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见义勇为的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实用20篇)

在这个世界上,令我感动的人有许许多多。远的说,伟大的爱国之人屈原;近的说,舍己为人、舍生忘死的叶欣。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见义勇为的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2819

作文

925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春天是美丽的,人是受感动的。我的耳边又回响起了那首歌:“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

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试飞员——梁万俊。

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了,梁万俊接受了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了!飞机帽出了黑烟这时的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的话,人是保住了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了保全飞机,为了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了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飞机着陆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了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的话,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的生命的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了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的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的人创造出来的。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的不顾一切,感动了总部,感动了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了——中国。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338 字

+ 加入清单

距离郭川船长失联,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时间。

当地时间10月18日,郭川船长从旧金山金门大桥出发前往上海,进行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创纪录航行,原定于11月5日前后抵达。可北京时间10月25日,当他航行至夏威夷附近海域时,突然与岸上团队失去了联系。

两个月来,我们望眼欲穿地在期盼着那条关于船长的好消息。“中国-青岛号”早已在檀香山靠岸,可他的主人仍然遍寻不见。

帆船改变的行者人生

拥有两项航海世界纪录的郭川船长,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

2013年郭川船长驾驶40英尺帆船从青岛出发,历时138天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创造了该级别无动力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奇迹。去年,郭川船长又率领国际船队驾驶超级三体船创造了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的世界纪录。

如果不是与帆船邂逅,郭川几乎注定会走上旁人眼中的成功人生路。在奔向大海之前,他拥有令人梦寐以求的学历与职位,那是许多人愿意穷其一生去换取的。

是帆船改变了郭川的后半生,用他的话说:“感谢帆船,让我自由的灵魂得以释放,而我放荡不羁的内心也找到了皈依的地方。”

每一个敢于为选择而付出的人,都值得尊重。对梦想与生活的执着,让郭川有勇气踏出这一步,去挑战未知的世界。

远航的意义:人生本该立体而多彩

危险与美景,是大海的两面。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面前,常人无法对一位船长的境遇感同身受。长达数十天甚至数月的航行中,只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时刻忍受着危险、孤独与疾病的纠缠,一人一船已是全部。面对未知的海洋,总有人会疑惑,冒险挑战的意义何在。

郭川船长曾说:“人生不应是一条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应该像一条在崇山峻岭间奔腾的小溪,时而近乎枯竭,时而一泻千里。你不会知道在下一个弯口会出现怎样的景致和故事,人生本该立体而多彩。”也许,本就没什么能阻止一条河流奔腾入海。

在经历了海上近138天、超过21600海里的艰苦航行后,2013年4月5日上午8时左右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母港青岛,成为第一个成就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伟业的中国人,同时将创造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中新社记者徐崇德摄

在资深电视人房学峰看来,郭川船长的追求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也许还要再过一些年,人们才会更好地理解他勇敢和创造的意义。房学峰与郭川相识已十余年,见证了船长拥抱大海的岁月。

“航海是他的爱好,他想在自己这个领域内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就如同每个球员都憧憬最高水平的联赛,每名选手都向往奥运会的领奖台。然而足球明星和奥运会冠军的数量其实很多,但完成过环球航行的水手和船长则很少,这也是很多人不能理解郭川船长的原因所在。

家,归航的地方

12月15日,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典礼,“最佳体育精神奖”颁给了郭川船长,妻子肖莉代为领奖。舞台上摆放着一艘船模,肖莉几次向其望去,她说,她真的太想念郭川了。

“我其实什么都不想说,我只想在家里带着孩子们看郭川领奖,听他讲获奖感言。可惜我没有等到。”一家四口的照片静静地躺在肖莉胸前的口袋里,就好像船长一直守护在家人身旁。

三年前,郭川驾驶“青岛号”完成环球航行回到母港,48岁的他在帆船还没到岸时便跳进海里,爬上码头跪在妻儿面前,一家四口相拥喜极而泣。这一幕,没有人不想看它重演。

48岁的青岛籍船长郭川在不靠岸、不补给、不间断、无后援的情况下,经太平洋,过合恩角,经大西洋,过好望角,经印度洋,最后返回青岛,爬上码头第一件事情就是跪倒在妻儿面前。出征前,他的小儿子郭伦布才10个月,138天后,小伦布已经长出八颗牙,能走路,学说话了。 中新社记者徐崇德摄

家是船长远航的后盾,亦是最终归航的地方。“好消息我肯定是第一个知道的,坏消息都是从新闻里看到的”,肖莉话中郭川船长的报喜不报忧,透出的是对家深深的爱。

“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支持郭川航海。其实我觉得理由特别简单,就是爱他。爱他对生活的热情,爱他做事情的执着,爱他的朴实,爱他对人的诚恳,还爱他对我的宽容。我爱郭川,自然就要支持他去做喜欢的事情。”

郭川精神:执着的人是幸福的

房学峰回忆道,他与郭川船长之前一次碰面是在里约奥运会上,但彼时两人的交流中,却几乎没有谈及此次跨太平洋的纪录航行。

纪录航行,在职业航海领域中是一个神圣的概念。此次郭川船长的跨洋航行,不仅是挑战纪录,对所有航海人而言,这条旧金山通向上海的航线,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是帆船史上首次从旧金山到上海的单人无间断跨太平洋航行。虽然此前已有行者完成了跨洋航程,但相较于传统旧金山至横滨的航线,旧金山与上海的连线无疑才是更为完整的跨太平洋。

“这是郭川慎重选择后定下的航线,行程都是按照计划走的。他是以职业、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航行,而非简单的冒险。”房学峰还表示,郭川团队为其每次航行都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使每次挑战都至少在理论上胜利在望、都把危险降到最低。

除体能训练外,航行需要掌握海洋、通讯、导航、船只等多方面的知识。准备过程中的大量时间,郭川都用于与团队中的专家、领域中的佼佼者探讨、学习。这种理性层面的艰苦挑战,绝非感性的一见钟情便可一蹴而就。

“郭川是一个榜样。他有着很好的工作和学业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舍得抛弃这些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房学峰称之为“郭川精神”。这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谋求超越的进取精神;这是一种敢为人先、直面挑战的奋斗精神。

“我们安于现状、循规蹈矩、担心失去,害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郭川把对精神的追求,置于物质至上。” 房学峰表示,理解其实比景仰更重要。

劳伦斯颁奖礼上,肖莉确认搜救郭川的工作仍未结束,搜索还在继续着,我们也在等待着船长远航归来。

“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这是郭川船长追求的境界。正如他所说,在梦想面前,执着的人,是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晚上,我们一家人看了《感动中国》。看完后,我对获奖者的事迹十分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残疾人刘伟。他虽然小时候失去了双臂,但他依然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他开始努力学习游泳。

在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后,他最终学会了游泳,还不断刻苦训练提高技术,最终成为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还开始了备战残奥会。对我们而言,奥运会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却在我们认为遥不可及的比赛中似乎已胜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为训练过度而得了病,所以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

他又转学钢琴,并在一年的时间内到达了七级的水平。他每一天弹七个小时,练完后脚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坚持着。我学了两年钢琴,却只考过六级,还就此放弃了。而刘伟失去了双臂,却以惊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拥有了七级的水平。这也激励我必须要继续学琴,不能输给条件比我差的残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迹也同样感人。平凡女孩孟佩杰八岁时就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还照顾着她瘫痪的养母;最美妈妈吴菊萍冒着骨折的危险接住了从楼上掉下的幼儿,即使事实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觉得后悔;党的干部杨善洲植树造林七万亩,使寸草不生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山林,最终却把价值三亿元的山林无偿交给了国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抛弃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边远的西藏支教……

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感动中国,但能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动身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观后感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这么多年,发现评选出来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都有共性。

1、科学家: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为国家;

2、医生:医术高超,人格高尚,为患者省医药费;

3、教师:为教育放弃家庭,放弃前途,坚守在贫困山区;

4、见义勇为者:很多获奖者为救别人,失去生命或者健康;

5、民间慈善贡献者:生活简朴,心系慈善公益;

6、警察或军人:坚守岗位,不顾个人安危;

7、母亲:平凡的母爱,但是很伟大;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xx颁奖典礼》终于在20xx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2024年度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2734 字

+ 加入清单

1,他身患“渐冻症”,肌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萎缩,目前全球医学界还没有攻克这个医学难题。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可能在哪一天就会离开他热爱的这片大地。他是一名医生,用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成千上万的患者,他是一名院长,在最困难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时刻,他拖着不便的双腿,冲在前面,带领武汉金鹰潭医院的所有医生,以不畏生死、舍我其谁的医者仁心,保卫着百姓的生命,守护着一方家园。他是医生——张定宇。

2,他是一位父亲,他是一位丈夫,他是一位儿子,他也是一名消防战士。2020年夏,庐江县爆发了特大暴雨,降雨量超过了有气象记录的最高值,家园被冲毁,百姓的生命危在旦夕。他生在军人家庭,作为消防队教导员,把百姓乡亲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连续奋战96个小时,双腿红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登上冲锋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他救了百姓,自己却牺牲在了无情的洪水中,他用生命筑起了一道防线。他是消防战士——陈陆。

3,她身形消瘦,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扎根山村40多年,一生奉献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她劳累过度,身患疾病,每天要吃十来种药,以维持生命的延续;她以一己之力,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劝说,推动了新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创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1600多名女孩从这所学校考上大学。她把一个老师能做的都做了,把不能做的也都做了。她是学生们口中的“张妈妈”,也是学生们心中最美的妈妈。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她用一生的坚持和爱,给大山深处的孩子点亮了人生的明灯。他是老师——张桂梅。

4,一条肿瘤医院旁的小巷,弥漫着人世的烟火,一年四季,不曾停歇,爱从这里散开,家的味道从这里升起,“抗癌厨房”成了医院旁一道质朴而最有人间爱心的风景线。人生短短几十载,18年的坚持,可谓平凡却伟大。他们看惯了生离死别,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伤心和泪水,用最淳朴的心去慰藉每一位需要家的味道的人。他们每天早早起床,准备好炭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那条巷子里,正解了“爱”这个神圣而美好的字。他是市民——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5,朝鲜战场的上空,阴云密布,危机四伏。他驾驶战机,呼啸苍穹,面对敌我战机的数量悬殊,毫无畏惧,冷静沉着,敢打敢拼。他率领空军第3师第9团第一大队,在生死悬于一线的朝鲜上空,击落敌机29架,他自己击落敌机9架,在4对12的不利情况下,打出了6:1的惊人战果。他用青春和热血,保卫了祖国的安全,捍卫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荣誉。他是祖国蓝天翱翔的雄鹰,是名副其实的人民英雄,是中国军人的一面旗帜。他是飞行员——王海。

6,2000年年末,新冠肺炎肆掠武汉,除夕夜前一天,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为了全国防疫的需要,武汉果断宣布全城关闭。来自祖国各地的医生、护士、战士、志愿者逆行武汉,与武汉市民一起奋战。他是一名快递小哥,也害怕过,犹豫过,但是看到那么多医生需要帮助时,他毅然做出了人生最无悔的选择,免费接送医生上下班,节省了医生的时间,也就为救治病人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在他的倡议和组织下,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志愿者队伍,一碗碗热乎的饭菜送到了医院,一双双拖鞋送到医院,一包包零食送到了医院,一束束鲜花也送到了医院……2个多月的坚持,在他带领下,爱心在武汉被无限放大。可以说,医生守护了百姓的生命,他守护了医生,书写了一段普通人的传奇。他是快递员——汪勇。

7,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制高点,谁领先了航天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遥望星空,星河灿烂,熠熠生辉,美丽的传说,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奋斗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他是北斗三号卫星的总设计师,在国外技术垄断的境况下,靠着一份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爱,带领技术团队,夜以继日,钻研不止,在国际组织定下的最后时间,把卫星送上了太空,传回了数据,顺利拿到了国际无线频段,同时,实现了北斗三号卫星的完全国产化。现在,北斗全球导航已经部署完成,为100来个国家提供实时导航授时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仰人鼻息,已成为历史,浩瀚苍穹,中国的北斗已经刻在了天幕上,他也必将载入中国航天事业的史册。他是设计师——谢军。

8,5000年文化,灿若星辰,诗词曲赋,美轮美奂。一句句唐诗,书写着华夏的精神脉络,一首首宋词,彰显了文明的不朽和辉煌。她是一名老师,是一名学者,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她潜心诗词,笔耕不断,在诗词中寻找人性的芬芳,她埋首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国的文化中,寻找精神的至高境界。她把中国文化,传向全球,让很多人爱上了中国文化,走上了中国大地,求学、求知、求真。她已经99岁高龄,仍然思维敏捷,经典不断,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女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爱。因爱而研,因爱而讲,因爱而传,她是古典文化的继承者,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诗词因她而被更多的人传颂。她是老师——叶嘉莹。

9,曾经的悬崖绝壁,阻挡了村子和外界的联系,接近垂直的角度,让很多人付出了生命。开凿一条通往外界的路,让里面的人能走出去,让外面的人能走进来,成了他心中最大的愿望。他和村民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他带领全村百姓,7年如一日,始终奋斗在开山铺路的现场,冲在最前面。路终于打通了,想起为修路死去的村民,他泪如雨下,双膝跪地。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的人均收入比修路前翻了40倍,70%的家庭买上了轿车。现在他正带领全村村民,为建立绿色生态乡村旅游而继续奋斗不止。他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不信天,不认命,在大山的深处,书写了一个现代版“愚公移山”的传奇故事,他是人民的好公仆。他是村支书——毛相林。

10,他们攀过喜马拉雅山,丈量珠峰的高度,他们登过内蒙古高原,实地测绘祖国的大地,他们趟过沙漠,闯过南极,走过丘陵,爬过山地。他们是一个团体,互相帮助,兄弟情深,他们更是一个团队,训练有素,技术过硬。他们这个团队,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能有精准的测绘数据,46名同志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艰苦的工作,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工作。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用双脚丈量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用双手织就了一幅美丽蓝图,为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精准的测绘数据。他们是——国测一大队。

天宇茫茫,夜空浩渺,他们就是那一颗颗最亮的星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指引的我们不停前行。他们是平凡的,和你我一样,有父母,有儿女,有亲人,他们又是不平凡的,用执着的信念诠释了大爱,以一个开拓者的精神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耕耘不辍。时间在前行,历史在继续,精神在传承,英雄还会继续涌现,故事还会继续书写。相信我中华,明天定会,河山更锦绣,人民更安康,民族更团结,文化更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2024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8日揭晓。科学家孙家栋、潘建伟榜上有名。

这10个人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信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中国女排特别致敬。

其中87岁的孙家栋是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46岁的潘建伟是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一览表

全文共 246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16年2月14日晚,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是由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主办的人物评选活动。2015年12月22开始网络投票。2016年2月14日20时,“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为:

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 主教练郎平;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

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 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

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

以及全体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附注:

2月14日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播出,来自郑州的王宽,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在当晚的节目中,白岩松说:“《感动中国》的14年间,河南当选的就有13位,给河南人提气!”□东方今报记者 肖萌/文 邱琦/图

“父母”为6名孤儿去“卖唱”

73岁的王宽曾是豫剧名角,在河南乃至全国,对于豫剧粉丝而言,早已经家喻户晓。

在他的家里,墙上挂满了一家人的合影。照片上,王宽和老伴的身边聚着他们的孩子。那是他们收养的6名孤儿。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并反哺这个大家庭。

说起参加“感动中国”的颁奖仪式,王宽告诉记者,“很激动,我先上台然后我老伴上台,接着孩子们都上台了!”白岩松还邀请他现场唱了一段豫剧。

1991年,王宽和老伴遇到了名叫袁前良的孤儿,从那时起,王宽家的成员开始不断壮大了。丧父的汪海波、父母双亡的汪文胜等6个孩子,先后被王宽收养。加上王宽患有“渐冻症”的外孙王海龙,王家的“常住人口”达9人之多。

王宽担任过河南豫剧团的业务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而这个获得过众多荣誉的国家一级演员,却曾为养活自己收养的孤儿,和老伴走进茶楼,开始“卖唱”生涯。王宽的老伴王淑荣说,有时在茶楼候场一整晚,没有一桌客人点唱,王宽这个国家一级演员也被“剃光头”,而他放弃一个艺术家坚守几十年的清高和尊严,只是为了他和他收养的6个孩子的生活。

“我负责挣钱,老伴负责照顾家。”王宽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卖唱”生涯中,只要没有去外地演出,他就风雨无阻地去茶楼唱戏。

“儿女”们反哺报恩的最美家庭

“凡事就怕认真和坚持”。“曾经有人不止一次地劝我放弃,但我从没有放弃的念头。”王宽说。

在王宽家里,如今摆放着“中华慈善奖”“最美家庭”“中国好人榜”等很多奖杯与奖状。“感动中国”这项国内最高级别的“大爱”荣誉,被他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王宽从未想过自己会获得什么荣誉,就像多年前,他收养这些孤儿时,从没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他说,从收养第一个孩子起,自己就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们这种爱心,不是一天两天积成的,也不是一件事两件事积成的。王宽的父母都已经去世,我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但我们家乡观念特别强,还是想着要经常回去看看乡里乡亲、亲戚邻居。”王淑荣说。

他们收养的孤儿如今都已成家立业,但每逢周末、假日都会回来。2014年6月,王宽的外孙王海龙和5名孤儿一起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他们的梦想是为王宽二老办一场金婚典礼。最终,梦想助理团全票通过,朱时茂更是当场落泪,而王宽夫妇也第一次穿上婚纱礼服。

曾经的孤儿们,也从小得到了王宽的“真传”,每人都会一种乐器。王宽说,团聚之时,他们围在一起唱上一曲,成了自己和老伴最幸福的事。

“王宽家”成了传递温暖的火种

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仅是因为王宽将6名孤儿养大,更重要的是,一份坚持的爱如今已经在孩子们的身上延续了下来。

在此次“感动中国”颁奖过程中,王宽还遇到了同样获奖的郎平等人。“他们身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像郎平、阎肃,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那种大爱奉献值得我们一家学习。”王宽说,现在自己年龄大了,如何让这个小家的温暖传递下去,是他接下来要做的。

“谁都要挣钱,而挣钱看你怎么花。”王淑荣告诉记者,2014年王海龙从《中国梦想秀》得到了25万元捐助,在第三天他就捐给了西安的一位病人。2013年年底,得知“河南好人刘东兴”患白血病无钱医治,王宽带着孤儿们在紫荆山公园义演,将得到的16000多元全部捐了出去。

相比被邀请演出,更多的人是去“求助”王宽演出。“有人因患病没钱治疗,来请我去义演帮他们筹款。”王宽说,面对这种请求,他从不会拒绝,而这种帮助正是这个“家”的延续。

“感动中国”

永远不缺河南腔调

河南“王宽家”此次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这已是河南人连续三年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

2014年,98岁的胡佩兰获得“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胡佩兰退休后一直坚持坐诊,经常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这位来自郑州的老奶奶,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医”,而“医者仁心”四个字,更是在她身上得到了诠释。

2015年,郑州陇海大院二十多老老少少登上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舞台。39年前,这个大院出生长大的高新海高位截瘫,从那儿以后,一批又一批的邻居,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就开始默默承担起照顾他的任务。39年的不离不弃,陇海大院,也成为当代中国邻里情感的最好代名词。主持人白岩松发出感慨:“这是一个叫陇海大院的大院,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生活的那个大院。这是河南的一个大院,也是中国的一个大院。”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14年来,向全国观众推荐了100多位感动人物。其中,来自河南的任长霞、洪战辉、魏青刚、王百姓、李剑英、谢延信、李隆、武文斌、李灵、胡佩兰、刘洋等人物和团体,先后13次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如今“王宽家”更是将温情延续,用“小家”感动“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2月14日晚,“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已故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原校长莫振高,与屠呦呦、郎平等10人一道当选。“校长爸爸”在感动都安、感动广西之后,感动了整个中国。

莫振高生前用他微薄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的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2015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去世。

莫振高逝世后,自治区党委追授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下发通知要求全区党员干部向他学习。将他的事迹作为全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大典型,举办主题情景报告会,并在全区部分设区市、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巡回报告。莫振高还先后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三届广西道德模范、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特别奖等荣誉。

当晚,在都安、在河池市各县(市、区),众多干部群众自发收看颁奖盛典,再次被莫振高感动。

都安高中的许多师生,回到学校收看颁奖庆典。当莫振高的纪录片播出时,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荧屏上、熟悉的声音又响起,不少师生潸然泪下。高三390(甲)班学生吴帅霖对莫振高的最深印象,就是每天早晨总站在教学楼前,让学生们快点进教室。吴帅霖说:“就像一个父亲催促孩子上学一样。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取今年高考拿到好成绩。”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在20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xx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xx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网上一组排雷英雄的无手“军礼”照片震撼了广大网民的心。军礼无言,誓言铿锵。一句“让我来”,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战友,自身失去了双手和眼。一个严肃庄重的“军礼”展示出了排雷战士对党的忠诚,对排雷事业的不悔决心。

他们是一群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为的是帮人民群众排除安全隐患,还人民群众一篇安详宁静的热土。排雷发明者设计之初,考虑到敌人靠火力轰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质上做了优化设计。导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强火力作用下,地雷毁灭率也是极低的,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通过绊发、剪线、去除伪装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进行排除。排雷完成后,战士们还要手拉手徒步验收雷场。

战士英雄大多数都处在20到30岁之间,正处朝气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这场特殊的战斗,许多排雷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顶高温挖掘,也从未一声怨言,轻言放弃。爆炸事故中,侥幸抵住死亡厄运喉咙的战士们,有的失去双腿胳膊,终身残疾。这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来说,同样是一场巨大的伤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失去健康肢体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让无数群众热泪盈眶,“上半辈子,你守护我。下半辈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战士杜富国的妻子紧靠在杜国富身旁说。

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英雄事迹让我们千万群众落泪。他们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兵,是祖国的骄傲。在他们身后,祖国大地一寸寸平安的土地不断伸延。他们的故事,全中国都要铭记。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弘扬不畏艰难、不惧危险、不怕伤残、吃苦耐劳的排雷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颁奖晚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胡忠、谢晓君的事迹。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xx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谢晓君的支持。三年后,谢晓君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20xx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宣读了他们的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其实,《感动中国》的每个事迹让每个有良心和中国人都十分感动,我们作为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学校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在学校里捡纸屑,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这时我们虽然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让中国人感动的人。

太阳自有太阳的光芒,小草自有小草的春天。我们要像泥土一样真切,小草一样生动,路边的石子一样平凡,把感动变成行动,多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被感动的中国,也将感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给我们观看了《2012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看了以后我深受感触。里面的10位人物都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这让我的心头涌来一阵温暖。这些人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最美老师——张丽莉。

张丽莉老师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老师,可是她却做出了舍己救人的大胆举动!一天,一辆失控的客车径直的向马路冲去,就在这时,张丽莉正带着4名学生过马路,当她发现险情时,他们已经逃不走了。在这紧张的危急时刻,张丽莉老师先向后躺,把身后的两名同学扑倒在地,又向前扑,把前面的两名同学推出危险区,当张丽莉老师想为自己脱身时,已经没有时间了,失控的大客车无情的轧在她的双腿上……

最美老师张丽莉虽然失去了双腿,但却保住了4个小生命。张丽莉老师如此的爱护她的学生,无怨无悔的为他们悄悄的付出,我感动极了!

今后,我也要学习张老师的优秀品德,做一个乐于助人、竭尽全力帮助别人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往往在感动的瞬间,总能体会到感动背后的辛酸,单说“感动”二词,感觉这是非常的笼统,具体的说,“感动”就是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妈妈在夜深人静时候为你织衣服的瞬间……总有太多太多的事让我们感动,感动辛酸,感动幸福,感动情感……

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赵久富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抹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这是《感动中国》给予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颁奖辞。

在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边的一个小巷子里,有一个爱心厨房。每到饭点总有许多病人家属在摊子前忙碌,为的是让在医院救治的亲人吃到来自家乡的味道。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想用自己的力量给这些病人及家属一个短期的家,这样一做就做了18年。这18年里摊子从开始的免费,到5毛,再到现在的1块,夫妻俩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但他们从没怨言,他们想只要病人在这里,它们坚持一天算一天。夫妇俩的事迹很令我感动,它们的奉献精神更令我感动。在与病魔抗争,在与亲人相守相伴的日子里,一定有份温暖和欢乐来自爱心厨房。医院里亲人间互相守护,院外爱心厨房完成了另一种守护。我想这就是爱心厨房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我们因爱而感动,世界因爱而更美丽!

经过我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我了解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发生着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迹。比如说,在短片中年纪最小的何玥,在自己生命结束的时候捐出自己的生命器官,用平凡生命的最后闪光,为别人照亮生活!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斌强用一根布带!连接着身患残疾的母亲!不,连接着他们的不只是这根布带,而是他们母子间那感人的深情!

20--年4月20日八点零二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大地母亲在颤抖。100多条脆弱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而在这些让人悲痛的瞬间,却有一群用自己的双手帮助灾区人民!他们是我们敬爱的人民子弟兵们!他们不惧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去挽救那些埋在废墟下的生灵!在当天下午,一辆满载救援人员的卡车,在前往灾区的途中,为了避让其他车辆不慎翻入河中。河水夺去了两位战士的生命,但他们被救起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继续赶往灾区救援!我为他们的行动而动容,为他们的大爱而落泪!而最美记者陈莹,在灾情发生当天,应该是她最幸福的一天,她步入婚姻殿堂,地震来袭,她不上完成自己的婚姻,第一时间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灾情!她的行动让我感动!

世界上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迹,而这是这些让人感动的瞬间,才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与和谐!我,作为华夏儿女,虽然我的力量微薄,但是我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位人!让感动聚集,让愛无处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高的一

在笔者的心中,华坪女高的的师生们垒石而成“高山”,而不忘初心的你,就是屹立在那“高山”之上,一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

华坪女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难以为继到全国闻名,你带领全体老师,用4000多个日夜的坚守,用分秒必争的拼搏,用十二

在大山里,你用一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

从办学之初的96名学生,到今时今日闻名遐迩的“全国第一

你为华坪女高付出了一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

2008年9月1日,华坪女中只有一

你说到做到,三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

华坪女高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9名辞职。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当内心无比焦灼的你,了解到剩下的8个老师中,有6名是党员时,终于找到并肩战斗的力量。

于是,你在学校的墙上画了一

使命在身,丹心向阳。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之际,你想到了党,你想起了入党誓言,这就是你,一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

梅开“高山”分外香。你说,你最爱唱《红梅赞》,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观后感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支月英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近,她还入围了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我们在为她点赞的同时,再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已经55岁的她,原本可以退休,离开山村颐养天年,但她不舍离去。

支月英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山里的孩子也应该接受好的教育,这是支撑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她明白教育对山区孩子的特殊意义。支月英以校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

2012年,考虑到支月英的身体,组织上再次决定调她下山到镇里的中心小学。此时,比泥洋小学还要远10多里的泥洋村白洋教学点没有老师,村民联名写信请她去任教,她被村民感动了!

为此,支月英的家人也很生气,担心她的身体状况。

“山里需要我!”支月英对丈夫说,“总要有人作出牺牲,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支月英的再次到来,给白洋教学点带来了新气象,很多家长当年就是支月英的学生,他们纷纷把已经在外就读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

泥洋村的村民都是客家人,讲客家话。几十年在一起,支月英的客家话讲得很顺溜。村民更是把她当亲人看,家里有好菜总要叫她去吃。冬天,山里冷,村民把火炉生好,给她送去。

在山区从教数十年,支月英也落下了一身病: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一只耳朵的听力衰弱严重,嗓子经常痛得发不出声。另外,甲减和糖尿病让她每天不离药。

已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支老师的去留一直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心情很复杂,既希望支老师能一直坚守,又担心她的身体。”李业美说,大家都觉得再挽留支老师,真的有点太自私了。

可支月英似乎还没把退休提上议事日程,她放不下山里的孩子,担心没有新的老师愿意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郭小平临汾红丝带学校的故事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临汾,郁郁葱葱的泡桐树掩映着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的奔跑着。表面上看,他们与普通孩子无异,天真烂漫,但实际上他们都是艾滋病携带者,其中有不少孩子还是孤儿,他们或是被家人遗弃、或是父母早已逝去,在社会上曾经饱受歧视。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重新找到温暖和关怀,久违的笑容再次跃然脸上。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学校的前身是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绿色港湾病区,当时,4名艾滋病患儿在病区住院诊治,但这些孩子因为不被社会接受,不能接受到任何文化教育。于是,医院腾出一间病房,摆上小课桌,由医生和护士们抽空教文识字。后来,住院治疗的儿童增加到了16名。2006年,医院自办成立了全国首家专门收治艾滋病患儿的全日制学校。现在,临汾红丝带学校的学生来自至全省甚至全国,共32人。学生在校的吃、住、穿、医疗等费用都由学校无偿负担。

今年9岁的坤坤,在2014年曾经是轰动全国的新闻人物。坤坤的老家在四川西充县,他的艾滋病毒来源于母婴传播,坤坤母亲怀孕3个月时认识的坤坤父亲,坤坤出生8个月后父母便踪影全无。爷爷由于和他没有血缘关系,天天只喂他一点大米糊糊,便由他自生自灭。自从学会走路开始,他便成了野孩子,漫山遍野找吃的。饿极了,甚至吃草和垃圾。一次在山上摔下来受伤,被人送进医院检查,才发现他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校长郭小平提到小坤坤的悲惨身世,心里很不是滋味。由于无人管教,坤坤养成了一些坏习惯。2014年底,坤坤所在的村子,203名村民用写“联名信”的方式,将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坤坤驱逐出村,甚至唯一的抚养人爷爷也在联名信上签了字。坤坤的命运引发社会的关注,2015年3月,他被送到治疗和教育艾滋病儿童条件相对最完善的临汾市红丝带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节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有被称作“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有为了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同桌16年的陪读母亲;也有敢于与暴恐分子作斗争的警察叔叔木培提;还有为了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

那是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国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这次试验的测试结果,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核试验基地都是在条件恶劣的高原和大漠上,当时40岁的于敏身体虚弱到这样的程度: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的距离,有时要歇好几次,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于过度操劳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现场。但在那样高难度、高辐射的条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经过无数次的测量,中国的氢弹原理实验成功了!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秦玥飞,31岁,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县贺家乡白云村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

央视网消息: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 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

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今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