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理中国观后感10篇【推荐20篇】

浏览

4630

作文

1000

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观后感

全文共 2654 字

+ 加入清单

嫌疑人看完,是一部完成度很高,各方面都非常四平八稳的片子,最煽情的部分是背景音乐,其余无论是画面色调,还是故事节奏,都让我有「凛冽」之感。

先声明我没看过日版和韩版,但读过原著。

先说说我喜欢的部分:

我喜欢苏导带有目的性和叙事感很强的镜头语言,他对环境和细节的强调很到位,我特别喜欢两段杀人的拍摄,氛围很到位,构图非常干净漂亮。

故事的改编我很喜欢加入的晓欣和石泓的互动,因为有互动,一能说明晓欣打动了石泓心底的某处,二能说明为什么晓欣能毫不犹豫地说“叔叔不是这样的人”。许多人不喜欢的那场车戏我也挺喜欢的,我觉得有了这段小高潮一是加深了戏剧冲突,二是让观众紧张并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石泓要这么极端的翻脸无情,这段和后面石泓伏法做得很黏连,很自然。还有对罗淼的刻画,终于没有为了烘托主角的高大上而矮化一名人民警察了,他和唐川互相启发,共同调查,看的很舒服。还有关于石泓和唐川在一起经过水边的路,刻意强调的两人对生活的看法的对比,我认为这种对比让唐川起初对石泓的示好和最后为他掉的眼泪有了注解,唐川是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所以他会观察生活并对此充满善意,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善意,在当年,在石泓不被所有人理解的时候,唐川不会向他走前一步,这不光是因为他足够聪明看透了石泓的与众不同,更因为他善意的眼中有一视同仁的态度,也正是因此,他才选择了不成全石泓最终的献身。我认为这些改编都是相当成功的。

演员,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汤川是个系列书人物,书中对他的描写非常模糊,他的个人形象要靠日剧撑着,而到了唐川,他就是一个单一电影中作为“旁观者”的人物,所以这个角色只能由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演员饰演。唐川有高级知识分子的傲气,也有高尚的人格,他在讲台上自信又落落大方,台下是个会观察生活习惯和朋友拌拌嘴的一个傲娇,要王凯来演,绰绰有余。书中的石神是描述的重点,献身的是他,所以到了石泓,他具有天然优势。

接下来是我认为我不太满意的部分:

在罗淼说到他看石泓上课时提到的问题从而刺激到唐川的那几个镜头,和最后唐川和石泓最后在电梯间碰头的镜头,几乎是角色处于镜头中心,没有双人对视没有过肩拍,像是第一人称视角镜头,使我有种被互动的感觉,这一点我不太喜欢,我更愿意感受到的是观看时的沉浸感和角色自己的自我审视感,而不是仿佛我成了站在对面的角色。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的刻意为之。

对于角色,我认为剧本有所欠缺,

①石泓之所以想要自杀是有原因的,而且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陷入了数学的难题,在书中,他经受了很多打击,他并不想做初中老师,虽然他的理想非常渺小,仅仅是待在大学里继续做研究却也无法实现,正是这种他没有了盼头,随便什么事都能成为他活不下去的理由,所以他才会想死,所以他才会脆弱得被一个美丽的过路人无意间拯救。这些书中刻意描写的东西却没有放入电影,对石泓这个角色而言大打折扣。

②对陈婧和她的前夫描写有所欠缺,和我第一条说的一样,为什么陈婧当初会和她的前夫结婚,而后来为什么陈婧会哭着对石泓说“为了我这样的女人”,书中,她的历史并不光彩,和前夫结婚有一部分原因是爱慕虚荣,他有钱长得帅,还甜言蜜语。正因为她的身上有各种缺点,她才会说“为了我这样的女人”(当然也有对自己忘恩负义的指责)

③综合我前面两条,片子对人性的挖掘并不到位,依旧停留在“个案”而不是“人间”

。石泓是所有对生活绝望的人一个缩影,而他杀死的流浪汉,和被他放弃的他自己,都是他口中「无用的齿轮」,陈婧是所有被生活所逼被婚姻困住的弱势女性,她犯的错误是所有女性也许会犯的错误,唐川是所有坚信最残忍的法律才能保住最珍贵的人性的坚守正义的人。只可惜影片差一些,没有把更广阔的社会意义表现到位。

关于表演,我觉得唐川和石泓之间各种直白的暗示,明面的较量都很不错,但整体都很紧绷,也许是因为情节的设置,实在是太过干净,目的性太强烈,所有都是为了破案而生,导致没有了松动的部分,少了些趣味性和生活感,最有趣的是登山的那一部分,貌似万能的唐川教授会插错脚,看到石泓拿起斧头来突然紧张,都是让唐川立起来的部分。张鲁一对石泓的设计和我的想法有出入,我理解的石泓是一个极为平凡可以融入人群中毫不打眼的人,而他的石泓是一个怪人,这样的怪人是不可能融入人群中毫不起眼的。当然我并不清楚主创的设计是不是就是要这样的一个怪人,所以才能有他们的小时候,一个高傲孤僻而聪明的男孩不屑于跟蠢货打成一片,才变成了如此怪异的一个成年人,也因此才能吸引到一个和他一样聪明并真正懂他的人。赞一波小演员们,真的拿住了成年版的精髓。

最后我得说说我对剧中「爱情」和「揭露真相」的理解。我不认为唐川必须成全这份爱。

①因为这不存在双向的爱情,石泓对陈婧是单方面的付出,然而他并不知道陈婧想不想要,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用命来换的自我感动中。假设他不杀人,他也无法真正得到真正的爱情,陈婧走进了他的世界,却没有真正的改变他,起初他会在见陈婧的时候刻意换一件衣服,他会终于在买便当时表达他的好意,他只会不奢望,却不会做一丁点改变,但在滕坤出现之后,他就极度退缩,甚至把自己踩向深渊,不想去抓住他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光彩,卑微到可怜,固执到可恨。

②他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一个流浪汉,虽然邋里邋遢的,却还是想要活下去,如果不是想活下去,就不会接下石泓递来的钱做一个替死鬼,就这一点而言,活着,对于这个死去的人更有意义。

③如果唐川让步,法律会变得没有尊严。石泓可怜,可他杀死的人更可怜,脱罪的陈婧同样可怜,因为她时时刻刻活在罪恶感之中,她对石泓的指责,甚至不能得到女儿的理解。只有让所有有罪的人伏法,所有人的生活才能恢复正轨。

我不认为唐川对于揭露真相会“愧疚”或者“应该愧疚”,他倘若不揭露真相,他才应该愧疚。他作为旁观者,应该知道最清白的是死去的流浪汉,陈婧杀人,情有可原,石泓杀人,匪夷所思。唐川在小溪边上说的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出路,因为他认为石泓聪明的头脑应该知道及时止损。石泓这个人,既平凡也不平凡,平凡的是他的职业和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平凡的是他超凡的天才头脑,而唐川是唯一一个知道这点的人,所以他们才会是朋友,所以最后他才会流泪,但流泪不是因为“愧疚”而是因为惋惜。换句话说,如果唐川不揭露真相,或者陈婧最后没有自首,那这整个故事的主题就会整个改变。如果这个故事真正想说的爱情,那么唐川这个角色根本没有必要存在。

综上所述,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是一部值回票价的影片,苏有朋导演已经展示了他作为商业片导演的技术水平,而对故事的挖掘还有待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4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打开电脑,看了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我看了第一集,叫做《自然的馈赠》,看完以后,令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我一开始猜想,这不会是介绍一些山珍海味的纪录片吧,结果真是如此。我对于那些美味佳肴并不感兴趣,但我却完完整整的把这集纪录片给看完了,原因在于我看到了美味佳肴背后农民们付出的艰辛,那些镜头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

片子开头介绍的是山茸,这是一种野生菌,实在很稀少,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每天早上凌晨三点就要起床走山路,找山茸,在挖山茸的时候不能破坏山茸的根,小心翼翼地将山茸取出,之后还要将土填上,让珍贵的山茸再度生长。那个小女孩说:“必须凌晨三点就起来去找山茸,现在是雨季,山茸长比较好,特别多人去挖,晚了就都被别人抢光了。”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艰苦的农民,据说在市场上一份碳烤山茸能卖到1600元左右,想一想,当你拿起菜单,一挥手,财大气粗的喊道:“把最贵的都给我点上。”有没有想过美味背后是农民们起早贪黑的工作。当你要走时看到桌上还有剩菜时,你是否想过这都是农民们每一滴汗水换来的成果。当你在酒店里暴殄天物时,你是否理解农民找不到山茸时那份绝望的心情。你们无视的剩菜是农民们视如珍宝的食品,你们视如珍宝的金钱让农民们视如粪土。浪费是可耻的,浪费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更为可耻,更为可耻的是浪费大自然的馈赠。别人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美食或许仅仅只是欣赏,而每个农民看到自己家乡的产物被播出来,那就不仅仅是一种欣赏,更多的是自豪,这绝不亚于汪曾祺面对别人说起自己故乡的鸭蛋,因为纪录片记述的是他们的辛苦,是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是美味佳肴,更是中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疫情狙击战奋进青年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中国各地的复工复产方兴未艾,我在厦门亲身体验到当地政府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厦门市专门成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推进建设项目开复工领导小组、推进工业企业有序复产工作领导小组、推进服务业企业有序复工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盘统筹,确保防控疫情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真正用心用情帮扶企业恢复生产,全力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支持和保障。

厦门市委办公厅专门出台“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推动建设项目有序开复工若干措施”,这一措施针对各行各业提供帮助,包括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外来务工人员包车返厦、各领域防疫措施费补助、 建材供应保障等十几项措施。这些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中急需问题,为企业正常、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广大市民响应号召,科学防疫,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共同保护着城市安全复工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充分体现了厦门的文明底色和大爱精神。

在我所经历的抗疫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速度,一切都是以人民安危为中心。我们海外华侨华人从来都是与祖(籍)国的命运紧密相联,我深信,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让我们团结抗疫,再一次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艺术精神观后感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著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玥飞。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今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秦玥飞的颁奖词是: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我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会阿布列林观后感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在细碎的时光中 守望使命

以奋斗的精神 拥抱生活

执法无私 立身有责

恪尽职守 勤勉为公

在这篇土地上

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这是《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在颁奖典礼上给予阿布列林的颁奖词。

2017年2月8日晚上八点,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如期播出。

新疆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阿布列林获此殊荣,被评选为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阿布列林深有感触地说:“我也没想到自己被评选为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个荣誉不但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全疆各族人民的荣誉。荣誉是一个动力,作为一名受党多年培养的少数民族司法干部,我将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民族团结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阵阵掌声、滴滴热泪,这十位2020年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逐步揭晓,其中张桂梅最令我印象深刻。

择一城,务一事,终一生。40余年,11万公里,1804名学生,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山深处女孩儿们前行的路。张桂梅的名字,以一种惊艳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视线。12月11日,中宣部决定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这份荣誉,她当之无愧!荣誉背后的信仰,让每一位共产党员倍感动容,深受鼓舞。

信仰萌芽:从美满生活到沉重一击

张桂梅17岁到云南支边,后来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教书。从前的她,也是一个爱漂亮、穿着时髦的女孩子,和丈夫恩爱有加,日子过得美满幸福。这一切的圆满被丈夫的胃癌晚期离世打破了。她万念俱灰,与死神擦肩而过。直到有一天,她所在班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们再也看不到张老师美丽的笑容了,她每天都是哭兮兮的样子,我们看了都喘不过气。她毅然辞去了喜洲一中的教师职务,来到了华坪县,开启了一个人的苦旅。人生的路上,有风和日丽,也有惊涛骇浪。信仰在苦难的冻土中悄悄萌芽。

信仰生长:从万念俱灰到向死而生

到了华坪县的张桂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勤勤恳恳,起早贪黑,一家一家走访贫困生,把自己的工资、衣物都留给了他们。她近乎疯狂地投入工作却换来了一年多后的一纸诊断书——严重的子宫肌瘤。命运跟她开了这样一个玩笑,这次,她并没有沉沦。为了孩子们的中考,她说:“我必须活着。”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离开物质力量我们会失之贫弱,离开精神力量我们则会意志萎靡,物质力量也无从发挥。

信仰坚定:从星星之火到曙光可见

大山深处的贫困以及由贫困造成的悲剧赤裸裸呈现在她的眼前。她一个个家访,苦口婆心劝说女孩儿们的父母,可最终收效甚微。后来,她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把大山里女孩儿们的贫困和愚昧从她这里阻断。整整五年,她从一筹莫展到东奔西走,从处处受挫到重燃希望,从备受打击到终于实现。当我看到张桂梅心中的党旗跃然纸上的那一瞬间,我意识到信仰的力量可以如此强大。华坪女高的毕业生中,有的当了老师,有的成为警察,有的主动选择到偏远艰苦地区工作。她们正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做着贡献。张老师的身影有无形的力量,在大山深处播撒着希望的种子,让信仰在每个孩子们心中牢牢扎根。

我们记住了你的名字,记住了你种在大山深处的爱与坚守,华坪女中的孩子们会将你的信仰传承下去,不只是孩子们,还有大山外的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靠低保生活的女性,王兰兰长期关爱为数众多的孤寡老人、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温暖献爱心,开办“爱心食堂”照顾小区内的孤寡老人,用自己敬老孝亲的实际行动感染了身边无数人,彰显出了大爱无言的力量。

为爱投身公益,十年不变初心。十年前王兰兰的女儿因病去世,她也一度沉湎于悲痛中不能自拔,但发现女儿“我要成为一名慈善家”的遗愿后,她化悲痛为力量,从此她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为偏远山区的孩子送去衣服和学习用品,十多年坚持如一,再苦再累也从不停歇,为爱坚持,不仅帮助了他人,更是对自己的升华。 我国目前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出现了孤寡老人无人照顾的情况,如何敬老养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王兰兰发现幸福家园小区里许多孤寡老人吃饭有困难后,萌生了开办食堂的想法,并立即开始行动起来,食堂开办后小区里老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爱心食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王兰兰却从未想过放弃,她依然坚持着用亏损的价格和细致周到的服务照顾着老人们。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王兰兰的凡人善举感动了身边无数的人,许多人纷纷加入到她的志愿队伍中,为身边的孤寡老人出一份力、献一份爱,更多的企业和社会人士纷纷向爱心食堂捐赠钱物。正是因为王兰兰的坚持才让身边的平凡人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了奉献爱心、做公益的行列中,一股爱的洪流,变成可以融化人与人壁垒的神秘力量,让温暖充溢在人与人之间。 王兰兰的感人事迹被报道之后,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却并没有满足和骄傲,她还想去参加相关的培训,去当月嫂,增加收入,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的爱心之路并没有到此止步,她做公益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帮助别人,而不是为名、为利、为赞誉,她用自己的行动、踏实的效果来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一个人的爱心,是一个小小的火花,可以带来希望,点亮未来的道路;一个人的爱心,是一个小小的火花, 可以凝聚共识,指引志愿服务的方向;王兰兰的爱心奉献和感人事迹,令人动容、引人深思,她的坚持凝聚起人心向善的共识,让爱的火焰播撒得更为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2024年度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2167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十三亿中的一个普通人,也是一名普通的合同教师,也许我这辈子都做不出让国人感动的事情,但是我会尽本能来做一些对我身边人有帮助的事情。

电焊枪发出的刺眼蓝光晕染着飘散的烟尘,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发明创新奖项的李万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这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从拿起焊枪到现在,始终不懈地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工人劳模怀抱热爱与执着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焊枪喷射着2300度的烈焰,瞬间将钢铁融化。焊工们在炎热的盛夏焊着客车上供水的水箱、制动的风缸,车间里火星四溅,烟雾弥漫;声音刺耳,味道呛鼻。

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李万君和工友们在烟熏火燎中淬炼意志。一年后,当初和他一起入厂的28个伙伴,25个离了职。李万君留了下来。师傅们都说这孩子黏人,问问题问得太细。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1997年,他首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虽然是最年轻的选手,三种焊法、三个焊件、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此后,经常与不同单位焊接高手切磋的李万君技艺越来越高,并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能型焊工。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

很快,李万君小有名气了,厂里的尖端活、关键活都找他。有一年,工厂水管冻裂了,水一直哗哗地流,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可修理的时候,带压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气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没了主意。车间主任找来了李万君。他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在裂口处焊上了一个带螺纹的管座,让气体从中排出,解决了难题。

直到今天,李万君还是常常提起当年厂里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李万君说,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只有感兴趣才能热爱,热爱才能敬业,才能豁出去,让技术在手中升华。

首席技师传承技能与精神

在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高铁完成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级跳”。高速度需要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李万君主动请缨,传技能,教绝活。2013年,长春市焊工比赛的前三名都出自李万君门下。多名徒弟岗位成才,成为技师、高级技师和操作师,在高铁生产中挑起大梁。

2008年,长客公司引进德国西门子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但与之相匹配的大量高技能工人却一时难求。德国人提供的转向架焊接试验片,只有李万君一人能焊出来。为了新项目,公司成立了新产品车间,抽调高素质人员,还从技校招来了400多名学生让李万君培训,要求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德国的工艺标准是全新的,李万君从头学起,常常彻夜不眠,思考如何将复杂的工艺操作过程分解成具体的步骤教给学员。那时候李万君上厕所都一路小跑,生了病就用药顶着,体重掉了20多斤。最终,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德国西门子的焊接权威布鲁诺竖起了大拇指说:“李,你创造了奇迹!”

现在,这些经过李万君培训的员工已成为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生产主力,也使长客公司焊接技术整体水平和欧洲西门子实现同步。“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这里既是传承技术的培训站,也是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攻关站。不仅培训企业内部和吉林省内其他企业的焊工,李万君还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对4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把自己的技能变成社会财富。

“我的技能传给企业和社会才更有价值。”李万君说,大国工匠就应该把本事总结出来,把技能传承下去,把创新开展起来,为中国梦提速。

大国工匠追求极致与创新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公司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约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按常规焊法焊接段数多,接头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质量无法保证,一时间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提出这个想法,来自阿尔斯通的法国专家认为不可能。经过1个月的反复钻研摸索,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这连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也无法完成的操作,让倨傲的法国专家也对中国工人竖起了大拇指。

中国高铁搭载着中国梦提速,而高速度更要有高质量做保证,李万君在质量管理创新上大显身手。“原来我们生产的列车时速80公里,只要焊结实就行,外面的焊碴都不用清理。”李万君说,现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掉一个焊渣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有焊件必须表里如一、没有瑕疵,每一个焊件都得是艺术品。

为了做到这一点,李万君编辑了图文并茂的《焊接典型质量问题汇编》,制定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提炼出《焊接艺术化标准》,让严谨的制造态度成为焊工标准规范的操作习惯。他随时发现生产上的问题,创新工艺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转向架环口等方面的空白,以高超技能和实践经验完善大国制造。

2011年以来,李万君带头完成国家发明专利21项,革新7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10多项,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项,获奖104项。在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的路上,大国工匠李万君们坚定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我们因爱而感动,世界因爱而更美丽!

经过我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我了解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发生着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迹。比如说,在短片中年纪最小的何玥,在自己生命结束的时候捐出自己的生命器官,用平凡生命的最后闪光,为别人照亮生活!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斌强用一根布带!连接着身患残疾的母亲!不,连接着他们的不只是这根布带,而是他们母子间那感人的深情!

20--年4月20日八点零二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大地母亲在颤抖。100多条脆弱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而在这些让人悲痛的瞬间,却有一群用自己的双手帮助灾区人民!他们是我们敬爱的人民子弟兵们!他们不惧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去挽救那些埋在废墟下的生灵!在当天下午,一辆满载救援人员的卡车,在前往灾区的途中,为了避让其他车辆不慎翻入河中。河水夺去了两位战士的生命,但他们被救起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继续赶往灾区救援!我为他们的行动而动容,为他们的大爱而落泪!而最美记者陈莹,在灾情发生当天,应该是她最幸福的一天,她步入婚姻殿堂,地震来袭,她不上完成自己的婚姻,第一时间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灾情!她的行动让我感动!

世界上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迹,而这是这些让人感动的瞬间,才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与和谐!我,作为华夏儿女,虽然我的力量微薄,但是我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位人!让感动聚集,让愛无处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做自信的中国人观后感

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看了微友推荐的视频《国人,你要自信》,忍不住要说几句。我能接受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言语方式也能接受他的看法,但我想说的却是别的内容。

首先是对题目的理解。“国人,你要自信”这个题目能够被理解吗?我的看法是不能。“不能”不是指看不懂这句简单的汉语,而是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这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知识的传递。对这个问题,我经常会注意到,但估计从来都没说清楚过。看完这个视频,观众心中留下什么印象?有人说,美国、民主并非那么好。作为国人,我要自信。问题是,仅仅如此我真的能变得自信起来吗?每一个人都可以试一试,例如把这个视频看上10遍、100遍,甚至做到倒背如流,再去和老外接触看看自己是否真的会变得自信起来。没有机会接触老外的人,可以看看电影、新闻中的老外,然后再对比一下自己心里看到老外的心态的不同,看看自己是否变得自信起。我可以肯定地说,不可能。也就是说,国人自信,这件事情只能发生在他们真实地接触并了解了老外之后,而不是看完某个视频或者听完某个演讲之后。间接知识是否真的可能,我深表怀疑。基于这个理由,我说,题目不能被理解。当然,对老外的了解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或迟或早,或多或少。

面对老外,在检查一下自己心里的感受,这样的事情我做过。不仅检查过自己的心里感受,还观察过他人的感受。我个人对西方的接触,应该是80年代开始的,除了西方制造的产品,还有西方人的著作、影视作品等。当然,不能忽视的还有周围人关于西方的评价。刚刚出过国的人向还没有出过国的人介绍起他们见到的花花世界时,手握洋货和没有洋货的人介绍自己的洋货时,心态或许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导致信息传递的失真现象。这样的失真,也是要考虑在内的。

后来,我还专门学习了英语,能够自己阅读一些西方的资料、书籍。但无论如何,这些了解都是通过媒体完成的。这里所谓的媒介是指信息传递的介质,存在于我和真实的西方世界的影视导演、书籍的作者、产品的制造者等等都是媒介。因为有了媒介,所以媒介可能导致的失真就需要考虑。更为重要的,媒介是一种了解的渠道,同时也是了解的一种阻碍。刚开始没有直接了解的机会的时候是一种渠道,之后就是直接接触、阻碍了解的阻碍。后来,有机会和老外在一起工作,约4年时间。尽管也有一些生活上的接触,但依然不够深入。无论如何,有一个明显的心理感受是,看到老外我心里依然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个异样感,可以理解为不自在不放松,也可以用张教授的话表达为不能“平视”,这样的感受当然不会出现在我见到某个亚洲人的时候。或许是我个人对于神情过于敏感,才产生这样的异样感。不过,根据我对他人的观察,这样的异样感绝非只出现在我一个人身上,应当很是普遍。老外和国人是有明显差别的,不仅在外貌上,神情也是。看到新鲜的不一样的人就会有感受,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一点都不稀奇。来到深圳2年多,我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更多的老外,因为在管理层,应该说也更深入。可以说,到今天,10年前产生于我心里的异样感差不多逐渐消失了。前两天,看到电视的,突然意识到自己看他的目光有些怪异,之前笼罩在他周围的幻影或者气场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要异样感尚存,就没有“平视”,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说了这么多,只是想以我亲身的经历来证明一件事:平视、自信,是不可能在听完讲座看完视频之后发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2024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延续第一季的节目宗旨,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健康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承诺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最佳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2024观后感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

此外,节目里几位00后“学霸小美女”的表现,也让不少网友认为,年轻选手对诗词的热爱,或可看作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有情感共鸣。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舞台上,武亦姝是16岁高中女生,同样16岁的姜闻页第一次进入个人追逐赛时答对全部9题,此外还有13岁的初一女生侯尤雯、13岁的叶飞……他们才思敏捷,游刃有余,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说,“百人团”选手绝大部分是年轻学生和各行业的普通人,年龄上以“90后”“00后”为主,“古诗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45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95岁的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获大军区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请转业到当时条件坚苦的来凤县工作。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载。20__年底,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因为信仰,所以伟岸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71年党龄,见证“绝对忠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党龄71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

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也一再改变;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共产党人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走遍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因工作的关系来梅州快一年了,以前知道梅州是因为叶帅,然后知道梅州是山区,仅此而已。来梅州后,去过雁南飞,去过五指石,去过灵光寺,领略到梅州的山清水秀不是虚名。《客家女》这个篇章则让自己深切感受了“客家女”贤惠的美德。看《客家女》这个专题时,刚好在朋友家串门,我与几个客家的“大老爷们”围着电视看。一开始他们嘴里还很不平,认为怎么尽为女性颂扬,后来我打趣说没看清片名是《客家女》吗,他们才不吭声,其实他们想到自家媳妇的好处时,心里一定乐得很。我觉得客家女真不容易:做童养媳,与公鸡拜堂就得从一而终这些贞节思想虽然上几代才有,现在已经不再有这种苦现象,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让人看到客家女性贤惠的一个方面,而且这美德的内涵一直延传下来,客家女孩从小到大就跟着她们的母亲或祖母务农、做家务,农忙时节和放学后就回家帮忙,当她们做母亲时,真正做“甩手掌柜”的特殊日子也只有生完小孩后的一个多月。

她们大都劳碌,从女孩儿家开始一直忙到她们满头白发时还是田头地里的“一把手”。她们习惯了没有怨言,即使是新时代的客家女性也很难懒下来。她们的这种美是骨子里的,让人觉得能娶到客家女是很的事。如果说文化是梅州市的一个品牌,那么客家女则是文化梅州的一个响亮品牌,客家女是优秀而典型的女性,她们是好母亲、好媳妇、好闺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观后感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从此它成为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心中的一面旗帜,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刻骨铭记的一天!

五四运动是黑暗中中国的一座航标,是中华民族觉醒抗争的起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伟大的五四精神有着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有着范仲淹“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

岁月如烟,弹指一挥间。那轰轰烈烈的场面至今似乎仍浮现在眼前。今天我们纪念五四,不仅仅只是为了怀念,更重要的是,赋予那个伟大的日子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铁血奔流的峥嵘岁月早已成为往昔,而我们现在则处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如果说,上世纪的热血青年选择了视死如归刚毅,那当代青年就应该选择头悬梁锥刺骨、十年磨一剑的坚韧。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我们拥有着相同的华夏炎黄子孙的血液。民族血脉传承,伟大精神代代相传,在又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我们青年人应该接过先驱们手中的旗帜继续前进,去追求心中的理想。

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目的是要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就是要树立理想,立志报国,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要在实践中煅炼品格,磨练意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要守时守信,做文明小公民;既要有理想,又要着眼于现实,从身边事,力所能及的做起。身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振兴中华

弘扬五四精神国旗下讲话稿弘扬五四精神国旗下讲话稿昨日留下的启迪,今日就不能停留于思索,多年后的今天,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转折关头,历史庄严的把中国交给了我们——每一名莘莘学子及我们无数的同龄人,对于我们这一代,肩上的庄严使命,并不比任何一代轻!

让我们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朝着理想,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在观看20_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中国女排颁奖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北京时间20_年8月21日,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以3:1击败塞尔维亚队,又一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赢过我们的荷兰、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的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20_感动中国给予女排的颁奖词:“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在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后,一段话在网络中盛行:“有人曾经问,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中国女排承载着国人太多的荣耀记忆,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的确,在奥运赛场,让一个运动员变得伟大,让一支球队成为传奇,让一场比赛荡气回肠、成为人们日后津津乐道的经典回忆的,确实往往是某种超乎竞技的精神。女排姑娘拼命苦战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平时的艰苦奋斗,是赛场上永不磨灭的斗志,是多年来凝聚成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在里约奥运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现诠释出来,这就是永不过时并赋予时代内涵的“女排精神”。

我相信,熠熠生辉的女排精神将激励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上不断创出佳绩,更将激励中国人上下同心共铸中国梦。向中国女排致敬,让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女排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看完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为了人民,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在《感动中国》里,就有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张桂梅。张桂梅看着那些山区里的女孩无法上大学,无法受到高等教育的时候,立志要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她拿着自己的证书和奖状,向街上的行人们筹资。

有时人们会给她一块两块钱,但更多的人对她的请求都拒绝了。就这样,她努力了五年却只筹到了一万元。终于有一天她通过一个记者向世界吐露了她的梦想,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张桂梅心心念念的女子高中终于建成了,还招来了16位老师。

虽然女子高中是免费的,但人们还是不愿把女孩们送到这里来上学,于是张桂梅一家一家请,一家一家劝,将那些女孩带到了女子高中。

张桂梅办女子高中是为了女孩们能免费上高中,能上大学,她一切的努力只是想改变那些女孩子们的命运,完全无私,不求任何回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发现了镭,并研究出了镭的提纯方。

但她并没有利用来赚钱,而是把它无偿献给了国家,给战争中需要治病的人带来福音。多年之后,当一位记者问到这位发现镭的科学家最想要什么时,她竟然回答说:“一克镭,我的实验需要它。”这让全世界的人深感震惊。也让我着实惊讶,她们虽然是不同领域的人,但她们都是无私奉献、令人敬佩的伟人!

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观看了20**《感动中国》节目的颁奖典礼,其中有两个令我很是感动,一个是语文教师曾经的校长莫正高,一个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民教师值得我尊敬和敬仰,身为人师,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平凡而伟大,生前捐助那多的贫困学生,同时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值得我赞扬,还有一定他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去尊敬他,这一点值得我学习的,身为人师这是我一年多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如果教师把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那应该不是多大的问题,20**坚持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分享,路在自己的脚下,看你如何去做好!!

还有一个就是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也是一个平凡中彰显伟大值得别人去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话很是令我感动,不管干哪一行,总要把它做好,总要做出点成绩来,一个平凡的岗位页会显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给他的颁奖辞是: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是啊,无论干哪一行,只要你用心,一定会做出一个大家羡慕的成绩的,我相信自己在教师这个行业里,也一定会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相信也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相信自己,坚持做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