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通用20篇)

浏览

7688

作文

1000

关于英语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

全文共 456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写作方法就是写作中进行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

学生写作时,如果语句平平,只选用一些普通的、直截了当的词,那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根本没有可阅读行,就像是一碗没有油盐酱醋面条一样,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和看下去的欲望,呆板、单调,没有可读性。如果一篇文章要让读者有可读性、有深度,同学们更应该掌握一些高级点词和语句来装饰你的文章,突出这篇文章的彩头,使文章增添文采,给读者以不一样的感受。具体方法可以参照下面的语句:

1. 画龙点睛,一篇文章的开头很重要。

在通常情况下,英语句子的排列方式为“主语+谓语+宾语”,即主语一般都会在谓语前面。但若根据情况适当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比如在文章的开始的时候写一些倒状语句或以状语为起始语句的开头,这样子的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如:

(1) There stands an old temple at the top of the hill.

→ At the top of the hill there stands an old temple.

在小山顶上有一座古庙。

(2) You can do it well only in this way.

→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do it well.

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它做好。

(3) A young woman sat by the window.

→ By the window sat a young woman.

窗户边坐着一个年轻妇女。

2. 避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为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富表现力,同学们在写作时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来表示同一意思,尤其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词语。如有的同学一看到“喜欢”二字,就会立刻想起like,事实上,英语中表示类似意思的词和短语很多,如 love, enjoy, prefer, appreciate, be fond of, care for等。如:

I like reading while my brother likes watching television.

→ I like reading while my brother enjoys watching television.

我喜欢看书,而我的兄弟却喜欢看电视。

3. 合理使用省略句

合理恰当地使用省略句,不仅可以使文章精练、简洁,而且会使文章更具文采和可读性。如:

(1) He may be busy. If he’s busy, I’ll call later. If he is not busy, can I see him now?

→ He may be busy. If so, I’ll call later. If not, can I see him now?

他可能很忙,要是这样,我以后再来拜访。要是不忙,我现在可以见他吗?

(2) If the weather is fine, we’ll go. If it is not fine, we’ll not go.

→ If the weather is fine, we’ll go. If not, not.

如果天气好,我们就去;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就不去了。

(3) She could have applied for that job, but she didn’t do so.

→ She could have applied for that job, but she didn’t.

她本可申请这份工作的,但她没有。

4. 适当运用非谓语结构

非谓语结构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高级结构,适当运用非谓语结构,会给人一种熟练驾驭语言的印象。如:

(1) When he heard the news, they all jumped for joy.

→ Hearing the news, they all jumped for joy.

听了这消息他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2) As I didn’t know her address, I wasn’t able to get in touch with her.

→ Not knowing her address, I wasn’t able to get in touch with her.

由于不知道她的地址,我没法和她联系。

(3) As he was born into a peasant family, he had only two years of schooling.

→ Born into a peasant family, he had only two years of schooling.

他出生农民家庭,只上过两年学。

5. 结合使用长句与短句

在英语写作中,过多地使用长句或过多地使用短句都不好。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交替使用长句与短语,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这样不仅使文章在形式上增加美感,而且使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如:

At noon we had a picnic lunch in the sunshine. Then we had a short rest. Then we began to play happily. We sang and danced. Some told stories. Some played chess.

→ At noon we had a picnic lunch in the sunshine. After a short rest, we had great fun singing and dancing, telling jokes and playing chess.

中午我们晒着太阳吃野餐。休息一会儿后,我们唱的唱歌,跳的跳舞,还有的讲笑话、下棋,大家玩得很开心。

6. 适当使用短语代替单词

(1) He has decided to be a teacher when he grows up.

→ He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be a teacher when he grows up.

他已决定长大了当老师。

(2) He doesnt like music.

→ He doesnt care much for music.

他不大喜欢音乐。

(3) He told me that the question was now under discussion.

→ He told me that the question was now being discussed.

他告诉我问题现正正在讨论中。

7. 恰当套用某些固定表达

(1) He was very tired. He couldn’t walk any farther.

→ He was too tired to walk any farther.

他太累了,不能再往前走了。

(2) The film was very interesting. Both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liked it.

→ The film was so interesting that both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liked it.

这电影很有趣,学生和老师都很喜欢。

(3) Your son is old. He can look after himself now.

→ Your son is old enough to look after himself now.

你的儿子已经长大,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8. 尽量使句子带点“洋味”

(1) Dont worry. Be bold and try it, and youll learn it soon.

→Dont worry. Just go for it, and youll get it soon.

别担心,大胆试一试,你很快就会学会的。

(2) Thank you for playing with us.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e time with us.

谢谢你陪我玩。

9. 综合使用各类所谓的“高级”结构

(1) Now everyone knows the news. I think Jim must have let it out.

→ Now everyone knows the news. I think it must have been Jim who has let it out.

现在人人都知道这消息了,我想一定是吉姆把它泄露出去的。

(2) We had to stand there to catch the offender.

→ What we had to do was (to) stand there, trying to catch the offender.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站在那儿,设法抓住违章者。

(3) If her pronunciation is not better than her teacher’s, it is at least as good as her teacher’s.

→ Her pronunciation is as good as, if not better than, her teacher’s.

如果她的语音不比她的老师好的话,至少也不会比她老师的差。

10. 适当使用名言警句点缀

在写作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用上一两句名言警句来点缀文章,不仅使文章显得有深度、有智慧,而且会让文章在评分中上一个“得分档次”。如:

(1) As the proverb say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Though you fail this time, you needn’t lose heart. As long as you work hard and stick to your dream, you will succeed one day.

(2) There is a proverb goes like this “Life isn’t a bed of roses.” It is ture that it is likely for everyone to meet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life.

(3) In the modern world, more and more people live alone, which is not so good for our life. It is better for us to make more friends and enjoy friendship. Just as a proverb says, “A near friend is better than a far-dwelling kinsman.”

[关于英语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常用写作方法帮助你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技巧参考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常用写作方法帮助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技巧

高考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试题,是高考语文拉开分数的题目之一。记叙文是高考作文常考的文体,掌握一定的记叙文写作技巧是得高分的必要手段。下面文章为大家介绍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一、一线串珠

内涵: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这是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之一。

二、以小见大

内涵: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所以以小见大也是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记叙文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以上内容是对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同学们提供帮助。高考作文光有技巧也不能成就高分,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应该多阅读优秀文摘,注意词句积累,临摹好的写作手法,并且在复习过程中经常进行写作练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介绍芒果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到大,我最爱吃的水果就是芒果,因为芒果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犹如爸爸的爱似芒果的清香凝成的感动,慢慢地汇拢,不再飘散。

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吃芒果,是在我5岁过生日那天,爸爸从水果篮拿出一个形状像个牛角,皮呈奶黄色,油光光的东西。当我看到它时,就像小猫闻到了鱼腥一样,马上冲到了爸爸面前,心里充满疑问:这是什么东西?能吃吗?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他便慈祥地摸了摸我的头,然后笑了笑,对我说:“孩子,这是芒果,可以吃,但要记住,吃芒果不能连皮吃,不能吃太多,因为吃太多对肚子不好!”我听了爸爸的话更加好奇了,连忙跑到垃圾桶旁,把芒果的皮剥下,张嘴咬一口,立刻,满口浓浓的果香,甜味中还有一股奶油的香味。我闭上眼睛,慢慢地嚼。

芒果肉软乎乎、细嫩嫩的,咬一下,就有挺香的蜜汁流出来。嗯,甜甜的,有点像蛋糕的味道,我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爱吃。我的吃相被爸爸看到了,他像一个小孩似的从我身边经过,然后调皮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轻轻地在我耳边说了一声:“小馋猫!”我转过头去,不知为什么,爸爸乐得哈哈大笑,他边笑还边说:“你去照一照镜子吧!”我还蒙在鼓里,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好笑,当我照到镜子的时候,自己也跟着笑,你们猜猜看,我为什么笑呢?因为我吃芒果的时候太着急了,把芒果的果肉都吃到脸上了,像舞台上表演的小丑角,滑稽透了!这时不知道爸爸从哪里冒出来,他一把抱住我,把我抱到水池边,用他那双满是老茧的大手,轻轻地帮我冲洗脸上的果肉,我是一朵长虫的小花,而他是勤劳的园丁,用手仔细地帮我抓掉那些虫子。洗完后,我抬头看了看爸爸,只见他正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我看到了爸爸头上已经有了白头发,心里十分难过。都是因为我平时不听话,才让我的爸爸憔悴苍老,真是对不起爸爸,这时爸爸亲切地问我:“孩子,你还要不要再吃一个呢?”这时我再也忍不住了,那不争气的泪水涌进了我的眼里,爸爸看见连忙哄我,他那温暖的话语让我感到不那么难过了。

我爱吃芒果,更爱我那慈爱的爸爸。他的爱如山一般深厚,如水一般清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介绍香蕉的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它不但好吃而且很实惠。

香蕉弯弯的,就像一个月亮.它的颜色金金黄黄的,看上去就像一条条在发光的小船,摸上去非常光滑。

它有一件美丽的“外衣”,只要把“外衣”剥下来,那么金黄色的肉就会展在你眼前.咬一口,舌尖触到香蕉那平滑的肉,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香蕉先是青色的,随后变成金黄色的了,最后几乎会发光了,它不是真的会发光了,它不是真的会发光,因为它太光滑了,所以像在发光。

大家肯定都是经过一件事才会喜欢吃一种水果的,对不对?我也是经过一件事才喜欢吃香蕉的。

有一次,我吃了很多炸鸡翅,所以喉咙很痛,妈妈叫我吃一条香蕉,我吃完后感到喉咙已经没那么痛了。所以,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吃香蕉了,它不但好吃而且可以治喉咙上火。

这就是我喜欢的香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作修辞方法

全文共 6551 字

+ 加入清单

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化动法

想象事物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事物动态要符合事物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说明法

采用说明法描写事物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事物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事物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运用“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事物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事物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事物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事物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事物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事物,要注意围绕事物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事物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事物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托物言志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事物”与“志向”,“事物”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事物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事物的特点为核心。事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事物自述法

事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事物,因此要找事物中具有“人”特点的角度进行描写。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事物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事物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事物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远眺近看法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内外结合法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移步换形法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说明介绍法

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环境衬托法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彩笔描绘法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时序变换法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生长变化法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展开联想法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突出重点法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对照比较法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赞美颂扬法

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静态素描法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总分结合法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特征举例法

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特征说明法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重点突出法

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成长变化法

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名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实验证明法

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群体描写法

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现场目击法

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动物自述法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景物衬托法

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季节特征法

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随时变化法

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日内变化法

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定点换景法

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感受。

定景换点法

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围绕中心法

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分类描写法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小学作文开头方法集锦及写作指导

全文共 3210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开头是在给造气氛、定调子,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因而十分重要。

作文开头如果能恰倒好处,常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也能增加的亮点。所以,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的成败。开头方法有很多种,值得借鉴一下。

一、外貌描写式开头

即人或物的面部特征、体态形状、举止习惯、衣着打扮等作为开篇形式的写作内容。肖像刻画要生动逼真,使人或物的形象丰满,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

如:我,一个贪吃懒惰的孩子,顺理成章地长成了一副猪八戒模样,日趋膨胀的肥脸,把本来就不大的眼睛挤得越来越小了,每次都要费劲睁开眼睛,才能看清这美好可爱的世界。(选自《懒的报应》)

二、性格特征式开头

即以人物的性格、习惯、品质等特征作为的开头,直接形象的表现人物的特点。语言要简练、准确、精彩。

如:我有一个怪妈妈,待我好时温柔似水,什么“宝贝儿”“乖乖”“娃娃儿”对我亲不够;可待我孬时,咬牙切齿胡吼乱骂,甚至拳打脚踢还嫌不解气。(选自《多面妈妈》)

三、开门见山式开头

即指开头不拐弯抹角,简洁明了地直接进入文题,干脆利落地交待出要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或什么道理等。

如:王加丽是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选自《我的好朋友》)

四、环境描写式开头

即开篇就描写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场面背景,达到烘托人物心情,或表现人物形象,或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

如:傍晚,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霎时间,狂风呼啸,黄沙伴着灰尘弥满了整个天空。每个车站点里都站了许多候车人。(选自《那天,我真后悔》)

五、巧设问题式开头

即作者开篇就巧妙地提出问题造成悬念,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开头形式通常分为三种:

1、反问式开头。

2、设问式开头。

3、疑问式开头。

不管用哪种形式开头,都要为主题思想服务的,要有神秘感、新奇感。如:奇怪!“母子上车处”怎么站了四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而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却被挤在栏外?难道那些男人不识字?(选自《假文盲》)

六、心理描写式开头

即以人的思想、心情作开头,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以准确的语言表现出来,创造出一种心理氛围,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增强的感染力。

如:第一次看到自已的变成铅字被刊登在报纸上,第一次握着凭着自已的本事挣来的稿费,激动、骄傲、自信等等一切幸福的感觉一涌而来。我真了不起,同学们一定会羡慕我,我要好好地祝贺祝贺自已。(选自《第一次登报》)

七、形象比喻式开头

即写在时不直接描写人物或叙述事物,而是先用形象的比喻描述有关的内容或人物,然后再逐步深入地写内容。大体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开篇。比喻力求生动、贴切。

如:老师,您是永不叫累的园丁;您是输送养料的树根;您是燃烧自已照亮我们的蜡烛;您是天下最伟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选自《老师颂.》)

八、妙用排比式开篇

即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词组连用在一起,表达统一思想的修辞手法叫作“排比”。排比式开头对表现人物特点,叙述事情经历,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展示道理都有特殊的效果,强烈的语言气势,工整的词句韵律,情与美的完美结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如:我即将告别生我养我的故乡,告别亲我昵我的亲人,告别亲切善良的乡亲,踏向南下的列车,去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信念,我的灿烂明天!(选自《走出家门》)

九、对比渲染式开头

即在开头把对立的人、事物或者同一人、同一事物的相反两个方面并列出来,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手法开头,可以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对人物或事件的印象。

如:我有一个经常竖着大拇指夸我“精彩极了”的妈妈,还有一个经常皱着眉头训我“糟糕透了”的爸爸。正是有这两种极端的爱才让我常常在自信中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选自《两种爱》)

十、揭示中心式开头

即在开头就将人物的思想品质,或事件的意义,或景物的特点,或揭示的哲理等交待出来,以突出作文的中心。

如:我要将自己“嫁”给书。是书教给我许多知识,是书教会我怎样做人,是书给我了许多的喜怒哀乐……(选自《我要“嫁”给书》)

十一、直点文题式开头

即在的开头就点出了文题,让读者直奔问题所要说的内容,一目了然,不易跑题。

如: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几个我自已,帮我做各种事。(文题是《我要克隆几个自己》)

十二、名人名言式开头

即引用名人名言作为的开头引语,使的角度站得更高,中心提炼的更准确,显得更有文采。

如:记得程颐好像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也就越能体会到其精妙之处。我从小爱看书,同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时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选自《书趣》)

十三、言语描写式开头

即直接从人物的语言或对话入手开篇,使读者刚一接触就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如:“懒虫!快八点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听到了没有!我要掀被窝了!”妈妈河东狮吼般地叫声,逼得我极不情愿地钻出热乎乎地被窝。(选自《我眼中的妈妈》)

十四、引用歌词式开头

即直接引用某歌词作的开头,或引出人物,或揭示中心,或渲染气氛等。

如:“我是一只可怜的小小鸟,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伤心地唱着歌,背着沉重的书包无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想到回家后还要弹琴、听英语、做作业我就心烦。(选自《我是一只笼中鸟》)

十五、抒发感情式开头

即作者以优美精当的语言,艺术性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深刻地揭示的主题,增强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如:静下来的时候总想起那条小巷,小巷幽幽,包含多少人间真情。多少年来,小巷的一草一木总萦绕心头,那石铺的街道,古旧的木门,挺拔的大树,还有那普通又普通的人们……(选自《幽幽小巷情》)

十六、倒叙描写式开头

即首先把事件的结局、结果在开篇写出来,制造悬念,然后再依照情节的发展进行叙述,这样不仅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增强的表达效果,而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的魅力。

如:哈哈!我的《夏雨匆匆》又上报了!读着自己变成铅字的优美文句,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个星期前的那次观雨经过,真正领悟到好是用心和情描绘出来的。(选自《我爱用心去体验生活》)

十七、交待原因式开头

即先交待原因,再记人叙事,读者开始读就了解起因,以有利于增加对的阅读兴趣。

如:不知怎么的,从小就与音乐有缘,六岁起在文工团练了两年的舞蹈,差点儿进了北京芭蕾舞学院;八岁时,学了两年的钢琴,也能凑合伴奏。现在虽然课程紧张,我却迷上了唱歌。所以,在众多的科目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音乐课了。(选自《我是一个音乐迷》)

十八、梦幻遐想式开头

即作者在开始就采用美妙的语言描述自己奇妙的想象,或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抒发自己的感受,或对某种事物产生新奇的构思等。

如:我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2035年。从美国留学归来,返回了我的家乡—襄阳。啊!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亲切温馨,但又是那样的新鲜美丽。天比以往更蓝了,水比以往更清了,栋栋高楼鳞次栉比,片片绿化带赏心悦目。人们改掉了一有时间就来麻将的赌风,走上了快节奏的文明的生活轨道上。我惊诧,这是我的家乡吗?(选自《未来的家乡》)

十九、心语诉说式开头

即作者在开头就把自己的心扉敞露给中的主人公,采用与第二人称交谈的方式,诉说心理话语。

如:妈妈老了,您的背驼了,如同那整天在黄土地上不停耕耘的犁;妈妈老了,您的身体那样单薄,就像一段被儿女吮尽水分的甘蔗。女儿长大了变美了,可妈妈额头上爬满了皱纹,头上长满了白发。妈妈呀,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给了我智慧,是您陶冶了我的情操,是您引导我们踏上人生旅途。没有妈妈您,就没有我的一切。(选自《深深的爱》)

二十、与读者交谈式开头

即作者开篇就用亲切的语言与读者交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向读者提出问题,以拉近读者的心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朋友,你是否见过没有手,没有脚而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的人。如果你亲眼目睹他的写字经过,你一定会被他特殊的写法、超俗的笔迹和惊人的毅力所感动。(选自《没有四肢的书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作之人物描写的方法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中,人物描写方法有许多,不同的描写方法刻画的人物性格会有所不一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作之人物描写的方法,欢迎参考阅读!

一、白描

利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色彩修饰,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最大限度的少用形容词,单纯的描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胳膊下挟着一叠大小不一的书籍。”《藤野先生》——鲁迅

寥寥数语,变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了他的简朴生活和对教学的治学严谨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用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把人物塑造为形态各异、千奇百怪、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介绍香蕉的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在众多的果蔬中,我最爱香蕉了。

香蕉的形状俏皮,两头弯弯的,就像一条调皮的尾巴,又像值班的“月儿”,有一些又胖又短像一根小木棍,颜色大多是黄色的。我以为所有的香蕉全是黄色的,妈妈说,有一种香蕉是红色的呢!它的味道也很不一般,又软又甜。香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入口即化,吃完后,还带着一丝淡淡的果香。虽然芒果也又软又甜,可没有香蕉好吃。

要是把香蕉切成片打上淀粉,放进油里炸,更是酥脆、香甜。香蕉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常吃香蕉中风的发病率比普通低23.6%,这与它含有降低血压的钾元素有关。

为什么有些香蕉是黄的,有些是半黄半绿的呢?一般香蕉生长在南方,运送有规定时间,有些未熟的就摘下来,运来时,快的就熟透了颜色就是黄的。而长得慢的就半生半熟了,颜色就半黄半绿了。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香蕉身上有一些细小的陵,咋一看像一条用地破旧黄漆漆的小船,连香蕉皮上也有一股淡香飘入鼻孔。映入眼帘的是一抹纯正的青黄,我真喜欢它的颜色。

香蕉可以使人脸上添上笑容,就像它的形状,人笑起来像香蕉。荷兰科学家认为:它所含的泛酸成分是人体的“开心能量”,能减少心理压力,解除忧郁,令人开心,睡前吃香蕉有镇静心神的作用。所谓香蕉一身都是宝嘛!

很多人讨厌香蕉皮,觉得它没什么用,不小心踩到很容易滑到,其实它也有用途的。把香蕉皮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凉水泡5-8分钟,再用热水煮沸后捞起,可以治瘊子,有美白的作用。香蕉从内到外用途真多啊!

这种好吃又营养的水果应该多吃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科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全文共 437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

一、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科普性为主的

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

三、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应用广泛,一般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两大类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的说明一定要有条理,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比如介绍景物,建筑,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方位布局来安排;介绍事物源出、演变,多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阐述事理又多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总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有时为了使别人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只要不违背事物的特点、规律,也可以在顺序上作某些调整。

说明是解说事物,剖释整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对象不同,说明的重点和层次便不同。说明实体事物时,一般要注意空间的位置;说明抽象事理时,重在阐释概念、特点、来源、结构、种类、异同、比较、联系和功能等。

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如诠释法、分类比较法等。

说明文的特点:

1、 说明的中心鲜明突出。

就一篇说明文而言,一般说来,总的说明中心只能有一个,各段文章也有一个说明中心,它们是为总的说明中心服务的。优秀的说明文的说明中心都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例如《鲸》一文,着重说明鲸的大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使读者获得有益的知识。实际上,这篇科学小品的说明内容就是文章的说明中心。

2、 具有科学性。

说明文有很高的科学性。它要求在说明事物时,力求正确,不夸大,不缩小,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反映,要实事求是,不粗枝大叶,凭想当然,瞎说一通。说明文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 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事物都带有特殊性。而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领。说明文抓住事物的特殊性进行说明,才能使读者从文章里充分地、正确地了解所说明的事物;事物的特征不清楚,说得模模糊糊,就容易和其他事物相混淆。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说明,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2) 说明的内容要正确。即对一些尚未定论、有待研究的事物,不要轻易下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结论。要知道,读者阅读说明文是为了增长知识,如果把那种缺乏科学性的"知识"传给了读者,就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两家报纸,分别发表文章,谈酸菜对人体的作用,说法却完全相反。一篇文章认为,酸菜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同时,还是良好的饿药物,可以治疗慢性并,因此主张人们多吃酸菜。另一篇文章则认为,酸菜内喊有大量的白地霉菌和亚硝酸盐,这是一种致癌物质,会直接引起肝癌、胃癌和食道癌等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希望人们不吃酸菜。究竟是多吃酸菜好事实不吃酸菜好呢?这叫人无所适从。实际上,据有关专家分析,这两篇说明文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片面性,缺乏科学性。而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忽视了这个问题,断定酸菜只有"好处"或只有"害处"是不对的。

3、 富有条理性。说明文都具有条理性。在说明事物时,要求头绪清楚,井井有条。条理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各种事物尽管错综复杂,但只要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就能找到一定的条理性。

(1) 空间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 时间顺序

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逐一说明。

(3) 逻辑顺序

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4、 语言确切、简洁、通俗生动。

说明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优秀的说明文总是用浅显的语言表现深刻的内容,即把事物的本质特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写出来,使读者比较容易地领会问题的实质。语言确切,就是语言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人看了明白。语言确切,要做到用词准确,造句恰当和成篇严密。语言简洁,就是要用较少的话把较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来,干净利落,让人容易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内容。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畅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专门的知识说得有趣味,让大家都看得懂,都喜欢看。要做到语言通俗可以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也可以适当运用比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要安排好写作顺序,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

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逻辑顺序:

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散文的写作技巧方法

全文共 1469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见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是散文;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掉进了沟里,是小说;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忽然飞上了天,是诗歌。”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小说靠情节,诗歌在于想象,而散文贵在平实而富有情感。或者说情感自然真挚地抒发,是散文的灵魂所在。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道:“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认为,文章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是文章的根本,语言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一篇没有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是没有价值可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我们常常困惑于散文的写作水平无法提高,就下功夫在语言上进行雕琢,在文章的形式上进行结构,或者追求文章内容的新奇刺激。其实,当我们尝试散文的写作时,当我们的文字足以恰当地表情达意,我们的语言就足以胜任散文的创作了;当我们用纯熟的语言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语言组织能力,具备了写好一篇散文的基础。如果写出来的文章还不能令人满意,可能就不单单是技巧问题,说明文章并没有把作者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或者是文章缺少最真挚的情感,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就如同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又如何打动读者呢?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当我们动笔写一篇散文的时候,我们是否倾注了最真挚的情感?如果我们的文字连我们自己都打动不了,我们又如何希望我们的文字打动读者呢?

散文是需要技巧的,但所有的技巧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如果我们不能明了这一层,我们就会陷入散文写作的误区。读过很多这样的文字,有非常高的表达技巧,语言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了。可文章就是无法打动读者,让人感觉像是一片浮萍,飘在水面,看起来很美,却缺少内涵,不够厚重,感情苍白,没有灵魂。

一个人若没有了灵魂,就是行尸走肉;一篇文章若没有了灵魂,无异于一堆毫无生气乱码。用虚构的人物和编造的情节来欺骗读者,就违背了散文的创作原则。散文不能真挚地抒发情感,尽管文字的技巧很高,终究还是没有生命力的。散文不是小说,应该时刻记得有一个真我在。用手中的笔,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内心最为真挚的情感,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可以寄情山水,我们可以托物抒怀,我们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我们可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无论我们写什么,那种感受都是自我而独特的,那种情感的抒发都是自然而真挚的,这样的文字就自然会有新意,有真情,有灵魂。

我们所熟知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哪一篇不是情真意切,读来潸然泪下呢?所以南宋谢枋得在其《文章轨范》中引用安子顺的话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真挚的情感是一篇文字的灵魂,只有有了这样的灵魂,你的散文有可能达到最高境界。

所以,只满足于熟练掌握了散文写作的技巧是不够的,只有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倾注了我们真挚的情感,我们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动手写文章之前是否问一问自己,所抒发的情感是否发自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情感是否真挚?否则,我们不要去写。因为每一篇文字要想打动读者,首先要感动作者,自己要感动,就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否则是难以做到的。蕴含了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有了灵魂,有灵魂的文字是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的。

用优美的文笔,抒发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散文才会是上乘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介绍樱花的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樱花,它高大美观,虽然不如桂花香,不如梅花坚强,也不如荷花洁净,但我还是喜欢它!

恰好学校后花园种植着樱花。饭后,我和几个小伙伴穿过教学楼去赏花,待我们到花园时,已经有很多同学在樱花园里赏花了。

樱花树的树干很粗壮,花开得很茂盛,枝头顶端还长出了新芽,新芽上长满一小片一小片的绿叶,在雪白花朵的映衬下特别显眼。

满树花朵粉嫩粉嫩的。樱花是五个瓣的,花瓣由红渐渐变白,仔细看,花瓣上一条条的纹路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地散开。花蕊是淡黄色的,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樱花树旁,放着石桌和石凳。石凳上雕刻着图案,因为时间久了,图案有点看不清,看着既像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峦,又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令人浮想连翩。

一阵风拂过,不少花瓣从树上被吹了下来,就像下了一场“樱花雨”。同学们立刻跑动起来,纷纷去追那些樱花瓣,他们伸出手,不停地朝花瓣抓去,可就是抓不到。我也不例外地在樱花树下跑来跑去,可樱花瓣似乎躲着我,总让我抓不到。突然,我的头顶飞过一朵花瓣,我立马跑过去抓它。可它就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不停地躲闪,每当我就要抓到它时,它忽然又飘到另一边去了。花瓣落地后,我又去抓另一朵花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抓到了一片花瓣。我非常欣喜,慢慢地张开手,用食指小心翼翼地压了几下,樱花瓣嫩嫩的,就像婴儿的脸颊,让人忍不住摸摸它。树下,几个小同学在爬树,他们轮番跃起,试图抓住这滑溜溜的枝干,可他们抱着枝干不住地下滑。

虽然后花园里还有许多鲜艳夺目的花,但此时此刻,我觉得所有的花都不如这樱花。

学校的后花园里有两棵高大的樱花树,树下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一刻,我不会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介绍荔枝的说明文满分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桃园三结义,张飞在腹里,去了关云长,方知是刘备。你们想知道谜底吗?它就是荔枝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你们对荔枝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到了夏天,记得要买荔枝哦!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柠檬酸、果酸、磷、钙、铁等成分。荔枝的果肉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含一种能够降血糖的物质,对一些糖尿病患者十分有帮助,还含有消肿解毒的作用。荔枝的种类有很多:妃子笑、桂味、九里香、糯米糍、黑叶、三月红,其中我最喜欢桂味荔枝,因为它的果实以细核、果实爽脆、清甜、有一点桂花味而闻名。如果我们大量食用容易引起上火,还会引起高血糖。建议把荔枝外壳剥掉,保留白色的果实,洗干净后把它放在干净的碗里,再冲好一碗盐水,把另一个碗的荔枝放进有盐的碗浸泡半小时再取出来食用,这样就能将荔枝的火气降低了。荔枝除了可以现吃,还可以做成桂味荔枝茶、桂味荔枝酒等食物。荔枝的外壳颜色有褐色、红色、墨绿色,多数是圆形,外壳还有很多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周记写作的作用与方法

全文共 1752 字

+ 加入清单

一、周记的写作能帮助老师更直接地了解学生,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人,难免会犯错误,难免有这样那样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点。生理、心理两方面都不成熟的初中学生,生活、学习各方面的困惑更是少不了。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当能够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说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乃是“传道”!作为一个教师,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了解学生是先决条件。而现在,一个教师麾下常有一百来个“兵”,很难对每个学生都了解,即使了解也不深刻。又怎能听到学生的心声呢?而学生所写的周记,却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了便捷、直接的原始材料,这是由于初中学生在周记中较敢于说真话,较少隐瞒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样,老师们便可根据周记中学生所流露出思想倾向,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周记中所反映出来的诸如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等等良好的思想倾向和行为,老师应在评语中给予表扬鼓励。而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思想、错误观点的意义更为深远。周记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的一些错误思想是五花八门的,如厌学的情绪、对个别老师、个别同学的片面看法,对兄弟班级的怨恨,羡慕有钱的同学,甚至流露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对于这些错误的思想,如不及时加以纠正,有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教师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应及时给予教育引导。可从两方面入手:{一}在评语中指出其错误所在及改正方法;{二}就反映出来的问题找学生个别谈话,解决其思想症结,教育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由于做法具有针对性,事实证明,效果是非常好的,即使是差生也根本不会认为老师在找他麻烦,反而认为老师是在关心他、帮助他,师生间的情谊也因此而加深了。很多学生对语文老师批改的作文(命题作文)是只看分数而不屑看评语的,老师私下对此是“义愤填膺”,但又无可奈何。但周记的评语却意外地受欢迎,学生虽也看成绩是优是良,但对评语看得特别认真,有的还特地拿给要好的同学看。有的还在本子上跟老师探讨。这在写大作文时是很难想象的。学生倒也并非认为周记就比大作文重要,但出现如此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

此外,周记乃一周之回顾,所写之事应是实事,所说的话乃是真话,长期的训练,对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良好品质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周记写作对教育学生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批改应侧重于思内容方面,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周记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前面谈到要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是要花很大功夫的,多写多练虽是必经之路,但也应妥善解决怎样练,练什么的问题,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老实认为应多写大作文,即命题作文,有的主张写日记等等。

写大作文的弊端,乃在于它违反了写作的规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已提出作文“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违异。”所谓的作文,本应是作者“情郁于中,发之于外”,“有所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更非瞎编乱造。命题作文至今流行,乃是应试的思想在作祟,提倡不得。而日记确是遵循了写作的规律,是一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极好手段,但老师毕竟精力有限,哪有时间天天去批改学生的日记呢?如此一来,周记的优越性便体现出来了,它既避开了命题作文的弊端,语文教师又可以从容批改学生的周记而不会耽误其他教学工作。初写周记,学生也会觉得困难重重,但只要经过三、四个学期的训练,大多就能过关,所以学生不会像写命题作文那样对写周记畏如虎蛇的。如能在初中三年自始自终坚持周记写作,学生作文水平是会得到显著提高的。

对于周记内容,老师无需限定,应让学生把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想表达的情感抒发出来,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可写入周记中,渐渐地,学生周记写得多了,材料的选择,字词的运用,自然也“水涨船高”了,这也可以叫做“不锻自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也有很大作用。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命题作文是“拔苗助长”,而周记是“自然生长”。

总而言之,周记写作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是思想教育的一个广阔天地,可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作方法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换句话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二)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后发表见解。

(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

(五)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说明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3468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予读者知识。中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最感头痛,往往举步维艰。其实,说明文的写作并非像同学们所害怕的那样,只要理顺了头绪,把阅读说明文和写作说明文结合起来,以阅读课文为写作借鉴的范例,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就能逐步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一,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首先得分清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说明文的写作是授人以知,让人明白,记叙文写作目的是以情感人、让人动情。说明文只是说明事物的特征,阐明原理,介绍知识,说明是手段。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第二,要完成一篇说明文,须将说明文的特点烂熟于心。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文的这些特点,才能将说明文写好

第三,须将说明文的类型分清楚,如果从内容上而言,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平实性说明文:是指用平实、简洁、明白的语言对事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功用及种属关系加以较客观的说明,用词造句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倾向,很少使用描写,更少使用修辞手法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这篇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清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水这篇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因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倘若反过来,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态,把水和烧酒放在一起比颜色,岂不引起一片混乱!另外,还要注意到;被比较的事物是说明的对象,用作比较的事物是应该大家相当熟悉和非常具体的。比如上面选用的牛奶、石块等都是熟悉的和具体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较的事物比要说明的对象还要难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无法达到说明的目的。

作文练习题

一、(某物)的自述

二、青少年吸烟害处大

三、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

提示《(某物)的自述》,这是填空式半命题。题面中的自述,规定说明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作自我介绍,而作自我介绍的又是某物,这就是说,要求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某物,要写得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活泼。

至于究竟是介绍哪一种物,这可以由作者自己确定,题目对此并无限制。作者确定某物,主要从自己对某物的熟悉,了解的程度决定,应量力而行,不要硬写自己不熟悉、不懂的内容。动手写作之前,还应该认真地收集、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有关人员作些了解,力求对自己所要介绍的某物了如指掌,以免犯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写《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说明文,要抓住青少年这个年龄层次,阐释吸烟害处大的所以然。

一是要避免泛泛而谈,只是一般地说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强调吸烟对青少年为什么尤其有害,这就离开了题目的中心;

二是要避免杂乱无序,只是东一点、西一点地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按照事理本身的逻辑安排结构,这就不能言之有序;

三是要避免想当然,只是凭自己的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去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地作科学阐释,这就不能以知益人。

因此,要写好这篇说明文,一定要抓住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些关键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要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的顺序安排结构;要综合运用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等方法。还要准确运用专门术语。

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这不是一个具体题目,只是对这次写作说明文的一些要求。

这篇说明文的读者对象──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重点──怎样学好某门课程。具体来说有:自己对这门课程特点的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可综合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比较、图表、数据等说明方法。

这篇说明文的篇幅──600字以上。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语言要尽量准确、简明、平实。尽量用深入浅出的话来阐释,举例要结合教材。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说明顺序要明晰、头绪要简单,如可以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的结构、也可以按照自己对这门课程规律性认识的顺序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介绍水果苹果的作文说明文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吗?告诉你吧,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苹果

苹果看起来圆圆的,皮是红色的,好像一个红红的小灯笼,又像一个西红柿。摸着感觉很光滑,放在灯光下,还会发光呢!闻起来有非常淡的清香味,先吃一口试试,又香又脆,好吃极了,咬一口满嘴都是甜甜的汁,让人感到舒畅极了,吃完一口还想再吃一口。它的果肉是淡黄色的,果皮里面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如果把苹果横着切开,里面的核是星形的,如果竖着切,里面的核就是一个椭圆形的,像一个小鸡蛋。

苹果真好吃啊!我想每天都吃一个苹果,这样不仅可以获取里面的维生素,而且对我们的胃也有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3013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之美在于理趣,但理趣并不排斥形象性,写议论文不一定非得走板着面孔训人,愤世嫉俗说理的路子。朱光潜说:说理文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考场作文的议论说理多一些可感的形象,能把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生动,增强可读性;同时,考场议论文多一些形象化说理,与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不少要求相契合,能使文章文质兼美,也易于赢得阅卷老师青睐。这里,笔者就议论说理如何增强形象性进行例谈。

一、借象寓理

就是借形象阐释道理。议论说理时先进行形象描绘,然后借形象阐释社会意义,从形象中概括出普遍规律;或者描述形象细节,为论据材料中的人物增设具有画面感的场景,达到形象阐述的效果。试看下面的片段:

1.江河涌进大海,大海高奏着激昂的涛声,张开宽广的胸怀接纳。大海的涛声不是笑话江河的细小,不是嫌弃江河浊流滚滚,而江河也因为大海的宽广胸怀而甘愿长途跋涉,一路欢歌奔向它的怀抱。于是,大海的包容成就了尼罗河的坚持和亚马孙河的丰沛,成就了珠江口的开阔和钱塘潮的壮美大海让流进它的每一条江河都显示出自己的亮点,而胸怀宽广,悦纳百川也成就了大海的亮点。所谓亮点,其实是包容的胸怀孕育出的美丽风景。

2.巍巍青山之下,粼粼濮水之滨,庄子席地而坐,持竿垂钓。风拂起,树影摇曳,滤下点点星光,清波泛起,水中的面容化作层层涟漪,向四方远远散去。水波微动中映出了两位衣冠楚楚的风尘大夫。他们身负楚王的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拜请庄子。但庄子持竿不顾,婉言相拒: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是聪慧的,他深知,虽然欲望满足的背后有无以言说的成就感,但无欲守候的背后却是圣者般的宁静与祥和。

片段1借大海悦纳江河这一形象阐释亮点,其实是包容的胸怀孕育出的美丽风景这一普遍的社会意义,新奇而又令人信服,形象与理趣兼备。

片段2借助想象复活濮水垂钓的场景,形象描述中暗寓坚守心灵的宁静这一主旨,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驾驭功底。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借象寓理的方法时,一定要在描绘形象、复活场景之中凸显主旨,否则就会显得华而不实、主旨不明,效果适得其反。

二、缘事说理

指先叙述故事或事件,然后自然生发议论,揭示道理。运用这种技法,选取的故事或事件本身应蕴含一定的道理,常用的为寓言故事和哲理故事。试看下面的片段:

清早,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头骆驼做午餐。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是正午太阳照到头顶的时候,它再次看看自己的影子,于是说:一只老鼠就够了!像狐狸这样的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对自己认识不足,要么自我膨胀,要么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无能。成长路上的我们就有这样的经历。曾经,我们被家人宠着,以为自己拥有整个世界。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并非时时有人在乎,甚至被漠视如同草芥,有些事情,我们无论多么努力都无能为力,于是,我们感到沮丧甚至自卑。我们多么像那只认不得自己的狐狸。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正确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自己的人生准确定位。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正确认识自己,方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才能充满自信地去迎接机遇和挑战。

这一片段借狐狸关于午餐的定位,引出青少年成长中盲目自大与盲目自卑的心理,点出正确认识自我,进而论述正确认识自我的意义,这比直接论述多了几分形象性,给人的印象也深刻得多。

再看下面的片段:

陈寅恪到清华大学任教,得力于梁启超的举荐,但他们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争执不下。一天,梁启超刚上班,同事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看到学报上有一篇陈寅恪的文章,读完后,梁启超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同事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在含沙射影骂您啊!梁启超脸黑了下来,说道:陈先生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梁启超和陈寅恪为了学术分歧互不相让争,体现了对学术真理的孜孜追求和不人云亦云的个性精神。两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提携,相互尊重和信任不争,体现了君子之风。争与不争的境界,值得后辈学者在景仰敬佩中深思。

引述故事后,作者懂得从争与不争两个层面分析,将其中蕴含的学术精神与为人处事两方面的道理鲜明地揭示出来,让故事充分燃烧,体现了缘事说理的纯熟技巧,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需要提示的是,缘事说理,要注意叙议结合,不可以叙代议。

三、类比引申

也叫比较类推,是指借助相关联想,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它可以收到寓抽象于具象,化深刻为平易的效果。试看下面的片段:

1.成熟总是意味着经历时间的打磨,比如经冬的麦子,经过季节的变化、温度的起伏,才终于灌浆饱满,成为供养我们的粮食;成熟也意味着经过世间所有高温,或承受涅槃般的煎炒,或默默躲进蒸笼,才成为食物。所以人的成长,也意味着要经历一些艰难和磨砺,承受得住挫折和打击,耐受得了煎熬与寂寞,才会成为一个褪去稚嫩和迷惘的人,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2.合作才有双赢,这正如紫藤萝和篱笆的关系,如果紫藤萝选择了独自生长,那么它只会终生匍匐于地,无法汲取高处的阳光,开出最美的花朵;如果篱笆选择了独自站立,那么它只能默默无闻地渐渐朽去,无法在世上留下最深刻的印记。但恰恰它们选择了合作,一个献出生机,另一个献出身躯,于是成就了一道靓丽的美景。所以,合作求取双赢,是以你所长补我所短,以我之力足你之需,是将双方的优势融合,以求取双方利益的兼顾。

片段1由麦子和食物的成熟说到人的成长成熟,形象可感,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片段2借紫藤萝和篱笆演绎出合作求取双赢的论述,给人印象深刻。需要提示的是,运用类比引申,要善于由此及彼,善于相关联想,学会选择具象性的事理来类比。

四、运用比喻

喻巧而理至,运用比喻是形象说理常用的方法,它能使深奥、抽象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如把盲从权威比喻为让奔马踏过自己思维的草坪,留下的只会是一片思想的狼藉,这样的议论就显得格外精警。先秦诸子散文中大量使用这种方法,如荀子《劝学》通篇以比喻说理,形象贴切。从联想方式看,类比引申是运用相关联想,比喻运用的是相似联想。请看下面的片段:

1.低调,不像高粱那样,将穗子高高伸起,见人就点头微笑,而是像玉米,将果实隐在腰间,让人难以发现;低调,不像桃杏那样,将姹紫嫣红挂在枝头,引人注目,而是像桂花,将细小的花朵藏在枝叶丛中,暗里飘香;低调,不像太阳花那样,对着太阳不住地微笑,而是像夜来香,在夜间将芬芳暗暗送给人们。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智慧的做人姿态。

2.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是啊,有的人也许已经错过了太阳,但前面还会有群星。生活是用来经历的,太多的驻足只会带来更多的延迟,只会造就更多的后悔。昨日已是黑白相片上温馨的影子,明天是永远盛开在彼岸不可企及的花朵,只有今天才是可以书写的竹简。现在辛勤的汗水将是未来幸福的阶梯,用心经营每一天,才应该是我们可以把握的人生。

片段1说低调不像高粱桃杏和太阳花,而像玉米桂花和夜来香,用六种植物正反设喻,点明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智慧的做人姿态的道理。

片段2用太阳群星比喻生命的精彩,将昨天比作黑白相片上温馨的影子,将明天比作盛开在彼岸不可企及的花朵,将今天比作可以书写的竹简,比喻丰富,用语生动,形象鲜活。一般地说,运用比喻不宜作为说理的主要方法,可以适度运用,恰当点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就事论理法的论证方法的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要熟练说理的艺术,必须懂得基本的论证方法,就事论理法的论证的方法。写作议论文如果不善说理,也就是不善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运用典型的论据来阐明论点和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说,论证方法运用 恰当,论点、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论文也就深刻有力,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论 证方法。

所谓就事论理法,就是人们常说的用事例进行论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揭示其蕴含的 普遍意义。这种方法可以运用正面事例进行论证,也可以运用反面事例进行论证,如:

《小议“知错就改”》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渑池会上,蔺相如立了功,回国后,赵王 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瞧不起蔺相如,还说要羞辱他。而蔺相如不予 理会,以国家大事为重。廉颇听说以后,觉得蔺相如很宽厚,就赤膊背着荆条亲自到他家请 罪。他们从此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这就是传颂千古的“将相和”。

蔺相如的宽宏大量暂且不说,廉颇的知错就改就很令人佩服。

人无完人,这是大家都相信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小毛病和错误,但很多人的小 毛病和错误都没能改掉,理由是:改不了。有的人明知自己错了,却不想去改,也许 碍于面子,出于自尊心,也就将错就错了。这些人都没能像廉将军那样知错就改。难道廉将 军就没有自尊心吗?只要想改正错误,其它的因素就不重要了。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知错就 改的必要性。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已经是听得耳根都生茧子的一句话。如果开始有了蚂蚁,那怕是多 一些,能够被除去,那么也不至于千里之堤都毁了吧!人有错误和缺点没关系,只要下决心 去改正,那就会日臻完善的。如果不去改正,天长日久就会因一错再错而铸成大错,到那 时就悔之晚矣。

鲁迅先生小时候,有一次为了给母亲抓药上学迟到了,受到老师批评(老师是不知情的)。自 那天起,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仍然天天去抓药,却总是早早的到书塾去。他当时并没因为 有理由,而且是正当理由便不去改正它。这也是知错就改的一个好例子。

总之,知错就改有利于自己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既容易也不容易,关键是看你怎样面对 人生,面对自己的过失。终身求善知美者必以闻过修身为大德;否则,诿过贻患,不但注定 成不了大事,还可能引来蚁穴溃堤的难堪。(孙楠)

在这个习作中,作者运用了将相和的故事和鲁迅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这样两个正面典型事例 来证明“知错就改”的重要性。像前面我们提到的习作《坚持就是胜利》一文中,还运用 了反面的事例进行论证。这都是就事论理法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说明文的九种写作方法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物描写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一、白描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它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鲁迅《藤野先生》)

寥寥数语,就活化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即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文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三) 务求解说清楚、做到条理分明

说明文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知识的技能,只有解说清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说明说明,一说即明,如何解说清楚,要讲究说明的方法,注意结构的安排,着力语言的运用。关于说明的方法,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这里着重讲讲结构安排的条理性问题。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的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要按其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安排说明文的结构首先要注意条理性。如何具体安排结构,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有不同要求,介绍产品制作过程的说明文,往往按照产品生产工序来安排结构,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介绍手工工艺品景泰蓝的说明文。它按照制作工艺的程序,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工序依次作了详细具体的说明,全篇言之有序,给人的印象十分鲜明。这一类安排,以时间变化为序,着重写事物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