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读后感精彩20篇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5902

作文

70

基础干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72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著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引起全党全社会广泛关注,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1949年3月在中共建政前夕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政治阐述,从十二个方面系统诠释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学会“弹钢琴”;要“抓紧”;胸中有“数”;“安民告示”;“精兵简政”;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骄傲;划清“延安”与“西安”、成绩和缺点这两种界限。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靠转头带”,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中,没有一个坚强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难以顺利推进;没有一个讲原则讲规矩守纪律的“领头羊”,我们的工作也会沦为一盘散沙。半个多世纪过去,我们有的领导干部表面上一团和气,私底下明争暗斗,为一已私欲,破坏党内团结。在近期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都是在改变这些现象,但这种窘境没有完全消除,一些领导子班子仍然靠“拍脑袋”决策、凭着经验办事,导致一些工作推进缓慢,挫伤干部积极性,甚至徇私枉法,损害群众利益。

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说明党的奋斗目标没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没变。严肃的党内生活,解决党内自身问题,锤炼党员干部党性、砥砺党员干部品格,不断强化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纯洁性,使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洗礼,清除政治灰尘,坚定信念,提升觉悟。

基础干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_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系统阐述各级(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教科书和纲领性文件,几十年来历久弥新,十二条条条闪烁着党性光辉、凝聚着为民情怀,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党和国家事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经典永不过时。身为共产党员要把学《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贯穿工作始终 ,结合“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细照深学,和先进比一比,反问自己是不是“合格党员”,是不是遵从“三严三实”,从而把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正如中央组织部印发的通知中所指出的,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深刻意义,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真正把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基础干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_3

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为提升党员个人工作能力,思想作风建设重点学习与实践的内容。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为核心,讲究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使党组织工作,稳步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是集体领导。集体对组织成员最基本的要求是“讲团结;讲纪律;讲规矩”。

作为领导者不仅要制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要做到与组织成员相互交流,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善于倾听组织及成员的意见,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工作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对待工作分清主次,抓住重心。对各种情况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因工作成绩强而高高在上,要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在革命队伍中,要划清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的界限。

对于每个人和每一件事都应采取分析研究态度,要弄清问题的性质,再做评判。作为一名党组成员,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要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使党组工作稳步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党员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毛泽东同志系统的总结了会上所作的结论,概括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成为指导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纲领性文献。《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从成文至今已历经67载,但历久弥新,这篇经典论述,于今对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开展工作,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真正学深学透这篇文章,既要能够全面掌握其中的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还应该坚持更深的理解分析,特别是领悟其中的基本思想,体会如何结合实际,用科学的方法论,去指导实际。

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学习思想政治建设的方法。“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等等。这些关于党委工作方法的论述要求,如果从深层次来认识理解,也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都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讲规矩、守纪律,都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各级党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就要把讲规矩摆上来,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内容,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组织纪律性,把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的集中有机结合,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学习作风建设的方法。在这篇著作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关于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对于打造干净干事担当的干部队伍,也有着非常好的启示。例如,“不可无根据地、主观地决定问题”,反映的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强调了注重落实的作风;“安民告示”,是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体现;以及“精兵简政”的文风会风要求,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直接要求,等等。这些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应该与践行“三严三实”结合起来,在继承弘扬中加强作风建设,融入日常。

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学习推动工作的方法。在文章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有着直接的方法指导,这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倡导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指出了群策群力是高效率推动工作的捷径。“对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应该采取分析研究的态度”,则是要求面对工作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样一些好的工作方法,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

温故而知新。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真正掌握其中的基本思想,在思想、作风和实践上找到新的内涵,运用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等历史重任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党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关键在各级党委会。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学习和重温毛泽东同志1949年3月所作的光辉文献《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弹指67年过去,学习和重温毛泽东同志这篇光辉文献,需要在以下方面着力。

用好辩证法。毛泽东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通篇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比如,他强调“弹钢琴”,提出要“划清两种界限”,等等,就是告诉我们,抓党委会工作,“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最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些同志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不清轻重缓急、主次大小,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容易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者容易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等等。唯物论和辩证法是我们的根本思想方法,要善于坚持矛盾论、两点论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分清并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由现象到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此达到事半功倍、行稳致远的效果。

当好“一把手”。《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其中特别强调怎么当好一把手,突出一把手在党委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一把手权力过大、民主作风不够等现象较为突出。一把手是党委班子乃至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和一面镜子,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称职的一把手,应该是善于统揽而不包揽、领唱而不独唱、当班长而不当家长,注意做到不“拉帮结伙”、不“揽功诿过”、不“表里不一”、不“朝令夕改”、不“我行我素”、不“良莠不分”、不“嫌贫爱富”、不“欺软怕硬”,这样的一把手才有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才能让班子成员听指挥、跟着走。

守纪律讲规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通篇蕴含了守纪律讲规矩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比如,“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要“互通情报”,等等。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明规则”“明规矩”没有立起来,而“潜规则”“暗规矩”则颇为流行,特别是好人主义盛行,不少人都奉行明哲保身、做鸵鸟式的人,“不说话,说好话,好说话”,侵蚀着党内生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不能坏的,也是不能破的,更是不能逾越的,规矩一旦破了、坏了,就会形成“破窗效应”。纪律是成文的规矩,是刚性的规矩,是步调一致、同行同向的保证。要用铁一般的纪律来约束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养成在铁一般的纪律下行动的习惯,才能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善于调查研究和总结。《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其中着重强调搞好调查研究、注重总结。毛泽东同志说过:“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所以毛泽东的一生,可谓是调查研究的一生。他把总结经验教训当成自己安身立命的手段和工具。陈云同志说过:“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由此可见,注重调查研究和善于总结,是做好党委会工作包括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方法。要经常深入到基层一线去“接地气”“摸活鱼”,经常走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拜群众为师,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肚里有货、手里有牌。

抓落实。《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其中尤其强调抓落实的问题。我们的工作,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得看有没有落实。现在有一种“软落实”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表面上看,会也开了、文也发了、措施也出台了,但是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或者看似轰轰烈烈,实则老百姓却得不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很多问题都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软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好的纲领没有落实都是一句空话,要把“落实有果”作为检验党委会工作成效的最基本标准。

各级党委会是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的“神经枢纽”,是指挥部,把党委会建设好、打造好,让它始终成为一面旗帜和一个标杆,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向它看齐,团结和凝聚在它的周围,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作基础: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全文共 1843 字

+ 加入清单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小编收集了写作基础: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领导班子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 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共产党带领全国广大党员开创了党的各项事业新局面,可以说,今天的共产党不但能够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且有能力、有信心在党的建设上再打开新的局面。《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虽然历经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历久弥新,依然能够在我们今天党的建设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依然是指导我们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方法论。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总共有十二条,精简概要、通俗易懂,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母本。在大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呼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更强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党的事业领导核心,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智慧。应该说,今天党内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集体领导是我们党的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包办的作风是我们党一贯的主张和做法。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是党委会工作最宝贵的经验。“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这既肯定了集体领导的决定意义,要求党委必须严格遵守集体领导的原则,也指出书记在党委会这个集体中负有重大责任,要求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2463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按照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安排,近期我认真研读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听取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专题辅导讲座。重温两部我党经典,我深刻感受到我党旺盛生命力的根基,再次体会到我党的工作智慧精髓,对于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的建设有了更深的感受。

一、加强党建首要学好党章,铸实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党章》就是全党一致理想信念和根本遵循的集中体现。习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指出“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队伍党性修养的水平”“不论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党员,要做合格党员,学习贯彻党章都是第一位的要求”。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必须先学好党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觉悟。

一是学好党章必须反复深入研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首先要学、关键要悟,要读好党章原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最新成果,切实掌握党的目标、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内涵,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全党在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夯实思想基础。

二是学好党章必须充分结合实际。党章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始终是我党的根本遵循,但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要将其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仅仅依靠照本宣科是不行的,必须结合实际,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我们学习党章,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更好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三是学好党章必须把自己摆进去。学习党章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觉悟,必须清楚自身的不足与得失,要把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都摆进党章的学习当中,切切实实找到与党章要求的差距,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补足精神之“钙”、铸实理想信念之魂,经得起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

二、加强党建必须掌握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回溯过往,党中央的团结和正确决策,无疑是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工商银行而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总行党委班子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政治生态,是发挥好党委带头示范作用,提升全行凝聚力和战斗力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中指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深刻总结了党委会工作的一般规律,是加强党委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光辉文献。作为工商银行党委班子成员,我们必须学好用对《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保持好党委班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一是要吃透精神、牢记规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党宝贵历史经验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际运用,12条工作方法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指导实践的最佳选择,为党委班子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必须吃透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站稳共产主义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事。

二是要履职尽责、加强沟通。党委“一班人”集体决策、分工负责是党委会的重要工作原则,而掌握充分的信息是党委班子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班子里每个人成长的路径、擅长的专业、掌握的信息、看问题的角度都会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打破壁垒“互通情报”,还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加强沟通,确保“一班人”坦诚互信,决策不走偏。

三是要深入基层、加强调研。我党历来强调“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工作作风。在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下,我行党委“一班人”更需要深入基层,切实掌握基层行经营情况的第一手信息,充分了解基层员工的实际需求,才能“胸中有数”制定好战略决策。

四是要统筹兼顾、弹好钢琴。党委“一班人”每人均分管多个部门、多项业务,精力有限、资源有限,“撒胡椒面”“各自为战”就会造成工作不尽到位。我们必须以中央战略部署为核心,根据我行发展战略纲要和规划,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业务发展重点、统筹经营发展全局,特别是当前要把风险防控和业务发展并重,过好“三关”。

三、加强党建更要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党章总纲第一段就提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央近年来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通过加强党建,凝聚全党之力,带领最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干兴邦”,全体党员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要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切实行动,为实现最终目标添砖加瓦。

一是要正视困难、抓住机遇。当前我国经济“三期叠加”,工商银行也面临“过三关”挑战,困难是实实在在的,但要看到,这是中央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在经济新常态下主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必经之路。我们要积极把握困难中潜藏的机遇,主动围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进自身经营战略转型,为将来更好更快发展积蓄力量。

二是要敬业履职、勇于担当。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的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我们要落实好易董事长“稳中求进”的要求,敬业进取,谋发展和控风险两手抓,以高质量的发展为工商银行经营转型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必须自觉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担当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任。

三是要传承经验、创新发展。工商银行历届党委班子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成就,积累了许多好方法、好经验。但是,就像我党指引中国经济走过高速发展的30年,依靠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承和不断创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工商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等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创新理念和方法,才能始终维护好工商银行健康的发展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于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发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于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党委(党组)工作规律,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比如:“赶考”路上,挑战无处不在。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凝结着我们党领导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与正确运用,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向世人展现了党的领导机关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为什么共产党人面临那么多严峻考验却始终能够取得成功。”这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十二条重要工作方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和以往党的工作方法经验的总结,又是面对新的问题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时代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也发生了变化,但建设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没有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不能变。《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所提出的原则依然是今天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所针对的问题依然是我们今天已经面对和正在面对的问题,所指出的方法依然是我们做好党委(党组)工作的法宝。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如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党必须不断破解的时代课题。

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必须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

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既深刻总结一些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教训,又突出强调加大反腐惩恶力度,注意党纪与国法的有效衔接,形成反腐合力。从“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到“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到“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重大的创举、丰富的实践,为良好政治生态构建和党内法规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对各级党委(党组)而言,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必须边学习边思考、边掌握边运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着力把握讲话体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又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职责使命,敢抓敢管,严格约束,使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今天,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时刻绷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根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54 字

+ 加入清单

在时隔67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再来“重温”这篇文献并结合时代精神来理解学习,可以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里悟出更多的道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中,最大的感悟既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纪律不谈实干。

一、遵规守纪、民主集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民主集中制既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纪律规矩。运用民主集中制解决分歧就是合法合纪合规的,在背后玩弄手段就是不遵守纪律、规矩,无益于分歧的解决和团结的维护。领导不仅靠“个人才干”,更多的是靠“集体智慧”。这是毛泽东同志工作方法中一个一以贯之的思想,在他的很多著作中均有体现。《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也提到“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也是教会我们的是从政治纪律和规矩上来思考。班子成员如果意见不同有所疑问,“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光明正大地讨论、研究,而“不要在背后议论”。民主集中制对主要负责同志的要求是要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开展集中,而一旦通过组织程序作出了决议,包括班长在内的所有班子成员都要保证严肃纪律,坚决杜绝背后议论纷纷、制造谣言、玩弄手段的现象。

二、互通情报、不耻下问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严肃批评过同级党委中“各自为政,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互不买账,互不服气,内耗严重”的现象,也严肃批评过下级对上级“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不守纪律和规矩的体现。领导要“互通情报”、“不耻下问”。党组织如何求得“共同的语言”以期尽量达成共识、“动作整齐”?《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教会我们的是“互通情报”。同级党委内部就是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上下级党委之间,上级对下级要“‘不耻下问’,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下级对上级则是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因此,“互通情报”既是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同时也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善用之,则能提高领导能力;违反之,则会受到组织处理。

三、力戒骄傲、为政以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要求就是要严一些,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强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便能风行草偃,从化无违。《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教领导干部要“力戒骄傲”,并将其提升到“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这种高度。这就充分说明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不骄傲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仅是道德标准,也是政治性的“原则”,或者说就是一条规矩。这条规矩为什么又与保持团结和提高领导能力有关呢?领导要“力戒骄傲”,“为政以德”,作风优良。纪律规矩之所以对领导方法也如此重要,原因不在于纪律规矩可用来约束别人,而在于首先用纪律规矩约束自己。正如孔子所说的“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如《资治通鉴》开卷就深刻分析的“德才之辨”——领导干部的威信从根本上来说不在于个人才干,而在于是否具有高度道德水平。对于党政干部来说,“德”首先是指政治道德,首当其冲地体现在能否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上。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严守纪律规矩,才能用纪律规矩作为共同的行为标准来规范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上下一致则团结可得,才能“带好班子”。

四、立场明确、划清界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守政治纪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还强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教我们“看问题一定不要忘记划清这两种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成绩和缺点的界限”。学习应该举一反三,不妨延伸思考一下,如果说“看问题”是从工作方法角度上说,那么 “做事情”呢?此时的“划清界限”当然就要从纪律和规矩的角度上看待了。领导要“划清界限”;要政治立场明确,旗帜鲜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强调的第一种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说到底是个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的问题。在革命年代,“革命还是反革命”是重大政治立场。那么在当下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语境中,又有那些重大政治立场呢?因此,是否坚持党的领导、是否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维护党中央权威是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语境中最核心的政治立场,也是《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划清界限”这一思想在当今时代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领导班子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5331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党组),时刻绷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根弦,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下文是yuwenmi小编分享的领导班子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

“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

“学会‘弹钢琴’”;

……

67年前,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结论中,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将其概括为十二条,形成了著名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文献,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弹指67年过去,这篇光辉文献的基本思想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中央组织部随即印发通知,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作出部署。

天清水止,雷厉风行。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系统阐述的党委会十二条工作方法,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于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篇字数不到3000字的短文,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赶考”路上,挑战无处不在。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凝结着我们党领导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与正确运用,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一把钥匙”。

“这把‘钥匙’,向世人展现了党的领导机关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为什么共产党人面临那么多严峻考验却始终能够取得成功。”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张太原表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十二条重要工作方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和以往党的工作方法经验的总结,又是面对新的问题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67载风雨激荡,67年光辉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于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党委(党组)工作规律,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时代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也发生了变化,但建设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没有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不能变。”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所提出的原则依然是今天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所针对的问题依然是我们今天已经面对和正在面对的问题,所指出的方法依然是我们做好党委(党组)工作的法宝。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如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党必须不断破解的时代课题。

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必须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

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既深刻总结一些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教训,又突出强调加大反腐惩恶力度,注意党纪与国法的有效衔接,形成反腐合力。从“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到“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到“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重大的创举、丰富的实践,为良好政治生态构建和党内法规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对各级党委(党组)而言,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必须边学习边思考、边掌握边运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着力把握讲话体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又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职责使命,敢抓敢管,严格约束,使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刻不容缓

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项重大举措。

中央组织部印发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深刻意义,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真正把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通知强调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党委(党组)要以中心组学习等方式,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学会“弹钢琴”与胸中有“数”,要“抓紧”与“安民告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十二条重要工作方法,充分体现出民主集中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联系实际、统筹兼顾、求真务实等思想精髓,重温这篇光辉著作,必须吃透其中要义,汲取思想营养。

——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推诿,不隐瞒,“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大家“互通情报”,党委工作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有中心工作也有辅助工作,中心要突出,配合也少不了,没有全面就谈不上中心,所以要学会“弹钢琴”;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定要把工作落实再落实,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所以必须要“抓紧”;

……

历史与现实证明,这些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宝贵的经验总结,更是我们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不二法门。中国共产党的任何一级干部,都处于党的各级组织之中,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将这些工作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把这些方法运用好,工作中才会多出成绩、少犯错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因此,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贯彻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必须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查找和解决党委(党组)领导工作中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少领导干部身上暴露出一些“不适症”,他们既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善于研究问题、回答问题,依旧凭着“老把式”埋头赶路,惯性思维强大,明显跟不上趟。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辛鸣表示,切实提高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在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上下功夫。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规矩。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必须紧密联系思想、工作、作风实际,深刻认识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现实针对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来强化,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明确提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五个必须”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为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打虎”实践,反复验证着一条规律:落马的高官虽然违纪违法情形各异,但无一不是违反了政治纪律或政治规矩。“今天,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时刻绷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根弦。”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强调,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必须真正做到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更健全底色更鲜明

结合贯彻落实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

从严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鲜明底色。2015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是党委(党组)设立和运行的总依据总遵循。两个条例的制定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大决策部署。

“两个条例对地方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出了高标准,党委(党组)书记必须履行好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辛鸣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党委(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其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加强其自身建设、增强“四种意识”,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强调,当前,各级党委(党组)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与学习贯彻两个条例结合起来,准确掌握条例内容,深刻理解条例精神,进一步增强运用条例做好党委(党组)工作能力。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条例强调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两者内在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多轮巡视结果显示,一些地方党委(党组)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到位,有的“一把手”搞“一言堂”、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有的班子不团结、内部互相拆台,导致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受到削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

因此,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应贯彻好条例,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熟悉和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与方法。

“无论是配备班子、谋划工作,还是议事决策、监督追责,各级党委(党组)都应当与条例对对表,以条例为准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小英说,尤其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班长”,自觉接受监督,班子成员则应认真执行集体决定,忠实履行职责,做到层层负责、人人担当。

中央组织部印发的通知更进一步要求,要按照条例规定,健全完善地方党委(党组)运行机制,严格执行议事决策规则,提高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委(党组)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甄小英表示。

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强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与创造性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和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结合起来,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

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只有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领导班子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55 字

+ 加入清单

为更好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全面加强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4月21日至22日,自治区党委理论中心组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集中学习,22日下午,在一天半自学的基础上举行集体学习会,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做专题辅导。辅导报告紧紧围绕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紧密联系党的历史、联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联系党委工作实际,深刻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历史背景、核心要义和当代价值。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主持会议并讲话,自治区领导布小林、任亚平、张力、乌兰、符太增、那顺孟和、王中和、杨俊兴、张院忠、刘惠、呼尔查、杭桂林、吴团英、廉素、王玉明、杨成旺、常海、粱铁城、王焕承、罗志虎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胡毅峰、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马永胜参加。

王君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光辉文献,毛泽东同志阐述的党委会12条工作方法,凝结着我们党领导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具有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温这篇文章的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王君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和掌握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思想精髓,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要深入学习掌握文章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掌握文章蕴含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统筹兼顾“弹钢琴”,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使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与任务。要深入学习掌握文章蕴含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实践要求,坚持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自觉做到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

王君要求,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不断把学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持久地抓紧抓好。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辅导讲座等多种方式,组织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上来。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与学习贯彻《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班子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党委(党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要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作风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着力查找和解决领导工作中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好地发挥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作方法:读后感

全文共 217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读后感不仅仅是我们写作的一种题材,更是我们自己对书籍,电影思考整理的一种表达方式。接下来小编就说说怎么写好读后感。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写作步骤: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党员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325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向全党推荐毛泽东同志的单篇著作,引起全党全社会广泛关注,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党委会工作方法的经典概括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面对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十二个方面系统诠释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一篇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经典文献。

毛泽东提出的党委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学会“弹钢琴”;要“抓紧”;胸中有“数”;“安民告示”;“精兵简政”;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骄傲;划清“延安”与“西安”、成绩和缺点这两种界限。

这十二条工作方法涉及领导责任、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从政道德、思维方式、关系协调等方面。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实际上是要求党委书记担负领导责任,坚持学习和研究,带好“一班人”。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胸中有“数”,“安民告示”,表达的是党委会的决策机制,说明了决策过程中问题意识、调查研究、民主精神、信息沟通与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学会“弹钢琴”、要“抓紧”、“精兵简政”,讲的是执行机制和办事效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的配合,力求抓紧执行、快出成效。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骄傲,讲的是从政道德,要求领导干部具有包容品格、宽阔胸襟和谦逊态度。划清两种界限,是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辩证思维,能理性看待革命与反革命、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不能片面看问题。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中,实际上蕴含党委书记和委员之间、委员和委员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党内成员与党外人士之间、党和群众之间关系的协调。因此,十二条工作方法具有丰富内涵,涵盖党委会工作的各方面。毛泽东在表达这些方法时,运用了党员干部所熟悉的语言,举重若轻,形象生动,便于理解、记忆和实践。

毛泽东提出的党委会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委会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揭示了党委会的运行机制,折射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全国执政地位,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无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推荐意味深远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再次表明了他对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的认可。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党的各级委员会把自己的领导工作做好,是极为重要的。”这里尽管没有就党委会的作用展开论述,但表明了各级党委会的重要性。毛泽东之所以要规定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首先源于党委会的特殊地位。事实上,各级党委(党组)担负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需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执政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为规范党组工作,2015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为完善地方党委运行机制,2016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旨在加强各级党委(党组)的建设。

各级党委(党组)要担负领导责任,关键在于工作方法对路。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说:“我们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把党委的领导工作提高一步。”各级党委(党组)不仅要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而且要督促政府相关部门贯彻执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而要使方针政策适应各地的具体情况,得到群众认可认同,并能落地开花,就有一个工作方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表明他对各级党委(党组)工作方法的重视,意在通过工作方法的规范和改进提升各级党委(党组)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工作方法入手推进各级党委(党组)的建设。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杂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一些捕风捉影的历史细节贬低毛泽东,妄图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集中表达了他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和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的肯定。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高屋建瓴,意味深远,表达了他对各级党委(党组)及其工作方法的重视,更表明了他对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的推崇。

重温毛泽东著作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遗产,是构建新理论、提出新学说的重要思想资源,蕴含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如何概括、怎样把握,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来看,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可从思想渊源、方法指引、价值导向、道德化育等方面来把握。

毛泽东思想尽管形成于战争与革命年代,但又具有超越时代的属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活水源头。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来看,毛泽东对党委会建设的重视、对党委会工作方法的提炼,对于当今强调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事实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些举措,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巡视制度的推行、铁腕反腐的态度,正是借鉴了毛泽东时代的做法和经验,毛泽东思想之中的建党理论,是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渊源。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毛泽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转化为指导实际工作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实践论》、《矛盾论》、《〈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以及《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蕴含认识问题、看待事物、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如实事求是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方法、正确区分和处理不同性质矛盾的方法,这些方法具有普遍意义,至今仍没有过时,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

以人民利益为本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概括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提高党委会领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接掌全国政权,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这种人民利益本位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正体现了以人民利益为本位的价值导向。

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伟大人格魅力,赋予毛泽东思想道德的力量。同时,毛泽东思想包含不少道德规范、道德修养的内容,使毛泽东思想具有道德化育的功能。党委会工作方法之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如“班长”和委员之间互相谅解;上级领导要“不耻下问”,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骄傲,保持艰苦奋斗作风,都具有道德化育意义,既是工作要求,也是道德要求。此外,毛泽东思想强调修身的重要性、提倡“自省”的修养方法、重视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注重道德修养的实践体验,这些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道德规范的养成、道德境界的提升具有启迪作用。

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平台和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推荐毛泽东同志的单篇著作,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重温和学习,是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指引

全文共 3989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小编收集了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指引,欢迎阅读。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读后感要掌握基本的方法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是我们学生阶段需要掌握的文体之一,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好的读后感呢? 以下是小编提供的写读后感要掌握基本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例如:我们五年级上期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灭了。”这段描写我们谁都不会忘记,此时我们的心情和小女孩一样紧张,当“蜡烛熄灭”的时候,我们和这家人一起松了一口气,同时我们也从心底深深地佩服这勇敢的母子三人,更佩服这位勇敢而聪明的小姑娘。看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自然,也就找到了“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1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1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读后感

全文共 2378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教学方法策略读后感

为了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一书,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地进行了研读,获得了不少教益。

这本书由鲁子问和康淑敏两位专家编写,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作为英语教学设计方向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设计培训教材使用。我认为在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接受培训期间读读这样一本书是再合适不过的。这本书介绍了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相同与差异,提出了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与整合的方法,介绍了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操作方法,包括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教学,然后分析了英语教学过程的策略及实践操作方法,并从英语知识教学的策略及实践操作方法、英语技能教学的策略及时间操作方法两方面对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行动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指导。

编者用六章分别讲了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操作、英语教学过程的策略及实践操作、英语知识教学的策略及实践操作、英语技能教学的策略及实践操作和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行动研究。

该书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简要的讲解,主要的内容是对英语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分析。每一节都采用“准备-学习-实践”三部式结构,不仅讲解理论,而且注重教学实践。在每一节的理论讲解之后,都设计了“实践分析”专栏,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直接联系。在看每一节的时候,我都是跟着该书的编排形式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在准备环节,编者会给出一个案例,让读者思考,遇到此类教学问题该如何解决,此时,我的大脑就会回忆我在教学中有没有遇到过,我又是如何解决的,然后思考怎样才能解决得更好;在学习环节,编者给我们提供了最系统的理论知识,此时我就很认真地研读每一条理论,认真理解每一个概念,为今后的教学活动积累必要的理论知识;在实践部分,我仔细地看了每个实践活动,对于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活动自己在教学中也尝试着使用。

本书的优点是:1)语言浅显易懂。不像平常的教育着作,带着很多专业术语。2)内容很实用。书中不但简要地介绍教育理论,还举出大量的课堂活动例子,很适合各个层次的外语教师参考。3)描述很细致。书中谈到英语教学中很多细节的东西。4)编排符合读者习惯,发人深思。书中每一章节都会在适当的位置上安排一个文本框,给出一些名词解释或让读者讨论或思考一个问题。如:请讨论,您如何看待Practice makes perfect.它与数量原则有什么关系?训练中如何把握训练的量?

这本书让我羞愧于自己在教学理论和策略方面知识的匮乏,更让我明白英语教学的成功应体现在“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效使用英语的能力”我是一个率性而为的人,很多时候只是随心而教学,不会严格遵循某一教学模式。所以一直以来,教学成绩都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我本人也一直为此烦恼,这本书教会我许多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法、自然法、社团教学法、沉默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教学法。从书中我悟到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必有法”的原则性和“教务定法”的灵活性特点之间的统一关系。教师不应拘于一法一策,囿于一方一圆,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各类方法加以组合和调配,在吸收、借鉴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逐步形成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需求和自身的教学风格适丰富了一下教学方法和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最受启发的是书中的如下观点:呈现学习任务时,应当向学习者描述任务中的问题发生的物理背景、组织和社会文化背景。并且,问题的呈现必然是有趣的或吸引人的,目的是引导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让学习者体现到伸手可及的成功;教学活动的设置应考虑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情感;老师可以和学习者商量课堂活动的内容并建议学习者把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带回班上。让我陷入长久的沉思的是这个观点:“personalities and relationships are important for motivation”即:教师的性格及其与学习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在调动学习者学习方面很重要。文中提到“即使我们不能完全改变自己去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但我们可以主动了解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如:流行音乐,年轻人喜欢的电影,新车,科技的发展等。看到这里,对于学生为什么没有积极参与我自以为精心准备的课堂活动,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设计活动时,我只是从教材内容和个人兴趣出发。当学生冷淡对待活动时,我只会埋怨大的学习环境不好,埋怨学生不配合,极少去思考是否学生对内容感兴趣,是否活动的难度适合学生,课堂指令是否清晰等因素。文中还指出:即使学生会使用老师准备好的语言结构,也明确活动的目的,但如果他们缺乏信心,也不会积极参与…所以,对学生及时得体的鼓励相当重要,借用李阳老师的话就是鼓励学生 “Enjoy losing face. Enjoy making mistakes ”总之,要踏上英语教学的成功之路,进行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对于以后的教学,我将努力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自始至终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位,发挥交际教学的优势。是时候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还学生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了!是时候彻底解放学生,还学生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空间了!

其实,单纯阅读只是一个浅层理解词句的过程,我们可能在阅读中很感动,很受启发,但是,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可能我们的思维又回复原状;若把我们的所思所想写下来,联系我们的教学或生活实际加以变通,可能会更长久地影响我们;而如果把我们学到的经验及时应用在教学中或生活中,我们的学生或我们自己则会终身受益,这才是阅读的目的。“热爱阅读、高效阅读、创新阅读”让我们互勉!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9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经典作品提出了明确要求。虽然我不是领导干部,但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读之也让我受益匪浅。

品读《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在平淡的字里行间中,透出了毛泽东主席对党委会工作熟悉程度,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比如,“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如果‘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是的,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支队伍,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如何,关键还是要看班子成,要看主要负责同志。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带得好,班长当得好,队伍就会充满活力,工作开展就会顺利,就会得心应手,实现预期目标,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不仅党员领导干部要读,普通党员也应要读。细读了我们的理论就会提升,对我们的工作就会有指导、有促进。

心得体会二: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

翻阅文献,历久弥新,经典永不会褪色,著作通篇闪耀着民主团结的光辉,笔者认为,习总书记的批示切合当前各级党委班子建设的实际,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要用好民主和团结两大“法宝”,凝心聚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要发扬民主。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搞好民主交流,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解决,不要在背后议论。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彼此之间取得共同语言。要搞好民主决策,做到胸中有“数”,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调查和分析,不能空凭主观做决定。开会要事先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好早作准备。对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

要增进团结。人心齐,泰山移,人心不齐,寸步难移。我们干工作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把工作干好。开展工作要以增进团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对犯过很大错误的人,不要嫌弃,要准备和他们一道工作。闻过则喜,与人为善,坚决防止掺杂个人恩怨、搞诬陷攻击泄私愤等破坏团结的现象发生。要有“君子坦荡荡”的真诚,不要“小人长戚戚”之坏心;要有“志道者少友”的淡然,不要“逐利者多俦”的追逐。要力戒骄傲,全力维护团结。

民主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团结,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习总书记的批示精神给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委团结统一,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步履铿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138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写第一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一、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写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其次,写读后感有它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像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也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二、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的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应当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的先后次序也是可以互换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三、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内容:把你看过的书本、电影、电视、课文,看后,你对所看内容的感受、想法写下来;把所受的启发、所受的教育写下来。

一、题目:

1、把你所看书本、课文的名字当成题目。通常是,读《······》有感。如:读《她是我的朋友》有感。

2、直接把你对所看书的内容的感受当成题目。如:伟大的友谊(读《她是我的朋友》后的感受)

二、开始:(第一段)

简单介绍你所看的书或课文是什么名字,看后的总体感受。

如:我看了《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课文后,感慨万千。

三、过程(第二段,可以是多段)

内容:边写文章内容,边写这一段内容的感受。边叙述内容边抒发感情。

1、首先对文章内容做个概括叙述。

2、接着可以写对文章的总体内容的感受;或哪句话的内容的感受;或写对文章写法的感受;或几句话、一句话的感受。

注意:1、文章不以内容为主,而以作者的感受为主。

2、文章不要求我们面面俱到,你只需要取最能打动你的一点,加以展开,甚至可以抓住作品的一句话、一个细节,写出自己的想法。

3、感受就是看后你的想法。

四、结果:(最后一段)

读完书或课文后,你对自己今后的学业、生活的感触、信心;对现在社会的一些呼吁、思考。

如: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前几天,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

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地吸引住了。什么“精彩极了”,又什么“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出了第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得眼睛发亮,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它们像两堵墙,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了母亲的鼓励,他不自卑,不骄傲,增强了继续写作的信心;有了父亲的严厉,使他不被表扬冲昏头脑,于是,不断的写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这说明,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既需要鼓励、表扬,又需要受到批评、指教,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设想一下,如果巴迪的父母或是一起称赞他的诗“精彩极了”,或是一起评论他的诗“糟糕透了”,那巴迪后来怎能写出大量好的作品而成为作家呢?所以,巴迪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确实是非常明智的。

在当今的社会里,只有像巴迪父母那样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优秀的、出色的。我们又何尝不希望所有的家长都像巴迪父母那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090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关于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原因一直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的解释。实际上,如果从中国共产党本身来看,其成功很简单,仔细读一下《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便知。它向世人展现了共产党的领导机关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一、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二、在胸中有数的情况下做到统筹兼顾;三、工作“抓得紧”,利用开各种会把内部充分动员起来。毛泽东提出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既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也是他对党以前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这篇著作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内部机制和成功之道的一把钥匙,至今仍在发生效用。

近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原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历史进程的多面性和多样性。然而,如果从中共本身去考察,其成功的原因可能远没有那么复杂。革命是干出来的,了解一下中共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其为何在面临那么多问题的情况下还能取得成功。在党的日常工作中,起作用的主要是工作方法,其形成的一套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如果从近代中国转型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创造。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1949年3月13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时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当时,全国革命胜利在望,中国共产党即将由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毛泽东充分认识到这是党的一个关节点:“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页。)面对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80页。)他形象地把进入北平比喻为“进京赶考”。能否考及格,能否不当李自成,在他看来,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并进一步发挥党的正确领导。而要发挥正确领导作用,作为各地区各领域最高领导机关的党委会,其工作方法乃是关键中的关键。

毛泽东一贯重视工作方法。早在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他就形象地打过一个比喻:“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打败国民党后,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任务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从未趟过的一条“大河”。能否安然过去,“桥或船的问题”至关重要,《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毛泽东为全党准备的“桥或船”。毛泽东提出的十二条重要工作方法,总的字数不到3000字,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们既是对以前党的工作方法的总结,又是面对新的问题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一、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一、二、三、四、十条,讲的都是这个问题。但是,集中讲的少,民主讲的多。在毛泽东看来,民主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方法。党委会本身就是一个实现民主的机构,其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即是充分地实现党内民主。

体现民主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少数服从多数,党委会中书记和委员之间就是这个关系。“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0页。)但是,这个“班长”不同于军队的班长,最大的不同是要坚持民主的原则。书记要当好“班长”,即是要善于发挥各委员的作用,加强集体领导。正如他在七大上曾说的:“一个人搞不完全,要依靠大家来搞,这就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98页。)1948年9月,他还为中央专门起草过一个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其中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近查有些(当然不是一切)领导机关,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甚为浓厚。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定,党委委员等于虚设。委员间意见分歧的事亦无由解决,并且听任这些分歧长期地不加解决。党委委员间所保持的只是形式上的一致,而不是实质上的一致。此种情形必须加以改变。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40页。)

党委制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个人说了算。后来,他曾尖锐批评党委领导中的个人独断:“听说现在有一些省委、地委、县委,有这样的情况: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个人说了就算数。这是很错误的。哪有一个人说了就算数的道理呢?我这是指的大事,不是指有了决议之后的日常工作。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4—295页。)

其实,容纳和接受批评,是发扬民主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3页。)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物要不犯错误,关键是要善于听取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在某种程度上,营造批评的环境是促使党的政策正确的一种工作方法。1960年12月,毛泽东向人讲,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毛泽东谈从历史文化中学习工作方法二十则》,《党的文献》2008年第1期。)

为了让领导干部明白这一点,他多次引用历史故事加以阐发。1962年1月30日,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比如,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听张良劝说,封韩信为齐王;楚汉划界鸿沟后,听张良、陈平之劝,趁机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称帝后欲建都洛阳,听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刘邦能够作出这些正确的决策,与他善于采纳不同的意见密切相关。相反,项羽失败,就是由于他“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5页。)1963年1月3日,他批示将《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送各同志一阅”。(《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页。)自然,毛泽东希望领导干部吸取项羽的教训,而向刘邦学习“豁达大度,从谏如流”。领导者如果对“不同意见”和“批评”无动于衷,就等于失去了鉴戒之镜,迟早会犯错误。

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批评有些领导,根本不同人家商量,不大愿意听不同的意见,只愿听相同的意见。与相同的意见谋得多,与相反的意见谋得少。“要多谋。什么叫多谋呢?你听听人家不同的意见嘛。”(《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8页。)对此,毛泽东有很多以身作则的例子。1948年,当粟裕对中央军委已经决定的“渡江作战方案”提出不同意见时,毛泽东专门请他去说明,最后采纳了他的意见。1949年,当毛泽东主持“国旗”方案的讨论时,本来他已经对另一种方案有了一定的倾向。但是,当听到张治中的意见后,又重新组织讨论,集合群智共识,最终确定了“五星红旗”方案。

党委会是一个领导集体,这个集体必须团结、和谐。在毛泽东心目中,集体决策、分工负责是党委会的一个根本原则。“班长”和委员之间要能互相谅解。“书记和委员,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区党委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日常工作中,“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1页。)彼此尊重、密切协作、步调一致,既是党委会工作的要求,又是实现集体领导的必要途径。

对于民主集中制,毛泽东还有另一个说法,即多谋善断。多谋,就是民主;善断,就是集中。毛泽东多次谈到三国时曹操的谋士郭嘉。在1959年3月召开的郑州会议上,他说,郭嘉给曹操出了很多好主意,如打吕布、打袁绍、打袁绍的儿子袁潭和袁尚,都取得胜利,曹操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可惜他38岁就死了。赤壁之战时,曹操想他,说这个人在,不会使我处于这种困难境地。《三国志•郭嘉传》值得一看。在郑州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再次讲到:“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毛泽东谈从历史文化中学习工作方法二十则》,《党的文献》2008年第1期。)

这很像古人所说的“谋之以众,断之以独,疏之以导,策之以励”。在党委会中,无论是民主还是集中,书记即“班长”的作用非常突出。能不能充分发扬民主,关键要看书记的素养如何?所以,书记应该很好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其实,做领导的人都要善于学习,特别是向下级学习。“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各中央局、各前委处理问题的时候,除军事情况紧急和事情已经弄清楚者外,都应该这样办。这不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而只会增加自己的威信。我们做出的决定包括了下面干部提出的正确意见,他们当然拥护。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中央领导之所以正确,主要是由于综合了各地供给的材料、报告和正确的意见。如果各地不来材料,不提意见,中央就很难正确地发号施令。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根本不听是不对的;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以批评。”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1—1442页。)充分尊重、吸纳下级意见,是民主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经常向下级学习,是保证决策正确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弹钢琴”与胸中有数

领导者不同于一般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面对各种复杂的工作,毛泽东提倡党委的同志要学会统筹兼顾,对此他形象地称之为“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2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和相互转化的。因此,在工作方法上不能顾此失彼。

毛泽东可谓是“弹钢琴”的高手。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往往一方面强调中心工作是军事和打仗,另一方面又号召做好其他工作。1933年,在中央苏区的一次经济建设工作会上,他说:“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 ”但是,不能因此而不抓好经济工作,相反,“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23、119页。)在他看来,如果认为革命战争是中心,而不去抓经济工作,甚至把搞经济工作骂为右倾,那是极端错误的。有些人口头上说一切服从战争,但不知如果取消了经济建设,这就不是服从战争,而是削弱战争。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扩大红军,打败敌人。(参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9页。)当然,中心工作之外不只是经济工作。特别是随着革命力量的发展,随着毛泽东领导职务的变化,他面临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比如思想政治工作、政权工作、文化工作、教育工作、宣传工作、党的建设、统战工作、对外工作,等等。毛泽东基本上都能做到有条不紊,齐头并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轻松自如,其主要原因,便是他善于“弹钢琴”。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弹钢琴”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对“十大关系”的处理上。他指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要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4页。)这些矛盾的发现和处理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告诉党的干部:干工作要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齐头并进。

“弹钢琴”要注意细节,一个音符错了,整个曲子也就砸了。毛泽东做工作往往给人挥斥方遒、气势磅礴的感觉,其实他是非常注重细节的。在指挥一场战斗之前,甚至战士碗里有没有肉,他也要关注和嘱咐。现在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毛泽东的成功,与其既能挥舞大刀又能弄绣花针,不无关系。

学会“弹钢琴”,不但要心中有“谱”,而且还要胸中有“数”。钢琴有多少键,每个键能弹出什么音符,必须了如指掌。解决矛盾,要深入到矛盾中去,特别是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字。毛泽东把胸中有“数”也列为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因为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如果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2页。)

在运用数据方面,毛泽东也有过人之处。比如,对中国革命的定位,就是他从中国占90%以上的农民这一“百分比”出发作出的。不是注意和了解这一数据,他就不可能到农村去“闹革命”,不可能得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除此,毛泽东论述问题和布置工作任务,也经常运用到数字。在七大上,他强调之所以需要“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是因为国共力量相差还很悬殊,接着他即用了一组数字进行说明,“他们有一百五十万军队,我们只有九十一万军队;……他们有两万万人口,我们只有一万万人口”。(《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55—56、127、190页。)有意思的是,档案资料显示,蒋介石敢于发动内战,同样是基于一组数字。不过,他了解的中共真正具战斗力的军队只有四五十万人,正是基于此,他才提出了三个月消灭中共的狂妄计划。解放战争爆发以后,毛泽东比蒋介石更高一筹的是,不在地盘上或空间上计较数量得失,而是在军队人数上注重力量增减,他明确要求中共军队每个月至少消灭国民党五个旅的有生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国共之间的较量,是一种“数”的较量,谁对“数”有更精确的了解,谁更能抓住各种“数”,谁就能取得胜利。

把数字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一个典型的实例是抗战时期毛泽东在政权中推行“三三制”。从1940年开始,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就是在各级政府和参议会的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左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人士占三分之一。这极大地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积极性,扩大了中共局部执政的基础。再如,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引用了两种数字,“中国已经有大约百分之十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0页。)后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显然也与这两种数字有相当的关联。

胸中有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成绩和缺点有数。“要划清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还要弄清它们中间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例如,成绩究竟是三分还是七分?说少了不行,说多了也不行。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 ”当然,即使取得了十分的成绩,也不能骄傲,“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没有犯过大错误,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绩的人,也不要骄傲”。(《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4、1443页。)历史上有很多因骄傲而失败的例子。所以,在党即将取得全国政权的历史时刻,毛泽东清醒而明确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8—1439页。)

可见,毛泽东对党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有数的。当然,这是建立在对历史有数的基础上的。对历史有数,就会对未来有数。正是毛泽东这种对骄傲的高度警惕,使中共经得起胜利和成功的考验,从而把事业顺利地推向一个新阶段。

三、“抓紧”与开会

在毛泽东看来,党委对该做的工作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2页。)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自己“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页。)。王任重的日记记述了这样一个工作实例:“这两天,主席写了三封信,申述了他的主张,要各省开六级干部大会,看来,主席抓得很紧。 ”(《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921页。)

怎样抓得紧呢?工作布置下去,不能认为就完成了。毛泽东说:“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这是三个重要方法。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50页。)其中,“打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领导方法”(《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78页。);“一年至少检查四次”(《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46页。)。通过检查,督促进展,修正错误。1948年2月,他在谈到工商业政策的时候说:“必须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交流经验,纠正错误,不要等数月、半年以至一年后,才开总结会,算总账,总的纠正。这样损失太大,而随时纠正,损失较少。……随时提醒下面,使之少犯错误。这都是领导方法问题。”(《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86页。)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到底,不见成效决不罢休。

发扬民主和“抓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好各种会议。党委会行使职责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开会。党的各级机构和各种组织,“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当然不是无关重要的小问题或者已经会议讨论解决只待执行的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地委、旅委以下的党委亦应如此。高级领导机关的部(例如宣传部、组织部)、委(例如工委、妇委、青委)、校(例如党校)、室(例如研究室),亦应有领导分子的集体会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40—1341页。)日常工作中,“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0—1441页。)

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在会议之前,对于复杂的和有分歧意见的重要问题,又须有个人商谈,使委员们有思想准备,以免会议决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决定。”(《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41页。)有些地方开干部会,事前不准备好报告和决议草案,等开会的人到了才临时凑合,“兵马已到,粮草未备”,这是不好的。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如果没有准备,就不要急于开会。

开会时,不要照本宣科,要充分发挥参会人员的作用。先把报告草稿发下去,请到会的人提意见,加以修改,然后再作报告。报告的时候不是照着本子念,而是讲一些补充意见,作一些解释。这样,就更能充分地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各种不同的看法有所比较,会也开得活泼一些。(参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115页。)

每次会议时间不可太长,会议次数不可太频繁,不可沉溺于细小问题的讨论,以免妨碍工作。此间,讲话、演说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41页。)“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96页。)“每次会有一个主题,其他问题也吹一下。开会的时候吹吹闲话,引起兴趣,接触问题。”(《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党的文献》2013年第5期。)

党的委员会须分别为常委会和全体会两种,不可混在一起。同时,要大型、中型和小型会议相结合。(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56页。)这三种会议一般指的是群众大会、干部大会和领导班子会,把工作干好就得学会开这些会。“小型会议最好商量问题,我对小型会议很有兴趣,时间不长,就地召开,这种形式最好。”(《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党的文献》2013年第5期。)

党的决策要开会,政策的执行也要开会,开会是一种日常的基本的工作方法。毛泽东之所以不厌其详地讲如何开会,主要是让人明白,开会必须解决问题,必须有实效,而不能只走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决策时把党委会变成一言堂,更要反对执行时以会议落实会议。其最大的功效就是能够把内部充分动员起来,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奋斗。

以上就是《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要点。毛泽东常讲,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说,毛泽东提出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既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也是他对党以前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由几十个人的组织变成了一个即将掌握全国政权的大党,形成了一整套正

确有效的工作方法。因此,这十二条工作方法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要求,又体现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人们大都关注的是毛泽东的理论著作,而对这样一篇专门讲工作方法且至今仍在发生效用的著作,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其实,工作方法乃是推动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更为直接的因素,这篇著作可以看作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内部机制和成功之道的一把钥匙。

从特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切成就,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绩,都得益于正确运用这十二条工作方法。然而,要每时每刻都能正确运用这些工作方法是不容易的,即使毛泽东本人也没有完全做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毛泽东和党所犯的错误和所经历的挫折往往与没有正确运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关。由此也可印证,这些工作方法在党的历史上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任何一级干部,都处于党的各级组织即党的委员会中。因此,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党的领导干部牢记于心。在任何工作中,只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好,就会多成绩,少失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村党书记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5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组织,协会的成功靠的就是这个组织,协会全体人员的团结,合作。要做好这两点,其实也不是很难。领导者有正确的方针政策,下属人员坚决的执行领导者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那么怎样找到正确的方针政策,正确的工作方法呢?毛泽东主席在第七届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做的结论值得我们借鉴。

一要搞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毛泽东主席把领导者比喻为班长,这个班长要把自己的这个班带好,就需要处理好自己与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善于处理关系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工作也就很难完成。

二明明白白解决问题:要把出现的问题提出来,放在桌面上,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不及时解决,不当众解决很可能会影响到大家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团结。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做人一定要光明磊落,敢做敢当,不要在背后议论,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把问题扩大。这应该时刻注意,任何一个团队都要如此,一个团队一般都有好几人,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所以出现问题更要大家说出来解决,相互谅解包容。我们都无法避免产生摩擦。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大家认真沟通、认真协调,把所有潜在的原因都找出来,问题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我们能永远保持这种优良的行事作风,我们的工作成绩也会蒸蒸日上的。

三互相沟通:平时大家要多相互交流,多做沟通。这样大家也能互相交换思想,加上彼此之间的认知和感情。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善于倾听意见:对于一些事情,要善于倾听委员的意见,对于正确的意见要积极的采纳。

五紧抓问题中心: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工作,相互配合。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问题丢掉。

六要抓紧:做工作要有质也要有量。工作不是看你完成的有多快,或者说时间拖了很久有很高的质量,而是看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我们的工作不但要"抓",而且一定要"紧".七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委员一起工作,意见不同那是很正常的事,意见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八力戒骄傲:每个人都有虚荣心,这是正常的。活动成功了,大家一起开心那也是正常的。但开心过后也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需要上升的空间实在太大了,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九划清两种界限: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问题的性质,再做评判。就像做人和工作完成情况我们应该分清楚。他为人很不错不一定说他工作很厉害,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去做一些不公平的事。

先要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人,我们在这个年龄段,还是一个可塑人才,更要学会端正自己的言行,经常反思。提醒别人的同时也是提醒自己。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要想做好一个团队的工作,首先好自己。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自己需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才有可能把工作完成。其次,还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把一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相信工作会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领导是一门艺术。当好领导就要认真学习并掌握领导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期待,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党员干的领导素部养,增强领导意识,正确行使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利,从而带领更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走上富裕道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内容长期以来始终都是对我们党执政工作有着职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科学理论的基石,再次学习该文是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又一次思想和能力的及时充电。每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并思考《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的精神主旨,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积极践行。

一、通过学习,党委领导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要带领委员共同实现“四个全面”的共同目标。书记要正确处理好与委员的关系,团结协作才有可能实现事业的成功。要把握好党委工作和委员的大方向,方向正确一切努力都是有用功。方向错了,一切行为都离党的宗旨越来愈远。所以党委书记要有全局方向意识,要做好统筹工作。

二、通过学习,党委领导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方法。党委书记要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和工作方法。面对问题要集思广益,要在会议上和大家共同探讨,想尽办法调动团队的力量,提高会议效率,实现民主管理。

领导干部讲究工作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稳步协调向前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266 字

+ 加入清单

提高领导干部驾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本领

——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体会

领导是一门科学。做好领导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努力掌握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方法,解决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桥"或"船"也就是工作方法的问题。当前,面对党的十五大和市八次党代会提出的跨世纪宏伟目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面对蓬勃发展、千头万绪、十分繁重、艰巨而又光荣的首都各项工作;面对建国50周年大庆圆满成功之后,广大干部群众空前高涨的信心、热情和期望,进一步学习领导科学,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关于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和一系列重要文献都有很多论述。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指引和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涯中,曾多次就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谆谆教导全党同志。1943年,毛泽东同志曾亲自为中国共产党中央起草了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在总结讲话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专门讲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1958年初,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毛泽东同志收集了许多同志的意见,又亲手写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这一采列重要思想和观点,在我们党的长期领导工作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奠定了党的领导科学理论的基石,时至今日重温起来仍然倍感亲切。通过对毛泽东同志一些重要历史文献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结合北京的工作实际,我想着重谈谈以下七个问题。

一、关于地方党委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明确地方党委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探讨党委会工作方法的前提。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了建立党委制的重要,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建国后,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地方党委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实行全面领导的重大责任,包括对本地区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通过法定程序使党委的主张成为本地区的法规或政令;向同级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在本地区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党组;组织、协调本地区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工作;动员、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任务。由此可见,地方党委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本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它所担负的是总决策、总负责、总协调、总指挥的角色,任务繁巨,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因此,作为一级地方党委,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在本地区范围内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实,充分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把好方向。最主要就是把好政治方向。党委必须善于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和办事情,始终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区得到准确、全面的贯彻执行。同时,作为一级地方党委,还必须善于把握时代脉搏,认清时代发展潮流;善于准确地判断形势,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向;要有战略眼光和雄心壮志。这样才能把本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纳入正确的轨道,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抓好大事。从工作程序上讲,大事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重要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重大问题的决策及组织实施,等等。从工作方面来说,比如大力发展首都经济、搞好四个服务、抓好城市建设与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等等都可以说是关涉全局的战略性大事。还可以分出若干第二层次的问题,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环境脏乱和交通拥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提高市民素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都丝毫不能放松。除此之外,北京作为首都,各种重大政治、社会活动频繁,这些也都是需要认真筹备、确保安全的大事。从一定意义上讲,"首都无小事",我们在北京市工作的同志,都应当感到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

三是安排人事。毛泽东同志讲,"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可见,安排好重要人事是各级党委的重要任务,关系重大。根据干部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市委要集中精力抓好局以上干部和区县局级单位领导班子的配备,然后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严格执行干部推荐和任免程序,重要人事问题要在组织考察和群众评议的基础上,由市委集体讨论决定。对于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及主要群众团体,同级党委要负责考察、推荐重要领导干部人选,然后按法定程序选举和任命。要坚持党管干部,不仅管好干部的选拔、任命,而且要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监督。要严格执行干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增强领导干部为民掌权、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统筹协调。地方党委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加强统一协调,把各党组、各位副书记分管的方面联络起来,整合起来,统一步调,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要由党委的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人大党组要贯彻党委集体讨论的决议,通过人大的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变为人民的共同意愿;政府党组要贯彻党委的决议,把党的主张变为具体的政策和可操作的措施认真加以落实;政协党组要贯彻党委的决议,通过政协把党的主张变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共识。党委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组织全市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种工作关系,但不能包揽和代替人大、政协特别是政府的日常具体工作;而人大、政府、政协也必须自觉服从党委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任务,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做好工作。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要加强联系沟通,使确定的各方面的任务成为各方面的共识,共同贯彻实施。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督查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党委的重大决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党组、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从大局出发,纳入全局范围,从全局的高度考虑工作计划、措施;相互之间要加强联系,各尽其责,互相支持,团结协作。

二、关于贯彻民主集中制问题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领导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遵循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一大创造,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个人的实践和认识是有限的,对于国情、市情,革命和建设的规律等一系列复杂事物和复杂过程的认识、判断和决策,必须依靠集体、依靠群众、依靠社会才能完成。因此,党的领导制度必须实行集体领导,采取民主集中制,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最科学、最有效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法。贯彻好民主集中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领导活动中的体现,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坚持集体领导,对于发挥集体智慧和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坚持集体领导,就是凡重大问题都要由党委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党委会决定重大问题时,必须严格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一旦形成集体的决定,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维护领导集体的权威,绝不能背着组织另搞一套。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有利于充分发挥班子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了这一条,再好的决定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什么事也办不好。正如列宁同志指出的:"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实行集体领导都要最明确地规定每个人对一定事情所负的责任,借口集体领导而无人负责,是最危险的祸害。"邓小平同志也强调:"集体领导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失职者要追究责任。"实行个人分工负责,首先要求班子成员在紧紧围绕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开展工作的前提下,不管分管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要敢于对自己分管范围内的工作独立负责。其次要做到分工不分家。班子每个成员都要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关系。要防止互相掣肘、各自为政、削弱和摆脱集体领导的倾向,不能片面强调分管工作的重要而影响全局工作。每个成员都要积极主动地向集体通报自己分管工作的情况,并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和支持。

二是坚持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民主集中制是党内的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的辩证统一。毛泽东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群众基础,没有广泛的民主,集中就无从谈起,也就失去了实际内容;集中是民主的深化和保证,没有集中,民主就不会有正确的方向,也不可能保证实现。民主和集中的正确结合,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经验证明:党内民主需要集中指导;而高度集中如果离开民主的制约,将变得十分危险。贯彻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在集中的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要本着团结的精神开展健康的批评,鼓励下级党员群众来讨论领导机关的决议,允许大家提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只有经过大家充分讨论和商量过的意见,才能比较充分地反映和体现出正确的意见。其次,还要切实保障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要维护全党的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权威。对北京市而言,就要切实维护市委的权威,保障市委对全市的领导核心地位。对于党组织的决议,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只有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统一全党的思想,集中全党的智慧,动员一切力量,更快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是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在党委"一班人"中,书记的作用很重要。毛泽东同志说"书记要善于当好‘班长’".书记如果"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书记在集体领导中负有主要责任,但"书记与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书记也必须服从大家的决定,决不能压制别人,更不能凌架于集体之上。书记要在会前出"安民告示",让大家都知道要讨论或决定什么问题,并早做准备。在会上要造成便于讨论的气氛,并且注意听取大家的意见,争取做到集思广益,避免做出仓促的表决或者生硬的结论。书记还应该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同志一道工作,做到彼此能够互相谅解,以便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使大家都能主动做到从全局的角度参与决策,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真正形成班子集体领导的整体合力,保证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关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也是一个基本的领导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这个方法,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解释,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出真知,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广泛实践。一切理论认识、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都必须、也只能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也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政策才能够化为物质力量,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因此,我们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够拥有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不竭的力量源泉。

从当前首都的工作来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领导方法也很有现实意义。比如前一段时期,我们提出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一层意思就是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需要为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城市建设资金投向哪里?选择什么项目?把解决什么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决定这些问题的根本依据之一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再从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来看,也同样如此。要把北京城建设成什么样?标准可能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着力建设一个与发展首都经济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适宜人生存、生活、工作和发展的大环境。"以人为本"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广泛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搞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根本力量。建设首都这样一座拥有1000多万常住人口和几百万流动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果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那就失去了最稳固的基础,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由此,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认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再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常讲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怎样依靠?根本的方法也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如何正确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和工作方法呢?关键有三点:

一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实践上述领导方法的前提。特别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变化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深化这个认识。我们只有在思想上真心实意地为了群众,才能在行动上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才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几十年来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法宝。刘少奇同志也曾经明确指出"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自始至终地、无条件地坚持这一点。

二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领导方法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方面。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尊重群众,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从而推动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三是要一切依靠群众。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我们党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党的一切政策和主张都来自群众,又靠群众去贯彻和实现,并且通过群众的实践使它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离开了群众的支持,我们将寸步难行。因此,要完整地掌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还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凡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在实施前都要向群众反复宣传,求得群众的理解,获得群众的支持,化为群众的行动。这样,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强大的后盾,就可以攻克任何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四、关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也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对于市委这一级党委来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北京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同我们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的发展路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是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并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源泉、动力和终极目的,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不可分离。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科学理论,实践就是盲目的,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因此,任何重大社会事业的成功,无不以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前提。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两代领导集体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两次认识上的飞跃,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充分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巨大威力。相反,只讲理论的教条主义和只重实践的经验主义都曾给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过严重的损害。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什么时候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当前,在跨世纪的征途中,在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时刻,能不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得更为重要。市委作为一级地方党委,能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得好不好,不仅是对我们领导水平、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一次检验,也直接关系到首都各项事业的成败。

怎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科学的理论。理论是管全局、管规律、管发展趋势的,又是管思想、管信念、管灵魂的。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科学理论,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这几年来,我们在理论学习上下了很大功夫,成效是明显的。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够高,系统性还不够强,对许多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比如说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现代市场经济的丰富内涵是什么?它与社会主义制度怎样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结合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如何有效结合起来?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究竟应该如何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通货紧缩趋势该如何应对?再如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个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丰富内涵是什么?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以及它们与经济发展之间深刻、广泛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还有中央提出在当前要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那么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是什么?等等。对于诸如此类的一些理论问题,我们往往知之不多、知之不全、知之不深。所以,理论学习上还要再下功夫。

第二,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市情,做到"胸中有数".掌握了理论就好比有了箭,但还必须找到确切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客观实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委会工作方法12条中,有一条叫做"胸中有数",就是要求我们对实际情况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不仅要有定性的、概念上的认识,而且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做到"胸中有数",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对现实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一个时期以来,市委在加强调查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市情的理解和把握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这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我们对许多事关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还若明若暗,胸中无数。比如,发挥首都的科技智力优势,那么首都的科技智力资源总量究竟有多少?结构如何?分布如何?有多少是北京市能够支配的?有多少是能够转化或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多年来首都的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结果"的现象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工作问题,还是政策问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首都经济的核心和希望所在,我们一直在大力倡导,也明确了五大支柱,但是具体到每一支柱内部,我们到底有哪些产品?有哪些技术储备和后劲?在全国范围内相比,处于什么位置?再说国有企业改革,全市国有资产的质量、结构、运营情况到底如何?我们的一些主要企业、主要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究竟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有多少是规范运作的,有多少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多少是翻牌的?再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增加并日趋尖锐,症结到底在哪里?领导和群众在对这些矛盾的认识上有哪些不同?等等。因此,今后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力求对市情有更清晰的把握,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必须善于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在掌握了理论,并了解了实际之后,最关键、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我们提出了"首都经济"这个概念,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很快就得到了全市上下的赞同和认可,这可以算是一个"结合"的成果。再如,我们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北京的环境状况,制定了治理大气污染的一系列紧急措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以及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也要看到,这方面还远远不够。比如,如何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首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出首都未来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如何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首都的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加快构建北京的市场经济新体制;如何把十五大提出的所有制理论与首都经济的所有制状况相结合,开创首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如何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首都的科技智力资源状况相结合,逐步走出一条有利于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如何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与首都的地位、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建设首善之区的有效途径,等等,许多问题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

五、关于学会"弹钢琴"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曾明确要求党委会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大家都知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同时,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引申到工作中,就是党委既要抓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弹钢琴"不仅是一种必要的领导方法,更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它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必须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片面性。同时,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解决问题必须要善于从各种矛盾、各种联系中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换言之,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既要统筹全局、兼顾方方面面;同时又要集中精力抓关键,积聚力量攻重点。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陷入繁琐的事务主义之中。

学会弹钢琴,关键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联系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和全局意识。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都是由其内部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所组成,并同其周围环境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着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佳功能;要求我们必须客观而不是主观地、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全面而不是片面地认识矛盾,从全局上、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整体,从左右联系、上下贯通和纵横对比中把握问题的实质。比如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由在其辖区内的人口、资本、资源以及信息等各种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这个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同时这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它同周边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着人员、物质和信息等交流。如何才能使这个系统健康、有序地运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所以,我们在安排工作时,要尽量把制约和影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因素,放在一个棋盘上通盘考虑,要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首都的各种优势都尽可能地得到发挥。

第二,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处理好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统一体,对立的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系并由此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所以,正确地认识事物,推动工作,就必须坚持两点论。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和惩治腐败"等等,都是强调要坚持两点论。市委担负着对中央负责和对北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实现全面领导的重大责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比如,既要坚持首先要把经济搞上去,同时又要始终坚持搞好"四个服务";既要增强经济实力,积累财富,又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既要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又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当然,强调"两手抓",并不否认要突出重点,狠抓中心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矛盾之中总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双方总有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之分,这就是重点论。所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北京作为首都,尽管大事很多,但长期看,仍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更不能换一个中心。当然,这并不排斥我们在特定情况下,集中精力完成某项重大任务,如集中力量办好国庆庆典等。

第三,要善于把握时机。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其客观规律的,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所以,学会"弹钢琴"还必须动态地把握好事物运动的过程,准确地掌握推动全局发展的秩序和节奏。比如,我们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力求把握最佳时机,确保其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另一方面,机遇易失不易得,"时乎时乎不再来",所以必须"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比如,近一年多来,我们抓住迎接建国50周年的大好契机,大力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城市文明环境,使首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这就是抓住机遇并充分利用好机遇的结果。面向21世纪,首都的改革和发展将面临着诸多挑战,也面临着各种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善于把握时机和有利条件,从而把首都的各项事业加快推向前进。

六、关于抓紧抓实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紧"既是一种要求,同时也可以说是我们推动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在世纪交替的关键时期,各项大政方针已定,当前最重要的是抓紧抓落实。如何把工作抓紧、抓实呢?

一是统一思想和步调,加大工作力度。工作任务明确之后,必须通过宣传发动,统一思想,统一步调,使广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同时还要高标准,严要求,加大工作力度,这样,工作就肯定进度快、质量高、完成得比较出色。比如,筹备建国50周年庆典,工作量大,任务十分艰巨。从年初开始,我们不断强调要"抓紧抓紧再抓紧,落实落实再落实",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通力合作,顽强拼搏,从而使国庆庆典圆满成功,万无一失。

二是建立责任制,落实到人。这也就是现代领导科学所讲的目标管理,即把目标逐级分解,层层落实,有条不紊,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向前推进,直至完成。这几年,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维护首都稳定、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建立了责任制,效果是明显的。再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两年我们为什么痛下决心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就是因为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责任不清。通过街道层面的改革,现在局面已经有所好转。这些都充分说明,建立责任制是抓紧抓好工作的重要一环。

三是抓关键环节、抓薄弱环节。任何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不论工作头绪多么繁多,特定时期总有一个或几个问题是最突出的,把这些最突出的问题抓住了,就抓住了关键环节,走活一子,带活全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很有体会。比如城市建设,我们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环节,近两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了一些重点工程,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状况。相反,有些问题的出现,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工作没有抓住或抓好关键环节,比如FLG的泛滥和猖獗,就反映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仍显薄弱,抓得还不紧。另外,部分企业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生产经营逐步陷入困境,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有些企业没能及时抓住抓好市场这个关键环节。

四是典型带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事业,把首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可以照搬,许多工作需要探索和试验。因此,实行点上突破,总结出成功的经验,用典型来带动全局就是一个抓紧抓好工作的好办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很多工作、很多重大改革都是这么抓的,事实证明,这种办法积极稳妥,实在而又易于操作。

五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这个方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曾大力倡导并作过详细的论述。他说,"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一思想对于指导当前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比如,我们提出要大力发展首都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搞好"四个服务";创一流、建首善等,几乎每一个重要方面、重要领域都有响亮的口号。这也是从实践中、从发展趋势和需要中总结出来的,是切合实际、具有指导意义的。但我们的领导工作绝不能停留于此,必须深入到农村、企业、学校、科研单位去详细了解情况,研究发展过程,进行个别的具体的指导,并通过解剖麻雀来指导面上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抓紧、抓实、抓出更大的成效。

七、关于团结的问题

"团结就是力量".作为一级地方党委,重要职责之一,也是重要的领导方法之一就是要善于把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动员、组织起来。特别是北京作为首都,更要注意调动和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争取党政军群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怎样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自身要搞好团结。党委会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核心不团结,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谈不上广泛地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班子自身的团结,平时班子成员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交流,坦诚相对,求同存异,打消顾虑,消除隔阂,以取得共同的语言,杜绝"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有了问题就开会讨论,及时解决,不要拖。班子成员之间,"班长"与委员之间要能互相谅解,互相支援,增进友谊,这些对于加强班子自身的团结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是要知人善任,凝聚一批骨干。各级党委要广泛团结群众,凝聚各方面力量,必须有一批领导骨干,光靠班子的几个人是不行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党委领导核心要凝聚一批领导骨干,就要知人善任。班子主要领导应当保持宽广的胸怀,以理服人,宽以待人,知人所长,用人所长;要善于充分调动领导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信任他们,依靠他们,支持他们,为他们工作创造条件。还应当"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起一批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并通过他们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我们事业的成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三是对上要多请示、多汇报,对下要多通气、多征求意见。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做好北京的工作,既需要我们自身不断地努力,也离不开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和方方面面的支持、关心和帮助。所以,对于北京市的各级党政领导来说,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与上级各部门多联系、多请示、多汇报;要从善如流,眼睛向下,"不耻下问",善于倾听来自下面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专家,问下级,问群众,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要坚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集思广益,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把首都的各项事业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

四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良好的榜样能够极大影响和感染人,团结和凝聚周围的人。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品德、作风等各个方面为广大干部群众做出表率,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才能增强领导者的威信,增强领导机关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精神的发扬。现在,北京毕竟还是一座发展中城市,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相比,与先进兄弟省市相比,特别是与中央的要求和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高,不少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生活困难,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奋发图强,开拓进取,领导和团结广大群众携手前进,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五是要办实事。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从事的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宏伟事业。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实事求是,要处处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要让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大有希望的,是和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只有这样,群众才能自觉地投入到我们的事业中来。有了群众的支持,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比如城市建设与管理,我们突出抓了环境脏乱、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的整治,这些工作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群众能从这些事业中得到好处和实惠,因而就能衷心拥护我们。办实事,让群众受益,这是我们广泛团结群众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六是要加强舆论宣传,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出来,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要广泛团结干部群众,还必须发挥我党的政治优势,加强舆论宣传,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以便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认识。这是增进团结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多做解释引导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需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搞好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改进方式,讲究实效,更好地团结、教育和鼓舞人们前进。

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领导科学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也不断丰富,已经成为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庞大体系。特别是在科学决策方面,应用了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自然科学的一些技术和成果,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逐步加以掌握并熟练运用。还应指出,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只是提高领导水平的一个方面,其他还有领导作风、领导素质及领导体制等诸多相关因素。希望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些问题都要加以研究和探索,从而在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把我们的领导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以便更快更好地推进首都各项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