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孔子,我们永远的神往合集20篇

导语: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孔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当中。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897

作文

439

走近孔子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将尽未尽,我走近孔子

当车窗外向后跑走的建筑有了春秋战国时的味道,当小小的黄包车上都印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眼时,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对他的了解将不只是历史课本上几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进了孔庙。自汉至清,代代皇帝都来祭拜他,为了他“为政以德”的告诫,为了他“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唐宋元明清,数座不同时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将我们从现代引到古代。铮琮古琴,千年古柏,我们走进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时尽被销毁,只完整地保留了两块。有人遗憾,有人咒骂,但他们毁掉的只是千年来压在孔子身上的一些无谓的赞美和所谓“荣誉”,孔子周游列国,一生未被认可,又怎么会在乎这些?我想,孔子留给我们的是思想,是境界,而并非这些后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庙,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间茅草屋的所在地,现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规模庞大,他去世后没几十年就开始年年有皇帝来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还高。但想孔子一生清贫,周游列国无数次被拒之门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却在他死后被发现,被无限度的升华。

走近孔子,我走进孔府,这是孔子后代的居所。看着偌大的宅院,听着孔子后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种种官衔,我思考,孔子留给后代的恐怕并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间能有几人?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对于孔子,我们永远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经名扬海外,多少发达国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怀着虔诚的心来祭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孔子而骄傲。多么想在杏坛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听孔子讲学,讲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简,讲着他对世间的理解和梦想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的社会。

至此惊觉自己文笔的枯竭,对于孔子,我读不懂,读不完,自然也无法诠释。我无法走进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论语》,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无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孔子的魅力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位古人,为什么能够穿越时空走到现在,走向世界,时间愈久,愈折射出迷人的光彩?这位古人就是孔子,他是山东的,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孔子的魅力何在呢?

孔子的魅力,首先源于他的思想和学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言行主要见于《论语》,《论语》讲“仁”109次,讲“礼”75次(杨伯峻,1956),可见夫子对“仁”和“礼”的重视。“仁”的内涵是什么?“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又说:“吾道一以贯之。”他的学生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括讲是“仁”,分开讲是“忠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相对于“仁”来说,“仁”是内容,“礼”是形式。孔子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在的本质的“仁”与外在的形式的“礼”的高度统一。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比如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不正是我们今天国家倡导的全民教育,人人享有教育权利的现代阐释吗!又如,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仍然是当今教育必须遵守的法则。再如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依然是学者学子们追求的为人为学的崇高境界。

孔子的魅力,也源于他的人文关怀。夫子关心的是人的生存状态,人活着的意义。他“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不语“怪、力、乱、神”,又说“未知生,焉知死”,他不尚玄虚之谈,致力于解决现实人生和社会问题,创立上下有序,秩序井然,幼有所学,老有所养,和睦安定的大同社会。他所谓“和为贵”的思想,正是今天我们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的真谛。孔子特别爱惜人的生命。他公开反对春秋时期的人殉,连用木俑、土俑代替活人殉葬他也是反对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文质彬彬的夫子也能骂出“断子绝孙”的话,可见孔子对殉葬的深恶痛绝。还有一例,马厩失火,夫子问“伤人乎”,不问马。同样可见他对人生命的重视。孔子的人权观,不见得不如美国啊。

孔子的魅力,更在于他的人格。他是圣人,更是常人。他的喜怒哀乐,他的调侃顽皮,让我们觉得亲近。读《论语》的乡党篇,简直是孔子生活的“花絮”,使我们领略到生活的艺术,教我们如何做人。从乡党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深谙政治之道的孔子,看到了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看到了一个酒量很大而善于自控的豪爽之士,看到了一个有情有意的可以信赖的朋友,看到了一个谦虚好学文质彬彬的君子。孔子也有“斗屑之人,何足算也”之类骂人的话,也有“前言戏之尔”的玩笑话,真是生动极了,活泼极了。然而更使我们钦佩的是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的执著。大哉孔子,与日月争光可也。

穿越时空的魅力孔子,一直从春秋走到了现在,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他的脚步不会停歇,他的魅力不可抵挡,就这样一直走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眼中的孔子优秀初中作文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些思想理论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他的思想被概括为“仁”,即“爱人”,能有这样的思想,我认为他不仅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儒者,更是一位善良的人。

而他最令我佩服的是他对自己学说的坚定,他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与当前一些权贵的想法不同而改变。在他周游列国的14年里,我想那或许是他一生中较为坎坷的一段时光,但他并不屈服于困难,就像他说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学者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认为:“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我认为,他是中国最好的老师,因为他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他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是第一位开创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制度的人,与“学在官府”不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位博学多闻,沉静寡欲而坚强固执的人。他的思想之所以能万古不衰,正是因为其价值远远超越了时代,在教人如何做人,更是将他的一生作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评析】:

孔子在古代具有极高的地位,在现代社会曾一度遭到批判和侮辱。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在稍稍有了一点自信之余,又开始逐渐地尊重和理解起孔子来。中国人还必将发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依据和指向。圣人的伟大,即在于,不管是赞美还是泼脏水,都无法掩盖他的伟大,或者用孔子的乐观来说,不如此,不能反衬出孔子的伟大来。本文语言流畅,对孔子的评价中肯,望再接再厉!

[我眼中的孔子优秀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走进孔子作文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确是悬挂在古今世界的明灯,照亮了暗暗的时代,像是一颗启明星,在黑暗中带给人们希望。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写春秋,又为中华民族留下“中华圣经”——《论语》,为中华所做的贡献不可数之。

过去的孔子周游列国,广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用行动影响了一群又一群人,如今的孔子以“仁”为矛,《论语》为盾,用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便是其中之一,并收获颇多。

我与孔子的偶遇要由邢老师说起。记得那是初二,运动会结束后,邢老师带我们去文庙祭拜孔子,走进文庙,每次落脚都十分轻盈,脸上露出庄严肃穆的神情,生怕打扰了在这里休息的神灵。走到孔子圣像面前,仿佛全身流过从未有过的严肃感和压迫感,令人对孔子无比敬仰。再看那孔子圣像,一袭布衣,却掩盖不住满身金光,垂耳微笑。如果说记忆是海滩上的散沙,那么我与《论语》的美丽相遇便是最美妙的贝壳了,我读《论语》的琅琅声就是贝壳鸣出的动人心弦的海之声吧。

回到家,已是夜晚七时,顾不上吸尘除垢,径直打开《论语》,迫不及待接受思想教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无法不为这句话而感动。让人尊敬是有条件的,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知识,并不代表你有素养,只有学会承担,才真正能被人真心相敬。我的境界又高了一层。

而那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令我怦然心动。匹夫尚不能被夺志,那么我呢,三军将帅可夺,那么各种职业怎么能一步青云呢?想不到当代的生存精神早已被古人演绎。

孔子是圣人,《论语》是圣书,很荣幸的,人生路上我遇到了孔子,碰见了《论语》,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

课下的时候,每仰望头顶的孔老夫子,都不禁为他的一生而慨叹——他以“有教无类”做宗旨,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做道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做行动,以“不亦说乎”做动力,创建儒家,将“仁,义”传承了下去。

孔子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心中的精神领袖。

我总感动于孔子的“有教无类”,在孔子“三十而立”的时候,开办学堂,广收学徒,肯学便授,走进他的学堂,到处洋溢着融洽的气氛,不远处望到众弟子围坐到老夫子旁,闲情雅致,令人动容。

我总感动于他的“道之以道,齐之以礼”。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各国的人民都受尽了压迫,只是唯有孔子,关心民生,反对刑罚,坚持“道”与“礼”,政者,“正”也;德者,“得”也。孔子真正做到这样,却遇到的只是战火和昏君,但我相信,一切都无法掩盖他的正气和仁义。

我总感动于他的“不亦说乎”,以事事为乐,生活在快乐之中,总是乐以忘忧,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才支撑着他写完自己的一生。

他的执著,他的仁德,他的和乐,走过了两千多年,走到我的心中,带来一句句叮咛。想必孔子就在不远处,隐身在天空中,静坐在香书里,与我心灵相通,携我同行。

我读《论语》,感到心中的一丝升华。我相信我与孔子的缘分会走下去,永不停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爷爷

您好!

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我们相隔千年,这次给你写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您在别人的心里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天文家,可我知道您一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您虽离我们远去,可您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张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褪色,你自己写的《论语》里包含你所有的思想,让我们细细品味人生的千奇百态,感受它的酸甜苦辣。您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论语》让我懂的了很多,您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人生的千奇百态,还让我从一个天真顽皮的小男孩变得越来越懂事,让我学会了怎么更好的与同学老师们相处,您还教会了我在生活中怎样去对待和处理事情。让我三思而后行做事情更加的好。做事情更加的完美。即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绩而过度自傲,也不会因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我知道比我做的更好的有很多,因为有一句话就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也知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毅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这个人有个致命缺点,当我做错事了,我就会拉几个跟这件事没有多大的关系的人下水。老师把你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让我知道了自己犯错的事情要自己承担,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施加的别人的身上,要为别人想一想。

孔爷爷,您的闪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孙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着他们,您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人身的课堂。孔爷爷,看到这些,您一定很高兴吧。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孔子的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齿露,虽然不那么英俊,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圣人。通过《论语》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可谓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以德为教”。他认为德治具有感化力,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灵,人才必须经过教育培养。他最早讨论了人性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似的,个性差异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主张“有教无类”。这是一个故事: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这就给我们现今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启迪。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他与弟子探讨最多的便是学习。他教育弟子要勤奋学习,说好学是达到仁德的必经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学是怎样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是多么重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时常温习,不也快乐吗?把学习当成人生的快乐,孔子不但好学,而且达到了乐学、善学的境界。特别是孔子觉得自己学识不够渊博,拜老子为师,认为“学无止境”。

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风尘仆仆,出身卑贱,而后自强不息。开中国私学教育之先河,诲人不倦。一个我们教育者心中的先师。给我们留下了万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盛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孔子的魅力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崇山,高峻巍峨,万众仰之;孔子是大海,博大深邃,百川归之。《论语》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星光璀璨,给人以无穷的智慧源泉;《论语》是四季不同的风景,多姿多彩,让人百读不厌,流连忘返。

我读《论语》就感到常读常新。例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句,青年时期读之,觉得孔老夫子很好学,很快乐,很温和,是个好老头。及至中年再读,依然不变对老夫子的基本感觉,然而又多了几分其他情愫,从老夫子那“老之将至”中感到了一丝秋意,体味到些许惋喟,有点凄美,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生几十年,说长则长,说短则短,可以是“长夜难明”,也可以是“白驹过隙”,全在自己。你人生目标坚定,日夜兼程,唯恐来日不多,你就会脚步匆匆,眨眼“赛程过半”。你年纪轻轻,暮气沉沉,目光呆滞,袖手漫游,年步“老成”,看破红尘,就是只给你三十年,你也觉得太长。

我们要学习孔子,他有理想,爱学习,有毅力,乐观处事,热情待人。这些又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也是年轻人最需要补充的“生命一号”。当然,中年人、老年人都应该好好学习孔子,多读《论语》,向圣人靠拢。虽然做不了圣人,但心中常有圣人做伴,肯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向圣人靠拢,沾点圣人灵气,长此以往,口惠心香,肯定会慢慢将原来的“我”超越得很远很远。长期坚持,我们离圣人就会越来越近,与圣人一同前行,就会真切感受到圣人的思想,分享圣人的情感,品味圣人的境界和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参观孔子庙的作文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爸爸、妈妈带到孔庙参观

一进门,我就看见一些模型,模型上有许多房子,这些房子只有一两层,而且房子边上有许多花草树木和小河。我想:“这些模型大概就是孔子的家的模型吧!”

走进孔庙,我看见里面有两扇门。里面有一个小花园,小花园里有一棵五层楼高的银杏树,边上有一些房子。我走进一间房子,房子里有许多雕像,它们都是孔子的后代。我从这些雕像,知道了衢州孔庙是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子孙孔端友造的。

然后,我们又去了一些地方,其中,最有趣的是一间有许多凳子的房子了。

这间房子里有许多摆得整整齐齐的凳子,前面还有两张凳子和一张桌子。我想:“这里大概就是讲学的地方吧!”于是,我让爸爸拍照,自己和妈妈坐在凳子上,假装拿着《论语》,“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读”着“读”着,我眼前出现了一位老先生坐在前面,下面有一大群学生拿着竹简,摇头晃脑地读着《论语》。这时,爸爸问我:“你还要不要走啦?前面还有很多东西呢!”爸爸的这句话,把我拉回到二十一世纪。

最后,我们又到了一个大花园,大花园里有树、有花、有河、有鸟,还有孔雀呢!

孔庙真好啊!可是,我有个疑问还不明白:为什么直到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子孙孔端友才想到在衢州造孔庙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他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他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他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孔子他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

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描述孔子他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他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他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同样的,平和的孔子他,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

这部片子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

第一个情节是孔子他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他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他和老子的对话。孔子他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应该‘无为方能无不为’”。于是,孔子他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弃吧,这非常符合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说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孔子他眼见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弃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于是,孔子他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

第二个情节是孔子他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他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她对孔子他充满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仰与钦佩,他和夫子两个人在对话的那一刻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对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现,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他的内心和执着。

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死。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我对颜回的体会是,他在片子是一个非常帅气、有才和忠诚的人。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他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编写的书籍。颜回对夫子和夫子对颜回间的这种感情,真是让人无法言表。

第四个情节是孔子他回到鲁国。他和弟子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

在这个片子,孔子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许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境界”。孔子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信念的执着让我无法忘记。这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国产片。该片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如此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孔子名言名句

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朝闻道,夕死可矣。”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孔子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9、孔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0、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1、孔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2、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3、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4、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孔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6、孔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2、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3、孔子:《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4、孔子:《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5、孔子:《论语译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6、孔子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27、孔子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28、孔子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9、孔子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30、孔子家语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3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3、“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4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4、“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不学礼,无以立。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3、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6、小不忍则乱大谋。

57、匹夫不可夺志也。

58、道不同,不相为谋。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0、“巧言令色,鲜矣仁。”

6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吕氏春秋》里孔子和米饭的故事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你是否又觉察到真正的你?你自己的内心的需要是什么?对方的需要又是什么呢?你曾经多少次误解了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实吗?还是你只从一个面,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呢?

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更何况是在有利益冲突下的场合。

现今的人们拥有高学历高知识,却往往过度仰赖高知识,而忘了让自己在智慧上成长。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要客观地跳出成见,才有机会接近真相。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呢?

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因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他人产生了某种印象,从而为他人打上某种“标签”呢?孔圣人可以当下就用智慧,轻易了解真相,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尤其是亲密关系里,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六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你想,这里边会有多少误会,会有多少误解?你总在和“你以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吗?

你是否又觉察到真正的你?你自己的内心的需要是什么?对方的需要又是什么呢?你曾经多少次误解了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神往散文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一条路,向远方延伸着,慢慢变成一条长长的线,最终变成了一个点,在蓝天白云下,格外的清晰宁静。

它就是一条普通的路。没有鲜花,没有大树,曲折的伸向远方。但却是他们心驰神往的地方....

小小的脑袋,圆圆的小脸,冻红的小手,趴在窗户上,一直盯着门前的那条小路。

“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

"好孩子,爸爸妈妈过年就回家了,在家听奶奶的话啊!”

还有几天啊,还有几天啊,

快了.....快了....

嘟嘟,电话挂了。

就这样孩子每天都趴在窗户上望着那条小路,渐渐的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还是没有看见爸爸妈妈。

孩子困了,一觉起来又是趴到了窗户上看着那条路....

郝思嘉,一个美丽的少女。这条路是通往她心爱的人去的方向。

她长大眼睛望着那空无一人的小路,心却跟着这条路奔下山岗,到达那韩扬扬的弗林特河畔,越过荆棘杂乱的沼泽,再爬上一座山,便到达“十二橡树”村了,卫希礼就住在那里。此时,这条路的全部意义就在这里-----它是通向卫希礼的路和那幢美丽的希腊神殿般的白圆柱房子相通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孔子勤奋好学的故事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是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心目中的孔子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齿露,虽然不那么英俊,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圣人。通过《论语》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可谓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以德为教”。他认为德治具有感化力,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灵,人才必须经过教育培养。他最早讨论了人性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似的,个性差异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主张“有教无类”。这是一个故事: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这就给我们现今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启迪。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他与弟子探讨最多的便是学习。他教育弟子要勤奋学习,说好学是达到仁德的必经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学是怎样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是多么重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时常温习,不也快乐吗?把学习当成人生的快乐,孔子不但好学,而且达到了乐学、善学的境界。特别是孔子觉得自己学识不够渊博,拜老子为师,认为“学无止境”。

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风尘仆仆,出身卑贱,而后自强不息。开中国私学教育之先河,诲人不倦。一个我们教育者心中的先师。给我们留下了万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盛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神往的近义词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一、【近义词

憧憬、向往、怀念、景仰、钦慕、仰慕

二、【基本解释】

[释义]

(动)心里向往。

[构成]

主谓式:神|往

[例句]

革命圣地延安令人神往。(作谓语)

[同义]

憧憬、向往

三、【英文翻译】

1.be carried away; be rapt; be charmed; take ones breath away; yearn for at heart

四、【短语造句】

1. 她对大卫并不心向神往,但她高兴有了新的“爱情俘虏”。他要让乔妒忌。

2. 这美丽的山色使我们为之神往。

3. 古埃及人是个令人神往的民族。

4. 他心向神往的只是到岛上去住上3个月。

5. 美国人对表现他们特征的这张图片也极神往。

6. 观察这一巨大过程的发展不禁使人神往、感到鼓舞。

7. 他两眼紧闭,脸上第一次出现了一种悠然神往的表情。

8. 列车单调的、令人神往的声音,使约翰亨利一心想伴它远走他乡。

9. 这位猎人看到这种景色,不禁为之神往,一时竟忘了自己此行的任务。

10. 这样的段落与植物名称以及对新品种的详细描写交替出现,读后令人神往。

五、【详细解释】

◎ 神往 shénwǎng

[be carried away;be charmed] 心中向往

心驰神往

(1).谓心神出游。 三国 魏 郭遐叔 《赠嵇康》诗之二:“驰情运想,神往形留。” 宋 叶适 《中大夫直敷文阁两浙运副赵公墓志铭》:“噫余 赵公 ,旷度逸羣,神往无方,岂是之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 范公 ﹞有时安睡恒一二日不觉,戒家人弗惊动,盖神往冥间判事也。”《红楼梦》第八七回:“﹝ 黛玉 ﹞一面思想,不知不觉神往那里去了。”

(2).内心向往;思慕。 清 张潮 《小引》:“似此胜游,真堪神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二子神往丽人,食不知味,逡巡辞去。” 鲁迅 《野草·一觉》:“﹝漂渺的名园中﹞这自然使人神往的罢,然而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 金小姐 似乎望见了那花的明耀的笑靥,她的脸上现出神往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眼中的孔子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我去过孔子传播思想,教育子弟的.圣地——曲阜。或许由于相隔的时间太久了,我只记得孔府比皇宫还高的门槛;孔庙的满园银杏树,孔林的子贡手植树和旁边那块使我流泪的石碑;还有那条在树荫下长一华里的路,路的一边种了73棵树,代表孔子享年73岁,另一边种了72棵树,代表孔子三千弟子中的72贤人。但是是我永生难忘的是那一股如烟雾般飘渺的书香,和那一片让人不忍破坏的宁静。我现在才明白孔子对人的教育意义绝非只在《论语》之中,还有那种好学勤奋的精神和气沉丹田、平静祥和的气质。

我曾经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为我认为“兼爱、非攻”比孤零零的一个“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觉得儒家学说太中庸了,有时表现出一种懦弱。随着我理性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意识到虽然“儒”和“懦”两个字很相像,但他们的意思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了解到,墨家思想是从儒家思想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本质都是躲避争端,崇尚和平,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其实儒家思想并不难理解,就看你怎么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极,实际上儒学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大度和宽容,宽容并不等于懦弱,具体来讲就是:不是争不过,而是不喜欢争斗”。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上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顽强固执的人。但是,他的灵魂却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理念。每次我读时就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下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能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全文共 36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孔子,闻名世界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位博学的人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出自孔子的名言警句,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2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5、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2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28、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3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3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3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35、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8、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39、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4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42、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4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4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4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47、小不忍,则乱大谋。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4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5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5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5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

5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54、听其言而观其行。(经典语录)

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5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56、名不正,则言不顺。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57、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5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59、有教无类

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61、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孔子的魅力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号称弟子三千,每一个无不是平步青云的,他还因为良好的品德素养被人们称为圣人。按现在的说法,孔子也该称得上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优秀教师了。

教师节,是一个关于老师的节日,由西方传入中国并开始沿用。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节便是报答老师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契机。

孔子和教师节看似没有多大关联,毕竟有教师节的时候孔子已逝去多年了。但孔子不是一个大教育家吗?那么他也该过教师节吧!九月十日是现在国定的教师节,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有关组织都呼吁把教师节改在九月二十八日,因为那是孔子的诞辰。孔子有那么大的魅力吗?甚至让我们改变已沿用多年的节日。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把教师节改在九月二十八日是对这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的肯定和对教师们的尊敬。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开创了中华大地历史文明的先河。孔子一生在各国游历,发扬他的思想却在当时没有多少人接受,而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写成了一本书,那就是流传至今仍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之一的《论语》。而孔子的思想也从那时开始影响中国一代代的儿女。孟子便是遵循了孔子的思想从而创作了《孟子》,即使是那史册上的暴君秦始皇也无法磨灭儒家思想的传递,更是有数不清的帝王俱废百家,独尊儒学。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便是从孔子开始的。

如果说那是孔子过去的辉煌,那么现如今,他依旧是不朽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汉语,世界各地都开办孔子学院,在美国,汉语成了大学必修课之一,而教材就是《论语》。孔子的魅力开始由中国向外传播,一点点渗透了世界。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帖子,是网友投票选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人物,而孔子便首当其冲,名列第一。

如此伟大的人,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纪念他,所以把教师节改为九月二十八日不得不让人深思,也不得不让人首肯。这表示孔子的魅力影响至深,孔子的魅力已远播海外,那也是中国的魅力。教师节的改变如果确定,也意味着中国的古文明已经开始被世界所认同,被世界所融和,孔子的魅力即是中国的魅力。

还记得那首《中国话》吗?“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孔子的一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孔子这个专题的最后一章,下一节就是孟子了,故今天有必要说一说孔子的一生

孔子是“孔家老二”,在历史上有太多有作为的人都不是老大,刘邦是“刘老三”,陈平是“陈二”,李世民也是有许多兄弟的。如果孔子是老大的话,那么他哪有这么多时间来自学成才?

话说回来,孔子长相奇怪,是一个倒梯形,身高九尺有六寸,一个标准的山东大汉。他的影子是多么的长,以至于2000多年以后的中华民族,都走在他的影子之下。孔子是位“痴人”,在他的那个时代,周王朝早已土崩瓦解,到处都是乱臣贼子,在这种时候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真是无异于痴人说梦。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寻,追寻那个可以理解他主张的君主,可是并没有成功。鲁哀公、楚昭王、齐景公、卫灵公,都对他置之不理——他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了,就像一个推销员在推销早期已经过时的产品。他就像一个蜡烛,试图用他的“仁”、“爱”来照亮这个黑暗的世界。

最后,他彻底绝望了,如用快要熄灭的蜡烛在冷风中,忽明忽暗。“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人人学者,其由与!”“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吾未见刚者。”“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吾未闻好学者。”这一连下来好几个“未”,仿佛将社会的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学生)都否定了一遍。是的,他已经看破了红尘,是时候该停下来休息了。

孔子靠弟子冉求的帮助,又回到了鲁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他确实该写点什么了。《春秋》,这是一个时代都因此得名的著作。孔子也是十分好学的,“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他将《易》这本占卜之书改造成一本哲学之书,使《易》加之到了儒家的“五经”之中。

蜡烛总是会烧完的,弟子一个又一个的逝去,颜渊死了,孔子的心灵受到了打击——“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死于贫困,连棺材都没有,他为此失声痛哭,不久,子路死在卫国了,由于打抱不平,被人剁为肉酱,他的精神支柱彻底崩塌了,他最后在落日的余晖之中长叹一声。

圣人洒泪去了,如蜡烛,熄灭之前最后一次耀眼地一跳。

天地之间,一片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虽隔着时空的隧道,但您的精神将我们联系。在别人眼里,您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但在我眼里您是一位和蔼的老人。包含您思想的《论语》一书如茫茫大海上的灯塔,为黑暗中迷路的轮船指明方向。如一把锋利的刀斩断了为前途迷茫的人的心中的乱麻,如……

孔爷爷,您可能还不知道吧,您的《论语》一书拯救了当今社会多少因为种.种原因犯了错误或走上歧途的人,您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使我明白“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温故而知新”使我懂得学习不能死学,要懂得正确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使我受益匪浅……

人这一生总有些磕磕绊绊,有些在生活中过不去的坎,有些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麻烦,这些问题对于我——一个刚来世界才十多年的学生来说正是即将面临的大挑战。我有时候因各种原因而飘飘然的时候,您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言惊醒梦中人,使我明白“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做值日时我想让人代替,这时脑中浮起您的教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让我望而却步。别人冤枉我时,您的“君子坦荡荡”一句话使我的心很平静。当难题难住我时,尽我所不能时,您的“不耻下问”既锻炼了我的胆子又使我解决了难题,真是一箭双雕啊!

虽然您与我们相隔了比银河还要遥远的距离,但您的精神还在,你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您知道您的思想主张在当今社会有多重要吗?正因有了你的教诲,有了您的宽宏大量,才有了今天人与人之间和睦的一面,我们太感谢您了!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子为何喜欢颜回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称赞颜回的,也就可知一个大概。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学习却是相当刻苦。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直到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了,这样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在这一方面,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用子贡的话说,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孔子所谓的学习,其实也不仅是读书。”学而时习之“的”习“,以我之肤浅理解,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

一个”仁“字,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践行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有人问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颜回却是一个例外,而且评价相当之高。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经偷偷观察,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但也仅此而已,对孔子说的话,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提出质疑,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甚至与之辩说,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惑。

综上所述,都是孔夫子喜欢颜回的缘由,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很健康。《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便是不随意猜测;毋必便是不主观武断;毋固便是不拘泥固执;毋我便是不自以为是。这”四绝“是有道理的,颜回也做得不错。()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则排第一(其余两位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之为”复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但以我之见,颜回最大的缺点,就是孔夫子说的”四绝“(尤其是”毋我“这一条)做得太好,”克己复礼“也”克“得太过,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说三十一岁的,也有说四十一岁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根据《孔子世家》记载,老子赠言孔子,其中有两句是”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不知道这一记载是否可靠,也不知道孔子的”四绝“以及孔子喜欢颜回是否与这两句话有关,但我以为,人可以有缺点,却不可以没有自我。这一点,为人之师者尤当引以为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