。接羔育幼才刚刚开始,由于持续的干旱,今年流产也较往年明显增加,这是草原畜牧业的本质决定的,虽然这些年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离彻底改变尚需一段时日。

了解了这一户的情况,反复交代了要注意的事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返回到县城已是华灯初上的时节了,牧区居住分散,要做好农牧村工作实在不易。回来后分别安排了应对的措施,一是安排休病在家的一名高级兽医师和实验室一名女同志,明天再去这一家进一步确诊病因,以便对症下药;二是要求包村技术人员近期督促牧民做好消毒等防控工作,三是要求技术人员继续查阅资料交流诊断,尽快控制疫病,减少群众损失。明天要去明花,祁丰,大河三个乡查看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工作的特殊性和最近牧业生产的形势,需要我们到一线去了解情况,帮助开展工作,再说了,我们一线的100多名干部还在加班加点的忙碌在千家万户呢。下去,到一线,到一线的同志们中间去,到牧业点去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干部职工的表现令我感动,默默的我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精准扶贫民情日记村干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3月初,我被选派到东城开发区枧槽村任“第一书记”,协助村委会抓好精准扶贫。枧槽村位于东城开发区东部,辖区面积4.7平方公里,全村现有耕地356亩,林地3800亩,全村总人口963人。枧槽村精准扶贫工作经过2015年“五定五看”大核查及2016年数据大清洗后,共锁定贫困户45户98人,建档立卡土坯房户有10户,其中3户经机场项目建设拆迁,给予货币补偿,剩余3户愿意易地脱贫搬迁,村民主要来源是蔬菜种植及外出务工收入。

转眼间,两个月已经过去,从刚驻村时对未知工作的满腔热情变成现在对工作的冷静思考,从满脑子的致富之路到认清农村农民的客观现实,我发现扶贫任务的艰巨、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精准扶贫,不单单指的是扶贫对象的精准、包联干部的精准,更体现在帮扶措施、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无误上。只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精准扶贫,在年度脱贫的基础上找到管长远的脱贫措施,才能确保脱贫人口不反贫,最终实现稳定脱贫。

在这两个多月相对宁静的时间里,我脱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一心一意抓扶贫,几乎走遍了全村贫困户,掌握了第一手扶贫资料。通过各方面的走访调查,我了解到,由于机场、高铁、天然气等项目建设,枧槽村土地被分得七零八落,产业发展严重受限,且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群众长远发展意识淡薄。村内劳动力较少,人口老龄化明显,村集体无任何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属标准的空壳村。为此,我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研究扶贫措施。扶贫要扶到点上,脱贫不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唤起百姓的致富动力,让百姓获得发展技能。扶贫要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在入户走访中,很多干部百姓都认为政策方向是对的也是好的,可没有好成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扶到根上点上。同时,我了解到,对贫困户不能一概、一味地采取资金补助,应该视情况做出不同选择,缺资金的帮筹钱、没技能的帮培训,真正把各级组织的帮扶政策用好用足;对村集体的帮扶不能仅停留在“输血”上,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造血”上,逐步壮大村办企业、合作社等,有步骤地引导贫困户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获得收益,使村集体和百姓携手走上幸福康庄大道。

这些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实情,让我对精准扶贫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对枧槽村和村民未来的发展路线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也鞭策我更加努力做好“四员”:一是要当好学员。虽然出生在农村,小时候长在农村,对农村、农民充满深厚感情,但缺乏农村工作经验。驻村后,要虚心向实践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和群众学习,把办公室设在田间地头,边学边干,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当好联络员。我既是区委、区政府选派的“第一书记”,也是区信访局扶贫工作队的队长,今后要发挥好枧槽村与信访局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借助职能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做好扶村帮户工作;三是要当好服务员。枧槽村要脱贫,百姓要致富,关键是要有项目和资金。听村主任邓文涛介绍,这方面村里已经有了一些打算。今后要协助村里,积极做好对上项目和政策的争取工作、对外项目和资金的引进工作,利用自己机关工作的优势,多做具体的跑腿服务的工作;四是要当好宣传员。我将以此次精准扶贫为契机,广泛宣传各种惠农及扶贫政策,为地方发展助力。

办法总比困难多,贫穷不会生根。我坚信,有区信访局、东城开发区全体包联干部和驻村干部的支持参与下,有村组干部的配合,再多的苦、再多的难我都能克服,我有信心和全村人民一起努力,如期实现45户9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但愿离开枧槽村时,我可以骄傲地说:枧槽村今天的成绩里,也有我的一份汗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情日记:为人民服务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勐龙的天气很舒适,虽说是阴天,但是比起狂风暴雨和烈日炎炎的日子算是好多了。西双版纳的气候,到了8月可以算是进入了最适居的季节。由于前两天的工作比较繁忙,今天起床比较晚,睡到快8点才起床。一早上没有其他事情,我住的叔叔家全家早早就去胶林了,我一个人在家没什么家务,也没有多少事情要处理,于是就帮村民处理一下电脑问题。快到中午时,村委会副主任打电话告诉我说,一会儿要去叭尖大寨,说是叭尖大寨有一户人家今年儿子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要过去看看情况。

12点左右副主任骑摩托车来到札中甫接我,我和他一起进去寨子。差不多20分钟就到了。经过了解得知,主人叫先龙,考上大学的儿子叫龙华。家里一共6人,有年逾八十的父母和一子一女,儿女都在上学,小女儿在念高三,儿子龙华今年高考,被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录取。说实话,在我们村僾尼族寨子里面近几年来考上大学的人到是有几个,但是寥寥无几,近3000人的村委会,考上大学的孩子用手指都可以数得过来,能考上确实不容易。听龙华的亲戚讲,他家前几年受过灾,辛辛苦苦积攒了几年的积蓄,被一个外地人骗走了十多万用来盖房子的材料费。他家田地不多,上要赡养两个老人,下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家里只有两个劳动力,日子过得有些艰苦。但是欣慰的是,儿女都很听话,在学校学习也用功,父母很少操心。而如今,小女儿听说哥哥龙华考上大学之后,有念完高中就不再读书的意思。因此父母都很为难,用他家里人的话说是,小女儿的成绩比哥哥的要好很多,应该会考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的。但是现在女儿有心里负担,为了供哥哥读书而自己要辍学,因而怕影响她的成绩。

在聊天中,我告诉他们家人,现在上学政策好,不用过于着急学费的事情,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大学可以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那种场景真的很温馨很感动,就像我当初要去上大学的那一会儿,几个不闲家里穷的亲戚来到家里,坐在一起,算是欢送。多年过去了,今天看到这一幕我都忍不住流泪了,这场景真的太像我当年的一样。说到家里的困难和孩子的孝顺,父母都忍不住流泪了,孩子也流泪,亲戚们也流泪了。我不知道这个泪水代表了什么,但是我知道这些泪水代表不仅仅一层涵义。

我和龙华讲了一些关于新生入学需要注意的和入学后怎么融入大学生活方面事情,他很认真的听,也很认真的记着。我还告诉他有什么情况不清楚的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将尽力为他解决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双联民情日记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本人以通渭县第三铺乡芦滩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身份,参加了在定西市委党校举办的“全市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及乡镇扶贫站站长培训班”。此次培训邀请了全市扶贫领域的专家,就如何掌握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扶贫政策、如何做好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如何开展“853”挂图作战和村民收入测算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并实地观摩了漳县植物园、异地搬迁、建档立卡等精准扶贫建设成果。受益匪浅之余,使我对打好扶贫攻坚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脱贫攻坚,勿失当前历史机遇

定西市农工部部长姚明东同志在授课时说:“华夏文明五千余年来,实施规模如此宏大的扶贫活动是空前绝后的历史壮举。2012年以前没有,2020年以后也不会有。国家集中解决贫困问题的历史阶段将定格在2012-2020年。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可以看出,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是脱贫攻坚的最佳时段,全民小康的理念和政策措施贯穿始终。能否搭上全民小康的列车,关键在于当地政府和帮扶工作队能否抓住当前历史机遇、能否当成头等大事、能否灵活落实政策。据悉,今年甘肃省抓住机遇,为精准扶贫筹集资金500余亿元,这就为甘肃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建档立卡,事关扶贫成败大计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要件”。今年3月16日,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在全省建档立卡视频会议上说:“全国精准扶贫现场会3月底要在甘肃召开,为了确保我们的建档立卡工作能够经得起全国扶贫专家的检验,要求全省立即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行动……”。建档立卡工作伊始于2013年底,历经两年有余,仍为国家和省市领导关心的头等大事,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从贫困户“12345”的识别开始,到贫困户的退出过程,都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建档立卡和“853”挂图作业之间,是一种互为支撑、相互联动、彼此牵制的关系,通过培训掌握了各项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操作流程,合法公平的利用既定程序、规则,建档立卡不再是问题。

发展集体经济、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中央各部委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相关“通知”政策滚动出台,甘肃省在融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甘肃实际出台了有效的“1+17”扶贫政策,定西市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1+16+5”扶贫政策。这些政策含盖了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水、电、路、房、医、教等各个方面建设和实施方法。政策有了,宣传推广和因户施策就成了帮扶工作队和乡镇干部的工作标准,不仅自己要对各项政策了然于胸,而且要把这些政策根据户情讲授给老百姓,并帮助他们争取早日脱贫。特别是要动员老乡、和老乡们协商,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培养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例如经兰石双联办与通渭县第三铺乡村民商议,2016年试种油用牡丹和甜杆高粱,如果试验成功,不仅能解决村民短期的致富门路,而且还能让村民长期受益。再配套相关机械设备即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双联精准扶贫、挂图作战成绩斐然

左宗棠有言:“陇中苦脊甲天下”。他指的就是甘肃定西、会宁一带。正是由于穷出了名、苦出了名,所以甘肃扶贫工作起步较早。从2012年的双联行动,到现在的双联助推精准扶贫,“853”挂图作战,成绩斐然,甘肃成了全国的典型。

“853”挂图作战是甘肃首创,陇西县是全省率先实施“三本账”的试点县,“三本账”的设计与填写最初由他们进行模拟,在该县运行过程中发现诸多表格设计、逻辑关系、指标口径等问题,经不断完善后才谨慎推广应用。再如,在全省精准扶贫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诸如,建档立卡程序性问题、因户施策准确性问题等,需要不断的完善、总结经验,才能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成效。双联精准扶贫开展4年多了,每一个帮扶单位、每一名帮扶干部,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了一张“双联精准扶贫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里,记着汗水、写着付出,更记录着帮扶路上干群合力的奋斗历程,记载着贫困村户一点一滴的可喜变化。

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作为全省6220个贫困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中的一员,须从建档立卡入手,到培育富民产业,直至脱贫摘帽,都要有担当、有责任、有抱负的圆满完成此项任务,为甘肃人民与全国一道共同进入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徐道明口中的苏书记,是去年5月被派驻沙湾镇安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苏仁华,驻村后,为尽快掌握全村基本情况,他利用一周时间走遍了村里的11个村民组。在大坡村民组,他看到一条通组公路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只能通摩托车。村民徐道明想发展养猪,但饲料运不进来,贩运生猪困难,发展养猪未能如愿。像徐道明这样欲发展养殖业的村民不在少数。修路,成了村民们的普遍愿望。

要致富,先修路。苏仁华同村两委商量,决定为徐明道所在的大坡村民组扩宽通组公路。他走东家、串西家,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同村民一起研讨磋商。一个月时间,整合“一事一议”专项资金25万元,由村民出让土地并投工投劳,扩宽全长1164米的同组公路。路通了,徐明道实现了多年发展养猪奔富路的愿望。

为解决村民不懂种养殖技术这一普遍性问题,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的苏仁华,经他牵头,安村村同遵义师范学院科技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该村种养殖业进行供销一体化培训,并就种养殖业技术进行专项指导。现今,徐明道的生猪养殖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以后养猪再也不用担心技术问题了。”说起今后打算徐明道信心满满。

村民蹇书贵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葱大户。去年6月,一场大火几乎烧光了他全部家产,由于缺乏资金,让一心想扩大葱种植规模的蹇书贵问题难解。苏仁华得知后,帮他以1亩700元年租金流转村民土地160亩,同当地工商部门联系,帮他申办遵义市建绿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如今,蹇书贵种植的160亩葱,月收入2万元m带领村民致富是苏仁华驻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他为安村村申报了1000亩保供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协调团区委和镇团委对村里4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补助;对接北京智通科技有限公司,集资3000多元,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老党员、贫困户、高考学子等11户家庭进行帮扶;并为两户贫困户争取“母亲邮包”。对村里仅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83人,让其年底如期脱贫,苏仁华对此信心满满。

在他办公桌上,民情日记里满满记载着他驻村以来的一件件大小事。“我也是农村人,能为村民多做一点算一点。”苏仁华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